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2024-09-21

高龄患者麻醉论文(精选13篇)

1.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体会

作者:曾永坚 曾永华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0期

【摘要】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24例高龄(80岁以上)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6例次(25%),其中切口感染3(12.5%)例次,切口裂开2(8.33%)例次,肺部感染1(4.16%)例次。平均住院时间50 d。随访22例,随访率

91.67%,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45.83%、29.16% 和16.67%。结论高龄并不是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龄;肠癌;梗阻、手术

2.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二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6~12月对56例75岁老年人下肢骨折实施的手术麻醉, 其中, 男性38例, 女性18例, 90岁以上占4例。术前全部病人合并一种及以上内科疾病, 如: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及脑卒中后遗症, 营养不良性贫血等。全身麻醉占18例, 椎管内麻醉38例。

1.2 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采用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诱导用丙泊酚、咪唑安定及顺式阿曲库胺静注气管插管、维持用丙泊酚、顺式阿曲库胺及瑞芬太尼。椎管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12以下, 最高不超过T10, 酌情予以小剂量咪唑安定、芬太尼合剂强化麻醉, 围麻醉期常规吸氧。

2 并发症

术中并发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以上者, 全麻有3例, 椎管内麻醉11例, 全麻中1例苏醒延迟, 椎管内麻醉有1例因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 术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3.1 术前评估与准备

老年病人常伴有重要脏器疾病, 多见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 应做好全面术前准备:伴有冠心病者术前应对心功能代偿不全进行内科治疗;伴有呼吸道感染者, 术前必须先控制感染;伴有高血压者控制血压到安全水平, 术前当日继续服用降压药;伴有糖尿病者须控制血糖至8.3mmol/L以下, 最高不超过11.1mmol/L, 尿酮体阴性尿糖阴性或者弱阳性;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以改善全身状况。

3.2 麻醉实施

老年人所需的全身麻醉要用量明显下降, 一般为成人用量的1/3~1/2左右, 这与老年人的药物分布容积增大和血桨清除率降低致半衰期延长有关, 药物宜选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轻的药物, 如:镇静用依托咪酯、丙泊酚。肌松药的选择我科常用顺式阿曲库胺, 利用其通过霍夫曼代谢, 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镇痛药物选用代谢较快的瑞芬太尼。老年人椎管内麻醉由于解剖结构的改变, 麻醉药量必须减少1/3~1/2左右。

3.3 并发症

老年人下肢手术多选用椎管内麻醉, 管理得当, 有以下几个优点:对血流动力学干扰不大;应激反应所致的内分泌变化影响较小;没有全麻下容易出现的通气/血流障碍所导致的低氧血症;相对全麻少有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因此, 一般认为较全麻安全。可是临床工作中也有一些诸如下列的情形:老年人常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易引起下肢麻木或疼痛等疾患, 由于术前病史采集不详或患者提供病史不周, 极易引起麻醉后的医疗纠纷, 客观上导致了临床麻醉医生不愿选择椎管内麻醉。

3.4 目前, 对老年人下肢骨折的麻醉已基本达成共识

术前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 选择相对简单的麻醉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机体的干扰;全麻者选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清除率高、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副作用小的全麻药;用药均应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 在保证确切麻醉效果的前提下, 逐渐加深麻醉, 避免药物过量;加强围术期的监测, 及时处理并发症, 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94~798.

3.高龄患者396例麻醉体会 篇三

[关键词] 高龄患者;麻醉;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87-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发展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需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逐年增加,外科手术中高龄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对于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由于其机体耐受力差、免疫力低下、合并症多等因素,导致手术中麻醉风险居高不下,围手术期有效的麻醉方法和管理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我院2005以来75岁以上高龄麻醉患者396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到2013年11月入住我院外科病区75岁以上的麻醉患者,共计396例,其中男性235例,女性161岁,年龄75-96岁,平均年龄(80±4.56)岁。体重43-95公斤,其中75-80岁205例,80-90岁171例,90岁以上21例。所有患者均并存有1种以上内科疾病:包括心电图异常,慢性支气管炎、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合并有2种以上疾病患者共247例,其中急诊手术患者共22例。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前准备及病情估计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对病人进行全面临床评估。做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对病人的各种合并症应调整到最佳状态。

1.2.2 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不同分别进行全麻、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术前均肌肉注射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其中全麻159例,快速诱导插管,常选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多用丙泊酚或咪唑安定,芬太尼静脉注射,继以阿曲库铵静注。术中多以全程静脉维持适宜麻醉深度。硬膜外麻醉214例,多选择下肢及会阴部手术。试验剂量为2%利多卡因2-3毫升,无误后,再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或0.75%罗哌卡因5-10毫升,局麻药试验剂量约为青壮年病人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神经阻滞麻醉23例,1%利多卡因或0.375%罗哌卡因10-20毫升,多为臂丛及颈丛麻醉。

1.2.3 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尿量,对于危重病人及创伤较大的手术病人行中心静脉压、动脉导管压力等有创监测。

2 结 果

本组病例术中有74%的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电图改变等循环系统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好转。其中有9例出现频发室早,经静脉推注利多卡因50mg后纠正。全麻中有11例出现苏醒延迟,本组病例中有2例术后死亡,非麻醉因素所致,其他术后随诊3天,恢复良好。

3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重要器官储备功能明显降低,机体的组织形态和脏器均发生退行性变,尤其是心肺功能贮备能力的下降使机体的应激能力减低,对麻醉耐受能力下降,增加了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应用常规麻醉剂量容易出现麻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将90岁以上年龄称为超高龄,超高龄老人的生理状态及器官组织功能的改变甚为明显,麻醉风险极大,过去临床上将超高龄列为麻醉禁忌[1]。但近年来,相关的超高龄麻醉报道越来越多,有效合理的麻醉方法是避开风险的关键。

主张老年人麻醉方法的选择应当个体化,麻醉方案应当越简单越好,应采取联合用药减少各种麻醉药的用量。随着老年人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包括神经系统改变、肺呼吸功能降低、心血管存在潜在的心肌缺血和动脉硬化等因素,有些老年患者常同时并存3-4种疾病,因此手术风险系数加大。同时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的清除半衰期相对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由于老年人的相对的心脏排血量减少、脑血流量和脑氧耗量下降等因素,在常规剂量麻醉药物麻醉下,老年人血药浓度明显高于较年轻的人,相比之下高龄患者的麻醉用药量应减少。相关研究[2]也证实了在临床手术麻醉过程中应针对高龄老年患者的特点,吸入麻醉药的剂量应低于年轻人,同时由于药物清除率减慢,重复给药的次数也应相对减少。

术前、术中及术后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发症,是降低麻醉风险的关键。首先对老年患者麻醉术前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这对于患者术中的安全及术后的恢复十分重要。术前应常规仔细分析病情,应做好某些特殊检查,如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对术前状况差及急诊手术,术前进行适当处理,提高机体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3]。此外所有高龄患者应根据手术疾病、心肺功能、合并症、代偿能力等情况进行有效麻醉分级,以评估患者的术前状况,选择合适有效的麻醉方法。有研究表明对术前高龄患者进行美国麻醉学会分级(ASA)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指导麻醉管理[4]。根据情况,采用监护仪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监测。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心血管功能稳定,可保证患者有效的氧供,增强适应能力和降低手术应激,这尤其对于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有效,此外对于此类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避免对心血管抑制作用较强的药物。对于老年人术后的监测,通常多着重于3天之内,对于体质较差或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应适当延长监测的时间,以减少麻醉意外的发生。

麻醉選择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手术部位,时间长短等做出决定,麻醉方法应尽可能简单,用药量需常规减少,处理及时正确,重视围手术期监测。准确判断,及时处理不利因素,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霍彦龙.高龄患者临床麻醉108例总结分析[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7(005):309-310.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52-861.

[3] 应诗达.老年患者的麻醉[J].中华麻醉杂志,1997,17(2):126-127.

4.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四

(2002年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满足癌症疼痛患者对麻醉药品的需要,同时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据《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癌症患者因镇痛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醉药品)时,实行核发“麻醉药品专用卡”(以下简称”专用卡”)制度。

第三条 县以上(含县,以下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定的实施。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实施本规定。第二章 专用卡的申领

第四条 “专用卡”由县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二级以上(含二级,以下同)医疗机构核发,亦可由县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接核发。

第五条 癌症患者申办“专用卡”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第四条规定的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书(诊断证明书应载明诊断情况、疼痛程度和建议使用的麻醉药品类别等);

(二)患者本人的户口簿;

(三)患者本人的身份证

(四)由患者亲属或监护人代办“专用卡”的,还应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

第六条 异地诊治的癌症患者申办“专用卡”,应提供诊断证明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或暂住证明(暂住街道办事处证明信或癌症患者亲友工作单位出示的暂住证明亦可)。第七条 凭“专用卡”一般不能使用注射剂。因病情需要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的患者,需凭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开具的诊断证明书,报所在地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由备案机关在“专用卡”上注明“可供应麻醉药品注射剂”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供应。

第八条 申办“专用卡”时,癌症患者或代办“专用卡”的亲属或监护人应签署“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专用卡知情同意书”(参考样式见附件1),并保证严格遵守有关条款。

第九条 发卡机构办理“专用卡”时,要严格审核,应建立“专用卡”发放情况档案。

第三章 麻醉药品的供应

第十条 患者应在具有麻醉药品使用资格的医疗机构,凭“专用卡”和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取药。发药部门应详细记录发药时间及数量。

第十一条 执业医师应遵循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充分满足患者镇痛需求,同时要严格掌握药品适应症,遵守“专用卡”管理的有关规定。

执业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应建立完整的存档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疼痛控制情况、药品的名称和数量。

第十二条 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次不超过三日用量,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处方一次不超过十五日用量,其他剂型的麻醉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七日用量。

第十三条 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或贴剂的患者,再次领药时须将空安瓿或用过的贴剂交回。第十四条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不得违反本规定,另行制定限制患者正常使用麻醉药品的管理措施。第四章 专用卡的管理

第十五条 “专用卡”的有效期为两个月。

第十六条 “专用卡”使用期满后需继续使用的,可更换新卡。

更换“专用卡”除不要求诊断证明书外,应按办新卡的要求重新审核。连续使用麻醉药品6个月后,再次更换新卡时,须提供医疗机构的复诊证明。

第十七条 供应麻醉药品的医疗机构应对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的患者建立随诊制度,并建立随诊记录。

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的患者每次更换新卡时,须凭医疗机构的随诊记录和复诊证明,到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更换的旧“专用卡”,由发卡机构收回存档。

第十九条 “专用卡”丢失的,应到原发卡机构注销原“专用卡”,并补办新卡。

第二十条 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时,患者亲属或监护人应及时到发卡机构办理注销手续,并交回剩余麻醉药品。

交回的剩余麻醉药品由发卡机构按规定销毁。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其他危重患者(如艾滋病、截瘫病患者等)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止痛时,可按本规定申领“专用卡”。

第二十二条 解放军、武警部队癌症患者申办“专用卡”的规定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发现骗取或冒领麻醉药品者,应及时向所在地公安、药品监督管理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应依照本地的具体情况,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本规定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专用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参考样式见附件2)。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共同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附件:1.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专用卡知情同意书(参考样式)2.麻醉药品专用卡(参考样式)

附件1:

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专用卡知情同意书(参考样式)

麻醉药品专用卡制度是为方便癌症患者止痛领取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醉药品)而设立的一项制度。在首次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以下简称“专用卡”)时,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一、使用“专用卡”的患者所拥有的权利:

1.有在医师指导下获得足够的止痛药品的权利;

2.有从医护人员、药剂人员、药品监管人员处获得止痛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常识的权利;

3.有委托亲属或监护人代办“专用卡”和代领麻醉药品的权利;

4.发卡机构或供药医疗机构不履行应尽的责任,申请人可向 有关部门投诉。投诉单位: ;电话:

二、使用“专用卡”的患者及其相关亲属或监护人应尽的义务:

1.保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 的规定;

2.“专用卡”只供非住院患者使用,不得重复办卡;

3.必须向发卡单位有关人员如实说明以前是否有药物依赖或滥用行为;

4.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时,应立即停止取药并将剩余药品、空安瓿、用过的贴剂和“专用卡”无偿地交回发卡单位,不得向他人转让或贩卖麻醉药品及其“专用卡”。

三、重要提示:

1.麻醉药品仅供患者镇痛使用,其它一切用作它用或非法持有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您触犯刑律或其它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责任。

2.违反有关规定时,患者、“专用卡”代办人均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内容本人已经详细阅读,同意享有上述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保证将其内容告知患者或相关人员。

发卡单位: 申请办卡人(患者或家属)签字:

(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本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办理“专用卡”者本人,一份留发卡单位存档。

附件2:

麻 醉 药 品 专 用 卡

(参考样式)

发 卡 时 间 ▁▁▁▁▁▁▁▁▁▁▁

发 卡 机 构 ▁▁▁▁▁▁▁▁▁▁▁

编 号 ▁▁▁▁▁▁▁▁▁▁▁

供药医疗机构 ▁▁▁▁▁▁▁▁▁▁▁

编号 ┌──────┬─────────┬──┬───┬──┬───┐ │患者姓名 │ │性别│ │年龄│ │ ├──────┼─────────┼──┴───┼──┴───┤ │身份证号 │ │ 电 话 │ │ ├──────┼─────────┼──────┼──────┤ │工作单位 │ │ 家庭住址 │ │ ├──────┼─────────┼──────┼──────┤ │存档病历号 │ │诊断证明书号│ │ ├──────┼─────────┼──────┼──────┤ │诊断单位 │ │首次办卡日期│ │ ├──────┼─────────┴──────┴──────┤ │本卡有效期限│ │ ├──────┼───────────────────────┤ │备注 │ │

├──────┼─────────┬──────┬──────┤ │取药人姓名 │ │ 身份证号 │ │ ├──────┼─────────┼──────┼──────┤ │与患者关系 │ │ 联系电话 │ │ ├──────┼─────────┴──────┴──────┤ │ │ │ │ 其 │ │ │ │ │ │ │ │ │ 它 │ │ │ │ 经办人: 年 月 日 │ └──────┴───────────────────────┘

麻醉药品处方登记 ───────── ┌──┬───────┬────┬────┬────┬────┐

│时间│ 药 品 │ 规 格 │ 数 量 │ 处方人 │ 发药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殊│ │ │ │ │ │ │ │ │记事│ │

└──┴───────────────────────────┘

重要提示:办理此卡时已签署《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专用卡知情同意 书》,您依法享有规定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

使用说明:

1、本卡只供非住院患者使用;

2、本卡有效期为两个月。到期需继续使用,应携带患者户口簿、身份证,到原发卡机构更换新卡。连续使用麻醉药品6个月后,换卡时请出具医疗 机构复诊证明;

3、使用注射剂或贴剂者,再次取药时须交回空安瓿或用过的贴剂;

5.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五

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于该院进行手术的7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另一组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骨科患者,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63-02

老年骨科患者在近几年逐渐增多,通过手术治疗往往会出现术后精神功能障碍,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最常见。老年患者术前无神经系统障碍,但手术后容易并发神经系统症状,这是一种一过性的或者是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紊乱,认知及行为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1]。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多数研究表明老年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麻醉[2]。为研究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7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采用全身麻醉即对照组,3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即观察组,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的老年骨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70±5)岁,受教育年限为3~16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58~80岁,平均年龄为(69±4)岁,受教育年限为4~15年。两组患者资料均无神经系统疾病的退变,且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水禁食,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前0.5 h给予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

对照组:静脉滴注0.05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2.0 mg/kg丙泊酚+0.1 mg/kg的维库溴铵,插气管,连接上麻醉呼吸机通气。观察组:患者侧卧,双腿自然弯曲,双手抱头,头尽可能靠近膝部,以此来充分暴露腰椎关节,然后在腰椎间选取适宜的位置,常规消毒,穿刺进入,使用0.5%布比卡因1.0 mL进行麻醉,术中根据麻醉程度大小进行浓度为0.25%的利多卡因定量追加,术后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止痛。

1.3 评价指标

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简易智能表进行MMSE评分[3],总共30分,患者评分下降4分认为有认知障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组间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等比较采用t检验,记录方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认知障碍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 d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即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MMSE评分均在24分以上,无认知障碍,在术后1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见表2。通过χ2检验,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比较[n(%)]

讨论

近年来,医学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在外科手术中麻醉应用的安全性也相应地提高。但是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仍然是影响术后康复的一个主要因素。POCD在临床上的表现为精神紊乱,认知及行为意识障碍,社会生活能力下降等,因此针对老年人手术麻醉的应用需要高度重视[4]。

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其自身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相应的降低,各部位的身体器官的功能也日渐减退,治疗老年骨科患者通常需要配合手术治疗。此外,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事故数也日渐增多,老年患者出现跌倒损伤后发生骨折率也相应增大,往往也需要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中都需要麻醉配合,但是麻醉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影响。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组织,信号在组织与神经元之间传递,通过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改变脑血流量以及供氧能力,因此长期应用麻醉药物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老年患者在麻醉以后,由于其自身身体器官功能的减退,各机能的恢复速度更慢,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力以及视觉。对麻醉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密切关注麻醉的方式,因为患者的神经组织细胞受到麻醉操作不慎的影响,患者会有一些如记忆力减退,精神状态上紧张恐惧的临床表现,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应的下降[5]。该研究通过进行分析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是相当必要的。

对于老年患者,一旦发生POCD,相应的会加速其神经系统的衰老进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也影响了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以及情绪[6]。随着麻醉药物的研究和发展,其毒副作用逐渐减小,但仍然影响了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现已有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胡红侠等[7]发现硬膜外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发生有关,其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的是全身麻醉,影响最小的是硬膜外麻醉。

该研究也通过对比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结果发现硬膜外麻醉组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全身麻醉组,并且在术后1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31%和20%;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分别为8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观察组术后1 d及术后7 d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之一,需要具体分析治疗,针对老年骨科患者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及其必要的,硬膜外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能有效地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6.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六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心肌梗死、心绞痛、猝死等疾病。冠心病患者在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量以至于加重了心脏负担, 其临床手术病死率比正常人进行非心脏手术的病死率要高, 特别是老年人, 由于本身机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加之患有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的病死率为一般人的2~3倍。其非心脏手术麻醉的风险大, 难度大, 备受各大医疗机构重视。针对此方面的改革政策层出不穷, 最近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 推出的“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和处理指南”特别是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我院结合了“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和处理指南”的指导思想, 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进行改进和临床研究,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病历为2009年3月~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岁以上的并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98例, 男性65例, 女性33例, 年龄60~87岁, 隐性冠心病58例, 心肌梗死12例 (其中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例) , 冠心房颤34例, 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9例, 左前半支传导阻滞2例, 心衰2例合并肺心病1例, 糖尿病3例, 高血压12例, 脑血栓后遗症8例。根据ACC围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其中有7例为高危患者不稳定性冠脉综合症5例, 双束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

确定冠心病的依据: (1) 询问病史; (2) 有症状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者运动心电图呈阳性改变、胸痛时伴S-T段抬高等; (3) 超声诊断:心脏运动异常、舒缩功能异常等。

手术方式:开胸手术23例, 腹部手术58例, 四肢及其他部位手术17例。

1.2 方法

1.2.1 麻醉前准备

患者在术前静脉滴注极化液3d, 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滴注极化液500mL, 果糖50mL;麻醉前检测患者血压、心电、血糖等生理指标, 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均给予相应治疗。对于80岁以下的老人给予适量东莨菪碱或吗啡, 80岁以上的老人仅给予适量吗啡。根据患者的病情不稳定性心脏病给予钙通道阻断药, 劳累性心脏病给予适量β-受体阻滞剂。

1.2.2 麻醉方法

硬腰联合麻醉组:对于四肢及盆腔、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本组患者33例, 即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快速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和血定安800~1000mL, 选择在L2-3椎间穿刺, 穿刺成功后进行26G腰针穿入蛛网膜下腔, 并给予0.75%布比卡因1.4mL, 退出腰椎针, 导入硬膜导管, 麻醉阻滞平面T7-T9。

气管全麻组:胸部手术和上腹部手术采用气管全麻为36例, 即:芬太尼2.6ug/kg、异丙酚76ug/kg爱可松0.8mg/kg进行诱导并注入艾司洛尔500g/kg后气管内插管, 吸入适量异氟醚继续麻醉。在手术过程中, 若收缩压超过基础压的15%时, 吸入安氟醚进行加深麻醉, 待病人清醒后, 拔出气管导管, 硬膜外注入吗啡2mg, 加6mL的0.15%布比卡因, 并在患者回病房时保留硬膜外导管, 以在患者感觉疼痛时注入适量吗啡进行镇痛, 待患者疼痛减轻时拔出导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对于胸部手术和上腹部手术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本组患者29例, 即: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新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入1.3%利多卡因4mL后进行气管全麻操作。

1.2.3 麻醉检测

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采取常规吸氧, 同时注意监测BP、HR、ECG、SPO2等生理指标全麻患者同时监测VT、f、气道压、PET CO2, 本次临床试验中, 3例进行了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 1例经左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压。根据患者的病情, 定期抽血进行血糖、血红蛋白、电解质的测定。12例患者心率>75次/min由微泵注入适量, 艾司洛尔;17例频发室早静脉滴注利多卡因适量;1例患者血钾为1.7mmol/L, 经快速补钾后改善。

2 结果

硬腰联合麻醉组6例发生低血压, 采用麻黄素进行纠正, 气管全麻组患者有3例发生使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发生低血压12例, 高血压1例。在治疗过程中是死亡情况如表1。

3 讨论

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中是常见疾病, 老年人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衰退, 经常会发生其他的综合并发症, 所以对于麻醉药物的耐受力降低。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非心脏病手术中, 麻醉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性作用, 对于老年人的手术部位不同我院进行不同的麻醉方法。

注: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临床试验中, 硬腰联合麻醉组的术后死亡率为15.15%, 气管全麻组的死亡率为11.11%, 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组的死亡率为3.45%, P<0.05, 具有临床统计意义。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组结合了硬腰联合麻醉与气管全麻醉的优点, 有效地减少了麻醉死亡人数以术后的死亡人数, 效果显著。

在麻醉前用药时, 80岁以上的老年人避免使用东莨菪碱以避免引起烦躁而加重心脏耗氧量, 在患者实行四肢及盆腔、下腹部手术时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此方法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对于胸部手术和上腹部手术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气管全麻, 开始注入芬太尼能预防气管插管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 本法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 增加血流量, 但是本方法能引起患者心肌损伤, 只能抑制大脑的投射系统而不能阻断局部伤害刺激交感神经。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法能有效的阻断疼痛穿入神经中枢, 降低心交感神经及儿茶酚胺的活性, 改善呼吸功能, 降低心肌耗氧量, 扩张冠脉血管, 降低肺、动脉压力等优点。

我院针对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 (ACC/AHA) 推出的“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和处理指南”进行深入研究, 对指南中的术前评估进行深入学习, 术中管理从保温、控制血糖等指标进行综合管理, 麻醉方法依据患者的病情及类型进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对麻醉的诱导及维持结合我院的情况进行改良方案, 使得本次的临床研究得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宏飞, 李建国.维拉帕米、倍他乐克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 18 (6) :562-564.

[2]倪国丽.弹簧血压计有创动脉测压在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1, 33 (6) :877-878.

7.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七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25-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患者特别是骨科老年患者需手术的越来越多,但由于老年患者术前的心肺并发症较多,这就对我们的麻醉选择是一个考验,老年人常伴有肺气肿,慢支炎,肺部感染的并发症,也就限制了我们全麻的选择,故针对这一类患者我们多考虑选择椎管内麻醉中的腰硬联合麻醉,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3-88岁,ASAⅡ-Ⅲ级,术前患者合并高血压14例,心电图异常18例,肺部感染15例,肺气肿8例,糖尿病6例,其中有两项以上并发症者14例。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开通静脉通路,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于手术开始前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或血浆代用品500ml,在局麻下行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并留置尿管,麻醉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选择患侧在上侧卧位,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轻比重液(0.75%布比卡因1.2ml+注射用水3.8ml)5ml,并置入硬膜外导管,固定,不改变患者体位,调节平面在T8左右,消毒铺巾开始手术。手术过程中视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的经硬膜外导管追加0.5%罗哌卡因5ml维持麻醉。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麻醉前后,使用骨水泥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均满意,均安全度过手术期,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骨水泥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骨水泥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各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功能减退,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对麻醉的耐受力较低,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安全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过去我们多选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但全身麻醉的缺点是麻醉后苏醒延迟,脱机拔管困难,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谵妄等并发症,而硬膜外麻醉的缺点是术中局麻药用量大,麻醉诱导时间偏长,且会出现阻滞不完善增加患者的疼痛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

腰硬联合麻醉综合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不仅局麻药用量少,麻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镇痛完善,肌肉松弛有利于手术操作,而且不受手术时间限制。我们术中选用轻比重液用于腰麻,可以在麻醉体位下直接手术,避免了麻醉后体位变动而引起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并且我们在患者入室后進行了扩容治疗,并且应用了有创血压监测,及时掌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有用药量少,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只要在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该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曾邦雄;老年急诊麻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23-226.

8.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八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080-02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医疗活动中,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多,但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生理性衰退,并常合并慢性疾病,再加上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危险性增大。而骨科手术又会对患者产生比较强的压力和心理恐惧。这就给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所以做好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老年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对60例75岁~96岁骨科高龄患者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骨科共收治80岁以上老龄患者47例,年龄80~100岁,平均88.7岁。男17例,女30例。其中上肢骨折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股骨颈骨折23例。82%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体质量最轻27kg,最重95kg。术后87%第2天下地,最晚14d下地。住院时间最短4d,最长36d。出院后随访大部分能生活自理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做好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年患者因突然的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预想不到的打击使老年人不知所措,心理上失去平衡,加上肢体的疼痛,情绪波动很大。护士应主动热情、亲切地接待患者,细致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醫生护士,安慰患者,使患者很快地适应病房的环境,并尽快协助医生给患者进行处理,让老人有受重视的感觉。术前医生护士应进病房进行访视,主动介绍自己,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

2.2饮食护理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知识 宣传,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正确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给予易消化、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②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时饥时饱,应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③为了促进老年人的排便能力,防止便秘,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老年骨折病人,由于钙的吸收利用减少,常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不愈合。因此,宜给老年人服用钙剂或进食含钙高的食物。

2.3术前常规准备:如血、尿、粪便常规、出血凝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核磁共振等,常规备皮,青霉素皮试等,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

3术后护理

3.1术后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

3.2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较剧,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强调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 d仍疼痛较剧者,注意体位的变换,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原发病的护理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使术后血糖控制在7.0-11mmol/L,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深呼吸、防治肺炎,肺不张的发生,加强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的变化,引流管脱落及时更换。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烦躁不安的患者,需按时使用镇定剂,本组60例老年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得到控制。

3.4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患者在术后常有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压疮、心血管疾病造成器质性病变,男性老年患者还有可能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等,另外老年患者在术后卧床不动,容易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1]。对以上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因年老体衰所产生的肺部炎症和咳嗽反射减弱,痰液阻塞情况下易造成坠积性肺炎,在术前首先要带引导患者如何做深呼吸并嘱每日坚持,术后也应对患者咳痰加以重视定时为患者叩背帮助咳痰,如发现痰液黏稠应给予祛痰药物进行缓解。对于压疮我们采取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床单用品换洗,保持患者使用清洁干燥的床单被褥。同时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采取温水擦洗并按摩的方式,必要是可贴减压贴,防止压疮的形成[2]。

3.4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年老高危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要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痛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直到功能恢复。

4体会

通过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我们体会到:术前认真细致精心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防止压疮、防止感染、原发病、并发症的护理等,可提高手术患者安全和手术的成功率。掌握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外科手术的成功是与手术前后正确而周密的护理配合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杨明玉,唐涨源,郑晓缺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27

9.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九

关键词:高龄患者,心脏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的衰退, 导致其患病概率大幅度提升, 而手术治疗也是高龄患者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如果在治疗时麻醉处理不够规范, 很可能引发术后不良反应。本文即是对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选出的73例患者, 其中男性43例, 女性30例, 患者中具有高血压病症的共46例、具有心绞痛症状的共18例、具有心肌缺血的共有64例、具有心理衰竭病史的共有5例。

1.2 方法:本次研究的73例患者中共有14例进行胆囊手术、6例进行胃肠道手术、3例进行肾脏手术、13例进行前列腺手术、26例进行下肢手术、11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三个小组, 其中70~80岁患者为A组 (43例) , 81~90岁患者为B组 (19例) , 90岁以上患者为C组 (11例) 。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开始前, 如患者诊断出具有心肌缺血症状, 则应先给予患者7 d极化液治疗, 并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扩张冠状动脉药剂治疗;如患者诊断出患有心绞痛, 则应先采取缓解治疗后再进行手术;如患者具有高血压症状, 则应给予降压治疗;如患者具有阵发性室性早搏, 则应给予患者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并同时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1]。

1.2.2 手术麻醉处理:在为患者选择麻醉处理方法时, 应首先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年龄, 如患者需进行颅脑、胸腔、腹腔等大型手术, 则必须采用气管插管式全身麻醉处理, 采用依托咪酯、咪唑安定、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麻醉[2];如患者为下肢、髋关节、盆腔、泌尿疾病等手术, 则应该选择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 首先为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麻, 如果手术时间偏长的可以在硬膜外腔追加利多卡因延续麻醉;如患者肾脏、肝脏等手术, 则可以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如患者为小型手术, 则可以采用局部麻醉处理, 使用浓度为0.5%的利多卡因和0.2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在持续麻醉过程中, 应对患者的意识、呼吸频率、血液氧气分压等数值进行严格监控, 使其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在手术完毕后还需要给予患者常规给氧治疗, 并对患者的循环功能和呼吸频率进行监控, 如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 则应采取相应镇痛处理[3]。

2 结果

将三组患者数据进行整理, 见表1、2。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 各年龄段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没有较大的差异 (P>0.05) ,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患者采用呼吸支持治疗, 出现循环不稳定和死亡的概率越来越高, 三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P<0.05) 。

3 讨论

高龄心脏病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 很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状, 而这也增加了麻醉处理时的风险性。在实践工作当中, 选择麻醉处理方式的标准主要是患者的具体病情, 根据手术部位进行合理制定。高龄患者由于心脏病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功能下降, 在手术中常会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 而此时应该适当对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 并给予少量的麻黄素进行控制, 待基本纠正之后继续开展手术[4,5]。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病死率也会增加, 而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和麻醉师重点注意, 对年龄超过90岁的患者要慎重处理, 并且在手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曹建国, 张马忠, 杭燕南, 等.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0, 30 (20) :139-141.

[2]庄小凤.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华麻醉杂志, 2011, 31 (21) :143-145.

[3]卿恩明.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麻醉风险评估和对策[J].中国医刊, 2012, 4 (25) :14-16.

[4]陈绍洋, 曾祥龙, 罗兰, 等.手术麻醉对围术期血清激素和血糖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2, 7 (8) :474-476.

10.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十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人民医院骨科接收并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并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1例。A组男性占17例,女性占14例;患者年龄范围为65—81岁,平均年龄(73±2.14)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3h,平均(7±1.24)h;A组行持续硬膜外麻醉。B组男性占16例,女性占1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66—82岁,平均年龄(74±1.2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12h,平均(6±1.17)h;B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所选患者均无麻醉禁忌症者,体质均能耐受手术;且两组在临床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骨科手术,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后,A组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从L2—s椎旁间隙进行穿刺,侧身注射3mL的2%利多卡因,观察患者有无局麻中毒现象,若无,须校对导管,使其处于硬膜外腔,再在术中,间断追加2—3mL/次罗哌卡因,维持麻醉的效果。B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从L3-4间隙穿刺并行椎管内麻醉,待脑脊液流出后注射2mL的0.5%布比卡因,留置硬膜外导管,并控制术中麻醉平面在T10以下。

1.3 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阻滞起效的时间以及完善时间,并记录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数据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的表示为(),计数资料例数表示为(n),组间率表示为(%),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对比

A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3.21±0.28)min、阻滞完善时间为(17.36±2.59)min,B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1.58±0.21) min、阻滞完善时间为(9.23±1.14)min,B组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优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A组出现低温寒颤3例,低血压3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B组温寒颤1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如:机体器官功能衰退、基础疾病较多等;加之,骨科手术中常会出现围麻醉期患者的应激状态改变,进而增加手术的风险[3]。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麻醉方式确保高龄骨科手术的顺利实施尤为关键。

持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等均是临床骨科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式,部分学者认为,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操作较为简便,患者的耐受性较高;也有学者认为,持续硬膜外麻醉无法阻滞牵拉反射,且麻醉用量较大,术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但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阻滞完善时间更快,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患者的疼痛,降低机体应激反应[4,5]。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B组,其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与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与杨皓敏[6]等临床研究结果相符,表明腰硬联合麻醉更利于在高龄骨科患者中应用。

综上所述,高龄骨科手术中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相比,后者麻醉的速度更快,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收并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62例,分为两组,A组行持续硬膜外麻醉,B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麻醉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比较(P<0.05)。结论: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在的效果及安全性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效果,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祥,温佐强,严俨,等.不同麻醉措施对高龄患者骨科手术后感染控制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5,39(1):67-68.

[2]杨洗,向凯.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延边医学,2015,5(14):222-223.

[3]黄艳秋.不同腰麻用药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5):70-71.

[4]何加宁.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麻醉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0):109-110.

[5]樊彩平.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股骨颈手术中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6):665-668.

11.高龄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 高龄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近年来高齡手术患者占手术病例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做好高龄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高龄手术患者227例中,男112例,女115例,年龄75~102岁,平均87±6.8岁。其中胆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9例,骨科手术184例,其他手术14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42例。采用全身麻醉49例,硬膜外麻醉138例,腰硬联合麻醉21例,神经阻滞麻醉19例。

高龄手术患者特点:①心理特点: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及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对手术具有恐惧、忧郁等心理障碍,既担心手术经费,又担心疾病愈后的生活、是否伤残等,使患者情绪低落。②生理特点:老年人由于肌肉组织的萎缩,氧耗量降低,体热的产生也较低,体温调节能力减低。如果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时,血管收缩反应减弱,寒战反应较弱,体热容易丧失而出现体温下降。随着年龄的老化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越来越明显,青年至老年时,脑组织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并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故机体反应能力降低。

围术期护理要点

高龄患者术前护理要点:心理护理,老年人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很重要,对老年人要态度和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深切关心的言语,浅显易懂的解释,打消老年患者的顾虑和担忧,鼓励社会家庭支持。向患者提供医疗手术的真实信息,将会减轻患者由于不了解手术而产生的害怕情绪。重视术前谈话,术前访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隐患,充分发挥术前谈话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手术,并配合好该手术要求病患做到的一切。

术中护理要点:①术中保暖: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慢,非常怕冷,尤其是脚底和肩膀处。术中一旦着凉就容易因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要在术前对某些部位做好保暖工作。如肩膀处使用肩保暖垫;术前穿上一双干净的棉袜子(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手术划皮及缝皮后尽量提高室内温度,以减少手术室内热量的丧失;手术后及时擦干手术区域的皮肤,包扎伤口,为患者加盖棉被等等。对术中使用的冲洗液体要采取加温措施,使冲洗液的温度保证在40℃左右,避免老年人浅低温的发生。②防止坠床:有部分老年患者思维和神志有些模糊,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手术的床都比较窄,老年患者易发生坠床。所以手术室护士要加强看护,最好陪护在手术床旁。对有些患者要使用约束带,但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且要垫以棉垫,不能让患者感到不舒适。③皮肤护理: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缺乏弹性,周围循环较差。长时间的手术及电刀使用不当可能引起压疮或褥疮。所以手术室护士为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在术前要对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和预报工作,术中保持床单的平整,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可以使用果冻垫。④人员配合:当老年患者施行较复杂的手术时,要安排高年资的护士参与该手术。这是因为医护之间娴熟的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与麻醉师的配合,对全麻患者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器材,检查有无松动牙齿、义齿,以避免脱落和误吸;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由于老年人韧带和软组织失去弹性,甚至钙化,穿刺困难,因而配合麻醉师取得患者的合作、摆好正确的体位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手术部位摆体位时既要充分暴露术野,又不要妨碍呼吸和循环功能,并且要防止褥疮的发生和神经的损伤。与手术者的主动配合,要求物品准备齐全,注意力集中,熟悉手术过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⑤安全防护:术前要询问老年患者体内是否有假体,如人工关节、金属义齿、心脏起搏器等装置。对装有起搏器的患者禁用高频电刀;对装有人工关节或金属义齿的患者,应慎用高频电刀。所有老年患者在术中都要加强检查,避免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件接触。防护措施可采用海绵垫及布类敷料来保护易触碰的身体部位。

术后护理要点: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出现异常精神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者,当排除脑血管以外,电解质紊乱等,同时报告医师先做相应的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调整病房环境,避免外界对患者精神的刺激和干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老年患者易发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应采取勤翻身、拍背,预防和治疗等血症,应给予低流量吸氧。

适当选择护理措施: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安全护理措施。

护理体会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接受手术治疗,将会成为日趋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应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高度关注,以上是笔者对老年患者在手术中的护理体会,对该类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确保安全,促进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吉,潘平.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8):700.

2 李香莲,闫莉.老年患者常见的跌倒原因及防范措施[J].临床会理用药杂志,2009,2(24):20.

3 刘纯俭.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9:31.

4 姜去连.普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50.

12.高龄患者麻醉论文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纳入标准: (1) 患者年龄≥70岁; (2) 患者无麻醉药过敏史; (3) 术前未使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影响作用的药物。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70~89 (72.27±1.57) 岁, 体重45~74 (51.24±2.17) kg。1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1例行DHS内固定术。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72~88 (74.21±1.49) 岁, 体重45~73 (52.17±2.26) kg。1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7例行DHS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行常规检测, 包括HR (心率) 、血氧饱和度 (Sp O2) 等内容。开放上肢静脉, 然后在患者L3~4间隙处行硬膜外穿刺, 待穿刺成功后, 将腰麻针置入, 确认脑脊液回流后, 给予患者0.5%布比卡因 (8~12mg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 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芬太尼1.5ug/kg联合咪唑安定0.03mg/kg。

观察组:前面的方法同对照组, 在镇痛用药中, 此组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min以上静脉输注0.5ug/kg, 之后0.2~0.7ug/ (kg·h) 。

1.3 观察指标

(1) 应用警觉/镇静评分 (OAAS/S) 对患者的镇静情况进行评估, 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1) 5分, 患者在正常语调呼名中, 应答反应比较灵敏; (2) 4分, 在正常语调呼名中的应答反应迟钝; (3) 3分, 只有对患者大声 (或者反复) 呼名中才会产生应答反应; (4) 2分, 需对患者予以推动和摇动才有反应; (5) 1分, 患者在轻度疼痛中产生反应。 (2) 应用多功能ohmsdu2Detex监护仪, 对两组患者注药前后的OAA/S评分、HR、Sp O2进行检测, 记录时间段为注药前 (T0) 与注药后10min (T1) 、30min (T2) 、60min (T3) 、90min (T4) 。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注药前后不同时段的OAA/S评分情况

经不同用药后, 两组患者OAA/S评分在T1~T3阶段均与用药前的差异较大 (P<0.05) , 且在T4恢复用药前。见表1。

2.2 两组患者注药前后不同时段HR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用药后, 两组患者的心率均有所下降, 到了T2阶段, 观察组患者心率下降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 , 其他时间段的差别不大。见表2。

2.3 两组患者注药前后不同时段Sp O2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用药后, 观察组与用药前的差异不大 (P>0.05) , 对照组在用药10~30min后, 呼吸抑制比较明显, 但逐渐恢复正常。见表3。

3 讨论

在手术治疗中, 由于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从而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兴奋, 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液中儿茶酚胺分泌, 造成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 不利于手术治疗的效果[2]。因此, 在手术过程中, 必须要采用一定的镇静药物。

就目前来看, 临床上常用的镇静药物有苯巴比妥类、阿片类药物、苯二氮卓类等, 由于这些药物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 比如呼吸抑制、呕吐等, 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3]。右美托咪定属于一种比较新的镇静药物, 主要的作用机理如下:经中枢α2 ̄AR介导作用, 对蓝斑核部位产生作用, 借助L型和P型Ca2+通道, 对离子电导进行抑制, 进一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4]。此外, 根据相关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不会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之后, 不同时间段的Sp O2与用药前的差异不大, 而采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对照组患者, Sp O2与用药前的差异比较大, 患者产生比较明显的呼吸抑制。此外, 观察组还可以有效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 在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静脉用药中, 采用右美托咪定, 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 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心率加快, 效果显著, 是一种良好的腰硬联合麻醉的辅助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鑫, 韩金山.参附注射液在高龄患者椎管内联合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4) :561-575.

[2]岳庆云.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 2014, 28 (3) :149-150.

[3]邵克剑.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的术中镇静[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0) :4623-4624.

13.高龄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十三

【关键词】 高龄; 食道癌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食道癌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明显减退,往往伴有各种慢性器质性病变,如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的疾病,因而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1]。本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食道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58例,通过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60岁以上的食道癌患者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60-76岁,全部病例经影像学检查、食道镜检查、病理检查符合食道癌诊断标准。肿瘤部位食道上段11例、食道中段18例、食道下段29例。合并心电图异常者12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支气管炎7例,无合并症者7例。

1.2 方法。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食道癌根治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常规检查和各项并发症的对症护理,术后注意呼吸道护理,各种管道护理,基础护理及心肺功能和血糖的监测。

1.3 结果。 5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手术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操作,常导致患者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焦虑[2] 。焦虑和恐惧往往造成病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严重者会直接造成麻醉和手术不能正常实施,故术前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1.2 饮食护理。因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所以术前的饮食指导十分重要。饮食差或有吞咽困难者可给予肠胃外营养支持,静脉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

2.1.3 术前检查: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常规做好心肺功能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生化、凝血四项等化验检查。

2.2 术前针对各系统疾病的对症护理

2.2.1 心血管系统疾病。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入院后继续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每日定期监测血压,使血压保持在140/90mmhg以下,以防止术中血压波动过大,致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有冠心病的患者对心电图提示有S-T段改变者可用营养心肌疏通冠脉等药物,直至症状改善,无手术禁忌时进行。

2.2.2 有呼吸道感染者术前1-2天予以抗炎处理,控制炎症后再手术。

2.2.3 糖尿病。对入院时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者,术前给予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对血糖<8 mmol /L需合理控制饮食,血糖在7.8-11.2mmol /L为宜。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手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等,必要时持续心电监护,术后每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平稳后改為一小时一次。

2.3.2 呼吸护理。由于手术切口疼痛,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浅而急促。为减轻患者疼痛,术后两天可留置镇病泵,有利于患者翻身、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应置患者于平卧位,经常协助翻身叩背,利于排痰,使患者感到舒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术后常规使用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ml内加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2/日。

2.3.3 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道,保持引流通畅、有效。密切观察和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1)胸腔闭式引流管。注意液面波动情况,引流量逐渐减少,引流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液面波动不明显即可拔管。(2)胃管。术后6-12小时从胃管可能吸出少量血性液体,如短时间内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负压吸引力并通知医师。如引流不畅应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或调整胃管的位置。胃肠减压一般持续3-4天,待恢复胃肠蠕动并排气后可拔管。(3)尿管。清洁尿道口防止尿路感染,一般导尿管24小时内均可拔除。

2.4 术后针对各系统疾病的对症护理。

2.4.1 心脏病及高血压护理。手术及麻醉对患者心脏及血压影响较大,术后应加强心电监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掌握输入液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2.4.2 糖尿病护理。手术可使糖尿病加重,及时测量血糖,防止酮症酸中毒,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11mmol/L时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极易导致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多数为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宜维持在7-11mmol/L。

2.4.3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同时给予祛痰剂、平喘药物及抗感染治疗。

3 小结

切实体会老年患者身体素质的特点,全面详实的了解病史,正确实施食管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2)术后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按摩皮肤受压处,防止肺部感染和压疮。(3)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量。(4)针对各系统疾病做好相应的对症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丽宏,杨丽松.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1(26):22-23.

[2]王效道,徐斌,蔡雄鑫等.医护心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6-157.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开学典礼日记下一篇:调研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