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

2024-11-06

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

1.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引导的探索 篇一

关键词:大一学生,心理健康,防御机制

本文以在校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个调查,并探讨心理健康与学生使用的防御方式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供数据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9年在三峡大学大一本科学生中随机抽取8个学院,共3 250名学生,按照他们的学号顺序进行方队组合,共组合35个方队,在每个方队中按学号每间隔8位学生抽取10名学生,其中有一个方队人数最少,在此方队中只抽取了5名学生。共抽取345名学生。

1.2 方法

研究工具包括:(1)自编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2)防御方式问卷(DSQ)[1]:该问卷分为四个因子,分别为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掩饰度。每个项目均采用1~9的九级评定方法。(3)症状自评量表(SCL-90)[2]:本心理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制。对随机抽取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被调查者单独填写,告知问卷调查的方式、意义及注意事项。

1.3 统计

所有研究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方法为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见表1。在抽取的学生中,大一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与金华等[3]的常模作比较,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以及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并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躯体化因子分与常模的差异不大。

2.2 大一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

见表2。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顺序是:成熟防御机制(5.44)、掩饰因子(5.06)、中间型防御机制(4.45)不成熟防御机制(4.10)。进一步对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大一学生最常用的10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期望、升华、压抑、幻想、回避、制止、解除、假性理他、分裂、交往倾向。

2.3 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性

将大一学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的各个项目的得分与防御机制问卷各个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见由表3。可以看出,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防御因子、中间型防御因子和掩饰因子与SCL-90的各个因子分均有显著性相关,而成熟防御因子与SCL-90的各个因子没有相关性。

2.4 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多元回归分析

在相关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防御机制的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潜意显现、幻想、投射、同一化、抱怨对心理健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以有效地的解释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总变异。它们共同可以解释心理健康总变量的39.4%。

3 讨论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而不同的防御机制的选择和使用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一定影响。

在抽取的学生中,大一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与金华等的常模作比较,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以及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并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躯体化因子分与常模的差异不大。

将因素所含题项的得分平均起来作为因子得分,从表2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顺序是:成熟防御机制(5.44)、掩饰因子(5.06)、中间型防御机制(4.45)及不成熟防御机制(4.10)。进一步对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大一学生最常用的10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期望、升华、压抑、幻想、回避、制止、解除、假性理他、分裂、交往倾向。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成熟,在新的环境中,常常对生活和环境采取期望的方式来适应和面对,对困难和挫折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处理能力,但较多采取回避的态度,多了幻想,少了自信。以适应学校环境的要求及特点,很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相对理智、客观看待问题,较好处理主客观之间的矛盾。因此,既要看到现在大学生文化基础好的优势,又要看到他们回避困难、吃苦精神差的弱点,要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

有研究表明,防御机制的运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而成熟的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不显著[4,5]。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程度不同者所采防御机制的各个因子分与SCL-90的各个因子分之间的相关分析表可以看出,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防御因子、中间型防御因子和掩饰因子与SCL-90的各个因子分均有显著性相关,而成熟防御因子与SCL-90的躯体化因子呈负相关性。潜意显现、幻想、投射、同一化、抱怨对心理健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它们共同可以解释心理健康总变量的39.4%。从心理动力学角度分析,特定的防御方式反映了大一学生的心理现象。从调查的结果看,大一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一般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不被同龄人耻笑,但又因为自己各方面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很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内心就会发生冲突,产生心理困惑,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蒙家宏(2006)对大学生年级间自卑分析表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明显比三、四年级学生感到自卑[6,7],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活动有以下几个新特点:高层次的专业定向、较多的探索性、相当的多样性、更大的自主性。当学生面对新的大学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他律失去,自律尚未建立起来,心理交织着矛盾和冲突,出现迷茫、困惑情绪;人际环境不适应,导致孤独心理和落差心理。使他们在入学后处于苦闷、压抑、沮丧、焦虑、消沉、颓废等消极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8~10]。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防御方式特点,学习和掌握维护心理平衡、化解心理冲突的方法和策略,矫正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每个标出P<0.05,为*P<0.01,为**P<0.001为***

参考文献

[1]路敦跃.防御方式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1993;增刊:46~53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1~36

[3]金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6;12:260~263

[4]辛雅丽.大学生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92~294

[5]董琪.论心理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09;5(14):53

[6]蒙家宏.大学生自卑心理特点[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81~86

[7]孔德明,杨容,谢文义,等.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9):1039~1040

[8]赵锦权.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及对策[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8(8):57~60

[9]杜志丽,贺思辉.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6(2):145~146

上一篇: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下一篇:与众不同的一天小学三年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