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2024-06-08

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精选7篇)

1.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一

论长征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一百年来,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抗战岁月,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在一代又一代人民的努力奋斗,才迎来了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是由一代又一代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拼死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而当代青年,更应该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观,在新时代为建设新中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发展越来越迅速,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好,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逐渐丰富,各种文化产业也应时而生。一方面自媒体的发展、大荧幕的兴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各种明星选秀、综艺,互联网的门槛太低以及娱乐圈发展太快导致了一些畸形文化的产生,比如,追星文化。许多追星的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在畸形的娱乐圈影响下,在网上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对国家进行抹黑,更有甚的,在现实做出了伤害自身以及他人的违背道德的行为。

近日,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了一个“追星倒牛奶”事件,在一些选秀成团真人秀节目中,票数最高的几位选手可以“成团出道”,如果粉丝们想为喜欢的选手打榜投票,就要买与节目联名的品牌饮料,取得留在瓶盖内侧的二维码或者包装箱里的刮刮卡。一些粉丝为打榜投票疯狂购买牛奶,将牛奶瓶盖取走之后就把牛奶倒入沟渠中,这种丧心病狂的追星行为,铺张浪费。中国能走到今天来之不易,我们经历过长征,经历过十年文革,那时候的中国,温饱都成问题,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贫困地区的人民吃不上饭念不上书,更别说喝牛奶了。而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不应该沉溺在选秀节目包装出来的明星光环之下,不应该受饭圈畸形文化影响。我们该心疼的,不是那些卖惨的选秀明星,而是我们勇敢的消防战士,英勇的边防战士,他们中大多数,都还很年轻,其中不乏00后,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安心地念书,在课余时间还能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喜爱的电视明星,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根本就不能够有现在的生活,更遑论追星?!我们该崇拜的,也不是明星,而是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烈士,是他们,用他们的鲜血,铺成我们新中国成立的道路。所以,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应该向红军长征战士学习。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一群年轻干部,带着一群孩子来完成的。长征途中,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仅只有25岁,而红军战士的平均年龄,还不足20岁。采访过红军的美国记者斯诺感叹:“长征是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级远征,然而这样的创举,其实是一群年轻人走出来的。”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转战了14个省份,渡过了24条大江大河,翻越了5座高海拔大雪山,趟过了600里沼泽草地,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进行了600多场战斗,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其精神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疆域、跨越种族,震撼心灵。其中孕育出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更是激励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难道,不比那些明星更值得我们去崇拜、去学习吗,这难道不比选秀包装的故事更燃吗?!

从中共一大的召开,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再到如今的大国崛起,都证实了两个道理。第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所以我们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第二,个人理想与伟大的时代,是相互塑造、相互成就的。一个人只有当他把他的理想,跟国家及民族的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最有力量。

我们青年人,只有把个人追求放在远大抱负中,只有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一段历史,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经久不息。长征的伟大足迹将始终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为国家所铭记,为人民所铭记。让我们一同秉持着一颗崇敬之心,铭记那段艰苦却闪耀的岁月,让长征精神永存不灭、历久弥新。

2.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二

一、牢记宗旨, 一心为民

1929年3月, 在蒋桂战争爆发, 国民党左派人物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 他们希望与共产党合作的历史背景下, 党中央委派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到广西开展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 发展工农运动。邓小平等在工作中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推动了百色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为百色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耐心做团结、教育和转化工作

说服俞作柏、李明瑞释放了被关押的一批共产党员;说服俞作柏、李明瑞实行官兵平等、开放工农等民主政策;对李明瑞身上积极的因素给予充分挖掘和肯定, 政治上充分信任, 打消了李明瑞的思想顾虑, 坚定了李明瑞加入革命阵营的决心, 并毅然率部参加了百色起义。

(二) 按照实际情况分配土地

从右江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土地分配方式采取三种办法:“分耕”, 分田到户, 各户自耕, “以人口为标准, 以生产之多寡分配”, 大部分地区采取这一方式;“共耕”, 只是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个别乡村进行试点, 没有全面铺开;“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这三种分配方式由群众在乡苏维埃大会中自己选择。

(三) 采取系列策略并付诸实践

坚持党为各族工农群众谋利益的宗旨;坚持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认真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红七军所到之处, 纪律严明。红七军规定“不许叫瑶胞为布龙 (山佬之意) , 不许叫汉族为布滚 (外来者) ”, 对一切含有歧视、不尊重意味的称呼, 一律宣布废除。

(四)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邓小平同志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挂心上, 在田东平马集中整训, 从自己津贴拿出200个铜板为老大娘修理房子。对侵犯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件, 如一些干部利用职权将好田占为己有, 将差田分给贫雇农的问题, 给予严肃处理。

百色起义的胜利奏响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廉洁奉公精神的赞歌。百色起义革命前辈这种精神, 造就了众多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 纯粹的人, 有道德的人,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有益于人民的人。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奋斗, 才有新中国, 才有今天的改革开放。今天, 我们党已经从革命党成为了执政党。党要巩固执政地位,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 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不是自称的, 而要看人民群众是不是认可、是不是拥护、是不是信任。

我们要像邓小平说的那样,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 真正作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 带头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维护、实现、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说:“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 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 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右江革命斗争史、百色起义的光荣传统昭示我们:只有“牢记宗旨, 一心为民”,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在“众志成城”的环境下建设得更好, 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青春。

1. 心里始终装着群众。

要铭记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神圣天职, 要有一种民事未妥, 食不甘味、寝不安眠的高度责任心,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虽然每个人工作岗位不同, 承担的责任不同, 面对的课题不同, 但只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 就能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 弘扬英雄精神, 凝聚人心, 形成合力, 掀起创新创业的新高潮。

2.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坚持一心为民、情系群众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 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关心他们的生活, 体察他们的疾苦, 倾听他们的呼声,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需要当做第一选择, 把群众的满意当做第一标准。

3.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四地一带一枢纽”发展战略, 继承百色起义先烈遗志, 把英雄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 把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倾听群众的呼声, 反映群众的意愿, 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就要坚定地去做, 千方百计地去完成。

二、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1929年7月, 邓小平等一批共产党员受党中央委派到广西工作。在广西工作期间, 特别是在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实践中, 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根据地军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灵活的革命策略思想, 善于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党的指示和广西斗争实际结合起来, 与驻桂的国民党左派重建革命统一战线, 推动了广西革命形势发展。

(一) 突破“城市中心论”框框

在广西政局急剧变化的关键时刻, 邓小平根据毛泽东同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结合广西的实际, 于1929年10月中旬, 不拘泥于传统的条条框框, 果断地把中共在南宁掌握的正规部队开赴敌人统治比较薄弱而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左右江地区, 实现了广西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到农村的转移, 创新了革命道路的方式。

(二) 创造武装起义和平转交形式

当时共产党采取的是“关门主义”, 不与国民党合作。而邓小平从广西实际出发, 排除共产国际和党内“左”倾错误干扰, 同李明瑞合作, 借机掌握了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诚邀李明瑞加入共产党。注重团结一切力量, 与士兵同吃同住。在做好发动群众、改造旧军队、发展党组织、捣毁旧政权等工作后, 从容不迫地发动起义, 创造了武装起义和平转交的新形式, 最终取得了百色起义的胜利。

(三) 创新土地革命运动

1930年, 邓小平第二次回到右江之后, 政治上, 正确实施党的民族政策, 使右江各族人民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平等, 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作了非常有益的实践探索。经济上, 制定切合右江地区实际的民族政策、土地政策, 明确作出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贸易的规定, 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让贫苦农民有田耕、有地种、有饭吃”, 发展了右江地区经济。文教上, 各级苏维埃政府都设有文化委员会或文化委员;实行平民教育, 开展识字运动;创办中小学, 各乡村设立夜校和妇女夜读班;设立群众书报社, 组织各种文艺宣传队。作风上, 深入群众, 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件。

(四) 果断执行中央指示北上会师。

1930年9月, 党中央派代表邓拔奇 (邓岗) 到广西传达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示, 指令红七军 (包括红八军余部) 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 去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大城市, 以实现“会师武汉, 饮马长江”的计划。邓小平听后从红七军本身力量考虑, 认为要打下这些大城市没有把握, 果断改变中央指令红七军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大城市的错误计划, 率领红七军北上江西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保存了红七军的有生力量。

百色起义的胜利就是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精神的胜利, 从百色起义这片红土地上尝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是半个世纪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奏。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正是坚持了党的思想路线, 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既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又不照搬照套别国模式, 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 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右江革命时期尝试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到今天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贯穿始终的是党的思想路线, 是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精神。

百色起义留给我们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精神。我们要在百色起义精神指引下, 抓住影响百色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利用百色融入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遇,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全区“两会”和胡锦涛同志视察广西、百色的讲话精神, 促进百色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必须因地制宜,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挥资源区位优势, 打造“四地一带一枢纽”, 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 学习别人的胆略和精神, 学习别人的气魄和境界, 采取边看边干、边学边议的办法, 拿出改革创新和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完善保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右江革命斗争史、百色起义的光荣传统向我们揭示: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这是促使一个“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的新百色崛起在祖国南疆边陲的助推器, 也是保证我们党永葆青春的法宝。

1. 抓住主线, 科学发展。

抢抓机遇, 解放思想,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坚定意志、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 以百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 为百色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贡献。

2. 按照要求, 创建制度。

要按照自治区和百色市领导的指示精神, 进一步解放思想, 争先创新, 推进百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百色科学发展, 促进百色和谐发展。

3. 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

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 解放思想, 团结务实, 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以人为本, 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让百色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4.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理清发展的思路, 明确发展的举措;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关系;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执政能力, 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 为推动百色科学发展提供保证。

5. 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抢抓机遇, 突出一个“抢”字, 不抢就会错过时机, 工作就要被动, 就会落后。抢抓机遇, 必须增强紧迫感, 要有超前意识, 及早动手、及早准备。抢抓机遇, 还要抓到点子上, 要抓住重大项目、关键环节, 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抢抓机遇, 困难和压力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百折不挠、奉献拼搏精神, 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不畏艰辛, 不怕麻烦, 不怕挫折, 把推进百色跨越式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严于律己, 修身立德

1929年7月, 党中央派邓小平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广西工作。邓小平同志高举马列主义旗帜,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信心, 以非凡的无产阶级革命胆略, 突破当时在党内占主导地位的“城市中心论”框框, 10月中旬, 在广西政局急剧变化的关键时刻, 果断地率领我党在南宁掌握的武装部队, 挺进左右江地区;12月11日, 在百色成功地举行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百色起义, 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建立右江苏维埃政府, 开展土地革命, 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

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 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面对白色恐怖和敌人疯狂围剿, 根据地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浴血奋战, 不惜献出生命。1932年9月坚守在甘孟山上的红军战士, 英勇抗击10倍于我的敌人后, 只剩下16人, 但他们宁死不屈, 子弹和石头打光了, 便与敌人肉搏, 最后抱着敌人跳下悬崖。右江地区革命先驱韦拔群在1930年红军北上时, 把最好的部队和武器拨给北上的主力部队, 自己只带21师的番号和70多名体弱战士回到右江。在反对敌人“围剿”斗争中, 他母亲、弟弟、儿子及其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后, 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 坚持共产党和红军全心全意为各族工农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根据地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密切联系各族群众, 与群众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化。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紧密依靠和团结广大群众战胜敌人和困难, 与群众同呼吸, 共命运。对违反群众纪律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处分;对不纯分子坚决清除出革命队伍;对革命中的贪污腐化分子给予坚决而严厉的制裁, 充分体现革命队伍的崇高宗旨和铁的纪律, 保持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当时的右江革命根据地在祖国边陲较偏僻的农村, 聚居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民族, 境内多是大石山区和丘陵山区, 交通闭塞,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且起义前连年遭受兵灾匪祸和豪绅地主的残酷压榨, 经济极其落后, 群众生活困苦, 虽然起义后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 努力恢复和开展生产, 但由于当时敌人长年累月的“围剿”和经济封锁, 右江根据地仍处在贫困状态, 粮食、日用品、药品极为缺乏, 军民生活极为艰苦。但是, 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 不畏困难, 团结一致, 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岁月里, 他们长期钻山林, 睡岩洞, 以辣椒当盐, 野草充饥, 围火过冬, 经受严峻考验。这种百折不挠、奉献拼搏的革命精神感人肺腑, 催人奋进。

解放以来, 百色老区人民继承和发扬百色起义精神, 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胜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百色各族人民弘扬百色起义精神,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切实把脱贫致富、扶贫攻坚作为中心任务来抓, 同心同德, 艰苦奋斗, 使百色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人民安居乐业, 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尤其是开创了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打造了闻名全国的“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品牌。

今天, 我们必须弘扬百色起义精神,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作到“严于律己, 修身立德”。只有这样, 才能推进“四地一带一枢纽”工程、“千亿铝产业工程”建设, 构建“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的新百色。

1.无私奉献。百色起义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国家的振兴和发展、人民的幸福与安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他们不畏艰险, 前仆后继, 抛头颅, 洒热血, 与敌人浴血奋战, 流尽最后一滴血, 有名有姓的多达3916名, 还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他们精神永生, 浩气长存。我们要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淡泊明志, 甘于清贫, 勇于奉献, 把百色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2.开拓创新。百色起义的成功揭示, 不管是革命斗争, 还是社会主义建设, 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又要从实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即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在深化改革开放中, 我们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 在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同时,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3.廉洁自律。百色起义的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一定要学习前辈廉洁自律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坦荡做人, 磊落为官, 在心底筑起一个清朗的精神高地,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4.艰苦奋斗。百色起义先辈留下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虽然今天不再像右江革命时期那样艰苦了, 但光荣的右江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今天, 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也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 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牢固树立勤俭办事的思想, 反对享乐主义;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作风, 反对萎靡之气;强化主体意识, 发扬创造精神, 反对畏难情绪。

5.为民服务。右江革命中, 邓小平同志严明军纪, 用纪律约束军队, 告诫战士以群众利益为重, 为群众利益着想, 帮助群众, 深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更要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真正把群众利益落到实处,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自觉把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转化为努力工作、加倍工作的动力, 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信赖。

摘要:百色起义铸就了“百折不挠、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家宝,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构建新百色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百色起义精神,新百色,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1]中国广西区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上、下) [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9.

[2]张少康.光照千秋——纪念百色起义70周年[M].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0.

[3]中共百色地区委员会, 百色地区行政公署。百色起义精神光照千秋——纪念百色起义70周年[D B/O L].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4-07-28.

[4]郭声琨.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右江日报, 2009-12-16.

[5]刘正东.发扬百色起义精神促进百色思想大解放[N].右江日报, 2008-4-4.

[6]许丹婷.百色起义精神是解放思想的无穷动力[N].广西日报, 2008-4-13.

[7]刘序畅, 等.百色实施“四地一带一枢纽”战略纪实[N].广西日报, 2008-12-12.

[8]唐国辉.百色起义精神的启示[N].右江日报, 2009-7-14.

[9]杨静萍.试论百色起义精神的内涵[N].右江日报, 2009-9-22.

3.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三

七十四年前,1936年10月10日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锻造了举世闻名、彪炳千秋的长征精神,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的完美体现,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我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的精神财富。江泽民同志指出,长征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用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走出来的,用一条条前赴后继的生命换回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长征路上,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不断赋予其生动的时代内涵,体现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和精神魅力。在这种新形势下,面临经济全球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冲击,研究长征中的宣传方法、弘扬长征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过程

“古田会议”后,红军在连续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第五次军事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失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开始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开始于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长征的胜利与否将决定党和红军、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和前途问题。长征途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和战士克服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疲累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业绩。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树根、嚼树皮、四度赤水河、强渡金沙江,最终奇迹般地跨越了千山万水,实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最终胜利。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兹索尔兹伯里在其书中——《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里热情称赞“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刻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他还高度评价长征精神“过去时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很热激情”。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献给全世界文明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人类。

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意义。正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所说:“长征时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顺利实现了革命大本营的伟大战略转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征的胜利,是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红军的生命线”发挥作用和优势的结果,证明了中国工农红军高度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的胜利,也标志着我当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和革命的问题,在遵义会议上开创性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长征精神的内涵

伟大的长征熔铸了名垂千古的长征精神。在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对长征精神作出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提炼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要义。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忠于理想、坚定信仰的理想和信念;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革命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军民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忠于理想、坚定信仰为核心的理想和信念是支撑红军战士迎接各种考验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的战略转移、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这一切艰难险阻都没有击垮红军,反而使红军成为了一直击不垮、打不烂的队伍。使长征成为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红军呢?正是由于长征精神中所孕育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这种崇高的理想作为毅力的源泉支撑着红军在一切困难危险面前表现出了大公无私的英雄气慨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中,红军将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气慨和意志。长征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红军将士血与汗的代价,红军战士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长征的艰难历程熔铸出了红军战士之间高度的阶级友爱,在红军战士个人身上则体现为无私奉献的革命品格。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长征的思想指南。长征开始的原因以及初期的失利均归结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错误领导,其实质是“本本主义”的盛行脱离了中国革命和前途的实际,违背了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根本原则。遵义会议实现了红军长征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利到踏上胜利道路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知道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实际上也是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地位。长征的胜利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长征胜利的根本

保证。红军长征不仅以民族大义为重,同国民党的“围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又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建工作。同时,红军长征还顾及党内团结。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尽力争取团结共同抗日。长征过程中,面临自然环境的残酷无情和敌人的凶残,广大红军指战员和全体战士团结一致,坚信革命一定胜利,互相帮助,共度难关,与天斗,与地斗,最终实现了长征的胜利。

军民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是长征胜利的伟大支撑。红军长征中坚持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传统,所到之处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仅建立了革命的地方政权,而且与少数民族人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消除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反面宣传所造成的少数民族人民对共产党的敌对情绪,创建了“军民鱼水情”的良好局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的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三、长征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长征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铸就的长征精神意蕴丰富,不仅是党的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饱含着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胡建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路上,长征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对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首先,长征精神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蕴含着思想教育的内容,即体现了关于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问题,对受教育者具有教育塑造价值。长征过程中面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错误领导及危害,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际,顺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举措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扭转了党、红军和革命的被动挨打局面,而且在理论上开创了我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先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加强如何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提高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长征精神的这一内涵体现在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价值根基的根本性的教育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长征精神中忠于理想、坚定信仰的理想和信念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对受教育者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确定具有鲜明的规范导向作用。长征过程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与战士正是坚持了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在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信仰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动力的鼓舞下,一鼓作气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正如邓小平所总结的那样:“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是否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不仅是关系到当时长征和革命事业能否胜利并继续向前推进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加强的精神动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要切实加强的核心理念。当前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就是要始终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教育人民更好的理解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再次,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军民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道德教育中以为人民服务、以社会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体现,理应作为基点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宣传和深化。长征中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身上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在高度紧密的阶级友爱之情和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方面。同人民群众一道艰苦奋斗形成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是保证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党紧密联系群众的法宝。当前面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法制体系尚不健全带来的个别道德失范现象的严峻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集体主义为导向,不断鼓励人们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并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努力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民观,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基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命年代带需要艰苦奋斗,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靠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识尤其必要。艰苦奋斗精神是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政治抱负的充分体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最后,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心理教育的内容来提高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就是靠着这种不怕吃苦,敢于打硬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人类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受教育者由于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社会经验缺乏容易受到竞争机制强化和变化节奏加快带来的巨大压力的影响,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是自杀现象。因此,要发挥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激励价值,积极引导受教育者缓解压力,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学习红军那种压倒一切、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时刻以健康向上的心态、饱满充沛的毅力、战无不胜的勇气、无所畏惧的信心。把个人的奋斗和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长征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党的传家宝。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发扬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有利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红军老战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10月18日

[2]哈里森?兹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2日.

[5]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新中华报,1939年3月19日.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杜超.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8]雷国珍.论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湖湘论坛,2007(1).

4.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 篇四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长征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点,不仅已经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在实践上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说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同时,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团结,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统一和团结的分裂活动。我们要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但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这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智慧。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心一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不断把完成总任务的历史进程推向前进。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物质基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锻炼了人民军队,长征磨练了人民军队,长征成就了人民军队,长征开启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新起点。长征是人民军队的光荣,光荣的人民军队必须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要紧紧扭住政治建军不放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永远做红军的传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要紧紧扭住改革强军不放松,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不放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实现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紧紧扭住备战打仗不放松,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国际军事安全合作,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全军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同志都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我们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5.长征精神的内涵 篇五

是怎样的精神力量支撑,让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跨急流、登雪山、穿草地、突封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实现胜利会师?

英勇的红军将士在物质极端匮乏,环境极其恶劣的困境中,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做过精辟论述,许多研究长征精神的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的表述。军事科学院的专家们认为,在多种论述和表述中,对长征精神基本内涵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牺牲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

尽管长征精神带有浓烈的战火气息和特定历史条件的烙印,但他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和作风等元素,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传统的生动反映,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同时,长征精神又是当代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又发扬光大,升华、生发出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鼓舞和教育着一代代青年,为我们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6.讲诉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 篇六

活动目的:通过搜集讲诉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熏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热爱祖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活动准备:自己搜集相关的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活动时间:2016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主持:甲 乙 活动过程:

甲:万里长城永不倒,万里长征红旗飘!乙:中华儿女多奇志,长征精神代代传!

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乙: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豪迈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 甲:70多年前血肉横飞的烽火岁月,乙:70多年前生死攸关的存亡关头,甲:是革命先烈奋不顾身

乙:是革命先烈勇往直前

甲:是革命先烈指点江山 乙:是革命先烈敢于胜利

甲:2万余里的漫漫征途

乙:11个省份的纵横穿越

甲:长征精神将鞭策华夏儿女

乙:长征精神将世世代代相传。

合:下面,我宣布,“讲诉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甲:对了,这册书里,我们不是学习了长征的诗歌吗? 乙:就是,大家还记得是哪一课么? 甲:那我们就一起来诵读这两首吧!

全班齐诵读第十一课《诗词两首》

乙:大家精神饱满的诵读,让我们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那感人的一幕幕。甲: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搜集的长征故事吧。

同学讲诉故事。

乙:听了同学们所讲故事,我的内心五味杂乱。甲:是吗?

乙:是的。感动、心酸、激动、紧张......甲:是呀!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路,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精神。乙:那你知道什么是长征精神么?

甲:呵呵,知道一些,不过,我们班里有同学知道的。一个同学朗读长征精神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乙:原来这就是长征精神啊!现在我明白了。谢谢xx同学。甲:那你知道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吗?

乙:知道呀!不过,这时候不用我告诉你,我请一个同学告诉你吧!甲:那我得仔细听听。

一个同学讲诉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乙:记住了吗?

甲:当然啦!毛主席曾经说过,自盘古开天以来,三皇五帝,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 乙:没有,从来没有。

甲:长征是宣言书;

乙:长征是宣传队;

甲:长征是播种机。

乙:我深深的被红军战士顽强的精神所打动; 甲:我深深的被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所折服;

乙:我觉得我们学生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多做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

7.长征时期体育活动的开展及启示 篇七

一、长征及长征体育

长征是由于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在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把主要军事力量从城市转向偏远的山区,与敌人进行长期战斗。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战略转移,跳出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派系军队的联合包围圈,成功地将中共中央从江西瑞金转移到了陕北延安,保住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圣火,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了先决条件;第二,确立领导核心,长征过程中,基本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影响,从根本上确立并巩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的领导地位;第三,指导思想得到升华,长征使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军事上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验证,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第四,锻炼了革命队伍,长征为后来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提供了大批优秀的指战员,为无产阶级革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体育即红军在长征的路途利用纪念日和行军休整间隙进行的体育活动[1]34,它继承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体育活动的优良传统。红军长征路途遥远,困境重重,强健的体魄是这场战役的基础,长征体育的开展,保证了士兵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长征体育活动的开展

长征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战士们的生理心理方面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拉近了士兵与领导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长征途中开展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红一方面军体育活动的开展。

红一方面军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指红军从离开苏区至长征结束期间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在遵义会议之前,大家搬家式的战略西征,损失惨重,因此,没有机会进行体育活动。遵义会议之后,大量体育活动开始涌现,彰显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和高昂的革命斗志。

1935年1月12日,红一方面军率先进入黔北重镇遵义,红军总政治部在当时的遵义三中的操场上召开了万人大会,随后台上宣布遵义的学生与红军进行篮球比赛,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无论是红军战士还是学生和观看比赛的群众,无不激情高涨、内心澎湃,把整个比赛场渲染得热闹纷繁,既鼓舞了红军士兵士气,也拉近了战士们与当地学生和百姓的关系。这是红军离开苏区以来举行的第一场篮球赛,虽然比赛条件艰苦,但比赛的激情却丝毫不减。1935年6月23日上午,在抢渡金沙江后为庆祝与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太阳”篮球队与四方面军篮球队举行友谊比赛,战士们虽然长征途中受尽艰辛,身心疲惫,身手也大不如前,但在比赛中依然活跃,生气勃勃。1935年7月1日,在川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与政治部再一次简陋地举行篮球赛,最终的结果是政治部大败于司令部。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抵达吴起镇,11月5日在此处红一军团与直属队举行了运动大会,直属队获得了本次运动会第一。在1935年12月8日,为庆贺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在小园举行综合运动大会,此次运动会所开设的运动项目有赛跑、跳高、跳远、爬绳、掷手榴弹等等,这天天气格外的冷,但却没有冻住战士们高涨的比赛热情,各种比赛项目进行得热火朝天。

2. 红四方面军体育活动的开展。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期间,在体育运动方面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建立红场,各级苏区政府工作人员行动军事化,规定时间去红场进行体育操练,与此同时,红场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军事训练场所。

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的体育活动,也是对川陕根据地体育活动的继承和发展。1936年4月,经朱德同志的提议,“红场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为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促进部队体育活动的开展,将于5月1日在川西北高原的炉霍举行一次运动大会,检验全军的锻炼效果[2]12。消息一传出,全军激情满满,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都竭尽全力地练习,争取得到一个好成绩。5月1日上午,大家期盼已久的运动大会在炉霍寿宁寺西南方向的一块大草坪上召开了,这次运动会内容十分丰富,有球类、赛跑、跳高、跳远、跨越障碍、刺杀、投弹、识图、测距、识别和利用地形地物;还有搭帐篷、画地图、识别敌军和我军番号、烧牛粪等比赛,运动会举行三天,不少女战士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好名次,如陶万荣在男女混合赛马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比赛中,有的项目缺乏器材和场地,指战员们就亲手制作,如跨越障碍就用草皮摞起来作障碍物,跳高赛就在地上挖个坑,填上沙土作垫子,篮球赛就在一根木杆子上端绑一个大铁圈作篮架,用皮子缝成一个球状的袋子,里面塞满羊毛作球,虽然这样的球弹性不好,打起来甚是费劲儿,但比赛时大家仍打得有板有眼,进行得很是激烈;5月3日下午举行的最后一个项目是烧牛粪比赛,这是朱总司令提议增设的一个项目,因为部队不久就要进入草地了,朱总司令根据自己的经验,得知茫茫草地不但没有粮食,有时连柴火都难找到,只能用牛马粪作燃料来烧水做饭,但点燃牛粪也是一门技术活,举行此项比赛,让更多的人能掌握该技术。同年5月30至31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在炉霍地区又召开运动会,演习打骑兵、班的队形变换,学习刺枪、各种射击姿势、抛手榴弹、打拳、扛架、跳高、跳远以及连的攻防等。

三、长征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功能

1. 长征体育活动的特征。

(1)简易性。长征本来就是一场条件艰苦、路途遥远的艰险过程,在战争年代,我国体育的发展并不乐观,长征经过的都是环境艰险的边远地区,要想在这些地方开展体育,不得不就地取材,自制器械,由于战争的原因,比赛时间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要有休整时间,就可以有体育活动,所以具有简易性。如红四方面军行军至泸霍县境内停下,进行的短暂休整,一天,一连在喇嘛寺驻地后面小平山出操,朱总司令看了一会儿便向连长和指导员提议,可以把这里搞个运动场,供年轻人打打球、练练跑跳等,不仅能锻炼战士们的身体,还能给艰苦的生活增加许多色彩。随后,红军指战员们便手拿锄头、铁铲等工具,很快就把小平山建成了一个平整的运动场。篮球架是用几根树条栽立起来的,尽管它不规则也不是很稳固,但是很实用,大家都非常珍惜。篮球是采用野兽皮缝制而成,并在里面塞满干草,虽然用起来很费劲,弹性也不怎么好,但大家都热情高涨,每天早晚都去运动场锻炼。当时,由于很多项目缺乏必需器械和规则场地,指战员们就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制作,如比赛篮球时,他们用牛皮缝成一个球状的套子里面塞满羊毛,制成篮球,并在一根木杆上端绑一个大铁圈作篮架;比赛跨越障碍时,他们就把草皮摞起来当作障碍;比赛跳高时,他们就在地上挖个坑,里面填满沙土以当作垫子,这些自制的体育设施和比赛用品尽管用起来费劲又不规则,但依然减弱不了他们对运动会比赛的热情。

(2)军事性。红军长征体育是在战斗期间举行的,开展体育运动的目的也都与战争的实际需要有关。红军长征,没有车马相助,全靠一双脚进行征程,路途遥远,行程艰辛,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突击,还要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强健的体魄是胜利之根本,因而,在长征途中他们不失时机地进行体育活动,举行体育活动的内容也紧密结合实际作战需求,为军事斗争服务,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开展的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军事性。如红军在运动中的赛马、跨越障碍、刺杀、识图、测距、识别和利用地形地物、搭帐篷等项目的比赛,都是为战场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军事色彩。军事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既强健了体格,又提高部队的军事技能,丰富了在艰苦环境下的长征途中红军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密切联系了军民关系、干部和群众关系。体育与军事的有机结合,切实把体育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本质功能和竞技体育顽强拼搏的精神与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紧密结合,培育出红军战士艰苦作战、勇敢顽强地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革命意志。

(3)科学性。1936年春夏之交,朱德总司令率红四方面军来到炉霍、道孚一带。由于历尽千辛,几经磨难,此时的红军指战员,个个都面黄肌瘦,精疲力竭。为了革命力量的延续和发展,增强部队战斗力和红军指战员们的体质,朱总司令决定在此地进行短期的休整,采取各种措施来鼓舞指战员的斗志。在此期间,朱德同志用了很大的精力来抓部队的体育活动,为更好地领导部队开展体育活动,红四方面军专门建立了我党历史上较早的红色体育组织之一的“红场委员会”。1936年5月1日在川西北高原的炉霍召开了运动大会,此次运动会开设了众多体育项目,大部分项目设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如球类运动项目和田径运动项目的设置除了能增强体质外还能娱乐丰富其部队生活;军事体育活动刺杀、投弹、识图、测距、识别和利用地形地物、搭帐篷和烧牛粪等项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和增强红军战士的作战技能。在本次运动会上,朱德总司令还担任裁判指导工作,在各个项目上专门安排了裁判员,使比赛既规范又正式,为我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长征体育活动的功能。

(1)增强体质,提高技能。在军事设备并不齐全的战争年代,强健的体魄便是第一战斗力,在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途中,无一不需要体力的支撑,而体育活动是增强战士体质,使他们在长征过程中与恶劣环境进行艰苦奋斗,为革命取得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长征中开展的体育活动,有为了顺利过草地而开设的生存技能,也有增强体质的各项田径运动,是提高全军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2)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在长征年代,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都非常落后,加之长征之路又是沿边远的山区长途跋涉,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而长征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种激励战士们的方式,试想还有多少人能始终坚定信念而不松懈呢?体育活动的开展既简单又实用,场地和器材只需就地取材,稍加改造就可成为体育场地,而体育用品则是战士们亲手制作的,不会因经济条件的不足而影响其开展体育活动。长征途中开展体育活动,是坚定战士们为革命取得胜利而奋斗的信念、磨砺部队顽强作战意志的重要途径。同时,许多体育项目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比赛过程中还得接受规则的制约,所以它对培养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正好与部队培养人才的目标如出一辙、相辅相成。把严肃而艰苦的训练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训练[3]171,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能坚定其信念和磨炼其意志,培养他们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坚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服务于长征。

(3)调节气氛,丰富生活。军营生活严肃而紧张,缺少生气,尤其是在条件艰苦的长征时期,物质条件严重缺乏,生活单调而枯燥,战士们的身心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压力,每天还要应对途中随时遇到的艰难险阻,紧张的情绪得不到释放,体育活动成为缓解这一严重问题的有效途径。当时的领导人组织作战员们因陋就简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以活跃和调节紧张的气氛,使部队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

四、长征体育活动对当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长征的年代虽已逝去,但长征精神会永葆青春,长征体育文化活动对我们当代的体育事业发展仍然影响深远。

1. 领导人重视并参与,引导体育和谐发展。

长征途中涌现出大量的体育活动与领导人对体育的重视和积极参与有莫大的关系。在长征期间,朱德总司令提议并组织了许许多多的体育活动,为了更好地领导部队开展文体活动,四方面军还专门建立了“红场委员会”,该组织中还设有体育组,组长徐以新专管军中体育活动。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曾多次举行运动会,朱总司令积极倡导并参与其中,还亲自为体育比赛当裁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依然未减,并且逐步加深。“十二五”时期,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当前推出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筹办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推动了冬季运动的发展,体育产业、体育消费等成为发展重点。除了颁发一系列重视体育的文件外,领导人也纷纷参与体育,习近平总书记深夜看世界杯,对我国足球寄予厚望;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决赛时,总理李克强亲临观众席为中国健儿加油助威。现今,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中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不论是长征时期还是现在,领导人们对体育依然重视,引导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和谐发展。

2. 勤俭办赛,倡导体育健康发展。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重要启示。在长征路上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红军没有任何器械,只有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就地取材地去创造,如红四方面军开展篮球运动时,用野兽皮里面塞满干草缝制的篮球,开运动会建设的土跳马、木质单杠,利用一块天然草坪建成了运动场,用木杆铁圈制成的篮球架,用草皮摞起来当做障碍物等等,这些都是红军智慧的结晶,他们勇于打破传统思维的精神,给当今的创新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长征时期举办的体育活动几乎没有花费一分一毫,体现了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长征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活动,更是中国体育史上辉煌的一页,它向后人展示了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人都不会被压倒,给后人强大的信心去面对一切困难,对提高国人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全球人民的认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国民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民间各地也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组织一场赛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服装、鞋子和体育器材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倡勤俭办赛的理念,使我国体育事业得到永久健康发展。

3. 科学规范,指导体育持续发展。

长征时期体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场地器材简陋粗糙,但具有较高的科学规范性,当时还建立了专门的文体组织“红场委员会”,其中还设置了体育组,从组织到竞赛首先要经过“红场委员会”全体会议开会决定,比赛项目的选取密切联系了长征的实际,将作战技能融合于体育活动之中,达到体育效益最大化优势,比赛过程中还安排了裁判,这些工作对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多借鉴之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在生活中的地位,我国经常举办很多的大型体育赛事,每一场赛事的开展都需要制定竞赛规程、安排专业的裁判,还有专门负责的管理人员。为做到公平公正比赛,还要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一经查出,立即取消比赛资格。长征时期体育办赛的科学规范性,指导着我国现代体育事业持续发展。

红军在长征这种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活动在我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当时的体育活动具有简易性、军事性、科学性等特点,它对增强部队士兵的体质、磨砺意志、丰富生活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它为当时的长征服务,促进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体现了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对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军事体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和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安葆.长征路上的体育活动[J].福建党史月刊,2002(2).

[2]张大杰,姜海洋.红军长征中的“五一”运动会[J].国防,1996(9).

上一篇:销售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心得20下一篇:转方式、调结构活动中 影响和制约医院发展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