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开课工作总结

2024-09-25

上公开课工作总结(共12篇)

1.上公开课工作总结 篇一

首先,感谢全体同志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并特别感谢五位教研组长,能够如始如终尽最大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工作任务,这是专业能力和组织纪律性的体现,更是事业心与情感的体现。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渠道。几年来我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没有全员达到,但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公开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规模最大、参加人员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教研活动,包括计划、组织、上课、听课、反思、评课、总结、材料收集和整理等环节。每个人在活动中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是学习进步的机会,每天都有闪光点,每次都有人得到思想和操作上的升华。

对本次公开课总结

一、整体上做到了安排合理、组织有序、内容丰满、达到了预定目标。比以前任何一次人员都全,重视到位。我们的总结共有三个活动:教研组长会、教研组集体评课、全校性总结会。

二、我的听课感受:一部分教师的课很成型,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改变;一部分改了一半;一部分表面上改了,理念和思想还是旧的,浅尝则止;一部分教师的课,我上学时老师就这么上的。不要墨守陈规,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个人和学校感谢那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勇于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教师们!也替家长和孩子们感谢你们!

三、关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的理论根据。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六个目标中,第一个目标: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四个目标: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认为,知识技能的获得、态度、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给予实际内容和操作过程,否则是无从谈起的。另外,课程。不是狭隘的教学改革,而是整个教育的一场革命。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因此,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产生和提出问题,学会和养成在调查、探究、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别,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认为,只有学习、理解、运用先进理论,我们的实践才有科学根据,工作才有理性和高度。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四、对听课中发现问题的思索,把不足的地方摆一摆,不具体到人了,很多时候,我觉得忠言不腻耳效果是最好的,这也许就是和谐吧。

共性的东西(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1、环节残缺,时间分配不合理。我校要求课上要有五个环节。

2、开课、明确目标、交流感悟、迁移指导等环节认为可有可无。这些环节科学了,能真正全面完成教学目标。这些环节里包含习惯、方法、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和机会。开课要创设一个个新的情景,引人入胜,或创造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不要“上节怎么,这节怎么的”,如一杯白开水。明确目标很重要,要培养学生会自己探究目标、而不是教师全部代劳。感悟交流环节就更重要了。(1)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技能,(2)那些能力提高了,是通过什么提高的(3)懂得了那些道理(4)可以给老师和同学提建议或希望。很多学习态度、价值观、思想深处的教育和成长都是在这环节形成的,很多的德育渗透都是在完成的。没有了这个环节或者没有设计好这一环节,怎能深入人心,让心灵震荡?怎能全面贯彻教学目标?怎么能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3、讨论乱哄哄,放任自流,教师游离于合作之外。教师讲课声音最好在室内回响,那么小组合作,组内听清就可以了。

4、不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自主行为的培养。教师不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或教师提出来了教师很快就回答了,或群体回答,或直接小组合作了。

5、点评不用或用的不到位。点评是各个环节表现好坏的标准,是进行下段工作和学习标准和方向,教师要教会学生各种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创造评价的机会,利用评价的作用,逐渐过渡到学生相互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6、不关注每个学生的课上表现,学生东倒西歪,也不管。

7、只顾完成自己的课时计划,根本不管兴趣、能力、思维、方法、习惯、意识、感受等等。

8、合作学习要用到当用时,要科学运用。要参与、要指导、要掌控、要反馈。

9、不反思,不调整,前面听的课不借鉴,就是自己的好。建议工作中时刻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在比较中发展完善自己。

10、课堂语言不规范、不精练。口头语、废话几乎成了顽症。

11、讲课与教案严重脱节。怎么设计就应该怎么上,有的整节课教材不离手,教案却看不见,课让您给备的…...个性的东西

1、趴在讲桌上授课的。在中学都已经绝迹多年。

2、不离开讲台,只有身在学生中才能最大限度度明了下面情况,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心与心的融合,才能永远站在学生心中的高处。

3、合作小组人数要有的多不利于组织。一半前后座为宜,这点不能一概而论,看你的掌控能力了。

4、提问不面向全体学生。一节课上一个人被提问了多次,或两三个人反复叫,或眼睛里就有教室前部的学生,要关注课上每个生命体验。

5、一言堂,讲40来分钟,建议教师讲话累积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6、师道尊严,传授得明明白白,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共同发展的过程。

7、对课堂评分标准理解肤浅。对集体和个人都是不负责任。

五、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初步成绩的教师的分析。

1、头脑、思想不僵化,不顽固。

2、理论学习不回避。

3、学有所用、大胆实践,不懒惰。

4、真正理解教材和课程标准,并在实践中应用

5、谦虚好学不倦。

6、事业心、责任感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上。

六、几点希望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修为,备课、上课的每个环节、内容、方法、过程、动作或语言等等都要有理论支撑,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全方位去设计、去展开,不要随意。

2、谦虚谨慎,勤于听课堂改革较成功人的课,如吴春燕、单淑媛、吴丽华、刘春、刘学、朱如状、黄海斌等老师的课堂改革就颇有成效。不要在观望了,赶紧行动起来。

3、已经取得初步成绩的人,不要停下改革的脚步,要不断的学习新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然后在运用中探索出符合实际的工作规律,这是工作不断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生命不断前行和灵魂升华的必由之路。

谢士波

2008.10.24

2.上公开课工作总结 篇二

案例1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一节课, 四十分钟时间内教师共组织了五次讨论. 五次讨论的问题分别是: “28+ 17 = 45和17 + 28 = 45为什么得数一样?”, “28 + 17 = 17 +28在等号的两边, 什么地方相同? 什么地方不同?”, “ ( 28 +17) + 23 = 68和28 + ( 17 + 23) = 68为什么得数一样?”, “ ( 28+ 17) + 23 = 28 + ( 17 + 23) 在等号的两边, 什么地方相同? 什么地方不同?”.“通过观察 ( 45 +25) +13 =45 + ( 25 +13) , ( 36+ 18) + 22 = 36 + ( 18 + 22) 这两道算式, 你们从中有了什么新的发现?”五个问题中, 第二、四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第五问涉及比较、观察,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来总结、概括, 组织学生讨论可以降低问题难度, 利于学生全面思考、准确概括. 其余几问, 问题简单, 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 不妨再退一步, 四十分钟五次讨论是否有点“讨论疲劳”? 听课时, 我发现只有第一、二两个问题还有学生讨论, 第三、四两问学生干脆就默不出声. 讨论不仅没带来课堂的生动, 反而使得课堂出现了冷场.

案例2听“分数应用题”这一课时, 教师出示: 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 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题目出示以后马上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惟恐占据学生的时间, 不敢多讲话, 不敢评论, 充分发扬民主, 由学生解, 由学生讲. 讨论完以后让学生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可就是未见教师对本题“一般性”解法进行总结性的归纳, 对“普遍性”的解题原理进行概括.

案例3听三年级“分数的认识”这一节课时, 我坐在该班最后一排一位学生 ( 全班53人, 该学生单人单桌) 后边. 教师让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在一起讨论, 一节课组织了两次讨论,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然而我发现身边单独一桌的学生自始至终默默无语, 或者说自始至终就没有学生 ( 前面学生刚好四人一组) 和他讨论. 两次热烈的讨论中, 他都是被班级遗忘的角落.

那么, 什么样的讨论才是必要的呢? 如何真正有效运用好讨论的学习方式呢? 我认为,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心有学生. 讨论不是为了课堂热闹, 也不是为了作秀.讨论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因素, 把若干名学生组合在一起, 为达到同一学习目标, 通过相互合作, 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 它把学生由传统班级中单纯的旁观者, 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它既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创造性思考, 也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它使学生由过去个体与个体的单独竞争式学习中走出来, 有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有助于学生形成团结协作意识和群体创造意识. 讨论是为了组织学生更有效的开展学习, 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是为了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 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讨论, 真正心中装着学生时, 讨论才不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其次要精心准备. 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准备.

对教师来说, 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可讨论性, 选择恰当环节,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问题应该尽量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有价值而且个人难于完成的内容, 选择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理解但又不确定或充满怀疑的内容. 可讨论可不讨论的问题不安排讨论, 过于简单的问题不安排讨论, 经过讨论难以把问题弄清楚的问题不安排讨论. 作为一种合作学习方式, 只有在学生有合作需要时, 让学生合作, 讨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有效作用.

对学生来说, 短时间内 ( 课堂上一般2 ~5分钟) 不一定能做到深入思考, 这往往直接导致讨论流于形式. 美国历史教师詹妮丝博士在谈到美国中学教学方式时指出, 讨论是美国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教学除了在教室进行外, 更多地是在图书馆, 那里有许多教师和学生随时可以参考的资料, 学生只有综合了许多的资料, 总结问题的诸多方面, 才能解决问题. 可见, 在讨论学习方式中, 学生若想真正深入思考, 深入探讨, 必须有一定的资料收集准备以及单独思考过程. 所以, 需要安排讨论时, 教师不妨在预习时就让学生就论题充分准备. 再次要积极参与. 参与也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参与.

大多数的学生讨论中, 教师往往作为旁观者, 以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然后学生自己推选所在小组的发言人, 展示小组讨论的“合作成果”. 这样做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 教师毕竟还承担着指导的责任. 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把问题抛出以后就等着学生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更应该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支持者、帮助者, 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 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 并在适当的时候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 引领思想点燃智慧.

讨论的主体是学生. 所有的学生都是讨论的参与者. 讨论时应该避免少部分学生发表意见而大部分学生一直充当听众的现象. 教师安排的讨论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做到保证学生全员参与.

讨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有着积极而有效的用; 但这个作用的发挥必须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真正有效实现.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小学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有效的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问题要注重选择和引导, 要重视讨论的效果, 不能搞形式主义.

3.公开课上老师的情感虚饰 篇三

功利促成虚饰

新课标反复提倡的一个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给学生创造探究平台。所以凡公开课我们都可以见到“探讨”这一环节,它好像已经成了新课标旗帜性的标志,似乎谁不用谁就跟不上新课标精神一样。其实有相当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还是处于一种皮毛性的浅层效仿阶段。探究的气氛越热烈越好,冷场是公开课第一大敌,于是想办法让学生开口说话,让课堂热闹起来成了第一要紧的事情。花哨的东西越来越多,纯正的语文味却越来越淡。其实仔细想想这轰轰烈烈的表面下掩饰的还不是老师自己的一种功利行为吗?有个老师在上《甜甜的泥土》的时候,为调动起学生的激情,上课伊始直白地告诉学生,我们这堂课要分组竞赛,要分出高低,最后获得胜利的组有奖品。把这些初中孩子“低幼化”,好像是面对一群稚童,反复地问他们想不想要奖品,一次不够来两次,直到学生大声地说“我想要”为止。有趣的是,老师上着上着也就把自己的许诺给忘掉了。我真怀疑那老师脸上的笑容及其漾出的情感有多少真实性可言。这让我想起了余映潮老师上的《七颗钻石》和李镇西老师上的《春之怀古》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花哨的东西,有的是诗意的穿引、浸润的馨香和写在脸上的那份真诚,因为他们避开功利的纷扰带领学生真情地投入到文本的解读和体验之中。

窘境促成虚饰

既要上出语文味又要上出新意来,确实很难。这其中,没有比冷场更糟糕的了。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学机智问题,有情感调动能力问题,有知识层面的,有情感层面的,总的来说还是老师素养问题。所以当老师担心或者面临尴尬冷场时,窘态便出现了。老师一方面想极力掩饰窘态,一方面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寻找救命稻草——发言者,哪怕是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也是“感恩”不尽,并赶快接过他的话头引申到自己所预设的轨道上来。所以课堂上你会不断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拿着话筒搜索着有发言可能的学生,在他们的眼里读到的只有两个字:渴望。于是“大胆点”,“没关系”,“加油啊”这样一些几乎是噪音的东西充斥着课堂。若是有人举手,教师的那种感激之情真是难以言表!于是便经常可以看到老师高举话筒一路小跑笑容可掬直奔学生面前,也不管回答的有没有道理,都一律说:“你真棒”“回答得太出色了”“太深刻了”,学生是需要表扬,但是绝不是这种虚假的表扬。

其实这样的鼓励更多是说给评委听的,给听课老师听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很自私的。我们还经常会发现许多老师在学生答完之后都会很“礼貌”地说“谢谢”。学生回答问题天经地义,是学生的“天职”,也是促成学生思考阐发自己见解的好机会,何需如此虚情假义地一再道谢呢,莫非是自己的心境由衷而发抑或真的是因为他们帮助你摆脱了困境很感谢不成?

环节设置促成虚假

为了热闹,为了合作,为了出彩,为了更能体现新课标精神,于是老师们想着法儿变花样,有的甚至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如有个老师在上《甜甜的泥土》一课时,她说到:“我们从小就感受母爱抒写母爱,都几千年了,很老套”。且不说这话的科学性与否,下面的话就更假情假意了,“那么我们写封信给编辑,把这篇文章扔掉算了,行吗?”学生当然会说不行,于是为什么啊?导到自己的目的上来了,表面上看,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其实仔细想想,从老师的提问到学生的回答,哪一点是由衷的情感迸发呢?为设置而设置,为热闹而热闹,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帮助,那又设它干什么呢?

《周庄的水韵》是赵丽宏写的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课上到最后,老师为了创设一个高潮,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现在想对周庄说些什么?老师设置此环节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今日之周庄受利益驱动已经被过度地开发使其韵味受到破坏。乍看起来,好像这是颇有创意的拓展,然而我们今天上的是语文课,老师的职责是引领学生细细地品读美文,把它牵强地与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似乎不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正欣赏着美丽的周庄水韵,突然这样来一下,似乎也不和谐。还有个老师上到最后,告诉自己的邮箱,叫学生上完此课后有什么阅读启示可以写信告诉她。姑且不论你这堂课能否达到这样的功效,再说借班上课的学生还真的与你联系?这环节不是给评委和老师听,难道是真的为学生设置?这种做秀般的环节设置就是典型的情感虚饰!

同样是结尾,同样是为了创设高潮,湖北孝感的方彦萍老师上的《药》一课,在分析完众人对夏瑜之死的心态之后,老师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夏瑜有在天之灵的话,他会向这些在世的人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个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它回扣并拓宽了文本,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而且从前一环节过渡到这一环节一点也不牵强,顺其自然。学生的回答也是经文本洗礼浸润之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喷发,或怒或骂,一切都是真实生动的,留给读者或者学生的绝不是单调枯燥远离时代的政治说教。

情感促成虚假

语文在本质上是属于浸润式教学,而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实证。它需要老师调动情感,或诗意地去徜徉,或尽情地去共鸣,把自己的情感融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句,而不是靠轰轰烈烈,极度夸张乃至搅起的分噪音。有位老师上《桥之美》,刚开始还不错,不知什么原因,到后来情感投入有些变形,语速越来越快,音量越来越大,与此相比较的是学生在这样不和谐的高分贝声音压力之下,似乎怎么也融不进老师预设的思维轨道,其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有一个老师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时,语速奇快,节奏奇快,情感丰富但是有些夸张,使学生有一种疲于应付的压迫感。如此情感充沛的诗歌其实无须你穿梭其间不停地旁征博引。诗歌文学性更强,它当然首先要教师自己调动起自己的情感,才能感染学生,然而情感的炽烈绝非是用高分贝的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叫喊。在老师的不断逼迫中,不说学生有没有思考的空间,单单那样紧张的气氛就会让学生受不了。这与提倡品味浸润的语文课堂是背道而驰的。我这样说,绝非要淡化老师的情感,相反没有激情就不叫语文课了。激昂时要激昂,当舒缓处要舒缓,要用恰当的方式与和谐的气氛引领学生。老师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连缀穿引,犹如竹蔑师傅手中上下翻飞的竹片,让学生和自己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

4.上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四

学校:三合明德小学

姓名: 王 亚 丽

上公开课心得体会

昨天上午我校全体教师到电教室听公开课,公开课由我来讲,讲的是《菜园里》这一课。

刚开始,我看到这么多的老师,突然心情紧张起来,放幻灯片的时候,手握着鼠标不由自主的发抖,肢体语言也表现的不到位,我暗自告诫自己要淡定、沉着,不能慌,你一定能表现的很好。

很快,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平定了,用标准的普通话、文雅的语言、情切自然的教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思维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引导、启发学生、学生跟我互动起来,很轻松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蔬菜。2.了解蔬菜的特点。3。口语表达自己熟悉蔬菜的特点,最后得到学校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我为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暗自高兴,同时感到欣慰。

作为一位老师,我时时刻刻要求自己,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只要有机会、有时间,我都会认真的、谦虚的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开拓自己的胸怀,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5.上公开课作文400字 篇五

今天上午,班主任王老师告诉我们:“下午要在我们班抽取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去阶梯教室听一堂我们学校的公开课。同学们都十分期待,希望早点上这堂公开课。

终于挨到了下午,同学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迫不及待地往阶梯教室里跑。

我们先找好了位置坐下来,教室前面坐的都是从各班来的学生,后面则是来听课的老师。

这堂课老师给我们讲的是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单元都是讲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而这一篇课文讲的便是德国小街上最普通的风景,但是却包含有深意。

老师在讲台上,操纵着电脑,电脑上立即闪出一张五彩缤纷的图片。图片上有美丽的黑色森林、高大的建筑、童话般的天鹅堡……

正当我们陶醉在这些美丽的景色中时,老师突然说:“虽然课文中的景色不像这些景色那样美丽,但有着人生哲理。”然后,老师便让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那道风景。

这道风景就是:人们都把花种在窗户外,供别人欣赏;而自己走在大街上时,也可以欣赏别人家的花。老师说:“这一道小小的风景就包含着一个很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的.境界是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的。”

我们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积极地思考。我们的心始终都跟着老师讲课的进度,随老师一起跌宕起伏,流转不定。

6.一年级数学上公开课教案 篇六

任教者:陈清景公开课时间:2011年10月17日上午第一节任教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7.上公开课小学生作文 篇七

在课堂上,我们鸦雀无声,几乎连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没有,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回答问题时,一只只小手举了出来,就像一片树林一样,回答问题的声音非常洪亮,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赢得了后面老师的掌声,朗读课文时,大家的声音保持一致,很整齐,退场的时候,我们一个个把椅子放进去,然后轻轻地走出教室。

下课后,听课的老师都夸李老师,“你带的三(2)班真好,班上非常安静”。我猜想李老师听了这句话会喜滋滋的。

8.上公开课的日记600字 篇八

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王老师了,她讲课讲得很透彻。在有许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她却“临危不惧”,执着地追求课的形神兼备。

在这节课上,我学会了许多,也领悟了许多。

你听!同学们讨论得真激烈呀!每个人都是滔滔不绝,互不相让,双方各执一词,一争高下。特别是我们组的那几个人,倔得狠,都快“打”起来了……

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锻炼了我们辨清是非的能力,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观点、意见,同学们得到了更多信息,学到了更多知识,学习更扎实了。

不一会儿,到了高潮部分了。快看!第一组的代表大踏步上台点评了。只见他神态自若,胸有成竹地讲了起来。刚刚讲完,台下的同学就按捺不住,开始进行质疑和补充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针锋相对,就像在开一场辩论会一样地热闹。我正陶醉在其中,突然轮到我们小组点评了。我站在讲台上仿佛站在一个聚光灯照耀着的舞台上,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身上。由于经过了一年的课堂练习,我一点儿也不慌张。我从容地讲解着,随心所欲地展示着我的风采……

就这样整节课都成了我们学生的天下了,我们自由但又有序地参与、表现,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而生物老师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导演,总是在关键时刻提醒、提示我们,把我们从偏离核心问题的轨道上,引到中心问题、本质问题的思路上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学到了更多知识,还使我明白了大胆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是多么地重要,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生命课堂所带来的啊!

是生命课堂使我明白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是生命课堂使我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是生命课堂给予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

9.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感受 篇九

曾庆正(贵州省岩架镇弄应小学)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十年。哪是我从洛凡学校调到岩架中心学校任教那年的第二个星期,就是 2002年9月11日星期三下午,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领导说我是新来的老师.就安排我明天上一节公开课.我们在村级学校根本就没有举行个这样的活动.听到领导的安排,我当时很吃惊.心理就象十二个吊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的.我从教两年从来没有上过公开课.当时我就向教研组长询问:公开课怎么上.他告诉:“ 你没上过不要仅.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你就安照平时上的方法来上啊.年轻人应该好好的表现。”他这么一说。我的心更加的跳厉害,我怎么才能上得好的,说实话在我心理真的一点信心都没有。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沉重。

根据我的教学进度安排。我上公开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整数乘小数》这一小结的内容,由于自己没有教学经验。总怕自己上不好,心理总是在责怪自己,为什么选择教书啊。这一下子我就感觉教书比读书难。但是,在难课必须得上。于是我就慢慢的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想了很久。

晚饭过后,我就按照领导的安排,把公开课教案写好。一晃时间就到。当上课的钟声敲向以后,几十个高大威武的身材出现在我们班,加上几十个学生我一下子几呼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不过我心理突然一想万事开头难,别人都

能做好。我为什么不能,我在心里告戒自己不要怕,一定要冷静。

于是师生互相行礼以后就开始上课了,按照我备课的程序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开始的时候,是复习乘法口诀和以前学过的整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在讲解新课。

我备课的时候就想到,数学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就没有用书上的例题,自己出了一道:同学们小红的爸爸妈妈都是文盲,不会算帐,在一个赶场天,他们买了28斤米,0.75元一斤,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钱?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红的爸爸妈妈。同学们:那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看到学生积极的求知欲,给我真加了百倍的信心。在我心理我自己鼓励自己,不管怎么样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节课上好。于是,我的声音比开始的时候大了。

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很好。特别是一个名叫王丰收的学生平时成绩差作业几乎都不会做,但这节课他的表现非常好。真的让我很吃惊。而且这节课的内容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听懂了。铛…铛…铛…铛……下课铃响了。我的教学任务刚好完成。

在评课的时候得到领导的好评,大家都说这节课很有创新意识,把数学跟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即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还使学生懂得

乐于助人是件愉快的事情。

现在回忆起来我才真正的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我希望自己以后会更加努力,为我们穷山区的教育多做贡献。

10.上公开课工作总结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习,让孩子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合作交流、互相学习能力。

3、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分类,并养成生活习惯有条有理。

教学重点: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卡片、铅笔。

教具准备:

各种文具盒、各类书、若干个瓶子、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1、在讲台上倒出各种杂物(瓶子、玩具、书、文具盒各若干件),让孩子感受到教室杂乱的讲台。

2、引出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瞧,现在在我们的讲台上堆放了许多东西呀?

师: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好不好?(生:不舒服、乱七八糟等。)

师:那你说该怎么办好呢?(生:把东西分类放好;玩具一类、书一类、文具一类、瓶子一类。)

师:谁能把这堆东西分类摆放好?(请四位孩子上来整理。)

师:现在的讲台与刚才的.讲台相比怎样?(生:整齐了、舒服了,美观了。)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给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比如说,我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这堆瓶子进行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

动手分水果卡片,初步体会到不同标准分类。

1、师:现在请看看是什么(组长拿出(1)号信封,倒在桌面上)

(生答:水果卡片。)

2、师:现在我们来把这些水果卡片来分一分(以小组为单位),分类前先提几点要求:

1)分类前,每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的?然后再小组动手交流。

2)静静地听同学发表想法,后再讲讲自己的想法或进行补充。

3)商量一下,如果上来给大家汇报。

3、等孩子操作完后,请孩子汇报。

4、请一组孩子上来汇报,教师指导。

5、请不同分法的小组继续上来汇报。

出现的分类标准有: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水果种类分。

6、经过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没有发现按照不同的标准去分同一类物品,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7、现在我们再动手按其他小组的方法再来分一分。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分类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处处接触到分类,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分花。要求:想一想,你能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这4朵花,我们找到了两种分法,颜色、品种(或叶子的形状)各不相同。

2、考眼力: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

3、应用练习,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41页第5题)

4、小比赛:

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按什么样的分类标准整理的?

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能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事?

生1: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

生2:对自己的图片、小人书进行分类整理。

11.上公开课工作总结 篇十一

.10.21三年级上英语公开课教案

课题 Book 1 Unit3 Let’s paint! 教学内容 SectionB Let’s learn. 课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并理解本课的五个新单词:pink, white, black, orange, brown 2.   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已学的指令“Show me your... crayon.”和“Colour the...”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新单词; 能根据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 教具 单词卡片、PPT、印有皮卡丘头像的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Warming up 1. Normal greetings 2. Let’s chant. 《Nod your head》 Step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Lead in: Show the balloons of five colours, red, blue, green, yellow, purple. At last, show a pink balloon. --- Lead in “pink”. 2.   Teach the new words. Pink: Read it group by group. What’s pink in the classroom? White: “Paper, scissors, stone” Black: “Loud and quiet” Orange: “Drive the train” Brown: “Paper, scissors, stone” 3.   Let’s play a game. 4.   Painting time. ① Let students say “Hello. How are you?” to the model, Pi Kaqiu. ② Prepare the painting tools.   T: Show me your pink/white/black/brown/orange crayon.  ③ Let students take out the given paper. Paint.   T: Colour the mouth pink.   Colour the eyes black. Colour the nose orange. Colour the ears brown. Colour the face white. ――Check the picture with the deskmate. Step 3、Summary Students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learnt today. Homework: ① Revise the words; ② Draw a rainbow to the teacher.    

 

12.上公开课小学生作文 篇十二

这一天终于到了。老师让我们和北京老师交流。我们快要进场的时候,我有一点紧张了。可是进了阶梯教室,我觉得我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公开课开始了,我觉得我会被老师请到的,可是老师不请我,我有点失望。

回家了,爸爸妈妈对我说:“下次有的是机会呀!”我听了后,失望的心情变得开心了!

上一篇:劳动争议纠纷判决书是如何的下一篇:小蜗牛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