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2024-09-21

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精选10篇)

1.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篇一

暑假里,我参加了“暑期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邀请到了市内颇负盛名的专家。专家的报告既有鲜活案例的支撑,又有精准理论的提升,贴近教师工作实际,符合教师工作需要,为全体教师呈现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目睹了专家迷人的风采,聆听了他们对教育的企盼和点化,感受到了专家对教育的热爱与赤诚。跟随专家的思想的脚步我一路走来,时而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时而掩卷沉思,冷静理性。其间更多的是对自己从教之路的思考,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叩问,对自己职业幸福的探寻。今年我已从教已多年,无论是做为在天地之间存在的生命个体的生理年龄,还是作为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荣工作的职业年龄,我都应该由内而外散发成熟的气息。”毫无生机、了然无趣的职业生命也决定了我整个生命的苍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恐惧安于现状,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向往超越自己。如何实现?紧张、慌乱过后我重整心境,找寻方向。

用阅读改变行走这句话是我在《教师的心灵温度》一书上读到的。阅读改变的是思想的行走,心灵的走向。日趋激烈的竞争、加剧的压力使每个人都紧绷了神经,淡定、从容离我们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猜疑、排挤。轻松愉悦被身心俱疲所吞噬,更有不少深思远虑者由现在看到了未来,感到举步维艰,所以各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直线走高,严重者甚至轻生。这个暑假曾到潍坊参加一个“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其间听过一个叫老咪的女孩子的报告,我很难相信对于生命的透彻感悟和在困境面前的淡定从容会是出自一个只有26岁的年轻人之口。老咪对生命的感悟显得那样弥足珍贵,一个柔弱女子身处异国他乡,远离父母的庇护,远离亲朋的慰藉,她的处境可想而知,而伴随她一路欢歌的就是书,她涉猎的范围竟然有《圣经》,这是我想也没想过的,也正是这些蕴含了大智慧的书籍才成就了老咪的大智慧。一张娃娃脸,一双澄澈的眸子,就是这样一个浑身散发着年轻与灵性的女孩却拥有了常人难以拥有的成熟。老咪说了一个自我检测的方式:吃得好不好?喝得好不好?心情好不好在扑哧一笑的同时,我却大为赞同,吃不好,喝不好,心情不好的人又怎能工作好?又怎能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爱学生,爱孩子,爱父母?受折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边那些关心自己的人。莎士比亚曾嘲讽生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这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使心灵保持纯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教师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时刻谨记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热爱教育,献身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有所作为。

1、认识上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热爱的一项事业来耕耘。

2、实践中我们应尽心尽责,敢于挑战困难。我们只有对教育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关民族、国家兴旺的崇高的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知难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为荣,以苦为乐。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热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每个学生,相貌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行为有好有歹,但人的尊重、关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崇高的师爱就应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施与爱的阳光雨露,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他们的心田,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变急躁为耐心,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2.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篇二

幼儿教育工作需要爱幼护幼育幼的优秀教师。我们知道, 改变一个人就很难, 要改变一批人, 改变一代人就更难。而作为幼儿教育, 它既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通过统一的期末考试来进行质量评估, 更不可能像高中毕业时那样通过全国统一的“高考”方式来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与坏。他们的工作全凭每位教师的“良知”, 要想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必须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同全国所有学校一样, 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也历来是我们不断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和工作职责》, 本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 搞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培训、讲座、报告会, 并采用有奖问答和笔答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但是, 对许多教师而言, 写在墙上和文件上甚至背诵得滚瓜烂熟的《规范》与他们的行动始终是“两张皮”——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可以用考试的方法来衡量, 然而, 教师的师德水平怎样衡量才能让教师心服口服, 却没有那么简单。业务园长深有感触, 她说:“就目前而言, 我们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已经达到100%。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应该说完全能胜任保教工作, 影响我园保教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师德问题!”

说实在话, 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无法考核, 更无法量化, 她只要按时上下班, 不出安全事故, 每天的常规工作按部就班, 工作好与坏, 还真不好界定。如何把‘用教师的爱心、关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孩子的信心和家长的放心’这一宗旨践行到实处, 全凭老师的师德素养。过去, 师德建设也想了不少办法, 评师德模范, 树师德标兵, 但那时, 对一般教师而言, 那只是个荣誉称号, 与自己的利益没有关系, 甚至有的老师对这种称号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态度, 认为那不是真本事。如果师德表现真正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前途和利益, 那么师德规范和师德要求才真正具有了约束力, 也才会成为教师自觉修养师德的动力。也许有人会说“师德高尚并不是万能的”, 但师德不高尚肯定是万万不能的!

二、探索改革评价方式

如何使师德水平也能像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那样成为一种评价任用教师的“硬件”, 我园近年来做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大胆改革师德评价方法, 使师德评价由“虚”变“实”。

1、探索教师的师德水平量化评价模式。从2005年开始, 我园就开始了把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的探索。试图用一把尺子衡量教师的师德高低。我们提出:要像当年抓“教师学历合格率达标”一样抓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经过慎重调研, 幼儿园出台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实施意见》、《教师职业道德量化评分细则》等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内部评价规则。每学年末要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专项考核, 考核办法由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

2、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我们依据内部规章对全园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评价, 并提出要像建立教师人事档案一样为他们建立职业道德档案:考核结果出来后填写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登记表》上, 评定出“优、良、中、差”, 存入教师师德档案。

3、建立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我园设立了“师德考核”专项奖,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续聘和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凡职业道德考核达不到“优”者, 年终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不得参加各级“教学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各种表彰奖励的评比。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 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今年, 在推选县级骨干教师候选人的时候, 有位业务能力很强的教师就因为去年师德考核没有达到“优秀” (即90分以上) 而被“一票否决”。

三、师德评价改革的效果

(一) 教师高度重视自身师德建设。

给教师建立师德档案的意见出台后, 立刻在全园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家长和社会拍手称快, 一片赞扬, 最受触动的是教师。常常有教师私下抱怨说:“我们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家长就是我们的上帝!”有一次, 一位教师在电话里质问我:“凭什么我们的工作好坏家长说了算?谁能保证家长就是客观公正的呢?这样做有法律依据吗?”我给他解释说:“法律依据是什么?它的依据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是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要求。”接完这个电话, 我不但没有恼, 反而乐了。抓师德建设以来, 不知发了多少文件, 不知开过多少次会议, 但每次都是泥入大海, 毫无反应, 这一次教师有了如此强烈的反应, 说明教师真正受到了触动。

(二) 教师师德素养大幅提高。

师德评价改革, 不仅改变了教育观念, 提高了办园质量, 扩大了办园规模, 更使每位教师的师德素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一次家长会上, 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我对我儿子的两位老师都非常满意!一天夜里, 儿子突然肚子疼得直打滚, 嘴里一直喊着‘老师, 我要老师’, 我在一旁也急得直冒汗。没办法, 只好给老师打电话, 请她一起陪儿子上医院。”有的家长也随声附和:“是呀, 说来惭愧得很啦, 我们这些生他养他的亲生父母为孩子做的还远不如老师啊!”“5.12”地动山摇之时, 我园一位保育员也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女儿, 一位家长奇怪地问她为什么还不去接走自己的女儿时, 这位保育员语气平静:“这么多的孩子在这儿, 我能走吗?再说, 我女儿不也有她的老师吗?”一句朴实的话语, 折射出我园一位普通保育员熠熠生辉的伟大灵魂!近年来我园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先后被镇党委政府和县教委评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

(三) 促进了幼教工作质量的提高。

教师师德评价改革, 使我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保教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园内开花园外香, 花香自有蝴蝶来。因为我园办得红红火火, 声名远播, 所以, 吸引了周边乡镇众多的家长送子女到我园就读。他们不惜花钱, 到镇上买房、租房, 放弃农田不种, 丢下生意不做, 为的是“不让农村幼儿输在人生起跑线上”。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这一个个光环是多么耀眼, 多么令人神往!然而, 教书育人又是很平凡的。我想, 伟大不正寓于平凡之中吗?

3.浅谈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 篇三

一、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巴特尔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作为幼儿教师,要有爱心,没有了爱心,所做的一切多优秀也是虚假的,要做好幼教工作,就要爱幼儿,只有真心热爱幼儿,才无愧于幼儿教师这个称谓。真心热爱幼儿,就要求教师把爱付诸于教育各环节中,无微不至地关心幼儿。爱幼儿就要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爱探索的习惯等。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幼儿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为了幼儿的一切,一切为了幼儿,以他们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要严格对照岗位职责,严于律己,做好幼教工作。

二、拥有良好心态,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

作为幼儿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幼儿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幼儿。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发生过这样一件插曲:一天,我遇到了一件不顺心的事,而这件事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当日的带班情绪,令我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我到办公室取了教学挂图匆忙回到班上,刚进教室门,就见到几个幼儿在追打嬉闹。原本心情就不好,再看到幼儿不听话,我看了很生气:“全都坐回位子上去!”没想到,我的“号令”一发,幼儿们停止了喧哗,停止了走动,都一个个快速地坐回自己的座位,安安静静地休息。这时我听到有一个小朋友低低地说了一句:“老师今天不漂亮。”我跑到镜子前面看了一看自己的脸,果然眉头紧皱,脸涨得通红,真的有些可怕。面对幼儿的如实评价,我羞愧不已:幼儿眼中漂亮的老师不仅仅要身着光鲜亮丽的衣服,更要有一副亲切、美丽的笑容。经过这件事,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个真正让幼儿喜欢的教师。

三、尊重同事和家长

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职业道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对待同事应互相尊重,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互相协作,步调一致,形成良好的集体,这样才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家长的配合是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家长,理解他们对子女的关心和期望的心情,帮助他们了解儿童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使得家长与幼儿园能更好地配合,并参与教育工作。

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幼儿教师要勇于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丰富知识,获取信息,从而透彻理解有关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的新动向,获取第一手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做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使教师在幼儿面前更有说服力和教育力,从而使教师的师德得以升华。

4.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篇四

一、活动目的.:

增强教师礼仪意识,用礼仪沟通心灵,让文明成为习惯,进一步提升教师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让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校园文化更高雅。构建和谐校园、礼仪校园,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5.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 篇五

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不得有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不得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不得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6.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六

一 、爱岗敬业。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把它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干。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热爱自己的职业的人,是不能在人生中成就一番事业的。我们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教育活动和人生浪潮中有所收获。

二 、关爱学生。

成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只有一个多月,但我已经深深爱上了我的班级,我的学生。虽然他们有时候很不听话很调皮,但是既然社会和家长把他们交给了我,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我怎么忍心怎么舍得不爱他们呢?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爱学生,要让他们感觉到爱的存在,要给他们一个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生活和读书环境,这样,孩子们才能够在校专心学习,茁壮成长,成就未来。试问,如果一个教师连爱人都不会,又怎么育人呢?又怎么有资格教书、为人师表呢?

三 、教书育人。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何为育人?育人就是把人生上的哲学传授给孩子,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这“传道”其实就是育人。但是,我们在育人的时候,自身的道德素质是前提,德育是育人的前提,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德育都没有搞好的话,拿什么育人?

四 、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中的孩子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他们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有自己的主见,但毕竟他们都还是未成年人,在很多问题上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这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他们耳濡目染的影响。

五、终身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想说,创新也是一个教师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学习能让我们与时代同步,能让我们感受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生们也是如此。有句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而作为教师如果停滞不前,当你的“一桶水”已经给完的时候,你还能拿出什么?为了自己,为了学生,请时刻保持创新的态度,不忘终身学习。

7.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 篇七

1.1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 以德为先, 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为让学生健康成长, 实现这一德育目标,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把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提了出来, 指出加强师德建设, 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青年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 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 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 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高校对广大青年教师进行理想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制定实施统一的师德规范,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 这样才能使每一位青年教师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任务, 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和各项工作, 确保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同时,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 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高校中个别青年教师经不起诱惑, 耐不住寂寞,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扭曲, 工作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 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1.3 是推动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的迫切需要

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近年来, 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师德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思维敏捷, 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快, 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主流, 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当然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本文第二部分阐述) 。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虽在少数教师身上有反映, 但也说明了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教师师德主流的同时, 也应看到, 高校青年教师中还存在着有悖于师德的行为和现象,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缺乏敬业精神, 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 高校部分青年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做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有的青年教师不思进取, 缺乏敬业精神, 精神状态不佳, 得过且过;有的青年教师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 长期不安心教学工作, 热衷于第二职业;有的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学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 教学投入精力少, 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不足, 上课照本宣科等。

2.2 重视专业教学, 育人意识淡薄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 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 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目前高校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 只满足于课堂教学, 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 是学校领导和党务政工干部的事, 与自己无关。

2.3 表率作用欠缺,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自我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 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 有的上课自由散漫, 迟到早退;有的着装不严肃, 上课吸烟;甚至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 信口开河, 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流露不满情绪。

2.4 学术精神缺失, 学术道德失范

高校教师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职责, 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然而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师治学精神淡化、学术精神欠缺、治学动力不足。有的青年教师学术作风浮躁, 科研缺少创新, 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3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成因

3.1 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也出现偏差, 教师的理想目标日趋实际化, 价值理念日趋实惠化。再加上目前各高校扩招, 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的增加, 教学科研经费的不足,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学术论著发表困难, 教师待遇改善缓慢等实际困难, 也使得一部分教师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大打折扣。

3.2 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而师德修养如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高校教师而言, 只要学历符合要求, 教学过得硬, 论文发得多, 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 甚至在教师职称评审中, 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学历, 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重要的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同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不少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上, 而相对淡化和弱化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 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校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3.3 师德建设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从多年的师德相关调研中了解到, 师生普遍认为高校也在抓师德建设, 但缺少系统的建设理念和管理体系, 师德管理体系有待逐步完善, 教师考核体系不尽公正合理、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有待建立, 使得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成效不显著, 没有形成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4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对青年教师德与业的双重教育, 注重对其进行思想引导

加强对青年教师德与业的双重教育, 坚持用正确的政治理论武装青年教师头脑,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他们的理想信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 都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 并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广大学生。高校的党政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 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师德培训, 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师德教育活动, 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

4.2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近年来, 我多次参与教育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工作, 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所面临的“主要生活困扰”和“主要工作困扰”问题印象深刻。这些困扰高校青年教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的环境与条件、收入、住房、子女升学等方面。党的十八大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既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提要求, 又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 关心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一是创造条件扶持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科研, 在申请科研课题方面给青年教师创造机会与条件。二是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在住房、医疗、子女升学等方面关心照顾, 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青年教师, 加大社会优抚力度, 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4.3 健全师德建设的体制与机制

一要建立多层次的领导机制, 加强对师德工作的领导和部署, 保证师德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政策的落实。二要健全培训机制, 通过对青年教师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培训、提高修养, 并运用规范约束教育教学活动。三要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自我监督、学生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保证师德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四要确立保障机制, 要强化思想保障, 落实物质保障, 注重环境保障, 保证师德建设各环节顺利进行。五要深化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教师考核制度中, 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重, 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2]廉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N].学习时报, 2011-10-24.

[3]梁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新视角[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8.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校教师 师德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30-03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职责,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但是,近年来,高校教师师德滑坡、道德失范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不仅损害高校教师的职业声誉,而且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纠正。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建设为案例,深入研究和剖析高校教师师德滑坡的根本原因以及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的严重后果,并探索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正确途径。

一、高校教师师德现状

(一)师德状况总体良好。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总体良好,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做到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设法提高学生技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主动参加社会服务,乐于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大多数教师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师德师风,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团结同行,关爱学生,为高校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2年8月,学院从中职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许多中年教师原来只有本科文凭,学校生源来自初中的毕业生,长期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为此,一大批教师知难而上,自费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主动创新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教学态度赢得学生的肯定。

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国家和自治区两个层面建设多门精品课程,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项,并在课件大赛上屡获一等奖等。在科研方面,有一批农业类教师及科研人员,他们继承学院前两辈科研人员扎根农业、潜心钻研、艰苦奋斗、默默耕耘的优良传统,长年在田间地头开展玉米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工作,育成15个优良玉米自交系,育成12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成为主推品种,其中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南99”所组配成的3个玉米新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该研究成果通过广西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同类项目先进水平。其中的带头人李体琛老师先后多次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农牧渔业科技进步奖,成为自治区党委重奖研制推广科技成果有功人员、全区服务“三农”助农增收工作标兵,2010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授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全院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楷模。

另外,近几年成长起来的辅导员队伍,是一批拥有高学历的年轻党员,他们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发展工作以及管理、服务学生的主力军,当中不少辅导员深受学生爱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成长成才奉献智慧和青春。

学院正是有了一支埋头苦干、勇于拼搏的教师队伍,才让这所由中职升格而来的学院在短短几年内顺利完成自治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跻身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二)少数教师道德失范。尽管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总体良好,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改革必须向深水区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着新的国情、党情、世情,不可否认,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诚信机制正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的价值取向日渐抬头;分配不公、官商结合的腐败案件逐渐增多;生活奢靡、人伦坠落的现象日趋普遍。而当今的高校很难独善其身,少数政治立场不坚定、思想意志较薄弱的教师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首先被侵蚀,逐渐出现了道德失范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向边缘化。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党员比例较低,如笔者所在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2人,党员不足100名,占比仅27%,当中青年党员更少,发展青年教师新党员平均每年仅为2名左右,形势非常严峻。许多教师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故意淡化意识形态,思想觉悟较低,对党的领导既不反对,也不表态拥护。这种政治方向边缘化导致教师对党务、校务工作漠不关心。更有甚者,极个别教师有意散布传播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在学生当中大谈党内腐败等不正之风,却对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成就只字不提,误导学生思想,造成恶劣影响,这是值得警惕的。

2.人生追求功利化。少数教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功利思想的影响,迷失在名利场里,开始兼职、走穴、当顾问,身上多了一些商气、官气、俗气,少了几分正气、书卷气。形成了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重功名利禄、轻仁义道德,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比如,为了参加社会兼职,不愿多上课甚至不上课;对自己职称评定有关的工作大包大揽,对院系安排的其他工作能推则推;除上课外,其他教务工作谈钱谈条件,这些危险的苗头不可小觑。

3.职业认知大众化。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青年学生,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关。但一些教师意识不到该职业的特殊性和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把它与其他普通职业等同起来,对自己不严格要求,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就是教书,工作内容就是传授知识,至于育人,那是学工队伍的事,从而将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由于平时不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对学生没有更高期待,上课表面看很严肃认真,实质是缺乏感情和关爱,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学生的成长成才必然大打折扣。

4.学习工作表面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风浮躁、学术不端。一些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不少,但真正潜心研究,成果真正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项目少之又少;有的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但却迟迟未予结题,即使结了题,也有应付了事之嫌,在研究期间请行业专家来开几次座谈会,发表几篇论文就算是搞了科研;个别教师甚至请人代劳或直接剽窃他人成果,不仅有违师德,而且触犯法律准则。

5.师生关系平淡化 。一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停留在解决现实问题上,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学生的特殊需要,无法在情感上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由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作怪,个别教师担心学生课后找麻烦,不愿留电话给学生,一些辅导员、班主任以不坐班、住在校外为由,将管理班级的工作全权委托给班团干,需要联系全凭通信和网络工具,网上看似热热乎乎,网下却是冷冷冰冰,几年下来,能建立起深厚师生感情的不多。

6.生活状态庸俗化。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教师队伍日益壮大,但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不少教师带着社会陋习进入高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向。个别人开口闭口谈钱谈享受,沉迷于酒吧娱乐场,甚至还把这种庸俗的生活态度灌输给学生或者发表在微博上晾晒炫耀,他们在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结交朋友、生活作风等方面失去了教师的风范,表现低俗、品行不端,甚至损人利己,这极大地损害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二、教师师德滑坡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是高校教师师德滑坡的客观原因。当前,社会转型期带来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从其正面来看,一个社会的结构从一种稳定的联结方式向另一种更为有效地发挥和控制社会能量的新的联结方式进行根本性转变,从其负面来看,由于一个社会系统需要从旧的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转化,必须经历一个打破旧有序、建立新有序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会出现一种精神迷失现象,它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心理和人生信仰等多个领域。这些问题影响之深,涉及之广,也影响到了高校教师。一方面是思想观念大碰撞的影响。传统与现代的伦理道德、西方与中国的思想观念,哪一种更可取?作为一名教师,什么样的思想行为才符合道德规范?人们感觉迷惘或者进行无休止地争议,并依据自己的片面认识作出选择和行动,从而出现师德滑坡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影响。由于受利益驱使,有人钻法律空子,用权力代替法律,用权力谋取谋利,从而出现广西某高校校长案发后道出“受贿越多越能体现自身的身份和价值”这种扭曲的价值观的闹剧。

(二)道德自律体系的瓦解是高校教师师德滑坡的主观原因。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主、自愿、自觉的活动,是人们以理性对自身之外的道德规范的确证与认同,并使之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法则和行为准则。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居于道德的上位,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的道德自律是其他职业人员望尘莫及的。但是,近年来,诸如兰州城市学院教师冯某殴打学生,云南大学教授王某涉嫌学术剽窃,中国戏曲学院中级讲师赵某强奸女学生,以及很多博士生导师忙着搞项目,派自己的研究生替代自己给本科生上课等事件的发生,折射出当前的教师队伍逐渐放弃了道德自律。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如果一名教师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那么道德的基础就不复存在,道德情操失守,触犯道德底线的行为就会发生。

(三)教育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是高校教师师德滑坡的直接原因。一直以来,高校都保持着党委组织部管理干部、教务处管理教师的格局,党委组织部对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行政职务提拔、职称评定、干部培训、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教务处则以教学督导、教学培训、师德测评为管理核心。这样分块管理固然有其合理性的成分,但由此带来的管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高校教师虽然也是干部队伍中的一个群体,但领导重视行政干部管理、放松对教师管理也是一个事实,常常将教师管理的责任推给教务处,教务处又将其管理职能分包给各系部,导致教师管理体系日渐松散。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管理不规范,还体现在学校重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精品课程开发能力、科研成果、职称水平等,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大,奖励办法很多,但对于师德建设的手段和办法却很少,往往停留在喊口号和精神鼓励上,每年的师德测评和年度考核只是走走形式,显得特别疲软,极不重视。

(四)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副作用是高校教师道德滑坡的现实原因。教育技术从幻灯片发展到多媒体,这是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教师因此越来越依赖和崇拜教育技术,反而丧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了技术的奴隶,导致行为异化。教师上课成了对机器机械地操作,过分关注课件内容,忽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制作课件或撰写文章时肆意在网络资源库里进行掠夺,丝毫不考虑知识产权和版权问题。尽管通信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但针对网络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手段尚未健全,在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们将言论自由发挥到极致,滥用自由的结果造成整个网络诚信体系的崩溃。一些高校教师把网络当做减压的工具,随意使用某个网名在网络世界里宣泄不当言论,全然不顾人民教师的形象,导致批评教师的言论也是不绝于耳。

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策略

针对高校教师师德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高校除要贯彻落实好这些法规政策,还需要认真研讨当前高校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从各高校实际出发,勇于改革探索,构建一套高校干部、教师管理的良性机制,重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形象。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此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重视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台高度关注,通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邀请专家举办报告会、召开教师大会由学院领导逐条解读、各系部分头组织学习等多种形式对规范进行全面学习。同时要求教师对照规范条款,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撰写学习总结,自我提出改进措施,使整个学习活动变成一次思想的洗礼,品格的升华。许多教师表示,正因为出台了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了多形式的学习,自己认清了形势、增强了意识、明确了任务。同时,一些言行举止已经偏离轨道的教师及时悬崖勒马,自觉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和约束自己。

(二)加大新入职教师培训力度。一是建立严格准入制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教师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坚决把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人员挡在门外,做到宁缺毋滥。二是建立全面培训制度。新入职教师在学院需要经过党政领导的见面座谈会、党委组织部安排的校纪校规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会、教务处安排的教育教学培训会及系部安排的专业培训会等一系列的培训培养之后才能上岗工作。三是建立实习试用考核制度。只有通过系部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对其德才两方面的考评方能转为正式教师。当然,除了新入职教师,所有教师都应该持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因为面对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只有苦练内功、警钟长鸣,才能使教师增强免疫力。

(三)安排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教学和管理两路平行的弊端,解决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实问题。2012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取消过去单纯由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模式,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模式,要求专任教师至少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明确教师除了授课和开展科研外,管理和服务学生也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项改革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使师生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的集体,有利于师生建立深厚情谊,并通过教师实际参与学生管理的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近几年,对于学院涌现出的广西教学名师、广西先进工作者、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服务广西“三农”工作标兵、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等先进人物,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都予以大力宣传,通过上门慰问、召开表彰大会、举办模范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弘扬师德师风,对于个别特殊贡献者,学院还专门举办授奖仪式,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鼓励全体教师学习先进、超越先进,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带动学院教师整体师德的提高。同时,建议各校对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各领域的标兵,如爱国守法标兵、教书育人标兵、严谨治学标兵、服务社会标兵、为人师表标兵。教师标兵多了,落后分子就少了,学校的教学风气就会得到改善。学校教风好了,学风自然正了,社会的风气就会得到改善,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

(五)构建合理的师德测评体系。学院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发挥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务处在师德建设方面的合力作用。将原来由教务处负责师德测评改为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并成立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领导小组,出台了《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重新确定了考核的指标和赋分,采用定性加定量的考核办法对教师师德进行客观评价。明确规定除教学质量测评由教务处组织开展外,其他师德考核工作由组织部、宣传部共同负责,加大对师德测评工作的组织力度,从而改变过去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提高师德测评的有效性,使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整体面貌得到一定程度地改观。

总之,全社会应共同关注和关心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为提高高校教师师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校教师应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坚决杜绝低俗陋习,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努力成为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从而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蒋占峰,高新杰. 提高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六点研究[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院,2000(3)

[2]于学友.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2)

[3]杨桂华.社会转型期精神迷失现象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郑捷.当前教育技术实践中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和对策[J].教育实践和研究,2008 (8B)

【作者简介】黄笑仙,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教师,政工员。

9.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篇九

作者:李江涛 钟晓兰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代表着高校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迅速增长,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238-02 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快速扩展促进了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2002年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步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适应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需要,高校教师的数量也呈逐渐增长趋势,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高校师资队伍低年龄、高学历趋势明显。据统计,高校教师中45岁和35岁以下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79%和46%,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和教育的接班人,代表着高校的未来和希望,其知识水平、道德素质无论是对学生、对高校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一方面激发其教学和科研的动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塑造其良好的人品、学品,发挥其在学生德育中的模范引导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而近年来曝光的丑闻,包括层出不穷的教师乃至教授学术不端事件更凸显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紧迫性。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从目前高校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追求,受到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理论修养不足,政治敏锐性尚需提高

近年来,各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均有较高学历,基本上是硕士、博士,一方面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发展潜力、上升空间大,知识结构新,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与大学生心理距离近,并带来了高校教师整体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等。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由于学历提高而带来的自我欣赏心理也给德育带来一定的挑战,有的教师觉得自己科研水平提高了,龙源期刊网 http:// 思想境界自然也就提高了,不需要再接受德育教育了;有的自以为那些教育都是意识形态灌输,自己搞科研的,与那些东西没关系,不屑去学习;还有些教师一直注重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因改革开放而体制与法制的不完善导致的腐败现象不能正确对待,对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不关注;等等,这些都使传统的师德教育难以发挥作用。1.2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坚定、正确的职业道德理想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碰撞,道德规范冲突,再加之商品经济的冲击,思想的多元化,一些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造成了部分青年教师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上的混乱,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取世俗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而没有把她看作是承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的事业,以至于急功近利、轻思想重学术、轻奉献重索取,道德取向功利化。1.3 责任心不强,对教学、科研和学术态度不端正,心态浮躁

有些青年教师缺乏孜孜不倦的勤奋钻研精神,对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无心探索新的科研成果,无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攻关;有些青年教师经不住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甚至从事低水平的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工作,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无心钻研本职业务,备课不认真,上课得过且过,教案缺乏新意,一本教案对付多年,有的甚至连教案都没有,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1.4 育人意识淡化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大学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但有的教师只注意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而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置之不理;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来,下课走,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因而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业务搞上去就行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领导和辅导员的事,完全把教书育人割裂开来,不能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1.5 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和精神

有些教师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安于现状、知识贫乏、不求进取,工作无动力、不学新知识、不钻研业务,教学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穿新鞋,走老路”,不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提升自身职称和能力。1.6 师表形象模糊化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表率。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在各种场合都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然而,有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

龙源期刊网 http:// 神,职业情感淡漠,职业行为失范难起表率作用。有的教师对学生教育、关心、爱护、尊重、鼓励不够,对学生冷嘲热讽、挖苦责备;有的教师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甚至有的青年教师晚上沉迷于网络游戏、歌厅酒吧,白天上课无精打采,随便应付了事。2 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市场经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负面效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竞争性、开放性,诱发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处在的社会转型期,这些消极因素强烈地冲击着象牙塔中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一些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坐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的文化服务性行业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随着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进入我国,尤其是网络以其方便快捷的绝对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学习时间,致使教师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

2.2 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挑战

从近年来高校教师引进的方式看,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渠道:一是从国内外高校应届和往届无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直接引进,这批人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事业、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强的可塑性;二是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在职研究人员中引进,这些一般都是以特殊人才或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引进的,大多给予优厚的待遇,这部分人的各种人格特征已经形成,并且水平都比较高,传统的德育方法对其很难发挥作用;三是从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中引进,这一点在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表现得更多一点。这些不同来源的教师之间相互影响,对教师队伍的德育带来了许多困难,使教师队伍的整体德育形势更加严峻。

2.3 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已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充实了相关的师德建设内容,但多数内容只是停留在书面和文字上,很少落实或取得实效。这是因为,在运行体制上,有的规章制度内容空泛,缺乏具体考核的可操作性标准;在管理体制上,教师聘用制度包括职称晋升制度还不够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如职称晋升制度方面,过分强调科研项目、获奖成果、发表论文的数量,并将这些量化为“硬性”指标,而很少注意教师的道德品质、育人状况等这些“软”指标建设。在目前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较大比例且大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较多,科研上要取得成就有较大难度。同时由于学校在教学安排、教学管

龙源期刊网 http:// 理、学生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热情的发挥,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消极应付心理;在监督机制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2.4 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近几年,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十年前的五六倍,这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补充师资,高校采取提高住房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增加科研经费等措施引进人才,这虽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但也使一些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和责任感不强的人进入了教师队伍,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3 优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3.1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

师德师风主要是教师思想认识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建设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因此,青年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个人的理想和命运与教育的振兴、科技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自觉服务祖国,奉献社会。

其次,强化青年老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工作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是形成高尚师德的力量源泉。广大青年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树立典范,加强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要经常开展争当师德师风“排头兵”活动。每学年开展“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十佳教学能手”、“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活动,树立和表彰师德师风教育先进典型。同时要注意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宣传载体和渠道,积极宣传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青年老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大力宣传与师德建设有关的各项制度,增强广大老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3.2 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

高校青年教师基本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较全面知识结构。青年教师满怀一腔雄伟抱负,渴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就,这不仅是教师渴望自己成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要,更重要的是,这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的心理动力因素。青年教师这种抱负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努力营造鼓励青年教师干事业、支持青年教师干成事业、帮助青年教师干好事业的氛围,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尽可能为青年教师施展才能、实现抱负提供舞台。比如,加快学校发展,加强校园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和实验、实习、实训条件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 3.3 关注教师需求,认真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最终是由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状况决定的,只有顺应道德发展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才能促进教师道德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要把解决青年教师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人才成长的环境。要更加重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扎扎实实为青年教师办实事,解难事,为其搭建施展才能的良好平台,不断增强其角色意识更好地发挥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时刻把青年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理解、体贴教师,才能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3.4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是基础,是保障。在坚持正面教育,“以德育德”的同时,还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机制、约束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保障师德师风建设沿着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要把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坚持不懈地抓好。各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切实履行各自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职责,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各院系、教研室等基层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把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制定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文明用语、非文明忌语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师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师德师风典范担任师德规范巡视员,采取不定期的问卷调查、教师听课、学生评议等途径,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检查,加以示范和警戒,督促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第三,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奖惩激励机制。细化并公开奖惩、津贴、评优、晋职、聘用等条件,并与师德师风紧密挂钩。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建立一种公平、公开、有序竞争的机制。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重点考核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0.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篇十

王长坤

(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 ,河南 济源 459000)摘 要:愚公移山由一个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并不断充实和发展、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明确师德修养目标、坚定师德修养信念、直面师德修养困难、践行师德修养规范,可以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进而使自己能够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愚公移山精神;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愚公移山》故事经过傅斯年先生开创性地发掘和全新解读、徐悲鸿的艺术性再现和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诠释,在上个世纪中叶完成了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精神,建国后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四代领导人的倡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因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对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愚公移山精神的形成、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愚公移山精神形成

1.《愚公移山》故事的早期记载和在古代的传播

晋朝张湛注的《列子·汤问》记载了“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故事。全文仅300余字,却细腻地勾勒出了“愚公”这一鲜活生动的形象,行文流畅,措辞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这一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其诞生后却犹如深藏于河沙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不为人所知,更不为人所赞。《昭明文选》、《艺文类聚》、《初学记》、《古文观止》等各类古文选集(选本)均无选载,甚至《幼学琼林》等少儿读物中也难觅其踪迹。因而,《愚公移山》故事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并没有什么地位,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2.20世纪初期傅斯年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全新解读

当旧中国的历史沉重地翻过不堪回首的19世纪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只有新世纪的曙光和封建帝制的落幕,更重要的是由于被封建思想禁锢了2000多年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已不再是铁板一块,于是人们看到了旧的思想体系逐渐被打破的新景象,中国也进入到了由新文化运动引领的思想文化变革的新时代。“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大变革、文化大清点,新文化运动也呼唤一种新的民族精神,于是历史选择了愚公移山、选择了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从尘封的历史走上了时代的前台。”

[1]

1918年11月,《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刊登了一篇石破天惊的的文章——《人生问题的发端》。此文章的作者便是《新潮》的主编——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傅斯年先生。他在阐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呢?”这一问题的时候,把淹没于历史长河、尘封于浩瀚书海中的《愚公移山》故事发掘了出来,并创造性地从“为公”、“民众”和“努力”三个方面全新解读了《愚公移山》故事,进而形成了在当时思想文化界、理论界引起极大轰动的“愚公移山论”。

3.20世纪中叶愚公移山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

推翻了封建帝制的旧中国依然灾难深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了当时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的入侵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何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如何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除了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代表的西方先进革命理论中寻找答案外,还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旧中国难题的金钥匙。

以画马驰名于海内外的著名画家徐悲鸿,也是一个关注祖国命运的和百姓疾苦的爱国志士。20世纪40年代,他在旅居印度期间,创作了油画《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的精神意蕴在徐悲鸿那里得到进一步扩展延伸, 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2]由于当时正值抗战相持阶段,徐悲鸿的以“愚公移山”为题材的画作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如果说傅斯年开创性地把“愚公移山”从瀚海书海发掘出来,并做了全新解读,赋予它关于人生的新内涵;徐悲鸿的以“愚公移山”为题材的画作,艺术性地揭示了“愚公移山”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意蕴。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则最终完成了“愚公移山”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在中共„七大 ‟上,毛泽东同志曾三次讲到愚公移山,对愚公移山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大力宣扬。”

[1]

尤其是他在在“七大”上所作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生动地讲述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在此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愚公移山精神。“毛泽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愚公移山精神,超越了《愚公移山》寓言相对性的本意和傅斯年的“愚公移山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1]

以“觉悟、决心、大众、团结”为主要内涵的愚公移山精神鼓舞和激励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团结奋斗、万众一心,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尘封于浩瀚历史书海中的“愚公移山”也终于由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升华为激励无数国人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二)、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作为一种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建国后愚公移山精神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四代领导人的倡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其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愚公移山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呢?前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纪念毛泽东《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讲话中将愚公移山精神概括为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忍不拔、团结奋斗。他说道:“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的昂扬锐气;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团结奋斗的优良作风。” [3]具体说来,愚公移山精神核心是直面困难,勇往直前、敢想敢干;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取创新;精髓是坚忍不拔、锲而不舍、顽强拼搏;根本是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团结奋斗。

近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着由于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国际形势依然严峻而带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需要克服的新困难,无异于愚公想搬走的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如何适应面临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和克服新困难的新答案,进而有利于我们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愚公移山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具有以下时代价值:“一是工作方法上体现目标明确、坚定信心。二是工作理念上体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三是工作进程上体现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四是工作艺术上体现发动群众、团结一致。五是工作态度上体现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上述五个方面具体体现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唯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直面困难,勇往直前、敢想敢干,而不是知难而退,畏首畏尾,才会拥有克服困难勇气和锐气;唯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取创新,而不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才能找到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和克服新困难的科学方法;唯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忍不拔、锲而不舍、顽强拼搏,而不是摇摆不定,甚至是半途而废,才会拥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唯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团结奋斗,而不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才能获得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新困难,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可以不断提高我们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素质,使我们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更好地解决新问题和克服新困难,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4]

二、高校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高校青年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师德师风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途与命运,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5]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数量、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与此相适应,高校教师尤其是80后、90后青年教师数量也迅速增加。这些“学历高、知识新、业务强、思想活”的青年教师,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和高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客观上讲,这些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奉献精神、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势在必行。另外,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当今时代的复杂性、市场经济的两面性等因素,也决定了在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师德修养。

(一)、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职业道德是每个人从事执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精神条件,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师的劳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劳动,主要体现在:

一、由于教师在劳动过程中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因而劳动任务具有双重性;

二、由于教师主要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的能力、学识、人格等主体性因素,因而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

三、由于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主要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实现劳动对象即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劳动过程具有创造性;

四、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人,因而教师调动劳动对象具有复杂性。教师劳动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素质的高低。也就是说,只有具备较高师德修养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全面把握劳动对象即学生的复杂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创造性,因材施教,圆满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劳动任务,从而体现自己最大劳动价值。但是,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并未意识到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既不认真钻研教学内容,也不全面了解教学对象,更不积极主动地创新,而是崇尚名利,忽视敬业奉献,把自己的劳动仅仅简单地看作是谋生的手段,从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教书匠”而不是肩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光荣的人民教师。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才能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学子的“引路人”,也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二)、当今时代的复杂性

“当今时代, 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 “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推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而且,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经济来往、文化传播、科技交流等渠道对我们进行西方价值观、政治观的渗透,以期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这种复杂的时代特点,决定了身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广大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增强对不良思潮的“免疫力”,才能肩负起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三)、市场经济的两面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逐步过渡,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的两面性是明显的,它除了对经济社会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外,其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小觑的。“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关于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而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则重视不够、批判不够、抑制不够,结果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商品化、庸俗化,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滋长蔓延,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成为社会公害。”现在的大学早已不再是“象牙塔”,更不可能是世外桃源,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对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免疫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劈波斩浪,勇立潮头,也才能完成自己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

[7]

[5][6]

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水平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和社会转型中,由于受到外来西方文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包括高校青年教师在内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容易受到一些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而导致道德滑坡。愚公移山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道德精髓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格特征和中华儿女道德修养重要内容。因此,年轻一代尤其是在身负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有助于自己在成为大学生们知识的传播者和能力的培养者的基础上,更能成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

在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应努力做到四个方面:

(一)、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明确师德修养目标

在行为方面,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的行为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蜜蜂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就已经把它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成了。也就是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人行为的目的性。愚公移山绝不是脑袋一热的盲目行动,而是深思熟虑、“聚室而谋”后明确了明确的目标:“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愚公正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拥有了实现目标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动力:“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巴菲特在《做你自己》一书中指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见,在人的道德修养过程目标的导向和驱动作用和力量是多么巨大。因而,明确的师德修养目标,是整个师德修养过程的起点。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中,只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象愚公一样明确自己师德修养的目标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高校教师,才能使自己的师德修养获得不竭动力。

(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师德修养信念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候甚至是惊人的。因而在人做很多事情尤其是需要自己付出艰辛努力的时候,信念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蒙冤被判终身监禁而入狱,入狱后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好友瑞德的帮助,生活得还算比较“惬意”。然而,他并没有被肖申克监狱“体制化”,而是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持续长达十九年的行动:用一把藏在圣经里的石锤在监狱牢房厚厚的墙画壁上凿洞。正是他坚定的重获自由的信念,使他最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逃离戒备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愚公其实并不愚,他非常清楚“移山”之难,但又能举一家之力为之,是因为他和安迪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坚信,子孙相继,坚持不懈,而山不加高,因而“移山”必成。也正因为他有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才使得他能够“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而且是坚持不懈,直至“帝感其诚, 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因此,广大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中,只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修养信念,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而不是摇摆不定,甚至是半途而废,才会拥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才能不断克服师德修养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抵御来自方方面的各种诱惑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外来文化思潮的侵袭,也才能最终把挡在自己师德修养途径上的“大山”移走,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师德修养目标。

(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直面师德修养困难;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绝大数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困难是很正常的。正如俾斯麦所言: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生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所以,遇到困难不可怕,关键是遇到困难之后人的态度和行为。愚公面对横亘于家门前的大山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和移山的巨大困难(毕竟是“方七百里, 高万仞”的大山,不是一座小土丘),不是在困难面前止步,甘于现状,听之任之,继续忍受“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不是躲避困难,逃避现状,背井离乡,而是勇于改变现状,能够直面困难,勇往直前,“先谋后为”即先谋划(解决好土石置于何地等问题),而后付诸实践。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休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只有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象愚公那既不在师德修养中遇到的困难面前止步,也不逃避这些困难,而是敢于直面这些困难,勇于改变现状,找到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并付诸师德修养实践,才会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自己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

(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践行师德修养规范。

任何人的道德修养都是“知”、“情”、“意”、“行”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环节或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或系统。显然,道德认知是我们修养的起点和前提。在师德修养过程中,我们既要通过认真学习《教师伦理学》、《师德概论》、《师德新论》等学术专著、《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讲话领悟师德规范,还要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体悟、丰富新时期教师师德规范。愚公移山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蕴含的愚公移山精神给我们师德修养提供了很多借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丰富师德规范。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不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丰富践行师德规范:敢于直面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困难(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快速更新的学科知识、孤傲自我的教育对象等),勇往直前、敢想敢干,展现出年轻一代教师的锐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是能够不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取创新,不断找到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和克服新困难的科学方法;面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既不是止步不前、摇摆不定,也不是知难而退、半途而废,而是敢于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够看到自己劳动的独立性、自主性,更能看到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因而能够克服青年教师身上常见的较为强烈的本位意识、个人意识,能够和其他教师以及各种教育力量做到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从而形成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合力,最终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的师德素质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顺利进行。”因此,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尤其是不断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是新时期加强高教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水平,才能建立起一支真正能归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实际、青年大学生成长实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高校青年教师也才能够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新时期的师德建设中,不应忽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愚公移山故》事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的洗礼,已经升华为激励无数国人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在新时期师德建设中,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高校教师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积极践行愚公移山精神,可以激励自己不断自我完善,使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进而能够顺利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8]作者简介:

王长坤(1970—),男,河南温县人,河南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主任,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参考文献 :

[1] 薛玉森.愚公移山——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神话”[N].河南日报,2006-09-07(11).

[2]田兆元 邱硕.愚公移山:20世纪的民族精神建构及其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3]徐光春.纪念《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讲话[N].河南日报,2005-06-09(1).[4]崔寿克.《愚公移山》与民族精神.毛泽东思想研究[J].2008年,第6期.

上一篇:半期个人总结下一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