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质量技术三者关系

2024-10-04

生产质量技术三者关系(精选5篇)

1.生产质量技术三者关系 篇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学习参考

问: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具体参见课本P169)

2.生产质量技术三者关系 篇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 商品混凝土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 对于混凝土企业来说, 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质量是混凝土企业立足的根本, 而管理又是质量的最佳保障。搅拌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材料、生产和技术质量三个方面, 因此, 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混凝土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本文结合搅拌站日常管理工作经验, 从多角度分析混凝土原材料、生产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使混凝土从业者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竞争力。

1 搅拌站材料、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现状

1.1 材料验收管理混乱

搅拌站骨料的运输多采用传统的运输方式, 供应商的繁杂导致骨料质量稳定性存在较大偏差, 管理水平落后的搅拌站, 在骨料进场验收时, 易出现质量验收标准不一的现象, 日常验收只能靠质检员的经验来判断骨料质量是否合格, 导致原材料验收的主观性较大, 加之粉料质量验收存在滞后性, 因此, 降低混凝土的质量隐患应从原材料进厂验收管理开始。

1.2 生产管理缺乏科学性

搅拌站的生产管理包括生产安全管理和混凝土质量管理。现今很多搅拌站过度追求产量, 经常性忽视生产安全管理和混凝土质量管理, 对搅拌楼计量系统校准不够重视, 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 缺乏对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的监控力度, 剩、退、报废混凝土频次过高, 车辆调度缺乏合理性, 故从生产管理上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

1.3 技术质量管理缺乏全面性和全员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不能令人满意,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 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力量和日常管理水平明显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要求, 加之对混凝土这一传统产品的偏见, 许多搅拌站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应付于日常生产, 基本上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大多数搅拌站将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归咎于技术质量管理, 这种观点是很狭隘的, 应该充分认识到材料、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的统一性。

2 搅拌站材料和技术质量管理的关系

2.1 材料和技术质量管理的辩证关系

混凝土材料的好坏和配比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混凝土产品 (如果谈工程质量, 那还需包括结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后期浇筑、振捣、养护是否到位) 的质量, 同时也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因此, 要确保高质量的建设工程, 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质量管理保证配比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则必须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管理做起。搅拌站材料质量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优质的原材料可以通过技术管理转化成优质的产品以便更好的服务客户, 相反, 优质的技术质量管理则对原材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好材料质量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的关系, 可以提高搅拌站的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竞争力。

2.2 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2.1水泥性能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泥是商品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也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水泥的品种很多, 从组成来看, 不同水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差别, 一是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不同, 二是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不同。正是由于组成上的这种差别, 导致不同品种水泥具有不同的特性, 生产中应根据这些差别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另外, 水泥行业标准更新后, 很多水泥厂为实现降本增效, 相应的更改了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并提高了细度, 从而导致水泥的需水量增加, 同时使水泥吸附减水剂的能力变强, 这就容易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过快。此外, 水泥供货温度过高, 造成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高, 间接导致施工中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快。解决措施:增加储存罐的数量, 适当延长储存时间来降低水泥的温度;使用高效减水剂, 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2.2.2外加剂性能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的一种用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化学物质。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分, 可以说现代混凝土的技术进步几乎都与外加剂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 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要根据原材料和气温变化, 及时通知外加剂企业进行调整。解决措施:每批外加剂进场验证后方可充罐。

2.2.3细骨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质检员在验收细骨料的时候, 需要注意细骨料质量的稳定性, 主要是细度、颗粒级配 (直接说细度模数不就完了)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等技术指标是否达标。混凝土生产时, 细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解决措施:针对现阶段, 严格控制骨料质量稳定性, 采用分边堆取的方法;公司内部建立砂石预均化场地, 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2.2.4粗骨料对混凝土的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粗骨料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最大粒径、针片状含量等对混凝土质量也有重要影响, 然而却容易被忽视。如果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较高, 可进行骨料压碎值检测, 建立骨料压碎值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对应关系, 同时还需考虑材质 (卵石/碎石) 、粒径和粒形的影响, 以指导生产。解决措施:加强粗骨料检测频次, 通过筛孔控制骨料最大粒径, 不合格骨料予以退货处理。

3 搅拌站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的关系

3.1 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的辩证关系

俗话说“产量是钱, 质量是命, 不能要钱不要命!”。

在整个混凝土生产过程中, 从最初的原材料验收, 到混凝土试配, 再到最后的产品出厂, 都要严把质量关。搅拌站生产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是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生产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采用不同的管理体系, 并且管理方式和手段均不同, 但两种管理的目的是统一的, 都是为了保证混凝土产品的质量。生产部门根据技术科的配合比负责生产混凝土, 技术部门对生产科的产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 如检验合格后生产科继续负责将产品运至规定交货地点, 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修正混凝土产品的缺陷, 保证混凝土质量, 因此生产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又是互补和统一的关系。

3.2 生产管理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3.2.1生产设备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搅拌站生产设备的好坏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 如计量系统的误差过大, 导致原材料称量不准确;搅拌机长时间未清理, 导致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不均匀;铲车上时料混入杂物和人为将杂物铲入输送皮带等, 都将最终影响出站混凝土的质量。解决措施:生产客服科应按照《生产计量系统管理细则》对计量系统严格实施校核, 加强设备巡检力度;生产客服科应每天对搅拌机进行清理, 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3.2.2天气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天气变化 (雨、雪等) 会造成混凝土在生产、运输和浇注过程中产生质量波动, 主要包括:原材料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料场和料仓) 、产品受天气变化影响 (运输和浇筑过程中) 。解决措施:根据季节和天气特点, 结合运输道路状况, 结构部位和浇筑特点等, 提前调整生产配合比, 保证出站混凝土质量合格, 并针对恶劣天气做好铲车、罐车司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

3.2.3施工控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施工现场的不规范操作也是造成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客服专员对现场施工进度和施工工艺不了解, 未能根据施工进度合理调度车辆, 造成混凝土罐车等待时间过长;泵工对混凝土坍落度未能进行有效监控, 导致堵管等严重事故;施工人员私自对等待时间过长的混凝土加生水等现象。解决措施:加强客服专员和泵工的专业知识培训, 规范化管理, 确保施工现场不压车、不断料;客服专员对工地私自加水采取制止, 无效后, 拍照取证。

4 技术质量管理的统一性

搅拌站技术质量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目标制定、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和, 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等内容。技术质量管理是搅拌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成本控制、促进产品附加值、技术创新、完善搅拌站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的技术质量管理可以逐步建立良好的技术管理体系, 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协调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技术管理方法在搅拌站内部的不断实施, 逐步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才能, 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使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和更高的素质来开创企业和自身的前景。在生产过程中, 有效的技术质量管理可以优化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 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中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要求来进行有效运行, 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提供规范化保障。同时可以提高企业影响力, 创造出品牌效应,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 进而增加客户满意度和信任感, 提升企业竞争力。

结语

搅拌站材料、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对混凝土企业而言, 如何处理好材料、生产与技术质量管理的辩证关系尤为重要。混凝土材料质量决定产品质量, 但材料质量不是衡量生产质量的唯一要素, 技术质量管理是方法与工具的统一体。

在混凝土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下, 混凝土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搅拌站材料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缺一不可, 高效率的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搅拌站产品质量、完善产品设计、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消除材料、生产以及技术缺陷对混凝土产品质量的影响。只有材料、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三者互相交织, 拧成一股绳, 方能使我司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真正实现企业“中建劲旅, 行业旗舰, 世界一流”之愿景。

参考文献

[1]陈向峰.混凝土搅拌站管理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1。

[2]吴敏.谈商品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的质量问题[J].山西建筑, 2010 (9) 137—138

3.生产质量技术三者关系 篇三

如何正确对待教师、学生、家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的关系犹如行船,社会是汹涌澎湃的河流,学生是激流中逆流而上的小船,教师是岸上的纤夫,家长是各船的舵手。把船拉到目的地是纤夫和舵手共同的责任。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我认为:

首先教师和家长、学生要保持沟通

教师、学生、家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上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家长对于教师,过去的关系是“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上个世纪60年代家长对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孩子交给您了,该打该骂都甭客气”,可是今天,你戳他孩子一指头试试?现在是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这样教师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沟通。关系和谐,有了问题也好商量;关系生疏,有了问题就很麻烦。从家长的心理来看,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里,实际上交出的是一份信任、一份希望,同时还有一份担心,担心在众多的孩子中,自己的孩子“抢不上食”得不到老师的关照,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常常会想方设法与老师搞好关系,以期达到让老师爱屋及乌多关照一些自己的孩子。另外,在家长的眼里,老师毕竟是受过正规培训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丰富的育人经验。而家长自己,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常常缺少教育孩子的经验。因此,为了孩子,再优秀的家长,在与老师的关系上,也甘为弱势。当然当我们面对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时情况又是不一样了,本身他们在心灵上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另类”,甚至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所以他们可能时时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被人欺负了,是不是被老师“看扁”了,而不是关注自己的孩子究竟学到了多少的问题。

爱生是师德之本,教师还要理解家长,包括理解他们因为爱孩子的过激言行;我们的老师应该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无论是对什么样的孩子都要客观公正,要有能力发现孩子的缺点,帮助家长共同教育学生。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当面表扬私下交流意见,特别是涉及到学生的缺点和自尊心时,老师既要开诚布公又要讲究策略,决不能将孩子的过错牵扯到家长并指责家长。同时,老师还应该指导家长正确的家教方法,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抽出一点时间给家长。我们的老师,有时与家长交流,不给家长说话的时间和空间,总是自己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你应该抽一点时间给家长,让家长滔滔不绝,让家长在你的面前说他的孩子,无论是孩子的好,还是孩子的不好,无论他的育儿经在你眼里是对还是错,你都应该听家长说说憋在心里的话,这样我们可能能了解到更多可能家长原本不愿意说出来的事情。与家长交流时,我尽量不说话,多微笑,多点头表示同意,多跟着他们的话头说一些认同他们的观点,多问一些他们对某事的处理。家长在对孩子的期望方面,亦是要与老师做沟通的。在家长眼里,孩子都是最优秀的,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眼里,学生是有层次的。优良般差,我们心里有谱。那怎样让家长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呢?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给家长当好参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理。如何去做呢,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些做法。

其次学生、家长、老师的纽带——情感

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情感起着联系作用。情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也是我们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黄色钥匙,掌握了它,就架起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新桥梁,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差距。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他们,逼迫他们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做到关注每位同学,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爱是孩子最迫切的心理需要。父母的爱能够使孩子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而我们老师轻轻的微笑、一句夸奖、一次拥抱、一次抚摸都能使孩子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自尊心人皆有之。虽然他们还是儿童,但他们与成人一样要求人格上的平等。为此,我们应当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少批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孩子做某一件事,老师首先要肯定他的成绩、优点的一面,让孩子自己能独立做一件事,并且能够做好,给孩子树立一个信心,与此同时再指出下次再做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指导。

4.生产质量技术三者关系 篇四

内在联系,促进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发展

企业文化、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区分开来,三者是统一的,互相渗透的。如何在面对的新形势下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进行创新和改进;如何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真正在实践工作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三者的关系,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重点研究的课题。作为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有大中型企业,XX集团这几年也一直致立于探索实践这三者最完美的结合。

一、深刻剖析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再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经营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更谈不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因而也是企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带来经济多元化,经济多元化带来思想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相互激烈碰撞,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由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空前加快,职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职工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

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支技术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的职工队伍,才能够生产合格的企业产品,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买方市场中占据有利位臵。而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随着各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利益与职工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强调“人本管理”,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生产秩序和具体的生产行为的管理,而是促进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只有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之中,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完成一个企业对社会、对国家、对政府和对人民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准确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办好企业的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并为职工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群众意识,这种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企业个性,它对企业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5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密不可分,是企业中党的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现代企业实践证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把党的政治优势和企业的管理优势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中间环节,也是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途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六大以来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书记也强调指出了:“以人为本是发展观的核心”。如何在面对的新形势下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进行创新和改进;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企业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结合,才能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确立正确的方向。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突破口,企业文化建设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情况的具体内容,又为加强和改进思想 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要把人本思想落实到实处,还要建立和完善畅通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对施工企业尤为重要。当前,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激烈,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上都忙于揽任务,项目领导也都忙于抓生产和各种应酬,与职工的沟通越来越少,导致生产一线多数职工看不到企业发展的愿景,使企业对职工没有凝聚力,职工对企业也缺乏热情,没有归属感,不能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十分不利。由此可见,保持与职工的沟通非常重要,切忌空喊口号,要有实在的内容,其内容应当包括绩效指导、工作方式、方法、个人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家庭情况、存在的困难等,一切与企业及个人发展相关的内容,以此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建设和谐企业,将“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保持沟通渠道,还要真正了解职工疾苦,切实掌握思想动态,从生活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给予关爱。

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就是要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构筑企业的价值体系。通过提出的目标、宗旨、精神,构成一个相互支撑的企业文化体系。如把二公司企业理念中的企业目标设想为“奉献精品,造福人类”、宗旨设想为“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企业精神设想为“勇争第一,永当先锋”等,一旦通过确认后,不断宣贯、培植和深植,将会起到指导职工的行为和工作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企业和职工的使命宣言及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一定是企业精神的完整体现和效延续。

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就是要明确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干部与职工的积极性,统一思

驱动力。四是要努力培育训练有素的“四有”职工队伍,内练素质、外塑形象,营造团结进取、创新务实、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五是要发挥党政工团的政治优势,按照职责划分,将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分解到相关的单位和有关负责人,以此全面持久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5.生产质量技术三者关系 篇五

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这是县委、县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章规定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路线,我们现在进行的这项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正是对这条基本路线的坚持与延续。实事求是的意义是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规律出发。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事例的主观偏见和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

一、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历史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之中,特别是今天我们的生活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我们必须以开放、包容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的解放思想,才能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与时俱进既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方法论,又是一个实践的范畴。人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事求是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时俱进贯彻到理论创新上将结出实事求是的思想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则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实践价值。因此,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又是一种互为条件和目的的关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相互促进的。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的。反过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的真正解放。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互为条件。如同解放思想一样,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辩证的统一体,是一脉相承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探索永无止境。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探索也永无止境。这是个永远不衰老、永远不会过时的课题。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赋于新的内涵,这也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完的的课题。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解放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县委何书记创建“五型机关”、“六型干部”的具体要求,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代社会,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我县实现撤县建市和建成西部百强县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读赵氏孤儿有感下一篇:学校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