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本学期我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教导处组织开展了暑期网络网络集体备课的学习,通过这次研修,将学习心得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更加明确了工作思路。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探索,深入做好网络集体备课工作,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增强了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网络集体备课为我们教师的参与和共同讨论创造了平台,使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真正达到了最优化,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使我不断自我成长。
二、强化了我的参与意识。
我们网络集体备课学习的方式以个人+集体=个案为主。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网络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网络集体备课后,个人再对网络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并进行修改,形成有特色的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教案。强化了我的参与意识,把网络集体备课变成我的自觉行动,让我真正参与到了这一学习中。
三、通过开展网络集体备课学习,我在新的学期里将会按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研讨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为确保备课学习的实施,我将积极接受学校教导处的督促和检查。
总之,经过这一个学期的网络集体备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将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2.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电子备课,合作,独特,因材施教,超前
“电子备课”是我镇教办近几年来推行的一种新的备课方式。它的主要做法是:同一年级的课, 每个学校分配一两个单元, 由该校教师个人或集体备课。用电脑打印出来, 并发电子邮件到各校任课教师手上, 但由于电子备课是一种新生事物, 正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 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 应加大探索力度进行探讨, 现根据我参加电子备课的感受, 从得与失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以其得以改善, 更好地发挥这种备课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一、从“电子备课”的实际出发, 鲜明地突出其合作教学的目的
过去, 教师备课基本上是个人独立操作。虽然也有同级科组的集体备课, 但主要是统一教学目标要求、课时和作业, 教法和教学资料则全凭个人抉择, 班数少的学校、级组, 则是“孤军作战”, 唯一可供参考的是全国统一编印发行教学参考书, 而这本参考书的内容主要提供词解, 分解, 段意, 中心思想和练习题答案等, 于教法上的建议甚少。其实, 对于教学操作来说, 最费思量的是教法设计, 尤其是对于初入行的年青教师, 他们既缺乏经验, 也缺乏积累, 备课甚感困难, 质量也难以保证, 即使是老教师, 由于课程教材的改革,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如何教出新意?如何体现新的要求?如何能提高效率?每节课都是一个新的研究课程。因此, 备课的负担量很大, 压力很重。
我镇推行“电子备课”使教师能够迅速获取同一课文的多个不同设计方案和有关教学资料, 实现较大范围的教学协作, 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做到思路上互相启发, 资源上互通有无;教法上取长补短, 从而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彻底改变了备课上的“孤军作战”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 我镇推行的“电子备课”有别与“用电脑备课”的一般含义, 其实质是教师群体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备课协作交流, 正符合当今世界趋向以合作求发展的潮流。因此, 我认为“电子备课”的名称应更鲜明地突出“合作”的目的, 定名为“电子合作备课”或“网上合作备课”。
二、实施“电子合作备课”, 必须坚持“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独特的原则
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教出自己的特色, 这本是大家熟悉的常识。然而, 从我镇“电子备课”的实施情况来看, 却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教师以为实行“电子备课”分工负责, 就是我自己只需备分工给我的课, 别的课则不需要思考, 照搬别人传送过来的教案就行;有些负责备课的教师怕别人说自己备课水平不高, 不够标准, 因而过多地参照某些名师、特级教师的教案, 设计过于理想化, 忽略了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脱离实际的教学设计和照搬别人的教法, 注定教学的失败。因此, 我认为有必要强调以下几点:
1) 实行“电子合作备课”意在交流、启发, 取长补短, 而不是统一教法。
2) 实行“电子合作备课”, 必须坚持“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独特的原则。
所谓坚持“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就是坚持个人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和习惯, 严格依据大纲的规定来备课, 别人提供的教案只能作为借鉴, 思想上一定要确立脚踏实地与创新开拓相结合的理念, 因材施教, 教出自己的特色。当然, 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可以统一, 但教学方法则必须结合实际, 因人而异, 各出心裁。
因此, 在“电子合作备课”的做法上, 我建议也作些改变, 就是把原来“每个学校负责一两个单元”改为每单元的课, 每个学校都拿出一个设计方案网上交流, 这样就更能达到大家都动脑筋, 都出主意, 真正集思广益的效果。
三、破落后的旧模式, 开创先进的新模式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的一种相对的规范, 好的教学模式能体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研究建立科学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但是, 从我镇电子备课的情况可见落后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例如:讲读课基本是这样的模式:“解题引入→范读或学生自读课文, 圈画疑难词句或思考问题→分段, 逐段阅读分析→总结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特点→质疑解疑—→堂上练习或布置作业”每课如此, 不仅学生觉得厌倦, 我们教师自己也会觉得老套没味。
新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着眼, 大力改革教学。当前, 我镇正在试验语文的“三维一体”教学新模式, 我们的“电子合作备课”应当跟上这个改革的趋势, 要敢于冲破陈旧落后, 死板的教学模式, 探索开创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崭新模式。也就是说,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多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如何打破旧有课堂常规, 沟通课内外, 校内外生活;如何实现多学科的融洽;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等方面来考虑设计施教的方案。这当中有一个十分关键的突破口, 就是把活动引进课堂, 即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设计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唱、画、自主地探究, 自主地实践, 我认为“电子备课”今后应着重在这个突破口上思考研究, 以其开创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电子合作备课必须在时间上有超前性
电子备课从它的出现就大受欢迎, 但是它经常是姗姗来迟, 有时教师们都上完了这个单元, 它才露面, 这样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教师的辛勤劳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现这样的情况,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负责的教师备好了课, 但不会使用电脑, 无法打印传送, 要求助于别人而耽搁。二是学校的电脑出故障, 或负责教师的忙碌给忘了, 造成传递较慢。解决办法是:1) 保证备课超前;起码超前几周;2) 负责的学校应当指定懂电脑的教师负责打印传送, 分工负责。
3.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总体构想
一、我对语文教学备课的认识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是我在高中教学一周后体会到的,它的微妙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抓大纲方向
只有明确了这个方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心里踏实。
2.抓教材,并且这个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着眼
所谓广度,就是对语文各项知识(文学、常识、语法、修辞、表现手法、构思立意、表达技巧,甚至历史、地理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并且能信手拈来,不拖泥带水,牵强附会。
所谓深度,就是快速的领悟力、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咬文嚼字的功夫、深钻细研的技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等。
3.抓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先了解他们,研究他们,首先,要知道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理解领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等。其次,要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信心与爱好等,这些直接体现着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后,在综合了解学生各种情况的基础之上,为他们考虑:在课堂上他们需要什么(具体)、不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反感什么;哪些理解起来容易,哪些理解起来不容易;哪些是可以当堂接受的,哪些需提前预习、课后巩固;哪些对他们最有效果,哪些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费力不讨好的……
4.抓自己
我有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我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生能接受我哪些方面?不能容忍我哪些方面?昨天教学得失?今天该怎样惩前毖后……
综上所述,大纲、教材、学生,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才是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善于揣度的思想家、优秀的组织者、高超的指挥家、出色的演讲家……高中语文,应该有许多值得深研的地方,非花费大量的心血是不能做好的。
二、我教学备课的总体构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做了以下总体构想:
1.课堂模式
少讲,尽量把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这就需教师在备课时作极其充分的准备,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作缜密的部署。
2.以本为本,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从整体着眼,高屋建瓴
对课程内容思想、主体风格(或格调)、作者构思、写作特点等,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并以此为框架,拉起全文之“纲”,这个,我觉得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3.抓要点
抓住教材中若干要点,钻进去,点燃,让它爆炸,升起来烟雾弥漫,扩散无限,是意境,是张力,是遥远的星空和宇宙;底下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什么就是什么,看什么就是什么,是触动,是震撼。深刻、难忘,是支撑天空的大地……
4.问题教学
多设计些课堂练习题为好,因为文学毕竟是相当抽象的精神产物,只想不做,光说不练,容易使学流于一种更为空洞的思维领域、更为虚幻的失重空间、更为迷茫的精神沙漠、更为偏离的边缘地带……在一片扑朔迷离的“烟雾”中,摸不着头脑,或者索性,自顾自地去作心灵的旅游——与其劳神费力,还取不到“真经”,不如驾一片闲云回我的“花果山”或“高老庄”去。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因为这项工程做起来确实庞大,头绪繁多,耗时费力,弄不好,哪个环节上准备不到,就可能导致全局失利,所以我得一项一项落实,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搞定。
4.备课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2011年10月11日我县教育局组织了我们中小教师进行了备课技能全员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比较丰富全面,而且也比较细致。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从学习中,我感受到了本次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次教学技能的培训,让我在教育教学的观念得到了再一次的更新。下面我就本次假期培训的情况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博学好学,严谨治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我们要以这次才学习作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创新,“学不可以已”,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学习上不断进步,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否则,事业将是无源之水。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常虚心请教别人,借鉴他人,与其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营造一个有利自身进步的良好环境,从而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因此,我想我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在工作中,应当扎扎实实,不断努力,不断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为了避免造成的“闭门造车”,我绝不会放弃任何的学习充电机会。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积累经验,增强智慧和提升能力。
二、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实现教书育人。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应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去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并不是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正是着眼于社会,而教书育人,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受益不尽,如今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参与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光要认真教好书,更重要的是教好学生怎样做人,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
三、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促进有效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已进入了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认真地去摸索和总结。经过这次的全员培训,我认识到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不做旁观者,而应该去推动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在课改的行者,让新课程理念,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
自从培训之后,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培训不光给了我们老师一个收获的平台,还给了我们老师创造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收获的是让我这个乡村的老师,有机会与优秀的老师交流,从他们身上我可以认识自我,知道老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如何去做个幸福的老师,如何去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去转化差生等等的教学理念,如何去树立教育的惩罚观等。之后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是幸福的,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工作是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工作不是简单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要像陶行知老师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一大事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受这种重托。
5.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巧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给课堂增添了趣味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手段。
今天在看新课程视频时,专家讲到吴正宪老师在《商不变的规律》时,引发了这样的故事情景,小猴子分桃子:3只猴子分6个桃子,小猴子们一听不高兴了说:“太少了。”;于是妈妈说30个桃子分给15只猴子吧;小猴子们还是不高兴地说:“还少了点。”妈妈又说道:“600个桃子分给300只猴子吧!”小猴子们听后高兴的说:“太好了。”妈妈听了也笑了,吴老师赶紧给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谁是聪明的一笑呢?”
虽然这只是专家在叙述,可我听后感触颇深,首先想:“课堂上为什么我没有提出学生这样感兴趣的话题呢?如果我也能巧设问题,我[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的学生一定能够积极地去思考,他们的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拓展。”再者想:“精心设计一个小小的悬念,为本节课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面纱,可以使学生去思考、去研究,为探究埋下了伏笔,为合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说探究、合作只是作表面文章,很少有实效地应用在课堂上,现在这一情景的出现使我豁然开朗。
在备课中就要备学生、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设计问题,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按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不能够以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为目的。
6.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校本培训 篇六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支持备课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理论,转变备课观念;
2、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原则,树立正确的教学设计理念;
3、明确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其为指导,诊断和解决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效备课的理论支持 要点:
1、备课的学习理论支持
2、备课的教学理论支持
3、备课的系统理论支持
(一)备课的学习理论支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l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刺激(提问)——反应(回答)——强化(确认)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 l 基本原则:
小步子:学习内容分成细小的单元
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反应,保持学习动机 及时强化:学生及时知道反应是否正确
自定步调: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 低错误: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尽可能反应正确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l 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l 在教学设计上的要求
教学目标——自我实现:实现自我的需要,是促使人发展的最大内驱力 教学过程——自由发展: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好,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好;要学好,必须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
教学原则——真诚、信任和理解: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情感对待学生;充分信任、足够相信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非指导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越小,教学的效果越好;学习的发起,以来于教师和学生彼此关系中的某些态度
(二)备课的教学理论支持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l 其一,教师应抓住学科的基本结构进行教学,这是关键。
其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是怎样掌握知识的。l 特征:
——强调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强调直觉思维: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主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强调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
——强调信息提取: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对他们加以组织的信息记忆深刻,从而产生最佳记忆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l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l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属性): “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同化;顺应)
——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不会完全一样,需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
——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者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l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 ——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的方式
——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教师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 ——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 ——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
(三)备课的系统理论支持 系统论以系统为对象,考察和研究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采用最优化方法求得系统的最佳化结果。站的高看的远。
l 教学可以看做系统,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活动组成的。
l 教学设计本身也是系统。运用系统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四条原则: ——整体性原则:
——结构功能原则: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不同,要素不同,可以获得相同的功能;同一结构,可能有多种功能
——目的性原则:一切方法、手段等都为目标服务
——最优化原则: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使系统实现最理想的目标 l 教学是一个“生命”系统: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余文森 l 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
——教材: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 ——教学: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
l 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为学设计教 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给生成提供时间和空间
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由学而教(调适预设)
l 以发展为目的,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要点:
1、教学设计的概念
2、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l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而实施的设计——教为学服务的教育观念
l 教学设计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以科学理论为支撑
l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有序的系统性——创造性智慧
l 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方案和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和实践活动——注重反思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
l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的主动的发展为出发点
l 根据教学系统的特点(“生命”系统)和教学设计的特点(系统性、理论依附性、灵活性和具体性)进行设计 l 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实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个性的发展 ——体现数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教学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强调发展性评价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要点:
1、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
(1)从感性到理性:动手操作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2)从好奇到好学:探索研究教学的一般步骤是:创设情境——确定探究计划与方案——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得出结论。2.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
(1)倾听与表达——基于主题对话的教学设计,基本模式:先确定对话主题,再进行主题交流,最后形成共识。
(2)分工与协作——基于小组合作的教学设计,关注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初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指根据学生状况、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而选择的课堂教学目标,涉及到教学特点、教学规律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议采取的策略等。
教案反思与研究
目标:
1、能够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理论及《课程标准》等的指导下反思备课实践,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2、理解教学的中设计(课堂生成)和后设计(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掌握教学的中设计和后设计的主要策略和基本方法;
3、明确说课的意义,掌握说课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一、教学前设计与课前反思 要点:
1、课前反思的作用
2、课前反思的内容
3、课前反思的形式
(一)课前反思的作用
课前反思,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反思。具有前瞻性。
与他人比,进行吸收和内化,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反复阅读,深思熟虑,进行查缺补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拿到一篇课文,先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凭着自己的理解,备第一次课。第二次,找来和这篇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料,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的特色。上课和设想的东西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会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不断区别哪些地方顺利,哪些地方困难,对设想进行调整,再备第三次课。”——于漪
(二)课前反思的内容
课前反思要求教师备课时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
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再确定
——教学内容的补充、舍弃,重点突出 ——教学策略(方法、手段)的调换、优化 ——教学过程的调整
——充分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 ——教学条件的检查与改变 ……
(三)课前反思的形式 个人反思,批判性修改
——研究参考资料
——熟悉教案,及时修改
同伴互助,合作性修改 ——课前说课 ——“无生”上课
获取专业支持,启发性修改
——观看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或优质课教学录像等 ——网络教研:博客、论坛、专业备课室……
二、教学中设计与课中反思 要点:
1、课中反思的作用
2、课中反思的内容
3、课中反思的手段与方法
(一)课中反思的作用
课中反思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反思。具有监控性。
有利于调控课堂,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有助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和应变的能力
课前的“预设备课”只是准备上课,是预备性行为,到了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师生、生生交往,教学过程定有变化,教案理应改变,变是必然的。绝不能上课拿着预设教案照本宣科地背诵。
到了课上,课上的现场设计与修改均是教师思考后教学实践,不可能、没时间、也没必要现场动笔写修改的设计,一心就是如何教好学生。
“预设备课”到了课堂出现的意料之外,正是现设备课的关注点、着眼点。对于这意料之外,应看成是可贵的资源,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盼望出现的生成资源。既不要害怕避开,也不要草草了事,而要正视它、重视它、研究它、解决它。现场精心修改教案,作好“现设备课”。——赵景瑞
(二)课中反思的内容
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实际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以及出乎意料的事件等情况,积极进行反思,查找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进行及时的课堂调控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是否偏离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是否促进有效学习
教学节奏是否符合学习心理
出乎意料的事件是否是生成的资源 ……
(三)课中反思的手段和方法
手段:观察,谈话,考查,作业,操作 方法:
有的放矢:根据教学目标调控,确保“底线”
因势利导:
——根据学生疑难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课堂“意外”情况重新组织教学活动
因“错”制宜:根据学生的错误和普遍性问题,及时补充、补救
因材施教:《有效备课——初中数学》
三、教学后设计与课后反思 要点:
1、课后反思的作用
2、课后反思的内容
3、课后反思的形式
4、课后反思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后反思的作用
课后反思即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有助于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地丰富教学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二)课后反思的内容
课后反思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还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从宏观层面讲,教学反思要考虑教学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及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观念(教学理念)。
从微观层面上讲,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管理,媒体的配置与使用等
(三)课后反思的形式(《有效备课——初中数学》l 教学随笔
教学日志
教学案例
教学叙事 教学课例
行动研究
(四)课后反思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自我控制,请他人监督,与学生协作,观看录像
方法:记录成功的经验,书写学生的创新,捕捉教学机智,总结失败的原因,尝试“再教设计”
四、说课与教案反思
要点:
1、说课的意义
2、说课的内容
3、说课的要求
4、说课的评价
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利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与听课人员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一)说课的意义
说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讨形式,是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前说课,能够发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进行修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通过课后说课,对课堂教学中好的做法进行提炼和升华,以推广应用。说课能够在课堂之外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无效和负效问题,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为教学设计失误的实验品和牺牲品。
(二)说课的内容
“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教材,目标,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
(三)说课的要求
讲究方法,吸引注意
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联系实际,说深说透
(四)说课的评价
做好有关准备:熟悉内容,了解条件,掌握标准及时、客观、互动(对话式“谈课”)
时间:2011.10.7 地点:教学楼北四楼办公室
内容:学习《有效学业评价——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 话题一:初中数学练习与测试命题的基本理论
1、命题的基础知识(1)命题的界定与功能(2)命题的构成(3)常见题型
2、命题的基本方法(1)选用(2)组题(3)仿编(4)改编(5)新编
3、命题的基本原则(1)人文性原则(2)差异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4)应用性原则(5)学科性原则(6)导向性原则
4、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的新要求
(1)新形势对教师提高命题技能的新要求(2)新理论对教师提升命题质量的新要求
7.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一、遵路———把握课文内容结构
遵路, 路在何方?作者思路往往表露在“文眼”上。何谓文眼?晋人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是帮助我们把握作者思路的路标。赏析“文眼”, 就能理清思路, 把握课文的内容结构。
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 如果按“勤劳的一生”的线索去分析课文, 把第二段至第七段的内容归纳到这条线上, 是顺理成章的。但第八段以后的内容再归纳到这条线上就有点牵强。但是, 如果把握“文眼”, 抓住第七段末尾一句话“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 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 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作“路标”去分析, 理解内容结构就平顺得多。从全文角度审视, 作者既写母亲“勤劳俭朴”, 更写母亲“宽厚仁慈”, 两者结合地来反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全貌。没有像母亲这样的人民支持, 革命不能成功, 没有像母亲这样的人民奉献, 社会不能进步。作者写《回忆我的母亲》不仅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悼文, 更是一部讴歌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交响乐章。文思探讨到此, 要备好课文就容易了。再如《背影》一文。文章一开头就是一句统领全篇的“文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 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这是第一次开篇点题写背影, 以后全文围绕背影展开, 从不同方面着力写父亲的背影。第二次具体描绘父亲的背影, 第三次是写寻觅父亲的背影, 第四次写在结尾, 是回忆中浮现父亲的背影。从此思路探寻下来, 内容结构就容易领会了, 父亲的背影贯穿全文始终, 是连接全文的线索, 是作者立意的基点。把握好“文眼”去备课, 能从整体感知课文, 对《背影》认识也就深刻了。
二、入境———领悟课文内涵宗旨
怎样才能进入作者感情意境?作者的深情抒发, 是帮助我们进入作者意境的航船。作者行文到动情之处, 总会情不自禁地抒发, 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体味这些抒发就能融汇到作者的意境中, 就能准确领悟课文内涵宗旨。
如《记一辆纺车》, 作者吴伯箫记叙了当年延安许多与纺车有关的事情, 但纵观全文又会发现记叙的目的不在纺车。内涵是什么?教师如何备课?又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按常规“倒箧倾筐”的串讲显然难达到目的。如果以文中的抒情为切入点, 分析理解就能事半功倍。文章最后一句说:“跟困难作斗争, 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以此追溯全文, 可见作者以纺车为线索, 叙述延安大生产运动。显然, 作者是被延安军民“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感动了, 因而文章不是为介绍自己那辆纺车而写纺车, 而是以厚实、深沉的感情去讴歌延安军民“跟困难作斗争, 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理解了作者创作的意境, 课文的内涵、宗旨也领悟了。又如《紫藤萝瀑布》作者从看花、忆花到思花, 结构清楚, 思路清晰, 但主题却较难理解, 仅从内容结构分析, 学生领会肯定是肤浅的。但是, 如果换一个角度, 抓住文章围绕紫藤萝花反映出来的感情去分析, 就能顺利进入作者创作意境。特别是作者最后抒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经历十年浩劫, 痛失小弟, 作者经受的磨难是巨大的, 惨遭砍伐又回复生机的紫藤萝花启示作者由个人感情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作者写紫藤萝花, 睹物释怀, 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联系全文内容去品味抒发, 融汇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主题就清晰了。
遵路赏文眼, 入境品抒发, 对语文课备课很有帮咀华, 联系前后思想内容去探究, 整体理解课文。否则, “好端端的‘文’斩头去脚, 整体不见了, 只是某个局部;某个局部也不是从整体去认知, 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大义一番, 支离破碎, 碎尸万段。文章没有了, 文味没有了, 动情点消失了。”整体理解课文从何谈起呢?
摘要:语文课备课既要理解编者意图, 又要理解作者意图。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分三个阶段安排, 分别侧重一般语文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 编者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这方面, 笔者不想多说。作者的意图呢?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收编的课文都是佳作, 的确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的范文, 每篇的课前提示及课后的练习, 是编者对课文精辟的评析及其教学的指导, 作者意图点示其中。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却不能, 也不可能就坐享其成, 尚要花精力去研究和感知课文, 这就是“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关键的一环。
8.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备课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83-02
备课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指在对所讲授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并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表现在书面上就是对课堂讲授内容和课堂结构设想所形成的教案。[1]或者说,备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准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进行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如何备好课?这是每位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高质量备课,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一、做好“教学过程设计”,及时进行“教学过程回顾”。
一般来说,教案中至少应包括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分配”、“教学内容”、“课后习题”或“思考题”等栏目。其中“教学内容”是主体,是将要在课堂上进行系统讲授的内容。因此,在备课过程中,精读教材,吃透教材,从而把握授课内容的逻辑线索和整体结构并深刻理解附着于其上的各知识点,这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才有可能讲清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其它几项也都是与此相关的。
为更好地备好课,须在教案中加上“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过程回顾”等栏目,并且作为教案中的重要内容认真加以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是在课前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设想,正如说课,要回答的是:将讲授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线索推进?哪些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对重点难点问题如何展开、说明?利用什么方式、手段和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就如一个周密的计划,将授课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师自身能力与学生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及多媒体资料)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换句话说,“教学过程设计”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备教法、备设备等各方面因素的结合,因而,“教学过程设计”是高度综合的,某些细节又是相当具体的。只有认真地搞好教学过程设计,才能引导自己有条理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地、更好地完成整个授课过程。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除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外,更要花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思考教学过程,并写下或详或略的“教学过程设计”。而在每一次课后,又需要及时地修正“教学过程设计”与现实中不符的地方,使之更加完善。
“教学过程回顾”是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总结,也包括对课堂情况的记载等。所回顾的内容,有些是可以用来修正“教学过程设计”的,也有一些是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再认识,或是对某一知识点该如何讲解的再思考,或对教案内容进行修改、补充、调整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回顾,积累起来,也就成为丰富的经验,成为不断进步的阶梯。当然,这些内容不必一定记载于“教学过程回顾”一栏的空白处,可直接在教学内容中进行修改,这样使教案更富有生气。
二、占有大量的、新鲜的资料,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
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性较强(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或表述过于抽象(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掌握大量的资料,补充进自己的教案,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来说明深奥的理论问题或将课本上抽象的陈述形象化。这些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影视资料或图片等,还可以是实物或其它形式。
对这些补充的资料,可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数量必须较大。因为只有较多的资料,才能提供更充分的选择余地,教师才有可能从中选择更恰当的材料,来准确地说明所要讲授的内容。如为上好“纲要”课,许多思政课教师都会主动收集大量的影视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剪辑,用于课堂之上。第二,资料必须随时更新,与时俱进。特别是“基础”课和“概论”课,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紧密,一年前所使用的素材,许多都失去了时效性,说服力大大减弱。因此,每一年开课,教师们都必须重新收集最新鲜的资料,来替换旧的资料。也只有这新鲜的资料,才对学生更富于吸引力。
要有效地搜集资料,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吃透教材,把握所讲授课程的理论内容,特别是其逻辑线索和整体结构(如上所述),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知道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料,从而不管何时何处遇到对自己有用的资料,都会用心保存。这可算是一种“职业敏感性”,正如一句话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第二,要多听、多看、多观察,以接收更多的信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会使教案内容贫乏,准备不足,上课时必然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多上网,多看电视,多看书等等,这些都是有用的、必要的。第三,对思政课教师来说,要特别注意网络、报纸和电视,并注意观察现实生活,因为这些是新鲜资料的来源。特别是对生活的感受,用于课堂之上,更富于感染力。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中讲授“职业道德”问题时,笔者讲到了自己所接触过的一位医生的情况。在闲谈中,这位医生跟我讲:“第一,他是那所医院的创收尖子;第二,80块钱的小病,他都懒得看。”笔者将这则材料稍加整理,并命名为“一个医生的自白”,之后将其用于课堂之上,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有目的地搜集大量新鲜的资料,以充实自己的教案,通过大量的、新鲜的资料的运用,使思政课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和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
可以说,思政课备课,功夫在课外。也可以说,由于搜集和应用了大量的资料,因此思政课备课,是由薄到厚的过程(即由薄薄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提纲到厚厚的教案、资料和讲稿)。
三、注重线索与选择亮点
“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理清每堂课授课内容的线索,为学生搭建起整个知识框架,并保证授课内容层次清晰(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板书或课件的有意设计来展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因此,授课内容的线索和知识框架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之所以重视这一问题,还在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数相对较少。如将各章节教学内容详细展开,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必须理清线索,为学生搭建起知识框架,以便在次要的位置快速掠过而不显得突兀或中断,保证知识的连续性。但是,也不能处处都如此处理,否则,走马观花,学生所看到的就只有一个个抽象的框架,而缺乏血肉,难以理解。因此,必须选择某些重点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形成亮点。简言之,就是首先为学生搭建起知识框架,然后选择其中的某些部分重点讲解,将这些部分讲“出彩”。而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
授课过程中的亮点有不同的展现方式。如借助丰富的资料、新颖的形式来加以展现。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讲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首先按时间线索展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并将其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856年天京变乱前后)。其次介绍前一阶段(从金田起义到全盛时期)的历史,选择洪秀全早年经历、永安建制特别是介绍石达开、北伐西征东征情况(特别是北伐和西征情况)作为亮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和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短片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寓理性认识于感性故事之中。后一阶段的历史也有类似的处理。又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在以清晰的线索展示“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绪论部分第三节)的主要内容后,又给学生播放蔡依林的“看我七十二变”的MTV,以活泼新颖的形式来激励大学新生们在新的环境里努力改变自我、不断追求上进,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授课过程中的亮点还可以通过讨论法、演讲法及其它方式加以展现。
注重线索、搭建知识框架和突出亮点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又使得课堂生动活泼,更加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当然,课堂上的亮点不必太多,过犹不及。教师必须在备课过程中,就对此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此外,要教师们(特别是年轻教师们)每次都勾勒出清晰的线索,搭建起严密的知识框架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需不断朝这一方向努力。从努力搭建知识框架这一方面来说,思政课备课,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即由厚厚的教案和资料或讲稿到薄薄的线索和知识框架)。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9.备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共四节:主要内容是高校教师的义务、良心、公正、幸福。
每一节都是含义、特点、如何实现三小部分。基本都是概念性的东西,非常枯燥、乏味。
课后四道题,重点是第三道题:谈谈你对教师良心的理解。P59-61 第一节、高校教师的义务
1.正确理解高校教师的义务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所以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在社会关系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义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特定的义务。
教师义务是指教师依照《 教育法》、《 教师法 》、《高等教育法》 及相关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而必须承担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2.积极履行高校教师义务
(1)教师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教师应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
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的基本义务。《教师法》 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教育教学义务,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 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教师应履行思想教育义务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教师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教师法》 第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教师要 “对学生进行宪法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从法律的角度讲,教师和学生都是普通公民,他们的法律地位是平等 的,他们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因而,教师不能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从人性的角度讲,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育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他们。
具体来讲,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容许歧视任何学生。在学生出现
事故时,要采取一切措施救治。)尊重学生人格。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不得侮辱、谩骂、讽刺、挖苦学生;教师不得泄露学生隐私。
3)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
(5)教师应当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 教师法》第八条第五款规定教师应该“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具体来讲,教师履行这项义务应该做到以下几 点 : 1)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教师不得随意开除学生,不得随意禁止学生进室。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学生,积极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2)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有害于学生的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身体健康方面的,例如体罚,让学生参加危险的活动;第二个方面,心理健康方面的,例如因为肤色、相貌、民族、性 别而歧视学生。3)制止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例如,乱收费。高校乱收费的名目繁多,转专业费、补考费、重修费、赞助费、扩招费、毕业生就业指导费等等不一而足,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就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对外公开,这属于侵害了教育消费者权益。【安徽某中学的“杨不管”】
2008年6月12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2)班上午的最后一堂课是地理。课上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坐在第三排的陈某和杨某不知为什么突然发生了争执,随后两个人在课堂上当着正在上课的教师的面打了起来,而且越打越凶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经贵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的称呼。
法律界人士指出,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担当,就要体现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当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老师无动于衷当冷漠的“看客”,如何能让学生有安全感?
事后,杨经贵被停职,承担赔偿费用10万元!!
此外,高校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内部规则,这些规则要符合国家法律。几乎所有的高校在其内部规则中都做出了将违纪的学生予以开除的规定。这些关于违纪的规定是否合法、合理?我们只要把近几年来经媒体曝光、引起轰动的典型案例拿来,略加分析就可以看出来:
案例:◆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田永参加补考挟带纸条被学校认为作弊而予以退学,田永认为处理不当而起诉学校;
◆2000年湖南外语外贸学院的6名男女学生因同寝室睡觉被学校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而把学校告上法院:
◆200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大五学生王洪杰在实习期间生孩子而被学校开除,王洪杰认为学校开除她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诉 4
至法院;
◆2006 年,中央民族大学有10名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开除,这些学生及家长向北京市教委提出申诉等等。
以上案件几乎都因为学校的内部规则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冲突或不符合正当程序而以学校的败诉告终,我们可以想象,能勇敢地将母校告上法庭的毕竟是少数,每年有多少学生因为触犯了校规校纪后被学校不恰当处理而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的?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将学生考试成绩公之于众,将对学生的处分决定公开张贴,教师当众羞辱学生等做法既是对学生名誉权的侵犯,也可能构成了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
◆2003年12月,西南某大学二年级男女两位同学外出游玩,发生了性关系致使女方怀孕,校方知道后,将其开除。学生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学校诉至法院。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侵害原告名誉权,判决被告败诉。
(6)教师应当履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家就特别注意强调教育者应该提高业务水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要求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法》第八条第六款规定教
师有“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教师履行此项义务,主要做到两点:第一,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第二、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资料】:这些高校教师缘何走红网络(现代教育报
线教平2014-06-23)
近日,手写百万字教案、年届七旬的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严廷德教授“红”了,他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本教案副本,作为大学四年留给他们自己的青春记忆。一位学生说:“我想,这是老师送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以后每当我看见它就会提醒自己,治学做事要严谨,做人得谦和。”
差不多同时走红的还有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一位高数教师石老师。据介绍,石老师的魅力不仅是长得帅,对同学的问题总是很耐心、细心地回答。
今年四月,被称为“布鞋院士”的北师大教授李小文同样走红网络。走红的原因据说是其学术造诣之高与衣着打扮之朴素形成强烈反差,人们纷纷流露出崇敬之情,称之为“真人不露相”。此外还有“根叔(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1年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迅速蹿红)”、“凤哥”……
盘点近些年走红网络的高校教师,他们或帅哥美女,或苍苍老者;他们或靠语言幽默风趣取胜,或凭学问严谨学识深厚服人。这些教师中,既有风度翩翩、衣着时髦的才子佳人,也不乏有衣冠潦草的“布鞋之士”。一言以蔽之,他们都是不随大流、有个人秉性的活生生的人。
尽管对这些走红的大学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不容臵疑的: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大学吹来里一股清新之风,甚至颇有当年蔡元培当年主持北大时“群英荟萃”的风采。只不过前者出现在“中国”这所大学里,后者只是在北大。
蔡元培执掌北大时,主张不拘一格纳贤。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大文妖”之一,也被蔡元培延揽来北大讲“美的人生观”。正是这些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北大面貌才焕然一新。
反观我们当下的大学,不仅学校千校一面,没有办出自己的个性,就连大学的教师,也很少保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的。他们多数中不是不想,只怕还是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不够。很多大学的教师讲起课来“照本宣科”、味同嚼蜡不说,即使是为了评职称的论文,有些还要弟子代劳甚至直接抄袭他人。经师做不到,更别提做人师了,如此一来,即使自己想红遍网络,恐怕也难。
说到底,想红遍网络还是需要一点资本的。当然,从帅哥美女到七旬教授,从时髦潮语到学术素养,盘点近些年来走红的大学教师及其原因,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学精神正从外表向内涵回归,从喧嚣向沉静回归。对于我们的大学而言,帅哥美女需要,布鞋院士和手抄教 7
案教授同样须臾不可少。复归大学精神,不正亟需一大批坚守学术、摒弃功利、个性色彩鲜明的人吗?
第二节、高校教师的良心
1.良心是心灵中的卫兵(毛姆语)
卢梭说,“良知是灵魂的声音”
据说,印第安的一个部落至今还保留着一种习俗,大凡有事外出,没走几步总要喊一喊自己的名字,以防灵魂跟不上脚步。郭明义,一个平凡的工人,始终恪守平凡的良心,曾义务捐助了一百八十个孩子上学。他说:“做好事,吃得香,睡得好”。托尔斯泰写过一本书,叫《天堂就在你心中》,大意是说,当一个人按照天良做事,他就如同生活在天堂里,如果昧着良心做事,他一定痛苦在地狱里。这也许正应和了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天上有星辰灿烂,内心有良心照耀”。
崔健唱过一首歌,叫《:农村包围城市》,其中歌词有点哲理:有知识和有良心是两回事儿/没有良心有知识那有啥用啊/„„ 用良心换知识我还不换呢。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我把良心看作是一个心灵中的卫兵,社会为要存在下去制定出的一套礼规全靠它来监督执行。良心是我们每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执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因为人们过于看重别人对他的意见,过于害怕舆论对他的指责,结果自己把敌人引进大门里来;于是他就在那里监视着,高度警觉地卫护着它主人的利益,一个人只要有半分离开大溜儿的想法,就马上受到它严
厉苛责。它逼迫着每一个人把社会利益置于个人之上。它是把个人拘系于整体的一条牢固的链条。”
2.教师的良心是其职业荣誉感的重要方面
良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它的社会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内在性,二是综合性,三是稳定性,四是广泛性。
教师职业荣誉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社会用以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尺度,也就是对教师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赞扬)、社会地位,是臭老九,还是受人尊敬;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职业良心中包括的(自尊、自爱)。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教师是学校的良心,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立德先立心。
教师的道德品格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教师的职业良心又是道德的灵魂。这样看来,我们不能不重视教师的职业良心。
3.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
俗话说:地上做事,天上看,当教师,吃的就是一碗良心饭。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心存良知,做一名有良心的教师。每个教师不由自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大家的眼里,烙印在学生心上,这就是无声的魅力,这种人格的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无形的内化力。
教育是爱的哲学,是沟通的艺术。在学习中,要做学生的辅导者;
在生活中,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在心灵上,要做学生心灵阳光的舞者。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的良知,须从自律始
教师自律,是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勉等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来源于教师的人格品质,依托于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个人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内化和升华,也是人民教师的最高境界。然而,自律是一种渴望完善的高尚情操的完全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
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特别是自身的言谈举止、学识修养等方面的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律意识,强化自律能力,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强人格感染力。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第二,教师的良知,须有博爱之心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爱,是一种包容的博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有人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
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只有有了一颗师爱的心,才会有一张微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但给学生一张笑脸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微笑着,欣赏学生,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育其自责感。
在管理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更应该有一个宽大的胸怀。温柔一点,给学生多一些春风化雨;文明一些,给学生多一些生命的关注;放宽一些,给学生多一些个性张扬;宽广一些,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如果一味的打压,只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间的对抗。教师应该学会心疼学生,像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去温暖学生的身心。让那一颗颗脆弱而冰封的心灵不断的解冻,逐渐地向你敞开。用智慧和关爱去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信任,是我们教师莫大的幸福。
第三,教师的良知,须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有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园丁”、“蜡烛”、“绿荫”、“铺路石”,歌颂的就是这种献身精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
用之材的,你们的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毋庸置疑,奉献已经成为评价一名教师的很重要的标准。
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公正
苏霍姆林斯基对公正是这样认识的:“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的了。”
陶行知先生则认为:“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1.正视差异,一视同仁。
陶行知先生说过,“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定格成永远的差生,要平等对待学生,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要爱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不能随教师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①平等地对待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②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③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④对学生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对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不委屈任何一名学生。
公平地对待学生,应该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之中,比如,课堂请学生回答问题,要做到经常轮换提问对象,尽量让人人参与;找学生谈话,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编排学生座位,也要公正公平,不能让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同学坐角落,也不能说成绩好的就特别照顾,绝对不能带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厚此薄彼。
在对荣誉称号的评选上,也应切忌只由教师根据成绩或自己的喜好来定,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评选;班队干部的确定,也不能由教师指定或任命,而应该让大家去选举。
2.体谅和宽容
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缺点,也要积极热情地赞扬学生的优点。许多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于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人意地事情,要予以宽容。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尊。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3.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认真培养对于学生行为的准确而又敏锐的鉴别力;要敢于面对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发生的失误,一旦发现就要尽快地、开诚布公地加以纠正。
4.正确处理公正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公正地对待学生,并不等于否定因材施教,不等于在教育上实行平均主义。在任何一个学生集体中,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是绝对平衡的,总是存在个别相对后进的学生。对个性较强的学生,更要从积极的方面去引导。
四、高校教师的幸福
1.幸福
越是没有什么,就越是要找寻什么。“幸福”成为流行,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幸福。
一个整日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教师,谈何幸福!一个整天忙忙碌碌、无所思索的教师,谈何幸福!一个为追求高分、不顾学生死活的教师,谈何幸福!
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
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幸福。
人,什么不能忍受?饥饿、焦渴、酷刑,这些都能忍受!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认为: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这样看来:幸福是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2.教师的职业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
二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 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 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
显然,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教师所追求的职业目标应该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或者幸福地做一个教师。
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怎样幸福地做一个教师)呢? 要想真正从教师职业中获得幸福,要必须乐业。对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旁骛,在创造中获取快乐。3.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是这样说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
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 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 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第一,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奉献。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过:教育是没有物质实惠的神圣事业,有物质欲望的人压根儿就不能成为教育者。教师的工作是清苦的,既无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也没有举世皆知的辉煌业绩。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
限,课上课下,白天夜晚,总是默默地向学生倾洒着心血和汗水。可以说,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教师职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良心活”。
第二,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
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每一天创造者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艺术,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性格阳光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而教师从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教师还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把“干瘪”的教材丰盈起来,把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鲜活起来,当他们在课堂上词采飞扬,诗情洋溢时,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效果的突破,都能给教师带来成就感,令教师幸福不已。当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传递爱与自信,以自己的真情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时,作为教师伴随着热情和激动,感受着幸福,体会着幸福。相反,一个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没有刑期的劳役,那么,他只有痛苦和绝望。所以,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
第三,教师的幸福来源与学生的成长。
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发展是教师劳动的根本指向,也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
当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时,当学生的精神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10.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篇十
2月24日听了袁松莲的集体备课讲座,讲座中袁老师畅谈了对集体备课的看法,指出备课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此我感触很深。为此,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第一、集体备课利于新老教师互相启发,充满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的对象是本校的同行,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备课方案,还应针对本学科特点阐述备课体会、教学心得及自己对教材、教案、讲稿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同时,还应列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通过采取主题发言人主讲制度,高年资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备课制度,缩小教师在教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克服了对大纲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深度不一等不足。从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优势得到有力的释放,可从中获得启发,交流经验,并对自己的教案、讲稿、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反思并修改,从而获得提高。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启发、帮助作用尤为突出。
第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帮老师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使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集体备课使老师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享。在正常的教学中,我常常与同科教师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第五.集体备课开展及时,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集体备课分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试行运作、完善教案、课后反思。即每周一次集中集体备课,都有执笔教案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主讲这一周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备课。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大家讨论,形成授课思路。之后,老师自己再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学生的情最况,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备课模式。然后推选出每天讲示范课的人,安排他先讲,老师听课后加以改进再讲。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的方法。主题发言人一般由本组成员教案执笔者担任,所有教师都是参与者。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
11.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篇十一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1 ?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是备课的模式化,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备课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备课中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理念中的备课少而精。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 ?
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一、教师为什么要认真备课。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
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所谓“几番心血一堂课”,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那么,在教师备课中目前存在着哪些重教学、减轻备课弊端呢?我觉得教师对备课倾注的心血不多,思维含量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机械摘抄。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许多教师还始终抱着苏联凯洛夫的五大环节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第三,教法呆板。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
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的全过程。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像这些实用的课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尔看到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课而不写教案。
第五,备用不一致。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讲备不统一,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另用几张纸写一份,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暴露出一个问题:备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我们说备课是为了讲,如果讲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过于简略。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得不深入,不具体。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领导方面的。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觉得好像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
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是体现了个性,这就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要么,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对于上面这些现象,纠其原因来自于四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及备课实际意义的认识,起码对素质教育的内核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行动跟不上教育发展的形势。因此,我们要以 21 世纪需要的人才来培养今天的小学生,要不断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超前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二是缺乏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我们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质是我们办学的宗旨,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最佳育人途径,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面向现实,树立科研意识和钻研创新精神,搞好备课这个关键。
三是缺乏从严求实的要求和进取意识。作为教学领导要鼓励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教师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断研究教师教学上的问题,探讨科学管理方法。促进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发展。
四是缺乏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备
好课我看是态度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我看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不是吗?课备得质量不高,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酿成知识贫乏、技能僵化、实践淡化、思维老化的不良效果。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么,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不良现象?我觉得有效对策就是提高备课的思维含量,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课中的创造性思维,抓好备课的基础环节。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2 ?
从初入实习学校到现在,我慢慢的认识到:要在英语教师这个职业上站稳脚跟,仅仅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能不能写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对教学媒体熟练的运用能力都是我们这些从事着英语教学的教师们必须要具备的一门技能。拿说课来讲,就是锻炼我们教师口才的活动。
我对说课的理解就是,说教什么和怎么教。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对说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
把教材读透是有效说课的第一步。所谓把教材读透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肯花时间、愿意下功夫对教材内容进行钻研教师之间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既不能浅化教材内容也不能偏离教材的意思,既要有自己的见解,又要善于听取其他
英语老师的观。在高度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教学目标、单元重难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等等进行适度解说。在学习第一单元 My name is Gina 的时候,我首先认真的读了好几遍教材,找出了本单元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在与其他有经验的英语老师的交谈中,我发现我只注意到了“显性重点”而忽略了“隐性要求”,也就是说我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我没有认真的研读教材,浅化了教材内容而导致的。
(二)说学生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再说课时必须说清楚学生。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我们教师要分析这种知识经验对学生的新知学习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实现由已有知识经验到新知的平稳过渡。奥苏伯尔说,一个概念要获得心理意义,必须于头脑中已存在的’概念建立起实质的必然联系。在学习宾格的时候,我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中文词汇知识建立起与英文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 you 这个单词为例:在“我喜欢你”这个句子中,“你”作得是宾语。那么在句子” I love you”中,单词“you”同样也是做的宾语。
2、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要明确不同学生学习技能之间的差异;二要明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在学习英文字母的时候,我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课前小测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英文字母的掌握程度,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对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这里的态度起点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认知的水平,情感思想认识上的盲点等。有些学生在我上课时嘻嘻哈哈,我布置作业作业他们也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我在私下与这些学生进行谈话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就缺乏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英语学习无关紧要,在我的指引下,他们认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摆正了英语学习的正确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
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内容,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分。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要对号入座,切忌张冠李戴。制定教学目标切莫泛泛而谈,而缺乏可实施性。在学习第二单元 This is my sister 时,我只考虑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而没有注意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因此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不科学的也是不成功的。
(四)说教学流程 ?
说教学流程时,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简约而明了的环节设计。说教学流程也就是展现教学过程的步
骤,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优劣以及教学理念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我认为说课稿的优劣百分之八十由这一环节决定。因此,我认为分析好流程就成为说好一节课的关键。
(五)说板书设计 ?
对于板书设计这个环节,板书是教师语言之外的第二条学习知识的途径。板书设计首先要清晰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在内容设计方面要主次分明,突出教学重点。只有板书设计与我们教师的讲解和谐的搭配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
关于说课,以上浅言陋语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源头的。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虚心的学习,不停的摸索有效说课的真谛。我们通过说课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做一棵树,把根深深地植入虚心学习与自我反思的泥土中,总有一日能枝繁叶茂。而不是做一根藤,每一个我们所依附的力量,总有一日会离我们而去。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机会展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我风采。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3 ?
备课,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才能叫备课。而现在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这些要素。课标,没有学透;教材没有花时间研究;更别说学生了,照搬照用的教案又怎么会适用于不同的学生呢?
?
书上说,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案本扉页上贴着课标,作为提醒,也就是告诉我们课标是多么重要。不同的年段对于学习的标准是不同的,只有心中有标,备的课才是不偏离大轨道的。我们语文,从听、说、读、写和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都有目标,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往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而不能片面地只注重其中一项。如果不研读课标,我就不会知道原来语文课上,训练学生听懂别人说的话,也是语文;能说出完整的话,也是语文;能讲所学的规范语言运用到生活中也是语文。如果不知道的话,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忽略掉那些时机。
在熟悉课标的前提下,研读教材就是教师的基本功了。当然,繁忙的工作,让很多老师没有时间去研读,有时,在上课的前一天才匆匆掠过教材,找到重难点。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去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最佳教学方式的,往往就用最简单最死板的方式去上课了。这样时间长了,自然设计教学的能力就会下降。为什么特级教师能成特级教师,能设计出那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彩流程呢?那就是因为他们常常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不断思考,寻找最佳的方式才走进课堂,时间一长,能力就会越来越高。在刚工作第一年的上半学期,我很忙,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写教案了。因为没经验,不知道有哪些前辈用过的很好的教学方式,所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每天晚上做课件都是做到十一二点。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开心,因为我认认真真按照自己的教案做的课件,都备份了,以后完全可以用上。我现在也很庆幸的是我大四实习的时候遇到的师傅。我看过她的教案本,听过她上的课,先入为主吧,她的每节课都上得特别棒,流程跌宕起伏,让我一个听课的都在下面情不自禁地变成了学生。她是我的启蒙老师,她让我以为老师就应该是这么地会设计。到了工作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设计教案,于是我几乎是每天都要看视频,研究别人的课堂实录。看了视频,就记在心里,自己总结,这种方式可以用在哪里等等,这句话说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也用在我的课堂里,是的,我是照搬的,但是我是思考它好在哪里才会用。
现在第二年了,对重难点把握的能力更强了一些,但这还是建立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我看过一个段子,是说,我喜欢吃香蕉,你给我一车苹果,我不吃,你还生气。这可能是说的爱情吧,我却想到了我们的学生。虽然我曾经纠结于教学流程,但现在我知道,我所做的全是为了孩子,而不是我。所以我还是会借鉴别人的,我备课还是要花很久,因为我要找到最好的,能够对孩子帮助最大的那个教学方式才行。
备课,很难很难,当然,若想它简单也很容易。关键在我们,我们想不想让它那么简单。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4
?
在一段的实际教学生活后,备这一环节让我颇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教案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一过程称之为备。备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等,但因为一些日常琐碎的事情占据了教师大部分时间,实际上的备就等同于写教案了。教师平时在学校上、改作业、参与一些活动等等,已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然而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的检查,教师按固定的格式填写好教案本上的内容,工整的书写上去,这样教师们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了“书写教案”,然而这样精工细写的教案等检查后便放进了抽屉,上前教师还得重新备,这样的备造成了备与上的分离现象,这样备便成了一种摆设,这样的备是事倍功半的。
一节是否有效果,不只在于学生方面,老师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然后备好一节,上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最终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所以,我觉得备这一个环节,是上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备。相反,有效的教学对备的要求是很高的。备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条,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交流活动提供条,能促使堂变成活跃、有趣,有效的堂。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模式,让备真正服务于堂教学。
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为备打好基础。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去读、去感悟、去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精神和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线索,分析教材所体现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会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案。而不只是表面上去,分裂的去备。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5 ?
巧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给课堂增添了趣味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手段。
今天在看新课程视频时,专家讲到吴正宪老师在《商不变的规律》时,引发了这样的故事情景,小猴子分桃子:3只猴子分 6 个桃子,小猴子们一听不高兴了说:“太少了。”;于是妈妈说 30 个桃子分给 15 只猴子吧;小猴子们还是不高兴地说:“还少了点。”妈妈又说道:“600 个桃子分给 300 只猴子吧!”小猴子们听后高兴的说:“太好了。”妈妈听了也笑了,吴老师赶紧给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谁是聪明的一笑呢?” ?
虽然这只是专家在叙述,可我听后感触颇深,首先想:
“课堂上为什么我没有提出学生这样感兴趣的话题呢?如果我也能巧设问题,我的学生一定能够积极地去思考,他们的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拓展。”再者想:“精心设计一个小小的悬念,为本节课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面纱,可以使学生去思考、去研究,为探究埋下了伏笔,为合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说探究、合作只是作表面文章,很少有实效地应用在课堂上,现在这一情景的出现使我豁然开朗。
在备课中就要备学生、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设计问题,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按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不能够以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为目的。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6 ?
看了课表才知道是周老师讲关于新老师如何备课的问题,以前还以为班主任只负责管理的,不知道还要上讲台。个人认为这节课应该排在前面一点更好,备课应该是新老师上岗时碰到的最早又最重要的问题了吧。
备课的重难点应该是在备学生这一关。课上组织讨论“如何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流”这一活动给我印象最深,也受益匪浅。了解交流的机会其实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还有一点当时自己发言时忘了提到的,交流的方法很重要,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让学生认
为老师在盘问或者是给他施加压力,否则可能会挑起意外的矛盾。跟其他科任老师交流信息时更要注意这一点,同事之间比师生之间更要注意分寸。跟家长交流时反映学生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有意地贬低或者过分夸奖学生,对后进学生的家长最好是能够建议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学习上多加鼓励,切忌将短期目标定得过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对班级的学生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一个班集体的风气最容易受那些后进学生的影响,一旦他们发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学习态度就会好转一些,对老师的工作也会更支持。
下午在侨中听课。那一节课我已经讲过了,再听胡老师讲,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学生,我讲的课跟胡老师比较起来真是相差太远了。我教的班大部分是普通班,跟胡老师的学生比起来基础差很多,如果用胡老师的方法来上可能效果没他那么好,因为学生的水平可能不适应,但是胡老师的那种风格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是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老师要认真地、耐心地倾听,这也体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尊重;其次是老师要学会创造性地教学,探索新鲜而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让教学岗位成为自己成就人生的舞台。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7 ?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一年的实践,本学期集体备课的内容更为丰富,探讨形式更为高效。以我们英语组的集体备课为例,本周的集备主要是确立教学设计模板,从而使教学设计更为实用化,适合老师的上课以及课后的反思。教学设计是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是老师的创造性活动的设计,一堂好课从设计开始。通过学校的总体指导以及我们的集备研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以下总结:教学设计要确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即教学实施策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差异,练习、巩固、评价及时跟进。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除此之外,本次集备还进行了教学进度的调整,讨论了翻转课堂的使用以及研读教材、课标和自然拼读。通过讨论,众人的智慧与经验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加快了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8 ?
在顺店镇教育总支和学区的精心组织下,本学期顺店镇初中七年级,小学三年级同时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
备课时,大家都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群体中,各抒己见,从中使我学到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下面就谈谈集体备课以来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而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二、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为了适应新课程新颖性和选择性的需要,仅靠一本教材和教参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除了可利用自有的一些资料外,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就是互联网了。因此,我们将网上查找的一些信息进行整合,为组内人员共享,弥补了书本材料的不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
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集体备课能让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风格备同一堂课,从中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在集体备课中,也有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过去一个人独立思考,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书来完成课堂教学,今天已不能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趣味教学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成功的完成课堂教学。而今,通过多人合作,共同探讨,将一项任务分开化,我们有了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在闲的时间里,通过互联网获取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我会继续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9 ?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它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认知水平,促进了教师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认为集体备课,可以吸取到别人的优点来不断完善自己。在集体备课的时候,由于在教学中采取了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的做法,你可以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不断进步。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二、集体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
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大纲、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有意识合作上升到行为合作。
教师的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从意识间的合作走向了行为上的合作,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形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教师间平等、互助、合作、共进步的良好风尚,为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可行的模型。
?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对我们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我们既要实行集体备课,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我会继续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 10 ?
经过了多年的学生生涯,初上讲台的老师虽然对如何学习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做老师和做学生完全不同。如何能让一名新教师少走 一些弯路,使教学效果获得更佳,在这里向大家谈一些见解。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初讲经验,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
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 50 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 ?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
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新教师如何备课 ?
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
?
题的重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四、板书问题 ?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备课教案里除了有文字外,还应该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切忌不要成为教材的电子版再现。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干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备课备得越充分,上讲台讲课的底气就越足。特别是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最好能作一二次课前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堂课内的讲授和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课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讲课中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备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备课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11-03
创新备课体会文章06-15
城建教师备课心得08-24
教师集中备课心得体会09-23
学校教师集体备课心得11-05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心得体会10-09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学习心得08-08
小学数学备课磨课体会06-14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磨课体会 备课资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1-11
高一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发言材料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