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绘本隧道

2024-09-08

品读绘本隧道

1.品读绘本隧道 篇一

品读窦桂梅老师的绘本作文课——《我爸爸》(下)

发表时间:2008-06-21 23:21:43 [查看原文]

品读窦桂梅老师的绘本作文课

——《我爸爸》(下)

(说明:本课堂实录摘自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7—8合期。)

绘本与作文:《我爸爸》

执教:清华大学附小

窦桂梅

第一版块:

导入

(实录与品读略。详见《一首父爱的赞歌——《我爸爸》(上)》)

第二版块:

看图

(实录与品读略。详见《一首父爱的赞歌——《我爸爸》(上)》)

第三版块:

回味

1.整体感知图画书。

师:同学们,看完书之后,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把书合上,想想,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呢?噢,在脑子里过一下电影,我们就发现,围绕爸爸的酷画了这么多的图,围绕爸爸这么多的特点,写了爸爸的酷。原来,这就是一个网络图啊。大家看,这就是你们看书的时候,放在你脑子里的网络图。你们现在用这样的方法看图画书,慢慢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好的写作提纲。(学生听得认真。)

(品读:这里体现了一种学习习惯、读书方法的指导,而黑板上窦老师的板书,形成了一份形象的网络图。)

师:我们把书合上,还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哪幅图给我的印象最深呢?我们再重新把书打开,这回可不是一页一页地翻,而是要重点看你印象深的那几幅图,再好好品味品味。现在大家说说看,哪幅图给你留下的印象深?

(品读:好一个再“好好品味品味”,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在脑子里“过了电影”,那一幅幅印象深刻的图画又仿佛出现眼前。)

生:里面猩猩用手举杠铃的时候,我的印象最深。生:爸爸跳过月亮那么高。

生:他不怕大野狼,像猫头鹰那样聪明……

2.发现 “画中画”。

师:我是多么喜欢你们啊,让我们再一次打开书,看看给你们留下印象深的几幅图。这回再看图的时候,可不能是走马观花了。看吧,哇,这是一只大野狼,大家好好看,画里面还藏着画,里面还有什么? 生:树后面有一顶小红帽。

师:对了,读过小红帽和大野狼的故事吗?(大多数学生说:读过。)生:还有三只小猪。

师:你读过大野狼和三只小猪的故事吗?(生答:读过。)师:对啦,亲爱的同学们,这里面原来藏着《小红帽和大野狼》和《三只小猪和大野狼》的故事呢!回去以后,没有读过的,都去找来读读。你们发现没有,当你细细观察图画时,就会发现原来画里还藏着故事呢!看看,小红帽和三只小猪都吓得藏在树底下了,可是就像你们刚才说的那样,谁不怕? 生 :爸爸。大野狼的眼睛在瞅着爸爸呢。

师:“瞅”字用得好!吓得不敢正眼看爸爸呢。想象大野狼平常走路的样子(老师让学生表演野狼“大摇大摆”走路的样子。)

师:再看看现在的样子,尾巴藏在哪里了? 生:这叫夹着尾巴溜走了。

师:哈哈,用一个成语,叫 “逃之夭夭”。不仅这一幅,我们细心看看,每幅图都有呢!

(品读:一个“瞅”字,一个动作,一个成语,语文尽在其中。)

师:这幅,了不起的歌手,你知道爸爸和谁一起唱歌吗? 生:贝多芬

师:贝多芬是作曲家,应该是了不起的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生:帕瓦罗蒂。(热烈掌声)

师:你真的了不起,又让我们多了一份知识。瞧瞧,帕瓦罗蒂惊呆了,本来他才是世界第一男高音,可爸爸敢与帕瓦罗蒂站在一起,没想到,爸爸还在前面,他上后面去了。知道唱的是什么代表作吗?(学生不知道,有的说“两只蝴蝶”,有的说别的……)

师:是帕瓦罗蒂的代表作《我的太阳》:“我的太阳……”(学生跟着喊唱起来)

(品读:一个语文老师要成为一个“杂家”,同理,一本经典的绘本作家,也应该是包罗万象的“杂家”。《我爸爸》里多次出现一些名人,比如刘易斯、帕瓦罗蒂,童话中的小红帽、三只小猪、大野狼„„而爸爸跳过月亮的画面,更结合了一首《鹅妈妈童谣》的情节,童谣里说:“嘿!滴兜,滴兜,猫咪伴着小提琴,母牛跳过月亮,看到这么好玩的事儿,小狗笑了,盘子也跟着汤匙跑了!”图画里爸爸跳过月亮,童谣里的母牛没有出现,母牛的斑纹倒是跑到狗身上了,长了腿的盘子盛着汤匙跑出画面。可以说,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让这样的一些课程资源从自己的身边溜走。)

3.体会句子表达样式。

师:就这样,一幅一幅,里面藏着无穷的奥妙。谢谢你们的眼睛,更感谢你们心里藏着的想象。还是这幅图,前面还有半句,读啊!

生:“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手。” 师:刚才我们是一幅图说一句话,没想到,这里把两幅图连起来了,有一个字特别关键,它起了桥梁的作用。哪个字啊? 生:是“也”字。

师:你们真了不起啊,就是这个“也”字把它们连起来了。读读,让我们感受到这桥梁的作用。

师:你看,不仅发现“画中有画”,还发现句子也有特点呢!还有你们提到的几幅图,我们一起读读里面的句子。(生纷纷读: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师:我把你们说的这些话放在一块儿,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句子都有“像”,还有“一样”。师:你也能这样说说你爸爸吗? 生:我爸爸像老鹰一样自由飞翔。师:噢,可以。

生:我爸爸像老虎一样威猛。师:噢,你爸爸好威猛啊!生:我爸爸像狮子一样在草原上称霸。师:呵,就像《狮子王》中的狮子王一样。

师:一起来看这两句,很简单,二年级啦,没问题,两句话变一句话,中间的句号怎么办? 生:把句号变成逗号。(课件改正原句。)师:再读读这句,如果变成一句通顺的话,用上“也”,怎么办呢? 生:“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师:真好。爸爸哪儿去了,用哪个词替换掉了。生:是“也”字。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你们的创造,竟然和书上的创造一模一样。我不仅崇拜刚才的同学,我也崇拜你们呢。太棒了!瞧爸爸高兴的。

(品读:谁说绘本不能教学“遣词造句”?这段课例,窦老师巧妙运用书中的语句,引导学生练习了“也”、“像„„一样”、“两句话变一句话”等句式表达样式,为下面的“创作”环节再作铺垫。)

师:这次让我们再回到书的第一页。我记得刚才你说的一句话——(对着刚才发言的同学。)生:爸爸傻乎乎的。

师:那你现在还想对爸爸说什么? 生:爸爸,你好棒,酷毙了!师:虽然刚才你说傻乎乎的,这回再看爸爸的时候,你说的傻乎乎的味道中又多了爱,就像妈妈说爸爸一样,“瞧你那傻样”。意思是一样,透着你对爸爸的……

生:喜欢。(笑声、掌声。)师:所以,今天中午回家,你就这么说你爸爸。这回,谁还想对爸爸说点什么呢?我刚才可听见有人说爸爸你懒,你笨啊!生:爸爸,对不起。

师:也不用说对不起,其实你说的每一句话爸爸都爱听。生:爸爸,人不可貌相。师:海水不可斗量。

生:爸爸你真了不起,我好喜欢你呢。

(品读:这个环节与“导入”环节里的评价和打招呼,前后呼应,相映成趣。)

第四版块:

创作

1.创作提示。

师:长得漂亮叫帅,但是我爸爸有这么多的特点,很有个性,很有味道,所以说,我爸爸是“酷”。到此,你想不想为你爸爸画一张像,为你爸爸写一句话。

师:这是我在我们学校教这一课时,我班同学自己的创造。他们画了这样一幅图:“我爸爸像猪一样懒。”你看他画的,盖着带花边的棉被,打着呼噜睡懒觉,多有意思啊。我相信你们会比他更富有想象。我这里还有一幅图,他没有完全停留在说爸爸像动物,而是把爸爸形容成了水啊、山啊,比如“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你们愿意这么做吗?

师:看看提示(1.____像 ____一样 ____。2.____像 ____一样 ____,也像 ____一样 ____。)用上刚才你们发现的句式说一句话,画上一幅图,或者写几句话都成。智慧就在你的手指间,开始吧。(学生纷纷创作起来。)

(品读:明确的创作要求,鲜明的作品示范,清楚的句式提示,激励的评价语言,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

2.展示与点评。

师:好,现在让我们把同学们请到台前来,看看这些同学画的画,听听这些同学的表达。

生:我爸爸像金茂大厦一样高大。

师:浦东的金茂大厦是吗?那可是世界第三大高楼啊!这个比方好,哈哈,不是“高”,而是高大!而且打的比方就是你看得见的,给他掌声。

生:我爸爸像装了磁带的录音机一样经常给我讲故事。师: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很好。

生:我爸爸下班回家像耕完地的牛一样“劳泪”。师:爸爸的辛苦你看在眼里,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本来应该是“劳累”,你回去改一下。不过,透过这个“劳泪”,看得出你心疼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掌声)

生:我爸爸发火的时候像火山喷发一样。

师:爸爸的脾气好大啊,发火的时候有时也是为了你好。不过这回,你回去把这幅画送给他,再给他读读这句话,看看你爸爸怎么说。(笑)

生: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也像飞机一样飞得快。师:这句用上了“也”,说了爸爸两个特点,不错。

生:我爸爸像长毛猴一样有很多毛。(大笑)师:哈哈,你也像爸爸一样很会搞笑。我发现,不管是爸爸的优点还是缺点,在你的眼里都喜欢。

生: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园”,爸爸的头也“园”,“园”得像西瓜一样。

师:注意,这里是表示形状的“圆”,不是表示地点的 “园”,回去改过来。

生:我爸爸抽的烟跟火车一样多。

师:看起来多有意思啊,火车爸爸,多好的创造啊。这可真叫图文并茂。看这句,都写成一段话了,既有模仿,又有创造——

生: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长颈鹿一样高大,这就是我爸爸,真的很酷!

师:把我们模仿到的和创作的都放里面了。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也是创造。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手里都是同学们刚才创作的作品,我们把它们装订在一起,这不就是我们这堂课创作的图画书吗?我为你们自豪,你们也和爸爸一样好伟大!

(品读:这是本堂课的高潮之一,学生的精彩创作,让大家笑声不断,掌声不断。注意窦老师对每个孩子习作的点评,体现了“作文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师:不过,我要问问亲爱的同学们,其实,爸爸的个头真有金茂大厦那么高吗?爸爸真的一跳,就能飞过月亮吗?爸爸真的能走钢索,又不用安全带?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我要这样夸? 生:因为这是一个想象的世界。

师:那你要通过这个想象的世界表达什么呢? 生:我喜欢爸爸,我爱爸爸。师:你会写这个字吗?请你写上去吧。

生:我爱爸爸。(学生在题目中间工工整整写上了 “爱”。)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字。读吧。生:我爱爸爸。

(品读:原来课前板书时,窦老师有意在“我爸爸”之间空下的格,是为这儿预备着的!)

师:其实爸爸就像我们大多数的爸爸一样,他没有那么多的本领。但是,因为他是我的爸爸,所以……

生:我爱爸爸。

师:同学们,我们再回到第一幅图。原来爸爸很普通,很平凡。但是,正因为我们感受到的那份爱,所以,爸爸在我的眼里,就像……

生:太阳。(学生发现了“爸爸”后面还画着一个太阳。)生:原来图中藏着的太阳告诉我们,爸爸就是我心中的太阳。

(品读:第三次回到首页的图画,这就是一咏三叹的艺术,这也是图画书不厌百回读的价值。)

第五版块:

升华

师:不是我的创作多么有才华,而是我对爸爸富有感情,我爱爸爸,爸爸就像太阳一样给我温暖、力量。那就把你们刚才画的,再加上这本书里所要表达的,一起带着这份爱,再回味回味这本图画书吧。(全体静听儿童配音朗诵,学生一起再从头至尾看一遍《我爸爸》:这就是我爸爸……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

师:(这幅图前面没有出现过,定格这幅图)看,我的一双小手扑向爸爸的怀里,爸爸的衣扣变成了什么(小太阳!),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读到此处,停顿)

生: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这是最后一幅图的一句话)

师:(音乐起。慢镜头播放扑向爸爸怀抱的 “我”的画面。)原来,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的,爸爸的舞也是跳给我的,爸爸的搞笑是为了让我开心,爸爸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原来,这本图画书可以翻过来看。原来,我们说……

生:我爱爸爸。(指着从左至右读课题。)

师:却猛然间发现……

生:爸爸爱我。(指着课题,从右至左读。)

师:下课。(学生没有动。)

师:下课了,走吧!(掌声响起!)

品读:这是明显具有“窦氏风格”的结课。学生的感悟在“我爱爸爸”和“爸爸爱我”看似文字游戏的诵读中,瞬间升华,以致于教师提醒“下课”,学生竟然一动不动,孩子们想起了谁?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呢?虽然他并不高大,也没有那么多的优点„„但是,“原来,爸爸的歌是唱给我的,爸爸的舞也是跳给我的,爸爸的搞笑是为了让我开心,爸爸的快乐都是为了让我快乐,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我的爸爸,我的太阳!

【教者自述】

走走停停的艺术

———我怎样教图画书《我爸爸》

窦桂梅

感谢这本图画书带给我的那份柔软的父爱的润泽。感谢老师们对图画书与写作的探索,让我和学生一起体验了其中的快乐。一、一幅一幅地看。

如何把绘本与习作联系起来?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读”图。课上,我让孩子们从封面看起。把故事书打开,一页一页看,看后适当地把配文读给学生听,或者用一种儿童式的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适当让学生即兴说出图意。孩子小,不可能像我们老师所熟知的那样从整体入手的方式来读,一页一页地看,看到感兴趣的地方便讨论一番,这样更符合儿童认知、读书的规律。台湾著名儿童文学教授杨茂秀曾说————

现在我们要建议的方式是,不把所要讲的故事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儿童的反应作为主要目标。举例来说,讲故事好像领小朋友到郊外走一趟。故事有起头也有结尾,郊游有开始也有结束。有的郊游是健行式的:努力赶路,赶到终点,算是完成了一件事。路上小朋友看到什么都不许停下来观赏或研究,要不然,走走停停,怎么走得到目的地?想要有效地使用讨论与对话的故事,绝对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应该用走走停停的方式;小朋友有了反应,便是一个机会,可以 “顺水推舟”,让他们的思想去发展。

但,即便一页一页看,也要有些方法。我采取的方式是把这些图分成几组。在出示的组图中,边看边解读。解读每组图后,进行小结。

比如,在“读”完第二组图后停下来,让学生猜后面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让学生想象力尽情驰骋,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教学形式有所变化,消除孩子的倦怠感。有些学生马上把自己对爸爸的印象加入其中。当我引导学生继续看图的时候,他们会急于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符合书上的内容,觉得很刺激,会以较高的热情投入下面的教学环节。不过,边讲边议和猜故事要适度,过多会消除孩子的新奇感。

以往,我们总认为图画的表现更直观,而文字的表现更细腻,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偏颇。走进绘本世界,我们会发现,图画不是插图,不只是文字的说明和补充,它本身就在“说话”。图与文互相融汇、互相协调,共同表现同一个主题,共同创造一个世界,这才是我们常说的“图文并茂”的本质。

既然图画如此重要,那么就要让学生结合文字,学会欣赏画面,更不能忽略画中画。安东尼〃布朗说:“我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可是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

于是,我带着学生在“回味”绘本的环节中,重点读了三幅图:

(1)大野狼的图中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并适时补充《小红帽和大野狼》《三只小猪和大灰狼》的故事。

(2)图中爸爸和帕瓦罗蒂、多明戈一起歌唱。这里又补充了两个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这也是一种文化知识的传播。

(3)读完所有图后,又带学生再“读”第一幅图 ———图中除了爸爸,在右上角还有一幅太阳图,这样巧妙地与主题“爱”又结合在一起————爸爸就是“我”心中的太阳。二、一幅一幅地说。

杨茂秀教授建议“看图说话”的过程应坚持下列几个原则 :

第一,不要赶进度,讲到哪里停都可以。

第二,不要扮演知识的权威或仓库的角色。不要以为儿童一提出问题,您便有责任给他一个标准的、正确的答案;但也不是要让小朋友觉得一切都没关系,什么问题都没有正确的答案。大人要做的是和他们一同研究,一同寻理由、找证据、做说明,一同找意义。大人是小朋友知性的研究伙伴、思考的技术顾问。

第三,不但要容许,更是要鼓励儿童进行语言的游戏,在游戏中要抓住机会,提供良好的练习,借机会做思考的训练。的确,老师(家长)总会觉得自己比小朋友强,因此,不免处处想去教他们。其实,在学生面前,老师要示弱而不是示强,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不然,压抑了学生,他们是无话可说的。必须让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 首先是情绪的引导。整堂课,我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我和孩子一道表演“强壮 ”、“夹着尾巴逃跑 ”,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让我仿佛回到童年,也让孩子感到放松和开心。

从学科特点上看,我力避把这节课不上成单纯的语文课,不做字词句的品读理解。而是重点让孩子笑起来,多一些幽默轻松,少一些死板的匠气。比如理解爸爸的“哈哈大笑”,我不仅仅和孩子们做出图中的爸爸的样子,还给学生扮“小猪”“小狐狸”的鬼脸——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对于“哈哈大笑”这个词,学生不仅是看到的,更是体验到的。三、一幅一幅地创作。这节课最终要落实到写作上,但它已完全不同于简单地把绘本中的文字当成习作例文进行干巴巴地仿写,以至失去了读绘本的乐趣和美妙。整个看图说话的过程中,一边总结故事内容,一边渗透网络图(写作提纲),渗透、体会递进关系的句子、比喻修辞的练习运用等。最后环节,老师结合绘本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了开放性的创作——真正实现 “图文并茂”。给学生的友情提示是——

(1)用简笔,为你爸爸画一张像。(2)用笔,为你爸爸写上一句话。

(3)或者也像黑板一样,画一个网络图也可以。(4)注意爸爸的友情提示。(“……像……一样……”;“……像……一样……,也像……一样……”,用上更好。)

(5)当然,用你自己的方法表达也可以。

这样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文算是对绘本导读的一个小结,可以说窦桂梅老师的这堂绘本作文课,达到了绘本导读所能达到的极致和巅峰。再难以写出一篇能超越这样导读绘本的文章了,因此,决定暂时停笔写“绘本导读类”的文章。即将推出新蕾出版社“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导读文章,敬请关注!!)

上一篇:经营户诚信文明经营积分管理办法下一篇:学校学生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