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精选10篇)
1.血吸虫 篇一
镇金初中血吸虫防止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我校所处环境是血吸虫病流行区。1956年党中央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全党重视,全民动员,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血防运动,在短期内就摸清了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是大批重症和晚期的病人得到积极的治疗,恢复了健康。但是,目前我镇血吸虫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疫情和螺情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由于大部分人员从外地来,对血防知识很陌生,严重威胁着本地居民健康。为了提高对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规范和指导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一旦发生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 处理预案》、等有关规定编制。
三、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措施果断;依靠科学,依法管理。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 长:毛学良
副组长:卢文良、汪再猛
成 员:陈光学、吴建文、叶春城、晏世茂、王兴文、各班主任
负责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可设立监测与疫情处理、医疗救治、、检查督导、物资保障等专业组。监测与疫情处理组医疗救治组由当地血防管理机构牵头,宣传组由团委办公室牵头,物资保障组由后勤处牵头。
五.预警发布
1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疫情监测信息,根据疫情分级标准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及时向当地政府提出相应级别的预警建议,并由当地政府向社会公告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预警变更与解除
根据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动态,领导小组在参考专家咨询委员会评估意见基础上,可向当地主管部门提出原发布预警的变更或解除的建议,经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发布。
3.报告
全校所有人员都有权向当地主管关部门报告血吸虫病疫情,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血吸虫病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项目经理部突发卫生事故领导小组。
2)义务报告单位和报告人:除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外的任何协作单位和个人均有义务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相关信 息。
3)报告时限和程序
(1)责任报告人和报告单位发现血吸虫病疫情或疑似疫情,立即向所在地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市级医疗机构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同时抄告所在地疾控机构。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接到疫情报告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各项防控措施。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义务报告人和单位有关血吸虫病疫情相关信息的报告,应立即组织核实,情况可疑的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
4)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卡》、《血吸虫病病例个案调查表》、钉螺的分布、面积、感染情况等。
六 应急响应
1)对有钉螺分布地区及周边地区全面开展查螺,查清钉螺分布,剖
检查到的全部钉螺,以了解是否有感染性钉螺存在。查到的有螺环境及其水系相通的所有环境,立即采取土埋为主结合药物喷洒或浸杀的方法全面反复灭螺,力争当年消灭钉螺。对居民生产生活区的螺点,要采取环境改造措施,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
2)开展感染者搜索,对螺点周围当外来流动人员开展血吸虫病查病工作。
3)必要时建议农业部门开展病畜的搜索和治疗。
4)流行病学调查
(1)突发疫情的调查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实施。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突发疫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
个案调查:对所有急性血吸虫病病例逐一进行个案调查,同时对在与患者感染时间前后各2周内,曾经在同一感染地点接触过疫水的其他人员进行追踪调查。调查人员应及时将“急性血吸虫病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并通过血吸虫病信息专报系统上报。或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疫点调查:根据个案调查线索确定疫点及其范围,进行钉螺和感染性钉螺调查,有条件的可进行水体感染性测定。对疫点所涉及的居民区进行人群和家畜接触疫水情况调查,并开展人群和家畜查病、治病工作。杭瑞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岳阳至常德公路TJ-2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文件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调查:对水位、降雨量、气温、自然灾害、人、畜流动情况、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2)现场处置
病人救治:出现血吸虫病突发疫情时,县(市)、区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医疗队,深入疫情发生地进行救治。对发现的所有血吸虫病病人,应及时予以治疗。
人群预防性早期治疗:根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对同期有疫水接触史的人群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防止急性血吸虫病发生。早期治疗的药物和时间是:用吡喹酮治疗应在首次接触疫水4周后、用蒿甲醚治疗应在接触疫水2周后、用青蒿琥酯治疗应在接触疫水1周后进行。
环境处理:在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地区,对疫点及其周围有钉螺的水域和钉螺孳生地,用氯硝柳胺杀灭尾蚴和钉螺。同时在易感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划定安全生活区。有条件时,采用环境改造灭螺的方法彻底改造钉螺孳生地,消灭钉螺。
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迅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并积极配合和参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安全用水:要求居民在划定的安全生活区内取水。对饮用水源可能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饮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
粪便管理:对病人、病畜的粪便进行灭卵处理。
个人防护:教育群众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疫水者应在下
水前涂抹防护剂,穿戴防护用具。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在现场开展防治工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5)应急响应的终止
应急响应终止的必需条件是:连续1个月无新发血吸虫病病例,钉螺分布环境已经得到有效处理(通过药物或环境改造灭螺后,使钉螺平均密度控制在0.01只/0.1平方米以下)。
一般血吸虫病疫情应急响应终止,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经专家委员会论证后报请当地政府,批准后实施。
较大血吸虫病疫情应急响应终止,由市卫生局经专家委员会论证后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重大血吸虫病疫情应急响应终止,需报请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特别重大血吸虫病疫情应急响应终止,需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5 后期评估
血吸虫病疫情结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对防控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指导今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2013年
2.血吸虫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所的113名住院病人, 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患者17名,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63名,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33名。由于采用匿名调查, 患者拒绝回答年龄和性别, 因而未得到年龄和性别的相应资料。
1.2 诊断标准
急性血吸虫病: (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 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 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慢性血吸虫病:粪便有血吸虫卵, 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出现肝纤维化, 伴有脾肿大或腹水[1]。
1.3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 由调查员统一分发, 患者自行填写, 本次共发放120份调查表, 回收113份, 应答率为94.17%, 其中95名患者回答了医疗费用问题。医疗费用的界定主要为患者的诊断、治疗费用和营养费用, 未考虑务工费用、陪护人员费用等其他费用。采用分类资料的数据收集方法, 根据荆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将血吸虫病患者每月医疗费用分为三个组段 (小于1 000元/月、1 000~2 000元/月、大于2 000元/月) , 进行调查。
1.4 资料处理
采用分类变量数据处理方法, 在SPSS11.50软件下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构成比指标) 和统计分析 (χ2检验) 。
2 结果
2.1 不同文化程度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
在113名患者中, 95名患者回答了医疗费用问题, 表1显示了不同文化程度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小于1 000元/月的患者构成比, 大学或以上文化程度者最低;医疗费用大于2 000元/月的患者构成比, 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者最低。 在医疗费用1 000~2 000元/月和大于2 000元/月患者中, 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6.01、8.42, P值均小于0.05)
2.2 不同医疗费用来源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
从表2看出, 在医疗费用小于1000元/月的患者构成比, 自费比例最高;医疗费用大于2 000元/月的患者构成比, 全额报销比例最高。医疗费用小于1 000元/月和大于2 000元/月患者中, 不同医疗费用来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20.10、15.60, P值均小于0.01) 。
2.3 不同类型血吸虫病医疗费用
表3结果显示, 不同类型血吸虫病患者, 医疗费用构成比最高的均是慢性血吸虫病 (分别为67.14、53.33、70.00) ;构成比最低的均是急性血吸虫病 (分别为1.43、6.67、0.00) 。医疗费用小于1 000元/月、1 000~2 000元/月、大于2 000元/月患者中, 不同类型血吸虫病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68.17、7.8、10.88, P值均小于0.05) 。
2.4 不同家庭收入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
表4结果显示, 不同家庭收入血吸虫病患者, 在小于1 000元/月患者中, 医疗费用构成比最高的是家庭月手在3 000元以上者;在大于1 000元/月患者中, 医疗费用构成比最高的是家庭月收入在2 000~3 000元以上者。在不同家庭收入中, 血吸虫医疗费用患者比例的差异, 只有大于2 000元/月有统计学意义 (χ2=15.47, P<0.01) , 其它均无统计学意义。
2.5 不同治疗方式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
表5显示了不同治疗方式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在小于1 000元/月和1 000~2 000元/月中, 血吸虫病患者比例, 非系统治疗明显高于系统治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41.26、10.80, P值均小于0.01) , 医疗费用大于2 000元/月, 血吸虫病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2006年湖北省血吸虫病人270 185[2]人, 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血吸虫病人的医疗费用, 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严重负担。本研究采用定性的方法, 对血吸虫病人的医疗费用及影响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1) 不同文化程度血吸虫病人医疗费用的构成,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 每月费用较高的血吸虫病人的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 见表1。 (2) 不同医疗费用来源, 对血吸虫病人医疗费用构成有很大影响, 在每月医疗费用大于2000元患者中, 全额报销者占绝大多数 (80%) , 而每月医疗费用小于1 000元患者中, 自费者比例最大 (51.43%) , 见表2。表明了医疗费用付费方式对人们的就医行为和费用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3]。 (3) 表3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血吸虫病人医疗费用构成, 我们发现, 在不同费用构成的血吸虫病患者中, 均以慢性血吸虫病人比例最高, 这是因为在血吸虫病患者中, 慢性血吸虫病人患者最多[4], 同时也提示了慢性血吸虫病对人群产生的经济负担最重。 (4) 表4显示也提示了家庭收入与血吸虫病人医疗费用有一定关系, 在每月医疗费用大于2 000元中, 家庭低收入血吸虫病患者的构成为零 (0.00) 。在医疗费用较高的组段中, 家庭收入2 000~3 000元/月所占比例较高[5]。 (5) 表5显示了系统治疗和非系统治疗血吸虫病人的医疗费用构成的影响, 在医疗费用较低的组段中, 非系统治疗所占比例较高 (77.4%和80%) , 在医疗费用较高组段中, 系统治疗和非系统治疗患者的比例各占50%。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20.
[2]郝阳, 吴晓, 华郑浩, 等.200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6, 19 (6) 401-403.
[3]万日义, 林宙.2002-2004年两种住院患者不同付费方式的费用构成分析[J].药事组织, 2006, 15 (7) 40-41.
[4]党辉, 王强, 周晓农, 等.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未控制流行区调查样本的构成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72 (2) :133-135.
3.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治疗体会 篇三
【摘要】目的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为加强晚期血吸虫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县血吸虫病救治定点医院地方病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进行分型治疗,腹水型晚血病患者以护肝、利尿、营养支持疗法为主;巨脾型晚血病患者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结肠增殖型患者对症治疗。结果68例患者中腹水型治愈率占13.5%,巨脾型10.5%,结肠增殖型33.3%;总治愈率为16.2%。结论加强血吸虫疫水区的综合、科学管理,降低感染,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巨脾型;预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88-01
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历史由来已久,血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热带、亚热带的国家和地区,它寄生于人体或动物的静脉中。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全世界流行区人口达6亿受血吸虫病的威胁,约2亿人感染,每年死亡患者达百万之多。血吸虫病分为慢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和异位血吸虫病四种,现将针对晚期血吸虫病的救治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4月~2013年10月在我县地方病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晚血病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53例,女15例,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36.8±4.7)岁,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35例。所有患者中,腹水型37例,巨脾型19例,结肠增殖型12例。
1.2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①反复接触疫水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史;②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③粪检查到虫卵或毛蚴,直肠活检查到虫卵(无治疗史者)或活卵、近期变性虫卵(有治疗史者);④血清学诊断阳性,参见慢性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具备①、②为疑似病例;具备①、②、③为确诊病例;具备①、②、④可作临床诊断。
1.3方法按照《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管理方案》进行分型治疗。腹水型晚血病患者以护肝、利尿、营养支持疗法为主,同时记录患者每天的腹围、体重及尿量信息;巨脾型晚血病患者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为行切脾手术创造条件;结肠增殖型患者一般经病原治疗后轻度病变均会好转,若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应尽早手术。
2.结果
按照《晚期血吸虫病人临床治愈标准》对患者做出疗效评定[1],68例晚血病患者中腹水型37例治愈5例,治愈率占13.5%,巨脾型19例治愈2例,占10.5%,结肠增殖型12例治愈4例,占33.3%;总治愈率为16.2%(11/68)。
3.讨论
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为虫卵时随血流进入肝脏,或随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短时间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动物即钻入皮肤变为童虫,以后进入静脉或淋巴管,移行至肠系膜静脉中,直至发育为成虫,再产卵,整个发育过程约100天。血吸虫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虫卵成熟后通过卵壳释放出可溶性虫卵抗原,刺激致敏T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刺激素,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等,形成肉芽肿。随着病程发展,卵内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消失,坏死物质被吸收,虫卵破裂或钙化,最后类上皮细胞变为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肉芽肿逐渐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
晚血病患者的治疗以抗吸血虫药物为主,吡喹酮是治療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轻、疗程短等优点,能杀灭幼虫、童虫和成虫。晚血病患者主要是根治病原改善症状,控制和防治并发症,一般给吡喹酮总量60mg/kg,1~2d内3~6次口服,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高度腹水和肝昏迷患者除外。治疗并发症可采用中西医、内外科结合的综合疗法。晚血病患者中腹水型居多,病情严重,病程长,患者年龄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晚血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有常见贫血、肝功异常等。有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是在3~6个月随访复查时又出现反复,晚血病患者数量居高不下,晚血病临床治愈率低,仅为16.2%,复治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加强基层血防医务人员的医务水平势在必行,如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医疗水平。对晚血病患者的救治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案执行,认真组织筛查,秉承安全有效的原则,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优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未接受过救治的患者以及预期治疗效果比较好,能恢复生产生活能力的患者。积极协调内、外科协作进行晚血病患者的救治,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严重、区域广泛,是由于患者在疫水区生活、生产、玩耍戏水、摸鱼捉虾感染的,自己不知情导致漏查漏治,待发现病情时已发展至晚期。因此要加强疫水区的综合治理,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群防群治,因地制宜,科学防护。①加强对病人及感染动物的检查,消灭传染源:病人确诊需要粪检,随着血防工作的逐渐深入,粪检虫卵的难度也逐渐增加。耕牛是重要的动物宿主,在防治工作中要加强重视。②晚期血吸虫病治愈率不高,患者生活质量低,因此,血吸虫病的治疗关键是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向晚期血吸虫病发展。③加强对钉螺的控制和消灭工作:毛蚴的寄生场所是钉螺,要结合生产加强湖沼地区的水位控制,找到其易感地带,改变钉螺的孽生环境,减少钉螺至消灭。④加强人畜粪便管理,防止水体污染,做好防护工作:晚血病人畜粪便中含虫卵,因此要注意加强管理,如建造无害化粪池、沼气池。易感地带做到安全用水,流行季节加强个人防护。⑤加强疫水区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管理:疫水区的防治措施严格,由于比邻的城区属非疫区,容易成为血防工作的盲点。城乡人员流动频繁,其中时有感染血吸虫病的患者,为避免延误诊断、治疗,要加强结合部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增强个人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4.血吸虫 篇四
前言:
安徽荻港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滩土壤主要是半沙半淤土,沙冲性淤土,黑粘土和沙土壤,植被多为野生杂草、芦苇和柳林,气候湿热水源充足是血吸虫衍生的高危地区,加上当地人主要农务活动大大加重了当地人患血吸虫病的几率,但是近几年我们了解当地的血吸虫病患者已经大大减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对此进行了调研。我们在安徽荻港芦南小学支教期间利用支教的空余时间对以学校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进行以问卷访问的形式进行了了解,旨在通过发放问卷一方面能够传播更多的关于防治血吸虫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当地血吸虫患者大大减少的原因
正文: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引自百度百科中对血吸虫病的解释。由此看来血吸虫病是一种较易传染的病,尾蚴潜伏在水体通过人畜的皮肤进入人体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并且血吸虫不管对于人的健康还是财产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据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许多“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腹水肚大如鼓)和“棺材田”等悲惨景象。湖北省阳新县40年代有8万多人死于血吸虫病,毁灭村庄7000多个,荒芜耕地约1.5万公顷(23万余亩);1950年,江苏省高邮县新民乡的农民在有螺洲滩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患了急性血吸虫病,死亡1335人,死绝45户,遗下孤儿91个,呈现出“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由于当时的卫生状况和经济水平的局限,导致了血吸虫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调研小组发放问卷得知目前安徽荻港地区已经几乎没有血吸虫病患者,但是在十年前,当每年要进行从全民检查,也就是不论孩子还是老人尤其是下地劳作的青壮年都必须抽血检查。除此之外,当地很多的水域都标有“此处是疫水” 的提示牌。而此次我们的调研小组走访周边地区已经没有看到这样的牌子。出于什么 1
样的原因做出了这样的改变我们根据血吸虫的传播与预防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以下是本次调研的问卷。
关于安徽荻港镇血吸虫病状况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的年龄是:
A.1~15B.16~25C.26~45D.45岁以上
3、您是否有血吸虫感染史?
A.曾经感染过B.目前还是患者C.不清楚
4、如果有感染史,你是通过什么办法应付的(从未感染过直接回答下一题)
A.药物治疗并且直接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等有效措施
B.仅仅药物治疗
C.农村偏方治疗
D.不管不顾,任其发展
5、您服用的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是来自:
A.政府B.个人购买C.政府补贴一部分
6、您是否与疫水(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水,如水塘、渠沟中的水)有接触?
A.经常接触B.偶尔接触C.从不接触
7、您平时洗衣服是用什么水洗的?
A.河水、池塘水B.井水C.自来水
8、您经常饮用生水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9、您是否需要经常下田地工作?
A.经常B.偶尔C.从不
10、若您有下田地工作,您通常的防护措施是:
A.穿长靴B.擦防护油C.不做任何措施
11、您是否养牛、猪等牲畜
A.是、且经常接触B.是、且偶尔接触C.否
12、若有,请问您经常放、养的场地:
A.与厕所相近B.远离厕所C.不清楚
13、您如何处理自家粪便
A.施肥等农用B.制造天然沼气
C.自然堆积于粪池中D.其他
14、请问您是否给牲畜做一些预防工作
A.有、且每年坚持B.有,但不连续C.很少D.从未有过
15、您是否被水中的螺钉扎伤
A.有、而且经常B.有、但只是偶尔C.从未有过
16、若曾经被扎伤,您是如何处理
A.配以药物治疗,并询问专业人士避免出现并发症
B.仅作一些简单的事后措施
C.仅采取简单的紧急措施,事后饱之无所谓的态度
17、政府是否每年进行定期消灭钉螺的工作
A.有、而且经常B.有、只是偶尔C.从未有过
18、您是否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A.积极配合B.随便应付C.不配合19、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血吸虫病的宣教及预防力度
A.很强B.一般C.从未有过
20、您是否关注政府的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卫生宣教
A.经常B.偶尔C.从不关注
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其中性别包括男、女,男性回答问卷者占总人数的40%,女性回答者占总人数的65%,年龄跨度从10岁至70岁以上。由于深入农村大多数问卷回答者都是文盲,因此问卷由社会实践的调研小组进口头询问并记录进行的。血吸虫的传播首先是由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化成毛蚴。毛蚴并不感染人,而要先钻进钉螺体内寄生,钉螺被称为中间宿主。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尾
3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钻人体内,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因此合理处理人畜粪便是从传播源上切断血吸虫病的重要手段。由此我们设计出问卷的第十一至十四个问题。根据调研小组对问卷进行的统计显示回复问卷的100人中将50人的家庭是有养牛、猪等牲畜的,而在这50个养有牛、猪等牲畜的家庭中有25%的家庭是与厕所相近有58%的家庭放、养牲畜是与厕所远离的,据调研小组进一步询问得知,随着卫生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好转,大多数的人家都有了室内的马桶或者是便于可以冲水的座便器,不再是以前厕所与牛棚、猪窝连起来的情况。根据我们的问卷显示在回答的第十三题的70个家庭中有75%的家庭每年坚持给牲畜做预防工作。及时的连续的预防应该有效的截断了血吸虫的传染源,防治了血吸虫的传播。
水环境是血吸虫虫卵生长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可以致病的尾蚴的生活环境,尾蚴潜伏在水体通过人畜的皮肤进入人体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针对这点问卷调研小组设计出第六道题和第十道题,这四道题涉及到了用水的安全及下田务农时是否注意防范。问卷结果统计显示:能接触到疫水的人达到34%,其中经常接触的达到10%,从不接触疫水的人到达66%,调研小组成员进一步询问得知能接触到疫水的人比例之所以比较少一方面是由于疫水已经很少见了,只是少数的以前比较严重的疫水现在还是作为观察区,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地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水泥制造业以及服装制造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农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减建造厂房或建造房屋。
并且由于自来水体系完善,对于第七题有65%的家庭洗衣服的水都是自来水,8%的家庭用的是门前屋后的井水,而井水存在血吸虫传染源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只有27%的家庭处于不习惯和省钱的原因仍然在河水和池塘中洗衣服。关于是否饮用生水的问题有87%的问卷回答者说从来不饮用生水,这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卫生意识安全意识的加强。
本次问卷中对于是否经常下田干活的问题有93人回答,其中经常下田干活的人占64.5%,偶尔干活的人占21.5%,其余是从不下田干活的,从不下田干活的主要是一些还在读书年龄的孩子。通过进一步对下地干活的了
4解,我们知道在下田干活时他们的通常都有一些防护措施,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占24%,防护措施包括穿长靴,这也是最普遍的做法。还有擦防护油,这种由于既不经济效果也不是很好所有用的人很少。据农民们所说,长靴不仅能防止像血吸虫、蚂蝗一类的田间虫病,也能防止玻璃、石头硌脚因此是最实用的也是最常用的防护措施。所幸当地的钉螺比较少,我们人数的发放问卷时得知,几乎回答问卷仅有少部分被钉螺扎伤过,占总人数的14.7%,但是被扎伤的人中能重视扎伤认真处理的人很少,大多数的人只是简单的洗一下用创口贴贴一下然后就任其发展。另外我们从村民的口中得知,伴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是青蛙、蛇这样的农田保护者受到了危害,同时这些害虫和有害的病虫也被消灭了很多,数量大大减少。
血吸虫病的产生、传播以及治疗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的产生必然是环境所致,因此个人要想防治血吸虫也是不可能,这时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发挥职能,在这份问卷中有81%的受访者说政府每年进行定期的灭螺工作,85%的受访者说政府每年对血吸虫病进行宣教和预防力度,并且村民们也都积极配合。问卷结果显示近99%的村民都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88%的村民关注政府有关于血吸虫的防治的卫生宣教活动。村民进一步和我们解释:见识过血吸虫病肆虐的情景加上本地是血吸虫病易发地区这点他们是知道的,所以对于政府的工作是很配合的。
早在十多年前芜湖市政府就已经充分重视血吸虫病的问题“目的比较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其效果,为探索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芜湖市在1992~2003年间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内容及情况,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比较其防治效果。结果世界银行贷款期间(1992~1998年)实施以大规模化疗为主的防治策略,而贷款结束后(1999~2003年)采取感染者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等措施的防治策略;贷款期间病情明显下降,但活螺密度有所上升,贷款结束后病情明显上升,但螺情明显下降。结论控制血吸虫病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本段摘自鲍建国、张戎、崔春、陈勇、高岚、张俊共同写的《安徽芜湖市1992—2003血吸虫防治对策及效果评价》从这篇论文的摘要可以知道,芜湖市早在1992年就向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以大规模化疗为主的防治策略,论文指出计划分为贷款期间和贷款以后两个时期进行不同的整治措施,真正的大规模的整治血吸
5虫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血吸虫病的防治上发挥职能,几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血吸虫病已经安徽芜湖荻港地区人民的历史。从问卷结果以及调研小组成员与村民的谈话可以知道,血吸虫病的几乎绝迹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是密切相关的,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情况改善、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更多的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由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进行的对安徽芜湖和县陈桥按照居民分户登记簿,以户为单位随机抽样188户(居民)进行调查。进行了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人数、年人均收入及与血吸虫病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并观察居住环境、卫生设施状况等。旨在研究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同时研究得出提供安全的用水能大大减少患血吸虫病的几率,并且务农人口比重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患虚血吸虫人口的比重。
5.2006血吸虫病防治总结 篇五
工 作 总 结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而我乐秋学区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目前,由于受生物、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血吸虫病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血防工作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云卫发[2006]169号)要求,以区中小学校要把血防知识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创建“五血吸虫病人”学校活动。为此,血防工作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现把过去一年中学校血防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领导机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血防工作落到实处。〈一〉、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教育课程领导组
组 长:张本昌(学区校长)副组长:颜世华(学区教导主任)成 员:学区所有教师
〈二〉、乐秋乡乐秋学区血防教育课程专家组
组 长:颜世华(学区教导主任)副组长:张本昌 皇晋章
成 员:查政煜 字文贤 李高明
二、充分发挥媒体资源的指导作用,利用实物、镜像等教育教学加大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学区结合学区点多面广的实情,采取以乐秋小学为主阵地,在各小学铺开。通过与县血防站联系,组织学生观看血吸虫实物、图片、资料等,让学生在感光上认识血吸虫,了解血吸虫病。
三、宣传、动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血防文件,实施课堂教学。
按照上级文件的有关要求,利用例会、学区教师会、年级组会议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血防要求,认真领会和落实县、乡、校制定的《血防计划》。通过学习,加强教师对血防课的进一步了解。
四、确定各年级各班任血防课课程的教师,为全面落实血防工作作好准备。
2005——2006学年各年级各班任血防课程的教师为各班主任。
五、开展血防为主题的讲座
2006年10月,在县血防站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一次有全乡各学区领导组成的血防知识培训会。会上,先血防站、乡政府领导作了讲话不知要求,会后,组织学生参观了实物、图片。2006年11月份学区将组织各年级进行血防知识测验。计划在2006年4月份组织一次学生参加灭螺行动。计划在2006年3月出了一期以血防为主体的板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保障学生以健康的体质搞好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一年中,乐秋学区的血防工作将紧紧围绕教学和“血防促学习”的工作目标,全面贯彻各级各部门的文件精神,培养健康、活泼、有活力的学生全体作为工作目标,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005—2006学年血吸虫病
防治
工 作 总 结
6.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案 篇六
2014年3月10日周会课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怎样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有哪些,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什么,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血吸虫病的症状是什么,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教育学生不要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其次通过学生劝告家长不要到有螺的洲滩放牛、放羊,并告知这是违法行为。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什么是血吸虫病?俗称是什么?
2、国内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有哪些地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区是哪里?
3、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什么?
4、什么时间易感血吸虫?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怎样发展?
6、如何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学生外出到血吸虫流行区旅游及外来学生假期回流行区的老家该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怀疑得了血吸虫病该如何检查和治疗?
五、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与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相关的作文;出一期血防知识板报;安排学生课外活动,如参加一次查螺,或向家长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通过学生劝告家长不要到有螺的洲滩放牛、放羊,并告知这是违法行为。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让我们知道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流行区范围广,感染血吸虫病有二种主要途径,唯一的中间宿主是钉螺,急性期的典型症状为发热,传染源是得了血吸虫病的病人和病畜,预防血吸虫病要查治传染源、查螺灭螺、粪管水管、不接触疫水等。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教案
2014年3月24日周会课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一些血吸虫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血吸虫病。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哪些地方能够感染上血吸虫病。教学难点:让学生自觉的预防血吸虫病。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血吸虫病的传播“路线图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寄生于人体的有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体较短粗,体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口、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称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肪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虫卵的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在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初产出的卵内含一个受精卵细胞和约20个卵黄细胞,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毛蚴。由于卵内千周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了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时内含毛蚴的虫卵呈卵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其一侧有一小刺,如遇清水,即可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此时若遇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一条毛蚴可发育成数万条尾蚴)后逸出;如遇人、畜在水中活动,则经皮肤侵入体内;脱去尾问成为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
(二)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不分男女老少、职业和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也越大。
男女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各地男女两种性别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在湖沼和一些水网流行区,男性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如经常在疫水中捕鱼、捞虾、打草、砍樵、耕耘、收获和打粽叶等,接触疫水机会多。妇女较少参加生产,主要是料理家务,相比之下女性血吸虫感染率往往低于男性。但在山区和某些水乡小镇,男性多从事副业,女性则经常在疫水中洗衣,这类地区女性血吸虫感染率高于男性。
在一般的流行区,5岁以下的幼儿接触疫水的机会较少,因而感染率较低。5岁以上的儿童渐渐喜欢在湖边或河、沟边戏水、游泳,感染率迅速增加。10岁以后因逐渐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等生产劳动,同时,戏水、游泳者更多,所以血吸虫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后因全部投入农业或渔业生产,经常与疫水接触,血吸虫感染率也就高。老年人因身体衰弱,体力减退,在田里或水中的劳动次数大大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就职业而言,渔民、船民、半农半渔和农民等职业人群因生产劳动,接触疫水的机会多,血吸虫感染率颇高。
预防血吸虫病教案
2014年4月21日周会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
3、让学生认识血吸虫病的危害;
4、教育学生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5、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生活的荆州市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教育学生成为血吸虫病知识的宣传者;
6教育学生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1、血吸虫病的危害
2、懂得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三、教具和学具:
1、放大的寄生虫生活史挂图;
2、有关血吸虫病的录像带。
四、课型:班级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放录像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传染给人、畜的传染病。血吸虫卵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长成尾蚴后又离开钉螺回到水中。尾蚴接触到人、畜的皮肤后便会迅速进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感染血吸虫病。人、畜感染后,再通过其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有螺地带水域,造成新的传染性。
3、血吸虫的种类:血吸虫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4、血吸虫病的危害:急性血吸虫病是人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慢性血吸虫病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5、我国血吸虫病形势严峻
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估计有1.9亿感染者。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血吸虫病人约80多万。目前血吸虫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疫区的人口约6000万。重疫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
6、荆州市是血吸虫的重疫区之一。7.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指出,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完善政策,增加投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目标的实现。8.血吸虫病的预防
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
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吸虫病的疫情.预防血吸虫,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消灭血吸虫吧!
(八)小结: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人或牛、羊、猪与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其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重新认识血吸虫病、预防血吸虫病而努力。希望同学们注意预防血吸虫病,并积极宣传有关血吸虫方面的知识,努力做到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九)作业:
1、写两条有关血吸虫病的宣传标语。
7.血吸虫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对湖北省29 个市(州)、县(市、区)独立血防所目前人员编制、人员结构、房屋建设,人才引进等进行定量、定性比较分析。
2 结果
2.1机构设置状况
血防机构改革后,全省血防队伍由2004年的7 000多人精简到当前的2 000人左右,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构成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解决了过去队伍庞大、机构臃肿的问题。疫区大部分血防机构中的预防部分都归并到了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纳入疾控机构建设的总体规划。目前,覆盖全省疫区的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体系已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网络得到进一步健全。血防机构的医疗部分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整合,保留一定数量的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初步实行了“防治分离”。但这些机构也面临着知识结构老化、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2.2独立血防所人员基本情况
29个独立血防所实际共有在职人数1 755人。其中从事专业技术人员1 428人,占在职人数的81.37%,从事行政工勤人员327人,占在职人数的18.63%。专业技术人员分2类,其中卫生专业技术1 332人,占93.28%;其他专业技术96人,占6.72%。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主要是中级职称628人,占35.78%,初级职称644人,占36.70%;行政工勤人员中的职称也以中、初级为主。在职人数中,年龄分布以35~45岁为主,为901人,占51.34%;基层血防机构学历明显偏低,中专及以下969人,占55.21%,本科及以上仅173人,占9.85%。从事公卫年限中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行政工勤人员,在10年以上的均超过了60%。由于血防机构专业单一,在编部分专业人员转为了行政工勤人员,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达777人,占44.28%,行政工勤人员所占比例在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从事公卫年限与专业人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2.3人员发展情况
29个单位在2008年机构改革后共新近人员219人,其中本科及以上24人,占10.96%,大专学历78人,占35.62%,大专以下学历117人53.42%。2013年与2008年比较,人员在年龄分布、文化程度、称职方面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4设备装备
由于发展不平衡,对血防机构调查的十项主要设备,包括超声诊断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救护车、灭螺机、恒温培养箱、解剖镜、离心机、显微镜、冷藏包、割草机和电脑的装备率比较2008年:解剖镜,显微镜,电脑覆盖仍然为100%,救护车配备率上升了20.95%,为76.21%,恒温培养箱上升了12.21%,为87.36%,B超上升了19.78%,为33.30%,其他均下降明显。
2.5实验室建设情况
29个所房屋面积为68 722m2,其中实验室总面积3 079 m2,占4.48%。实验用房面积构成为35%~42%的仅有2家,其余均在25%以下,有4个单位10%以下,4个单位无实验用房。29个单位中实验面积45 m2以上的有18个;后勤保障用房面积13 513.5 m2,占总面积19.78%,保障用房面积构成为25%~32%的仅有5家,10%以下的有6家,有9个单位无保障用房。2个单位实验室房屋为租用。
3 讨论与建议
3.1积极探索,成绩斐然
湖北省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血防工作发展的最大动力,在动员部门、企业、社会力量参与血防、支持血防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施了部省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建立了对口联系点制度。2013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湖北省正朝“2018年力争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第三步目标奋斗。
3.2 存在的问题
3.2.1独立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力度不够
2004年改革后,各地推进的力度不平衡,表现为:(1)29个独立血防机构本级实际人员总体缺编率27.59%(8/29)。与2004年比较血防人员简编,人数下降近50.00%。(2)在职人员职称、年龄及文化程度构成不合理。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中规定,卫生技术人员不得少于75%,目前有6个单位在75%以下。35岁及以下的年轻血防人员占14.36%,大专学历以上虽占44.88%,但只比柳东如等2012年调查的全省乡镇公共卫生科人员大专比例稍高[1],这表明血防机构吸引不了高学历年轻人,王伟炳[2]等也曾有过相关报道。(3)实验室及后勤保障房建设问题。根据调查,实验用房面积构成符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要求(35%~42%)的有2个单位。17个所实验室平均面积还达不到冯婷等2011年调查的全国县级独立血防机构实验室面积最低水平(52.81m2)[3]。(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血防已融入区域经济建设的概念中,农业、林业、水利、国土、交通等综合治理项目不断落户血防疫区。现有的独立血防机构由于缺乏政策和经费支持,机构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现代血防工作需要。
3.3 关于进一步改革湖北省独立血防机构的建议
3.3.1疫情防治现状
虽然湖北省血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省血吸虫病流行的环境没有根本改变,钉螺分布由“湖沼型”变成“渠网型”,家畜传染源控制难度较大,以机代牛的配套措施有待强化,部分疫区“牛—螺”循环难以彻底阻断,长江沿线及中小河流在三峡建坝后洲滩面积增大,疫情严重地区钉螺分布在群众生产生活场所,发生洪涝灾害极易导致钉螺扩散。巩固传染源控制成果任务艰巨。
3.3.2国家体系建设发展需要
2014年,中央编制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原则上县级及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辖区内设立1个疾控中心,不再单设其他专病预控机构。2013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血防机构的工作范围有所减少,按照国家要求,应着手开展机构改革。
3.3.3机构发展需要
按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三年全面提高的总体要求[4],加强血防预防控制机构发展是完成国家和省确定的血防目标任务的需要。2004年改革以来,虽然血防防控机构能力建设初步呈现出管理规范、预防高效的可喜局面,为2013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作出了贡献。但目前由过去单一的医疗模式向集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多元化转变,给血防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压力[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疫情的变化和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要求各级血防机构的规模、结构和功能与之协调配套,使血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6]。省要在2018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血防防控机构能力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按照血防机构建设要求,保证必要的房屋,检验检测设备以及先进的电脑办公设备,要加强网络化建设,提高现代疫情监测水平,为疫区广大患者提供就近便捷的诊治环境[7]。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为中国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和防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保证和机遇[8]。提高基层实验室检测能力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9,10]。2013年湖北省已经启动了部分重点疫区血吸虫病诊断实验室规范化标准建设工作。根据2年的建设成效来看,合并至疾控中心的血吸虫病实验室可以较快地完善规范化血防实验室。
3.34未来防治能力建设需要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使疾病预防工作的范围要不断扩大,单纯的疾病预防逐步向与综合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保健、精神愉快相结合的全方位发展。近十年来,国家加大卫生项目的实施,各级疾控中心已经做到了较为完善的四级预防保健网,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疾控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独立血防机构整合后可以利用现有网络相互支持、相互依靠、有机结合,对于血防工作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血防工作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兼顾, 综合治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是疾控机构新的课题[11]。独立血防机构要在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框架内,借助于政府提供各项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的相互支撑,达到同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其建设的前景所在。血防机构是疾控机构的一部分,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和深化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 最终实现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2]。
摘要:目的 探讨湖北省独立血防机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问题。方法 对湖北省29个独立血防所人员结构、人才引进、设备配备及实验室建设进行定量、定性比较分析。结果 29个独立血防所实际共有在职人数1 7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 428人,占在职人数的81.37%.具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60人,只占3.42%。人员年龄分布以35~45岁为主,为901人,占51.34%;这些血防机构人员学历明显偏低,本科及以上173人,只占9.85%。从事公卫年限在10年以上的人员超过了60%。在编部分专业人员转为了行政工勤人员,行政工勤人员所占比例在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从事公卫年限与专业人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近5年来独立血防所在主要设备上配备覆盖率较低,实验室建设发展缓慢。结论 借助于政府提供的各项制度,加快独立血防所改革,以期达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独立,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建设
参考文献
[1]柳东如,李十月.对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能力实施多元化培养的思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02:1-3.
[2]王伟炳,姜庆五,徐忠,等.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人力满意度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588-591.
[3]冯婷,许静,杭德荣,等.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诊断实验室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4):370-376.
[4]柳东如,胡晓云,李桥云.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策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01:1-4.
[5]宁澄宇,熊衍琨,徐仁美,等.鄱阳县基层血防机构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3):12.
[6]姜庆五,王伟炳,徐飙,等.县级血防机构防治管理模式意向调查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21(6):349-352.
[7]张忠永.新时期基层血防机构能力建设与管理[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14(3):201.
[8]周晓农,林丹丹,汪天平,等.我国“十二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与工作重点[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1):1-4.
[9]罗力,孙梅,王颖,等.三年建设前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3):221-223.
[10]朱晨光,黄伟华.提升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181-4182.
[11]焦玲芳,马志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字化建设探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04:123-124.
8.血吸虫病治疗新药 篇八
以往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有的需要通过静脉注射,也有口服的,虽都有较好疗效,但均具有一定的毒副反应,而且疗程长,因而使得医务人员担心,病人也有害怕的,以至影响了血吸虫病治疗的开展。
新药吡喹酮,一方面疗效高.已经四万多病人用药观察总结,疗效达96%以上;另方面是毒性低,大多数实验证明它没有致癌、致突变、致畸胎的副作用。而且药物在人体内无蓄积作用,因而使用比较安全,副作用比较轻微(偶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精神神经系统副作用,需要加以注意);此外它还具有用药方便(口服),疗程短(只需2天),以及适应证广(对急、慢性、早期和大部分晚期血吸虫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夹杂症患者也可使用)等优点。因此,受到试用的病人和医务人员欢迎。
吡喹酮还对蝾虫病、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肺吸虫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也是治疗家畜血吸虫病的很好药物。
9.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 篇九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保障人体健康、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与家畜同步防治,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血防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专业机构技术保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 有血防任务的地区(以下简称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血防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实施本部门血防专项工作计划。
第四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血防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血防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考核监督,其办事机构应当做好有关日常工作。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农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水利、林业、交通等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血防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血防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血防工作。
血防区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血防工作。
第五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血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血防工作职责。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血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血防区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安排血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履行血防职责所需的费用有困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补助。
血防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禁止截留或者挪用血防经费。
第七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标准,将血防区划分为重点血防区和一般血防区,进行分类指导,科学防治。
第八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血防科研投入,组织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血防科学研究,引进、推广血防新技术和新成果。
第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公益性血防宣传教育。重点血防区新闻媒体应当在血吸虫病易感季节、学校暑假和较大洪涝灾害等时期,集中开展公益性血防宣传教育。
第十条 洞庭湖水系相连的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规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同步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第十一条 血防区新建、改造城市公共厕所,实施农村改厕、沼气池建设,应当按照无害化要求和血防技术规范进行建设,使其具备杀灭粪便中血吸虫卵的功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交通(海事或水运)、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在船员医|学教育网整理、渔民集中休憩地按照无害化要求和血防技术规范修建公共厕所,督促水上运输业主和渔民在运输船、渔船上配备和使用粪便收集容器并将收集的粪便送至公共厕所。
禁止向血防区水体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
第十二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主管部门应当在血防区引导和扶持农业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推行以机械化耕作代替牲畜耕作;推行有钉螺水田逐步改种旱作物或者实行水旱轮作;推行封洲禁牧、家畜舍饲圈养,加强对圈养家畜粪便无害化处理。
第十三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血防区的江河湖泊治理、灌区改造和新建、改建血防区引水涵闸,同步建设血防设施,防止钉螺扩散。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兴建抑制钉螺设施。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土地整理实施沟渠硬化、水田改旱地等杀灭钉螺措施。
第十四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村(居)民及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病检查、免费发放抗血吸虫基本药物,做好药物杀灭钉螺、血吸虫尾蚴工作。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卫生、交通(海事或水运)、渔业主管部门开展对运输船员、渔民血吸虫病的检查,向船员、渔民免费发放抗血吸虫基本药物。
第十五条 血防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公告有钉螺地带,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有钉螺地带采取设置围栏措施防止人畜感染。在设置围栏的区域禁止下列行为:
(一)放养牛、羊、猪等家畜;
(二)开展旅游、体育、休闲、娱乐以及游泳、砍草、剥芦叶、割藜蒿、捕散子鱼等活动。
血防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有钉螺地带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宣传教育,协助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六条 血防区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药物杀灭钉螺时,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施放杀灭钉螺药物七日前,公告施药的时间、地点、种类、方法、影响范围和注意事项,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保护人畜安全、生态环境等措施。
第十七条 血防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向村(居)民及流动人口宣传血防知识,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组织村(居)民完成药物杀灭钉螺前的清淤、铲草和垸内硬化灭钉螺沟渠的维护等血防工作;督促卫生血防室医务人员开展有关血防活动。
第十八条 血防区所有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及周边地域的查灭钉螺工作。
血防区水池、鱼塘及农作物种植场所的杀灭钉螺工作由其经营者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免费提供杀灭钉螺药物和技术指导。
第十九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血吸虫病公益性专科医院和预防控制机构医|学教育网整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植物检疫机构建设,保障必要的设备设施和人员、工作经费。
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植物检疫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血吸虫病的监测、筛查、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及处理、血防技术指导等血防工作。
血防区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加强对家畜血吸虫病和植物携带钉螺的检疫,对感染血吸虫病的家畜实施药物治疗,对植物携带的钉螺予以杀灭。
第二十条 在有钉螺地带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提请设区的市级以上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根据设区的市级以上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并接受当地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
第二十一条 血防区的农业、水利、林业等工程项目,应当将有关血防工程及设施所需经费纳入项目预算,统筹安排。
第二十二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血吸虫病应急预案。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时,应当根据应急预案,依法采取紧急应急处理措施控制疫情。
血吸虫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血防工作需要和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储备血防药物、杀灭钉螺药物和有关防护用品。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血吸虫病病人进行救助;对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经济困难农民的血吸虫病治疗费用给予减免。
第二十四条 血吸虫病应当纳入医疗保险或者农村合作医疗。
因工作原因感染血吸虫病的,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待遇。
血吸虫病纳入医疗、工伤保险范围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血吸虫病控制或者消灭标准的地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定期进行监测。
非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血吸虫病的监测,防止发生血吸虫病疫情。
第二十六条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农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水利、林业、交通等主管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血防工作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
血防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履行血防监督检查职责时医|学教育网整理,可以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血吸虫病疫情发生现场调查取证,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和采集样本;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了处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在血防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1999年9月28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同时废止。
10.血吸虫 篇十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这是世界上5种人体血吸虫病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也是防治难度最大的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而且影响整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已于2004年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处于同等重要的防治位置。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近来由于生物、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流动、政策保障等因素变化较大,一些地方呈现出老疫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疫情回升形势,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各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及严峻性
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的433个县(市、区4078个乡(镇,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例,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至2007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市自治区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四川省以
县为单位全部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疫情尚未控制的县(市、区有90个,其中江苏省12个,安徽省19个,江西省11个,湖北省23个,湖南省22个,云南省3个。
总的来说,全国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呈现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表现为老疫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加、钉螺扩散明显、新钉螺区出现、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扩大,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出现疫情回升,各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增加,说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发展、成效、局限性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社会、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1984年前WHO提出防治血吸虫病的目标是达到阻断传播,防治重点建议放在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上。50余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WHO防治策略的改变,我国的血防策略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①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1955年,卫生部召开第一次血防工作会议,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概念,后经多年反复实践,使综合性防治策略不断完善。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为:预防为主,综合性防治,因时因地制宜。但这一策略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湖沼型地区难以实施。
②以人畜化疗为主的疾病控制策略:由于农村经济体
制的改革、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问世,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将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调整为“以人畜扩大化疗为主、辅以易感地带灭螺的综合防治策略”。至2002年底,血吸虫病病人数和病牛数等指标较项目开始时(1992年分别下降了48.74%和47.08%,浙江省在此期间在全省范围内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但这一策略受药物化疗依从性、覆盖率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彻底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链,导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的回升。
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鉴于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国家提出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并提出了“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减少家畜传染源粪便对有螺地带的污染;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杀灭人畜传染源粪便中的虫卵;加强渔船民粪便管理,减少水上作业人群传染源粪便的污染;结合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压缩钉螺面积,减少血吸虫污染和感染的机会,从而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的目的。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中凸现的问题
血防投入不足,血防队伍削弱,难以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分配体制改革、世行贷
款项目结束等因素,造成血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难以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传播控制地区,剩下来的防治任务仍较重,其防治经费无法控制疫情回升,而传播阻断地区血防专业队伍的不稳定,青黄不接、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因素使有效的血防工作难以持续。
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
血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如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教育、环保、爱卫、药物和化工等系统的多个部门。目前各个部门均设有相应的血吸虫病防治机构,但各部门各机构多各自为政,职责不明确,不能相互配合,组织协调和合作不足。
现行血吸虫病防治法律不完善,现行的血吸虫病防治法制执行不到位 ①我国尚无统一的血防法,由此造成对政府各部门以及企业和公民个人在血吸虫病防治服务中的职权、职责和义务界定不清晰,监督不力;对有关部门在防治中不作为或拖延作为时应承担何种责任,有关法律未作明确规定,给血吸虫病防治服务中的政府管理实践和责任的追究造成困难。
②已有的血吸虫病防治法律规范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不作为、难获救济等。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隐瞒、谎报、缓报疫情的现象依然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执法者的监
督。
③血吸虫病防治法制的社会基础条件如血吸虫病防治法制的公众知晓度、认同度、适应度和配合度以及社会心理状况等还亟待进一步改善。
新螺区出现
2007年11月,浙江江山贺村镇明星村新发现1个钉螺点,位于村北面历史螺区的相毗邻地带。该村为历史无螺村和无感染的病人,新发现有螺面积4.666万m2,钉螺平均密度为0.01只/0.11 m2,经检测无感染性螺。分析钉螺新发现原因可能为:1该村存在村民到邻近历史流行村带回秧苗、水浮莲养殖的现象;2近年来,国道线进行改线,路基横穿明星村;3由于工程施工,工程砂石料进入明星村。显示新发现螺点不排除邻近原历史流行村的钉螺随植物输入而迁移扩散的可能性。
流动人畜监测工作薄弱,输入性传染源包括城市血吸虫病病人急剧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人口流动急剧增加,全国非疫区的流动人口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人口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但是每年接受管理的人数仅占极少部分,并且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但进工厂,而且承包田地,从事种植养殖,施用人粪肥,有的随地大便,新的传染源输入有不断增多趋势。而目前各传播阻断地区仍
有不少钉螺面积,来自流行区人(畜在有螺区作业,如缺乏有效管理,极易招致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由于人口流动及自然环境等影响,近年城市血吸虫病人增多,包括由于洪涝灾害等原因造成钉螺向城市扩散、流动人口将传染源带到非流行区或疫情已控制地区的城市造成城市出现血吸虫病病例或血吸虫病流行。
公众血防意识逐渐淡漠
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对血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长期的防治工作使他们产生了厌烦情绪,不愿配合查治病工作,即使免费也不愿意。许多群众明知是疫区,偏要下水,不注重自我保护,重复感染严重。且现在基层年轻干部较多,对血吸虫病缺乏感性认识,对血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防治对策
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公共事业,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仅仅靠药物和卫生技术难以有效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鉴于当前的疫情及防治难度,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尚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
2004年,我国新的血吸虫病控制目标与原则(2004-2015年在今后2个5年计划中已被确定:即在平原和山区型流行区,到2008年的目标是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到
2015年的目标是达到传播阻断;在湖沼型流行区,计划到2008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流行控制和传播控制。
政策法规的调整与确立
①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应采取以社会措施为主导并结合技术措施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控制不仅受生物因素影响,而且和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不仅要有科学性,而且要具有可行性。脱离社会经济状况的策略和措施是难以持久执行的。光靠药物控制不了血吸虫病,光靠卫生部门,血吸虫病防治不可能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将血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去,才可持续发展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②建立统一的血吸虫病防治法律法规
建议国家把涉及血防管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各自独立的应对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加以归纳、汇总,尽快出台一部全国统一的、居于核心权威地位的《血防法》,通过立法手段确立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防治血吸虫病的法治原则,通过立法工作由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相关综合协调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并切实保障民众的权利与义务。
传染源控制策略的调整与落实
现阶段我国主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即以控制血吸虫虫卵污染环境为核心,在明确主要传染源的基础上,采取“以机代牛”以减少传染源的种类和数量,“封洲禁牧”以减少虫卵污染有螺环境,“改建卫生厕所”和“收集渔船民粪便”以控制虫卵下水,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辅以健康教育、查治病、查灭螺以及实施农林水血防工程等措施,达到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目标。
多年的血吸虫防治结果表明,由于钉螺生存环境复杂、繁殖力强,要想从根本上消灭钉螺非常困难。有必要在加强对传染源控制和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查灭螺工作力度。对暂时不能达到消灭钉螺的地区,要将控制阳性螺点、控制阳性螺密度作为重要目标。要加强历史有螺环境和与现流行区县(市、区相毗邻环境的监测,药物结合生产环境改造灭螺是持久有效、值得大力提倡的灭螺措施。
建立预警机制,尽快规范流动人口(畜监测工作,有效控制外来传染源的输入 在传播阻断的城市及地区,虽然当地无血吸虫病传播,但如果残存钉螺,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与残存钉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完全重叠,就有可能引起血吸虫病流行。因此,在这类地区应建立血吸虫病流行的预警机制和疑似血吸虫病专项报病体系,加大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
疗;同时要做好螺情监测工作,及时开展查螺、灭螺,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流动人口的管理应在政府统筹下由各部门互相配合,制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管理办法和规范,依法开展流动人口的卫生监测工作,防止外来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同时要制度化地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来自疫区的动物主要是牛的疫情监测管理,消除血防工作中各种隐患。建议政府部门承担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诊治费用,从而鼓励怀疑有血吸虫感染者积极主动及时就诊,提高外来流动人口中血吸虫病检测的覆盖率。
传播阻断地区监测传染源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来自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江西、云南等6个省的外来人员上。切实健全和加强血防专业队伍,规范血吸虫防
治的监测诊断考评治疗体系,并建立或恢复一支以农民为主的不脱产的血防员队伍,以保证防治工作的需要。
加强血防健康教育组织血吸虫病防治科学研究
在疫区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启发群众参与血防工作的积极性,增加防护意识,特别是重点对学生开展宣传教育。另外,在重视农村血防工作的同时,要开展城镇血吸虫病的普查和宣传,提高城镇人口的血吸虫病防治意识,减少危害。
近年来,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在部分地区呈不稳定态势, 提示现阶段的防治手段、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当前血防工作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提出,考虑到目前的血吸虫病控制状况,建议优先研究那些能提高研究水平并能直接影响血防工作进步的领域。其中包括日本血吸虫的基础性研究、控制策略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可用于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的新产品的开发,如控制传播的动物管理模式、钉螺孳生地监测技术、治疗效果评价技术、青蒿素类药物单用或与吡喹酮的联合使用方案的效能、新的对幼虫和成虫阶段都有作用的抗血吸虫药物的筛选、标准化的快速诊断方法、新颖杀螺剂及候选疫苗、共享平台建立等研究。
2009年是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的第2个5年规划的第一年,高效的防治管理网络无疑是防治血吸虫病坚强有力的保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能够在政府的主导下达到防治活动规模化、防治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以加快我国血吸虫病的控制进程,提高我国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注:本文参考了国内各大科技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临床血吸虫病学(任光辉主编中的相关信息,因参考文献众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诚向文献被引用的作者表示歉意
【血吸虫】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