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

2024-10-16

历史来源(精选13篇)

1.历史来源 篇一

分布地区

弘农郡:西汉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省灵宝北,为弘农郡治所,郡境包括黄河以南、宜阳以西一带。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天水郡:西汉时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湖南省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历史来源

「杨」源出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2.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甘肃仇池山)。3.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4.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5.赐姓转姓。6.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士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当代杨姓的人口已达到3696万,为全国第6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1%。根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电,国家自然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杨姓保持第6位。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杨姓人口由240万激增到3700万,增长了15倍多。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杨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杨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1大省,居住了杨姓总人口的12.4%,占省总人口的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以北、内蒙古以南和以东的高比率杨姓区,以及长江以南的低比率的南方杨姓区。在内蒙古、大西北、西藏地区,杨姓人数很少;而高比率杨姓区又以秦岭和三峡为界,形成云贵川高密度的杨姓区,以及两湖、黄淮、北方和东北四块低密度的杨姓区。在近600年中,杨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由东南和南方的迁移,特别是向西和西南地区的强劲的回迁,以及向东北地区的移民。

堂号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的肇姓始祖杼公兴旺发祥之地,故用此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学生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效法祖先的清廉家风。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等。

家族名人

杨行密(852~905)字化源。五代吴国开国君主。庐州合肥人。少为群盗,占据庐州,唐昭宗拜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地,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杨玉环:字太真,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开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生于蜀州。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业:宋朝太原人。初事北汉,骁勇善战,赐姓刘,名继业。北汉亡,归宋,刺代州,积功迁云州观察使,后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北征,业副之,连拔应、寰、朔各州。会契丹**萧氏率众南下,复陷寰州,业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偪业赴敌,既战而败,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后杨氏几代杨延昭,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捍卫疆土,杨家将的忠勇事为后人传诵。

杨秀清(?~1856)原名嗣龙,清朝广西桂平人。因与洪秀全约为兄弟,故改名秀清。与秀全同起事,屡败清兵,封东王,太平军号令几全出自秀清,权势颇盛,故世并称洪杨,后为韦昌辉所杀。

杨震宁(1922~?)安徽合肥人。华裔美籍物理学家,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九五七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尚昆前中国国家主席。

2.历史来源 篇二

曹雪芹在作品中所使用的熟语, 是一种通俗并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定型的词组或语句, 大多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反应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翟时雨先生曾说过:只要通俗易懂, 流行于世, 这样的词语和语句就被叫做熟语。熟语就是群众的语言, 包括俗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和谚语等。

一、《红楼梦》熟语的来源

据统计, 《红楼梦》共使用熟语300条之多。有研究表明书中使用熟语最多的人物是王熙凤, 其使用数量达57次之多。这些熟语中有成语11条, 歇后语52条, 民间谚语268条, 曹雪芹本人创造了7条。曹雪芹先生并不是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熟语的第一人。从宋元话本、杂剧以来, 已有很多作品中引用或使用了熟语。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追溯一下《红楼梦》熟语的历史来源。

(一) 来自于对元、明、清初戏曲小说语言的继承

毛文先生曾对《红楼梦》的熟语做过极为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发现《西厢记》和《金瓶梅》对《红楼梦》中熟语运用的影响是最大的。最典型的例子是《西厢记》中有一段是红娘骂张生“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而此番说辞也在黛玉的口中说出, 骂的不是张生而是宝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红楼梦》中, 邢夫人说过“人去不中留”, 这句话出自于《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金瓶梅》对《红楼梦》熟语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金瓶梅》中来旺曾连用“白刀子进去, 红刀子出来”, “拼着一命剐, 便把皇帝打”, “常言道:一不做, 二不休。”这三句熟语本是用来怒骂西门庆的, 而在《红楼梦》中再次得到了应用。还有很多熟语也都在《金瓶梅》中出现过, 如“吃不了兜着走”、“情人眼里出西施”、“雀儿拣着旺处飞”, 等等。

从这些例子,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红楼梦》中的熟语有很多都出自于元、明、清的戏曲和小说, 这也充分体现了曹雪芹对历史语言的了解, 并进行了创造性的继承。

(二) 来自于对历史古籍、古人诗词的提炼

如第十五回的“远水救不得近渴”就出自于《韩非子》, 第二回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则出自于三国时期曹囧的《六代论》, 七十一回的“治一经, 损一经”更是古代中医的术语, “佳人薄命”则是引用苏东坡的诗句“自古佳人多薄命”。

(三) 来自于对民间俚言俗语的整理

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于清乾隆时期, 在语言上引用了大量流行于当时的北京地区特别是盛行于旗人社会的俚言俗语。我们从中发现了很多陌生的俚言俗语, 在之前的著作中是没有使用过的。据一些学者推测这些俚言俗语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当时的口语, 是直接从口语中采撷的。例如第十六回中的“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 第七十五回中的“说一个葫芦就是一个瓢”, 第七回中的“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第六十五回中的“清水下杂面, 你吃我看见”, 等等。这些盛行于世、流传于口头的民间俚言俗语在作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亲切自然,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四) 作者自己精心提炼而创造的熟语

曹雪芹先生对语言应用颇为了解, 这一点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者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自己创造的熟语。如在一百零六回中, 贾政在查账之后发现很多问题, 气得跺脚骂道:“这还得了!”, 其他人劝贾政时说:“若是统总算起来, 连王爷家还不够, 不过是装着门面, 过到哪算哪吧!”, 这里的“装着门面”就是曹雪芹自创的熟语。清朝学者裕瑞在其作品《枣窗闲笔》中, 曾这样评价过曹雪芹:“善谈吐, 风雅游戏, 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 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是一个对语言非常敏感且十分幽默诙谐的人。

总之, 《红楼梦》的熟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元明清时代的戏曲和小说, 有一些是采自于当时民间流行的熟语, 还有一小部分是引用了历史典籍和文人诗词, 只有很小的部分是作者自己创造的。

二、《红楼梦》熟语的历史作用

熟语在《红楼梦》中大量的运用, 为增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表现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 以及人物思想的深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刻画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塑造了其典型的性格特征

在第七十七回中, 宝玉去探望病重的晴雯时说过:“古人说的‘饱袄烹宰, 饥膺糟糠’现在是‘饭饱弄粥’都不错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宝玉对晴雯的命运十分同情和关心, 不肯向当时的社会屈服但又苦于对封建势力的无可奈何。

秦可卿在第十一回中曾用了“治得病治不得命”来形容自己的命, 这句话表明了秦可卿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相信自然规律, 认为人力不能阻止生命的自然终结。袭人曾向王夫人献言“没事常思有事”、“君子防不然”, 从两句话中我们知道了袭人处事的精明, 她在提醒王夫人要对宝玉与黛玉、宝钗之间的事情早作打算, 不要等事情发生时弄得措手不及。

(二)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熟语具有精炼短小、哲理性强等特点, 它是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社会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所以这些熟语常常揭示了一些本质道理。列宁说过:“常常有这样的成语, 它能以出人意料的恰当, 表现出复杂现象的事物本质。”曹雪芹先生正是深知这个道理, 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熟语, 为我们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1. 揭示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以及必将灭亡的事实

《红楼梦》的开篇中, 冷子兴就说过荣国府一代不如一代了。贾府的儿孙们多是生活堕落, 荒淫无耻的家伙, 而贾政和贾赦却是碌碌无为的官僚家长, 当年风光于世的贾府无人看管, 大家只好坐吃山空, 贾府后继无人了。这一代不如一代的结局必将是衰败灭亡。表面上是在说贾府, 实际上也在说封建社会后继无人, 必将灭亡的事实。

在第十三回中, 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时说过:“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通过这几个熟语的叠加作用, 表明秦可卿让凤姐早作打算。实际上, 贾府这个大家庭的命运正是验证了秦可卿的预言, 贾府以及封建社会的灭亡是历史规律, 无法改变的。

2.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刘姥姥在得知凤姐赏给她二十两银子时说道:“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凭他怎样, 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腰还粗呢。”通过刘姥姥这段话, 我们知道了封建社会的巨大贫富差距, 底层百姓无论怎样辛苦劳作, 都不可能摆脱贫穷, 不可能像王权贵族那样每天丰衣足食, 只知享乐。社会是黑暗的, 在那样的时代了, 留给百姓的只有无边的贫穷和无尽的剥削, 这样的社会必将走向灭亡。

本文只是以《红楼梦》中的熟语为例子, 只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优秀的看法进行了总结, 做了比较浅显的分析, 并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曹雪芹《红楼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3.咸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篇三

【郡望】汝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上蔡,相当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一带。

历史来源

「咸」源出

1、出自高辛氏。帝喾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臣子咸丘黑,是咸姓始祖。

2、出自巫者。商代有贤臣名咸,因为以卜祝巫事为职业,故称咸巫,其后代以祖先名字为姓,称咸氏。

3、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的王妃骊姬发难,欲立奚齐为嗣,驱逐公子重耳和夷吾,导致晋国内乱。后废晋国公族,称为咸氏。

堂号

含象堂:咸冀为唐朝开元年间十八学士之一,朝廷在含象亭上画了他的像。像旁有御赞。

迁徙分布

4.翁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篇四

郡望 临川郡、钱塘郡、盐官郡。江西省抚州至南城一带,浙江省杭州市。

历史来源

「翁」源出

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恐非也)。其子孙以邑名翁为氏。

得姓始祖

翁难乙、翁弘

堂号

资善堂、赐鱼堂、六桂堂

迁徙分布

5.秦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篇五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

历史来源

「秦」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正》所载,周朝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鲁国,裔孙以公族大夫者食采于秦邑(今河南省范县北),以邑名「秦」为氏。二;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嬴姓之后,伯益裔孙非子,周孝王封之于秦,陇西秦亭是也。至始皇灭六国,子婴归汉,子孙以国为氏。三;古代大秦(罗马帝国)商人秦论。公元226年由海道抵达吴国,曾谒见孙权,谈及大秦的风土人俗,后归本国。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项羽有,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家族名人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太虚,北宋高邮人。官太学博士,累迁国史院编修官。少豪隽慷慨,工诗文,词风柔婉,世称秦淮海。着有淮海集四十卷。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賞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祐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琼:(?-638):字叔宝,唐时名将,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大业中先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士卒,后降于李密,复归王世充,旋弃之投唐,任马军总管。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桧:(1090-1155):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6.英语词汇的来源 篇六

词源,顾名思义,讲的是词汇的来源。英语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其词汇的来源是很复杂的。英语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时期:大约从449到1100年;中古英语时期:大约从1100到1500;现代英语:从1500年至今。总的来说,现代英语词汇的核心部分主要来源于古英语和中古英语。

1 古英语概述

古英语时期可以追溯到五世纪中期,在盎格鲁、撒克逊、朱特这三个条顿民族入侵不列颠群岛后,英语才开始形成。从欧洲大陆中北部来的这些日耳曼人后来成为英国人的祖先,他们使用的语言差异很小,古代英语就是这三种方言混合而成的。现在,人们通常把盎格鲁撒克逊语作为古英语。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英语。六世纪末期,一个说拉丁语的罗马传教士圣·奥古斯丁来到英国传播基督教。基督教对英语词汇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不仅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还带来了许多宗教专业术语,例如:abbot,candle,altar,amen等等。在这一时期,虽然英语没有像后期那样从其它语言中借用大量的词汇,但是本族语中原有词汇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例如,据说复活节(Easter)一词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神话中黎明女神的名字Eostre。它的原意是指冬日逝去后,春天(spring)的太阳从东方(east)升起,把新生命带回。由于该词喻意新生,于是被基督教教徒借用过来表示生命、光明、欢乐的恩赐者耶稣再次回到人间。现在的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被钉上十字架,3天后死而复活的基督教节日。它是基督教与古代所谓异教风俗的结合物。通过结合两个本族语中的词汇来创造新的单词的方法也很普遍,例如:hill+side=hillside等。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公元八至九世纪,英国遭到来自斯堪的纳维亚海盗的侵袭(Scandinavian Invasion),其中尤以丹麦人为甚。他们首先抢劫英国,继而斯堪的纳维亚人大规模入侵英国北部。到十一世纪初,丹麦国王卡纽特(Knut)宣布兼任英国国王,英国成为丹麦帝国的一部分。斯堪的纳维亚人进入英国,他们的语言也随之而来。斯堪的纳维亚人和英国人交往频繁,所以有许多斯堪的纳维亚各国词语进入英语。一个很有趣的特点是,由于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在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是近邻,他们都是日耳曼族的分支,语言上十分接近,属于同根,同根的语言导致彼此语言防线的崩溃,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简化。古英语不少基本词汇与斯堪的纳维亚语呈现同一形式,如man,wife,father,mother,house,can,bring,see,full,well,over,under,till等;有些斯堪的纳维亚语词取代了与其同义的古英语单词,如sister取代了swoestor,window取代了eagpyrel,sky取代了wolcen。到了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在英国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完全被英国人同化,这期间,更多的斯堪的纳维亚语词汇被吸收到英语词汇中,如名词有anger,bloom,bond,boon,booth,bull,cake,f ellow,guest,haven,leg,loan,race,skill,skirt,twin,wand,want等;形容词有awkward,big,ill,meek,sly,ugly等;动词有bask,cast,gape,hail,happen,kindle,raise,ransack,scare,thrive,waive,seem等。丹麦语言学家,世界公认英语权威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在其著作《英语的成长和结构》(The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一书中写道:An Englishman cannot thrive or be ill or die without Scandinavian words;they are to the language what bread and eggs are to the daily fare.在这一句中就有5个常用词(thrive,ill,die,bread,egg)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此例可见它对英语的渗透之深。

2 中古英语时期概述

中古英语时期大约从公元1100到1500年。这一时期有一件重要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巨大影响。公元1066年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原希望自己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继位,也许诺于他,可是爱德华执政的后十二年间的主要顾问戈德温(Gddwon)在爱德华去世的次日被英国的遗老们选举为王,这一决定激怒了权欲熏心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同年,诺曼人在征服王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英国被征服。诺曼征服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诺曼征服之后,诺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诺曼底人鄙视盎格鲁撒克逊人,更鄙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语语言,认为英语“粗陋”“下贱”,因此宣布诺曼法语为一切官方语言。法语在英国取得统治地位,在宫廷、军队、政治活动和贸易活动中广泛被使用。自此以后的三个世纪中(威廉一世---亨利四世),英语几乎成为一种被人鄙视的“土话”,只有农奴和下等人使用,英语的地位降至最低点。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例子就是家禽的肉和家禽本身之间的不同名称。盎格鲁撒克逊人辛勤喂养出了“calf(小牛),ox(牛),swine(猪),sheep(羊)”,可是到了贵族的餐桌上则变成了“veal,beef,pork,mutton”;盎格鲁撒克逊人使用的既简单又明了的“build(建筑),ask(问),begin(开始),wet(潮湿)”等词,说法语的贵族们则管他们叫“construct,inquire,commence,humid”来凸显其尊贵的地位。词汇方面的变化也是显著的。由于诺曼法语一度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语言,大批法语词涌入英语。这在政治、宗教、法律、军事、社交、服饰、饮食等凡是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领域都有反映。法语词成为这些领域所有的词语的主体。从此,英语改变了运用复合法作为创造新词的主要手段,并用来指称新事物、表达新概念这一日耳曼语族的词汇的特征,而向外来语敞开大门,用直接引进借词的方法来满足对新词的需要。这一变化对英语词汇的发展影响深远,为日后大量的借词———主要是希腊语词、拉丁语词进入英语铺平了道路。

3 现代英语概述

现代英语一般以1700年为界,分为早期现代英语与后期现代英语。1700年英语规范化和标准化过程已经完成,这以后英语语音和语法都无大变化,只有词汇不断扩大和丰富。在现代英语的早期,文艺复兴对英语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在此期间由于对古典文化的研究而导致大量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汇被借入。例如acumen,advocate,angina,civil,complex,dedicate,education,impetus,veto等等。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英帝国开始向外扩张,与世界各地的日趋频繁,全球各地的语言都有词语进入英语,例如:kungfu(汉语)武术、silk(汉语)丝绸、harem(波斯语)商队、bazaar(波斯语)市场、shawl(波斯语)披肩、kiosk(土耳其语)凉亭、coffee(土耳其语)咖啡、nabob(印地语)大富翁、soy(日语)酱油,orang-outang(马来语)猩猩、paddy(马来语)稻。二十世纪以来,英美的科学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宣传媒介越来越普及,又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词汇也随着越来越丰富,词汇量有了成倍的增加。英语作为一种国际的语言,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国语,使用的人口达三亿四千万以上,是在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外语,在国际交往中起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就词汇来源而言,古英语时期并不很复杂,绝大多数的词汇都来自日耳曼语;中古英语时期,各种外来成分日益增多,如斯堪的纳维亚语,拉丁语,法语,希腊语;现代英语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交往扩大,英语从各个国家和领域汲取了大量的词汇,而且由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词。一般来说,对于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没有必要去了解每一个英语词的详细来源。但是,英语中有不少词语需要我们去关注它们的来源,因为知道了它们的词源和本义,我们就会对它们有更深透的理解,更深刻的印象。词源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认识其他的同源词,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以便更好地、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摘要: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词汇的来源是很复杂的。本文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来了解英语词汇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并且对现代英语词汇发展的趋势和出现的现象做出分析和解释,以便更好地、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关键词:英语词汇,来源,历史发展

参考文献

[1]Collins Cobulid.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Collins,1987:63.

[2]Pyles,T.,and J.Algeo.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35-55.

[3]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01.

[4]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32.

7.姜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篇七

1.天水郡:西汉置郡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圭阝(今甘肃省天水市);2.广汉郡:西汉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3.河南郡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4.渭川郡:姜子牙的后裔,分布未详。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志里面记载,姜姓,石桥镇居住,乃是姜子牙的后裔。

历史来源

「姜」源出

姜姓起源有三:

1、炎帝神农氏。《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姜姓始自炎帝。

2、出自桓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唐代上元时有桓姓者改为姜姓。

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据《宋书吐谷浑传》所载,宋时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满八旗姜佳氏改为姜姓;除此以外,今满族、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迁徙分布

姜姓,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代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盐墩乡,继续繁荣发展。后来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姜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堂号

姜姓以天水、龙泰、稼穑、渭滨、敬睦、云磬、森阳等为其堂号。

家族名人

姜子牙: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小白: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姜姓吕氏,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

8.中秋节的历史来源作文 篇八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沉浸在热闹的节日气氛里。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呢?中秋节的由来又是什么?于是,我和妈妈一起翻阅书籍,搜索资料,原来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中秋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

中秋节的传说也是非常丰富的,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9.创意来源的新发现 篇九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意来源

对于技术创新创意来源, 学术界和国外领先企业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一般认为, 创新的来源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顾客需求提供的线索;其次是同类技术线索;再次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浙江大学陈劲在《技术创新管理方法》中提出, 创新思路的信息来源可分为内部与外部来源。在内部来源中包括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及营销、生产等部门。在外部来源中包括商业来源 (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咨询公司等) 、教育与研究机构 (学校、科研机构等) 、一般信息源 (学术会议、期刊、展览会、专利等) , 以及政府计划与指导的作用等。

在廖瑞聪的《创意来源、技术、筛选、评鉴之研究》一文中对创意来源总结如下:彼德·杜拉克 (Peter Drucker) 指出, 大部分创意来自刻意、有目的寻求问题的解答、或取悦顾客的机会。创意有六个来源:新知、顾客、领先使用者、共鸣设计、创新工厂与秘密计划、创意的公开市场。另外, 创造性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也提供许多科学性的解决方案, 但较倾向于研发人员如何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提出不同的创意, 以供筛选与评鉴。

美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特点包括创意外部化, 向全球寻求创新构想与研发成果;注重从大学获得创新“种子”和人才;通过引进不同的技术来源, 进行相应组合, 实现集成创新;通过并购, 进行技术集成和市场整合。相对于美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 日本企业则非常重视员工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

技术创新创意来源几乎包括了企业内部、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竞品、高校科研机构、其它行业产品、专利等各个方面, 那么企业大多数的技术创新创意来源是否集中于某几个方面?企业是否可以根据自身技术创新投入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科技投入重点, 从而提高科技投入产出呢?

为此, 我们组织了珠三角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创意来源的问卷调查。珠三角制造企业数量众多, 约有二十万家以上, 其规模、技术水平和能力差异大;以机电类企业为主, 有外资企业, 有民营企业, 也有国营企业。考虑到技术创新管理的复杂性, 特别是需要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供应商、客户等的合作和有效沟通, 故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珠三角那些有明确的产品系列、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完善的新产品开发、生产以及销售体系的制造企业。

调查时间从2008年8月开始, 到2008年10月结束。调查内容涉及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支持要素如技术规划、组织文化状况;企业技术创新创意来源要素状况;企业技术创新创意方法要素状况等共5 0个指标。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行业有机电类、生物医药类等;规模以4亿~40亿元和40亿元以上为主;企业类型包括民营、国营、外资企业等。

通过对珠三角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创意来源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 我们发现, 技术创新创意来源活动符合程度排序结果如下:

从以上排序我们可以看到:

1.因市场需求产生技术创新创意来源指标总得分高于因技术进步产生技术创新创意来源总得分, 这说明市场推动技术创新的力度要高于技术拉动技术创新的力度。

2.企业高层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得分最高, 其次为企业高层对技术发展的洞察, 这说明企业高层在技术创新创意来源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技术人员技术创新提案和营销人员市场需求并列第三位, 这说明技术创新创意来源中, 直接面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最熟悉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企业需求, 因此能提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创新创意。

4.从排在前五位的技术创新创意来源我们可以看到, 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创意占主流, 处于企业经营前线的企业高层、营销、技术人员是技术创新创意来源的主力军。

5.对于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企业一般需要较大的科技投入, 但排名却比较靠后, 说明此部分来源对企业技术创新创意贡献度不是很大。那么是否不同的企业类型、规模在此方面是否有所不同呢?为此, 我们又分类分析了国营、民营和外资企业以及年产销规模不同的企业技术创新创意来源排序, 发现结果都比较类似。这说明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距离市场和商品化以及为企业创造效益仍有一定差距。

从上面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企业技术创新创意来源主要是企业内部高层、营销技术人员, 企业可以根据经营发展需要确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点, 提高技术创新投入产出, 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技术创新对企业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劲王方瑞: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海波:技术经营论.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5

[3]谈毅仝允桓李雪凤: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产业创新模式:一个选择性评述.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年第4期

[4]曾路孙永明: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10.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十

灌夫(?-前131年),西汉时期官员,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赐姓灌。

【一钱不值】是什么意思?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一钱不值】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一钱不值】词语辨析:

【一钱不值读音】:yī qián bù zhí

【一钱不值的近义词】:一文不值

【一钱不值的反义词】:无价之宝、价值连城

【一钱不值用法】:主谓式、谓语、宾语、定语

【一钱不值】如何造句:

1、像他这种奸诈的小人,在我眼中一钱不值!

2、这个祖传秘方一经外泄,就变得一钱不值了。

3、他们的建议不仅一钱不值,而且包藏祸心。

4、凡是那位奸商所大声赞扬的,往往是最一钱不值的。

5、这台机器年久失修,已经变成一堆一钱不值的废铁。

【一钱不值】典 故

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

灌夫喜欢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汾结婚,他喝了不少酒。一会,他走到田汾的面前敬酒,田汾说:“我不能喝满杯。”灌夫见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语带讽刺地说:“你虽是一个贵人,但也应喝完我敬的这杯酒。”田汾还是没有乾杯。灌夫讨了一顿没趣,就走到临汝侯灌贤面前敬酒。这时,灌贤正对程不识(曾任边境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说话,没有对他表示出欢迎的样子。

灌夫心里本来有气,看见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骂灌贤说:“我一向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在这里你竟和他学妇人们的样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后,人们对于别人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而要说这人一无长处,或是一无是处,就说“一钱不值”或“不值一钱”,亦即是毫无价值之意。

11.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 篇十一

形容天气恶劣。

【飘风苦雨】出自哪里?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飘风苦雨】词语辨析:

【飘风苦雨读音】:piāo fēng kǔ yǔ

【飘风苦雨的近义词】:狂风暴雨、狂风怒号、狂风骤雨、大雨倾盆。

【飘风苦雨的反义词】: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飘风苦雨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飘风苦雨】如何造句:

1、去汉中市第四中学的公车上,士鑫哥哥给姿懿和紫迎介绍了“飘风苦雨”的成语典故。

12.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来源 篇十二

关键词: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来源

顺应飞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经济, 为满足金融需求而产生的金融工具及手段各式各样, 也使得金融风险的不稳定因素指数有所上升。金融风险作为引起金融危机的触发点, 其内容与来源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一、金融风险及其特征

在经济市场的流动中, 由金融产生的相关风险称为金融风险, 包括了市场风险、产品风险、企业机构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给企业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在一些交易活动中产生的风险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在经营方面潜在的风险会对企业的整体系统带来影响。而这些风险在影响企业的同时, 对社会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也有所破坏,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金融危机。

其特征有:未知性, 会造成金融风险的因素各式各样, 人们难以在其来临之前进行准确的提前预测;关联性, 不同的金融机构所涉及到的产品与货币的流通与社会经济现状有一定的连带关系;杠杆性, 金融相关行业会有一些债务业务, 负债的概率决定了财务的杠杆性, 伴随这些出现的各类金融工具也会带来一些风险;传染性, 金融有关企业的性质包括中介性能, 而在中介关系链中, 其中无论哪方产生风险, 对其他方也是一种影响, 更严重时会牵连大片区域企业导致金融风险指数升级, 造成金融危机。

二、金融风险的生成

伴随社会经济中金融活动的增加, 金融交易已经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 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在金融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所应用的通讯科学技术使多领域交融在一起, 也就是说, 当一项金融活动影响到经济某领域时, 所产生金融风险会快速传播到其他领域, 导致发生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想要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 需要更好的了解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

1.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全球各领域内资金的流通和使用, 对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着一定作用, 但同时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为相关企业机构带来一定的盈利, 使更多的金融活动扩大市场与规模, 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金融网络。因此, 每个支线中的问题都会影响到网络中其他环节, 而扩大网络范围的同时也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使监管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多市场的金融流通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2. 经济虚拟化。

伴随金融经济的逐渐发展, 经济虚拟化的程度逐渐提升, 由于虚拟化中投机性增强, 所带来的风险也有所加大。资金在流通中, 受各类市场的影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使金融资产的自身价值快速增长超过了商品的自身价值, 逐渐脱离了现实商品的价值束缚, 使金融资金变化较大容易带来金融风险。金融资金流通的创新模式虽然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效率, 由互联网进行各类交易减少了所需时间的同时, 也带去了快速交易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波动性, 使金融风险更易产生。

3. 市场的波动。

金融市场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在供求情况的影响下, 平衡状态难以维持, 需要进行价格上的变动与调整, 这就给交易进行者带去了一定的风险。例如, 在借贷对象与银行的交易过程中, 利率是银行的收益部分, 银行对存款进行后续的贷款支配要尽快, 不然会受利率上升或下降的影响, 而存款者所受影响则与银行相反。这就是市场的波动给金融交易带去的影响。

三、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状况

在宏观经济的改革变化中, 金融市场的变动受企业机构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我国金融体系现状来看, 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类风险, 其中有三类风险较为明显:

1. 信用风险。

此类风险是我国金融行业最为主要的风险。金融企业的主要职能包括资金的借贷、投资等等, 而相关活动对借贷者与投资者的信用都有一定的要求。但一切信息都存在不确定性, 金融企业机构难以保证对借贷与投资者的信用判断是完全准确的, 且良好信用的借贷、投资者也会出现信用下降的情况。由此可见, 金融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交易风险就是交易者是否能够守约的信用风险。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若不能制定相应的对策去应对这些不稳定因素所引发的问题使其及时良好的解决, 对稳定的经营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目前来看, 我国的信用风险状况中较为突出的是房地产贷款的增长速度过快, 相关行业的业务水平有限, 银行面对的信用风险加大。

2. 操作风险。

此类风险是国家金融行业中比较突出的一种。一方面是由于操控信息技术的控制中心出现问题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失误, 面对诈骗等各类金融问题没有及时做出良好的应对而产生的影响。就最近几年我国金融行业的现状来看, 企业机构内部治理这一方面出现的问题占较重的比例, 也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特征之一。根据对相关风险案件的调查显示, 操作风险的源头其一是管理部门的腐败, 其二是员工个人的违规操作, 其三则是由于金融诈骗。这些问题的暴露都反映出我国金融行业操作风险的存在, 使金融企业机构面临产业损失的危险, 同时对产业机构的信誉也有所受损。

3. 跨业风险。

我国目前金融行业中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跨市场跨领域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经济的不断经营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市场行业开始接触金融商品或工具的利用。金融相关企业机构也增添了创业方向, 使得不同市场与市场之间的金融沟通与交流打开了新局面。一些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业机构为了增强自身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拓展创新新型业务。但不同的企业机构对与资金理财等方面的规则与制度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一些理财既涉及股票市场, 又涉及到外汇市场, 导致产生了跨市场的金融资金出现。从一些风险案例的内容讨论可知, 一些财务公司资金亏损导致了风险的来临, 甚至在参与到市场中后会影响到其他企业机构。再加上跨业公司的管理与监督还需要完善, 这些都是企业公司内存在的一些隐患。

四、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来源

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对金融风险的来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目前基础理论方面的讨论结果看来, 金融风险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研究:

1. 盈利与亏损的不稳定性。

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从统计学来看金融风险的不稳定性, 是指盈亏的不确定性以及盈利多少的变化;从经济制度来看金融制度与经济制度是否相适应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而金融风险的形成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是金融制度与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协调作用;其二则是金融制度在发展进程中的调控与管理。我国对于这一类的金融风险需要提升金融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提升, 以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深入分析了解金融风险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预防发生。

2. 多种不确定因素。

金融行业本身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广阔领域, 其中的风险来源于一切金融交易活动之前、进程中甚至完成后所隐藏的不利因素, 由于不确定性, 使金融活动在发展中制度不够完善、与经济制度无法相协调等等, 进而给金融企业机构的效益带来一定损失,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机构的发展。

3. 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金融活动的筹划准备中, 金融资金的流通给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 对比房地产等各类投资项目, 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行业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必然因素。金融项目就是如此,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 也可以这样说, 金融行业中所存在的风险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经历和解决的趋势。

4. 风险与危机的关联。

金融风险是金融领域内各行业发展中所受到的未知经济损失, 而危机则是指风险程度上升到某一状态。风险越大, 危机性越高, 金融交易活动越不稳定, 存在的不利因素越多, 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想要有效的预防金融危机的到来, 就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预测预防, 制定完善的机制体系, 以减少金融风险来防止危机的发生。这金融企业机构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5. 针对信贷的讨论。

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是在信贷资金的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影响下, 受到的已损害的效益后果。在金融行业的发展中, 信贷资金流动所带来的未知损害与后果使金融发展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隐藏的金融风险对经济市场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6. 金融体系的出现。

一些金融企业机构建立的金融体系在某种角度来讲, 对金融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力, 使金融发展中出现一定的矛盾化, 进而产生了金融风险。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我国现状金融风险的简单分析, 深入讨论了当前金融风险的一些来源因素。希望可以为阅读者带去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刘一霖.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兰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廖君沛.宏观与开放视角下的金融风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13.历史来源 篇十三

历史来源:

「瞿」源出:

瞿(Qú)姓源出有三:

1、以人名为姓。商代有一大夫官,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3、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瞿姓始祖:瞿父鼎。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商代遗留下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瞿父鼎,见于《博古图》,瞿父是瞿姓的祖宗,瞿姓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是的记载,瞿氏是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的后代,是博陵人。又有王僧儒谱说,河东的裴桃的儿子娶了苍梧瞿宝的女儿。还有,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汉代有河南太守瞿茂,梁有镇北将军瞿延,而唐时有绛州刺史瞿稹,望族均出自高平,松阳。平江府与温州平阳亦有瞿氏。望族居松阳郡,即现在的浙江省松阳县西部。瞿氏后人尊瞿父鼎为瞿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朝时候有个大夫叫作瞿父,他的子孙以瞿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是今天瞿姓最早的起源。古代时候,有个地方叫瞿上。商朝时候有一位贵族被封到那里为王,建立了瞿国。瞿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瞿氏,形成了另一支瞿姓。瞿上那个地方,在今四川省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一带,因为春秋时候孔子的一个弟子商瞿曾居住在那里,所以有叫商瞿里。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姓,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自汴梁举族迁上海地区,定居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翟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干,他们后来棋布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留为海上名迹。尔后,陆续又有迁入,如无至正间,瞿信由昆山避乱青龙江,同时期,任青龙镇教谕的瞿智也留什定居。南宋嘉定年问,瞿愉维任下沙盐场盐监,子世代相继,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150年之久。此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盐场,产量盐赋均为两浙之最,见自《熬波图》中所总结的制盐技术,所订刑纪,归倂灶座、建团立盘等系列整顿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作为,遂使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从而使盐场地区的下沙商贾咸集,遂成都会,新嘲歌楼酒肆,贾街繁荣,虽县亦未之过也。由于新场的繁荣,明中叶曾有立县之议,由于川沙豪族乔镗的反对,才未成功。元初,瞿霆发还兼领上海市舶司。煮盐、海运、棉织是古代上海的三大经济支柱,宋元际盐业尤为发达,瞿氏世掌盐业,聚集了大量财富,遂成松江府的首族。翟氏占地达7300顷,构筑了当时江南最大园林瞿家园,该园占地2顷,仅园内琴轩中收藏的名贵古琴就有百张,百客堂终日丝竹不绝,宾客满座。明洪武十二年(1380),朱元漳下诏族灭松江巨族,瞿氏位列榜首。诏令明文规定,仅留长子以存宗桃,余皆抄没,下沙瞿氏其族数百家,歼之殆颈。据记另有两仆各负一幼儿逃出,其中之一即传高桥界浜一脉。瞿姓遭此大劫,人员大减。明后期,瞿姓复起,隆庆、万历年间,武进士瞿彦威主持上海兵防12年,瞿氏与李、周、曹等姓同为上海望族。瞿彦威子骞廷,明末为膝县令,抗清牺牲。(余略)

堂号

瞿姓的主要堂号有:松阳堂、华鄂堂、八桂堂、述古堂、瞻远堂等。

==============

【瞿姓宗祠通用对联】

〖瞿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世用发帚;

龙跃镌诗。

——李文郑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常熟人瞿俊,字世用,号学古,成化年间进士,历官侍御史、广东按察副使。为官清廉,性格耿直,曾买来笤帚分送给同僚中那些没有清名的,人问缘故,他说:你家里多污秽啊1后因病辞官归乡,常与渔民席地饮酒。工书画,能写诗,著有《留馀堂集》、《学古斋集》。下联典指明末清初武陵人瞿龙跃,字天门,明末崇浈年间拔贡,喜欢游名山大川。明亡后,更是常年外出不归,所到之处,常把自己题咏的诗句镌刻在绝壁上,自号一勺行脚道人。所作诗多有奇气。

鹿裘高隐;

龙跃奇诗。

——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桓温造访瞿硎,见其披鹿裘,坐石室,神色雍容,乃命伏滔为之铭赞。下联典指清瞿龙跃之诗有奇气,多棘蹇之音。

赋成碧落;

名擢会魁。

——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瞿楚贤尝作《碧落赋》。下联典指明瞿景淳会试第一。

---

〖瞿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善本藏恬裕;

大名擢会魁。

——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昭文(今常熟)人瞿绍基,字荫棠,廪贡生,曾代理阳湖训导。喜欢藏书,广为购买宋、元善本,筑恬裕堂珍藏。与聊城杨氏同为道光年间著名藏书家,世称南瞿北杨。他儿子瞿镛,继承父业,积书至十万余卷,著有《铁琴铜剑楼书目》、《集古印谱》等。下联典指明代常熟人瞿景淳,字师道,号昆湖,嘉靖年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历官编修、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曾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著有《制敕稿》及诗文集。

---

〖瞿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颍悟驰声翰苑;

文词举显唐诗。

——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瞿景淳,累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下联典指唐瞿楚贤,工文词,尝作《碧落赋》。

---

〖瞿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仰先烈而勇战白沟,曾劳王事;

绳祖武而大魁黄榜,再振家声。

——瞿文暹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洪湖市沙口瞿氏宗祠联。为明末忠臣、文学家瞿式耜故里。

雅有诸葛风,定鞠躬尽瘁而死已;

死守桂林郡,能舍生取义以效忠。

——瞿文暹撰瞿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洪湖市沙口瞿氏宗祠联。

------------------

【中国人民解放军瞿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瞿道文少将

瞿道文(1919-——),1932年秋参加儿童团并任团长,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省委党样秘书,红31军政治部科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卫生部文书,总卫生部直政部干事,八路军总医院青年干事。1939年被派到新四军五支队从事锄奸工作,历任五支队政治部锄奸科干事、政治指导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锄奸部科长。皖南事变后,负责领导淮南和津浦路西锄奸工作,派人打入敌伪要害部门,获取了大量情报。1944年升任新四军2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1946年任华东野战军10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调空军,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空军第4军副政治委员。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73年调到北京参加林彪事件专案的调查。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长。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瞿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瞿新发少将

瞿新发(1931-——),笔名海云,江苏省南通市人。1946年底参加革命。1947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入伍后,参加过卞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建厦门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炮兵工作,毕业于武威炮校。历任第二炮兵第56基地司令部作战处科长、副处长,二炮第56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92年冬离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书画、诗词等。把参加学习活动作为晚年追求生活的乐趣,部分作品还被编入《共和国百位将军暨书画名家书画精品集》、《中国历代皇帝名人名将书画家笔迹大观》、《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国际书画精品集》、《共和国百位将军与书画名家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诗词精品集》、《共和国百位将军与书画名家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精品宝典》等多部书典。书法作品多次在军内外展出。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总参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三味书画院高级艺术顾问。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

【中国人民解放军瞿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瞿宏堤烈士

瞿宏堤(1913-1932),湖北省洪湖县人。1919年6岁时入学读书,13-14岁时习武健身。1930年17岁时随父务农。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洪湖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1929年秋天参加了洪湖县瞿家湾赤卫队。1931年春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所在的赤卫队与敌军遭遇。因寡不敌众,赤卫队迅速撤退,他担任炮手,阻击敌人,掩护赤卫队安全撤退后,背上土炮,抄近路追赶赤卫队。敌人见他单兵一人,大胆朝他包抄过来。由于身负土炮,行动缓慢,被敌人开枪击中小腿肚,鲜血直涌,行走不便,匍在麦田,继续向赤卫队撤退的方向爬。正在这时,敌人已出现在面前,一个为头的敌人向他开枪,子弹射进胸膛,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

------------------

【中国共产党瞿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瞿云白译员

瞿云白(1902-1958),又名瞿昀白,江苏省常州县人。瞿秋白(见下)之二弟。早年毕业于北京俄文政法专科学校,受兄瞿秋白的影响参加了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捕反时脱离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到兄长瞿秋白任教的上海大学读书。同年1月和上海大学的女学生王剑虹结婚。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被调派到上海总工会参加革命工作,经历了大革命时期许多重要活动。1925年又被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就在苏联共产党(布)的中央出版局担任翻译。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1930年奉命回国,在上海参加中共党的地下工作,是中共开展地下出版工作的重要一员。1931年以开办绸布庄的名义作掩护,在上海周家嘴路绸布庄内秘密设立中共地下的印刷厂。1932年又以一家住宅式店铺的名义为掩护,设立上海全总秘密印刷所。后被捕入狱,狱中结识了难友的邓拓。又从监狱迁至苏州反省院,在国民党的反省政策作用下,与兄、弟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当时国民党特务组织吸收了不少从莫斯科回来的中山大学学生,和这些同学成了专门破坏共产党组织的国民党特务。此外还参加了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在张国焘主持的《创进杂志》社担任发行会计。国民党溃败大陆前夕,当张国焘等中共叛徒相继逃出大陆后,瞿云白没有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安排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俄文译员。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历史问题,在此后的政治运动中受到管制的处分。

1958年逝世,终年56岁。走完了历史色彩十分驳杂的一生。

瞿坚白烈士

瞿坚白(1912-1943.5.14),江苏省常州县人。瞿秋白(见下)之五弟。早年小学毕业,受兄瞿秋白的熏陶,多才多艺,尤其爱好京剧,擅写文章,不时有短小的剧评寄给报馆发表。

大革命时期,分别任职于浙江淳安、嘉善、镇海等县的教育局事务员。在兄瞿秋白的影响下,刚正不阿,坚决抵制了集体加入国民党的强令。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浙江省镇海县教育局任事务员。1935年当获悉大哥瞿秋白牺牲的噩耗,强行克制内心的悲痛,毅然抛弃了安逸的生活,继承哥哥的遗志,矢志投身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历尽艰辛辗转找到武汉中共办事处,经徐特立介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前线工作,遂在冀鲁豫边区从事教育工作。后又被分配到八路军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第六专署调查研究室工作。1944年(一说1943年)5月14日在河北省武安县柏草坪村参加反扫荡时,与扫荡日军遭遇,英勇牺牲,时年32岁。

其遗体被安葬在河北省武安县车谷村,1963年迁葬到武安市烈士陵园,建有瞿坚白烈士碑,刘伯承元帅为之题词:英名不朽。

瞿钟斗烈士

瞿钟斗(1911-1931),江苏省南通县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报考了免费就读的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在进步青年学生组织晨光社的引导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南通,代师的学生义愤填膺,迅速行动起来,和同学们于31日晚集结在学校礼堂召开声援大会。又参加集体素食两周,将节约的膳费捐助上海工人。1926年代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追求进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以读书为掩护,致力于中共的宣传工作。同年冬,中共南通县委在东乡建立武装小组后,积极配合武装小组,冒着风险,继续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组织街头宣传。1930年初夏活跃在通海如泰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向国民党反动武装不断出击。为了配合农村的革命斗争,中共南通县委发动南通各校党支部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当时任中共南通县委宣传委员,亲自组织编印了大量的揭露反动当局腐败和地主豪绅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行、鼓励苦难的工农大众起来革命的传单。5月8日深夜,于东门外把传单印好后,在返校途经东门小石桥附近时,突然遭到敌警的搜查,因传单被查出被捕。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只字不供。后被转解到苏州监狱囚禁。终因敌人的残暴摧残,于1931年不幸病死于狱中,牺牲时年仅20岁。

瞿秋白烈士

瞿秋白(1899.1.29-1935.6.18),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再后才改名瞿秋白,江苏省常州县人。出生于没落士大夫家庭。1921年夏秋在莫斯科加入苏联共产党(布)。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艺批评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中,瞿秋白与张太雷、恽代英,被后人尊为常州三杰,均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慷慨献身。

民主革命时期,1910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1919年到北京(北洋)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参加了五四运动,是北京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领导成员。同年冬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后加入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考察,真实地、系统地向国内报导了16万字的通讯,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在苏俄期间,出席过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会见过列宁,并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主讲社会学课程。1923年1月从苏联回国,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向导》编辑,是这三个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同年6月,参加中共三大,主持起草党纲,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同邓中夏一起筹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大革命时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参与修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和翻译工作,并参加国民党一大,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不久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后参与领导上海五卅运动。创办的《热血日报》,在反帝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参与决定和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1927年8月7日,在汉口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继续斗争。会后担负起中共重要领导人的重任,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8月,在中共六大上作政治报告,并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会后留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8月回国后,召集并主持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全党的推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等人的排挤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与鲁迅一起领导左翼作家联盟,在文化战线上进行革命斗争。1934年初到达江西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兼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瑞金开始长征,被留下坚持斗争,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宣传部部长兼临时中央政府后方办事处教育人民委员(教育部部长),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附近的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先隐姓埋名,后被叛徒出卖。在狱中始终坚持革命立场,面对死的威胁,傲岸地说:为革命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革命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月18日,在押往刑场途中,神态自若地唱着《红军歌》、《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1共产主义万岁1到达刑场后,盘膝而坐,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在枪声中倒下,牺牲时36岁。

瞿秋白共有8个兄弟姊妹,依次分别是:

瞿轶群(1900-1981),女,晚年定居杭州。

瞿昀白(1902-1958),男,即瞿云白。

瞿红红(1904-1908),女,早夭。

瞿景白(1906-1929),男,于苏联莫斯科失踪。

瞿垚白(1909-1937),男,自幼患有癫痫病,病逝于汉口。

瞿鑫白(1912-1917),男,早殇。

瞿坚白(1914-1943),男,牺牲于河北省武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瞿秋白文集》、《瞿秋白选集》。1950年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出版题词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危不惧的意志和他在文化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其遗骨从长汀迁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1985年在其故乡常州瞿氏宗祠的瞿秋白的故居建成了瞿秋白纪念馆,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景白烈士

瞿景白(1906-1929.10),江苏省常州县人。瞿秋白(见上)之三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16年初因家境困窘,母亲又服毒自杀,即随姐投靠杭州亲戚。1921年夏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秋进入上海大学读书,被选为上大演说练习会文书。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勇敢地走在学生示威队伍前列,带头呼喊口号,后被租界区巡捕逮捕。在租界法庭上,慷慨陈词,驳得敌人哑口无言,被迫释放。同年秋任上海曹家渡共青团团委书记,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3月随兄瞿秋白转移汉口工作,负责中共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记录,并试办《每日通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4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又称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被选派到中共六大会议上担任秘书,并与秋白合编了《中国职工运动材料汇编》一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概况。1929年10月,在公开反对米夫、王明等人宗派活动中屈死于莫斯科,时年23岁。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

瞿佑:字宗吉(1334—1427),号存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有诗名,他的诗绮艳柔靡,但终生怀才不遇,仅在洪武年间任教谕、训导、长史之类小官。永乐年间因写诗蒙祸,被贬谪十年。著有《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等20多种,还著有小说集《剪灯新话》等著作。

瞿俊: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用,号学古。成化五年进士,由御史迁广东按察副使。性廉介,人不能干以私。以病致仕归,不取岭南一物。工书画,兰竹行笔瘦劲,书法二王。善为诗。与渔民为邻,时时席地与饮,酒酣吟诗作画,分赠之,权北京时间富室以金帛请求莫能得。年六十八卒。有《留余堂集》、《学古斋集》。

瞿镛:清江苏常熟人,字子雍。瞿绍基子。岁贡生。瞿氏以藏书著名,藏书之精,与山东杨以增海源阁有南瞿北杨之称。镛秉承父志,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传说光绪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赏以三品京官,并给银三十万两,竟不奉诏。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续金石萃编稿》、《集古印谱》、《铁琴铜剑楼词稿》。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黄梅人。父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得田数十万亩。卒于官。九思十岁从父宦吉安,事罗洪先。十五作《定志论》。后从同郡耿定向游,学益进。举万历元年乡试。居二年,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民聚殴之,维翰坐九思倡乱。巡按御史向程劾维翰激变。吏部尚书张瀚言御史议非是,九思遂长流塞下。子甲,年十三,为书数千言,历抵公卿,讼父冤。甲弟罕,亦伏阙上书求宥。屠隆作《讼瞿生书》,遍告中外,冯梦祯亦白于楚中当事,而张居正故才九思,乃获释归。三十七年,以抚按疏荐,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受。诏有司岁给米六十石,终其身。乃撰《乐章》及《万历武功录》,遣罕诣阙上之。卒年七十一。九思学极奥博,其文章不雅驯,然一时嗜古笃志之士亦鲜其俦。甲,字释之,年十九举于乡,早卒。罕,字曰有,七岁能文。白父冤时,往返徒步,不避寒馁,天下称双孝。崇祯时,辟举知州。

瞿景淳:明代官员。字师道(1507-1569),号昆湖,谥号文懿。常熟五渠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清廉刚直,不畏权贵。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为世子摄国事,拒受重礼。倭寇侵江南,返京面质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敌不力。历官太常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隆庆元年(1567年)被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所著《石经大学质疑》,得后世的推崇。后以疾归,卒赠礼部尚书。

瞿汝说:瞿景淳次子,万历年间官到湖广提学佥事,以刚正而著称,著有《皇明臣略》一百卷,学术成就也很高。

瞿式郦:南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志士。字伯略(1590-1650)、起田,号稼轩。瞿景淳孙。常熟五渠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政绩卓著。崇祯初,擢户部给事中,后被诬入狱,去职家居。清兵入关,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出任广西巡抚,立志抗清。隆武二年(1646年)拥立桂王于肇庆,建号永历,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自请留守桂林,多次击退清兵进攻,收复湖广大片失地。永历四年,清兵大举围攻桂林,城破后与总督张同敞被俘。坚贞不屈,数拒招降,以文天祥自比,赋《浩气吟》明志。同年十一月从容就义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岩。永历五年,被追赠粤国公,谥文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追谥忠宣。著有《瞿忠宣公诗文集》等。

瞿鸿机: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1850-1918),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旋任甸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辛亥后寓上海。

瞿中溶:清代篆刻家。字镜涛(1769-1842),号木夫。生于长至日,故又号苌生。晚号木居士。江苏嘉定县(现属上海市嘉定区)人。同里清朝知县钱大昕之婿。嘉庆十九(1814)年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博学多识。尤精金石考证之学,广搜访,富收藏,工书画。好篆刻。其篆刻宗汉人,得浙派神韵,布局尚稳,用刀生涩。因生平勤于著述。故篆刻、书画作品存世较少。但他自谓:白文不如陈鸿寿,朱文则过之。一生著作颇多。著有《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汉金文编》、《集古官印考》《三体古经辨证》、《弈载堂古玉图录》、《集古虎符鱼符考》、《武粱祠画像考》、《说文地名考异》、《春秋三传经异备考》、《汉石经考异辨正》、《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诗集》等。

瞿应绍:字陛着(1778-1849),号子冶,又号月壶,上海人。清嘉庆年间廪贡生,诗文甚佳,擅篆刻,善绘画,师宗恽南田。生平收藏古物甚多,宅内陈设皆尊彝及古今名人墨迹。一生制壶不少,多摹陈曼生之作。他雇陶工多人,用宜兴陶土制成各式壶模,自己在壶上画竹题诗,由友人邓符生篆刻。晚年创制月壶,人称瞿壶,制壶法未能传世。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作工致;细沙皆画竹,寥寥数笔,更显古朴。上海开埠后,日人搜求瞿壶,携至日本,一壶可售数十银元。咸丰年间,上海小刀会起义,瞿应绍所藏书画古玩在兵燹中散失,仅有所作《月壶题诗画》存世。

瞿绍基:字厚培。又字荫棠。少时。家中曾为聘邑中著名学者教读,学识渊博。授廪贡生,曾当过阳湖(今武进县)县学训导,奖掖后进,业绩显赫。但他不乐仕进,不久便回家奉母。他生活俭朴,独乐于慷慨买书,广积善本,不遗余力,经他校阅的书不下万余卷,丹黄满架,怡然自得。十年之中,藏书达十万卷之多。

瞿方书:湖南省保靖人,一作永顺人。名一作方思(1884-1947),字孙娄,亦作荪娄。早年肄业桃源漳江书院。1900年参加自立会,后入华兴会。1906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明治大学,并加入同盟会,襄理《民报》事务。1907年任吉林法政学堂教习。后又加入南社。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编纂、参事,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主办天津《公民报》,宣传反袁。之后,历任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学史》。

瞿秋白:江苏省武进县人,1919年,在北京五四运动中,被推为俄专代表,1920年10月,被聘为北京《晨报》记者,前往苏俄。此后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我国最早介绍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1922年2月,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归国。回国后,在上海主编《新青年》和《前锋》,同时担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在汉口主持召开八-七会议,1930年9月,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撤销政治局委员职务。此后他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1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委员。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1935年2月,在转移途中被俘,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被押赴郊野刑常瞿秋白了望四周山水,驻足说:此地甚好。遂平静坐地,从容就义。著述编有《瞿秋白文集》、《瞿秋白选集》等。

瞿启甲:藏书家。字良士(1873-1940)。清代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第四代楼主。常熟古里人。擅文学、书法,维护先世遗书尤谨。宣统元年(1909),两江总督端方遣人令瞿氏献书,许以官职,不为所动。1924年,军阀内战,为免兵灾,将全部珍本秘运上海庋藏。主张文化流通,对求阅学人,一概乐于助成。以所藏本支持商务印书馆,辑佣四部丛刊》。又创建常熟县立图书馆,捐献乡邦文献,首任馆长。辑录出版的瞿氏藏书书目、书影、题跋、集录等著述数种。重气节,民国初曾任国会众议员,坚拒曹锟贿选而归。1950年,其子济苍、旭初、凤起遵父遗命,将全部善本书籍捐献国家。

分布地区:

上一篇:宣传活动月启动仪式下一篇:山中杂言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