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14篇)
1.农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
最新农学专业学生果园社会实践总结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Xx市Xx县一私人果园
实践时间:20XX年2月15日至20XX年2月20日
实践目的:
学习了解专业知识,亲身体会本人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为未来就业打基础。切实农村现在发展状况,以便于为未来做参考。
再者,可以提前进入专业应用状态,体会在工作中的辛酸,更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增强艰苦奋斗的意识。
实践过程:
植物,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和动物一样有自己的系统,而且,它还可以给我们供应能量,也就有了食物。
弥胡桃是一种水果,也是一种食物。更深入的讲,它是弥胡桃树所结的果实。
弥胡桃原是一种野生植物,在经过人类改良种植后才大面积推广,也便有了现在的弥胡桃。那么它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呢?在它生长的过程中,人们又该做什么呢?作为一个农学专业的学生,这个问题是值得我探讨一下的。因此,我便趁着寒假期间,做了这次的实践报告。
与此同时,我的目的是让我可以通过这次活动深刻体会一下我的专业,并应用它,更重要的是了解植物批量化生产的过程。
所以,我就近取材,选择了距我家最近的一个村子的弥胡桃园为活动场所展开我的社会实践。
这里的弥胡桃是近几年才种植的,这里的人种植这个即是为了响应政策,又是为了能尽快走向致富道路,这里的弥胡桃由这里的承包种植,这是为了方便管理和统一。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管理模式和植物工厂化栽培模式有几分相似,对于我来说是极具实践前途的。
对于,弥胡桃来说,时节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人们要做的事也就不同,我选择的`实践时间正好处于冬剪时期,我的实践课程自然而然就成了冬剪。
在开始实践的第一天,我的任务是修剪树枝,对于弥胡桃而言,冬剪在十二月下旬到翌年二月下旬进行。冬剪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说,一般来说,每亩架面留三到四个果枝,留芽十五到十六个,每株完整结构是:一个主干,二个主枝,三个副主枝,二十六个侧枝,九十个结果母枝,三百一十五个结果枝。其次,在冬剪完了之后需在修剪口处涂预伤防腐膜防止水分蒸发和营养消耗。
在实践第五天时,所有工作才算基本完成,所以在第六天,我便搜集一些相关资料进入更深入的总结思考工作。
实践结果:
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植物工厂化生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弥胡桃为例而言,它需经过栽种,然后育种苗,种苗张到两三年才开始结果,在它张到挺大时又需修剪,在一年四季中每一季的管理方式又不同,在其生长过程中我们还得注意防治病虫害。而且在其成长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管理,不然就可能造成减产,由此观之,植物工厂化生产是需要科技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我的专业课需达到标准才可以管理一个小型生产机构,而它的产量则要看我的动手能力了。
实践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要自己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发展,就只能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才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所学,,在应用专业知识发展时,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坚强的意志。
1.植物工厂化栽培要有很好的管理、设备、技术,在这些基础之上才能发展其他,对于任何一种植物养植都要有科学的正确的方法。
2.作为一个农学专业的学生,我必须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2.农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二
目前地方本科院系农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1. 新建本科院系农学专业新生报到率低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新建高校的不断增加, 高考考生可选择的专业范围也越来越宽, 甚至即便拿到一纸通知书对不满意的专业依然可以选择放弃。对这一问题, 在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表现得更加突出, 而对于“冷门”专业新生报到率更低, 农学专业甚至到了难以开班的程度。从安康学院2006年—2009年四年的农学招生情况来看, 2006年和2008年招生人数均为30人, 而两届新生报到人数分别为16人和10人, 2007年和2009年停招。招生的困难造成了招生计划的浪费, 办学资源闲置, 学校办学声誉下降等负面影响, 于是学校综合考虑对农学专业实行隔年停招。
2. 传统农学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
新建本科院校中传统农学专业是由以往高职高专甚至中专农校升级而成的, 形成了固有的培养模式, 农学本科专业一般模仿其他院校本科的课程设置, 仅讲授大田作物的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专业特色不明显, 与其他院校差距较大, 同时也存在与其他名牌高校农学专业同样的问题: (1) 课程体系设置单一, 主要是围绕农作物生产技术, 而对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开设很少, 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2) 知识陈旧, 教学中照本宣科仍很严重, 没有把现代科研成果有效地融入教学中。 (3) 实践环节薄弱, 学生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偏多, 实际动手和操作较少, 参与实际生产的机会少, 进入社会后适应期长, 在工作中缺乏创造性。 (4) 教育方法死板, 以灌输式为主, 考核方式单一, 造成学生只注重理论的死记硬背, 轻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而作为身处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收入地区的地方高校, 农学专业还存在与当地农业生产脱离等问题, 未能有效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3.投入不足, 实习实践条件难以满足本科教学要求
实习条件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综合技能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安康学院为例, 2006年升本建院以来, 学校重点是在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在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相对投入较少。在农学实验实习方面的投入平均每年约10万元, 远远无法满足本科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4.学科建设缺乏后续人才
以安康学院为例, 从新建本科院校中农学专业的教师层次结构来看, 虽然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60%以上, 但学历多为本科以下且多数为高职高级讲师转聘而来, 45岁以上教师占70%以上。学院作为新升本院校虽不断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 但从办学的综合效益出发, 对高层次农学人才引进相对较弱, 致使年青专业教师人员比例较少, 教师队伍人员缺乏后继人才, 已严重制约了专业的发展。搞好专业建设, 离不开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 能适应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师资队伍。
地方院校农学专业改革的方向和实践
1.政策调整为传统专业带来发展契机
2003年—2012年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均涉及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特别是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振兴发展农业教育, 要求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 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 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同时陕西省制订的“振兴计划”已实施了3年, 为涉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政策的支撑为我校的农学专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院系召开多次研讨会, 认为利用好政策, 改造好专业, 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开得好, 办得稳, 学生能学有所长, 稳定就业。
2.结合当地农业发展, 正确定位专业方向
安康市是秦巴山区以农业为重要财政收入的地级市, 近年来积极探索农业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主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思路, 通过这几年的实施成效显著。作为地方院校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 再结合好的政策支撑正确定位专业方向, 改革专业, 才能使传统专业焕发新的活力。根据这一思路, 我们于2010年改革专业方向, 确定植物工厂化生产作为农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2010年、2011年两年的招生为30人, 报到人数分别为26人和25人, 报到率均超过80%以上。招生的良好局面, 让我们更有信心办好专业, 2012年学校下达的农学专业招生人数提高到40人。结合当地农业发展, 培养出能适应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 这是我校农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 改革培养模式, 突出实践训练
专业方向调整后, 我们同样意识到专业要有特色, 必须要有不同以往的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实行“3.5+0.5”培养模式, 即7个学期校内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 最后一学期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农技实践和农业管理实习, 近一步提高对专业工作的认识。
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对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在实践训练的课程设置方面作了大力的调整, 以模块化形式替代以往单一的课程实习。此模块化实践训练方式将相关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开设, 如植物快繁技术、工厂化育苗与无土栽培、设施栽培等理论和实验课程安排都在第6学期, 实习课程植物工厂化栽培管理实习模块开设3周, 使学生掌握从植物组培、育苗和栽培管理的整个技术环节, 改变了以往只针对某一项进行实习, 学生动手少, 效果不佳等缺点, 提高了实习的整体性。2010年在2008级农学专业进行了设施园艺、植物生产学的课程实习的模块化试点, 实习不仅进行了实地参观、还进行了蔬菜育苗嫁接技术的训练, 学生均反映提高了对专业的兴趣, 实习效果好。同时学院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先后与安康市农科所、汉阴县农业局、西安植物园等相关单位建立8处实习基地, 保证学生既能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方式又能亲自动手参与生产实际, 达到实习应有的效果。
4. 完善新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专业方向确定后, 通过多次讨论和征求部分企事业单位专家意见, 形成了新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此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理解掌握植物工厂化生产的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 并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理念,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在基层生产一线从事与设施农业产业有关的设施作物生产和管理、种苗规模化生产和管理、设施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在对实践课程进行模块化的改革后, 对理论课程也作了大的调整, 课程设置上力求精炼专业课程, 弱化深奥理论知识, 提高实际应用课程的课时比例, 如将遗传学和植物育种学两门课合并为植物遗传育种, 提高设施园艺、设施栽培等课程的课时量, 最终建立“专业课程精, 实际应用强”的课程体系。体系重点以植物工厂化栽培技术和农业园区规划管理两个方向进行课程设置, 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开设农产品贮藏和加工等选修课, 要求学生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一线生产的管理, 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 了解农村现状, 为以后到农村从事“村官”、“技术员”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进行改革调整后, 招生报到率的不断增加和较高的就业率使传统农学逐渐走出停办的困境, 学院在人才引进、实验设备等方面也相应地增加投入给予扶持。专业改革是一系统工程, 既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人才得到社会认可, 又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 才能真正使传统专业更好地服务地方, 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新华网, 2010-06-06.
[2]张来武.以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 2012, (4) :5-8.
[3]高贵临.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农科教育新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03) .
3.农学专业介绍及就业 篇三
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近年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农学专业人才成为亮点,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要达到几百万。现代农业的概念远远超过人们的传统所认为的,种菜种粮。养猪养鸡的范畴,已经涵概生态,营养,动植物检疫,食品加工、克隆、花卉、草坪、农药、化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划、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期,农业人才招聘会频频举行,农业人才走势上扬,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神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的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人才近两年来也备受社会的关注。以往作为冷门的农学也开始回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4.农学专业学生求职信 篇四
您好!我是***科技大学***学院农学专业的。素闻贵校任人唯贤,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温馨的工作氛围令我神往。所以,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和满腔热情,我向您走近!
大学期间,我全面学习了植物保护专业各方面的知识,系统深入地学习了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农药、农药学原理、农药毒理学等专业方面的课程,成绩优秀,具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先后从事 “丙烷脒合成工艺优化研究”、“丙烷脒杀菌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工作,锻炼了专业技能;同时,我学会了操作高压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
英语 和计算机是现代社会必备的工具。课外期间辅修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可以熟练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软件;同时,英语 “读、写、听、说、译”能力较强,已顺利通过**省非 英语 专业英语统考(GET)和全国大学 英语六级 考试(CET-6),具备了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运用专业术语的能力。
5.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问题探讨 篇五
1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表现出的特征
1.1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时间长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时间一般在6个月左右, 一些课程特殊的农学专业院校的教学生产实习时间会长达9个月, 在生产实习期间, 学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农业的实际生产和科研中, 这是农学专业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技巧的主要阶段。
1.2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内容多
在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接触到农机、气象、植保、防病、栽培、土壤、耕作、肥料等各部分内容的知识, 是农学知识和经验全面体现的重点环节, 也是形成农学专业能力分化的重要时期。
1.3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操作性强
在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实际操作中, 学生亲自参加田间的生产、科研和管理, 学生相当于技术员、研究员和管理员, 大量实践性、操作性知识、技巧和理论有待学生学习。
2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师生对生产实习的认知不足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是专业的特点, 也是课程的安排。但是, 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对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重要性认知不足的问题。一些教师总认为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只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因此不重视实习、压低实习学时、缩短实习时间, 导致实习达不到规范的效果。此外, 还有一些教师在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中缺乏必要的准备, 导致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 一些学生存在对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畏难情绪, 一旦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体力消耗过大或时间过长就会有畏缩和厌倦的情绪, 严重影响了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价值的体现。
2.2 教学生产实习的规范性不高
一些教师对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存在观念上和理论上的缺失, 部分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 导致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出现形式、教学、内容上的随意性, 没有以规范的标准衡量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和学生表现, 导致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效果不好。
2.3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投入不足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 农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 而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实践基地、实习费用却没有相应地增加, 因此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效果不佳, 影响了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作业的展现。
3 改革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方法
3.1 继续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生产实习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熟悉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充实学生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通过实习劳动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推广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
3.2 改革教学生产实习的内容
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应该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 及时调整教学生产实习内容, 向学生传授最新、最前沿专业知识, 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实用性, 使其熟悉当前农业生产动态, 不断强化专业技能, 以适应当前生产实际。
3.3 多专业、多层次地进行生产实习
在现代化的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中, 要重视农学专业实践, 结合农机、土壤、植保等相关专业, 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成为全才,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及社会适应性。
4 结语
当前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还远未达到预想的水平和状态, 需要农学专业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素质高、数量多的农学专业人才, 加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我们应该利用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机遇, 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充分认知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特点, 把握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关键的前提下, 形成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达到提高农学专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进而完成农学专业整体的发展任务。
摘要:农学专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门类, 是实践性、技巧性和技术性含量较高的一门专业, 是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速生态和环境建设等重要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和专业。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是重要的课程内容, 本研究立足于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实际, 对当前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表现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分析了存在于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中的问题, 提供了以改革为导向,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实现农学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教学基地,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耀武, 韩建明, 陈万光.高校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7) :56-57.
[2]刘章勇, 秦亚平, 李定国, 等.农学专业全程体验型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7, (11) :87-88.
[3]姚安庆.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整合优化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 2003, (06) :101-102.
[4]王冀川, 高山, 石咏梅.生产实习教学的几点探讨——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4, (02) :41-42.
6.农学类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篇六
“农业院校喊渴,农业院校纷纷改名弃‘农’„„三四年前,在相当多的地方,这样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城里孩子自然压根儿不曾动过报农学的念头,就连农村考生,也畏“农”如虎。可如今,当年不少并不情愿走进“农”门的大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就业状况之充分,颇出乎我们意料,久居“冷宫”的农学真的开始“吃香”了!
一、疑问:农学就业真的“吃香”吗?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加速建设,使得农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步增大,近年来弄学专业就业比较平稳,而且在整体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稳中有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除动物医学、园林专业就业形式较好以外,毕业后真正从事农学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因此还不能说“个个吃香”。
除了具体专业就业的差别外,农学毕业生就业与学校的地域性关系也很大,比如像北京、上海等地区农业研发企业少,用人单位需求相对持平。据调查显示,上海交大2006届、2007届农学专业毕业生到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仅为10.17%和12.78%。
据调查显示,目前学农学的仍以农村孩子居多,他们的就业渴望远比城里孩子要强烈得多,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一毕业就失业。求职门坎较低,恐怕也是农学毕业生就业较为充分的重要原因。
解答一:农学就业率高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一直备受重视。如今,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加,如何进一步
发展农业,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为此,农业科学家们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的新思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1世纪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不是几十万,而是成百万。所需人才的专业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林、畜、牧专业,而且还需大量的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现代化的新型专业。
近两年来,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在迅速增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果树、种子、蔬菜、昆虫学、农学等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对“绿色环境”的要求提高了,从家庭绿色点缀到社会环境绿化,这都带动了社会对风景园林、观赏园艺、花卉等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
解答二:农学就业率高源于政策经济的调整近年来,国家不断进行宏观政策调整,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力度,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使得农村求贤若渴,让农学专业学生大有用武之地;其次全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就业难度增加,也使得一些学生选择面向更广阔的农村就业;而且多
年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会舆论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此外,一些涉农岗位求职门槛相对较低,也促成一些就业愿望迫切的农学专业农村生源积极就业。
二、“村官”成为农学的新就业趋势
近年来,高校就业的指导和社会舆论的努力,使大学生“村官”等就业专项成为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增长点。
7.农学专业建设的方案目录 篇七
1
目录
一 、现 代 农 艺 技 术 专 业 教 学 标 准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 (1)
(二)招生对象与学 制 .............................................. (1)
(三)培养目标 .................................................... (1)
(四)人才规格 .................................................... (1)
(五)职业领域 .................................................... (3)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 (3)
(七)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 (11)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 (12)
(九)成绩考核 ..................................................... (18)
(十)说明 ........................................................ (18)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标准 ................................... (19)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 ..................................... (19)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标准 ....................................... (22)
《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标准 ....................................... (26)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课程标准 ......................... (30)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 (33)
《现代农业设施》课程标准 ....................................... (38)
《农产品营销》课程标准 ......................................... (41)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农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 ...... (45)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 ... (49)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门化方向) .... (54)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标准(农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 .... (59)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标准(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63)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 (67)
《农药使用与经营》课程标准 ..................................... (70)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 (75)
(一)师资队伍 ........................... .......................... (75)
(二)教学文件 ..................................................... (75)
(三)教学管理 .................................................... (75)
8.在农学专业课中融入任务型教学 篇八
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专业课教师,我认为职业学校农学专业课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给学生提出任务,让任务把学生引入自主学习中来,从而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做中总结,拓展延伸,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农学专业比较特殊,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在农学专业课中灵活应用任务型教学,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职高学生的特点
职高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能力较差,不会自主学习,但相对而言在技能实训课上领悟能力和操作技能是比较强的。任务型教学,有载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净化知识体系,达到预期效果。陶行知曾提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
二、理解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的教学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型的教学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任务型的教学学习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型的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任务的确定、完成、对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估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并且学生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兴趣提高了,课能听懂了,操作学会了。我们还感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技能操作能力提高了。
三、掌握任务的设计
1. 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
任务要适合学生的年龄,以确保在课堂中完成任务。当然在设计时应该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比如在学习生物第六章讲到先天性行为时,大多数学生不能区分反射、应激性、本能、趋性这几个概念,特别容易发生混淆,教师就需要指导与讲解,可以先设计几个实例问题引导学生去区分: (1) 触动含羞草,其叶片会合拢(应激性); (2) 将食盐放在草履虫的附近,它会躲避(应激性); (3) 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会突然跳起(反射); (4) 飞蛾扑火(趋性); (5) 刮风下雨时卷柏会合拢(应激性); (6) 动物的求偶、繁殖行为(本能); (7) 望梅止渴(反射),等等。这样就在一开始抓住了学生的求知心理,为任务的实施埋下伏笔。
2. 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要针对教材内容,针对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以保证任务的开展有具体的意义和目的。同时,任务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设计的任务要有学生的兴趣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活动能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3. 任务的设计要实用可行。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注重基础性、目标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性,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应为学生创设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产生独特的想法或答案,并作出判断或评价。在讲述观赏植物分类及植物器官时,给学生提出实训项目———观赏植物识别任务,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校园的挂牌植物进行标本采集,并记录下它们的原产地、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用途等。同时,要求各组之间也要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共同探讨、研究,并且主动问老师与学校的园艺师傅请教,设法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去识记。事实上,这样的任务设计可操作性很强,学生的反映相当不错。特别当这些同学漫步在校园等场所,在其他同学面前说出许多的常见植物,看见那些同学敬佩的目光时,他们有了成就感,感到自己确实学到了知识。
四、任务的实施要有的放矢
任务型教学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实施会给学习者带来新鲜的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地培养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在任务实施阶段,要创设情景: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环节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发生。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相应的情境,养花时把花天天放在房间里合适吗?为什么晨练到公园里好?长跑后为什么两腿发酸?苹果放久了什么会有醇香?种在田里的黄豆苗和我们吃的黄豆芽都是黄豆发芽来的,为什么一个是绿色的,一个是黄色的?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经常接触到的生物现象,恰当的时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加以探究。教师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引导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去想,使他们在思考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体验成功,收获喜悦,对农学专业的兴趣油然而生。在交流讨论阶段,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得到启发后作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五、评价总结要到位
一个个任务的完成、知识的掌握、目标的实现,伴随着一个个的成就感,学生会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回自信,在不知不觉中消除畏难情绪,此时,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学习成就的评价,在评判时应以鼓励学生为主,及时指出成果中不足。并对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公正地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考核及学分的考核实行奖励机制,让学生更有自信。
总之,在农学专业课中融入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真正体现了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同时,还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的发言权、提问权和评价权,最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和操作的机会,为今后迈入更高学府和走上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涛川.有效教学方法全集.北京艺术科学电子出版社.
[2]新课程标准.
9.农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思考题 篇九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4分)
糖有氧氧化 脂肪酸β-氧化 鸟氨酸循环 酮体 限制性内切酶
中心法则 联合脱氨基 氮的正平衡 糖异生 DNA的变性 共价调节
Tm值 核糖体 引发体 冈崎片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糖酵解有 步脱氢反应和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2.18C的饱和脂肪酸经 次β氧化生成 个FADH
2个NADH和 个ATP。
3.真核细胞mRNA 端有 帽子结构。
5.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6.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共消耗了 个ATP。
7.三羧酸循环中有 步脱羧反应,步脱氢反应,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8.氮的总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氮量 排出的氮量。
9.LDL是由 向 运输胆固醇。丙酮酸脱氢酶系
含,酶和 种辅酶。
10.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和。
11.饥饿时大脑可以用 代替糖的需要。
12.降低血糖的激素是,其主要作用是。
13.PRPP的中文是。hnRNA的中文是。
11.糖代谢为脂肪合成提供,和。
12.主要的生物氧化途径是 和。
13.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氨基酸是,携带起始氨基酸的tRNA反密码子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14.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的 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
15.丙酮酸脱氢酶含,酶。
16.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和。
17.酮体在 合成而在 分解。
18.酪氨酸转变成 和 再生成糖和酮体。
19.脂肪酸合成的原件是。
20.HDL在 形成,主要运输。甘油先转变成 再进入糖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不可逆的部分是由 酶催化。
21.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受体是。谷氨酸脱氢反应中的氢的受体是。
22.嘌呤在人体内的最终分解产物是。
23.肝肾以外的组织由于没有 酶而无法直接补充血糖。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24.LDL是由 向 运输胆固醇。
25.糖代谢的3个交汇点是,和。
26.RNA聚合酶是由 和 组成。
27.磷酸戊糖途径生成 和。
28.IMP是 和 的前体。PRPP是由 合成的。
29.尿素由 个氨和 个二氧化碳合成。
30.柠檬酸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
31.1分子乙酰辅酶A的碳架进入三羧酸循环中经过 反应,生成。
32.合成酪氨酸的原料是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33.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密码子是UGC时,tRNA反密码子是。终止信号由 阅读。
三,问答题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1.简述一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的过程和2分子丙酮酸生成一分子葡萄糖的过程中参与的酶及能量的异同点。
2.简述DNA合成的准确性是如何保证的。
3.讨论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解释苯丙氨酸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4.讨论进食,轻度饥饿、极度饥饿三种状态下大脑、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糖、脂肪及氨基酸的代谢特点。
5.尿素分子中一分子氨来自天冬氨酸时,鸟氨酸循环和柠檬酸循环及氨基酸转氨基作用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6.简述蛋白质合成过程。
7.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8.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9.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0.简述70S起始复合体的合成。
11.简述体内需要大时5-磷酸核糖时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
简述体内需要大量ATP时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简述三羧酸循环。
简述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的代谢调控。简述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简述糖代谢为脂肪合成提供所有的原料。
17.简述冈崎片段的加工。
18.简述遗传密码的特点。
19.简述细胞能量对糖酵解的调控。
20.简述氨基酸脱羧后的碳架的去向。
21.简述糖酵解途径的调控元件为何是果糖激酶而不是己糖激酶?
22.简述体内需要大量NADPH时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
23.简述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24.简述4种脂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25.简述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主要的参与因子。
26.简述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3-磷酸甘油醛脱下的氢的去向及其意义。
27.比较并讨论脂肪合成及脂肪分解的代谢途径。
28.解释蛋白质合成中为何mRNA链中的AUG密码子不能被起始tRNA识读,而区别两种AUG密码子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29.简述三大营养物的相互转换。
30.简述DNA
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特点。
31.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特点。
32.简述大肠杆菌的DNA
聚合酶的特点。
33.乙酰辅酶A为什么不能合成葡萄糖?
34.简述核糖体的主要活性位点。
35.简述DNA的修复系统。
36.简述真核生物RNA转录后的加工。
37.简述肌糖原为什么不能补充血糖。
10.农学专业研究生的职业前景大扫描 篇十
农学专业研究生的职业前景大扫描
2009年02月17日 09:33 来源:人民网教育
从人们的印象上讲,农学就业似乎不太好。但从一些调查数据上看,农学专业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同其他专业比较的情况下,就业率还算可以,排在前面。但具体到农学门类的二级学科,就业情况就比较难说,好坏不均匀。
关于就业形势,建议有意向考农学研究生的同学先不要担心太多,只要考上了研究生,在读研阶段做得很好,相关的基础掌握的比较扎实,多参与一些社会工作,毕业后找到工作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农学就业状况
据专业课考试辅导中心长期以来对农学领域的观察与研究,对农学专业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个相当准确的把握,这里向考研的同学提供几份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考生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看法。
一是《2007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研究生层次,农学、工学、管理学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分别为99.34%、99.2%、99.12%。同时,工学和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毕业研究生数量,又列前两位。哲学和法学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较低,分别为94.88%和95.96%。
二是2006年团中央学校部与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共同开展的大学生求职就业问题调查显示:不太被看好的农学专业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
下面以开设农学专业的学校为例,一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是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学校占1/3比重,每年有1000多名毕业生,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也保持在90%以上。就业情况比较平稳,没有大的波动,在整体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稳中有升。二是上海交大农学专业,据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该校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生为99.3%,比2006年有较大提高。
农学类专业就业方向一览
1、植物生产类
一般可以都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科研、生产及管理机构工作。
2、动物生产类
一般可以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
工作。
3、水产类
一般可以到水产部门工作,也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也可选择这方面的项目进行操作。
4、动物医学类
一般可以选择到各级兽医防治、科研、教育、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及动物检疫站、商品检验局、生物药品制造及动物食品加工单位工作。
5、森林资源保护与环保类
大多可以从事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但并不是所有毕业的同学都到上述对口行业、对口企业工作,以上海交大为例,除动物医学、园林专业以外,毕业后真正从事农学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2006届、2007届农学专业毕业生到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仅为10.17%和12.78%。
就业前景观察
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学校的地域性关系很大,也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关。比如北京农业研发企业少,用人单位需求持平,每年的变化并不大,大学生村官就业正成为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增长点。区县到高校招人时会特别关注毕业生懂不懂畜牧、懂不懂种植,因为农村基层工作毕竟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的结合体,在这方面,农学专业毕业生更有用武之地。即使是研究生,如果有意向、有兴趣,在村官就业专项上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或者与农村相关的部门求贤若渴,让农学专业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国家现在对涉农行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如果有些同学希望在这个领域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哪个专业,都有其用武之地,如果我们学与做两者都很到位,肯定能谋得一份理想的事业,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里既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发展空间,同时又要结合自身的兴趣。
历年考研中,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专业课考试中,农学考研有竞争的激烈程度倒并不是太大,也没有跻身入考研的热门专业榜单里,但文都教育专业课考试辅导中心的辅导名师还是要做一个提醒,正准备参与2009年考研的同学要尽早确定具体的专业,以便“预则立”。农学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学等8个一级学科,共有27个二级学科。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农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4.08%,在1999~2003年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农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2.89%,农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4.19%。
农学硕士点扫描
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权授予农学硕士学位的大学的大学共110所。其中一级学科的研究生院分布及排名情况大致如下(根据2007年各种调研数据与材料综合得出):开设有农学专业研究生学位的知名农学院校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作物学专业前三强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开设学校近60所。园艺学专业前三强分别为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开设院校约有40多所。农业资源利用学专业有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开设院校约40所。植物保护学专业有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开设院校约50所。畜牧学专业前三强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设该专业的院校约有55所。兽医学专业开设院校有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林学专业开设院校有北京林大、东北林大等,约60多所。水产学专业开设院校有中国海洋大学等近30所。
综合而看,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在农学方面的综合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报考者相对也比较多。另外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农学专业也相当不错。牢记择校三大关键考虑因素
一、职业前景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考研,职业前景已经成了众多考研学子最关注的问题。考上研究生,能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能否增长见识与能力,能否在学术研究上打牢根基,或者能否拿到高的薪酬,是农学专业硕士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当然也是其他专业研究生们都会关注的事情。
1、植物类:一般可以都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科研、生产及管理机构工作。
2、动物类:一般可以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
3、水产类:一般可以到水产部门工作,也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也可选择这方面的项目进行操作。
4、动物医学类:一般可以选择到各级兽医防治、科研、教育、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及动物检疫站、商品检验局、生物药品制造及动物食品加工单位工作。
5、森林资源与环保类:大多可以从事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讲,比如动物医学原先是个冷门专业,2005年以来这方面人才开始“走俏”,在大中城市,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带动了宠物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社会的巨大需求给动物医学专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兽医临床、卫生监督、动物防疫等方面的业务需要大量动物医学人才。
二、地缘因素
报考农学专业,如果未来想到公司里就职,地缘因素比较明显。而且一般比较好的院校都在上海、北京等地,而农学专业研究生如果想在本专业范围内就业,在京沪两地却不容易找到对口的单位,往往需要往农业地区流动。
同时,报考时要考虑毕业后想留在什么地方工作,想在什么地方谋求发展,就业或者创业,还是想继续读书,争取留校任教,或者到一些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这些问题在择校报考时最好妥善处理好。
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除动物医学、园林专业以外,毕业后真正从事农学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在中国农大毕业后,或许就在北京找了一份非本专业的工作。但如果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往往需要到其他城市寻找工作。
三、自身的专业兴趣、知识水平与应试能力
报考一个专业,不仅仅在于该专业的诱惑性,同时应考虑到自身的兴趣所在,如果对这个专业没有一种内在的兴趣,估计学习起来也很难上劲。文都教育认为,对专业的选择应该三结合,一是专业兴趣;二是知识水平;三是应试能力。
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报考学校时,要想尽量缩短这个距离,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平时模拟水平,比较各院校的历年的专业成绩差异,然后确定学校。如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的农学专业竞争相对比较激烈一些,竞争激烈,我们在择校时,最好在既充满激情,又不排斥理性。不一定非要锁定这几所院校,像上海财大、中央财经等院校也可以考虑在内。
11.农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一
1“复合型农学专业”模式
该模式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代表, 这种复合型农学专业具有以下特点:
(1) 课程内容交叉融合, 实现课程复合。将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进行交叉融合, 以便在有限的学时里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在专业基础课中, 将“土壤学”和“农业化学”整合为“土壤肥料学”;将“农业昆虫学”与“农业植物病理学”整合为“植物保护通论”。在专业课中用“植物生产原理”整合“作物栽培学”, 用“植物生物技术”提升“作物育种学”;而选修课的设置在充分体现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基础上, 提炼课程内容, 适度提高课程的知识容量。如将“设施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等整合成“园艺通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整合成“经济学原理”。为了让学生了解大农业, 开设整合农、林、牧、副、渔各业科学技术内容的“农业概论”;开设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等多方面要素综合应用的“农业推广学”等。
(2) 学科的交叉融合, 实现学科的复合。该校将原农学系、植物保护系等相关院系合并, 设立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 将院内各个学科打通。如将作物遗传、作物育种与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的交叉融合, 设置“植物抗性遗传育种”课程。他们还将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生态与昆虫生态整合;将病虫草监测、测报、建库与农作专家系统、精准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促进了学生对信息农业的了解。
(3) 设置选修课模块, 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在选修课中设立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理学、农学等4个选修模块, 要求学生选修课至少应覆盖到3个模块, 以保证“专业知识与文化素质”多学科复合。人文社科模块包括大学语文、实用写作、中国哲学史、现代科技概论、科学技术史、农村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理学模块包括现代生物学导论、生态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经济管理模块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经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国际商务、国际金融与贸易。农学模块包括农业概论、园艺学通论、种子学、特用作物栽培、耕作学、农业推广学。
(4) 实行讲座制, 拓展学生视野。每3周聘请1位专家从不同领域为学生作报告, 讲授者为不同学科的学者、领导、企业家等, 其中人文讲座占50%。
2“大农学专业”模式
该模式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代表, 该校将原农学专业和园艺专业 (包括果树、蔬菜、花卉) 打通, 建立全新的面向植物种植业为主的“大农学专业”;同时进行与之配套的改革。
(1) 改革教学内容。一是加强基础课教学, 课堂教学总学时2 500学时左右, 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时数达50%左右, 特别是加强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二是专业课教学内容要传统与现代兼顾, 以现代高科技实用技术为重点。三是增加管理和经营方面内容的教学。四是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以及农用车辆和农业机具应用能力培养。
(2) 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是在提出“两段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在专业课教学期间, 原则上按专业课内容分大段安排教学, 边讲边做, 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如在第4学期集中进行水稻、棉花的高产栽培、杂种制种综合实践, 同时进行植物栽培学、植物育种学和病虫防治等课堂教学。又如在第6学期集中3周进行果树修剪、培肥、嫁接等实践, 同时结合进行栽培、育种、病虫防治等方面课堂教学, 边学边做。二是改革教学方法, 除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室内实验、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教学形式之外, 加强了自学、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 并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边干边学, 实地调查考察, 开研讨会等, 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3) 改革教材。编写出全新的《植物栽培学》、《植物育种学》、《农学实践》、《植物病理学》、《农业害虫学》等教材, 其内容均覆盖了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
3“现代大农学专业”模式
广东省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为了培养面向广东“三农”、适应广东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并具备进一步发展潜力的“理论上基础扎实、专业上多学科交叉、能力上懂经营管理会贸易”的农业应用型人才, 将传统的农学专业, 整合提升为“现代大农学专业”。
“现代大农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一是体现现代生物高科技在农业的应用。如将基础课中的植物学改为普通生物学。二是拓宽专业的研究对象, 并构建了大农学课程体系。将农学专业教育从单纯的作物种植专业教育拓宽到植物种植 (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通论、园艺通论、植物育种学、植物调控技术、植物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和繁殖技术、土壤肥科学、植物保护概论) +养殖 (畜牧通论、动物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保护概论、水产养殖概论) +加工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经营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商贸 (农业商品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实务) 的农、工、商、管一体化多学科交叉的跨专业教育。三是设置反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课程, 如植物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及繁殖技术、生物技术概论、农业科技研究等, 以提升传统农学专业水平。四是设置了面向农村基层工作的课程, 如农村社会学、农村经济政策法规等, 以适应面向农村和面向农民的人才培养。五是开设了大量的相关选修课, 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4 以传统农学专业为基础, 培育专业新的增长点
该模式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代表。该校以传统农学专业为基础, 积极增设与农学相关的新专业。1998年该校抓住国家重视区域经济开发的机遇, 申办成功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教育研究项目“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教改课题为基础, 2000年率先在全国试办了第一个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2年利用该校多年来举办种子专科专业、试办种子本科方向的有利条件, 及时申报成功了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利用学科结构调整的成果, 在成立了农学院中草药研究所的基础上, 成功申办了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本科专业。现在山东农业大学初步建立了以农学传统专业为基础的, 包括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中药资源与利用等新专业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 华南农业大学也于2002年将传统的农学专业拓展为农学专业的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等3个新的专业方向, 到目前为此, 上述3个专业方向的招生和学生就业状况较好。
参考文献
[1]官春云.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10) :3-19.
[2]曹凑贵, 张献龙, 傅廷栋.改造传统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农业教育, 2004 (1) :21-23.
[3]覃广泉, 廖益.传统农学专业改造整合提升为“现代大农学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8) :59-61.
12.农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二
高老师:你好!
主持人:高老师,我们知道在2008年后,农学专业实行全国统考,具体的考试科目是怎样的呢?
高老师:是这样的,2008年以后农学专业课就实行了全国的统考。农学专业考试两门,专业基础课是数学或化学,专业课是植物生理生化或动物生理生化。专业基础课都是一样的,数学或化学,化学包括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部分。专业课根据报考方向不同分为植物/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报考植物类相关专业,如作物遗传育种、园林学、植物病理学等,专业课考的是植物生理学。报考动物类相关专业,如动物遗传育种、畜牧学等选考的专业课是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还是一样的。
主持人:高老师,我们都知道您当年考的也是农学专业,那您你当时在准备复习的时候都选择了哪些参考教材呢?
高老师:2008年全国统考后,国家统一命题,原则上就没有了指定的教材。大家可以根据以前考研的情况来自己选择,以前的考生对教材是这样,很多同学会采用重庆版的数学来复习,生物化学一般是汪小兰老师版的,普通化学部分可以选择中国农业大学赵世铎老师编的书,生物化学可能有一些像中科院考的生物化学比较难,我们用不着这么难的化学,中国农业大学老师沈博老师编过一版,他还配套编了一些自己的习题。植物生理学选择的是王忠编写的中国农业出版社版本,或者是潘瑞炽编写的第五版。动物生理学推荐的参考教材有郑行老师主编的动物生理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
不管是哪本教材,其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都类似,不同的编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重点和兴趣,会在某些内容的阐述上略有不同,但参考以上推荐的一些书复习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历年考研的经典复习资料。主持人:在确定了考试科目,拿到了参考教材之后,怎么样安排复习计划,请高老师能大致给考生们介绍一下吗?
高老师:根据我个人的复习经验,整个专业课复习阶段可以分为整体掌握—细化推敲,重难点突出—查漏补缺—实兵演练几个阶段,大致分为三轮。第一轮是全面深入的看书,把握知识体系,深入理解知识点,时间大概是在9月份之前完成。第二轮是突出重难点,有层次有重点的加强和巩固内容,时间安排在10-11月份。第三轮就是最后,也就是12月份左右,结合做真题等,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排查,查漏补缺。
每个人基础不一样,复习进度也就不同,但从学习效果来看,我个人觉得越早准备越好,尤其是专业课,复习科目和相应知识点较多,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复习和揣摩慢慢积累。基本上从决定要考研开始就应该着手准备了。我想大部分考生现在正处在这个状态。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老师刚才为我们整体复习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那可不可以请高老师具体谈谈现在开始这几个月,每一门的复习计划和注意问题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高老师:好的。这几个月是考研复习的启动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专业课第一轮的复习着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该学科的一个感性认识。复习时,应保持踏实、认真、钻研的态度。拿到书本之后,先以目录为大纲,全面了解知识框架,形成对该科目的初步认识。针对几门专业课,下面就具体的学科分别介绍。
首先是专业基础课,是化学和数学是任选一门进行考试的,我当时选的是化学,先说说化学的复习计划。化学由有机化学和基础化学两个部分组成。基础化学是比较简单的,对于基础化学的复习,主要注重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公式,将这些原理、公式熟记与心,在记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其实,基础化学的考察难度其实不大。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定要细致、全面地看书,大家不妨拿一个本把具体的知识点照抄下来,这样的话也方便后续的复习。相对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内容较多,涉及到很多的反应方程式,考生会觉得记忆起来比较复杂,需要大家尽早开始复习。复习时,原理、知识点、反应式多而繁,在考试时有机合成、完成反应式的考察题目考生反应较难,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切勿死记硬背,深刻理解各种反应的原理,找到反应的规律,再加以灵活应用。
化学这两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上的关联性,所以两门课可以同步复习。第一轮的复习时间较长,大概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基本上在8月份之前完成。先看知识体系,结合书本上的课后题加深进一步理解。这个阶段现在我不建议大家搞题海战术,题量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精,像课后题一定要做,这些都是很经典的题目,解法等也都是比较基础和典型的。在此期间建议大家大量做题,并且在做题的过程中强化对以前知识的记忆。以上说的是化学。
接下来是数学的复习,改革以后的数学考察难度基本和原来持平,农学类对于数学的考察会稍微低于数四的水平,所以同学们可以按照数四来进行复习。改革后数学考察的知识点变化不大,像微积分等一些重要的章节仍占很大的比重。这就需要大家在复习时保持原有的中心不变,根据原有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然后把握相关的知识点。
对于数学这门课的特点,考察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需要大家对一些公式和原理进行灵活的掌握。数学一般也是最起码进行三轮的复习,第一遍主要是看书,将书上的东西理解跟领会,将一些定义熟记于心。第二遍复习开始的时候就做题,像每年海文学校都会出一些习题集,难度虽然不大,但是知识点概括得非常全面。可以对书上内容的理解起到很大的作用。
专业课考查的是植物/动物生理生化,也由两门课组成:植物/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统考后,考虑到全国考生的公平性,从出题难度看,较统考前难度有所降低,但知识点并没有减少,个别重要基本知识点还细化了。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重难点的突出和把握,重要内容重点理解,对于过难的、不常考内容就可以适当转移精力。
先说说植物/动物生理学。这两门都是以记忆性为主的学科,需要大家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抓大放小。对于重要知识点的把握要有深度,对书本通读基础上还要精度,在复习时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相对于化学,这两门课的知识体系要复杂些,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但可以相对较晚些,在9月之前完成就可以。
最后来说说生物化学,从考查内容来看,知识点数量稍小些,但由于重要内容和植物/动物生理学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所以两门课的复习要同步,进度尽量保持一致。这门课的复习更要有针对性,从历年的考试内容来看,涉及到的大题部分基本上都是关于动态化学部分的,例如TCA循环等,会出一些大题,而一些重点的名词概念,每年也都会出现。复习时一定要有针对性。
主:最后,能否总结性的给广大考生说几句呢?
高老师: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是智力、体力和心力的较量,很重要也很残酷,但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一种经历而已。最后,送给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最后,祝大家复习顺利,考研成功!
13.农学类专业“潜力职业”分析 篇十三
潜力职业:
1、酿酒师:品味坛坛香醇
职业定义:酒类酿造过程中,从事指导生产工艺设计、参数控制等工作的人员。需求分析:我国目前有酿酒企业 15600 余家从业人员 800 多万从事酿酒的`技术人员100 万人左右,而传统的密集型劳动模式正在被淘汰,对酿酒行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化技能要求更高。生活离不开酒,但人们更注重健康,酿酒师的地位与作用凸显。
相关专业:食品加工专业
2、农作物种子加工员:生产好种子为人民增收
职业定义:从事种子预处理、干燥、清选、分级等工作的人员。需求分析:通过种子加工,实现精量半精量播种是当前节约型农业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技术内容。在目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农村小规模经营情况下,要加快种子加工处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相关专业:种子加工专业
3、农业技术指导员:做好农民的老师
14.农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四
农业昆虫学是农学专业的基础课, 兼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质, 在农学类专业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本课程主要讲授昆虫学的基础科学知识, 内容包括各种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方式、发生规律、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是保护农作物获得丰产丰收的一门科学,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 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型也发生了转变。目前, 用人单位对农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化和社会需求, 根据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特点, 加强农业昆虫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 是农学类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培养出一流的高等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保证。
二、具体做法
1.注重教材选择, 优化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 本科专业设置由细化转向加强基础, 缩短学时, 拓宽口径的改革。因此, 如何在较少的学时情况下保证农业昆虫学的教学质量, 是农学类专业教学所面临的挑战。选好教材以及做好对教材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农业昆虫学教学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 农学专业的《农业昆虫学》课程没有合适的教材, 采用彩万志等主编的《普通昆虫学》和李云瑞主编的《农业昆虫学》两本教材, 均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材, 内容多且深。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全面的知识,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点, 了解最新的学科进展情况,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精心组织课程内容,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地域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 达到知识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首先, 注重农业昆虫学基础科学部分的教学。由于农学专业没有昆虫学科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 然, 解决生产中害虫防治的实际问题, 更多的则是依靠运用昆虫学基础知识来解决, 因此, 昆虫学基础科学部分的教学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突出重点, 兼顾其他”的原则, 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将《普通昆虫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至第三篇合并为一个章节, 即昆虫体躯构造与功能, 授课时联系生产实践讲授昆虫的外部和内部构造与功能, 力求将这部分内容讲细讲透彻。例如, 不同类型口器的昆虫, 其危害症状不同, 应根据昆虫的危害症状有针对性的选择农药种类和施用方法;利用昆虫的触角, 可区别害虫的雌雄, 如果诱虫灯下诱到的害虫多是雌虫尚未达到产卵的程度, 那么及时预报诱杀成虫就能减少产卵量, 降低为害, 这在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上是很有用处的。对于昆虫生物学特性的章节, 有选择的讲授昆虫的生殖方法、生活史及习性;昆虫分类章节, 重点讲授农业上常见昆虫的分类特征, 包括对农作物有益和有害的种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农作物昆虫。对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掌握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了解其他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将农业昆虫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放在农业昆虫学各论中, 结合具体的害虫进行讲授,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在农业害虫的防治原理和方法章节中, 以害虫综合治理 (IPM) 理论为基础, 引入害虫可持续治理理念, 解决环境污染、农产品残留等安全问题, 结合成功防治农业害虫的典范讲解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和生动性。
其次, 灵活讲授农业昆虫学各论部分的内容。由于农业昆虫学各论内容庞杂, 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因此, 我们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 对有关章节进行调整, 形成了以地区主体作物为特色的害虫群落系统。我们将某种作物害虫作为一个单元来讲授, 先讲授某种作物害虫的种类, 然后讲授重要害虫的群落特征, 之后再阐述优势种种群的发生为害特点, 最后在害虫为害特点的基础上, 制定某种作物害虫的综合治理技术。这样授课的效果显著体现在两点:第一, 使农田生态—害虫群落—害虫种群—综合治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非常便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第二, 将害虫的发生为害与综合治理联系在一起, 既符合现代害虫综合治理的理念, 又可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 害虫的综合治理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生物化学、作物学、栽培学、气象学、土壤学、耕作学等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相联系, 在课程授课中注重将上述学科的知识与昆虫学知识结合在一起, 利用作物自身的外部形态、内部生理生化特点、作物栽培措施、栽培制度、农事操作等措施, 来分析害虫—植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 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 减少害虫的危害。此外, 授课时及时补充害虫变化的新动态, 做到与时俱进。如搜集整理关于美洲斑潜蝇、烟粉虱、白粉虱等害虫的资料, 补充到授课内容中, 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
2.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讲课是一种艺术,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要使教学效果好, 就必须精心设计授课内容, 认真备好课, 写好教案及讲稿, 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做到简练、准确、富有趣味性。改革之后的教学方式, 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讲授昆虫学基础知识部分时, 昆虫分类章节中, 某些害虫的特征较繁杂, 学生不易记忆, 如在讲课过程中引用一些谚语、经典事例等, 教学效果会很显著。例如, 在讲到“弹尾虫”的特征时, 我们引入了“善跳弹尾目, 腹节不过六;基部有腹管, 跳器在端部”的例句,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和记住。在讲授各论部分时, 挑选2~3种重要虫害作为重点讲授内容, 其余的虫害安排学生自学, 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制PPT课件讲解, 最后由教师总结补充。如此, 学生从一类害虫的危害症状特点到学习此类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 从重点剖析此类害虫的发生危害原因到举一反三的学习其他类害虫的过程中, 学会了自己查找文献和总结归纳,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整个农业昆虫学授课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多媒体的授课形式, 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物、录像、电影等方式, 利用其图像、声音和动画效果体现昆虫的各种形态及生命活动方式,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物质依附和基础支撑, 实验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整体科研能力, 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结合社会和地方需求, 农业昆虫学的实验教学逐渐向农业生产实践型转变, 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利于毕业生的就业要求。首先, 改变教学模式。以往的实验课教学, 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 完成实验项目内容, 对作业以外的实验内容不重视, 甚至不做,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出现应付现象。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 教学手段的革新。实验教学中, 利用了多媒体技术, 弥补了板书、挂图、标本残缺、标本数量不足等方面的缺陷, 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其三, 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实验完成后, 分析实验结果、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其四, 为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提升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 我们在实验中增设了昆虫学教学实习。要求学生到温室、田间采集昆虫标本, 室内鉴定, 识别害虫危害症状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能亲身观察和掌握这些昆虫的基本形态、习性、危害状况等, 弥补了以往单一室内实验教学的缺点。改革之后的实验教学方法, 既培养了学生对农业昆虫学学习的兴趣, 也训练了学生在农业昆虫学实验技术方面的扎实功底, 为今后从事农业昆虫学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完善考核制度, 提高综合素质
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 以及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 我们将平时成绩、实验、期末笔试成绩按照10%、20%、7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中, 作为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自制理论PPT的质量和查阅资料的丰富度;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使用能力、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巧、编制和使用检索表的能力、鉴别农业昆虫种类的能力、综合性实验设计的能力, 一般采用开卷或实物考试法;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害虫综合治理方案的设计及害虫的防治措施等内容。改革之后的考试评分方法, 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
教改之后的农业昆虫学教学实践表明, 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激发了学习激情, 提高了自主、创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明显地提高和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起到了初步的改革成效。相信通过我们今后不断改进和完善, 并将新的教学模式试行和推广到其他农学类学科, 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结合黑龙江省的地域特点, 对农业昆虫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云瑞.农业昆虫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 :1-5.
[2]彩万志, 庞雄飞, 花保祯, 等.普通昆虫学[M].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6) :19-21.
[3]彩万志, 花保祯, 宋敦伦, 等.昆虫学概论[M].3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6) :1-3.
[4]陈鹏, 李茹.农学类专业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 (4) :166-167.172.
[5]刘长仲, 王国利.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昆虫学》教学方法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0, 35 (4) :477-479.
[6]周春花, 黎敏, 谢红龙, 等.改革高校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 2008 (27) :10-11.
[7]卢秀和, 程方晓, 侯云海, 等.高校电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0) :338-339.347.
[8]赵奎军, 樊东, 王晓云, 等.植物保护专业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4) .
【农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学类专业就业前景解析09-23
农学专业毕业生求职信10-25
农学教研室关于德育进课堂工作计划10-15
农学研究生论文06-10
农学毕业自我鉴定06-22
日本新设农学院09-15
农学院迎新晚会节目串词09-17
英雄总有用武之地 农学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0-11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总结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