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2025-01-14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12篇)

1.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篇一

会议背景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共面临着管理城市的重任。当年3月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必须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描绘出了新中国的蓝图。

20世纪60年代初,为加强对城市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解决当时城市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1962年9月和196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

1978年3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1978年之后,就没有召开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了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强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准;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1-2] 2015年12月20日,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会人员编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3]

会议要点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要推进城市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4-5]

会议解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过去曾认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现代化,在苦心打造城市时,只学到了国外城市发展的表象,而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6]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现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刻,有7亿多人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学习,如何治理城市、避免城市病,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作出规划和布局。参考资料

2.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篇二

1. 首要任务是“稳粮”。

会议确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 努力提高单产, 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2. 全国农村动手“搞水利”。

“十二五”期间, 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3.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会议提出, 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今后, 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 每2~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4.“菜园子”、“菜摊子”都要抓。

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等 篇三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议上强调,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

要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

回良玉要求,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覆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到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市旗)。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中央、省、市三级加快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当前,要抓紧抓好冬春农业生产,扎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倍关心农村困难群体,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摘自《人民日报》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部署2012年重点任务,研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议上强调,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做好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持“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不动摇,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在工作着力点上,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方向,突出“巩固、加强、优化、改革”。巩固,就是要巩固增产增收的好形势,扩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果,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工作机制,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在新的起点上稳步前进。加强,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体系机构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更大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优化,就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支持主产区、生产大县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改革,就是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和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夺取粮食生产好收成,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毫不松懈地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现代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韩长赋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务实为民、作风过硬的队伍,为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在全系统开展“三深入、三落实、三创新”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指导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水平。

4.2016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篇四

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提高城市设计水平

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它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开展城市设计是境外一些城市的普遍做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津、深圳等城市也积极开展了城市设计工作。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开展、切实做好城市设计工作。

一、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

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是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保障。目前一些城市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城市设计管理制度。要加强城市设计,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

(一)明确城市设计行政管理的主体责任

由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起城市设计工作主要职责。城市设计工作涉及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但与城市规划最为密切。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从平面、外延式发展越来越转变为立体、集约式发展,城市地下、地面、空中日益成为一体化的立体空间,亟须将二维平面的规划管理模式尽快转为三维立体的规划管理模式,亟须将城市设计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由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城市设计工作的主体责任,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符合规划工作实际,是务实之举、有效途径。

(二)建立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的工作体制

从天津、深圳、南京等地实践看,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开展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内容纳入城市规划成果,将城市设计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环节,将城市设计监督检查纳入城市规划监督检查过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发挥城市设计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的作用。将城市设计工作与城市规划工作挂钩衔接,可以促进形成立体空间的规划管理模式。

(三)制定城市设计管理法规

通过开展城市设计立法,明确城市设计的地位和要求,树立和增强城市设计管理的权威性。要近、远期结合推进城市设计立法工作。近期,抓紧制定实施《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确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明确城市设计管理要求,依法依规遏制愈演愈烈的建筑乱象,控制千城一面的“蔓延”。中期,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修改,对违反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规划建设行为进行问责。远期,研究制定《景观风貌管理法》,建立健全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的风貌管理法律法规。

(四)完善城市设计的指导监督工作机制

城市风貌特色既是城市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和国家形象的反映,有必要自上而下建立城市设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机制,确保城市设计符合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形象塑造需要。一是建立重要城市特色风貌的清单制度,从保护和传承出发,将突出反映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列入清单,挂牌保护,防止“大拆大建”造成建设性破坏。二是建立重点城市城市设计工作指导制度,从创新和发展出发,住房城乡建设部适时将首都、国家中心城市、民族自治区首府,“一带一路”中心城市、海港和边境口岸城市列为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城市,各省可将主要城市、县城、特色镇列为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城镇,对其风貌建设进行积极指导、及时督促。

二、完善城市设计编制要求

新时期的城市设计工作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城市设计,将更注重依法推进,更注重融合自然生态和以人为本,更注重体现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传承性,是新型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工作中,要善于学习借鉴、总结创新,完善相关技术导则,建立健全分空间层次的、与城市规划体系相对接的技术体系,通过城市设计,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一)注重从城市整体层面开展城市设计

统筹城市发展、自然山水保护,将城市与自然山水作为一个整体,将城市老旧城区、新城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城市设计,促进融合发展、一体发展。近些年,我国部分城市在城市整体层面开展了城市设计,但过深过细,难以纳入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对全国多数城市而言,总体城市设计应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特定章节,一般可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规定城市风貌特色定位,确定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整体景观体系、公共空间体系,划定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

(二)突出做好城市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

城市内部各片区、组团的风貌特色有很大差异,应结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差别地做好城市设计。城市一般片区的城市设计可集中考虑公共空间、绿色空间等。城市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如城市中心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城区等,最能代表城市形象和品质,应对空间形态、景观视廊、公共空间、建筑高度和风貌等作出更全面、系统的控制和引导,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要通过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将山水林田湖等绿色空间引入城市,保留和扩大自然生态空间,达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特定地块的城市设计

即按照城市土地开发建设、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需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下,统筹空间布局,协调景观风貌,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环境景观;精准确定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及新旧建筑、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关系,并对建筑风格、立面材料及色彩等提出设计要求。地块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为密切,是发挥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指导作用的关键环节。

此外,应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城市设计技术方法,对城市户外广告、店铺招牌、公共标识、夜景灯光、城市雕塑等特定要素或特定系统编制城市设计。近些年,一些城市编制了山体保护规划、夜景照明规划、城市色彩规划、整体风貌规划、滨水空间设计等,有效指导了相关规划编制和风貌管理工作。

三、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开展城市设计,建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全挂钩的工作体制,必须改革完善规划管理工作,将城市设计作为完善城市规划、落实城市规划、提升城市规划可实施性的重要手段。

(一)改革创新规划编制工作

将城市设计主要内容纳入城市规划,是增强规划可实施性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过程。开展城市设计,需要同时改革创新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将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将总体城市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纳入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作为其重要章节或图则,确保城市设计内容与其他规划内容衔接一致。

(二)改进建筑方案审批工作

要完善建筑方案审查内容,严格确定审查审批工作程序,切实使建筑方案既要反映开发建设单位的诉求,也要符合相关城市设计要求。一般地区的单体建筑方案,应保持与所在地区的平面相协调、高度相协调、风貌相协调;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的建筑方案,包括单体建筑的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必须符合相关管控要求,确保城市设计有效实施。同时,要改进建筑方案审查机制,尊重建筑师的话语权,鼓励建筑设计创新,同时防止建筑“贪大、媚洋、求怪”;要发挥专家的作用,对重要地区、重要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和充分的论证,避免城市领导按照个人喜好确定建筑方案。

四、制定城市设计行动计划

(一)大力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

我国资源环境有限,需要转变城市外延粗放发展模式,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有机更新,保障改善民生,增强城市活力。城市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修补城市、修复生态是实施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段。应按照有机更新理念,对城市中心区、历史城区、入城口、景观廊道等重要地区、地段进行城市设计,并依据城市设计,加快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补充增加城市生活急需的养老设施、停车设施、体育场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被填埋的河道、被侵占的岸线,确保功能设施、绿色空间得到增加,开发强度、污染排放受到控制,让城市恢复活力、保持特色。

(二)加快制定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城市设计工作全面推进之年。各地要加强城市设计工作与“十三五”规划工作的结合,尽快编制城市设计五年行动计划和计划,将“十三五”确定的未来五年重点开发建设地区、重要更新改造地区作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明确工作目标、设计要求、时间进度和保障措施等,促使各地及早谋划和开展城市设计,指导近期建设。

(三)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工作

考虑我国大多数城市还缺乏经验,宜将有一定风貌特色、工作基础的城市列为试点城市,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普及推广,引领全国或各省城市设计工作。另外,还可以将在历史文化传承、特色风貌塑造、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劳动就业等多方面取得成效的城市设计项目公布为示范项目,作为各地开展城市设计的样板。

五、建立城市设计工作队伍

(一)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城市设计专业

根据全国城市设计人才培养和需求问卷调查,城市设计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目前,我国有196所高等院校设立城市规划专业,269所高等院校设立建筑学专业,92所高等院校设立风景园林专业,在校生总计13.5万人,这是城市设计的新生力量。要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在本科阶段设置城市设计专业,鼓励高校扩大城市设计研究生规模,用3~5年时间,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城市设计人才。同时,广泛地在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完善城市设计课程,使相关专业大学生从专业学习伊始,同时学习掌握城市设计专业知识。

(二)加快开展城市设计专业技术培训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7761家,城市规划编制单位2179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和注册城市规划师人数超过6万人,是近期推进城市设计工作的生力军。加强现有的规划、建筑专业人员培训,可以短期内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充实城市设计工作队伍。要有组织地开展城市设计专业技术培训,有关单位将城市设计纳入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增强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城市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六、健全城市设计保障机制

(一)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涉及城市建设用地,还涉及林地、耕地、河湖等生态用地;涉及城市建设活动,还涉及生态建设工作,需要改革创新多部门的相关工作。有必要将城市设计作为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城市设计工作。

(二)注重发挥学会协会作用

城市设计工作涉及城市规划、建筑、风景园林等多个学科、多领域。这些学科领域的相关学会协会人才济济,是推动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优势,结合社团改革发展,动员相关学会协会积极开展城市设计评优、城市设计会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尽快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理论体系。

(三)加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

目前社会上一些人,甚至领导干部对城市和建筑普遍缺乏科学认知,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历史、人文、美学、建筑知识,传播正确的建筑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增强社会公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科普常识,提升社会公众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四)保障社会公众参与权利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 篇五

来源: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将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结2012年经济工作,对2013年经济发展作出部署。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目标能够较好完成,为明年经济发展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稳增长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内需有所恢复,加之外需略有好转,增速一度持续下行的中国经济,从9月份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工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已持续3个月反弹,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连续回升。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超过年初预定的7.5%的目标,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4%左右的调控目标,成绩来之不易。

在充分肯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是健康的同时,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明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将延续低迷态势,国际金融危机的走向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偏紧。国内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源环境瓶颈等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新问题又不断出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6.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六

——权威人士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12月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次会议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记者在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对这次会议的精神进行了解读。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明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明年“三农”投入要做到 “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补贴的探索,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市、区)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明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同时,建立完善面向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气象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 “消息树”作用。

矫梅燕表示,气象部门将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科学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推动科学防灾减灾。

“三化同步”: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部署,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化同步”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化同步”是“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

韩长赋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他用了四个“显著”来概括:农业基础地位显著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韩长赋说。

但同时他也表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城乡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韩长赋表示。

“三化同步”明确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向

韩长赋认为,“三化同步”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脉相承,是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 “三农”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

韩长赋分析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深入发展,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结构加快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又提出了严峻挑战——耕地、水资源紧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

“如果处理不好,农业就面临削弱和萎缩的风险,农村就面临凋敝和忽视的风险,城乡失调、工农失衡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现代农业就会更加滞后。”韩长赋说,“这方面,国外和我国改革开放前都有过深刻的教训。”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或者被忽视,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

谋划“三农”发展新举措要遵循“三化同步”重大原则

韩长赋说,科学把握“三化同步”推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就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辐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韩长赋说,“要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篇七

一、201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成效

会议总结了2016年经济工作, 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 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从2016年经济工作来看, 在总体经济形势、主要领域改革、经济政策框架等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央对经济企稳的信心增强。

一是总体经济形势缓中趋稳。

十八大以来,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增长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调整为6%-8%的中高速增长。为应对经济下行,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稳中有进”的工作总基调, 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2016年, 经济“L型”探底软着陆, 经济增速同比虽有小幅放缓, 但经济运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 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前三季度, GDP增速6.7%,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567.7亿元, 同比增长8.6%, 比去年同期大幅回升10.6个百分点。1月到11月, PPI由-5.3%大幅回升至3.3%, PMI由49.4%上升为51.7%, 效果超出年初预期, 总体经济呈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二是主要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十八大以来, 在新常态的新形势下, 制造业转型升级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 我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为应对结构性失衡, 党中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战略任务, 主要领域“七梁八柱”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基本形成, 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基本出台, 文化体育、社会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改革已经从方案准备期步入深化攻坚期, 成为宏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支撑。

三是经济政策框架基本成型。

十八大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遇到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 而这些矛盾尚无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党中央提出了新常态、新理念、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新的经济思想, 逐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 形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 对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发展、能源革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二、2016年会议公报的主要变化

通过对2013年到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对比, 发现本次会议与前三年相比, 在宏观政策、产权保护、风险防控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对宏观经济政策做了微调, 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方面, 与2013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2014年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以及2015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等货币政策相比, 本次会议使用了“保持稳健中性”这一提法, 也就是要在确保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 货币政策要继续维持目前的流动性水平, 继续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在财政政策方面, 2013年到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以及“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 说明财政政策实现了从强调加大力度到强调有效性的转变, 表明财政政策要在保持积极取向的前提下, 要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

二是对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 提出加强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保护。

在产权保护方面, 2013年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提出“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和“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重点强调对知识产权和企业产权的保护。而本次会议则明确提出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抓紧编纂民法典, 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以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这既是对前不久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中“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财产权”的强化, 也是对下一步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 将有助于改善民间投资低迷的状况, 更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发展潜力。

三是对风险防控更加全面, 提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两年,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风险, 股票市场、汇率市场以及信贷市场都出现了大幅波动, 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了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把防控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本次会议公报提出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与2013年公报提出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2014年公报提出的“建立健全防范各类风险机制”以及2015年公报提出的“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提法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说明中央决策层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了更高的要求, 从防范区域性风险、行业性风险等具体风险转为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化经济工作总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国资改革、房地产市场调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阐述和新的思想, 整体上看, 2017年将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 稳住大局, 守住底线, 决战改革, 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一是强化“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从国际环境来看, 2017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特朗普正式上任、欧洲多国将大选将使得西方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 这就需要维持中国经济稳定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从国内经济来看, 我国正在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系统性改革, 涉及的范围广、任务重, 只有在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取得预期成效。为此,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延续2013年到2015年“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调“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稳是主基调, 稳是大局, 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

二是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方面, 通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决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方面, 继续推动钢铁、煤炭以及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积极消化房地产、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库存, 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行为降低企业杠杆率, 通过简政放权, 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等“组合拳”降低企业负担, 通过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创新补齐软硬件基础设施短板。在振兴实体经济方面, 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 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 提高大企业素质, 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 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三是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 加强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基础性重大改革, 既制定方案, 又推动落实, 既要抓好重大改革的顶层设计, 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财税改革方面, 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直属责任划分方案, 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财税收入分配方案, 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方案。在金融体系改革方面, 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发展。在养老保险改革方面, 要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完善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方案, 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四是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

十八大以来,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 并在众多行业和领域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本次会议明确提出, 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并通过“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呵护民资和外资参与国企改革的积极性。在改革目标方面, 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成为2017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和突破口, 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施手段方面, 要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加快垄断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推进领域方面, 将在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针对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泡沫扩大的问题, 本次会议专门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将房地产市场调控提升到国家宏观经济全局的高度。在房地产定位方面, 明确界定了房地产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 将房子定位为“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房地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品, 需要回归正常的居住属性并与人口挂钩。在政策措施方面, 会议提出了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 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在房地产去库存方面, 会议提出通过推进城镇化, 平衡东中西部、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疏解特大城市部分城市功能等方式推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8.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篇八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的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亮身份”架空线顺利完成入地管理建设

本刊讯 (记者 王然)2015年12月29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召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架空线入地管理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年工作成果。

发布会由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新闻发言人赵功委员主持,谢国民委员发布。谢国民委员介绍,2015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实现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为目标,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强化规范标准,努力提升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和架空线入地管理水平。

2015年,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以“二维码”智慧城市管理为突破口,实现了设施精细化管理;以重新修订《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为基础,明确设施设置与管理标准;以“三大空间”设施规范和治理为抓手,推动设施减量规范。

2015年,北京市架空线入地管道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管道建设共121公里,其中主次干路109公里、支路12公里;穿缆撤线共100公里,其中主次干路85公里、支路15公里;完成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线规范梳理试点工作和开发完成架空线入地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工作。

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评“星”

2015年11月24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星级绿色车队评定标准”,以此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守法经营,规范运输行为。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发布会上,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协会刘国瑞会长介绍,2015年3月,北京市“三委三局”联合颁发了《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提出,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行业企业内部开展星级绿色车队评定等自律活动,此次评定标准的发布正是对《办法》的贯彻落实,是建筑垃圾行业运输管理,推广、实施绿色施工的一件大事,对规范市场运营秩序,防止道路遗撒、超载运输等违规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

刘会长介绍,“星级绿色车队评定标准”规定了10项考核指标,由低到高,分别是普通绿色车队、一星级绿色车队、二星级绿色车队、三星级绿色车队,凡在北京市取得《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的企业均可申请“绿色车队”评定。评定委员会由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市住建委,以及道路运输、城管执法、环保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行业方面的专家组成。通过企业申请、材料审查、现场审核、专家审定等程序,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发放《绿色车队证书》和标识,并被列入“星级绿色建筑垃圾运输车名录”,供用车单位选择,接受社会监督。今后,“非绿色车队”将不得承担北京市六环以内工程和六环外财政拨款工程的运输业务,“星级绿色车队”优先承担六环以内工程和六环外财政拨款工程的运输业务,同时将加大对“非绿色车队”进入六环以内运输建筑垃圾的处罚力度。目前,具体处罚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

刘会长表示,“绿色车队评定标准”发布后,运输企业要从严约束运输行为,同时也会调动社会各界,对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违规行为进行监督,营造全社会参与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把“绿色运输”提高到新的水平。 (来源: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协会)

首届城乡垃圾分类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暨广州经验分享会召开

1月9日-10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城乡垃圾分类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暨广州经验分享会”在广州大厦隆重开幕。300多位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从事环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困扰城乡的垃圾出路问题。

本次会议采取先观摩后交流的形式,代表们参观了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和广州市白云区江高废木质处理中心,对广州市治理“垃圾围城”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围绕广州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模式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蒋省三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广州市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与会代表积极建言,共同分析广州的做法和经验,为全国城市垃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处理,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献计献策。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会上作了主题演讲。他从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社会共治、明确处理原则和技术路线、完善政策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推进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广州市城乡垃圾分类处理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经验和体会。陈建华表示,广州市将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科学谋划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积极开展相关技术推广研究攻关,坚定不移地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低碳生态、美丽宜居的幸福城市,为促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领导和有关专家也分别作了演讲。(来源: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中环协智慧环卫专委会成立暨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 2015年12月17日,“中环协智慧环卫专委会成立大会暨智慧环卫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环协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环卫发展将进入智能化、高端化、效益化轨道,对促进智慧和环卫产业创新、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与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既是环卫工作全覆盖的专业委员会,又是全新思维的专业委员会,实现了从环卫最前端到最末端的所有点、车辆、设施全覆盖。新思维不仅是研究、处理垃圾和管理垃圾的技术与观念理念,更是把“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到低端传统行业里。

2016年,智慧环卫专委会将致力于五大重点工作。第一,组织权威专家和机构,对智慧环卫建设现状和需求进行调研;第二,推进智慧环卫标准制定;第三,搭建智慧环卫服务交流平台;第四,开展智慧环卫行业交流;第五,打造内外通畅的合作机制。

住建部城建司张悦司长、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肖家保理事长、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贾明雁委员等国内环卫行业的各地领导、知名专家,以及企业代表120余人参加会议。

安徽:城市管理暨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现场会在宿州市召开

1月6日,安徽省城市管理暨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现场会在宿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2015年全省城市管理建设工作,部署了2016年的相关工作。

会议由安徽省住建厅吴桂和副厅长主持,侯淅珉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宿州市市长史翔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赵琳等出席。

史翔在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宿州市情和城市管理建设的总体思路。近年来,宿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主城区实现了“双75”目标。宿州市始终坚持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创建园林城市,加强精细化管理,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近年来,宿州市围绕打造智慧城市,不断丰富“宿州规矩”内涵,加强市民素质养成教育,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史翔表示,宿州市将以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突出“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按照“三治三增三提升”要求,秉承“为了人而管好城市”的发展理念,继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创建“宿州板块”作出新的贡献。

侯淅珉在会上强调,全省城市管理建设系统要充分认识当前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做好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立足民生,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软件与硬件并重,推动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理念、模式转型升级;要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宜居型城市;要以改革创新理念推进城市治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相关法规体系,着力打造智慧型城市,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和改革投资运营机制,推动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宿州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宿州市园林植物废弃物处置中心、滨河公园和三角洲公园。(来源:安徽省宿州市城市管理局)

上海:“绿色账户”微信公众号上线

近日,“上海绿色账户”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推进上海模式“绿色账户”的激励机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据介绍,市民手持“绿色账户卡”,将分好类的湿垃圾放到社区的指定地点后,经志愿者检查合格即可获取积分,积分可在“绿色账户”平台兑换公园门票、食品和饮料等。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介绍,2015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工作目标是“新增100万户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区域、绿色账户激励机制覆盖面达到100万户”,垃圾分类实现中心城区(中环线内)基本覆盖,绿色账户按照中心城区各推广6万户、郊区区县各推广4万户的标准在全市推开。(来源:《解放日报》)

江苏:东海打造靓丽通行环境

1月6日,江苏省东海县环卫工人在清洁城区护栏。进入冬季以来,东海县集中力量,对辖区内的交通护栏进行循环清洗,提高县城环境净化美化水平。(文/图:张开虎 鲁潇潇)

宁波:百家市直机关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百家市直机关单位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公务人员首先要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收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据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分前期准备、宣传教育、组织实施、检查评比四个阶段进行,并纳入百家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文明机关创建,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9.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篇九

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

会议强调,5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主要是: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会议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会议强调,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会议指出,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10.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篇十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2013定调2014:继续稳中求进 ·2012定调2013:继续稳中求进

·2011定调2012: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2010定调2011: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2009定调2010: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2008定调2009:扩大内需·2007定调2008: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2006定调2007:继续稳健财政政策·2005定调2006:继续搞好宏观调控·2004定调2005: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03定调2004: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2002定调2003: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2001定调2002:扩大内需·2000定调200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1.如何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篇十一

在对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判断上,对于国际经济,中央认为情况很不好,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对于中国经济,中央认为也存在突出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可以认为,中央是带着高度的风险意识在看明年的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

在策略重点上,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强调了四点:一是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二是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并提出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其他两点是加快改革创新以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办好民生。在我们看来,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明显体现了“办好自己的事”的思路,所有重点都是围绕解决国内问题而安排的。在我们看来,上述政策意味着两点:一是明年的经济资源和政策资源将大量投向国内经济,而不是对外经济。二是中央高度关注实业的重要性,投资和政策都可能会向实业倾斜。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在市场关注的宏观政策上,政策基调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明年宏观政策的最大目标就是“稳”,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则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在我们看来,维持明年的经济稳健和社会稳定,这是要为明年十八大创造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没有变,但此政策非彼政策,明年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上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将不再体现在投资重大项目上,在资源投向上将会转变,在民生领域、经济结构调整领域将会加大投入,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则会从严。同时,财政政策还会在结构性减税政策上有较大体现。

货币政策虽然仍然定调“稳健”,但与2011年名“稳”实“紧”的政策操作相比,2012年的货币政策将会明显宽松一些。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从今年新增人民币信贷7.5万亿的规模来看,明年新增信贷极有可能达到或超过8万亿。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中央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这是值得市场高度关注的内容。如何才能算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类似2011年这样经济增速不慢但股市狂跌的局面,肯定不是发挥了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正好相反,资本市场对国内经济、市场信心甚至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不小的负面冲击。如果明年要使资本市场的影响变得积极,政策上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当前形势来看,我们建议中央应该准备让“国家队”上场了(详细分析见安邦《每日金融》简报)。

整体而言,明年中国宏观政策的重点是“经济维稳”,保持经济增长已成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为此,宏观政策将会适当“放松”,缓解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为明年的十八大营造出稳定的环境。

1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篇十二

习近平指示:重农固本, 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时期,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 为我们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必须看到,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 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 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李克强指出:“十二五”以来, “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十三五”时期, 要落实发展新理念, 破解发展新难题,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 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注意分析粮食丰收后出现的新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继续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亿万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会议认为, “十二五”时期, 我国粮食连续增产,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重大贡献。“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 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会议强调, 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 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 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 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 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 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 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 保耕地、保产能, 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 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 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会议强调,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 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 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 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 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用好农村资源资产资金,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完善村民自治,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深入调查研究, 尊重农民基层实践, 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小桥流水人家高中优秀作文下一篇:企业信用评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