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4-06-28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精选8篇)

1.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一

浅析高职院校声乐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要:高职院校声乐课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声乐课的教学,这是由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而所决定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声乐课教学应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应具有明显的的实践性、针对性和主观性。因为不同的学生、甚至同一学生的各个阶段,以及每节声乐课中学生的反应都难以预知,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实施不同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声乐课

高职院校的声乐课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声乐课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情况的不同制定教学方案。因此,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原是高职声乐课教学的核心,贯穿于高职声乐课教学的始终。

一、找对因材施教的`切入点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声乐基础普遍不是特别理想,他们通常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憧憬将来能找到一个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但就他们的资质和天分来来说,这些学生虽然对音乐有兴趣、有热情,但缺乏相关的乐理知识,声乐基础以及自学能力普遍较差。这样,就声乐学习来说,他们身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目的,然后再考虑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较高音乐素养的的文艺工作者。所以高职院校的声乐课教学情况比较特殊,也具有个体差异性。同时再加上学生们领悟力、音乐素养、乐感记忆性格等方面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集中注意力,准确判断学生的差异点,从而找出解决个体问题的不同方法。

二、确保教学内容全面有效落实

高职院校声乐课教学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有效落实,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取以及教学手法的运用。

1、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方面,选择的乐曲内容要因人而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以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不要选那些学生难以难度过高的歌曲。那样,不仅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还可能有“不良定型”的出现。

2、选择曲子的风格要全面适应。要结合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特点,选择曲子时风格方面要尽量全面,一定要根据时代特点、区域特点、体裁特点,把不同人喜爱的歌曲确定在范围内。

3、在课堂得教学形式方面,对于音乐理论教学和较为基础的声乐实践教学等课程可以采取合班上课的形式,这合班课上,教师只需要学生对教师的师范能够认可并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即可;然而,在合班的课上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只是需要学生对教师的示范给以认可,能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这就可以说是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而对于实践课,则可采取小组授课和个别授课的形式,这两种课型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声乐教师可分别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进行练习和讲解示范。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课时,以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4、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用模仿加示范的方法,包括声乐老师自己示范和素质较高的学生示范,有正面的示范,也有反面的示范。这样的教学手法虽然传统,但效果比较好。

在高职学院声乐课堂教学中,作为声乐教师不能急于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抓住各种素质学生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予以解决,使基础较差学生不顾此失彼。同时在解决主要问题时,能客观地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歌唱技能,又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高职声乐课的特点,教师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声乐基本功后,就可利用集体合唱进行课堂教学。合唱教学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因为在集体合唱中,可同时培养学生和声、听力、歌唱审美、视唱、音准、乐感以及指挥等方面的技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培养自我学习和练习的能力方面,首先要夯实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特别要防止学生 不良的定型。其次,还要注重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那么教师的课堂讲授一定要清楚、准确,一定不要故弄玄虚、云山雾罩。还要努力强化学生自信心等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坚持鼓励为主,需要适当的批评也一定客观、中肯。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详细指导,扬其所长,于短处施教,并给他们指明方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每天坚持自主练习,要求他们在技术以及情绪方面与课堂教学高度一致;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这样能有效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课外模仿,“教与学”模仿。这样,既吻合了高职的培养目标,又契合了学生声乐学习的个性特点,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素质和水平;最后是社会实践,要适当地组织一些社会演出,也可在校园为同学演唱,以此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越来越突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声乐课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晔,孙忠梅.因材施教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11).

[2]马馨萍,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J],神州,(27).

2.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二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式的教学

我国地大物博, 河山壮美, 很多的高职院校中, 学生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民风民俗的不同, 所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大多数地区的体育教学方式是通过学生的班级、专业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组, 进行体育教学时也是这样, 考虑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接受程度的不同, 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往往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 致使教学进度教学质量难以向前发展。而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参考, 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组。这种教学方法是直接打破原有的课堂组成格局的, 通过对学生的兴趣、水平、层次进行一个全新的组合, 在这个新的组合中, 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进度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证, 通过这种分层式的教学方式, 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和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进行教学实践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积极性, 对教学内容的正常进行有着很大的意义。

2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教学法

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时, 或多或少的对体育这门学科抱有不重视的心态, 在现今解读的高职院校中, 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体育课有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认为体育课只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 有没有都一样, 或是体育课就是玩耍的一门课, 完全意识不到体育课存在的重要性, 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很低, 课程教学进度得不到保障。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时因为学时的限制, 往往导致理论时间要大于实践时间, 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 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去进行学习。对于这种现象, 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游戏教学法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 通过观察学生一些细微的表情和举动, 来判断学生注意力是否开始松懈, 把控好时机, 及时的在教学内容中插入一些互动性的游戏,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度的放松, 然后再继续进行教学。由于学生整体处在一个想要获得认同的年龄段, 他们会对老师提出的游戏产生很大的兴趣, 带着新鲜感出发, 娱乐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间接的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进行一定的拓展教学

现今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老师思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产生一种故步自封的模式, 一些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对改革观念有一定的抗拒, 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 一些教师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没有对生本理念进行落实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模式, 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往的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的话, 会极大的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挫伤,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进行打击, 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严重, 直接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缺失。所以说,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要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一个规划, 适当的拿出一点上课时间, 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地位, 教师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而且对学生私下的组织领导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培养,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4随着时代理念的改变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更新

要对现有教学理念进行更新, 对原先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目前阶段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所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理念进行及时更新, 对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 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够高, 才能把改革落实到行动中, 而不是流于形式上。其次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言, 生本教育的理念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 来让学生融入到教学环境的构建中,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通过鼓励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只有学生敢发言、多发言, 才能保证教学过程中交往环节的重新构建。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应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通过总结来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从而对以后的教学构建进行优化处理。

5结语

该文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提出了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以及在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时,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一定的尊重, 只有学生把体育当作真正的兴趣爱好, 体育这门课程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向威.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5) :176.

[2]张建新.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3) :111-112.

3.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三

【关键词】公共课 职业化转型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3-01

一、公共课程职业化转型与教师教学能力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从2014年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按每年招生计划比例,生源情况良好,在保证省内计划的基础上,外省云南、贵州、甘肃等各民族学生大量涌入我校,学生人数的攀升,带来了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而我校的公共课程思政、体育、外语、计算机、就业与创业等课程更是覆盖全校各专业的学科课程。每位公共课授课教师课程工作量很大,公共课教师严重短缺的现象不断呈现——公共课教师忙于承担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的公共课教师职业教育观念转变较慢、更没有对公共课职业化转型的思考,实践和操作能力欠缺,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缺乏创新,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些教师本身缺乏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的经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符合教师或多技能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二、公共课程职业化转型与教师教学能力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一)以体验式学习重构公共课程师生关系

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催化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式学习主动地自我建构过程。公共课教学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应从完成我校各专业职业任务需要出发,强调学生在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通过合作学习和亲身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把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强化和提升,进而转化成学生个体的内在本领。

(二)以技能本位重构公共课程教学内容

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就业的关键。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教师不能以单纯讲授知识为主,侧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技能实践上,让学生会应用操作、能完成生产任务。如: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可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筛选,布置项目任务,改变以往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专业项目”为主线,将知识、方法、能力和情感熔于一炉,使公共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形成一种重能力培养、操作性强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不但在专业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也能在公共通识课堂教学中学到与专业相吻合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以一体化整合的标准重构公共课程教学方法

所谓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双方在特定的教学场所,综合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等,通过师生边教、边学、边做的互动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过程,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实际工作环境,把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工作过程安排进度,并最终完成这项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理论,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把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这种方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公共课教学更贴近于各专业实际,更有利于提高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立足项目实践重构公共课程教学体系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分析和研究,是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根据我校各专业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相关的知识和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设计,完成各专业实际需要的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完成从市场调研、资料查询、分析讨论、方案设计、具体实施、问题解决的整个实践过程。

项目与专业知识本身不是孤立的。完成项目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需要将公共课程相关知识贯穿于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始自终都能体味到公共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以促进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完善和提高。

4.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四

一、创新教育以及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研究的,主要就是研究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成果之一,其主要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方法到目前来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各个定义都有许多共同点,例如体育教学不是老师单独的讲授而是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就要求老师生动的讲述体育活动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创新思维对体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必然发展思路,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体育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很深沉的默化作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作用,体育教育是一种很独特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美感。在研究、探索、改革和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法上,大大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积极实现高职体育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体育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两大重点是技能和体能,由于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也就不同了。思维起源于某中疑惑,迷乱或怀疑。思维的发生不是依据普遍的原则,而是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即操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以动作思维为主要特征,就是指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决定采取相应的动作。所以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细致的观察。只有在学会一定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可能进行创新。第二步就是尽可能把学过的同类技术技能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一个步也就是“默”的过程,“默”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先生针对自己的练功实践总结的精练,是我在读《盖叫天传》中受到了启发,形象思维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记忆和回忆动作有很多帮助。他解释道:背是记忆,记住了;默是在记的基础上进了一步,也就是创新。盖先生“把形象留在思维中和把思维形象化”这一论述道破了形象思维的过程和形象思维的意义与形象思维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不同套路的健美操、徒手操、武术拳术等,学生就会遇上同一动作名称,而表现形式不同。这就需要他们进行回忆、归纳、总结。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这样就产生了类似经验,就可能出现新生事物。发挥想象,进行创新当然是第三步。有了类似的经验,就可以发展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

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善于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是各种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体育教学有其特殊的一面,它拥有时空特征、身体活动等特征,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运动过程中能激活人的大脑,使人的思维活动处于良性状态。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以最简捷的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告诉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和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在体能方面创新就需要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素质我们就得做以下几件事情。第一,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第二,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重复性练习和坚强意志。重复性练习是提高身体素质成绩的重要手段,也是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技能的重要方法及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必要手段。提高身体素质的成绩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需要练习者长期的坚持锻炼。体能的创新不仅要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也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转变而改变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涉及体能、生理、心理、保健、卫生、环境保护、营养等多学科,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与综合性的特点,新课程更利于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必将开设新的体育教学项目,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随之转变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队伍的师资力量,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以适应新的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可针对劳动强度和损伤特点加强对应身体肌肉和肢体的训练,开设体育保健教学,如运动处方、疲劳的恢复调整、劳动损伤与预防、体育与休闲等。发展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应有预见地开展职业性运动生理机能补偿与职业病防治教学,使学生逐渐适应并增强职业体能,让体育运动与体育保健伴随学生终身。

参考文献:

[1] 徐宏俐.自主创新开放式體育教学实施效果的分析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1期

[2]王维明.体育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2,(4):43-45.

5.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五

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时效性,提升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彰显主流引领的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是重中之重,本文以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为例,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探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路径创新。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学生培养为核心,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为支撑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一)人才培养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评价和考核人才培养质量,且由政府主导、督察参与来推动人才培养实施的一种模式,强调育人主体不仅是高校还有企业和政府参与的特殊性。

(二)受教育者身份的特殊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授课地点不在是局限于学校课堂,更多的是深入企业厂房,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更注重实操能力,这样,受教育者具有既是学生又是徒弟的双重身份,既要参加学校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企业技能的培训。

(三)课程体系设置的特殊性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制度,其课程体系设置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中以学校为主体,来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模式注重从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学习内容、技能训练等教育活动。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困境

(一)认识困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上存在重学生的专业化的偏向,弱化了思政课的教学地位,进而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成效,更有些高职院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课堂实践等同于社会实践,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对立起来的认识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加大了学徒制模式下思政课实践课教学的操作难度。

(二)制度困境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其良性运行并能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离不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制度规范与支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教学考核及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的时间、地点、课时安排及教学主管部门的监管等,在一项以“您认为影响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的调查问卷中,6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工作机制的问题,5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学校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程度。由其可见,制度及体制规范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保障困境

首先,在组织领导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学校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领导和机构,而且需要各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和机构相互配合、协调组织,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则思政教学部门独立完成,导致思政实践教学很难有效、规范、持续进行下去。

其次,在经费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其经费投入与使用应该和相应的专业使用相匹配,而实际是能够投入使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是微乎其微的,根本无法保障学生实践考察的?M用支付。在一项以“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您感到困惑或疑惑的问题还有那些是”78%的被调查者认为经费不足,加大经费投入是解决问题症结所在。

(四)路径困境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深度融合,事实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等先天缺乏等原因,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离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迈进尚有差距,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企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如何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是检验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基准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徒制模式在加强(学徒)工人考核评价、遵守劳动纪律和储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而如何有效提升能力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契合点。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路径

(一)重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实践形式与培养目标

“05方案”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05方案”从政策层面说明了实践环节应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独立环节,并且应当具备可持续性、稳定性、可操作性。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办学方向。在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思政课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其良好运作不可谓不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应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新趋势、立足高职院校办学、育人的宗旨和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重建适应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设计,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中,凸显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

6.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六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无锡市9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此类学校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不能适应现代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如:没有适合高职院校的统编体育教材,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未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等。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内容 现状 对策 无锡市

1.前言

体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作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如何积极顺应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整体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性质的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并主动服务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必然要体现出其自己的特点,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技师学院9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材使用、实践课和理论课内容安排等进行抽样调查,并通过访谈和分析得出目前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3.结果与分析

3.1 理论课教学现状

表1 高职院校体育理论课内容调查统计表(n=76)(教师)

从表2显示,34.2%的教师理论课以专项理论为主,22.4%的教师讲授科学健身方法。多数教师认为理论课无所谓,讲了学生也不听。只有部分院校有自己编订的理论课讲义,其他都是看自己兴趣讲授。23.7%的教师选择其它,可理解为基本不上理论课。而且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体育院校专业的学生,理论课考试是形式。另外,理论教学课的教学时数也远未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每学期约4学时的要求。

3.2 实践课教学现状

实践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从调查和实际观摩课来看,在所调查的9所高职院校中,实践课内容参差不齐,其中多数院校以达标项目内容为主,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开设选项课的院校因为基本能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需要,因而课堂氛围普遍较好。

选项内容:13选项总学校数:33选项课学校数:5

从表2统计结果来看,5所院校开设的选项课内容主要为三大球和乒乓球,开设比例为100%,平均选择系数为1.52。而游泳项目由于对场地和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经费投入也大,没有学校开设。而以跑、跳、投为主的田径项目选择系数为0,其他以行政班级为单位上课的4所院校田径项目也未开设,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考虑到了内容的选择性和实效性。另外,少部分学校开设了网球(平均系数为0.30)、健身与健美(平均系数为0.30)、健美操和国标舞(平均系数为1.21),这充分说明部分院校在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等方面有了大的改观和投入,而健身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也逐渐步入了学生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3.3 实践课内容是否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现状

表3学校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是否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现状(n=76)教师

表3中,63.2%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在安排体育课时未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可以看出,学校在安排体育课程内容时未以学生为主体,未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职业特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培养在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专业的劳动客观地向人体提出许多要求:如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要承受来自机械的振荡、噪声干扰;要经得住特殊气味、冷热空气的侵袭;要能在高、难、险的环境中担负高精细的生产工艺等,而且他们身体活动的部位、动作轨迹大多是局部的、重复的或是固定持续的。这就需要对未来的劳动人才进行必要的职业性身体训练,根据职业特点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的生长发育与职业体能的发展提高保持同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体育项目,以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效果。

3.4 教材使用现状

体育教材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由于目前没有评审合格、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统编体育教材,因此在调查的9所高职院校中使用的教材并不相同,其中有2所院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采用合编方式编写教材,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基本沿袭了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传统,且内容的设置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未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

4.对策

4.1 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是既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学校,因此要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向生存体育、娱乐体育、愉快体育的方向发展,注重生理、心理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4.2 审定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6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设定。高职院校在调整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并采用“三自主”教学模式,开发和审定适用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丰富选项课内容。广度上要拓宽,体现出多样化和时代化;深度上,强调可接受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世界性与民族相结合,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充实、扩展有关保健养生、康复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重视有关身体锻炼原理、方法和身体评价方法等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培养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3 与时俱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观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学校的发展,我们只有敢于解放思想,审时度势,转变观念,以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身体要求为指引,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观念为指导思想,把高职体育与其职业联系起来,把目前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给高职体育正确的定位,以适应现代化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7.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七

1、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

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把学历教育逐步地过渡到素质教育,把培养高学历的人才转变为造就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这其中体育教学不再是陪衬,而是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人才的身体素质是数字前面的“1”,失去了这个“1”后面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盲点,传统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教学效果受到制约,思维滞后,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硬件不健全。体育基础设施落后,不健全,资金投入相对有限,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体育设施的需求。硬件是根本,没有合适的场地和完备的设施,改革将无从谈起。近年来,院校关乎知识教学的教学楼、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程度较高,而体育设施还是在传统的双杠、乒乓、篮球几大件上修修补补,明显滞后。组织形式仍是松散型的自娱自乐,形不成系统和规模,课程的设计也不具前瞻性和实效性。

二是体育学科体制不完善。体育学科在高职院校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够,有的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具有普遍性。所以,课程的设置不规范、不系统、不完善,呈现出千篇一律、项目单一、考核松散、奖惩无律的状况。由于体育课程的选修性质,学分没有纳入综合成绩,老师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教学还处于老师布置、指导,学生据此实施、锻炼,教学主体意识不突出,很难达到一定的训练水平。相同的项目,较少的类型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兴趣,无法形成生龙活虎的体育氛围。

三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固化导致教学效果的不佳。这和教学内容有关,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特长,以及兴趣爱好安排项目,更与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关,缺乏相应的灵动和变通。各院校的教师体育水平和生源的质量是有区别的,甚至区别很大。这就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安排不同的体育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是国家体育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为什么有的院校成为了排球的发源地,有的会连续出现游泳尖子,有的惊现多支体育舞蹈表演队?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合适,教学方法的正确。可是,这种现象并不多见,现状是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固定性、指令性制约了教学双边的活动,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体育改革的原动力在于现实的不完善、不理想,形势在逼迫我们不得不改变现状,跟上飞速发展的形势,使体育教学在落后的状态中脱颖而出。上级有指示,老师有决心,学生有需求就能形成强力的改革动力,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2、改革体育教学的途径

体育教学的改革没有捷径可走,也不会一蹴而就马到成功,但也不能畏手畏脚举足不前,需要胆略和勇气,智慧和才智。

2.1、转变教学理念是前提

思想弄通了,观念转变了,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教学理念的构建要遵循“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原则,“健康第一”思想,建立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想和观念,才能使学校体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的更新,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体育学习和锻炼,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于体育活动中去,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此观念引导下,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形,开展教学活动,以“创新”教学理念为基点。随着教师教学思想的成形,学生自我运动意识的提高,师生教与学关系的和谐融洽,就会有力地拉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2.2、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优化教学模式

现代体育教学与传统教学无论是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是实施的方法方式上都有着极大的区别,开放式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有效地改革途径。开放式教学最直接的特征是开放性和多元化,主要内容基于学生主体的个性特征、特长、优势、短板、生理特点、心理承受力等因素配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类别。例如:在教学的初期可以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地考察学生的身体状况、抗压能力、心理素质等条件。在一个时期结束后,相应地分类指导,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才能,展开后期的教学。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下,师生都在探索研究,既融洽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有效地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2.3、改革需要稳定和高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缺乏优秀的体育教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建设自己稳定高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也不是无所作为,有多条途径可以选择:首先要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现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内部挖潜,形成教师队伍的稳定基础;其次是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发现好的苗子给予继续教育的机会,优化教师结构;再次就是两条腿走路,下力气、花财力重点引进本院重点体育项目急需的高质人才,是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2.4、构建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大致分为几个部分:就课程目标而言,就是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体育文化素养目标和终身体育目标。为了适应目标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也要做大的调整,予以科学的优化。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俱乐部式、选项式、特殊锻炼式等方法教学,体育课教学内容需要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更新和完善。

高职院校需要考虑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更适合高职学生,用俱乐部式来吸引和强化特长生的专项诉求,提高运动的水平和层次;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能够驾驭的、适合自己生理和心理状况的项目;而特殊困难群体采用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适合就好,稳步提高。

2.5、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及时跟上

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监控和考察教学效果的手段和程序也要更新,或者是重新设计,这是路径上的实时跟踪,具有战术意义。第一,评价和调整同步进行,不可偏颇。如果仅仅是评价,找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能根据评价中得来的深层次问题予以纠正,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第二,注重教学中的信心反馈。这很重要,一般问题都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感受反映出来,听取这些意见,分析研究,重新制定和调整教学规划才能有的放矢。第三,考核的方法要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要避免机械地运用数字指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尽量使用弹性考评手段,既看过程,又看结果。既看学生运动水平实际提高的幅度和潜力,又看最终达到的某项成绩。

3、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

当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后,教学内容调整到位,关键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这是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3.1、体育选修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未来需要

职业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课程很多,在选修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找到既符合将来就业所需,又符合个体条件、特长、兴趣的项目,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适时地予以指导。当然,如果是具有相当不错运动基础,身体条件出众,有望成为专业体育人才的尖子要重点培养,选取最直接的的项目。

在体育教学上,职业体能锻炼和运动技能训练有时总会因为经费、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发生矛盾,如何有效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在管理手段上创新。重点应该放在关乎就业的体能锻炼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做到参与的广泛性和锻炼的合理性。专业运动训练队要集中使用经费,突出特色,少而精。在突出职业体能与技能训练的同时,尽量能够和校专业运动队的训练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2、创建新的高职院校体育竞赛规则

全国大学运动会、大学联赛、本校的运动会以及系之间比赛构成院校体育竞赛的主要形式,对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既是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效果检验,又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文化体育生活。

就院校本身而言,环境的不同、资源的不同、生源的差异,制定的竞赛规则也应该因校而异,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基层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使他们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比赛中去,使学生达到“乐中动、动中练、练中学、学中用”的目的,享受体育竞赛的快乐。竞赛规则应以锻炼为原则,少有锦标取向。

3.3、突出体育运动的人文价值和健康价值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体育教学就要适应这一需要,应该重点强调,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增加科技文化含量,强调实用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增强可参与性”。尽量选取体育舞蹈、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具有兴趣性、时尚性、竞争性、实用性,对于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柔韧性和爆发力具有较强效果的,很少受场地限制,投入较少,易于开展的项目。以营造院校的体育氛围,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旨。

3.4、体育专业教学和学生的自发锻炼相结合

高职院校终究不是体育学院,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教学,这就需要老师要注重学生的业余锻炼。以课堂教授为主,安排学习内容,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运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同时适时地予以指导教练。比如清晨和晚间的跑步,由学生自发的进行;课余时间的小规模竞赛,教师应主动组织和安排。

3.5、体育教学应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机械地模仿,这样效果一般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选取经典的教学视频、精彩的比赛实况实战教学。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游离的、不规范的教学过程,改变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标准的动作和实战运用。这样,既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和示范,又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实际形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原本感觉掌握困难的技术动作就会迎刃而解。计算机辅助技术(cAI)的广泛应用,为体育教学和实践体验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这就需要我们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断地扩大跨学科知识领域的学习和应用范围,并加强同其它相关学科的技术合作,把现代技术手段主动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

4、结论

8.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人才培养;定向班;现代学徒制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富士康公司合作办班,目前已经确定四期“鸿准模具定向班”。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多年来,我们围绕办学目标,试行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较好的效果。根据新余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和《新余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努力构建“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从2010年9月起,我院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坚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学生就业为突破口,实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向,与大型企业富士康公司联合,试验专门定向培养班这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举办定向培养班22个,有1200余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受到企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为试行这一新的职教模式,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订学生的实践实习计划,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做好校企合作规划,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与富士康公司开展模具机械加工人才定向培养班,进行专门的组班教学与管理。创造了自己特有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职业教育办学的困境,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破解现代人才培养的难题和企業招工难用工难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不少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合作企业,制定办班计划

目前,在使用人才上,还存在某些不符合人才成长和合理用才的问题,造成人力资源开发效能的低下,职业学院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公司合作办班,确定“定向班”。我院首先找准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集团公司下的深圳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为深化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每年选定4个优秀班主任,征求有意愿的220名学生组成定向培养班,顶岗实习,综合训练,工资550元(每人每月),理论和实践学习时间各占50%。并专门成立学院现代学徒制办公室,与院就业处合署办公。由学院领导亲自挂帅担任组长,负责落实全面工作,包括人员调配,教学管理,教学设施,资金使用等,把措施落实到位。在校企双方共同协商下﹐公司与学校决定合作开展模具机械加工人才定向培养,公司从全校一年级新生中,按自愿的原则,挑选合适学生,单独组建模具机械加工定向培养班。专业建设和用工制度靠近,定向培养班的双向选择,独立组班教学,抓好试点,按照定向培养协议进行相关教学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完善定向班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为了把定向班办好,学院专门制定了《定向班培养计划》、《班级管理制度》、《人才定向培养与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公寓管理条例》等有关制度和措施。专设班主任制,学院挑选的班主任必须专业好,年富力强,爱岗敬业。负责班级各项活动,如早晨跑步,文体活动,实验实训,晚自习等,都照模具定向班管理制度执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天下午4:20—5:20,晚上7:00—8:30安排制图老师辅导,检查《习题集》的完成情况。除专业之外,还安排老师上富士康公司印制的品行观念教育教材,如富士康企业文化,品行教育,品行实践。每周或半月一次现场交流会,让定向班成员总结经验,发表意见,畅谈感想和收获。

另外,鸿准模具公司要为教师提供一些该企业的产品、机器、零部件的展现,通过多媒体上课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知识。公司每年邀请师生代表到富士康参加考察,让双方加强了解,学校已有10批次,共230多人到富士康考察实训等工作。学校还把班主任的工资待遇与业绩挂钩,并且有所上浮,班主任岗位津贴,辅导老师的课时津贴等准时到位发放。

三、企业与学校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进行基地教学

加大投入,拓展基地,建设稳定的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的二个基地建设。通过专业的实训时间,结合专业技能,完善教学内容,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多种配套措施,保证实验实训效果落到实处。规范定向班学员的行为准则,着重强调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学,课堂(车间)上人人必须动手做笔记。并且每堂课都有点名或签到。班主任每节课都亲自到现场巡视,对课堂纪律、老师授课质量进行双向监察,定向班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技术兴趣非常浓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到课率达到95%以上。课堂纪律、教学方式令人满意,效果较好。

从早晨6:30的晨跑到每天下午的专业课、实训课的签名,都按照公司制定的《定向班学员动态管理表》进行的记录、整理。每周的班会、小结,每日晨跑,锻炼,班主任都亲自到场,负责巡查。依据企业文化教材范本,帮助学员摒弃陋习,消除不良嗜好,培养学员们的言行文明礼貌,衣着整洁端庄。每天坚持体操,晨跑步伐整齐,步调一致,口号嘹亮,响彻校园,让人备受感染与鼓舞,使定向班晨跑成为每日清晨展现在校园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专业课程设置彰显现代学徒制的特色

在实验实训学习过程中,定向班还重视文化基础课教育:思政教育等。必修专业课,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注重模具综合知识的传授:模具基础知识,包括冲压模具、塑胶模具;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包括公司常用术语,模具机械加工专有名词,常见工程图面符号;模具应用软件介绍;度量衡换算,机件的表达方法、机械图样的组成:能看懂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必修专业课普通工艺学等。学生就掌握本专业所用主要设备的性能结构、传动关系、操作和调整方法,掌握其加工原理及主要的加工工艺。

综合实习:按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职业技能签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实习教学,使学生达到该工种的中级工水平,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具备走向工作岗位,达到能直接上岗的要求。

五、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所取得的双赢效果

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文化,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人力资源的需求相结合。也落实了“双师型”教师在联合企业的师资培训问题,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的双赢。建立了“工学合作”的体制和机制,利于师资培训,学生就业和学校发展,利于企业吸引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为企业前进提速。校企双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避免一头冷一头热,解决职业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资金短缺的问题。让学生不仅有“一技之长”,更能适应企业文化和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

通过多年的定向班“工学结合”实践,效果较好。几年来,有1200名学生参加专门人才定向培养班,并从中受益,既学到知识,又懂得技术,最终顺利毕业,实现高质量就业。这种人才模式反映出,只有坚持教改,不断探索,是学生的专业教学从课堂直接延伸到工作岗位,延伸到市场,就能缩短毕业生的就业试用期,增强就业竞争力。2012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就业评估领导小组专家们听了学院领导关于我校“现代学徒制”工作汇报后,非常满意,高度赞赏,并要求我院继续努力,加大投入,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再上台阶,希望有新的突破。

尽管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离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做到让社会放心,家长满意,学生顺心,科学的引导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减少盲目性,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生涯与市场就业成功对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6

[2]《新余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1,7

上一篇:学校应急疏散预案下一篇:校庆文艺晚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