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精选15篇)
1.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一
关于转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切实保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委托,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现将该指导性培养方案转发给你们,希望认真研究,在培养工作中落实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本单位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于2008年3月底前报秘书处备案。
附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日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
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统考(或联考)及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结合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全脱产学制为两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三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少数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修个别课程时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通过学校统一的课程考试方式取得学分,或者已经掌握某门课程,通过本人申请经过考试准予免修,取得学分。
3、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一、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1)政治理论3
(2)中国语言文化
2、专业必修课:
(1)翻译概论2
(2)基础口译2
(3)基础笔译23、方向必修课:
(1)口译方向:
交替传译4
同声传译4
(2)笔译方向:
文学翻译2
非文学翻译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3二、选修课(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选修课,其中“第二外国语”为限定选修课)
1、第二外国语2学分
2、中外翻译简史2学分
3、翻译批评与赏析
4、跨文化交际25、中外语言比较26、文体概论27、国际政治与经济
8、模拟会议传译29、专题口译210、视译2
11.商务口译212、法庭口译213、外交口译214、经贸翻译215、法律翻译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2216、科技翻译2学分
17、传媒翻译2学分
18、计算机辅助翻译2学分
19、中国典籍外译2学分
三、实习2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1、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
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七)学位授予
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30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二
1 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是单位制度下的“导师负责制”,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占主导性地位, 导师的指导更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决定因素。近年来,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扩大, 造成了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化培养,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无法完全保障,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出现问题, 究其原因如下: (1) 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 没有太多心力去管理学生, 使部分学位论文无法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运作[1]。 (2) 新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增加, 缺少系统的培训和老导师的帮扶, 这也是导致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出现以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特点
2.1 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是研究生培养的一种创新, 是对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一种完善, 也是对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完善, 体现了国家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多元化需求。
2.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的特点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应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这种论文的选题及创作较为灵活, 多蕴藏在现实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论文着重于应用, 相对来说较易创作, 但难以创新, 容易重复劳动, 或者说极易发生学术不端, 有可能做的东西是别人曾经研究过的, 所以开题前的国内外相关工作文献的查找非常重要, 如何在别人的研究范围内找到自己的切入定和创新点, 避免低水平的工作重复, 做好论文前期准备工作, 也是避免因无知而导致论文创作中产生学术不端的重要环节。
3 我国现有的管理体系在学位论文创作方面的弊端
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 其质量最直接、综合地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提高和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包括:论文选题、做开题报告会、论文学期检查、评阅前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论文评阅、组织答辩等过程。现有的保障体系重视学位论文结果评价, 忽视了论文质量的形成过程, 这种单一的管理方式, 难以保证和持续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要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我们必须完善现有的管理方式, 将学学位论文放入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进行考察, 从而通过识别影响学位论文的关键因素, 并对之实施严格的过程控制和必要的激励措施, 强化学位论文形成过程中的有利因素, 控制或消除其负面因素, 使之朝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方向发展。因此, 如何在导师负责制下, 构建与完善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当前研究生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着眼于研究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服从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目标。
4 我院对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及激励体制构建措施
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取决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加强学位论文的全程管理。
4.1 重视培养过程的科学性
重视培养过程的科学培养, 包括课程学习、实践安排及学位论文创作的合理安排, 加强实践和学位论文创作的关系, 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工程实践与学位论文创作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
4.2 完善开题、培养、答辩过程监控体系
学位论文的质量是培养出来的, 要实现高质量, 就必须从源头抓起, 形成对全过程的监控。
(1) 严格规范开题制度, 明确开题时间
在开题方面, 拟从学位论文选题、立题, 实施严格的集中公开开题制度。外界人员可以随意旁听, 并可提出问题。严格规定开题人员中有效点评专家职称和人数, 从开题过程中明确选题依据、选题的实际意义、选题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论文过程中需采取的手段方法以及论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保障学位论文开题工作中论文的科学性、可行性。
在论文进行过程中, 通过组织学期检查小组, 实施严格规范的学期检查, 定期对学生论文进展进行有效的、有帮助的监控, 即使了解完成学位论文的实际研究活动与预期目标的偏差,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原因, 采取校正措施。
同时, 有效约束开题时间, 要求开题与答辩时间间隔不少于1年, 从时间上保障论文创作。
(2) 培养过程中, 完善研究生发表论文规定和学术活动要求
·完善毕业发表论文的规定
硕士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的可行性, 专家们众说纷纭。这一规定可以促使在校研究生刻苦钻研业务, 积极探索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 是其有利之处;其不利之处在于, 发表文章, 特别是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有一定的难度, 这种情况有两种弊端[2]:1) 可能导致学生急功近利, 不利于学生良好学术道德的形成。2) 由于把精力主要放在发表文章上, 而没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学问, 导致学位论文质量下降。为避免此种不利情况发生, 我校实施一些办法来正确引导学生来发表文章, 如:要求所发表文章必须与学位论文相关和文章只要有相关专家的质量鉴定, 不一定非要发表到刊物上等措施, 来探索有利促进研究生培养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约束方法。
·完善学术活动
在学校规定的学术活动要求前提下, 规定导师与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学术交流, 且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学术报告会, 使广大学生能够经常在一起讨论、交流学术心得, 既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形成健康的治学作风, 又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提高科研水平, 促进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
(3) 完善答辩审核制度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 加大论文双盲评审力度, 杜绝暗箱操作。要求公开、集中进行的前提下, 对论文答辩规范采取严密的管理措施, 严格规范参与答辩专家的专业、职称等, 必要时要求有外单位人员的参与。
4.3 完善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及奖励体系
创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灵魂。为鼓励创新, 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我院建立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以及奖励办法, 获得院优秀论文的导师和学生, 学院将依照相关文件进行适当的奖励。
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术积极性, 激励研究生和导师对于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
4.4 建立双导师制度及导师责任的奖惩制度
完善“导师负责制”下的双导师制度。为此自动化学院建立相关的奖惩办法, 实行学位论文各环节质量责任制, 其中明确规定两位导师对于学生学位论文的直接责任, 学生学位论文与校内导师业绩考核、任职资格直接挂钩。
4.5 提高教师师资队伍水平,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中重要的一部分, 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但目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教学方法古板、教学内容陈旧、教师为完成任务而上课备课不精等问题。除此之外, 课程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涉足科技、理论发展的前沿,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 更应增加课程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拟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评价及激励机制, 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
4.6 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单独设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区别, 必须杜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平台上搭便车的现象, 应做到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针对其培养目标及着重应用的特点, 做到无论教学大纲及单独设课, 均应有其针对性。
4.7 全院范围内实现任课教师竞聘上课
研究生课程的开出情况采取淘汰制。学生可在学期初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自己需要的课程, 未被学生选中的或选的人数少的课程自动被淘汰, 而选择人数多的新课, 面向全院统一组织试讲, 符合讲授研究生课程资格的所有教师均可报名参加, 专家根据教师对于本学科对本门课程的内容要求, 针对研究生层次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组织、能力评价等各个方面, 对所有参与试讲的教师进行最终评定, 最终最合适的教师将会上岗, 获得这门课程的讲授资格。
4.8 实施优秀主讲教师和教学名师选拔制度
在开出的研究生课程中选拔研究生优秀主讲教师和教学名师, 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以鼓励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
5 结语
自动化学院采取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控制体系, 全面利用各种因素对学位论文质量产生的影响, 加强对学生全日制专业学位论文创作过程各因素的管理, 以提高学位论文的创作质量。
摘要:当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竞争日趋剧烈、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一个国家的竞争潜力密切相关, 如何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世界研究生培养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培养单位竞争潜力密切相关, 是培养单位教学、科研、及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体现。全日制专业学位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模式, 更是国家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体现, 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封旭红.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保证体系-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中国轻工教育, 2008年第3期
[2]刘之葵.对研究生发表论文规定的探讨.现代大学教育, 2006年第5期
3.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三
02
51金融硕士 025
2应用统计硕士 025
3税务硕士 025
4国际商务硕士 0255
保险硕士 0256
资产评估硕士 0257
审计硕士 0351
法律硕士
035101 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2 法律硕士(法学)0352
社会工作硕士 0353
警务硕士 0451
教育硕士 045101 教育管理
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045104 学科教学(数学)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045106 学科教学(化学)045107 学科教学(生物)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045111 学科教学(音乐)045112 学科教学(体育)045113 学科教学(美术)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045115 小学教育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045117 科学与技术教育 045118 学前教育 045119 特殊教育 0452
体育硕士 045201 体育教学 045202 运动训练 045203 竞赛组织 045204 社会体育指导 045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0454
应用心理硕士 0551
艺术硕士 055101 音乐 055102 戏剧 055103 戏曲 055104 电影 055105 广播电视 055106 舞蹈 055107 美术 055108 艺术设计 0552
翻译硕士 055201 英语笔译 055202 英语口译 055203 俄语笔译 055204 俄语口译 055205 日语笔译 055206 日语口译 055207 法语笔译
055208 法语口译 055209 德语笔译 055210 德语口译 055211 朝鲜语笔译 055212 朝鲜语口译 0553
新闻与传播硕士 0554
出版硕士
0651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0851
建筑学硕士 0852
工程硕士 085201 机械工程 085202 光学工程 085203 仪器仪表工程 085204 材料工程 085205 冶金工程 085206 动力工程 085207 电气工程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 085210 控制工程 085211 计算机技术 085212 软件工程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4 水利工程 085215 测绘工程 085216 化学工程 085217 地质工程 085218 矿业工程
0852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5220 纺织工程 085221 轻工技术与工程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085223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5224 安全工程 085225 兵器工程
085226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085227 农业工程 085228 林业工程 085229 环境工程 085230 生物医学工程 085231 食品工程 085232 航空工程 085233 航天工程 085234 车辆工程 085235 制药工程 085236 工业工程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085238 生物工程 085239 项目管理 085240 物流工程 0853
城市规划硕士 0951
农业推广硕士 095101 作物 095102 园艺
095103 农业资源利用 095104 植物保护
095105 养殖 095106 草业
095107 林业[设林业硕士(0954)的单位不在此领域招生]
095108 渔业 095109 农业机械化 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 095111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095112 农业信息化 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 0952
兽医硕士 0953
风景园林硕士 0954
林业硕士 1051
临床医学硕士 105101 内科学 105102 儿科学 105103 老年医学 105104 神经病学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51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5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05109 外科学 105110 妇产科学 105111 眼科学 105112 耳鼻咽喉科学 105113 肿瘤学
105114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5115 运动医学 105116 麻醉学 105117 急诊医学 105118 中医内科学 105119 中医外科学 105120 中医骨伤科学 105121 中医妇科学 105122 中医儿科学 105123 中医五官科学 105124 针灸推拿学
105125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105126 中西医结合临床 105127 护理学 1052
口腔医学硕士 1053
公共卫生硕士 1054
护理硕士 1055
药学硕士 1056
中药学硕士 1151
军事硕士 1251
工商管理硕士 1252
公共管理硕士 1253
会计硕士 1254
旅游管理硕士 1255
图书情报硕士 1256
4.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四
记者从北方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新增6个工程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据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刘洪珊老师介绍,该校预计20招生规模为565人,其中学术型410人(较有所减少),专业型155人(较20有所增加),准确招生人数依据教育部下达计划数确定。明年新增的6个工程领域招收专业分别是: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以上6个专业学位预计招生人数分别为10人。
该校年硕士生招生将有以下明显变化。首先,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专业型预计招收155人,较年81人增加74人,专业学位点数由5个增加到11个。在复试环节,将侧重对考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兴趣的考查,努力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拔质量。其次,将选拔培养质量放在突出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导师群体的学术职能,规范行使学术权利,进一步细化结构化复试。最后,增加推免生接收人数,提高生源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
考生在报考全日制专业硕士时,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充分认识全日制专业学位特点: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第二,结合本人未来人生规划,完成硕士生学业后,是倾向于继续深造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还是选择就业从事实际动手应用工作。如果是后者,可以考虑报考专业学位。第三,从已有知识结构、科研实践背景出发,判断是否报考专业学位及培养单位选择等。第四,充分了解招生单位专业学位招生要求,判断自身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清楚考试(初试、复试)科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牢记报考单位报考提示。
5.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五
代码:085239 名称: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
第一部分 专业定位与发展目标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项目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秉承务实、敬业、合作、创新的价值观,主要面向工程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以项目管理师(IPMP/PMP)和职业项目经理为培养职业取向,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本领域研究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批判性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掌握所从事行业项目管理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了解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项目决策、计划、实施和控制等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
项目作为实施组织战略的一种手段,是为提供某项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管理就是应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工具和技术等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科学技术和市场等资源以实现项目利害关系者对项目的要求,包括以目标为导向的临时性组织系统管理方法体系和以项目为导向的长期性组织变化管理方法体系等。
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是以项目为对象、以目标为导向的系统管理方法;其管理特点是“程序化、动态化、体系化、可视化”;核心特征是“优化组合、动态管理”;核
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注重计划”;核心目标是“项目利害关系者的满意”。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而言,项目管理的学科特征突出表现为“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通用的管理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领域。
项目管理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和工业工程等相关内容,可应用于任何具有项目特征的学科或领域,特别是建设工程、信息工程、制造工程、农业工程、国防工程、能源工程和环境工程等相关工程领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一般包括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职能领域和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组,以及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组织成熟度模型(OPM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等相关知识,还涉及技术能力、行为能力和环境能力等要素。项目管理的灵魂是项目管理哲学,是项目管理组织和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管理活动时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中南大学于2006 年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下设立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商学院与土建学院从2009年开始招生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自招生以来,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实考和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列商学院6个专业硕士前列。
中南大学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采用学位教育与职业认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目前,中南大学已经与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 IPMA)合作,开展国际项目管理师(IPMP)认证。中南大学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合作培养,校内导师主要注重在研究生思想素质、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上的培养,校外导师主要注重项目实践技能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研究生有一大批走上企业的领导岗位和职业项目经理岗位。商学院项目管理领域现有校内硕士生指导老师40余人,校外基地企业导师30余人。土木工程学院现有项目管理领域校内硕士导师20余人,校外导师10余人。
本学科将秉承中南大学理工科大学严谨的学术传统,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积累,重点研究解决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在项目决策与项目评估、项目投融资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土木工程项目规划与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研究成果。未来将重点围绕企业项目管理、金融项目管理、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四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与教学,力争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将本学科建设成为项目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第二部分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项目管理世界观、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能理论联系实际,具备所从事行业项目的决策、领导、组织、协调、计划、实施和控制等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素质。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项目管理领域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等)、人文知识(如知识产权等)和工具知识(如外语、信息检索等)。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计划与控制、技术经济学、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融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风险
管理、项目采购管理与合同管理等。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项目管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强调采用案例教学,核心课程必须有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授课。项目管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强调密切联系工程项目实际,实行项目实训制。项目管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在修完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后,必须参与企业项目管理实践实训1个月以上,并提交项目实训总结报告和企业导师鉴定意见,在毕业论文开题时一并提供。学位论文必须结合项目实际撰写。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自学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从书籍、期刊、报告、专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快速准确地获取符合需求的信息,并善于分析、总结、归纳和表达,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必须熟悉所从事行业项目管理的文献资料查询,了解主要进展并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判断哪些问题已有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哪些问题还有待解决、有什么争论,获得开展研究所需的背景知识,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论文工作。学会利用一切可获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2.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备正确分析处理项目相关信息的能力,会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与专门知识,掌握所从事行业项目管理相关的技术与方法,能应用相关软件(如统计分析、电子表格、数据库,特别是项目管理软件)和手段对项目进行分析、预测、设计、优化和模拟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识别和理解项目的成功因素,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本领域的工程和管理问题。
3.工程实践能力
具备从项目管理工程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可以
通过系统设计、分析、优化和不断的实践得以解决和改进;能够对所需解决问题的目标、需求、范围、环境因素和限制条件等进行分析;能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对比、优化;能对解决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计算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等资源的需求并制订可行计划;会组织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阶段的各项工作,规范技术实施过程,严格控制项目的进度、资源消耗、质量和风险等。
4.组织协调能力
能充分了解所在单位的技术能力、管理风格和人事背景;善于听取意见、勇于修正错误;能明晰和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技术或管理见解及建议。具有系统思维能力,有很强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包括有效沟通、团队组织、分工协作、按计划完成目标等。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应用研究、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和调研报告4种形式之一。实行双导师培养制,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须有完整的文献综述,被引用文献和数据须明确标注,学位论文的篇幅一般不少于4-5万字。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的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研究工具、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独立承担专项工作的能力;论文要求内容充实,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4.学位授予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学分,完成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第三部分 编写成员
游达明 尹 恒 张 颖 龚艳萍 任胜刚 王宗润 刘咏梅
6.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六
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2011年开始招生, 其培养模式处在探索阶段, 相关研究成果很少, 现有文献主要有彭建刚、周鸿卫、周行建 (2006) [1], 黄方亮、宿玉海 (2009) [2], 刘瑞波、马冉 (2010) [3], 曹伟 (2011) [4], 黄晓勇、张菀洺 (2012) [5], 吴晓求 (2012) [6]等学者的研究, 主要就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但论述不够全面。
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法组成。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区别, 否则, 单独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就失去了意义。一般而言,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之间的区别, 主要在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性”, 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突出“理论性”。本文试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系统地探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 以利于人才培养单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分类培养的教育目标。
二、在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方面的差异
根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意见,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 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 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对培养目标的表述更为具体详细:“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 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两个文件表述虽有差异, 但是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即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金融理论基础, 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中央银行、银行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内部的金融管理部门等具有管理职能的机构, 证券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信托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金融业自律性组织,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业经营机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保险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均可以去保险公司, 但是保险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学更多的保险类课程, 在保险业就业的范围更广。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如果不读博士学位, 而是选择就业, 那么其就业选择范围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选择的范围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 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能够从事发展战略研究, 能够申报和完成与本单位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课题, 能够对本单位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则主要具有对具体工作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可以同在一个团队内, 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例如, 对于同一家银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侧重研究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银行竞争环境变化趋势, 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侧重研究银行如何根据形势变化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 扩大本银行的市场份额。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格由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组成。其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国家有关金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内外金融业发展动态;国际金融规则;国内和中国主要贸易国的金融制度;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的前沿理论与实务知识。能力结构应该包括:统计分析软件运用能力;金融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金融产品开发能力;金融业务开拓能力;金融机构内部业务部门管理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业务分析报告撰写能力。
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要求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基本相同, 因为两者均属金融学科, 也都是硕士研究生层次, 两者的差别是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国内外金融理论研究动态, 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只要掌握国内外公认的成熟的金融理论即可。在能力结构上两者应该有较大差别。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应该具有熟练阅读和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以及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 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方面的差异
1. 学习方式。
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是在学校集中学习, 学制3年即6个学期, 其中, 听教师课堂授课3个学期, 跟导师进行项目研究1学期, 撰写毕业论文2个学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 继续与导师一起进行科研1学期, 同时进行调查与实习1个月左右, 最后一个学期集中精力和时间完成毕业论文终稿和论文答辩。学生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的时间大约在第4和第5学期之内。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为在职自学与业余集中上课相结合, 其中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 部分课程由学位授予单位安排上课与考试。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的学习方式在校集中学习, 学制为2年即4个学期, 其中, 听教师课堂授课2个学期, 专业调查和实习1个学期, 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1个学期。已经就业的在职人员攻读全日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可根据本人条件辞职学习, 或者经所在工作单位批准在职脱产上课, 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可选择在本单位进行。在职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具体可以在两种学习方式中选择一种。第一种方式是业余集中授课方式, 适合于那些工作单位不允许其脱产, 但离硕士授权学校较近, 或者离集中授课地点较近的在职人员。这类人员利用双休日和夜晚时间到办学高校集中上课, 或者由办学高校派老师在双休日到学员居住地集中授课。这种方式的学制延长到3年, 学员毕业后可以获得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这种方式的研究生需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读硕期间的学习课程和内容也与2年制相同。第二种方式是自学考试单证 (即只有学位证而没有毕业证) 学习方式, 适合于那些既不能按照全日制学习又不能按照业余集中学习完成学业的人员。这种培养方式的学员不必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但应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自学考试, 全部合格者,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通过后, 可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可以考虑给在职学员增加一个这样的机会, 即在没有通过全国统一入学考试之前, 可以先选择第二种培养方式中集中学习的途径, 但只能获得学位证;也可以先选择第三种培养方式即自考途径, 也只能获得学位证, 以后, 再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如果考试通过了, 被金融专业硕士授权点录取, 则其以前各课程学习成绩和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依然有效, 可以与入学年级学生一起获得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
2. 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有七点不同。
一是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给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授课的教师应该具有较深的理论造诣, 教学内容突出理论性, 也有实务性, 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专题讨论、案例讨论等。给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课的教师应该熟悉实际业务, 教学内容以实务为主, 教学方法注重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或者实践。但需要指出的是, 研究生层次的实务不是指业务流程的操作, 而是针对某一专业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是在实践学时上,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到实业部门进行专题调查和实习, 而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用于实业调查的时间大大少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调查和实习时间。
三是在开放办学方面。两种学位的研究生培养均应注重聘请校外专家来校参与研究生人才培养, 但要求聘请实业部门的专家为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有关金融实务方面的讲座, 而培养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要求聘请学者和实业家来校做学术报告。特别是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配备“双导师”, 其中校内1名导师, 校外实业部门1名导师, 而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只要配备1名校内导师即可。
四是在平时论文要求上。各高校一般要求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2篇学术论文。既然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就应该通过发表论文来证明其是否具备了学术研究能力。但是对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 不应要求其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不过, 既然是研究生, 也应该通过一定的研究成果证明其已经具备了研究能力, 而这种成果应该能够带有专业硕士的特点。例如, 可以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在报刊杂志发表1篇专题研究文章, 文章在一千字以上即可;或者参加某一专题研讨会, 其撰写的研究论文纳入公开出版论文集;或者提交一份某一方面的调查分析报告。
五是在考评方式上。学术型金融学研究生的学习成绩考评一般采用期末一次性笔试或者交一篇论文。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绩考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 体现“实践性”的特点, 例如面试、编写专题分析报告、做作业等。
六是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的类型上应该有明显区别。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应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其选题具有理论性;在体例上要求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有支撑论文的理论阐述, 有数学模型分析。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应该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其选题具有实务性, 可以写某一具体金融机构某一业务专题;在体例上可以是一大的案例分析, 或者是调研报告, 不必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而是写国内外或者国内或者某金融机构的某业务开展状况, 也不必阐述支撑论文的理论, 而是将理论渗透于专业问题的分析之中。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 应该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如果学生能够开发设计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 也可以将金融产品设计视同毕业论文。
七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不同。对学术型金融学研究生也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但是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应该更大。
四、课程体系的差异
目前我国各高校之间的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并不一致。从层次上看,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11”高校的课程体系偏重于基础理论课程, 因为这些高校的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大多进入博士研究生层次继续深造, 而其他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的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应用性课程, 因为这些高校的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大多进入实业领域, 需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从类型看, 在理工科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的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 金融学科的课程占得比重不大, 而在财经类院校、商科类院校的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 金融学科的课程占得比重较大。
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各校差异较大的特点不同, 各类高校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大同小异, 因为培养目标一致, 都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人才, 毕业生的目标工作岗位均在金融领域, 而金融业务在地域间的差异并不大, 更何况毕业生往往跨区选择就业岗位, 因此地方院校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地方特色不明显。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 比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最低32学分高一点, 因为专业课程门数较多。
参考《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可以设计课程体系如下:
先修课程 (限于本科就读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 包括会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 不计学分, 可以采取学生跟本科生听课的方式补修。
公共基础课程, 即经济学科硕士学位共同课程, 设3门, 5学分:外语 (3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
专业必修课程, 设4门, 12学分:金融理论与政策、公司金融与财务报表分析、高级投资学、复杂金融衍生工具。有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过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金融工具, 有的学生则未学习过这些知识。教师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基础调整教学内容, 重点讲授实务、案例、前沿理论。
专业选修课程, 选8门, 16学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管理案例、金融企业战略管理、行为金融学、金融史、财富管理、私募股权投资与风险投资、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固定收益证券、财富管理、金融法、个人金融实务、政府金融实务、金融监管实务、金融应用文写作。这些课程一般在本科阶段不开设, 不存在与本科课程重复问题, 只有固定收益证券课程存在与本科重复的可能, 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应注重案例教学。
另外安排专业实习, 计4学分。
五、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差异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应该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相区别, 其中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以学术水平的测评为特点, 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以能力强弱的测评为特点。这种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区别是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不同。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考核主要采用试卷答题 (闭卷或开卷) 和写小论文的方法, 其中试卷题以理论题为主, 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考核主要采用以案例分析题为主的试卷答题考试和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方法。
第二个区别是实践成绩考核方法不同。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成绩可以分为文献综述 (1学分) 和学术活动 (1学分)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即开始阅读本领域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文献资料, 总数不少于100篇, 其中近三年文献和外文文献均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并于第三学期完成不少于6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由导师评审, 通过后给予相应学分。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 听取3~5次学术报告, 并提交总结报告, 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科研秘上报研究生学院给予相应学分。学术活动及其考核在论文答辩前完成。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成绩应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有效的金融法律法规、政策与业务规则等文献综述, 于第二学期末完成6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由导师评审通过后给予1学分;二是实习与调研, 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实习与调研报告, 字数不少于5000字, 由校外导师评审通过后, 给予2学分;三是在校内听3~5次由校外实业专家所做的业务讲座, 由校内导师根据记录给予1学分。
第三个区别是对毕业论文成绩的评价标准不同。对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 应该主要评价其理论深度和理论创新能力, 而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 应主要评价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 应邀请校外学者参加答辩委员会。在进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时, 应邀请实业部门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
六、结论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突出“重视就业能力培养, 发挥实践环节作用”的特色, 通过“实务课程培训、实业专家讲座、实习调研锻炼、案例分析论文、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的方法, 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 较强的金融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具有金融实业开拓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突出“重视理论基础的拓宽和加深, 同时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通过“理论讨论、思维训练、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的方法, 培养具有宽厚理论基础、较强科研能力和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建刚, 周鸿卫, 周行建.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2) :26-28.
[2]黄方亮, 宿玉海.美国金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23) :51-53.
[3]刘瑞波, 马冉.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0, (6) :64-68.
[4]曹伟.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硕士[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4) :144.
[5]黄晓勇, 张菀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专业硕士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 (6) :11-15.
7.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七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工作也必将在各医学高等院校展开。
在此,我们对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培养进行了一些思考,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明确招生考试,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将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纳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全国联考”,还是按在职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要求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尚未明确。
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在职人员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申请条件,规范招生入口,在此基础上招生单位才能加大宣传,充分调动在职在岗全科医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要求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诊疗水平的目的。
3.2 科学定位,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开展在职申请全科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培养高层次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科学定位,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将它作为学校创收手段。
全科医学具有独特的服务对象和领域,更不能将它简单地等同于临床医学,照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
同时,培养单位应重视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全科医学的学科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提供有力保障。
3.3 培养方案体现全科医学特征,探索与全科医生培训相衔接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掌握全科医学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各个培养环节都要体现全科医学特征。
同时,积极探索在职申请全科医生专业学位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培训和岗位培训的衔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有助于全科医生培养的条件。
3.4 突出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培训基地建设
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基地主要设在三甲综合性医院,完成相关专科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践基地设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是全科门诊,将临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但是,由于我国综合性医院专科设置过于细化,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尚未设置具有全科医学服务功能的科室;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不足、所开展的服务内容有限等,使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真正形成全科医疗临床思维,不能很好的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造成全科医生的教学培训是当前全科医生培养的最薄弱环节。
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大对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搭建有利于培养全科医生的平台,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保障。
3.5 加快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指导团队 导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全科医生培养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问题。
有研究提出:全科医学师资人数少、无系统学科、专业杂;大多数无专业背景,通用型、普及型、低水平的师资较多;临床师资在理论上不熟悉全科医学思维方式,仍以疾病为中心,不以人为中心考虑问题。
因此,培养单位应加快全科医学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属于全科医学自己的师资力量。
同时,在研究生临床实践和社区实践期间,建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导师指导团队,这有利于研究生在不同科室轮转时有相应的导师指导其工作。
3.6 严格要求学位论文,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也可以是针对社区卫生问题的调查研究,但选题一定要结合全科医学实际,体现运用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全科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要做到与同专业、同类型全日制研究生的同等要求,并实施论文盲评和进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只有这样在职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有一定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和临床病理学领域的批复[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66号.2011.
2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4(6):4―8.
3 王桂林,程翠玉,姜玮.人才强国战略与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2(10):13―16.
4 吴镇柔,陆叔云,汪太辅.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 童玉玲.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6(1):78―79.
6 汪玲,吴海鸣.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开展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32(1):118―120.
7 杜改燕,齐殿君,王爽,等.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09―1111.
8.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八
为规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确保论文符合“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
论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及撰写等工作,进一步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工作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科学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教育反思能力。
二、论文的选题
论文应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育实践进行选题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汉语教育实践,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还包括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等。
三、论文的形式
为充分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性,论文可以采用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专题研究等形式。1.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对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问题(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以及国际汉语教师、教材等)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后形成的文字材料。调研报告应具备写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调研报告应强调调研题目的实际意义,强调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强调调查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代表性及应用性。2.教学实验报告
教学实验报告是教学实验之后,对教学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反映的书面材料。教学实验应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实验假设,选择实验对象,分析界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法并实施实验。研究者根据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材料,经过科学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并具有应用推广价值。3.案例分析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是在实践中真实发生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或能够反映某一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启发性和典型性。案例可包括课堂教学案例、跨文化交际案例、文化传播案例、与文化传播和国际汉语教育相关的项目管理案例等。作为学位论文,作者不仅需要提供完整的案例,还要运用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述。4.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语言理论、文化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为基础,运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设计可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设计、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环境设计、网络化学习设计、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的研发、教学材料的组织与设计及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的项目设计等。作为学位论文,教学设计不仅包括设计本身,还应包括对教学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阐述,对前期各种需求的分析和目标确定、策略制定、媒体选择及方案实施的过程的描述和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5.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或就问题的某一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专题本身要来自于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研究要求问题集中,有相当的深度,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准确的说明和解释。研究结果须对实际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不鼓励仅就语言、文化本体问题展开纯理论的专题研究。
四、论文的写作规范
论文应采用规范的中文写作,做到立意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流畅。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000字。
正式提交的论文内容一般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论文封面
(2)论文封面的英文翻译
(3)论文原创性声明、授权使用声明(4)论文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5)论文目录(6)论文正文(7)附录(8)参考文献(9)后记
五、论文的要求
学位论文应充分体现专业学位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一)选题及意义
1.选题应基于国际汉语教育或推广实践的基本问题; 2.选题应力求关注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的前沿问题; 3.论文成果应具有明确的社会效益或应用价值; 4.选题应有新意。(二)理论基础与文献
1.论文应建立在一定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之上,应反映出作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作者应充分搜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外文献,了解相关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研究动态。(三)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1.论文应采用适合选题的研究范式,设计合理,方法科学;
2.论文应具有饱满的工作量,鼓励采用调查、实验、观察等深入实际的研究方法。(四)材料与分析
1.论文应包含丰富的材料,材料不能仅仅来源于其他研究资料,而应来源于研究者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调查;提供的素材要具体、详实,数据要真实、可靠、有效; 2.论文应对研究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结论要言之有据。
(五)科学态度
1.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要明确注明出处;
2.论文应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核心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六)写作能力
1.论文体例结构规范,格式符合文体要求; 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说明透彻,逻辑性强;
3.文笔流畅,语言、文字、图表规范,表达简洁、准确,文风严谨。
六、论文评分
9.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九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1]
2009年教育部将“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 两种类型属于同一层次, 报考条件相同, 毕业成绩合格均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 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偏重理论和研究, 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 重视实践和应用, 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 获得专业学位的人, 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 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 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学术型, 重视学术理论兼顾实践;专业型, 突出实践兼顾学术理论。2010年是分类后的第二次招生。有媒体介绍, 国家是鉴于国内对实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而学校教育又普遍与社会脱节的情况, 并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作出这次分类的。部分西方国家 (如英国) 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重视程度超过学术型研究生。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要严格按照“一视同仁, 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 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 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 。34所自主划线高校也要按照上述原则确定本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 考生调剂到校外和接收校外调剂生执行全国统一复试分数要求, 各高校要严格执行统一标准, 不得对专业学位招生执行另外标准。
2010开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独立招生, 独立且国家统一划分国家复线分数线, 跟学术型硕士招生并驾齐驱。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2]
当前,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 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调整, 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 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 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已经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 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 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 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有重要意义。
3 创新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3.1 科学定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 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 必须科学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合理定位, 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 创新培养理念, 改革培养模式, 确保培养质量。
3.2 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年限一般2年, 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要紧密衔接,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 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 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 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研究能力, 增长实际工作经验, 缩短就业适应期限, 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 其中的基础课程与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基本相同, 并也采用学分制, 总学分要求大于28学分。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上, 请工程背景强的优秀教师、薄膜材料工程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总设计师主讲相关课程, 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 讲授材料制备与检测的关键技术, 比如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材料检测技术等课程。这样就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课程设置, 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 突出了应用知识的课堂教学[3]。
3.3 实践要求[4]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 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 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 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 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 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 学院积极联络和本学科相关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 比如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等有关薄膜材料检测的单位, 为今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4 学位论文
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 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 也可以是大型项目中的某一子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按两种形式提交: (1) 结合工程课题的论文 (研究论文) ; (2) 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 (工程设计)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 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4 结束语
我国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培养环节中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实习是关键核心环节, 我们要不断探索, 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 不断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培养模式。
摘要:教育部自2009年起, 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既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也不同于以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它更具全面性和特殊性。在培养方式上没有现成的模式, 需要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和规范。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完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环节和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探讨, 2010 (22) :55-56.
[2]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9.
[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的探索与制定[J].科技信息.2009. (31) :7-8.
10.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十
甲方(培养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乙方(工作单位):丙方(研究生):身份证件号:乙方委托甲方培养丙方。为共同做好委托培养工作,甲、乙、丙三方签订协议如下:
一、委托培养丙方的招生、考试、录取等工作由甲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甲方按照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进行培养和管理。学制:2至4年。
三、丙方不能继续学习或被淘汰时,自动退回乙方。
四、丙方结业后,不论是否获得学位,自动回到乙方。
五、方应向甲方支付培养费:全过程32000元(叁万贰仟圆)。此费用分两次缴清,第一次16000元(壹万陆仟圆)在入学报到时缴清,第二次费用16000元(壹万陆仟圆)于第二学年9月注册前缴清。如未按期缴清费用,甲方将根据丙方所处的不同学业阶段停止其学业(取消入学资格、取消课程成绩、停止开题报告、不接受论文答辩申请等)。有关缴费事项的其他说明:。甲方开户名称:电子科技大学
甲方开户行:工商银行成都市沙河支行
帐号:***3354
六、甲方不负担丙方在读期间的各项保险、医疗等费用。
七、每学年开课一个月后如丙方退学,缴纳的本学年费用(包括培养费)均不退还。若乙方或丙方违约,缴纳的所有费用(包括培养费)均不退还。
八、本协议须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并由甲方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录取丙方合格后生效。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各执一份。协议中未尽事宜,由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电子科技大学乙方:丙方:(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代章)(盖章)
代表:代表: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议书
甲方(培养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乙方(研究生):身份证件号:
为共同做好培养工作,甲、乙双方签订协议如下:
一、培养乙方的招生、考试、录取等工作由甲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甲方按照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进行培养和管理。学制:2至4年。
三、乙方不能继续学习或被淘汰时,自动退学。
四、乙方报到入学后,不转移个人档案及户口;乙方结业后,不论是否获得学位,甲方均不负责乙方的派遣、就业等工作。
五、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培养费:全过程32000元(叁万贰仟圆)。此费用分两次缴清,第一次16000元(壹万陆仟圆)在入学报到时缴清,第二次费用16000元(壹万陆仟圆)于第二学年9月注册前缴清。如未按期缴清费用,甲方将根据乙方所处的不同学业阶段停止其学业(取消入学资格、取消课程成绩、停止开题报告、不接受论文答辩申请等)。有关缴费事项的其他说明:。甲方开户名称:电子科技大学
甲方开户行:工商银行成都市沙河支行
帐号:***3354
六、甲方不负担乙方在读期间的各项保险、医疗等费用。
七、每学年开课一个月后如乙方退学,缴纳的本学年费用(包括培养费)均不退还。若乙方违约,缴纳的所有费用(包括培养费)均不退还。
八、本协议须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并由甲方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录取乙方合格后生效。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协议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电子科技大学乙方: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代章)
代表:
11.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十一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决定从起,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逐年增加招收人数,目前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核心。如何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培养模式是近几年来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从20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招收4届。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及管理体制一直在进行着探索与尝试,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化学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
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要求所培养的学生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结合学院实际学科研究方向,确定了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7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校级基础课2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技术课不少于2学分);综合环节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化学工艺学、高等化学反应工程、新型分离技术、化工传递过程原理、化工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现代电化学、化学工程前沿讲座、经典学术专着选读、化工系统工程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合成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近代有机合成技术与方法、化学电源、精细化学品化学、液相色谱手性分离、应用腐蚀电化学、绿色化学与化工、化工网络资源与化工软件、现代实用电镀技术、高性能树脂合成方法的应用等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包括综合实验、科研实践、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知识产权基础与实务、工程信息资源获取与专题利用等内容。
二、培养模式的探索
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基地的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根本保障,为了积极落实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保证学生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学院把建设各种形式的实践基地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工作,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建立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地。如学校层面上建立的大型实践基地,学院层面建立的中型实践基地,以及指导教师通过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的小型实践基地,都可以纳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环节,在学院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指导教师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实行“双导师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又一区别。“双导师制”对于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具有优越性。目前,企业导师的选聘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制约因素。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愿意指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企业导师不多。目前,学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企业导师,一是校外实习基地所在企业推荐;二是在科研项目合作过程中积极争取。进一步明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职责,学校导师由于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负责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把握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规范学位论文的写作。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负责将学生的研究与企业的工程、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研究更有目的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现在运行的情况看,效果良好。
三、加强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
从选题开始,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就需要密切合作,加强对选题的评估与论证,明确选题技术背景和研究目标,使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论文完成后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论文研究进入到中期阶段,学院将联合企业一起对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检查,一方面督促学生保证论文进度,对进展缓慢的学生提出警告,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并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使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此期间,加强对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定期交流的管理,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在后期阶段,学院主要结合学位论文对学生加强管理,在双方导师修改同意后,对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学院将在校内外选择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进行评阅,对学位论文给出评价,并做出是否同意提交答辩的结论,学院根据评审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学生参加论文答辩。这使得学位论文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1.实习基地的建立。企业与学校密切结合是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个主要特点。实习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目前,能够主动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的企业不多,学校更多的时候是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来寻求企业的帮助。企业从技术保密、安全生产等方面考虑,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企业积极性,是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高校主要通过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难题、提供优秀毕业生等方式,要求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这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企业服务于教学,如在税收、政策上对服务教学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鼓励企业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同。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同既包括学生本身的认同,也包括企事业用人单位以及全社会的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虽然到目前为止已招收四届学生,但学生对于该种学位认同感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比学术型学位低一等,第一志愿报考率很低,更多的学生是通过调剂方式才被迫选择的。另外,个别的企事业也对这类方式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设置障碍,这也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通过培养出创新能力突出、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向用人单位证明;同时,全社会也应该更多关注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对其实质和内涵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使其获得各方面的认同。
12.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十二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和目的
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对提高研究生应用性和实用性、开拓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社会提供更广阔的深造机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知识、经济、科技的不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在学术硕士的基础上,招收一定数量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给更多想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的人群提供了机会,满足了他们职业发展的诉求。
(2)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职业不断细化,分工更加明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专业性、实用性、复合性正是专业学位教育区别于学术硕士教育的主要特征,契合社会需要,得到社会认同,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3)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可以解决当前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部分问题。当前学术硕士学位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缺乏社会需求等问题,通过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改变以往的培养模式,着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
二、全日制专业硕士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专业硕士教育是未来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办学时间尚短,而且培养经验不足,存在很多问题:
(1)经过多年的实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专业硕士教育初具规模,影响广泛。但是目前专业硕士教育大而不强,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度低,饱受公众质疑,而学术硕士反而更受青睐。同时,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把专业硕士当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2)在教学过程中,仍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导致两类研究生的教育模式趋同,差别不明显。现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理论层面的多,实际应用的少,经验积累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有悖专业硕士的培养初衷和目标。此外,在引入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导师方面投入不够,导致社会导师数量不足,而在校教师的理论丰富实践欠缺,这都直接影响到专业硕士培养的质量。
(3)培养单位对专业硕士重视程度不够,出现厚此薄彼,重招生轻培养等现象。实践中,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缺乏特色,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相比学术硕士,很多高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存在观望心态,只满足有无硕士点,而不重视培养方案的建设。很多学校甚至把招生名额转移到能带来更高经济利益的专业上。
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
从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出发,专业硕士教育应该在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硕士应该是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硕士教育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采用突出专业性的培养模式。
(1)构建全新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应用为目标,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的,以应用知识的推广为核心,重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积极引导和吸纳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资源到学校,增设更多的专业实验课,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学平台,筹建校企合办的实践基地,形成完善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和能够提供专业化、系列化、层次化的培养模式。
(2)完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不能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区别对待,要在学校日常管理、学生各项权益、就业服务等政策措施上一视同仁。要在入学招生、学籍管理、院系管理、教学培训、师资配置、学校资源、论文要求和学位管理上更加合理规范。同时健全全日制专业研究生的辅导员监督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并通过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健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应以课程学习和设计为主要内容,并向资格考试过渡。考核的重点应落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论文或毕业设计应强调实用性和多样性。论文的选题可来源于实际问题,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应把增强研究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形成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94.
[2]宁虹,赖力敏.“零距离”教师教育——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5(1):81-89.
[3]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81-89.
13.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十三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农业技术基础,熟悉农村发展情况,并能运用相关理论指导农村发展,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该专业学位有以下特点:
1.1职业性
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必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才具有生命力。
1.2实践性
实践性是专业学位的重要属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具有从事农业推广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外,更具有解决农业科研、生产、管理一线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研究性
14.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十四
一、_________(乙方)应_________(甲方)委托,通过_________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选拔,拟录取甲方单位的_________同志(丙方)为_________年春季入学委托培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一般为_________年,其中_________工程硕士(_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_年,最长不得超过_________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_________个月。
二、丙方在校就读期间,其人事、户口、粮油、医疗关系等均保留在甲方,工资和补贴等其它福利待遇均由甲方负责,食宿费丙方自理,且不享受研究生普通奖学金。丙方因故退学或终止学业,其工作安排由甲方负责。
三、丙方在校就读期间,须遵守乙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对违反校纪校规者,乙方将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追究丙方责任,甲方应积极配合处理。
四、乙方按《_________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对丙方进行培养与学位授予。
五、丙方在学期间,每年向乙方交纳培养费_________元(可电汇或信汇,乙方开户行:_________;帐号:_________;按3年计算,共计_________元),于每年开学前交清,丙方若不交纳培养费,乙方则不予办理丙方的报到注册手续,课程学习成绩亦不予记载。丙方如退学或终止学业,所交费用概不退还。
六、_________工程(_________方向)学生实行学分制,第一、二学年丙方分别向乙方交纳培养费_________元(可电汇或信汇,乙方开户行:_________;帐号:_________,培养费共计_________元),于每年开学前交清,丙方若不交纳培养费,乙方则不予办理丙方的报到注册手续,课程学习成绩亦不予记载。丙方如退学或终止学业,所交费用概不退还。
七、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方、乙方、丙方均签字(盖章)认可后,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书未尽事宜由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15.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篇十五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 借鉴其他院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办法, 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提出以下几点关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的意见。
一、改进完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制度, 切实提高培养质量。
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其基础性、实践性、先进性, 应以相关职业对专业学位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为依据,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的原则, 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应围绕市级部门的应用课题组织教学, 选取在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根据专业特点和研究生自身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如专题研讨式、启发式、参与式、学术讨论式、现场研究、模拟训练和案例教学等。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标准,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线, 不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 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 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发挥培养单位人才密集、知识雄厚和科研领先的优势, 利用企事业单位设备先进、科研课题明确和经费充足的长处, 共同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有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并实施培养计划, 安排学生参加至少半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更加切实可行。政府可以出台多种政策, 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 建立健全学生实践实习机制。政府可以出台多种政策, 通过降低企业税比例、补贴研究生实习期间费用开支、提供研究课题与经费等措施鼓励高校输送与企业接受专业硕士。同时, 高校与企业也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研究生毕业后, 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一是使研究生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二是使高校解决毕业生实习与就业难题;三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后续力量提供保障, 从而实现三赢。
二、加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论文质量。
1. 建立“双导师制”。
要形成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 又有明显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师队伍, 包括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 具有相当学历的实际工作专家等, 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学校应吸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职业部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工作者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联合组织课程教学和指导学位论文, 实施校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兼职导师的“双导师制”, 制订“双导师制”的管理与奖惩规定。
2. 产学研结合, 全面提高论文质量。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衡量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要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 确保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对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等环节要制定相应标准并严格执行, 力争通过学位论文工作, 增强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能力, 从而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优化考核制度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核应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查。课程学习和学位申请提交成果应多样化, 论文实际、技术革新均可作为考核依据。改变现在“大一统”的考核方式, 根据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先导性的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相互衔接的考评体系。
除了学校和学生的个人努力之外, 政府应统筹协调, 开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相关职业任职资格之间的直通车, 让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手中同时握有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必须加强监控和评价,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教师评教与领导测评活动, 重视督导的听课制度, 等等。
四、加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1. 积极促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国际学术界接轨。
一是要转变观念, 实行开放办学;二是拓宽渠道, 利用优势资源;三是抓住重点, 加强伙伴合作,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避免低层次、重复性合作, 实现强强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既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又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借鉴国外高水平的教育经验和教训, 掌握最新国际教育动态, 赶超国际教育先进水平。
2. 广开合作办学模式, 提高教师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特点, 广开合作办学模式, 加快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 积极利用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 与国外相关院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或培养计划, 引进国外有专长的名师、派出教师到国外进修以提高师资水平;选派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到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
五、结合专业学位特殊性,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特色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现实意义, 更贴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需求, 更便于工作开展。搞好职业观教育,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推荐阅读:
艺术(音乐)领域目标10-18
浙江农林大学新增7个专业硕士领域07-01
艺术领域教案大班09-15
中班艺术领域教案10-21
艺术领域的教案10-29
小班艺术领域教育总结09-26
小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教案11-16
幼儿语言领域研究论文11-04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 改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