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修辞手法教案

2024-10-21

简单的修辞手法教案(共15篇)(共15篇)

1.简单的修辞手法教案 篇一

修辞手法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一、比喻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类型:

<1>明喻(甲象乙)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

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二、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比拟:(拟人或者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三、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四、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风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五、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六、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1.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作用。也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

七、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八、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作用):增强语气。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九、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 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辨析下列赐格: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 设问 B 设问 C 反问 D 反问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是我们劳动群众。

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A 设问 对比 对偶 B 设问 对偶 明喻 C 设问 对比 明喻 D 对比 设问 明喻

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B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C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D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选出语气最强烈的一项()A B C好。D

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明净的兴庆湖犹如一面照妖镜(“照妖镜”这个喻体,人们没有见过,越比越糊涂,改为“一面镜子”)B.小强的脑瓜笨极了,就像桌子一样,不会动脑筋。(“人和桌子”没有相似的地方,比喻物和本体无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改为“橡榆木疙瘩一样不开窍”)C.足球队员个个身强力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绿茵场上。(感情色彩不一致,“如狼似虎”不能比喻朝气蓬勃的足球队员,改为“生龙活虎”)D.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样快。(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比青年妇女驾船不贴切,不符合她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乐观、上进的性格,应改为“箭一样飞去了”)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请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山”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慈祥的母亲,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 _。

例句:如果生命是树,尊严是根;如果生命是水,尊严是营矿物质„„

仿写:

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

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

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例句,补写出一个比喻句。例:诚信是人生路上的一张通行证。

声誉是

2.简单的修辞手法教案 篇二

在这幅海韵图中,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很多, 把海潮描摹到了极致。作者借助拟人的修辞方法, 赋予大海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态、人的性格、人的活力, 妙趣横生, 耐人寻味。在鲁彦的笔下, 平静的大海, 凶猛的大海都拟人化了, 无论是风平浪静的海洋还是浊浪排空的大海, 都是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的“人”。当海朦胧欲睡的时候, 是那样的宁静, 海面平静而深黯;大海睡着了, 我们看到它那柔美的姿态, 听到它那低沉的鼾声, 闻到它那芳香的气息———它是那样的温柔、优美、恬静;它以纤弱娇嫩的柔性, 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使人乐于亲近它、热爱它, 令人陶醉。人们好象沉浸在甜蜜的梦境之中, 人与海和谐地融化在欢乐之中。这时, 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人与海和谐共处的宁静、优美的欢乐图。

可是, 大海一旦醒来, 这个文静的诗人、温柔的情人, 咆哮了, 怒吼了, 象巨人一样, 象斗士一般, 甚至象疯了一般冲过来了, 它用脚踢, 用手推, 用牙咬, 猛烈地向岸边冲, 冲进对方的阵地, 嘶咬着着岩石的壁垒。远近大小的岛屿全被它吞没了, 它发出响雷似的欢呼声, 喷吐出满含血腥的浪花。它施展着不可阻挡的力量, 体现着凶猛与愤怒的性格, 显示着它千军万马的气势和惊心动魄的雄壮美, 使人震惊, 令人激荡, 给人以感奋和力量, 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拟人手法与博喻的配合使用, 就把大海写活了。初中生对拟人手法比较熟悉, 但对于博喻不大了解, 老师有必要把博喻知识给学生介绍一下。博喻也是一种比喻, 是连用几个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博喻能使被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到了高中,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还会涉及到这种修改手法。鲁彦在《听潮》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捕捉了大海轻波荡漾的特征:“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诗人一般……”“沉吟”、“诗人一般”, 渲染了大海的宁静和波浪的节奏感;“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 比喻海浪声音的细微动听, “落花飘零在水上”, 比喻海浪声逐渐渺小, 逐渐消失。这种多层次多角度地比喻, 把大海在落潮时的轻柔、静穆和安谧, 刻画得细致入微, 令人回味无穷。

大海在涨潮了, 作者连用八个借喻, 以拟比的形式出观, 把波峰迭起、浊浪排空的涛声, 模拟成战争上的撕杀声:“……象千军万马战了起来。”读到这里, 我们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的战场, 听到的是炮声隆隆, 金鼓阵阵, 天空飞机呼啸而过, 远处火车汽笛长鸣, 夹杂着呐喊、呼号、啼哭, 各种声音或疾或徐, 或高或低, 一时齐发, 无所不有。看到的是殊死拼搏, 血雨腥风, 雄壮有力, 气势磅礴, 表现了大海的伟大力量, 增强了文章的语气和魅力。读者读到这里, 不禁会为大海感到震撼, 从而激发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勇气。

《听潮》不仅描绘了大海的自然美, 还安排了一段夫妻之间的对话, 使自然美和人性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了完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写法, 在散文名家的作品中也会经常出现, 但自然美和人性美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不多见。

作者在写尽了大海在涨潮时愤怒咆哮、横冲直撞的奇观后, 插入妻子“我怕!”的战栗的叫声, 从侧面去描写海潮气势的磅礴。写妻子的“怕”也正是为了衬托作者的“不怕”。作者说“这是伟大的乐章”, 这是充满了生活哲理的警语, 是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对斗争生活的向往, 注入了对充满雄奇和威力的海潮的赞美之中, 体现了作者刚强的性格和勇于进取的精神。鲁彦热爱大海, 正是他探求大自然、探求社会的精神的写照。

大海在退潮时平静、舒缓, 可以说是“温情脉脉”“恋恋不舍”。作者认为大海“来时凶猛”, 离开时又这么“平静”, “凶猛”和“平静”是“一样的美”。大海的温情和凶猛到这时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妻子的恐惧心理也许是女子性格柔弱的表现。这样, 妻子的温柔美和作者的刚性美到这时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心潮之起伏, 海潮之起伏交织在一起, 给人以博大、旷达、灵动的境界美的享受。可以说, 作者这里写人性美是为了衬托自然美, 使自然美和人性美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统一;反过来也可以说, 作者写自然美是为了衬托人性美, 同样使人性美和自然美得到了和谐统一。

3.两种有趣的修辞手法 篇三

有一个地主早晨起来散步,撞见一个偷看打鱼的农民。那地主说他是为了早餐而出来开胃的,他质问偷着打鱼的农民出来干什么。那农民极有礼貌地回答:“我是为了开胃而出来找早餐的。”

在这个爱尔兰民间故事中,这个农民的回答下分机智而合度。他的机智表现在十分善于使用倒装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一个句子中两个关键词语的位置来一个颠倒,从而收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这种手法可以把相反的观点表述得格外鲜明。马克思说:“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证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证明迷信。”(《马恩全集》第一卷425页)这一句话实际上也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战胜历史唯心主义的变化。巴尔扎克说:“现在的政府,缺点是过分要人去适应社会,而不想叫社会去适应人。”这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批判已经深入到人性、人权的原则上去了。

这一种手法可以把一件事情的两种可能的性质表述得水火不相蓉,从而促使人们去判断。英国诗人拜伦和他嫉妒、多疑的妻子实在合不来,因此而离异。上流社会对他的仇恨和攻击犹如恶浪滔滔,铺天盖地而来、拜伦冷静地思忖道:“假如人们的叽叽咕咕真有道理的话,我就不配住在英国;否则,英国就不配住我。”他果真原理祖国而去,参加了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直到后来人们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

这种手法也是一种高明的抒情手段,可以把人们的内心感受表达得回肠荡气。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有这样一段白白:“巴尔扎克携带的手杖上刻着一句名言:‘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可是我的格言却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颓废的心态袒露无遗。闻一多的诗句写道:“我爱祖国的花,我爱如花的祖国。”赤子之心又表露得多么深沉。

变换称谓

在一些优秀的作品巾,常常见到一种手法,就是对同一对象,作者有意地不断变换着称谓。例如,在夏衍的《包身工》开头,有这样两句:

(1)“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有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2)“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两千个左右衣服破烂而专替别人制造纱布的‘猪猡’。”

句中的“懒虫”“猪猡”指的就是包身工。这些侮辱性的称呼是带工老板使用的。作者借过来,加上引号,剔除侮辱性的含义,与她们“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相对照,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包身工们在经济上受到了超负荷的压榨,还在人格上受到践踏。

在这篇作品中,还有第三个称谓。老板娘用刚刚梳过头的油手把冲上冷水的残粥、锅巴搅拌一下之后,“气烘烘地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们面前”。这个“机器”的称呼准确地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性质:包身工们不过是厂家和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机器还有检修的时候,而包身工们只能一直做到死。

文章的末尾,作者深情地说:“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一声“小姑娘”的称呼,又寄寓了作者多少怜爱,蕴含着作者多少愤怒啊!

不仅叙述性的文章如此,论述性的文章也有这样的例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先后就使用过“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国际工人)协会的这位创始人”等多种称呼。这不仅使得行文有变化,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4.六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1、2、3、复习小学阶段常见的6种修辞方法。能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反问句和设问句。能迅速判断出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迅速判断出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熟练掌握修辞方法的妙用,并能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揭示本课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修辞手法。

1、猜谜语引入复习。

2、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最熟悉哪些修辞方法呢?(板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那我们现在就去会会这些“老朋友”。

二、复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1、引入复习内容,你能判断下面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句)

2、思考判断:你是如何判断它是比喻句或者是拟人句的呢?

请你找出比喻句的特征。

3、复习比喻句的三种类型:明喻

暗语 借喻

4、比喻句的运用原则。1.要贴切

2.要形象。

5、区别含有“像”、“仿佛”“似的”等词语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6、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

7、刚才你是如何迅速判断它是拟人句的?请找出拟人句的特征。

8、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在哪里?

9、如果把人当成物来写?那叫什么呢?(拟物)

10、引出比拟。

11、巩固练习:

三、复习排比句。

1、你能判断以下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句)

(1)出示句子,引出排比句。

(2)什么叫排比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2巩固练习。

四、复习夸张句。

1、看看这些句子又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什么叫夸张?其作用是什么?

2、夸张的方式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五、复习反问句和设问句。

1、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句子,你知道他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2、设问和反问有什么特征,清说一说。他们的作用分别是说什么? 小结。

六、综合练习。

1、说说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读成语、辨修辞。

3、读古诗,辨修辞。

4、下列哪种方法是错误的。

5、练一练。

七、课堂小结:修辞歌。

八、板书设计:

复习:

走进修辞手法

比喻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拟人

没有比喻词

具有人的特点

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词组或句子

夸张

夸大

缩小

超前 反问

明知故问

设问

5.简单的修辞手法教案 篇五

作文中的修辞方法大致有这几种,即排比、对偶、比喻、题记、引用。

(一)排比:开头排比,气势恢弘。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一抹真彩。女子立于水边,便成了“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珍珠忘记了被河蚌囚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玉珠。

宝剑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干渴的难当,于是创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话。——山东考生《那阵风吹过》

在冷漠者眼中,维纳斯是残疾的;在痴迷者眼中,维纳斯是美丽的;在旁观者眼中,维纳斯既是残疾的,又是美丽的;——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儒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高考佳作《猛虎和蔷薇》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起兴,用漂亮的句子开头,亮相即得满堂喝彩)

(二)对偶:严谨整齐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高考佳作《魂兮归来》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名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幼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可这个小小的渔岛却见证了泱泱中华的悲欢荣辱。——湖北考生《镜中日本》

(三)比喻:形象生动,更赋诗意。

求知的瞳孔放飞色彩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赧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得,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是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飞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高考佳作《捕捉理性的灵光》

生命如风。——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四)题记:

用一句漂亮的话放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那无疑是让评卷者在花之未开前已享荷叶之清香。文中有好句子,也不妨拿出来放在题记的位置上,让评卷者先睹为快,后再在文中享受第二次阅读快感。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的心里。——题记——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过分欣赏自己海湾处的风景,而忘记了,在那片湛蓝的大海上,有着更美丽的风景!——题记——高考佳作《不要忘记,远处也有风景》

哲人说,影响你行走的不是一双鞋,而是一粒沙;同样,遮住你视线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缕烟。——题记——高考佳作《烟迷你的眼》

(多好的句子!千万不要让它埋没在文章“云深不知处”的地方)

(五)引用:

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名言开门是一种相当好的手法。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高考佳作《勿为情所障目》

古语说:人无痴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思想汇报专题人无癖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古人交友,如此看重情感。可见,在我们人生的磨励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其感染。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在人们的脑海里,感情是孩儿的呓语,是情人的依偎,父母的疼爱,朋友的信任。如此美好的事物,左右我们的思潮。但无论何时,总必须坚定心中的道德尺寸,衡量对与错,是与非。以正义来认识世界。——高考佳作《跨越情感的感知》

排比造势

关键词:排比的作用、排比造势、暗喻式排比

6.修辞手法的作用 篇六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衬映,互相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7.浅析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 篇七

比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在日语当中包括直喻、隐喻、寓喻、换喻、提喻、活喻、张喻等比喻修辞手法。通过这些修辞手法, 主要是把语言化平淡为生动;或把表达意义化深奥为浅显抑或化抽象为具体;或把篇章语句化冗长为简洁。总体上来说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日语的比喻表达方式当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

(1) 「…よう…」的类型, 这种类型和汉语中表示比喻的短语“好像…”、“…似的”等在意义上基本相同, 可以直接代替互换直译, 是日语学习者最常用的比喻表达方式。与之表达意义基本相同, 接续方式不同的「…みたい…」类型, 也常常会出现在日常交流当中。

比如下面两个例句:

(1) 鈴木さんのマンションはまるでホテルのようです。

(铃木先生的公寓宛如酒店一样。)

(2) あの二人の会話は喧嘩をしているみたいだ。

(那两个人好像在吵架一样。)

像这样的日语和汉语能直接互译的比喻表达方式数不胜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汉语还是日语, 最基本的明喻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给予两者事物的相似性, 或是从已知的现象来推测未知的现象。

(2) 「…如し」的类型, 多用于日语中的谚语、格言等惯用语表达方式当中, 当然出现的几率远远比不上第 (1) 中类型的比喻表达方式。但是由于语言的多样化和独特化, 产生了「…如し」这样类型的比喻表达方式。

比如:

(3) 光陰矢の如し (光阴似箭)

(4) 赤貧洗うが如し (一贫如洗)

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中国成语当中, 多是一些脍炙人口, 不乏道理的表达方式。它的产生与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渊源和长期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凝练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这种比喻方式承载着中国厚重的语言文化和交际智慧。

(3) 「…にたとえ (る) 」的类型, 多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比如”、“例如”、“比方说”等, 翻译成日语就是「…にたとえ (る) 」而派生出来的「たとえば」这个单词。先看看下面两个例句:

(5) 美しい女性の歩く姿をゆりの花にたとえる。

(把优美的女性的步姿比喻为百合花。)

(6) 人生はよく航海にたとえられる。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航海。)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个比喻当中, 本体和喻体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也没有明显的相似点, 却作为比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存在。对此我们可以成为是一种抽象的语言信息表达成具体语言信息的比喻, 从两者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连接到一起的。例句 (6) 把起伏无常的五味“人生”看做是在漫无边际、乘风踏浪的一种“航海”, 从而具体形象说明了“人生”的特点。这种比喻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两者在本质上的相似点, 从根本上区别于 (1) 类型的表达。

(4) 「言わば…」的类型, 直译成汉语就是“可以说”、“相当于”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不能用合适的普通的语言来具体形象的表达本体的时候, 同时又为了通俗易懂, 而采用的一种假定的比喻, 本质上来说不是真正的比喻。

例如:

(7) これは言わばかけのようなものだ。

(这可以说是一场赌博。)

(8) 万里長城は言わば中国のシンバルだ。

(万里长城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

例句 (8) 中把“万里长城”当做“中国的象征”, 不能说是一种纯粹的比喻, 万里长城是中国形象的具体代表之一, 就好比富士山是日本形象的具体代表之一一样, 对比喻的本体进行扩大化, 但这种比喻应用的前提应该还是说两者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但不是表面或本质的相似性。

二、比喻修辞产生的缘由

比喻为了加深理解而在表现形式中施以韵味, 收到“不想说得太直接, 也许用语言文字还表达不出来, 更让受众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的功效而采用的。在日本固有的农本文化当中, 比较崇尚“以心传心”的交流方式, 避免不和谐或承担责任, 少说甚至不说, 但是不得不说的时候, 往往是把语言美化、形象化之后再加以表达。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均是本体和喻体的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或是具有一定联系, 或是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积累所需。

比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法而存在, 但最主要语言是人类创造的, 而比喻也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活动而产生的。同时在施 (2003) 论文中提到比喻就是将客观上的远距离相似在心理上近距离地联系起来。比喻义与本义的关系体现了语言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比喻义的本义本身有一种外张力, 外张力的大小会引导比喻义生成的趋势。说到这一点, 人们在寻找喻体的时候通常是从大家所熟悉的、通俗易懂的、能被大家所接受的词或句着手, 进而把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化功能重叠起来, 就构成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比如形容高峰时间的公共汽车的拥挤状况, 日语说“ラッシュアワーの電車の車内はまるで蒸し風呂のような暑さだ”, 这句话当然可以译为“高峰时的公共汽车简直像蒸汽浴室一样热”, 但是这个比喻不如像“蒸笼一样热”明快而贴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日两方都是为了表示热的程度, 本义是相同的, 但喻体却不尽然, 从各自的生活文化习惯、心理需要等选择喻体。可见本体外张力不同会引起喻体的选择方向不同。由此可知, 比喻修辞方式的产生是一种表达心理的需要。

又在康 (2011) 一文中涉及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 人们通过联想常把某些事物的品质、特征与其他一些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类比。这种联想的产生会受到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比喻中本体和喻体各代表一类事物, 通过相似联想, 把二者组合到一起。所谓的相似联想, 来源人心理的需要, 这种动机形成的喻体从而触及人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 易于接受。比如:形容人多的比喻「芋を洗う」 (直译:洗芋头)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煮饺子) 、形容好事情来的比喻「棚からほだ餅」 (直译:从架子上掉下来小豆馅年糕)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福从天降) 、形容地方小的比喻「猫の额ほどの庭」 (直译:像猫额头大小的院子)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巴掌大的院子) , 等等。没有选择直译, 而采用意义本质上相似点的意译方法, 进一步说明了无论哪一种语言在比喻修辞的运用上, 都仍然遵循文化习俗规则。从中日异曲同工的比喻表达方式来看, 选择喻体的同时受到各自文化的牵制。因而对于不同的语言来说, 比喻同时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喻体, 不同的喻体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比喻修辞手法的存在源于文化对语言的诠释, 单纯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苍白无力的, 承载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确实羽翼丰满。于是, 借助文化的载体比喻应运而生。

三、总结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 比喻修辞手法的诞生和存在是必然的。但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存在不仅仅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联。从本义和喻义的角度来说, 更是人们在正常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所需, 为了顺利完成语言交际, 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容易接近对方的心理等语言和心理需求, 我们就会选用一个好的喻体, 达到双方心理的共鸣。而喻体的选择同时受文化习俗的牵制, 不是说仅仅为了共鸣、为了需求而选择喻体, 是在考虑比喻的相似、类似、关联本质特点的基础上, 紧扣比喻修辞所承载的文化而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从本质上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加以理解, 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日语的比喻修辞手法。

摘要:日语是一种暧昧语言。暧昧表达是日语表达习惯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曲折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语言主体的思想和行为, 是日本人民在语言交际中谋求集体团结、非“枪打出头鸟”等以和为贵中心文化思想而特别创造出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暧昧语言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表达方式而组成的呢?在众多追求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 借助最多的就是日语中的修辞手法, 诸如比喻、拟人、夸张、婉转、层层递进法等多种修辞表达方式。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生成的。这些修辞手法运用的同时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修辞意识和文化传统。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具备不同的本质的民族风俗文化所带来不同的语言效果, 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 揭示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日语,比喻,相似性,心理需要,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有志.浅谈日语中比喻的运用[J].现代外语, 1984, (3) .

[2]付黎旭, 雷鸣.日语修辞及表现手法欣赏[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8) .

[3]陈佳.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6) .

[4]张天奎.浅析日语中有关类似、比喻的几种表达方式[J].日本医学介绍, 1994, (15) .

[5]施春红.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J].语文研究, 2003, (4) .

[6]康健.试论汉语比喻的心理基础及文化观照[J].江汉大学学报, 2011, (1) .

8.赵本山小品语言的修辞手法 篇八

一、创造“音乐美”

语音是具有音乐美的。在日常说话时,根据内容需要,适当注意节奏匀称和音韵和谐,可以使话说得顺口动听,便于记忆。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就注意到了这些,同时还有排比句式,形成了铿锵有力的语言风格。

1、采用贯口

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有一些类似顺口溜的句子,这些顺口溜一气呵成,语气流畅,又朗朗上口,其内容也汇聚了大量信息,我们借用相声的术语将其称之为“贯口”。

(1)赵本山:“瞎么杵子上南极根本找不着北,脑血栓练下叉根本劈不开腿,大马猴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就够不着嘴。”(《拜年》)

(2)赵本山:“大家好!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多谢!”(《昨天•今天•明天》)

贯口的关键是快速和流畅,顺口而又整齐的句子,再加上表演时流利的说辞,特别富于情趣。人物出场时,一段顺溜的开场白,瞬间烘托出了幽默的气氛,并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了铺垫作用。而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贯口又成为丰富人物性格、进一步创造幽默、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贯口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语言表达手段,它是形成赵本山小品语言风格的重要构成要素。

2、巧用语音近似

在小品中利用前后句的语音近似,再结合当时的语境,字里行间透露着说话人不方便明说的意图。

(3)高秀敏:“那就拿着吧,要多少是多呀!”

赵本山:“要什么自行车呀?要啥自行车?”(《卖拐》)

(4)高秀敏:“那就拿着吧,不少啦!”

赵本山:“嗯?戴表了?戴什么表了?”(《卖车》)

小品中这些话一出口,观众立刻爆笑,幽默效果十分明显。“要多少是多”与“要什么自行车”、“不少啦”与“戴表了”,听起来十分相近,并且后一句都委婉地表达了说话者的意图,即把自行车和表留下。从语言上表现了说话者爱占小便宜的性格。

二、故意误用词语

在交际时如果误用词语,可能会造成交际的失败。但在赵本山的小品中,正是这种词语的“误用”,歪打正着有了幽默的效果。

1、“误用”缩略语

缩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为了称说方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语化短,成为缩略语。赵本山小品中就用到了缩略语:

(5)宋丹丹:“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

赵本山:“哎呀,妈呀,三陪啊!” (《钟点工》)

(6)宋丹丹:“这不是一条一般的腿,这是一条奥运火炬手的左腿。”

赵本山:“火腿吧。” (《火炬手》)

前后两种表达方式,显然后一种更简洁明了。但是进行缩略时词义要明确,不能引起误解。“三陪”一词,本来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涉嫌色情服务,再用“三陪”做前一句的缩略语就犯了大忌。另外,对词语进行缩略前后其含义应保持一致。把“奥运火炬手的腿”缩略成“火腿”,词语意思已经完全改变。这在语法上讲是错误的缩略语,但在小品中,正是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才让人发笑。

2、词义别解

词义别解是忽略词语本身的意义,根据它的读音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这一含义往往出乎意料,因此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人们明明知道这种新含义并非词的原意,但却乐于接受并能在其所创设的幽默氛围中发出会心的笑声。

(7)高秀敏:“就是大总统给他戴高帽他都乐,戴高乐么。”(《拜年》)

(8)宋丹丹:“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昨天•今天•明天》)

“戴高乐”、“秋波”这些词语,有其固定的含义,但在小品中都有了新的含义,显示了新意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对听众来说也比较新鲜,很幽默。

3、颠倒语序

赵本山在小品中有时会将词语的顺序颠倒,成为另外一个词,而这个新词又能带来幽默效果:

(9)宋丹丹:“我白云大小也是个名人!”

赵本山:“你白云什么名人,那就是个人名!”(《说事儿》)

(10)赵本山:“这不,苏格兰调情(tiáoqíng)”

毛毛:“你念反了,那苏格兰情调(qíngdiào)”(《不差钱》)

以上两例只是改变了语素的顺序就有了新意,这种改变语素顺序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是汉语独有的,既幽默又耐人寻味。在后一例中,还有语音上的改变。

三、利用“偏离”手段

在言语交际时,人们常常有意识地突破常规、运用特殊结构,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这便是修辞学中的“偏离理论”。这些手法,在赵本山小品中俯拾皆是。

1、对原有艺术形式的偏离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借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适时地运用歇后语、俗语、歌词、名言、诗歌等,或者对其进行改编,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落差之间引人发笑。

(11)赵本山:“完了完了,产房传喜讯,人家升了!该!我说不让你来你偏来,这回咋样?我叫你耗子给猫当三陪,你挣钱不要命啊!”(《拜年》)

(12)范伟:“忽海无边,回头是岸!”(《功夫》)

(13)宋丹丹:“……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破船。”(《昨天•今天•明天》)

(14)宋丹丹:“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策划》)

(15)赵本山:“ 床前明月光,玻璃好上霜。你要不勤擦,整不好就得脏。”(《送水工》)

以上这些台词,都是对人们熟悉的原有表达形式的再加工,这里既有严肃经典的名言警句,也有时尚新潮的流行歌词,还有通俗易懂的俗语、歇后语,在小品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套用原有形式,创造性地融入新内容,使观众听到这些台词时,既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更有打破既有体验的新奇感,加之使用者一本正经、真心实意地表达,笑料迭出,使人忍俊不禁。同时这种表达手段对塑造小品中人物机智幽默的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2、对话语交际原则的偏离

赵本山小品中往往有一些内容上前后不搭调的台词,但它又是交际双方努力合作的结果。

(15)高秀敏:“儿子你读博士后了,(拍赵)你咋不吱声呢?儿子都读博士后了!”

赵本山:“你得往前赶哪,不能老在后边!”

赵本山:“她说是人头马面。”

范伟:“不是,人头马,没面。”

赵本山:“是,就是这酒,把我弄没面子了。”(《送水工》)

这类台词抓住句中一两个词,采取“听文生意”的方法,对小品中人物不熟悉但观众熟悉的词语,表演者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与原来的意思不同。这种上下句的衔接是出人意料的,表面上是遵循了合作原则,只是由于知识背景、职业等原因,不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意思。这种知识的断层,使得小品中人物的语言显得“驴唇不对马嘴”,正是这样才使人觉得滑稽可笑。

结语

赵本山的小品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幽默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其中修辞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赵本山的小品,尤其是他的语言,一来可以让人们对赵本山的小品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中国小品带来一些借鉴和启发。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商务印书馆,2004.

9.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篇九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1、《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

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水上**”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3、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10.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十

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有这样的可能吗?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一个装着一对鲸鱼的米格飞机在被乌云盖的就能看见芝麻粒那么大小蓝色的蓝天上如同蜗牛般的火速飞翔着。

11.简单的修辞手法教案 篇十一

一、考点梳理

1.对偶

对偶指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手法。从形式上可分为:

(1)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3)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从内容上可分为:

(1)正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相近的或互补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反对:上下句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凝练概括,抒情酣畅。

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本来意义。

2.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的修辞手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陈淼《桂林山水》)

(2)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3)单句排比:如“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4)复句排比: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条分缕析,叙事透辟;节奏鲜明,便于抒情。

3.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对说,而排比是三个及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连说。

(2)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二、答题方法

1.对偶

(1)以对联的形式出现。常常给出上联,让你填写下联;或者给出下联,让你填写上联。如给出上联:“春风化雨山山翠”,让你填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如给出下联:“猴节正气报新春”,让你填写上联:“羊随新风辞旧岁”。

(2)以广告的形式出现。如用对偶句写一则关爱他人的广告:“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用对偶句写一则禁止毒品的广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以拟写新闻标题的形式出现。如“用对偶句式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1分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落月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的。大约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之后,平稳“站”上月面。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开始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

标题可拟为:“嫦娥临广寒宫,国人圆登月梦”或“嫦娥落广寒,玉兔游月宫”。

2.排比

排比的考查方式,常常要求按照规定写一段话或仿写句子。如仿照下列语句,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生命,总是有梦的:哪怕是一棵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荫;哪怕是一只掉队的雁,也要瞄准一个方向; , 。

答案:哪怕是一颗陨落的星,也要发出一道光亮。

【同步突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960年5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行到长沙视察工作。汽车行至湘江橘子洲头岸边。毛泽东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触景生情。他回忆起青年时代,在这里与同学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景,不由感慨万千,脱口而出:“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

毛泽东思考着下联,小轿车已驶到一座亭阁前面。这座亭阁,就是毛泽东当年常和同学们谈论天下大事的天心阁。这时,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周恩来才思敏捷,灵机一动,随口吟道:“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1)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副对联的类别。

答:

(2)请赏析“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副对联。

答:

2.阅读下面文字后,撰写一副对联,概括其内容。

老刘是村里的骄傲。年轻时四处闯荡,用一身力气换来一些积蓄,准备给缺水的山乡打一口井。他托人从城里请来勘察队,选准三个地方,从阴历牌上挑了一个吉日,开始了热火朝天的“会战”。老刘挖了三口井,都没有打出水。他累吐了血,带着一腔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老刘的儿子也在外面拼搏了十年。十年后,他便子承父业要圆那个遗憾的梦。

城里的勘察队又来了,挑选了三个地方,依旧是那三口井的位置。这回只多探了一米多,三口井便都嘟嘟冒出了泉水。

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出画线的成分。

为什么用谷子做种子而不用米呢?米除掉了那层谷壳,沒有谷壳的束缚和阻碍,发芽不是更直接、更省事、 、 吗?当我把这个想法说给父亲听时,父亲要我亲自试试。

4.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出画线的成分。

司马迁选择了坚强,创作了《史记》;毛泽东选择了革命,建立了新中国;鲁迅选择了文学,引导了人民;

12.简单的修辞手法教案 篇十二

关键词:《枕草子》,“物尽”,修辞,清少纳言,散文

“原は竹原。甕の原。朝の原。その原。萩原。粟津原。奈志原。うなゐごが原。安倍の原。篠原。”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日本随笔文学家清少纳言创作的《枕草子》第十三段中的一句描写自然景象的句子。那么, 像这样的句子, 其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的呢?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呢?因此下文要对《枕草子》的修辞手法进行初探。

一、清少纳言与《枕草子》

清少纳言 (965~1025年) , 清是她的姓, 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职称。生于世代文官家庭。能读汉书。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执笔于在宫中供职的时候, 成书于离开宫廷之后。作品记叙她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 作者出身于中层贵族, 这部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等级之间的不平等和对时代的忧虑, 但是着力渲染的还是对皇后定子的赞美, 对日本贵族社会的肯定。在《枕草子》之前, 日本已经出现了物语文学和日记文学,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文学奠定了基础。

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的《枕草子》是清少纳言一生除却和歌以外传世的唯一作品, 在这部几乎可以说是凡事必录, 被作者戏言为“笔也写秃了”的作品中充溢着作者本人所感受到的四季变化的微妙之美, 以及属于平安时代的斑驳的风俗世相、复杂的人情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的瞬间之美。虽然这部作品的确切成书年份和写作时间都不详,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那就是《枕草子》凝聚了作者自身的文学观和审美观, 是作者真实性格的部分再现。

1.《枕草子》的文章样式

《枕草子》全书由三百左右个短篇组成, 分为物尽、回想、随笔三部分。小生把“物尽”解释为类聚或者是类集, 也就是说把同样种类的事项集合到一起。

类集部分最能表现作品特点。清少纳言不同于当时王朝贵族们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感伤情调里, 而是在描写自然景物和动植物时, 采取积极的态度, 赞赏纤细的、动态而和谐的美, 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所表现出的一种“をかし (明快) ”之美, 与当时王朝审美意识的主流, “もののあわれ (物之哀) ”的审美思想并驾齐驱, 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种审美趋向, 开创了新的美学范畴。清新明快, 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 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物尽”的源泉

给《枕草子》的“物尽”章节带来影响最大的是李商隐的《雑纂》。性格并不外向的李商隐是中国晚唐最为著名的两诗人之一, 他的诗句多停留在琐碎而伤感的物事里, 那些飞翔在他诗句里的青鸟, 那些在他诗句里燃烧的蜡烛, 无疑, 都是他的小悲欢。不止如此, 李商隐也在日常生活里记下过一些杂草般的日记, 他起了个名字, 叫作《杂纂》。比如他在《富贵相》里写道:“骏马嘶。蜡烛泪。栗子皮。荔枝壳。落花飞。莺燕语。读书声。遗下花钿。高楼上吹笛。捣药碾茶声。堆垛钱米。”我们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是描写什么叫富贵, 几乎把当时社会富贵的样子都找了出来, 一一去形容。小生认为李义山在这里就运用了类集的修辞手法。由此可见, 清少纳言, 在宫中吃茶过后的某一天, 翻到了李义山的这些段落, 坐在窗下, 看着窗外各式样的花, 写下一句:“木の花は梅の濃くも薄くも紅梅。櫻の花びらおほきに、葉色こきが、枝ほそくて咲きたる。藤の花、しなひ長く色よく咲きたる、いとめでたし。卯の花は品おとりて何となけれど、咲く頃のをかしう、杜鵑のかげにかくるらんと思ふにいとをかし。……”树木的花是梅花, 不论是浓的淡的, 红梅最好。樱花是花瓣大, 叶色浓, 树枝细, 开着花[很有意思。]藤花是花房长垂, 颜色美丽的开着为佳。水晶花的品格比较低, 没有什么可取, 但开的节很是好玩, 而且听说有子规躲在树荫里, 所以很有意思…… (周作人译本)

清少纳言同样借鉴并模仿了李义山的《雑纂》, 欣赏花的时候, 几乎把所有的花都类集到一起, 做比较, 捕捉眼前掠过的一些美好的形象, 构造了一个清纯优美的诗意世界。罗列眼见得种种相关相类的事物, 但实际上核心内容是写感觉、感受、感悟。

二、《枕草子》的“物尽”修辞

“物尽”修辞手法以及形态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生就结合《枕草子》的部分章节来逐步分析。通过此分析更加清楚地了解《枕草子》的写作风格以便我们去欣赏散文的美, 去学习这种散文的奥妙。

“山は小倉山。三笠山。このくれ山。わすれ山。いりたち山。鹿背山。ひはの山。かたさり山こそ、誰に所おきけるにかと、をかしけれ。五幡山。後瀬山。笠取山。ひらの山。鳥籠の山は、わが名もらすなと、みかどのよませ給ひけん、いとをかし。……”山是小苍山, 三笠山, 叶暗山, 不忘山, 入立山, 鹿背山, 比波山。方去山, 仿佛是说对谁谦让, 避在一边的样子, 很有意思。五幡山, 后濑山, 笠取山, 比良山, 鸟笼山, “不要告诉我的名字, ”古代天皇曾经歌咏, 很有意思。…… (周作人译本)

“普通名词+は+固有名词…”这是“物尽”修辞的第一种手法, 这里的普通名词就是这一段所要描述的事物总称“山”。固有名词就是列举普通名词所属的具体事物“小苍山, 三笠山…”。那么, 用这种手法的章节还有很多, 大概占全篇章的30%左右。

“なまめかしき物ほそやかに清げなる公達の直衣すがた···。小忌の公達もいとなまめかし…。五節の童なまめかし…。”優美者, 如纖細清秀的貴公子穿著直衣的模樣兒…。至于受物的一方, 将那香包系结于腰际, 行答礼的拜舞, 也十分优美…。端午节之际, 追随五节之舞姬的女童, 也十分优美可赏…。 (林文月译本)

“形容词物+……形容词”这是“物尽”修辞的第二种手法, 以“なまめかしきもの”为开端揭开主题的叙述, 把属于这一类的事物逐一列举, 最后用像“なまめかし”这样的形容词来加以评价。

“頃 (ころ) は、正月、三月、四·五月、七·八月、九·十一月、十二月。すべてをりにつけつつ。一年ながらをかし。”时节是正月, 三月, 四五月, 七月, 八九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总之各自应时应节, 一年中都有意思。 (周作人译本)

“名词+は……形容词”这是“物尽”修辞的第三种手法, 在文章的中间或者是文末用“有意思”这样的评语来结尾, 来表达主观感受和评价, 在表达思想感情上起着重要作用。

综述

以上是对《枕草子》“物尽”章节修辞方法的初探, 那么“物尽”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起到什么样效果呢?类集的事物都不是重复的, 而且是非常简洁的, 相关的, 所以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吸引读者, 让读者深思, 为什么类聚这么多相似的事物, 是作者真的看见这么多的场景, 这么多的事物吗?我想这是“物尽”手法的精髓所在:把联想到的很多相似的事物或场景, 类集到一起, 能体现出一种轻快又积极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现出散文的特性。不是高雅的而是贴近生活的, 有人情味的。因此我们带着对“物尽”修辞手法的理解慢慢去欣赏这部散文是不是更加“有意思”呢?

参考文献

[1]、赵小柏.《枕草子》浅说[J].日本学论坛, 1987, (01) .

[2]、姚继中, 林茜茜.日本文学理念 (五) 「枕草子」之和雅——「をかし」[J].日语知识, 2010, (05) .

[3]、陶曙军, 王莉娟.论《枕草子》中的谐趣[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3, (03) .

[4]、林伯成.《枕草子》研究———从对香气的描写来探寻日本人的美意识[J].青年文学家, 2012, (06) .

[5]、 (日) 清少纳言著, 林文月译.《枕草子》[M].译林出版社, 2011.

[6]、 (日) 清少纳言著, 周作人译.《枕草子》[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1.

13.夸张修辞——初中修辞手法详解 篇十三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要无缘无故地故作夸张。夸张与浮夸有着严格区别,浮夸是违背客观事实,说假话,必须坚决反对;夸张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的真实性不在于表面的真是,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夸张的奥妙在于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下面的例句就没有现实基础,属于浮夸:

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钢锹驾火箭,驾起青龙上云端,三山五岳听我令,玉皇下马我上鞍。

毛的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

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文革和大跃进时期口号大全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2、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3、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4、人可以让地球服、海洋降,强迫宇宙吐宝藏。

5、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6、一天等于20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7、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8、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指大炼钢铁热火朝天)

9、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10、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革了思想命,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钢锹驾火箭,驾起青龙上云端,三山五岳听我令,玉皇下马我上鞍。

11、甜水吐出比蜜甜,你看稀罕不稀罕,党的恩情万古传。

12、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革了思想命,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13、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吸袋烟.14、月宫装上电话机,嫦娥悄声问织女:“听说人间大跃进,你可有心下凡去?”织女含笑把话提:“我和牛郎早商议,我进纱厂,他去学开拖拉机.”

15、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16、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17、河水急,江水温,还得我们说了算,叫水走,水就走,叫水站,水就站,叫它高来不敢低,叫它发电就发电.18、你是英雄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你坐喷气式,咱能乘火箭,你的箭头戳破天,咱的能绕地球转!

19、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杆烟.20、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专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

21、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22、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奇唱歌来怪唱歌,单季稻亩产三千多,谷子黄豆大,挑了一箩又一箩,挑到日头落了水,还要用架板车拖。奇唱歌来怪唱歌,红薯亩产三万多,南瓜大一个,抱都抱不合,要拿重得像秤砣,急得他喊爹喊妈莫奈何!

23、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村宰一头,足够吃半年

24、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25、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26、牛羊儿似珍珠,颗颗闪光耀;蒙古包似花蕾,朵朵欲放苞。台上烽烟不再起,眼望彩虹心含笑。

27、下面一首是农民改造荒地为果园后的诗:河有多长,果林就有多长,站在河岸就像仪仗队,迎接汽轮往高山上开,投给客船以果实

28、下面一首是写边疆工业化的诗:我望着,我远远地望见,又一座黑塔与它并排高站,近看才知是火电厂的烟囱,不息地吐着墨一样的浓烟,暗夜在地上绘出繁星般的灯火,白昼在天上绘出黑色的牡丹。

29、下面一首是歌颂修十三陵水库的建筑工人的诗:你这是干什么,一铲又一铲?二十五万亩水浇地,要在我掌心里涌现!”

30、管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14.关于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十四

关于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拟人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关于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排比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关于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夸张

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一个装着一对鲸鱼的米格飞机在被乌云盖的就能看见芝麻粒那么大小蓝色的蓝天上如同蜗牛般的火速飞翔着。

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太阳象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

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反问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这样有问题吗?

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难道你觉得自己对吗?

难道你认为没有这样一回事?

难道你认为有人比爱因斯坦更伟大吗?

难道他觉得自己没有错吗?

你觉得有问题吗?

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人难道可以长生不老吗?

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有这样的可能吗?

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难道不是吗?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

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5.网络新词语中蕴含的修辞手法 篇十五

一、摹声

摹声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声音原状摹仿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摹声最通常的是摹仿自然界的声音, 如:哈哈、嘻嘻、呵呵、嘿嘿、吼吼、厚厚等等, 在网络语言中常表示笑声或语气词。除此之外还有:

(一) 音译词

如:粉丝 (fans) 、派对 (party) 、拷贝 (copy) 、伊妹儿 (e-mail) 、黑客 (Hacker) 、奔驰 (Benz) 等。

(二) 汉语缩略语的谐音

如:色友:“摄友”的谐音, 指喜欢摄影的人;驴友:“旅友”的谐音, 指喜欢旅游的人;斑竹/板猪:即版主, 论坛板块的管理人员;表:“不要”的快速连读;酱紫:“这样子”的快速连读。

(三) 数字、字母的谐音

如:9494:就是就是;520:我爱你;84:不是;886:拜拜啦;CU (see you) :再见;3Q (thank you) 谢谢。

这些词在网络上使用频率极高, 报刊杂志中也开始使用起来, 不仅是因为它们简短、形象, 比原词更加口语化, 也因为可以表达出说话人的感情色彩, 更传神更具特色。

二、比喻

比喻, 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 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网络词语一般使用暗喻和借喻较多。

(一) 暗喻, 是有本体和喻体, 但不出现喻词如:

“阳光男孩”指像阳光一样的男孩, 阳光给人温暖、光明, 此指笑容灿烂, 性格开朗的男孩。本体是男孩, 喻体是阳光。

“孔雀女”指的是从小到大生活无忧, 在父母宠爱下成长的娇娇女, 有的爱慕虚荣, 全身名牌。这里的就是将女孩比喻成孔雀, 她们的共性是是高傲、爱“开屏”吸引别人注意。

(二) 借喻, 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

在BBS中, 人们把论坛看作一座楼房, 发起某个主题的人叫作楼主, 第一个发帖子叫顶楼, 依次而下叫二楼、三楼;论坛中相邻的另一个主题叫隔壁, 而帖子中的上下部分称楼上、楼下, 那些只看帖不发言的被称为爬墙头, 提意见通常叫作拍砖, 发一些没有实际内容的帖子称灌水。

比喻修辞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年轻人的思维活跃, 联想丰富, 把抽象化的事物具体化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三、借代

借代是一种借用同本来事物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来事物的修辞手法。

(一) 以特征或标志代本体:

(二) 其他:

“断背”指同性之间的恋爱。因电影《断背山》中叙述了同性恋爱的故事, 后断背就代指同性恋。借代还有很多方式, 这里不作赘述。

四、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 是用反面的话表示正面意义或用正面的话表示反面意思的修辞方式。如:天才被解释成天生的蠢材;神童解释为神经病儿童;可爱的意思说成可怜没人爱;白骨精则是白领、骨干和精英;爱心是爱钱又没良心;人类是人渣+败类;这些词虽然歪曲了汉语本身的词义, 但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现阶段社会某些人、某些事和某些现象的看法。带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心态。又如:“感恩红包”一词的来源是:福建一小学要求学生给老师红包, 30元的老师不收, 至少要包100元。词的本义是感恩的红包, 实际上是对于学校这种行为的讽刺, 学生对老师是应该感恩, 但通过包红包的方式的确令人瞠目结舌。反语的使用增强了讽刺性和幽默感。

五、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一句话有两种解释, 表面上是一种意思, 内含又是一种意思, 但是以内含的意思为主。

(一) 谐音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 具有诙谐、幽默的意味

如:情 (擒) 人节:不仅指情人节, 也指在情人节雇佣侦探捕捉婚外情信息的“擒人节”。看似好笑, 却折射出现实社会中婚外情的普遍。富 (负) 翁:指负债的人;偶 (呕) 像:指呕吐的对象, 即讨厌的人。

(二) 意义双关

如:“裸考”可不是字面上的裸体考试, 它指一分都不加, 没有任何优惠的高考考生。“美丽垃圾”指礼品过度包装, 拆开后包装就成了美丽垃圾。简单的词语组合映射出过度包装造成垃圾污染的社会现实。

六、夸张

夸张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把所要描写的事物十分明显地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不良青年用“人渣”, 夸张了程度;离开用“闪”则夸张了速度。

啃椅族:指快餐店里要两杯水就坐上一整天的人。意为这类人长时间占用椅子, 用啃椅来形容夸张了占用的程度。

砸票:指在一些用手机短信投票的选举中, 花大量金钱购买电话卡利用短信公司全部投给某一特定候选人, 拉抬该候选人的选票数的行为。一个砸字见出了投票之多。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总是伴随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社会在进步, 文化在发展, 语言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网络新词语的涌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虽然如今的网络新词语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对于一些汉语原有词的故意曲解也给汉语系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但是可以看得出来, 其中还是有很多词语是符合汉语语法修辞的。网络新词语通过各种修辞手法使得文字表达更活泼、形象、生动、幽默, 也更口语化、更贴近社会生活, 正因如此, 它的生命力才会如此强大。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网络新词语中蕴含的修辞手法, 从而揭示网络用语的基本规律, 从中也可窥见汉语发展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修辞

参考文献

[1]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海艳.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3]吕松.论语言的“俯卧撑”现象[J].咬文嚼字, 2008, (09)

上一篇:情感导师涂磊经典语录下一篇:感恩儿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