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 篇一
关于美术欣赏课我留意了以下几点:
一是:故事引进
我先给学生讲有关毕加索的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伟大的画家有了初步的了解的同时也对这位大画家感到好奇。然后我问学生,想不想知道他为何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画家,又有哪些作品?
二是:让学生带着题目来欣赏
题目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惟,不断提出题目并积极解决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题目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欣赏前,我先围绕作品的特点拟好了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题目欣赏,在欣赏 的过程当中解决题目。如:你看到了甚么,作品给你一个甚么样的感受,你感觉作者画这幅是为了甚么,猜一猜作者是甚么样的心情?等等,很自然的引出这一节课的主题,就这样让学生在余味和悬念中结束。
三:交换是不可少的
让学生相互探讨,每一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在交换中他们的思想火花在碰撞,对作品就有了新的熟悉和理解,也从中知道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作品,感受作品。
2.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 篇二
黑格尔对艺术美有着明确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相当于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而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认为,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希腊和中世纪晚期,人们更注重主观理念的演化,而相比之下,现代的艺术则更加偏重理智文化。
在黑格尔的年代,也就是18 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法国大革命为整个欧洲带来了思想改变的风潮,人们开始质疑权威和传统,强调理性,并且开始朝个人主义方向发展。这个时期,人们对艺术的观念也产生了变化。艺术家们开始寻求一些新的题材来进行创作,其中历史和革命题材首次大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此时,新古典主义画派崇尚理性的表达,追求复古的精神,重视艺术在人民中所起到的道德教育。他们所选用的题材都是比较严肃的历史题材,重视形式,倡导形式美的原则,摒弃鲜艳的用色,主张减弱画面的色彩。黑格尔美学中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自由统一的要求正适用于新古典主义画派的绘画风格。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达维特(1748―1825) 的《马拉之死》描绘了法国雅各宾派革命领袖之一马拉在浴室中被杀死时的情景。我们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能够明显地发现达维特的创作并非是情感冲动,而是一种对完善过的理念的表达。他并没有百分之百地还原马拉死时的画面,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塑造出一个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在工作的英雄,这毫无疑问地美化了革命派的形象,并且成功地体现了他所想要体现的理念―具有一种政治煽动性的效果。
同样的例子我们也可以从他早些时候的另一幅作品《贺拉斯兄弟的宣誓》中找到。这幅作品描绘了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家族的三兄弟代表罗马与伊特鲁利亚的古力茨亚人为避免大型厮杀,将以三对三决斗的方式决定罗马城和阿尔贝城的归属问题的故事。画面表现了在出征前,贺拉斯三兄弟的父亲鼓舞儿子们为了大义而勇敢奋斗、不怕牺牲的场景。由于罗马人与古力茨亚人有联姻关系,旁边的三位妻子正在为自己的丈夫和家人而哭泣,与表情坚定的三兄弟相对比,整幅画面体现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这幅画表面上叙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实际上联系当时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正是在提倡一种为了革命和大义而不怕牺牲自我和家庭的大无畏精神,呼吁人们加入革命的队伍,这幅画的政治作用可见一斑。无论构图方面还是在严格遵循古老的法则,三兄弟的位置和画面上方的留白比例都是经过严密设计和计算的。达维特通过这幅作品,旗帜鲜明地体现了他当时的政治理念,这正是黑格尔美学中所强调的理念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随着1794 年热月政变的结束,雅各宾派的覆灭使作为雅各宾派主要负责人之一的雅克・路易・达维特遭遇了牢狱之灾。这一巨大的人生变革使他思考起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思想。出狱后的达维特看到社会的现状,丧失了对革命的信心,在这样的情绪中,他创作了《萨宾妇女》。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画家的心境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它表现了已经育有儿女的萨宾女子冲到战场上来阻止自己的父兄和丈夫战斗的场景,画面中心张开双臂的女子,仿佛在大声呼喊着停止战争,这正代表了达维特此刻的心情:渴望和平。这个时候,画家理念的改变使得画面的题材和表现发生了变化,即使理念发生了改变,在达维特的作品中,我们仍然能够找到画面和画家理念的统一。
进入19 世纪,达维特受到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统治的`拿破仑的邀请,进入皇宫为王室作画。他从1805 年开始创作《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这幅画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在182 月2 日于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当时拿破仑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并且亲自夺过王冠为自己加冕。达维特为了避免尴尬,特地将内容更改成拿破仑为皇后加冕,既突出了拿破仑作为皇帝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没有令教皇太过难堪。此时的达维特已经成为拿破仑的追随者,这幅画充分体现了拿破仑的地位和气势,也能从中看出达维特心境的转化。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带有他所倡导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浓重印记。他在强调主观的第一性的同时,也强调了内心思想的规律性和内容。他的理论中所重视的内容和形式,构成了新古典主义美术所具有的几项主要特征。受到启蒙运动理性思潮的影响,人们对传统观念认知的颠覆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随着达尔文进化论的进一步阐释,人权对神权地位的再次挑战被推向高峰。黑格尔的美学肯定了创作者本身对绘画的重要性,画面的题材和内容不再左右绘画者的创作,而是通过画家本身的自我意识和理念“再构”出来。新古典主义绘画中,我们通过达维特的作品可以深刻感受到画家本人的理念对于作品创作的重要性,画家先产生思想,然后经过系统思维转化成明确的理念,再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和绘画形式与理念形成完美统一。这种主观第一性的肯定使得题材和画家的主观能动性在革命的风潮中跃向了极高的位置,也对后来的浪漫主义和其他画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黑格尔美学过于强调主观理念的重要性,而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客观存在,在今天看来,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3.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三
讲课之前有很多的担心,最担心的是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不够多,其次担心的是学生能不能在预留的十五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设计草图等。把教辅上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反复琢磨后,觉得教材预设的目标太过高大上,要让学生能将自己的生活与机器人又所连接,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目标,或者说有侧重点的达到一个目标,或者是创意,或者是造型,我选择了创意。考虑到学生现在看久了大屏幕,所以就换了个思路,自己用卡纸做了一个机器人手偶,让机器人手偶以“使者”的身份,带领师生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接下来用抢答环节的三个问题完成机器人概念的教学。礼包奖励环节让学生大致明白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分类。以参观机器人家族为主线欣赏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欣赏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机器人的外形、功能。以机器人外出工作为由参观机器人画展,也就是欣赏学生创作的机器人。总结出机器人的外形要服务于它的功能。最后我做了简单的示范,根据自己生活中的需求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添加不同的功能。整个讲课过程用二十分钟,预留十五分钟给学生创作,五分钟进行展评和拓展。在课堂上,一切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学生的参与度比预想的情况要好些,半数学生在预留的十五分钟内完成了机器人草图的设计。课后,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分析,也邀请组内的教师及时进行了评课。从中发现了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自己在课前的准备还是不够细致,导致自己在各环节的过渡时语言不够准确和精炼,随意性较大,讲课用时较长,学生创作时间紧张。因为时间关系,提前备好的拓展部分没能进行。
其次,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太过于局限,局限于解决学生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没有将机器人的社会属性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中,所以学生的创作也就主要是围绕着为家庭服务来进行,这是整节课很大的缺失。有部分学生临摹和参照了我的范画,说明在课堂上还是没有挖掘出他的创新想法。
4.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四
在感受自然景观之美的时候,可以将一处景观多角度、不同季节的图片做成课件,配以响应的音乐,辅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美。
在保护自然遗产在讨论中,我们可以把因为人为破坏的自然遗产集中起来,如果有可能,对比观察今昔的景色,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感受,以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
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些自然遗产因开发为旅游胜地而濒临危机,在这当中,涉及到遗产在开发利用问题,有些同学提出是保护自然遗产重要还是提高人们的经济水平重要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等。这正是世界教科文组织所倡议的保护遗产、留给未来这一观念的延伸。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各抒己见,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氛围变得热烈而又生动。然后师小结,保护自然遗产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矛盾性,但如果处理好了,他们之间又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和谐进步。
教学评价:
根据本课的作业提示,学生在画出一处自然遗产后写出感想,我们采取了同学互相交流、评价在方法,让学生在互评的同时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一举两得。评价的要点有:
1、是否对世界自然遗产有初步的认识,并增强保护、热爱自然遗产的意识。
2、通过本次欣赏能否知道7——10处世界自然遗产,能详细的介绍2——3处世界自然遗产。
3、能否感受到自然遗产带给我们在审美价值。
4、能否独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5.上好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五
有方向性知识的提问,是进入难点和重点的捷径。在教学中都有重点和难点,导入重点和难点的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在学生感兴趣时,用专业的术语是很好的导入手段。兴趣和专业知识同时在学生中产生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机智的应变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的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会遇见各种不同的情况,有正面,有负面,教师回答的机智、风趣。即能安抚课堂,又能化解矛盾。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敬,愿意感知教师给于的辅导,有利于课堂的正常教学活动。
学生爱好美术,才能用心去学。人类是一群爱玩耍的动物。爱玩什么,是以他的兴趣为主导,想玩什么就会玩的有兴趣。同样学生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同样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中去琢磨,在琢磨中寻找快乐。
幽默与诙谐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增强记忆的有力法宝。幽默与诙谐的语言,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的感知结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奋的同时,可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也容易和教师产生必要的互动。拉近教师和同学的教学关系。是上课不可缺的法宝。
表扬与批评学生的运用。根据学生的进步和退步情况进行有条不紊的鼓励和指正,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该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批评时注意到语言的使用,不伤害学生为主。否则容易因起学生的腻反心理。
作业分级评判、修改,是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水平掺差不齐,应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评判、修改。水平低的要求高、水平高要求低,必然造成该吃饱没吃饱,吃不多的反到吃的难受。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会导致学的好的没什么学头、学的差的感到特别难学。很显然造成学生学习美术没兴趣。
让每一个学子都有信心学好美术,是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平时就的以友善的方式教导学生,“你们都能成为画家,你们都是好样的”。让学生产生自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学习美术的前途,路在脚下,看你如何走。想成为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想成为画家的学生一定是个好学生。
6.初中美术课后教学反思 篇六
初中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一
这一学期,我时时刻刻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听从领导,能够以大局为重,服从分配,出满勤,干满点,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平时工作中,还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的大脑,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尤其是敢于运用新课改的先进观念、创新性运用到课堂中去,根据学生特点、教学资源,大胆重组教学课程,让学生去组织、创新,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具体工作反思如下:
一、备课: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从查阅资料、组织教学各个环节、教师和学生配合等都能达到很默契、出效果。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组老师研究,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使美术课更直观、有趣、有效。
二、上课: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把新教材和同学一起研究,重点、目标让每一个同学明确。每一节课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知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开场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声、色、音、型等美术的特点,培养、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动手各种能力。总之,这一学期,我把握好了操作课、欣赏课之间,新课、旧课之间,专业课和普及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其特点。尤其是有关绘画专业知识,是这学期的重点,因为有的学生明年要考美术专业,所以给学生做好知识铺垫。
三、作业辅导: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次的作业精心地设计,尽量当堂完成,不但有利于我了解学生的当时创作的灵感,并且能够及时的顺着学生的灵感思路,是创作表现更加到位。这样非常有利学生能力发展,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所以今年学生们创作的画作业效果都比较好。
四、学科渗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一学期下来,上课时确实碰到个别比较有个性的学生,我就会把我看到的、学到的、听到的方法、技巧尤其是相关心理调整、学习态度、思想波动的方法,在我碰到“难题”是我就搬出来,这一年里,我用的最多的词就是“坚持”,相信坚持,只要你坚持了,肯定有收获。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
初中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二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美术课后教学反思篇三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通过几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方式的反思
我们应当根据教材和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我们应当依据教材的提炼教材内容,抓住美术的根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认识。为了达到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必须要找到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美术学习活动的反思
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这就要求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要设计学生的表现活动,这里我们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动手的能力表现。作业的设计和操作为主要的体现方式。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表现能力,难度的大小和学生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作业效果,也就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作业表现得自信程度。为了能更好的得到教学目的体现,我们应当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评价的反思
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2.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因此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7.美术课后教学反思两篇 篇七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如何让人物和环境达到和谐关系,人物造型合理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来突出主题,美术课后教学反思两篇。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对学生各方面了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课改专家的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督导课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对教材挖掘得更深,还能通过督导课取他人之长,寻找自己的不足,此次教学发现自己离收放自如的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组织还需努力学习。平时还要不断积累,注重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课后反思二:
8.美术课《繁忙的交通》教学反思 篇八
本课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3.引导学生认识马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形式,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道路交通情景。教学重点:学习道路交通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繁忙交通的情景。在突破难点时,教师运用多种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学生在感观上认识怎样的交通是繁忙的交通。
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方式,因此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作品完成质量高。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9.美术课《会跳的玩具》教学反思 篇九
《会跳的玩具》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中的课程,属于“设计与运用”领域,本课是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材料,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制作出能弹跳的玩具。在认知上,要让学生清楚什么物体是能弹跳的。在技法上,利用身边的会弹跳的物品,运用剪、帖、画等多种手法制作出具有弹跳性能的玩具。在情感上,丰富美术的学科特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得到动脑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通过把普通的物品变为玩具的实践,在学生感到只有自己做的玩具才更好玩、更有意义。
对于设计与运用的手工课学生当然很感兴趣,这种兴趣不仅源于改变一惯的用纸用笔的美术学习方式,更主要的还在于学生能从动手实践中得到乐趣。学生乐于上手工课,也盼望上手工课,这是一个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机会。
“做玩具”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挑战了,而本课又更加有难度,学习的主题是做“会跳的玩具”。虽然学生会对本课的题目比较感兴趣,但是又怕自己不会做,或是做不好而缺乏自信心。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拉近学生与本课的距离。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动物会跳,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小动物是怎么跳的。很快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收集了一些会跳的物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物体拿出来,相互展示交流,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接着,我出示了用卡纸做的兔子,让学生想办法使它们跳动起来。当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时就启发他们,看看能不能利用你手中的会跳的物体使这只小兔子跳起来?通过我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有用衣夹的,还有用铁丝自制弹簧的……这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他们做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构思自己的玩具。我还通过让学生自主的交流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的掌握会跳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再以自己做的小老虎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制作过程的轻松愉悦和取得成果的兴奋。接下来就是学生大显身手了,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作品的完成也很顺利,这样学生在玩乐中自然的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10.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篇十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篇一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平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平、和平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平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2021年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中国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平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篇二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 造型·表现 ”为主,结合 “欣赏·评述 ”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发散性思维,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 你会画成什么样 ?”,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
出一些 “形象要素 ”(树、白云、沙漠、桌子),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篇三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
【美术课《格尔尼卡》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大班美术格尔尼卡11-12
用心上好美术课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1-21
上好美术课教学反思12-17
美术免费教学反思01-06
美术课《我在空中飞》的教学反思01-05
美术教育中的合作教学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0-29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0-11
初中美术老师教学反思12-23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集06-30
高一期中美术教学反思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