环境教育九年级下教案

2024-07-03

环境教育九年级下教案(7篇)

1.环境教育九年级下教案 篇一

历史教案集

世 界 历 史

(九年级下)

作者单位:孝南区书院中学 任课班级:903 904 905 908 教案制作:陈常青

二00七年 秋 第一单元 单元计划

单元课题: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单元方略:本单元一共二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这二课都是本教材的重点课文,授课时要不拘泥于课时安排,进行细致讲解。

课时计划:

第1课 俄国的十月革命 1课时 第2课 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课时 单元小节

单元测试 1课时

第一课 俄国的十月革命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激发学生了解俄国革命,理解十月革命是人类开拓创新的精神的体现。学习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过程与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法:基本分析法、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回顾一战加速结束的原因,明确俄国革命的意义 教具:俄国地图、小黑板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回顾加速一战结束的原因,指出最重要的原因:俄国革命胜利后退出

二、新课过程:

1、背景分析:

1)俄国尽管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仍然实行沙皇封建君主专制 2)俄国在一战中损失巨大,经济面临崩溃,人民痛恨战争 3)1917.3,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和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苏维埃并存

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政策,坚持参加一战,并且用武力镇压人民革命,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2、原因分析:

根本:沙皇的封建专制和资产阶级政权的专制统治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直接:一战中连战连败,激起人民不满

3、时间:1917.11.6—7

4、准备:1)1917.4,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纲领》,号召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起来,完成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2)1917.8,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5、领导:列宁

6、经过:彼得格勒起义(6日发动,7日攻占东宫,起义胜利)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7、政权巩固措施: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将铁路、银行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和德、奥议和,退出一战; 4)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寺院和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5)1918.3迁都莫斯科 6)建设强大的红军 7)打退外国干涉 8)镇压国内反

8、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三、课程小结:

1、知识性回顾:掌握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2、能力的提升: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概念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

俄国的十月革命

1、背景分析:

5、领导:

2、原因分析:

6、结果:

3、时间:

7、意义:

4、经过:

五、作业:《单科王》P30 第二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措施、结果和影响,难点理解建设过程中得与失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开拓创新的精神的体现,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参考作用。体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不足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法:基本分析法、问题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回顾十月革命,联系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关系 教具:俄国地图、小黑板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第一课时)

让学生回顾十月革命的意义

二、新课过程:

背景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巩固政权

(一)政权进一步巩固: 1、1918年,实施“战十共产主义经济政策” 1)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征农民的余粮 2)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作用:集中财力和物力,战胜敌人 2、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供给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2)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 3)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3、1922年,成立苏联

最初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

最后加入:15个加盟共和国

加入原则:平等、自愿

联盟性质: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二)社会主义建设

1、工业化建设:

1)方针确立:1925联共十四大

2)具体实施:1928—1937,两个五年计划

3)最后结果:苏联从落后的农业过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军事实力增强。

4)存在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并且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

2、农业集体化 1)时间:1927 2)措施: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农庄。

3)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且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4)问题: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领导人有些急于求成,用行政手段强迫,以致部分农民突击破坏农具、宰杀牲畜,给农业造成损失。

(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第二课时)1、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

标志: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建立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内涵:

1)一切经济活动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运行,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政不分。

3、问题:

1)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联共直接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不能真正发挥人民政权的作用;干部的终生制,缺少群众监督,民主和法制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中,导致严重的个人崇拜盛行。

2)经济上,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没,造成经济效益低下;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三、相关知识归纳:

政权的进一步巩固的相关措施的利弊

四、课程小结:

1、知识性回顾:政权的进一步巩固的相关措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

体制

2、能力的提升:政权的进一步巩固的相关措施的正确理解,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正确评价等。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政权进一步巩固:

(二)社会主义建设 1、1918年,实施“战十共产主义经济政策”

1、工业化建设 2、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2、农业集体化 3、1922年,成立苏联

(第二课时)

(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1、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内涵:

3、问题: 1)政治上 2)经济上

六、作业:《单科王》P38

七、小结;

单元小结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对单元知识有个全局性的了解 重点:回顾本单元知识:十月革命的知识、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 难点:对本单元知识间逻辑联系的理解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教法:讨论归纳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线索: 1、1917.3二月革命; 2、1917.11十月革命;

3、政权巩固;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5、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二、知识提要:

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和二月革命中建立 的工人士兵苏维埃并存

2、彼得格勒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 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4、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导致经济缺乏活力,政治权力过分集中

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的目的、过程、结果和影响,难点理解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性质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理解新世界格局的建立对世界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体会帝国主义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法:基本分析法、讨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回顾一战的结果和影响 教具:欧洲地图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第一课时)

让学生回顾一战的结果和影响

二、新课过程:

背景分析: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和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目的:寻求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法,商量处理德国的办法

2、时间:1919.1—6

3、参加国:

操纵国: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孟梭)、美国(威尔逊)

影响国:日本、意大利

陪衬国:中国等

处罚国:德国

被排除国:苏俄

4、各国的打算:

1)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的霸主

2)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让德国来牵制法国和苏联,维护自己的霸

主地位

3)美国:希望凭自己在一战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夺取世界霸主,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希望借此控制世界。

4)日本:借此次会议把自己在一战中取得利益合法化,包括占领山东。5)中国:希望以战胜国的身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山东。

5、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

内容:1)政治:不许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2)军事:德国禁止义务兵役制,陆军不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公里不准驻军

3)领土:割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

4)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分给英国、法国、日本 5)经济:德国需赔付大量赔款

6、补充:协约国和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等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西亚的统治秩序。

7、性质:巴黎和会是一个分赃会议,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8、说明:

1、美国虽然是会议的操纵国,一些建议得到采纳,如建立国联,但会议最后被英国、法国控制,美国几乎颗粒无收,最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且拒绝参加国联。

2、根据《凡尔赛和约》,1920年,成立国联。美国提出的,但没有参加,被英国、法国操纵,表面上是维护世界和平,实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工具。3、1920与土耳其签定《色佛尔条约》,要分割土耳其,遭到土耳其强烈反对,没有得到实施。1923再签订《洛桑和约》,让土耳其领土得以保全,是唯一公正和约。

9、影响:1)对德国处罚过重,引起德国人民对英国、法国的仇恨,为二战的爆发埋下祸根。

2)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协约国拒绝,引发五四运动。

3)平衡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欧洲获得暂时平衡,但战争的根源并没有消除。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第二课时)

1、原因: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国、美国和日本均想称霸本地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矛盾突出

2、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重新分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3、参加国:九国

4、签约:

1)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签定《四国公约》,表面是相互承认在太平洋地区利益,实质是美国要拆散英日同盟,达到称霸太平洋地区的目的。2)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签订《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只吨位比例为:5:5:3:1.75:1.75,让美国取得了和英国海军实力相当的地位,使美国取得海上霸主

3)九国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A、内容是:①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②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事业“机会均等”原则;③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B、影响: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虽然收回山东部分权利,但方便了美国在华扩张势力。

5、华盛顿体系建立:

由三个条约共同构成,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6、凡—华体系的建立: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共同构成。国际联盟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过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三、知识归纳: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2、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四、课堂小结:

1、知识性回顾: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的相关知识;

2、能力的提升:对会议性质实质等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目的:

5、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

2、时间:

6、补充:

3、参加国:

7、性质:

4、各国的打算:

8、说明:

9、影响:

(第二课时)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1、原因:

2、目的:

3、参加国:

4、签约:

1)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签定《四国公约》,2)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签订《五国海军条约》,3)九国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5、华盛顿体系建立:

6、凡—华体系的建立:

六、作业:《单科王》P43

七、小结;

第四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难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性质、措施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和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

过程与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法:基本分析法、问题讨论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回顾凡—华体系建立的影响 教具:欧洲地图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三、情景导入(第一课时)

让学生回顾凡—华体系建立的影响

四、新课过程:

背景分析:凡—华体系建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得到暂时的调整,1924—1929,世界资本主义出现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较快,出现一时的“繁荣”,美国尤为突出,到1929年,世界汽车81%是美国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比重达48.5%。但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许多矛盾。

(一)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根本:资本主义制度,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并未带来共同致富,而且加剧了贫富差距。

直接:生产的相对过剩

2、时间:1929--1933

3、国家:爆发在美国(1929.10,美国股市暴跌),迅速席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5、结果:1)工业产量急剧下降,国际贸易萎缩。1933比1929资本主义工业和贸易分别下降40%和60%。

2)银行纷纷倒闭、信贷制度濒于崩溃。

3)3000多万工人失业,几百万小农破产,农场主和农业资本家把庄稼毁坏,把牛奶倒入河中。

4)人民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6、补充:协约国和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等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西亚的统治秩序。

7、影响: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各国工农运动高涨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加剧

3)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激化,4)帝国主义国家面临一场灭顶之灾,纷纷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罗斯福新政(第二课时)

1、原因: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2、目的:直接:挽救经济危机

根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方法:罗斯福新政

4、领导:罗斯福(4、核心:用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恢复经济

5、措施:1)改革

6、凡—华体系的建立: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共同构成。国际联盟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过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三、知识归纳: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2、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四、课堂小结:

1、知识性回顾: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的相关知识;

2、能力的提升:对会议性质实质等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目的:

5、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

2、时间:

6、补充:

3、参加国:

7、性质:

4、各国的打算:

8、说明:

9、影响:

(第二课时)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1、原因:

2、目的:

3、参加国:

4、签约:

1)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签定《四国公约》,2)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签订《五国海军条约》,3)九国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5、华盛顿体系建立:

6、凡—华体系的建立:

六、作业:《单科王》P43

七、小结;

2.环境教育九年级下教案 篇二

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中,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课程目标维度包含了四方面内容, 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探究活动,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 融为一体, 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学会学习, 进行科学探究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进而培养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事实上, 一次学生充分投入且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过程或实验, 其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过程及方法。

2. 努力创设学习情景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 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 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 展开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除选用新课程标准中提供的学习情景素材外,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发一些新的学习素材, 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

3. 进一步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 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新课程要求我们让学生明白化学是一门真实、有用的学科, 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关。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 知道日常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物质, 认识研究物质常用的化学方法, 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 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 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学习, 使九年级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观点, 为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5. 给学生充足发展的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总怕学生不会做实验, 让学生做实验耽误时间, 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事实证明, 这些想法是错误的。新课程标准说得很明白:“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转变观念, 充分信任学生, 在实验教学中把实验还给学生, 给学生充足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例如,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 我当时设计了金属 (锌、铁、镁) 与稀硫酸的反应、生成气体的检验、氢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探究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的实验, 当时有老师就担心, 让学生完成这么多实验, 课堂时间肯定不够。而当我在课堂上实施起来却发现, 这些实验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还留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谈感想, 课堂效果极佳。因此说, 化学实验教学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 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6.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九年级化学教师, 每年都教毕业班, 面对高中招生考试挑战、学校教学业绩考评, 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绝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风光和轻松, 但教师的身份又让我们别无选择。我校化学老师工作之余做得最多的, 就是根据我校情况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得与失, 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坚持科学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不断地自我反思,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接受、主动参与并掌握知识,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它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又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生活中体验与不断升华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那种单独依靠增加课时数来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显然违背了教学规律,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根据化学本身的特点, 在课堂中要效率, 求质量。

3.禁毒教育教案(九年级) 篇三

—九年级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毒品是什么,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帮助学生懂得吸毒,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国家法律严惩;

3.贩毒,吸毒依然是国家打击的重点.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学会保护自己,抵制诱惑,自觉远离毒品 【教学重点、难点】

毒品的危害;青少年如何抵制诱惑,远离毒品 【教学准备】

教学前先让学生查阅有关毒品的种类有哪些?如何识别? 【教学方法】

利用课件,图片展示、讲授,学生讨论、归纳。【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课件展示)谈到毒品,大家会用怎样的词来形容和描述它呢?学生回答:“罪恶、堕落、死亡、毁灭、犯罪、恐惧、恐怖、黑暗、诱惑、陷阱、暴力、灾难、可恨、深渊、恶魔、家破人亡、社会动荡……”(教师总结后课件展示)

二、新课讲授 教师:毒品究竟是怎样的东西,竟然与这样的一些词相联系?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所查阅的资料给我们进行介绍,毒品的种类有哪些?学生回答:鸦片、海洛因、吗啡等教师:是的,我国的刑法第357条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课件展示)那我们如何去识别它们呢?学生回答(回答有困难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求助,寻找信任的伙伴,帮助完善答案)教师:看来,大家对毒品的认识还只知其名,那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组图片,初步认识毒品种类及其特征。(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边展示图片边介绍

★鸦片亦称阿片,俗称大烟,它是从未成熟的罂粟蒴果上划破后渗出的乳汁经干燥而成的,即生鸦片。★呈褐色至黑色膏状块,味苦、有毒,并具有特殊的臭味。经加工成鸦片,褐色膏状,软硬如橡皮泥。★ 是鸦片的主要有效成份。

★ 颜色:呈白色、浅黄色或棕色(由于纯度关系)★ 形状:可将其干燥成结晶粉末状,也可做成块状。

★ 二乙酰吗啡,鸦片毒品系列中最纯净的精制品。★ 形状:粉末或颗粒状。★ 颜色:一般呈白色或淡灰色,有的也呈棕黄色、淡棕黄色、灰竭色或淡灰褐色等,纯品海洛因为白色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桑科植物大麻植物制品★性状:褐色饼状,挥发出刺鼻的气味。★古柯碱,是从古柯属的小灌木树的叶子中提取出来的。★性状:是一种无味、白色薄片状的结晶体。毒贩贩卖的是呈块状的可卡因,称为“滚石”。

教师:正是这一株株美丽的罪恶之花,一百六十多年前,曾使得一个伟大的民族连同她创造的灿烂文化坍塌在一片蒙蒙的毒物里。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天朝帝国留给我们什么,都不会忘记鸦片战争,不会忘记它所带来的亡国灭种的危险。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上这些是传统意义上的毒品,在当今社会,又出现了以下的新型毒品。

(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别)★性状:呈白色透明结晶体,与普通冰块相似,故又被称之为“冰”ice★ 造成吸服者精神偏执,行为举止咄咄逼人,并引发反社会及性暴力倾向。严重损害肺、肾、肝、心脏等内脏器官,严重时导致肾机能衰竭及精神失常,甚至造成死亡。★是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性状:外观为圆形,方形,棱形等形状的片剂,呈白色,灰色,粉色,蓝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在我国,因吸毒者滥用后会随着音乐剧烈地摆动头部而得名“摇头丸”.★ 服后表现: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有幻觉和暴力倾向

★摇头丸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使用数次后即可成瘾,过量使用会产生急性中毒。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被认为是未来世纪最具危险的毒品。★性状:白色粉末

★氯安酮,是近几年在全球迅速蔓延的新型毒品之一,吸食后可以产生和海洛因一样的迷幻效果,市场价格也远远高于传统毒品海洛因。

教师:希望我们的同学通过了解毒品种类能在我们的心中筑起远离毒品的第一道防线。这些毒品表面或五颜六色,或晶莹剔透,美艳绝伦,然而,当这些毒品化作一屡青烟或溶进水里进入人的血液时,它会变成夺命的幽灵,毁灭人性的光辉,荡尽人类的文明。在这美艳诱惑中酝酿着悲惨与罪恶。

教师:我很抱歉让大家看这些令人不适的图片,然而事实上与毒品联系在一起的只能也只有这些,不可能有美丽。看到这些图片,我们触目惊心。

请大家谈谈自己现在的心理状态,有何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的,毒品对人类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对人的身体健康的致命危害,会出现严重身体不适,痛不欲生。前不久,《南京晨报》刚报道,一名33岁的美国男子由于毒瘾发作,竟然于去年4月使用一把射钉枪接连将12枚钢钉射入自己的头颅。对于毒品的危害可以用“五个万”描述:万蚁啮骨、万蛆吮血、万针刺心、万虫断筋、完刃裂肤。随着毒瘾的加深,吸毒者越来越不顾及法律、社会舆论、个人名誉、工作、家庭的约束与损失,更不会重视个人的营养、卫生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衰弱,重则出现各种中毒反应和神经障碍、人格变化、心理变态、精神颓废、甚至死亡,毁灭家庭、危害社会。

课件展示:

教师:毒品猛于虎,毒品危害如此严重,那为何吸毒人群仍屡增不减呢?课件展示:教师:是什么使这些人群深陷毒品之中呢?

教师:请大家讨论,概括这些人的共同点。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我们如何远离毒品呢?怎么做?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我们来看看“一个吸毒者最后的请求”

教师:不仅自己要远离毒品,还要帮助家人、朋友、亲人、邻居,你的社区远离毒品,勇于拒绝毒品。

三、课堂总结

4.九年级生命教育上教案 篇四

第一课生命的旋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大自然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体验大自然的各种美。

3、懂得去尊重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点: 理解大自然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懂得去尊重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

教 具: 学生课前准备的活动材料(纸片)、多媒体、录音机 教 学 过程

导入: 我们的生活中不乏旋律,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而这旋律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来自大自然的美妙。

一、互动场

1、两名学生(一男一女)朗诵 P1 中诗

2、三名学生谈谈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二、智慧树 师: 朗读 P1 中感受自我一段 生: 感受后填写在书上,然后让生将感受宣读一下,且谈谈深的体会。

三、活动场:

1、绘一绘大自然的和谐美(按书中活动方案完成),然后将较好的进行展示。

2、聆听大自然的独特美: 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进行辨析--模仿(上台)--填写书中内容。

四、故事园 生讲《男孩与小鱼》 的故事(书中)

1、学生边听边思考: 讲一件什么事? 得到了什么启示?

2、知道如何去尊重生命。

五、拓展营: 让学生阅书 P3“青春导航”--多媒体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联系。

1、理解每个生命、每种生物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2、谈生活中如何保护

六、训练谷 书中“自我训练”

七、小结

八、课后记

第二课我的生命网络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需要支持。

2、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生命网络的重要性,张显生命的魅力。

3、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生命网络的重要性,张显生命的魅力。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需要支撑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每人至少妇根牙签、家谱等

教 学 过程

一、新课导入 哪一位同学有或知道自己家的家谱,不妨与大家分享一下。(展示家谱)是呀,我们每一个人与周围的人与事都是密切相联的,并且你时刻都在感受到,这也是你生命的支撑点。

二、故事园

1、教师读故事《地震中生命支撑》 学生听,思考,谈感受。

2、生讲述生活中遇到困境或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一些故事。

3、填写 P4 中感受自我的有关内容

三、活动场

1、竖牙签--(1)、将结果填书上 P5(2)、谈谈生命需要支撑的感受。

2、校园中的生命联系--填写书上图表 P5(相互讨论)

3、画家谱----按书中表格填写 P5

4、构筑生命之塔: 按书 P6 内容每人进行盘点后填在后面。活动结果分析讨论: 师生、小组间--生命是一个网络,生命是相互联系的。

四、体验屋 师讲述《小象不能倒下》 的故事,让学生再一次体会生命是需要支撑。

五、拓展营 多媒体展示--青春导航: 师讲述

六、训练谷:

1、写一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被他人帮助的经历和收获。P8

2、想一想你可以如何行动,使自己的生命网络更完善?(多媒体)

七、小结 生命在亲情、友情、人间的爱中得到滋养、完善、创造、提升,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富了魅力和完美。

八、后记

第三课幸福在我心

教学目标:

1、懂得在生活中感受幸福的存在。

2、了解幸福的秘决。

3、懂得如何去珍惜幸福。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幸福所在。教学难点: 懂得如何去感受幸福。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游戏用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好,这节课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老师手中有几张卡片(教师、运动员、科学家、电视、公园等),学生谈谈每一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幸福。引出课题--幸福在我心

二、讲授新课(一)、体验谷: 感受自我--学会寻找幸福 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说下--今天有哪一件事让你感受到了 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用 P9 上图示给自己的幸福打分。(二)、活动场。

1、幸福擂台赛(P10)

2、我们的幸福时光--体会共同的幸福是什么? 师列出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戴眼镜的男生、生日相同的学生、家住在连队的学生等),要求这些具体共同特征的同学上台讲述他们共同经历的一些幸福事情,一组完后下一组继续(三)、故事园 师讲一个故事《幸福的秘诀》 学生感受故事--谈感受 故事的内涵--幸福的秘密在懂得珍惜,因为珍惜才能满足,因为满足才能幸福。问: 你现在有没有不满足的事,当你感到不满足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 谈谈(四)拓展营 多媒体展示--书“青春导航” 内容 师深情的讲解

三、训练场(P12)

1、我的幸福时刻--填写幸福清单

2、你将怎么提升你的幸福指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的幸福是什么? 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如何把握自己的幸福? 幸福其实像陈年老酒,只有懂得品味的人才能慢慢感受它的甘醇。

五、课后记

第四课拥抱压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受与表达生活中的压力。

2、懂得压力是成长的促进剂。

3、增强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感受与表达生活中的压力。懂得压力是成长的促进剂。教学难点: 增强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教 具: 多媒体,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气球,两下玻璃杯,一些沙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头、水。

教 学 过程

一、互动场 故事导入,揭题 1.现在我给大家讲一则故事《鹰与鸡的区别》--多媒体展示 2.你从这则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压力是前进的动力,所谓痛并快乐的着才是生活的真谛。

4、(出示课题--拥抱压力)

二、问号屋

1、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压力的时候?

2、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压力,你的生活是怎样呢?

3、生活中你感受到了哪些压力?

4、哪些压力比较大? 你能承受的住吗? 生--思考、回答(填在书上)师: 生活中我们时时都能感受到压力,而那种没有压力的生活是很乏味的,也是一种悲哀。

三、活动场--体会压力,学会减压

1、缤纷的气球 P14

2、感受与表达压力 P14

3、“石、沙、水” 实验: 两位同学演示 P14

4、想象放松训练--P15

四、故事园 教师讲《钻石与煤炭》 的故事 P15--多媒体展示

1、学生边听边思考: 讲一件什么事? 得到了什么启示?

2、了解钻石与煤炭的构成原因。人生会是煤炭或钻石,在于你如何面对压力。

五、拓展营 师讲述: 多媒体展示 P16“青春导航”

六、训练谷

1、请写写自己的压力

2、让思维“游逛”--学会减压。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着老师的思路去想象--蓝天白云、春风拂面,你沿着小河缓缓走在一片柔软的青草地上,一路上流水潺潺、鲜花盛开,蝴蝶翩翩起舞,天空中朵朵白云飘过,小鸟唱着动听的歌曲,此时,你是否感觉到心里豁然开朗,身体有一种从里到外的轻松,舒适之感觉呢?

七、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会了去体会压力了吗? 你为你人生的发展施加压力了吗? 你会适应压力、减缓压力了吗? 我想请大家在生活中慢慢去体味吧。

八、课 后 记

第五课点亮青春的色彩

教学目标:

1、感受青春的色彩

2、学会如何渲染自己的青春

3、了解青春期的变化,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会如何渲染自己的青春

教学难点: 了解青春期的变化,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虽然我的青春已过,但每每回味起那年少时候,都是一丝丝清沏的味道在心头,因为我认为青春如风如月如水,有着缤纷的色彩。那正处在青春期的同学们你们对青春的感悟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就具体体会一下吧。揭题: 点亮青春的色彩 学习新课:

一、感受自我

1、你如何体会自己的青春,你认为你的青春应该是怎样的?

2、生活中你青春气息体现在哪里?

3、请完成并体悟 P18 测试题,你认为它是青春的体现吗? 其实这就是我们青春的真实写照,我们的青春怎样才能完美,大家要认真的思考。

二、活动广场

1、抢夺生命库 P19,按规则进行活动

2、掌控情绪有良方 P19-20,要求学生完成

三、故事园 教师读故事《怒气有时候会自己溜走》 通过故事让学生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拓展营 多媒体展示 P21“青春导航” 师讲述。

五、训练谷

1、生命色彩大拼盘 P22

2、点亮青春的色彩--学生谈谈

六、小结: 青春人生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有价值、更具活力、更色彩斑斓,更回味无穷,就婉如在一张白纸上怎样描绘美丽的图画,那全在于我们自己,同学们,请认真思考。

七、课后小记

第六课坚守青春防线

教学目标

1、要学会理智的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2、桇起心理防线、生理防线、第三道防线。

3、维护好青春甜美的梦。教学重点: 要学会理智的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教学难点: 做好心理防线、生理防线建设,桇设第三道防线。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来一次“当我们在一起” 2.全班同学坐成一圈,从任意一名同学开始,安顺时针方向游戏。第一个说“阳 光下” 第二个说:“草地上” 第三个说:“当我们在一起” 同时离开座位,选择圈中一名同学拥抱。拥抱后互换座位。第三个同学在新座位上继续说“阳光下”。以此类推。

3、游戏感悟:------------------

二、学习新课(一)感受自我

1、请一名同学来朗诵一下书上诗 P23 体会一下诗意--谈谈

2、请阅书 P23--请回答--填写(二)、活动场 P23-24

1、揭秘时刻 教师送给每一名同学一个秘密,填写 P24 图

2、架起心理防线

3、架起生理防线 对以上的活动你的心里有何感悟呢? 请自己去体味。(三)故事园 教师讲《粉色的禁果,黑色的恶果》 的故事 学生边听边思考(四)、拓展营 P26“青春导航”--多媒体展示(五)、训练谷 师指导性理解

1、伸出援助之手

2、了解避孕学识

3、流产后的后果

三、总结 青春很美好,若把握不好青春,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生的阴霾,所以请一定把握好我们的青春,请它一生都回味地穷。

四、课 后 记

第七课和谐心 健康身

教学目标:

1、明确心的平衡、心的和谐是健康的保障

2、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

3、注重心身疾病的自我预防

教学重点: 明确心的平衡、心的和谐是健康的保障,注重心身疾病的自我预防 教学难点;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怕生病,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我们是否知道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引出题目 学习新课

一、感受自我 请依据下以情况谈谈自己的体验--学生活动

1、当你身体生病时,你的情绪是怎样的?

2、当你面临中考时,你的身心有什么变化的? 从中你体悟到了什么?--心理与健康和关系是怎样的。

3、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心理影响健康的事例,二、活动广场(P29)

1、“显微镜” 下的身体疾病--多媒体展示

2、“心” 的攻势--多媒体展示

三、故事园 教师读故事《笑到病除与疑心生暗鬼》 通过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你心里想些什么?

四、拓展营 P30“青春导航”--多媒体展示 师启发式讲述

五、训练谷 P31--多媒体展示

1、个性特点与心身疾病

2、心身疾病的自我预防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体悟到了什么,你打算如何去做?

七、课后小记

第八课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丰富多彩的情趣。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情趣。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味人生的愉悦,并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生活产生愈加浓厚的情趣,愈加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情趣。

教学准备

1、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录像资料,如我国的黄山、张家界、九寨沟、长江三峡等风景名胜的光盘。最好能够上网收集图文资料,如大连国际时装节、哈尔滨冰雪艺术节、羊城花会、北京的“庙会” 等。

2、课前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游览名山大川时拍的照片带到学校。

3、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5.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五

初识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心理自助的意识。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讨论,引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在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过程中,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功能及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几个方面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

难点:树立心理自助的意识,学会自我心理维护

【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辅工具】

多媒体课件

【上课班级】

九年级一班

【上课时间】

2013年10月11日第七节

【教学过程】

1.破冰热身

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2.导入语

说到心理健康,大家肯定都会笑一笑,然后说:“我心理很健康!”对吧?那么同学们是怎么理解心理健康的?你们知道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吗?(讨论)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既然这样,那我们先撇开这个概念不说,先来聊一聊现在你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吸烟,打架斗殴,逃课,逃学,注意力不集中,网络成瘾,自卑,厌学,和老师顶嘴,跟家长关系不好,跟同学关系不好,跟老师关系不好,紧张,情绪不稳定,打牌(赌博),践踏草坪,乱丢垃圾,早恋,盲目追星,抄作业,互相攀比,吵架,上课玩儿手机,说谎,不交作业,喝酒,上课睡觉)

是不是很多?是不是以前自己都没有发现居然这么多?

好,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心理健康所要辅导的问题有哪些?(课件)

那照这样说的话,是不是全班都有心理问题了?并且还挺严重?其实并不是„

我们来看看“心理问题”的通俗定义,就知道了:

心理问题就是纠结、是郁闷,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问题,是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是石头,心理问题有的能自行化解,如不能自行化解,则需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所以,并不是说心理问题就是很严重的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变态人格等。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些郁闷、烦恼、不快。

那么到底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先来看看什么是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与虚弱。” 1989年,该组织再次把健康定义为: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

• 一是身体健康,• 二是心理健康,• 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心理健康。

那么,心理健康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这是它的概念,具体什么意思呢?

•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出,心理健康为:

•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 有幸福感

•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的生活

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呢?想想是不是不符合就是心理不健康呢?

那么,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该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课件)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的状态。根据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人的心理可用三区来表示:

白色区域——灰色区域——黑色区域

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心理健康,处于黑色区则是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等,而处于灰色区则界于上述两者之间。

心理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个别、轻度)

(如果这些症状严重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平时的生活,具体什么表现呢?来看一看:(引入短片《强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

所以说,灰色区域是介于白色根黑色区域之间的一块巨大的缓冲区域,他们之间是相互变化的,可能你有一段时间因为某件事特别不开心,特别郁闷,心情低落,学习、做事积极性不高,那说明你就处于灰色区域,那过了一段时间,你走出了某件事的阴影,情绪,状态又恢复了阳光,积极的状态,说明你又处于白色区域了,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明白了吗? 那么讲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一想,心理健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重不重要呢?(思考)

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那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有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

是不是很震惊啊?想想每天400人,是个什么概念?

好,再来看一组数据:

2005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中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3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4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再来看一组数据: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的课题组)在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中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7%,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

那么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重视心理健康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

• 一次青春期冲动要付出多大代价

时间:2009年4月12_14日

地点:河南开封兰考县

事件:河南开封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盖亚分校高三学生程浩和田小非因为一件琐事引发冲突,这场架打了三天.结果:造成2人重伤、4人轻伤、1人轻微伤。最终田小非、田小荣、程浩、张丽等8名高中生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刑拘,羁押在兰考县看守所。其中7人是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感慨:他们曾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家境都不富裕,有几个还是单亲家庭;3年前,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兰考一高,本来很有希望考上大学……

4月14日的那个夜晚,青春的冲动遏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当时距离高考还不到两个月。高考曾是一个被期盼很久的日子,学生努力了12年,家长盼了半辈子。却因为一场偶发事件,就这样错过了

问题: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化解冲突等技能欠缺

案例二:

时间:2004年2月10日

地点: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事件: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

感悟: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见,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案例三:

• 时间:2013年9月14日

• 地点:江西抚州临川二中

• 事件:9月14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位高三班主任在办公室备课时,被其学

生雷某割颈杀害致死。据相关部门通报,高三学生雷某因为班主任孙某过于严厉的管理,让其精神上受不了,遂产生了报复心理,最后将孙某杀害

案发后,雷某潜逃。次日,该校一名老师称,发生命案,只因当事学生雷某上课玩手机被班主任孙某没收,并批评教育,让其叫家长来领走手机。雷某不服班主任的严格管教,遂将其杀害致死。

• 案发当日8时左右,雷某曾到该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办公室反映和班主任孙某有矛

盾,随后,该副校长将孙某一起叫来协调,其间两人很平静,未出现激烈争吵。上午第四节课时,命案发生。

• 9月16日,雷某潜逃到上海后,因不堪惶恐在上海浦东投案自首。

• 死者孙某1981年出生,2008年从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担任该校化学教师,刚结

婚两年,女儿未满周岁。

看看案发当时的图片(课件)

是不是很严重啊?因为一时的冲动引发了一场终生后悔的惨剧啊!想想他们的家人该有多痛苦呢!?好好的一个锦绣前程就毁了!孙老师还未满周岁的女儿和他的妻子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有什么烦心事,有什么烦恼、郁闷等消极情绪,及时找老师倾诉,及时的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我们的心理健康、顺利的发展。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者感慨啊:

在美国,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同时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他们的律师,另一个是他们的心理医生!(课件)

说明美国人是不是相当重视心理健康啊?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找心理咨询老师呢?那是因为你们普遍都对心理咨询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什么误区呢?我们来看看:

对心理咨询的误区

(一):(课件)

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

以解决,个体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对心理咨询的误区

(二):

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消极的回避和否认问题。

这些都是不是同学们对心理咨询的误区呢?

正是因为有这些误区,同学们才不愿意去找心理健康老师咨询对不对?那么,老师在给大家强调几点:(课件)

• 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的!

• 心理咨询可以为你保密!

• 心理咨询是科学专业的解决问题!

• 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正常人,它所着重处理的是人们的正常需要和问题。所以,同学们大可以放心的去找心理健康老师咨询你的烦恼。

心理健康不是没有心理困扰,而是能否有效解决心理困扰。来看一则小故事(课件)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家中被盗,一位朋友知道后写信安慰他,罗斯福给这位朋友写了封回信,说:“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值得高兴;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值得高兴;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是不是很乐观呢?那我们是不是也该学一学罗斯福先生的乐观啊?

那么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判断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呢?有没有一个标准呢?那如果有标准的话,标准是什么呢?

思考: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课件)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那么中学生该用什么标准呢?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

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

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

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

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

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

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

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

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

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看一看自己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呢?

最后,老师给大家几点塑造阳光心态,健康心理的建议:

 要有目标和追求

 经常保持微笑

 学会和别人分享喜悦

 乐于助人

 保持自己的一个童心

 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 保持幽默感

 学会宽恕他人

 交几个知心朋友

 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获得乐趣

 享受你的亲情之乐

 保持高度自信

 尊重弱者

 偶尔放纵一下自己

 具备胆识和勇气

 最后,不要财迷心窍

好,以上,就是这节课的全部内容。

附:《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

【教学反思】:

6.新目标九年级英语下十一单元教案 篇六

The First Period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1)Key Vocabulary: restroom, shampoo, stamp,escalator, furniture, exchange money, elevator(2)Target Language: Excuse me. Can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I can get a dictionary? Sure. There’s a bookstore on River Road.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exchange money? Sure. There’s a bank on the second floor. Take the escalator to the second floor and turn right. The bank is next to the bookstore.

2. Ability Objects:

1)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2)Trai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3. Moral Objects If someone asks you how to get to the place he wants to go to, you should tell him the way correctly.

Ⅱ. Teaching Key Points 1. Key Vocabulary exchange money 2. Target Language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exchange money? Sure. There’s a bank on the second floor. 3. Structures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buy shampoo?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 Can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I can get a dictionary? Ⅲ.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Indirect questions.

2.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Teaching

Step 1: Revision T: You’re new to this school. You need to know where the main office is.How can you ask where the main office is? S1: Where’s the main office? T: That’s one way to ask. But there is a more polite way you can ask. You can say,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main office is?” Class repeat.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main office is? Ss: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main office is? T: That’s correct. Now let’s practice with other places.Step Ⅱ 1a Go through the instructions with the class. Read the list of things to the class. To review the meaning of each item on the list, invite different students to say each phrase in their own words.

Then ask:Ask a student: What kind of place is this? What do they sell there? Do we have one in our community?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one in our community? While students are working, move around the room offering help as necessary. Step Ⅲ 1b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students. Point out the two conversations that are shown in the picture. As you listen,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words you hear in the recording.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Students only listen.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This time ask them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you hear.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Step Ⅳ 1c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Point out the list of things people need and the pictures of the places in activity 1a. Say. Look at activity la.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a partner. Ask your parter politely where you can do these thing and then answer your partner’s questions.

As students work, listen to some pairs in order to check the progress and help with pronunciation as needed.

After students have had a chance to practise several exchanges, ask some pairs to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nd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StepV 2a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oint to the list of directions.

Get students to name the items in the picture such as escalator, elevator, shoe store, and so on. Play the recording. Students only listen.

Tell them that the picture may help them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hearing.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This time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number next to four of the directions.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StepVI 2b Point to the picture. Say, now you will hear the recording again. This time show where the boy went as he followed the directions to the drug store. Draw a line on the picture in your book.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and ask students to draw the line on their own. Check the answer with the class. StepVII 2c Ask a pair of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aloud to the class. Read the instructions aloud. Say. 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aces in the picture with your partners.

As students work, 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checking the progress of the pairs and offering help as needed.

7.环境教育九年级下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 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5.精彩研读。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写一篇评述性短文。太 阳

从远古的墓茔 当它来时,我听见

从黑暗的年代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若水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城市从远方

太阳向我滚来„„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于是我的心胸 使生命呼吸 被火焰之手撕开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陈腐的灵魂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提示: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诗人那时刚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在上海滩头。苦难感和光明感交织在心里,成了艾青写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诗歌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 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投影: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 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思考: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①“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②“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③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2.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3.语言运用。

上一篇:企业管理培训-企业战略规划培训课程大纲(卓冠祺)下一篇:关于当代讲诚信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