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10篇)
1.镇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篇一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现将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着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的建设促振兴
(一)着力推动村干部清理选配工作,夯实干部基础。
坚强把村干部清理选配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开展x个联审联查,共排查出曾受刑事处罚人员x人,在押刑事拘留人员x人,未发现“村霸”与涉黑涉恶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情况。通过免职、引导辞职,x名村干部全部清理,根据“一人一档”原则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党委同步补齐配强。目前,x次村干部空缺岗位已经补齐x次,还有x次村委会成员岗位正在履行补选程序。还完善了村干部联审机制,今后坚决杜绝受过刑罚、涉黑涉恶、村霸等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同时,注意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农村实行了党员与群众推荐、支委会票决、自然屯公示的发展党员“两推一决一公示”办法,大力发展x岁左右年轻人农民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了农村发展党员回避、预审与备案制度,解决“近亲繁殖”问题,为优化村干部队伍储备力量。(二)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夯实组织基础。
仔细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高三年行动规划,聚焦“四有”党支部建设,坚强对症下药,逐村制定整顿方案。市级领导、乡镇党政“一把手”、驻村工作组联合包保,推动转化升级。经过逐一考核验收,全市x次软弱涣散村已转化x次,占x%。聚焦带头人队伍不强的问题,在全市排查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x人,全部调整撤换,充实配强。结合村干部清理工作,积极推动村书记、主任“一人兼”。全市x次行政村,实现“一人兼”的x次,占x%。聚焦村党支部“两化”准绳不高的问题,在x村、x村打造x次党的建设工作示范点,组织各村学习,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开展了“为民服务承诺”活动,每次村党支部至少承诺x件为民实事,年初以来,x次村共承诺x项,已兑现x项。聚焦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开展了“党员+”先锋行动,x名农村党员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代办服务、环境治理、平安稳定中向群众承诺践诺服务事项x项。(三)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物质基础。
召开了全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暨推进“空壳村”摘帽工作会议,建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确定了“空壳村”全部摘帽的工作目标。通过新增地源收费、发展产业工程、盘活集体资产、开展合作经营等方式,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目前,全市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x次,占x%;收入x万元以上的村x次,占x%。其中,通过村办企业取得经营性收入的村x次;盘活村固定资产取得租赁收入的村x次;开展新增地源收费的村x次,已收费x万元,增强了村“两委”办事能力。剩余x次“空壳村”将通过新增地源收费,年底前全部摘帽。二、着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扶贫助振兴
(一)当好驻村工作队轮换工作,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干部。
经今年x月新一轮工作队调整与驻村干部轮换,全市共新增x支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总数达到x支,派驻工作队员x名,其中x人兼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共计新选派帮扶职责人x名,并完成入户对接,全市x户贫困户均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二)严格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考核。
20xx年上半年,共计对x名出勤不达标的驻村干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批评,通过市委组织部“xxxxx”微信公众号进行曝光。对x名出勤不达标且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通报曝光,并责令派出单位免去其中x人站办所长职务。(三)严格加强驻村工作经费管理。
共向x支驻村工作队拨付20xx工作补贴资金x万元,拨付上半年定点驻村扶贫干部生活补助x元,申请财政资金x元,为x名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与x名驻村工作队领队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高效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创立有利条件。(四)多方联动全面开展帮扶。
团市委组织xx次村年轻人农民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市妇联开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帮助xx镇x-x岁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办理免费入园,为贫困家庭解决现实困难;通过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为x名贫困高中生共争取到x元“xx助学”救助金;在xx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各乡镇“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面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爱心妈妈志愿陪伴”公益活动。开展“两癌”贫困母亲救助工作,为x名农村建档立卡“两癌”贫困母亲与x名低保“两癌”贫困母亲争取共计x万元“两癌”救助金。开展“爱心超市”物资筹集工作,征集价值x万余元的爱心物资。市委统战部开展“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着重企业和x次脱贫任务量大的村进行点对点结对子,整体上做到了全市x次有脱贫任务的村都有企业进行对接。在积极对接,充分互相掌握优势与需求的基础上,帮扶主体和贫困村共同商定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名誉村长”与“名誉副村长”的作用,在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捐赠扶贫等方面达成帮扶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推动措施,大力展开了帮扶推动工作。三、着力开展乡村人才建设工作,以人才强振兴
(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深入实施“村村能人培训规划”,集中在农闲季节举办各类轮训班,主要在x岁以下“后备能人型”中选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农民,在“强村带动型”、“经营管理型”、“中介服务型”、“科技创新型”中选拔x岁以下综合素质好、能发挥示范指导作用的农村能人参与培训,20xx年村村能人培训x人个。(二)持续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为了更好地落实一个性创业补贴与扶贫创业奖励补贴等政策,针对*家农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民创业主体与x家小额担保贷款的商户进行了电话回访,对符合条件的将落实补贴政策。推行“一窗通办”、“网上受办”的创业担保贷款经办模式,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截至x月初,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笔x万元,其中为x名自主创业农民发放贷款x万元。(三)集聚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积极启动金秋助学希望项目圆梦行动,面向社会各界筹款。将“妇女之家”活动阵地进行了充分延伸,在全市创立了以“微创业”、“微联谊”、“微家风”、“微宣传”、“微公益”为主题的x次“妇女微家”示范点,指导与带动妇女提高创业致富能力。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关爱帮扶、环境整理、移风易俗、素质提高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目前全市巾帼志愿服务队在每次乡镇成立x次分队,已吸纳志愿者近x人。组织年轻人一代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家赴农村调研,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援乡村经济建设的热情。年轻人非公经济人士xx响应国家号召,在xx乡xx村成立了xx市庆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申办成立了xx市杂粮协会,协会现有会员x家,有杂粮种植基地x余亩,带动了粮食种植大户种植红小豆等杂粮的热情,提升了农户粮食种植效益。xx市文化公司经理、年轻人非公经济人士xx响应市工商联号召,为xx市x次乡镇x次扶贫爱心超市,捐赠了x万余元爱心物资。深入开展“乡村教师进名校”等农村教师培训工程,共派出x人参与培训,着力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篇二
陕西省委书记 胡和平
原标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气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结“三农”工作规律,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与我们党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关系变迁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追根溯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汲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丰厚养分,又总结了我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的不懈探索,更立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伟大实践,对我们实现强农兴农梦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尽管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植于我国大地,直指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必将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为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提供坚实支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五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持之以恒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重大转变。要坚持质量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塑造行动,特别在果业、畜牧业、设施蔬菜上做好文章;走好融合路,就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特别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下好先手棋,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让科技成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主引擎。
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生产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活方面,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划建设许可管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推进“厕所革命”。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发展集中供水,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在生态方面,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植绿,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
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充满浓郁乡村特色、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坚持“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突出生活富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增收这个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让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以鼓励创业促增收,认真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充分放大创业促增收的倍增效应。以支持就业促增收,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务工权益,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让农民依靠劳动获得更多收入。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股份合作进行利益联结、农工商进行多向多元合作,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走向富裕。
整合各方力量实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陕西追赶超越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福祉。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省级层面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加强人才建设,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回报农村的人更有信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加强深度贫困攻坚,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贯彻“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落实“五个一批”举措,又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拿出超常举措,坚决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既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又高度重视扶志、扶智,特别是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着力形成大扶贫的格局,既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纵深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巩固和发展大扶贫格局。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重点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扩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提速,加快推进已经部署的改革,鼓励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推广西安市高陵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经验和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等“三变”改革做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集成各项改革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同时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互联网、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形成融合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结评估报告 篇三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 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__年30%、20__年40%、20__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__年__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4.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篇四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XX辖区面积5000多亩,耕地2800亩,现有户数60户,人口170人,人均土地16.5亩,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二)建设规模:建成文化活动室1处150,住房60套,养殖圈舍60套。住房及羊舍为砖混结构,其中:住房建筑面积66,凉房面积16,院落面积168,羊舍面积8
4,活动圈面积108,活动圈遮阳棚面积16。
二、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组织振兴为保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以文化振兴为抓手,以生态振兴为主题,提出“五大振兴”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把XX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发展模式
(一)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在加强政治领导中实现组织振兴。围绕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运用机制,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基层党组织聚焦中心任务,聚力全面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述职评议,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突出主体作用,在建强基层堡垒中实现组织振兴。围绕脱贫攻坚,加大产业型党组织建设力度,实现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探索体验式、开放式组织生活,积极推行创意组织生活,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突出队伍建设,在锻造骨干力量中实现组织振兴。高素质基层带头人队伍是实现组织振兴的关键支撑。大力实施农村“火车头”计划,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机制,拓宽选人渠道、拓展发展空间、明确退出机制、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壮大“项目书记、产业书记”队伍,着力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
(二)产业振兴:一是以产兴村和产业振兴为引领,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绿色、特色农畜产品,充分利用XX示范村养殖园区为优势,种植纯绿色无污染小麦2000亩,打造巴美肉羊养殖、特色养殖(鸵鸟、狍子、七彩鸡等),以绿色特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同时带动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在新村建设食品加工厂,用当地的绿色小麦加工成无任何添加剂的健康食品(羊肉泡馍、早茶果丁馍丁)。以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经济运作、电商宣传、食品公司包销售为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实现提升当地农畜产品的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打造农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农畜产品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步伐。
(三)人才振兴:一是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为支撑,鼓励引进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加快培养造就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补齐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短板。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政策支持;二是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将青年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未来,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在项目经费、成果转化及学术交流、培训学习等方面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引进和认证,扶持和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致富能人,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充分发挥引才主
体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开展人才工作,激发主动开展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工作,加强人才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人才项目评价的机制办法,实现人才振兴。
(四)文化振兴: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换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二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乡村文化建设,鼓励支持村民自筹资金兴办农民演出队、农家书屋等,使农民也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三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多采取诸如文化墙、宣传栏、印发文化手册,微信、微博等传播形式,开展送戏下乡以及文明乡村、文明村户、文化能人评比等活动,让乡村文化建设接地气、聚人气,真正取得良好成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五)生态振兴:一是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严格考核。签订《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流材料 篇五
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大报告用专门章节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章修正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总则,这是史无前例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总书记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短板、农业是短腿。如果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要缩小城乡差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因此,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否则,就不会有全面的现代化发展。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提法、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村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二、要着力把我们中心支部打造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我们中心是厅下属事业单位,肩负着协助做好农业项目立项论证、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是“三农”工作队伍的一员,因此我们必须按十九大报告精神要求,着力把中心支部打造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首先,中心每位党员都要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宣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富裕起来。
然后,要学透党章和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四个意识,勇于担当,不断增强工作本领,增进对农民的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严格按着共产党员要求,着力把我们中心支部打造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样我们中心才能更好协助相关处室为厅的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做好服务,不断提高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水平。
三、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强化项目管理,努力为实现全省农业产业兴旺、振兴乡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我们中心作为省农业厅协助相关处室管理专项资金的技术单位,要在主动服务和真情服务上下功夫,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协助厅相关处室,强化项目管理,努力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兴旺产业。
(一)、着力协助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项目入库工作,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起,省政府通过政府出资100亿建立规模约300至400亿的xx省农业供给侧改革性基金,通过基金的建立,引导撬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三农”,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振兴乡村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中心要协助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项目库入库工作,确保基金的投资方向,为我省广大农业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兴旺提供资金保障。
(二)、着力协助做好项目管理分类指导,全力提升项目可行性和科学性。
为切实做好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在农业产业兴旺中引领示范作用,我们中心要着力协助厅相关处室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来全面提升财政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一是分类指导各地开展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规划和申报材料的编制,尤其是重点项目,要充分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将有基础符合条件的项目推荐上报,切实提高申报项目可行性;
二是全力协助厅相关处室开展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入库工作;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评审方式,在不断规范立项评审的同时,对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等其他种类评审,可以采取聘请有水平的专家或委托第三专业机构进行评审,切实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
(三)着力协助做好项目绩效管理和后评价工作,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以结果为导向,协助做好财政农业项目的绩效管理和项目后评价工作,为厅专项资金安排提供决策技术支撑,确保财政资金用在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农民增收显著的项目上,全面提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兴旺。为此,我们中心要注更加重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切实为相关处室做好绩效自评服务工作,协助处室科学制定专项资金考核量化指标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是精心组织好厅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提高绩效材料水平,确保绩效自评按时按质完成;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课讲稿 篇六
同志们: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根本重点,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原则,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基本任务,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为途径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拟定的战略发展思路和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
具体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二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三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四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生态化的宜居家园。
一是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丰富内涵实施好万村景区化的“新千万工程”,努力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一时美到持久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人文美、形象美到制度美的转型升级,工作重心要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和共享美丽乡村转变。
二是致力于建设一批高标准、高颜值、高普惠、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全面提升区域村庄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污水治理、“三改一拆”等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打造一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庄园、美丽乡道、美丽水道等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二)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复兴工程,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一是从农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乡愁记忆最丰富区域的实际出发,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等为抓手,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三是以村落历史文化陈列馆、乡村非遗文化传艺馆和思想道德教育馆等“三馆”功能和农村文化大舞台为重点,挖掘农村文化礼堂对乡村文化复兴的多重功能,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三)大力推进乡村社会和兴工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是以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为目标,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移风易俗活动,努力消除农村的陈规陋习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打击农村违法乱纪现象,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大力推广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和花园村乡村治理现代化等经验,按照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和治理办法。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核心作用,大力发挥农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社会志愿者和新乡贤的作用,形成共建共享农村文明新秩序、文明新风尚和文明新生活的良好氛围。(四)大力推进乡村生态绿兴工程,力促绿色可持续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加快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染,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地,努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涵养基础,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
(五)大力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能够平等地享受财产权利和发展权利,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城乡开放互通、城乡互惠互利、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是积极推动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使“一城一乡”的投资、创业和消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内需扩大的强大动能,努力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推进。7.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篇七
党的十九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坚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陕西是特色农业大省,苹果、猕猴桃产量分别占世界的1/7和1/3。我们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实施农产品“陕牌”塑造行动,力争20苹果、猕猴桃、设施蔬菜面积分别达到1200万亩、150万亩、100万亩,把关中建成全国一流的“双奶源”基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实施果蔬贮藏百库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袁家村等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 ,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我们将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关中园林化、陕北大绿化、陕南森林化,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加快陕北淤地坝系、关中农村涝池、陕南塘坝建设。继续强化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搞好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格建设许可管理,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到年完成农村厕所改造。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集中供水,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
三是坚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陕西乡村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条件。我们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厚德陕西”建设,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节俭持家。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秦腔、信天游、皮影、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等保护,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创作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推动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新乡贤、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四是坚持以治理有效为基础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和谐稳定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追赶超越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严惩“村霸”、黑恶势力及其背后保护伞,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
五是坚持以生活富裕为根本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农民收入偏低是制约陕西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我们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52个贫困县、4800个贫困村、180多万贫困人口,扎实落实“八个一批”举措,健全苏陕扶贫协作机制,完善国企帮扶“合力团”、校地帮扶“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帮扶体系,形成各方支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陕西就业创业云平台,以“三变”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下气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牢织密农民幸福生活的网底。
8.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感悟 篇八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9.镇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篇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科学研究制定我县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根据县委办、政府办安排要求,在我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情况集中调研活动,现调研结果如下:
一、产业及人才现状:
XX县共辖5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7313人,农村劳动力总数53165人。土地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属渭北高原沟壑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油菜、水稻和谷类,经济作物有苹果、梨、杏、桃、柿子、枣、西小瓜、红薯、蔬菜等,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全县主产苹果、小麦、油菜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塬区的田侯塬、隆太塬、仓村塬,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店头、双龙2个乡镇,蔬菜、畜牧养殖大户主要分布在沮河川道。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村乡土人才1532人。其中:种植能手529人,养殖能手316人,能工巧匠、民间文化艺术
人才109人,运输专门人才567人,其他人才11人,达到农民技术员水平的近万人,种植人才主要分步在塬区,养殖人才主要分布在川道,能工巧匠分布在各建筑行业,文化艺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区域,从事民间艺术雕塑、剪纸、面花、手工等艺术创作,全县农村文化艺术人才集中在60-80岁之间,年龄较大,技术水平较高,但继承人才匮乏,有可能断层,主导产业苹果种植人才较年轻,主要集中在20至50岁之间,科技实践操作水平还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定1993年、2002年进行了两次评定,评定各类农民技术职称107名,男84名,女23名,其中技师5人,助理技师55人,技术员47名,其中果业73名、养殖业2名、种植业17名、环境保护1名、会计2名、农业机械4名、缝纫裁剪8名。
二、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1)依靠培训,提高乡村人才素质。
为了加强全县乡村人才培训工作,拟定具体方案,主要依靠农广校以及各乡镇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和协会等多种途径培训农村劳动力。近年来,通过各种培训,全县实现了乡镇干部受教育面90%以上,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劳动力参加培训80%以上,达到了农村基层干部普遍,掌握1-2门就业实用技术目标。主要做法:一是按生产农时季节,聘请
专家教授和县级技术骨干分产业举办培训班和现场会进行,主要针对我县技术员、乡镇果业干部以及农村示范大户进行;二是利用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培训科技大户、专业大户;三是利用乡镇科普协会、农技校为主要阵地,利用农时季节、抽调果业、农业技术人员下乡镇,在农村举办培训班。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40期,累计受训人数2万余人,发放科普资料12万份;四是每年组织干部参加杨凌农高会,使干部开拓眼界,学到许多新颖的科普知识,了解了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获得很多市场信息。
(2)招收和引进高学历农业人才。近年来,农业类振兴计划招聘专业人才
人,2017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
(3)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业科技。一是抓住传统节日和逢集过会以及科技下乡的时机,设摊摆点咨询、解疑答惑,印发技术资料等;二是以黄陵县广播电视台、黄陵宣传等媒体为载体,播放和宣传农业科技知识。
(4)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奋斗目标,大力宣传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开发乡村人才重要认识,建立乡村人才开发、培养档案。以此保证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战略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结构分布失衡。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呈不断增长趋势,乡村“空巢化”、“农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不乏一些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等人才向城市流动,造成乡村振兴主力军、建设者、受益者流失。二是没有制定相应的各项配套政策,培训计划以及优惠政策来激发乡村人才创业积极性。三是乡村发展人才匮乏,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源稀缺。近年来,面向乡村基层建设招聘和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不多、力度不大,并且资源优势作用发挥不够。四是乡村现有实用人才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还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要求。五是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实战化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各类人才培育主要靠集中轮训方式,多理论少实践,大多数乡村人才文化程度低,对理论知识接受慢,消化更慢,深入现场和实地开展培训更接地气,更容易接受。六是人才分布不均衡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苹果产业的技术力量不足,很难适应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需要。七是经费缺乏。对乡村人才开发财政投入不够,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资金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实用人才的发展。
四、建议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一是靠政策吸引人才。近年来,为了振兴农村,党出台了很多优厚的政策措施,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扎根乡村发展的人才投身其中。鼓励科技、医疗、文化、教育等出台优惠政策,来吸引各类人才深入基层,扎根乡村。二是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培养一支新时代村干部后备队伍。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工作建功立业,创造条件吸引和推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村技术人才等优秀分子进入村级班子。从待遇、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解决乡村优秀干部匮乏、青黄不接的问题。三是加强实践锻炼。通过轮岗、挂职、跟班学习、安排干部参与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的组织实施等多种方式,为农村干部提供多种实践锻炼的机会,切实解决一些农村干部存在的眼界不宽、知识面窄、思维僵化等问题,提高农村干部科学谋划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靠乡村优势留住人才。乡村想要留住人,最终还得靠乡村自身的吸引力。乡村有什么特色、有哪些优势资源、这些优势资源如何发挥更大的效应等等,坚持正确导向,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扭转农村留不住人才的被动局面。五是统筹管理打造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类人才的作用。要加强乡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乡村人才的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对在乡村建设
中成绩显著、为农服务和技术示范作用中影响大的人才,进行大张旗帜的宣传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争当带头模范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六是要建立乡村人才数据库、规范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制度。每年评定颁证一次,并公开公布以其达到宣传,提高信誉的目的,鼓励各行业及时发现乡村人才并向评审部门推荐考评,扩大参评人员来源范围。对已颁证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考评一次,督促和保证专业技术人才能积极发挥作用。七是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八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培养造就乡村本土人才。
10.**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篇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安徽省委、桐城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结合松桂村实际,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委综合研判,拟定松桂村
“乡村振兴”
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市、镇建设目标,努力把松桂村建设为“富裕、和谐、文明、宜居”的新农村。
二、目标任务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基本情况
松桂村位于嬉子湖镇东北端,东临白兔湖,南接本镇朱桥村,西临金神镇,北与孔城镇古井村交界,S231省道穿境而过,属丘陵圩畈区;全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88亩,山林面积1018亩
;辖40个村民组,1251户,4365人,党总支共有党员130人,下设两个支部:种植支部、养殖支部,四个党小组。2014年申报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09户,1006人,其中:五保户42户46人,低保92户245人,一般贫困户175户715人。现已全部脱贫。
四、发展建设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根据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
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
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4、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
在上级政府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五、发展规划内容
按照“固基础、强产业、兴新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松桂村实际,重点做好“5
”篇文章和“6”
个实施。
“5
篇”
文章:
(一)加强支部对“三农”
工作的领导引领文章。“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就是一面旗帜”,全面强化村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
作用。
1、强化组织保障。
坚持旗帜领航,突出引领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举“一面旗帜”。
引导根据村情民风、工作亮点进行一字提炼,并展开针对性的系列巩固提升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推广使用当建“E
网通”,充分利用“当建+大数据”
模式,实现当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人才支撑。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三农”
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
工作队伍,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3、发挥“支部先锋”
作用,增强当员“存在感”。
通过老当员在地方威信,充分发挥其在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协调作用。
通过丰富经验,广泛征求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意见建议,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4.实施“星火培育”
计划,增强支部“生命力”。
深入调研支部建设情况,结合实际,针对性提出支部建设意见,重点强化从年轻群众、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发现培养后备人选,通过青年人才支部或本支部发展相结合方式强化发展培养,强化支部“血液循环”,增强支部生命力。
5、强化村组干部能力培养,通过感情培育、业务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村组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增强村组干部凝聚力,强化村组干部责任感、使命感。
(二)夯实基础建设,做好固本强基文章。
聚焦松桂村水、电、路、网等发展“短板”,巩固现有基础设施成果,按照“建管”结合思路,强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制约生态优势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瓶颈和障碍,做好“固本强基”
文章。
(三)推动“3
产”
发展,做好惠民兴村文章。
依托现有产业资源,按照“合作社+农户+互联网”
发展思路,着力壮大培育枇杷、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骨干增收项目,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
1、强化种培结合,补足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导”的思路,扩大“3
产”
种植面积,实现产业满载发展。
二是发挥农民夜校作用,按照“走出去、引进来”
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土专家”
作用发挥,突出管理季节性,全面开展“3
产”
管理技能培训,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2、落实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科学规划,探索“农旅结合”
新模式,按照“园区示范”
思路,建设老鹰茶示范园区100
亩,生态茶园示范园区
亩,猕猴桃自由采摘园区
亩,枇杷采摘观光园区
300
亩。
同步探索有条件农户发展民宿
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狠抓龙头建设,促进产业高效发展。
狠抓产业合作社发展,下大力气规范合作社运行,全力推进合作社在产业管理、包装、营销等方面统领作用,实现产业质、量同步高效发展。
4、突出特色发展,探索产业品牌效应。
依托现有茶叶资源优势,探索“X
生态茶”
品牌发展,突出抓好“老鹰茶”
特色品牌,探索“公司+农户”
协议经营模式,实现茶叶产业品质提升、工厂加工、市场营销。
5、培育发展载体,实现集体经济增长。
大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
战略实施,采取“筑巢引凤”
模式,探索
X
村“民生茶厂”、“X
庄”
项目包装建设,通过“政府搭台、老板唱戏”
方式合作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大兴文明新风,做好文化繁荣的文章。
探索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创新载体、探索渠道,实现松桂村“大融合”发展。
1、强化阵地建设。
强化村活动室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把活动室打造成集文化、休闲、学习、宣传阵地,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形成。
强化“农民夜校”
建设,配套软硬件设备设施,畅通办学渠道,拓宽办学思路,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把农民夜校变为倡导文明新风的主战场。
2、创新载体建设。
把精神文化建设与“三月
三文化节”、“五一劳动节”
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度高、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
探索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组织开展春季“农民运动会”、三月
“采茶节”、五月
“枇杷节”、八月
“猕猴桃节”
等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
3、突出示范引领。
开展“示范岗”、“五行文明户”、“X
好人”、“产业发展能手”
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形成“比、学、赶、超”
良好氛围,自觉形成良好文明新风。
4、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村文艺队、老协、活动小组等团体组织建设,通过“传、帮、带”
作用,提高村民参与支持村级事务和生产发展积极性。
(五)发展社会事业,做好全面进步文章。
加强对教育、卫生、医疗、信贷、社会救助等国家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自觉享受国家政策的意识水平,强化政策扶贫力度。
1、教育扶贫。
加强对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教育扶贫政策的惠及率,确保贫困户子女就读政策全覆盖。
2、卫生扶贫。
加强对卫生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贫困户就医费用微支付。
加强卫生医疗巡查力度,由卫生院牵头,定期开展上门问诊。
加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基本医疗设备设施,提高村级医疗服务水平。
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
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
即时结算服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5%。
3、文化扶贫。
按照国家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要求,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集宣传文化、当员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适时更新图书等文化产品,支持民间文化艺术发展。
4、科技扶贫。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配置与扶贫开发直接挂钩,X
年培育
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建成3
个以上产业示范基地。
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
5、社会救助保障。
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对持有残疾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户,按最低缴费标准。
“6”
个实施:
(一)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积极发展壮大形成“村品”,重点做好豇豆、红仁鸭蛋、花卉、老鹅,百香果、胭脂红番桃、山油茶、大青枣、万亩果业等品牌产品。
2、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以
XX
特色建筑村落、休闲农庄为依托带动周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
为特色的农家乐,开发多元功能,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活力。
借助
XXX
度假区、,打响独厚的名片,实现“农业+文化+旅游”
发展最大化。
3、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计划。
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梯次发展培育机制,培优扶强,扩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
大力推动
XX农业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培育做大做成广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加工项目落成,利用平台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促进农产品销售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振兴。
扩大养殖规模,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合作经营肉鸭、蛋鸭、鱼养殖,打造村级特色农产品的同时,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
功能,拓宽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渠道。
(二)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幸福乡村
1、开展乡村建设提升行动。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活动,积极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
督促管好用好镇级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热解站,及时清运各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加快污水处理厂运行进程,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作用,提高群众生活污水处理水平。
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村容、村貌建设和管理力度,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不断加快宜居乡村建设。
2、开展水生态保护行动。
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溪河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大对水库和水源地保护,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引导关停非法禽畜养殖场,推行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3、开展矿产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
重点整治影响土地林地生态的涉矿非法开采行为,对辖区范围涉及非法采矿采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证照不全的砖厂、复粉厂及其他非法加工企业进行取缔清理,严格做好监管长效机制。
(三)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利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文化长廊,珊瑚、文化休闲广场,中小学校等宣传展示阵地,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开展文明创建行动。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引领农村社会风尚。
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以及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支持鼓励各村每季度组织举办一场以上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4、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坚持正面引导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常态长效整治不良习俗,重点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褒扬乡村新风。
(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1、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扎实推进促进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成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健全新型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村组织书记,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力度。
2、突出加强乡村法治建设。
坚持法治为本,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增强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
通过入户宣传、村民代表会议、举办讲座及文艺晚会等途径,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
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援助和司法救助。
3、提高乡村自治德治水平。
推行“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自治模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提高村规民约的针对性实用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4、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整合优化资源,统筹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广使用“农事网通”“阳光红页”
服务平台,以村委作为示范点,带动其他村委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让“信息跑路”
代替“群众跑腿”,真正做到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
(五)实施脱贫惠民富民工程,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政策及增收项目加强就业扶持,拓宽就业渠道。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方法,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落实脱贫后续扶持政策,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2、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加强“四好农村路”
建设,抓好建制村通达路线窄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加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健全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深化土地改革,抓好特色村庄示范点建设。
以
XX
村民小组2000
多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社为示范,以点带面地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
积极争取“乡土特色示范区”
项目落户采木村垌口自然村,集中力量打造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
六、保障措施
(一)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建设,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二)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
等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建设合力。
抓住国家投入重点向“三农”
倾斜的战略机遇,全面整合现有各渠道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用民主协商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村公共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驻松桂村工作队
【镇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规划公示06-29
市乡村振兴规划12-28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文07-01
乡村振兴战略的心得06-20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08-21
乡村振兴空间布局规划10-11
乡村振兴战略镇级方案10-21
乡村振兴战略样板村11-24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意义12-18
乡村振兴战略详细解读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