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2024-08-25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精选4篇)

1.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篇一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作为妈妈和老师,我对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更为关注一些。今年暑假我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着很长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本书讲述了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众人眼中的痴呆儿变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造就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也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而长寿的人生。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非常值得学习。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几点想法:

现在的孩子一提到学习,就皱眉头。在他们的心里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尔威特回忆说无论在幼儿时期,少年时期,还是现在,我的学习几乎都像玩游戏一样。这是因为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认为:即学习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

一、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尔威特三四岁时,便开始坚持每天早晨带他去野外散步。每当此时,老卡尔威特都要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看似平常的散步中卡尔威特获得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已经厌烦了这样的学习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课外的学习素材,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老卡尔威特也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他教育儿子,要像把握音乐的节奏那样把握学习过程中的节奏。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卡尔威特在有节奏的学习过程中,花费不太多的时间

便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有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时候不认真学,有的学生成了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一天到晚捧着书,死读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学习,应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地放松自己。

三、品德的培养

老卡尔威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情是最重要的事。我可不想儿子长成一个学识很高但却冷漠无情的人。所以老卡尔威从小就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儿子,让他明白心中要充满爱,既能够爱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爱。我们现在的学生心中就缺少这份爱。他们体谅不到长辈,老师给他们的爱。不懂的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的走进学生的心理,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感化他们。这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耐心、恒心。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卡尔威特在提倡快乐教育。我们的教育,就需要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2.《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篇二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讲述了自己把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了一个天才的真实故事,然而,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且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难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老卡尔威特教了我们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老卡尔威特认为,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不同。对于孩子不同的天赋要有不同的后天教育,而父母的批评责骂只会导致孩子失败。

第二,在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的能力。老卡尔威特就是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原则,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第三,教子有方。在游戏中对孩子开展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从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

第四,要与孩子平等相待。对孩子的批评要正确,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老卡尔威特在吃饭时,就会把小卡尔威特当做大人对待,讨论饭菜的味道,而不是像一些父母,在吃饭时不允许孩子说话,严肃的吓人,让孩子感觉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受罪。

第五,不忘夸奖孩子的优点。当我们夸奖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为,并且感到满足和高兴,这也是孩子信心的来源。“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老卡尔最常用的就是这句话。当卡尔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对自己很没信心,当他战战兢兢把他第一篇文章给老卡尔的时候,老卡尔也发现了文章多么糟糕,但是老卡尔不能说不好,因为这不能解决问题。“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写作做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老卡尔的这句话让孩子又兴奋起来,第二次的写作也明显不同了。

第六,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一向认为良好的习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觉得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老师也应采纳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学习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等。

第七,教育需要耐心加爱心。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3.《卡尔威特的教育》家长读后感 篇三

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近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习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平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平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 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

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

4.卡尔.威特的教育 篇四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熟练掌握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6国语言;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卡尔.威特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并非他有过人的天赋,婴儿时期的卡尔反应迟钝,是人们公认的痴呆儿。他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他的父亲---老卡尔.威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庄的牧师。现采撷书中部分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与关注孩子成长的年轻父母共享。

1、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2、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3、给3岁以前的记忆时期“硬灌”些什么呢?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灌输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4、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像的人。

5、不要强迫施教,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6、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诞生的一

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

7、一个只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得目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8、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9、做一个高尚的人是最大的幸福。高尚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能够体会别人的情感,能克制自己,能减轻他人的痛苦,能替他人分忧。

10、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其幼年时期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态度都是孩子形成某一类性格的关键因素。

11、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能在将来有所成就。

12、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尽最大力气去培养完善的人,这是所有父母以及施教者应尽的责任。

13、雅典时代希腊文明的伟大,是自由教育的结果;反之,拜占庭时代希腊文明的贫乏,正是清规戒律的结果。

14、撒谎一旦形成,在其长大后就会变成罪恶的源泉。想去改变,只会是徒劳。

15、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应该首先尊重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让他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16、没有责任感和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容易被其它一些物质性的轻浮事物所吸引,沉溺其中。

17、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定见,无定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

18、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去纠正和改正错误。19、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破坏孩子的判断力。

20、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1、没有比什么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仇恨更加可怕的事。仇恨能让一个人虚待他的父母,蔑视周围所有的人,更会让他陷入孤立无助的境地。

22、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就是孩子最好的娱乐。

23、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及时发现并夸奖孩子的天赋,孩子一定会扬帆前进。24、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25、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26、不理智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27、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28、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29、要想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磨练他们的心里承受力。

30、能够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的放弃。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31、在幼儿时期灌输到孩子头脑中的恐怖和迷信,如同病菌一样,会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恶劣蔓延。是致使孩子异常的病因。它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推荐阅读:

卡尔维特的教育---读书笔记08-26

飞思卡尔智能车经验06-16

上一篇:煤矿中层管理人员《焦裕禄》观后感下一篇:导游资格证考试笔记之导游实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