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区

2024-11-29

广州大学城区(精选8篇)

1.广州大学城区 篇一

附件一

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

编制方案

(试行)

一、编制背景

为保障城市道路交通顺畅,确保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有效实施,计划编制管理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加强对市直各委办局、区城市道路管理部门、主要管线建设单位的统筹协调,编制了《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编制方案》(试行),现予印发。

二、编制原则

编制计划坚持“总量控制”、“时间控制”、“区域控制”和“集中研究、科学统筹”四个原则,对占道项目宗数、占道面积进行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占道时间;对同一路段有开挖需求的各类占道项目予以整合,统筹实施,科学安排,减少城市道路反复开挖,避免“拉链路”的出现。

三、编制范围

(一)区域范围

对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黄埔区(除部分偏远地区),在如图1所示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占用挖掘项目,编制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

图1 计划控制范围区域图

(二)所有项目均纳入计划管理

需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项目均纳入计划管理,包括省、市重点工程、管线用户接驳工程等占道施工项目。

(三)设施日常养护类工程须申领临时占道证 为保障市政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安全生产,加强对室外施工养护工作的危险防范工作。在广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因道路桥梁隧道(含交通设施、路灯等)日常养护、环卫清扫作业、排水清淤疏通、绿化养护修剪等各市政专业养护工作,需临时围蔽进行养护、维修作业,养护、维修车辆在车行道上临时停靠或以低速行驶进行养护、维修等流动作业的,须向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申领城市道路临时占道许可证,但无需申报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

四、编制方法及要求

(一)实行统一电子平台申报

为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通过应用“广州市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申报管理信息系统”(下称“申报系统”),构建统一的电子申报平台。各建设单位统一在申报系统上录入拟实施占道挖掘项目信息,绘制各施工点占道区域,对条件成熟的项目执行“上报”操作。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借助电子地图的直观展示,对上报项目进行统筹,进一步提高占用挖掘计划的科学性。

各建设单位应对申报项目负责,对新、改、扩建工程,按照“无规划不入计划”的原则申报,落实申报项目的资金到位、规划报建、措施妥当等前期条件完善,保障纳入计划的项目如期实施。

(二)建立年度动态项目库

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以每年4月至次年3月为计划编制周期,在4月1日前(2016年为8月1日),由建设单位对拟建设的项目,于网上申报系统申报,形成年度动态项目库。4月1日后,该年度内,系统将不再允许建设单位提交新的建设项目。

(三)季度计划调整 建设单位应根据市区分工,提前就拟调整项目与相应区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沟通,确保申报项目的资金到位、规划报建、路面修复单位已确定、措施妥当等前期条件完善均已完备,30日内开工,并正式发函向我委和相应区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提出调整申请。原则上,建设单位不得就同一项目再次提出计划调整申请。建设单位调整计划项目数不得超过其季度计划项目数的1/4。

(四)计划审查和公布

为使计划充分发挥统筹管理作用,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实行弹性调整,季度滚动。按季度编制后统一发布季度计划,并通报上一季度占道项目实施情况。具体安排如下:

1.各建设单位对年度动态项目库中实施条件已成熟的,即资金到位、规划报建、措施妥当等前期条件完善,准备在下一季度实施的占道项目,需在每季度尾月的1至10日通过申报系统上报下一季度计划模块,形成计划初稿。

2.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在每季度尾月的11至14日对计划初稿进行审查,统筹调整后形成下季度占用挖掘计划。

3.计划编制部门在每季度尾月的15日前后(遇到休息日则顺延)组织会议开展联合审查、印发下一季度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计划,并通报上一季度占道项目实施情况,如各区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各建设单位的计划实施率、文明施工、地下管线保护、交通疏解等情况。

市、区两级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综合考虑规划报建情况、当时当地交通情况、项目统筹情况、路面修复工作完成情况等进行审查。对符合整合条件的占道项目予以统筹,形成审查结果。

(五)紧急抢修抢险类项目项目管理

对于紧急抢修抢险类项目,建设单位应在24小时内补办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许可手续,同时录入申报系统,纳入年度计划监管。

五、计划管理

(一)占用挖掘计划实行项目督导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根据《计划督导工作流程图》,对各建设单位计划项目实施率进行督导,并报我委汇总。各建设单位对纳入计划未能实施的占用挖掘项目,应书面说明原因。我委将对占道挖掘实施情况予以定期通报,公布各区、各建设单位计划实施率。

(二)占用挖掘实行计划管理,未纳入计划不得许可 各建设单位应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申报项目均能按期实施,对无正当理由未能实施的建设项目,将从年度动态项目库中剔除,不予纳入计划。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对未纳入计划的项目不予许可。

2.广州大学城区 篇二

广州大学城是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 投资300亿打造的大学城, 定位为面向21世纪,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规划范围约43.4平方公里, 可容纳20万学生, 进驻高校10所。从2003年开始建设至今, 其规模已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 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集中规划、集约建设”的大学城。由于政府的大量投入和扶持, 广州大学城在国内的大学城中发展较好, 但城区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共性问题依然存在, 这已经成为广州大学城乃至国内其它大学城长足发展的瓶颈。

一、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的现状

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与一般校园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特色鲜明的区别, 大学城城区一般由多所高校建设新校区组成, 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的源头来自各高校的老校区, 而又因为地缘关系在大学城内通过开放和共享进行融合而成, 但从现状来看, 在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形成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的问题。

(一) 各高校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再生困难重重

一个新建的校区必然缺乏文化氛围, 让老校区的历史积淀尽快延伸过来无疑意义重大, 但在大学城建设中, 这一点往往因为一味追求“现代”和“全新”而被忽视。如广州大学城, 所有学校几乎全是现代风格的新式建筑, 一律的钢筋水泥、瓷砖玻璃, 再加上广阔的校园造成的距离感, 容易使人感觉冷清、校园氛围淡薄。高校的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积累过程, 老校区的一草一木、雕像景观、建筑群落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搬迁后对这些文化的移植和再生本来就难度很高, 更何况大多数大学城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等到醒悟时才发现新老校区文化之间的纽带已经减弱甚至消失。[2]另外, 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百年名校那样强大的文化力量和底蕴, 数十年积淀的校园文化更容易因搬迁而断裂, 不得不在大学城的钢筋水泥中重新开始。

从校园文化的承载主体考察, 新老校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为文化移植增加了困难。梅贻琦先生有言:“大学者, 非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教师作为校园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 往往因为住所与大学城的空间距离过远而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深入交流。如广州大学城, 所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必须每天长时间坐车上下班, 只有新教师住在大学城内, 而等新教师稍具经验之后, 却又不得不搬到远离大学城的住宅区去。在这样一种人为隔离师生交流的情况下, 校园文化的传承更是难上加难。

(二) 各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与融合程度不够

大学城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意指大学城城区内各高校高度开放、融为一体。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这种开放仍然停留在表面, 仅体现在没有实际建筑的围墙, 甚至出于安全管理等困难, 一些大学城内学校之间互设事实上的围墙。广州大学城很多学校都有“仅凭本校一卡通入内”的公共场馆, 学生到其它学校去并没有理想中那样通畅无阻。

这无疑与大学城建设初衷的开放性相去甚远。大学城要求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开放, 本质上讲的是开放的办学理念, 通过观念的碰撞改变过去高校封闭、独立的办学模式和制度文化, 对传统教育思维产生巨大冲击。[3]但实际上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办学模式依然相对封闭, 办学者对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并不十分积极, 即使有些简单的交流, 也只是局限于社团或协会自发组织的“民间交流”, 少有学校层面上的正式交流活动。

(三) 城区内校园文化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由于开放性不足, 学科、学校之间壁垒重重, 直接造成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最初出发点的大学城一直深受资源共享难的困扰。从大学城建设规划上看, 资源共享包括图书馆、体育中心、会议中心、医疗中心和绿地等公用基本设施的共建共享, 教室、实验室和图书资料等方面的部分共享, 师资互聘, 学生跨校选修, 学分互相承认, 等等。这种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对整体高等教育是有利的, 但在实践中这种机制却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

在广州大学城, 学校与共享区的实际距离太远, 因此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不多, 实际利用率不高。各高校更关注的是自身发展, 在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行过程中也不会立足于整个大学城城区这样一个整体, 对教育资源的保护意识远远多于共享意识, 因此进行共享的并非是自己的优质资源。

二、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虽然现状堪忧, 但大学城已是既成事实, 发展是唯一出路, 而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建设则是这条出路的指引。从文化形成的规律上看, 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必然的, 但需要多久、形成什么样的文化则取决于管理者的建设水平, 对文化的形成放任自流或者进行长远规划将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让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一直处于盲目建设无疑是十分危险的。由于大学城城区校园文化的长期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我们只能通过多方合作和积极引导寻找建设的途径。

(一) 重视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

大学城的出现中断了新老校区之间校园文化的传承, 因此新老校区之间必须加强文化交流, 这包括鼓励新生深入学习校史、了解学校发展沿革, 在新校区建设老校区的特色景观, 加强校训、校规在各种活动中的推广运用、提高认同度, 和老校区学生共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等等。对原有的文化可以进行创新, 在新时期应当逐步形成具备新特色的校园文化, 但只有吸纳原有的文化, 才能保证文化的厚度。

办学者对一些阻碍校园文化传承的具体困难要想方设法解决, 对学校来说, 文化就是实力, 在大学城城区的新环境下, 谁从原有文化那里继承到的分量越多, 谁就越有优势。

(二) 保证校园文化的开放交流

“开放性”是大学城最高的办学理念, 大学城内的高校只考虑自身利益、学生安全等一系列因素, 把学生局限在自己的校园内, 这严重违背了建设大学城的初衷, 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才有发展的前途。

继续推行跨校选课、举办讲座等形式, 通过评选优质课和系列讲座等形式, 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讲座质量;广邀其他高校学者和社会上杰出人士前来讲学;主动组织校际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或协会,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自由;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鼓励学生的校际沟通, 在交流和沟通中共创大学城开放文化。

(三) 加强大学城城区的整体文化建设

大学城城区内的校园文化通过交流和融合, 必将形成有一定共性的整体文化, 因此各高校和大学城管理部门必须进行紧密合作, 加强整个大学城城区的文化建设。其中, 制度文化是大学内在精神与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培育和营造大学内部所特有的文化氛围, 进而内化为大学个体的精神人格、价值诉求和行动取向。[4]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 而在大学城城区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如果各高校各自为政, 则很容易出现短视性和盲目性, 只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才能促使文化的良性发展。由于大学城多以为政府主导, 各高校更应该和大学城管理部门一起制定文化保障政策, 建立多种形式的管理组织体系和大学城信息网络平台, 出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纲要和学生公约, 建立相对统一的制度规范, 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学城制度文化, 实现各高校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扩散。

参考文献

[1]沈丽萍.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J].开放教育研究, 2008.14 (3) :19-22.

[2]姚信, 梅伟惠.大学城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思考——来自杭州市三大高教园区文化建设的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 2005.7:17-21.

[3]周富平.论大学城的开放性[J].煤炭高等教育, 2004.22 (4) :45-47.

3.广州大学城区 篇三

关键词:广州市城区;古树后续资源;调查;保护

古树,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史,记录着环境的变迁,是人类研究环境变化和历史变迁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广州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树遍布全城,犹如一张张活的城市名片,向世人展现着城市的魅力与风韵。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80~100年的树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州市分6批对古树进行了普查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树保护法规和流程。并已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但对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然而广州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树木的生存。因此,对广州市的古树后续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及保护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概况

2011~2014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开展城市绿地信息普查项目,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绿地进行了地毯式踏查,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和已有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城市绿地图文一体的电子档案,并采用全站仪和CORS对每一棵树木实现了精确定位,为广州市“数字绿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方法

2.1现场调查

对树木进行实地调查,采用CORS和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详细采集并记录植物种类、科属、经纬度、胸径、冠幅、树高、生长状况、立地环境、权属单位、养护单位、照片等信息。

2.2数据分析

根据有关条例,以胸径≥80 cm为标准。剔除六批古树名录中已经被定为古树的树木。然后对照现场拍摄的照片。最终筛选出古树的后续资源数量。

2.3健康分级

古树后续资源的健康状况分为良好、一般和差,其划分标准为:

1)健康状况良好的植物,其叶色浓绿、长势旺盛、枝繁叶茂;

2)健康状况一般的植物,其叶色一般、长势较弱、枝叶不多;

3)健康状况差的植物,其叶色发黄、长势弱或濒临死亡。

3.古树后续资源现状

3.1数量与分布

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建成区绿地古树后续资源极其丰富。共有5 437株,占全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总数的32.12%;主要分布在越秀、海珠、荔湾3个老城区。占总数的72.76%。而现古树分布最多的原萝岗、增城、番禺3个区的古树后续资源却相对较少。南沙和从化的后续资源数量最少(图1)。原因可能与城区建设时间有关。老城区成立时间长,城市建设配套成熟完善。树木生长环境较稳定,而其他区园林建设较新,且以移植树木为主。

3.2种类构成

调查得出,这些古树后续资源分属30个科,59个属,81个种(变种、品种等),其中以桑科榕属Ficus植物数量最多。有4 793株。占总数的88.16%;其次是木棉科木棉属Bombax植物。有133株。占总数的2.45%;再次是樟科樟属Cinnamomum植物,有122株,占总数的2.24%。排前6位的优势种分别是大叶榕、榕树、高山榕、木棉、樟、印度橡胶榕,数量之和占总数的90.47%(表1)。这些树种与现存古树的前10个优势种高度重叠,说明未来的10~20年内。古树的优势种仍集中在上述树种。古树后续资源中比例上升较大的是印度橡胶榕,位列古树后续资源优势种的第6位,但综合现有古树数量,它并不是古树优势种。此外,由于现有古树中存在大量古树群。均由荔枝Litchi chinensis、乌榄Canarium pimela等树木组成。为百年以上的果园群落。但市区内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位于古树首位的荔枝不再是优势种,而位列第3及4位的乌榄和格木也不再见于古树后续资源的名单中。

3.3健康状况

广州市建成区古树后续资源健康状况令人满意,其中健康状况良好的占总数的98.73%,共5 368株;健康状况一般的仅占总数的1.10%,共60株;健康状况差的仅有9株(海珠4株。番禺和南沙各有2株,白云1株);树种为榕树、大叶榕、高山榕、木棉、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和朴树Celtis sinensis。虽然本次调查的总体生长情况不错。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导致古树后续资源生长衰弱。一是人类活动因素,如建筑占用树木的生长空间、地面硬化铺装、树身钉挂异物等;二是自然灾害因素。如雷击、冰雹、霜冻、台风等灾害天气。据统计。2014-2015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绿化处接报的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绿化抢险案件达4411宗,平均每天就有6宗绿化抢险案件发生;三是病虫害危害因素,据统计遭受不同程度病虫危害的古树后续资源有1 202株,占总数的22.11%。其中有遭白蚁危害的有1 005株。占总数的18.48%,白蚁主要蛀蚀树干、根部,从而导致树木倒伏甚至死亡的现象。因此,开展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3.4权属和养护情况

现有的古树后续资源分属779个单位,其中权属公园的有488株、属学校的有322株、属医院的有123株、属寺庙的有39株,合计占总数的17.88%。上述地区中的树木生长状况良好,可能是因为其对树木保护工作重视度较高。另外权属市级绿化管理部门的有418株,属区级绿化管理部门的有2 477株,属街道、镇、村的有230株,属企事业单位的有856株,属住宅小区的有485株。根据《广州市绿化条例》的要求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该批树木的管理养护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分级监督、检查和指导养护,市级绿化管理部门统筹管理,所属地区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养,具体养护实施工作由权属单位负责安排实施。因此。这些地方的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工作能有效地开展。

nlc202309091554

4.保护研究

4.1科学界定古树后续资源

上述的5 437株古树后续资源是根据其胸径大小(胸径≥80cm),结合原有古树名录而筛选出来的,这可能与实际数量有偏差。但总体上能反映出广州市建成区古树后续资源的丰富性。因此。应尽快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古树后续资源鉴定标准,从而建立古树后续资源库。其中主要工作是确定树木年龄,一方面可根据广州市的物候条件和周边相同树种古树生长状况。参考现有古树分级。确定部分常见古树种类,如榕树类、木棉、荔枝等。依据胸径的大小快速确定其是否为古树后续资源。目前上海、太原等城市已建立了“80年树龄树木胸围参考值表”可快速鉴定古树后续资源。值得借鉴。另一方面是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如引人生长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三段计算法”等以确定树龄。同时借助历史佐证。如地方志、附近有历史记载的建筑、长者口述等作为判断的参考依据。

4.2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古树后续资源保护首次被《广州市绿化条例》列入到了保护条例当中。使其有法可依。但保护内容并不十分细致。园林主管部门应制定详细可行的保护方案,对古树后续资源保护计划应做到一树一方案。方案立足现状、长远规划,同时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保护方案。

4.3开展应用型保护技术研究

针对目前人为或自然灾害给古树后续资源带来的植物体损伤、生长环境限制等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问题。开展相应的应用型科学保护技术研究。

4.3.1健康和安全性评估

对古树后续资源健康和安全性评估技术开展研究。古树后续资源生长年限长,其健康和安全性问题时刻关系到周边活动区域的人群。因此对其进行定期“体检”很有必要。国外对树木安全性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制度,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专门针对城市园林树木安全性的调查还不多。近几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引进PICUS弹性波树木断层画面成像仪、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等对一些树木进行健康和安全性评估,取得了一定成效。该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有望为广州市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提供有力参考。

4.3.2立地环境营造

古树后续资源生长空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诸如地下管道、周边建筑物、城市路面硬地化铺装等。此外,城市化对土壤、大气、水的污染也时刻影响着古树后续资源的正常生长。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古树后续资源立地环境营造研究很有必要,如构建既方便树木管养、又不影响交通及管线铺装的透气铺装等。通过改善立地环境,既保障树木正常生长。又方便人们生活。

4.3.3修剪和支撑

城市树木修剪是一项技术工作。然而现存不少不分季节和树木特性、不讲修剪技术的情况。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导致树木易倒伏或断枝,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城区古树后续资源生长环境复杂。不能像自然林木那样自由生长,必须通过专业、适当的修剪来调控。对于倾斜较大的情况还要通过建立支撑来稳固。正确的修剪可以均衡树势、提高树木生长势。合理的支撑可以稳固树身、消除安全隐患以及美化城市景观。因此。古树后续资源修剪和支撑是不容忽视的技术。应加强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总结。

4.3.4病虫害防治

一直以来病虫害都是影响古树后续资源健康生长的一大问题。病虫害为害树木后。一方面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食叶性害虫大面积爆发时可在短时间内将整株树木的叶片啃食干净;树木根系感染病菌后。会导致根系枯萎从而整株死亡等;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树木的生态与景观效果。同时,某些病虫害与人们的生活亦息息相关,如鳞翅目毒蛾科Lymantridac的体毛可引起人类皮肤过敏等反应。天牛科Cerambycidae、白蚁科Termitidae等蛀干性害虫为害树木后,在树木主干钻蛀、筑巢。导致树木生长不良。还会引发树木倒塌等情况。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古树后续资源健康生长、提高古树后续资源生态景观效果的一项重要任务。

4.3.5防雷技术

雷电最容易击中孤立高耸的地物,而屋旁大树是易遭雷击的地物之一。广州是强对流天气高发的城市,从立地环境和高度因子分析。古树后续资源是受雷电袭击的高危对象。而雷电袭击对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因此开展防雷技术研究很有必要。

4.4城乡联动,继续发掘古树后续资源

广州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虽然已在建成区开展了地毯式的绿地普查工作。但涉及范围仍是有限的。除现已登记在案的大树外。应该还存有一些尚未确定身份的古树及后续资源。因此政府部门应牵头开展科普宣传,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全市城乡大范围的深入调查工作中。

5.小结

通过调查广州市建成区古树后续资源。共筛选到5 437株古树后续资源。其数量与北京、上海、南京和武汉等城市相比是偏多的,说明了广州市古树后续资源相当丰富。随着广州的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环境日益复杂。古树后续资源的正常生长也受到很大影响。频发的断枝、倒树等问题,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破坏。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问题,开展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我们应积极投入资源让古树健康成长,为广州市古树事业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4.广州大学城区 篇四

各办事处(镇)、辖区各单位:

为了认真组织好我区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家园,为建设林业生态省和生态市做贡献,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宜居山水城市,现制定2011城区义务植树活动方案。

一、植树地点

2011年我区的义务植树活动地点,市园林局统一安排在洛浦公园凌波桥以西段开展。植树活动结束后将义务植树活动总结报区城市绿化办公室。

二、苗木供应

今年统一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所需苗木由市园林局、财政局组织采购,由市园林局城市绿化办公室组织中标单位运送到植树地点,各单位按任务领取;单位庭院居民社区义务植树的苗木由单位、社区自行组织。

三、时间安排

今年义务植树活动时间定于3月12日上午8:30组织区四大机关、武装部和各办事处在滨河北路凌波桥以西段开展义务植树。期间各辖区单位、社区可自行开展庭院社区义务植树和绿化活动。3月26日—30日对植树任务完成情况和植树质量进行验收。

四、任务分配

2011年市园林局分配到我区义务植树任务1300株,各植树单位的任务分配如下:

区委株、区人大株、区政府株、区政协株、东北隅办事处株、东南隅办事处株、西北隅办事处株、西南隅办事处株、西关办事处株、南关办事处株、洛浦办事处株、道北办事处株。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今年义务植树活动扎实、安全、有效开展和植树任务保质保量完成,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1.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各办事处、有关单位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义务植树和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义务植树的全民性和公益性、义务性,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全市人民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家园、建设生态洛阳的积极性。植树节活动期间,邀请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对义务植树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植绿、爱绿、护绿氛围,使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的扎实而卓有成效。

2.做好技术指导和验收工作。为保证义务植树的质量和绿化效果,植树活动期间,市、区绿化部门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义务植树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对树穴规格、树木品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种植。植树活动结束后,市、县(区)绿化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义务植树的栽植质量

进行全面验收,不按苗木品种、规格和植树技术规范种植的树木,责令植树单位返工重栽,确保义务植树质量。

3.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各办事处、有关单位要按照交警部门的指挥有秩序地停放车辆,确保道路畅通和人员、车辆的安全。

4.加强组织领导。各办事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义务植树活动,切实加强对义务植树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义务植树活动的宣传发动和人员、植树工具等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确保义务植树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植树任务的圆满完成。

各单位和全市人民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充分认识义务植树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履行义务,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严格按照植树技术规范挖好坑、植好树、封好土、浇透水,保质保量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对所处环境及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为把洛阳建设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积极做贡献。

5.广州大学城区 篇五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工作的通知

各小学、幼儿园: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加强小学招生工作管理,规范学校招生秩序和办学行为,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就城区小学招生工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招生原则: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凡年满6周岁(2006年9月1日以前出生,不含9月1日)的儿童,按区域划分,免试就近进入小学一年级,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小学招生时,不得与幼儿园、学前班挂钩。

二、城区小学按照怀化城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区域调整划分的招生区域招生,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各学校在未完成本区域招生任务之前,不得接受欠龄学生和外区域、外县市学生。学生入学时必须审验年龄证明(户口簿),居住地证明(含房产证或购房证明,购房合同需附房款支付凭证,即房款发票或银行转

帐凭证)等有关证件,核准年龄、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

三、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要求在我区就学,由其父母或监护人须持以下证件:[①父母或监护人户口簿;②父母或监护人居住证、房产证明(房产证或购房合同或租房合同,购房合同需附房款支付凭证,即房款发票或银行转帐凭证;租房合同需一年以上且有所属街道办和派出所盖章证明);③父母或监护人从业证明(合法有效的劳动用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④用人单位为其办理的社会保险证;⑤原籍教育行政部门开出的入学证明到暂住地附近的小学登记、报名。学校不得另设门槛或其它理由拒收,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在我区学校就读享有当地学生同等的权利。

四、各小学一年级入学,只能由家长或监护人携带适龄儿童,持报名时应提供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区属学校8月1日至5日,市直学校因部分小学即将搬迁而推迟到8月15—18日)到区域内学校预报名(教育主管部门全程参与),经审验户口簿、房产证等有关证件,核准年龄和户籍所在地后,经教育局同意,8月29日由学校张榜公布新生名单,8月30日-31日小学一年级正式报名注册。

五、适龄儿童的户籍应与法定监护人(父母)户籍、实际居住地相一致。确认适龄儿童实际居住地(家庭住址)以法定监护人(父母)户口、房产证等有效证件注明的地址为准。法

定监护人(父母)户口不在一起的,以适龄儿童实际居住地在一起的父亲或母亲的户口为准。为择校而迁移户口、挂靠在亲戚或朋友处的适龄儿童,应回原区域内学校就读。

六、严格控制班额人数,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必须随机平行编班,同年级班级人数差不得超过3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含双语班),班额应控制在55人以内,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超过规定的班额人数。

七、所有城区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和幼儿园,不准利用假期以举办学前儿童培训为由招收一年级新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招收本校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入学。

八、各幼儿园要建立园籍管理系统并及时上报区教育局,上报信息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任何幼儿园不得承诺适龄儿童就读学校,不得为适龄儿童代办小学入学手续,不得收取适龄儿童升入小学一年级的任何费用。

九、为加强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各小学招收的新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学生信息完整录入数据库并及时上报区教育局核准。

6.城区防汛应急预案 篇六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你知道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区防汛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区防汛应急预案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科学实施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水,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二)基本原则

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团结抗洪。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国家防总办公室《城市防洪预案编制大纲》,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诸城市城区防汛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成员名单见诸政办发[2013] 号文件《关于2013年城区防汛工作实施意见》。

指挥部负责城区防汛的应急指挥,发布启动应急预案命令,指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应对。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政局,负责城区防汛的日常工作,联系电话:6070718。

(二)洪水预报预警

指挥部办公室根据诸城市气象局发布的降雨预报进行预警:发生五十年一遇洪水(城区24小时降雨量达到243.9毫米),或发生百年一遇洪水(城区24小时降雨量超过326.7毫米)时,立即启动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人员、财产转移和抢险救灾工作。

根据职责分工,气象、水利部门做好水情、汛情分析预报,及时提出防汛抢险建议;市财政局、市商贸局、市经信局等部门做好抢险物资保障工作;市公安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通信部门保障通信畅通;供电部门保障抢险和灾区用电;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做好灾区的生活保障和卫生防疫工作。

当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由指挥部发布命令,市人防办负责用报警器发出鸣叫,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和手机短信向市区居民播发,通知紧急撤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立即组织做好抢险救灾、人员和财产转移工作。

(三)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市财政局:负责省、潍坊市下达的防洪、抢险救灾经费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安排抢险救灾所需地方资金。

2、密州街办、龙都街办、经济开发区、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各成立一支500人的抢险队伍,各准备沙子1000方、编织袋10000条、铁丝2吨、木桩300根。同时,对城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灾的社区实行重点防护,并组织社区抢险突击队及时到位开展抢险救灾、组织群众开展自救。

3、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各成立500人的抢险突击队,准备编织袋20000条、铁丝3吨。同时,组织所属各企业加强重点部位、重要设施、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管护,及时排除险情,保证安全。商务局组织对龙城市场、密州商城等直辖市场和百盛商场、仁和五交化、利群商厦、人民商场、商业大厦、中百大厦等商业流通单位的抗洪抢险。同时,作为市里的抢险预备队,随时听从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4、市住建局成立500人的抢险突击队,准备沙子1500方、编织袋10000条,重点负责建筑工地的抗洪抢险。同时作为市里的预备队,随时听从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并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对城区危旧房屋进行排查、维修,协调各社区、住宅小区做好小区的防护工作和抢险救灾工作。

5、市市政局成立200人的抢险队伍,重点对城区府前街、人民路、和平街、繁荣路、兴华路、龙源街、东关大街、密州路等重点路段的排水设施进行疏通,保证下水畅通。组织专业巡查队伍,对市区主要道路上的桥涵等进行24小时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除险抢修,保证安全。同时组织供气供水供热等企业的抢险突击队,在加强管线巡护的同时,对水毁管线进行及时抢修,保证安全。

6、市城管局成立200人的抗洪抢险突击队,负责及时对雨水箅子清理和路面积水清扫、绿化带积水排放,及时清理被风雨损坏的户外广告牌匾。同时作为市抢险预备队,随时听从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7、市卫生局负责组建抢险医疗队和卫生防疫队伍,搞好医疗救护和灾后防疫工作,确保不出现疫情。

8、市公路局成立300人的抢险突击队,并按计划备好货车、客车,随时听从指挥部的调用,并负责对四条外环路及有关桥涵进行24小时监护,出现险情及时组织抢险,保证与外界畅通。

9、市水利局成立200人的抢险队伍,1000方沙子、20000条编织袋,1000条木桩、5吨铁丝,重点对三里庄水库和九龙河、潍河城区段进行监控,将河道水位降至排水管道底部,保证泄洪畅通。科学预测洪水流量,合理调控三里庄水库闸门,确保水库和下游河道安全。

10、市气象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汛情雨情严密监视,并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指挥部。

11、市供电公司成立100人的抢险突击队,10部抢险车,加强对重要供电设施的管护,快速抢修受损线路和设施,确保及时供电。

12、市教育局成立100人的抢险突击队,并备好相应物资,重点对城区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进行保护,一旦水灾发生,及时采取停课、提前放学、延后放学,或由教师组织集中护送低幼学生等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13、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等通信单位在灾情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保证防汛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14、市民政局要备足抢险救灾物资,备好物资运送车辆,做好抗洪抢险人员的食物和饮水供应,并协调单位和社区为转移出的群众提供所需食物和饮水。

15、市广电局:负责广播、电视的防汛宣传工作,根据指挥部提供的汛情及时向公众发布防汛信息。

16、市人防办:按指挥部要求,发布预警信号。

17、市人武部:协调驻诸部队成立500人的抢险突击队,担负抗洪抢险、营救群众、转移物资、执行重大防洪措施的任务。

(四)抢险力量组成及通信系统

1、防洪抢险力量组成。密州街办、龙都街办、经济开发区、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商务局及驻军抢险突击队,由城区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同时其他系统的抢险预备队也随时听从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投入抢险救灾。各突击队接到命令后,20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同时,各部门、各单位的抢险突击队按照分工立即投入抢险。必要时,由指挥部调动社会其他力量投入抢险。

2、通信系统。利用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组成通信网。有线电话系统和无线电话系统分别由诸城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负责。

三、预报、预警

(一)预警程序

一级预报: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信息,预测出可能发生超标准频率洪水后,通知城区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上报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

二级预报:指挥部根据降雨和汇流情况,确定城区和三里庄水库出现百年一遇以上量级洪水时,向风险区域所有单位和居民发出二级预警信号,各单位和居民群众做好准备,转移重要物资和档案资料。

三级预报:当城区各单位、居民听到三级预警信号后,马上开始指定路线向计划安置地点转移。

(二)预警信号

一级预警指挥部通过电话向有关部门、开发区、街道发出通知。

二级预警通过市人防办警报器直接向全市发出1分钟长音信号。

三级预警通过市人防办利用警报器连续发出短促音信号。

(三)运输车辆和抢险物资安排

1、运输车辆。被征调车辆的单位在接到一级警报时应做好车辆准备;接到二级警报后运输车辆按照指挥部的调度命令,立即开赴抢险现场,担负救护人员和转运物资任务。

2、抢险物资,按本预案计划进行储备,随时调用。油料供应由中石化诸城销售分公司负责;食品由市民政局、商务局负责。

3、市公安局及时派出治安警力,对受灾地区进行特别管制,对特别严重的灾害地区,必要时可依法实行紧急状态。

四、应急响应

(一)五十年一遇洪水防御方案

当发生五十年一遇洪水时,根据我市防洪工程现状,属标准内洪水。指挥部将派人加强巡视,严密监视水情变化,组织落实好抢险物资、车辆和抢险队伍,随时准备抗御超标准洪水。

(二)百年一遇洪水防御方案

当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三里庄水库、九龙河、潍河城区段是防汛重点,指挥部调度突击队加强巡视监护,并及时指挥各街办、各有关部门,做好人员、财产转移工作。

(三)应对措施

发生不同频率的洪水时,指挥部要及时组织、指挥有关部门,做好抗洪救灾的各项工作:一是气象、水利部门及时做好水情预报,进行工程抢险技术指导;二是指挥部要组织各大系统、各部门、单位做好人员调配、防汛物资调运准备;三是公安部门要维护好灾区的社会治安,严厉打击破坏、盗窃分子;卫生部门要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灾区疾病传播;四是石油、电力等部门落实好本行业、本单位的抢险措施,保证供油供电。

(四)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由市人防办负责。预警信号要传达到每个单位和居民群众。听到二级警报信号后,各单位和群众立即根据事先拟定的计划做好撤离准备。当听到三级警报后,按照计划方案,听从指挥员指挥,配合抢险队员的行动,有秩序地安全转移。同时,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时发布紧急撤离广播和电视滚动字幕显示,并发手机短信告知。

(五)撤离路线、安置地点

应急撤离路线和安置地点是:九龙河以东,往东撤到古城子岭;九龙河以西,沿龙源街向南撤到王家屯岭;三里庄水库区域居民要向东、西、南三面岭地转移。发布转移命令和信号后,各单位、社区要组织群众按预定路线迅速转移。

(六)运输车辆调配

密州街办、龙都街办、经济开发区、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要各准备大型客车10辆,交通局准备大型客运车辆50辆,商务局准备大型货运车辆30辆,由指挥部统一调用。

(七)医疗与卫生防疫

医疗及药品供应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从市内各较大医院抽调身体好、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组建5个巡回医疗救护队,每队10人。另外,每队装备1台救护车,以便救治伤病人员,各医院120救护车随时待命,参加应急救护。

卫生防疫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由市防疫站组建防疫队伍,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全力进行监测和巡回消毒,防止流行性疫病的发生。

(八)新闻报道

指挥部指定专人负责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工作,要对宣传稿件进行严格审查,把握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稳定。

(九)应急结束

城区防洪防汛应急工作结束后,指挥部根据抢险救灾实际情况,发布解除应急命令,转入正常工作。

城区防汛应急预案2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做好县城区内洪涝、山洪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县城区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财产损失,保障三台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绵阳市《防汛工作手册》、《县内公共事件突发应急处置预案》、《县防洪应急预案》及《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关于城区安全度汛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防洪预案和文件精神等。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县城市市区内洪涝、暴雨积涝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县属丘陵地区,城区地处涪江中游、凯江下游,县城在两江交汇处。洪汛期间,县城和沿江两岸及河心洲坝将受到洪水威胁。数年来,江河洪水为涪、凯两江上游大范围强降水引起,县城内,日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00毫米,以及连续三天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50毫米时,就会出现城区内洪涝。

2.2社会经济

重要交通干线等多条重要公路和重要桥梁。

2.3洪涝防御体系

县城区防洪堤已建成,极大提高了抵御外江洪水的能力。但城区内仍有地势低洼居民区,仅有2处防洪泵站,共5处防洪泵站,排涝能力严重不足。河道淤积严重,挤占沟渠违章建筑较多,阻水严重。民力堰为人工沟堰,主要担负沿途农田灌溉功能,本身并不具有主排洪能力,原有老城区、城北片区由西向东的多条主泄洪河道、沟渠由于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建已全部填埋和切断,另有几处大的临时建筑垃圾堆放场已压占部分沟渠造成流水断面狭窄,导致北坝镇近年来连续出现洪涝灾害。

2.4重点防护对象

党政机关要地、部队驻地、城市经济中心和重点企业、电台、电视台、学校等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以及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设施,重要有毒害污染物生产或仓储地,城区易积水交通干道(主要过境公路、桥梁、城内主要街道),危房稠密居民区,西干道昌德建材城改变河道隐患。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负责处置县城市防洪应急事务。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汛情预报、预警和河道管理,加强城市排涝规划,检查督促河道清障,审查拟定防洪预案,统一指挥全县防洪抢险救灾工作。

县城区防汛指挥部负责城区防汛预案制定和实施,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做好各部门防洪抢险预案编制报送和其他准备工作,当汛期洪涝发生时统一指挥调度抢险物资,组织和调动抢险队伍,安置疏散居民。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八口”两镇包干负责进行通知和组织疏散,职工家属、离退休人员并入社区进行疏散。

3.2成员单位职责

(1)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负责所属工业及通信企业的防汛抢险工作,并负责组织汛期抢险的物资、器材及停电时用的照明设施设备准备和供应。

(2)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所属单位及厂、站的防汛抢险工作,并负责组织好汛期的粮油供应。

(3)商务局负责商贸流通企业的防汛抢险工作,并负责组织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4)镇负责所辖范围内的11个社区3个村防洪及人员疏散、物资转移工作。防汛抢险特殊紧急情况下首先疏散转移水厂低洼地带属地沉沙池的清掏和辖区沟渠进入城市排水主管网前的障碍物的清理和低洼地带应急抢险和排涝机械,抢险队伍准备、组织实施等工作。

(5)镇负责所辖范围内的8个社区2个村防洪及人员疏散、物资转移,特别是低洼地带。

(6)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所属单位防汛抢险工作,服从城区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开展城区防汛抢险工作。

(7)城管执法局在汛期负责组织60人防汛抢险队伍,服从城区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开展城区防汛抢险工作。

(8)交通运输局负责所属单位防汛抢险工作。

(9)水务局负责做好水位的监控、汛情的发布,相关河道及两江防护堤的安全工作。

(10)气象局负责汛期的天气预测、预报工作。

(11)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负责抢险车辆、船只组织、准备及疏散路线的确定等工作,应侧重安排好供老、弱、病、残、伤人员疏散用的车辆。

(12)卫计局负责做好汛情发生后的医疗救护及防疫工作。

(13)民政局负责做好汛期救灾救济,做好相关物资、资金的筹备等工作。

(14)文广新局负责在汛期保证广播电视信息的畅通,根据指挥部的要求及时播报相关信息及通知。

(15)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负责在汛期保障通信线路畅通和紧急情况下短信息发送。

(16)电力部门负责在汛期做好线路、杆位及系统供电情况检查,力争汛期供电正常,重点保证城市公安指挥、供水等机构用电。

(17)宏达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做好城市供水工作,汛期有电时应保证正常供水;有意外情况应及时同县文广新局联系,通知用户提前储水,并做好供水应急物资的储备和检修工作,必要时及时启动供水应急预案。

(18)燃气有限公司负责城区供气安全,做好汛期对燃气管线的排查,出现险情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必要时启动燃气应急预案,确保城区燃气正常供应及供用安全。

(19)人武部负责协调好抢险队伍的组织、衔接工作,统一接受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安排。

(20)武警中队、消防大队负责水面被困人员的解救工作。

(21)县市政公司、四川三台剑门泵业有限公司负责对城区低洼地带排水闸门关闭后的防内涝抽排水抢险、人员救助工作。

(22)防汛物资由城区防汛指挥部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定购的物资中落实,各单位应做好防汛必备物资准备,抢险队员的组织,确保物资供应和抢险有效实施。

3.3办事机构

县城区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汛期城区防洪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长:县副县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县气象局负责监测大气环流形势的演变,做好长期、中期、短期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并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城区防洪指挥部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和雨情等气象情报。汛期气象信息传报实行日报制。重要天气信息要及时通过网络、电话、传真、手机短信息等方式传报防汛指挥部、各防汛成员单位和广大市民;紧急汛期要加强天气形势监测和预报,并实时向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传报信息。

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将收到的灾害性天气消息、重要汛情及时下传给城区防汛各成员单位,并要求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同时报告城区防汛指挥部值班领导。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县气象局负责监测大气环流形势的演变,做好长期、中期、短期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并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城区防洪指挥部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和雨情等气象情报。汛期气象信息传报实行日报制。重要天气信息要及时通过网络、电话、传真、手机短信息等方式传报防汛指挥部、各防汛成员单位和广大市民;紧急汛期要加强天气形势监测和预报,并实时向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传报信息。

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将收到的灾害性天气消息、重要汛情及时下传给城区防汛各成员单位,并要求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同时报告城区防汛指挥部值班领导。

4.2预警级别划分

4.3预防预警行动

4.3.1预防预警准备

各责任单位在汛期应高度重视防洪抢险救灾工作;完善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和预案;提前完成防洪工程的施工和堤防、水库、泵站等日常检查检修;各部门按相关职责在汛期到来之前提前完成物资储备;保证通信畅通;加强防汛检查,排查清除隐患;严守防洪值班制度;加强各部门及相关单位间的信息交流和预案协调。

4.3.2江河洪水及暴雨积涝预警行动

Ⅳ级预警: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值班领导及水务局局长到岗,沿江镇乡实行24小时巡堤制度,随时掌握汛情变化趋势,做好重要险段的防洪物资调用准备和抢险队伍召集,一旦出现险情立即投入抗洪抢险。

Ⅲ级预警: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到位,江河沿岸镇乡政府主要领导驻堤(坝),随时掌握汛情变化趋势和江河堤防出险情况,并及时向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报告,各级各部门防汛负责人坐阵指挥,一旦出现险情,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必须到位,立即投入抗洪抢险。

Ⅱ级预警: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到位,了解和掌握汛情、险情、灾情,坐阵指挥调度抗洪抢险。县级领导、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成员和县级各有关部门、江河沿岸镇乡政府领导按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共同研究指示,赶赴责任片区协助当地政府指挥抗洪抢险。

Ⅰ级预警:全县进入紧急防汛期,防汛抢险成为首要工作。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发表电视(广播)讲话,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投入抗洪抢险,采取一切办法严防死守,必要时放弃局部,全力保证三台城区,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的安全。县委、县政府及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必须亲临责任区指挥抗洪抢险。县武装部、县公安局、武警中队和省预高师团双三七营人员是抗洪抢险的中坚力量,要服从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城区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

4.4主要防御方案

4.4.1江河洪水防御方案

明台电站、文峰电站在汛期坚持24小时防洪值班,接到有关水文气象信息、电讯资料及防汛指挥部指示,应发出泄洪信号,提前完成泄洪。

Ⅳ级预警:根据预报水位(洪峰流量)由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通知有关镇乡党委政府按各地防汛预案组织危险低洼地带人员疏散、财产转移、并派专人密切观察水势情况,在洪峰来临前将人员和财产疏散、转移至安全地带。

Ⅲ级预警:根据洪峰流量,由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通知沿江低洼地带、河心洲坝、低矮岸边镇乡组织实施群众转移和救生准备、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Ⅱ级预警:全县工作重心开始向抗洪救灾转移,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对重要堤段抢险队伍上堤防守,防止重大险情发生;各级各部门派专人再次检查淹没区是否有疏散遗留人员,对预计可能出现的超淹没区范围内的群众做好疏散转移工作。

Ⅰ级预警: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投入抗洪抢险,县委、县政府及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城区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必须亲临现场指挥,各抢险队必须服从县城区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确保党政机关,城市经济中心、电台、电视台等重点部门和工业园区、主要交通要道,重要有毒害污染物生产或仓储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仓储地,城区危房稠密区等的安全。及时有序的做好人员和财产疏散转移工作。

水务局、明台电站对河堤和水闸、水库堤坝要做到24小时巡查守护,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安全。同时做好可能发生河堤和水闸、水库堤坝的决口、垮塌、溃坝情况下的抢险和人员、财产疏散工作。按照各单位各部门制定的防汛应急预案撤离方案,在水库堤坝的决口、垮塌、溃坝情况发生前,将市民和重要物质就近疏散至牛头山、凤凰山、大佛寺或城市其它高地。

4.4.2山洪灾害防御方案

县城区山洪灾害主要受到线山洪的威胁。上述水系负责沟渠的清障。民力堰管理站在汛期应加强气象信息收集,疏通民力堰沟渠,在暴雨来临前提前封闭新渡口取水口、二水厂分水闸,开启沿堰系各分水闸门,提前减轻民力堰过水压力。

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在收到气象部门和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强降水量预测预报情况,汛责任单位不间断监测水情,对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控,提前转移和疏散人员、财产;做好沿线居民的疏散准备工作,必要时立即实施。各成员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亲自坐阵指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

4.4.3暴雨积涝防御方案

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在接到气象部门强降雨预测预报情况后,降水量达到100毫米时,城区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应亲自值班,加强对城区低洼地区的水情监测,应安排机动抽水泵随时待命,根据水情变化及时到达抢险地段。县市政公司对城区街道加强巡视,对排水、路灯等公共设施加强监控及时排除隐患,县行政执法局、县建设组织抢险队按城区防汛指挥部领导安排随时配合抢险,其它责任部门对所属单位重点防区加强巡视,特别是重要生活生产物质和危险品仓储地要确保安全,降水量超过150毫米时立即做好应急物质的准备和低洼地带、危房稠密区的人员转移安置准备工作,各责任部门抢险队人员待命,由县城区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交警部门应对重要抢险通道和城区重要交通路线在指挥部的指令下实施交通管制与疏导,确保抢险物质运送和人员转移顺利进行。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当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在发出预警信号后,城区各防汛责任单位应按照不同等级严守值班制度、及时了解责任区内汛情动态、做好信息反馈、人员、物质和运输车辆准备,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准确向指挥部汇报水情、灾情和抢险工作准备及抢险情况,便于指挥部收集整个汛情资料,掌握洪水动态、及时有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5.2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2.1信息报送、处理

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测预报信息应及时向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级各城区防汛成员单位通报,并对信息接收单位和接收人进行登记;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对各责任部门的值班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气象信息和各责任区上报的实测水情、抢险救灾准备和实施情况进行通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发出相应指令。各责任部门应安排专人接收转达信息,确保同指挥部及其它成员单位的通讯联系;及时上报本部门的准备工作情况、水情动态、人员物质安全情况、抢险方案实施情况、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处置结果、灾情预测和抢险建议方案、请求支援的要求等。对信息的上报要准确、及时。

5.2.2指挥和调度

从县城区防汛指挥部发出预警信号至解除警报,城区防汛各责任部门和抢险队伍、抢险救灾物质、抢险应急征用的车辆等均由县城区防汛指挥部按指挥长的指令,统一指挥调度,交警部门按照指挥部确定的重要交通路段管制指挥疏导交通,优先保障指挥、救护、抢险车辆的通行和群众转移。

5.2.3群众转移责任

由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统一发出转移指令,各责任部门组织实施。群众转移应在收到气象信息和水情预测后根据需要在灾情发生前提前完成。在转移过程中应坚持先人员后物资的原则,紧急状态下对儿童、妇女、老年优先转移,转移过程中,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应统一配戴醒目的标识。转移车辆应保持良好车况,应配备技术和经验俱佳的驾驶员执行抢险任务,确保车辆和人员安全。转移后群众生活必需品由民政部门和转移地党委政府负责统一安排,做好物资保障工作。

5.2.4抢险与救灾

险情和灾情监控,抢护等工作原则上按属地管理负责制组织实施,如出现重大险情和灾情时,各级各部门党委政府要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指挥部,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将根据全局,统一调度抢险物质和提供抢险队伍支援。

5.2.5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各责任单位应对自行抢险人员配备救生器具和照明防雨等必要设备,以保证抢险人员自身的安全。卫计局应组织医疗救护队在重要抢险地区和转移群众安置地点及时提供医疗救助,保证抢险人员和群众及时接受医疗救治;卫生防疫部门应对重点地区,特别是受灾地区的食品、生活饮用水等卫生情况进行监控,对可能发生的疫情进行及时预防和处置,并立即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确保灾后无大疫。

5.2.6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根据气象信息和灾情预测的需要,由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领导议定,向社会力量进行动员和号召广泛参与,最大程度减少和降低各种损失。

5.3应急响应结束

当江河水位降至警戒水位以下且上游暂无洪峰警报、气象部门无强降雨警报时,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统一发布应急结束命令。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通讯公司应确保汛期通讯设施的安全和正常工作,优先保证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通信畅通,保障气象、水文、汛情、灾情信息的及时传递,确因灾情造成通讯线路受损的尽快抢修恢复,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县文广新局负责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报、重要洪水信息以及重大防汛通告或公告,并负责有关洪水灾害及抢险救灾的报道。党政军领导机关、现场指挥及其它重要场所在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通讯等通讯手段的同时,防汛电台和防汛专用微机必须坚持24小时开机,同时,县公安局应调集配备临时通讯设备,如临时电台、对讲机、信号弹等。

各级承担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以及防汛责任人、分管防汛工作的领导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必须在汛前进行登记,报同级和上级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并向社会公开专用报警和值班电话。所报号码一经登记,在本汛期内不得再行变更,所登记手机在汛期必须24小时开机。

6.2抢险与救援保障

抢险救援装备、技术人员、抢险队伍人员及联系电话等应在汛期前确定并上报指挥部,指挥部发出预警信号后,各级各部门的人员及装备应做好出发准备随时待命;城区内供水抢修由县宏达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和抢修队伍实施,供气抢修由燃气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交通干线的抢修由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实施。

6.3供电与运输保障

供电部门在汛期来临前应对全城供电主要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检修,对故障和隐患提前整改,保证汛期正常供电;在汛期应加强设备维护和线路巡查,检修技术人员必须严守值班制度随时做好抢险准备工作,优先保障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通讯、电台、电视台、供水、供气、气象、公安等重要部门和设施的供电;并做好对重要地区和单位架设临时供电线路的准备。对危险设备和线路可能发生的供电安全事故及时处置,严防人员触电伤亡、电路短路火灾的事故发生。

县交通运输部门在汛期前应加强路况、桥梁、抢险车辆车况检查,抢险船只及抢险人员组织。当江水接近或达到警戒水位时,县交通运输部门应对城区及交通干线按照部门预案进行管制,确定抢险快速通道。抢险救灾车辆和人员汛期严守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接到城区防汛指挥部指令后应快速到位,实施抢险。

6.4治安与医疗保障

灾区治安管理由公安部门负责,疾病防治和防疫消毒由县卫计局防疫部门负责,抢救和医治伤员由卫计局负责组织各医院汛期抢险救灾医疗队具体负责。

6.5物资与资金保障

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负责组织汛期抢险物质、器材及临时照明设备准备和供应;发展和改革局、商务局负责组织汛期粮食储备和食品供应;卫计局及防疫部门做好抢险药品和消杀设备的准备工作;财政局和各金融、保险机构做好资金货币储备。物资和资金由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统一安排调度,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挪做它用。

6.6社会动员保障

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根据汛情需要,在处理应急事件和重大险情灾情时按照指挥长的指令可发动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防汛抢险预备人员,由各级各部门单位在城区防汛指挥部的指令下发布动员令,快速投入防汛抢险救灾;情况紧急时,城区防汛指挥部可指令责任区和部门通过广播电视和其它传媒号召征集社会其他人员力量投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

6.7宣传、培训和演习

防汛宣传工作由城区防汛指挥部指导督促各防汛成员单位制定计划、印发防洪排涝应急办法、防洪减灾教育资料,各责任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并根据各自职责和职能技术特点组织防汛抢险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及本部门防汛减灾演练。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报资料,报城区防汛指挥部报指挥长审定演习预案后,自行负责组织系统的防汛抢险综合演练。

7、后期处置

7.1灾后救助

县和民政部门负责组织落实和统一调度灾后社会救助物资和资金,对城区各部门各单位负责灾后救助和重建进行指导督查工作。

7.2抢险物质补充

根据防汛抢险物资消耗情况,各责任部门及时上报和补充抢险物资,达到必要的储备数量并保证物资安全。物资补充和储备情况应上报城区防汛指挥部备案。

7.3水毁工程修复

水利工程修复由水务局负责安排组织;供水工程由县宏达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安排组织;市政设施修复由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安排组织;交通桥梁工程修复由交通运输局负责安排组织;电力设备和设备修复由供电部门负责安排组织;通信工程修复由各通信部门自行组织。修复工作应在灾后立即进行,城区防汛指挥部对修复工程应根据工程情况发出限时通知,并督促检查。

7.4灾后规划、恢复和重建

灾后规划、恢复和重建工作由政府安排或业主委托具备资质的质量监督、鉴定、设计单位充分考虑防洪安全下进行规划、鉴定、设计。严格遵守修建报批制度,对重建工程的质量鉴定和质量检测由业主委托相关质监和监理部门进行。

7.5保险与补偿

保险机构在灾后应及时对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及财产进行调查理赔,及时兑付,保证参险单位和个人及时重建、恢复生产生活;对未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和民政部门给予必要的救助或组织社会捐赠,保证群众生活和社会正常秩序;保险机构应对单位和个人加大保险意识宣传,做好预防减灾工作。

7.6调查与总结

灾情结束后,各责任部门应对灾情预报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和抢险救灾等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并写出书面报告上报城区防汛指挥部。城区防汛指挥部对各责任部门的工作作出总结,对抢险救灾工作的违纪、和玩忽职守人员作出通报,并上报县委县府责令相关部门从严查处,责令相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限时整改并督促检查,对造成重特大事故并构成犯罪的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城区防汛应急预案3

县城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广铁路、107国道在县城东部南北横贯而过。城区面积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6.2万人。为确保县城安全度汛,本着以防为主、防抢结合的原则,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防汛重点区域

根据职责分工,我局重点负责城区康庄路、振兴路、胜利路三个立交桥,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及开挖的基坑防汛排水工作。

二、防汛工作措施

(一)防汛责任划分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防汛抢险突击队,队长由局长张建敏担任,副队长由副局长赵伟担任,下辖四个小队,其中:第一小队负责康庄路立交桥的排水抢险工作,由赵伟同志具体负责;第二小队负责胜利路立交桥的排水抢险工作,由李拥军同志具体负责;第三小队负责振兴路立交桥的排水抢险工作,由武有辰同志具体负责;第四小队负责三个立交桥防污工程设备、物资准备、运送及较大险情的抢修工作,由市政公司经理郝素杰同志具体负责(具体队员名单附后)。

各在建工程项目部相应建立防汛抢险突击队,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具体项目队长名单附后)。

(二)抢险物料准备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准备排水机电泵8套,及时做好电力设备抢修工作,确保汛期正常运转。市政公司准备挖掘机1台、铲车1台,编织袋1000条,木桩200根,铁丝2吨,砂土50立方,险情出现时,确保将物料及时运送现场。

各在建工程项目部视工程情况,自行备好足够抢险物料。

(三)水情传递

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成3人巡视检查组,专门关注天气状况,日夜监测防汛重点区域,发现险情时迅速通过电话、手机或指派专人报险,并组织抢险突击队上岗。

(四)应急措施

7.广州大学城区 篇七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经影响了全球经济两年时间, 中国迅速采取了大规模政府投资的方法以期短期内抵挡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 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样会带来例如通货膨胀压力、投资市场大量泡沫化等问题。笔者认为缓解上述困境的办法就是增加就业, 减少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 因为一个健康的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才是促进消费、加快经济转型的关键要素之一。基于上述背景, 本文希望通过对杭州市大学生毕业后租房现状和在校大学生对未来期望的调查, 来了解一些已毕业大学生租房的现状以及在校生、毕业生对于公租房的意见与建议。

2 在杭大学生租房、就业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团队与2009年7-8月、2010年7-8月在杭州市区、下沙高教园区等地进行问卷调查, 下面简单介绍调查的有关情况。

调查目的就是反映目前大学毕业生在杭州的租房状况以及在校生、毕业生对于公租房的意见与建议。在了解杭州乃至浙江省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结果, 为在杭大学生租房政策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2.1 调查的对象、形式与目标

(1) 目前在杭州工作大学生 (毕业不超过10年) (2009年7月—8月完成) 。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目标:希望获得工作中的毕业生目前租房生活的现状与对租房条件的真实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2) 目前在杭州就读大学生 (2010年7—8月完成) 。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目标:希望获得即将毕业以及尚在就读中的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租房期望。

(3) 杭州业主 (2009年7—8月、2010年7—8月) 。

调查形式: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

调查目标:希望了解杭州业主对于大学生租房的现状的看法与租房市场完善的看法。

(4) 浙江省绿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

调查形式:走访调查

调查目标:了解房地产开放商对于目前租房市场的看法。

(5) 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调查形式:走访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其对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中的抉择问题, 以及住房问题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2.2 问卷情况

3 问卷的简单数据统计与初步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 租房者集中于22-25岁年龄层。

本次调查中, 有340位受调查者正在杭州租房住的, 其中有81.82%的比例在22-25岁的年龄段。按照我国教育年限情况来看, 这恰好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后三年内的年龄。在22岁之前的年龄段中没有人在外租房居住, 而在25岁之后的年龄段中, 25-29岁所占比例略微大于29岁以上的比例。这一年龄分布比较符合我国的特点。有研究表明, 在我国, 25-39岁是我国购房主力年龄阶层, 因此, 22岁至25岁之间是租房居住的比例较高, 其次是25-30, 至于原因, 经济因素首当其冲, 职业规划也重要因素之一。

3.2 近三成大学生期望留杭工作, 其中近半数预期在杭至少奋斗三年

(1) 近三成大学生期望留杭工作, 一半以上大学生希望在杭实习。

数据显示, 29.2%的在校大学生表示希望能够留在杭州就业, 而同时有54.7%的大学生。倘若即使按照杭州38所高校, 平均每校1W人计算, 则每年有将近5万大四学生会选择在杭州实习, 同时会有3万大四毕业生选择留杭工作。这并没有包括从其他地域进入杭州就业的大学生。因此可见, 杭州租房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2) 有48.4%的准备留杭的大学生中希望在杭州至少奋斗三年。

这一数据符合前面租房者的年龄集中区间分布。但是除此之外, 也有一半多的留杭大学生对于自己在杭州工作的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3.3 大学生租房现状

3.3.1 租房者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水平房

上图是本次调查所得被调查者人均租房住房面积分布图。

(1) 租房者中集中于人均面积10平米以下以及16-20平米的两个区域。

(2) 通过对原始问卷的逐一分析, 处于10平米以下的受调查者的租房形式全部是群租, 并且大部分月收入处于2000以下。而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被调查者大多选择了单人租、双人或者三人租房, 大多集中于16-20平米,

(3) 大学生人均租房居住面积低于杭州市人均住房面积。2008年杭州市人均住房面积已达29.83平米 , 09年有望突破30.00平米。而上述数据表明大学生租房人均居住面积明显未能达到该水平。

3.3.2 大学生租房设施供需一致, 房源供给单一

调查可得, 大学生对于房屋的设施要求与其现有供给条件基本一致。

(1) 宽带、单人床以及简单衣柜等家具基本能够满足, 但是较少拥有独立厨房、电视机、空调等。

(2) 在除了宽带以及简单家具外, 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电视、空调以及独立厨房的要求并不看重。

其次, 大学生能够选择的租房房源单一。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业主可得如下信息:

目前大学生所能选择的租房房源较为集中在如下三种。

①社区单元楼。这是能提供最多数量的房源, 包括市区, 城乡结合部, 杭州的周边城镇, 但是社区单元楼在出现了群租的情况后, 呈现众多社会、治安等问题。

②农民自建房。城乡结合部有着众多农民基于宅基地建设而成的民居, 其特点是自身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 人口流动速度快, 治安环境较差, 难以管理。

③求职公寓, 该公寓是随着大学扩招后的毕业大潮的来临而兴起的, 在就业市场繁荣的城市中有着不错的发展, 该公寓功能较多, 有专人管理, 功能较多, 但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尚未普及, 数量不多, 自身管理还有缺陷, 不过可以作为日后发展大学生租赁房的一个模式。

通过查看原始问卷, 发现单元楼是群租现象的多发地段。综上所述, 目前大学生租房的主要方向依旧是社区单元楼和农民自建房, 在满足了众多的毕业生基本住宿问题的同时, 不论是在城市管理, 还是对毕业生本人的日常生活, 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3.3.3 在杭大学生租房困境的主要因素

(1) 工资较低, 租金较高。

已经在杭工作的大学生租房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工资与租金的矛盾。有42.86%的毕业生认为租房最大的困难时工资太低而租金太高。在校大学生的工资预期同样不高, 79.3%的被调查者对于收入的预期低于2500元。84%的被调查者将自己的心理租金定1000元以内, 房租收入比在1/5—1/4之间的情况较为普遍。

同时, 在对在校生的调查中发现有49.1%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能够直接补贴租金。

(2) 交通的便利与否制约着租房的选择。

杭州拥挤的交通已经让在杭工作的大学生头疼不已, 调查显示, 有25%的已工作的大学生认同交通是阻碍其找到理想住所的一大困难。当然, 交通的便利与否是与租金直接挂钩的, 所以可以证明是在杭大学生收入较低是租房困境的主因。

3.4 对现有就业政策的看法

(1) 对现有促进就业的政策不满意者居多, 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①在校大学生大部分对于政府现有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并不满意。

有62.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

②大学生最渴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被调查者最希望国家通过增加公共基础建设从而增加就业岗位。相比较于通过一个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去寻找工作, 大学生更希望的是国家能够“包分配”, 也表明目前的人才供需机制的低效率, 无法让人力资源的供给者完全信任其资源分配的功能。

(2) 期待完善租房市场, 希望纳入公租房的保障范畴。

①完善租房市场的征信制度。

针对目前较为无序的租房市场, 不少大学生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 其中有27.4%的同学希望政府能够建立起房客与房东的征信制度, 同时有23.6%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能够在租房市场的透明度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希望政府建立一个网络平台, 利用政府的中间人客观、公平、公正的对房源以及其出租情况进行管理。

②80.2%的大学生希望政府能够将大学毕业生纳入公租房的保障范畴。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 不难得出对于已经留杭工作的大学生, 高额的租金是影响其在杭州寻找到合适居所的重要因素。此外, 另一项调查数据表明, 有75%的在杭工作大学生是在民营企业、自主创业等领域就业, 相比其余25%在国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工作的人来说, 他们的住房压力更为明显。因此他们对于政府将大学生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的要求更为迫切。

4 政策建议

目前杭州特色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包含了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危改房以及人才房。曾经的经济租赁房合并到公租房中。不过不管如何, 这些保障性住房目的均为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低中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同时在合并为公租房后将保障范围明显扩大, 包括非本地户籍创业人才 (大学毕业生) 。因此, 从过去的经济租赁房政策以及目前的公租房政策入手, 结合上文中的调查结果, 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4.1 经济租赁房政策

(1) 经济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以及相应的保障方式如下:

①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 但暂无能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 可先租赁经济租赁住房, 并在租赁期限届满前按规定程序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②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 又暂无能力购买商品住房的低中收入家庭, 可以租赁经济租赁住房。

(2) 经济租赁住房的申请人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申请人在杭州市区的用人单位工作, 或为在杭州市区生活的本地居民。

②申请人及配偶在杭州市区无房。

申请相应经济租赁住房的创业人才 (大学毕业生) , 除符合前款规定外, 还需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 或中级以上职称, 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 经济租赁住房的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4.2 公共租赁房政策 (拟)

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公租房政策出台, 但是经过与杭州市租赁房建设管理中心的沟通, 了解到公租房政策的若干草案。其中挑选若干列示如下:

4.2.1 扩大的保障对象

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但暂无购买能力的家庭, 以及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但又暂无能力购买商品房的低中收入家庭, 包括非本地户籍创业人才 (大学毕业生) 、外来务工人员, 俗称“两个夹心层”。

4.2.2 扩大的房源供给——企业可利用自有土地建设

公租房的房源,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大致分两类:

(1) 一类是政府组织实施, 包括在房地产项目中配建、政府组织集中建设, 或委托企业建设。

(2) 另一类是发挥社会力量建设。企业如果住房困难职工较多, 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规、城市规划前提下, 经市、县 (市、区) 政府批准, 在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性质变更手续后, 利用自有土地建设, 优先向本单位符合条件的职工出租, 多余房源由政府统一调配。

4.2.3 租赁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 租赁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租赁合同期内, 承租人因购买、受赠、继承、租赁其他住房, 或因经济条件改善、收入水平提高而不符合公租房享受条件的, 应及时退出, 相关退出要求应在租赁合同中载明。租赁合同期满后, 承租人符合续租条件需续租的, 须重新申请并签订合同。

4.2.4 租金分档

公租房租金分为两档:6, 5元/平一档, 13元/平一档。

4.3 政策解读

4.3.1 进步性

通过上述对于杭州涉及保障大学毕业生住房需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选读, 扩大保障范围与扩大社会参与力度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这对于每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是个积极因素。

(1) 调查反映已毕业生中有78%左右是在企业内工作 (不包括事业类企业) , 允许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将大大缓解政府单独建设公租房的资金、土地等压力, 同时能够提高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起到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作用。

(2) 租赁期限5年较为符合留杭大学生的需求。数据显示52.9%的留杭大学生会选择奋斗三年以内。

(3) 通过两份文件的对比, 发现对于毕业生的准入条件也在逐步放宽。在笔者2009年的调研中发现经济租赁房对于非本地户籍的创业者 (大学生) 要求有普通全日制高校本科以上学历, 或者中级以上职称等, 这大大限制了一部分专科院校毕业的技术学生, 他们所掌握的熟练操作技能以及高级技能也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人力资源之一。

4.3.2 在进步的背后, 依然有着众多隐患

(1) 在允许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租房的同时, 有众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 掌握着众多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土地。一旦这些单位也加入建造公租房的队伍中, 会明显增加事业人员、公务员的住房福利, 而他们本身是属于社会收入中上阶层, 同时公租房是为保障社会中下收入的人群而建设, 这样难免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产生与理想相违背的结果。

(2) 浙江经济的特点是县域经济, 调查结果也表明在留杭毕业生中有41.18%是在民营企业中工作。浙江的民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出口型居多, 对于成本敏感度极高, 因此这类企业是不可能投入太多自有土地用于建设公租房。那对于这部分的大学生的住房保障任务依然必须由政府完成。

(3) 准入、机制退出与监督的有效执行。中国个人信息并不健全, 曾经出现过住着经济适用房却开着宝马的现象。如何保证政策落到实处, 房子交到需要的人手里, 这就需要准入、退出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有效执行。

(4) 缺乏完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作为支撑。众所周知, 现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以投机为主的市场。大凡保障房建设良好的国家都有一个完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作为支撑。在一个没有健全市场机制的经济环境中, 大力使用政府力量未必能够达到效果。

5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基于数据对最新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分析, 针对其中的不完善部分提出以下建议:

5.1 强化公租房建设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政府建设公租房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同时数据显示55.7%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就业。因此如何将公租房建设与促进大学生就业更直接的融合在一起, 本课题组给出以下建议:

(1) 建设公租房时可以考虑使用大学生进入公租房社区委员会, 辅以下岗职工等老职工。新老搭配有利于应对社区中各类住户, 方便沟通与纠纷处理, 同时能够锻炼大学生基层工作能力, 为其日后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此外为以后更多的保障房建设储备管理人才。

(2) 在配套设施建设中创造就业岗位。由于新建保障性住房所在区域原理市区, 但是其医疗、购物、休闲等需求同样需要满足。因此偌大的社区里各种零散的便民服务点, 例如社区诊所、便民超市、理发室、修理店等等众多基础服务设施可以为有着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提供许多创业、就业的机会。

5.2 加强对社会现有房源的利用

公租房现有政策中为缓解单独依靠政府建设公租房的压力, 允许企业依靠自己现有土地建设公租房。但是真正有能力自己建设企业毕竟不在多数, 而与此同时50.9%受访者表示希望政府在对于社会房源的信息登记、市场信息透明化等方面多做努力。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整顿现有房地产二级市场。这里主要指出租类房地产。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的大学生对于租房中房东信息、房源信息等问题的关切可以看出目前房屋出租市场秩序混乱让不少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心生畏惧。因此需要政府对于市区可出租房源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推荐两种操作方法:

由政府进行房源信息登记, 登记内容如房东基本信息、房源户型信息、地理信息、租金信息。登记完成后, 建立杭城租房网, 实时公布房源信息与出租情况。

制作统一的出租房信息登记表以及建立统一的全市出租房数据库, 然后将全市的房产中介纳入其中, 并要求其按照规定填报信息。按照中介机构该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为其定级并公示。

毫无疑问, 前者花费的人力成本与网站维护成本较高, 后者建设数据库的成本较高;前者对于全市的出租房信息了解的更为全面, 但是政府建立类似中介的网站会有干涉市场嫌疑, 而后者则存在着信息漏报等问题。至于如何选择需要有更多的数据, 本文在此不做分析。

与其政府花巨资建设新房, 将部分钱花在资源的整合上同样能取得不同寻常的效果, 例如减少群租、提升治安环境、美化市容等等。

5.3 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力度

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 公租房租金分为两档, 分别为6, 5元/平一档, 13元/平一档。根据2008年杭州市人均住房面积达29.83平米计算, 大学生人均需要193.9元/月或者387.79元/月。根据调查数据得到由69.81%的大学生理想的租金范围落在500-999元/月的范围内, 有12.26%的人选择了小于500元/月的租金范围。可见, 如何可以利用学生租金的保留价格与实际定价间的利润空间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区域。

摘要: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期, 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目的的重要条件之一。与此同时, 从校园中走出的许许多多的高素质青年将成为建设和谐杭州的主力军, 是未来数十年内和谐杭州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核心竞争力。从保障在杭就业学生住房的角度出发, 通过完善杭州保障性住房体系, 以促进在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共租房,人才引进

参考文献

[1]叶剑平, 谢经荣.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9, (1) .

[2]陶冬.中国经济热点透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1) .

[3] (美) 施瓦兹著, 黄瑛译.美国住房政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8, (4) :1.

[4]张跃庆.房地产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 (1) .

[5]杭州市区经济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试行) [G].2009, (2) :19.

[6]杭州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实施细则 (试行) [G].2008, 11-12.

8.北京城区市内游 篇八

北京植物园举办第23届市花展

菊花、月季双市花同绽放。公园的园艺师们通过修建、遮光处理等技术手段进行养护,使得菊花和月季在国庆期间提前进入观赏期。广大游客国庆节可在园内“菊海花田”、“悠然西山”、“精品菊花长廊”三大赏花景点欣赏到以菊花为主的30余万各色花卉,以及园区内花境、花带、花坛、花海等花卉景观。颐和园“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

共展出72盆“百年古桂”与230余盆大型桂花,辉煌的宫殿、壮丽的建筑组群与古韵盎然百年古桂构筑起写实与写意并存的园林景观,不管是皇家园林的壮丽视觉感受。还是桂香满园的嗅觉感受,都将赏桂、观景、游园、品味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融为一体,再现了当年皇家秋季赏花的园林景致。

中山公园举办“诗意四季”迎国庆花展

中山公园的室内古典花房塘花坞,举办“诗意四季”迎国庆花卉精品展。公园利用花期控制技术,使碧桃、榆叶梅、百台等不同季节的花卉集中在国庆期间开放,还可看到垂吊海棠、凤梨、火鹤、蝴蝶兰、苹果、海棠果、山楂等国内外精品花卉共计1000余盆。蕙芳园同期举办“四季飘香”北京金秋兰花精品展,展出公园养植的“一品梅”、“金荷”、“富山奇蝶”、“铁骨素梅”等传统名贵剑兰百余盆,室外庭园地栽了剑兰100余株,布置桂花、叶子花、菊花等芳香植物,烘托出蕙芳园高雅、幽静的园林意境。

去什刹海游船赏荷花

什刹海位于北京内城西北方,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周围有许多的王府和花园,如保存最好的恭亲王府、醇亲王府等,这一带也是原老北京主要商业活动区。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刹海旁边。去什刹海赏荷花,游昭。垂钓、遛弯……围绕什刹海的各式酒吧,也各具特色。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

北海公园开封菊花文化节拉开帷幕

北海公园“第四届北京·开封菊花文化节”也将拉开帷幕。届时全园以菊花造景为主,突出菊花栽培和造景技艺,特别是具有开封特色的各种造型艺菊,以北海特色皇家园林建筑为大背景。将菊花文化、历史渊源与建筑美学完美融合。

看圆明园回味沧桑历史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圆明园

花车游园庆十一

北京市丰台区将于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园博园举行盛大的“鲜花花车”巡游活动,为北京市民打造一场流动的花卉视觉盛宴。丰台区花乡有着“中国花木之乡”美誉,花农们用勤劳的双手培育出各色花卉,装扮着京城百姓生活。本次巡游活动所使用的10辆花车,每辆花车各具主题,这些各具主题特色、风格迥异的花车后面,将融入丰台区的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表演形式,有虎虎生风的少林会,生动欢快的舞狮表演,极具北京风味的民间艺术展示,还有小朋友们喜爱的大白、精灵等卡通人物形象。

地点:北京园博园

2015香山红叶节

香山红叶在北京是非常有名的景观,每年观赏红叶的季韵塞里部是人山人海。北京有着独特的“北京湾”地形,境内从东南平原到西北山区地势逐渐升高,地形分为平原区、浅山地区、深山岭,依据海拔高度和气温不同,红叶自西北山区至东南平原渐次变红,观赏期可从9月下旬起到11月中旬后,长达近两个月。游客可在香炉峰、白松亭等处观赏到色彩斑斓的初秋胜景。香山四时景色都有特色,春季花团锦簇,夏季浓荫蔽日,凉爽宜人,秋季漫山红叶。是北京秋天旅游的好地方。

地点:北京香山公园

谐趣彩车游巨萌群星秀

童话世界的“白雪公主”花车、复古浪漫的南瓜花车、幽默滑稽小丑花车、梦幻八音盒花车等六辆不同造型的花车以及数百名激情洋溢的演员组成的谐趣彩车行进表演队伍,将给您一个时尚动感的视觉盛宴。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花车巡游打破传统模式,Q萌憨态的卡通乐队为大家带来迎宾秀,轻松不严肃悦兵传递“聚爱全中国传递正能量”,更有美国队长、蜘蛛侠、绿巨人、钢铁侠、暖男大白、哆啦A梦、史莱克等20多个电影“明星”及爱神丘比特、远道而来的“加勒比海盗”亲临现场送祝福,游客们将零距离接触各位耳熟能详的经典动漫英雄与童话世界的主题人物。

地点:北京石景山游乐园

上一篇:院子里的树作文下一篇:关于治理三乱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