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工作总结(精选14篇)
1.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时间飞逝,本期的音乐教研工作即将结束,为了来期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教研工作,现将本期我组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本期
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按照开学时制订的教研计划,我们音乐教研组认真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以国家颁布的新一轮音乐课程标准改革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校兴科研、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在教研工作中,我们全组教师认真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资料,了解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老师在教学中溶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一年级的新教材,老师更是活学活用,还有就是二、三年级的五线谱教材,实际上是老教材“新”用,老师们不但让学生们唱会了歌曲,还让学生们认识了五线谱的线、间、谱表等,充分体会到了“新”是时代的灵魂,“活”是时代的精髓,教师只要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创新,才有可能做新时代学生们喜欢的教师,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二、参与体验、勇于创新
在教育教学中以理论为指导,创设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是教学的宗旨,我组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教改之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本期以《音乐上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研究专题,在组内开展上研究课六节,并推荐新老师上汇报课一节。在教学中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从实际出发努力构建“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着力点”的个性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强化集体意识、保证活动时间
按照学校教科室的规定,我组教师做到了集体备课活动的“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即课题实验研讨活动的“四定二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内容;有效果、有资料。还探讨了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进行教学,还探讨了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还研究了期末检测的有关项目以及评价标准,还在组内交流了教案、摘录等。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作用,从上一节研究课,从备一节课都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全期我组共开展教研活动9次、集体备课活动9每次都无人缺席,保证了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各项完成落实,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教研活动成果显著。
2.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篇二
其一是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淡泊。部分老师认为教学工作本身很累, 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研活动, 也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集体备课、师徒结对、赛课活动、听公开课、学科讲座等都是形式, 教研活动参不参加无所为,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作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加之缺乏专家的引领, 师资的整体水平偏低, 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淡泊, 教研水平不高, 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二是学校对教研工作的开展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考勤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执行不严, 对于教研活动, 一些老师想参加就参加, 不想参加给教研组长打个电话就行, 反正组长不愿得罪老师, 不会记考勤, 学校也不会扣工资。再加上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开展缺乏激励机制, 诸多的因素导致教研组长无法正常开展教研工作, 辞职是组长们最好的选择。
尽管是在这种不怎么愉快的氛围下, 总结会还是按活动议程进行完毕的, 会议结束了, 作为主抓教研工作的我认真反思本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
本期校本教研工作主要是结合片区教研和全县优质课比赛活动来开展的。各教研组除了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自行开展教研工作外, 同时涉及的教研组还积极参加学校或片区组织的教研活动。本期学校在语、数、外三个教研组分别于第五周、第八周、第十一周举行了三次同课异构的赛课活动, 每组参加赛课的教师4人, 涉及的学科教师全程参与听、评课, 在此类活动的开展中, 各教研组都很重视, 授课教师积极准备, 认真备课、授课, 课后认真反思, 参加听课的老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评课时积极发言。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艺术, 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的评课, 使参加活动的教师们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多数老师反映这种教研活动形式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期片区的教研活动也主要以同课异构活动和赛课形式为主, 涉及的教研组或是教师个人, 在参加片区教研和全县优质课比赛活动中, 一部分老师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教师们参加活动后, 不仅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也感觉到了乡镇学校的老师们正在努力快速地成长, 从而更加有一种紧迫感, 会增强学习的意识。但活动过后, 在与教研组长或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 常会听说一些老师不乐意参加教研活动, 也听一些老师们说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形式, 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应付。我仔细琢磨老师们说的话, 影响教研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个人肤浅地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对教研工作的开展关注程度不够
在很多学校, 教研工作都是由教务处牵头, 由教研员、教研组长主抓, 由于部分老师的教研意识淡泊, 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并不在意, 也不会把教研工作当回事。教研组长们在开展教研工作过程中很头疼, 每项活动的开展组长在安排时全凭人际关系, 教研组长平时在本组混得不错, 工作安排会容易些, 如果是比较坚持原则一点的组长, 时间长了工作根本就开展不下去。一些老师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自己无关, 可参加可不参加。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勤制度执行不严, 各教研组活动开展与否, 开展好坏, 学校虽然每学期都在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考核, 但对各教研组开展工作的情况基本无奖惩, 缺乏激励机制。这样长时间下去, 各教研组都会消极对待教研工作, 到后来确实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流于形式, 随便应付就行。学校领导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人物,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 领导更应该加强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谈到, 要当一名好校长不仅只具备一些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行, 首先得成为一个好老师, 一个教育家, 尤其是成为学校教师的老师, 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才能受到你的教师们的信任和拥戴。校长的工作虽然很忙, 但是参加教研活动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学校领导也只有深入课堂, 研究课堂, 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 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领导们能深入一线,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一方面对教研工作有引领作用, 也对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监督的作用, 可以确保教研制度的严格执行, 若领导有事不能参加, 同样实行请假制度, 带头严格执行教研考勤制度, 同时老师们也会感受到领导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其实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实行领导挂包教研组, 领导们有时也在参加教研活动, 也许是力度还不够, 也是导致老师们消极对待教研工作, 导致教研活动低效的因素。
二、学校主抓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教研能力不强、学习力度不够
教研工作应如何开展,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才是老师们需要的,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校主抓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是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的理念、工作思路直接影响这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所以作为学校主抓领导应加强学习, 增强研究意识,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自己的教研能力提高了, 才能对教研员、教研组长们开展的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如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开展都是茫然的, 缺乏指导性, 导致此项工作的开展低效也是很正常的。当然教研员、教研组长是实施教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在教研活动中要由指导者、鉴定者变为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就更应该加强教研业务方面的学习。作为直接主抓这项工作的人, 对教研活动时间的安排, 内容和形式的构思, 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理论指导等, 都将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在活动开展中, 才能尽量避免教研活动开展的低效性和无效性。
三、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不够
当前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一系列低效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走形式, 教研氛围不浓厚, 各教研组在开展工作时更多的是听学校的布置, 执行具体事务, 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 “管”的色彩似乎偏浓, “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
教研形式比较单一, 通常以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为主。这种“聚集课堂”的教研形式能够让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一个真实情境, 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研究, 该形式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老师们不重视, 上公开课往往是少数几个老师的事, 评课常常是一言堂, 教研组长、权威教师说了算, 其余教师处于被动附和的地位, 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就这类公开课活动的开展, 由于部分教师研究意识不浓, 对这种研究活动存有戒备心理, 怕同事对自己“挑刺”伤面子, 不乐意别人听自己的课, 尽量想法回避讲课。几乎从不承担公开课教学, 而自己在参加评课时蜻蜓点水, 言不由衷, 或只唱赞歌不谈问题, 或避重就轻, 或者根本就谈不到要点上, 或者教师们在议课时, 往往关注的是执教老师的教, 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教师的讲, 让学生很好地学到该学的知识, 如何交给学生更好的应试的技能, 以便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拿到高分, 让更多的学生升入条件好一点的高一级学校。而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师生关系, 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缺乏必要的研究, 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情, 很少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该逐步由“教”转向“学”, 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对课堂的关注, 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方面。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也许在这种课上, 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 板书并不漂亮, 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那么这依然是好课。由于教师们平时不加强学习, 如何识别一堂课是否精采, 缺乏理论依据, 时间长了, 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收效低, 难免也沦为形式。
3.教研师训工作的导向 篇三
研究为桨。研究解放教师之道。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锤炼师资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老师们引领到研究的康庄大道上来。给他们松绑,把他们从“写教案、编学案、改作业”等繁重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常规教学检查时,我们要删繁就简,少些条条框框,多些底线设计;少些务虚动作,多些求真务实,着力提升生本课堂实效。
深度解读教材和课标。课标和教材深度解读的成果体现在集体备课中,重在坚持个备。没有个人的静心阅读、独立思考和延伸阅读,就没有集体备课的温度、深度和广度。个人备课思考的重点是通过本章本节内容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要成为“学什么、怎么学”的依据,教材文本要成为提炼主问题的遵循,教和学都要从课标和文本中寻找到生长之根。同时,教师应该把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和因素挖掘出来,自然呈现出来,让孩子体验到、感受到,从而获得价值认同。
生本课堂要求我们在“学什么、如何学、如何用”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好学为原则,通过扎实有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富有思考力的主问题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内趋力,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情,把课堂教学从被动“接受、复制、套用”的讲授法转型为“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教育。
展示为帆。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师训中心和学校,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发现先进,建立教师专业荣誉制度,营造一方可人的小天地。教研员教学督导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推介。发现就是慧眼识珠。我们要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进入学校,去发现不同群体中的先进模范、骨干典型。面对后进,我们要个别沟通,把沟通探讨的过程当作培训提升的过程。推介就是为典型搭一个表现的舞台。利用一师一优课、课内比教学、学科论坛,教学思想研讨会等,为老师们搭建一个多元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站在舞台的中央,去演讲、表现和讲学。同时,把培训当作福利,在学校全员培训和外出学习的基础上,把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多向先进典型倾斜。
诊断为舵。学习与诊断是同步进行的。没有考试诊断,先行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就会得不到弥补,后续教学的方向可能得不到纠偏。考试不是为了甄别和筛选,而是为了诊断和改善。
绿色教育质量观如何看待考试呢?重在以本为本、变形考查、适度淡化知识和突出能力立意总原则的坚持。
引领师生关注文本。基于文本,开发和设计新情景,原创和再生新问题,从而达成把师生引领到文本和课标的深度解读上来,摒弃漫无目的的题海战术。
突出能力立意。知识立意的考试着眼点是学生知识的拥有量和熟练程度,能力立意的考试,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而是要结合题意,调用背景知识,在理解、分析、整合的基础上方能有效作答,考察的是思维能力的养成。
创新考查学科的命题。考查学科是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要把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的试卷结构调整为材料分析为主,通过材料分析,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调用、分析综合、整合重组和语言表达能力。
建立科学的命题机制。引领学科教育思想、探索学科生本教育、开展学科校本教研,是教研员的本职工作。精于数据分析,善于挖掘数据背后的东西,同样是教研员重要的基本素养。为确保命题质量,要坚守设置命题清单和建立试卷质量审查和保密机制等命题程序,形成科学的命题长效机制。
4.数学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篇四
一、走进课堂,探讨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按市教研室的工作布署,结合有效教学实验推广项目的要求。一年来,我们先后深入我市的直属小学、中心校进行视导。在视导中,我们听了数十位中青年教师的课,查看了部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及单元测试情况,并与部分教师座谈,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最后形成调研报告,以局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校,要求各校组织教师学习,认真进行自我剖析,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一线教师的努力下,我市小学数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不断有亮点呈现,各类测试中,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几个年轻数学老师的课堂日趋成熟,可承担一些展示、研讨课;市级校级的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活动质量越来越高,教师参加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根据平时的调研和常规检查,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还不够到位。对此我们要求各校在组织集体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时,要重点研讨,尽量让老师们熟悉教材,研透教材。我们教研员还结合一些活动,在畅好、红星、冲山等学校作了教材分析的报告,在教材的处理、课堂的设计等方面给老师们以引领。
在暑期里,我们结合“修订后课标与新教材”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为每一位教师订购一本《课程标准》和一本《标准解读》,让老师们除了参加集体培训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课标,让老师们尽早领会课标理念、熟悉教材。为了督促老师们学课标,研教材。我们还要求每位老师撰写一份学习体会,交学校及教研室存阅。通过检查,大部分老师都按要求研读了课标、教材,对课标的理解透彻,对教材的编排认识到位。
为了提高老师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开阔老师们的视野。我们利用“上海援教”资源,请来上海求知小学的肖福兴、周淼波老师上展示课和作专题讲座。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两节精彩实用的课,听课教师从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课堂的生成、课堂的设计等方面得到不少启示,开阔了他们今后的教学思路。此外,肖福兴老师还为我们作了题为《有效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的报告,为我们今后教研工作的策划与组织有了借鉴之处。
三、因地制宜,开展片区教研
在去年片区教研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总结经验,继续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组织片区活动,想通过活动研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片区活动中,“冲山毛道畅好”片区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了两次研讨课,通过对课例的研讨,老师们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的设计与实施已有较好的认识。“南圣水满红星”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了专题研讨,通过三节课例,听课老师反映:他们对计算课的设计及组织有了较好的认识,教学思路开阔了不少。
在本年度中,我们按照省小数会的部署,于5月18日承办了“五指山定安东方”三市县的区域教研活动。活动在五指山市教育局领导及定安东方教研员老师的支持下,于今年5月18日在五指山市五指山中学顺利进行。三县市各派出一名教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这一内容,为听课教师和三市县的一线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省小数会会长李国良老师和海口教培院刘英老师莅临指导,并做了点评,提高了活动的质量。活动后,与会教师对本次活动给予较高的评价。
四、科学命题,规范测评,认真总结分析教学现状
今年,我们认真总结了历年命题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从命题入手,为了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在命题前,我们先召集我市小学数学教研组成员,认真研读检测年级的教材,讨论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争取做到面面俱到,突出重点,能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由两位教师按要求各命出1份完整的试题,教研员再进行调整。这样命出的题,较科学,得到老师们的肯定。
为了体现测试的严谨性,考试时,我们采取校间交换监考,派出巡视员监督的形式组织考试。考完后,试卷收回局里,抽调教师集中评卷、统计分数。最后由我们教研员对考试情况做全面分析,并形成报告,通报全市各相关学校。这样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老师们信服,有效指导了他们的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勤调研,找问题,提供信息为教学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们常深入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如为了修订《课堂同步练习册》,让练习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每年的每学期初,我们都深入学校,召开所有数学教师座谈会,征集老师们对使用练习册的意见,然后召集一三五年级(我市负责修订的部分)编写组成员逐条讨论修订。其余年级的意见我们也提供给其它修订者参考。使这套练习册逐步趋于规范、实用。此外,在与老师们的交谈中,如发现哪个学校或老师缺少哪一方面的资料时,我们教研员都尽量帮忙解决。如水满中心校的老师需要优质课光盘作为学习用时,我们就通过兄弟单位的帮忙翻录一些课例供他们学习用;如红星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校,其需要一些人教版的试卷、课例来参考学习,我们就帮忙联系相关的兄弟市县帮忙解决。总之,各校在教学教研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总是义不容辞地给予帮助与指导。
5.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一、明确了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较全面的科学素质。
1.重视培养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科学素质最重要的一条是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任何事物。我们科学教研组成员在开展科技活动时以培养学生对科学较浓厚的兴趣和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作为最基本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技能力,最终达到尝试运用科学知识改造事物的目的。
期初,学校在各班中挑选有科技特长的学生组成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包括航模、信息技术、金钥匙竞赛等类别),每周定时在科技教室开展活动,由科学老师专职人员进行辅导,培养能够随时参加各项科技比赛的优秀人才。
2.科学组的教学工作着力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超群表现和学生超越自我的实现。科学教学以它特有的优势提供了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创造力的机会。在认识到“创造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教研组加强了“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和实践,每月组织组内教师集体研讨、分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拓展教学范围,把课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多媒体、录像,激发学生创造意识。本学期,学校还专门为科学组增添了一个新的多媒体实验室。
此外,我们组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电子小报制作、小实验、考察空气与水域污染、制作环保宣传牌、编辑《我爱我家》科技小报等,同时还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小发明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要教会学生一些小发明的技法,如主体附加法、缺点列举法、功能聚集法等,最后鼓励、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制作完成“小发明”。通过学校举行的“校园科技节”活动,在活动中讲科学家的故事,撰写科学小论文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确定科学组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形式。
1.明确科学教研组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对于各阶段的科学课,明确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的配套材料,另一方面穿插自主的特色活动。教研组活动的形式以讨论、沙龙、论坛等为主,但也不受限制,使教研组全体成员得以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全面提高、完善自我。
2.加强教研组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随着教学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组内成员在教研组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又确立了小组成员的个人子课题研究,并及时做好调查、记录,撰写研究性论文及总结,真正做到“以研促教”,通过教学研究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6.县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篇六
一、更新观念,改进语文教研工作方式
新课程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得以确定。由此,新的课程观、知识观、教育质量关也随之建立。为此,我们认为语文教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参与课程改革、研究课程改革,服务课程改革是我们当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教研工作的中心。
(一)调整语文教研工作的着眼点,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改的需要。新课程首先调整的是价值取向,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为此,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我们把语文教研工作的着眼点调整为重点研究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支撑。强调必须重构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协调教育三维目标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二)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首先是更新课程观,准确把握课程、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的`联系与区别。做好教师的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课程实施的合作研究。其次,在这一新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成为课程改革的合作者、联络者,致力于建构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立足于解放教师,使教师能够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生成研究的能力,自主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和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使之逐步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确立的三大主题是:①建学观念的更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先导;②教学行为的调整,教师角色与指责的转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点;③学生学习方式的完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新课程的归宿。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放到优化教学设计、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方向上来。我们研究与探索的重点问题是:目标优化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如何落实?教学手段优化中,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育整合?教学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如何构建?研究性学习如何实施?等等。
二、加强培训,强化素质,建设语文专业师资队伍
作为培养学生的教师,必须具有各语文专业教师素质,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为了促使教师尽快转轨,我们除了全县参加市里举办的学科培训外,利用暑假翻录教学光盘一千多张,发放到了各个学校,组织教师集体收看。我们还发动学校订书十余种,以便实施教师在教学之余查阅和翻看,我们要求通过培训和学习,课改试验教师必须树立“三个意识”,掌握“四种技能”,否则,不能担任课改试验教师工作。“三个意识”:1、新的人才培养意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都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及标准,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的变革,努力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国际意识、具有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现代型人才。2、以人为本的意识。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化教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综合提高为本。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是民主的,在教育方法上是服务的,在教育目标上是对学生终身有益的。3、自我完善的意识。教师要培养一流的学生,首先要成为一流的教师。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教师不但要知识更新,而且要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要在教学行为、教学工作上全面改革,使教育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自己。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懂得其他知识;不仅要业务素质提高,而且要“师德”水平提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掌握“四种技能”。1、过硬的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的提高,迫使教师素质的提高。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在专业知识上下功夫,在学科上有造诣,在学术上有见解,在方法上有创新,在过程中有经验。2、现代教学技能、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方法、过程取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学习心灵。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等,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艺术等,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体现出来,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3、探索创新技能。创新是时代的特征。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创新型教师。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要敢于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创新过程中摸索前进。4、信息网络技能。实验教师必须具有超前的技能,因为信息的加快,网络的运用,都能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为快捷。因此我们要求,作为一名现代化教师,要面对现实,面对现状,要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及时补充和完善自己。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服务。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典型引路,层层深入,全面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我们深知,新课程下,课程实施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供奉两个阶段:一是开学初的学习模仿阶段,主要通过培训,学习有关资料和观看课改录像,把自己所学所感用于自己的教改实验,使之尽快进入角色,尽快实现转轨。二是特色展示阶段。即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引导实验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并随时物色和发现典型,然后通过典型引路,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把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我们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共分三步走:第一步,开学初,深入学校,到教学第一线随堂听课和实验教师一起挖掘教材,研究教材,共同切磋和探讨。到目前为止,全县小学一、二年级老师的课已被普听了一遍;第二步,在教研室深入课堂听课的基础上,以校本教研基地校为中心,分片进行经验交流,此活动主要由教研员组织教研基地业务校长参加,先由基地校和辐射校出课,课后由教师、业务校长和教研室一起评课、谈体会、论得失、交流经验;第三步,在交流经验的基础上,以校本教研基地为单位,选出典型,再在基地中展示。具体方法是先由典型教师做课,后由主管教导主任说课,再由教研员评课,基地的所有语文教师全部参加。
由于我们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采取了学习模仿、探索交流、典型引路等措施,确保我们的课改能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也是我们的课改既扎实、又有效。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教师的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还要不懈的努力,要在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教育评价等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县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1.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2.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3.县教研室工作总结
4.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5.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6.语文学科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
7.语文学科教研组的工作总结范文
8.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范文
7.抓教研工作促教学发展 篇七
一、建立健全制度, 规范教研活动
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 教研组还要制订相应的制度, 以保证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首先要探寻合理的教研组人员构成方式, 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教研组相关管理制度, 有针对性地修订教研组组长和成员的职责, 让教研组与教师个人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让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 有效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教研组建设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同时, 学校还可制定“半天教研制”, 让每个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开展活动。这样, 教师精力相对集中, 活动时间也较为宽裕、充足, 效果也能得到保证。
二、以活动为载体, 拓展教研资源
只有富有活力的教研模式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 教研组活动可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 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目标, 安排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成效的教研活动。
1.对比式教研。即针对同一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研究课, 再进行集体评课, 促进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主题式教研。即列举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疑难杂症, 进行梳理归类, 围绕有共性的问题展开研讨活动, 集思广益, 共商对策, 指导实践。
3.案例分析式教研。即在教研活动中, 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故事与同伴分享, 对典型案例展开讨论, 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感悟, 使自身的课堂教学进一步走向理智。
4.跨校教研。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人数不多, 各学科老师各自为政的现状, 开展地域附近校际联动教研, 城乡学校“结对子”活动, 学校之间共同合作, 相互开放, 相互交流,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与互补, 谋求共同发展。
5.网络教研。即利用网络的优势, 成立备课组, 实行电子备课, 建立备课包、课件包、资源包, 并将资源放于校园网上, 做到分工合作、定期交流、资源共享。
三、以问题为抓手, 提升教研品位
在教改的过程中, 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教研活动内容欠主题、形式单一等问题, 学习理论文章和组内听课几乎就是教研活动的全部。为了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教研组确定教研活动内容时需与时俱进, 除了资料学习、听课研讨, 教研活动内容还要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抓手, 创造更多的条件, 提供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供教师学习, 以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8.如何做好县域教学教研工作 篇八
关键词:县域教学教研工作;县教研室;教研员;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25-02
在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县教研室发挥着教学研究引领、指导和服务作用,不断增强全县教师教学创新意识,让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当前,在县级教研室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研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教研员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明确基层教研员所担当的责任
教研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排头兵、领头雁,教师要发展,教研员必须要超前发展,拓宽教研视野,由基础向精深发展,实现由量向质的提高,是教师中的教师。要做一名优秀的教研员,一是加强自身修养,成为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有宽度和深度,站在教学制高点,引领教师成长,学思联系,知行合一,研究课改问题,把理念转化为行为;二是成为知识更新的先行者,对新课程进行重新学习与研究,弥补自身专业发展不足,凝聚团队力量,关注综合领域,实现综合发展,做到培训知识和经验生成有机结合;三是成为课程改革的倡导者。首先是学习者,学习新课程、新课标、课程理论和教学理念,其次是研究者,研究课程功能、课程资源,特别是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再次是指导者,身临其境听课、教研,不断改进创新,只有这样,指导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研员不但要做县域听课专家,更要通过到各校听课,体察教师的困难,了解学生的需求,积极组织一些有益教学教研的活动,做教师心目中真正需要的教研员。因为教师需要的是能够真正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课堂教学是教研员的“阵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教研员要真正立足于课堂教学之中,潜心研究,积极带领广大教师投身于教学和教研工作。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县域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似乎有着和折纸一样的简单、重复,但我们只要把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用心的工作坚持做,一定会有所收获。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一是向书本学习,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二是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三是向同事学习,避免走弯路;四是向专家学习,力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五是向学生学习,课堂中实现教学相长;六是向自己学习,反思自我,超越自我。
其次,失败的经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财富” 。有教训才有心得,如果跌倒了,就再爬起来,逆境却比顺境更能锻炼人,一个人若不经历失败和挫折就很难有健全的性格,甚至不可能会取得成功。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应该勇敢地接受考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这样我们才能接近成功。每一次失败,都有成功的伏笔;每一次考验,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留下了艰苦奋斗的足迹。教师的成长道路,没有快捷键,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执着的追求和顽强的毅力!
再次,走教研之路,在实践中提升是教师专业成长“关键途径”。“教而不研则浅” ,教师要把握好五点五要,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要从教学模仿开始,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点”要从读书开始,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契合点”要从合作学习开始,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充气点”要从教学反思开始,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要从教研开始。教研要真正践行八字点:学习、研究、引领、服务,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第四,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在于“引导”,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引导者”。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一定是同水平的重复,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是盲动、被动的,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肯定是经不住考验的。有学校校长的睿智领导,有县教研员和学校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指导和帮助,更有自我发展的宿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一定是光明的,触手可及的。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县域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之举
9.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篇九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校的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
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我校教师的学历有了较快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目前我校有教师 人,其中本科学历 人,专科 人,中师 人,尽管大家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
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需进行调整培训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学校在岗的 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4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30—40岁的中年教师 人,占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人,占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
3、课改意识较强,苦于在黑暗中摸索。
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有一定课改意识。但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虽然大家在积极探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困惑。
二、教师队伍现状的反思及对策措施
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校本学期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为重要突破点,在局小学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局小学教研室2016-2016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坚持以“实”字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反思、改进、深入,切实提高了“教学研一体”的水平和实效,努力开创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的十二字目标“体内涵、高服务、把质量、争一流”而努力。
继续实施校本研修规划
本学期我校重点推进 “行动教育”。确立校本教研的突破点——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校本教研,使教师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行为跃进的全过程反思,同时学校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充分体现了“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相
结合。
拓宽校本教研方式
我校校本教研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教育”为模式,带着问题教研,围绕问题讨论,立足于解决现存的问题。
构建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点是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高上。因此,我校校本教研采用了接受性学习教研,指导参与性学习教研和探究性学习教研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下面把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1、扎实进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新教材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新教材执教工作采用集体培训、小组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
“新教材”等内容的多次培训工作。教师们通过观看视频、文本材料等的学习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了解,使教师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技能,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继续组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A、听讲座,加强理论提升
本学期,我校分别组织观看了魏书生、吴宗宪、李烈等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聆听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B、看录像课例,体会教材、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分组观看了教师用书中的录像光盘,要求教师认真观看录像及课后专家的评析内容,通过读教材、看录像课、听专家评课和组内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过程使全体教
师对“教材、理论、实践教学”三者如何有效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的理解和提升。
C、校领导进行教学专题讲座,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校教师在教学观、理论知识、技巧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听课、查作业等调查我们仍发现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作文批改不规范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我校习校长、李副校长等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理论引领先后进行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 备好一堂课”、“ 说好一堂课”、“如何评课”、“ 如何写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等专题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收到了
10.小学数学学科学科工作总结 篇十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全市数学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丛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四个观念:
(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
(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
(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二.狠抓课改 保证质量
⒈本学期,我们除在数学中心组活动中认真贯彻研讨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并布置了有关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学和南门街小学对全市一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两次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在绸缪小学对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苏教版(修订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使有关教师很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中心组,并组织在实验、上沛、周城等小学多次上研究课、作课改的讲座和进行研讨活动,为广大实验教师示范、引路。另外,我们还扎实地组织了各种评比活动:(1)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优秀案例及优秀课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实验小学的吴红琴老师和平陵小学的马柯老师拍了录像课送省和常州市参加录像课评比;(2)数学年会论文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参加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⒉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在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对全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对全市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深入课堂第一线听了大量的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校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并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网上发布,以供全市数学教师学习,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抓实课题 深化教改
11.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12.新时期教研工作的三大转型 篇十二
一、工作范式转型:从“经验教研”走向“实证教研”
教研员大多拥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基于经验的听、评课, 是教研员传统而经典的指导方式。但是, 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 教研员的“经验”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这一是因为“经验”具有时效性。专职的教研员, 大多不再上课, 来自一线的直接经验更新滞后, 面对日益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型的新课堂, 原先的“老经验”可能会“过时”。二是因为“经验”具有表层性和个体性。利用“经验”诊断课堂和活动, 可能出现“研判偏颇”, 而且受教研员个人能力、喜好、习惯的影响, 还可能“走眼”。三是因为“经验”具有主观性。单凭“经验”诊断课堂和活动, “说服力”不强, “证据不足”, 难以令人信服。
因此, “经验教研”必须向“实证教研”转型。何谓“实证教研”?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认为, 实证教研就是用“证据支持教研, 项目组织教研”, 运用数据、案例、经验三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
在推进“实证教研”的过程中, 我市的做法是:
一是加强教学诊断力。建立网上阅卷系统, 强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与市考试中心联合开展数据分析、诊断, 用数据指导、调控全市的教研方向;引进“课堂观察技术”, 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测、后测”活动, 用数据及时诊断并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二是加强学理支撑力。广泛开展“实证教研”理论学习, 深入开展证据的收集、解答和“项目的运维”教研员专项培训, 与华东师范大学专家一起进行“实证教研”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三是加强行为改进力。结合理论学习, 要求教研员在“数据诊断”的基础上, 组织开展项目研究, 强化日常工作中的个案积累、量化统计、问卷调查, 重视通过对活动档案的研究, 形成统计数据。
在此仅举我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开展“实证教研”的一个案例:
2012年, 小学数学教研员在三年级教学调研时, 一道题的解答引起了他的注意:
右图中空白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 , 再涂 ( ) 格, 涂色部分就占整个图形的九分之七。
题目并不难, 但正确率只有50%左右。问题何在?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教研方法, 教研员就会从“经验”出发, 去分析问题。但这次, 为了使问题的分析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 他先根据“经验”初步诊断为“学生审题不仔细, 将空白部分看成了涂色部分”。接着, 设计了类似的测试题和问卷调查表, 分析后得出: (1) 80.3%的学生认为审题不仔细; (2) 51.3%的学生认为思考时间不够, 教师经常以自己读题代替学生读题; (3) 58.1%的学生认为平时教学分数时, 教师比较强调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对空白部分比较弱化; (4) 64.5%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设计的练习中, 机械的模仿比较多, 灵活的变式比较少, 缺乏举一反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借用技术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 教研员不但验证了原先的结论, 而且还发现了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教师“教”的三个原因。于是, 教研员与该校教师一起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激烈研讨、交流, 最后, 问题聚焦在“如何才能使学生花更少的时间, 做更少的练习, 形成更稳固的技能, 促进更有效的迁移”上。于是, 大家决定:通过组织“有效的变式练习”这一教研项目, 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 并确定近三年的研修课题为“小学数学变式练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实证教研”让“数据”发声、让“事实”说话, 有效地破解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较好地实现了用“科研”的视角开展教研、用“师训”的平台推广教研的目的, 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教育的“三教合一”, 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激情,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然, 在提倡开展“实证教研”的同时, 不能否定“传统教研”, 不能否定“经验”, 而应让“经验”从教研活动“主帅”的位置上撤下来, 退居二线, 但不是“退休”。
二、工作方式转型:从“粗放教研”走向“精细教研”
教研工作一直是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下, 许多教师对教研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幸福感不强、互动性弱, 这其中自然有大量的培训任务、激烈的教学竞争和学校其他事务干扰等客观原因, 但不可否认, 也存在着教研活动模式陈旧、过程流于形式、讲座专家吸引力不足等主观因素。因此, 许多教研员虽尽心尽力、呕心沥血, 但开展的教研活动却得不到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支持, 收效甚微。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的举措是:一是开展教研活动策划与改进专项行动, 对教研活动的部分环节进行“放大”或“改良”, 实现教研环节的“精细化”;二是开展每月一次的“我的智慧共分享”教研论坛, 介绍如何精化、细化研究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困惑;三是开展教研“微创新”系列活动, 研究如何做精做强市级研训一体活动, 如何分层分类开展跟踪式、地毯式、雪中送炭式、锦上添花式等各种教学调研, 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高考试题研究教研活动的“精细化”, 以下是普高政治“浙江省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教研活动两种教研方式各环节对照图。
这样的安排, 突出了“体悟”, 较好地唤醒了教师的学生意识, 让教师以学生的角色体验一次测验, 借此来感悟和反思命题及评分标准, 从而关注“评价素养”, 树立“学生意识”。
教研活动的“精细化”, 让广大教研员和教师尝到了甜头,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市, 教研活动环节“微创新”开展一年来, 受到广大教师的热捧,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参训教师的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三、工作策略的转型:从“零散教研”走向“系统教研”
纵观当下的教研活动, 在“主题化”“规划化”“系列化”上已有了很大突破, 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也有了很大提升, 但从教研活动的目的指向看, 却仍然难逃三种形式:一是应试教研, 就是从考点出发来研究教学;二是应急教研, 一种是为了应付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而开展的相应活动, 另一种是为了应付优质课、基本功竞赛等各类竞赛、评比或是为了评职称、高一级公开课展示而举行的应急性教研活动;三是零散教研, 就是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 有时在日常教学中临时遇到一个问题或困惑, 觉得有必要才去研究一下。
以上各类教研活动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零散性”, 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条理性”, 缺乏教师专业成长所需素养的“顶层设计”, 往往会呈现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零散研究现象。同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还会因遗忘而出现“重复性研究”和“知识系统缺失”等现象。
如何破解这个瓶颈?结合我市的经验, 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一) 强化“顶层设计”理念
构建并实施“一个体系一个方案”, 即《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课程目标体系建设方案》和《中小学学科建设实施意见》。前者可从“3个领域24个模块”进行设计, 用以指导教研员在市级研修中系统性主题的选择;后者可分别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学科团队建设”等4个板块进行细化, 用于指导基层教研组系统性开展教研活动。
(二) 强化操作层面
一是要求每位教研员制订教研活动三年行动计划;二是进一步规范“一个主题四个阶段”基于教学现场的校本研修范式;三是构建课题统领下的市级、区域、校级“三级研修体系”, 对同一主题以大课题、二级课题、小课题的形式开展系列研究;四是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 以此分别实现教研主题设计系统化、教研活动过程系统化、教研活动成果系统化。表1所示是我市《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部分, 用以说明如何宏观地、“系统化”地设计教研主题。
该课程目标体系从“专业理解”“专业实践”“专业研究”三个目标领域出发, 共设计24个模块, 提出三类目标要求:Ⅰ类目标注重教育基本理论与规范的学习与体验, 备选的主题满足入职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 (约1~5年教龄) 的需要;Ⅱ类目标注重教育基本理论与规范的实践与探索, 备选主题满足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 (约6~15年教龄) 的需要;Ⅲ类目标注重实践经验的研究与分享, 备选主题满足优秀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 (县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 的需要。教研活动主题设计的原则是:坚持问题取向, 关注学生需要、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发现实际问题;坚持实践取向, 创设实践情境, 强化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 重视研究自身的经验;坚持可持续发展取向, 强化学习与研究, 以不断适应时代新要求等为落脚点, 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归宿。
这样的设计, 纲举目张, 实现了教研活动主题选择的“全面性”“系统性”, 可按图索骥, 避免教研活动主题的“碎片化”现象, 也不再令教研员每年因选择主题而苦恼。同时, 能很好地体现“分层分类”教研的思想, 使不同年龄、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个体系、一个方案、一个计划的构建与实施, 能帮助教研员和基层学校教研组进一步改变教研活动主题生成和活动过程无抓手、无方向、无系统的“三无”现象。在具体操作中, 由于选定一个教研主题后, 以课题研究的思路, 将大主题分解为若干个紧密相关的小主题, 再分层组织系列研究, 逐个突破, 所以经过若干年积累, 有望形成系统化的研修课程体系以及课程资源和教研活动的有效策略, 从而实现教研活动从“无序、零散”的研究向“有序、系统”的研修转型。
综上所述, 教研工作若能从“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策略”三个维度进行转型, 那么就能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鲜活性, 就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改革步伐。
13.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三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在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和学校的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中学物理学科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多方式开展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抓实常规教研,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我校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实效。现将2011—2012学第二学期中学物理学科进行的工作总结如下:/r/n
一、继续加强科组建设/r/n
今年科组评选专业技术考核优秀,我科组结合教研常规活动考勤和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让教师重点谈自己这个学年的教学教研教育的成绩和成果,评选结果符合预期。克服了不管是否认真参与科组教学教研工作,自我提出我要参加职称评定,请给我评优的机会的现象。我科组规定每个教师都有完成科组教研活动和常规教学规范的义务。每人每学期赋100分,科组活动考勤有旷课、迟到、早退的给扣不同的分值。教案每学期检查5次,分为开学初,一个月后,期中,三个月后,期末。工作手册,岗培计划和总结,作业等同样有坚持记录。这样着做法规范了科组教师教研活动和常规教学工作,评优的导向功能得以突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r/n
二、参加了2012年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专项活动/r/n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2012年物理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有效实施科学备考,使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抓早抓实,确保我校2012年高考和中考成绩不断提高,本学期我们物理学科毕业班教师各两次参加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专项研讨。主要有/r/n
1、第4、11周,组织高三的教师參加省、市组织的高考教研活动。/r/n
第6、12周,组织初三的教师參加省、市局组织的中考教研活动。/r/n
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活动,把握高考和中考的命题重点和方向,减小复习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r/n 2、2011年4月3日,初三备课组老师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对初三近三年的试卷进行自测,体会试题的难度。/r/n
三、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规范教学的功效。/r/n
在加强高考和中考的备考研究的同时。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努力按要求完成各项常规教学工作,课前按时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完成必要的作业批改,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备课组要研讨备课的时效性,创新备课形式,诊断备课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与薄弱环节,审视平时的常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物理学科本学期:/r/n
在第2周,第6周,第11周,第16周,第22周对科组教案进行检查登记,第11周,第22周进行作业检查登记。/r/n
第3周进行期末物理试卷及质量分析会/r/n
第12周进行期中物理试卷及质量分析会/r/n
第22周,组织科组教师集体评卷。科组教师的团结协作得到体现。/r/n
四、积极与科组教师交流学案学习经验,关注学校发展。/r/n
1、今年3月17日__22日,我与各科组长到杜朗口学校学习,回来后及时与科组教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有关资料,组织研讨。第16周还与科组做《学案案例》专题学习,让老师根据学习内容撰写一节《某课题学案》发表在物理博客上,共同交流。/r/n
2、第十三周,陈唯伟老师在科组内上学案汇报课,组织科组老师听课探讨。/r/n
3、第十四周,陈唯伟老师在校性调教周,再上学案公开课。科组和教研室一起进行探讨。要求听课教师积把听课评课感想发表在物理博客上。/r/n 4、3月6日,组织科组教师学习讨论学校制定的《各学科教学目标》,认识它的制定依据,明确教师的努力方向。不断改进教学质量。/r/n
五、常与备课组长进行交流,督促他们开展有效活动。/r/n
备课组长要制定本学期的备课组活动计划。活动最少有8次,活动要有记录,活动形式应机动灵活。活动内容应含有:第3、12周完成期末和期中试卷分析,最少一次对一个课题进行集体备课:关心备课组的每次活动内容和活动情况。特别提示备课组长,本学期重点是研讨学案教学,要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为下学期做好准备和铺垫。活动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有中心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人有任务,每人要发言,并做好记录,按学校要求(每两周向教导处送一次考勤)送考勤及备课记录。/r/n
六、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专业活动/r/n
1、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促进中考成绩提升,科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r/n
4月23日,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初三学生参加初中毕业物理实验技能考查。监考老师:陈唯伟、杜焕娃、张娟、黄凡桐/r/n
七、课题研究/r/n
八、问题与思考/r/n
1.部分老师不重视常规教学工作完成,自认为看一下课本就可以上课的现象还有。甚至不是写教案,而是教学过程而已。/r/n
2.听课本的内容不是专业课堂记录,应付现象明显。/r/n
3.备课组活动,常被跑题。/r/n
14.综合学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四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我们综合学科教研组下设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思品等学科。本学期综合学科组在学校和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基本完成期初的计划安排,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当前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随着“基础教育”的推进,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压力,并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因此,我们教研组十分重视教师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的问题。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从而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首要目标。我们的措施是:
①加强业务学习力度,制定业务学习制度和计划。本学除参加学校组织业务学习、还多次召开教学研讨会,要求自学研讨,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做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老师。其次不断学习先进的“基础教育”思想理念,开学初组织学习课改的精神,人人以读书博识为荣,形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好风气。
②注重青年教师培养,老教师以身作则,对青年教师实施传帮带,悉心指导青年教师钻研业务和进行常规教学备课,督促他们完成课改教研任务。鼓励教师承担各种教研课、公开课、竞赛课任务。
③关注科研新动态,注意收集新信息,虚心向兄弟学校求教学习。发动教师与兄弟学校建立联络网,虚心求教,互相交流信息。通过网上下载和订阅期刊杂志了解教育界新动态,促进了我们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
④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老师担负的教学任务均很重,我们努力创造一些机会、增进老师之间的交流、了解,密切联系,并在工作上互相帮助,增进老师之间合作精神,以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老师在工作中不计较得失,无私援助他人也表现很突出。有一些同志作出了榜样,因此组内风气较好,工作任务交下来,大家都乐于接受,互相帮助合作完成,而不是互相推诿,体育老师在本学期完成了学生体质测试上报、篮球队的训练、运动会训练;音乐教师完成了学校合唱队的排练、还有二课学生才艺展示;品德老师完成了新秀课评选等活动。教研组内具有一种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常规教学方面: 1.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项任务全组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要求,落实在实处。在常规教学检查中,全组教师听课本、备课本齐全。
2.在常规教学检查中,教案规范,备课充分,内容较完整。综合组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理念,贯穿新精神、运用新方法,每节课都有新发现,新进步。按照课程要求,认真拟订考查方案,各学科重视了教学的质量分析。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织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4.全组教师认真工作,并义务辅导课外兴趣小组,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和我们应该努力的几个方面:
1、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够扎实,我们组安排了周四为教研活动时间,但由于我们教研组人比较“杂”,并不能保证有充足的教研交流时间。
2、本教研组成员对新课程缺乏教研经验和专业的理论指导,眼界不够开阔,思路狭窄,造成看法不够全面,想法不够深入。要让老师们经常“走”出去,多参观、多学习,多交流,开阔眼界、开拓思路。
3、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实现“学术理论”—“个人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三者结合,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师“个人理论”,其中更应加强教师的“反思”,与“同行合作”开展行动研究。
4、为进一步提高活动质量,教研组应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加强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改进实践,合作参与,公开讨论”为导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正所谓“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
【学科教研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07-29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计划08-04
英语学科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08-21
初中思品学科教研、师培的工作计划07-21
科学学科教研计划06-23
2011-2012学年美术学科教研计划09-06
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英语学科质量分析——郑州市教研室08-07
2023学科总结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