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规划(精选8篇)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规划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五年规划
(2014.9——2019.8)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有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具体实际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并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发展目标
基础目标: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总目标:未来五年,“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争取达到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标准。
三、实施原则
1、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面向全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辅导内容时必须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害羞、胆小的学生。
3、预防和发展相结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在问题初露时及时的、较好的予以疏导。
4、尊重与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在于师生双方的真诚合作。学生只有感受到班主任和辅导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才会敞开心扉,才会尊重自己,才会关心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从而建立起真诚的师生合作关系。
5、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辅导老师在辅导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实施。
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实施个别化对待,针对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辅导策略,因势利导,做好辅导工作。
7、通过活动促进发展。心理素质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体现,活动是基础。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认识。
四、成立领导小组
为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特成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新文(校长)副组长:武保强(副校长)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五、教育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
1、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2、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3、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自觉地开发智力和技术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4、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使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类型及其成因,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六、工作重点
1.改变观念,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及社会激励变革,学生面临着过于复杂、变化莫测的社会环境,同时升学、竞争的压力,学校重视知识传授和智力的开发,忽视心理因素的培养,家庭教育的不当,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这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无疑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困惑和极度的自卑感,学生离家出走、偷窃、说谎等事件陆续发生,这也警惕我们必须改变“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和德育工作的事,与自己无关”等观念。
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是基本任务和工作。3.扎实有效地开展针对性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主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缺乏信心、担心批评、不良学习习惯这些心理健康上的障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体罚学生、情绪不稳定、过分焦虑等现象困扰着教师的生活、工作,而我们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因而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5.重视学校的设备设施建设和书籍资料的充实,办好师生情感交流室,积极开设心理活动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和改革。
七、方式与途径、1、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学校的各处室、各科任老师尤其是学生处、教务处、班主任、德育课教师,要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确意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能自觉地使教学与德育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
2、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并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普通存在的、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安排专题教育。特别要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开设简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室”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对全体学生进行沟通和咨询服务。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5、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校园网络、广播站、板报、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6、班主任工作渗透。班主任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对老师说悄悄话、谈心日记和写周记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7、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班主任要对班级极少数特殊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写出个案研究实例。
8、家庭教育渗透。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八、分期目标和举措:
第一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2、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的心理辅导咨询小组,对班主任进行辅导、培训,指导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
3、建立师生情感交流室。
4、美化校园环境,布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栏。
5、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对家长进行辅导。第二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
1、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3、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心理教育渗透于各学科。
4、发挥好心理辅导领导小组的组织管理功能。
5、建立心理咨询室。
6、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继续利用广播、宣传栏、心理咨询室、“家长学校”、教师培训会等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
7、送1名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考证。第三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
1、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套校本教材的编撰。
2、加强学科整合,在以班主任老师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逐步过渡到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3、进行心理健康研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工作,以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学生、家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培训工作更深入、更规范、更有效。
5、班主任要轮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6、完善心理咨询室。
7、争取今年达到阳谷县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标准。第四阶段(2017、9—2018.8)
(1)加大学校改革和管理力度,学校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更大限度盘活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和教学,教职工和学生综合素质等量化目标管理。(2)坚持不懈的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使校本课程的研发不断充实和深入,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加强对各年级教育教学的督促指导,推行目标管理制,提高质量意识。
(3)深化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德育科研意识,形成良好的德育研究氛围。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美观、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特色;继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礼仪教育,促使每个学生谈吐文明、行为得体、健康向上。
(4)加强后勤管理工作,逐步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设施都实现专人专管、责任到人、科学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为全体师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继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的使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校园网开展活动。
(6)继续做好体育卫生安全工作,抓好体育课课堂常规,加强体育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杜绝放羊式教学;抓好健康教育课的开展,组织教师自编教材;坚持做好晨检,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师生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
(7)选派部分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第五阶段(2018、9—2019、8)
(1)完善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校级培训及上级培训的送培工作,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打造我校的“名师”队伍。(2)精心组织,认真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创办富有我校文化特色、具有传承意义的大型活动。
(3)健全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文化,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完善德育网络建设,建立家长学校和教师家长协会,有效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为学校育人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与服务。
(4)继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熟练开展网上教学、交流互动活动。
(5)抓好学校现代教学设施的更新与添置以及建筑物的维护、维修工作。(6)争取今年达到聊城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标准。
未来的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将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勤干实干,为实现我们的五年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4.09
心理健康教育五年规划
(2014.9——2019.8)
虎北联校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规划 篇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与个性等, 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 并针对该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合理安排[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校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持, 指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以达到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奋斗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也是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职业生涯路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特点。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入学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干什么, 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迷茫、焦虑等心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测评系统能协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价值取向, 能较充分地挖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潜质,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在校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各个阶段的目标和措施, 能够有效地引导和鞭策大学生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识。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的转变, 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与适应社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通过该平台逐渐使大学生意识到综合职业素质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指导大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以便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 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此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社会形势在变化, 因此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 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人职匹配”。目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职无法实现良好的匹配。许多高校毕业生表现为盲目就业, 而就业后又感觉无法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而导致频繁跳槽, 这对个人和单位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的职业方向, 最大限度实现人职匹配, 以缩减就业后的人员流动和跳槽的机会成本, 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2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忽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从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 教育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就业前的准备及面试的技巧等, 而很少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也通常局限于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之后, 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心理干预。针对由于就业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除积极的、系统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外, 还应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从而由被动的、消极的心理干预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心理预防。
导致出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忽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 缺少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任务基本上由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来承担, 而大多数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本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 而且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 更无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脱节。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 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与交流, 在教育内容上相对独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与教育机构相对短缺。
3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模式的探讨
3.1 转变思想, 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 要想正确理解它, 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理念, 将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 并进行不断地自我探索。同时, 学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 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并且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学习工作中, 也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 即将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 不断接受社会和他人的反馈信息, 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定位。
此外, 我国各级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并加强各种舆论宣传, 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和氛围, 以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2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地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 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帮助大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 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以进行合理的人生定位, 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在求学、就业等各个阶段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从而, 最终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模式[5,6,7]。
而且,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应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 对于大一新生, 主要是通过讲座形式, 对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使大学新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相关单位的组织机构、工作内容、社会需求、各种技术和能力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形势的认知和增强职业认同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根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 通过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相结合,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应加强大学新生的适应性训练, 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实施干预。
其次, 对于二年级学生,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概念, 学会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同时大学生通过心理测评和职业性向测评等各种专业量表,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正确、客观、全面的评价。根据以上自我评价和环境分析, 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安排 (年度计划和目标、学期计划和目标等) , 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同时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发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个体咨询为主要形式, 辅助团体咨询等其他形式。
再次, 对于三年级大学生, 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情况, 帮助大学生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及行动计划, 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并为其提供咨询与解答。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而不仅仅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
最后, 对于四年级大学生, 由于其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和学习压力,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主要是帮助其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如面试的技巧、简历的制作、应聘的注意事项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一方面要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以缓解就业和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 主要以团体咨询的形式为主, 另外一方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控与预警工作, 及时解决和处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同时, 整合高校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改变过去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工作内容相互脱节等问题, 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机构, 相互配合与协作, 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3.3 加快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高校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结合本校、本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 形成一个完整的, 具有前瞻性、确定性、实用性、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课程体系。而且, 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建立适合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切勿搞一刀切的课程体系。其次, 改革教学方法, 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避免单纯、枯燥的纯理论课教学,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8,9,10,11]。
3.4 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机构, 培养一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 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12]。
3.5 建立、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
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仅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因此, 学校和个人应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 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时政府部门应鼓励社会力量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 弥补目前高等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不足。另外, 学校可以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使最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 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也可以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得到训练, 有利于教师的成长[13]。
总之, 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工作者, 应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 通过综合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做到“三早”即早认识、早规划、早准备, 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以培养出社会所需、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有机的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教育模式。通过综合教育模式一方面使大学生做到“三早”:早认识、早规划、早准备, 同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发展, 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人才。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规划 篇三
作为心理咨询教师,我经常接触到来访学生。他们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就这个问题我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曾经写过一篇论文《物质的极大丰富导致中学生目标的缺失》,单纯地从外在环境来寻找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的原因,希望加以改进。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设计过职业梦想、职业密码等团体心理活动课。学生上课的时候,都满腔激情,希望为未来的自己而努力,但是课后跟踪发现,学生们的激情和热情仅限于“三分钟热度”。还有一个引发我思索的事件,每年高考之后,有很多家长询问老师该怎样填报志愿。高考填报志愿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却把学生、家长、老师全都纠缠在一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目标,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研讨培训会。三天的培训学习,让一直萦绕心头的困惑一下子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和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是指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对自身的爱好、兴趣有明确具体的认识;探索自我是指对自身能力特点、特长等有具体的了解;实现自我就是在对自身的性格特点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能力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有想法,有行动,把目标落到实处。整体的生涯规划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一门课程,而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它不仅应该包含生涯规划辅导课,也应该让学生对各种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还应该让学生对大学专业的设置、专业方向有明确的认识。只有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对于梦想的追求脱离三分钟热情,使梦想的楼阁从空中稳稳落地。
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的目标更加清晰。学生通过生涯规划课的学习充分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特长,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再结合职业体验课,最终明确自己愿意从事的职业。当学生对自己的一切都很明确时,他们的目标就会更加清晰、具体,就能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虽然我们现在一直都在强调自主学习,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没有动力,自主学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很低,一直都需要老师牵着鼻子走。生涯规划教育能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前期的体验过程,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具体的认识,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学会选择,有利于走班教学。高考新政的核心就是“选择”,如高考科目的新变化。如何根据变化选择自己喜欢且有利的科目,这对高中生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禀赋、潜能来选择课程,使走班教学顺利开展。
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会填报高考志愿,拥有自我选择的能力。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之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有明确的认识,他们不会再拿着分数和家长猜测什么是热门专业,猜测哪个就业方向更好,他们会直接根据分数填报自己早已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教师,我对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一些简单思考。我认为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需要从生涯规划课、职业体验课、生涯规划与设计课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
一、生涯规划课
确立生涯规划课的主题,每一个主题设计几个单元,组织部分教师进行生涯规划校本教材的编辑。这一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心理学问卷和课堂教学实施,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力倾向、职业梦想等,主要内容可以和团体心理活动课相结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改变说教的传统教学方式,变成重学生体验、感悟的体验式教学。
二、职业体验课
职业体验课的实现有很多途径:一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进来”的含义就是邀请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到学校开展讲座,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等。“走出去”的含义是指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推荐有职业倾向的学生进行实地体验或见习,加深他们对不同职业的认识与理解。有过职业体验的学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在全班甚至是全校进行职业体验分享。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如,举办周末特卖,让学生到商场参与实际营销。这种真实的营销活动,可以让学生从方案策划,到进货、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企划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三、生涯规划与设计课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规划和设计自己的人生。所以,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从自我梦想和职业体验相结合的角度选择自己的生涯方向。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做工作。一是让高中生对不同大学及其专业设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可以请当地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来校做讲座,介绍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同专业的特点、专业与职业的对接情况等。也可以通过系列班会课的形式,由学生收集、介绍不同的大学及其专业设置情况。还可以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介绍自己所在大学的特点及其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以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大学各个专业的了解,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职业倾向和职业体验来确定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选择出自己的目标大学和目标专业。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模拟高考志愿报名来实现。
四、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原有的评价体系是“唯分数”至上的,以高考升学率为准绳。在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之下,学生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追求高分。但当他们真的追求到高分之后,拿着高分却不知道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这种评价体系是不合理的。因此,要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建立新的、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包含对学生的评价,也包含对教师的评价。这种多元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改变学生、教师、家长“唯分数”至上的心理;同时,也会改变学校对老师以分定优劣的惯例,促使老师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多元评价体系是顺利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
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反复性模型,一种是顺次性模型。反复性模型是指在高中的每一学年都开设上述四方面教学内容,区别在于每一学年每一种教学内容的比例各有侧重。顺次性模型是指上述四方面教学内容分散在三年之中进行,每一学年的教学内容都不相同,按顺序依次进行,不存在重合现象。反复性模型是螺旋式上升的,其优点在于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有多次学习机会,可以不断加深自己对同一教学内容的认知,从而可以据此调整自己下一步骤的学习,最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生涯规划有一个明确、具体、可行的方向;缺点在于费时费力。顺次性模型呈瀑布式上升,其优点在于把四个教学内容安排在不同年级,定时定期进行,在时间宝贵的高中学习中可以省时省力,使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缺点在于学生对于某个教学内容只有一次学习机会,假如在这次学习中没有学透,那么将没有再次学习的机会,这种模型要求所有的学生都高效学习,不得有偏差。从心理教师的角度来看,不考虑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反复性模型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更有利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详尽的规划。
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给学生打鸡血,使学生激情万丈,但是后继乏力;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激情万丈之后,增加自己对于所选职业目标的体验,这是促使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也是他们未来职业选择的依据。
世界是多元的,流行风格是多元的,人际关系也是多元的,所以社会的常态就是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之风已经走进教育,我们也应进行相应多元的改变,生涯规划教育或许就是学校教育多元化的开端。
4.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及落实措施 篇四
(2008年9月-2011年7月)
一、背景分析
1、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指导依据。
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通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具体要求
2、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在近5年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06年12月金文英老师取得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008年9月
新小咨询室“聊聊吧”设立并向家长开放,接待家长和学生来访
2008年9月
金文英老师开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
随着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心理工作开始向高起点、高目标努力。
学校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划,并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已有一间基本符合心理咨询工作要求的心理咨询室。
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一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现有1名专职心理教师,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常务副校长主管工作。
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工作热情高,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不断学习心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工作在稳步中求进步。
3、目前面临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工作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逐渐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需要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探索结合的途径、方法,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研究意识。
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建设,有待逐步添置相关的设施。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理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我校全体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实践体验中提升心理品质,促进学习水平提高、健全人格,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并将逐步渗透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中。
三、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策略以及总体目标
在学校发展总目标的统一要求下,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应用的广泛性,以科研为纽带,充分发挥我校教师勤奋、奉献、敬业的传统,心理工作小组协同各部门,共同合作,以科研促发展、求深入,实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
总目标:未来三年,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起步更高、硬件更好、工作更新,争创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基础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三、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途经
内容:学习心理指导,环境适应、智力训练,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力培养,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自我意识发展的指导等方面. 心理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课
这是指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素质优化和心理潜能开发,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的一门课程。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心理档案的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地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地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
4、各班级选择心理委员配合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
心理委员要求有较好地人际关系、有进取心等特点地学生来承担,一班选两名(男女生各一名),这些学生要观察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地向学校地心理教育人员反映这些情况,有助于班级心理教育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是心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保持密切地联系,更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地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发展。
5、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的设立和全面开放
这为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供有利地场所,也是扩大学生地阅读范围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6、个体心理咨询
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理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要鼓励学生有问题和困惑的要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要知道走进咨询室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7、团体心理辅导
根据不同个体的共性问题,组建同质团体,在团体活动体验中自我发现、引深思考、相互激励、共同成长。
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目标以及实施步骤
(一)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目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基本形成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级教师、部分学生和家长等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由原来工作人员主要是心理任课教师向各层面教师辐射,提高教师对心理教育的的重视程度,并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进行相关个案研究。从学生被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到有部分学生参与到互助行动中。
2、具体工作以及步骤
1)完善组织机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钱丽美
副组长:汪尧华
韩燕清
张辉
成员:
任丽芳
高锋
胡冰
陈俊
金文英
洪育
各班班主任
具体成员的分工
校长:
钱丽美
负总责。
副校长:张辉 负责分管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课程教学处副主任:高峰 具体负责本校家长学校工作,制定出家长学校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并具体负责每次家长活动的筹办和实施。
学校咨询师心理健康老师:金文英
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图书管理员:洪育
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及读书指导活动。学生工作处主任:陈俊 负责学生外出心理健康拓展活动的组织。
总务主任:胡冰
负责心育设备的添置,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后勤保障。潘洁清: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与实施。
任务一:形成工作网络
•2009年9月-2011年6月,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工作网络,扩充心理小组成员,形成专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工作职责,开展工作研讨。
任务二:师资培训,探索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为了使师资培训有的放矢,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搜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为校本培训开展做好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学习和培训。
•2010年9月—2011年7月,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由心理专家对全体教师每学年举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培训,并由心理专职教师和相关专家对班主任开展校本培训,讲授、自学和心理沙龙研讨相结合,每学期进行2-3次。
任务三:工作实践
•2009年9月开始,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能够针对本班级学生出现的普遍性心理问题开设一堂以心理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汇编成册。
•每学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确定1-2个个案研究目标,进行个案研究,撰写成文。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辅导的个案收集成册。
•每个学期结合校本培训,进行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三年后编制我校心理工作论文集。
3)学生队伍
任务一:心理委员
•2009年9月,每班选1-2名学生,形成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队伍,协助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开展工作。
任务二:成立队伍
•2009年6月-2011年7月,建立同伴心理辅导员制度,对学生心理辅导员进行初级培训。
任务三:借助团队,开展活动
•2009年6月-2011年7月,成立心理社团,进行多种活动。
3)家长队伍
心理专家每学期对各年级家长培训辅导1-2次
发挥家长委员的积极作用,每学期借家长委员会会议,通过家长委员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汇集,在家长学校中进行有关心理教育的辅导。
根据工作时间的安排,对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困惑,开展相应的辅导。
根据调查研究,确定家长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良好素质的家长形象影响孩子,提高家长这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目标:分年级制定具体的心理课辅导目标,以心理课的开设为基础,与学校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心理文化节”为契机,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开展放松训练,使学生掌握1-2种自我调节放松的方法,开展部分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心灵成长园地”为他们提供心理成长的训练机会,提高这些学生解决困难的勇气、毅力;健全心理咨询的制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从点到面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奋发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体工作以及步骤
1)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各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在课程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各年级的辅导重点,对学生实施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分年级确定辅导重点。
一、二年级
1、帮助新生认识学校环境,了解和遵守学习常规,预防和克服适应不良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确立“学生意识”,认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3、小心地保护、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4、帮助学生学会初步的观察,提高注意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想象力,爱好美好的事物。
5、培养生活自理的愿望,学习简单的自理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在大人指导下用钱,不随便花钱。
6、自尊、自爱、活泼、开朗,不娇气,不任性。待人诚恳,爱父母,敬师长,爱同学,爱班级,愿为班级服务。三、四年级
1、认识完成学习任务是对父母、老师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2、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热爱学习,喜欢动脑的品质。
3、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记忆方法,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5、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和克服依赖心理;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学会合理消费,不浪费,不攀比。
6、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男女同学正常相处。
7、爱自己的班级和学校,遵守学校常规,预防与克服孤僻、不善合作等不良心理。
8、已上网的学生,学做“合格小网民”,不受不良信息引诱,控制上网时间。五、六年级
1、逐步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养成主动、独立的学习习惯。
2、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防止和克服因学习不良导致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
4、结合学习活动,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首先自己思考解决,不轻易求教他人。
5、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6、逐步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劳动观念。
7、诚实、正直、惜时、守信。乐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克服交往中胆怯、害羞心理。
8、了解自己生理发生的变化,为青春期到来作好心理准备,为升入初中作好学习准备;为形成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实行措施:
*跟班主任工作、班会活动结合。班会课、晨会课进行校内校际交流,实行互相学习、共享。*与本校学生发展处组织活动结合,遵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指导并开展活动 *与本校阳光体育活动结合,实行心理拓展活动
*与各科教学活动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灵健康教育
期间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公开课、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小报评比、心理专题广播(成长的心情故事展播)、心理电影、心理趣味运动会。
3)心理咨询
任务一:广泛宣传心理咨询室、制作展板,扩大影响
任务二:完善心理咨询工作
•2008年9月-2008年10月,建立心理咨询规范化制度,完善咨询过程各种记录表格,并做好档案归口管理。
•2008年9月-2009年7月,整理心理咨询个案,对典型个案研究总结,提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策。
4)心理讲座
针对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实际遇到的共同性心理问题,由学校心理专职教师或心理专家,每学年分年级进行学生心理讲座,解决学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普遍性的心理困惑。
5)团体心理训练
任务一:放松训练
•2008年9月-2009年6月,在心理课上教会学生放松方法。学会2-3种自我调节的放松法,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在学生训练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在学校教师中推广应用。
任务二:开展“‘我能行’学生心灵成长”系列团体心理训练
2010年9月,我校在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开始正式构建同质团体,进行团体辅导活动。第一站内容“我自信、我快乐”,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自卑学生进行自信心提升训练。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下学期除了继续进行发展治疗性质的团体活动,还将团体拓展活动跟阳光体育活动结合,实现大面积大幅度的心理训练。
(三)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1、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通过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缓解教师的紧张,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2、具体工作以及步骤
•2009年9月-2010年6月,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减轻教师工作的心理压力,成立“教师心理沙龙”,学习和讨论、交流缓解压力的方法,帮助教师心理上、工作上健康成长。
•2010年9月-2011年6月,树立教师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并善于自我调节,不断壮大与完善教师的心理沙龙。
(四)创建班级心理生态环境
1、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努力营造丰富活跃并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生态环境。
2、具体工作以及步骤
任务一: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2009年9月-2010年6月,各个班级把“营造有个性的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建设的目标。开辟心理教育宣传栏,利用班级墙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
•2009年9月-2010年6月,探索班级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2010年9月-2011年6月,初步形成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
任务二:结合班级德育工作,培养健康人格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结合学校运动会等主题德育活动,培养合作意识、爱心意识。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耐挫能力: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耐挫能力,严明的纪律意识、顽强的意志。
•培养爱心、责任心和感恩意识:
结合学校每年寒、暑假、捐助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锻炼,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感恩意识。
五、设施及保障
1、目标
进一步加大心理工作硬件经费投入,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心理工作硬件建设。从现有一套心理测试问卷到购置网络版测试软件,从进行智商测试到可以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全面的判断评估。从现有一间心理咨询室到建立三间功能室,并能够在专用教室展开团体辅导活动。
2、具体工作以及步骤
任务一: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
*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有一定基础,但还有待完善。
*添置网络版的心理测量软件。
*建立一间团体心理辅导室或心理课专用教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建立心理宣泄室、音乐放松室。
任务二: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心理咨询工作有其专业性强、工作内容繁杂的特点,为了不断吸收、学习国际、国内同行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提高心理专职教师的素质,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每年参加高水平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讨会或专业培训。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同行研讨、自学等提高学术水平。
任务三:心理网页等
•设立“心理热线”,开通学校心理咨询网上平台,校园网“健康知识加油站”、“爸妈在线”、“聊聊吧”等栏目提供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咨询网建设发挥沟通桥梁,并实现网上互动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不断增加交流信息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
六、科研
1、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多,如何发挥各部门的功能,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为纽带,通过科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一学校心理工作的总课题,开展相关的子课题研究。
2、具体工作以及步骤
任务一
在参考其它心理健康用书的基础上,自编校本教材。
任务二 2010.9-2012.7,完成“基于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任务三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习方法指导中,开展“有效合作式学习”的试点
任务
四、塑造“阳光使者”,培养健康人格 每学年评选一次“阳光使者”,每班评选1-2名。激发学生塑造阳光心理的积极性
任务
五、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09年9月-2010年6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教师沙龙,(集学习、探究、研讨、分享于一体的互动小组)
•2010年9月-2011年6月:班主任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以本班级学生情况和特点,进行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如: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班级同学交往的方法,形式多样的个别谈话,如每周随笔、电子邮件、学校网页、心理回音(班级心理情况手册,交流小便笺。)
5.案例-农村健康教育规划 篇五
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省级健康教育规划框架
背景:
某省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系使用世界银行软贷款项目, 贷款额为1700 万美元,总投资为28390 万元人民币, 其中健康教育与环境卫生占总投资的8 % , 共2482169 万元。
项目投资主要用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改水, 同时, 在项目地区还将开展水与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农村环境卫生改善。
一、目的与目标框架
1.1 健康教育目的通过五年系统健康教育活动, 建立健全项目地区健康教育网络;提高项目地区受益人群的安全用水与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激励其积极参与供水工程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通过系统的群体行为干预, 转变受益人与水有关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2.1 目标人群
骨干人群: 乡(镇)、村行政、妇联干部、小学教师、乡村医生、社区负责人。基本人群: 家庭主妇、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家庭投资决策人。
3.1 健康教育目标
(1)使项目受益地区的80 %以上骨干人群了解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基本知识, 掌握改善家庭环境卫生状况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行为方式, 并使其成为项目实施的骨干人群;
(2)使项目受益地区的大部分基本人群了解70 %以上供水与环境卫生建设相关的健康知识, 掌握改善家庭环境卫生状况的基本内容和行为方式;
(3)使项目受益地区的90 %以上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的学生, 通过学习水与环境相关的健康相关知识, 掌握与项目相关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技能;
(4)在所有项目受益地区的大部分基本人群建立起饭前洗手、使用清洁水清洗食物和餐具、使用厕所等三种与水直接相关的健康行为, 卫生行为合格率分别为60 %、70 %、80 %;
(5)使所有受益地区的大部分目标人群能够正确使用并维护供水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
二、实施策略
本项目规划结合本省健康教育规划和健康教育工作, 主要采用乡镇干部(骨干人群)、村干部(骨干人群)、小学教师、村民(家庭主妇)、小学生等“五方连动”的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是核心, 教师是关键, 学生和家庭主妇是重点, 行政组织是保障, 充分调动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和传统的人伦关系资源来推动本项目健康教育规划,主要策略有:
1.1 将健康教育的实施划分为四个“子项目”完成。子项目Ⅰ: 项目启动阶段健康教育(目的是提高受益人安全饮用水意识, 激励受益人的供水需求, 以便其积极地参与项目投资和供水工程建设)。
子项目Ⅱ: 供水前环境准备阶段健康教育(目的是提高受益人环境保护意识, 促使其积极参与以改善家庭环境为主的通水前的环境准备)。子项目Ⅲ: 供水期用水技能培训阶段健康教育(目的是使受益人掌握正确的饮用水方式, 提高受益人合理用水的能力, 以利其能够正确地使用和维护供水设施)。
子项目Ⅳ: 健康行为干预阶段健康教育(目的是转变受益人与饮用水有关的不良行为,提高受益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激励其积极进行家庭和学校卫生设施建设和完善, 同时扩大卫生户用厕所的建设数量)。
2.1 健康教育与环境卫生的实施与供水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3.1 通过培训教育到骨干人群。县级项目办定期组织的健康教育培训活动, 将按照子项目实施内容重点对项目受益地区的乡、村级健 康教育骨干目标人群就本规划所设计的教育内进行系统培训。接受过系统培训的骨干目标群将作为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力量, 在县级项目官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对基本人群的教育活动。骨干人群在改善家庭环境方面的实践将作为示范向目标人群推广。
4.1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小媒介强化健康意识。健康教育的实施, 将结合“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可利用的有线广播、影视专场晚会、公益广告和标语等媒体, 采用包含与相应子项目实施内容相吻合的主干信息的“广告化”的讯息形式, 以“反复冲击”方式向目标人群传播健康信息, 强化其健康意识。
5.1 通过人际传播教育到基本人群。通过本省UNICEF 健康教育合作项目经验, 考虑到农村地区基本人群文化素质低的特点, 人际传播将作
为本项目健康教育与环境卫生实施的主要手段得以采用。使用的人际传播方法包括参与性座谈、知识性讲座、互访互评、健康问题专题讨论等方法。人际传播手段主要用于帮助基本目标人群理解和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
6.1 通过学校传播到家庭。所有项目村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都将开设每周不少于1 学时的健康知识课程。供水有关的健康知识将被融合到健康教育课中, 并作为项目执行期间的教学重点, 以保证在校学生能够掌握有关的正确行为方式。学生将在学校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用于影响家长的行为习惯。
7.1 在居民环境中实施行为干预。系列化的包括正确行为过程或行为提示信息在内的图文并茂的小型张贴画将作为行为提醒标志材料被制作出来, 并将在多种健康信息传播活动收到一定效果之后用于居民家庭环境, 以提示目标人群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以在校学生为核心的居民家庭成员之间的提醒与监督机制也将得以建立。
8.1 在社区内实施有效的行政干预措施。
为保证项目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各级项目实施机构将努力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 在项目地区推行一系列社区行政干预措施, 如:
●将健康教育纳入《湖北省卫生“九五”计划及其2010 年远景规划》;●一定的家庭环境改善作为入户通水的先决条件;
●家庭环境改善, 户厕建设作为创建卫生村镇考核的重要指标;●鼓励有条件有项目村发展成为“健康教育与环境卫生示范村”
●由村委会组织制定维护社区环境的“村民公约”并监督实施。
9.1 争取各级妇女组织的合作与支持。各级妇女组织将作为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力量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 通过健康教育使妇女主动参与家庭环境改善及供水工程选择和建设。妇女组织所具有的威望和基层工作经验将成为项目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组织管理框架
1.1 组织管理
(1)各级项目办的责任。省项目办负责子项目实施的计划、协调、监督, 接受国家项目办有关事项协调, 并负责制作适合本地区特殊情况补充教育材料;县项目办负责各子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组织;县以下健康教育人员直接参与子项目的实施。
(2)传播材料制作。每个子项目的实施所需的主干材料将由国家项目办制定统一规范,并根据各项目县的实际需要, 省项目办按计划统一订购。本省将制作补充和无法统一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3)物资采购。健康教育所需声像设备通过国际竞争招标方式采购。
2.1 机构建设
(1)省级项目办配备2 名官员专职负责健康教育;县项目办至少2 名。
(2)充分利用省、县级健康教育所、馆、科和卫生防疫站的人力资源和所能提供项目和农村工作经验和技术支持。
(3)省、县项目办根据自身需求, 按国家项目办建议的健康教育预算资金分配比例购买必要的健康教育专用设施, 用于充实健康教育基础设施的不足。
3.1 技术培训
(1)省、县级健康教育项目官员将分期接受国家项目办进行健康教育与环境卫生计划、实施和评价方面的技术培训共6 期。(2)相关部门行政官员、有关人员及县以下项目执行人员的技术培训由省项目办制定培 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骨干人群的技术培训班在省项目办官员指导下, 由县级项目办组织实施。
(4)培训经费由项目培训与技术援助费中开支。
4.1 投资预算与资金使用
(1)健康教育与环境卫生总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8 % , 共2482169 万元。
(2)健康教育与环境卫生总投资中, 世界银行贷款部分占25 % , 国内配套资金部分占75 %。40 %用于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制作。
5.1 项目实施总体时间安排(略)。
四、监测与评价框架
1.1 KAP 研究。与国家项目办一起对整个项目地区目标人群与饮用水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方式, 以及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 以确定目标行为的干预方法, 实施行为转变所必需的健康知识和评价行为干预效果的指标标准, 保证健康教育实施方法的可行性。
2.1 基线调查。每个项目县将完成对1 个项目村和1 个拟作为对照的非项目村的本底调查, 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需求状况。
3.1 过程评价。每半年接受一次国家项目办专家技术援助, 对项目地区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考察和指导。省项目办随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县健康教育进展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每年每个项目县不少于2 次, 并进行情况通报。子项目评价验收结果随时通报。
4.1 评价方法。健康教育效果的总体评价采取前后对照方式, 在全部子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 子项目的评价采用验收方式分阶段进行。
5.1 评价指标。
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价包括:
(1)骨干人群健康教育培训率(80 %);
(2)小学三年级以上卫生知识课程学期考试成绩及格率(80 %);
(3)小学三年级以上目标行为方式考核合格率(70 %);
(4)家庭主妇健康知识问卷考核及格率(70 %);
6.初中阶段家庭教育规划 篇六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初中阶段家庭教育规划,希望有所帮助!
11-15岁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在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突变”,这对他们的发展、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方面一般表现出以下特点:
(1)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到了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脏器如心、肺、肝脏等功能日趋成熟,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成人标准。
(2)一般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早一年左右进入青春期,从乳房开始发育到月经初潮,大约需要2到3年,继而长出腋毛、骨盆变大,全身皮下脂肪增多,形成女性丰满的体态;男孩则会长出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肌肉骨骼发育坚实,形成男性的魁梧体格。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
一般表现为以下特点:
(1)伴随着青春期的性发育,初中生的性心理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一系列性心理行为,主要表现为性心理的朦胧性和神秘感、动荡性和压抑性等。
(2)渴望独立又事事依赖家长。进入初中以后,孩子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渴望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但由于思维发展、生活技能和社会经验还没完全成熟、完善,仍要依靠父母。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
(3)自负和自卑矛盾交织。进入青春期后,初中学生开始学习自我观察和评价,但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经常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
(4)认知的发展变化迅速,如逻辑思维、逻辑记忆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早期,家长对孩子在青春早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应该有所准备,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征,尊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建立积极的亲子沟通,接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青春期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引导孩子遵纪守法,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早期。
11-15岁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 认真对待孩子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升入初中,孩子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三多、二难”,即课本多、课时多、作业多以及作业难、时间安排难。这些可能会造成孩子学习的不适感。由于初中毕业将面临首次升学考试,因此,部分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疏于关注孩子的品德、情感和心理等方面。
初中阶段,学习固然重要,但此阶段是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初中生交往能力、实践能力、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等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些方面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成人和成才。
引导家长全面了解学校这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家长要努力关注学校为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所实行的各项教育和改革举措,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和协作;要采用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重视孩子自我责任感的培养,教会孩子负责任地选择;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同伴交往;继续重视孩子学习兴趣、方法和态度的培养
专题2 科学对待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
初中阶段是整个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会发生巨变。要指导家长鼓励孩子科学安排时间,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指导家长开展科学的性知识教育,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指导,帮助孩子认识及适应自己的生理变化;指导家长开展科学的性心理指导,进行青春期异性间情感的疏导;指导家长引导孩子着眼于问题解决,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指导家长加强性道德观念教育,引导发展健康的性道德情感,指导养成良好的性道德行为,并注意控制家庭微环境的性刺激。
正因为初中生处于这样一个身心突变的关键期,所以,更需要家长的加倍关心、爱护和引导,帮助他们安全、顺利地渡过这一关键期。家长要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心理环境,指导、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的群体活动,与男女同学友好相处;注重心理沟通,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
专题3 高度重视孩子的睡眠、营养和用眼卫生
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加大、作业增多,因而营养摄入不均、睡眠时间大大减少、视力受损等问题日趋严重。家长对于孩子平时的健康不仅要关注,更要讲究科学教养。要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使孩子得到足够的休息。一般情况下,孩子13-14岁需要9-9.5小时,15-16岁需要8.5-9小时。要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保护好孩子的.睡眠;引导孩子根据身心发展水平,科学健身,劳逸结合;要为孩子准备合理平衡的膳食,尽量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要注意指导并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免疫力;培养孩子养成科学卫生用眼、做眼保健操的好习惯。
专题4 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念,不要把分数看成教育孩子唯一的目标,要更关心孩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全面、健康的发展。要引导孩子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能力锻炼,将写、讲、想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开展合作学习、共同分享;在面对学习困难时,鼓励孩子养成轻松接纳、认真对待的态度。
建议家长经常和孩子进行学习情况的交流,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教育。重视对孩子合理、科学使用时间的指导,和孩子共同制订学习计划,正确利用零星时间和切割使用在家的小块时间,善于安排休息和业余文体活动时间。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孩子学会学习。
专题5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初中阶段是学生升学、分流的关键时期,因而父母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比较敏感。要指导家长平时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情况,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业发展水平,科学地开展升学指导;发现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家长应与相关的学科老师一起分析,找寻原因,商讨对策;每次考前,家长不要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指导孩子做好考前复习,增强自信心;关注孩子考前保证身体健康,注意饮食卫生;指导父母和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重过程,避免纠缠于结果;指导家长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考试;指导家长教会孩子一些克服考试怯场的方法;指导家长在孩子因考试而产生挫折感时给孩子更多的心理抚慰和鼓励,帮助孩子挖掘自己学习上的潜能和闪光点。
专题6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中学生的各种网络问题日渐严重,亟需对其加以引导。家长要与学校紧密合作,主动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培养网络道德习惯,与孩子一起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引导孩子做个遵纪守法的“小网民”;要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学会自我尊重、自我发展;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让孩子把电脑和网络当成增加知识的工具;教育孩子正确把握上网时间,共同制定“家庭网络公约”,相互督促,严格遵守,预防用网过度;引导孩子在网络交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不能在网上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的信息,不在网上与对方以朋友结交的名义发生金钱上的交易和关系,交往中要保持与对方的距离,不要背着家长与网友单独见面等。对有网瘾的孩子,指导家长要多给予关心、理解、尊重、激励、宽容、信任,并积极向专业矫治人士求助。
专题7 充分了解并尊重孩子
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开始觉醒,他们开始感觉到生活中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但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尚不成熟,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家长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情况,如身体发育素质、习惯养成、情绪特征、兴趣倾向、智力特点等,从中把握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学会倾听、沟通,注意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关心孩子的心情和心事;告诉孩子遇到事情要主动与父母商量,寻求解决办法;家长未经孩子同意,不要私拆、隐匿、毁弃孩子的信件、邮件;保持和孩子的亲密感情关系,与孩子共同创造生活的乐趣,营造平等、宽松的亲子关系,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特别是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善于以积极平和的态度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专题8 正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家长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和身心特点,正确对待孩子在走向独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教会孩子控制情绪方法,激励孩子良好的言行,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情绪表达习惯;承认并接受孩子的个别差异,孩子的体能、兴趣、智力、志向都不相同,父母要多欣赏、多赞美其优点,帮助其克服弱点。
引导家长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给予支持与鼓励,培养其耐挫力并引导其从中吸取教训和启示。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应给予协助而不是责备;帮助其分析原因,避免推诿,避免孩子对挫折过度自责,要多加安慰,给予支持性的谈话等。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心灵的依靠。否则,孩子在成年人中找不到依靠,就会转向任何能给他们以“帮助”的人,有可能离正常的道路越来越远。
专题9 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缺乏自主、独立是目前初中阶段孩子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生活上依赖,自理能力较弱,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影响同样重要。特别是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对他们日后的工作、生活影响很大。要引导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学习体验并掌握多种技能。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学业负担而减少他们的家务责任,而应尽可能让他们承担一定的家务;同时,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各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并为他们提供独立判断、独自解决问题的场合与机会;从最贴近孩子的学习入手,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初三学生的身心在不断走向成熟、兴趣与能力特点逐步增强的特点,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人生的选择,并为此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专题10 引导孩子做个合格小公民
初中阶段是人格培养的重要阶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教育孩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提高分辨是非、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使其成为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7.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规划 篇七
贫困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十分复杂, 其心理特征也是错综复杂的, 一方面他们具有吃苦耐劳、意志力坚强等积极的精神特征, 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缺乏自信心、抑郁等不良精神状况。当前,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卑心理。由于贫困大学生普遍来自广大边远山区、农村地区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家庭以及城市下岗家庭, 他们的经济条件自然比别人差很多, 吃、穿、住、行等生活条件也远远不如别人, 有的甚至连学费和生活费都不能解决, 这势必让他们觉得处处不如别人, 从而和别的同学造成很大的心理差距, 最终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自卑心理。
二是偏激心理。由于经济条件上的巨大反差, 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扭曲, 看待问题失去理性判断, 对待周围事物过分偏激, 产生了严重的偏激心理。这使他们的心灵极其敏感和脆弱, 自尊心比任何人都强, 而且很容易受到伤害。并且使得他们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世界万事万物, 更不能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出合理地计划和安排。
三是冷漠心理。由于自身条件的劣势感的存在, 使得许多贫困大学生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 只关注自己, 而不愿意去注意别人。一方面他们拒绝与别人往来, 希望以此来掩饰自己贫困状况的窘态, 另一方面他们内心却希望别人真心的来帮助和关心自己。
四是焦虑心理。贫苦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极度艰苦, 他们要承受许多大学生根本没有的压力。一方面, 他们要为巨额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着急, 另一方面他们又要为毕业后就业、择业等问题担忧, 加上家庭压力过大、父母给予期望过高以及社会竞争压力剧烈, 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虑心理。
五是上进和吃苦心理。贫困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 他们从小就培养了一种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 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很好的独立自主能力。为了改变现实状况, 他们会比别人更加努力上进, 更加勤奋刻苦, 也比别人更加能够吃苦。
二、职业规划教育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引导贫困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 不仅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而且对他们能否正确择业、顺利就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有利于指引贫困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指导贫困大学生运用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 来客观公正认识自我, 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促进他们自我觉醒, 努力为将来的求职积淀知识和能力, 为人生目标和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有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 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结合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情况, 对他们进行各种教育辅导和实践训练。从而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 了认清当前社会形势, 同时指导他们远大的人生目标和自信、自强的奋斗决心, 并充分挖掘自身潜藏的各种潜能, 增强参加社会实践勇气, 使得自身能力和素质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 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驾驭社会生活。
三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由于贫困大学生自身经济条件较差, 使得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如奋斗目标不明确, 动力不足, 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实践能力不强, 这些都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以及成长成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我, 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 并能够充分发掘各种潜能, 提升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各种能力, 为将来应对各种挑战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最终能够促进贫困大学生走出各种心理阴影。
三、加强贫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 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 需要学校相关部门进行长期科学合理规划, 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结合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情况, 构建完整的系统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一是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投入。高校要完善贫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首先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需要建立一支市场反应灵敏、具有较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和较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骨干队伍。职业规划指导老师要有好的专业功底, 而且要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 不断积累经验, 发现新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去解决问题。其次, 建立贫困生的信息反馈机制, 建立一支以学校辅导员、学生干部、贫困生代表为主的信息反馈队伍, 及时反映贫困生的相关信息, 为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提供充分的信息。最后, 要加大贫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资金投入, 组织相关人员贫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探索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
二是要构建贫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核心课程体系。当期,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方面极不完善,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方式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单一, 对贫困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更是严重缺位, 这对贫困大学生未来求职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 完善贫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在充分了解贫困生需求的情况下, 改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方法, 构建一套有助于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 对解决当前贫困大学生问题刻不容缓。这些课程主要包括贫困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训练课程、成功经验交流课程、贫困大学生就业实践课程等。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 增强贫困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 促进贫困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增强他们奋斗的自信心和决心, 提升自我解决多种就业问题的实践能力, 从而避免贫困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最终促进贫困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摘要:当前,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 如何有效解决该问题开始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本文从职业规划教育的角度入手, 探讨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对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8.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八
常见的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如下三种:
1、心理忧郁、情绪低落如今,走进农村,村里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都出外打了。他们把孩子留在家里老人过,有的托付给亲戚,有的寄宿在学校。由于长年累月见着父母,缺少了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孩子们成功时得不到欣赏,失败时得不到鼓励,进步叫得不到表扬,退步时得小到指点,这将使孩了在思想、心里、行为上容易发生偏差。这些学生表现出缺乏活力,丧失兴趣,自责自怨,多愁善感,开始对身边的一切人发生怀疑,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成为所谓的受痛苦折磨的差生。
2、迷恋赌博、耽误学业赌博在农村较普遍,身处其的儿童有的直接依偎着成人允当参谋,有的私下里三五成群地嘶一赌,他们常用玻璃弹子、扑克或零星小钱等为嘶具、赌资。有些竟然参与大人打麻将,玩“三公”。这都直接影响了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而问题更严重的是,部分中小学生也参与到地下六合彩赌博的行列。在学校里,有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上课时间,交头接耳地猜码,把零花钱凑在一起,集体买码。更有甚者,因为没钱赌码,骗取偷窃同学或家长的东西拿去变卖,这种种情况的发生,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由于青少年心理还未成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容易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业,忘乎所以。
3、攻击性行为较严重近年来,社会的各种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一些媒体为了商业利益充斥了大量不健康的或小适宜学生的内容,而中学生既好奇又模仿,且鉴别力低,抗诱惑力弱,这就容易导致攻击行为的萌发。加之多数家长对子女教育无方,管教不严;农村社会风气不正,一些流氓成性的“小混混”,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可谓“乌烟瘴气”。学生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于是纷纷仿效,在学校常打架、欺凌弱小、进行人身攻击。
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应该从原因入手,寻找规律,对症下药,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
1、在心理辅导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应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性,学生在交往中怎样处理与同学的矛盾,学生怎样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考试焦虑等,力求在心理辅导课中。设计各种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学科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
针对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寻找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对应点,如语文课中英雄人物的行为,使他们把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实践的动力,在教学中,提倡教师采取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辩论,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形成乐学、会学的好学风,从而让学生有良好健康的学习情绪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应遵循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和力法,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农村儿童的不健康心理,有的直接来源于其家人的影响,有的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所以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不定时的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
5、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重视情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他们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通过志向训练,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克服惰性心理;通过情感训练,培养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闭锁心理,从而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心理。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推荐阅读:
2015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初中心理模块二测验二答案07-22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06-16
初中心理咨询室总结09-28
初中生心理问题讲座08-23
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1-11
高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07-19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研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1-07
初中健康教育优质课09-30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七年级)06-23
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