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共18篇)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一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老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一、综合运用知识,强调学科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它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中,它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还运用了分数等方面的知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机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又如《美丽的
花边》这一课,它是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花边的自主创作。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美术知识,使它和数学学习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体会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生日快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后,学生用谜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如“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后第5天”、“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10天”、“我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第4天”等,最后还进行了全班同学生日的统计工作,“看看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些出生在大月,哪些出生在小月,有没有哪个同学4年才能过上一个生日。”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实践运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
能力又常常令老师们惊叹不已。
三、发挥教育作用,培养良好情感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许多课题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点并加以练习和应用,而是以确定的主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使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精神。
比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节约能源》,就是以“节约能源”这一主题为主线,组织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计算、评比家里的用水、用电情况,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性、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创造使用教材,增强开发意识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到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一般只有2—3节,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Party,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二
1. 动手操作, 促进兴趣, 在“做一做”的过程中, 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 它具体形象, 易于激发兴趣, 便于建立表象, 有利于理解知识。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动脑思考, 动口表达, 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 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 积极性也很高, 有的拼成了长方形, 有的拼成了正方形, 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 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实践证明, 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活动比看教师拼、摆, 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同样, 在教学“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充分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 使学生认识数的现实意义。
2. 鼓励学生自主交流, 创建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
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 其形式是允许学生间议论、评论、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 通过直观启发、学具操作、合作实验等,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如在课堂上借鉴良好教学经验“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充实;不明白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白热化允许学生自由抢答接话茬发表意见, 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宽松民主的氛围, 不仅促进教学中认知信息的交流, 也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勇气, 还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现问题及时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 可能有不一致之处, 这就需要讨论, 攻克难点, 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 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去尊重孩子的选择, 允许孩子根据自身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 让不同的孩子因为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 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借助孩子们爱动、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的这些天性,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 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在“奇妙的图案, 欣赏与设计”这一实践活动中, 我设计了“找一找, 体现你的观察力”“想一想, 体现你的创造力”“画一画, 展示你的动手能力”这样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把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欲望都调动了起来, 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 巩固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 发展其动手能力……让学生边阅读数学课本边动手操作实践, 通过剪剪、画画、看看、想想, 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 学会认定和寻找最佳答案
小调查: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人数最多, 哪班人数最少?在此我注重了调查方法的多样化及最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引导。先让学生进行讨论, 寻找调查的方法:有的说去每个班数一数, 有的建议去问问每班的同学, 还有人建议直接问班主任老师, 这样比较快还方便……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 此时孩子们都有点想赶快进行调查了。为了激发其寻找出最佳的调查方法, 我赶紧设疑:如果每个人都跑过去问一遍, 老师怎么进行备课和改作业呢?虽然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但每个人通过积极的寻找, 最终还是会发现很多方案的, 然后再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每组调查一个班, 小组间交流调查的结果, 最后作出记录和判断。课堂时间是短暂有限的, 虽然我们只找到了调查方法, 可是每个小组领到任务后, 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学生的兴趣把活动又延伸到了课后,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全员性和深入性。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优化设计
现在“535”高效课堂,遵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师教的方式:由灌输向引导转变,组织、参与、引领、促进学生学习。可以通过对任务的分配来进行合作,不仅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对象都有不同见解,然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资料整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目标
《水的调查》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教学发展的规律,采取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学目标也指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这有利于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
(一)在能力目标的设计上
目标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简单的实验,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最终形成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系列性,即学生搜要达到的能力是否在不断递进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在与同学的配合中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习热情。通过做一做,适当扩充学生的能力,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既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又是调查结果不会偏离调查主题。
(二)在情感态度的设计上
教师巧妙设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事物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责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所要达到的有利意识,培养相应的的责任感。
(三)在知识目标的设计上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通过具体调查数据说明了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合理、有益的原则,教学模式的设计一定要起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这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不能将整个调查计划全盘扔给学生。
二、教学教学的主题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根据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来进行自主择题,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学习到书中没有的知识。
现在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水资源的短缺,让学生根据当代热点金乡调查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选定位对水资源的研究后,就要求学生进行调查,需要有设计方案出来,即为活动过程。
主题的选择在选题时,首先要求具有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另外这个选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每位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不仅是学校力量,放在社会上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来进行研究,教师在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可以提供社会力量来进行帮助。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优化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教师指导与徐节省动手相结合,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调查中,创设主题丰富的主线来将整个调查活动连接起来。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他我意识向自我意识转变的阶段,逐步对身边的事物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但想法又及不成熟,同时动手实践能力较弱,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引领指导,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
(一)活动准备
在活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与学生充分进行交流,教师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所需的选题。为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让学生对主题进行了解,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前提下对主体进行布局,同时教师不必拘泥于单一的课堂中,科技问卷调查、资料整合、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调查研究
在质疑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使用方法的筛选,一般学生都会采用观察、实验、问卷的不同方法,可能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水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问卷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水污染和用水量,并提出新颖的问题来对其进行补充。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几条节水的建议。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次的调查都有相对应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学生们在进行了劳动成果的回报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表扬其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对其中不足之处进行纠正,为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为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鑒。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全局内容进行把握梳理,对教材要深入了解和研究,以此避免在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中出现大问题。
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合作,知道了如何改善日常用水习惯,激起了珍惜每一滴水的社会意识,在最终要对调查全过程进行审视,看是否每一部分都达到要求,尤其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对问题的解决工程的思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要发现问题,问题是调查的前提,设置有效的问题有利于实验的完美进行。
结语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数学的发展不再仅仅是数字的组合,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魅力,并不像其他知识点具有明确的知识框架,这就要求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教师的主导意识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军洪.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思考——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J].教师,2012,(16):41-41.
[2] 肖延华.精心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309.
4.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四
宁乡县巷子口镇中心小学
吴
瑶
摘要: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将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对于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当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它强调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好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关键字:数学课堂;数学实践活动设想;主体;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学实践活动既不是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课外活动,而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学习学生身边的数学,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农村小学学生的见识和生活经验缺少,开展好数学实践活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就怎样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进一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学设计中的各环节的教学顺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要上好实践活动课不是件易事。因此,教师必须自觉的学习和领悟本内容的教学意义、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得失。作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应多为
教师提供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它的作用。教学比赛和研讨课、观摩课。使教师能尽快认识理解应用好“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三、有效地整合数学素材,不断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
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还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活动内容例如低年级认识人民币后,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由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等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开展购物活动。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售货员”极力“推销”自己的“商品”,“顾客”争先购买。上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认识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如一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可以绘制“我的作业真棒”实践活动反馈表:二年级确定位置后可以绘制上学路线图,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开展“你的房间有多大”的活动。这些内容有的虽然教材中没有单独安排,但配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设计并开展活动,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实践和运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采取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例如:学生学完《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假设一个“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专题,设计一个外出秋游的租车方案。四年级6个班360名同学乘车去游玩。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大车有42座,每辆200元,小车有18座,每辆90元,怎样租车最经济合算?这一活动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既渗透了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
四、建立本地化、农村化的实践活动内容基地
农村的孩子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花草树木、种菜、放牛、放羊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只要每位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
能发现适合农村小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而且这些教学内容比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本地学生。如六年级上册中的“确定上学路线”可以改为“制作上学的路线图”;比如六年级上册的“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改为“你知道家里每年烧多少柴吗?”如果以上所改动过的课题还不是当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再改动,只要教师能围绕该课题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就行。其实农村的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然资源。
五、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实践活动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谋划者。教师在活动前,应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前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开展的步骤,活动后科学、合理的评价等。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不拘泥于数学课本的实践活动安排,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指导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长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融入到其中,不时地给学生拨正方向,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常和学生交流,生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总结者。一次活动如果缺乏总结,就会暗然失色,学生也会逐步丧失活动的兴趣。因此,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取得的活动成果要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如评选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个人,最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者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成果推广者。每一次实践活动后,在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要学会利用成果,展开新一轮的数学教学和活动探究。而不
是将活动的成果束之高楼,应仔细品其味,悟其理,生成新的数学问题,利用活动成果,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做”数学,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而源于生活实际又活用于生活的真实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情感。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要不断研究、不断改进,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农村小学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尽一份力,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农村小学学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的胆小、不擅言语,我希望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切实推进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娟;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8期
2、包旭连;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5期
3、《小学数学“探索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4、中小学教师小本研修教材 《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5、秋游费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2010(11)
5.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五
富水镇中心小学 张继承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当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内容设计安排和呈现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为显著的一个举措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这正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现实、多样化、有趣需求的体现。
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数学综合实践 特征 问题 解决途径 【正文】
富兰克林曾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运用的过程;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怎样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与理解,下面谈谈我对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也是如此。《新课标》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以下特征:
1、学科性。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是姓“数”,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以“汽车中的数学问题”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有关汽车的常识,或者让学生知道有关交通规则、安全防范措施等,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计算、理解、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获取有关汽车的知识。
2、综合性。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3、实践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可以说,观察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打破传统数学的封闭性,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如教学“18+8×3”时,对于“为什么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就可以从学生买东西的生活体验中悟出。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解决的问题和途径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确属美妙的杰作,宛如画家或诗人的创作一样——是思想的综合;如同颜色或词汇的综合一样,应当具有内在的和谐一致。”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教学存在枯燥、不够生动的问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法宝”。因此,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2.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渗透数学思维,大胆尝试应用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
4.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再次,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比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测一测等形式,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从而对周长形成科学的认识。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通过有效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形势上热热闹闹,人人都教能积极参与,让数学活动课丢失了数学味,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
6.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六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崭新的课程,其设计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数学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集合多个科目于一身的学科,教学中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大大拓宽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位科任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下面我谈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内容源于生活,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教育专家提出了小学数学生活化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 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旅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旅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7.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七
一、联系生活, 凸显实践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可以说, 观察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 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
《制作年历》是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这节课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 又与生活密切联系, 让学生根据生活实践来制作年历,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活动开始时,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在生活中, 学生见得较多, 很容易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 展示教材中的四种类型的年历: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在具体制作年历中,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制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共同讨论解决, 确定制作要点, 能为学生的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之后,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活动中既享有充分的自由, 又不感到束手无策。
二、创设情境, 彰显综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所以说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比如, 三年级的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是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对自己的校园太了解了, 对校园中的建筑物以及花草树木再熟悉不过了, 让他画出校园的平面图并不难, 只要教师加以示范平面图的画法, 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图。为了完成活动目标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有新的飞跃, 我大胆地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拓展, 将课程主题《设计校园》改为《设计理想中的校园》。因为是从现实生活情境出发, 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并完成理想中校园的设计平面图。本次活动不但要应用和巩固有关方向与位置的相关知识, 还要用审美的眼光应用美术功底设计出校园平面图, 体现了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
三、易于操作, 体现趣味性
既然是实践活动, 就要有情趣性、易操作性,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关注和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活动。没有情趣学生觉得枯燥, 跟平时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挥学生执行没什么两样, 自然就没多大兴趣参与;如果不易于操作, 学生在活动中一再受挫也会丧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 在设计内容和过程时一定要有情趣且易操作。
例如, 在教学“加法估算”后, 我设计了一个生活案例:今天是小强的爷爷要过生日了, 爸爸带领全家到饭店为爷爷庆贺, 入座后爸爸请爷爷点菜, 爷爷把菜单递给小强笑呵呵地说:“今天我让小强为我点菜, 但有个原则——不能浪费, 钱数控制在200元以内。”请你帮小强来点菜。
学生在帮小强点菜时要考虑很多因素, 如就餐的人数、家人的口味、菜价的高低、营养的搭配等等。这样的教学, 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思维活跃, 能将枯燥的估算知识, 通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 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也使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认识周围的世界。此项活动设计内容有情趣性、学生操作起来也容易,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关注和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活动。
四、合作学习, 显现探索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学会反思。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在当今社会, 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只强调排名次争第一, 忽视合作意识。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选择环境, 突出开放性
在活动中以知识教学为载体, 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通过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的开放式活动环境, 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 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8.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探讨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意义;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58-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置了“综合与实践”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样的安排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谈一些想法。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而已,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条件。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经历和心理水平不同所决定的。例如,低年级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体味数学价值,整节课的教学充满情趣性。中高年级则更注重体验数学,因为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他们通过实验操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2、数学活动的内容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例如教学《周长是多少》一课,可以让学生拼一拼、围一围、摆一摆、量一量等,在拼一拼中先以学生喜欢的喜羊羊、沸羊羊用12个边长为1厘米各铺成的一个长方形,但周长不一样,但老羊村长却说他们俩都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迫不及待想动手操作拼一拼,通过操作学生得出拼法其实有3钟,能迅速完成表格,并能说出那种拼法周长最长,哪种拼法周长最短。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还总结出:长与宽相差越大周长就越大,长与宽相差越小周长就越小。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活动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在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而是融合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可组织类似实践活动:每天测量一颗黄豆芽长度并进行记录,最后制成统计表。任务明确后,在活动中每天什么时间测量豆芽的长度,怎样测量豆芽的长度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通过一星期的记录,学生都交上一份“豆芽生长情况统计表”和“豆芽生长情况统计图”,让学生在亲历亲为的参与中感受、认知、理解数学问题。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9.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九
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尽管一线教师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仔细剖析实际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内容选择无从下手、活动组织力不从心、教学重心有失偏颇等,加上主观上将其简单等同于“综合练习”或者轻易看成“兴趣活动”,导致了教学方向的偏离,降低了活动的效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而“综合与实践”是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如何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演绎“综合”与“实践”的精彩?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科特征,散发数学味
整合各个独立的学科,融合学科差别、建立大学科观是国际上教材编写时的共同趋势。但“融合”不等于“溶合”,不可以上着数学课却感觉是在搞社会活动,这样张冠李戴就丧失了学科特点,数学课必须要坚持数学特色。
散发数学味首当其冲就是要简约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要落实四基,于是为了达成所谓的情感目标,那些贴着爱国主义、互助友爱、公益环保等的标签都跑进数学课堂。由于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不像“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那样有鲜明的知识特点,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识的有机揉合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一些教师就以为是没有新知识,在教学内容轻松简单的情况下增加思想价值来为自己的课堂加码,这样的想法是很肤浅的。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旅游费用的计算》一节综合实践课,曾有教师在旅游景点的选择环节就安排“看图片”“说经历”“谈感受”“选景点”四个步骤,近十分钟被强行挤占。可想在费用的理解、选择和计算等的教学上会是怎样的仓促,一节课就在学生涂涂画画中草草收兵。简约教学目标就是要突现数学学科内容,那些数学所特有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必须要“放在头版头条”的。数学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要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数学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强大的动力。
二、整合数学知识,强调综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综合与实践”的解释之一就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很明显该注解的关键词中有“综合”,换句话理解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学习综合性的数学内容。正是借助这种综合性强的课程载体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索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面积是多少》一课,学习如何计算复杂的图形面积,学生不仅需要综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要灵活选择分割、拼接、旋转等解决方法,在不规则的面积问题上还要将精算与估算有机结合,这里就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综合。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图形的特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化腐朽为神奇。又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可以创设《小鬼当家》的活动内容,在课余时间利用表格记录一周里全家的日常开支,绘制成折线和扇形统计图。一方面既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巩固了统计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财常识,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开支,从小培养理财意识,也与语文教科书中设置的“勤俭节约”主题单元教学相得益彰。
三、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性
如果说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其他三个板块的内容时是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既要“全程”也要“全员”.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活动流程是收集图形、观察特点、寻找并画出对称轴、创作轴对称图形。活动前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极具个性的方式捕捉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拍照、绘画、录像、采集等。学生亲自实践了,他们的感官印象才深刻,没有了实际的观察,所谓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就成了部分人的独家发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发生在课外,在课内也一样可以生动模拟。如,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小小商店》就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开办“小小文峰超市”.学生自己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并事先向家长了解具体的价格,再准备一些仿真的纸币。活动时学生扮演顾客、导购员、收银员等,自由购物、自行结算。在模拟实践中积累“买”与“卖”的经验,增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完善课题过程,加强研究性
“综合与实践”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何选择有现实意义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设计时的首要环节,接着是问题的展开、问题的解答和活动的总结。其实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经历了选一选、问一问(选题),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开题),试一试、做一做(做题),讲一讲、评一评(结题)。这样的四个环节就和科学家做课题研究完全一样,只不过他们的课题历时较长、难度更大、综合性更强而已。
在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题研究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得益于他们的学科整合设置,从一年级起就开设《社会研究》《科学》,而《图书馆课程》则是从幼儿园一直贯穿到初中阶段,前后一共历时九年。这些课程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研究、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数学自身的教学也重视课题的研究,一个星期的作业可能就是主动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而不像我们多以被动型的练习为主。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高年级学生分组进行社区小调查,动手制作小模型,撰写微型调研报告或数学日记等;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写作能力有限,借助日记来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可能有些难度,教师可以开展绘画日记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卷进数学学习的“漩涡”中。
10.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十
1.挖掘游戏中的数学味道,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思维的乐趣,提高思维的品质。
2.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好闲暇时间,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
3.树立典型,营造不断超越的氛围。
活动内容:
一年级:找不同;二年级:七巧板;三年级:算“24”;四年级:魔方;五年级:五子棋;六年级:“数独”游戏
活动时间:20xx年4月中旬
活动形式:班级赛(初赛)、年级赛(复赛)
活动规则:
一年级【找不同】
竞赛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赛前训练:数学老师统一指导具体的表示方法。
初赛:由一年级数学老师统一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上面印有3组找不同的图案。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圈出所有的不同之处。
地点:各班教室。
筛选方法:5分钟内能找到全部不同之处的学生入围参赛年级组的决赛,每班选出5名。
复赛:一年级数学老师负责找好合适的电脑软件,时间5分钟,地点电脑房。每个年级决出前10名。
二年级【七巧板】
竞赛目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赛前训练:由二年级数学老师打印下发七巧板的模型,学生用该模型用彩纸剪出4套(每套一种颜色)。学生用剪好的彩纸自己操练。
初赛:由二年级数学老师统一提供拼搭的图案,学生在10分钟内拼出指定图案。每幅图案用一副七巧板,并保留在桌面上。
地点:各班教室。
筛选方法:选出每班5名10分钟内能拼出最多图案的学生。
复赛:二年级数学老师负责找好相关图案,时间10分钟,地点阶梯教室。每个年级决出前10名。
三年级【算“24” 】
竞赛目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赛前训练:各班数学教师讲清楚游戏规则,学生自己练习。
初赛:以10分钟为限,四人一组,优胜者吃下别人所出的牌,最后手中牌数最多的学生胜出。第2个10分钟,刚才胜出的学生组成二人一组,继续游戏,决出全班的前5名进入复赛。(初赛时,J、Q、K都当“10”计算)
地点:各班教室。
复赛:由每班选出的优胜者,集中阶梯教室,第一轮四人赛,第二轮二人赛,直至赛出第一名。年级取前10名。(复赛时,J、Q、K分别当11、12、13计算)
四年级【魔方】
竞赛目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赛前训练:由各班数学老师简单介绍魔方的玩法。
初赛:第一类——能盘出六面同色的学生直接进入年级决赛。第二类——能盘出一面同色的学生,按时间先后排出班级的名次。(和第一类合起来是10个学生)
地点:各班教室。
复赛:视具体情况,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能盘六面的,按时间先后排名;第二层次,能盘一面的,按时间先后排名。一共取10名。
五年级【五子棋】
竞赛目的: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赛前训练:由各班数学老师讲清楚游戏规则。(1.双方猜拳“石头、剪子、布”三局两胜,胜者执黑子,先行。2.黑、白双方依次落子,先在棋盘上形成横向、竖向、斜向的连续相同颜色的5个棋子的一方胜一局;胜者可取对方在棋盘上的任意一子;然后继续下一局。3.限时10分钟,以拿到对方棋子数多者为胜。4.如规定时间内双方平局,则加赛一次,以首先连成五子者胜。)
初赛:采用淘汰赛的方式,依次决出班级前6~8名,参加年级比赛。
地点:各班教室。
复赛:在阶梯教室决出年级前10名。
六年级【数独游戏】
竞赛目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赛前训练:由各班数学教师介绍数独游戏的游戏规则。
初赛:由六年级数学老师提供统一的数独练习纸。每班取最先填完且全部正确的10位学生。
地点:各班教室。
复赛:在阶梯教室,统一提供难度更高一级的数独练习纸,取最先填完且全部正确的10位学生。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1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总目标中,在“问题解决”方面中有提到: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综合与实践正是其良好的载体,它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完美交融。
虽说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但是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存在着表面、肤浅和形式化的弊端。活动场面热热闹闹,但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进行活动茫然无知,只是一种低效、盲目的实践,这与其课程价值是背道而驰的。那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有效策略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启动经验,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1、列举生活事例
学生学习了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事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学生分享食物,要用到分数的概念;去博物馆参观,需要用到东、南、西、北等方位来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从超市的摸奖活动,可能发现奇偶数的规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2、研究生活现象
生活中总有一些现象让人捉摸不透,而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却能令问题迎刃而解。例如超市摸奖:在圆形钟表上顺次写着1~12,并在奇数上摆着比较贵的奖品,而偶数却空无一物,摸奖的规则是2元一摸,指针停止时,指针两头所指的数相加,如果得到的是奇数,即可获得文具大奖一套;如果得到是偶数则是谢谢惠顾。这里的关键在于数的奇偶性。可根据这一有趣的现象设计一次活动课,寓教于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解决生活问题
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最好是能解决生活问题。
刚刚说到地摸奖问题,学生尝试列出算式,但都没得大奖。观察算式里的数,会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所以不能获奖。笔者顺势提出:“那谁有办法怎么改变一下规则让自己获奖呢?”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尝试改变规则。要想获奖,两数相加必为奇数,奇数+偶数=?,通过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在真实的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发展能力、陶冶情操,数学与生活之间少了隔膜,这不正是学生们喜欢数学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吗?
二、多样思考,放手探究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应该局限在教室中,应该置身于大千世界中,多角度的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活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使其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并且充分展示学生之间的研究差异。
学习了《统计》,可以联想到假期期间,亭林公园内游客人数逐日增多,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调查员》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派几名学生走訪公园,调查近十天到公园旅游人数的变化,另外几名同学用这些数据制成统计图,然后大家集中讨论分析,得出节假日旅游人数比平时多,呈上升趋势,外省外地游客逐渐增多等结论,最后根据这个结论,派出代表向相关部门提出《分批进园,分先后流量》的建议。学生看到了自己能学以致用,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运用数学知识的乐趣,更加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得到不断地磨练和培养。
三、资源拓展,综合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超越数学教学的范畴,通过开发利用学校、社会的教育教学资源,并与其他学科或者内容不同领域之间紧密联系,知识相互穿插、相互利用,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知识的综合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某校一年级的一道口试题。把古诗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能写的下吗?(田字格一行有4格,共4行)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本题能够考验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第一层:学生通过抄写,发现田字格写满,古诗还未抄完,从而得出结论:抄不下。这一层次,学生更多的依赖于动作思维。第二层:数数古诗的字数和田字格的格数,发现诗有20个字,而田字格只有16个,20大于16,因此得出“抄不下”的结论。此时学生已建立初步的数的概念,能够比较数的大小来解决问题。第三层:通过观察发现,诗的行数与田字格的行数相等,都是4行,但诗每行有5个字,而田字格每行只有4个,诗每行的字数比田字格每行格数多1,因此看出“抄不下”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已经建议一一对应的关系,会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该口试题题型虽然新颖,却是一年级语文课上经常会遇到的现实问题,以此作为题材,学生倍感亲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形式革新,主动实践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而在现在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的主观意识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也只是简单、机械、被动地进行模仿性操作, 具备实践活动的“形”, 缺少探究的“神”,使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所以要改革现有的实践活动课的形式:
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课,不妨先带学生进行一次摸球比赛,并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学生纷纷猜测,而要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说明游戏要求后,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整个课堂堂气氛热烈活泼,小组长很负责任地进行分工,小组内有序地进行游戏。最后小组汇报得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学生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知识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的实践。
联系实际是前提,放手探究是保障,综合运用是基础,主动实践是根本,四者相连,相辅相成。
总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出发点, 注重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重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因为这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秋生;《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探索》;2004年6月
1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具体定义
综合与实践教学,是新时期新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符合新时期教学发展的趋势,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使自己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综合与实践教学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学校不断的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新的时期,该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教学思想仍占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教师在课堂中其主要的地位,而学生则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丝毫体现。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虽然说新时期不少新的思想不断的出现,但是传统思想仍然占有主体地位,制约着新思想、新方法的传播,这对于“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需要不断改进。
2. 学生参与程度较低,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综合与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不断的锻炼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的意识,在教学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一直都在被动的学习,学习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的效率比较低。而且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3. 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是“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发动者,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串联的作用,但是在新的时期,教师虽然说也在使用这样的方法,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方法并没有应用的其中,有的虽然说进行的应用,但是其效果并不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对于新方法的使用,仍然需要不断的锻炼。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在“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虽然说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办法去解决,具体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思想,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转变思想,是改变行动的第一条件,在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用新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找到自己教学思想理念的不足,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变得充实起来,紧握时代脉搏,不断的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比如说在教学的时候,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在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教学的主体变成教学的引导者,不断的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扮演好学生学习引路人角色。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维护学生权益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将课堂知识一这样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认识图形。在遇到需要计算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实践,通过实践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在实践中掌握课堂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
新时期许多教学方法被开发出来应用到教学之中,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许多方法出现,比如说合作学习,在小学中,合作学习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友情,培养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还有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实力。
小结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入门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从小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不断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服务。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认识到其过程中艰巨,但最终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六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
[2]沈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分类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29).
[3]章子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0).
[4]李美珍,黄小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J].江西教育,2001,(12).
13.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篇十三
发布者:李老师 查看次数:687 发布时间:2010-04-29 文章来源:数学科为了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实践、自主活动、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校决在五年级举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标: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有关表面积的计算知识;在引导学生测量、明确分工、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粉刷 校舍、走廊、围墙等面积的测量与计算过程,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灵活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数学知识科学地指导生活,感受成功。
二、活动内容:
活动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拍摄学校校舍、走廊、围墙等地方的裂缝、污点
。然后组织学生观看这些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为学校提出一些美化校园的建议,并能利用学过的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2、首先给学生
明确活动内容。如,测量粉刷面积组、调查人工费用组、搜集调查涂料品种价格组,爱心服务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确定喜欢参加的项目,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组成 “智囊团”,树立自信,增强信心,不辜负老师和爱心服务组的期望,最终出色的完成任务;
3、分头准备,实施计划。教师和爱心服务组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确保活动能顺利进行;如,在实践 活动中,教师先听取测量粉刷面积组学生陈述他们正确测量的方法与思路,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粉刷面积的准确测量;
4、再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进行准确地计算,感受数学知
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计算 粉刷面积。学生通过讨论后汇报交流;
5、学生实地测量,呈现信息;
6、全班进行交流。随后,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出粉刷校舍、走廊、围墙面积、粉刷人工费用、材料用量等;
7、并根据消
费心理确定涂料的型号,计算出涂料费;
8、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粉刷校舍、走廊、围墙的方案,并以文字或表格形式呈现;
9、指导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呈现设计方案,如,文字或表
格的形式;
10、书面呈现粉刷校舍、围墙的设计方案,要求简明、清晰;
11、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 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最后评选出优秀的设计方案;
1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 篇十四
郑杰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学习科学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要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并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利于推进这样一种学习方式。
一、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由于年龄差别,在智力结构、身心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应该呈现出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定位差异性。通过不太复杂的开放、自主的活动,品尝到了动手动脑探究的成功、愉悦。
二、综合实践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因此,小学数学
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例如:在《植树问题》教学的开始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发现手指之间有间隔,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的演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间隔问题,间隔问题无处不在。
三、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植树问题》中,对于不封闭道路上3种植树方法我没有直接的告诉学生们,而是准备了一张白纸让学生们自己大胆的画一画,看看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
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
15.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十五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宏观来讲,一节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即是否综合运用所学的某个领域的知识,是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是否开展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活动.
作为一线教师,我时常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好上,一些实践活动形式热闹,实则低效,课堂的宝贵时间在忙乱、低效的实践活动中悄悄地溜走,可能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特点把握不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与摸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一、课前收集数学信息,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
新课标指出: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而课前收集数学信息或开展社会调查是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应付为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我经常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到课外收集一些相关信息,例如,在教学《七巧板》时,教师首先开展师生收集七巧板的演变史活动,师生利用各种手段收集了大量与七巧板相关的信息,然后在课前利用10分钟进行信息交流,继而教师启发学生研究七巧板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最后探索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存在,最后让学生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一课,也需要在课前布置一个调查作业,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把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真实地感受数据收集的过程.书上在解决64岁可能是谁时,配套了情境图,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根据前面的经验一口说出是爷爷或奶奶,这就是一种数感.还可能会用到排除法,排除了小明和爸爸、妈妈,就只可能是爷爷或奶奶了,用这种方法思考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也是可以的.这样的活动,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我们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绝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实践方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教学内容融了生活实际之中,让生活实际为教学服务;二是设计的实践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乐于进入实践活动.如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一课,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学习用品商店,所有的商品贴上标签,每一名学生都用自己的人民币(学具图片)来购买自己想要的文具.学生争相购买,似乎此时真的进入了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境的学习,自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又如“愉快的周末”、“我们去植树”、“丰收的果园”、“快乐的队日活动”,等等,无一不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教材只是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我们老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条件和本班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
三、精心设计人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以活动促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活动性是数学活动课的突出特征,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把活动内容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的部分,而不要把一个大问题扔给学生去解决.其次,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地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这是保证实践活动课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再次,课堂纪律的控制是实践活动课中最常遇见的问题.如何在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状态与有序的课堂纪律中找到平衡,教师要在细节上下工夫.
四、撰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课后的实践性作业中,还有一种有效的形式,就是数学日记.学生通过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形式,抒发自己对数学实践活动的情感,感受数学是有意义的,有趣的,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实践出真知”,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学生所写的数学日记中,我们能发现学生眼中的数学是那么的有趣,学生观察世界的视角是多么的独特.如有学生学过乘法后,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我在看电视剧时,发现解放军叔叔站队,每队6人,有8队,我就想到了我们刚学的8的乘法口诀“六八四十八”.还有同学在学习《分米和毫米》后,老师布置回家观察蒜头发芽后蒜叶的生长情况,学生都兴趣盎然,并把蒜叶的生长情况记录在数学日记中.这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数学意识,还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学习《时代学习报》《数学小灵通》等报刊杂志上的学生习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16.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运用数学知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并学会应用是新课标中的一个亮点,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要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现实生活联系、融合起来,并将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利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及知识内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通过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
“数学现实”原则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表达出来,数学知识正是从现实中提取的,以现实为载体而存在,并且在现实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很好地体现出这一原则的根本要求,通过创设实际的生活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把握数学知识,并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深入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在兴趣的指引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对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大量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经验表明,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独立地进行学习,并且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积累及社会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对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自身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全过程、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对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为教学内容、方法等调整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已学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切实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巩固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尤其是一些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以及图形、数量、方位等知识,通过在情境体验中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与理解能力,对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十分有效。
二、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依据,组织实践活动时应注意赋予活动以趣味性、生动性,在安排实践活动内容时应进行适当的精简,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魅力,同时还应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把握时机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例如,某班级要组织旅游活动,教师可以将基本情况告知学生,在活动开始前要求学生自己制定旅游计划,对时间、路线及费用等问题进行安排。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租车费用、乘车时间、就餐问题等进行考虑,利用所学的统计图、数等知识,在加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在生活中留心,积极发现并应用数学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小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涉及实践内容,但仍以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练习的模式进行,使得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较低,在实际综合活动中无法灵活运用知识发现与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新课标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以引导、辅助的形式在活动前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切实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培养其独立学习、探索的关键。引导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能够使其逐步形成主体意识,发现与探究思维对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是转变学生以往单纯听讲、练习及机械记忆学习方式的关键,在轻松、自然的活动氛围中使学生快乐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以多元、科学的评价方式全面把握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评价环节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引导、激励、监督课程实施的重要作用。以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实践活动的教学有效性进行把握能够保障其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从评价主体、内容及形式方面进行注意:
1.转变传统单一的评价主体与单向性的评价模式
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互动性与开放性,使学生在意识上形成主体概念,从而提高其在实践活动中的自觉性。自我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真实体验与问题等表达出来,通过与他人交流意见和心得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培养其合作能力并使其在活动中形成主人翁意识。
2.转变传统片面的知识评价内容与形式,将新课标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体现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形式及途径,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也应从学生的情感态度、课外实践以及思维发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通过卷面考试考核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从其身心发展的角度对其非学业方面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和把握。此外,还应注意,在安排卷面内容时应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及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水平进行测验。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将其作为必修学科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广大教师应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运用数学促进自身情感态度、解决问题及数学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积极探索和研究,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亮.谈谈小学数学活动式课堂教学的设计[J].考试周刊,2012(01).
[2]黄玉莲.关注活动策略,促进能力提升:浅析小学数学活动教学实效[J].考试周刊,2014(09).
[3]林温冰.浅谈小学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05).
[4]韩艳丽.浅谈小学数学活动中学生真性互动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
17.五年级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十七
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决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分析:
我们五年级只有1个班。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八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
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18.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篇十八
——《铺一铺》
南坪实验小学
冉颖
小学
***
一、研究背景
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通过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四年级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小学生对奥运会感兴趣,对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密铺的特点,绘在方格纸上密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密铺,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2、过程与方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探索、归纳、创造能力的思维习惯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承办各式各类比赛的体育运动场以其造型独特、雄伟壮丽的身影展示于世人的眼前。这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精华与现代科技完美的组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水立方体育馆,请看它的雄姿。(展示图片)
2.教学过程设计
(1)任务一:请注意观察,水立方外墻装饰的花纹有什么的特色?请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种或几种乎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
课件出示或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壁砖、地砖密铺场景。
(2)任务二:探索可“密铺”图形的特点:
猜想:是否每种图形都能实现密铺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五边形等八种基本图形。
学法:
①分组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②
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③
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④
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引导学生得出能密铺的图形的种类。
(3)任务三:归纳出可“密铺”图形的内在规律。
问题①:在用三角形拼接的图案中,每一个顶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问题②:在用四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问题③:在用六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和是多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用一种多边形进行密铺,就必须使拼凑在每一拼接点顶点处各角之和为360°。是这些图形的内角和的是360的整数倍。
(4)任务四:让学生根据课本第110页的图案,选用一组,在方格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
(5)任务五(发散思维。拓展延伸):探索用两种平面图形进行密铺的可能性。
问题:如果想让正五边形能密铺,你觉得应该加上哪个图形呢?
提示:正N边形内角和S=(N-2)*360,正五边形内角和为540°
四、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记录07-19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07-31
中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09-09
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11-19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7-10
小学数学数学综合试卷11-25
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卷综合07-3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综合能力试题09-0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卷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