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部编亲情之爱

2024-06-21

七年级部编亲情之爱(共10篇)

1.七年级部编亲情之爱 篇一

爱在家人间

基础知识 全面训练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都是一样的。()3.亲情因家庭结构的改变而消失。()4.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5.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努力。()6.陶行知为让儿子弃虚务实,特写了一副对联:“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他履行了()A.抚养子女的义务 B.教育子女的义务 C.保护子女的义务 D.扶助子女的义务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家庭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时刻温暖我们的心 B.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没有影响 C.青少年在家中应该学会尊重家人 D.子女不应该因为父母有缺陷而疏远他们

8.2016年1月19日,媒体报道:一名13岁的女孩以自杀逼父母打胎的消息在网上热搜。据了解,国家的“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如愿怀上二胎,但是13岁的女儿雯雯百般不愿意。随着妈妈怀孕时间越来越久,她脾气越来越大,经常在家里乱扔东西。直至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阅读上述材料请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上述悲剧?

综合能力 提升训练

9.“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美丽的,因为它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这段优美的诗句,赞美了母亲对子女的爱是()A.永恒的 B.无私的 C.博大的 D.无限的

10.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尽抚养义务,虐待子女,将要受到()A.道德的谴责 B.法律的惩罚 C.舆论的唾弃 D.良心的不安

11.学生小林的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他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就连小林在外经常欺负别人、打架斗殴,父母也不对他进行管教。小林的父母这样做是没有履行对子女的________义务。()A.抚养 B.赡养 C.扶助 D.教育

12.台湾电影《搭错车》主题歌《酒干倘卖无》唱道:“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歌词中的“你”是指()A.父母 B.教师 C.同学 D.朋友

13.乐乐的爸爸是某跨国公司的部门经理,妈妈则全力照顾家庭,乐乐很以爸爸为傲,却总是对妈妈呼来喝去。对此,你认为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父母撑起了整个家,是子女的靠山 ②正因为有妈妈全力照顾家庭,爸爸才可以放心在外打拼

③父母职位虽不同,但都为抚育我们作出了贡献 ④妈妈没本事,找不到工作,和她没什么好说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小时候,我们都很乖,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意见常常不一致,嫌父母唠叨,这说明()A.父母已经不爱我们了 B.父母和我们是对立的 C.父母不再关心我们了

D.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

15.作为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发生“爱的碰撞”,如果不积极进行沟通,及时化解对立与冲突,结果一般是()①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

②影响家庭的和睦,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 ③有助于我们获得独立,走向成功

④获得胜利,得到解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临近中考,妈妈禁止小军上网玩游戏,小军为此大发脾气,对小军行为认识正确的是()①小军应该正确对待妈妈的教育 ②小军合理地发泄了自己的情绪 ③妈妈的行为是关爱小军的表现 ④妈妈应该积极地与小军沟通 ⑤小军应尊重父母,努力调适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A.①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7.小超进入青春期后,在家总爱和父母“顶牛”对着干,事后又觉得后悔。针对小超的情况,你给他的合理建议是()3 ①理解父母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 ②调试逆反心理,主动与父母沟通 ③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 ④尊重父母意愿,什么都不与父母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小莉过几天就要过生日了,小莉想请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可小莉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因此小莉应该()A.不理会父母的意见 B.考虑家里的难处,量力而行 C.请同学去饭店大吃一顿 D.永远取消生日聚会

19.小丽小时候总爱在妈妈怀里撒娇。现在她长大了,升入初中后,不再撒娇了,反而觉得妈妈时常唠唠叨叨,很烦很烦,经常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与父母发生冲突。

(1)这种亲子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会产生什么影响?(2)小丽和父母之间为什么会出现爱的碰撞?

20.中学生小王偏科,他数学很棒,每次考试都很优秀,常常满分,而英语却常常不及格。父母给他请了一位家教,周日还要到辅导班上课,他很累,也很着急。可是妈妈由于着急,经常说他,他因此也特别烦妈妈,就连妈妈让他去理发,他都不听,总是和妈妈对着干。

中学生张强的父母都是老师,深懂教育规律,所以一向尊重张强的意见,他们之间有什么问题都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张强感觉家庭生活特别幸福。

八年级学生晓晓的妈妈总是爱唠唠叨叨的,什么事情都要嘱咐好几遍,对晓晓做的什么事都不放心。晓晓自认为已经长大了,妈妈这样做让她感到很烦。

上述材料中小王、张强和晓晓的父母都是关爱他们的,但是表现形式却不同。生活中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有哪些不同?

21.一份杂志上刊登了这样一封来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到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总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 4 间的隔阂了。现在,我和父母要么互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我该怎么办呢?”

一一一位苦恼的女儿

请你帮助这位“苦恼的女儿”,教她如何化解这种亲子冲突。经典考题 实战训练

22.(江苏南通海门质检)右边漫画《对付妈妈唠叨的绝招》,你对漫画中孩子的合理建议应该是()

①全部顺从父母,顺其自然 ②主动调适逆反心理 ③学会与父母沟通交流 ④学会换位思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23.(湖南永州祁阳质检)如果父母误会了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离家出走以宣泄自己的委屈 B.故意做一些错上加错的行为以示叛逆 C.冷淡处理,不理会他们 D.多沟通,不冲动

24.(广西钦州灵山中学质检)“当我们要冲父母发火时,不妨用手摸一摸肚脐,它曾是我们与母亲相连的地方,也是母亲用营养维持我们生命的地方。”这句话告诉我们()A.子女与父母应始终生活在一起,不能分开 B.在家庭交往中,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母 C.抚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 D.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粗暴地对待父母

25.(山东德州庆云二中质检)小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关系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父母的言行看不惯,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撞。小舟与父母之间产生的这种现象()①表明小舟和父母之间缺少沟通,存在着“爱的碰撞” ②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和谐的 5 家庭关系

③是中学生与父母之间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必太在意 ④会给小舟在精神、学习和生活上带来更多的苦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广东梅州梅江实验质检)小辉的父母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对他的期望很高。当初他人学的成绩是全年级前50名,现在的排名退步到第250名,父母为此经常鼓励、辅导他,小辉觉得父母对他有些“苛刻”。对于父母这种有些“苛刻”的做法,小辉应该()A.一味地接受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

B.学会感受父母的爱,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C.强烈要求父母更新家教观念,不然就不去上学 D.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

27.(湖南衡阳)“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与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经常会出现一些逆反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与父母的交流。对此我们应该()①端正自己的态度,理解父母的苦心 ②尊重父母,与父母有分歧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③创造机会,多与父母交流、沟通 ④不随意发脾气,不做让父母伤心的事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8.(福建福州)临近期末,某学生因为手机被父母“没收”,赌气不吃饭。该中学生的行为是()A.从众心理的表现 B.逆反心理的表现 C.攀比心理的表现 D.闭锁心理的表现

29.(山东济宁)9岁,母亲因病早逝;15岁,父亲中风偏瘫住院;16岁,“背”起爸爸去上学„„每天一大早,同宿舍的同学还没有起床,陈春林就必须爬起来赶去医院,照顾父亲起床洗漱、喂饭喝水、搓背按摩„„安顿好父亲之后,她才放心赶回去上课,中午、晚上也是如此。广西“最美孝心女孩”、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陈春林在贺州高中继续用真情演绎 6 着“带父亲上学”的孝心故事。陈春林的经历告诉我们()①要担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②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 ③未成年子女都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④要以爱和孝敬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江苏盐城)“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孝敬父母()A.主要是物质上的供养 B.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不在于赡养父母 D.重在尊敬关爱父母

31.(湖北黄冈)荣获2015年“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的王荠悦,爸爸先天失明,妈妈仅有模糊的一点儿视力。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她就起床帮父母做好早饭。饭后,她牵着爸妈的手,把他们送到工作的盲人按摩店。在学校,她争分夺秒写作业,以便回家更好地照顾失明的父母。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①孝敬父母的人能赢得社会的认可 ②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③我们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 ④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山东德州庆云二中质检)女儿要上大学了,临行前母亲问:“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

(1)母女间的价值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2)这种差异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对待这种差异是任之发展还是设法解决?(3)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有哪些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B 7.B 解析: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避风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所以在家中,我们要尊重家人,不能因父母有缺陷而疏远他们,A、C、D三项均正确。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窗口,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B项说法错误。

8.会发生上述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和父母缺少沟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两者之间没有架起沟通的桥梁,所以才会造成不该有的悲剧。

9.B 解析:题干引用诗句主要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10.B 11.D 12.A解析:本题引用的歌词主要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与教师、同学、朋友无关,所以A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13.D 解析:题肢项④是对妈妈劳动的不理解和不尊重,所以不可取,据此可以排除包含本项的选项,只有D项是正确的。

14.D解析:题干材料所介绍的变化属于青春期变化,这主要说明我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了,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是正确的。

15.A解析:题肢项③④很显然是错误的,与父母的冲突不会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更不是获得胜利,得到解放,所以包含这两项的选项B、C、D都可以排除,只有A项是正确的。

16.A解析:题肢项②观点错误,小军不应该对妈妈大发脾气,因为妈妈的行为是关爱小军的表现;题肢项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这三项的选项,只有A是正确的选项。

17.A解析:题肢项③“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的观点错误,不利于化解矛盾和冲突;题肢项④“尊重父母意愿,什么都不与父母说”的观点错误,这样不利于与父母沟通和培养感情。排除包含这两项的选项,只有A项是正确的。

18.B 解析:A项是对父母的不尊重;C项是一种浪费现象;D项不利于与同学交往,只有B项“考虑家里的难处,量力而行”是可取的。

19.(1)亲子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8(2)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③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宪难以避免。

20.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结构会改变,但是家中的亲情仍在。

21.①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②沟通传递爱。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③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生活情景的能力。解答时应注意把所学知识与问题情景紧密结合起来,切忌材料、观点互不相符。

22.D 23.D 解析:沟通是解除误会的最好途径,有了误会要真诚沟通,承认自己的错误,互相为对方着想,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另外三项都不利于矛盾的解决,不可取。

24.D 25.D 26.B 27.C 解析:我们进入青春期,出现了逆反心理,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我们应该理解父母,明白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做伤害父母的事情,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C项。

28.B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该中学生的行为是逆反心理的表现,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C、D,故选B项。

29.B解析:题干的主旨在于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责任,要积极承担孝敬父母的责任。选项③错误,未成年人要积极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主要是对父母精神上的慰藉。故选B项。

30.D解析:孝敬父母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孔子的话意思是,物质上的供养连犬马都能做到,如果我们不尊重父母,与犬马有什么不同。警示我们孝敬父母重在尊重理解父母。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31.B 32.(1)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消费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不同,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2)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可能会加深与父母之间的隔阂,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影响家庭的和睦。故对待这种差异要设法解决。

(3)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亲情之爱》教案1 篇二

1.什么是家庭?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家意味着什么?)(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确立的形式有哪些?

(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2)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4)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4.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是什么?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为家庭做出了贡献。(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6.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1)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3)倾听。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4)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体谅父母工作的辛劳,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都是感恩。

第二课时 爱在家人间

1.我们对家人割舍不断的亲情是如何产生的?

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2)亲人之间的爱,有的是细致入微的照顾,有的是脉脉温情的牵挂,有的是设身处地的体谅等。

3.如何正确认识亲情?

(1)亲情是我们内心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是家庭中对亲人的爱。(2)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3)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

4.进入中学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2)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3)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

5.我们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1)原因: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2)危害: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6.与父母发生冲突怎么办?

(1)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2)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3)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4)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7.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1)关注事实。清楚自己想要和父母沟通什么,沟通要达到什么结果,不为彼此的态度和情绪所干扰。(2)把握时机。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沟通,最好是在父母心情好时沟通。(3)留意态度。有时候采用的态度比语言的内容更重要。(4)选择方式。如果面对面沟通有困难,可以尝试通过文字沟通。(5)考虑环境。环境不同,人的心境就不同,沟通的效果也不同。

第三课时 让家更美好

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1)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关系也越来越简单,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2)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交流方式多样化。(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家庭成员关系平等化。(4)现代家庭财权共享,量入为出。(5)创建学习型家庭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3.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有哪些?

(1)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2)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2(3)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状况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等。

4.如何建立和谐家庭?

(1)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2)家庭成员之间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3)家庭发生变化时,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

5.如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3.七年级上册语文提纲部编版 篇三

标点符号:

1、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

1、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2、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4、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5、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6、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如何学好语文

第一点,多阅读。语文的学习可以算是一种语言、文化的学习。要学习一种语言,阅读是很有效的方法。读得多了,也就知道的多了,阅读水平也就跟着上去了,理解力们就会提高。不过选择阅读材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年龄、能力、词汇量、阅读水平等。并且最好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他们才能够投入进去,效率会比较高。就像看电视一样,喜欢的可以屏蔽外界的声音,不喜欢的看完了也不知道在讲什么。

第二点,背诵名句名篇。背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打基础的过程。好的词句背诵的多了,肚子里就有了东西,这样就可以使学习者有一个好的语文基础。将来遇到了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在交流写作中都能够用得上。

第三点,勤写勤练,养成写作的好习惯。不管写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写多少字,只要每天坚持写就会有提高。写作是创造运用的过程,思维也会在写作中得到开阔。写作需要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便会有所创造,同时思维也会随着升华。而且在写作的时候,也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加以运用。特别是头脑中记忆的名句名篇,能够自如的运用才是背诵的目的。

语文写作方法有哪些

1.字迹清晰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2.卷面整洁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_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_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3.开头结尾要写好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4.写好题目很重要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

一是你去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

4.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 篇四

商南县初级中学 江 敏

参加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新教材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一、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先把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课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角色,优化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要善于利用校内、家庭、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 篇五

1.B

点拨:A项“锲”应读qiè,C项“鲜”应读xiǎn,D项“哺”应读bǔ。

2.D

点拨:A项“渲闹”应为“喧闹”;B项“懊诲”应为“懊悔”;C项“屏嶂”应为“屏障”。

3.D

点拨:“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D

点拨:“在”是介词。

5.D

6.B

点拨:做这类题目时要先明确这几个句子想要说明的问题,然后寻找表示时间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词语。②句以“因此”领起,表示结论性的句子,不能放在开头,可排除A、C两项;④句是某问题的简化,应放在提出问题的③后,排除D项。

7.A

点拨:《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8.

(1)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独坐幽篁里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5)双袖龙钟泪不干

9.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示例二:最后一课

上联:身为师之表率,严格要求,一心一意教母语

下联:命当国之将亡,悲愤难抑,一字一句是爱国

二、

(一)

10.示例: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哭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1.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思家的深情。“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所有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前后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二)

12.

(1)老马喝糖水,谢众人

(2)谦和

(3)老马把包子省给孙子吃

(4)得意

13.

(1)“出溜”是“滑”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老马又冷又饿、不由自主晕倒的状态。

(2)老马像是乐,是因为他晕倒后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感到很温暖;像是哭,是因为自己虽努力拉车却依然生活艰难贫苦,感到无奈。

点拨:“乐”和“哭”生动地写出了老马此时复杂的心情,他为得到众人的帮助而高兴,为自己辛勤付出,但命运悲惨而哭。

14.掌柜的对处理车夫晕倒的状况很有经验,说明了掌柜的很善良,常常救助这样的车夫;也说明了车夫因冷、饿晕倒的现象较常见;还说明了底层人民普遍生活很贫苦。

(三)

1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反映人物的生活状态;为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作铺垫。

16.小迪渴望妈妈能多陪陪他和小迪妈妈因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他之间

17.

(1)

示例一:很有意思的心理描写。小小的心愿,大大的失落!

示例二:小迪洗手或不洗手的理由竟如此简单!孩子的赌气、率真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清晰可见。

(2)

示例一:近乎重复的三句话,似是自言自语;三句话的内容,从说“他们”到说“我”,再到“我们老师带我们玩的”,似乎勾起了回忆。看似平淡无奇,却微妙地传达出小迪的孤单、羡慕和渴望。童心稚嫩,让人心疼!

示例二:一个人的独语,值得玩味的“对话”形式。小迪妈妈的缺席,小迪的孤单、渴望尽在其中。

18.示例:小迪需要妈妈陪伴交流,但妈妈工作繁忙不能陪他;童心需要呵护,但在老板面前,小迪却会把“玩”说成“剪线头”;妈妈也疼爱小迪,但家庭生活的压力只能让她埋头工作,而以玩具来弥补。小说把多处矛盾冲突归结到末尾对“翅膀”的想象和呼唤中,并浓缩在标题中。小说以此为题,旨在揭示童心的可贵、部分群体中亲子陪伴与亲子教育的缺失,提出部分社会群体乃至全社会、家庭都要创造条件,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等重要问题。以“我为什么没有”这种发问的形式出现,以期引人深思,则是作者的另一个用意。

三、

19.写作思路:这是一道“材料+题目”型的全命题作文题。导语“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提供了照片的类型,给我们的选材拓宽了思路;“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从立意上给出提示,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来写。

6.亲情作文600字七年级 篇六

终于到家了,我扯着嗓子大叫:"爷爷,我回来了。"没人回答我,我以为他没听见,又叫:“爷爷!爷爷!”还是没人回答。这时,爷爷和奶奶看着我,奶奶说:“你爷爷走了!”我还纳闷儿,他去哪儿了?难道接我去了吗?看着奶奶凝重的神情,我仿佛明白了什么,但我还是不肯相信。几天前爷爷还送我去车站,今天怎么就……我转身跑向车站,爸爸也跟了出来。我想爷爷肯定是去车站接我了。可我跑到车站找了好久好久,但还是没找到那个熟悉的背影。我看着周围,感觉就像天要塌下来一般恐怖。我终于绝望了。整个人就像失去了支柱,一下坐到地上,泪水肆无忌惮地掉落到地上。这一切都被站在远处的爸爸看在眼里。爸爸走过来,拍了拍我的头,好像要说什么。我没等他说话,跳起来抱着他,泪水打湿了他的衬衫。爸爸说:“不要哭了,爷爷在天上看着呢,他一点也不怪你,你要坚强,让爷爷看看他的孙女有多棒!”

后来听爸爸说,那天晚上爸爸半夜都回了老家,是因为爷爷犯病了。原本爸爸准备告诉我,是爷爷不让,怕耽误我期末考试。我很自责,为何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见到的只有一张黑白遗像,还有爷爷临走时叫奶奶给我的一只小拨浪鼓,这是小时候爷爷用来哄我睡觉的。虽然它旧了,但看着它,就像看着爷爷曾经为我轻声哼着歌谣一样。

7.部编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七

第一节:食物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2、糖类:面包、食堂、馒头、米饭。

功能: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

蛋白质:鸡蛋、蛋糕、鱼、牛奶。

功能: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肥肉、核桃、油。

功能: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也是人体的间接能源。

水和无机盐:水果,蔬菜

功能: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

维生素:水果、肝,牛奶

功能: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所需要的。

4、维生素种类

食物来源

缺乏症

维生素A

瘦肉、肝、胡萝卜、牛奶

夜盲症、干眼病、皮肤粗糙

维生素B1

糙米、瘦肉、麦麸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维生素C

山楂、橘子、枣、辣椒

皮下和牙龈易出血、严重时患坏血病、维生素D

肝、牛奶

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质疏松(也可能是缺钙)

5、手术之后的病人和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原因即蛋白质的功能)

6、脂肪的热价最高,释放的能量最多。其次是糖类和蛋白质。

7、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其比例是3:4:3。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2、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带下划线的为具有消化功能的消化器官)

3、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4、消化道以外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5、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

6、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7、在口腔中的消化方式有两种,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同时进行的。(物理性消化:没有改变物质的本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化学性消化:产生新的物质。一般情况有消化酶参与的均为化学性消化)

8、37度为酶最适宜的温度,使酶的活性发挥到最好。

9、消化系统

10、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将蛋白质初步分解为多肽。

11、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滴(物理性消化)。胆囊储存胆汁,胆囊发生病变或者有炎症时,少吃或不吃脂肪较多的食物。

12、胰腺是最重要的消化腺,含的消化酶的种类最多。

13、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将食物最终消化。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小肠含的消化液种类最多,有肠液、胰液、胆汁)。

14、大肠是粪便形成的场所。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吸收的概念: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2、口腔和食道基本没有吸收能力。

3、胃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所以喝酒会伤胃。

4、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器官,能吸收它消化的最终产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小肠里消化液种类最多,包括肠液胰液和胆汁。

5、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能直接被吸收。

6、消化速度由慢到快为:水、淀粉、蛋白质、脂肪。所以吃油腻的东西不容易饿。

7、小肠的结构

8、小肠结构与他的吸收功能有关的是:有很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第四节:食品安全

(自己看书)

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1、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血液中的血浆)

2、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3、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功能是运输血细胞、各种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和激素。

4、区分血浆和血清。(血清是凝结之后聚缩产生的淡黄色液体;血浆是加入抗凝剂之后静止产生的淡黄色液体)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6、从一个图中区分3种细胞,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体积最大却数量不多的为白细胞,形状不规则的为血小板。

7、红细胞为双凹圆饼状,成熟的细胞的没有细胞核。红细胞含丰富的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决定了它为全身输送氧的功能。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偏低会造成贫血。

8、白细胞为圆球状,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身体的某处白细胞偏多说明此处有炎症。

9、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0、ABO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11、决定血型的是凝集原,存在于红细胞中。(凝集素存在于血浆中)

12、输血的原则是同种血型相输血,但在输血之前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13、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有生命危险,一次失血不超过10%短期内可以恢复。

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1、血流方向

血管壁

血管腔

血流速度

血管分布

受伤后急救

动脉

心脏到全身

较深的部分

近心端

静脉

全身到心脏

有深,有浅

远心端

毛细血管

小动脉到小静脉

最薄

最小

最慢

很广

自行止血

3、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机构成(或有肌肉组织构成)。

4、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室壁比心房壁后,但左心室壁最厚)

5、能灌进水的是血管是静脉,不能的是动脉。

6、静脉中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动脉里面没有动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7、心脏的结构图

8、鉴别心脏左右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捏,壁厚的是左,壁较薄的是右。

9、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

10、体内物质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

11、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12、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13、体循环路径:左心室(起始)——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终止),在全身毛细血管出进行物质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4、肺循环路径:右心室(起始)——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终止),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5、血液循环图

1、测量血压测的是肱动脉的血压。

2、测量心率测的是桡动脉的心率。

3、血压的正常值为:高压是100到120毫米汞柱,低压是60到80毫米汞柱。

4、小孩的心率比正常人快,运动员心率比正常人慢。

5、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第三章

第一节:呼吸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使呼吸道敞开,气流顺畅。

4、鼻中的粘膜和纤毛有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5、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器官是咽。

6、肺部适用于气体交换的原因是:肺泡数目极多,;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7、呼吸的四个环节:肺通气;肺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总共进行了3次气体交换)

8、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9、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0、煤气中毒是由于吸入一氧化碳造成的。

11、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12、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尼古丁使神经系统兴奋。

第二节:排泄

1、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尿液形成的场所。

3、每个肾脏有100多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4、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肾小管外包绕着很多毛细血管。

5、肾脏的功能是清除废物,毒物等。

6、尿液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和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将所有的葡萄糖全部重新收)。

7、尿液的排除不仅能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水和无机盐含量、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意义。

8、原尿和终尿相比多了葡萄糖,原尿和血液相比少了血细胞和蛋白质,终尿和血液相比少了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

9、人随时在产生尿液,尿液在膀胱中暂时储存,等积累到一定量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排尿。

第四章

第一节:信息的获取

1、眼是人体的感觉器官,眼球近似球体。

2、眼球由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眼球壁由巩膜(保护眼球)、脉络膜(防止反射,形成暗箱,为视网膜提供营养)、视网膜(成像作用,有感光细胞,能产生神经冲动)构成。

3、瞳孔:控制光线进入;

4、晶状体:折射光线,调节凸度来观察远近的物体;

5、瞳孔=光圈

视网膜=胶片

晶状体=镜头

6、视觉的形成:

7、眼球的结构图

8、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带凹透镜;远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带凹透镜。9、10、晕车和晕船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造成的。

11、听觉的形成12、耳的结构

13、遇到巨大的声响应及时堵住耳朵闭上嘴,或者张开嘴。

14、当咽部发炎之后应及时治疗,要不容易引起中耳炎。

第二节:信息的传递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4、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来实现的。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准确。

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

7、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外界信息,产生冲动并传导冲动。

第三节:信息的处理

1、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

3、人类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等)和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4、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在灰质,神经纤维集中在白质。

5、反射弧的图(书79页)

6、大脑半球表层的灰质,叫大脑皮层。

7、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人体的语言、运动、感觉等多种神经中枢。

8、小脑有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9、脑干与脊髓相连,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10、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对比: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后天获得的不会消退

可以消退

低级的神经活动

高级的神经活动

反射的中枢是脑和脊髓

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直接刺激

无关的刺激也可变成条件反射的刺激

适应的范围小

适应的范围广

11、条件反射的意义:使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了预见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图片

第五章

第一节:激素与生长发育1、2、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3、糖尿病的特点:三多一少(多吃、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4、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激素,激素直接进入血管进行血液循环。

5、外分泌腺有肝脏,唾液腺等。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进入血液。

6、当人的情绪过于激动时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7、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

8、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调节的同时,还受到激素调节。

9、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重要组成。

10、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得其释放性腺激素,从而作用于性器官。

11、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垂体。

第六章

第一节:免疫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淋巴结、骨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免疫物质(免疫球蛋白)。

2、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4、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能够阻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侵入体内的各种病原体具有杀灭作用)。

5、第二道防线中的溶菌酶,能溶解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死亡。

6、对花粉过敏是免疫系统过于敏感。

7、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的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8、特异性免疫是通过第三道防线来实现的。

9、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0、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很强,能选择性地将第二道防线未杀灭的病原体消灭。

11、病毒经过特殊处理制成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抵抗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抗原与抗体的区分(书101页)

12、免疫功能:&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

&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的细胞

13、看书(102页)

14、免疫的功能(书102页)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

1、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点:流行性和传染性

3、寄生虫传染病:蛔虫病、绕虫病、线虫病等。

4、细菌性传染病:淋病、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5、病毒性传染病:腮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等。

6、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图片

第三节: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1、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是AIDS,引起艾滋病的病毒是HIV.2、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

3、HIV侵入人体破怀人体的免疫系统。

8.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春 教学设计 篇八

课题:朱自清 《春》(部编版七上)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为本教材中第四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介绍有关四季美景的知识,单元重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体会美的散文语言并学会品味美的韵味。《春》为散文单元的第一课,为学习更深层次的写景散文和抒情写景散文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全篇的写景性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学习。此外,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也普遍存在着知识基础薄弱、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弱点,这都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所侧重的地方。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词语的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能初步掌握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自然的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散文语言表达的技巧和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并掌握比喻、拟人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解读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情境导入。具体如下,同学们,提及春天,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场景,老师不由得想起学过的一首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的哪首()。回忆一下,关于春天,你都知道哪些诗词呢? 古人诗句里春如此,那么今人散文中春如何呢?

(生答后,师出示ppt,让学生积累诗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知人论世 朱自清生平简介,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

2、检查字音、字义(ppt)字音如: 黄 晕 yùn 应和 yìng hè 抖擞精神 dǒusǒu 字义:

ppt出示词语或词语意思,让学生回答对应的词语或词语意思。如: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二)诵读课文

1、(播放音频)要求为: 认真欣赏视频中美景,感受春日之美。

借鉴音频中朗读时的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的处理(可以小声跟读),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2、用一个词语形容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春天。

出示一部分词语让学生积累。如: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春光明媚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3、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问题设计如下:(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答案如下: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第一段)盼春;

第二部分(二至七段)绘春;

第三部分(八至十段)颂春。情感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

三、文本品析

1、生齐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从第一部分中,你体会到什么? 朗读注意点拨语气、语调。

盼望着,盼望着„„为反复手法,表现迫不及待的心情。

“东风”二字应语气加重,作强调.“近了”二字应轻缓,表现出春的灵动。总结:第一部分,表现对春到来的喜悦与急切。

2、点名读。5个同学依次读2-7段。要求:注意语调与突出。其他同学思考。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描绘了几幅春天的图景?简要概括。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第二段有什么作用?(阅读语气加强)

总绘春天图景。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手法:排比

3、齐读第三部分(朗读要求表现生命力与活力)思考。

问题设计:最后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比喻,排比。

分别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特点。情感:赞美、歌颂春天,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本节课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品读了他笔下春的生机勃勃与无限活力。体会了他对于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作业布置:

积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预习课文第二部分。

五、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第一部分(1)盼春 总

二(2-7)绘春 分 热爱、赞美

三(8-10)颂春 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成语积累。由学生介绍四个关于春的成语。

3、观看三分钟的视频,并谈谈感受。以让学生感受春的魅力。(关于春日美景的纪录片)

二、课文赏析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第三段。

春草图(重点句子师范读) 作者描绘了春草哪些特征?

嫩、绿、满、软(正面描写)“嫩嫩的、绿绿的。”置于句末作用。

强调突出。

文中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否偏题?为什么?

(侧面烘托)侧面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以及其顽强的生命力,暗含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表达手法:拟人、触觉、排比、叠词后置用法

2、师范读第四段。

学生思考 这段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这幅春花图? 花朵---多 花色---艳,花味----甜

本文最大特点是手法多样,这一段用了哪些手法? 修辞:拟人、比喻、排比

表达手法:视觉、嗅觉;想象;虚实结合;高低结合、色味结合、全方位描绘。宋祁有诗“红杏枝头春意闹”,此段中“闹”字有什么好处? 拟人、侧面描写-----春日百花齐放、热闹至极。④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赏析。

参考:杂样儿„„还眨呀眨的。拟人,写出春日花朵的繁盛与正向绽放。

3、点名读第五段。

春风图中,描绘了风的什么特点?调动了哪些感官? 柔、暖。触觉、嗅觉、听觉。修辞手法及作用 拟人、比喻

4、小组讨论。春雨特点及本段手法。

绵长--一下就是三两天„„ 细密----像牛毛„„ 轻盈-----笼着一层薄烟 手法:比喻、排比、正面描写与侧面结合(树叶、小草)

5、迎春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朱自清笔下,人们迎接春天的表现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由景及人。歌颂春天一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写景散文写法借鉴:

1、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拟人、排比);

2、虚实结合、高低结合、色味结合„„(春花图)

3、感官调度。嗅觉、色觉、味觉等结合(春花图、春风图)

四、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本篇课文,作者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写,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你们大家正处于如春天般美好的年纪,更应充满生机活力,积极向上,珍惜时光。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作业布置

1、写一个关于春天的片段,要求不少于三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及其它表达手法。

2、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生机勃勃 积极向上

9.部编二年级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篇九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l、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意,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4、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了解一字多义的特点,注意积累词语,在展示成果中提高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画笔、白纸

教学类型:复习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新的知识,想学习吗?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每句话中的“回”字可以用其它的字代替呢?

4、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候不相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5、扩展: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请一个学生来朗读。评议。

3、朗读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读词语。

4、认读生字。看谁先记住它们。

5、抽认生字,抢认生字。

6、用字组词并用词语说话。

如:我左手拿碗,右手拿铁铲。

第二课时

一、朗读成语(读读背背)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词句,把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成语。

3、指导朗读。男女比读,师生比读。

4、说说成语的意思,教师可作点拨。

5、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二、口语交际

1、看图了解图意

①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后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生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③学生在组内说,班上交流练说。

2、续编故事

①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②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③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④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

3、扩展延伸

①自主画一幅或几幅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②展示作品,互相观赏,互相学习。

4、展示台

①小组内展示课外学习语文的成果。

②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三、全课小结

在平时学习中,只要同学们多朗读,多留心积累,词语一定会丰富起来,小朋友在本课的学习中,学得很认真。

四、作业布置:

10.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十

1、知识目标:学习片段刻画方法,并将各个片段进行组合连缀成篇。掌握片段组合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的说话。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片段刻画方法,并将各个片段进行组合连缀成篇。

2、教学难点:掌握片段组合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

一小时。

【教学设计】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学生人格理想的集中反映,它蕴藏着学生的真实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应先帮学生建立情感系统,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出使儿童的作文产生那些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关的情境、选取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抒发自己的心声,表达真实的思想,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方法,学会相关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学生的情感被有效激发起来后,教师应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使学生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进入初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纷纷谈自己的感受,感觉好象越来越紧张忙碌。

师:假如你要与一位美国中学生通信,你将如何表现这紧张忙碌的一天呢?是不是要把整个一天的生活全部写出来呢?学生表示可以选取一天中早晨、中午、晚上三个片段加以表现。如紧张的早晨、忙碌的中午、疲倦的晚上。

教师继续引导:像紧张的早晨你是不是一定要把整个早晨全写出来呢?学生表示可只进行片段的刻画,表现出早晨上学的紧张。

教师引出课题:片段组合出佳篇。明确片段组合的含义。所谓片段组合就是根据文章的中心通过一定的角度选取几个相关的片段进行刻画表现。并举柯达广告的例子使学生对片段组合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进行片段选取的练习。教师:我国神六飞船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假如让你用片段组合的方法表现整个神六载人飞行,你选取哪几个片段?学生表示可选取“发射----巡天----返回”这三个片段进行刻画。

二、明确片段组合写法的要领

教师:我们同学感觉到初二生活的紧张忙碌,那么我们看看高三的师兄师姐们对高三生活又什么感受。出示例文《生活写真》。学生仔细阅读例文。

教师:作者对高三生活有什么感受?他是如何来表现的?(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截取片段的方法。)

学生:作者觉得高三生活既紧张忙碌又有价值和意义。截取了三幅片段进行描绘加以表现。

教师:在第一幅片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早晨的紧张呢?(引导学生学习片段刻画的方法。)

学生:作者选取上学这个片段进行细致的刻画。

教师:三幅片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引导学生意识到片段的组合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学生: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教师:片段与片段之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衔接呢?(请学生注意片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学生:文章是通过用镜头一、镜头二的方式进行。

教师进一步引导: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衔接?

学生: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片段组合式作文的要点。教师:片段组合作文写作的几个关键,同学们能看得出来吗?

学生:

1、先要确定好文章的中心;

2、要围绕中心通过一定的角度选取片段;

3、要对片段进行细致的刻画;

4、片段的安排要注意顺序和衔接。

三、进行作文练习

教师:我们平时的生活是紧张、忙碌的,但如果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我们会发现在紧张忙碌的同时,爱也在我身边。请同学们想想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爱?

学生:有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等。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教师:对于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分别可以选取哪些片段来表现。学生进行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自选一个角度进行片段刻画训练。学生当场作文。请部分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四、学习片段对比组合

师引导:刚才我们选取的片段都是同一角度类型的,有时我们将两个不同情况的片段放在一起会很有意思。比如说,同学们现在最怕什么?

学生:最怕考试。

教师:是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考得不好……考得好…

请同学分别想象考得好时和考得不好时的结果场景,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教师:通过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刻画,可见分数对我们同学是多么的重要。

五、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片段组合式文章的写法,生活有如一个万花筒,五彩斑斓。如果我们能学会裁剪生活,经常将生活的一个个片段放在一起来比较、把玩,我们会对生活有更深的领悟,同时我们会发现同一个片段与不同的片段放在一起会截然不同的效果,它是多么的有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好玩的事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教学反思】

从课上学生的反应和课后听课教师的评价来看,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较为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本节课中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入手,选取话题,注意了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由于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讲,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写作训练之中去。

2、教学的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做到了“一课一得”。在本节课上紧紧围绕“如何进行片段组合”这个中心逐层深入,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片段组合式作文的写法要点。

3、范文引路,讲练结合。在本节课上注重以范文引路,对范文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对写法要点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训练时有了“描红”的底子。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片段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反思本节课,还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还不够充分。当学生在进行作文交流后,仅是教师进行了点评,还可让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评点,使得训练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深化。

上一篇:输血科制度程序性文件下一篇: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