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的乡愁(节选)》阅读及答案

2025-02-09|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剪不断的乡愁(节选)》阅读及答案(精选3篇)

1.崔明秋《剪不断的乡愁》原文赏析 篇一

剪不断的乡愁

崔明秋

①我依然记得多年前我出走的那个四月,硕大的朝阳一直紧紧跟随在我的身后,温暖着我的身心。春日的田野,泥土深处的梦正在复苏,一棵小草悄悄探出头来,为我送行。我没有离愁,眼里充满对于远方的渴望。当绿皮火车拉响汽笛,载着我慢慢驶离这古老的小镇,我没有与故乡温厚的背影告别。

②出走,从来都没有一条笔直的路可走。在异乡的 夜空,我只看到一颗颗哭泣的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当风从我的双肩掠过,我听到来自故乡的低语。我依稀觉得我的双肩还保留着四月的温度,那是故乡的手掌 的温度,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冷却过。是它抚慰着我,让我在远走他乡的日子里,走得端正而夯实。

③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故乡的凝视,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故乡的山水都一如既往地守望着游子的回归。故乡,如果说我爱你,为什么又一次次地离开你?在渴望逃避的瞬间,故乡那爿小站,絮叨着叮嘱与不舍。时间的手指无论怎样坚硬,都扯不断满腹绿意的祖先的遗嘱。在人生不停顿的迁徙和别离中,依然保留着这块土地的方言,那是历史的血脉,总不干涸。

④远离故乡的日子,我夜夜怀抱旧日的回忆入梦。 当我置身故乡的怀抱,寻找着旧日足迹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风,却牵引着我去领略故乡全新的风貌。贯穿小镇南北的通江路,已由尘土飞扬的土路变为柏油路。成长 的记忆点点滴滴浮现在脑海,路边高大的杨树亲切地看着我,仿佛在问我:这些年,你都去了哪里?我已寻不到那些错落在低矮平房中弯曲的小巷,那棵长在房檐的 小草只有在我的记忆里碧绿着。在小巷里玩耍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他们继承了父辈的朴实与勤劳,在这块土地上支撑起一个新的时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 让我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街市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人们的脸上依旧挂着我熟悉的朴实的微笑。而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那条在小镇东边修建的大路与大桥。那 一带原来是稀稀落落的破旧平房与废弃的厂区,一直都冷清萧条。如今人们搬进了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在废弃的厂区上建起了休闲娱乐广场。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与气派的新桥连接,成为小镇里的一条运输动脉。每天清晨,一颗颗还带着露珠的蔬菜与瓜果从这里运送出去,丰富着城市的餐桌。人们带着心中的理想蓝图从这条路离开小镇,又从这条路回到小镇,带回了山外先进的理念与思想。日子就在这条路上一天天忙碌并富裕起来。

⑤远处的田野,庄稼的面孔在阳光下晶莹闪亮。我寻根的目光在燃烧,乡音在我的耳畔感情纯正。清澈明亮的江水,滋润着两岸,水草肥美,绿树成荫,那一片片叶子上有父亲的体温,母亲的体温。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心是那样的安宁,踏实,跋涉的思想不再疼痛。不知是谁在喊我的乳名,我回过头去,竟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她刚刚从广州回来,探望父母。

⑥一阵鞭炮声打断了我们的交谈,一排迎亲的车队停在了我们身后,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询问着是谁家的喜事。岁数大的人慨叹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小孩子不停地拍着巴掌,蹦蹦跳跳……我们也随着人流,感染着喜气,默默地为这对新人祝福。

⑦转眼间,又要离开故乡了,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凝望故乡,我收藏起故乡的宽厚与沉实,这里是我永远眷恋的港湾。

2.《剪不断的乡愁(节选)》阅读及答案 篇二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是我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méi m)了。

走吧 同伴们说 现在 它大概又在表演潜(qiǎn qián)水了

1、用“√”在文中标出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百般掩饰”的意思。

3、将“捉它还不容易?”改为陈述句。

4、在最后一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5、这则寓言写了猫掩饰过失的几件事?请用简要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6、这只猫最后为什么被淹死了?

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参考答案:

1、m qián

2、略

3、捉它很容易。

4、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5、四件事,捕鼠(没捉着老鼠,还说老鼠太瘦了) 捉鱼(没捉着鱼,被鱼尾巴打了一下,还说是利用鱼尾巴来洗脸) 掉进泥坑(还说是用这个办法治跳蚤) 掉进河里(还说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6、猫爱吹嘘自己,掩饰过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被淹死了。

3.《月色满天节选》阅读及答案 篇三

清晨六点,睡眼惺忪的枫丹总会背着鼓鼓囊囊的双肩包,匆匆踏上地铁。枫丹的工作地点在郊区的问天城。

作为联系天地的唯一纽带,枫丹的岗位便在这里。此时,模拟飞船进入最后一圈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电脑上各路分析曲线云集,交织成一张华丽的网。

“各号注意,我是问天!‘钱学森号’准备返回,按照步骤操作。”总调度员洪亮的口令声在大厅响起。

飞船一次调姿开始。像一只展翅的雄鹰,轻盈地扭转身躯……枫丹知道,一旦有险情,上百种处置预案中的相应程序便会启动。

她突然就想到了那个沉重的背包:原来那日复一日,甘心情愿的承重,便是为备不时之需。

飞船顺利穿越“黑障”。枫丹嗅到空气中轻快的气息。“现在开始进行天地视频通话测试,各单位做好准备。”大厅里再次响起总调度洪亮的口令声……

合练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枫丹匆匆踏上归程。依旧是重重的背包。电话铃响起,一声接一声,掏出一看,是远在杭州的父亲,枫丹心里一沉。

“丹丹,你在哪里?忙吗?”

“爸爸,我在回家路上,工作刚结束!”电话的那头半天没有声音。枫丹的喘息声便重了,心脏也急剧跳动,紧张得要跳脱出来。

“明天看看能不能请个假,回家看看你妈……我知道,你正忙,可是……不能等了。”

“爸,妈她……”枫丹便再也说不下去,泪水一滴一滴滑落。

枫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和母亲在大漠边疆的卫星发射场当了40多年兵。父母虽然一向严厉,却是极疼爱她。母亲一辈子活得好强自立,枫丹遗传了这点。但母亲自从腹水不消,便再也无法离开床。

枫丹特意攒了年假,陪母亲走过最后的时光。那段日子里,只要有点阳光,她便给母亲穿得暖暖和和的,和父亲姐姐一道,将母亲扶上轮椅,再一起搬到楼下。在轮椅的滚动声中,她们走走停停,使劲笑,使劲拍照,说不完的话儿。她轻轻搂着母亲,对着镜头,笑声朗朗,却不让母亲看到背后的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归期将近,枫丹穿上军装,恭恭敬敬立在母亲床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看见母亲黯淡的眼神倏然间亮了起来。

“不要悲悲切切。我们还会再见面的!”说完,还颤颤地伸出一只手,和女儿击掌盟约。

“妈,等我!”枫丹笑容有些抽搐。

而此刻,枫丹拖着行李急赶到医院,疾步扑向母亲。“妈——妈——”枫丹俯在母亲耳边轻声呼唤……母亲的眼角,一颗晶莹剔透的泪滴缓缓滑落。

“妈听到了!她知道我回来了,她知道呢!”枫丹贪婪地嗅着母亲身上的味道,抚着母亲的手,柔软,指尖却在一点点凉却。一颗流星从天际划过,枫丹她知道,那是母亲的告别。

一个月后,“钱学森号”航天飞行任务如期进行。一身蓝工作服的枫丹清瘦不少,神情肃穆而专注。在红绿参数的滚动中,枫丹和同事们随着耳麦中传出的指令,十指翻飞,紧张运算……

三天后。电视、广播和报纸,不停地报道着一个消息:今天22时29分,来自中国的航天员第一次把脚印印上月球表面……航天员宗培德和儿子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天地通话。

“爸爸,爸爸,你都看见了什么?月球美丽吗?摘到星星了吗?”

“好儿子,爸爸在褐色坚硬的月球岩石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岩石闪烁着光芒,月球被淡淡的光晕包裹着,远处便是忽明忽暗的繁星,安静地镶嵌在黑丝绒般的夜幕上。儿子,爸爸替你和全国的小朋友握一下星星的手,告诉它们,我们来了!”

坐在飞控大厅的枫丹早已泪流满面。太空之上,那个古老而又崭新的星球赋予她最多的想象。也许母亲和这世界上所有被爱牵挂的灵魂早已飞上那个温和宁静的星球,化作颗颗繁星,微笑着俯瞰大地,注视那些心存爱意和善意的亲人,为他们祈福。

枫丹心中更希望月球会张开热情的臂膀欢迎那些心存爱意和善意的人类的造访,共同经营美丽、安详和宁静。

恍惚间,母亲那颗晶莹剔透的泪滴渐渐幻化成一枚渐红的圆月,月光溢满青空,镌刻在枫丹的心间。

(选自《光明日报》6月27日14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枫丹是问天城里联系天地的唯一纽带,工作的地点在郊区,她每天睡眼惺忪就要出门挤地铁上班,可见航天人工作环境的艰苦。

B.小说标题“月色满天”是“天地通话”这一情节的背景,体现了月球的美丽和宁静,寄托着枫丹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从“母亲黯淡的眼神倏然间亮了起来”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她为女儿的孝顺感到欣慰。

D.小说两次写到“总调度员洪亮的口令声在大厅响起”,既表明了总调度员工作的认真态度,也渲染了航天工作的庄严与神圣。

E.小说突出描写了枫丹的心理;枫丹父母的言行着墨不多,却从一个侧面丰满了枫丹的形象,突出了枫丹的品质。

(2)小说中的枫丹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设置“航天员宗培德和儿子的天地通话”这一情节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枫丹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参考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与D级。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工作环境艰苦”,无中生有;“枫丹是问天城里联系天地的唯一纽带”不正确。C项,“为女儿的孝顺感到欣慰”不准确。D项,表述不够准确,与事实有偏差,主要是渲染了航天工作的严肃紧张,1分;B项是对部分内容的概括分析,2分;E项是对文章整体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鉴赏,3分。)

(2)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概括、分析和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①懂事孝顺。特意攒年假陪母亲度过最后的时光,想办法让母亲开心、放心。②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她每天早起背着沉重的包袱辗转上班没有怨言,严肃认真对待工作。③好强自立。她独自在远离父母的问天城工作,出色完成航天光荣使命。(每答出一点给2分,大意对即可。)

(3)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从情节设置的方面,把握文学作品艺术构思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①这一情节虽着墨不多,但仍展现了航天员宗培德父子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②航天员父子的形象对枫丹母女起正面衬托的作用;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发了枫丹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美好宁静生活的祝愿,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大意对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①第一次是“泪水一滴一滴滑落”,电话得知母亲生命垂危,内心痛苦而绝望;②第二次是“却不让母亲看到背后的自己早已泪流满面”,强颜欢笑的背后,是想到母亲不久将辞世的无奈与悲伤;③第三次是“坐在飞控大厅的枫丹早已泪流满面”,有顺利完成任务的喜悦自豪,有为航天员父子天地通话温馨场面的感动,还有对母亲的无尽思念。(每答出一点给2分,大意对即可。)

说明效果(2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初任下一篇:争创无烟单位的工作总结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