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2024-06-18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精选9篇)

1.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篇一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方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分析**省烟叶生产现状,梳理出了制约**省烟叶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全面制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创新组织形式,改革管理模

式,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有效途径。

省烟叶种植分布在丹东、铁岭、阜新、朝阳四个烟区的近百个乡镇500个左右村,收购量57万担占全国总量的1.3%,在全国22个种烟省份中列第13位。2008年**省全面启动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烟叶生产已开始从单独零散的种植方式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手工畜力农具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初步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

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省植烟乡镇94个、植烟村467个、植烟户数9457户,种植面积17.55万亩,与2004年相比植烟村数减少211个,户均种植规模增加了8.2亩。发展千亩村53个,五千亩以上乡镇10个,合计面积8.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其中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烟地块323块,合计面积近4万亩。

集约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已经全部实现了集约化育苗,并在逐步推广商品化供应成苗,供应成苗面积已超过2万亩。集约化烘烤面积达到4.8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27%,其中以“四合一”组合单元烘烤工场形式集中烘烤面积2.6万亩;统一供种、统一育苗面积达到了100%,统一机耕、统一植保面积分别达到总面积的30%、80%,统一烘烤面积已达4千余亩。每亩烟田减少用工8.5个,平均每亩用工减少到25个,实现了减工增效。

专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省共建立移栽、统防统治、采收、烘烤、分级专业队(户)1869个,其中移栽专业队417个,统防统治专业队221个,采收专业队395个,分级专业队332个,烘烤专业户504户,各种专业化服务面积占全省种烟面积的17%~33%。通过专业化社会服务、市场化运作的作业模式,提高了作业速度和质量,有效减少了烟农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省完成了烟叶信息由c/s系统向b/s系统升级,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和网络化传递。省局(公司)建立了**烟叶信息网,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与沈阳农业大学和省气象局合作建立了全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和全省烟叶气象信息网,加强了对烟草病虫害防治工作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指导,使病害造成的损失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降低。

但**省现代烟草农业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烟叶生产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水平不高、科学性和系统性差;二是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尚不具有推广性;三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四是专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成本较高;五是生产组织形式单一,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没有根本性改变;六是烟叶生产管理模式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七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如何进一步提升**省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呢?笔者认为实现**省烟叶生产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制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继续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突出烟农主体地位,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改革烟叶生产管理模式,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

全面制订建设规划

搞好规划是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前提,规划水平决定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水平。坚持系统设计、总体布局、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

坚持节能环保原则。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布局和结构,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着力推进烟叶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高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可以促进烟叶生产由外延式扩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转变,减少烟草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渡依赖,保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遵循优质适产的原则,适度提高烟叶单产,提高土地产出率。保持烟叶生产总量不变的情况,实际种植面积可减少,余出的土地或者种植其它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或者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烟叶单产的增加,实际种植面积的减少,即可以节省劳动用工,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又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二是根据gap生产与管理模式,积极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烟叶产业。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采取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改善土壤状况,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烟草各种病虫害,减轻化学农药对

自然环境的污染;利用烟杆及烟梗、烟末等废料压块替代煤炭烘烤,进一步试验秸杆气化烘烤技术,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坚持轻松种烟的原则。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现代化经营手段,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多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不断提升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烟农收入,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烟农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烟农主体地位,调动烟农的积极性,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烟农的整体发展,做到发展为了烟农、发展依靠烟农、发展成果由烟农共享。

坚持市场导向作用原则。烟草行业实施“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战略,大卷烟企业要求原料基地提供规模稳定的优质原料,这与传统农业的零省分散种植,规模过小形成鲜明的反差。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用现代组织管理技术,就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稳定的规模生产,为中式卷烟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当前我国的烟叶生产过程中,建立了烟厂、烟草公司、烟区政府与农民四位一体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推进烟草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升龙头企业综合能力,就可以全方位、多环节改造传统农业,引领发展现代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充分认识原料需求导向对烟叶生产的影响,从工业企业原料需求出发,认真做好烟叶生产发展规划,积极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努力实现规模化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产区基地化建设,就要以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为动力,以基地单元建设为主要形式,把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烟叶保障能力、提升质量水平与烟叶风格特色作为主攻目标,积极探索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生产收购的具体办法措施,吸收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成功做法和经验,力争用2-3年将**省烟叶市场规划集中整合至5-6家,每个产区市公司都建立具有一个单元(5万担)以上的核心客户,同时全省共享红塔集团基地和出口基地,形成内外互补,进退有余的“1+1+1”格局。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烟叶规模种植,以村为单元、以县为单位,工商共同开展生产技术攻关,加强烟叶生产收购管理,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和等级合格率,通过努力提高**省烟叶在重点品牌配方中的使用比例,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

坚持优化布局的原则。在严格的计划管理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烟叶生产逐步相对集中到烟叶质量好、市场潜力大的产区优先集中,向烟叶生产比较效益高、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烟区相对集中。逐步淘汰烟叶质量差,种植比较分散、规模小的产区。重点做好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烟田规划落实,保证烟叶种植区域稳定。到2010年,淘汰种植面积2000亩以下的种烟乡镇和种植面积300亩以下的种烟村,全省烟叶种植乡镇由现有的94个减少到60个以下,种烟村由现在的470余个调减到400个以下;大力发展千亩村、万亩乡,全省发展万亩乡8个以上,千亩村50个以上;努力扩大成方连片烟叶种植面积,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烟地块100个以上,为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机械化作业创造便利条件。

精心组织试点工作

认真总结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成功经验和做法,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勇于探索,体现水平。继续以阜新福兴地村、铁岭大三家村、铁岭九如村为试点,更加注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研究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提高针对性和可推广性;扩充试点内容,在漂浮育苗、机械移栽、统防统治、专业烘烤、散叶收购、场站直调等方面开展生产、流通、管理全方位研究。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加大烟叶生产投入,重点在烤房自动化控制、烟田有效灌溉、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提高烟叶生产设施化水平;更加注重培育生产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种植,阜新福兴地村、铁岭大三家村、铁岭九如村分别以互助组、种烟专业户、合作社形式进行深入探索,推进生产组织形式转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与湖南中烟等工业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全面开展**特色优质烟叶质量指标体系与配套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费用,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作用,开发试点村综合查询系统,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试点探索适宜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服务方式和业务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方式、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坚持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整个烟叶工作,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按规模规划、整村连片、先进适用的原则,稳步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省烟叶生产综合能力。计划从2009年至2012年再投入资金1.3亿元,利用四年时间完成全省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水源设施建设。根据水源条件,因地制宜设计,以建设机井为主,以建设其它水源项目为辅,整村连片推进,不分散安排项目,发挥规模效益。计划新增水浇地1.875万亩,到2010年全省烟水配套基本烟田面积达到7.67万亩,使全省可灌溉基本烟田面积占全省应配套基本烟田的80%,基本解决**省干旱烟区烟田缺水问题。

烤房设施建设。烤房建设坚持密集烤房方向,按照集群建设、统一烘烤、合作经营的要求,合理安排集群规模,因地制宜联体建造。计划新增密集式烘烤面积6.11万亩,建设烤房2708座,到2011年全省密集式烘烤面积达到14.94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1.1%。烤房全部以“四合一”组合单元集群形式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以集约化烟叶烘烤工场形式建设。烘烤工场内附属设施建设力求经济合理,切忌贪大求洋,规模较大的工场可以适度扩充功能,兼顾他用;烟叶收购量较大的村可在中心烘烤工场配套收购场所和收购设施,探索新的高效收购方式。

机耕路建设。机耕路建设坚持与连片规模种植相结合,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建设重点放在农业机械化基础较差的山区烟区种烟田连片面积较大、适合机械化作业、确需修建机耕路的基本烟田上,计划新增2.5米宽的砂石路54千米,使**省机耕路进程到2010年达到60.5千米,受益面积为2.31万亩,占全省应配套基本烟田面积的80%,为实施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农机设备配套。机械化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有效保障,是减轻烟农劳动强度、降低种烟成本的重要手段。加强烟草农业机械与区域农业机械规划衔接,争取地方农机资金配套;加快专用机械的研发引进推广步伐,实现烟叶生产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扶持成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购买大型烟草农业机械,实施专业化机耕服务。到2012年,全省凡是能够实施机械化耕作的烟田,80%以上烟田在刨埯、栽烟、覆膜、喷药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全面实现机械或烟夹编烟。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权要明晰。烟草行业补贴形式的专业化设施产权归集体所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并重。研究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保证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持久发挥作用。

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

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解放出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全面认真总结**省在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烟叶生产与技术环节中的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实施进一步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大幅度提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重点对育苗、移栽、整地、起垄施肥、刨埯、覆膜、培土、病虫害防治、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等环节作进行专业化分工。

构建社会专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是稳步拓展专业化分工的有效载体,建立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要求。借助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烟草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研究,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推广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专长、素质高、稳定性强、以服务烟叶生产为主要职业的烟叶生产经理人和产业工人,为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分工与服务提供人力资源。构建专家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专业化机耕服务体系、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体系、防雹减灾风险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机械化耕地起垄、测土配方施肥、集约化育苗、工场化烘烤、统一植保等专业户、专业队,通过专业化服务落实先进技术,帮助解决一家一户烟农解决不了的问题。

深入探索运作机制。按照设施投入“普惠制、广受益”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规范服务行为,扩大作业范围,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确保烟农得实惠。加强专业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专业化服务定价机制,合理控制收费标准。加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行持证上岗,提高专业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到2011年,全省全面实现专业化供应成苗,规模化种植的烟农全面实施专业化整地移栽、病害防治、采收分级,全省专业化烘烤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30%以上。到2012年,基本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

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调整生产关系,将烟农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

提高烟农整体素质。积极培育“以烟为生,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持续提高烟叶生产收入在其家庭纯收入中的比例,使烟叶收入成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现代烟草农业对烟农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烟农队伍的教育培训,每年对烟户的专业技术(技能)集中培训至少两次以上,不断提高烟农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使职业烟农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其种烟面积占全省植烟面积的60%以上,最终实现烟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创新完善生产组织形式。按照中央三中全会“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深入探索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比较分析不同生产组织形式优劣,总结完善福兴地、大三家、九如村互助组、种烟专业户、合作社生产组织模式的运作机制,努力提高规模效益,为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更加深刻变化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在2009年每个市公司至少建立1~2个烟农专业合作社或多个互助组,到2010年全省烟农专业合作组织(互助组)种植的烟叶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20%以上。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种植。规模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推进规模种植要循序渐近,适度规模,讲究边际效益,要与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随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会进一步提高,户均规模会在原来基础上逐步扩大。根据**省的实际,从单户总效益、每亩用工和自家工日劳动价值来分析,现阶段**省单户烟农适度规模化种植面积以25亩~30亩为宜。

改革烟叶生产管理模式

坚持“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发展思路,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资源,根据育苗工场、烘烤工场规模功能,结合连片种植规模水平,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烟叶收购模式,规范烟叶业务流程,制订工作技术标准,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烘烤工场管理。在有条件的烘烤工场内配套多功能大棚和收购设施,组建育苗、移栽、采收、烘烤、分级专业化服务队(户),实现“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总体要求。首先,烘烤工场内各种设施空间分布要科学合理,整体布局协调美观;其次,工场内制订运行管护制度,科学编制流程,加强现场管理;第三,扶持专业户、专业队的发展,积极引入适度竞争机制,坚持择优发展的原则,建立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烟叶基层站管理。与集约化烟叶烘烤工场建设相结合,全省在已有15座标准化烟站的基础上,用两年时间将现有61个收购站点精简优化至30个左右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统一名称和外观标识、信息化水平高”的标准化烟叶工作站,改善基层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主要内容的“8s”活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解决服务与效率两个关键问题,实现库容站貌整洁、流程合理、制度规范、效率提高,全员节奏快、标准高、工作实、状态好的现代企业管理局面。

烟叶物流管理。省局(公司)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的原则在丹东辽东公司建设全省烟叶物流中心,创新烟叶物流方式,积极探索以站-厂直运物流方式取代烟站-中转库-复烤厂的物流方式,逐步取消市(县)烟叶中转仓库,减少烟叶装卸次数,降低烟叶造碎损失,缩短仓储周转周期,提高仓库利用率。

精细化管理。开展对标活动,在施肥、灌溉、防病等方面实现精准农业。进一步落实土壤改良措施,改善基本烟田质量,注重测土配方施肥,建立不同烟区不同土壤类型的专家施肥模型,做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真正做到以土壤营养状况为依据,科学合理使用肥料,降低肥料成本。充分发挥全省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作用,融病虫监测预报防治于一体,实行统一预报、统一预防、统一药剂。根据烟株需水规律和田间持水量,制订细致的灌溉方案,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做到精准灌溉。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施肥、精准浇灌、精准用药、密集烘烤,努力节肥、节水、节药、节煤,实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目标,成为当地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典范。

技术队伍管理。采取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到2010年,每个市公司选聘培养1-2名硕士学历以上的技术领军人物,每个重点县公司选聘培养2-3名技术拔尖人才,重点烟站站长学历要达到专科以上,烟叶生产技术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20%以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烟叶分级、烤房建设与烘烤、烟草病虫害等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培养技术能手,实行技术专职人员负责制,进一步调动技术能手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人人争当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涌现,技术人才尽显才能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烟草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未来烟草农业,大力推进烟草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快烟叶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依托行业内外烟草农业科研力量,重点在良种培育、栽培技术、节水灌溉、统防统治、调制设施、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优质适产新品种培育科技专项,尽快获得一批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全面开展**特色优质烟叶质量指标体系与配套技术研究,到2010年初步形成**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培育适应烟叶客户配方需求的具备鲜明**特色的优质烟叶。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到位率。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构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体系,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重奖,加快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步伐。省局(公司)每年确定2~3个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作为对各市烟草公司考核的重点内容,推动全省烟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一是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网,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和**烟叶信息网的作用,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复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升烟叶信息化水平。二是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通过对业务流程分析,开发烟叶生产经营综合管理系统,建立“生产资源管理、烟用物资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生产任务管理、烟农补贴管理、烟农客户关系管理和烟叶投入与产出分析”七大功能模块,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环节集成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精细化、痕迹化管理。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可对烟叶生产、收购的部分数据和报表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烟农合同数据查询、烟叶交售管理、交售数量汇总查询等功能,使烟叶收购计划与合同控制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符合国家局对未来烟草行业信息化要求。

推行标准化生产。围绕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研究制定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的包括烟叶生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烟叶综合标准化体系,并全面加以推广应用,推动烟叶生产和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2008年完成综合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综合标准化体系的标准,收集从育苗到收购调拨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制作生产标准化视频,通过上传烟叶信息网站和制作dvd片加大综合标准体系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的宣贯力度。

当前**省烟叶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规划未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烟区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烟叶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烟农发展的实际能力,真正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烟叶各项工作。

2.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篇二

1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发展思路, 东营市整合各类资源, 将各级各类支农资金优先支持农业园区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山东省位居前列。目前, 东营市已建或在建现代农业综合类园区、产业类园区、精品类园区共计174个和家庭农牧场1批, 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6.67万hm2。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投资10亿元的大地乳业种养加一体化项目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投资20亿元的泰国正大集团东营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1.33万hm2海水养殖已全部开发完成, 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东营市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力度, 重点打造了牛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广饶新潍高路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建设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主导产业突出、科技水平先进、管理运行机制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2]。

2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园区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生产设施装备水平较低, 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 机械化水平低, 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相称。二是部分园区规模小而分散, 产业化水平不高, 科技支撑和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园区功能还比较单一, 部分园区是以单项产业园为主, 且大部分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 缺乏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和示范带动等功能。四是园区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 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特征还比较明显, 园区发展后劲不足。

3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 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 重点支持发展工厂化作物栽培类、一体化养殖种植类、水产养殖类、畜禽养殖类等设施农业, 大力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综合生产经营能力。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成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健全的现代化园区。推广耕地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 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 推进水产、畜禽规模化养殖园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 加速培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园区。配套生态休闲观光设施, 建设生态园区, 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吸引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 现代农业园区率先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建设旱涝保收农业园区, 在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方面做出示范。

3.2 突出科技兴园

优先支持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适应性驯化和良种繁育, 重点支持种子种苗生产基地、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 对农药、化肥等农资实行统购统供, 对农业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 建立完善生产记录等基地准出制度, 主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大力发展信息化设施农业, 推进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积极发展钢结构大棚、遮阳防虫、喷滴灌等各类农业设施,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3]。采取多种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团体进行有效合作, 鼓励农业技术、科技成果参资入股, 进区创办科研机构、试验基地和研发中心等。

3.3 注重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流动, 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着力增强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结合当地实际, 重点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开发优质品牌农产品, 筑牢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农产品, 不断提高农产品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着力发展现代营销。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 推广现代农业营销模式, 积极开展包装、冷藏、储运等业务, 引导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与大型超市、居民社区、团体企业、宾馆饭店等直接对接, 建立直供区、专销点, 畅通产销渠道, 稳定产销关系。积极开展网上营销、网上配送、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

3.4 创新体制机制

根据园区规划建设进度和园区管理工作需要, 研究建立符合不同类型园区特点和实际的管理体制。注重市场化运作, 鼓励引导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投资方式股份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管理方式企业化, 自主经营, 市场运作, 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中最活跃的经济“单元”。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类支农项目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 争取实施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依托项目调整园区结构, 膨胀园区规模, 推动园区发展[4,5,6,7]。

参考文献

[1]黄修杰, 史亮亮, 黄丽芸, 等.广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7) :247-249.

[2]尹剑德.湖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信息, 2009 (12) :33-36.

[3]徐森富, 黄冲平, 刘伟明.台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 :413-418.

[4]曾军丽, 程鹏.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7) :17033-17035.

[5]伍冠锁.现代农业园区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5) :580-582.

[6]耿建铜, 朱永波.对咸阳市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几点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3) :60-61.

3.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经营管理、现代农民等先进生产要素武装农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简单地说,就是耕作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商品化。地处山区的农业县如何建设现代农业,亟待破题。作为一个传统山区农业县,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经过多年不断的实践,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芷江县农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形成粮油、水果、蔬菜、畜禽、烤烟五大支柱产业格局。一是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50—54万亩,总产20—22万吨。油菜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总产菜籽1.3万吨左右。二是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27万亩,总产量达到37万吨,其中柑橘是全县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楠木坪片5个乡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三是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商品蔬菜面积7万亩,总产量19万吨。四是畜禽产业逐步被大中型养殖场和养殖大户代替。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大户有62户,养殖数量呈上升趋势。五是大部分烟农年种烟收入在1万元以上,乡镇烤烟税收分成也很可观,最高的乡镇烤烟税收突破了100万元。此外,芷江县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近几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1家,其中规模以上18家, 2014年完成农产品加工值12.18亿元,同比增长18%,带动农户11.8万户,连接基地面积17.6万亩。

(二)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全县农村电网共改造完成240个村,村网改造率达80%。二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三是小水利建设取得成效。全县有渠道1152千米、泵站248个、小水电站32座。有上型号水库145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电站水库)、中型水库6座(含3座电站水库)、小Ⅰ型水库21座、小Ⅱ型水库117座。四是安装建立6套防汛抗旱减灾信息系统,建立县、乡、村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形成以县为骨干、乡镇为补充、村组为依托的三级防汛抗旱抢险网络。除常年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和农田改造项目外,芷江县每年拿出600万元实施农村“五小水利”工程,确保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

(三)有序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9.86万亩。经工商登记注册并到县经管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68家,注册家庭农场21家。全县工商注册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7个,2014年签订承包防治服务协议3488份,合同服务面积14.63万亩。

(四)启动现代农业园建设。为了统筹城乡发展, 2014年启动芷江杨溪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园区引领,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园区毗邻县城,以舞水支流杨溪河为轴线,包括芷江镇、麻缨塘乡、竹坪铺乡、土桥乡、岩桥乡集中连片6万亩的区域。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宜农、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

二、芷江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做法

芷江县农业现代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用现代工业模式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方式做好农业、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旅游做活农业的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明确农业工作思路,坚定前进方向。芷江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主导产业“一乡一品”、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

(二)实施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2014年,全县共投入资金12539.3万元,完成八大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投资1253.56万元,实施竹坪铺、楠木坪、土桥、水宽、板山桃子楼村、牛牯坪肖家湾村、岩桥石板溪村饮水安全工程7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56万人。二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资2990万元,实施杨溪河麻缨塘、土桥河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道10.748公里。投资2520万元,实施碧涌河梨洞溪防洪护岸工程,完成河道综合治理19.909公里。三是水土保持项目。投资316.04万元,实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6处。四是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投资1610万元,完成土桥乡片区、竹坪铺乡片区、麻缨塘乡片区24个行政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并通过了省绩效考核验收。五是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2785万元,完成枫木坪、金龙、小路冲、两岔溪等14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六是病险骨干山塘除险加固项目。县财政计划投资475.7万元,对张家坡等18座病险骨干山塘进行除险加固。七是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投资80万元,实施完成了2013年度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其中完成蛮田垅等4座骨干山塘的除险加固和200多口深水井。八是“千名干部下基层十万群众修水利”活动。县财政投资509万元,补偿性实施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502处,新增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9万亩。

(三)推进“一乡一品”,提升九大产业规模。紧紧围绕怀化市九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优质超级稻、优质柑橘原料加工、工业原料林、优质油茶、生猪规模养殖、优质肉牛、烟叶、中药材、蔬菜九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四)推广农机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成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将水稻育插秧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把水稻育插秧技术纳入农机化工作绩效考核,对购买插秧机的合作组织和农民进行县财政累加补贴,每购买一台高速插秧机给予10000元、步进式插秧机每台3000元的补贴。仅2014年,全县新增插秧机6台,其中新增高速插秧机2台,全县插秧机保有量达85台。针对山区特点,推广小型耕作机械和半机械化收割设备,全县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8.2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台数为8.3万台。成立芷江镇、土桥乡、麻缨塘乡3家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对应创建芷江镇、土桥乡、麻缨塘乡3个机插机收示范区。

nlc202309091125

(五)着力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按照农业部确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方式,认真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从2014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柑橘标准化生产奖补,对实施柑橘标准化生产的农户给予奖励。2014年,四大区推广柑橘标准化栽培技术共增加收入5500万元。水稻标准化实施面积11.5万亩,其中市级核心示范园区3万亩,以“凯丰米业”等龙头加工企业为实施主体,依托“芷江鼎新现代农机专业化合作社”、“麻缨塘乡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机耕、机插、机收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服务。2014年,四大区通过推广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共增加收入4071万元。

(六)实施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民增产增收。出台《关于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实施意见》,对土地流转经营大户实行连续奖励2年的财政政策。对新增流转土地10年以上,标准化连片种植面积30—50亩的,每亩每年奖励100元;51—100亩的,每亩每年奖励200元;100亩以上的,每亩每年奖励300元。对新增水产养殖标准化饲养水面达到30亩的,每亩每年奖励100元;饲养水面31—50亩的,每亩每年奖励200元;饲养水面51亩以上的,每亩每年奖励300元。对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以上,达到省级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的新增养殖场,一次性奖励5万元;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达到市级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的新增养殖场,一次性奖励2万元,等等。

(七)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全县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业91家,规模以上 18家。和翔鸭业有限公司加工芷江鸭200万羽,产值突破1亿元。优质米加工企业加工优质米4.9万吨, 产值2.3亿元,其中凯丰米业有限公司加工大米2.6万吨,产值突破1亿元。以杨家将油业有限公司、华兴油厂为代表的油脂加工企业年加工茶油、菜油等油脂2800吨,产值7894万元。

(八)狠抓农业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立现代农业园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抓手,出台全区土地流转奖补政策。对新增流转土地5年以上,标准化连片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500元,连续奖励2年。通过招商引资,已有9家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入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三、芷江县现代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当前,芷江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精品无规模,有品种无品牌,有价值无深加工企业;农工结合、农旅结合发展缓慢;农业劳动者老龄化,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发展的持续动力不足;农业企业和特色产业规模不大,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小。

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短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日益繁重。

二是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日益繁重。

三是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的任务日益繁重。

四是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日益繁重。

五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不足问题突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经营体系的任务日益繁重。

六是农业投入不足,金融保险等重大制约瓶颈尚未突破,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任务日益繁重。目前,芷江县农业投入主要是国家项目和补贴,县财政由于自身困难投入较少,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各类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农业发展要求。

(二)原因分析。

1.发展现代农业的劳动主体缺位。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应该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目前,全县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主要为50至70岁的老人,大多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不善于学习、没有市场经济意识,耕作方式更是很难更新,很难掌握新技术。很多家庭由于缺乏劳动力,只种一点口粮田,造成耕地抛荒逐年增多。

2.农业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农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靠程度越来越高。芷江县涉农部门的科技人员并不少,农业、农机、林业、水利、畜牧等在县有局机构,在乡镇有相关专业站所,有部门,有人员。可是开展的科技服务与其庞大的机构和队伍极不相称,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干部在岗情况不佳,加上科技人员知识老化,没有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的主动性,没有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新知识,不具备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指导农民。由于自身技术不过硬又无实践经验,在指导农业生产时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3.激励政策和财政投入不到位,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发达。芷江县虽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但没有很好利用,缺乏鼓励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力度不够。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只注重水库、山塘除险加固,不重视水渠维修,遇到洪水,不能及时从耕地里排出,遇到干旱,水库、山塘的水到不了田里。靠天吃饭,使芷江农业危机四伏。

4.割裂了旅游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的联系。芷江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宣传和推动方面,仅是单纯地将几个著名景点进行打包推出,没有把芷江丰富的农产品和农业观光进行打包宣传,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

四、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破解土地瓶颈。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品种多、产品质量差、无品牌,耕地抛荒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连接二三产业的进程。应当引导农民以不同形式参与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建立和完善县、乡、村、农户四级土地流转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和完善县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体系,规范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严格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程序,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引导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市场,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以入股、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土地向生产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集中,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商品化方向发展。通过有效的土地流转,改变粗放经营模式,提高农业效益和食品安全。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探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nlc202309091125

(二)破解生产工具瓶颈。实现农业机械化,完成农业生产工具由过去的手工作业转变成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能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芷江县是山区,45万亩耕地中,只有不到10万亩水田可以使用大中型耕地和收割机械,还有20多万亩水田和10多万亩旱地无法使用大中型耕地和收割机械。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农村生产力解放,国家农机具研发单位应加紧研发适合山区的小型收割机,半自动化的各类微型耕地、收割机械,以及多功能机械,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

(三)破解资金瓶颈。重点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山、水、林、田、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加农田的有效排灌面积,保障农田排灌,不受洪涝和干旱之害,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县财政应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补助标准化生产的部分成本投入,并把各类农业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用于振兴柑橘、生猪、芷江鸭、葡萄、水蜜桃、商品蔬菜产业,稳步发展甜茶、绿壳蛋鸡、肉牛、山羊、杨梅、鱼类产业,夯实产业基础。要制定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对通过土地流转使农业产业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经营主体实行奖励,对发展“一乡一品”成功的乡镇给予奖励。要出台措施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让工业反哺农业。

(四)破解产业瓶颈。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一批种植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突出基地建设,搞好示范带动。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集中连片建基地”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样板带动,政策驱动和服务推动等措施,对全县优质稻、柑橘、水蜜桃、蔬菜、芷江鸭等具有特色的产业精心培育,形成品牌。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带动和形成一批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要积极与国家、省、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合作,进行农业新品种、新资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职业农民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对区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的作用。建设必要的景点,与产业共同构成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加紧部署,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县重点项目建设范畴,出台扶持政策,加强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五)破解市场瓶颈。一是加强品牌化建设。以“芷江绿壳鸡蛋”、“芷江鸭”、“芷江米”、“芷江水果”、“芷江油”、“芷江菜”、“芷江香猪”为农产品产业品牌培育集体优势商标,提高商标品牌知名度,引导经营主体注重对技术和产品声誉的保护,及时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以芷江露生食品为平台,逐步发展芷江脱水蔬菜品牌食品。通过品牌优势互补,逐步过渡到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统一对外宣传和经营。加快集体商标农产品基地建设,制订集体商标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包装、保管、运输等全过程控制和标准生产的发展规划。二是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通过制定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扶持政策,统筹推进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的实施,着力帮助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破解土地、信贷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促进本土企业扩张和县外企业入驻;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优势互补,打造芷江农产品加工航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形成合力;加强对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指导,在机制上创新,鼓励企业建基地,联农户,助增收。三是建设物流市场。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杨溪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个大型农贸市场,除了本地特色农产品批发外,争取周边县市的特色农产品进入农贸市场。鼓励商贸企业、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信息产业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加快农产品经营网络建设,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经营,建设大型冷库,让农产品经过残留农药脱毒处理和整理分级包装冷藏后,在价值最高的时间段直接走向各大超市、商场货架。

(六)破解农业功能瓶颈。一直以来,有些人误认为农业就是提供食用产品,但实际上农业有很多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和休闲、教育等文化服务功能。农业功能拓展越充分,农业产业体系就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十三五”期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农业功能:以微生物资源产业化为抓手,将植物、动物二维农业拓展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维农业;以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为抓手,合理有序开发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家生活以及农耕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为抓手,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七)破解技术瓶颈。各涉农技术部门干部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技能,到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要多组织农民到示范园区开展现场现学培训活动,同时与农民开展结对帮扶。

(作者单位:湖南省芷江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4.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 篇四

自2009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创立了。。。示范园。其主要内容包括:以转变烟叶生产方式为主体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以改善烟叶生产条件为主体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以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为主体的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保障。

一是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把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来管理,作为做大、做强、做优烟草产业的主攻方向。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部门协调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先导,加速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是制定政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县人民政府关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了《县烟叶基础设施管护暂行办法》,同时预算资金设立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基金。

三是成立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的两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烟草工作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职能机构,专门负责组织、协调烟叶生产、收购、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两烟市场管理。并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需要,从国土、建设、水务、农开等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和充实县烟草工作办公室的力量。设立组织协调、督查考核、基础设施、土地流转、生产科研、信息资料、资金管理、环境维护等8个工作小组。

二、烟草为主,部门整合,充分发挥烟基设施的效益。

烟基建设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烟基建设中,我们着力“三好一大”,确保“三性”,即:着力规划好、建设好、管护好,效益最大化;确保项目的真实性、质量的可靠性和资金的安全性。

三、合理流转土地,创新组织形式,实现烟叶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 1

化。

我县是老烟区,种烟历史悠久,烟农种烟技术熟练程度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外出务工和烟叶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县烟叶生产长期以来是各家各户种植的小农模式,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种烟户数不断减少,生产规模徘徊不前。在此状况下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我们的一个新课题,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以土地流转为前提,以培植职业烟农为支撑,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创新,实现烟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规模化生产,破解了劳动力少和部分土地闲置两大难题。

四、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5.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篇五

——xxx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侧记

xx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种植烤烟,二十年来,在几届党委、政府,广大烟农及业务部门的艰苦努力下,使烤烟这项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xxx裕民强镇的一项支柱产业。特别是随着烟叶生产纳入烟草行业管理后,三年三大步,2007年在xxx镇xxx村建设了全省标准化烟叶工作站,xxx年和xxx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xxx村建成了“xxx现代化烟叶生产基地”,同时xx村和xx镇又先后被省烟草专卖局确定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村和示范镇,为全省开展现代烟草行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xxx年xxx镇12个村、147户烟农种植烤烟5775亩,尽管遭受前期持续低温、严重风灾、后期持续干旱及雹灾等自然灾害,烟叶产量仍然达到212万斤,烟农实现烟叶收入980万元,户均收入达到6.7万元,展示了烟叶产业明显的发展优势。

一、选准产业,坚定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通过多年的种植实践,镇党委、政府清楚地看到烟叶这项产业是最具有发展前景、最成功的订单农业和高效农业。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中,党委、政府把发展烟叶生产放到了头排。xxx年烟叶生产纳入行管后,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认定烟叶产业的春天即将到来,因此决心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抓住机遇,乘势做大做强产业,坚定走烟叶生产这条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二、政府主导,全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烟草行业之力很难承担起这一重任,需要举全社会之力来共同完成。因此,现代烟草行业建设从一开始就得到了xx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xx烟草专卖局先后将xx镇xx村和xx镇列为现代烟草行业建设试点村、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将发展现代烟草行业纳入重要日程,将其当做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和示范产业来抓。成立了东屏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自抓烤烟,并确定一名副x职抓,党政班子齐抓共管,形成了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为切实抓好试点建设,保证烟叶种植的长期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东屏镇政府按照县政府制定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以镇xx文件下发了《关于烟叶种植实行土地流转给予奖励的决定》。对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得力、扩大烟叶种植规模、调整适宜种烟土地、种烟地块相对集中的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人给予奖励。奖励标准按土地流转期限x年以上的每亩奖励xx元。同时,为了整合土地资源,连片规模种植,便于指导管理,明确提出了每片烟田最低不能少于xx亩,每户烟农种植面积不得少于xx亩。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2009年xx镇政府还针对本镇实际,对以种烟为主,能够认真按照烟叶生产流程抓好每个生产环节的烟户,给予资金补助,补助标准每xxx亩xxx元。

在烟站建设、烤烟园区建设和育苗集中区建设中,xxx镇政府从振兴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大局出发,灵活提供土地资源,并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园区附属设施建设和园区绿化美化。xx烟站、烤烟园区和育苗集中区建设总占地面积xx万㎡,为xxx政府无偿提供。政府用于园区附属设施建设和美化绿化资金已达到xxx万元。目前总建筑面积近xx万㎡的xx烟站,环境优雅,功能齐全,已经成为x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得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行业扶持,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现代烟草农业,就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运用科学生产方式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达到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目的的烟草农业形态。现代烟草农业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以机械化作业为标志、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基础设施为保障,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从xxx年烟叶生产纳入烟草行业管理以来,三年间,由烟草部门投资,在xxx镇新打配套水源井xxx眼、管网xxx千米;建密集烤房群xx个,共建烤房xxx座;建育苗大棚xxx栋,xx万平方米;购臵大型拖拉机xx台,旋耕机xx台,深松起垄机xx台,购臵小型农机具刨坑机xx台、覆膜机xx台,喷药机xx台;修建烟田田间路xx千米。再加上xxx标准化烟站建设,xx年间 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近xxxx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运行,为xxx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是全部实现了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由烟草部门统一组织育苗,不仅保证了苗齐苗壮和统一移栽时间,而且大大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实现轻松种烟。

二是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程度高。xx镇地势开阔,土地平整,烟田集中连片,为全面推广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目前该镇种烟户户均种烟面积xx亩,千亩村xx个,种烟专业户xx户,家庭农场xx个。从整地起垄到刨坑覆盖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高,机械化耕作全面普及,这两点是xxx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最显著的特点。

三是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正逐步形成。根据烟叶生产不同环节,成立了x个育苗服务队、x个机耕服务队、x个植保服务队、x个烘烤服务队、x个分级服务队。如:育苗专业化服务队,负责指导统一配制苗床土、统一消毒、统一催芽、统一播种、统一防病、统一水、肥、温度管理、统一分配烟苗,全部实现了商品化供苗。再比如机耕服务队,建立了机耕服务管理办法,制定了技术标准,烟站与业主签订了机耕管理协议,业主与烟农签订了耕作协议,根据烟站统一安排,具体实施烟田耕作。并根据当年费用支出,由业主、烟站、烟农协会和烟农代表统一协商制定收费标准。这些服务队伍的成立,使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加专业化,使整个烟叶生产的服务更加社会化。

四是信息化管理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烟草部门和镇政府共同努力,加强网络建设,形成了省、市、县、烟站四级联网,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快速传输。以户籍化管理为载体,将烟农自然情况、各生产环节技术指标纳入数据库,把信息化管理贯穿于“合同种植,入户预检,编码收购”等整个烟叶工作流程,提高了现代烟草农业管理水平。

五是探索出适合本地的生产组织模式。就xx镇实际运行情况看,最成功的生产组织模式有三种:即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互助组。根据种烟规模,专业户(面积在45亩至100亩)达到57户,家庭农场(面积100亩以上)3个,互助组是指将面积在45亩以下的烟户,通过烟叶协会和烟站引导,由烟户自行组织在一起的联合组织。对于种烟专业户和家庭农场,生产设施比较齐全,以自主经营为主。其中互助组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优势最为明显: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农机利用率、减少农机重复购臵,机动灵活,生命力强。

四、协会辅助,为烟叶生产提供服务保障

成立烟叶协会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着“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烟草公司为龙头,以烟农为主体,以烟叶协会为辅助”的工作格局,在市、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xx镇烟叶协会。一年来烟叶协会代表广大烟农的利益,在探索烟草企业、地方政府、专业合作组织和烟农的不同联结方式,提高烟草农业组织化程度,在组织开展烟叶生产、技术培训,创新生产组织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会紧紧抓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市场化意识快速提高的有利时机,紧紧依靠地方政府,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方式,优化烟叶生产布局,积极引导合理轮作,极大地提高了烟叶生产管理绩效和服务质量,为xx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做了大量有效工作。

6.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篇六

尊敬的省局(公司)领导:

当前正值寒冬季节,各位领导百忙之中莅临兴文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的关心与厚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与鼓励。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局(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2015年,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宜宾市兴文县兴文基地单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局(公司)“诚信为本、质量为重、特色为要”发展理念和“质量重于数量、信誉重于效益”工作方针,以实现烟叶生产“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为目标,把兴文基地单元建设成为“供求平衡、质量优良、特色突出、结构合理、配置高效”的优质烟叶原料生产供应基地,为对口卷烟品牌发展提供坚实的原料保障。县局(分公司)紧紧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通过“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完善措施、强力推进”,精心组织开展了基地单元建设,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烟叶种植情况

我县兴文基地单元包括大坝苗族乡、毓秀镇、九丝城镇、周家镇等8个乡(镇),57个村、163个组、490户烟农,种植面积2.01万亩,户均种植41.02亩,收购烟叶4.96万余担,其中上等烟比例47.55%,中等烟比例48.09%,均价24.90元/公斤,收购资金6171.50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兴文基地单元内共新建密集型烤房31座,行业投资103.62万元;烤房门窗维修63套,行业投资13.40万元。

(三)专业队伍建设

整个基地单元内共开展专业化育苗2.01万亩,专业化机耕(含起垄)1.9167万亩,专业化植保1.6731万亩,专业化不适用烟叶处理0.3123万亩,商品化烘烤0.5万担,烘烤技术指导服务4.4572万担,分级技术指导服务4.9572万担,专业化移栽0.3123万亩,专业化施肥0.3123万亩,专业化采收0.3123万亩,专业化运输1.00万担。通过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内成员亩均用工17个,较大面积生产减少用工10个,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四)科技创新建设

以满足重点骨干品牌原料需求为目标按照提高优质烟叶供给能力要求,优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标准化生产,增强优质烟叶生产供应能力。同时积极引入GAP管理先进观念,加大与烟科所合作力度,推进烟叶生产技术创新,培育和巩固“兴文烟叶”焦甜香型特色,增强“兴文烟叶”焦甜香型烟叶竞争力,提高优质烟叶保障能力。

二、工作成效

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一基四化”建设,全面改善了单元内的烟叶生产基础条件有效转发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并带动全县的烤烟生产实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促进全县烟叶生产由传统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向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转变。并最终实现烤烟产业发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

一是提高了烟农收入,创造了较大的农业产值。通过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实现种植烤烟2.01万亩,产量4.9572万担,产值6171.50万元。采取种植专业户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种植,促进土地流转,户平种植规模达到41亩以上,10亩以上的种植专业户达438户,占单元内种植户的89%以上。二是进一步促进了烟草农业规范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今年,我县烤烟移栽中后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冰雹强降雨灾害,导致单元内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即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单元区平均亩产量也达到了123Kg以上,平均亩产值3000元以上。单元区内烟水工程覆盖基本烟田面积达到100%,防雹增雨网络覆盖基本烟田面积达到100%,密集式烘烤达到100%,机耕道覆盖60%以上。单元区实现100%集约化育苗、100%专业化育苗、100%商品化供苗;100%测土配方施肥;100%集约化烘烤;100%统防统治;专业化机耕起垄面积达到80%以上,烟叶生产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100%实行标准化生产,单元区烟叶生产亩平均用工量降到17个。

三是为农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烟农素质。单元内有近5000余人从事烟草种植,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今年全县组织30多名基层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加大了对烟农的技术指导和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了烟农素质。四是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烟区的减灾降害能力。大规模的投入和高质量的建设已使广大烟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涝能排、旱能灌、渠相通、路相连,农田质量明显改善。同时,部分烟区人畜饮水困难和耕作、行路难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五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提出了GAP管理模式,建立了基本烟田保护制度;通过烟水、烟路配套建设,推广轮作、机械深耕、秸秆还田、平衡施肥等,改善了土壤,保护了烟区环境。

六是为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积极建设了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队,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主要做法

作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单位之一,县局(分公司)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规范实施”的原则,紧紧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为以后全县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进行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领导力度,强化保障体系

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设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同时,市局(公司)也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作为提升宜宾烟叶生产水平,实现烟叶生产集约和践行“以责任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的主要途径和首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力求通过单元建设,提升烟叶品质、增加烟农增收,促进宜宾烟叶生产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行业配套政策实施

首先是今年行业配套了120余万元在基地单元内进行烟基建设,占全县烟基总投入的80%,这些投入主要用于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是健全投入机制。将生产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风险救助资金适当向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区倾斜,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率。第三是健全服务体系。通过加大对烟叶基层干部、烟技员和烟农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烟技员的服务水平和烟农的种烟技能;通过工作重心下移,加强技术服务,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服务支撑。

(三)坚持因地制宜,将好事做好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核心,坚持经济实用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在编制总体规划中我们切实把握“基础建设是关键、农民增收是核心、可持续发展是本质”的规划主旨,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可行的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规划。

二是低成本推进,可持续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县在进行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充分准备,走低成本高效率建设之路,真正实现了“好事做好、好事做实、好事做得起、好事做得下去”。

7.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云南楚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如何推进以集约化生产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烟草农业作为大农业生产的一部分, 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 对发挥烟草产业的龙头作用、解决农业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提高烟叶生产种植和质量水平、增加和保障烟农收入、减轻烟农繁重的体力付出、提高烟叶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因而创新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实现对烟叶生产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进而提高烟叶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优质烟叶的保障能力, 成为各烟叶产区正在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同时也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势在必行

传统烟草农业, 靠手工、简单工具劳作, 加上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种植, 只能赁借“苦干拼命干”的倔强精神, 来应对烟叶生产工种烦杂、工序多、技术严密的要求, 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 使烟叶生产在农业生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成为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近年来, 通过加强管理、探索创新, 烟叶生产平稳发展, 基础工作已有明显改进。在烟叶生产环节中, 烟农普遍采用了集约化育苗和密集化烘烤技术, 起垄覆膜施肥机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引导烟农具有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理念, 提高烟草机械化操作程度, 降低投入成本, 减少劳动用工, 造就一批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新型烟农条件已趋成熟。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转变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 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烟区资源配置, 改善烟叶基本生产条件, 增强烟区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 提高烟叶产品质量, 增加烟农经济收入, 是烟区破解制约烟叶生产发展瓶颈的措施。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 适度规模经营, 推广应用先进适宜的技术和现代化经营手段, 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多的环境中摆脱出来, 不断提升生产整体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从而增加烟农收入, 是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楚雄州创新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组织管理的实践

近几年来, 烟叶产区先后出现了烟叶生产合作社、烟叶农场、烟农协会、户籍化管理、片区化生产管理, 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及GAP等多种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1]。这些烟叶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不断涌现, 是烟叶生产在组织管理形式方面的进步, 是当前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卷烟工业联合重组步伐日益加快, 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逐渐形成, 面临宏观形式变化的压力, 在烟草工商体制分开以后, 关于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如何改革创新以实现对烟叶生产全过程的科学管理等重大课题的探索在实践中应运而生。

烟叶生产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完善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关系现代烟草农业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目前, 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土地流转形式、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对生产者缺乏科学的组织与引导。楚雄州在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模式探索中, 对土地流转和生产者的组织管理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2.1 烟叶农场式种植管理模式——“法邑模式”

楚雄市法邑村是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4个试点之一, 州公司在法邑村探索改进烟叶基础建设和生产组织方式的路子, 形成了以工场化育苗、农场化种植、工场化烘烤、和谐烟草新村建设的“三化一村”试点建设模式[2]。“法邑模式”已辐射带动了11个乡镇作为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及禄丰县作为国家局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试点, 烤烟工场化育苗点发展到了625个, 3.4万公顷烤烟实现了工场化、商品化育苗;建设气流下降式卧式密集烤房9 923座, 到“十一五”末, 全州3.4万公顷烤烟将全部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烘烤;烟草种植的社会化服务正不断健全,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正全面整体推进。

通过对种植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育苗专业合作社、烘烤专业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的“一基四化五社”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一是烟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8年全州完成基本烟田建设项目19 598件, 工程总投资1.86亿元 (烟草行业补贴1.29亿元) 。受益面积1.03万公顷, 受益农户4.88万户。二是育苗合作社、烘烤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2008年底, 全州建成育苗工场591个, 全面实现了商品化供苗、社会化服务。同时, 大力发展密集型烤房, 全州现有密集型烤房553群1.1万座, 烘烤面积1.73万公顷, 推进了专业化、集约化烘烤。三是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全州种植13.33hm2以上的生产合作社有78个, 0.32万公顷;3.33~13.33hm2的家庭农场有66个, 共526.7hm2;0.67~3.33hm2的种植大户有121个, 共260hm2。四是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进。2008年全州投入烟田耕作的大中型拖拉机起垄机1 193台套, 机耕面积2.41万公顷, 机械起垄面积0.8万公顷;成立植保服务社12个, 烤烟植保面积0.71万公顷。五是风险防范互助机制的运行。2008年全州参加风险防范互助面积2.87万公顷, 缴纳保金1 649万元, 按程序补偿受灾面积0.274万公顷, 补偿金额1 109万元。较好的解决了烟农种烟的风险问题。

2.2 组织形式的创新

现代烟草农业需要对生产各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以达到更高效益, 这就要求对生产组织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因此,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必须抓住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 即土地和生产者 (烟农)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及地租逐年高涨影响了烟叶规模化种植, 许多农民担心如果放弃承包土地, 生活就没有保障, 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 有的宁愿把土地撂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流转出去。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形式组织烟叶生产、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基本要素相对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适度规模种植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整体形势的变化, 逐渐打破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式及粗放式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把分散种植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实施规模化种植。从2004年开始, 楚雄州推行以烟草公司为主导, 以村组为依托, 以烟农为主体的“公司+村组+烟农”的烟叶生产组织化管理模式[3]。一是烟叶站与村组签订《烤烟种植管理协议》, 约定烟草公司与村组的责权利, 明确村组两级组织的生产科技推广目标, 2008年共签订《烟叶种植管理协议》8 779份。二是推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对3.33hm2以上的种植面积从规划到收购进行全程跟踪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补助, 考核达标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 每50kg烟兑现烟叶生产规范化措施补助费1.2元, 1hm2兑现规模化连片种植及轮作补助费75~450元。这种管理模式的构建, 充分发挥了村组在协调土地流转、烟田规划、轮作及品种布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了烟叶规模化种植, 减少了种烟农户, 增加了户均烟叶种植, 提高了规范化栽培生精细化管理水平。2007年与2005年相比, 全州烤烟种植面积分别为34 066.67hm2、33 466.67hm2;种烟农户200 085户, 减少17 992户;户均烟叶种植面积增加0.02hm2;2hm2以上连片地块4 997片、共34 066.67hm2, 连片率100%, 减少了473片、增加了1 149.6hm2, 连片率增加1.6%。烟叶生产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 适时集中移栽、盖膜与揭膜、适时封顶留足叶片、成熟采烤等关键技术措施到位率达100%。

在巩固“公司+村组+烟农”的基础上, 楚雄州还逐步摸索“公司+专业队+烟农”的新型组织管理形式, 切实改变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烟叶生产模式, 减少种烟农户, 增加户均烟叶种植数量, 为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提供可参照的经验。

3 加强企业管理,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企业管理是烟草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是现代烟草农业稳步推进的根本保障。楚雄州全面加强烟草公司系统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全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3.1 加强现代烟草农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通过几年来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的修订与完善, 已形成一套稳定可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现行管理体系。把这些相关制度运用到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管理中, 加强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其次, 建立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制度、考核措施及实施方案;最后, 建立现代烟草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楚雄州采取了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入保、保险运作、气象保障、滚动使用的方式, 建立起烟叶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一般的种植农户和专业种植户保费为540元/hm2, 烟草补贴225元/hm2, 烟农315元/hm2;家庭农场保费1 350元/hm2, 烟草补贴675元/hm2, 业主675元/hm2;生产合作社保费900元/hm2, 烟草补贴450元/hm2, 烟农270元/hm2, 合作社180元/hm2;受灾面积按时段进行补偿, 最高的分别为9 000元/hm2、1.35万元/hm2、1.95万元/hm2。2008年全州参加风险防范互助面积2.85万公顷, 缴纳保金1 640.46万元, 其中烟草补贴701.25万元, 烟农缴纳912.78万元。全州受灾面积0.28万公顷, 补偿金额1 110.96万元。通过2008年的运作, 一是受灾烟农及时获得了灾后补偿, 能够迅速开展生产自救, 最大程度挽回了经济损失, 解决了以往烟农因缺乏资金灾后无力恢复生产的局面;二是增强了农村防灾减灾的能力, 减轻了烟农的后顾之忧, 促进了规模化种植;三是温暖了烟农的心, 保护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稳定了烟叶生产的发展。

3.2 加强对现代烟草农业运作过程的管理

对建设项目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 细化项目管理, 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严格控制成本建设。另外, 通过建立和强化“五社” (育苗专业合作社、烘烤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植保服务社、生产合作社) 的社会化生产服务管理体系, 加强对现代烟草农业运作过程的管理。其中, 2008年通过在法邑试点和11个示范区的探索, 楚雄州形成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生产合作社3种生产组织形式, 第一种是租赁承包专业户, 在自有土地的基础上, 再租赁承包一定面积的土地, 自主生产, 自主经营, 全州有121个, 共260hm2;第二种是家庭农场, 按照规模化种植发展方向, 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 协调整合连片种植土地, 由业主竞标租赁承包, 实行烟叶生产农场式经营管理, 全州有66个, 共526.7hm2;第三种是生产合作社,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实行统一生产管理, 统一农事操作, 现金支付劳务报酬, 合作社提取管理费或公积金。全州有78个, 共3 200hm2。

4 结语

创新组织化管理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手段[4],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必然要对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调整, 将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变为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 有利于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不仅能加强烟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力度, 还可以使烟农不再单独面对市场,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并有助于完善烟农服务体系。应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整合, 增加农民部分就业岗位, 解决农村劳动力既富余又缺乏的问题, 让农民足不出乡就能打工就业, 减少打工成本, 增加农民收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的立足点、落脚点是保证烟农的增收, 增加烟农的收益, 为烟农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烟草的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变化,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进步, 而专业化服务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包括育苗专业化、烘烤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等等, 对专业化的设施要全过程、全覆盖、上水平、保质量、普惠制、广受益。目前的专业化服务社如何保证全体烟农受益, 这是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二要使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三要加强管理、积极探索, 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组织方式, 使生产组织方式与种植规模的提高相适应, 在改革烟叶管理方式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元宽.浅析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EB/OL].[2004-12-22].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China/highlight/2008/20081275737_283970.shtmL.

[2]王敏.楚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探索[EB/OL].[2008-7-14].http://www.estobacco.com

[3]李庆平.楚雄州烟叶生产市场化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云南烟草, 2008 (6) :31-35.

8.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篇八

工作情况汇报

江古乡人民政府乡长:杨仕科

(2011年1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你们在百忙中到江古来指导工作!

烤烟是我乡的主导产业,从发展上讲,起步较晚,在全县烤烟产业中,总量较小。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烟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烤烟产业,经历了“辉煌—衰落—中断—起步—复苏”五个发展时期,如今我乡烤烟产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8亩发展到今年的3200亩,产量从不足2000斤发展到75万斤,建有现代烟草工场三个,相当部分农户通过烤烟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并涌现出部分种烟大户和职业烟农。种植模式从以前的家庭式零散种植走向了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相应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并得到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探索了多种组织模式,成立了烤烟专业合作社,烟农看到了发展的奔头,形势一片大好。下面,根据会议议程的安排,我就我乡2011年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给各位领导作汇报,并请各位与会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示范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江古乡2011年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江古乡蚂塘村的舒基屯,基地规划种烟面积3000亩,建烤房50间,可烘烤烟叶750亩到1000亩,集中育苗工场1个(即:四联体的育苗拱棚6个组合而成),占地15亩,大都是荒坡,可育烟苗3000亩。相应的烟水、烟路、排洪渠相应配套,不规整的土地要实施土地整理,群众积极性高。目前,烤房建设占地场平和育苗棚占地场平的施工已由烟草部门在承建,已基本完工。国土、电力、交通已进场规划。

二、对示范基地建设采取的措施

1、育苗设施的综合利用

育苗设施的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综合设施的利用最大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在这方面上,我乡一是大胆的探索,大胆的实践,由农业技术推广站带头做给老百姓看,然后交给群众;二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开阔视野。目前,全乡的育苗设施都按示范基地的分布全部交由烤烟专业合作社来经营管理,他们在育完烟苗后立即组织种植,有无土栽培蔬菜的、有栽培西瓜的等等,没有让育苗设施闲置过。产生收益后,一是用来解决育苗设施被占地农户的土地补偿;二是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

2、土地轮作

江古乡示范基地内宜烟面积有6000亩,在土地的轮作上,我们目前是分片的种植,分片轮作。如果今年在这一片种植了烤烟,那么另一片就必须种其它农作物,三年一轮回。

3、烟地冬季利用情况

烟地冬季利用是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改良土壤的先决条件。在这方面上,我乡群众积极,不在示范基地内的土地

烤烟采收结束后都翻犁出来种上了蔬菜,在示范基地内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翻犁、统一规划,确保来年不影响烤烟的种植。目前,三个示范基地已由烤烟专业合作社在县农业局的支持指导下办了两个蔬菜示范点,面积200亩,办了一个绿肥示范点500亩。

三、采取的措施

为把示范基地内的各项工作抓实,真正起到示范效应作用,我们大胆的探索。

一是按照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整村、整组的推进;

二是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不走家庭式的做法,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作,让老百姓不承担任何市场风险,一切事务由合作社来对接;

三是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土地台帐,以互换、租赁、转承包、入股的方式大胆探索土地流转,将土地由合作社来统一经营管理;

四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对种烟农户的学习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

9.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考 篇九

(草案)

为确保2012年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在湖北省恩施州顺利召开,根据国家局、省局(公司)有关要求,结合利川基地单元巩固、完善、规范、提高工作思路,充分展示利川山坝结合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卷烟上水平”战略目标,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打造“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品牌为主线,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综合体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为标志,有机整合彰显山地特色的生态、科技、设施、组织四大要素,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来支撑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先进的理念来引领现代烟草农业,充分展示生态农业、科技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组织农业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效,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山区基地单元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原料保障水平,推动山区现代烟草农业迈上新的台阶。

二、定位、路线及展示内容

(一)定位—生态和谐烟区、设施规模烟叶、职业组织烟农 围绕生态主题,全面展示利川山坝结合基地单元建设成果,塑造利川“林海烟廊、甜雅香源”主题,定位为生态和谐烟区、设施规模烟叶、职业组织烟农。

一是生态和谐烟区。全面展示利川汪营、柏杨两个单元因地制宜建设,最大程度的保护烟区生态环境,展现利川烟区清江源头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体现产业富民的成效(民居亮化),展示利川烟区“山、林、烟、水、居”和谐发展画卷。

二是设施规模烟叶。积极推进基地单元烟叶规模化生产,烟叶连片贯穿柏杨、汪营单元全境,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烟叶长廊,全面展示利川高水平的烟叶标准化生产;高标准的配套基地单元基础设施建设,展示设施化的烟叶生产条件,体现利川山区独特的基础设施建设理念。

三是职业组织烟农。坚持发展种植专业户为主,适度发展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生产理念,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化烟农,探索利川特色的土地流转机制、家庭农场种植管理模式;加强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努力推动烟叶生产组织模式进程,深化烟农合作社“双层统分”的建设模式和“一社五队”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积极探索烟用设施综合利用,形成以烟叶生产为主,食用菌、蔬菜等辅助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基本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

(二)路线设计

1、线路设计 高速沿线(凉务区域)——汪营高速出口——326省道——苏家桥村6组——九角湾——甘泉坝——将军路——白屋庄5-8组——汪营基地单元中心管理站——白泥塘4组——大跳墩——小溪11组——白羊咀——大毛坡——张家店子——石板水——大河村10组——大河村8组——长乐街背后土地整理区域机耕路——沿汪长路至营上——318国道——营上11组——柴林3组——五谷——沿利奉路至雷家坪——柏杨基地单元中心管理站——沿318国道——大北门——利川上高速。

2、基本情况

整个参观路线73Km,涉及凉务、汪营、南坪、柏杨四个乡镇,35个村,农户2627户,调查农户年均总收入5043.68万元,年均收入1.92万元。

(1)烟叶生产规划情况

参观沿线涉及土地面积12055.5亩(其中,旱地11206.4亩;水田849.1亩)。为确保全国会议时展示利川规模化种植效果,2012年规划种烟面积11206.4亩,按照乡镇分为四个片区,其中凉务片区746.3亩,汪营片区2770.4亩,南坪片区6042.7亩,柏杨片区1647亩。为充分展示山区特色优质烟叶,须尽早制定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落实计划。

(2)片区连片情况

凉务片区:涉及行政村7个,农户581户。分为7个连片,连片面积为594亩,其中50—100亩5处,340.5亩;101—200 亩2处,253.5亩。

汪营片区:涉及行政村12个,农户799户。分为12个连片,连片面积为2552亩,其中50—100亩2处,152亩;101—200亩7处,748亩;201—500亩2处,464亩;1001亩以上1处,1188亩。

南坪片区:涉及行政村8个,农户879户。分为11个连片,连片面积为6405.4亩,其中201—500亩7处,2289.8亩;501—1000亩2处,1603.5亩;1001亩以上2处,2512.1亩。

柏杨片区:涉及行政村8个,农户368户。分为5个连片,连片面积为1251亩,其中101—200亩1处,170.2亩;201—500亩4处,1080.8亩。

凉务、汪营、南坪、柏杨片区连片面积总和为10802.4亩。

(三)展示内容

围绕精准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全面展示利川山坝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成果,结合国家局验收提出的要求,体现利川基地单元巩固、完善、规范、提高建设成效。

1、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种植

按照基地单元烟区规划,结合山坝区土地分布特点,坚持扩大适宜区、调整次适宜区、淘汰不适宜区的思路,充分发挥利中盆地适宜优质烟叶生产的生态优势,实行反租倒包、请烟下山,探索具有利川特色的规模土地流转,带动利中盆地优质 烟区恢复性发展,推动基地单元烟叶规模化种植,打造百里绿色生态烟叶走廊。

2、因地制宜开展设施建设,推进生态和谐单元发展 结合山区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高标准的配套基地单元基础设施,突出生态保护理念,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和谐烟区。

一是针对性地开展适度规模的土地整理和高山湿地治理,最大限度实现耕层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

二是重点实施以水池、管网、沟渠为主的烟田水利综合配套建设,核心区辅以实施管网配套精准灌溉(喷灌和滴灌相结合)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

三是建立适宜山区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机械体系,体现“大、新、全”的机械化作业特点,减少劳动强度和用工,力争基地单元亩平烟叶生产用工控制在15—17个以内,打造山区高效农业新样板;

四是高标准的建设基地单元标准化站点,完善站点功能区,体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精致实用的山区站点建设理念。

五是完善烟叶烘烤设施,实现烟叶智能化烘烤。六是充分整合政府配套项目,开展烟区民居亮化、烟路硬化、防雹设施等建设。

3、突出“统分结合”,完善山区烟叶生产组织模式 一是坚持大力发展种植专业户、适度发展家庭农场的建设 理念,建立一批素质过硬、生产水平高的职业化烟农队伍。重点培育10—50亩的左右适度规模种植的以烟为主、精于此道的种植专业户,适度培育100亩以上烟叶家庭农场;对烟农实行星级评定和跟踪管理,形成与规模化种植相适应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并汇编成册。

二是以综合性烟农合作社建设为重点,推动烟叶生产组织模式进程。完善合作社软硬件设施,探索业务外包模式,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种植在户、服务在社”为核心的“双层统分”管理体制,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生产组织体系和“一社五队”专业化服务体系。

4、工商联动共建基地,保障原料上水平

一是围绕工业企业卷烟品牌原料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广先进适宜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形成一整套适宜利川烟叶生产的技术体系。

二是突出品牌导向,打造“清江源”优质烟叶品牌。试点开展各种科研试验示范,重点围绕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到位率,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不适烟叶处理等方面,有效提升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可用性,不断提高利川烟叶质量。

三是加强与工业企业合作深度,不断拓宽工商合作领域,坚持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的共建思路,不断完善基地单元共建机制,全面推广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优化烟叶收购流程,探 索适宜山区现代烟草农业新的烟叶收购模式。

5、以“142”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化基层管理和创优 扎实推进体系建设工作,结合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创优管理,展示具有山区特点的基地单元基层管理。

一是加快“142”管理平台建设。即围绕一条主线、四个维度、两个平台,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建设好企业员工工作平台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流程管控平台,展示利川烟草高水平的基层管理。

二是严格执行单元业务流程管理。结合“142”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内容,理顺各岗位工作的流程,制定工作目标、标准并找准业务关键控制点,做到有安排部署,有检查督办,有工作总结,强化工作痕迹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考核管理,完善公司对基地单元站、站对片区的双重考核机制。

三是深化基层创优工作。从机制完善、队伍建设、文化建设、考核奖惩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基层创优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四是深入开展基地单元片区化管理。按照行政管理实行大片区划分,便于乡镇之间协调和平衡发展;技术管理按照1000亩标准实行小片区划分,便于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水平提升。

三、亮点打造及工作进度安排

为全面展示利川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成果,此次会议拟安排3个下车点,重点展示“一线一站两区”。一线即从汪营下高速 ——利川北门整个规模化烟叶连片种植;一站即柏杨基地单元多功能综合性工场建设(停车点);两区即汪营基地单元甘泉坝精准农业、工商合作示范区和柏杨基地单元柴林设施综合配套、工商合作展示平台区(停车点)。

一线:观摩山坝特色的优质烟叶长势长相,烟叶连线、成片,体现较高的规模化种植水平,长势整齐,株型正常;沿路观摩烟区道路、民居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政府整合项目。

迅速组织人员,摸清沿线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方案,落实种植规划,土地流转,确保现场会时规模化、生产水平展示效果;高标准的配套沿线基础设施,达到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开展沿线高山湿地治理,形成集“山、林、烟、水”错落有序的烟叶精品走廊。

进度安排:2011年10月底完成土地流转;2012年5月15前完成烟叶移栽,确保6月底烟叶进入旺长期,7月上旬下部叶进入烘烤。

一站:展示大手笔、高标准建设集基层站点、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烟农专业合作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工场。

(1)育苗、烘烤工场综合利用

实现育苗、烘烤设施的综合利用,结合山区生产季节和气候条件,利用育苗大棚、烘烤工场开展食用菌、有机绿色蔬菜种植和特色蔬菜的水培种植,形成一套设施综合利用技术规程; 按照市场规律,引进项目或寻找合作伙伴并采取社社合作、农超对接,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2)综合性服务合作社窗口展示

以种植专业户、烟叶家庭农场为重点服务对象,组建机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级等生产全过程专业化服务队,完善综合型烟农合作社民主管理,“双层统分、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转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先进合作社建设模式。以合作社规范管理、有效组织专业化服务、促进标准化生产、实现减工增效为重点编制资料汇编,并通过现场解说和大型展牌展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烟叶生产环节专业化服务的成效。

(3)适宜山地烟叶生产的全程农机展示

农机展示分为现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动态展示在汪营单元甘泉坝示范区展示(另行介绍),柏杨单元综合性工场开展全程农机静态展示,体现山区“全、大、新”的全程机械推广。与相关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厂家和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引进和推广适宜山地烟叶生产关键环节新的农机具,建立完善的农机具引进、评价、推广工作流程;并制作宣传手册,介绍基地单元农机推广、机手培训、机耕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4)适合山区的烟叶收购模式

一是全面推广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配臵收购场地、分级场地、仓库、回潮室等设施,100%实现散叶烘烤,专业分 级、散叶收购,工商共同制定工作方案,推行专业化分级散烟收购模式,基地单元完成工商交接;

二是总结适合山区的“一站式”散烟收购基本模式,规范工作流程、补贴政策、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并以制度文件和管理标准规范的形式进行固化和展示。

(5)基地单元站建设及基层管理

一是按一个基地单元对应一个中心站和一站四线要求和“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的思路,生产、办公、生活设施齐备,配臵标准化收购线,修建职工宿舍,突出山区烟站“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精致实用”的建设效果。

二是完善站点各种制度,加快“142”体系工作进度,并制作展牌和档案资料汇编,展示柏杨基地单元站点整合、基层管理、星级烟农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效果。

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突出高效、合理理念,合理的定编定岗定责,加强素质和技能培训,坚持烟叶片区管理和专业技术管理相结合,优化基层管理人力资源配臵,提高基地单元人均劳效,建立一支高水平、精管理的基层队伍。

(6)“黄鹤楼”品牌特色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共建

按照工业企业品牌原料的数量需求、品种需求、质量要求、结构需求组织烟叶生产,实现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向订单农业的方向发展。工业企业派专人作为基地单元站管理人员驻点,工商共同制定2012年柏杨基地单元生产技术方案,合作开展科研 项目,深度参与基地单元生产管理、科研等工作,完善工商合作机制,展现基地单元烟叶订单生产的发展模式。

(7)基地单元系统档案资料

集中展示基地单元档案资料体系建设和规范管理,总结一套系统完整的基地单元档案目录、内容要求、档案资料管理和收集办法,并以制度文件和管理标准规范的形式进行固化和展示。

进度安排:2011年12月完成育苗工场、烘烤工场附属设施建设及智能化烘烤控制系统配臵工作;2012年5月完成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及现场准备工作。

两区:一是汪营基地单元甘泉坝精准农业、工商合作科技试验区;二是柏杨基地单元柴林设施综合配套、工商合作科技试验区。

1、汪营基地单元甘泉坝精准农业、工商合作科研试验区(1)展示具有山坝特色烟叶规模化种植、烟田整治、烟路、移动喷灌等高水平布臵,并采取自流式喷灌,体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设施化水平。

(2)动态展示适宜山区生产的全程机械。选择一块土地整理土地用于机械现场展示,展示机械覆盖烟叶生产所有环节(安排专人负责机械的采购联系、机械手培训)。

(3)工商合作科技试验区。联合工业企业、州公司科技中心,在此区域安排相关科研试验,展示适合烟叶生产的先进实 用技术。

2、柏杨基地单元柴林生态农业、设施综合配套展示平台区(1)山坝区土地整治

在南坪长乐-柴林片区,长乐-川东-田湾一线形成3500亩土地整治的连片区域,现场展示山坝区土地整治效果和适度规模种植水平。

(2)柴林综合展示平台

山坡制高点建展示台,集中展示具有山坝特色的烟田整治、烟路、水池、管网、沟渠、防雹点、移动喷灌、民居亮化等系统配套,管网、沟渠及道路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布臵,并采取自流式喷灌,体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设施化水平;同时,参观点周边山、地、烟叶、烟路、湿地、树林、民居亮化等构成的生态和谐景观。

(3)烟叶家庭农场建设

采取现场解说,体现适合山坝区土地分布特点的大规模土地流转情况;符合当地实际的烟叶家庭农场建设,并建立相应的规模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标准;订单农业,重点围绕标准化生产、不适烟叶处理、上部叶4-6片一次性采收,优化烟叶结构,提升烟叶质量。

(4)工商合作科技试验区。联合工业企业、州公司科技中心,在此区域安排相关科研试验,展示适合烟叶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进度安排:2011年12月以前完成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工作;2012年3月以前完成工商共建基地相关准备事宜;2012年5月底以前完成相关资料及现场准备工作。

四、项目规划及工程预算情况

根据参观规划区域实际情况,系统科学配套相应基础设施,共计需资金4767.77万元。其中,烟水工程资金概算1937.19万元;湿地保护工程资金概算30万元;烟路工程工程资金概算1874.04万元;土地整治工程概算503.45万元;柴林观景台工程概算350.75万元;土地流转、生产投入、乡镇组织协调等费用概算72.34万元;柏杨基地单元中心管理站功能完善相关工程预算需要进一步细化后再上报。

(一)烟水工程(1)管网

共规划沿线增加管网5条,分别为苏家桥村湾湾店子至甘泉坝段20KM(含600亩精准喷灌示范);甘泉坝沿将军路至白屋庄40KM;小溪村至白羊嘴一线20KM;长乐村15组至长乐村8组15KM;柴林村3组至营上村4组45KM(含2000亩精准喷灌示范);共140KM,工程资金概算为725.20万元。

(2)沟渠

共规划沟渠10条,分别为苏家桥村12组团堰塘I型渠0.12KM,苏家桥村12组团堰塘主干渠0.8KM,长乐村8组I型 渠2条1KM,营上村10组主干渠0.6KM,营上村9组I型渠2条0.7KM,柴林村3组I型渠0.6KM,柴林村2组,主干渠0.5KM,柴林村1组I型渠0.8KM,共计规划沟渠5.12KM,其中主干渠1.9KM、I型渠3.22KM,工程资金概算为80.49万元。

(3)水池

共规划新修水池2处,8000m。一是柴林核心区6000方水池,水池基础及加盖,资金概算117万元;水池保坎及护坡1900M,资金概算47.5万元;水池梯步,资金概算45万元;二是石板水水池2000 m,资金概算72万元;工程资金总概算281.5万元(此地无水源,需单设一条管网从佛宝山引水32km,资金520万元)。

(4)精准喷灌设施

一是甘泉坝600亩示范区,资金概算80万元;二是柴林2000亩示范区,资金概算250万元;共计资金330万元。

烟水工程总结资金概算1937.19万元(含石板水水池佛宝山专线引水管网预算520万元)。

(二)湿地保护

共规划沿线湿地保护5处,分别为石板水龙凤坝湿地80亩、双水村王家坪湿地30亩、双水村懒墙坝250亩、营上村金子关湿地60亩、柴林村李家河坝湿地160亩,共计580亩,工程资金总概算30万元。

(三)烟路工程

323共规划新修道路4段,分别为苏家桥12组至甘泉坝1组、白屋庄7组(池凉河)至汪营站点(汪长路)、长乐村(堰塘湾)至长乐村23组(汪长路)、营上村11组至柴林3组,共4.69KM;共规划路面加宽、改造道路长度19.64KM;工程资金总概算1874.04万元。

(四)土地整治

共规划土地整治1处,柴林观景台视线下方,整治面积1000亩,工程概算233.45万元;涉及果树补偿60亩,补偿资金120万元;经济林木补偿30亩,补偿资金60万元;零星树木补偿12000株,补偿资金120万元;工程总概算503.45万元。

(五)柴林观景台

柴林核心区观景台以6000方水池为基础,设计观景台面积1500M,工程资金概算300万元;周边绿化及边坡治理14500M,工程资金概算50.75万元;工程总概算350.75万元。

(六)柏杨基地单元中心管理站功能完善 方案一:

分别在中心站收购线仓库后面新征20亩和烘烤工场旁边新征16亩,共征36亩地。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1)将现收购线仓库后移。(2)新建农机展示区800M;(3)新建员工生活区1524.6M;(4)新建员工生活配套设施(厨房、餐厅、卫生间)200M2;

22(5)新建烘烤工场仓库1200M;(6)新建合作社办公室734.4 M(7)将原烘烤工场监控室位移;(8)地面硬化13500 M;(9)环境绿化10000 M; 方案二:

只在中心站收购线仓库后面新征20亩。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1)将现收购线仓库后移。(2)新建农机展示区800M;(3)新建员工生活区1524.6M;(4)新建员工生活配套设施(厨房、餐厅、卫生间)200M2;(5)将1号大棚和10号大棚拆除

(6)在10号大棚处新建烘烤工场仓库1200M;(7)在1号大棚处新建合作社办公室734.4 M(8)地面硬化9500 M;(9)环境绿化10000 M;

(七)土地流转、生产投入、乡镇组织协调等费用概算 综合考虑参观沿线实际情况,按照每亩600元进行概算,预计需资金72.34万元。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222

2222

22为高标准、高水平的做好“2012年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利川现场”筹备工作,做到面面俱到,万无一失。决定成立“2012年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利川现场”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彭家宇

副组长:任晓红 李 荣 吴卫国 陈明辉

成 员:陈贞生 甘 恒 王传富 李流华 李 军

谭妮珺 张群力 上官力 郭敬红 田建伟

刘忠武 谢汉军

职责:按照国家局、省局的要求,安排部署全国会议利川现场组组织、协调、督办各项工作。

(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根据层层管理,层层考核的原则,逐级签订责任状,考核到站,考核到项目。考核主要针对办事程序、时间进度、完成质量等方面重点控制,实行按月、按周任务考核,体现工作重点。建立“月建设调度制、周汇报制、不定期协调制”三制,其中每月召开建设调度会,每周召开汇报会,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

根据总体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责任,各单位实行专班负责,领导挂帅,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实行“定人、定责、定时”,采取倒计时工作制、分块验收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强化落实,严格奖惩

整合部门资源,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实现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立足实际,适用与先进结合,全面体现利川贯彻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求的落实情况和落实效果,系统展示山区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成果和发展方向。为了确保全国现场会顺利、有序、高效推进,市公司将建立会议筹备绩效挂钩考核机制,将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员,将工作推进效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考核,对不能按期保质完成任务的将扣罚绩效工资,或给予行政处罚;对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工作任务的,将给予重奖,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全力办好全国现场会,展示利川基地单元高水平建设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成果。

上一篇:班主任教育学生总结下一篇:四年级作文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