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

2024-09-08

《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11篇)

1.《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 篇一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想,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成功之处在以下二点:

1、符合低段教学要求,字词学习落实到位。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而且,当学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时更是容易被搅得一塌糊涂,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我在教学“飘”和“漂”时,这两个字虽是同音字,但字义却不同。我在区分这两个字的时候,通过制作课件,让纸船漂在水上顺流而下,让学生明白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而第二个“飘”,制作课件让学生看到风筝随风飘扬,从而知道这个字和风有关。这样直观形象的生字教学,让学生很容易记住。

2、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以读为主,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重点,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教学中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我采用了自读、范读、跟读等方法,在如何读出感情方面进行了有效地组织和尝试。

这堂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老师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学生的感悟有些只停留在表面,认识有些肤浅。非但不能体现原本指导比较细致、有步骤的特点,反而让学生觉得很仓促,导致实效性不强。

课堂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决不能停滞不前,浑浑噩噩,而应当紧随时代脉搏,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探究,在综合素质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我,完美课堂!

2.《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 篇二

一、文本特点

1.课题解读。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交流的工具, 感情的纽带, 友谊的见证。他俩因纸船和风筝带来的亲切问候和甜蜜祝福快乐无比, 也因纸船和风筝的消失万分难过, 又因纸船和风筝传达的歉意和好如初。纸船和风筝满载着松鼠和小熊的浓浓情意, 是课文行文的明线。

2.取材生活。吵架、闹矛盾是学生生活交往中的家常便饭。课文中松鼠和小熊合分合的交往轨迹, 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会给学生的生活以积极的指导作用, 指引学生正确化解朋友交往中产生的矛盾, 明白宽容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像松鼠一样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3.表达特色。本文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 以学生喜爱的松鼠和小熊为原型, 用童话的方式告诉学生朋友间的相处之道, 浅显易懂、生动有趣, 给人启示。

4.单元特点。第五单元教材都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 处处彰显着人性美, 是学生生活、交往的指路明灯。因而, 学习本篇课文除了学习字、词、句和理解内容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深入领悟相处之道, 明白朋友间产生矛盾该如何处理, 让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二、教学思路

基于文本特点、单元要求及学生特点, 本课教学可按以下三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 读“通”课文, 扫清字词, 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可分通字词和通大意两步完成。

1. 通字词。

这是读通课文的基础, 为使课堂效率更高, 可先布置课前预习: (1) 大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2) 自学生字, 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在课上进行检查交流;先自由朗读课文, 再用多种有趣的方式读准字音、组词, 尤其是“扎”这个多音字, 文中读“zā”, 对要求会写的字要鼓励学生说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的笔画, 并说说识记的方法; (3) 教师分类指导学生, 要求书写工整漂亮。如“坏、扎、祝、松、抓、福”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要写得左窄右宽;“句”是半包围结构, 被包围的部分要伸出;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字音、词语、句子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所有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大意。

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先说说文中的松鼠和小熊他们住的位置和环境:如住在同一座山上, 松鼠在山顶, 小熊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 正好在小熊家门口流过。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 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让人物及其位置关系一目了然。再让学生看着板书, 围绕课题说说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的故事, 以便理清条理, 了解内容。

(二) 读“透”课文, 品读心情, 探寻原因。

这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在文中, “纸船和风筝”的呈现状态在变化, 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纸船漂, 风筝飘———乐坏了;纸船放, 风筝挂———很难过;纸船漂, 风筝飞———高兴得哭了。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就是松鼠和小熊的关系在变:成为朋友→吵了一架→和好如初。教师要以纸船和风筝为“经”, 以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为“纬”,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深入人物内心, 找寻变化的原因,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品“乐”, 悟友好之快乐。

课文第2~6自然段在写松鼠和小熊成为朋友时结构相似, 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体会:

(1) 体会“乐坏了”。先让学生说说“乐坏了”的字面意思, 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乐坏了时会有哪些表现?”, 最后观察书上对应的插图, 说说从哪里看出小熊和松鼠“乐坏了”, 充分体会松鼠和小熊内心的快乐。

(2) 体悟“乐之因”。为什么松鼠和小熊会这样快乐呢?请学生读读课文, 找找句子, 说说体会。

▲“小熊拿起纸船……”“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这两句明明白白交代了快乐的源泉:小熊得到了纸船, 松鼠得到了风筝。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 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祝你快乐!’”“风筝上挂着一个小草莓, 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快乐的原因:收到了礼物——小松果, 小草莓;收到了祝福——“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其次,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纸船里”是“放着”, “风筝上”是“挂着”。

纸船和风筝是从哪里来的呢?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 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 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他想了想, 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 飘呀飘, 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这两句让学生明白了纸船是松鼠折的, 风筝是小熊扎的。原来, 这纸船和风筝分别承载着松鼠和小熊浓浓的真情。这是快乐的本源。

充分理解了这些, 就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快乐, 并初步明白, 真心送上礼物和祝福会使人快乐。

(3) 体悟人物特点。小组讨论:说说松鼠和小熊都有什么特点? (这一问题的讨论, 帮助学生明晰人物形象, 把松鼠、小熊的热情、聪明、礼尚往来印在脑海里, 这是交朋友的好方法———“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2. 品“难过”, 悟吵架之痛苦。

课文第7~9自然段用相似的结构描绘了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情况。 (1)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到“很难过”的原因:为了一点小事吵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 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 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都不见了, 意味着友谊出现了裂痕。 (2) 再让学生品读小熊和松鼠的做法:“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 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 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 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 就把纸船放在屋顶上。”“还是”“每天”“扎”“折”这些词不难看出小熊和松鼠都惦记着对方, 都在关心着对方, 都愿意继续为对方送上祝福;“不好意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放在屋顶上”真实地反映了小熊和松鼠吵架后的矛盾心理, 愿意和好, 却拉不下脸, 都憋着劲, 做不到主动示好。正是这样的矛盾, 使得双方都“很难过”。 (3)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三个自然段, 读出松鼠和小熊内心的伤感和孤独。 (4) 请学生当回“和事佬”。如果你看到了松鼠和小熊这样的状况, 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意在引导学生从“旁观者清”的角度, 找到症结, 解决问题。

3. 品“高兴”, 悟和好之幸福。

课文第10、11两个自然段都是描写松鼠的, “高兴得哭了”把松鼠对友谊失而复得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学习这一部分, 要以品读人物形象和人物做法为主, 让学生弄明白高兴的原因。 (1) 品“松鼠”。“再也受不了啦”充分展示了松鼠饱受矛盾煎熬的内心。“写了一句话”“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两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 却凸显了松鼠敢于跨出第一步的勇气, 也表现了松鼠的宽容与谅解, 他已彻底地放下了矛盾。“高兴得哭了”, 喜极而泣, 为小熊的谅解高兴, 为重获友谊高兴, 为自己的勇气高兴。“连忙”“取下”“一只只”“放到了小溪里”这是松鼠高兴的表现, 云开雾散的兴奋、激动都包含其中。宽容、率真、可爱、敢于化解矛盾的松鼠跃然纸上。 (2) 补“小熊”。虽然小熊没有出现, 但从“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可以看出小熊的心路历程完全和松鼠一样, 他也很期盼与松鼠和好。为进一步体会这种心理,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熊在山脚下拿起松鼠表示和好的纸船时, 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可以从看到松鼠诚心和好的高兴, 自己没有主动示好的懊悔, 为自己斤斤计较的自责, 放飞风筝的急切等角度去思考把握小熊的心理变化。

(三) 读“活”课文, 明晰道理, 指导生活。

3.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篇三

一、识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识字教学,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数量不多,共八个生字,在准确划分课时后,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将识字与读文有效结合,在这一点上,陆教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在教学一开始,我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常规性步骤—通读全文,直接从词语入手,并将课后要求认记的词语也一并出示,并重点教学“扎”字,运用字典中的标注,联系图片渗透多音字的读法可以根据意思来选择读音这一方法。在处理同音字“漂、飘”的教学中,我采取先区分、后运用的步骤将同音字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明白根据同音字的部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记生字,还能依据部首准确地区分它们的意思,可谓一箭双雕!尤其在帮助学生积累、理解词语意思的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创设说话的情境,例如理解词语“乐坏了”,先让学生根据图片练习说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启发学生关注小熊的动作、表情、并展开积极的讨论,给学生一个运用语言的平台,并鼓励孩子用上平时积累的四字好词,从而更加直观、有效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教学“抓”字时因为将拼音教学再现,所以在交流环节中有的老师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陆教授针对识字及拼音教学这两大板块也为我们指名了方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固然要以识字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拼音教学,更应该把拼音当作工具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拼音的实效性、运用性,才能更好地辅助与识字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读文:

这篇文章富有童真、童趣,为了凸显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很多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例如采取简笔画的方式,为学生勾勒出一幅富有童话般色彩的图画;采取引导读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富有情感的灵动的画面;采取合作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温暖的氛围。但在这些环节的落实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内心的真正体验还没有达到高潮,所以陆教授在评课中提到的“整体性把握课文”这一对文本的切入值得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指导学生读文的设计中,我对文本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割裂与整合,切实忽略了文本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整体地对文本进行把握,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地做出相应、随机的调整。

三、写字:

4.《纸船和风筝》精选反思 篇四

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而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

教学生字词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风筝”,读好轻声。在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字词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我再把“抓住、幸福、扎风筝、愿意”当做重点,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1.开火车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2.男女同学比赛读,3.指名读。经过强化记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当然,这篇课文在教学时依然有很多不足,比如,由于教师朗读水平有限,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吃力,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反复朗读,才能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5.语文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松鼠和小熊是怎样维护友谊的.,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从中受到启发。

二、磨课过程

首先非常感谢师傅的指导,师傅夏娜老师牺牲了午休时间和我一起梳理教案,从导入、每一环节的过渡语、板书的设计进行指导,非常具体、细致,把在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所有情况都做了预设,夏老师张口就来的教学设计使我惊叹!在试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课后我和师傅对板书和个别环节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师傅建议让纸船和风筝动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夏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三、教学反思

1、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1)“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2)“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3)“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走进孩子,肯定成长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自由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一起让生命共同成长。时时对孩子由衷地评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

1、朗读过多导致课堂环节过于单一,一二年级的课堂还是应该注重孩子的字词,有了字词做铺垫课堂才能显得饱满。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更加重视字词的学习。

2、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在教课本内容的时候出现前紧后松的状况,加上环节设置单一就让整堂课没有活起来。

6.《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 篇六

教学开始,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通过玩“识字魔方”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增加生字与学生见面的次数,切实起到了巩固识字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并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我主要通过师生问答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这篇课文,我反复琢磨了许多遍。如何设计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

主要设计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很好,这可能得益于趣味性设计(如摘苹果放进纸船、苹果给老师、同学们说悄悄话),让孩子们以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语言文字,问题的设计等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的。我的情感投入深深的影响了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和小熊、松鼠一起同欢乐共痛苦。尤其是学习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的部分,孩子们都读哭了。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真正走进了文本。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观感受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当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还是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合作读读、演演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读的高潮掀起处的不是很多。教学中如果一节语文课能时不时掀起朗读高潮,那才叫精彩!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力争做到。

3.课堂上我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要知道孩子们是特别喜欢老师给予他成绩的肯定。激励性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三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想,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

1.符合低段教学要求,字词学习落实到位。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而且,当学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时更是容易被搅得一塌糊涂,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我在教学“飘”和“漂”时,这两个字虽是同音字,但字义却不同。我将区分这两个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孩子们因为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马上发现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有的说:我发现“飘”和“漂”这两个字都有一个“票”字。有的说:我发现第一个“漂”和水有关,第二个“飘”和风有关。于是我随机结合具体的语境,出示句子: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还有的说:“漂”是多音字,我也随机出示课前设想好的这个多音字,像这样的随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词语,还有很多,我不再举例说明。2.充分利用简笔画,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课时,孩子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后,为了更好地让孩子理解山脚和山顶,我便在黑板上简单勾画出他们的位置。孩子们兴趣高涨,学得主动,效果很好。

3.设置感人情境,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课件播放较为悠伤的乐曲,课文最后小熊和松鼠重归和好,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友谊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3.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①“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 ②“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3)教学中抓住矛盾,体验情境。

如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拓展延伸,互送祝福,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孩子们随着音乐把祝福的话和小伙伴们分享,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伙伴,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班上有个小朋友不小心右手骨折了,是另外一个孩子不小心撞的,撞了他的孩子是这么说的:“对不起,是我不小心撞了你,给你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我希望你的手赶快好起来,那么你就能和我们一起玩啦!”多么诚挚的道歉,多么另人感动的祝福。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7.《纸船和风筝》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1.认识“坏”、“松”、“祝”等10个生字,会写“坏”、“幸”、“松”、“扎”四个生字;

2.重点指导小熊和小松鼠反应的两个句子,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友情的珍贵。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啊,林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都有朋友吗?哦,大家都说有,你愿意来跟林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朋友是谁吗?他的爱好是什么呢?

大家说得都很好,朋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关于“友情”的一篇课文—《纸船和风筝》。

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书写一下课题。要注意哦,风筝的“筝”字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我们生活中的风筝大多是用竹子来做骨架,所以它的偏旁是竹字头,一起来。“筝”在这里读?轻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生字词多读几次;说说看,你都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PPT,显示山顶和山脚的位置,显示它们交流所使用的工具纸船与风筝。

3.生字词教学

指名认读“坏”、“扎”、“抓”、“福”、“幸”、“莓”; 在读音上,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可以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的吗?请学生来回答(预设:后鼻音、前鼻音、平舌音)。那么在字形上呢?(预设: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相信已经有眼睛雪亮的同学发现了,老师这里的生字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一行他们都是左右结构;第二行他们都是上下结构。让我们把它们再来读一次,记在心里。4.词语教学

出示词语,采取开火车,小组朗读的方式。点明“漂”这个多音字,形容词多用第四声,而动词多用第二声;出示练习PPT。5.生字书写

看来我们的小朋友们已经掌握区分“漂”两个读音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作业与运用中也能得心应手。会读我们也要会写,今天呐,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的生字朋友,大家有没有兴趣挑战一下它们?

(提问:它在田字格中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你看出来了么?请学生寻找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坏”字注意左窄右宽;“扎”字,我们用手扎个风筝,风筝线拉得长一点儿(竖折钩),而且扎还是一个多音字呢!(出示PPT练习);“松”因为它是一种植物,所以它的偏旁是木子旁,右侧的“八”记得不要连在一起;“幸”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一个“土”,下面是一只“缺了腿”的“羊”,你看,它多不幸啊!

三、深入课文

1.生字词一点儿也没难住我们的小朋友们,小松鼠和小熊忍不住要邀请大家进入到他们的故事里去啦。

2.请同学快速阅读第1—6自然段,“—”划出小松鼠和小熊传递友谊的句子。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有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句子?(预设:普通朗读)

山顶到山脚,你觉得他们之间是一瞬间就能到的距离吗?(不是)你从哪儿能看出来不是呢?(“漂呀漂”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顶到山脚的距离,读起来也更加的朗朗上口)谁愿意来试一试?读出这条蜿蜒向下的小溪?(请学生读,老师范读,全班学生齐读。同时出示PPT动画)

小熊呢?

“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在这里,老师注意到一个字“飘”,它的读音和我们之前所看到的“漂”的读音一模一样,可这两个字一样吗?(不一样)那我们怎么去区分它们呢?(先请学生们来回答)老师这里有一个顺口溜,小朋友们一念,准会解决这个难题。(学生拍手,要有节奏感)

小小纸船顺水漂,美丽风筝风中飘。

水中漂用到水,风中飘用到风。

漂和飘,仔细瞧,小小汉字真奇妙,真呀真奇妙!出示练习PPT,大家记住了么,与水有关的PIAO,它是三点水;与风有关的PIAO,它是风字旁。

3.请同学在1-6自然段中,用“~~~~”划出小松鼠和小熊反应的句子。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从这个句子中,你能感受到小熊怎样的心情?(预设:开心、高兴。)你从哪个词能够看出来?(预设:乐坏了)老师有一个问题了,真的是把它给乐“坏”了么?(不是)哦,原来是为了表示特别的开心而使用的一种夸张的手法。所以,我们的同学们就知道了,“乐坏了”指的是什么?(特别开心、高兴)谁能读出这种特别开心、特别高兴的感觉?(指名学生读,全班跟读)

你能够用“乐坏了”来说说话吗?(),我乐坏了。

是呀,这样的写法,使得整个句子变得又有趣又生动,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试着用用看哦!

4.小熊为什么会乐坏了呢?能找出原文的句子来说说看吗?(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纸条上写着什么?(祝你快乐)多么美好的祝福啊,假如你是小熊,你看到这样的祝福,你可能会是怎样的心情?(特别开心,特别快乐)是啊,怎么能不乐坏了呢?再来读一读。5.那松鼠对于小熊的礼物,它又是什么反应呢?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小松鼠特别快乐)你从哪儿看出来?(也乐坏了)除了这个“也乐坏了”呢?(一把抓住)你的眼睛真亮,找到了动词呢!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一把抓住呀?(预设:惊喜)对了!看!每次都是开心、快乐,是不是会显得句子特别的单调无聊啊,试着用上一些动词,整个句子就更加的活跃生动了。谁能读出这份隐藏在动作里的快乐与开心呢?(指名学生读,全班读)

松鼠又为什么也乐坏了呢?(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这也是小熊送来的美好的祝福,怪不得它这么快乐呢!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份藏在文字里的快乐。

6.小练笔:相信你也有自己最好的朋友,你能像小熊和小松鼠一样,写几句祝福的话给TA吗?

这两个朋友的反应有点儿意思呢,小熊在得到纸船时,他的反应是?(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小松鼠在得到风筝时,他的反应是?(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所以,是什么和什么让他们成了朋友?(纸船和风筝)不仅仅是纸船和风筝,小松鼠的松果和对小熊的祝福,以及小熊的草莓和他对小松鼠的祝福,也在告诉着我们:他们自己对于他人的热情和善良,让自己收获了友情。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再次重温他们相识的过程,以及那份流露在我们心间的友情。(读出节奏感)折纸船,放松果。扎风筝,挂草莓。乐坏了松鼠和小熊,抓住幸福不放手。

四、小结

8.纸船和风筝教案 篇八

第一课时

执教者:王震男

一、课前谈话:

1、小朋友们,老师姓王,你们可以怎么向我打招呼啊?„„

2、聊一聊描写人高兴时的词语.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图:纸船,板书:纸船,出示图:风筝,板书:风筝)正音,轻声。

2、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中间加一个什么字把他们连起来呢?(板书:和)一起读课题:

3、预习提示:(标一标、读一读、想一想)

4、板画:高高的山,茂密的树林,碧绿的草地,美丽的鲜花。两座可爱的小房子呢!(贴小房子图片)

A、这是谁的家吗?谁带他们回家?

B、山的最高处叫 ;山的下面靠近平地的部分叫。C、学习两个表示方位的词语。

5、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

6、学习词语:(点课件)

【乐坏了、受不了、扎风筝、草莓、抓住、幸福、吵架、祝福】

A、先请你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B、个别读:正音、指导,出示词语卡片 齐读 C、开小火车读。

D、书写(幸福)这两个字。师范写一个,生自己写一个。

G、你知道“幸福”是什么意思吗? 在课文的什么地方,你也能体会到幸福呢?

三、再都课文,体会幸福 ✿学习课文3、5自然段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松树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1、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幸福(乐坏了)

2、观察小熊和小松鼠的表情,完成这个填空。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他乐得。】

【小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了坏了,他乐得。】

3、读这两句话: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松树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4、小熊、小松鼠们,为什么乐坏了?把祝福写一写吧。(教学“祝”)

5、读读这两段话吧!

✿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小熊和小松鼠是怎么把幸福带给对方的呢?

【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板书“折”

A、纸船在哪里漂的呀?(请学生拿着纸船到黑板上演示?)【漂】纸船在水里漂,所以用“氵”的漂。B、“漂呀漂”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C、齐读。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啊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板书“扎”

A、风筝在哪里飘的呀?(请学生拿着风筝演示?)【飘】风筝在空中飘,所以用“风”的飘。B、“飘啊飘”这个词语里体会到了什么? C、齐读。

“漂”和“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偏旁和意思有关。

3、课件出示“漂”和“飘”的填空练习。

4、读读课文1—6自然段吧。

四、检查生字,小结课堂

9.纸船和风筝教案 篇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内心喜哀乐的情感变化。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幸福、快乐、愿意、漂亮、飘荡

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根据下面问题,找到相应段落。并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小熊第一次拿起纸船,心里可能怎么想。

2、为什么“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后来小松鼠放了一只纸船,如果是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三、举行朗读比赛。先小组比赛,一人读,其他成员做评委。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四)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1) 纸船和风筝

风筝

松鼠 小熊 和睦相处

10.《纸船和风筝》教学评析 篇十

强小娟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这篇课文,我反复琢磨了许多遍。如何设计教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自己感觉对这篇课文,还是吃得比较透的。我在教学中紧抓小熊和松鼠“友谊带来快乐”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设置感人情境,给学生情感熏陶

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画的移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我抓住了文中的第三和第五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如抓住“乐坏了„„”等语句,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啊!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得多,但还是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

2、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合作读读、演演的环节没能充分展开。读的高潮掀起处不是很多。

11.11月教学反思《纸船和风筝》 篇十一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回顾《北京》一课,我是抓住了北京的美丽,以“美丽”为切入点。所谓“切入点”就是教学的起点,一篇课文包含知识点很多,要在一、二节课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授清楚,恐怕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深入的研读文本,根据文本的不同,学生的差异,确立教学的重点,“切入点”就是冲着这个重点来设计,以重点带动全部,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以“美丽的北京有什么?”贯彻课堂始终,达到预设的“找准切入点,提问才有效”的研究目标。

在《纸船和风筝》成果展示汇报课中,我经过细斟精酌最终以“纸船和风筝搭的什么桥?”为切入点,从快乐搭桥(建立友谊成为好朋友)――吵架(桥面出现裂缝)――修补友谊之桥的艰难――重建友谊之桥(和好如初)的整个过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感情的`纽带,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内容,作者的意图,备课时,我分三种角色走进文本读。一是我以普通读者来读课文,找到普通读者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当作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学生读后会知道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他们能想到什么?三是以作者的身份再次精读课文,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故事情节,他所表达的什么思想,他想读者了解、懂得、明白哪些道理,为什么用这个词等等。读后,我确定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也储备了许多相关的知识,较好地完成课前预设,达到预期决定的目标。

读是理解、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驾照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这节课,我把有效的提问和指导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如:如果把这只纸船加上松果送给你,你会感到怎样?学生会说:“惊喜、高兴。”把这种感受带入文中读出来。再如指导“高兴地哭了”先让学生笑出声,再让学生哭一下,最后引导学生把这两种表情结合起来读一读,学生把握的很准确,读出自己的感受,达到预设的效果,避免了干巴地指导读,做到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无痕。

上一篇:qq空间说说日志语录下一篇:争当育人先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