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应具备的能力(12篇)
1.领导应具备的能力 篇一
项目管理者应具备的领导能力
项目管理是集中于人的活动,因此,胜任的开发人员常常是拙劣的项目组负责人。他们完全不具备管理者应有的技能。通常情况是“似乎某个人碰巧落在项目管理者的位置上,也就意外地成为了项目管理者”。
而一个管理者是否能胜任真正的项目管理者工作,应该考察其是否具备下述领导能力:
1、激励能力
鼓励(通过推或拉)技术人员发挥其最大能力的一种能力。
2、组织能力
建模已有的过程(或创造新的过程)的一种能力,以使得最初的概念能够转换成最终的产品。
3、想法或创新能力
鼓励人们去创造并让人们感到有创造性的一种能力,即使他们其实必须在为特定产品或应用建立的约束下进行工作。
成功的项目负责人应采用一种解决问题的管理风格,也就是管理者应该集中于理解待解决的问题,管理新想法的交流,同时,让项目组的每一个人知道(通过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行为)质量很重要,不能妥协。
2.领导应具备的能力 篇二
要有朝气, 具有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就是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昂扬斗志, 奋发向上、克难奋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新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毛主席说过,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 没有一点冒的精神, 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 就干不成新的事业。
有朝气, 必须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奋发向上, 就要有历史使命感;就要有发展紧迫感;就要有工作责任感, 做到在其位, 谋其政, 敬其业, 有新为。
有朝气, 必须有克难奋进的勇气, 克难奋进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素质;就要有不畏艰难的精神, 善于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从克服困难中寻找机遇;就要有不怕挫折的精神;就要有不懈追求的精神。
有朝气, 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一是勇于探索, 掌握自己所担负工作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是自己的工作有特色、有套路、有创新性。二是要敢于实践,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既要肯动脑筋, 想办法, 出思路出点子, 更要勇于实践,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善、提高, 努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新路子。三是善于扬弃和超越。
有朝气, 必须有开拓创新的意识, 要倡导一个“新”字, 推崇一个“新”, 克服一个“怕”字, 摒弃一个“等”字。
第二, 要靠得住, 具有政策理解与执行能力。这是政治要求, 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确保政令畅通。
靠得住, 必须理论清醒,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组织上的坚强。
靠得住, 必须政治坚定, 对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忠诚于党, 忠诚于人民, 忠诚于企业, 绝不含糊和动摇。
靠得住, 必须组织坚强, 一是要团结, 要严于律己, 宽于待人,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既要坚持原则, 又要善于妥协, 坚持原则才有正气, 善于妥协才能团结他人, 团结才有力量, 团结才能出干部。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广开言路, 多听意见, 在加强民主的基础上集中, 自觉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三是要密切配合, 发挥整体优势, 要相互信任, 相互补位, 相互搭台, 共同把事情办好。
靠得住, 必须政令畅通, 一是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 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工作的大局。二是要养成说了就要算, 定了就要办, 办就办出成果, 干就干出成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第三, 要有本事, 具有疑难处理与沟通能力。就是要具有长远目光, 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 成为有知识, 懂业务, 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
有本事, 必须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是一种本事, 理论知识要不断地学习, 实战经验需要学习, 要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本事, 善于总揽全局, 不谋全局者, 不足以谋一域。一是要提高宏观决策能力, 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 善于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考量, 选择最优方案, 作出最佳决策。二是要提高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遇事不躲、不推、不拖, “躲”是无能的表现, “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拖”是作风疲沓的表现。
有本事, 善于组织协调, 通过协调沟通使各方面都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形成相互协调, 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和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综合总结和有效宣传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有本事, 善于找准位置。要从越位的地方退位, 从错位的地方正位, 从缺位的地方补位。
有本事, 一句话:见面能说, 材料能写, 遇事能做。
第四、要过得硬, 具有道德操守与自控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务实、清廉的形象。
过得硬, 必须一切为民, 善听民声, 善解民忧, 善集民智、多办实事。
过得硬, 必须求真务实。一是实事求是, 坚持讲真话实话, 不说套话, 杜绝空话假话, 不回避矛盾, 不掩盖问题, 更不能弄虚作假, 虚报浮夸。二是真抓实干, 搞生产经营, 抓发展必须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坚持重实际, 鼓实劲, 求实效。三是狠抓落实, 工作议而不决, 决而不抓, 等于没落实, 要敢于树正气, 顶歪风, 敢于承担责任, 推动工作落实。
过得硬, 必须廉洁自律。一是要过好权位关, 你到了领导岗位, 这里面有自己工作的努力, 但也有机遇的问题, 不可过高估计自己。二是要过好权力关, 应用权力一定要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 慎之又慎, 权不滥用。三是要过好金钱关,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四是过好美色关, 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做到坐怀不乱, 最好不让坐怀。五是过好人情关, 既要讲感情, 更要讲原则。
总之,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组织工作会上强调的“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 一靠自身努力, 二靠组织培养。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 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 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 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 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老老实实做人, 踏踏实实干事, 清清白白为官”。
摘要:国有企业也要坚持正确导向和用人标准,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全面准确把握“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 一靠自身努力, 二靠组织培养”。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3.卓越领导者应具备的五大美德 篇三
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世间万事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构成,它们相生相克,构成了矛盾统一的大千世界。而孟子更是将其归为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用孟子的标准观察卓越领导者的行为,发现具备任何一种美德的领导人往往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和而不同”。
“仁”
“仁”是指一个领导者必须能够清高仁厚,朴质无伪,任人唯贤,与人为菩。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在任职后期曾感言: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义”
“义”是指领导者的刚毅果断,勇敢坚定,为人慷慨,疏财仗义。牛根生在领导蒙牛实现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直宣传并实践一个文化理念: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蒙牛是第一家捐献抗击非典资金的企业,数额达100万元;在抗非典之役结束后,蒙牛又向教师免费赠送蒙牛产品;为敲开各个市场,蒙牛多次“散财”,如免费品尝、先尝后买等。蒙牛上市给众多跟随老牛奋斗多年的同事带来了物质上巨大的回报,但是在2004年,牛根生将自己持有的约10%蒙牛股份全部捐献出来,创立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并承诺在自己有生之年,将股份红利的51%转为“老牛专项基金”,其余49%的红利依旧由牛根生自己支配;牛根生天年之后,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享有继承权,妻子、儿女只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收入,作为生活费。
“礼”
“礼”是指领导者的谦和恭敬,温文尔雅,上菩若水,厚德载物。请看周恩来的故事: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1/4,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他的话使广场上的外交官沉默良久,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智”
“智”指的是领导者一定要深思熟虑,足智多谋,掌握并运用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领导队伍,这样的领导才能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市场环境中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前国航总裁李家祥认为,有效的领导者首先要学会定位,定位的关键取决于领导者的认知水平和观察问题的能力,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必须建立在对市场现象细腻观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断的积累和历练,管理者、企业家才能成为拥有战略思想的人,在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
“信”
“信”是指领导者的信誉和口碑。卓越的领导者必须言必行、行必果。西点军校培养领军人物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诚信。西点军校的荣誉法则是:“军校学员不说谎、不欺骗、不偷窃,也不容忍有此恶行的人。”诚信、正直、讲真话,是每个西点学员必须遵守的原则和品德。在生活中,在课堂上,在宿舍里,在训练场上,在与同学和家人联络交往中,不说谎,不欺骗,已经成为西点人行动的原则,也因此,西点军校成为培养世界500强董事长和CEO最多的学校。
领导语录
“把骨灰撒在江河里,可以做鱼的饲料,撒在耕地上,可以做庄稼的肥料。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也许还可以最后起一点点为人民服务的作用。”
——周恩来临终作出遗体火化、不留骨灰的遗言时对邓颖超说。
“我们要像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
——周恩来语录。
“我有一个信条,就是独立思考,敢于承担责任。但愿这一点能为大家所了解。为了上海的振兴,我将兢兢业业地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88年4月24日上午,在上海展览馆上海市长候选人选举时,朱镕基面对800多名人大代表慷慨陈词。
“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这不是口号,不是面具,而必须化作企业的“实践”与“瓤子”。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牛根生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宫污吏。”
——2002年3月15日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展示反腐倡廉的决心。
所谓的“危机时刻”,有它“危”的那一面,就自有它“机”的另一面,领导者要把握住这个“机”,善于把危机变成转机。以别人的失败教训为鉴,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一个简洁明快、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班子要坚强,骨干要得力,员工要合格,只有这三个层面齐备了,企业发展才有坚实可靠的根本。
企业管控,管着眼企业发展,控是着眼企业避险。在日常具体经营活动中是管中有控,控中有管。控,重在控住风险点。
4.领导应具备的能力 篇四
当前,在市场经济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乡镇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乡目标,关键在于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组织者、领导者,直接面对群众,同老百姓打交道。他们所担负的各项管理和工作任务非常具体,伸缩性较小,难度较大,必须实实在在地完成,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千头万绪工作都要落到“一把手”身上。那么,新时期的乡镇科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应具备哪些主要素质和能力呢?下面,我就几年来从事乡镇工作的实践,谈谈怎样做好乡镇“一把手”的几点体会:
第一部分:党政“一把手”应具备的主要素质
作为乡镇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才能逐渐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乡镇领导者。
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对于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决策,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不能仅仅是传达贯彻,还要有服从上级安排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新事
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要学会从政策上、理论上加以研究,全面把握具体政策,决不能凭感觉、靠经验办事。只有不断增强驾驭全局和抓落实的能力,才能使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
二、要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为乡镇的党政“一把手”、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担负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与群众打交道较多。为此,要切实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做到对群众真正尊重、真正交往、真诚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特别是要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把党的关怀带给群众、倾注深情帮助群众,凡是涉及群众的事,都要看成大事、要事、急事,抓紧研究解决,竭尽全力去办。乡镇干部如果要想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真正扑下身子,不图虚名,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办一些“得实惠”之事,才能让当地群众接受你、欢迎你,上级领导才能认可你。
三、要有身教胜于言教的作风
群众往往对“一把手”言行较为关注,并借此来衡量和检验整个领导班子。“一把手”的思想道德、人格力量、自己的威信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模范行为才能树立起来。所以,做为乡镇“一把手”,任何时候都要确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务实开拓意识和创新发展意识。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用廉政勤政高标准要求自己,坚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能使群众、乡村干部、班子成员信任你,才能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乡村干部的凝聚力和全乡干群的创造力,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二部分:党政“一把手”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能力是干部素质的核心,是一个人知识智慧在工作中的综合表现。因此,提升乡镇领导干部能力,特别是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综合能力就显得极为迫切。
一、带头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谋求发展的能力乡镇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敢于打破各种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时代要求、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条条框框,拓宽思路,科学决策,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这个主题,强化经营理念,善于运作项目,切实通过发展来破解难题,凝聚人心,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进步,得到实惠,受到鼓舞。
二、带头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作为乡镇“一把手”,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要想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执政为民的服务水平。在学习中,不仅要坚持理论学习,还
要广泛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水平的各种新知识,努力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要着重掌握做好工作所必需的知识,特别是要善于结合自身工作和需要,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总的来说,力争通过加强学习,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学会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用创新的勇气面对困难,把创新的精神融入到发展农村经济,解决群众困难的思想和行动中。
三、带头发扬民主,不断提高凝心聚力的能力
做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在重大问题决策时,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才能科学决策。同时,要认真执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既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又关心全局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另外,还要坚持要定期召开乡镇党委民主生活,从团结的愿望和利于工作的方面出发,善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沟通思想、化解矛盾,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依据各部门不同的工作性质,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每个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的特长、工作能力分配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带头集思广议,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
作为“一把手”,决策要想有科学性、广泛性和可行性,就要在坦率地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要认真吸收采纳班
子成员或其他人的意见。一旦经过集体讨论通过后,要全力组织实施,努力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变为客观现实。另外,还要做到在任务面前不优柔寡断;对棘手问题要沉着冷静,在成绩面前不满足。具体工作拍板定案时,要果断大胆,有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五、带头转变作风,不断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效能建设的形势下,作为乡镇“一把手”,要想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积极性,就必须从带头抓好乡村干部作风转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入手。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周密的部署、过硬的措施、严格的督促检查,把决策和部署变为全体乡村干部的实际行动。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要议大事、抓难事、办实事。在抓落实中,要做到:着眼点要“实”。要着眼于本乡镇实际,积极主动地谋求新思路、新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改善城乡面貌上;突破口要“准”。要抓住各项工作重点,强化督查落实,做到安排工作有案可查,落实过程有人跟踪,落实情况及时反馈,落实受阻及时协调,落实不了及时报告,落实不力从严问责;处事要“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思路要有创新。把握好“方”、“圆”之度。在问题面前敢于承担责任,遇到棘手问题敢于面对解决。
六、带头廉洁自律,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做为乡镇“一把手”,要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不断加强从政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投入到乡镇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5.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篇五
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领导干部担负的是决策、组织、协调和指挥等更重要的社会角色,所以必然要求领导者具有更高的素质。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其开展领导活动、完成领导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它包括领导者对领导规律、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领导者自身的素养、思想方法、实践经验和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水平等等,及其在领导活动中的综合表现。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其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一名干部的素质如何,决定和影响着他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和发挥。对于一名干部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和条件
一、领导干部应具备四种精神(意识)、八种能力:
1、四种精神(意识)。(1)公仆精神。所有领导干部都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从政,淡泊名利,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2)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实干,领导干部更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单位建设为己任,以事业发展为目标,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敢于克服困难,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3)自省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从严要求自己,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遵守各项党纪政纪规定,防微杜渐。同时力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承认,改正;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切忌推过揽功,有了成绩是自己的,有了问题是别人的。(4)大局意识。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一盘棋”思想。任何一个局部都不能脱离大局而孤立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善于从大局着眼,把具体事务置于全局背景下运筹,这样才能保证具体工作和全局工作部门发展同社会进步方向一致、运行同步、协调发展。
6.一个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篇六
一个领导干部,如何树立一个良好的品德,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堂堂正正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着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支配着人们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明白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但做好官首先必须做好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堂堂正正做人,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首先,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淡化或丟掉,就如人沒了灵魂,信念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大量事实证明,一些党员、干部堕落,往往是从思想上蜕化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开始的;二是要有宽厚的胸怀。宽厚的胸怀是一种品格,唯厚可以载物,唯宽可以容人。所以,在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大家” 出发,多关心、少排斥,多谦让、少争执,多宽容、少计较。把自己看小一点、把他人看重一点,把官位看小一点、把责任看重一点,把名利看小一点、把工作看重一点。只有这样,在处理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就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对待个人进退得失时就会多一份坦然,在处理同志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增几分宽容;三是要有平常的心态。心态是人的各种心理的修养和能力的体现,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拥有平常的心态,才能以普通百姓的平和心态去面对社会的人和事,才能受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亊情,做好平凡的工作,才能甘过平淡的生活,知足常乐。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职位是暂时的,做人是永恒的。
二、清清白白做官。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变化多端,各种考验无时不在。如何清清白白做官,一是要常弃非分之想。非分之想是对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企盼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活动,是共产党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大敌。常言道:“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党把你放在哪个岗位上,就要在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真正干出成绩来,决不能老是去琢磨自己怎样升官,怎样出人头地,怎样捞点好处;二是要常思贪欲之害。“贪欲” 是人生的一大天敌,多少领导干部腐败、堕落都因“贪欲” 二字毁于一旦,身败名裂、众叛亲离,身陷牢笼、身心交瘁,教训沉痛。对此,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谨慎用好我们手中的权力;三是常思监督之益。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中国有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党的领导干部,要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就必须自觉接受监督,监督本身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种帮助和保护。而监督正是指点迷津,避免误入歧途、深渊的有效手段。
三、平平淡淡处世。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关系到社会道德的建设方向。党员干部要必须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政治清醒,按照(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成为落实准则的表率。一是对权力常怀“平常心”。要清醒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是来为民服务的基本道理,同时,更要清楚认识到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为公,也可从为私;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正确地行使权力,可以造福人民,保护自己;二是对诱惑要常怀“明白心”。作为领导干部,面对诸多的诱惑,要经得起考验。要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炼得一双火眼金睛,识破诱惑背后的陷阱。要经常给自己敲警钟,不该想的不想,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高标准、严要求,拒腐蚀、永不沾。三是对交友要常怀“敬畏心”。领导干部一定要慎重从事社会交往、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在生活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因为交友不慎吃亏上当,犯了错误,有些甚至沦为腐败分子。领导干部在处理朋友关系时,绝不能只讲关系不讲原则,只讲义气不讲是非,更不能把朋友间的感情关糸变为庸俗的金钱利益关系。
7.新时期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篇七
一是要正确对待组织。作为一个领导干部, 正确对待组织决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也是组织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的作用能力也只有组织的关怀培养下才能得到正确发挥, 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个人的想法一旦实现不了, 个人的目的一旦达不到, 就对组织不满, 怨天尤人, 甚至采取消极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二是要正确对待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对待成绩要戒骄戒躁, 不居功自傲, 不妄自尊大。职务再高, 都是群众的公仆, 再有才气, 不能傲气;再有本领, 不能自负;业务再大, 也不能自满。没有提拔的同志, 不要气馁, 要想开一些, 看远一些。在涉及人事改革的问题上, 要识大体, 顾大局, 小利益服从组织安排, 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三是要正确对待他人。每一个同志都有各自的长处, 也有各自的短处, 既要正确地评价自己, 也要客观地对待他人。聪明的同志总能在别人身上看到优点, 看到长处, 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
发挥五个表率
一是加强学习, 做提高素质的表率。要学时事政治, 以养大气;学习专业知识, 以养才气;学习文学艺术, 以养灵气。一天不学习自己知道, 一月不学习竞争对手知道, 一个季度不学习大家都知道。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 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追求, 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超越自己。
二是躬身实践, 做治行理政的表率。要做到“四个三”:常思三个“什么” (历史选择了我们, 我们留下了什么?组织期待我们, 我们干了什么?员工厚爱我们, 我们回报了什么?) , 增强工作责任感。要掌握“三情” (熟知上情, 吃透下情, 了解行情) , 增强工作针对性。要围绕“三创” (创业, 创新, 创优) , 提高工作水平。要坚持“三善” (善待员工, 善用员工, 善管员工) , 加强队伍建设。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 做干事创业的表率。要从本行实际出发, 找准发展的切入点, 增强干事创业和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责随职走, 心随责走, 要干事创业, 必须养成良好的作风, 成就任何事业都得埋头苦干, 一心一意地干, 聚精会神地干, 持之以恒地干。要树立不作为就是失职的理念, 不遗余力抓风险防范, 扎扎实实抓制度落实。
四是顾全大局, 做维护团结的表率。人生苦短, 岗位不易, 缘分难得,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作为一把手, 第一, 要有胸襟和气度。容人, 容言, 容事。第二, 要公道正派。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首先要从全局出发, 公道地对待每一位同志。第三, 要有民主意识。果断不武断, 通揽不独揽, 和班子成员多沟通、多交心。第四, 要谋大事。作为副职, 要善于从大局上考虑问题, 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 要把握好角色定位, 真正做到到位不越位, 补台不拆台。
五是严于律己, 做清正廉洁的表率。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是要用好权力。把用权和负责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对员工利益负责, 对国家利益负责, 对党的方针政策负责, 对事业负责。二是要廉洁自律。要保持高度的自觉和警醒, 做到清正廉洁, 洁身自好, 自重、自醒、自警、自励, 严格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 慎权、慎欲、慎微、慎独, 耐得住寂寞, 顶得住歪理, 经得起诱惑。三是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多一点体育锻炼, 多一点书香墨色, 多一点琴棋书画, 强健体魄, 修身养性, 愉悦身心, 做到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从而多侧面、多角度忠实地做好领导决策层的推进者、实践者和执行者。■
8.领导干部应具备五种意识 篇八
一是忧患意识。忧患就是居安思危。对于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古人早就有清醒认识。《孟子·告子下》里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左传》中也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唐朝著名政治家魏征明确指出:“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人十分强调忧患意识。1944年,毛泽东同志就向全党发出学习《甲申三百年祭》的号召,要求同志们“千万不可冲昏头脑,忘乎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邓小平也说道:发展是硬道理,因而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就谈不上什么优越性。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向全党同志十分明确地强调,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务必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压力,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地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第517页)胡锦涛同志2005年1月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郑重指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面向未来,我们党任重道远,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历史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忧患意识丧失之时,往往也就是危险和死亡来临之时,如“闯王”李自成就是典型。当然,这方面的事例是很多的。所以,没有忧患意识,成功就是不牢靠的,成功的来临,也就往往意味着危险的到来。
二是忠诚意识。忠诚意识包括“忠”的意识和“诚”的意识两个方面。“忠”就是忠于党的宗旨,忠于国家的发展,忠于人民的幸福。其中人民的幸福是“忠”的最终目的。“诚”就是诚信。这里“诚”与“信”本质是统一的。《礼记·中庸》中写到:“诚,自诚也。”信就是讲究信誉,信守承诺,不欺人。一个人要想做到不欺人,首先必须不自欺。只有忠于自己的本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才能最终取得他人的信任。相反,一个不忠于自己的本性、表里不一的人,就不可能忠实于他人,也就不可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子》也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所以,与人交往,不自欺,以诚为本,才能最终做到人不欺,信于人。另外,由于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不欺,忠于他人。所以,有信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而言行一致的人,也就是一个诚实的人。在《说文》里,对“诚”与“信”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这里用信解释诚,用诚解释信,表明诚与信实质也是不可分离的。诚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首先,有诚信的社会就是一个有道德的社会。诚信是道德的土壤,所以,没有诚信,就很难产生良好的道德。其次,诚信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有诚信就意味着守承诺,从而契约就是有效的,从而法律制度就能得到有效执行。目前,对领导干部而言,树立诚信意识,意义就更加突出。领导干部是社会的表率,在社会诚信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带头讲诚信,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将是巨大的。反之,若领导干部不讲诚信,对社会的破坏作用也将是巨大的。
三是敬畏意识。所谓“敬畏”,就是既敬重又畏惧。对于“敬畏”,东西方的许多贤哲都有深刻的论述。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特别强调“君子之心”应“常存敬畏”;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有两样东西最值得人类敬畏,那就是“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里克尔在《恶的象征》中指出:“经由害怕而不是经由爱,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德国现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敬畏的是“世界本身”:“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目前,要求干部树立敬畏意识,也是党和国家对干部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2009年4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也强调,领导干部应干干净净干事,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常思贪欲之害)、程序意识和民主意识。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的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也强调,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树立敬畏意识,意义是深远的。首先,有利于更好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其核心和灵魂就是要敬畏生命。所以,提倡领导干部要有敬畏生命的意识是与党的要求不矛盾的。其次,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唯物主义。共产党员是唯物主义者,而唯物主义与有敬畏意识也是不矛盾的。唯物主义坚持存在第一,意识第二。而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确定性的存在;一种是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于确定性的存在,我们坚持的原则是科学利用,尊重规律。对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我们应坚持敬畏的态度,这也是一种理性精神的体现。第三,提倡敬畏意识也有利于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例如,目前,我国社会不断出现的一些自杀和他杀的现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缺乏敬畏生命意识和缺乏敬畏不确定性的意识也是有深层关联的。而敬畏生命和不确定性可以对现世人生的存在本能和毁灭本能产生一种约束。对人生有了约束,社会也就增加了稳定性和秩序性,从而社会经济也就提高了效率。另外,敬畏生命和敬畏不确定性,也可有效减缓人在确定性空间所产生的欲望张力,人可以把在确定性世界中所积聚的本能能量和欲望转移和释放到不确定性的空间,从而也就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四是淡泊意识。所谓淡泊,就是恬淡寡欲,保持一种宁静自然的状态,不追逐虚妄之事,修养品行。领导干部树立淡泊意识,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很大好处。对个人而言,树立淡泊意识,一是有助于心态平衡,身体健康。淡泊可以使人“致虚极,守净笃”,从而有利于心态放松和身体平衡。古人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人们也说:“心底无私,喜气洋洋;追逐名利,终日惶惶。”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极注重修心养性,他将人体的精、气、神喻为灯油,人的生命犹如灯光。若灯芯用大炷,油易尽,灯易灭;若灯芯用小炷,则油有余,灯难熄。生命如灯,精、气、神是“生命之油”,只要注重修心养性,淡泊处世,顺其自然,“生命之油”便消耗得慢,生命自可延长。另外,人在旅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既会有顺境,也会有逆境,而淡泊之心可以使人在顺境和逆境时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行动上,我们要以入世的心态积极认真拼搏,但在心态上,我们要把一切都放下,让心境处于一种淡泊自然状态。据调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都相当艰苦,但他们的壽命都很长,这与他们有恬淡虚无的心态也是有密切关系的。二是也有助于事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清代学者胡达源说:“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俗话也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由于领导干部比一般群众面临更多的灯红酒绿的诱惑,所以领导干部就更需要保持一种淡泊之心。对社会而言,树立淡泊意识,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人类社会一切问题的总根源就是欲望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导致了三方面的不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二是人与人的不和谐;三是人与自身的不和谐,就是人的肉体与灵魂的不和谐。而树立淡泊意识,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矛盾,从而也就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身的和谐。由于保持淡泊意识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所以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淡泊意识,这也是党对干部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必须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应是个人名利淡如水,人民事业重如山,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君子志在泽天下,小人志在容其身。”领导干部应带头做社会的君子,而不是小人。人们常说:“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亩,日食三餐”;“朝中官大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完”。作为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就应当有战略眼光和宽广境界,而不应当只看到眼前和局部。否则,对个人和社会,都没有好处,也不符合党对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
五是学习意识。对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而言,学习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领导干部搞好学习,这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全局的大事。陈云同志指出:“革命事业是一种伟大的艰巨的工作,特别是中国革命的环境和革命运动更是万分复杂,变化多端,而领导革命的共产党员,它之所以能在变化的、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一切伟大的革命运动,并且指导各个运动使之走向胜利,是因为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不然,就会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革命环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所以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陈云文选(1926—1949)》第77页)对于党的高级干部,陈云同志认为更应成为学习的模范。他指出:“学习理论既然是每个党员的责任,那么,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因为你是老干部,因为你常常担负独当一面的领导工作,你就更有责任而且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高级干部要思索一下,看看以下两种情形,哪一种对党更有利?一种是,一天到晚地埋头工作,不去找时间读书;另外一种,就是一天抽两小时来读书。我认为,后一种无疑对党员更有利。因为你是老干部,有斗争经验,学习理论更容易把书本上的东西消化成为自己的,这样,领导工作的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同时,党要培养大批理论联系实际的干部,也首先寄托在老干部和高级干部身上,老干部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只要大家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来读书。现在你无论怎样忙,为了把握伟大而又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必须增加一点革命的理论,增加一点历史的知识。”(《陈云文选(1926—1949)》第123页)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学习型时代,我们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就必须要求领导干部树立学习意识。因为倘若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不结合实际学习、不带领组织群众一起学习,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难以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清代王豫说过:“才不称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面对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应对历史和現实的艰巨挑战,把人民的工作做好。领导干部树立学习意识,贵在行动。要减少应酬,多读一些好书,不能因为工作忙就忘记读书。据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2.7%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抽不出时间读书,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这种情况若长期下去,领导干部的素质就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下降,最终为人民谋幸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9.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应具备哪些特征 篇九
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应具备哪些特征
因为采访成功的企业领导人有些困难,因此特从网上找了些成功的企业领导人的创业经历作为案例,然后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出成功的企业领导人所具备的一些特征。
案例一:
富士康老总郭台铭的辛勤创业之路
全球杰出晋商领袖获得者,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和几个朋友在台湾建立一家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一起承接塑料零件订单。鸿海成立不久,马上遭遇经济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经营十分困难。合伙的朋友决定放弃,但是郭台铭不肯,就借钱盘下了这家公司。这就是富士康帝国的开始,郭台铭的第一份生意主要从事电视机相关零件的制造。刚刚起步,郭台铭就受困于技术难关:工厂技术度依赖模具师傅。郭台铭拿着刚刚累积了几十万的资金,就开始盘算是否要投资模具工厂。在当时,台湾经济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其他不少企业家趁着台湾经济起飞,有的炒地皮,有的囤积原料,都在等价格好时大赚一笔。和所有累积了第一笔不多资金的企业家一样,这一笔资金到底是去赚快钱还是去做实业?但是郭台铭放弃了后来涨了数倍的土地买卖机会,选择投资建厂,引进新设备,和信赖的员工摸索生产工艺和流程。这个过程非常辛苦,每天辛苦加班到深夜。以至于创业的前几年,郭台铭都在问自己:“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吗?”靠着第一批模具机器和和技术积累,鸿海开始和台湾前十大制造商有了业务往来,开拓了第一批生意。于是,郭台铭省吃俭用,累积下来的又一批资本金不断被投入到购买更精良的设备上。1984年,鸿海从美国引入高级设备,整整花掉公司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不仅如此,随后的几年,相继从瑞士引进高级设备,聘请日籍顾问,又引进日本的精密机械技术。公司人员不到千人,郭台铭就慷慨地大笔资金送员工到海外学习。鸿海前十年的创业,完全依靠鸿海“有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
郭台铭对于自己今天取得的这些成绩,并没有满足,至今还在一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郭台铭有句名言:「真正的英雄,早就死在沙场上,而不是回来拿奖章的人。」让很多每年授奖的人听了不是滋味。但鸿海内部的人都很清楚,郭台铭主要的用意是要提醒已有战功、高高在上的主管,不要以物质的收获而满足,人生还有更大的战场,而奋斗还没有结束。
案例二: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创业故事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案例三:
百度之父李彦宏
李彦宏在1999年底回国创办百度,那时的他几乎默默无闻。斯时,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狂热到了极点。而怀揣120万美金风险投资的李彦宏,被朋友调侃为像小老板一样神色慌张地在北大校园里张贴招聘广告。招到6名员工后,李彦宏在北大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开张营业。他穿梭在北大校园里,仿佛一位邻家大学生。李彦宏一直寻求将美国的硅谷创业模式和自由IT精神移植到中国。在百度,员工穿着随便,没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时网上聊天和打游戏被视为正常。李彦宏对员工只有两条禁令:不许带宠物上班,不可以在办公室抽烟。百度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向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按照网站的访问量分成,向门户网站收取费用。李彦宏意识到原有模式只能是为人做嫁衣裳,他欲让百度转身,做成类似Google的搜索门户。但此想法却遭到董事会抵制,2001年在深圳举行的关键会议上,董事们态度坚决地反对李彦宏他们认为李的想法是疯狂、不理智的冒险。外表温和的李彦宏被激怒了。面对众口一词,李毫不怯场,大吵大嚷,指责董事会保守和懦弱,甚至当场怒摔手机。最后,被震惊的董事们勉强同意李的冒险。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业模式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此时,百度一天的点击量寥寥可数。李彦宏深知:百度必须在Google的阴影下学会成长。终于,百度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推出了更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中文搜索。李的竞价排名战略也立竿见影,竞价排名带来的销售收入直线上升,百度2003年销售额是2002年的5倍,并在2003年实现盈利。··········· ··········· 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具备了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什么使他们出类拔萃?在我们努力将自己的组织经营成一个健康企业的时候,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在研究了大量成功企业领导者的案例后发现,这些领导者都具备了以下一系列的领导素质、能力和特性:
1、“野心”
最好的领导人,是“帝国”建造者,他们要创造可以留传后世的基业。这不是自大的个人野心,而是对卓越的狂热及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是优秀领导人不可或缺的条件。
2、有效的沟通技巧
3、自信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会有咄咄逼人的感觉,这种自信心包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抱有信心;对事业发展的自信心等。
4、适应能力
在事情不顺利的时候,仍能保持活力与弹性。领导人不只要能察觉市场、民意、政治风向的变化,还要能迅速找出应对之道,不被自己过去的信念所局限。
5、懂得做人
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人知道,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好的企业领导者都习惯于能真诚的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宽容和富有亲和力,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和兴趣,在人际交往中,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要“克己”即抑制自己的欲望,不以自我为核心,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6、善于决策
许多的决策,必须在资讯不足的情况下做出。领导人经常要面对各种利害冲突,在无法掌握充分事实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往往能做到多听、善听、集思广益与敢拿主意、大胆决策的统一。企业领导者的价值在于能凝聚集体智慧“做正确的事”,同时能帮助各管理层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确”,把决策落实。
7、知人善任
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领导者的美德在于知人善任,能挑选好的合作伙伴。选一个适合的人,比选一个优秀的人来的重要,适才适所才是企业用人的最高原则。除了专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外,他们找人往往要看四种东西:一是要忠诚。对待领导和工作能尽心尽力。在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能首先考虑到组织的利益,能够在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之间找到平衡。二是必须精力充沛。因为这样的人可以走长途。三是要有悟性和睿智。对事物具有分析、理解和远见卓识的能力。四是要有执行力。能够把领导的构想和决策圆满的付诸实施。
8、目标在心
一个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者习惯于为他们的企业建立目标,并使全体员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而不是简单的服从或投入,企业领导者们知道,要使员工能奉献于企业共同的愿景,就必须使目标深植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必须和每个员工信守的价值观相一致;否则,不可能激发这种热情。
9、凝聚团队
组织起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一件非常艰难和重要的事情。建立一种“机制”,激发起他们的热情,挖掘出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聪明与潜力,并将他们凝聚和协调起来,是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10、懂得授权
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把权力授予适当的人。授权的真正手段是要能够给人以责任、赋予权力,并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报告反馈系统。
11、富有远见、善抓机会 那些见识卓越,富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懂得,未来是属于那些今天就已经为之做好了准备的人。小小的机会往往是伟大事业的开始,当你做好迎接机会的准备而机会没有来,总比有一个机会而你却没有做好准备要好。每个人都被机会包围着,但是机会只是在它们被看见时才存在,而且机会只有在被寻找时才会被看见,关键在于你如何认识机会,利用机会,抓住机会和创造这些机会。
12、终生学习
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领导者面临着更新观念、提高技能的挑战,因此需要终生的学习。不学习、不读书就没有新思想,也就不会有新策略和正确的决策。
13、不屈不挠
如果说有一种特质几乎为所有的成功企业领导者所共同拥有的话,那就是顽强精神。所谓顽强,并不是达到愚蠢地步的顽固,它是一种能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并下定决心要取得结果的精神,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懂得,在你放弃努力之前,你并没有真正的失败。
10.企业家应具备哪些基本领导素质 篇十
《企业家的思想道德和领导艺术修养》系列谈之三
现代企业领导者要想驾驭全局,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就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古人云:“只有无为之将,没有无用之兵。”在工作实践中现代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领导艺术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十条:
运用信息的艺术———灵魂
信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信息像神经一样渗透在各个领域。概括起来,信息主要体现在:资源信息化,不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科技资源,不论是文化资源、还是矿产资源,不论是金融资源、还是市场资源,都可以进行综合分析,都可以迅速做出反映;政务电子化,在当今信息时代里,打造“数字政府”、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标准;商务网络化,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签约和网上商务活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和企业厂家;信息集成化,信息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由“信息孤岛”走向集成与整合,由自立门户走向资源共享;设备智能化,数控机床、机器人、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集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一体化,全世界正在构筑数字化地球,正在创造出一个个“电子社区”,推动着语言的大融合、文化的大融合、科技的大融合、贸易的大融合、旅游的大融合。
现代企业家要努力学习,学会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艺术:第一,掌握信息要快,第二,运用信息要准,第三,保护信息要严,第四,创造信息要好。
统筹决策的艺术———核心
工作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有大有小,只有随时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有科学的决策力,有周密的协调落实能力的领导,才能让上级放心,下级佩服:
第一,统揽不包揽,集中精力抓大事。大小企业的领导,其根本职责就是抓大事、把方向,但有的在具体工作中抓不住主要矛盾,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不善于区分责任,对下不放心、不放手,以致包揽了大量的具体事务,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结果大事没办好,小事办不完,该统的没统住,该放的没放开,费劲不小,效果不好,自己忙死,别人急死,能人气死。该统的统不起来,就是失职,但统揽不等于包揽,包揽过多叫事务主义。古人讲:“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古语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敢断不武断,集思广益作决策。我们有的领导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决策前拍脑袋,想一想,就这么定了;决策时拍胸脯,出了问题我负责;问题出了拍大腿,哎呀,又交了一次学费;最后董事会上又不愿接受批评,拍屁股一走了之。这样的“四拍”领导对个人来说是无能的表现,对企业来说是无穷的灾难。作为企业领导必须要有主见,该“拍板”的就要大胆“拍板”,一定要敢于和善于决断。但在敢于决断的同时,也要防止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拍板需要胆识,“胆”就是企业家的气质、魄力,“识”就是企业家的素质、能力。敢断的前提必须是善断。怎样做到敢断不武断呢?首先,就是要有很强的民主作风,其次,要善于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千万不要为面子所障碍,为压力所动摇,为人情所困扰。
第三,放手不撒手,跟踪督促抓落实。要站在全局上抓重点,事关政策性、关键性、全局性的工作必须一抓到底,事务性、技术性、一般性的工作要放手,交给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让他们各司其职抓落实。有的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却效益平平。其原因往往与主要领导统得过死,抓得过细,事必躬亲。你对我不放心,我就不用心;你对我不放手,我就不动手;你一竿子插到底,我就一棍子捅上天。领导对部属,特别是对副手,一定要充分信任,敢于放手,否则,纵使你有万般能耐,也难“一手遮天”。这里有四个环节需要紧紧把握住:一是区分责任,明确分工;二是加强检查,搞好督促;三是注重整体,搞好协调;四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者应尽量不参与和自己无关的小事,集中更多的精力抓好全面性和方向性的大事。识才用才的艺术———根本
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说过:“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企业发展,人才为本。
一要有求才的理念。二战时期,登陆柏林之后,苏联的军队把武器、物资、装备都运回了国家,而美国则组成了一支叫阿尔索斯的敢死队,抢夺德国的先进资料和科学家,带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5000多名核物理、原子物理和化学、数学等方面的专家。
二要有识才的眼光。领导者识才简单说就是“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德、才、识、能等,切忌以貌取人,以私看人。善任,就是要正确地使用人才。
三要有用才的气魄。管理者的用人魄力,表现在要敢于提拔开拓进取的人才,重视胸襟宽广的人才,不拘一格用各种得力的人才,宁可重用有缺点的干才,也不可重用无缺点的庸才;敢于用持不同意见的人才,甚至用曾经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才,不用只会说“是”的奴才。我们一定要做到:重用能人干大事,帮助常人干小事,激励庸人别误事,团结小人别坏事。
四要有育才的制度。企业领导者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成长提供规范化、制度化的保证。五要有留才的政策。领导要用事业吸引人才,用人格感召人才,用榜样带动人才,用系统整合人才,用战略驾驭人才,用目标确定人才,用荣誉激励人才,用物质赏罚人才,用任务锻炼人才,用纪律规范人才,以考核分辨人才。
改革创新的艺术———动力
企业家从创业开始到最后的成功,经历是多种多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两个共同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创业之初的学习之路以及持续一生的创新之路。企业创新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第一,理论创新———即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新,遍地黄金;思想僵化,没有办法。
第二,体制创新———同样的企业,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员工,体制一改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了职工的生产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企业家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老企业焕发了青春。第三,机制创新———机制创新即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等等。第四,人事创新。第五,分配创新。第六,技术创新。第七,管理创新。教育沟通的艺术———号召力
第一,要把老道理讲新。比如儒商的基本精神,应该是把儒家的传统文化同现代经商实践相结合,做到在经商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指导,运用和发展儒家的思想,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第二,要把大道理讲实。顾名思义,“大道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就是世界观、方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概括了九个字:
一、不能丢;
二、讲新话;
三、要管用。第三,要把小道理讲好。作为企业领导,要经常直接面对广大群众,要想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关心员工利益问题,看似是小道理,但其中体现着民生、民计的大道理。
化解矛盾的艺术———凝聚力
第一,素质之间的矛盾要靠学习提高的办法化解。
第二,决策上的矛盾要靠调查论证的办法化解。关键是要通过调查论证,让事实说话,从实际出发,充分统一好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决策。我体会,最主要的就是要吃透上头的精神,摸清下边的情况,掌握横向的动态,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好。
第三,用人上的矛盾要靠评议考核的办法化解。
第四,干扰上的矛盾要靠对话沟通的办法化解。干扰来自方方面面,总的来分主要有感情上的干扰、政策理解上的干扰、社会上的干扰。采取群众评议的办法,看看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采取组织考核的办法,看看是否能过了考评关;采取审计审核的办法,看看经济上有无问题;采取班子个别谈话的办法,看看在成员中有无凝聚力。
第五,性格上的矛盾要靠谅解包涵的办法化解。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为别人着想,才能及时消除误会、解除隔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愉快。
开展批评的艺术———战斗力
第一,自我批评是觉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真心善意帮助他人进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内心彻底地交流与沟通。
第二,相互批评是帮助———班子成员之间往往是你的所长、正是我的所短,你的所短、正是我的所长。有成绩时要互相鼓励,增强信心;有问题时要互相提醒,防微杜渐;有缺点时要互相批评,防止铸成大错。
第三,群众批评是信任———你能糊弄了领导,糊弄不了群众;能糊弄了一时,糊弄不了长久;糊弄了自己,糊弄不了别人。因此,群众有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群众不提意见。
第四,领导批评是爱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当领导批评你的时候,可能有时场合不太得当、语气强硬了一些、态度严厉了一些,但毫无疑问,领导的这些批评是善意的,也是诚恳的,出发点是好的,意在帮助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反之,如果领导一旦感觉到对你的批评已经毫无意义了,不再批评你了,那么也就失去了领导当前对你的信任,进而也就会失去以后对你的重任。因此,经常对我们批评的领导应当看做是帮助我们进步的人,是真正爱护我们的人,是器重我们成才的人。
协调落实的艺术———目的作为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必须善于协调处理好企业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和企业与外部的公共关系,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事相匹配。
第一,要纵向协调抓到底。企业的领导与领导、领导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都有不同的关系和各自的分工,管理者要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协调落实工作。
第二,要横向协调抓到边。如何既发挥主观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助手的辅助作用?如何既发挥一线技术员工的突击队作用,又发挥管理队伍的协调作用?如何既发挥科研人员的支撑作用,又发挥后勤人员的服务作用?如何既发挥企业内部的活力,又发挥社会的推动力?
第三,要综合协调形成合力。管理者要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科学管理的艺术———保障
这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管人四道”:
第一,用制度管理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那种 “我说你听从、我管你服从”式的传统管理方法,实际上是把人当做工具,是不符合用制度管人的要求的。第二,用感情打动人。企业领导者的魅力体现不仅仅需要智商和技能,更需要的是情商和人格。第三,用利益激励人。古人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利益最能激励人,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四,用事业成就人。自我修养的艺术———本钱
企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推力,一种是拉力。推力是指企业运作的80%要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来推动,使企业实现良性循环,就是我们说的科学管理;拉力是指20%靠企业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和领导能力、影响力、凝聚力,共同完成企业的目标,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人格魅力的培养。
第一,要有丰富的知识修养。现在很多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不够高,特别是走下去能干、坐下来能讲、回来能写的领导为数还不多。
第二,要有崇高的人格修养。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无一例外的有着良好的商誉和口碑,做到老实做人、诚信经商、正道赚钱。小老板靠勤奋吃苦,带头苦干赚钱;中老板靠智慧经验,经营管理赚钱;大老板靠诚信人格,运筹决策赚钱。
第三,要有扎实的作风修养。要做到思想上求实、工作上扎实、生活上朴实。第四,要有严格的纪律修养。企业家办任何事情,做任何生意,说任何话都必须坚持“三个底线”不能突破:一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依法经营;二不能突破行规底线,信守合同;三不能突破道德底线,诚信做人。第五,要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处于顺境时不因受宠而忘乎所以,处于逆境时不因冷遇而郁郁寡欢。能够冷静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做到宠辱不惊,不骄不馁。任何情况下都能容人,不计较;容事,不争论;容物,不重钱。
11.图书编辑应具备的5种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竞争;变革;发展;能力
全国的出版系统改革已初见成效,出版社已经由事业单位转换为企业。市场份额的竞争、文化产品的竞争对出版企业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方面,建立和培育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品德好的编辑队伍,成为当下出版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对于图书编辑而言,面对企业的新变化,新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具备他人无可替代的能力,契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出版企业和自我的共同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才能无愧于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那么作为图书编辑,应当具备哪些能力呢,现列举5种,与广大出版界同仁共同研究。
1 选题的策划能力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第一环节,也是打造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选题策划的主体,图书编辑拥有成熟而优秀的选题策划能力是出版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图书编辑的策划能力包括市场观察能力,调研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选题整体设计能力等,这要求编辑本身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长期关注该类图书的市场动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跨領域跨学科收集各类信息,并能在众多信息中抽离出有价值的部分,根据现有出版资源,形成自己的“创意”。编辑可以采用进行同类书比对,与作者和读者深入沟通,利用各图书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实地卖场和网络卖场的调研等活动,检验自己的“创意”。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消费心理,购买能力,对图书的内容、体例、装帧、定价等方面进行策划,整体设计。通过不断地积累出版经验,图书编辑需要养成分析每本书所蕴含的深层次因素的习惯,力争从某些征兆和细节变化中找出未来出版市场的发展走势,不断地形成自己的职业敏感。此外,一名优秀的编辑还需要有图书整合与开发能力,当策划一个成功选题之后,善于挖掘潜藏于选题之后的相关选题,以此形成“点—线—面”的关系[1],以达到对图书整体开发和深度挖掘,实现选题策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对书稿的把关能力
具有对书稿的把关能力是图书编辑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保证图书质量和水准的必备能力。这就要求编辑,第一,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阵地意识,熟知各项出版政策及制度,能够正确的把握出版导向,辨别书稿是否存在禁止出版,不宜出版的内容或词句,具有对稿件修改变通的能力。第二,应该具备“杂家”型的知识体系,包括扎实的编辑业务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图书编辑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对不同学科的兴趣,随时注意收集各种自然科学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充实并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淀起较厚实的百科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对稿件的判断力和对不同作者的鉴别力[2]。第三,要具有较高的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学修养,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对稿件中的字词,语法,修辞,语言逻辑等进行修改的能力。第四,要熟知出版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能够发现书稿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判定是否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或肖像权、隐私权的情况。
3 营销策划能力
随着出版体制改制的完成,市场竞争的加剧,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经营性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意识到图书营销的重要性,要求编辑具有营销策划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编辑要彻底摒弃文化人情节,转变思想,要视己为“生意人”。一切围绕图书进行的选题、编辑、发行工作都要以市场为准绳,用实际销售为最终目标[3]。图书编辑要具有深入解读作品的分析能力,市场信息整合能力,营销方式的设计能力,在策划、编辑图书的过程中,要提前考虑到营销的需要,向营销或发行部门提出具体营销建议,以达有的放矢,精准营销的目的,服务于图书的销售工作。
4 良好的沟通能力
出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出版活动的过程体现了编辑的纽带作用[4]。在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沟通无处不在。对外,编辑需要与作者沟通,与读者沟通,与专家沟通,对内,编辑要与领导沟通,与校对人员沟通,与技术编辑和发行人员沟通。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编辑围绕着图书出版的需要,收集到真实的意见和需求,同时展现出自己的学识和品德,赢得作者的信任和尊重,为进一步开发选题以及巩固和扩展作者群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帮助编辑准确表达编辑意图,协调不同部门的不同意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更好的实现选题策划的预期。
5 对出版流程的统筹能力
在当前出版行业深刻变革下,图书编辑以往对出版过程中参与作用正在逐渐过渡为主导作用。有部分出版社已在探索出版社科学管理、加强出版全流程控制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在编辑工作制度上实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说具有对出版流程的统筹能力,是未来的图书编辑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更为综合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编辑要对每一个细节如图书装帧设计、印刷工艺、价格定位、成本核算、出版时机,发行折扣,宣传促销方式都了然于胸,同时对每个流程都有深刻理解,了解每一流程的耗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如何补救,如何提高效率。在宏观上能够把握图书的编辑,印装,营销与发行的进度和效果。可以说,图书编辑对出版流程的统筹能力将是高效,高质、适时地出版图书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体制的深刻转变,书业格局的剧烈变化,图书编辑需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事实就是”,既练内家功,又练外家功,成为一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实现出版社与自身的共同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祖晶.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形成[M].出版参考,2011.
[2] 王春丽.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出版发行研究,2007(5).
[3] 王东华.浅论图书编辑的营销策划能力[J].出版广角,2005(7).
12.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篇十二
他们必须慎重考虑每一期刊物的策划和选题, 考虑刊物的读者群和刊物的具体定位, 考虑怎样的稿件才能成为这种定位的载体。他们的策划和选题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 能否在面世后既“抢眼”又“抢心”, 这就成为他们在编辑每一期刊物前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 他们就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 就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而这样的眼光和能力, 却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获得和具备, 它需要编辑对社会时事和行业动态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关心, 需要编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认真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信息, 并能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有选择地为我所用, 成为他们策划选题的依据。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策划和选题, 才有实施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才有可能迎合和引导读者的阅读消费, 抢占市场先机。否则, 他们做出的选题和策划, 就会因为其平庸而徒然地浪费杂志的纸张和成本, 贻误杂志生存和发展的时机, 真正地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了好的策划和选题, 还必须很好地去落实。编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稿件的组织和选择。是否拥有一支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并且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作者队伍, 这是衡量一个编辑是否称职的重要尺度, 也是一个编辑能否做好稿件组织工作的基础。在编辑工作中, 常有选题好却因为物色不到合适的作者而导致选题夭折的情况。这就要求编辑要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要善于利用自己作为编辑所处的优势, 慧眼独具, 发现一大批作者, 并同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这样, 一旦选题确定, 就总会有人应邀交稿, 解你的燃眉之急。
稿件到手了, 编辑是不是就可以松口气了?我看未必。在我看来, 选择稿件, 这才是真正考验编辑水平的一件事。到手的稿件, 往往既有老作者的, 又有新作者的;既有名家的, 又有名不见经传的;既有熟人和朋友的, 也有素不相识的, 怎样对待和处理这些稿件?是唯上, 唯熟, 还是唯实?这就要考验一个编辑的职业道德。对待来稿一视同仁, 这应该是编辑的职业操守, 但能不能落到实处, 这就要看编辑是否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作为编辑, 他必须要体谅作者写作的艰辛, 这样才可能对所有的作者都充满同情心, 也才能在选稿上做到公平和公正。不能一拿到稿件, 首先就看是不是熟人的和名人的, 不是的话, 连信封都不拆就扔进废纸篓里。因为多种原因, 现在很多编辑部都无法坚持退稿和回信, 这客观上也减弱了对编辑的督促力度。如果因此就放任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 那么, 这样的编辑迟早也会被作者所唾弃, 最终会被清理出编辑队伍。
同样的一篇稿子, 在这个编辑手里可能上头条, 在另外一个编辑手里则可能被枪毙。这种情况时有耳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编辑在眼光和水平上出现的差异, 这就是对编辑基本素养的一种考验和测试。没有谁要求文学期刊编辑就必须是作家、诗人或者评论家, 但是, 作为文学期刊编辑, 他却必须达到或者超过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的鉴赏水平。他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要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储备, 这样在面对稿件时, 他才可能一眼就看出作品的优劣, 并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试想, 一个连李白和莎士比亚都不熟悉和了解的编辑, 你怎么要求他在来稿中去发现艾青或者曹禺?
当然, 即使编辑很称职, 选出来的稿件也不见得每篇都是成品或精品, 都不需要编辑去动手笔。更多的时候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需要编辑去打磨。或者是稿件的立意不太鲜明, 结构布局方面存在问题;或者是一些地方存在文字上的错误, 或者是某些语法上的搭配还有偏颇;或者是局部地方的表达还有待商榷。这都需要编辑细细研读, 逐一向作者指出或者自己动手改过。这些都是很考验编辑基本功夫的事。它既需要编辑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而且还需要编辑具有较高的专业修养和思辨能力。否则, 就很难避免将稿件中对的地方改错, 错的地方却一字未动的情况出现。精益求精, 这应该是编辑对稿件的要求;画龙点睛, 这应该是编辑在处理稿件时的责任。
经历这么多的考验, 编辑选出来的稿件, 一般通过“三审”就没有多大的问题。稿件通过了“三审”, 发排了, 付印了, 面世了, 是不是编辑要接受的考验就结束了呢?还没有。他还要接受作者和读者的检验, 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时考验的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编辑的成果被作者接受了, 被读者认可了, 刊物在市场上畅销了, 这当然是每个编辑都想看到的事。但是, 现实却不见得会让每个编辑每次都能体会这样的欣喜。相反, 编辑成果得不到各方的认可, 这才是编辑经常面临的现实。出现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编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成功和失败都要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了, 再接再厉;失败了, 要能够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 在紧接着的编辑工作中进行纠正和避免。
只有经受住了这些考验, 你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一名称职的编辑。但是, 作为职业编辑, 如果仅仅要求自己合格和称职, 那么这种要求未免显得低了些。一位优秀的职业编辑, 他应该追求自己的编辑风格, 有自己的编辑品位。他不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随大流者, 面对判断和抉择时, 更不能是一个无所适从的人。他应该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 能随时代潮流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即使在风云突变的时候, 他也能够做到有胆有识有谋, 能够从容去面对, 从容去选择。面对刊物和稿件, 他有自己的眼光, 有自己的研判, 有自己的对策, 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他有自己的口味, 但他并不是一个“偏食者”。他能在各种风格各种手法各种体裁的作品中一眼就看出哪一件是最优秀的。读者和作者都清楚他的眼光和口味。读者不用看到他的名字都能看出哪一期刊物哪一些稿件是他编出来的。作者更是清楚自己的哪些稿件会被他选中, 哪些稿件会被他枪毙, 投稿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浪费时间和精力。读者和作者都认可和喜欢他编辑的作品, 都觉得能够同他认识是一件神往已久的事。这时, 他作为一名编辑, 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 已经在享受“星”级的待遇, 离“编辑家”的称誉已经为时不远了。
【领导应具备的能力】推荐阅读:
基层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06-18
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09-19
当前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之漫谈论文06-08
公务员应具备能力10-15
外企物流主管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和能力09-10
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10-06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10-30
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07-17
创业公司应具备的企业文化10-11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意识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