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2024-06-28

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精选18篇)

1.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一

母亲节到了,我要给妈妈一份礼物。

我看见了一家花坊,心想:“妈妈肯定喜欢花朵,因为花的香味好闻清香。”我选了一些玫瑰花,刚要买单的时候,钱竟然不够用。我只好不好意思地走了。

我继续向前走,越来越不开心,因为无论我走到哪一家店,店长就会说我,这是哪家的小孩,没钱快走开,我还要做生意呢。哎——怎样能不用钱也可以送妈妈一件好的礼物呢?我突然想起去年送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是手工制作,我打算今年的节日礼物也是手工制作。于是,我赶紧跑回家做礼物。我回到家立马把卡纸、剪刀等手工材料拿出来。我心想:去年我做了一枝花,那今年我就做一张贺卡吧。

我先把卡纸对折再把纸放平,最后在纸上画画。我在纸上画了我和妈妈一起开开心心地过母亲节,上面还写母亲节快乐。我看了这张画,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多么的自豪,多么的兴奋。

晚上到了,我马上把贺卡放在妈妈的枕头上面。我们正要睡觉的时候,妈妈发现了枕头上我放在上面的贺卡,妈妈流着眼泪对我说:“今天你为什么为我做贺卡?”“今天是母亲节啊,这是我给您的节日礼物呀!”我用欢快地语气回答道。“谢谢你还记得我的节日,看来女儿特别孝顺了。”我妈妈笑着说。

一个欢快的母亲节结束了,你的母亲节是怎么过的啊?

2.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二

关键词:语文,绘画日记,指导

一、何为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 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把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实物画出来并配上文字。它可以主观地、个性化地反映现实生活, 将儿童的形象记忆与主观意念融于文字和画面之中, 是能体现出儿童个性特征的表达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而言, 其真实的“表达需要”和“表达兴趣”, 不在表达本身, 而在感兴趣的实物和对象。低年级的孩子说比写容易, 而画又比说容易。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 给孩子学说话、写作提供了生动材料。只是由于识字量有限, 使孩子们在书面表达时:“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倒不出”。绘画日记正好将画、说、写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绘画和语言的结合中, 让孩子的童心尽情飞扬, 既表达出自己最真实、最有趣的感受, 又获得表达的乐趣。

二、学习绘画日记有哪些好处

(一) 为孩子们创设表达心灵的天地

学生学语文, 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会表达, 敢于表达, 乐于表达。而绘画日记就是适合他们表达的场所。

(二) 培养孩子留心身边人、思考身边事的好习惯

学生难于作文, 最主要的原因是“没话可写”, 也就是没有养成观察身边人, 思考周围事的好习惯。而通过绘画日记就能有目的地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社会, 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三) 为学生今后作文积累素材

一二年级是整个小学作文的积累阶段。孩子们在“绘画日记”中无拘无束, 句长也可, 短也可, 写成流水账亦未尝不可, 每一句话对于他们来说, 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积累。日积月累, 到了正式作文的时候, 就不会没素材写了。

(四) 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

培养出人的独立个性,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绘画日记”是培养孩子独立个性的有效途径。因为“日记”写什么, 画什么, 用什么色彩, 写多少字都没有限制。一句话“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

三、绘画日记该如何指导

(一) 激发兴趣, 保护童心

建议在二年级时把绘画日记引入, 一个星期写一篇。刚开始写的是图画通信。记得教师节前开始教学生写绘画日记, 我请孩子们做贺卡送给老师作为节日的礼物。孩子们很感兴趣。于是我带着他们一起将一张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画画, 另一部分写祝福语。时间不长, 孩子们就做好了。我笑着告诉他们这就是绘画日记。孩子们大叫道:这太有意思了。在学会做贺卡的基础上我让他们给家长朋友写信。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二) 学简笔画、连环画, 有序写话

低年级学生好动爱说, 富有想象力, 但不会观察, 常常把意思说得颠三倒四, 表达不清。我就把语文课和美术课相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序写话。如指导学生用简笔画画狐狸时指导学生边画边说, 最后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把整个过程有条理的说一说, 写一写。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想表达的事用连环画的方式画下来, 在每一幅画上写上说明, 最后把几幅连环画连起来介绍一下。

(三) 模仿课文, 画插图, 写续写

紧扣课本, 用课文作绘画日记的范文。有些课文, 文质兼美, 语感鲜明, 并配有色彩鲜明的图画, 充满童趣, 值得小学生品味模仿, 如《狼和小羊》。上完这些课文后, 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写续写。我让学生先模仿书上的语言表述再配上插图, 孩子们很轻松地用上书上的语言、结构, 写出想象中的事物。

(四) 画生活, 写心里话

学会了一定写话能力后, 引导学生用话记下一周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写出来, 画出来。

(五) 添图画, 想象写话

校园的生活相对比较单一, 为了避免千篇一律, 我还鼓励学生编故事, 但是要给自己编的故事配上画面。孩子天生爱幻想, 没有限制的日记擦亮了他们想象的火花。为故事配画, 虽有难度, 但也增加了乐趣。孩子们是愿意接受这份挑战的。

(六) 展示评价, 体悟成功

不断激发孩子们对绘画日记的信心, 是能否写好绘画日记的关键, 所以绘画日记的评价就至关重要。对于刚刚尝试创作的学生, 写得多与少, 内容怎么样, 都无所谓, 只要动笔了就值得肯定。要在绘画日记中放大孩子们的优点, 一个用得恰当的词, 一幅传神的图画, 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语, 只要是优点就夸大表扬, 对写得好的绘画日记, 写上赞美的评语;对表达能力弱点儿的孩子, 写上鼓励的评语, 并进行个别辅导。每期的日记都在固定的时间加以评比。朗读文字写得好的, 粘贴画面传神生动的。通过评比、展示, 学生不知不觉明白绘画日记该写些什么, 该画些什么, 什么样的绘画日记才是优秀的。最重要的是在每期的评比中, 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3.一个母亲的心情日记 篇三

孩子,今天是你离开的第一天,你的腿是否还痛?你是否已消除从天桥飞落时的极度恐惧?我情愿你从列车翻落的那一瞬间就失去知觉,这样,我可怜的孩子,你就不会再经历那撕心裂肺的疼痛,也就不会再有苦痛的挣扎。

孩子,你是否责怪妈妈让你早一天回福州老家,在你上车时,那为第一次坐动车而激动的表情似乎还在眼前。这一刻,你却身在天堂。列车员告诉我,D301次列车开往福州,谁知,它轻轻一拐,改变了方向。

2011年8月1日

孩子,你可知无边的心痛和悔恨将充斥我的余生。我不要钱!我甚至可以给他们50万,我只要我的儿子!孩子,我只要一个活蹦乱跳的你!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要......你快回来,快回来吧!儿子,妈妈好害怕,害怕一觉醒来,看到的不是阳光柔和的你,而是一张冰冷的存折。

2011年8月13日

儿子,我今天看到了你的一个旅伴的妈妈。她的脸上,凝结了一生的悲痛——十六年的欢乐、担忧、欣慰、期望、心血全都化为了痛苦,她与我一样,几乎失去了生命的全部意义。但令我惊讶的是,她虽然头发花白,但缕缕顺滑,尽管衣衫半旧,但平展齐整。利落外表中透着悲伤,更为她清秀的面孔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美。我惊讶的目光投向她,她似乎看出了我心中的疑惑,于是向我走来。她朝我笑了笑,继而将手轻搭在我的肩上,那半透凄凉的微笑和柔软温暖的手掌,刹那间使我心中的悲痛决堤,顿时泪水汹涌如潮。我一头栽在她的怀里,痛哭流涕,她轻拍着我说:“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这个词使我想起了你幼时的种种,你白嫩的小手抚摸着我的脸,稚气的声音唱着你喜爱的童谣,在床边看你酣睡时的可爱,全都掺进失去你的悲痛中,一股脑地倾泻出来。谁知,她平静而坚定地望着我婆娑的泪眼说:“我们都经历了丧子之痛,但远在天边的孩子一定不希望看到我们在悲伤中消沉下去,我们应该去关心更多不幸的人,将孩子的生命和爱延续下去。”

我怔住了,似乎觉得眼前的光线一下子亮了许多。孩子,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切,你希望妈妈怎么做?

2011年8月16日

孩子,我们今天去了艾滋病隔离疗养院。那里的孩子心灵闭塞,害怕和生人说话,眼中总有一份忧郁和敌意。我试着和他们沟通,陪他们玩耍,想象着如果来到这里的是你,你会怎么做?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就觉得你从未离去,我把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就等于给了你。我突然觉得自己又重拾了生命的意义。孩子,我将用自己的余生呵护和关怀他们,让我对你的爱在他们身上延续。

我想起美国的一名女性,她全家五口死于车祸,原因是肇事者酒后驾车。当时美国尚没有对酒后驾车的惩戒措施,于是,她便联合曾受酒后驾车之害的女性,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使酒后驾车纳入交通事故违章中。

孩子,妈妈不能改变什么,只希望尽我之力,让你在天堂看到人间的美好。逝者安息,生者坚强。那些铸成大错的人,自然会一生受到良心的谴责。那么,我们何不用爱去抚慰更多受伤的心灵,让从剧痛中涅槃而出得,不是责难,是永恒的爱与希望。

孩子,从今天起,妈妈要创造一个属于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永远停驻着你的爱,还有宽恕的力量,让更多受伤的翅膀自由翱翔。

【点评】

本文妙在立意,作者以温州动车事件为背景,用日记体的形式展示了一个母亲痛失爱子的心路历程,文句饱含情感,细腻生动,读来让人顿生崇敬之意。

(指导教师:马 莉)

4.母亲节的小学二年级日记 篇四

在饭馆吃饭

我们在饭馆里点了很多菜吃,有酿豆腐、水库鱼、蛋角等等好吃的东西。在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妈妈提出来让所有妈妈一起照相。原来应该有四个妈妈,可惜表弟的妈妈没有来。

藏瓶子

我、表哥和表弟吃完就趴在窗户上全神贯注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突然,我发现我的矿泉水和表弟的水壶紧紧靠着立在窗口边,我说:“原来我的水在这儿呀。”表哥看了看我,说:“我们来玩藏瓶子的游戏吧。一个人藏,两个人找。别人在藏时自己就趴在墙上数三十下,和捉迷藏差不多。但不能藏在柜子里。”表哥说完了游戏规则,表哥第一个藏。我和表弟仔细地找啊找,我找了爸爸的挎包,找了我的袋子,却忘了找外婆的钥匙包,钥匙包里果然是表哥的瓶子,我们就这样玩了起来。

大人们吃完后,也跟着玩起来了,他们藏的地方根本无法想象,难找得不得了,每次都是一个新地方,玩得很热闹!

出生没几天的小猫咪

回家时,到了楼梯口,我发现右边放单车的地方,有一个纸皮箱,里面有大约四只出生没几天的小猫咪。它们在咬纸皮箱的边,可能是想去找妈妈吧。它们现在还小,长得很矮,在纸皮箱里站起来只可以看到半个头,根本跳不出去。我想:猫妈妈应该就是我经常在园子里碰到,喜欢晒太阳的那只猫吧。它肯定会来找宝宝的。

晚上我出来散步时,刚出楼梯口那只花猫果然就来看宝宝了。猫妈妈一走过去,小猫就不咬纸皮箱了。花猫是不是也过母亲节呀?小猫真听话!

5.一年级母亲节日记 篇五

妈妈每天辛苦地带着我,又给我做饭,又管我学习,累的晚上都直不起腰来。妈妈,你好辛苦!你从不嫌苦嫌累嫌脏,把我抚养长大,妈妈,你真伟大!

记得你常跟我说,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一次晚上*的时候,妈妈听到我在闭着眼睛使劲,好像要拉屎,妈妈急忙用手捂住我的屁股,我的臭屎头就拉在了妈妈手心里!每次妈妈说起来,我都哈哈大笑,可是心里却不好意思,这么臭的屎头,妈妈怎么不嫌脏?后来我明白了,

6.母亲节三年级日记 篇六

对了,还要准备一盒酸奶,完美的食材就齐了。

然后,用刀把面包切开,就在这时候,我把手划了一个大口子,妈妈刚要过来安慰我的时候,我抢着说:“妈妈,你为我受了多少苦,今天是母亲节,就让我来为你做一次饭吧!”然后,我把切好的水果放入面包里,然后,我把酸奶倒进面包,一顿丰盛又好吃的美食就完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跑向妈妈的屋子,把这顿丰盛的又好吃的美食递给妈妈,妈妈感动地哭了说:“我爱你!宝贝!”我说:“妈妈,我也爱你!”

7.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七

一、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和丰富自我知识储备

不论是学科基础知识还是教育学理论知识,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都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外应该打好的基础性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首先应该做到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在上课之前必先对本门课程教学目标、教材以及大纲等做好研究,对其中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钻研和讨论,尤其是新教师要学会和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而老教师也应该多听听新教师的想法,做到先论而后定。

二、照顾后进学生,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班集体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部分的进步促进整体的进步,而部分的后退也会使得整体变得不良。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充分顾及后进生的学习状况,想办法改善后进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后进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后进生的学习欲望,活跃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削弱班级向后的力量,增强班级向前的力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照顾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后进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想听课,也并不是第一节数学课就开小差,他们大部分是由于上课过程中一不小心走神、没跟上,前面的知识没听见,后面的知识听不懂,后半节课就开始觉得枯燥无聊,下节课就更不想听,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察言观色,及时发现上课走神的学生,适当地利用点名提问、上黑板做题、多次重复重要知识点等手段使这部分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避免出现因为走神而落下课程的学生。其次,除了这一原因导致的后进生之外,还有些学生因为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问题,形成的厌学心理和叛逆心理。针对这些学生,教师不宜采用批评教育,而应该用主动沟通的手段解决问题,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找这些学生单独谈话,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主动告诉老师,而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敬业精神,利用课余时间为这些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补课,使这些学生重燃对学习的信心,不让班里的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三、优化教学设计,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和动脑能力明显强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其顽皮的孩童属性还没有被学校规范的教育模式完全改正掉,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四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顺水推舟,设计出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活跃热闹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间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那么优化教学设计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一注重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入、问题导入、游戏导入等各种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在课堂授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融入积极有趣的学习当中。其二,注重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开放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性和求异性思维,帮助学生解决类似实际问题的理论应用问题。其三,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在上课十分钟之后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运用如创建合作学习小组、积分兑奖等互动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精力集中到学习当中。最后注重板书的重要性。板书不仅能够直观地将本节课的重点展现在学生面前,更重要的是简单明了的版书有助于学生快速地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任务和责任,只有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提高班级听课的整体效率,才能提高班级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打造更优秀的班集体。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对于语文、数学这样的主要科目,教师对如何高效运用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更为注重。如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是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彬杰.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4(6).

8.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八

刚刚送走了一届六年级的毕业生,又是新一轮的开始。接手的四年级四班是由三年级四个班打乱后重新组成的新班级。学生人数多(60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更加让我始料未及的是:两个多月的国培学习回来后正好赶上期末考试结束,语文成绩年级倒数,班上一半的学生语文不及格!我拿着卷子,看着成绩腿都软了。这么差的成绩是我教学生涯中闻所未闻的。怎么办?巨大的压力面前,只能咬紧牙关从头开始。卷面分析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差,有些学生甚至为零。这是个很棘手的問题。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点,对学生而言近期提高写作水平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呢?我苦苦思索…….难点突破的开端得益于国培学习时一位教授讲的《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中一位班主任老师用“班级日记”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案例。我受到启发便萌生了“小组日记加家长日记”这一想法。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继而提高习作水平。

一、小日记激起大兴趣

小组日记的模式:(小组成员日记加家长日记)四人一小组,组员自己起组名(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为小组拟定口号(有一定代表性)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即:组长、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以一周为周期:从星期一至星期四有每个成员分别写一篇,星期五由其中一名学生带回家让其家长完成一篇(内容不限)。

二、在尝试摸索中感悟

一改往日教学中的简单方法,每周一篇小作文,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无新意,无动力,应付差事……采用“小组日记”的方式,有新意,有创意。其实还是每周每人一篇小作文,但形式的变化带动了学生情绪的变化,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激发了兴趣。每天早晨上学的第一件事是交日记本,课代表兴冲冲地抱着十五本日记送进办公室,全班六十人,四人一组,十五个小组。我上完课的第一件事是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批改孩子们的日记。刚开始的小组日记篇幅短,内容单一,却能从中看出孩子们认真的态度,和新奇的感受。稚嫩的语言表达着强烈的情感,简单的内容尝试着初次的感受,这一切我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于是,我从批改评语上入手,不再是往日常用的批改作文时的专业术语,而是以一名读了他(她)日记“秘密”后的朋友的口吻回复他(她),以日记内容为载体,结合平时的小表现,用亲切、鼓励、肯定、表扬的语气,用尽量正楷的笔迹写一段评语。当他(她)打开日记本后,看着老师用鲜红的笔墨为他(她)勾画出的好词佳句,为他(她)量身定写的“特殊”评语,或认真修改的错字,标点。想必他的心中会有一点小温暖,小触动。不要小看这小小的温暖和触动,它必将会激起学生心中无限的涟漪。第二周,第三周……我有了新的发现,孩子们写的日记内容丰富了,语言流畅了,注意到了细节的描写,精彩的语句更多了……

清楚地记得马可心同学写的一篇日记:她以看到的一则贵州五名儿童闷死在垃圾箱内的新闻为内容写的一篇日记,文中除了有新闻内容,更有她自己的感受。当我批阅这篇日记时,我感动的眼里浸满了泪水,不仅是为她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感受,更多的是孩子的有心,能留意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并学会用情感受,用心体会。感动之余,我及时在下午安排了一节“分享好日记的”活动课。当小作者马可心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读自己的日记时,她眼中的亮光,脸上惊喜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这就是孩子们初尝成功后的真切表达。当她满含深情又略带紧张地读完后,教室里先是两秒钟的出奇安静,继而在我的带领下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先是被这则新闻震惊了,后被马可心的真情感动了,我顺势引导孩子们由此篇日记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情绪高涨,发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质问,有许多孩子以此为对比,感受到了自己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幸福。还有几位学生甚至询问我能不能捐一些衣服和书之类的东西。(因为给他们看了几幅贵州贫困山区孩子们衣衫褴褛的图片)我的心被孩子们纯真的爱心融化了。我想:这绝不是一篇简单意义上的习作训练,它将在孩子们心中洒下润物无声的春雨。果然,之后的几周中陆续有了以“钓鱼岛”、“罗阳事迹”为新闻内容的日记,还有以《鸟瞰地球》纪录片为内容的日记。读着这样的日记,我很激动,很欣慰。我一直以来提倡并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多看央视九套,十套的纪录片。科普法制类栏目的用心,有了收获。

三、在一举多得中收获

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讲,一周中有三次最为期待的时刻。其一周一下午的班会课,课上我用十分钟时间处理完班务后,就给孩子们读家长日记。这是他们最最期待的,尤其是写了家长日记的学生们,那份激动,那份看似不好意思中表现出来的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家长们在日记中表达着他们对孩子的关注、期望、交流着他们的育子经验,也有回顾自己学生时代的难忘经历……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传递着父子母女情,表达着殷殷感激情。这样的表达效果胜过了面对面简单的交流,教条的说教。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或委婉或含蓄或直抒胸臆的写在纸上,更是让每次读它的人心有触动,情有感悟,如同敲响的钟,余音袅袅,久久回荡。其二是星期三下午的第二节课和星期五下午的扫除课。每周我都安排这两节课为“好日记分享活动课。每当这时孩子们早早地将室内外卫生打扫干净,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急切的等待着我的到来。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一张张期待的脸,我也被他们感染着,心中的激动不亚于他们。每个小组把一周来的好日记上台读给全班听看着每位上台来的孩子骄傲又豪的表情,和座位上一张张羡慕崇拜的小脸。我终于感受到一篇小日记激起的大兴趣,我还让他们把老师写给他的评语也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也分享老师对他们的引导和期待。在分享中学习,也在分享中感受:原来作文并不难!

9.四年级400字母亲节的作文 篇九

星期日是母亲节,中午的天气不冷不热。爸爸说:“儿子,母亲节要送妈妈什么东西?”我说;“送妈妈几朵花。”我和爸爸一起去花店买花,买了六朵花,我还说:“我要在花上面写一张心形贺卡,上面写着:妈妈,母亲节快乐!您会天天都很漂亮的。”我想妈妈看了一定会很喜欢的。

见到妈妈的时候,我急冲冲地跑到妈妈的前面说:“母亲节快乐!送您六朵花,愿您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妈妈听了很感动,高兴地吻了吻我的脸蛋说:“好孩子,你真孝顺妈妈!”这时,我心里乐滋滋的。

其实,我们要做的是让妈妈放心,每天上课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有时间多帮妈妈做点家务,这样妈妈就轻松多了,才不会让妈妈累倒,我爱我的温柔妈妈。

10.优秀三年级母亲节日记300字 篇十

一大早,我就在想:做一件什么事给妈妈呢?我想来想去,一直想到快吃晚饭时,脑海突然“蹦”出了一个好主意——为妈妈炒一道美味的炒米饭吧。

我说动手就动手。首先,我把青椒、火腿肠······各种材料准备好,米也开始蒸了。然后,我把火打开,放入油,不一会儿,油热了。我把一应俱全的材料放入锅中。这时,米饭正好蒸熟,我又把米饭“先生”“迎”入锅中。我用铲子翻炒米饭,米饭很快就变成米黄色了,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一会儿,扑鼻而来的就是一阵阵香味。哇,我做好了!

11.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十一

[关键词]吸血鬼文化;《惊情四百年》;《吸血鬼日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45-02

“鬼文化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有着丰富而深邃的内涵,是伴随着人类文化出现而出现,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奇特的历史现象。”吸血鬼文化则在西方鬼神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都是很多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的主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的风靡,掀起了一股吸血鬼热潮。“2009年,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南极,一定会注意到吸血鬼影视作品的全球升温。”美国《时代周刊》中的这句话足以说明吸血鬼文化在全球的流行程度。为什么吸血鬼现在如此备受欢迎,今天影视作品中的吸血鬼与过去相比又有何不同,下面我们来作一比较与分析。

一、吸血鬼的诞生:由“恨”到“爱”

公元1462年,土耳其人举力侵袭君士坦丁堡,德库拉伯爵受命踏上了讨伐土耳其军的征程。他以果断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战术打败了土军。而当时的国内,却传出一个噩耗,其实是个谣言,疯传德库拉已战死疆场,败落成灰。一个谣言被无数人传说无数次后,就成了不得不相信的事实。他的妻子伊莉莎白悲痛欲绝,毅然选择了投河自杀。班师凯旋的德库拉只看到了妻子的尸体。牧师告诉德库拉,伊莉莎白是自杀而死的,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她的灵魂不能升入天堂,只能堕入地狱。因此他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到这种结局。他用长矛刺穿了十字架上的耶稣,鲜血四流。德库拉从此投向了魔鬼,以鲜血作为生命,成了一个不死的吸血僵尸。

这是《惊情四百年》所诠释的德库拉伯爵是如何成为吸血鬼的。因为恨,他恨世人,是他们的谣言拆散了他与妻子,使他们阴阳两隔;他恨上帝,他为上帝效忠,却没有得到上帝的眷顾,反而让他痛失爱妻。于是,仇恨带领他走向了黑暗,走向了邪恶。他开始报复,开始残忍地杀戮,成为世人所惧怕、痛恨的吸血恶魔。

而在《吸血鬼日记》中,吸血鬼之所以诞生则是出于爱,出于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们的爱。剧里的吸血鬼祖先迈克尔森家族由于家乡发瘟疫,从欧洲搬到美国的神秘瀑布镇,与狼人为邻,和睦相处20年。在一个月圆之夜,克劳斯带着最小的弟弟去看狼人如何变身。为此付出的惨重代价是小弟弟被狼人夺走了生命。为了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长寿,克劳斯的妈妈利用自己女巫的力量,将自己的家族成员都变成了长寿且拥有超强能力的吸血鬼。尽管吸血鬼嗜血的本性使他们变得残暴,杀害无数无辜的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他们是出于母爱,出于一位母亲想要保护孩子的本能。

历史上,吸血鬼的传说则起源于最古老的希伯来文《死海古卷》中提到的莉莉丝与该隐的传说。相传,莉莉丝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因为追逐超越亚当的力量而离开了他。后来亚当与第二任妻子夏娃在一起有了亚伯、该隐两个孩子。该隐因为嫉妒亚伯得到了上帝的喜爱而将其杀害,上帝将他驱逐到黑暗的荒野,他在荒野之地遇到了莉莉丝,莉莉丝将自己的血给该隐喝,从而唤醒了该隐的黑暗力量,他回到世间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并制造出了其他吸血鬼,因而,该隐被认为是吸血鬼的祖先。

但据《圣经》记载,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将他出卖给了敌人,致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上帝为惩罚犹大,在他死后将他变成吸血鬼,永世孤独。因为犹大是在夜晚被变成吸血鬼的,所以他无法见阳光,只能游荡在黑暗之中。

可以看出,吸血鬼的诞生总是与罪恶相连,是因为在那时吸血鬼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即是恶魔的形象,《惊情四百年》产生的年代亦是如此,因而吸血鬼是由恨而生。但如今,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人们更能接受及包容“他者”,由此才会出现《吸血鬼日记》中因爱而生的吸血鬼。

二、吸血鬼的发展变化

(一)吸血鬼的形象:由“丑”到“美”

《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库拉是一个长得既像老鼠又像蝙蝠的魔鬼伯爵,尖尖的耳朵,锋利的牙齿,苍白的面孔,吸血时双眼泛红。尽管他可以幻化成年轻时的俊美模样,还是会让观众对他的原形感到战栗。而且,德库拉伯爵的出现总伴随着恐怖而恶心的老鼠,令人无法不心生厌恶及恐惧。

而《吸血鬼日记》中的吸血鬼们则全都是俊男美女,他们与常人无异,只是面色稍显苍白,只有在吸血时才会露出锋利的尖牙和血红的双眼。即使是能量超群、让同类都闻风丧胆的吸血鬼祖先们看起来都是极度优雅高贵,颇具贵族气质。这些形象靓丽、迷人非凡的吸血鬼们正是其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众多吸血鬼影视作品都倾向于逐渐美化吸血鬼的形象,从《惊情四百年》到《吸血鬼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吸血鬼的形象无疑是变得更加能为大众接受甚至说是喜爱,当然万变不离其宗,他们仍然具有传统概念中吸血鬼形象的特点:面容苍白,牙齿锋利。这也有其现实基础。在中世纪的特兰西瓦尼亚(位于现在罗马尼亚境内)有一种常见的疾病——卟啉症,卟啉症患者由于贫血而多半面色苍白,且因为该症患者体内的毒素有腐蚀性,他们的嘴唇常被腐蚀,露出红红的牙根,看起来很血腥,当时不了解此病症的人们便认为他们成为了吸血鬼,这也是吸血鬼传说由来的一个现实基础。

吸血鬼形象的转变使得观众由最初对其单纯的恐惧而变为既迷恋又恐惧,而这种形象的转变不仅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也符合现在的社会环境,迷人的外表下隐藏着的嗜血的本性,正影射了那些表面是谦谦君子,背地里是无耻小人的伪君子。“当代的吸血鬼已经从18、19世纪的‘他者’的恶魔形象转化成一个具有人类情感的值得同情的形象,是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折射”。

(二)吸血鬼的本性:由“鬼性”到“人性”

相对于吸血鬼最初的恐怖、残忍、嗜血成性的恶魔形象,《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库拉伯爵已略显人性。尽管,他会把“情敌”扔给他手下的妖女们,让其备受折磨;他引诱无辜的少女,将其转变成与他一样的嗜血狂魔;他呼风唤雨,给人类带来无尽的苦难;他杀人如麻,连刚出生的婴孩都不放过……但是他的心中仍然残存着爱,他的爱甚至比常人更加炽烈:“我穿越时间的瀚海来找你。”此般深情又有多少人能敌。“我什么也不是,没有生命,没有灵魂,别人憎恨我、厌恶我,对世人来说,我死了,我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魔鬼,我是德库拉。”不难看出,他的这段话中带有深深的悲哀和无奈,而这种悲哀和无奈正是他的“人性”带给他的。只是他的“人性”被“鬼性”所抑制,直到最后他因为爱而得到救赎,恢复了人的面貌,才真正得到了安息。

而《吸血鬼日记》中的吸血鬼们则更具人性。他们与人类一起生活,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他们与人类一样有着强烈的七情六欲。更有些善良的素食主义者只喝血袋里的血或是动物血。整个剧情也是围绕吸血鬼与人类之间的爱情而展开。令观众对吸血鬼更是有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情结,甚至期盼自己能遇到如此人性又有超群力量的吸血鬼或渴望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对于吸血鬼本性的这一转变无疑也体现了当下人们的价值观。凡事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事物,没有绝对的善恶和好人、坏人之分,即使是魔鬼也有其人性的一面。

(三)文化:由“单一”到“多元”

正如其他的影视作品,《惊情四百年》和《吸血鬼日记》中也包含了很多相关的文化元素。

与同时代的其他吸血鬼题材的影视作品一样,《惊情四百年》当中的宗教色彩比较浓郁,处处都体现着“主”的强大影响力。德库拉幻化成魔是为了报复上帝,他一生为之战斗,却没能得到他的庇佑。以范海辛教授为首的驱魔队伍所运用的主要驱魔工具也是十字架、圣水等被上帝赋予灵力的物品。且在最后,德库拉被剑刺中以后说道:“我们的上帝在哪里?”可见当时“主”的影响力之大。而当今的吸血鬼影视中宗教的影响则越来越被弱化,在《吸血鬼日记》中,基本上没有出现与宗教有关的元素,曾经惧怕十字架的吸血鬼现在所忌讳的却是马鞭草。

除此之外,过去的吸血鬼小说及影视作品受到阶级的影响较大,那时的吸血鬼给人的印象都是神秘且气质高雅的贵族,意欲揭露当时的统治阶级“吸血”的恶行。《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库拉伯爵则是很传统的贵族形象。而随着吸血鬼文化的发展,阶级影响也越来越被弱化,吸血鬼中不乏平民形象,如《吸血鬼日记》中众多的高中生吸血鬼。

与《惊情四百年》相比,《吸血鬼日记》当中涉及到的文化元素更广,不再单纯地讲吸血鬼与人类之间的爱恨情仇,还掺杂了女巫、狼人等元素,而且对感情的描写也不仅仅局限于吸血鬼与人类的爱情上,更有吸血鬼与狼人这两个死对头之间的爱情故事上演,这一变化完全符合了当下“和谐社会”的主旨。

通过对两部影视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吸血鬼”这一西方鬼神文化中的经典影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化。而吸血鬼文化的发展正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并迎合了随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的人们的观念。正是因为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多元,人们对“他者”更能包容,才造就了今天更加“人化"的吸血鬼。

[参考文献]

[1]魏小燕. 路易与李氏女:东西方文化中的“鬼”形象——《夜访吸血鬼》与《聊斋志异·莲香》之“鬼”比较[J]. 今日科苑,2008,(18).

[2]李慧慧,肖学农. 以《夜访吸血鬼》为例分析欧美电影中的吸血鬼文化[J]. 影视文学,2011,(22).

[3]李跃峰. 吸血鬼文化为什么植根于西方文化如此之深[J]. 疯狂英语:教刊版,2011,(3).

[4]姜雪,颜晓川. 解读吸血鬼文化的历史演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2.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十二

一、重视整合口语单词

单词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小学阶段, 学生掌握的单词量确实不多, 毫无疑问也会给表达的丰富性带来影响。然而, 教师不能因此放弃对学生的口语进行综合性的锻炼。相反, 由于单词量的有限,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单词进行整合。

例如:在教材的编写中, 单词通常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在“Let’s make a fruit salad”这一单元中, 学习的单词就以水果为主, 有“pineapple”, “mango”, “orange”, “banana”, “grape”等等。

教师可以顺着教材编写的思路让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关于水果的单词, 比如还有“apple”, “strawberry”等等。让学生一边回忆自己学过的单词, 一边进行筛选, 把这些水果的单词自动归入“fruit”这一选项, 在以后的运用中起到类似触类旁通的作用。

当然, 教师还可以进行类型整合。例如在学习了“fruit salad”之后, 教师可以把包含“fruit salad”在内的“food”做一个总结, 正好利用学生学过的“breakfast”, “lunch”和“dinner”的概念。此时, 学生就可以把更多自己学过的单词, 例如“milk”, “tea”, “bread”, “cake”, “hotdog”等等。

进行单词整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关联记忆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同时, 整合单词也有利于学生对单词的综合运用。例如:学生在学习“fruit”时, 往往都是一个简单的对话:

学生A:“Let’s make a fruit salad. Do you have some ba- nanas?”

学生B:“Yes, I have.”

这样的简短对话只适合于针对单词“banana”的表达。一旦学习的单词变多, 在对单词进行整理归类之后, 就需要通过长对话等形式将它们综合表达出来。表达的内容越丰富, 对单词的温习范围就越广泛, 运用的熟练程度也就相应提高, 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口语表达的水平。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要想活跃口语教学的气氛, 除了改变死板的单词教学顺序之外, 还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变。口语表达并不是真的之局限于学生动嘴去说, 也可以配合听力、表演等多种形式, 让表达变得更加生动。

例如, 在学习“At the snack bar”单元, 笔者2-3名学生充当“waiter”, 其他人充当“customers”, 然后由“customer”点单, “waiter”负责询问和推荐。这样一来, 学生被带入到那个情境当中, 不必拘束于课本上的表达而得到了自由发挥的机会。

许多学生不止用上了食物的表达, 还运用了学过的“How many”和“How much”去询问价钱。例如:

学生C:“Can I help you?”

学生D:“I’d like two eggs and a hotdog. I’m very hungry.”

学生C:“Anything else? We have some fresh juice here.”

学生D:“Oh, that’s great. I’d like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学生C:“two eggs, a hotdog and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Here’s your food. ”

学生D:“How much are they?”

学生C:“Eight yuan, please.”

学生D:“Here you are.”

学生C:“Thank you.”

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情境能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学生在情境中必须思考符合情境的话语, 教师也可以为这个情境对话增加难度。事实证明,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带有氛围的对话, 他们积极地开动脑筋, 组织语言表达, 使得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当然, 教学形式并不只是情境对话这一种,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英语原声动画视频,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比赛等等。只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口语教学的乐趣, 并且参与到其中, 就能够鲜明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沉闷冷淡地气氛, 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课外口语练习

口语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 只能在学生发音和表达的准确性方面进行引导和纠正, 只有坚持课外口语练习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一般来说, 教师通常都会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多进行口语表达, 但是这样的提倡并不能体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这种口语练习也不利于提高口语水平。

在小学阶段, 口语聚焦的重点是对话, 是交流, 是学生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意愿。教师可以参与到课外口语练习的组织过程中去。例如:为学生制定口语练习的大致方向和内容, 鼓励学生寻找固定搭档等等。这样一来, 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进入真正的表达状态, 也能够相互指出错误, 共同进步。

组织课外的口语练习工作相当于为学生的表达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为了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条件, 教师还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定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让课外对话的成果走进课堂教学, 通过检验课堂上学生对话的流利程度去判断他们平时的练习情况, 对积极练习进入显著的同学进行表扬或奖励, 同时对他们暴露出的口语缺陷进行辅导指正。

总的来说, 小学生的口语教学需要教师细心地关照与耐心地坚持。由于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成熟的自主意识和规划意识, 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口语练习, 并且积极投入到口语学习之中。

摘要:要提升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和整合, 立足于综合性、生动性两大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同时注重课外的口语教学, 双管齐下,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论

参考文献

[1]钟晓晖.关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0年第15期

[2]宋正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J].新课程 (教师) , 2013年第5期

13.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十三

今天是母亲节,5月x日。我想给妈妈做一份冬瓜排骨汤。

首先,将排骨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炖锅,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炖。当水沸腾时,除去漂浮的泡沫,加入洋葱结,倒入一些黄酒和一些姜,盖上锅盖,用小火煨。

炖排骨的时候,我把冬瓜洗干净,切成大块备用。大约20分钟后,当排骨差不多熟的时候,把切好的冬瓜倒进锅里,用大火炖十分钟左右。当冬瓜从白色变成透明时,可以用盐和味精调味。最后,关掉手电筒,把排骨汤和冬瓜汤放进碗里,炖上美味的排骨汤!

14.母亲节四年级作文 篇十四

出了门我才看清了雨的真面目,雨细细的,时而像绣花针,断断续续的直插在地上,时而像无数的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无定上好像盖上了一层细沙。那一跳跳银线般的雨丝,是远处的东西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

妈妈不管这么多,拉着我的手,打着伞,顶着雨往车站走去,上了车,我们不一会儿就到了医院。到了看病的地方,我才看见了妈妈半个身子都湿透了,还打着哆嗦,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滴了下来。

妈妈和医生谈了一会儿,最后医生说:“输液吧!”我躺在病床上,看着银闪闪的针头,我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不知什么时候我进入了梦乡,等我醒了,看见妈妈坐在床头朝我微笑。不一会儿,液体输完了,拔过针,妈妈拉着我的手走出了医院。

15.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四年级是本科建筑学教学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从建筑设计思维上讲,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其思维方式要经过两次调整[1,2]。第一次是将逻辑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第二次则是在形象思维中融入新的逻辑思维,逐渐演进为建筑学所需要的更复杂的综合思维方式。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两次思维转变过程大多是在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结束。四年级则正处在设计思维综合提升的重要阶段,也处于本科教学全过程中由解决基础训练阶段向优化提高、创造发展阶段转化的重要节点。因此,它有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综合性、实践性、个性化、创新性。

1.综合性。四年级教学建立在低年级建立起综合性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旨在如何引领学生在设计中实现从学习知识到综合运用的转变,通过教授学生其他专项专业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实践性。四年级是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关键阶段。

3.个性化。建筑设计过程和创作的结果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它涉及思维、修养、性格、灵感、氛围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在学生完成两次思维转变之后,则会更加强烈地体现出来。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合理发挥,是四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

4.创新性。建筑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性解决某个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设计的研究、研究的设计”观念,也是四年级教学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1. 设计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割裂。

在设计课程中,教师讲得更多的是功能问题、空间类型、建筑形式、造型形态等问题,在对不同阶段学生设计成果的要求也较为笼统且基本相同,缺乏各个建筑相关问题的针对性要求。由此建立的设计思维大多还只是形式思维、功能思维,而不是设计工程实践所需的一种全面的综合思维。

其他研究类课程如可持续发展、行为心理学等课程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讲得太深,学生对其理解大多只停留于书本上,缺乏在直接的认识和实践中的应用。

2. 个性化教学落实不足。

经过基础性的低年级教学之后,四年级学生会出现设计取向上的差异性,而教学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指导,也会使学生的新鲜感降低、厌倦感滋生,甚至由于自身性格和个人想法与设计指导教师不一致而对学习产生种种困惑。

(三)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的问题的产生在于若干教学线索的“单线联系”:设计课程和专业课程、设计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设计课教师和本科生导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单一的、扁平的组织架构往往获得直接简明的结果,但是也存在教学交流不足,资源共享不足,不能发挥集群优势不能激发潜能的缺点。这种“单线联系”及其引起的相应各个环节的脱节,使得学生无论是对于专业理论课程和设计课程都有“纸上谈兵”的感觉,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更多地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四年级建筑学这个重要的教学阶段,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给学生建构起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而这需要依托于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创新模式设计

(一)矩阵式课程设置

1. 矩阵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概念。它是在直线职能式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它由职能部门系列和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从而同时实现了事业部式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特征的组织结构形式。矩阵式组织结构也可以称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结构。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职能式和产品式(项目式)职能互补;二是加强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充分利用,实现人力资源弹性共享;三是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促进各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

2. 矩阵式课程设置。

矩阵式组织结构具有的上述优点恰恰和四年级教学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目标相对应。它可以将现有多个“单线联系”的组织结构以一个横向系统交织,从而增加更多的厚度和可能性。

四年级的课程设计对比低年级不单体现在建筑规模的增加和使用功能的复杂,还体现在对建筑涉及的各个问题的综合性理解和处理,更加着眼于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考,更具有体现个性化设计的发挥空间。它们既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也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支撑,更依赖于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启发。

其他专业课程自身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和实际工程靠近,如建筑经济、建筑法规、建筑设备、建筑施工与管理等;二是具有某些专项设计的范畴,如建筑结构选型、展览展示设计、中国园林史等;三是涉及建筑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如行为心理学、可持续建筑设计概论等。

这些课程在教学上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某些方面存在不易理解缺乏感知的特点,如建筑设备、建筑施工与管理;二是存在相对枯燥庞杂琐碎的事实,如建筑法规、建筑经济;三是存在容易流于其表的认识,如行为心理学、可持续建筑设计概论等。

将四年级设计课程置于纵轴,将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置于横轴进行对应分析,可以对二者的教学结合程度进行测评,可分为三级权重:一级(紧密)、二级(普遍)、三级(了解)。对于学生设计而言,同一门专业课在对应不同的课程设计时的权重是不同的。由此可以考虑将结合权重值高的两门课程组织形成联合教学或在一个设计题目中有意识地提出专题教学要求,例如:结构选型对应大型公共建筑;建筑法规可以穿插在规划设计和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形成若干专题;居住区规划中强调景观园林设计的联合设计,并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点,分别计入设计课和理论课评分;博物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类型建筑设计可以设置展览展示专题设计;在城市设计中,正如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的五要素———道路、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都是与人的行为和感知息息相关的,可以加入行为心理学的调研和专题设计。

(二)矩阵模式下的本科生导师制教学

1. 本科生导师制和教学结合的可能。

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型。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是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及学术研究指导模式上[3]。这一模式为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平台。

(1)实践交流平台。三年级之前的设计实践是认识设计的初级阶段,是标准的“学生作业”,四年级学生需要设计实践的系统性磨炼。有专属的导师在一定时段内的一对一指导,可以形成针对每个学生的专属培养计划,从原来相对广泛的指导到针对性提升补强,这种设计指导更具实际意义。从学校的角度“实践”则意味着新的教学体系的再建立———从课堂转型为工作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实践”的含义在于勤于动手、动脑,深入到具体的设计问题中去,深入到设计调研现场中去,深入到每一块材料中去[4]。

(2)个性化教学需求。建筑设计涉及人文、历史、技术等因素,有些是在课堂上作为专业课明确教授的,有些则是与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有关,课堂教学并不涉及。

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或多或少在主观上需要这一方面的表达,在客观上在设计实践中也会流露出一些个性化的成分。他们需要有一个可以进一步发挥的平台和渠道。

本科生导师具有自己相对成熟的建筑设计观,不同的建筑设计取向和各自的专业研究方向,它恰恰和四年级建筑教学对于个性化要求相吻合,这个时间节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恰当适时且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工作室内跟随教师做设计,可以通过与教师的密切合作得到教师的一对一指点,以及教师的独特设计经验。

(3)科研创新平台。本科生阶段的科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科研实践理解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5]。学校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可是,这一计划由于时间较短,学生在校期间,课程较多,寒暑假期间又少了教师的指导,因此,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建筑学专业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创造一个新的科研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方式。

2. 组织方式———双向选择的教师工作室。

在国内很多高校建筑学专业,已实施四年级设计教学与之相协调的组织架构———设计工作室制度。要求教学从原来的一个年级一题到每个工作室一题,形式上促使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院系负责抓两头,即工作室所开出课题的审核和最后的评图,教学中通过集体备课,来加强教学中期环节的控制[6]。

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形式,并在院系统筹安排下可以定期进行调配。它既有助于满足教学的个性化需求,也有助于机制的弹性和适应性。

三、矩阵式导师制教学模式评析

建筑学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相比,特殊性较强,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需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同时理论与实践要相辅相成。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人文、心理等多方面多角度的问题和知识。在建筑学专业一至三年级分别有专业课程讲授,形成一门课即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了规定的点,每一个点可以独立通过考察。但是到四年级后由于课程的专业性与综合性渐进,经受过传统点训练的三年,学生面对综合问题时无法将前三年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带入,对于如何入手综合问题依然找不到对应的知识切入点,更无法实现点—线—面的综合技能应用。矩阵式结合导师制教学可以将由不同导师带来的知识点通过矩阵式组合形成综合技能网络,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使学生从对应A导师与对应B导师结合获得对应A、B导师技能。从矩阵式网络中选取导师技能配对组合,既可将导师制教学优点成指数性扩大,亦可以弥补导师制带来的技能单一、知识点相对独立无法综合应用以及不成系统等缺陷。矩阵式与导师制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带来的各项问题,同时可以解决四年级学生对于单一知识无法切入综合应用的问题。从具体授课方式上可以进行联合教学或专题教学。

学生在四年级进入到教授工作室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采取何种授课方式。原则上,导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学年内所有的设计课程。而导师自身的专业研究方向不同,他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将导师制和矩阵式课程设置相结合,即把导师置于矩阵式课程设置框架中,并承担联合教学或专题设计研究作用,形成联合教学或专题教学的授课方式。它有些类同于实际工作中的项目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导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校资源,还可以依托实践课程科研导论、科研实践等课程统一设置。矩阵式课程设置探索的是建筑设计教学如何与其他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的问题;导师制则依托教师的科研题目,让学生对建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兴趣爱好和科研方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4]褚冬竹.超越手法——试论建筑学教育中的“设计意识”培养[J].新建筑,2009(6).

[2]杨昌鸣.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J].建筑学报,1998(2).

[3]李晓阳.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减负”与转型[J].江苏高教,2009(1):68-70.

[5]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16.烦人的母亲四年级作文 篇十六

谁能说自己从小到大没有讨厌过自己的母亲呢?反正我讨厌她.母亲是个爱唠叨的人,每当早上我没吃完她为我做早饭,或是天冷我没如她所愿加衣时,她都会数落我个半天,那时,我真烦死她了.做错事时,她总是第一个教训我,成绩没考好时,她又会第一个来询问我失败的原因,连我写作业也不得安生,她老是打断我的思路,一会儿送进杯水,一会儿又问我饿不饿.那时我真讨厌她,甚至暗想:我怎么会有一个这么烦人的妈呢?

你看,这不她的一连串唠叨又追过来了:"你怎么回事?刚刚开学成绩就那么差,上课听讲了吗?让你复习就知道玩......"压抑在心中许久的厌烦终于转化成了恨意,于是我恶声恶气地回了一句:"你烦不烦,你没说累,我都听累了!"一旁的父亲见我对母亲这么没礼貌,顿时气急败坏,"啪"的一声,一个巴掌将我的半边脸打得火辣辣的.我惊呆了,泪水止不住从眼眶中涌出.我头也没回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我心里好恨,不是恨父亲打我,而是恨母亲.我不过偶尔一次考试没考好,她却在那里大呼小叫,结果招得爸爸打我.我恨死你了,母亲!

我背靠在门上,任凭泪水在脸上恣意横流,任凭恨意在胸中冲撞,门外却传来了父母清晰的对话:"你打她干什么?女儿都那么大了""大什么大,还这么不懂事,哼!"母亲只会马后炮,现在又在父亲面前装好人.只听妈妈又说道:"你不该发这么大脾气,我知道你气她没用功读书,也气她出口顶撞我,但毕竟她是个孩子, 难免有个错,再说我都没生气.....""她说话这么没大没小,我都听不下去,你为了她都累出病了,操碎了心,她还嫌你烦,这么没良心的孩子还不该打!""咳,你真是的,哪能有当妈的跟自己的的孩子记仇的,嫌不嫌我无所谓,反正该说我还得说,总之为了她好,将来她会懂的,再说我又不图她什么....."母亲仍在絮絮不停地劝慰父亲,而我的.恨意却慢慢消失了,代之以无穷的愧悔.

母亲曾是那样一个年经轻漂亮的女人,可是自我出生后,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的身上,为我操心受累.黑亮飘逸的长发变得稀薄少光泽了,而且其中已偷偷夹杂了银丝;光洁美丽的脸上生出许多细碎的皱纹.母亲渐渐老了,可我却一点点长大,烦人的母亲作文,。我长得这么健康,生活得这么安乐,不都是因为母亲吗?可我却在恨她,我觉得自己真该打.我后悔对母亲的出言不逊,后悔对她的唠叨的烦厌,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些了解母亲的苦心,后悔自己曾那样的恨她.....

我趴在床上想了许久,不知该怎样寻求母亲的原谅.不知不觉母亲已轻轻来到我的身边,为我端来一碗面条,怕我补烫着,就放在窗台上让风吹凉一些,然后看着我一口一口将面吃光.随后,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拿出我那张没考好的试卷,细心的帮我分析错题,寻找丢分原因.....

17.母亲节的四年级作文 篇十七

母亲节快到了,我呢,送我妈妈一个礼盒,里面装着一个小镜子。突然,我看见爷爷妈妈在嘀咕什么,我偷听了一下,原来,爸爸妈妈在商量送他们的母亲什么东西呢。我就突然想到:“没有奶奶,就没有我们的父母,没有父母怎么会有我们呢?”我就决定把母亲节的第二天定为“长辈节”。就这样我和姐姐就忙开了,我们决定我先上场,然后,我姐姐上场,这样,奶奶肯定会乐开怀的。之后,我们就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四处买东西,先买日用品,再买补身的,又到了文具店,买了奶奶喜欢的铅笔,又去水果店买了一些水果,又给奶奶买了一台收音机,连我们的压岁钱都用上了。

“长辈节”到了,我们拿出我和姐姐精心挑选的礼物,我们谁也没有告诉,我和姐姐悄悄地来到了奶奶家,我先上场了,先敲敲门,奶奶开门了。我说:“奶奶,今天是‘长辈节’,祝您健康长寿。”姐姐又上场了,也说了祝贺的话。说完就把礼物送到奶奶面前。奶奶见了说:“儿子女儿都想着我,孙女们也都惦记着我。”说完就把我们搂在怀里,看着奶奶,我心想:“我们都有奶奶高了,还经常让奶奶操心,奶奶太辛苦了。”

18.四年级母亲节的日记 篇十八

将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APP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整合, 运用“云”技术, 使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知识。运用教师自主设计的APP应用, 实现与课堂无缝对接, 与课外有机结合, 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自选内容。学生在学习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网站主要介绍了十个食物单词:bread、butter、cheese……通过单词听音跟读与单词游戏进行学习。所学内容贴近生活, 游戏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一年的英语, 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 表达简单的想法。同时, 他们天真活泼, 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选择孩子们喜爱的食物话题作为文本, 利用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和APP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分享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食物单词: bread、cake、butter等;学生能听说读写、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到单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电子白板, 专题网站, 云笔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能够进行小组交流。能初步使用云笔记, 并掌握网络化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 学生能管理知识、分享快乐。通过见识各种新奇的“食物国旗”拓宽视野。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教学环境与准备

网络环境、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热身导入

T:Which county is it?

Ss:Italy!

T:How about thisone?

Ss:China!

接着, 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呈现一段魔术视频 (如图2) , 视频中圆形的苹果变成了正方体, 落在地上的牛奶变成了甜甜圈, 要学习的单词都暗藏在魔术中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了起来, 迫不及待想马上开始学习新单词。

T:Look!

Ss:It’s an orange.

设计意图:热身活动不是单一地出示卡片介绍单词, 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与文化结合后呈现。既揭示了学习主题, 又渗透了中西方文化。接着, 运用魔术视频呈现学习内容, 这种趣味的呈现方式, 解放了学生的大脑, 也解放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

2.自主学习

经过刚刚的铺垫, 学生们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首先通过电子白板打开学习网站, 学生听音跟读, 进行齐读共研。然后, 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网站上, 通过点击食物图片, 进行跟读“Cheese、cake、butter、hamburger…”, 学生看单词、听发音, 同时还能看到英文注解, 如cheese: A food made from milk.

设计意图:单词的英语注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单词的词义语境。学习时, 每个学生都有一位“专属老师”, 这位“老师”可以带着他把不熟练的单词反复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学习。教师则在一旁进行学习跟踪和指导。

为了突破难单词, 我在电子白板上还设计了“食物心情”小游戏。请学生们猜猜“愤怒的小鸟”、“被人偷菜后悲伤不已的小男孩”和“孤独玩偶 张小盒”喜欢吃什么。在电子白板上将“心情人物”与“食物”配对, 如正确则读音一致, 学生可以马上跟读, 如果错误则可以看到正确答案及其解释。

T:Can you choose food theangry bird?

Ss:Yes, I can.

T:What does he like?

Ss:Sausages.

T:Let’s check!

设计意图:小学英语教学中, 长单词的音节较多, 是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点。在本节课中, 选取了时下学生中的流行元素:“愤怒的小鸟”、“偷菜”、“张小盒”, 通过心情找食物。在趣味中攻克重难点, 同时也渗透了心理学的小知识。在电子白板上通过点击、拖拽实现了交互, 让知识可看、可读、可摸、可用。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得到了运用。

3.网站游戏

作为对刚刚学习的奖励, 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网站上进行游戏。游戏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单词。例如, TEST YOURMEMORY (记忆力大考验) , 根据单词图片和读音, 通过记忆找出一样的两张牌, 时间越短越好。游戏按难度进行分类, 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学生们边听、边读、边用、边玩, 进一步巩固了单词。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 这里的游戏形式类似于他们平时玩的QQ游戏, 运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单词, 学生既感觉到熟悉, 又充满了挑战。他们乐于参与, 敢于尝试。

4.笔记梳理

本节课, 我运用了“为 知笔记”——一款云笔记软件, 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的知识, 以便他们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求学生在云笔记中写下对本节课所教的单词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学生打开云笔记, 拼写单词, 插入图片, 设计精美独特的云笔记 (如图3) 。

要求学生运用云笔记中的“朗读”功能, 听单词发音, 并进行反复跟读。 (运用该功能, 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笔记阶段继续巩固单词)

教师在云笔记中建立了一个群组——ABC英语快乐学习吧 (如图4) 。全班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笔记分享到群组里。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让大家一起解决。这样, 每个人都在群组里看到别人分享的笔记了。

生A:I can see Funny likesice cream.

生B:Mike likes hamburgers, I like them, too.

生C:Linda likes cheese, butI don’t like it.……

设计意图:云笔记是一款实用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有效记录、管理自己的学习。同时把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到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运用它的“云存储”功能, 学生们可以即时存储和调阅单词。在学校或家里都能调阅出笔记, 开展学习。“朗读”功能还可以马上听到单词发音并进行跟读和巩固。而在笔记中建立的“ABC英语快乐学习吧”, 可以让大家在这里相互交流, 在这里收获认同的喜悦, 享受成功的乐趣, 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

5.作业反馈

课堂作业反馈, 学生在“一起作业”平台完成朗读背诵, 对话交流。后台的发音记录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进行自动打分。同时将语音作业存储, 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评阅。

设计意图:传统模式的英语作业就是抄单词或者抄句子, 时间一长, 学生们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在这个网络作业平台中, 学生可以以网络游戏形式完成作业。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也很难听到每个学生的发音, 而网络平台能够存储每个学生的语音作业, 教师可以在课下听到每个学生的发音, 以便及时找出问题共同解决。

6.APP拓展

T:Do you want to knowmore about food?

Ss:Yes.

T:OK. You can read in ourAPP.

最后, 教师告知学生, 如果想学到更多的内容, 可以课下登录“英语云课堂”APP应用, 进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英语云课堂”是我独立自主设计的一款APP应用程序, 分为“网页版”和“手机版”。类似于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 可以安装运行在电脑、手机或平板上。我的设计理念是:与课堂无缝对接, 与课外有机结合。同学们在上面既可以巩固本课所有知识要点, 同时也会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背景资料、语法概念及进行句型训练等。在这款“云课堂”应用上, 我将课堂上由于时间不足, 无法讲述的内容制作成一个个迷你课堂,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如图5) 。此外, 在留言板上, 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 甚至还可以自己发布文章当“小老师”。

●教学反思

载酒船过风亦醉, 浇花人去水犹香。回味本课, 学生们领略了信息技术的魅力, 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节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中, “云技术、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以其独特的风味, 彰显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了学习效率。正可谓:课堂高效其风味独具, 云笔白板乃唇齿留香。

作为一线教师, 我有这样的思考, 是否能利用武汉市推出的“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云空间, 让他们的思想在此交流展示, 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轨迹。

●心之感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句话对我影响深刻。当我们在埋头教学的时候, 很少会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还能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知识。此次参加NOC活动, 我创新地运用了云笔记和APP应用两种信息技术的手段服务教学。毫不夸张地说, 当发现并运用它们的时候, 我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

首先, 记笔记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也是国内外很多优秀学生共同的特点。云笔记——无纸化的记笔记, 能够随时调阅, 能够及时更新内容, 还有图片发音这些功能, 这些不正是我们的孩子们所期待, 所需要的吗?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 培养我们的孩子具备驾驭信息化的能力, 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 我开发的这款APP应用, 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利用到这样的学习工具。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APPSTORE里成千上万个应用和游戏供我们下载, 从红极一时的“切西瓜”到“愤怒的小鸟”。当人们掏出手机, 首先想到是玩游戏和刷微博。那有没有一款应用能帮助孩子们巩固课上知识, 拓展课外知识的呢?抱着这个理念, 我设计了一款APP——英语云课堂。将我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讲的内容和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制作成迷你小课堂, 供孩子们在这个APP中阅读。APP中还有讨论区, 供孩子们发表文章或进行讨论。

也许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很渺小, 不足以改变或成就什么。但正如乔布斯说过:“你的时间有限, 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 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NOC, 是我们的起点。创新是我们一路走下去的动力。

评委点评

“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是大大地触动且激活了国人的味蕾, 让我们在一日三餐中也能品尝到文化的味道。那么, 这“舌尖上的课堂”到底会怎样呢?我很是期待。

好的菜肴, 必定需要好的食材和精选的佐料, 加上制作者的用心, 遵循的是味觉和营养的双重感受。一堂好课, 也与此类似, 教学者需要精心选择内容, 用心组织教学, 因此, 同样也要讲究营养 (知识与技能) 和滋味 (学习的情态) 。本课的教学内容恰好也是自选的, 因而教学者的教学设计也就更显自由, 其结果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日三餐中所自然渗透着的文化味道;“舌尖上的课堂”也力图让自己的课能够凸显“文化的味道”, 而且我们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执教者的种种努力。当然,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去谈所谓的中西方文化交融, 多少会显得有些大而空, 这也是我对作者把“菜肴摆放成各国国旗”就认为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不置可否”的原因。不是不能有这样的设计, 而是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 未必一定要扯上“文化”。

当然, 本课中也有很好地渗透了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精巧设计。比如, 孩子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汉堡、可乐的判断, 无论孩子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都凸显出全球一体化背景下, 西方快餐文化 (汉堡的简单、便捷、标准化) 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中国厨艺都是一种“私人定制”) 之间的文化差异。

因为“舌尖”两字, 让我几乎忽略了本课在整合创新方面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听音看词、跟读跟练, 孩子们多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老师”;在“为知笔记”上增删读写、互动交流, 孩子们多了一本多彩且活动的“云作业本”;网站上的小游戏在孩子们快乐游戏的同时也检验了学习内容, APP应用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这堂课, 整合的亮点有很多, 我在感慨于武汉当地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超前和完善的同时, 还是要提一点忠告:当我们有更多的整合手段可供选择时, 我们一定要懂得更好的选择!

上一篇:上帝赐予的礼物作文1000字-1000字下一篇:如何利用Google Analytics分析百度广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