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城有感(精选11篇)
1.读长城有感 篇一
读《长城》有感作文
当我读完《长城》这篇课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长城的雄伟与壮观,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长城》这篇课文描写了高大的长城壮观雄伟,也形象地展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为我是个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觉得古人们在建造长城期间一定遇到了许多困难。可古人们还是坚持了,要不文中怎么会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呢?想想看,一块条石就重1.7吨,这么重的`条石可不是两三个人就能抬动的!人们还要将这些条是从山下一直运到山顶,而且在途中的道路是坎坷不平、坑坑洼洼的,要在这种地方建造长城,那简直无法想象。
再看看某些现代人,他们根本不懂得珍惜世界遗产。有的乱写乱画,有的把痰故意吐到地上,最可恶的是:竟然有人把垃圾悄悄的塞到射口……这些人呀,根本没有体验过那时的人们建造这个建筑是多么艰难。
长城啊!你是我们的骄傲!你是祖国的自豪!愿你永远屹立在祖国的东方!
2.读长城有感 篇二
我国明代不仅造园活动有较大的发展, 造园理论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特别是计成所著, 并于崇帧七年 (1634年) 刊版印行的《园冶》 (1) 一书, 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计成, 字无否, 江苏苏州吴江县人, 生于明万历十年 (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 而且能诗善画, 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共三卷, 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 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 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 《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中, 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 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 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 可归纳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 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 经过艺术剪裁, 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 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 就“最忌居中, 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 但“安亭有式, 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 如何建造, 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 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 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 “耸起高高三峰, 排列于前”, 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 “宜曲宜长则胜”, 要“随形而弯, 依势而曲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 可“立半山半水之间”, “下望上是楼, 山半拟为平屋, 更上一层, 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 再现原物, 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 又高于自然, 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 达到有机地统一, 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园林有的似山林, 有的似水乡, 有的庭院深深, 有的野味横溢, 各具特色。如苏州拙政园, 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 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 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 真可谓“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佳作。“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 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 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说:“因者, 随基势高下, 体形之端正, 碍木删桠, 泉流石注, 互相借资;宜亭斯亭, 宜榭斯谢, 小妨偏径, 顿置婉转, 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 园虽别内外, 得景则无拘远近”, 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 俗则屏之, 嘉则收之”, 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 使视线越出园垣, 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 古寺凌空的胜景, 绿油油的田野之趣, 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 为我所用。这样, 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 随机因借, 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计成所阐述的造园理论与具体经验, 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 而且对于今天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卷一《兴造论》里, 开篇作者就提出:“世之兴造, 专主鸠匠, 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强调了“主人” (即相当于今天的建筑规划设计师) 的重要性。其后又说:“半间一广, 自然雅称, 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 犹须什九, 而用匠什一, 何也?园林巧於因借, 精在体宜, 愈非匠作可为, 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 当要节用。”更是强调了主持造园规划设计人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计成做规划设计的过程。
计成说:“相地, 立基。”首先对项目要进行定位, 对基地各要素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规划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依据及设计的理念。
园基可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计成说园地只有山林地区为最好, “园地惟山林最胜, 有高有凹, 有曲有深, 有峻而悬, 有平而坦, 自成天然之趣, 不烦人事之工”。但也各有偏好———“古之乐田园者, 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 选村庄之胜”, 且不同的园基有不同的情趣———“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 不第便于乐闲, 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江干湖畔, 深柳疏芦之际, 略成小筑, 足征大观也”。
“相地”是从卜邻、究源、察地等几个方面考虑。卜邻就是选择园地时, 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 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主要考虑“因借”的因素。“倘嵌他人之胜, 有一线相通, 非为间绝, 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 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 收春无尽”。
究源, 指探究水的源头———“卜筑贵从水面, 立基先究源头, 疏源之去由, 察水之来历”。水也宜合理利用, “临溪越地, 虚阁堪支;夹巷借天, 浮廊可度”, 且“架桥通隔水, 别馆堪图”, 隔水接以桥梁可以另建馆舍, 从而形成很好的对景关系。
察地亦包括植被。“多年树木, 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 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 荫槐挺玉成难”。
作者最后强调“相地”的原则要因地制宜, “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
先相地, 后立基。先要布置厅、堂、阁、室等屋宇的位置, 然后因地制宜, 考虑“宜亭斯亭, 宜榭斯榭”, 再后“开土堆山, 沿池驳岸”, 间杂植物配置。植物配置不但讲究“栽培得致”, 随季候的不同有所变化, “曲曲一湾柳月”“遥遥十里荷风”“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桃李不言”, 而且强调了植被随季节变化的重要功用性, “一派涵秋, 重阴结夏”。
对于局部小地形的构筑, 作者提倡“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才能达到“适兴平芜眺远, 壮观乔岳瞻遥”的境界。
立基的顺序, 要按重要性。接待客人的地方, “厅堂”先定, 必须正中, 光线要好。“古者之堂, 自半已前, 虚之为堂。堂者, 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 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然后可以布置“室”等起居用所。一般“书房”也比较重要, 应优先选择位置。要满足幽静、优雅、敞亮等要求, 要能激发灵感。“书房之基, 立於园林者, 无拘内外, 择偏僻处, 随便通园, 令游人莫知有此”。
沿这些重要建筑布置游“廊”, 设计观景路线及视点。“廊基未立, 地局先留, 或余屋之前后, 渐通林许。蹑山腰, 落水面, 任高低曲折, 自然断续蜿蜒, 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考虑路线时要依据景点位置, 景点位置要考虑视点及观景路线, 并互动调整。“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 “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围墙隐约于萝间, 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 纵目皆然;竹坞寻幽, 醉心既是”。
游廊、亭、榭、花径构成了游园的路线与节点。“花间隐榭, 水际安亭”, 这是造园中构成风致的要素, “斯园林而得致者”。但“亭安有式, 基立无凭”, 选地立基并无准则, “惟榭只隐花间, 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 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 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 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 非歌濯足”。说到游廊, 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 “斯寤园之‘篆云也’”。
厅、堂、书房等建筑应考虑窗的位置, 确定对景。“桃李不言, 似通津信;池塘倒影, 拟入鲛宫”, “疏水若为无尽, 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 按时架屋。房廊蜒蜿, 楼阁崔巍, 动‘江流天地外’之情, 合‘山色有无中’之句”。
同时设计园林构图布局, 这两者相辅相成。在构图中, 作者始终强调造园要追求画的意境。“园说”篇中提道:“窗牖无拘, 随宜合用;栏杆信画, 因境而成。”在“村庄地”中作者描绘:“桃李成蹊, 楼台入画。”在“掇山”中作者又重申:“深意画图, 余情丘壑。”从而最终达到“景到随机”,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景观专项设计是对于规划内容进行深化的阶段, 与施工紧密结合, 如屋宇的做法 (包括门楼、厅、堂、斋、室、书房、亭、台、楼、阁、榭、轩、卷、广、廊等) 、花径做法 (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等, 还包括具体的很多花样) 、装折做法 (栏杆、屏门、仰尘、风窗等装饰物件) 、门窗、墙垣、掇山、叠石等。还有一些诸如匾额、对联、题词等由文人游园时有感而发完成, 如红楼梦大观园题词等。
规划设计的过程, 最有价值的有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方面是怎么做。规划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作者以中国古典诗画为底蕴, 以实践为基础,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为后世的园林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摘要:《园冶》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 影响远及海外。本文旨在对其造园精髓思想加以提炼, 力图变换一种视角, 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将其加以剖析、引申, 希望有益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园冶》,精髓,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年5月第2版.
[2][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年7月第1版.
3.读《上学记》有感 篇三
看似不经意的几句话,何兆武却还了北大历史系主任姚从吾一个公道。殊不知姚从吾1946年底曾经出任国立河南大学校长,他在两年任期的风雨中,可以说招致的污蔑与诽谤前所未有。譬如有人撰文公开打击:“田伯苍(即1945年~1946年任河大校长的田培林)和朱家骅(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是属一个小派系,不久他荣升了教育部次长。校长位置让与姚从吾。姚从吾是朱家骅的忠实奴仆,是田伯苍的小同乡。开封第一次解放后,他秉承朱、田意旨,把学校迁到苏州,妄图长期把持。”
但是,另一篇文中对姚从吾和“让与”他校长位置的田培林却另有所评:“1945年6月,田培林出任河南大学校长……田校长一方面扩充校舍,一方面将黄河水利工程学校并入河大组建水利系,并与土木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合为工学院,又将医学专科学校并入河大,增强了医学院,期望河大成为国内一所完备的大学。至此,河大有文、理、法、农、医、工六个学院,十五个学系,正副教授达一百二十六人之多,讲师助教一百一十人,学生达二千一百五十余人,成为华北地区院系最多、校园最大的学校之一,为新中国建立之前河南大学历史上最盛时期。”
1946年冬姚从吾接任河大校长后有文章记载:“他延聘名学者专家来校任教,并亲授《史学方法论》,领导师生埋头读书,努力研究学问……他常对学生说:‘学生的学问最后应该超过老师才对,不然国家的学术界怎能一代比一代进步呢?’这是他自谦也是勉励学生努力读书的话。”
同时,他的学生吴相湘在姚从吾逝世后的纪念文章《姚从吾尽瘁史学》中对他的人格有一段最为贴切的描述:“从吾先生是最敬佩胡适之、傅孟真两位先生的。在胡、傅两位先生相继辞世以后,从吾先生为求振兴中国史学,曾不顾嫌怨,与恶势力奋斗,对于培植后进更是鞠躬尽瘁,临死不懈,当其辞世前两小时,即4月15日(1960年)上午十时许尚与商务印书馆顾问杨树人教授通电话询问台大学生一篇论文刊行的事。当杨教授告诉他:论文已经付排,他异常兴奋地笑了。而不到两小时,忽被他得意门生发现他坐在台大历史系研究室已因心脏衰竭而气息奄奄。这和适之先生死在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馆,傅孟真先生死在省议会议场,鼎足而三,为中国近代学术界留下鞠躬尽瘁的珍贵典型。”
写到这里,不禁令人想到才华横溢、特立独行、傲世无羁,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台湾风云人物李敖在插科打诨之余,却偏偏对他在台大历史系的业师姚从吾老夫子情有独钟。在李敖1962年出道时的佳作《传统下的独白》一书的开场篇“十三年和十三月”中,曾经有一段发自内心的独自:“多少次,在太阳下山的时候,我坐在姚从吾先生的身边,望着他那脸上的皱纹与稀疏的白发,看着他编织成功的自首校书的图画,我忍不住油然而生的敬意,也忍不住油然而生的茫然。在一位辛勤努力的身教面前,我似乎不该不跟他走那纯学院的道路,但是每当我在天黑时锁上研究室,望着他那迟缓的背影在黑暗里消失,我竟忍不住要问我自己:也许有更适合我做的事……”
以上寥寥数语,真真切切勾勒出姚从吾的人品和在台湾几代文坛乃至在中国文史界的学术地位。最近,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员到台湾讲学,返京后谈到台湾一些中生代历史学者对导师姚从吾推崇备至,他们将姚先生的有点木纳、讲课时对学生们称“兄弟”的口头禅都视为姚先生忠厚、谦逊的美德。
毋宁置疑,仅以政治需要强加在姚从吾头上所谓的“小派系”、“小同乡”、“忠实奴仆”,以及什么“让与”、“妄图长期把持”等深文巧诋的妄言,就不攻自破、不值一提了。
但是,使人不解的是在《上学记》中,何兆武先生却对留在大陆的冯友兰先生采取和姚从吾先生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在该书的第二章“几个难忘的人”中“5、冯友兰先生”的专题中,竟以不负责任的偏见和误解连篇累牍向冯友兰发难,使笔者好像又回到对知识分子求全责备、揪辫子、打棍子的那个远去的时代。
如果脱离了历史的大格局而对一位备受煎熬、在夹缝里求生存还能作出大学问,以九十余岁高龄达到“天地境界”,全世界公认的哲学家、国学大师冯友兰,仅凭何兆武的臆想就能随意地指指戳戳,是极不公正的。作为对冯先生望尘莫及的晚辈,不由得心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不知我们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时,国人该如何评价国学的“一代文化托命之人”冯友兰。
首先,对冯先生的政治身份认知问题,何兆武在文中写道:“1945年国民党在重庆开全党的代表大会,主席团有十几个人,自然都是国民党最重量级的人物了,冯友兰也躬逢其盛,赫然名列其中。后来听说国民党要他做中央委员,他没有接受,还是留在学校教书。那时候在民间,民主的气氛还是占上风,所以大家跟冯先生的思想就拉开距离了。”以上何先生所述冯友兰“还是留在学校教书”这件事中,莫非认为冯友兰不识抬举、没有出息,拒当中央委员而当穷酸教员,“大家跟冯先生的思想就拉开距离了”?这与何先生看法的初衷,似乎是矛盾的。
无疑,这就牵涉到冯友兰是否是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问题。几年前笔者曾经向《道通天地——冯友兰》一书的作者范鹏请教,范先生在研究冯友兰时,提出一个“文化场效应”现象,对笔者颇有启发。冯友兰出生于内地河南省南阳府唐河县,在娘胎里就背负着中原文化厚重的十字架,“烙”上了中原“士”文化的胎记。由于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以及沿海文化的差异,他不可能像胡适那样个性化、那样超脱。在冯友兰的精神世界里只有“社稷”、“家国”,而个人前途一定是融合在其中的。正如冯友兰1949年拒绝到台湾的原因,他在《三松堂自序》中说得明明白白:“无论什么党派当权,只要它能把中国治理好,我都拥护。”据笔者查询,说这番话前后的背景之一,是在因战事而南迁苏州的国立河南大学,冯友兰和当年绝大多数学贯中西的河大教授们的“故乡事”,不外乎在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一次重大历史性的抉择时,以冯友兰为代表留在大陆的一代中国学人,是惟“家国”的前途马首是瞻的。笔者在《国立河南大学之命运》一文中,对这一代背负着中原文化传承的土著文人是这样评说的:“他们心目中的‘爱国’和政客嘴中的‘爱国’是不一样的,融进
这一代文人血脉中的‘家国’,始终是那一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与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中华民族文化。”
以笔者之愚见,维系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号称五千年文明的纽带,不能舍弃的就是这么一点中华民族的“共”性。当前在世界要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时,这就是中国本土优秀文化的“正宗”!
何兆武对冯先生释今古之“三史”、纪贞元之“六书”的巨著评说时强调:“1942年,教育部举办过一次全国学术评奖……当时评出一等奖两名,一是冯友兰的《新理学》,也是《贞元六书》的第一本,另一部是华罗庚关于数论的著作。冯书的评审者是张君劢,对冯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冯先生在学术上是有贡献的,但是否即如张君劢所推崇的那么高,恐怕不无疑问。”何兆武质疑之后,就其本人来说并未在学术上对《新理学》提出质疑的论据,对此“不无疑问”的空头质疑,笔者认为在学术界是最为不可取的“风”气了。文中何兆武又对冯先生另一部著作评价:“像他《新世训》的最后一篇《应帝王》鲜明地表现出想作‘王者师’的心态。在我们看来,一个学者这样做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有失身份。”这就奇怪了,“学而致用”人人皆知。何兆武代表的“我们”是认为冯友兰要以他的满腹经纶服务于政府、社会而当“王者师”是“有失身份”?按何兆武的逻辑,是否所有出任政府智囊、顾问、咨询的专家、学者都为此“有失身份”了。
这不是宽容的问题,这是公正与良知的大是大非问题。冯友兰留在大陆、坚守在清华大学的教学岗位上错了吗?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一路走来的一位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著名教授,该不该受到如此求全责备的苛求?
对于冯友兰一生宏富的著作,如果用只争朝夕来感悟冯友兰的勤奋,那就用宁弯不折来理悟冯友兰的韧性。冯友兰在抗战时期陆续出版的《贞元六书》,是他“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的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在艰难困苦、生命攸关的战争年代,冯友兰奋发有为著书立说,并不在于得“奖”。冯友兰、华罗庚一文一理、一代双骄,出类拔萃。这种在“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激励下,焕发出的精神境界是任何奖赏都无法比拟的。在飞机轰炸、流离失所的战乱中,能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潜心研究学问者,精英也。
冯友兰在之后一波又一波严酷的政治“运动”中,他能屈能伸,大气磅礴化腐朽为神奇,将生命融进他一生追求的学术,晚年在失明后仍用心在写、用口在述,有始有终、善始善终,用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将《中国哲学史新编》奉献给世人的就是冯友兰的人格魅力,在困境中,只有具备卓越逆境的智商,才能成大气候。
这种精神恰恰是目前急功近利、浮躁的学术界最应当认真借鉴的。
记得2003年前后在新加坡大众书局的新书展示柜中,看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哲学小史》(大师小作丛书),署名冯友兰著,在该书的首页有一篇介绍《大师小作》的出版说明,中间一段写道:“大师多有启蒙之愿。皇皇巨著之外,每每有小作发表。志在训练学子,普及文化,启迪民智。这些作品都是精心之作,写作时并不比著撰学术文章省力和容易。因此往往能融会贯通、深入浅出,挥洒自如中显露真知灼见。与其后坊间出现的辗转编撰之作相比,这些作品实在更值得传之久远,成为后学的必读。”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笔者没有研究过哲学,本不在“行”,可哲学又无所不在;三人行必有吾师,何况面对的是“大师”。一本薄薄的六十九页的《中国哲学小史》,竟能浓缩中华数千年哲人之精华,在两岸三地、东南亚的华人世界里,冯友兰大名如雷贯耳。笔者作为“后学”只有“必读”,被“普及”、“启迪”的份。人贵有自知之明,站在巨人肩上学习、继承、求发展和将巨人踩在脚下哗众取宠,毕竟是两码事,这其中牵涉的何止是学风?!
冯友兰通释古今、纵横中西,坚守“教授”之节操,是“士”文化的顽强坚守者,“士”文化竞争核心是“节”。纵观冯友兰一生不离本土,不为权利所左右,不受官位、金钱所诱惑,顽强坚持一生一世做学问,而且以刚柔相济的韧性做出大学问,毫不含糊的他是一位纯粹的哲人,自觉地担当着中华文化道义的使命,这就是冯友兰的大节。在二十世纪纷纭复杂的政治形势下,能够终身恪守学术阵地,为哲学而鞠躬尽瘁,可以说他是中华“士”文化在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这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根”!
冯友兰在“文革”中不过是二位“教授”,他自贬为“哲学工作者”或人称“臭老九”的一介草民,这就够了。即便曾经被点名在“梁效”的写作班子当过顾问,也并没有改变他被批判、遭迫害的地位和命运。“文革”中,冯友兰在小组讨论会上的一席发言,有人因政治需要,以“对于孔子的批判和对于我过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而见诸1973年《北大学报》第四期,据说该文还上了《光明日报》、《北京日报》。这些批孔文章出笼的背景,正如冯先生《三松堂自序》中所述:“1973年,批林批孔运动转向批孔运动。批孔还要批尊孔。当时我心里又紧张起来,觉得自己又要成为‘众矢之的’了。后来又想,我何必一定要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呢。要相信党,相信群众嘛,我和群众一同批孔批尊孔,这不就没有问题了吗……”冯友兰这番表白是“自救”还是捞到了什么权与利,明眼人应当一目了然。
但是,笔者不能不说的是,冯友兰以哲学家的睿智,有意无意地以他的声望与学识和“政治”开了一个大玩笑。那是在阶级斗争月月讲、天天讲的紧箍咒念到极端,惶惶不可终日的老九们处境艰险,不知下一个被抛出去的“罪羊”是你、是我还是他的时候,冯友兰对批孔推波助澜,一时间,几亿人“唰”的一声将脑袋扭向了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金睛火眼个个盯住了“孔仲尼”,人称“孔老二”,顿时身边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气氛松弛下来了。因孔老夫子占用了这段至关重要阶级斗争的时空,转移了“大批判”的目标,而使一些老九安然过了这个“村”、又过了那个“店”,幸运也。
儒家学说能不能包装到“个人崇拜”的绝对地步,孔子在和叶公对话时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也不能容人质疑!
中国要走中国自己的路,国人就必须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精髓无限热爱、充满信心,这才是中国要崛起的真正底蕴。如果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时,不重视自己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这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毋宁置疑,冯友兰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上“融贯中西、通释古今”,展现给世界的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就是中华民族史不绝书的一个“图腾”。
哲人远去了吗?!
在北大燕南园的三松堂,如今三松挺拔。冯老夫子的女儿钟璞仍然守护着这座幽幽静谧、苍凉肃穆的小园。偶尔笔者从燕南园走过,似乎呼吸到这里的灵气,感觉到冯友兰做学问的那份执著与深沉。
4.游长城有感 篇四
这次参观,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拓宽了视野。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下了车,眼前的长城真是让我吃了一惊。远远抬头望去,长城雄伟壮观,巍然屹立在我们面前。来到长城脚下,向上望去,石阶高而险,人们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平衡。这一级级石阶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此时,我们都汗流浃背,但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起观赏美丽的景色: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川尽收眼底。长城像一条气势磅礴、蜿蜒盘旋的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让人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形容它!环顾四周,那景色比山脚下的更雄伟,更美丽!雄伟挺拔、气势恢宏、连绵起伏的长城,真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曲折蜿蜒的石阶是巨龙的龙身,巍然屹立的烽火台是巨龙装饰精美的龙爪……此时的巨龙翘首欲飞,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长城带给我的不只是震撼,还有心痛。长城上的每一块砖上都刻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的名字,那些丑陋的文字好像是长城的伤疤,向世人昭告着他的伤痛和人们对他的不尊重。这反映出了什么呢?这只能说明我们中国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是很淡薄,淡薄的让人心痛。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我们呢?用刀子一下一下的毁坏着我们的象征,这难道不让人深思吗?
5.登长城有感作文 篇五
我站在长城脚下,向上仰望着,啊,长城仿佛就是一条卧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高高的烽火台耸立着,显得雄伟壮丽!
我曾经在书中看过长城的有关资料,从中写得十分详细。如果用城墙的砖头和石头,筑成一道宽一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可以绕地球一周多。用这么多砖头和条石垒起来的长城是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生命筑起来的。
爸爸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叫“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仍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之所以对长城观察的这么细致,是我深深地记着那个故事。有句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另我大所失望的是,凝聚着古代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古长城,正受着现代人的破坏。这样你不觉得残忍吗?
6.观长城有感(500字)作文 篇六
人们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一直向往长城的风采,去年暑假,我跟表妹,小姨和小姨夫一起完成了我这个心愿。
汽车行驶了两三个小时后,才到达了目的地,因为天气原因,原本说好的居庸关变成了八达岭,但这并没有破坏我的好心情。汽车行驶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透过玻璃窗眺望,眼前的景象令我赞叹不已。长城蜿蜒在群山之中,像一条在崇山峻岭上伏卧的巨龙,正欲腾飞,因为天气雾蒙蒙的,所以巨龙若隐若现,真令我向往。长城起伏在群山之中,虽然还没登上长城,但从远处眺望,我还是被它气势宏伟的姿态深深地吸引住了。
虽然天气不好,但是长城上依旧游人如织,我跳起来想看看长城的尽头,但却怎么也看不到,真不愧为万里长城!长城上平坦宽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垛口相连,每隔一段路程,便有一座烽火楼。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居高临下,大好风光尽收眼底,长城在叠翠而又险峻的山岭中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与碧空相接。
站在万里长城上,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又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美好情景。
我爱北京。我爱这经历过两千多年寒暑的万里长城!!六年级:梅竹文集 篇一:游长城有感
游长城有感
这次参观,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拓宽了视野。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下了车,眼前的长城真是让我吃了一惊。远远抬头望去,长城雄伟壮观,巍然屹立在我们面前。来到长城脚下,向上望去,石阶高而险,人们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平衡。这一级级石阶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此时,我们都汗流浃背,但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起观赏美丽的景色: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川尽收眼底。长城像一条气势磅礴、蜿蜒盘旋的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让人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形容它!环顾四周,那景色比山脚下的更雄伟,更美丽!雄伟挺拔、气势恢宏、连绵起伏的长城,真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曲折蜿蜒的石阶是巨龙的龙身,巍然屹立的烽火台是巨龙装饰精美的龙爪„„此时的巨龙翘首欲飞,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长城带给我的不只是震撼,还有心痛。长城上的每一块砖上都刻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的名字,那些丑陋的文字好像是长城的伤疤,向世人昭告着他的伤痛和人们对他的不尊重。这反映出了什么呢?这只能说明我们中国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是很淡薄,淡薄的让人心痛。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我们呢?用刀子一下一下的毁坏着我们的象征,这难道不让人深思吗?
这次长城之旅让人震撼,让人心痛,也让我知道作为长城脚下的子孙,我们应该保护长城,用们的行动来渐渐地抚慰长城的伤口。
篇二:登长城有感
登长城有感
陆丰市绵德学校 八(1)班 卓树立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古老的万里长城,我多么憧憬能站在那高高的长城上,一睹长城之风范。这次去了老北京,终于如愿以偿了,体会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情。
太阳一如既往火辣地烘烤着大地,晴空万里。可奇怪的是,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长城脚下时,竟觉得不那么闷热,反倒挺凉爽,连那令人心烦的蝉声也变得悦耳起来。通往长城的路上,两旁的树迎风而笑,傍山而居,把这里的空气净化了不少。
我的心紧牵这我的步伐一步一步地靠近了长城,此时,一阵阵微风轻抚着我,令我倍感凉爽轻松。看到这既高大雄伟又蜿蜒万里的长城,我深深感受到了当年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不久,我们登上了长城,站在长城上,我有些惊讶,起先我还对长城被称为“万里长城”感到半信半疑,如今一看,不得不信。我和父亲一边攀登一边眺望看似不远处的四周,心里存有敬佩与怜悯之情,在古代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依赖的情况下,古代人只凭借自己辛劳的双手将长城建得如此精致,如此坚固,几千年过去了它依然完好无损地屹立在神州大地之上,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所谓“万里长城今犹在,仅是不见秦始皇”。可惜秦始皇为了筑长城抵御匈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派遣几十万人修筑长城,置人民之疾苦于不顾,这才有流传“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伤感故事!昔日的将士们为保家卫国,在长城上浴血奋战,尸堆如山,血流成河,是何等的悲壮;而百
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是苦不堪言,我的怜悯之情也油然而生。我像只顽皮的小猴子,跳上窜下。遇到陡坡,我也时常会抱怨:唉,这坡这么如此之陡。何曾知晓昔日的将士如何把守边关?在旁的父亲笑了笑,说:“古代可不像如今有栏杆可搀扶着。”我听了更加敬佩古代边关浴血奋战的将士了。一时间眼前仿佛出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情景,依稀听到那幽怨的羌笛?? 正当我想奔向更高的顶峰,感受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时,父亲一把叫住我:“小子,算了,别再上顶峰了,咱们待会还要去别处。”我蓦然回首,只见长城延绵曲折,高荡起伏,似一条沉睡待醒的巨龙盘虬崇山峻岭之中,它虽不及故宫那么雍容华贵,但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是保护中华民族坚固的屏障!长城上人山人海,有的在照相,有的在眺望远方,有说有笑的,有外国人的,更有中国人的?? 我想:他们也许跟我一样也在感叹吧!庆幸自己不是诞生于古代,否则也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灾。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由古迄今,历史的变化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强弱在于他有多少“经天纬地”之才人,三国蜀汉的诸葛亮可以说是历史奇才,刘备得他便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正所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我们要趁着青春大好年华,努力读书,壮大自己,保卫长城,像长城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家园!
篇三:《长城》读后感
《长城》读后感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的一项宏伟建筑,它的建筑历史悠久,工程规模之大,堪称世界历史上一大奇迹。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整个长城穿梭在崇山峻岭当中,像一条长龙腾云驾雾。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特别喜欢这一句,每一次读到时,我心中感到十分自豪、十分骄傲。
整个长城结构合理,高大坚固,由连续的城墙、关隘、敌台和烽火台构成。城墙为长城的建筑主体,关隘用于屯驻重,是长城防守的重要根据地,敌台供士兵射击、观察、掩蔽用,是城墙上的主要战斗设施。如今,它们仍然魏然屹立、蜿蜒起伏于高山之中
看到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我便想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古代劳动人民用无数双手、无数肩膀抬着这一块块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再一步步登上陡峭的山岭,是多么不容易啊!我心想,长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毅力和聪明的才智,如今长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伟大成就。
啊!万里长城,中华人民的骄傲,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爱您。长城,我心铭记!
《长城》读后感
读完《长城》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古代的劳动人们是多么的辛苦修建长城。
一块两三千斤重的石头要用老百姓的肩膀和手一步一步地扛上山岭是多么的艰难!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那些老百姓一定是被粗糙的石头磨伤了身体,被巨大的石头压伤了身子,如果一不小心还会被石头压死。长年的修建长城一定牺牲了不少老百姓,而且他们稍微休息一会儿也会被那些监工狠狠地抽在身上。他们无论在艳阳似火的天气下,还是在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天气下也要日夜不停地修建长城。我闭上眼睛仔细的想象那时的情景,我仿佛听到人们悲惨的哭喊声,我仿佛看到人们被粗糙的石头磨损过的身体。在雄伟的长城背后是牺牲了多少的老百姓啊!
我们一定要爱护我们眼前的长城。因为长城是无数的人们努力工作而成。
《长城》读后感
曾经听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虽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但也常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长城,领略一番长城的风采,体会做“好汉”的滋味。
嘿,没想到,刚一开学,我们上的
于防御外敌。最后秦始皇统一全国,把各地城墙连接起来,就连成了这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当老师讲到这里,我不禁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那无数的肩膀无数双手,筑起了这不倒的长城。这其中凝结着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啊!我仿佛看见无数的劳动者背着大石板,弓着腰,一步步地艰难地攀登着„„他们那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引起了我的深思。中国的古代劳动人民是这样,近代的中华儿女又何尝不是呢?
在中国人民拿起刀枪,不畏强敌,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日本侵略军武器先进,装备精良,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qiāng。但是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成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发扬了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龙”的精神。
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又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灾,中国人民又同这场洪灾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在抗洪前线,几百万军民.万众一心,严防死守,与洪水奋力拼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绿色长城”,中国人民创造了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成就。这,不正是我国劳动人民不畏险阻的梢神力量的再次显现吗? 学完《长城》,我不再想当“好汉”了,我希望自己成为建设“新的长城”大军中的一员,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古老的长城,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岁月的沧桑,至今还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而从中焕发出来的精神也将永盛不衰。
篇四:观中国国防生有感
观中国国防生有感
江天,苏寒,刘洛,唐一恭,黄小朵,谢妍,蒋若琳,沈玉川,还有在最后关头离开了国防楼的杨帆。一群可爱的人,一个可爱的集体,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名字——中国国防生。
高冲高参谋——他们的教官,一个严厉而又充满了人情味儿的海军陆战旅军人,一个真正的军人。以一个军人的态度,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而她也用事实证明了:只有在严格地训练下才会培养出出类拔萃的未来战争需要的军事上的高素质人才。
(1)你有你的花香浓,我有我的军旅情
你有你的七彩虹,我有我的军人梦
人生的选择不光有安宁
还有那男儿女儿踏征程
你也有情,我也有梦
你也有梦,我也有情
把铺满鲜花的大路留给你
我无悔的奔向 奔向风雨中
(2)在那寂静的夜晚,有一艘月亮船
翘起嘴角弯弯,永远那么甜
那是你在笑吗,笑声飞满天
是你目光的温情,融化了冰川
是你指尖的缠绵,拨动了心弦
在那心海的彼岸,不见了月亮船 只有孤单星星,还在眨着眼 那是我的泪吗,泪花洒满天 是你心中的距离,熄灭了火焰 是你脸上的漠然,冷却了思念 那是你在笑吗,笑声飞满天 是你目光的温情,融化了冰川 是你指尖的缠绵,拨动了心弦 那是我的泪吗,泪花洒满天 是你心中的距离,熄灭了火焰 是你脸上的漠然,冷却了思念
你是否知道我在期盼,盼望着月儿圆 在那心海的彼岸,不见了月亮船
(3)我是风中那朵小花
我是风中那朵小花
挺立瘦弱胸膛,迎接寒来暑往 秋风冷雨中学会坚强
当温暖不在我的身旁
你可看见我的泪光
一本青春日记,写下孤独成长 写下孤独成长
我是风中那朵小花
我是风中那朵小花
展开绿叶臂膀,寻找爱的力量 春风阳光下美丽绽放 我是风中那朵小花 我是风中那朵小花
展开绿叶臂膀,寻找爱的力量 春风阳光下美丽绽放 春风阳光下美丽绽放
(4)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情 一样的当代大学生 学海求知,志在军营 校园的读书声声声责任重 我们崇尚荣誉,我们励志人生 我们是今天校园美丽风景 我们是中国国防生
一样的憧憬,不一样的梦 一样的当代大学生 携笔从戎,保卫和平边关的号角声声声催征程 我们忠于使命,我们激扬人生 我们是未来军中钢铁长城 我们是中国国防生
7.读《我妈妈》有感 篇七
爸爸一直在外地工作挣钱,家里我和弟弟都是妈妈一个人在照顾。爸爸也说妈妈现在越来越强大了。
妈妈是家里的厨师,每天放学回家后看到她把一些青菜、鱼、肉变成一桌可口的晚饭。
有了弟弟以后,妈妈变成了一个大力士。有时候出门时,或者去买完东西回来后她总会背着弟弟,左一包、右一包,大一堆、小一袋的很强壮。
我想做什么,妈妈都会猜到。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会说:“我是你妈,你妈是神呀!”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妈妈这个工作最辛苦。每个妈妈都很疼爱孩子,我想在妈妈的每个节日里送一份礼物给妈妈,我可以自己动手折纸,画一幅画,或做一张贺卡送给我妈妈。我也可以自己攒零钱给她买小蛋糕和鲜花。
8.读《颜真卿》有感 篇八
我最初学也最擅长的字体是颜体。每次翻开《勤礼碑》,流连于那丰腴端庄的碑文,我便会猜想颜真卿的样子——他一定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弱书生吧。可是,走进《颜真卿》,我才发现,我心目中那个颜真卿的形象被颠覆了。
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颜真卿26岁中进士,后因仰慕张旭,初涉官场的他毅然辞官意欲求学于张旭,岂料未得张旭的赏识。但他并不甘心,37岁时再次辞官拜访张旭,终得其口授书法要诀,他的书法从此有了飞跃。“学而优则仕”,在那样的年代,有哪个书生不以谋得一官半职为荣?而颜真卿为了心仪的书法艺术两次辞官,这种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功名的行为,怎能不让人为之赞叹?
他是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安史之乱”期间,他毅然投笔从戎,后被推为盟主,统兵二十万,横驰燕赵,大震军威,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谁能想到,颜真卿还是一位戎马倥偬的大将军?长期驰骋沙场的他,居然能将书法技艺练得如此炉火纯青。我想,他的《祭侄文稿》能享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盛誉,恐怕与他在作品中融入侠骨豪情是密不可分的吧。
他是个视死如归的爱国者。颜真卿一生最壮烈的一幕,是晚年与李希烈的斗争。李希烈叛变,朝廷受挑拨竞派75岁高龄的颜真卿去劝降。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却大义凛然受命前往。李希烈先以宰相的高官厚禄诱惑他,再用火刑、绞刑等酷刑来恐吓折磨他,他毫不屈服,大声痛斥李希烈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最终被缢杀,为国捐躯,其赤胆忠心彪炳史册。
他是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晚年的书法艺术臻妙绝顶,彻悟生命哲学与书法艺术,并将生命哲学与书法艺术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斑驳血泪,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倾注一腔豪情,又在鳞次栉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
颜真卿的书品和人品,万世景仰。
(指导老师:朱理华)
9.读长城有感 篇九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1这个周末,我细细品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本书以蟾蜍、鼹鼠、老獾和河鼠的历险故事为题材。讲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生动的刻画了柳林中的友谊与温情。它不同于一般的童话,而是将有关人情事故的诙谐表述和富于童趣的描述糅合在一起,细细揣摩,别有一般韵味。
其中,我最喜欢的动物是鼹鼠和老灌。鼹鼠是个勤劳,本分,善良,温和的绅士,生活在农庄花园的地下。它本来安于现状,却在冬眠醒来后被春天迷人的气息所吸引,以致放弃春季大扫除计划来到地面游玩、探险、遇见河鼠,从而开始了一段不同以往的奇妙生活。虽然它有时真幼稚,心直口快,但却真诚而不失可爱,彬彬有礼而与感动。在帮助蟾蜍夺回家园的战斗中,它表现的有勇有谋,深受老獾喜爱。
老獾是一个不好社交深居简出,却又有着绝对威望的绅士。他沉着冷静,威严可信是长者般的朋友。他是领导,是智者。在不易接近的外表下,他实际上是个憨厚可亲,乐于助人的动物。为了帮助蟾蜍改掉老毛病,他可谓费尽了心机,在帮助蟾蜍夺回家园的战斗中,他无疑起了核心作用。
在这两只动物中,我知道了人不能只看外表,就像老獾是一个不好社交的人——像我们社会中那种高傲自大的人。可是他实际上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
书中情节看似平淡琐碎,却温情感人,曲折有趣,富含哲理,感动着成千上万的读者。它的魅力就在于通过谈生活,谈友谊,谈家的温馨,谈生活的智慧,使人们在诗意般的语言中受到美和爱的熏陶,受到生活的教育和启迪。不光孩子,成人也会被吸引,被感动,被陶醉。柳林间的风份仿佛吹过河岸,穿过芦苇丛,吹拂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泰晤士水面上漂浮着静谧的睡莲,银色的拦河大坝,古老的车水,善良可敬的牧神潘,同样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温馨的睡梦中。这是本好书我推荐大家也去看看。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2《柳林风声》是英国的肯尼斯·格雷厄姆写的童话故事。整本书描述了动物们随着季节起伏变化而生活的故事,再现了萦绕在柳林中的友情。
文中共有四位主人公:稳重老练的獾、聪明细心的河鼠、机智勇敢的鼹鼠和骄傲自大的蛤蟆。它们在柳林间和小河边发生了许多趣事,每当我读到:四位好汉愤怒地冲进宴会厅,就在这可怕的一刹那,发生了一场大恐慌,吓得魂不附体的黄鼠狼们纷纷钻到桌子底下,没命地跳窗夺路而逃,白鼬们乱哄哄地直奔壁炉,全都挤在烟囱里动弹不得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副画面:獾、河鼠、鼹鼠和蛤蟆闯进宴会厅,把黄鼠狼们和白鼬们吓得连滚带爬的想要逃出去,又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被四位好汉给抓住了,一动都不敢动。
看完了《柳林风声》,我合上了书,不由得想到了自己:那天,被新老师点名后缓缓站起的我,用细若蚊呐的声音回答问题。继而就被老师的“听不见!”和同学们铺天盖地的哄笑声淹没了。而那时的我,手心里不知不觉就渗出了细小的汗珠,脸部的表情也尴尬地不自然起来。其实也并不是不会,只是太担心自己的答案会是错误的,害怕那么多人异口同声地说你是错的。由担心而衍生出了那种小心翼翼,最终丧失了响亮地把答案说出来的勇气。每当我再回想起这件事,总觉得自己当时要是再勇敢上那么一点点,和鼹鼠它们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就一定会和它们一样的成功了。
虽然《柳林风声》我早已读完了,但它带给我的感受却让我回味无穷,让人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和家的温馨与美好。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3最近,我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作者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柳树林里那些让人羡慕的田园风光,还有老獾、水老鼠、鼹鼠、癞蛤蟆等朋友们的友谊的故事。
《柳林风声》主要是讲述了柳树林中的动物们的故事。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鼹鼠、河鼠、癞蛤蟆和老獾四位绅士。他们生活在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沿岸,那里的乡村生活和美丽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鼹鼠本来是个安于现状的人,但是在他冬眠醒来后,被美丽的春天景色所诱惑,放弃过去的一切计划,来到地面游玩、探险,以及遇到河鼠,从此开始了不同以往的生活,鼹鼠把他的勤劳、本分、善良和温和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自。河鼠是一个机智聪明和知足长乐的人,他一个以河为家,一旦离开了大河就会无比深切地思念。他为了寻找鼹鼠,在黄昏的时候毅然冲进野林;在回家的路被风雨阻断了,河鼠机智地去找老獾帮助。对朋友的慷慨大度和真诚无私。癞蛤蟆的好客和老獾的不爱社交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我们应该向癞蛤蟆学习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精神。我应以此为教训,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要尽力让别人不讨厌我们。
再说说癞蛤蟆,癞蛤蟆是幸运的,有不离不弃的朋友,始终在宽容他,关心他,帮助他成长,从癞蛤蟆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人和人要团结友爱,团结才能做好一切事物,友爱才能加固团结。朋友和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这样才能让友谊永不摧毁。
我也希望有象鼹鼠,河鼠,老獾那样的好朋友,在我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助我,鼓励我,陪伴我一起成长。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4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是我看了关于它的同名动画后,很感兴趣便买来看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河鼠、鼹鼠帮助青蛙先生夺回家园的故事。青蛙因为偷了别人的车被抓入狱,于是黄鼠狼、雪貂等动物强占了他的豪宅,最后青蛙只能寄住在朋友鼹鼠家,并与河鼠、鼹鼠、獾一同打败强敌,夺回家园。
河鼠、鼹鼠、獾以及青蛙打败强敌,夺回宅地的这一部分非常精彩!因此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遇到灾难了,原本可以在小水湾里快乐生活的动物们还要奋不顾身助青蛙一臂之力,帮助它赶走黄鼠狼那群坏蛋呢?对于我的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答,因为那些向青蛙伸出援助之手的动物们有乐于助人的品质啊。如果那些动物们得知青蛙即将会有灭顶之灾时,不闻不问,懒得帮助它,这就铁石心肠了。
我有时也很小气、吝啬,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却不愿伸出援手,我真是应该反省自己。
回想到过去的2020年就有一群像这些小动物一样的人们,他们就是我所敬仰的“白衣天使”——医护人员。在武汉的警钟敲响时,医护人员毅然地在请愿书上盖下自己鲜红的手印,他们共同发誓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有些医生居然为了无数人的身体健康,宁愿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其实世界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所做的已经不是一点了,他们的奉献巨大!
但世界上也有人的心仍然是冰冷麻木的,他们总是认为其他人帮助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我很希望他们能改过自新,向那些世界上善良的人致敬。
假如世界上有像河鼠、鼹鼠它们一样热心的人该多好啊!有些人是小范围的“乐于助人”,有些人是勇于助国,有了这些人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5上小学以后,妈妈送了一本《柳林风声》给我,说我长大了,可以读读这本有趣的书。它是一本英国的`经典童话故事:一条清澈奔腾的大河,一片神秘美丽的柳林,一群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它们汇在一起,为我上演了一幕幕妙趣横生的动人故事。在一条奔腾的大河边河鼠、鼹鼠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体贴,鼹鼠跟着河鼠学会了游泳、划船,还交了新的朋友。鼹鼠一心想去看望獾先生,独闯野林迷了路。后来河鼠找到了极度恐惧的鼹鼠,但这时下雪了,它们回不了家了,他们一起想办法回家,后来误闯到了獾先生的家,得到了獾先生的热情招待。蟾蜍它有一个蟾宫,它非常的富有,它的爱好非常多,但都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它一会喜欢划船,一会喜欢赛艇,最后喜欢上了赛车,河鼠、鼹鼠、和獾先生都劝说蟾蜍不能再玩赛车了,可是蟾蜍就是不听劝告,最后还是因为赛车让它进了监狱。后来蟾蜍装扮成洗衣妇从监狱里逃了出来,它的蟾宫被野林里的黄鼠狼和白鼬给占领了,河鼠、鼹鼠、獾先生一起帮蟾蜍夺回了蟾宫,蟾蜍还是执迷不悟,仍然狂妄自大,后来在河鼠、鼹鼠和獾先生的教育下它改变了——重新做人,最后它变成了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了。在四个小动物中我最喜欢獾先生,它总是像慈父般的照顾其它三个小动物。它还很聪明、很勇敢,特别是当蟾蜍的家被黄鼠狼和白鼬它们侵占,以它的足智多谋和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让蟾蜍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让我知道了人世间的友情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是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充满爱的民族。在前不久当雅安地震噩耗传来时,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像獾一样的好心人,他们用各样方式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让雅安不再有痛苦,让雅安有了希望和新的梦想。柳林风声——爱之声,也是我的梦之声。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6春风路过甜甜的花草,一路跳着舞儿,忽又调皮的钻进了我的衣领,想挠我痒痒,我忍不住“咯咯咯”的笑了起来……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妈妈拉起,原来我在做白日梦。
昨日妈妈催我睡觉时,我固执的要把《柳林风声》看完再睡,结果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这一觉睡的好沉好沉,直到大天四亮。
我还记得我梦到了我和鼹鼠、河鼠一块玩耍,还教训了那只喜新厌旧没有定性的蟾蜍。正准备带着春风一块去划船时,被老妈给叫醒了,唉。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河鼠,甚至觉得自己很多地方跟河鼠很相像,偶尔又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如河鼠,需要向河鼠学习。当然啦,鼹鼠也有鼹鼠的优点,即便蟾蜍也有可爱的一面,獾的沉稳也是我该学习的,但是我就是喜欢河鼠,没办法。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如果非要有,那就让我试着说说看。
河鼠河鼠,顾名思义离不开“河”,整日与河水作伴的河鼠并没有厌倦“河的世界”。她说:河就是她的全世界,除了河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多么懂的感恩的河鼠,因为感恩,生活就没有抱怨,无论春夏秋冬,可爱的河鼠总是可以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永远不觉得无聊呢。
生性浪漫的河鼠总是忍不住诗兴大发,但浪漫的情怀丝毫不影她做个务实的人。她不仅会游泳、划船,还精通其他生存的技能,最可贵的是,她可以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朋友,鼹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河鼠的世界里,无条件的帮助朋友才会让自己更快乐。
看似大大咧咧的河鼠又有着极其细腻的情感,对待朋友不仅亲切体贴,还特别的善解人意。当鼹鼠出了纰漏后,她不仅不责怪鼹鼠,在面对鼹鼠感激、忏悔和眼泪时,她有意挪开了视线,还鼹鼠一个缓和情绪的空间。
河鼠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拥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对志趣相投的朋友欢迎接纳,对待像蟾蜍一样的人也不放弃,耐心的不厌其烦的帮助其改过自新,这是多么可贵的人格。
我要向河鼠学习,学习热爱生活,学习懂得感恩,学会帮助朋友,学会甚解人意……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7最近,我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它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代表作品。
这本书中主要讲述了鼹鼠、水鼠、獾和蛤蟆四只可爱的小动物的故事。它们是好朋友,但因为各自性格不同,所以生活方式也不一样:鼹鼠和水鼠每天过的生活简朴而温馨。而獾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孤独和沉闷。但是,蛤蟆的生活却几乎天天都在变,文中故事的发生也是因这只蛤蟆而起,因为蛤蟆铺张浪费,把前人留下的财产毫无节制地乱花,结果因偷车而被送进了监狱。后来,通过看守它的狱卒的小女儿的帮助才得以越狱逃出来,这才发现自己的蛤蟆公馆被敌人霸占了。最后,蛤蟆在朋友们不计前嫌的帮助下,终于夺回了自己的蛤蟆公馆。
我喜欢故事里的水鼠,因为它不仅热情好客,还对生活充满浪漫情趣。特别是当这只水鼠看到了刚从洞里钻出来的鼹鼠时,便一见如故地邀请它一起坐船吃美食。也是因为水鼠的热情好客,所以它有了许多的好伙伴,并把生活过得很精彩。
不过,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写蛤蟆的朋友们帮助夺回它的家时,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朋友之间最为可贵的友情吗?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也在写友情,比如,当鼹鼠想回家而放声大哭起来时,水鼠不仅主动安慰它,还陪伴鼹鼠一起找到了它的家……每次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应该向鼹鼠、水鼠和獾学习,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帮助朋友走出困境。
《柳林风声》虽然是一本描写动物友情的书,但读了它之后,也能让我们人类的心灵受到震撼。我想:只要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体谅,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8调皮的春风一路跳着舞儿,经过甜甜的花草、翠绿的柳枝,忽又钻进我的衣领,试图挠我痒痒,我忍不住“咯咯咯”的笑了起来……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妈妈拉起,原来我在做白日梦。
昨日妈妈催我睡觉时,我固执的要把《柳林风声》看完再睡,结果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这一觉睡的好沉好沉,直到大天四亮。
我还记得我梦到了我和鼹鼠、河鼠一块玩耍,还教训了那只喜新厌旧没有定性的蟾蜍。正准备带着春风一块去划船时,被妈妈给叫醒了,唉。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河鼠,甚至觉得自己很多地方跟河鼠很相像,偶尔又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如河鼠,需要向河鼠学习。当然啦,鼹鼠也有鼹鼠的优点,即便蟾蜍也有可爱的一面,獾的沉稳也是我该学习的,但是我就是喜欢河鼠,没办法。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如果非要有,那就让我试着说说看。
河鼠河鼠,顾名思义离不开“河”,整日与河水作伴的河鼠并没有厌倦“河的世界”。她说:河就是她的全世界,除了河,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多么懂的感恩的河鼠,因为感恩,生活就没有抱怨,无论春夏秋冬,可爱的河鼠总是可以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永远都不觉得无聊呢。
生性浪漫的河鼠时常忍不住诗兴大发,但浪漫的情怀丝毫不影她去做个务实的人。她不仅会游泳、划船,还精通其他生存的技能,最可贵的是,她可以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朋友,鼹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河鼠的世界里,无条件的帮助朋友才会让自己更快乐。
看似大大咧咧的河鼠又有着极其细腻的情感,对待朋友不仅亲切体贴,还特别的善解人意。当鼹鼠出了纰漏后,她不仅不责怪鼹鼠,在面对鼹鼠感激、忏悔和眼泪时,她有意挪开了视线,还鼹鼠一个缓和情绪的空间。
河鼠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拥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对志趣相投的朋友欢迎接纳,对待像蟾蜍一样的人也不放弃,耐心的不厌其烦的帮助其改过自新,这是多么可贵的人格!
我要向河鼠学习,学习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学会助人为乐、宽容大度……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9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例如,我在读《柳林风声》的时候,体会到了主人公们深深的友谊,我也深受启发,同时向自己许下承诺,也要向他们那样做。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只鼹鼠和一只河鼠的一系列冒险故事,在冒险中它们帮助了一只蟾蜍改掉了许多恶劣的习惯,两只老鼠也从中收获了许多。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们深厚的友谊,和友谊带给他们的力量。隆冬时节,外面一下子变得冰天雪地的,真的好冷啊。河鼠的伙伴鼹鼠一直都没去过可怕的黑森林,它趁鼹鼠睡着的时候偷偷地去了那里,当河鼠醒来的时候,发现它不见了之后猜到它去了可怕的黑森林,于是,它立刻拿伞勇敢的走了进去,寻找他的小伙伴。读到这里,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是多么浓厚的友谊呀,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同伴、保护同伴、陪伴同伴,相信这友谊会融化冬天的冰雪,使这个世界迎来温暖的春天。
还记得那个有坏毛病的蟾蜍吗?它本来有着几十亿的家产,可后来被可恶的黄鼠狼占领了。它的朋友们为了帮它夺回房子,带着刀枪冲进了那里,差点丧命,可它们还是坚持着冲进了宅院,这就是友谊的力量。
动物之间都有着这样的友谊,更何况是人呢?我们之中有些人总是很孤僻的不交朋友,那该有多孤单呢?以后我要多交朋友,多向我的朋友们学习、互帮互助,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果然名副其实,更何况我只读了一遍呢?竟体悟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读书是我变得更加乐观、更加热爱生活,它真的是我的好帮手。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10今天,我又一次合上《柳林风声》这本书,这已经是我第四次看完这本书了,但每次都看不厌,每次都有深刻的感受。
它是肯尼斯〃格雷厄姆编写的,主要讲了一只鼹鼠出去玩,认识了宽容的河鼠、喜欢孩子又不愿意见人的老獾、活泼的水獭和富有的蛤蟆。一段时间后,蛤蟆因疯狂驾车而送进大牢,出来时它的房子已经被黄鼠狼占领了,于是它们一起打败了黄鼠狼,蛤蟆也变好了的故事。随着一个个有趣故事的发生,它们之间的友谊也日渐如深了。通过阅读,我充分体会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和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温馨幸福。
这本书对人物的形象、心理描写非常精彩,好词好句也数不胜数,下面我给大家讲述几段精彩之处。
“我的家,虽然很简陋、寒酸、破旧,不如河鼠家舒适,也不如蛤蟆家气派,更不如老獾家宽敞。可是,你知道吗?那是我的家,我亲手创造的家啊!”这一段描写虽然平淡,但很伤感,让人忍不住想要掉眼泪。不错,自己一点一滴、省吃俭用造出来的家可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别人的家再好,那也是别人的,自己的家才是永驻心头的小屋啊!
“他的双眼里透着父亲般的慈爱,一只鹰钩鼻子显示出他的威严。长着肌肉的胳膊交叉放在胸前,右手中握着牧神排箫,有着帝王般的宽容和气度。”这段与上面的描写有所不同,它用了许多形容词,让人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这位牧神就在眼前。
看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千。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多愁善感的鼹鼠,有着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但长大以后呢?我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呆板呢?所有的事会不会都深深的记在心里而不肯表达出来呢?太多的疑问将是我成长路上闪闪发光的星星,也许长大以后不会体会到童年的乐趣,而是另外一种境界。可是我会把它深深地埋在心底,不时拿来品味品味。因为我不想失去现在的这份快乐,这颗童心!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11杨柳树在我们江南一般都种在河的两岸,柳树成林的小河是多么的迷人。鼹鼠、水鼠、水獭、老獾、癞蛤蟆依次登场,这群好朋友坐在老河边,风从杨柳间吹过,轻轻地伏在他们耳边低语。我喜爱朋友多多。
从刚会走路开始,我就知道奔向房门边,让外婆给我开门,去找小朋友玩。玩球、玩滑梯,甚至只是去牵小朋友的手走来走去。这些是外婆婆告诉我的。后来我读了《柳林风声》,更感受到了朋友的可贵。当没劲的鼹鼠碰到了水鼠,生活就变得多彩起来了,坐船玩,认识水獭、老獾、癞蛤蟆,学习游泳和划船,听风在杨柳间说悄悄话;
当鼹鼠去找老獾在野树林里迷路时,水鼠找来了,并和鼹鼠一起在最困难时找到了老獾得到了帮助;最可恨也是最幸运的是癞蛤蟆,疯狂地划船,疯狂地驾马车,甚至疯狂地偷别人的汽车开而进了监狱,可是鼹鼠、水鼠、水獭、老獾这些朋友没有抛弃癞蛤蟆,当癞蛤蟆经过千辛万苦扮了个洗衣女工回来后,勇敢的水鼠、聪明的鼹鼠、智慧的老獾和癞蛤蟆一起打败了黄鼠狼和棕鼬,夺回了癞蛤蟆的华丽房子。
所以当我作为知心姐姐在给王虹的回信时,我就写了“喜欢朋友多多”,“没有朋友的日子简直是没法过了呀”,“希望你和同学们一起开开心心地玩,一起过生日。希望你继续爱你的爸爸妈妈。希望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这些是我的心声,喜欢朋友多多的心声,又一篇文章《给王虹的回信》发表在了《浙江小作家》上。
我好开心呀,我喜欢朋友多多,我想我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我会很幸福的。我们一群好朋友坐在小河边,风从杨柳间吹过,轻轻地伏在他们耳边低语。我喜爱朋友多多。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12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对你好的人才会对你提出建议,这样可以改掉自身的缺点,使自身更加优秀,才能交到好朋友。
《柳林风声》是一本妙趣横生的童话,塑造了鼹鼠、河鼠、老獾、蟾蜍、水獭者五个动物形象——他们都生活在河岸或大森林旁边,有乐同享,有难同当。
虚弱的蟾蜍连连闯祸。为了教育他,动物们煞费苦心,对他百般说服教育。当蟾蜍的住宅被黄鼠狼霸占,他们联合起来,齐心协力,用智慧战胜了比他们数量多得多的黄鼠狼。蟾蜍大为感动,从此决心改正身上的毛病,变成一个好蟾蜍。
《柳林风声》这本书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像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很重要,因为只有真正为你好的人才会给你提建议,所以这些对你有用的建议很宝贵。正因为如此,这本妙趣横生的童话才会引起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并将其一口气连读了三遍。这本童话的文笔也很优美,有许多的好词好句。多积累这些好词好句,对以后写作文很有帮助。
文中的蟾蜍身上的毛病很多,很自傲,他不但不愿听取别人的建议,屡教不改,而且连连闯祸,直接导致愿意与他交往的动物很少,也没有知心朋友。所以我们不能学他,要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如果别人对你提出的建议对你的缺点有帮助的话,就要认真听取,不要自满,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一定要谦虚,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学会与他人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
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只有学会与人相处,才能交到朋友,在交到朋友的朋友的基础上,才能与他一起虚心、认真地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弥补自身的缺点,才能让自己进步。
所以,让我们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让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断进步!向前!Step up!Step up!Step up!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13看了《柳林风声》这本书真的很感动我。作者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柳林令人羡慕的田园风光。《柳林风声》是一个童话,讲的是一群动物朋友的有趣故事。动物朋友在大森林里快乐的生活着,有憨厚的鼹鼠,聪明的河鼠,体贴的獾老师,还有‘富二代’蛤蟆……
《柳林风声》主要讲述柳林中动物的故事。柳树林里经验丰富的獾虽然很少露面,但却是树林里有影响力的人物。一只善良的水鼠,他愿意和朋友分享一切,他很有同情心。鼹鼠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他愿意帮助别人,并使用他的大脑。他总是静静地为每个人工作,总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傲慢的癞蛤蟆靠着丰厚的祖传财产挥霍钱财,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家。最后,在他三个好朋友的帮助下,他拿回了他的财富。从此癞蛤蟆不再浪费,不再傲慢,反而变得很卑微。
在这四种动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蟾蜍。他是个小康好客的绅士,但也贪图虚荣心,爱吹牛,爱开玩笑。因为这些问题,他离开了他在月球的祖籍去旅行。因为痴迷汽车,被误认为偷车贼,又因为天生爱吹牛,得罪了警察,被判重刑,被一个糊涂法官监禁。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回到了月球。
老獾在我心中也是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冷静冷静值得信赖的朋友。同时,他也乐于助人,千方百计,尽力帮助蛤蟆改掉说话和玩耍的习惯;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蛤蟆和鼹鼠、老鼠一起回到他的家。
《柳林风声》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它警告人们,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们应该知道如何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14这个寒假,我读了《柳林风声》这本书,《柳林风声》是一部历险记,我被里面动物的友谊情深深深打动。
《柳林风声》里讲了许多关于鼹鼠、河鼠、獾、蟾蜍、的历险记,其中另外记忆犹新的是《柳林风声》中讲得最长、写得最详细的一则历险记——蟾蜍越狱历险记。
蟾蜍非常喜欢开车。有一天,蟾蜍看见路边停着一辆豪车,便忍不住坐上去开着车在花园里兜了几圈,不料被车主发现,加上以前的罪过,法官命令蟾蜍坐整整20年的狱。蟾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的豪宅——蟾宫,坐进了肮脏无比的监狱。
一帮黄鼠狼和其他的很多诡计多端的动物发觉蟾宫多日没人,就连伙闯入蟾宫。站蟾宫为己有,在里面安家落户,还让十几只黄鼠狼在蟾宫四周站岗。这件事让蟾蜍的好朋友知道了,他们就天天潜伏在蟾宫附近,想尽办法为蟾蜍夺回蟾宫。为此,他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吃劣质产品和一些从草丛中找来的果实、野菜;睡觉睡在草丛里。
终于,蟾蜍越狱成功了,提早回到了家。獾、河鼠、鼹鼠把蟾宫被占的事情告诉了蟾蜍。后来他们听说蟾宫里将要举行一个宴会,是为了庆祝黄鼠狼头头的。他们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等到举行宴会那天的晚上,先走过一条只有獾知道的秘密通道,趁那些强盗们不注意的时候,钻出来,用事先准备好的武器拼命地把所有强盗都打个头破血流。
到了举行宴会那天的晚上,小动物们准备好了棍子,悄悄潜入了蟾宫,穿过了秘密通道,突然闯入了蟾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强盗们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下两三个黄鼠狼人质。
蟾宫成功夺了回来,四个好朋友又开开心心地过着幸福的日子。
读柳林风声有感600字 读《柳林风声》有感15在漫长的寒假期间中,我阅读了一本书——柳林风声。这本书令我流连忘返,也令我懂得了友谊是无价的。
书中描写了四位“绅士”,其实是生活在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沿岸上的四只普通的动物:勤劳、温和的鼹鼠,聪明、乐天的河鼠,沉着、机智的老獾和贪玩、虚荣蟾蜍。他们有着深厚的友谊。
这四只动物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蟾蜍。他是一个生活优裕、热情好客的绅士,但也有贪慕虚荣、夸夸其谈、贪玩的毛病。因为有这些毛病,他离开了祖传的蟾宫,去旅游。因迷恋汽车他被误认为偷车贼,又因为天生喜欢夸夸其谈,结果得罪了警察,被糊涂的法官判了重刑,坐牢。但他的朋友们并没有放弃他,在他坐牢的时候,帮他默默守护着房子。在他逃狱之后,得知自己的房子被黄鼠狼战领之后,十分的懊悔,但他的朋友并没有在他落魄的时候放弃他,而是帮他出谋划策,在他们的艰辛努力下,终于重新夺回了房子。最后在何鼠一行人的劝导下,蟾蜍终于认识坐误,报答他的人表示了深厚的感谢。
书中的蟾蜍是幸运的,他有着不离不弃的朋友,在他陷入低谷中将他拯救回来,始终在宽容他,关心他,帮助他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钱是买不到友谊的,友谊是无价的,在陷入困难中才会体现友谊。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朋友,保护你们之间的友谊,将他们维持下去。
10.读《老友》有感等 篇十
这时,我收到了单位给我准备的精神食粮——《老友》,这是一份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杂志。我将其带回家,挑灯夜读,顿觉神清气爽。我初读《老友》,很有新鲜感;连续几年下来。更感这份杂志的可亲、可读、可用。
一是刊物的名称很有亲切感。刊名为《老友》。即老年人的朋友,听起来亲切,看起来舒坦。人老了,原以为万念俱灰,万事休矣。没想到,还能有众多的良师益友来到这块园地,关心你、帮助你、激励你,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是刊物的内容可读性强。《老友》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感悟》《岁月人生》《名人轶事》《史海泛舟》《文艺园地》《人间真情》《养生保健》《婚姻家庭》《多彩金秋》等栏目。历史名人、英雄为老年人所敬;时事、政策、法律知识为老年人所学;家庭、真情、文艺为老年人所喜;医疗、养生、保健为老年人所需。《老友》开设的栏目,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份名副其实为老年人服务,做老年人益友,颇受老年人欢迎的刊物。
三是《老友》文风正派,通俗易懂。《老友》采用的文章,大多言简意赅,文笔流畅,朴实无华。易读、易懂、易记。它使读者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感悟人生,增长才智,陶冶情操。
四是《老友》的作者,不少是离退休老人,有的还是高龄老同志。他们不为名利左右,静心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抒发其所思、所想、所悟,传递晚年生活的乐趣,寄托对晚年幸福生活的向往。他们的精神令人赞叹和敬佩。
我特别喜欢《老友》的开篇《感悟》,文章大多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能启迪人生;我也喜欢老同志所叙的《悠悠往事》,从中能感受到当年时代的气息和生活的痕迹;我还喜欢看《名人轶事》,对那些为历史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们由衷地敬佩和赞叹;我更喜欢的是《养生保健》栏目,从中可以求医问药问健康……《老友》在给我们精神、知识、生活充电的同时,让我们享受了生活,陶冶了情操。自从读《老友》后,我深感精神生活更充实了,知识更丰富了。感谢《老友》!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成就“中国梦”的新的航程中,我祝愿《老友》更好地为老年朋友服务,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也祝愿老年朋友们在不断自觉的学习中,充实自己。振奋精神,长寿健康!
——宜春市,三友
十年订刊 一期不缺
我们是山东省嘉祥县的离退休教师,订阅《老友》10年,每期都能及时看到,而且一期不缺,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10年来,我们离退休教师老朋友读书联谊会能够如此完整地保存《老友》这一老年人珍贵的精神食粮,离不开邮递员狄允岭同志的辛勤劳动。他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都坚持把《老友》及时地送到我们手中。2012年初秋的一天,狄允岭同志患了重感冒,他仍然带病坚持送报刊,在归途中,不幸昏倒在路上……我们联谊会的39名老同志无不为之感动。在此。我们借贵刊一角,向邮递员狄允岭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山东省嘉祥县·贾同君等39名老朋友
11.读《水啸雾都》有感 篇十一
伦敦, 这座宏伟壮丽的城市即将遭受一场史上绝无仅有的灭顶之灾, 人们依旧按部就班, 泰晤士河似乎还在静静的悠闲的流淌, 然而暴虐的特大洪水已经准备好吞噬这座世界之城。
狂虐的飓风带着猛烈的海水已经在苏格兰东北部登陆, 并向内陆步步紧逼。排山倒海般的潮水瞬间将所到之处化为乌有。猝不及防的人们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以副首相为首的伦敦当局慌乱之中迅速启动应急措施, 严密监视洪峰的动态。巨大的洪流正在向伦敦袭来, 泰晤士河水正在猛涨。
罗伯是泰晤士水闸的首席设计师, 父亲莱纳德教授也是一位天才的工程师, 罗伯对父亲一直怀有芥蒂, 他认为与父亲无话可说。莱纳德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测算出一旦洪水袭来, 泰晤士河的水闸必将被击溃, 他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给了危机控制中心的纳什女士。然而他的警告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危机控制中心的专家并不能准确地判断情况, 不置可否的副首相竟向人们承诺洪水不会抵达伦敦市区。我们看到人类妄自尊大, 藐视大自然的力量, 必然会受到惩罚。
灾难终究如期而至, 滔天骇浪轻松跃过水闸, 数亿吨的洪水急速奔进伦敦市中心, 地面即刻成了一片汪洋, 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全部淹没于洪水中, 大水甚至从地下隧道喷涌而出, 带着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奔向恐惧万分的人群, 数万被困的乘客顷刻溺水而亡, 八百万伦敦居民的命运在一线之间改变, 他们在苦苦挣扎逃生于这场伦敦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莱纳德被指挥中心派直升飞机救下, 而罗伯与萨米被凶猛的洪水冲走。幸运的是他们俩在历经千难万险后竟在洪水中活了下来。凶猛的风暴过后留下的是伦敦城的满目疮痍, 上百万的死尸在水上漂浮着, 另外还有两百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紧急抢救伤员和输送难民, 政府下定决心要炸掉昂贵的大坝系统以达到泄洪的目的。然而已经谅解父亲的罗伯和父亲、萨米为了开闸放水, 依然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水闸的控制仓, 就在萨米为即将下水的罗伯惴惴不安时, 深深爱着自己儿子的莱纳德趁他们不注意穿好潜水衣潜入水中, 准备亲手开启排水系统, 而这一去能够返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悔悟的罗伯深深地为父亲捏了一把汗。政府最高层下达指令,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必须在十分钟内炸毁大坝, 飞机已经准备就绪, 待命出发。形势紧急, 千钧一发, 罗伯在水下使尽了自己最后一丝力气终于成功将水闸打开, 瞬间滚滚洪流奔腾而去……
在灾难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无助渺小。而在灾难片中, 输了灾难, 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的无助。片中的地铁修理工, 在同伴被卷走之后手足无措, 眼神惶然, 手里只攥住了一枚戒指, 那种无奈与无措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而洪水肆虐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 令人觉得深深的悲哀。悲哀中人们也不禁在思考, 到底如何才能从这场大灾难中走出来。
而实际上在1953年发生过一次潮洪。这次潮汐引发的洪水淹没了这个东海岸的防洪线。英国有超过300人在这次风暴导致的洪水中丧生。仅简弗岛就有59人身亡。下游没有过顶的潮水出现, 中央伦敦也遭受了一场潜在的极具毁灭性的洪水。潮水也波及北海的附近的其他国家, 尤其荷兰, 在荷兰的防洪线被淹没时就发生了2000多起惨剧。
在这次事件发生后, 建设泰晤士水闸的计划被提上议案。正式开始是在1982年。政府意识到建设有效的防洪系统项目已经成为伦敦未来计划很重要的一部分。于是, 工程师们已经在展望世纪末的“伦敦入海口2100工程”了。其实不仅仅是伦敦, 全世界范围内, 去年乃至今年都发生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全人类都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灾难来临时, 人类所能做到的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为受灾的人们感到无比的悲哀。而这部以伦敦为灾难背景, 触及到目前社会比较关心的海洋极端天气灾害问题, 让人们意识到,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冰川融化有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和灾难发生。要节约能源, 保护地球, 人们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