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精选11篇)
1.天宫一号太空授课 篇一
3月23日,区蒙古族小学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
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并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天地互动交流,传授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观看过程中,师生们细致专注,主动吸收、消化科学知识;同时,不停地在记录、讨论,想象等等。
观看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受到航天员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爱好。通过此次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课,教育学生感悟科技与知识的力量,奋发向前,努力学习,将来为国争光!
2.天宫一号太空授课 篇二
例1一位同学通过电视节目观看天宫一号发射的情景, 他听到现场总指挥倒计时结束发出“点火”命令后, 立刻用秒表计时, 假设测得火箭底部从开始发射到经过发射塔顶的时间是t, 如果他想计算出火箭的推力有多大, 请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需要假设哪些条件进行理想化处理;
(2) 需要知道哪些数据用相应符号表示出来, 并推导出火箭推力的表达式.
解析: (1) 本题考查模型的建立、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规律的应用.假设火箭及天宫一号总质量不变, 是匀加速运动.
(2) 设火箭及天宫一号总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程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会学习反冲运动, 其实火箭的发射就用到了反冲运动.物体向某一方向高速喷射出大量的液体、气体或弹射出一个小物体, 从而使物体本身获得一反向速度的现象, 叫反冲运动.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 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 所以动量守恒.发射前的总动量为零, 发射后的总动量为
(以火箭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M为火箭开始飞行时的质量, m为液体燃料质量)
由上结论分析得到:燃料燃尽时火箭获得的最终速度v由喷气速度v1及质量比所决定.由此可见, m越大, 最终速度越大.“长征二号F-T1火箭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改进型, 做了很多技术状态上的更改.全新研制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一号”全长10.4米, 最大直径3.35米, 起飞质量约8.5吨, 设计在轨寿命2年,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全长52米, 起飞质量493吨, 运载能力为8.6吨.它是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 取消了逃逸系统, 采用了新型整流罩, 改进了助推器结构, 提高了运载能力.“长征二号F-T1火箭起飞质量493吨, 运载能力却只有8.6吨, 除去天宫一号和火箭本身重量外, 其它的都是液体推进剂, 大概达到450吨的推进剂, 因此, 火箭的90%都是液体, 比人体含水量还大.水通常占人体的60%到70%.
3.“天宫一号”的故事 篇三
我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次发射,都意味着完成了大量的技术突破。从“神五”实现载人飞行到“神七”航天员出舱,飞船先后进行了200多项改进。而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神舟八号”。不仅个子长高到了9米,而且在全部600多台、套设备中。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变化,其中新研发的设备约占15%。改进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具备自动和手动对接功能,新增和改进了一些设备;二是为了提高飞船的性能和安全性、可靠性,对飞船的部分系统进行了改进,使飞船具有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停靠180天的能力。
为什么此次“神八”的发射时间要精确到秒?即“神八”必须在特定的时刻准时点火起飞,正负误差不能超过1秒。因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神八”就得消耗很多宝贵的燃料来修正与“天宫”的轨道面偏差,然后才能交会对接。由于在这次任务中只能提前4小时确定“神八”的精确到秒的发射时间,为了保证发射成功,发射场进行了66项设施设备系统升级改造:而发射“神八”的“长征二号F神八”火箭则进行了近170项技术状态更改。
如临深渊
“天宫一号”从2006年开始研制,整个过程从方案设计到初样再到正样,通过了大量的计算、仿真和各种地面试验的验证,竭尽全力做到可靠和安全。为了万无一失,研制团队先假设某一系统失效,然后列出几种可能导致失效的故障,再分析每种故障的原因是什么,一层层查下去,从单机到部件再到每一个零件,任何一件产品都要考虑进去。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他们还要反过来想,如果某一个零部件失效,可能对系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制定怎么样的应对措施。在研制的全过程,只要是能想到的,验证试验能做的,都要一次又一次地去做。
“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它能否与“神八”“神九”“神十”顺利实现对接,电源系统是一个关键,因为没有电能,任何太空飞行器都是一堆太空垃圾。对“天宫一号”来说,每24个小时就有16个昼夜;其中每个白天约30分钟,每个夜晚约60分钟。这面对太阳的30分钟时间,就是它的太阳能帆板发电的时候;其中一部分电能直接供用电器使用,其余的电能则储存在100多节镍氢电池里,供黑夜时使用。“天宫一号”的太阳能帆板看起来和马路上太阳能路灯的帆板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银色的,薄薄的,一格一格的;但它所用的材料却相当尖端,而且,它始终跟着太阳转,角度保持在50~60度,确保有足够的日照可以发电。尽管“天宫一号”挺省电的,整个用电量只相当于两台家用空调,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这100多节镍氢电池在两年的时间里不“罢工”,不出任何一点小毛病?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最少也要保持电池中有八成电量的储备。为此,研制团队模拟真空、上百度温差等极端太空环境,反复做了无数次实验。这还不够,还必须考虑火箭发射时的冲击、震动、热量等各种情况,反反复复进行试验。
如走钢丝
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非技术细节,也是关键点。“天宫一号”要进行地面运输,就要考虑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刹车会不会对它有影响;在装、卸过程中,起吊时会有加速度,还要验证它能否承受。为了让“天宫一号”经受住长途跋涉的考验,安全抵达发射场,研制团队在运输细节上真可谓做足了功课。他们给块头超大的“天宫一号”制作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包装箱,还专门为它设计了一个内部减震系统、温控系统。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从上海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送“天宫一号”的专列走了整整4天4夜。在一般人看来,能坐这趟专列应该挺牛的,所有的列车都该为它让路。但事实上,它处处谦让,为所有的快车让道,就像铁路线上的“活雷锋”。走得慢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保证运输安全平稳,另一方面是因为随车护送的研制团队,常常要停车检查“天宫一号”的身体状况。
俗话说“好事多磨”,“天宫一号”的发射何尝不是如此。原定的发射窗口是早已计算好的日子。然而,2011年8月18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工作人员连夜组织归零,即取消所有已进行的准备工作,一切从头开始:并随即对“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作了相应调整。这是因为担负“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Tl”火箭,与出问题的“长征二号丙”火箭有类似的薄弱之处。在随后的一个多月中,工作人员经过补救和加强,并对有关部位进行了“举一反二三”,彻底消除了隐患。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主礼堂前有一条大幅标语:“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正因为如此,一位火箭遥测组组长的QQ签名也一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走钢丝,如坐针毡”。他和他的组员,负责从火箭组装到发射的整个过程中,对火前进行检测,而这样的检测起码得做十几次。正如他所说的“压力挺大,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
步步惊心
从原理上说,“神八”和“天宫”的交会对接就像螺丝拧进螺帽那样简单,但实际上,两个8吨重的庞然大物,以每小时2844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飞行,要完成交会对接,真是谈何容易,稍微的刮擦都是不可想象的。整个过程真可谓“步步惊心”。
“神八”发射入轨后,经过5次变轨,4次“刹车”。总共130万千米的飞行,才进入了“天宫”的敏感器能捕获的范围。随后,在距离偏差300毫米以下,角度偏差不超过5度,相对速度为0.2米/秒的情况下,先由“神八”轻轻碰撞“天宫”,碰撞后“天宫”捕获“神八”,两者碰撞产生的能量由弹簧等传动部件实现缓冲。同时两个航天器校正各自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之后再经过拉近和拉紧两个动作将“天宫”和“神八”连为一体,对接随后牢牢扣上,并完成最后的密封与刚性连接两个动作,做到严丝合缝。而且,这8个动作都有精确的完成时问:碰撞、捕获、缓冲共60秒;校正:80秒;拉近:240秒;拉紧:220秒,加上之后的密封和刚性连接300秒,完成一次“太空之吻”总共需时15分钟。
任重道远
2003年10月,杨利伟完成了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当时,杨利伟是被固定在舱内的,基本上动不了。与杨利伟乘坐的“神五”比,“天宫一号”虽然只是我国未来空间站的“试验品”,但它的舱内环境要好得多。2012年,当航天员从神州飞船进入“天宫一号”的“实验舱”时,就像下了小汽车,来到一个小巧精致的“单身公寓”。这个“公寓”是个圆柱体,差不多有15个立方米的空间,尽管周边摆放着各种仪器,但3个航天员在这里漂浮或者转身都不会感觉拥挤。
“天宫一号”里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在那里生活、工作的航天员不需要用“尿不湿”,他们的尿液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得到重复利用。航天员还可以脱掉笨重的宇航服,穿上由特殊面料制成的、有点像薄型针织衫的舒适的舱内宇航服。为了减少他们出汗,舱内温度控制在22~C左右。他们睡觉的床是固定在一个位置的睡袋,睡袋的样子有点像大衣柜,人钻进去后把自己一躺就能睡觉。航天员十分需要这样的固定保护,否则睡熟了的他们在“公寓”里飘来飘去就太不安全了。
4.思想汇报天宫一号 篇四
敬爱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航天领域的高速发展,正表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日渐增强。而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那一天的场景,我记忆犹新。2011 年 9 月 21 日 20 时整,我怀着激动地心情早早地站在西北工业大学大翱翔学生活动中心广场上,夜色笼罩着 9 月的西安,天气很凉,但是还是有许多大学生和我一样站在露天的广场,目不转睛地盯着学校的大 LED 屏。此刻,虽然还没有发射,但是周围激动的议论声,开心爽朗的笑声,和抑制不住的自豪情绪早已弥漫着整个广场。坐在这人声鼎沸的广场,我 的心也和周围所有人一样无法平静 21 时 16 分,天宫一号”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火箭点火时,我能感觉到广场内的气氛,刚才还热烈的场景一瞬间就像不曾发生一样,全场 只听得到火焰喷射的隆隆声和发射场的技师不断重复的“正常”声。我能体会到,那四只脱 落的助推器就像千万根风筝线,牵动着每个炎黄子孙的心弦。直到整流罩脱落,太阳能帆板 顺利张开,全场由衷爆发出一阵阵如浪潮般的叫好声。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 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根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 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 8T 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 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 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 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 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天宫一号”升空入轨后,发射中心将在 11 月 1 日发射神八。短暂却无比精彩,精准又不失雄伟豪迈。
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全过程正如新中国 60 多年的一个缩影。几十年里,我们在党的四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战天灾,斗人祸,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党的一切为人民的方针从来就没有更改,没有偏差。在不断地校准,不断地前进 的过程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古老的王国正在艰难地挣脱束缚她的蝉蜕,而结果呢?不言 而喻,这个艰难前进了 60 年的王国拥有着全世界最智慧的人民,最新鲜的血液,最强大的 精神,也必将拥有最辉煌的历史,最灿烂的篇章,最绚丽的明天!那顺利展开的帆板不正像新中国会胜利展开的翅膀么?她会像以前一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六月的羊角旋风就要来了,没有谁能阻挡她的腾飞!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一笔,也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稳步,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产物,因此,我将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创造条件,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的组织。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今天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明天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让亚洲巨龙真正腾飞!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对党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人处事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逐渐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事方式更加成熟。为了尽快成长起来,我一方面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党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各种党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自己的思想认识。
5.天宫一号观后感 篇五
六(9)班张 梦 栎
2011年9月21日21时16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一号”发射的全部过程。
天宫一号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迈出意义非凡的一大步,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实现了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
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探索做出贡献。10、9、8、7„„随着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火箭“嗖”地飞向太空。一团团烟雾把火箭染成了暗红色,像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一般。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欢呼起来,正是这飞天的呼喊和航天人的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共同构成了今天这壮观、伟大、神圣的美好瞬间。
6.天宫一号心得体会 篇六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称呼,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早早地坐在了电视机旁,等待着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时间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随着倒计时的开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伴随着一声巨响,我从沙发上蹦了起来。
我的心也飞向了深蓝色的充满了奥秘的太空,随着天宫一号一起翱翔在无垠的充满想象与创造力的空间中。
人类对神秘太空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无垠的宇宙有着太多的奥秘。做为世界新一代的主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继续努力探索奥秘的宇宙,而这一切都要靠我们现在的努力。
我为这些勇于探索太空的科学家喝彩,我要把他们当做我学习中的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自豪。
7.《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观后感 篇七
今天下午三点四十分,天地相连,梦归银河,我们邂逅九天之上的“天宫”
“太空抛体运动” “离心脂交分解”等一系列科学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在封闭的学校中燃起了对大千世界的渴望,同时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创新的重要。太空中奇特的物理现实勾起了我们的许多想象,让我们对浩瀚宇宙浮想联翩,短短几十分钟的实验折射出中国航天太空站的强大实力,九天揽月的理想于今朝实现,吾辈更当自强,以蓬勃的青春活力助力祖国科技强国梦,在探究物理中升华爱国情怀。学无止境,科学探索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奔跑吧,少年!
8.天宫一号太空授课 篇八
在这节课上,我们要学习太空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以及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天地互动环节。这些实验中有许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这样表示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科学,处处都有学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9.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观后感 篇九
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航天梦。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就是明朝的万户。新中国成立后,在无数的科学家及其科研工作者的辛勤研发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嫦娥一号”成功奔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启精彩的生活。随着这些航天飞船的一次次发射成功,我们的祖国已经让世界为之震惊,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强大。在我们这些少年眼里,航天事业的成功,祖国的强大越来越让我们自豪。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当一名像杨利伟叔叔那样的宇航员,自从有了这个梦想,我才对太空有着如此的着迷。夜晚,当抬头看见夜空无数闪闪发亮的星星,衬托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时,我仿佛看见自己穿着洁白的太空服,乘坐着载人飞船,耳边响起的是周杰伦的《千山万水》“千山万水,无数黑夜,等一轮明月……东方无愧,第一是谁,让我们追求完美”。“轰”的一声,我飞上了太空,透过明亮的窗口,我俯视着美丽的地球,远远地和太阳招招手,和月亮微微笑。我来到中国的空间站,我将在这里生活半年之久,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寻访外星人,打通一条宇宙旅游路线。我要告诉其他星球的人,我们地球人是美丽善良的,我们是爱好和平,厌恶战争,我们向往去太空游玩。我希望我们能建立许多条通往太空各个星球的路线,大家相互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我们地球是命运共同体,我希望我们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10.太空一号影评 篇十
作为一部标准的类型片,《太空一号》的故事很符合套路,一个流氓混混式的勇武战士、一个金发碧眼的性感美女,再加上一个身陷囹圄的阴谋,一场扣人心弦的生死打斗,该有的都有,《太空一号》是绝对的标准件配置。
从剧情套路上来看,《太空一号》与那部经典的《勇闯夺命岛》如出一辙,那个太空监狱其实就跟“恶魔岛”监狱一样,是一个隔绝于外部世界的独立空间。在《勇闯夺命岛》里,一群海军陆战队士兵控制了这里,架起导演瞄准美国本土,就此来要挟白宫,要求给阵亡的战友们提高赔偿金;在《太空一号》里,一群暴动的囚犯占领了这个太空监狱,同时劫持了正好来做人道主义探视的总统女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太空一号》的基本戏剧冲突,跟《勇闯夺命岛》其实是一致的。而在解决危机的方式上,《勇闯夺命岛》组织了一个老少搭档,闯入“恶魔岛”监狱来从内部打败他们;《太空一号》里则是盖•皮尔斯扮演的特战英雄闯入到那所太空监狱里,救出总统女儿的同时,也与她组成了一对青春活力搭档。最后,《勇闯夺命岛》里的老特工成功的摆脱了政府的追踪,远走高飞,而他把许多顶级机密都藏在了一所偏远教堂的某根椅子腿里(缩微胶片);《太空一号》里的男主角则在片尾恍然大悟,老搭档在临死前把机密文件藏在了给自己的打火机里(某种电脑存储介质)。
因为是类型片,这样的对比很容易做,当然,这里绝无抄袭的指责,类型片嘛,本就是有模式、有套路的,《太空一号》做的很到位,自然会看到众多《勇闯夺命岛》的《太空一号》的剧情表现也是按照套路打,前面30分钟左右的时间建制故事,剧情三分之二的时候让主人公发生了重大的性格转折——目睹好友的死亡,流里流气的盖•皮尔斯怒火中烧,便迎来了终极对决……
相对于简单的科幻动作片,《太空一号》里实际上设计了两个戏剧任务:解决监狱暴动危机;为主人公洗刷冤屈。所以,在紧张的打斗中,影片也不忘预埋伏笔,留下悬念解开的重重线索——一路杀将出去,最后,一桩内部人出卖的阴谋也水落石出。
沉冤得雪,抱得美人归,这样的结局对于一部消暑电影,不也完全符合逻辑?
2最近这片子网上出资源,看的人也多起来了,才想起来叨咕几句。当时我在电影院看,上座率在8、9成,观众反响也蛮好,大家基本从头笑到尾。
作为一个盖皮尔斯的粉,我一直是把他看做好莱坞四线演员的,他也悠然自得于现如今的身份和定位。(关于这些可以说上老长时间,就不废话了)
于是,对于一部除了男主角其他演员都不认得,为了省钱在塞尔维亚拍片,打着吕克贝松名号导演是名不见经传的二人组,加之电影中一些捉襟见肘的特效,不用参考本片的3000万美元投资,就知道它是B级片无疑。
而作为一个在剧本上非常挑剔的演员,盖皮尔斯不讳言吕克贝松找他是因为他便宜(囧),但我想另一方面还是这个角色本身吸引了他。的确,这种80年代复古型动作片里的反英雄角色,有虎胆龙威等片珠玉在前,而美国总统女儿这个高危职业又经常性地遭遇绑架,如何在这等陈腐的剧情中挖掘亮点呢?吕克贝松一方面祭出了太空监狱这个忽悠法宝,另一方面就是在角色塑造和台词上下功夫了。
所以带着这种心理预期,这片子反而看得我惊喜连连,特别是SNOW这个角色,贯穿始终地贫,让人无比欢乐。没想到,盖皮尔斯这种纤弱型也能练出一身肌肉满嘴跑火车上天入地英雄救美。
这种电影跟小时候电视上放的港片很像,就是无论从哪里看起,都能津津有味地看下去,可以忽略一些弱智的桥段,粗糙的制作,被里面逗趣的人物,俏皮的台词,紧张的情节所吸引。
我很怕(又几乎不可避免)这片子被引进之后,被发行商挂上“吕克贝松科幻巨制”“太空监狱生死营救”之类可怕的标签,然后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带着看A级科幻视效大片的憧憬到头来觉得上当受骗,顺带着还以为盖皮尔斯同学饥不择食胡乱接戏(人家最近各种大片打酱油很风骚的,哈哈)。
所以,还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吼一句,这就是个B级片,真的!!
吕克·贝松虽然打破了只拍十部片的誓约,但毕竟也不敢太过放肆,为了不让自己闲着,近年来以监制的身份推出了一系列作品,比如前几年的《非常人贩》系列,《飓风营救》和《巴黎谍影》,今年又推出这部《太空一号》,都是成本两三千万欧元的低预算动作片。
拍动作片,钱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最关键因素,落在老吕这样精明制片手里,这些个动作片大都拍出以小搏大的成就,《非常人贩》捧红了杰森·斯坦森,《飓风营救》好评如潮,《巴黎谍影》也算黑的有趣味,但同样的省钱法则放到《太空一号》就难以奏效,因为前几部片都是当代背景的非幻想作品,而《太》又是未来都市又是太空监狱,规模和噱头大的直追《黑衣人》,成本却还是那杯水车薪的一点,当然要捉襟见肘。所以影片在内景玩的花样百出,枪战搏斗,通道爆破,漩涡蹦极,一场接一场的感官刺激,可一旦到了外景就露出B级片真容,CG之粗糙叫人一眼看穿。
11.收看《天宫课堂》授课观后感 篇十一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约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国科技馆及载人航天工程相关参研参试单位提供支持。“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三位航天员首先为大家展示了在太空中转身的神奇现象。这个原本在地面上难度系数为零的普通动作,在太空中却隐藏着很高深的物理知识。太空转身实验的核心关键词叫做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这个试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态下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航天员上半身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衡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另一个动作是航天员伸展身体的.时候,因为质量分布得离旋转轴比较远,转动惯性比较大,所以角速度就减慢,通俗地说就是转得慢了。而当把四肢收回时,转动惯性小,角速度就会增加,直观感受就是转动速度变快了。
浮力与重力是伴生的,在很多科幻电影中都曾出现过这样的镜头:一旦重力消失,浮力也就没了,人们在游泳的时候都会变得更艰难。太空老师王亚平所开展的浮力消失实验,展现的就是这一现象。浮力来源于重力引起的液体在不同深度的压强差。当重力消失时,液体内部压强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不过地球表面难以让浮力消失,这个试验很难直观地展示出来。在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下,浮力和重力之间的伴生关系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现。
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在太空中浮力已经消失了,所以气泡不会向上飘,而是老老实实待在水球中,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首先就是在失重环境下,水滴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而在地面上,因为受重力影响,水滴呈现为水滴形,几乎不可能获得一个完美的水球。其次,就是这个水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凸透镜,如果你站在这个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就看到的就是一个倒立的实像。最后,就是在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因为太空中浮力消失,这个气泡不会飘出来,它就老老实实的待在里边。
在地面环境中,将泡腾片扔进水球里,就能看到气泡上浮,可在中国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因为浮力的消失,泡腾片扔进水中的产生的气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挤压,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很有意思的样子,这个水球也会被气泡撑得更大,就能看到水球一点点膨胀的效果。
这一次太空授课,让大家直观能够感受到空间站太空环境和地面环境的不同。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启发,用实验的方式,用天地互动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这也是这次太空授课很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在看完这些实验的内容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再去探索还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在地面上去尝试更多可能的方案。让学生去了解这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 央视2022天宫课堂观后感
★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
★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 天宫课堂观后感
★ 2022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心得
★ 中央电视台“天宫课堂”第2课观后感2022
★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通用)
★ 看天宫课堂观后感
★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
【天宫一号太空授课】推荐阅读:
天宫一号阅读答案09-12
天宫一号物理题11-15
解读神十太空授课五个实验09-09
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活动有感800字08-27
观看2022《天宫课堂》心得及感悟09-01
玉林云天宫导游词10-04
课前三分钟 正大闹天宫12-12
天宫运动会小学作文600字06-09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06-17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满分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