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修辞手法总结

2024-11-08

高级英语修辞手法总结(共12篇)(共12篇)

1.高级英语修辞手法总结 篇一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严老师总结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拟人

(1)拟人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条理清晰,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

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6、对偶(讲古诗文的时候讲到)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一般在古诗文中出现。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作用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作用语言表达得含蓄、诙谐、幽默,加深了人们的影响。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10、顶针

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第一个词的最后

一个字!作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状物叙事,条理清晰。例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11、反衬/衬托

矛盾句法,即一句话同时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词语。例1:关心败草里的鲜花。《朱自清春》 例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诗》例3:黑轮装出了像哭的笑脸,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12、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注:对比和反衬的区别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13、反诘=反问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他的作用是: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让文章出彩。在论文中常用,一般用难道„„我怎能„开头例如:难道动物就不能做人类的老师吗? 我怎能忘记你对我那深深的情谊呢?

14、通感

感觉的转移、转化。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胃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作用:使读者通过各种触觉感受对作者所描述的事物有更加形象的认识。以丰富语言的想象力和加强状物抒情的效果。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5、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作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6、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作用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7、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作用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18、仿词(了解即可)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19、映衬(了解即可)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0、互文(了解即可)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21、移就(了解即可)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22、拈连(了解即可)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2.高级英语修辞手法总结 篇二

一、比喻

(一) 比喻。

《修辞艺术大辞典》将其定义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喻体和本体同时出现, 利用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 用喻体来描述本体, 这样消费者即可根据喻体来推断出本体的特点。比喻又可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类。明喻 (Simile) 是将两种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 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当产品的功效需要消费者去感受时, 比喻可以起到直接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效果, 使用比喻修辞的广告语更利于消费者对产品留下第一印象, 利于营销。

例1:The truck like a rock! (雪佛兰汽车广告)

岩石般的卡车!

在这则广告里, 雪佛兰公司将自身一款越野汽车喻为岩石, 通过喻体岩石向消费者表达了这款越野汽车的结实、耐用。

例2:Good coffee is like friendship: rich and warm and strong. (咖啡广告)

好咖啡如友谊一般:浓郁、温暖、醇厚。

(二) 暗喻。

广告里把咖啡直接比喻为友谊, 利用与友谊的相似性, 让消费者在阅读这则广告之时即产生出饮用时的感受:浓郁、温暖、醇厚。

而暗喻 (Metaphor) , 《辞典》中则定义为直接将A事物当作B事物来描写, 这种比喻关系不像明喻那么明显, 是暗含着的, 所以称为暗喻。

例1:That test was a total breeze. (口香糖广告)

这 (咀嚼的) 感觉如微风拂过。

广告里把咀嚼口香糖所带来的感受比喻为微风, 给消费者营造出了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咀嚼后口腔如微风拂过的舒适, 很好地吸引了消费者。

例2:Your daily day of sunshine. (橙汁广告)

阳光让消费者联想到健康、活力, 同时橙子也是在阳光下生长的, 在这则广告中, 充分利用了阳光所暗含的信息, 与橙汁相结合, 很好地利用了两者的暗含联系。暗喻更多的是把商品描绘为另外一种熟悉事物, 着重于向消费者阐述产品的使用后带来的效果。

(三) 借喻。

借喻 (Metonymy) , 《辞典》定义借喻为一种最简练的比喻形式。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修辞方式, 由于本体 (被比喻物) 不出现, 因而也就无须使用喻词。只用喻体代替本体, 以达到突出本体的特性或者功能的效果。

例1:

比较经典的借喻广告当属麦当劳的M标志, 金黄色的M, 线条由薯条构成, 侧看则与汉堡夹层相似。整个广告没有任何内容指向麦当劳自身, 但由其产品构成的M表面上是薯条与汉堡的结合, 实际上突出了麦当劳与美食的联系, 薯条与汉堡构成M, 而M代表着麦当劳。

例2:We need BLUE-COLLAR. (人事招聘广告)

我们需要蓝领。

蓝领代表特殊的工作人群, 随着蓝领一词的发展, 现泛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在这则招聘广告中, 直呼体力劳动者似乎有轻蔑的含义, 在这里巧妙地应用借喻, 既表达了自身的意图又回避了歧视的嫌疑, 直接传递了信息。

二、双关

双关 (Pun) , 《辞典》中定义为利用同音、近音的条件使词语具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具体指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 利用某一词汇的多个意义, 让语句拥有双重含义;英语双关就是运用同音异义或一词两意的修辞手段, 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的修辞手法, 可以让广告语显得更加幽默, 给消费者一种会心的效果, 易于加深对产品的印象。对于消费者会反复对比后才作出选择的产品, 广告语采用双关的修辞, 幽默地树立第一印象, 是一种长远的、适于高价值产品的营销。

例1:The Car in Front is a Toyota. (丰田汽车广告)

前面的 (领先的) 汽车是丰田汽车。

这则广告利用了front这个词汇的多义:一是前面的;二是领先的, 第一层含义放在普通对话的语境中, 好像在描述前面那辆汽车的品牌, 而看过这则广告后, 消费者很容易就领悟到front这个单词所带来的双关含义:丰田汽车领先于整个汽车行业。含蓄、幽默地树立了丰田品牌的优质形象。

例2:Is your film as good as Gold? (Kodak Gold金胶片广告)

您的影片像黄金一样永存 (像柯达金胶片) 吗?

柯达公司巧妙地把自身产品命名为Gold, 将黄金的经典、永存于世的特点结合了起来, 表面是问消费者所拍摄的作品够经典吗, 深一层的含义, 则是问消费者:您选用的胶片有如柯达的产品优秀吗。一语双关, 表达出了自身产品的品质。同样的, Gold一词通过这则双关广告就在消费者心目中“别有深意”, 当再次考虑拍摄作品时, 当然会选择Gold胶片拍摄出Gold作品。由此可见, 双关适用于多次消费的产品的营销。

三、押韵

押韵的修辞手法是指在广告语的创作中, 将发音相似或相同的单词安排在广告语中, 使消费者在阅读时, 形成一种铿锵有力、琅琅上口的感觉, 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采用押韵修辞手法的广告语, 往往易于消费者在阅读后即留下深刻记忆, 利于商品的推广, 是一种吸引“回头客”的营销手段。又分为头韵和尾韵两类。

(一) 头韵。

头韵 (Alliteration) 的运用能增强广告语的气势, 突出重心, 使语句前后紧密连结, 语意连贯。两个或者更多的词汇以相同的韵脚或者字母开头就构成头韵的修辞手法。

例1:Functional... Fashionable... Formidable... (Fila体育用品广告)

功能…流行…坚实…

Fila公司在广告中把自身产品的三大特性的代表词汇, 以头韵的方式排列起来, 构成了一句简短、铿锵的广告语;既把自身产品的特点直接宣扬了出来, 同时应用头韵的修辞手法, 使广告语更加琅琅上口, 吸引消费者。

例2:Don't dream it. Drive it. (Jaguar汽车广告)

别只梦想着要拥有它, 驾驭它吧!

广告中, 三个以d开头的单词构成了头韵, 结合广告的意思, 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效果呼之欲出。

(二) 尾韵。

尾韵 (Rhyme) 则是词汇的尾音或者字母相同, 相组合即组成尾韵的修辞手法。

例1:Relax, it’s FedEx. (FedEx快递广告)

别紧张, 我们选用的是联邦快递。

在这则广告中, relax、it’s和FedEx的尾音都是[s], 形成了尾韵的结构。FedEx公司巧妙地将公司名字的尾音融合于广告中, 使广告语在意思上和语音上都独有风格, 表现出了联邦快递公司快递的速度。

例2:City Linking, smart thinking. (City Link邮递广告)

城际互连, 明智的选择。

同样地, 这则广告以-ing为韵脚, 前后两段构成了尾韵的修辞手法, 形成了一种阅读时的音乐美感, 易于留下较深印象, 是一则比较典型的尾韵广告。

四、对比

对比 (Antithesis) , 《辞典》将其定义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以强调较优事物的特点;在广告语中应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产品的突出优点, 使广告产品更加鲜明, 直面潜在消费者。通过对比, 彰显自身特色, 是一种直接吸引消费者的营销方法。

例1:Everybody doesn't like something, but nobody doesn't like Sara Lee. (Sara Lee集团公司广告)

人们不喜欢平凡的事物, 但没人不喜欢莎莉集团。

莎莉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生活日用品为主的大型集团公司, 产品以个人消费品、家庭和个人护理用品为主;广告中把平凡的事物与莎莉公司的产品做对比, 强调了莎莉公司产品的独特性, 在个人消费品方面, 人们总是偏好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以展现自己的独特品味, 这则广告就很好地迎合了人们的消费理念, 应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将莎莉公司产品的独特性传递给了消费者。

例2:For us it lasts a moment; for you, a life time. (手表广告)

对我们来说, 它只伴随一会儿;对您来说, 则是一生。

广告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对比, 彰显了广告产品质量的卓越, 能伴随消费者一生的手表, 无疑很能打动消费者。此处用到一生这个时间量度, 在手表类商品广告里, 也体现了自身产品的功能。

五、夸张

夸张 (Hyperbole) 是指在真实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通过对商品的某一特性加以夸大, 赋予该商品完美、全面的形象, 来打动消费者的修辞方法。常见的夸张有使用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形式来进行夸张和将词语推向极端进行夸张。夸张在广告语中的应用, 一方面凸显了产品的优秀品质、功能, 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一种惊人的效果, 采用夸张修辞的广告语, 适宜于具有显著特点、性能卓异的产品的推销。

例1:REDBULL- It gives you wings! (Redbull功能饮料广告)

红牛——为你增添双翼!

此广告中, wings显然是一种夸张, 夸大了自身产品所带来的效果, 喝了红牛的运动功能饮料, 仿佛消费者将产生如同拥有双翼般的运动能力。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 红牛饮料成功地将产品特性告知了消费者。

例2:Citi never sleeps. (Citi银行广告)

花旗银行从不休息。

这里, never sleep夸大了银行的营业时间, 花旗银行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 向人们表明, 它们旗下的银行随时都能提供服务, 给消费者树立了一种只要有需求就能得到服务的形象。

修辞手法在英语广告语言中广泛运用是广告发展的必然选择, 广告语言的耐人寻味和意味深长逐渐吸引了大众欣赏广告的兴趣。通过修辞手法来分析广告中的语言特色, 可以进一步地理解和欣赏广告的推销目的和意义, 同时也为以后的广告语言创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现代英语广告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逐渐从单一呆板的露骨推销发展成潜移默化式委婉植入信息。而修辞手法在英语广告语言上的运用更好地诠释了现代英语广告的艺术和魅力。本文对各主要修辞手法逐一结合实例予以分析英语广告中的语言特色, 并予以探索广告语言的创作和发展。

关键词:英语广告,广告语言,修辞手法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项成东.广告英语中的复义及修辞功能[J].英语辅导, 1996

[3].张健.广告英语文体特点初探[J].外国语, 1995

[4].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J].中国翻译, 2003

[5].万益.浅谈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J].商场现代化, 2007

[6].朱光.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高级英语修辞手法总结 篇三

一、明喻(simile)的结构例析

明喻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某种相似关系,在这一句式中,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能明显地看到是在打比方的比喻词。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 as, as if, as though等。例如:

1.My teacher loves us like mother. 我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爱护我们。

2.The snake looks like a rope. 这条蛇看上去就像一条绳子。

3.Beijing is like the heart of our motherland. 北京像是祖国的心脏。

4.This tree looks as big as a huge umbrella. 这棵树看上去就像一把巨大的伞。

二、隐喻(metaphor)的结构例析

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二者是相合的关系,之间的联系是暗含的。句式一般是: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隐喻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常用的喻词有: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隐喻也叫作暗喻。例如:

1.During the National Day, Tiananmen Square became a boiling sea.

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成了沸腾的海洋。

2. Chairman Mao is a lamp, led the Chinese people toward liberation.

毛主席是一盏明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

3.Our country is a big family, with 56 brothers and sisters.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

4.The pen is Lu Xun’s gun for combat. 笔是鲁迅先生战斗的枪。

三、拟人(personification)的结构例析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情感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物”上,使之人格化,增强生动性。

1.The frog mother also had 100 frog baby. 青蛙妈妈同时生了100个青蛙宝宝。(这里把产卵的青蛙比作人类的妇女,把青蛙卵比作刚出生的孩子。)

2.The little bear is hungry; it cried to find its mother. 小熊饿了,它哭着去找它的妈妈。

3.The sea is a tolerant father; he let his children to tether.

大海是一个宽容的父亲,他任凭他的孩子们去兴风作浪。

4.Green grass was blown doubled over; the beautiful flowers was blown away smiling face.

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美丽的花儿被风吹开了笑脸。

四、夸张(hyperbole)的结构例析

夸张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需要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1.When I heard the surprising news, my heart jumped out.

当我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时,我的心都跳出来了。

2.The classroom is so quiet that we can hear a pin drop voice.

教室里安静得能够听见一根针掉落的声音。

3.Mom’s cooking delicious, a few miles outside can smell smell.

妈妈做的饭很好吃,几里地以外都能闻到香味。

4.高级英语修辞手法总结 篇四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表达方式

记叙(narrative composition)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详情可参考词条记叙文。First-person narrative, third-person narrative, omniscient narrator

描写(descriptive composition)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A good description can make the thing or person it describes lifelike and vivid 抒情(lyric prose)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argumentative composition)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expositive composition)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写作手法

5.修辞手法答题套路 篇五

一. 常见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答题模式:突出了特点,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答题模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答题模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 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答题模式:以强烈的语气有力地突出,表达了的感情。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答题模式:以精炼的语言生动地突出了,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答题套路:可以引人联想,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对比

6.修辞手法 通用 篇六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新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2.他像王红一样马马虎虎。()

3.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二、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把物当作人来写。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3)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

三、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五、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

(一)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二)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三)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意思是:这是伟大的奇观。)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意思是:有应该责备的地方。)

七、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

(三)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八、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二)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三)典型句子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练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

(2)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地里,落在瓦砾堆里,它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5)卖?今年谁还缺这个?()

(6)„„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2、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

(1)改成比喻句。

池塘里的荷叶又大又绿。

(2)改成拟人句。

小鸟在树上欢快的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当作人来写,它会________________

(4)“广场上人山人海。”这句话中是对_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___________

(5)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是()

A、小刚一提起妈妈,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射出来。

B、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

C、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D、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忍受呢?

(2)下列句子那句语气最强烈的是()

A、谁说这本书是他的?

B、这本书不是他的。

C、这本书不能不是他的。

D、这本书是他的。

(3)“像”字作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他长得真像他的妈妈吗?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C、肩上的煤筐来回晃动,像是打秋千。

D、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5、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

(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

(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7.修辞手法 比喻教案 篇七

(一)【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修辞——比喻

授课教师:贺智斌(北京延庆县第四中学,中学高级)

【说课】

一、课程说明:

修辞方法,单就这个知识点来讲,无论从考查还是实际的运用等方面看都是重点。作为九年级学生已经对比喻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力求通过研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遵从辨识、理解、运用的规律进行重点突破,解决疑难,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具体说明:本节课重点通过例句的解析,使学生掌握比喻这种修辞的几个特点,从而能准确辨识;通过经典片段赏析,以及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品味赏析比喻的能力;通过语段改写,提高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思想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例句解析,知识讲解,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2.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3.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点:

1.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2.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难点:

通过练笔,学生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步环师生活动 骤 节

设计

意图 一 情 说起比喻,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接引出境触了大量的比喻句,他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我们的课第二导本和习作中。环入 节。二 辨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提出识前测比 A.刚刚下过的这场雪好像与往年不同。中一喻 小部 B.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分学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生所

遇到 C.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精美的图案。的不

能准 D.接近黄昏,鹅毛般的大雪便铺天盖地而来。

确辨识比

二、依据知识解决问题:

喻句的问 1.关于比喻的知识:

题。

什么是“比喻”呢?“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格。

本体是所要描述的对象;喻体是用来做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有“像”“是”等。2.依据知识,分析习题 3.小结:

辨识比喻的关键为:

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本体喻体,拥有相似。三 赏 1.听故事,辨优劣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喻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1)勾画出比喻句,说一说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2)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形似神似。2.细比较,识标准

(1)比较分析:

①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②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2)名家指路:

补充:钱钟书在《七缀集》中曾经说: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

(3)妙喻赏析:

①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②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③他(方鸿渐)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④鸿渐倦极,迷迷糊糊要睡,心终放不平稳,睡四面聚近来,可是合不拢,仿佛两半窗帘要接缝了,忽然拉链梗住,还漏进一线外面的世界。

——选自钱钟书《围城》

(4)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愈远愈新。3.总结: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三、妙笔生花写比喻

1.怎样才能写出精妙的比喻句呢?

伙伴相助:请祁燚同学谈创作过程。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祁燚 2.师生小结:

① 确定本体。② 确定本体内在特点。

③ 依据特点寻找诗意喻体。

④ 两相扣合,生动描述传达出本体特点。3.练笔: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使之构成一组比喻句。

第一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细流,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诗,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 „„ 4.成果交流:

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较为准确的选择喻体完成一个比喻句的创作,但不具体形象,缺少感染力。

5.思考:怎样才能使比喻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效果更震撼呢?

①比较分析

第一组:

瘦身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

原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第二组:

原版:女孩是一朵花。

升级版:女孩是一朵会笑、会跳的花,她蹦跳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笑。

第三组:

原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升级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慵懒的躺在厚厚的棉被下睡熟了。

②小结得出方法:紧扣喻体、强化特征、细致描写,可以使比喻效果更震撼,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

6.运用方法,二次加工,完成比喻升级版。原版:亲情是一股细流。

升级版: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干涸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7.同学展示,点评。8.老师范例:

亲情是诗,它书写在慈母的针脚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亲情是词,它吟唱在离人的酒杯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亲情是歌,它盘桓在儿女的心里,“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

作家秦牧说:

“美妙的比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字。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有奇特的变化。” 四 梳

四、总结回顾

理总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结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④紧扣喻体,强化特征。五 拓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展迁 1.这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中的一段描写,请你找出运用比喻的句子,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移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摸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句子。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

信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信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带有修辞手法句子 篇八

比喻: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3)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4)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5)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6)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7)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8)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9)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10)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11)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12)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3)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14)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8)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19)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20)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

(21)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22)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23)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

(24)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

(25)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

(26)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

(27)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

(28)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29)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

(30)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31)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

(32)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

(33)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

(34)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

(35)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

(36)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

(37)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

(38)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39)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

(40)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

拟人:

请听听森林爷爷的话吧。

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花红的像一个小姑娘的脸。

花儿在微风中翩然起舞。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天母亲又苏醒了,她哺育小草,呵护大树,孕育生命,温暖人间,使世界一片生机盎然。

春姑娘轻轻地飞来了,她飞过高山,来到江河,飞过森林,来到田野,把春风春雨送到人间

春姑娘穿着彩衣,身批彩带,带着明媚的阳光、艳丽的花朵,翩翩舞到了人间。

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像小辫子那样的枝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

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一盆盆花草从冬天的沉寂中睡醒来,抖掉全身的枯枝败叶,重新换上了新装。

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齐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山,好似让众人拥戴的伟人,仁厚是他的本色,静立,献出了唐古拉山的皑皑白雪,献出了黄山的温泉、云海、迎客松;山,相信沉默是金,他无语、无怨、无悔、无去、无从。然而冥冥之中,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动人的神话,最美的风景。

排比: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花开,蝉鸣,叶落,雪飘.(3)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4)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5)要燃放瞬时的烟花不难,难的是将这刹那的灿烂永恒定格在夜空;要鼓起一时的勇气不难,难的是将这不灭的斗志维持一生;要获得片刻的欢愉不难,难的是笑到最后.(6)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9.常用的修辞手法 篇九

一、概念: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扩大夸张)

③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二、练习: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10、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11、有个蜘蛛慢慢爬起来,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

12、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13、遵守交通法规,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14、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入蓝天。()

15、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进云朵里。()

16、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17、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一片金光。()

18、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往下落。()

1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0、太阳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2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23、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

三、补充讲解:

1、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

①比喻与比较

1)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2)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②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③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④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2、几种非比喻“像”字句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不少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类似词的句子,就确定是比喻句。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种情况。

1)、形容、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

(鲁迅和内山老板)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一面》)

2)、相仿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草地晚餐》)

3)、猜测不是比喻

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

4)、比较不是比喻

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都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都像比以前特别有力气!(《古代英雄的石像》)

(闰土)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故乡》)

5)、举例不是比喻

……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等。(《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6)、想像不是比喻

(醒了的波浪)……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听潮》)

1.选出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

1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2重庆的夜,微波荡漾在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3纺车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4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A.14B.23C.13D.12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能站住几天!(运用反问,强调反动派的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B.(清国留学生)……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比喻、夸张,抓住人物性,辛辣地嘲讽了日本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C.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运用拟人、比喻,写出了贫苦老农杨白劳的觉醒,表现了他要推翻旧世界的决心。)

D.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运用比喻、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歌颂志愿军战士。)

3.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B.昨夜我在梦中好像看到大家都在庆贺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

C.香港和祖国大陆之间的壁障很快就要彻底拆除了。

D.香港真是祖国的一块璀璨宝石!

4.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次,北京某礼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C.“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D.“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5.将下列8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②白铁无辜铸佞臣③竹直心虚乃吾友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⑥水淡性泊是我师⑦柳絮池塘淡淡风⑧带水芙蓉点点雨

A.⑦⑧/⑤②B.①④/⑥③

C.⑤②/⑥③D.⑥③/⑦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老乞丐,伸着手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糖,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甲。)我不安地紧紧握了握他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凝视着我,笑了笑:“哪儿的话,兄弟!这已经很感谢了,这也是恩惠呵,兄弟。”我也从(我的兄弟乙)那儿得到了恩惠。

(1)甲处使用了繁笔,它比用“我掏了掏口袋,里面什么也没”的简笔,表达效果要好得多。请简述好在哪里?

(2)若将乙处“我的兄弟”改为“乞丐”为什么不好?

答案:1.C

2.A

3.B

4.B

5.C

6.答案:(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1.C

2.A

3.B

4.B

5.C

6.答案:(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1.C

2.A

3.B

4.B

5.C

6.答案:(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1.C

2.A

3.B

4.B

5.C

10.修辞手法造句 篇十

2. 小鸟站在枝头高声歌唱。

3. 小狗狼吞虎咽地吃着饭,仿佛在外流浪吃苦已久。

4. 鸟儿在枝头婉转歌唱,十分悦耳。

5. 初升的太阳像一个大圆盘,向我们展开笑脸!

6. 小鸟在树枝上悠然的唱歌。

7. 每天清晨,太阳公公总是早早的出来。

8. 草原像母亲一样喂养着草原人。

9. 有大又红的苹果像小朋友的脸蛋。

10. 卧龙松像一个战士,又像一位沉睡的小姑娘,是如此的美丽!

11. 小鸟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和云朵嬉戏。

12. 一朵荷花从水中钻出来,宛如一位少女羞涩地卧在碧之翠叶中。

13. 柳条在春风的抚摸下,痒得直不起来腰。

14. 杨柳笑弯了腰。

15. 树上的苹果羞答答的藏在叶子底下透出红光,他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16. 一棵棵梧桐树落光了叶子,只剩下枝枝杈杈伸向天空,凝神而立,像一个个坚强的战士。

17. 春雨像织女姑娘一样把雨丝纺成一条条线,织成一匹匹锦。

18. 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19.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20. 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1.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2. 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3.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24.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25. 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26.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27. 太阳像一个披着金装的舞者冲出层层云霞,跃出海面。

28. 一走进公园,池塘里的荷叶便身姿摇曳着向我们招手,那感觉真的好温馨,幸福。

29.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30. 地头上的一排排高粱像一群群亭亭玉立的少女,它们在阳光下绽开了灿烂的笑脸。

11.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篇十一

一、知识梳理

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

1、〔 比喻〕(明谕、暗喻、借谕)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 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力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8、〔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

〔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9、〔对比〕

(定义):又叫对照,是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

(作用):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

对比在写作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结合写作来理解。

九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12.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篇十二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7)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参考答案

1、像绸缎一样飘向远方

2、天空中挂著会发光的玉盘。

3、窗外,风吹翠竹,奏出了美妙的交响曲。

4、河水唱著歌流向远方。

5、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6、似乎在议论着什么国家大事。

7、一会儿飘来了绫缎,一会儿跑来了小狗、一会儿飞来了白马。

8、考试场上安静的连同学们写字的声音都听得见。

9、成熟了的高粱在风中点头。

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10、鲜花盛开。(用拟人手法)参考答案

1、老师不辞辛苦,如园丁般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2、鸟儿在树枝上跳舞。

3、我觉得这个碗像山一般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5、树叶绿地流油。

6、他在我的心目中的位置如我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7、这里像森林一样很适合鸟儿生活。

8、颗颗珍珠般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9、沉甸甸的稻子弯了腰。

上一篇:应聘会计英语简历下一篇:测量学实习目的和实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