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精选8篇)
1.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 篇一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
护理干预
跌倒在我国人群意外伤害死因中顺位排在第4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增大跌倒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最高。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因跌倒致死的有1983例,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7.1%,死亡率达77.9/10万,相当于每天有4.7个老年人因跌倒而死亡。此外,在老年人因伤就诊病例中,有一半以上为跌倒病例;因伤住院病例中,超过80%为跌倒。意外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第一死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住院老年患者也不断增多,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事件,不但影响医院的信誉,增加患者家庭负担,也给老人带来心理创伤、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丧失以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保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日趋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关跌倒因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防止和减少跌倒意外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跌倒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本体觉、深度觉、视觉及触觉均有有降,反应迟缓、下肢肌力减退、躯体摇摆较大,夜尿增多(每晚多于2次)均易引发跌倒。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跌倒的几 率为男性的2倍。
2、病理因素
一些老年疾病,如精神状况缺失(包括定向不良或痴呆)、丧失意识(昏厥或癫痫发作)、搞的老年抑郁数值、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骨关节疾病(下肢关节病变和足畸形、胼胝、拇指囊肿胀)等使老年患者步态不稳易发生跌倒,患病种类越多跌倒危险性越高。
3、药物因素
镇定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识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扩血管药、利尿类药、缓泻剂等会影响患者神经、视觉、平衡、血压及代谢等,加之老年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影响,易发生迟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概率的增加。
4、心里因素
个别老年患者个性要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里,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也要尝试去做。觉得患病拖累了叫家属,特别是长期患病后,在夜间当其有排便需求的时,因内疚感使其不忍心唤醒家属,亦不愿麻烦护士,从而独自下床后因出现体力不支而跌倒。也有由于害怕跌倒发生,限制和减少活动后,导致功能缺陷及活动能力进一步降低,跌倒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二)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51%与环境因素有关。由于对医院环境不熟、病室内外有障碍物、照明不足、地面潮湿、防护设施不到位、病床过高无护栏等会导致跌倒发生。
2、衣着及其他因素
穿着过长过大不合身衣裤,鞋不跟脚,鞋底不防滑,夜间上厕所时睡意朦胧,无人陪护或陪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也易发生跌倒。进餐洗漱等时间段因拥挤也易发生跌倒。老年患者胃肠生理功能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之躯体疾病常发生拒食、少食、不知饥饱、挑食等致进食不足,易导致低血钾和肌无力,从而增加跌倒的概率。
二、护理干预
1、增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跌倒属于突发意外事件,状况各式各样,并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加强防范意识,就可预先预防。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分析跌倒意外发生存在隐患和原因,找到相应的护理对策,不断细化及改进服务。
2、详细的入院评估
我院建立了跌倒评估、监控登记表,入院时即对老年患者从年龄、活动能力,意识状态、自理能力、有无眩晕史跌倒既往史、有无肢体及视觉功能障碍、使用药物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跌倒评估。如评分≧10分即为高危人群,即向家属告知并予以签名,并在病历和床头做醒目警示标记。对老年体虚但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晕厥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等患者重点关注,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加强巡视。
3、切实有效的健康宣传及预防措施
重视环境、安全、药物等放面入院宣教,宣教语速缓慢并可能多次反复,是老年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嘱行走时需有人搀扶,适时使用拐杖、扶手;起身、起床时动作宜缓慢,保持稳妥坐姿、卧姿;坐厕旁加置扶手;24h有人陪护,勿单独外出活动,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 使用护栏床,并告知当护栏拉起时,若需下床应将护栏放下,切勿翻越;指导正确用药,给予预见性的指导帮助,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后的反应,使其知晓自身有哪些易发生跌倒的因素,减少跌到发生。
4、预防组织灌注不足所致的跌倒
对高血压、心律失常、血糖不稳定、体位性低血压所致的眩晕,帮助老年患者分析可能导致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防止可能诱发跌倒的疾病,如有效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指导改变体位及上下床的方法,告知老年患者变换体位时缓慢并休息1~2min,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近坐下或上床休息。
5、预防平衡功能及肌肉力量减退所致的跌倒
助步器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借助合适的助步器能部分降低跌倒的危险。为平衡功能差的老年患者必要时病房提供助步器。鼓励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增加肌力、柔韧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
6、预防药物及心理因素引起的跌倒
由于年龄、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老年患者对防跌倒的认知及认同感也不同。临床护理中要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关心和尊重患者,在取得信任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力。对服用增加跌倒危险物的老年患者,告知如夜间有事请叫醒陪护人员或打铃呼叫护士。
7、完善家属告知制度
当确定为跌倒高危患者后,根据情况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加强患者家属防范意识,讲解跌倒不良后 果及预防措施,使其明白患者目前状况及需配合内容,进行防范教育和技能训练。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家属陪护,无法陪护着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8、营造适宜的医疗环境
保持病房光线充足,避免闪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持病室地面清洁干燥,及时擦干积水和油物,拖地时应避开患者活动高峰期,地面湿滑时出示“小心地滑”警示牌。告知患者及家属若发现地面有水渍应及时告诉医务人员,避免在水渍处行走。浴室增设防滑垫,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床头设有床头灯和呼叫铃,呼唤器放置在易取位置。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杠,便于入厕后站起时借力。衣裤大小合适,裤腿利索,鞋子防滑合脚。
三、小结
我国已进入了老年化社会,随着高龄人口比例的增加,跌倒将成为增加社会医疗支出的重要因素,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及时评估,并做好预防跌倒的措施已成为护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2.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 篇二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进入老年后, 其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感觉功能减退, 智力减退, 记忆力下降, 情绪的变化以及行为的改变等。而患病后更加重了老年人的身心负担, 住院后又出现新的心理问题。有研究对80例老年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心理健康评估[3], 结果60%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负性情绪, 其中抑郁多疑型21.3%, 悲观失望型12.5%, 被动依赖型10.0%。
1.1 焦虑、恐惧感
因对疾病本身的担心而产生焦虑的心理, 担心疾病的治疗预后, 因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给家庭、儿女带来负担, 而住院后陌生的环境以及新的生活方式使其缺乏安全感。
1.2 孤独感加重
有研究显示, 80%的老年人都有孤独的心理。尤其是新近入院的老年患者, 陌生的医院环境, 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 孤独感油然而生[4]。
1.3 固执心理
固执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的心理之一, 表现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看问题简单, 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很难改变, 性格倔强、偏激、灵活性差, 而生活懒散、对周围很少关心, 行为孤僻、我行我素, 甚至不遵医嘱。
1.4 抑郁、悲观绝望
心理抑郁症是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体验。有研究表明,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 长期疾病缠身, 容易出现抑郁的心理, 表现为悲观失望, 自暴自弃, 沮丧、自怜[5]。
1.5 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由于患病, 社会或者家庭角色的改变, 有的甚至自理能力丧失, 导致老年患者情绪极不稳定, 失落感或被冷落感, 易怒, 易激动, 产生自卑心理, 行为古怪, 不近人情, 甚至哭泣等一些老小孩的心理[6]。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2.1 动员患者家属参与
大量临床经验表明, 患者家属在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亲情支持在患者心理恢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告知患者家属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 在其治疗和康复中有重要意义, 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鼓励家属多陪伴, 了解患者的心态, 满足患者的心愿, 给予精神上的照料和安慰, 使患者感到慰藉, 减少对死亡和疾病的惧怕。患者往往由于所患疾病为慢性疾病, 由于疼痛、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压力很大, 致使患者情绪不稳定, 易冲动;有的很快出现焦虑症状, 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护士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 从而减轻操作带给患者的疼痛和痛苦。平时经常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多与患者接触, 亲切友善的对待患者, 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同时多给患者以鼓励表扬或抚慰, 以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 消除患者的恐惧,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乐于接受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2.2 注意语言交流时的保密性
询问病史或检查时请无关人员回避。在护理工作中, 说话要谨慎, 注意保护性语言, 表情自然, 语言委婉,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信息通道。目光可显示个性的某些特征, 也可影响对方的行为。此外, 务必让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有充分的知晓, 并让其认识到, 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一旦延误了治疗, 不但会增加医疗开支, 还会增加患者的身体痛苦, 延迟病情, 影响治疗效果。应当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 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一旦发现异常应该立即治疗。此外乐观的情绪对治疗也十分重要。由于一些患者常年卧床, 易产生悲观情绪, 因此护理过程中应进行感情的沟通, 使其心情舒畅, 建立乐观的心境, 不要过度紧张[7]。
2.3 注意交谈沟通的艺术和技巧
患者的倾诉是维持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及病痛的一种手段, 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对疾病的陈述, 与患者说话时时要采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非语言信息给予响应, 表明自己在认真倾听, 必要的插话要简明而适时, 当患者将话题扯太远时, 应适用适当的语言使之归入正题, 和患者沟通时, 充分发挥语言的治疗作用[8]。
2.4 鼓励患者自寻乐趣, 充实住院期间的生活内容
由于患者担心病情和单调的住院生活, 患者心里憋闷、不愉快, 护士要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耐心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 让患者感觉到希望。让患者经常集中到一起, 讲一些笑话, 谈谈爱好, 使自己心有所寄, 心有所安, 转移注意力, 减轻痛苦和烦恼。
2.5 教育患者善于控制情绪, 学会自我调整心态
利用病房内的黑板、墙等, 介绍不良情绪对各种疾病的影响, 指导患者要善于自我控制情绪, 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面对疾病, 保持开朗、乐观心态, 要适应患者角色, 抛弃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心理因素, 使身体早日康复。
3 体会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 易患许多疾病, 心理护理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因此, 对于老年人疾病康复和身体健康而言, 心理护理是极其重要的。应该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梅钦.浅谈内科疾病社区护理实践[J].福建医药杂志, 2002, 8 (1) :155-156.
[2]李凤霞, 金仲品.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护理[J].临床护理, 2008, 46 (9) :113.
[3]刘巍.浅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07, 1 (1) :89.
[4]Rajah MN, McIntosh AR.Overlap in the functional neural systems involved in semantic and ep isodic memory retrieval[J].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5.
[5]Harle P, Mobius D, Carr DJ, et al.An opposing time-dependent immune-modulating effect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conferred by altering the cytokine profile in the local lymph nodes and spleen of mice with type II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J].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2005.
[6]蔡芬, 肖鹏妹, 黄亚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对照研究[J].中原医刊, 2005 (13) .
[7]姜树兰, 刘红艳.老年手术病人399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0) .
3.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分析 篇三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经济紧张怕连累家庭,怕给子女带来负担,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和害怕感。
1.2 孤独与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很少言语而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不善交往,子女不在身边,又抱病在身,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1.3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不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压力,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认为是别人带来的,遇到同情语言则落泪,遇到相反意见则唠叨不休或勃然大怒,甚至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
1.4 依赖心理。老年病人依赖性极强,常担心亲人远离自己,怕病友、医护人员冷落自己,喜欢周围人时刻注意他,希望得到亲人和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问候。而且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去做,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策
2.1 創造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
为老年病人创造宽敞、明亮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保持床铺及被褥整洁、柔软、舒适,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避免障碍物绊倒患者。将患者常用的生活用品及药物放在易取的地方,减少引起老年患者不安全的因素。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孤独猜疑的老年患者及自尊心极强的老年病人沟通时,要加倍关心体贴他们,多采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语言,提倡患者之间沟通与交流,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这更有利于心情恢复正常心理。对于心情急迫的老年患者应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老年病的原理特征。使其能正视自身的疾病,逐渐走向康复。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和视力等功能减退,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与病人交流时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尽可能用老年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在讲解常用病症等抽象医学理论时要结合实际病例加以说明。针对不同老年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用同情引导启发鼓励安慰等方法与患者交流。对老年患者要细心有耐心。
2.3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宣教
护士要在现有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和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用良好的语言向老年病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用心观察,最大限度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掌握病人年龄、职业、工作经历及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情况。弄清楚疾病的病因及家庭病史。入院前治疗情况、体质状况、心理状态,包括性格特点、爱好、饮食习惯规律,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确定确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且要经常开导劝解病人,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护士应该做到对老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文雅,耐心向患者解答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一些内心的苦衷,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向患者告知收费情况,征求治疗意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接受医院的治疗。
对老年病人要细心、用心、精心。由于老人免疫力、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患者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需要我们给老年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与其聊天,多听他们倾诉。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和蔼的言行去关怀体贴病人。
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量大而表现出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应经常巡视病房,耐心疏导和安慰病人,向病人提供所需的信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结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细心照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2.5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细化工作要求。根据工作情况值班人员少时酌情安排能力较强的实习生上助班,以确保单独值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各类潜在护理隐患。护士长应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描述病情注意客观、准确、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为防止护理风险提供信息。
2.6 强老年护理风险的控制
随着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逐年增加,要注意将护理安全放在护理工作首位。关键是健全护士长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入院护理制度、住院陪伴制度、外出检查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操作常规制度以此来规范护理行为。针对高龄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利用护理会诊提前进行分析与防范。使老年病房常见护理操作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和患者健康水平。
4.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 篇四
宋有娟
(金华广福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心内科患者大多为年老、多病、心肺功能差、听力视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易发生摔倒、坠床、烫伤、体位性低血压等意外。WHO总干事在2003年12月所作题为“保健质量:患者安全”的报告中,号召所有成员国家队患者安全问题给予最密切的的关注,采取切实的措施监控医疗差错和患者的安全问题,加以相关研究,以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2]。对于这一特殊的高风险群体,着重分析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策略,旨在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临床资料
2013年12月~2014年5月入住心内科的老年患者1000余例,男600例,女400例;年龄50-93岁,平均50-70岁。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等专科疾病外,合并其他疾病者900例。常合并的疾病有: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老年性便秘、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老年性痴呆、脑梗死、骨老化、颈腰椎骨质增生、白内障、牙列缺失、下咽部吞咽困难等。800例(80%)患者同时接受静脉及口服2种途径给药,200例(20%)患者还通过第3种途径给药,如皮下注射、肠道等方式给药。300例(30%)患者为首次入院,700例(70%)患者为再次或多次入院。安全隐患表现及原因分析
2.1 跌倒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包括:①平衡失调及步态紊乱;②疾病因素;③药物因素;④感觉功能因素;⑤环境因素。本组老年患者中1例发生过起床时因体位改变过快,下床站立出现头晕,险些跌倒;1例患者上厕所后,出卫生间时家人未搀扶而跌倒。
2.2 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 本组2例心肌梗死患者、10例急性心衰患者因不习惯吸氧,自行取下吸氧管导致氧疗中断、缺氧、呼吸困难加重,经护士说服后重新吸上。20例患者因自行调节扩血管药物滴速,出现胸闷、心慌症状,经吸氧、使用利尿剂后症状缓解。某些重要用药,有医嘱但属自备药,患者忘记服用,本组有10例患者出现漏服降压药物,护士发现血压波动,经询问后补服。
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入院时反复告诉患者便秘、用力排便容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心脏破裂、脑卒中等,但是有些老年患者仍不注意;有的给药时间不合理;有的饮食管理及活动度指导跟不上。本组有6例患者床上、床旁排便后出现大汗、气憋、呼吸困难,经紧急处置后症状缓解。
2.4 诊疗中运送方式不当、等候时间过长 3例心衰患者出科检查前未与有关科室协调好,等候时间过长,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引起家属不满。
2.5 药物不良反应 有报道60岁以上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其他年龄组的2.5倍。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药物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症状、尿潴留、肾毒性以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刺激血管等。本组2例患者使用静脉给药多巴胺出现静脉炎。对策
3.1 准确评估患者状况 老年人跌倒与体位性低血压、饭后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有关。我们发现,老年患者沐浴后容易出现头晕,加上地面湿滑,容易滑倒。因此,结合科室特点,我们规定对所有新入院70岁以上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时,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及陪伴情况,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无视力障碍,蹲起能否自如,有无跌倒危险因素包括平衡失调、步态紊乱等,给予跌倒评分并依据风险程度挂出警示牌。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贫血、体位性低血压等患者列为高危人群。入院时询问并检查老年患者的鞋袜,尤其是带入的拖鞋应防滑。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行动不便者建议家人陪伴,家人无法陪护者,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夜班护士要及时协助患者入厕。
3.2 重视药物护理 老年人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心内科老年患者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等。使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思睡、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判断力,服药后安排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走动;服用降压药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正确服用并督促检查按时进食,以免引起低血糖。依据患者排便规律,合理安排服用泻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老年患者使用倍他乐克、利多卡因、洋地黄类、安定、抗凝血药,存在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等特点,用药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对有医嘱但属患者自备的重要用药,如抗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格雷片、降压药、降糖药等,一定监督患者及时用药。
3.3 关注患者出科检查活动 科间转送或外出检查,虽然时间短,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对此,我们制定了危重患者交接本、科间交接本,规范了院内科间转送、外出检查护送流程。科间转送高龄、卧床或重病患者,严格交接手续。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3.4 严格操作流程,规范巡视签名制度 输液泵可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特别适用于输液精度及过程要求较高的心内科患者。如果护士过于依赖仪器监测,不交接班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安全情况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护士动手能力训练,要求护士熟练掌握科室不同品牌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及常见报警原因防范、分析、处置并逐一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建立签名巡视卡,要求使用者、巡视护士分别签姓名、时间,以示负责,达到自我约束,便于督促检查。
3.5 加强沟通,减少医患纠纷 护理安全措施的执行,取决于医患双方的配合,在平时的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反复有效的安全措施防范宣教。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运用语言或案例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从心理层面上帮助患者准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6 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是防治疾病的专家,而老年人则是了解自身的专家,二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指导老年人进行自护实践。教育因人而异,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根据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对于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的老年患者教育中应宽容接纳、灵活多变、注重实效,不拘于全部目标实现。对住院人数较多的高血压病患者,我们设计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重视自我功效对自护行为的促进作用,护士经常有意识地询问老年患者什么时候该吃药、吃什么药、血压多少、吃药后注意什么,强化患者的认知,及时表扬肯定,并依据个体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3.7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的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因此护理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如我科规定新入院患者护士长当天必须查房;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建立由护士长、科室安全管理员、护理组长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制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差错事故上报制度》,《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要求护理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日进行晨间提示,对重点环节、重点护理人员、重点时间、重点病员进行安全提示及检查,防止差错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科室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工作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安全隐患,对护理安全实现前瞻性和全动态管理。要求严重差错事故必须马上上报护士长,护士长在2小时内将护理事故上报护理部,严重差错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同时科室及时对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修改不合理流程。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4]。科室除按护理部要求的相关培训外,还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同时不断培训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护士的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能较好的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和满足病员的需求,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小 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5]。做为医院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其重要,我科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以及病房设施的管理,构建起了安全的气氛,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安全。但护理安全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所以,要着力改变护理工作是护理人员的事的错误认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参与安全护理,充分体现患者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6]。参考文献
5.老年护理及老年护理院 篇五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因此社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与家庭基本护理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有一部分老年人终究夺去他们生命的不是原发病,而是因为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可见基本护理在老年人的健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今,许多人因工作较忙,照顾父母时间不多,所以会为父母请专业家庭护理人员。老年护理院
老年护理院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机构。是为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护理院职能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特别是中风、瘫痪以及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出现并发症。而家庭护理则因达不到专业的护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如果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家人手足无措,等送入医院,往往延误第一抢救时间。老年护理院现状
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往往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而医护型老年护理中心则充分体现医疗特色,每天早上护士为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护理。比如发现老人血糖高了,就会立即为老人调整饮食,专门制定菜谱等。让家属有一种放心感,让老人有一种安全感,老年护理院一般都是集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主要针对身患疾病而又缺人照顾的老年人而设。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老年护理院综合了医院和老年公寓的优点,弥补了医院和老年公寓的缺陷。尤其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而且费用也不高。万一有紧急情况医院也能及时抢救。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老年护理的要求
1、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免疫能力较弱,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四周环境是否适宜老人。家庭室内温度以18°~20°c为宜,室内最佳湿度应在50%~60%左右,居室的采光良好,最好保持宁静。此外,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每次通风不应少于30分钟。天气较冷时,对体质较弱的老人,通风时可暂时将其换到其它房间,避开冷空气的刺激。这样,既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不至于老人家受凉感冒。
2、对老人的日常使用器皿展开消毒
老人的身体免疫能力较弱,所以他们的日常消耗器具要注意消毒,不然很有可能感染细菌病毒而造成疾病。消毒有日晒法、煮沸法、浸泡法、擦拭法等。对于特别的情况要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如老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洒一倍的石灰搅拌,2小时后再倒入厕所;肺结核老人的痰,可吐在纸盒或包在纸内烧掉。另外还要注意,接触老人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老人的碗筷、口杯、用具等要做到专人专用,分别洗刷,消毒后单独存放等。
3、辅助老人开展适量的运动
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增加老人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能给老人带来好心情。一个优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管是陪护还是保姆,都不应说这些不是自己分内的事,而对此漠不关心,而是应该积极协助老人开展运动。运动量要适宜,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早晨起床时可以让老人躺在床上,伸展四肢,用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干洗脸”20~30次。这些动作能使老年人慢慢从睡眠状态逐步过渡到完全觉醒这一生理变化,而不致因猛然起床头脑发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动,避免心脏病的复发。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小,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用温热水泡泡脚,对促进健康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
老年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是把关于老化和老年专门的护理知识和临床普通科护理学知识综合运用于老年护理的专业领域,进而研究老年人群健康的问题特殊性的学科。
老年护理学起源
老年护理学起源于现有的护理理论和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健康政策等学科理论。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1987年提出用“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alnursing)”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geriatricnursing)”概念,因为老年护理学涉及的护理范畴更广泛。包括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并评价照顾效果。老年护理学强调保持和恢复、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实现老年肌体的最佳功能,保持老年人的尊严和舒适生活直至死亡。
老年护理学重点
老年护理学研究的重点在于从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生理、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探讨用护理手段或措施解决老年人健康问题。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思路 根据我国老年人城乡分布、收入结构和现行福利制度安排,要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应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提供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良好、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等专业化的护理机构为骨干,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在机构层面,要研究建立健全设施建设规范、机构服务标准、行业自律制度,起到辐射社区、带动社会、示范民间的作用。同时,制定低收入老人、高龄老人、重度残疾老人等入院评审制度,保证优先满足老年特殊困难群体的护理服务需求。在社区层面,应结合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托老设施网点,完善配套设施,完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呼叫等功能,不断增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能力。
在农村,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在确保五保户等福利对象供养的基础上,优先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计划生育家庭独女户/双女户、高龄和重度残疾老人的服务需要,同时,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向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日间托养、配餐等社会化服务
现状情况
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要使老年人生活幸福,身心健康,就需要全社会尤其家庭给予特殊的关怀与照顾。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中60岁以上(含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00%,2050年将达到25.50%。我国人口结构由成年型转向老年型,发展速度之快,老年人口之多,世界罕见。老龄人口的增加将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尤其给健康护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1.2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调查情况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老年人患病率高,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
1.3 人口老龄化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老年人对家庭护理的主要需求是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由于传统赡养模式的影响,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老年人固有的地缘、亲缘情结而不能或不愿进入养老机构,却又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配偶照料;二是子女照料;三是保姆、钟点工照料。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属照顾,所以家属的负担很重。因此,无论从老年人自身还是从照顾者方面来说,都急需来自医疗、社区等方面的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和法律制度
据统计,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的老年人独居率高达40%,如此之高的比例迫使社会采取措施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问题。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可分为社会保险制和商业保险制两大类。前者由政府强制实施,以德国、日本等国为典型代表,后者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开办,以美国为典型代表。1986年,以色列成为最先引入保险技术,推出法定保险的国家;德国护理保险制度分为在宅护理和住院护理。按照每日护理的时间长短划分护理等级,不同等级的服务现金给付标准也不同。2.1 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护理保险是日本政府自2000年4月开始强制实行的保险,旨在保障老龄少子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65岁以上人口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设施、福利用具、家庭护理服务和家庭介护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被保险人无论身体状况好坏均要参加。筹资来源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一半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另一半来自于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按照2:1:1的比例提供的补贴。日本护理保险一般采用实物(护理服务)给付方式为主,现金给付方式为辅。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服务时,首先向市町村保险接待窗口提交医师诊断意见书和护理主管人家庭访问调查报告,由“照护认定审查委员会”认定是否需要照护服务。经过专门机构审查认定后,护理保险管理机关将根据病人实际身体状况提供相应内容、相应等级的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费用包括:居家护理服务。护理服务费用包括:居家护理服务费(家庭服务、上门看护、日间服务、日托护理、居家疗养管理指导、短期入住服务、收费的老人公寓等),个人负担的上限金额(根据不同服务等级设定)为10%,居家护理服务计划费、设施护理服务费(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老人护理保健设施、疗养型护理医疗设施,其基准金额的10%由自己负担,不包括饮食费)。
2.2 美国的护理保险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2006年约有60%的美国老人(65岁以上)需要不同程度的长期护理服务,其中实际接受护理服务的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高达57%,而通常老年人入住护理机构1年所需的费用均在4万美元以上,通货膨胀与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使此项费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老人根本无法承受。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能承保被保险人在任场所(急诊部分除外)因接受任何个人护理而发生的护理费用。长期护理保险又称为看护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因为身体上的某些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护理机构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
美国的商业性老年护理保险由投保人通过购买护理保险合同方式自愿参加。护理保险保单可独立签发,也可以以终身寿险保单的批单形式签发,但健康状况差的人一般不能投保。护理保险资金主要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保险费除与被保险人年龄相关外,还与投保人选择的最高给付额、给付期和等待期等因素有关。最高给付额超高,给付期越长,等待期越短,保费就越高,因而,其缴费与给付的相关性很强。
2.3 家庭护理的法律制度
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有相关的家庭护理系列法律及制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权享受适当的医疗保障。加拿大设有专门的家庭护理评估与研究中心,研究以家庭为基础的护理服务。家庭护理服务的费用由多渠道筹集:①政府负责提供(在英国,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保健);②由保险金支付;③社会救济金解决;④家庭承担一部分。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措施
3.1 合理利用我国社区资源,建立有效机制
当前的社区建设进一步开发拓展了社区服务资源,在社区建设发展较好的一些大中城市,社区都建有社区服务站,可以介绍保姆、钟点工;社区卫生医疗站可以方便居民就近看病拿药;社区老年协会可以组织老年人学习、活动,并开展互助。尽管这些社区组织机构都能帮助解决老年人的一些困难,但都不具备完全、有效地承担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的能力。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就要因地制宜,通过社区资源的优化机制,加上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
3.2 提高家庭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家庭养老护理的质量,而养老护理质量有保证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有信心、有幸福感,能够延年益寿。老年人在家庭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眼下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几乎清一色女性,在照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无法胜任。应当有紧迫感,抓住机遇,找准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护理人才。
3.3 重视心理疏导
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同时必须提供心理护理。全面了解病人身心状况,针对老年病人的共性与个性,做好心理护理。对老年人和老年病人单独强调药物治疗往往不够,而要把这些与心理援助有机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比身体护理更为重要,尤其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日益重要,护理功能日益扩大,护理工作不仅要提供疾病护理还应重视心理护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因疾病、衰老引起忧伤、焦虑的病人,介绍疾病治疗新进展;对因病退休丧失自尊产生老而无用感的老人,引导他们发挥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作用。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需要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和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老年护理职业资格证
职业定义: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四个等级
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职业能力特征: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表达能力与形体知觉较强;有空间感与色觉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老年护理院的建设(相关要求)第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应满足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实用。
第六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政府统一安排建设项目,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有关规定申报、征拨
第七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福利、救助设施,实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一次或分期实施,并体现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第九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老年人口数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每千老年人口养护床位数宜按19~23张床测算。
第十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按床位数量,分为500床、400床、300床、200床四类。建设规模在200张床以下的可在相关社会福利机构内设专护部,规模 500张床以上的宜分点设置。
第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
第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包括老年人的入住登记、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和社会工作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
第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的场地应包括室外活动、绿化、停车、衣物晾晒等场地。
第十四条 新建老年养护院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满足以下条件: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
2、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
3、便于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4、自然环境良好,避开商业繁华区、公共娱乐场所,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
第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根据失能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总体布局,合理分区。
第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应单独设置老年人生活区,居住设施宜与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服务等设施贯连,但也应作必要的分隔,避免相互干扰。
第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养护设施宜分区配置,每个养护单元的床位数以40~60张为宜。
第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应以每床位所占房屋建筑面积确定。
第十九条 500床、400床、300床、200床四类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别为40m2/床、41m2/床、42m2/床和44m2/床;其中直接用于老年人的入住登记、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用房所占比例不应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第二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外围宜设置通透式围栏,围栏形式宜与所处环境及道路风格相协调。
第二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老年人用房抗震强度不应低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中的乙类标准。
第二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的老年人用房不宜超过四层,垂直交通应设置医用电梯。
第二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以2~4人间为宜,室内通道和床距应满足轮椅和救护床进出及日常护理的需要,并宜设置阳台。
第二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应设置衣物储藏的空间,并宜内设卫生间,卫生间地面应满足易清洗、不渗水和防滑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门净宽不应小于120cm,卫生洗浴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老年人生活区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0cm。
第三十条 老年养护院居室宜设置呼叫、吸引、供氧和视频系统,并安装射灯及隐私帘。
第三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内装修按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洗衣房内部设置应符合消毒、清洗、晾(烘)干等流程和洁污分流的要求,并设置必要的室内晾晒场地。
第三十三条 配餐、消毒、厕浴、污洗等有蒸汽溢出和结露的用房,应采用牢固、耐用、难玷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设置排气、排水装置。
第三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安保、通讯、消防、网络等。
第三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供电设施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并满足照明和设备的需要;当双回路电源不能保证时,应设自备电源。所用灯具及其照度应根据老年人特点和功能要求设置。
第三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宜采用城市供水系统,如自备水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污水应采用管道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市政污水管网时,应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及有关规范设计排水系统。
第三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生活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有洗涤、沐浴设施。
第三十八条 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的老年养护院应具有采暖设施,老年人居室宜采用地热供热;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或等于25℃地区的老年人用房,宜安装空气调节设备。
第三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应建设医用气体供应设施。第四十条 老年养护院各功能用房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老年人居室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
第四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应按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
第四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有关建筑防火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的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监控管理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第四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应配备护理床、气垫床、沐浴床、洗澡专用椅凳等生活护理设备。
第四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应按不同规模配备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抢救床、氧气瓶、吸痰器、无菌柜、紫外线灯等医疗设备。
第四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康复设备应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设备。
第四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应配备监控、定位、无线呼叫、计算机及网络、摄录相机等监控管理设备。
第四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的交通工具应包括老年人接送车、物品采购车。
著名老年护理院 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
浦东新区三三公路5020弄8号(近鲜花港)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占地6万余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1%。它坐落于美丽的东海之滨,濒临风景秀丽的上海鲜花港,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整个医院具有浓郁的西欧田园式建筑风格。各建筑由采光条件优越的玻璃长廊连接,廊外绿草如茵,廊内晶莹透亮,入院老人可充分享受到温暖的阳光。整个院区干净整洁,有繁茂的植被及园艺景观,景色宜人,营造出宁静、幽雅的花园式的生态环境。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是在市政府直接支持和关心下,面向全社会、服务全市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及临终关怀服务,集“老年医疗、老年护理、老年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护理医院。医院逐步形成了上海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老年康复医疗特色、四大护理特色、实行全市首家无家属陪伴管理模式。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快速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与积极支持,也赢得了老年人的赞誉与信任。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关心为老服务工作,围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福利、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有了持续快速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上海市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47.7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比上年增长5.1%。据预测,到2025年,上海人口老龄化比例将高达35%左右。
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而随之而来的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也日益成为社会的现实问题。目前二三级医院以及社区康复床位,都存在一床难求的状态。而一般养老院都不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老人患病要由家属送往医院治疗、照料。所以关心和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医疗、护理、康复等问题,已成为上海各级政府和养老组织关注的重要议题。
李德夫,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院长。十多年前,正是他在美国访问交流时的一个念头(即建立能够满足多层次需要的老年护理医院,并向全社会老人开放)引起了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上海市领导先后两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决定此事作为市政府的一项爱民工程去做。2002年6月28日,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成立时,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致信祝贺,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左焕琛出席开业典礼并揭牌,时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铁迪也亲临医院视察。东海老年护理医院以“比敬老院多一个医疗功能,比医院多一个养老功能”为定位,从此走上了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并具有相对完整配套服务设施的一条龙服务之路。
2010年元月,上海市卫生局发文,同意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在原有700张核定床位的基础上,增加设置床位500张,形成1200张核定床位的规模。在医院西北面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500张床位的新病房综合楼项目正在立项中。
亲情服务 热情周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助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院长李德夫教授说:“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不但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的和谐,更是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当我们这个家庭的老人幸福时,家庭是温暖的;当我们这个社会的老人都幸福时,社会是和谐的;当我们这个国家的老人都幸福时,国家是文明的;当我们这个地球的老人都幸福时,我们的世界是和平的。”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拥有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疗护理队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老年病的医疗和护理方面,医院先后组织医生、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实践中医院创立了“专科护理、特色(褥疮)护理、心理护理、护士礼仪”四大护理特色。以独特的护理模式、先进的服务理念、严谨的工作态度、人性化的温馨护理,为老年人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令人关注的是,伴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老人们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里,1000多位老人得到的不仅仅是精心的护理与治疗,更多的是亲人般的关爱和对人性的尊重。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病房里没有一个家属,取而代之的,是待老人如亲人的护工。医院对每一位病人,都配有责任护工,实行24小时全方位生活护理照料。所有护工都经过岗前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他们替代工作繁忙的老年病人家属子女,照顾病人起居、饮食、沐浴等生活琐事。不但为病人家属减轻了负担,更使老年病人们感受到了如亲人般的温暖与家庭般的温馨,获得了老年患者们的普遍好评。
大爱无疆 止于至善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病区建设突出人性化理念。作为一家现代专业化的老年护理医院。十年来,医院共收治病员3万人次,年龄在70岁以上的占到87%。病种主要以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均是老年人常见病。其中,老年心脑血管病人占入院病人总数的61%左右。医院为此因势利导,在八大临床科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和康复科。
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卫生规范要求,并结合老年人护理病房的标准配置进行建设。18个病区以单人和双人病房为主,同时适度设置了部分宾馆式特需病房,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需要。每个病房均有中心供氧、呼叫系统、空调、彩电以及卫生设施。各病区均设置24小时电子监控系统以及室外活动空间等。采用无障碍设计,设置扶手栏杆,以及呼叫报警系统。为了方便瘫痪病人,医院还从德国引进了老年多功能护理浴室和全进口液压医用电梯。为老年人修身养病创造一个医疗、护理、康复的最佳环境。
护理医院的每个病区都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室、护理浴室,并配有中心图书馆、健身房,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竞赛、展览、演出等活动。医院也会组织老人们外出游览森林公园,观赏鲜花港的郁金香,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医院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喜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兴趣活动,如文化学习、琴棋书画、农林园艺、休闲观光、保健讲座等。真正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广泛称赞。
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历来注重和各界的交流及自身的提高,作为国内老年护理医院的先驱者,医院非常重视与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老年护理行业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同上海老年医疗事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推进上海老年医疗护理行业的发展。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建立东海康复医疗中心,着力于老年康复、病种康复,主要针对脑血管意外的早期后遗症、骨关节软骨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等老年病人展开治疗,充分满足老年人各项康复医疗需要。一些技艺高超的专家教授,定期来院指导,并参与诊疗工作,这对院内年轻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起了很大作用。在神经内科方面,医院与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同时,还与全国十余所“211”工程大学和其他一些医学院校,保持着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协作关系,每年都有许多奉献于老年医疗事业的莘莘学子来院工作,以适应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需要,为老年医疗护理事业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保证了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李德夫教授表示,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未来将充分利用医院周边闲置土地,重新规划设计。真正实现老年人养老、医疗、康复、善终一体化,彻底解决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为上海乃至全国开创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为老年事业做出积极的重大贡献。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成立和发展,顺应了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老年人对各类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医院成立本身,对上海构建完备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杭州民营老年护理院
鸿福老年护理院杭州生态休闲养生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天目山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旁,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基地占地1000亩,分为十大区域:别墅住宿区、观光游览区、医疗保健区、论坛会晤区、运动健身区、联谊交流区、娱乐休闲区、私人厨房区,生态养殖区、传统文化祈福区,是一座集互助养老、保健养生、旅游度假、避暑休闲、康体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互助养老机构,杭州生态休闲养生基地内青山环绕、绿水常流、翠竹欲滴、鸟语花香、四季如画,泳池、康乐室、健身房、棋牌室、茶楼、垂钓中心一应具全;供老年人居住的别墅型木屋,更是设施完备;在建筑风格独特、全木结构的餐厅里,山珍野味应有尽有。目标是把互助养老鸿福老年护理院杭州基地打造成长三角最大规模的互助养老基地。
杭州医疗服务 >拱墅区 >医院 > 老年爱心护理院
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在2010年创建“长期照护示范基地”。
杭州慈养老年医院有限公司 杭州市永华街57号-1 酒店变身养老机构
住在德胜中路附近的居民,近来都注意到,德胜高架边的速8经济酒店这几个月歇业开始重新装修了。其实这里正悄悄变身成一个民办养老院。
“我们计划年底就完工,预计床位数有两三百张。”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志说,其实这个养老院的老板就是速8酒店的老板,实现业态转型,就是看中了各级政府对养老事业的支持与养老事业的前景。
在石桥街道永华街,一座医养结合的新型民营养老机构就租用闲置已久的两幢科研楼办了起来。这家名叫慈养护老中心的养老院,是杭州唯一一家医养结合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院。它和慈爱老年医院在同一个大院里,有120张床位,自10月中旬试营业以来,已经接收了50余位老人。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一定医疗服务的老人可住进对面设计有500余张床位的慈养老人医院。
“省、市、区各级对一张养老床位一次性补助共有27000元。此外还有持续性的寄养补助。”该机构董事长陆成良说。
在朝晖五区,新建的朝晖老人公寓即将在本月全面完工,设计床位100张,年后投入使用。
下城区民政局副局长方骏说:“在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下城北部,区里还规划建设了两家300到500张床位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时我们还和西湖区的金色年华老人公寓跨区联建养老床位等。”他说,区里计划到2015年,使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4%。
护工,是除了养老院能提供的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资源。据悉,杭州目前有养老床位26000余张,而持证护工仅数千人。
绿城蓝庭护理院
紧邻临平山及茅山,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分为门诊部和老年护理病房两部分。设置全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口腔科、心电图室、B超室、输液室、康复室、老年洗浴中心等,配备彩色B超仪、动态血压、心电图机、血尿分析仪、全景牙片机、牙科点片机等先进医疗设备。蓝庭护理院充分体现医疗特色,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又与普通医院有所区别,它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还可随时提供医疗服务。尤其一些慢性疾病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住在老年护理院不但能享受专业员工提供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
杭州萧山康达中医院、杭州康达老年护理中心是按卫生部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筹办的一家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同时为萧山地区老年、残障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于一体的“养老式”医院;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已被列入浙江省、萧山地区离退休干部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单位,是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员单位。
医院占地约30亩,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星级酒店式装修,环境优雅,充分体现简约、时尚的现代风格;医院医护人员187人,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0名,专职心理抚慰师10名,24小时陪护人员100多人,医院配备有医疗急救系统、中心供氧系统、智能呼叫系统、中央监控系统、24小时供热系统、闭路电视无线网络系统等配套设施。
医院开设内科、外科、老年病专科、中医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理疗科等门诊科室,同时开设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超声、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科室。还设立全省规模较大、康复设施齐全的康复医学治疗中心和老年康复病区,内设高中低频治疗、红外线、磁疗、药浴、中药熏蒸、针灸推拿理疗等,将现代康复和传统中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老年人的康复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老年护理学习心得 篇六
这次有幸参加浙江省老年护理新动向学习班,这次学习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独特,让我开阔思路,增加临床护理理论,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对老年护理发展充满了信心。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延缓衰老,提高其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葛炜的专题讲座,他用生动精炼的话语道出了老年保健的关键所在。
一、懂得1个重要,即要始终清醒地懂得人这一辈子健康最最重要,1、要明白:健康是1,其余的一切都是1后面的0,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的0再多也是0。
2、要强调:身体是一切一切的载体,健康是一切一切的基础。他还说到带病坚持工作是领导最不应该做的事,他强调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越忙越要照顾好自己;对自己不负责就是对家人不负责。
二、明确2指标,就是要明确判断自我保健好坏的2个指标:心情要快乐,行为要健康。
三、强健3最佳,即强健的最佳方法是预防;强健的最佳制度是个人负责制;强健的最佳途径是脑途径。途径有很多,比如嘴、手、身,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通过脑子,才可以更改观念,转变态度,掌握新知识。
四、知晓4个圆圈,健康是4个圆圈(即所谓大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健康),而且一个都不能少!其中心理健康最最重要,也最难做到,这也是我们老年护理的难点,但一定要努力去做到。
五、坚持5个策略
1、一定要学会合理膳食,记住4个吃:每天吃:牛奶、大豆及其制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薯类是蔬菜之王,它所含的纤维能降低之类吸收,促进肠蠕动,预防直肠癌。吃一个地瓜,就像吃了物理扫把。);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水,要喝足!每天10杯水(200ml一杯),就当浇花一样,按时间排着喝水,清晨慎补水,餐前补水最养胃,多喝看不见的水。要求做到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吃杂一点,吃清淡一点。
2、一定要坚持天天运动,大力提倡和推广《1-3-5-7》运动方案或锻炼法:1即指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3即指每次至少运动30分钟;5即指每周至少运动5次;7即指运动后的安全脉搏:170-年龄。平时生活要管住嘴,勤动腿。
3、一定要做到戒烟限酒,WHO的忠告“大量饮酒最伤肝,喝醉一次酒近似于得1次记性肝炎”。所以戒烟什么时候都不晚,酒越少越好。
4、一定要拥有阳光心态,要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来观察事物与人生。有这么3句至理名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就世界上的所有问题而言,对于问题的看法,远远比问题本身重要;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这
里讲的所谓“良心”,乃“良好心态”也。
5、一定要早防早治,理由是有些病你不防是一定会得的;时间是最好的药物。
老年人如何做到年高而不老、寿高而不衰,让快乐的音符贯穿整个晚年生活呢?即“动”、“仁”、“智”、“乐”。“动”,就是多运动。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研究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因此,老年人应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对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援助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机制。
7.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篇七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老年患者112例, 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 其中有抑郁、轻生倾向者16例, 占总人数的14.29%;有焦虑、恐惧者24例, 占总人数的21.43%;有孤独感、无价值感者52例, 占总人数的46.43%;消极、悲观者有88例, 占总人数的78.57%;偏执、疑心、依赖感者84例, 占总人数的75%。
2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我科112例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评估, 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偏执、疑心、消极、悲观、孤独、无价值感、焦虑、恐惧、抑郁、自杀倾向, 老年患者这些心理问题的发生除与其身体疾病有关, 还与家庭、社会、自身的心理调适和护理干预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2.1 消极、悲观
出现此类心理状况的比例为78.57%, 发生率最高, 说明这种现象较普遍。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对外界事物均不感兴趣, 对疾病的认知不够, 加上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顾, 认为能活一天算一天, 活不了多久了, 因此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
2.2 偏执、疑心、依赖
75%的老年患者有这种心理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 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减退, 感官功能下降, 体力、记忆力、视力、听力等衰退, 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正是由于这些特点造成老年人对任何事物依赖性强, 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想靠别人来做。与此同时若所依赖的人不能如其所愿便对其不满、猜疑, 认为别人是不情愿帮助他, 儿女不孝顺, 看所有人所有事都不顺眼。
2.3 孤独感、无价值感
有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远离了社会大环境, 与同事往来减少, 不知如何度过突如其来的闲暇生活, 感觉空虚无聊。还有的老伴去世, 子女忙于工作不能时刻陪伴, 疾病缠身行动不便, 若长期住院不但不能帮上子女的忙, 还要给他们增添生活和经济负担, 这种情况易出现孤独感和无价值感。
2.4 紧张焦虑、恐惧不安
由于老年人往往同时患多种疾病, 身受着疾病的折磨, 而且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抱怨长期住院病总不见好, 加上有些疾病会使患者产生濒死感, 因此导致老年人处于焦虑状态, 精神紧张、恐惧不安。
2.5 抑郁、自杀倾向
经调查这部分患者虽只占14.29%但却不容忽视。此类老人病程长, 病情反复发作, 不堪长期忍受病痛折磨, 同时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对亲人的拖累, 认为自己是儿女的负担而悲观绝望, 求治的主动性不高, 不配合或拒绝治疗, 产生抑郁情绪, 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3 护理干预
根据上述对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分析, 可给予一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3.1 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老年患者安排合适的病房, 最好是单间, 这样家人照顾无拘无束, 不与其他患者住一起也避免了不良刺激与干扰, 保证充分休息。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安排性格相投的患者合住。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许多老年人往往抵触医院, 抵触医护人员, 多是护患之间缺乏信任造成的。护士面对老年人这种特殊的心理状况时应格外耐心、体贴、理解, 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 这样才能逐渐建立信任。
3.3 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3.3.1 消极悲观的护理干预
为老年人创造良好、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 尊老敬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时尽量尊重老年人原来的生活习惯, 使老年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增加其生活下去的信心。
3.3.2 偏执、疑心、依赖感的护理干预
鼓励老年人坚持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通过书报电视网络等不断获得新知识, 了解社会现状, 使老年人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这样老年人也会理解子女的难处, 不会过高期望和依赖子女对自己的照顾。而子女也要多了解父母的心理状况, 经常看望父母, 让父母得到天伦之乐的慰藉, 减轻父母对子女的猜疑和不满。
3.3.3 孤独感和无价值感的护理干预
要帮助这类老人尽快适应因退休而带来的角色转换,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和家庭活动, 使其感到老有所为, 从心理上获得价值感。告知子女应多关心父母, 要注重精神赡养, 家属陪护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 可使患者获得慰藉[4]。子女应支持丧偶的老年人求偶的需求, 消除孤独寂寞情绪。
3.3.4 焦虑恐惧患者的护理干预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鼓励家属亲友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 传授放松技巧, 增强患者心理应对能力, 同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 紧张的社会关系则损害身体健康[5]。
3.3.5 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
抑郁患者常会不自觉地对自身或事情保持负面看法, 护士应协助患者确认这些负面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 还可以帮助患者回顾自己的优点、成就来增加正面看法。要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 为患者创造和利用各种人际接触的机会, 降低自杀等不良行为倾向的发生。
4 讨论
现代医学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 心理-社会层面逐渐被人们越来越看重, 这就促使临床护理行为不再只局限于执行医嘱, 护理躯体疾病, 而是要求我们注重患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极其复杂且心理问题普遍, 而这些心理状况亦影响着老年人的老化过程、健康状况及躯体疾病的预后和发展, 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护理人员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同时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样才能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对方, 促进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 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
[2]胡丽茎, 许惠虹, 王思琛.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常见心理及精神问题的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导报, 2007, 13 (2) :108-110.
[3]朱朝晖, 罗惠芳, 吴菁华, 等.老年患者患病情况及社区护理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1) :67-68.
[4]联群, 宋绪梅.老年患者社会支持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3 (3) :96-97.
8.老年卧床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篇八
【关键词】老年卧床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36-01
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已与1999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1]。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多,在临床工作中,老年患者住院治疗的数量也在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年病多为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后遗症等,病程长且不易治愈,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褥疮、便秘、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自身疾病的康复与治愈,因此,做好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认知能力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制订符合老年人自身特点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98例,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75~96岁,平均年龄83.5岁。本组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15例,脑梗塞16例,恶性肿瘤19例,心脏病11例,脑血管后遗症11例,糖尿病7例,脑出血13例,肺气肿6例。住院平均天数为56d。
1.2 心理特点
①孤独悲观,处事消极 老年患者由于身患疾病,且多为慢性疾病反复发作长期住院,对周围事物心有余而力不足,情绪低落、倦怠,长期患病看不到希望,心理上会变得悲观绝望。老年人离退休后再加上住院治疗,减少了与社会和他人的接触,时常会有莫名的孤独与失落。②焦虑、忧郁 长期服药、住院,病程时间长、看不到预期的疗效,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都会造成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困扰,久而久之产生焦虑、忧郁、不安等心理状态。老年人患病会觉得拖累家人,造成负担,心理上会产生内疚和自责。③缺乏安全感 老年患者患病后对周围环境以及别人的言语表情等变得敏感多疑[2],长期治疗无明显疗效会加重心理负担,越来越注重治疗的准确性,担心任何意外的发生,稍感异常便胡乱猜测,严重缺乏安全感。④自尊心强 尤其是一些曾担任领导或主角的老干部,患病后依然固执己见、独断专行、自尊心强,为了维护自己以往的形象,听不下他人意见,脾气暴躁,易被激怒。⑤依赖性增强 老年人患病后多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心理状态,情感变得脆弱,希望从家人或亲友获得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长期患病,心理上创伤较严重,应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以促进机体的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学会察言观色,及时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护理人员要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以及自身职业形象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收集老年患者的心理信息,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治疗的信心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护理人员要注意各方面的言行举止,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尊重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也可提高心理治疗的成功率[3]。加强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了解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心理上悲观孤独的患者,要给予安慰与鼓励,是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帮助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主动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交流,解除其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2 生活护理 老年患者长期生病卧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子女工作忙探望时间减少,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生活护理。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卫生、整洁,早晚进行口腔护理,床单、被褥要柔软、舒适,每天擦浴1次。鼓励家属对患者多探望,适当的进行室外活动,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
2.3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少,胃蠕动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进而引起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等并发症。因此,在饮食上营养搭配要合理,选择美味、可口、易消化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参加锻炼,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压疮的发生。
2.4 并发症的预防 老年患者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期卧床会导致机体功能减退,抗感染能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按时监测血压变化,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指导其合理饮食,定时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防止发生便秘。
2.5 做好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定期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精神状态。在生活、饮食、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预防疾病的复发。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卧床患者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应引起社会和家人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要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分析原因掌握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好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预防并发症,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丽.老年骨折卧床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年30期.
[2] 梅清海,孙兴华.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老年护理学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老年护理学作业一11-07
老年护理学教学论文06-11
老年护理学实验大纲文档07-30
护理学 西交《老年护理学》在线作业08-21
老年护理10-18
老年科护理查房09-21
老年饮食护理论文08-21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10-24
老年人心理护理特点07-06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