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就业工作计划(共11篇)
1.音乐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篇一
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时示责任书,针对我系应届毕业生的特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坚持一个方针:即就业工作全年抓,具体工作天天抓,遣留问题专人抓。坚持一个目标:即确保毕业生双向选择送出去,继续深造走出去,自主创业闯出去。
二、加强领导,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1、加强我音乐系就业工作领导的指导、协调、督促工作力度,保证就业工作的落实。
2、按分工逐项落实所布置的工作,了解就业工作动态,各方面积极配合。
三、积极引导,切实做好就业指导教育
1、开设就业指导课,从学生考勤上严格管理和积极督促。
2、举行系列讲座,请有关专家或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理智而自信地投入就业市场。
3、举行系列活动。如模拟应聘及求职书评比等,并由老师或专家进行点评,增强毕业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4、利用音乐系就业信息专栏,加强就业指导宣传。由专人负责,搜集发布有关就业工作的政策、信息等。营造良好的气氛,同时要让学生转变观念,多渠道就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自主择业,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四、积极组织,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毕业生教师基本技能强化训练。我系提出并正在进行的提高毕业生
实践能力的“三五”设想(即毕业生在毕业时必须掌握的几种能力:三至五首歌曲演唱、三至五首钢琴曲伴奏、三至五首钢琴伴奏、三至五个舞蹈片断、三至五首合唱指挥作品、三至五份教案或活动计划书),力图培养适应就业市场的毕业人才,保证我们的毕业生都带着属于自己特长走向就业市场。
五、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1、继续推行实习就业一条龙的做法,组织毕业生完成就业指导中心的各类表格的下发、填写、审核和上交,积极协助学校组织毕业生办理各类证件,做好实习就业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进行毕业电子注册照相。
2、加盟就业网,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通过网上网下,多渠道地收集、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并组织学生应聘。
3、办理学生离校手续表,收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合同。
4、分类统报就业和未就业学生名单,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六、建立较为完善的就业制度,尽量减少就业的盲动性,巩固就业成果。通过几年来的就业实践,我系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许多方面正待加强。收集用人单位的意见、结合我系的具体实际,拟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就业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初期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就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工作的盲动性。
七、具体工作安排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省市组织的大中型招聘会。
八、其它设想
1.调动广大教工的积极性号召全体教职工利用寒假时间搜集招聘信息反馈给学生,参与就业工作。
2.强调每个毕业生都要签订就业协议书,签不到就业协议书的必须办理人事代理和灵活就业。
3.毕业生在应聘前的素质教育和礼仪培训不容忽视,要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音乐系舞蹈系2013年3月30日
2.音乐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篇二
1 现状
近年来, 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 成立了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建立了学院领导、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参与的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同时成立了院系就业工作组织, 分工协作, 形成了就业工作两级管理体系。在人员、设备、经费上, 对就业工作重点倾斜, 切实保障。将学生就业情况纳入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观测点, 与招生计划、职工奖惩实行“硬挂钩”, 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的稳步发展。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 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学院近万名学生3年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其中协议就业率超过90%, 学生就业品质好、企业优。经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统计局第三方调查统计, 学院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超过95%, 学生就业满意度超过98%。
2 措施
学院具有55年的办学历史, 是湖北省唯一一所以铁路专业为特色的学校。长期以来, 学院办学得到上级的重视和支持。2004年, 学院由铁道部移交湖北省管理, 学院不断创新办学理念, 丰富办学特色,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追踪市场办学, 紧贴需求办学, 取得了良好的办学社会效益。
2.1 在办学方向上, 突出主动服务
面对湖北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学院抢抓机遇, 在铁路运输、铁路信号两个传统专业的基础上, 率先开办了4个高速铁路相关专业, 拓展新建了5个铁路急需专业, 形成了学院铁路专业办学的完备专业体系。2008年, 学院与武汉铁路局正式建立了校企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开展高技能人才“双主体”培养。2008、2009和2010年这三年, 仅武汉铁路局就在学院招收了铁路运输、机车驾驶、工务工程、通信信号、铁道供电、铁道车辆等运营主要专业学生1 700多名, 缓解了湖北铁路运输生产的急需。现在武汉铁路局和湖北地区铁路相关单位在学院就业需求量每年过千人, 高速铁路武汉站运输生产一线职工中, 80%来自学院近年毕业生, 被企业誉为“高铁生力军”。
面对武汉轨道交通的急迫需求, 学院在率先开办地铁专业的基础上, 与武汉地铁集团深度合作, 每年在一年级新生中, 组建武汉地铁订单班, 实行全程就业订单合作。现有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中, 武汉地铁订单班学生规模达到了500多人。目前武汉地铁集团又一次性下达2014年就业订单399人。武汉地铁2010届订单班学生胡洋在顶岗实习中, 发现了地铁转向架事故隐患, 他运用学到的知识及时处理, 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轨道交通特大事故, 受到了武汉地铁集团提前定职、优先晋级和表彰奖励。
面对东湖高新产业的大量需求, 学院主动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烽火科技集团、楚天激光集团、华灿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长江车辆公司等10多家东湖高新科技开发区域内的高新科技企业联系, 开展订单办学, 合作培养人才。富士康、楚天激光等企业与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在学院建立了富士康生产线, 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进驻学院参与技能教学, 在学院设置了“富士康卓越奖学金”、“富士康奖教金”、“富士康助学金”资助学院办学。学院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就业的学生, 备受企业欢迎。
2.2 在专业设置上, 突出调整优化
2004年底, 随着铁路主辅分离、移交社会职能, 学院从铁路移交湖北省政府管理, 毕业生就业去向也进一步市场化, 按照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 实行双向选择。办学外围环境的变化, 使教职工一度产生了“走特色之路”还是“办综合性院校”的思索。特别是同类移交院校, 有的淡化铁路特色, 甚至变更学院名称;有的调整服务方向, 削减特有专业规模。加之铁路当时开展“减员增效”, 紧缩人员进口, 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的困惑现实地摆在了学院面前。在广泛调查、科学预测、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学院认识到: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是适应国情的大众化交通工具, 其快捷、方便、安全、环保和重载量的特点, 决定了其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铁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也将随着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而不断扩充和提升, 大规模补充高技能人才是铁路大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扩大特色、发挥特长, 才能主动应对需求, 为铁路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 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迎接铁路高技能人才大需求的到来, 学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 围绕做大做强“特色”, 在规模、专业、师资、设备等方面, 科学预测, 精心策划, 提前准备, 主动调整专业方向和专业结构。
在专业方向上, 学院原有专业中铁路类专业不够完善配套, 有些专业已不能适应铁路发展需要。根据国家铁路中长期建设规划, 学院连续3年进行了专业方向调整, 完善铁路专业体系, 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更加适合铁路建设用人需求, 为学生就业找到了活水不断的源头。
在专业结构上, 学院对院系和专业布局重新调整, 设立了运输与管理工程系、机车车辆工程系、铁道信号与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 进一步彰显特色, 以点带面, 全方位拉动特有专业和通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从30多个专业中筛选20个左右就业前景好的专业纳入当年招生, 并根据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学生专业结构, 促进学生就业, 为主动应对湖北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增添了力量。
2.3 在办学体制上, 突出合作共建
积极构建和拓展开放式办学平台, 培养输送社会急需人才, 是学院近年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2006年, 在湖北省教育厅指导下, 学院发起组建了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 聚集了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湖北地区2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 按照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多方共赢为原则, 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长年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课题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毕业生就业等开展全方位合作, 形成了开放式办学的新格局。近年按照企业需求, 学院实行了“分段制、多学期”办学, 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铁路春运暑运顶岗实习、订单班学生暑期办学, 同时开展了企业员工实用技术培训、新入职员工培训、企业职工技能鉴定、企业职工技能比武培训, 扩充了办学功能, 适应了企业需要。开放式办学也促进了学生就业, 毕业生在企业用得上、留得住, 受到了企业欢迎, 也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近年来, 学院与126个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企业向学院投入价值近3 490万元的教学设备, 不少企业在学院建立“校中厂”, 改善了专业实训实习条件, 促进了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
2.4 在工作机制上, 突出良性长效
围绕构建就业工作良性长效工作机制, 学院大力夯实就业基础建设, 建立了《就业推荐实施办法》等10余项就业工作制度, 推行管理分层、任务分工、工作协作的就业工作良性运转机制。
(1) 形成了就业工作院、系两级管理机制。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 成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与日常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在各院系成立了就业工作组, 明确第一管理者的就业工作责任, 形成了完善的就业管理体系。
(2) 形成了招生、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学院紧跟市场人才需求变化, 定期进行就业分析, 及时对招生计划作出调整, 把招生计划安排与就业状态紧密挂钩, 在市场“找米下锅”, 按需求“量身定制”, 避免了招生计划的盲目性, 从源头上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3) 形成了就业工作保障激励机制。学院在人员配置、干部结构、经费分劈等方面对就业工作给予倾斜, 就业经费连年增加。同时将就业工作纳入部门和干部工作考绩、考核、评先表彰的重要观测点, 激励督促, 形成了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4) 形成了就业与教学良性互动机制。为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学院把通过就业窗口获取的人才需求信息, 及时向教学部门反馈, 指导教学部门修订教学计划, 更新教学内容,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有效促进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在企业回访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 企业对学院毕业生普遍反映良好, 技能优良率达到95.32%, 综合表现优良率达到98.29%。根据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团委组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小组调查统计, 在2010年湖北省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5个专业中, 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铁道通信信号3个专业分别位列第一、三、四位。
3 判断
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配合、相协调。高职教育直接服务经济社会的突出属性, 决定了高职办学必须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发挥特色优势, 服务经济社会, 实现办学宗旨。面临快速发展的湖北轨道交通和高新科技, 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于对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需求的准确判断。
3.1 铁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有长期需求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 主要繁忙干线实行客货分线, 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
根据规划, 近几年武汉将建成中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六大客运中心之一、四大机车客车检修基地之一。湖北武汉处于京广通道、沪汉蓉通道十字交叉点, 是朝发夕至、夕发朝至的最佳位置, 在国家铁路网格局中得天独厚、独一无二, 已经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三大客运站和两座跨长江铁路大通道的特大城市, 在中国铁路网中地位更加凸显。
另外, 高速铁路不是简单的提速, 而是铁路技术的一次革命, 它带来了全新的线路、全新的动车、全新的管理模式、全新的运营组织方式, 它融合了信息工程、空气动力学工程、人体工程、材料工程、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成果, 必将给中国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 也将对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出强烈的呼唤。
经调查, 武汉铁路局作为拥有11万产业大军的特大型企业, 年自然减员将超过1 000人, 其补充主要来自本专科毕业生和复转军人, 按照本专科1:7的配置比例, 自然减员缺口将主要由高职毕业生补充。
因此, 铁路对高技能人才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需求。
3.2 城市轨道交通对高技能人才有急迫需求
根据《武汉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 (2009-2020年) 》 (见图1) , 到2020年, 湖北将建设以武汉为核心的“放射线加环线”湖北轨道交通网络构架, 武汉地铁也将以一年一条新线的速度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必然带来特有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学院具有铁路和城市轨道特有专业办学优势, 能够为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3.3 高新产业对高技能人才有大量需求
高新产业是学院拓展就业平台的潜在市场, 也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扩充办学功能、优化办学结构的基本依据。在巩固现有校企合作就业渠道的基础上, 围绕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还有大量高技能人才培养输送的新机遇新空间。
4 推论
4.1 特色办学是一个长远的方向
考察近几年的办学和就业工作, 学院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就是因为学院坚持特色办学, 发挥专业优势, 超前预想, 主动为湖北区域经济服务。
4.2 企业需求是一个长期的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 随着湖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湖北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新产业对学院毕业生的旺盛需求呈现出大量的、长期的、稳定的态势。这就要求学院要进一步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紧贴市场, 按需办学。
4.3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点, 决定了高职学院必须和企业实行“零距离”接触和深度合作, 把企业需求寓于办学过程中, 积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学院与企业联锁, 课堂与生产联动, 进一步扩大开放度, 实现开放式办学。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民生工程。一以贯之地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保障毕业生高比例、高质量就业, 为湖北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 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 是高等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体现, 以“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荣誉为鞭策和动力, 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在特色办学中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仍然是学院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教育部, 财政部.教高[2006]14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S]
[3]教育部, 财政部.教高[2010]8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S]
[4]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S]
[5]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8年调整) [S]
3.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参与就业工作 篇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应地进入大众化就业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不再是季节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而是新时期高校的一项长期性、全员性、全局性工作,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好学的决定因素,对外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口碑,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对内影响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安排部署之下,二级学院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推进者和实施者,需要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共同关注、参与其中,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全员就业服务体系。
落实一把手工程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协调指导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就业指导和就业体系的建设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和院长担任,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全局工作;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及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担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开拓就业市场,及各项就业措施的检查和落实工作;系主任与负责就业的辅导员作为组员,负责就业单位的联系和就业市场的拓展,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宣传,及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1~2次工作會议,根据当前就业工作的进展,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把就业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中,使就业工作负责人员岗位明确、职责清晰、分工合理,为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想统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而全社会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居高不下,这就产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逐年增大的突出问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应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邀请学校及就业指导中心有关领导参加就业工作研讨会。通过充分地讨论,广泛地收集意见和建议,统一认识,理清思路,为就业工作积累宝贵经验。会后应将研讨的意见和观点进行了收集和梳理,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将研讨会的精神落实到学院就业工作的实际中。
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门的责任,也是专业教师应尽的义务,应提高所有教师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定期在学院党政联席会和全院教职工大会上通报就业政策和就业情况。
走出去
学院提供经费保障,学院党政领导亲自参与,各专业由系主任牵头,利用假期时间组织走访用人单位,开拓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就业基地协议书,拓宽就业渠道。在走访的方式上,采取党政领导和专业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由学院党政领导带队与专业教师分组结伴同行。走访中专业老师与企业进行专业交流,了解相关专业在生产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教学科研,党政领导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两项的结合,达到了与企业合作、交流的最佳效果。走访调研结束后学院及时组织交流总结。
每年有计划地主动深入专业相关单位了解人才的需求情况,联系需要用人的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利用学生在实习期间与企业直接接触的机会,及时与企业沟通,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就业,由此实现实习向就业的过渡。出去调研,能够及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变化、行业岗位变化等各类信息,掌握企业对技术人才的真实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招生人数或专业,也使课程建设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单凭领导和学生辅导员是很难做好的,需要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来共同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需要调动每一位教职员工积极的参与,共同努力。首先,从学院的长远发展让专业老师明白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制定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作为各系重要的年度考核内容;再次,拨出就业奖励专项经费,激励就业工作。
组织专业指导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年级学生需要,组织专业教师中的骨干为学生举办各类专业知识讲座,使专业老师与学生早接触、多接触,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理念。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大专业方向教育所占的比重,使学生一入校就对所学专业形成较为明晰的认识,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有目的地培养和塑造自己的专业素养。
积极联系单位,加强专业沟通。专业教师利用自身项目或者课题资源的优势,积极寻找就业渠道。当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时,一方面由辅导员到场介绍学生情况,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深入招聘现场,从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等方面向用人单位详细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政策体系
高校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长远发展成功,与学院设置的专业与市场能否相适应有关,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就业市场的认同度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有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就业导向体现在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既大大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体现了学院教学和招生计划的科学性,更充分体现了学院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为毕业生就业奠定基础。信息不对称,教育与市场脱节造成大学生供求错位,带来大量的摩擦性失业。针对这一现状,学院应深入企业做好市场调研,主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专业的需求、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认识、了解及系统研究,以就业方向决定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和专业拓宽的调整,需要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在能力培养中强调培养过程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重视生产实习这个环节,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抓好实验的教学环节,避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流于形式。结合企业需求,开设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验贴近学生的培养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让学生真正能在实验室实践自己的动手能力。
建立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选派学院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深入企业进修学习,了解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为基础,邀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实验的环节,拓宽校企合作面。联系杰出校友和用人单位中的行业专家,为学生作报告,从企业选拔人才的角度,加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应用到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注重收集、分析、整理来自企业的教学质量反馈信息,通过召开合作单位领导座谈会,广泛了解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质量。深入合作单位,开展实习生、毕业生质量调查和分析工作,了解学生的表现及企业对专业教学的建议,也能够对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全员参与就业是学校面对就业市场的一种积极做法,学校像个工厂,老师在教学或者科研之余,关注一下学校的“产品”——学生的“销路”,及时回馈信息,有利于调整专业设置和计划,生产出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这对于提高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是有利的。
4.学院就业工作总结 篇四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xxxx美术学院xxxx届毕业生共94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837人,研究生104人。本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9。48%,签约率为58。87%,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9。61%,签约率为59。38%,研究生就业率为88。46%。签约率为54。81%。
我院就业率排在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书法(100%)、油画(97。6%)、多媒体(96。7%),就业率后三位的是服装(81。6%)、公共艺术(80%)、装潢(75%)。
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院党委将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工作要点。针对就业工作,学院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以及行政工作的副院长担任。二级学院、直属系的院长、党支书记为本单位学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施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就业工作当成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xxxx年11月28日召开的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上,专门对xx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讨论和研究;xxxx年12月9日,学院党委听取学工办关于就业工作的情况汇报,明确责任,提出要求,并做好调查与分析。xxxx年2月24日,全院第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学院领导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3月,学院召开就业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有关就业会议精神,就我院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
三、学院采取六项措施推动就业工作
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学院在着力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拓宽学生择业面的基础上,推出六项举措,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取得了一些成效。
1、深入调研,了解情况。学院党委副书记连洁同志直接与30余毕业生代表面对面,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听取就业和创业意见,并制定措施着力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院成立了院领导带队的走访调研团队,先后走访调研永正制衣有限公司和xxxx索浪数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内著名企业,通过对毕业生回访、与重点用人单位负责人座谈的形式,进一步了解金融危机形式下企业的用人需求、推介学院优秀毕业生、探讨深化合作的新途径,并吸引部分企业返校成功举办“二次招聘”。
2、积极筹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今年,学院平均每周举办两场专项招聘会,共计6500人次参加。毕业生回母校招聘毕业生是今年招聘工作的一个亮点。
3、为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对接”,在调研走访基础上,学院与多家重点用人单位在开展职前培训、课程互换等方面达成深化合作意向,并与重点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42个,重点实习基地19,每年推荐近300人到岗实习;成立“学生就业指导顾问团队”,邀请优秀企业家和广大学生分享创业经历,聘用光荣软件、北岛广告等9家著名企业的负责人担任专业职业规划导师,为学生求职提供全程辅导。
4、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xxxx年,我们开通了“xxxx美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网站,(xxxxx),经过三次重新改建,现在实现了动态管理,我们做到了信息的时时更新,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相关政策。经学院审核后,用人单位可通过“委托招聘”栏目在就业网上发布需求信息,毕业生可进入“天美人才库”在网上注册简历,进行网上求职。就业网站受到了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5、与xxxx龙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学校租赁柜台,学生展卖创意”方式集中推荐学生创意项目。通过校内宣传平台和媒体广泛报道优秀创业团队,树立创业典型。在学院的多重推动下,在学生中已掀起自主创业的热潮,xxxx届共成立创业团队17个,参与自主创业人数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0%。
6、加强指导,多方推进,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对各院系毕业生每学期至少开办一次就业指导讲座。对于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包括,保证最优秀学生、特别困难学生以及就业困难学生进行重点推荐,优先扶助。设计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现代学院发动教师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单位就业;造型学院鼓励学生展销自己的原创作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中国画系对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双困毕业生加大帮扶力度,美术史论系和高职学院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服务。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促进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四、招商引资,搭建学生自主创业平台
近年来,学院党委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专业优势和特点,积极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xxxx年4月16日,学院举办了xxxx年毕业生大型招聘招商引资会暨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平台启动仪式,邀请了20家招聘单位参加。据统计在本次招聘会上我院毕业生与招聘单位达成初步意向的有72人。xxxx美术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平台,是在市教委、团市委的指导下,是在我院与市工商局、市劳动局、河北区政府、科技产业园区以及多家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而搭建的网络平台,平台分创业团队展示、创业政策导航、创业故事分享和创业网站链接等四个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公司注册、贷款、公司管理、创业培训等相关事宜。
五、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不正确的心态,少数毕业生过分看重薪水待遇,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从而失去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
2、部分学生的专业很好,但基本技能缺乏竞争实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应具备的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从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3、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难度较大。自主创业的学生往往创业愿望很高,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想象的要大很多,个别地方存在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六、建议
1、针对就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指导;
2、继续坚持教委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及时得到上级的支持;
3、通过创业大赛、创业名人巡讲等载体促进就业;
4、培养学生创业观念,真正实现创业,促进学生就业在落实上还需要社会的整体保证,包括创业政策的落实、创业基金的保证、创业服务的到位等。
七、下一步工作的目标思路
1、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2、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努力建立实习合作基地,多给学生创造实习和兼职的机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促进毕业生就业。
3、强化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5.音乐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篇五
我院按照学校部署,认真总结往届就业工作经验,在2011年积极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2012届毕业生的新情况和新要求,采取新举措,并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开展就业服务月活动。
我院今年本科毕业生共463人。师范生347人,其中音乐学专升本60人,音乐学本科287人;非师范生116人,其中音乐表演本科92人,舞蹈学本科24人。
我院按照学校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就业服务月内,我院召开2次全体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举办2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我院在联系就业单位方面,共发出邀请函8份,电话联系3家,共有6家单位来参加此次招聘会,为我院毕业生提供近40个工作岗位,已有13名学生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协议(包括5名入伍人员),还有近10名学生即将参加招聘单位的二轮面试;我院分别在郑州和洛阳共建立2个就业基地,为我院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我院今年考研人数剧增,有80余名学生正积极准备、努力冲刺。具体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开展动员、调研和跟踪服务工作
1、继续落实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积极联系毕业生,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汇总。
2、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统计2012届毕业生生源库。
3、积极发动毕业生,让学生广泛参与毕业生兵役登记。冬季征兵,我院共有5名学生光荣入伍(其中1人为我院2011届毕业生)。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第六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设计制作大赛”活动。
5、召开全体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我院分别于11月15日和12月2日两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分析今年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到社会、企业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项招聘活动,走出去,让自己的应聘空间扩展开。让学生利用寒假发动家长和亲朋好友广泛联系,寻找就业机会;发动学生党员、干部以及已保研的学生成立就业服务工作小组,作好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推荐等工作。
6、举办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7、开展毕业生招聘专项服务活动。我院积极联系相关用人单位来参加2012届毕业生冬季双向选择洽谈会,共发出邀请函8份,电话联系3家,共有5家单位来参加此次招聘会,为我院毕业生提供近40个工作岗位,已有13名学生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协议(包括入伍人员),还有近10名学生即将参加招聘单位的二轮面试;我院分别在郑州和洛阳共建立2个就业基地,分别为郑州星艺奥尔夫钢琴文化艺术学校和台湾美育儿童音乐舞蹈国际机构洛阳分校,为我院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我院今年考研人数剧增,有80余名学生正积极准备,朝着自己理想的学府迈进。
二、存在问题
1、客观方面:各地毕业生就业政策不一,存在地方保护倾向;许多地方出台的就业政策和发布的就业信息我们知之甚少,学生咨询存在障碍;经费不足。
2、学生主观方面:对就业的认识和观念差异较大。有的积极主动,已参加多场招聘会,有的不敢或不愿参加;部分专业、能力较弱或曾碰壁的学生比较自卑,有的学生就业期望不切合实际,希望在城市、专业要对口、待遇还不能太低;一些学生存在等待、依赖、观望的幻想。
6.学院就业工作自查纠风报告 篇六
为扎实推动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安全就业、体面就业”,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幸福感,践行****大学就业工作推进、自查、纠风会议精神,****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校党委副书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就业工作提出的三点要求,在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对我院近年来的就业工作进行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自查范围:
在近几年的就业工作中,是否将签订就业协议书与否和毕业论文答辩或毕业设计等相关事宜挂钩,是否在收取派遣服务费时搭车收取其它费用,是否将就业状况与办理毕业离校手续捆绑,是否在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中简单应付等四个方面。
二、自查方式:
****学院在收到相关通知后,克服时间短、任务重、重要程度高的实际情况,召开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毕业班学生代表会议,对近年来的就业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
三、自查情况:
1、****学院不存在将签订就业协议书与否和毕业论文答辩或毕业设计等相关事宜挂钩的现象。在过去的几年,在部分毕业生中有“如果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直接进入论文二次答辩的环节”的传言,针对此传言,我院就业辅导员、毕业年级辅导员等就业工作人员对此传言进行了否定,明确指出不存在此种规定,并告知切勿随意听信不实
传言,影响就业的幸福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2、****学院不存在在收取派遣服务费时“搭车”收取其它费用的现象。我院严格按照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调整我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的批复》(赣计收费字【2003】422号)文件的要求,根据****大学招生就业处收取毕业生派遣服务费的通知,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收取毕业生每人80元的派遣服务费,未借此机会“搭车”收取其它费用。
3、****学院不存在将就业状况与办理毕业离校手续捆绑的现象。****学院严格按照****大学招生就业处、学工部、保卫处户籍科、校医院等部门的工作时间安排,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保证毕业生能够顺利、安全离校,从不把就业与否作为学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基础。
4、****学院不存在在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中简单应付的现象。虽然我院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我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学院其它教职工都细心解决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所提出的问题,如就业协议书的签订与违约、毕业后户口及档案的去向、择业代理、招聘单位的正规与否及待遇等。同时,还在毕业生,尤其是女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方面给予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学院党政领导,还积极动员学院教职工,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人脉资源,尽一切能力,为我院毕业生联系一些较好的就业单位来学院召开专场招聘会,广泛开拓就业市场,争取满足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量的需求和质的需要。
5、在召开毕业班代表的会议上,毕业班代表提出,在毕业生就
业过程中,有以下几种现象:有些毕业生为了配合学校和学院的就业工作,在还未想好的情况下,与公司签订就业协议书;有些毕业生看到其他同学均已就业,也跟风、盲目就业,随便找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有些毕业生暂时未考虑就业,随便让亲戚、朋友帮忙,在就业协议书上随便盖上单位的章。
四、防范机制:
****学院在就业工作自查范围内不存在违规违纪、歪风邪气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幸福感,让特殊毕业生群体得到应有的关注,我院将在如下方面做好工作:
1、建立学校→学院→班级→毕业生多层次监督机制:
模范遵守国家就业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接受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党政领导、机关、教研室,班级委员会和毕业生的监督。
2、开通毕业生→班级→学院→学校多方位、多途径举报的机制: 毕业生在接到违规违纪的就业工作布置或安排时,可逐级也可直接越级举报,我院将开通无障碍绿色举报通道,并在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进行核实,消除影响,并发布官方信息。
3、加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教研室、论文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并接受他们的监督,保证毕业生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答辩,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4、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工作成效。毕业生就业幸福感的强弱、就业质量的高低,是对我院就业工作成败的最佳证明。我院也将在就业市场开拓、就业指导以及引导学生理性就业等方面做好
工作,确保国家和学校的各项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虽然通过对近几年就业工作的自查,发现我院未出现违规违纪、歪风邪气的现象,但是我们的就业工作也并不是完美无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我院也将在校院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借鉴兄弟学院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发现不足,把我院就业工作的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7.音乐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篇七
学校要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1. 创新教育观念, 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社会定位
(1) 首先, 独立学院要从其母体学校的模式中逐步解脱, 认真调研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 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走向和趋势。以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实习模式,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其次, 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 以便学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情况, 为将来的择业提供充足的知识准备。 (2) 进一步优化办学资源。独立学院应不断加大引进优质师资, 从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出发深化教学内容、专业设置、学制安排等改革。作为独立学院, 应从“应用”着手,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2.建立和完善创新型管理模式
(1) 独立学院着重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注重学生潜能、智能结构的培养。作为独立学院来讲, 可以参照目前一些国际大型企业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建立“缺陷”人才的召回模式——即延长学生实习期。对于不符合实习要求的学生, 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使其“再学习”后, 联系另外的实习, 就是要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 而且能得到实践锻炼。 (2)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做好自己的人生定位, 确定自己的“职业锚”, 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首先, 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形成一贯的就业指导体系。一年级以人生定位和就业形势为主, 二年级以职业规划为主, 三年级以就业政策为主, 四年级以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就业准备为主。其次, 建立完善的职业测评体系, 使学生通过测评更加清晰地认识、发现自己的职业特征。第三, 通过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指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而确定择业目标。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毕业生就业
1.规范和完善现有的就业市场, 搭建无形的就业市场平台
政府主管部门应对有碍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逐步取消,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国家就业项目的扶持力度, 如:“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区”、“西部计划”等。再者, 要不断完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制度, 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普通高校与用人单位已经建立了较为固定的合作关系。而独立学院自身固有的用人单位群落还未完全建立, 但可以借鉴其他高校良好的经验和母体院校的用人单位群落来提高自身工作的起点。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 进一步加大培育无形市场的力度, 建立方便、快捷的就业网络平台, 促进就业无形市场健康发展。
2. 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师资、设备、管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短时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 由于独立学院成立、发展的时间较短, 社会对独立学院还存在着某些模糊认识, 致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求职者时往往更亲睐于国办高校, 对独立学院的师资、教学水平和学生自身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疑虑, 独立学院毕业生很容易被附加条件所限制。独立学院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使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独立学院, 逐步提高独立学院的社会认知度。同时社会各界要共同解决包括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内的择业观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1.正视社会和就业现实, 调整就业期望值
(1) 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我想怎么样”或用人单位“能给我什么”, 而要明白“我能干什么”, 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应聘。平时要不断加强择业观的学习, 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择业意识。 (2) 注重自身能力培养, 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业竞争实际上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 要把握就业主动权, 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 按照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不少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 因某方面不如人意, 就盲目放弃, 独立学院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有些毕业生因为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往往不从自身找原因, 一味怨天尤人, 甚至产生自卑心理。部分毕业生, 虽然接受了大学教育, 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择业时, 靠父母之意、他人之言选择, 依赖心理较强, 不能独立思考和选择。作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 其知识水平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这与其入校基础、在校学习情况都有一定关系。但是, 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主体, 应该具备的是独立生存的自信心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决心, 只有通过不断汲取各方面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摘要:独立学院这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产物, 如何在新的教育环境下, 面对社会认知度普遍较低、学生基础较弱、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的现实状况做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提高学校就业率, 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 已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就业指导,社会环境,心理调节
参考文献
[1]武国荣.三个准备是大学生就业前的必然选择[J].陇东学院学报, 2007.6.
[2]项炳池.高校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分析及调适[J].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6.4.
8.音乐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篇八
【摘 要】分析电力类高职学院就业形势,针对广西电力类高职学院就业优势,提出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提高电力学院学生就业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广西 电力类高职学院 就业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75-02
一、电力类高职学院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2014年预计将有727万高校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供求总量失衡的基本格局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鉴于以下种种原因,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第一,有资料显示,每年有超过60%的大学毕业生主要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找工作。近几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的212万,一路攀升到2012年的680万人。而实际上每年社会仍有上1千万的就业岗位缺口。
第二,据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03个城市就业市场抽样表明,连续几年需求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约占总岗位的22%。2003~2007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了一辈多,而就业率基本维持在71%左右,到2011年,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第三,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是否接轨,课程内容与工作需要是否衔接,培养模式与岗位需要是否适应,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让用人单位满意等问题……高校这些不适应性制约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
第四,毕业生就业期望和现实存在差距,“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结构性矛盾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其次,毕业生都希望选择条件较好、待遇较高的用人单位。
第五,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由“人员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大学生的供给在结构性上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广西电力类高职学院学生就业优势分析
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西电力类高职学院学生就业拥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地域优势。目前,全国就业市场分三大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就业市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就业市场;西部地区就业市场。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四市所辖行政区组成,而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南宁市中心,占地利之宜。2008年,中共广西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北部湾经济区大量吸纳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技术、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九大重点发展产业所需人才。
(二)专业优势。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及管理工程系等四个大系,开设了32个专业,其中有相当大部分是针对电力生产专业所设,特别是热能动力专业,我院是广东、广西两省唯一一所开设这门专业的学院。
现今,受企业发展对供热的需求增加、资源综合利用、电力供需平衡紧张和企业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国家从能源方面的战略目的考虑,鼓励符合热电联产自备电厂的建设与投产,促使大量有“热”的企业纷纷投产自备电厂,因此,需要大量这方面实用性的技术人才。而电力类高职学院的专业特点恰好符合这些需求,由此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三)教学资源优势。广西电力类高职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为各电厂及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在生产中担任重要的岗位。各学院大多拥有丰富的实训资源,可下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让企业了解学生,学生了解企业,让学生接受工厂技术人员讲课,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又能将实训作为岗前培训,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四)就业路径优势。一是政府资源。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市中心,对面500米就是南宁市人才市场,我们可通过这些政府资源,收集到全区各单位的招聘信息。二是学院资源。历年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在各企业担任领导职务,企业接收学生以后,反馈良好,通过企业间互相推荐,无形中为学生做了宣传。
(五)技术优势。利用学院的技术力量,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企业从中得到实惠,并认可学生的能力。
三、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提高电力学院学生就业率
应始终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情商的提升,帮助他们增强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职业进步与发展有可持续性。在具体实践中,应始终紧密联系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推进、学生贴近生产第一线,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具体说来,要提高就业质量及就业率等,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区域观。应让大学生意识到,大城市的就业岗位已逐渐趋于饱和,且有很多人都把眼光盯紧这些地方,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在这些地方不具备竞争的优势。但是各大企业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人才需求的市场空间较大。到这些企业就业既可以追求自己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和长远的选择。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更长远的就业理念。应让其大学生明白,当今的社会已不是“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年代,大学生应该在初次的就业中认真对待,以为未来的更好就业作准备。如果因为初次工作的期望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不就业,就不可能积累更好的经验以应对未来更好的工作机会。另外,初次就业时,应把眼光放长远些,不是仅仅看重初次就业时的薪资水平,更看重工作中未来的培训机会以及整体的工作氛围,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心态,更加务实。社会等级及传统观念已经深入我们的父辈、自己甚至下一代,不少大学生并没有因为形势的变化相应的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念,仍然按照过去的就业去向设计自己的就业方案。我们应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引导他们找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点,调整期望值,放弃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依赖想法。毕竟社会能够提供的精英就业岗位有限,大部分毕业生必须接受大众化的就业岗位,家长、学生都应该不断调整心态,变得更加务实一些。
(四)实现招生、顶岗实习、就业一体。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安心就业,达到高效、稳定的就业率,就要实现招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一体化,具体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认真负责,严把招聘企业资格关。对进入学院招聘的单位,我们本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把好资格审查关。对于某些相对重点、可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我们尽量争取实地考察,与企业做深度沟通,为日后的就业工作做好铺垫。
2.把就业工作当做促进学院发展的战略任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提高就业率,保证就业质量,教师不定期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系部专业带头人、就业辅导员从招生到就业的过程中,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沟通,通过这些,可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规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了解企业时,首先了解企业的发展理念和专业方面的需求,以及可能持续发展的前景,然后才考虑其他方面因素。比如员工的工资报酬、工作及生活环境、发展空间等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既能成为衡量我们学院能否为企业造就优质人才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对本院学生就业价值的一个指标。
3.坚持办学与市场双向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了“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依照岗位标准设课程”的办学思路。通常,我们所使用的授课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有些甚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善于从走访企业收集的资料中分析,找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并以此作为参考依据,主动调整相关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将就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之中,使我们的课程安排更加切合实际,更能为企业服务。同时,学院还选派相关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掌握了解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这些方法,既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又提高了教师的能力,从而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善于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发现互通之处。比如,在与南宁铁路局进行沟通时,我利用动车事故信号故障的事例,联系我院的继电保护专业,可以信号及电气自动控制对此方面进行弥补。通过深度交流,南铁将原来铁路就业五大块的一份另外增加了电力部分给我院,为我们的就业拓宽了路子。
4.积极跟进,修正偏差。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我们采取及时跟进的手段,主动回访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使我们对企业情况判断的精确度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能了解同学们与企业间的互相适应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消除误会,帮助修正偏差。与此同时,我们还坚持做好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家长三方的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家长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方法,使得企业、学生、学院的关系更为融洽。在赢得企业信赖的同时,也打出了我们学院的品牌。
5.严格把应聘资格审查关,杜绝漏洞。由于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通常不在同一时段,因此容易出现已就业的学生回校参加后来单位的招聘,若后聘单位比原签约单位好,则与原单位解聘。部分毕业生嫌工资低或待遇不够好,频繁挑选岗位、毁约、岗位资源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此一来,使得学院、学生的诚信度大打折扣,对学院的形象宣传很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应严把应聘资格审查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德育教育,努力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弭于萌芽状态中。
总之,在全国就业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在专业选择和课程设置上应有前瞻性,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对接,同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操作规范,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情商的提升,让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9.药学院毕业生就业计划 篇九
毕业与就业,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结束,也是人生道路另一个开始。作为学校和我院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多年来一直受到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本学期,就业工作坚持在学校 就业办的指导下,依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学业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突出校企合作、突出职业教育等就业工作特色,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我院在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双选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就业工作。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院2012届毕业生共?人,中药学专业?人,药剂学专业?人,制药工程专业?人,药学专业?人,生命科学专业?人。已经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的学生共?人,其中中药学专业?人,药剂学专业?人,制药工程专业?人,药学专业?人,生命科学专业?人。
二、工作目标:
1、通过不断提供招聘信息,对2012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和召开各企业洽谈会、大型招聘会等工作,确保年底就业率在?左右。
2、通过不断辅导帮助2012届毕业生就业,继续联系各企业,大力宣传就业等工作,确保明年4月份就业率到?以上。实现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满意度双提高。
3、在学生毕业后,做好追踪工作,充分调查了解2012届毕业生去向和工作状态。为没找到工作或对工作不满意的学生提供即时信息和帮助。争取在明年10月份做到就业率?。
三、加强就业教育和引导,端正就业思想
(一)通过就业前实验技能辅导,促进学生就业
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立足企业之本,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专业的实验技能教学是主渠道,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实验技能水平,合理安排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仿真的模拟环境中,在实习的过程中形成职业关键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邀请企业界人士和毕业生成才典型面对面给学生介绍就业的技巧和就业形势
为使同学们明白自己未来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去向,以及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工作提供思想保障,让同学们做好就业准备,做到有备而来,通过生涯规划,促进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的发展,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提高学生面试技巧和面试能力。
(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促进学生就业
我院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安排,于11年下半年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此课程涉及面试技巧、创业准备、职业的种类、职业的选择、择业观念的转变、简历的撰写等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地开设,学生们转变了就业观念,开拓了学生的就业思路,丰富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了学生更快、更好的就业。
(四)组织开展各项有关应聘活动,提高学生面试技能
计划组织“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会”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求职技巧的培养;组织学生参与人才招聘,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市场需求等。
四、加强就业宣传,畅通信息渠道
为了积极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国家,省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有利措施,提供了多个岗位,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如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社区街道(选调生),参军入伍等,我院将为广大毕业生做好这些政策的解读,以及这些政策有利于应届毕业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引导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争取发展的空间,为美好的未来主动谋出路;为毕业生打好就业预防针,虽然形势严峻,但我们的就业空间还是有的,要积极努力的争取,发挥大学生的主动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寻找工作的席位。我院还将时时关注、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张贴海报,电话通知,网络建群等多种手段。为就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促进了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寻找就业岗位牵线搭桥。
1、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走访校友企业,充分利用网络、电话、信函等联系方式,积极深化合作,增进双向互动,不断巩固并拓展就业基地。根据毕业生近年来流向分析,根据地区特点和产业特点,加强与各地企业部门的联系,争取让更多企业来我校举行专场招聘会。
2、增加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时间跨度和用人单位的数量。重点是举办高频率的企业专场招聘洽谈会,充分发挥这种招聘方式效高性的特点,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就业机会。我们要热情接待前来招聘的用人单位,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努力打造长春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业品牌。
3、继续完善信息网络建设,通过人才交流网站、各大高校的人才网搜集就业信息,及时向毕业生发布。继续完善毕业生生源库、毕业生去向库、用人单位信息库、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等,为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院进行网上查询提供便利,及时有效发布就业信息。向广大毕业生传达最新的就业信息及相关就业知识,适时调整他们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值。让广大毕业生及时了解、获取各类就业信息,提高就业资源的利用率。
六、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
1、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了解用人需求信息的发展动态和知识更新的方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培养的人才产品“适销对路”。
2、开展多形式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为已就业学生提供后续服务,为未就业的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和帮助。将就业跟踪作出实效、作出品牌。
10.高校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经验介绍 篇十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谐社会在高校的具体体现。
某学院向来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提出的“就业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育人是全体教师的共同神圣使命”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就业工作、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相互反馈、相互推动,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开展就业工作的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我们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在于注重专业结构和学科建设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服务上下工夫,在就业市场上求创新,在就业指导体系上求实效,探索出了一条以创新和服务为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之路。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的工作方法:
一、构建“五级捆绑、三级联动”工作网络,提升毕业生工作实效
学院将信息化作为加强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
学院形成了以五级“捆绑”为特色的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网络格局。学院党总支书记与院长“捆绑”,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与教学工作办公室捆
绑,为就业指导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专业带头人与专业“捆绑”,为专业就业市场开发的第一责任人;辅导员与学生捆绑,为就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捆绑,为毕业论文指导的第一责任人。
同时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团委,毕业生班级实行三级联动的工作网络。学生工作办公室有专门负责就业指导服务与管理的老师,学院团委成立校友联络中心,配合学生工作办公室,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在毕业班中,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就业联络小组,每个寝室指定一名学生骨干或学生党员担任就业联络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各类就业信息传达、通知,相关数据统计,带动其他同学就业。
“五级捆绑”、“三级联动”的实施,做到点面结合,全面做好毕业班学生安全、纪律、卫生及文明离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搭建校园飞信、QQ群等现代化点对点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毕业生就业信息、方便学生交流就业心得体会和毕业生服务管理。
二、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毕业生就业赢在起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四年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学院有个“双百”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理念,即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学院提出“毕业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和“将就业工作进行到底”的服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人性、务实、高效、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启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学院统筹、班级推动、全员参与”的多维就业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与水平。
学院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以学校文化传统为依托,从大一到大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同时立足为地方经济服务,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有力保障。依据大学生成长历程和大学生教育的基本特点,建立具有核心项目、全程辅导、全面参与,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阶梯,从一年级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学风教育”,二年级开展“就业观念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开展“择业技巧”教育,四年级开展“就业政策”教育。就业指导环环相扣、层层落实。
我们学院就业指导的核心项目为“风华系列讲坛”,该讲坛主要通过邀请交通与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事业有成的校友和企业家等给学生开设讲座。通过该系列讲坛所搭建的交流平台,使学生与企业家及优秀校友等杰出人士建立了沟通和联系,很多学生在课外还积极与主讲人保持联系并就学习上、创业上和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和指导。
三、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发挥毕业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品德、成绩、能力等各方面的佼佼者,他们在学院、班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就业中来,当好标兵。
近几年来,在学院党总支的带领下,我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党小组带团小组”、“党员技能菜单式点击服务”等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实践,一方面,在步入毕业班之前,学生党员便以身作则,抓紧学习,认真实践,夯实专业技能,提升综
合素质。他们有的在科研方面有一技之长,申请学生科研基金、参加科技竞赛、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有的则在学生工作方面有突出表现,担任校、院团学社的重要学生干部职务。他们的言行,深深感染着每位同学,使大家切实感受到,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方能在就业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当好标兵。学院党总支注重在党员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融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学生党员的“群体效应”,通过他们带动身边的普通同学,使全体毕业生把心态放平,把眼光放远,端正态度,更新观念,尽力杜绝“好逸恶劳,好高骛远”等不良择业观。
四、建立优秀学生培养机制,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学院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环境,优化专业设置,整合教育资源,以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为目标;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特点,大力推动校企全程产学合作,我院各专业与校外企业均签订了《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协议书》,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校企双赢的原则下,发挥双方优势。在重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已与专业相关的十几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全程合作人才培养协议,这些企业是学生实训的基地,也是学生就业的基地。
11.浅谈保山学院音乐教育的就业前景 篇十一
摘要:通过对保山师专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只有构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合理的知识架构,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把学生打造成为综合能力较强、实用性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岗位上的适应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置提高
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势下,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顺势出现在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中,培养出大批的音乐人才。然而同时也带来了毕业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迷茫与未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2音乐系基本情况
本专业的前身是1995年开始招收的“电视师专音乐教育专业”脱产班。为顺应教育改革、扩大我系的办学规模、提高生源质量,1999年9月成立音乐教育专业,立足保山市面向云南省正式招收全日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同时成立音乐系。2000年同云南艺术学院联合招收音乐教育函授本、专科。2002年9月开始招收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音乐系现有音乐教育专业(含三年制、五年制)音乐表演专业(三年制)。音乐系下设五个教研室:声乐教研室(美声、民族)键盘教研室、理论作曲教研室、舞蹈教研室、民乐教研室。
音乐系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推出精品,提高社会声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音乐教育专业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资助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云教高2007 48号),《声乐》课被评定为云南省高职高专二类声乐精品课程(云教高2007 58号)。
3音乐系的就业工作情况
为了加强毕业生管理和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顺利完成我系的就业工作,一直以来我系都很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该项工作开展,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熟悉业务知识,掌握好各项就业政策;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水平,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的各项服务,给毕业生以更多的帮助,关心和帮助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
从以上的就业统计可以看出,我系近几年来的就业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这其实和我系的办学手段和专业定位、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等等是密不可分的。
4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4.1专业定位以师范性为主体,立足云南,辐射全国,主要面向云南省广大城镇、农村,培养既能胜任城乡中、小学音乐教学,又具有较强艺术活动组织能力和艺术实践组织技能的复合型基础音乐教育教师。
4.2本专业培养规格以理念创新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重点,以“音乐五大能力”。即:声乐演唱能力;键盘演奏、伴奏能力;自弹自唱能力;音乐教学的组织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主要包括舞蹈编排与合唱指挥能力)的综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特色,以产、学、研相结合搭建教育教学平台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特色。
4.3专业特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创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特色;创建“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近年来音乐系学生共获得省市级奖项26余次。
4.4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方面:我系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专门成立了“民乐教研室”,开设了民族乐器系列专业选修课,将民乐引入高师课堂。现开设的民族乐器系列课有:笛子、琵琶、胡芦丝、古筝、巴乌等。2005年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得到国家和省级专家的充分肯定,为音乐系的建设、发展和办学特色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
5毕业生就业方向
结合我系的专业定位、培养规格、专业特色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我系毕业的学生不但能胜任各类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而且还活跃在各种演唱类歌舞表演团体、文化娱乐团体、企业工会、幼儿园、文化馆、青少年宫、艺术馆等等艺术表演团体,经过跟踪调查,我系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6对今后就业工作的建议
6.1开设就业指导和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系统地规划,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提升就业指导的教育职能,并且贯穿于大学生活全过程。
6.2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包括掌握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改变学生只重视专业的学习,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态度。其次为创新教育。高校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想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6.3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就业思想和观念有误,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突出表现有业不就,择业要求过高。针对这种不良的思想和观念,学校要采取对策。教育学生理性地面对现实和自我,转变择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大学毕业生应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并做出切实的职业选择。只要广大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主动择业,一定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6.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价值导向。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职业的看法和态度,择业标准、择业行为受到其支配。面对就业市场激烈竞争和新的挑战,部分大学生不守信用,不守承诺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大学生贷款后不按时还款,甚至恶意拖欠,还款信誉较差:求职过程中自荐材料的虚假包装,随意毁约等严重地违背了诚信原则,丧失了道德基础。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必须履行诚实守信原则,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更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6.5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能和教师的作用辅导员可以成立就业网络信息小组,特别要与以前的毕业生建立稳定的关系,随时掌握招聘信息。多为毕业生就业架桥铺路。另外发动教师为毕业生找工作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特别是老教师,见识广,经验丰富,与用人单位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可以及时搜集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供毕业生随时查阅。课堂上适时加入就业指导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学校需要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就业。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保山学院将为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高等音乐教育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平.增强责任意识.全方位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2]中国教育报2004年第1版、第7版、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