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共15篇)(共15篇)
1.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篇一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带领游客一起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中和一些景点。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应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细细地品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但是在整节课中,学生读书的机会还是比较的少,特别是由于导入环节用时太长,影响了对句子的品读。
从整节课来看,我觉得上课自己还是比较的紧张,而且鼓励性的语言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过程安排不是很合理,鼓励性的语言单调,评价语的指导性不强。通过这次讲课,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课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之余,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
2.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篇二
设计思路: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 如果把握不好, 容易将课上成资料展示或者科学常识课, 缺少语文味, 失去语文课的本真。因此, 本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解读教材, 主要采取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和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把语文实践落到实处。另外,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多地体现在第1课时, 而把基础知识 (识字) 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放在第2课时, 这有利于动静结合, “慢工出细活”,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基本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科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4.能联系生活实际, 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发明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你喜欢剧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
2.揭题:同学们刚才说了《西游记》中的许多人物, 我们就以如来佛和孙悟空来说一说。如来佛法力无边, 孙悟空一筋斗十万八千里, 仍在他的手掌之中。孙悟空更是凭借自身的七十二般变化和“火眼金睛”, 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 呼风唤雨显身手。同学们可知道, 当今人类也能够“呼风唤雨”。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大家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 看看人类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释题:请同学们查阅词典, 看看词典中对“呼风唤雨”和“世纪”是怎样解释的?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过渡:人类是怎样利用自然和支配自然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字组成的新词, “开火车”读, 齐读。
3.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检查读课文的流利程度。
4.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2自然段:20世纪靠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第3自然段:20世纪以前, 人类生活的状况:“依赖于自然的农耕社会”。
第4自然段:20世纪的伟大科技成就。
第5自然段:现代科学技术将继续创造奇迹。
5.再次默读课文, 找出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20世纪人类是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找出答案。
三、研读课文, 深入体会
1.幻灯片出示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2.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找出能够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句段, 认真读一读, 并加以体会。
3.合作探究。
(1)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哪些句段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 相机 (以课件) 出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句段, 引导理解, 指导朗读。 (板书:20世纪人类科技发现和发明)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 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其改观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0世纪, 人类登上了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 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 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 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4.教师小结过渡。
同学们,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 高新技术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 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除了文中提到的高科技, 你还了解到了哪些?
5.交流体验, 感悟科技魔力。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农业、医学、航天技术、军事等方面的成果视频资料,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4) 教师引导:20世纪真是一个科技发达的世纪, 科技发展速度之快, 内容之多, 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句诗来形容, 是什么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 幻灯片出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齐读诗句,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过渡:“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告诉我们,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人类生活变化之大, 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 把它们找出来。
四、回顾整体, 学习说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并找出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2.交流讨论:举例说明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引用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读课文, 口述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灯片出示练习题, 口头填空。 (1) _____是一个_____的世纪。 (2) _____靠_____呼风唤雨。 (3) 20世纪的成就, 真可以用_____这样一句诗来形容。
(4) 是_____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3.说话训练: (灯片出示) 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舒服”和“舒适”的不同, 并分别造句。
二、识记生字
1.灯片出示“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 “开火车”认读,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 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赖、耕、幻、核、船”的笔顺和字形。
4.巩固练习:口头组词。
三、指导写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寻找规律。
3.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每个字的写法, 学生书空。
4.学生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要求“会写”的字, 每字写两遍, 教师巡视指导。再次强调写字和握笔的姿势。
四、总结拓展
1.讨论交流: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生畅想“我心目中的21世纪”。
教师引导: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1世纪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 畅想你心目中的21世纪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诗或者几句简短的话来表达。先写下来, 再交流。
3.学生交流“我心目中的21世纪”。
4.好书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由《钱江晚报》策划撰稿、路甬祥院士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 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展现给广大少年读者。这本书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个科学瞬间, 其内容涉及过去一百年里的重大基础科学理论和重大应用技术成果。书中对这100个瞬间作了图文并茂的解说, 对其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也作了精确通俗的描述, 语言简练生动, 通俗易懂。两百多幅图片不仅再现了极具意义的闪光瞬间, 使读者对重大科学事件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也给本书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希望同学们课后找来阅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新词和句子。
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思路: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将课上成资料展示或者科学常识课,缺少语文味,失去语文课的本真。因此,本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解读教材,主要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和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把语文实践落到实处。另外,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多地体现在第1课时,而把基础知识(识字)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放在第2课时,这有利于动静结合,“慢工出细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基本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发明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你喜欢剧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
2.揭题:同学们刚才说了《西游记》中的许多人物,我们就以如来佛和孙悟空来说一说。如来佛法力无边,孙悟空一筋斗十万八千里,仍在他的手掌之中。孙悟空更是凭借自身的七十二般变化和“火眼金睛”,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呼风唤雨显身手。同学们可知道,当今人类也能够“呼风唤雨”。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大家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看看人类是怎样呼风唤雨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请同学们查阅词典,看看词典中对“呼风唤雨”和“世纪”是怎样解释的?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过渡:人类是怎样利用自然和支配自然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字组成的新词,“开火车”读,齐读。
3.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流利程度。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2自然段:20世纪靠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第3自然段:20世纪以前,人类生活的状况:“依赖于自然的农耕社会”。
第4自然段:20世纪的伟大科技成就。
第5自然段:现代科学技术将继续创造奇迹。
5.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20世纪人类是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找出答案。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幻灯片出示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2.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句段,认真读一读,并加以体会。
3.合作探究。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哪些句段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以课件)出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句段,引导理解,指导朗读。(板书:20世纪 人类 科技 发现和发明)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4.教师小结过渡。
同学们,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高新技术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除了文中提到的高科技,你还了解到了哪些?
5.交流体验,感悟科技魔力。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农业、医学、航天技术、军事等方面的成果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4)教师引导:20世纪真是一个科技发达的世纪,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内容之多,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句诗来形容,是什么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幻灯片出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齐读诗句,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过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告诉我们,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四、回顾整体,学习说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找出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2.交流讨论:举例说明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引用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读课文,口述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灯片出示练习题,口头填空。
(1)_____是一个_____的世纪。
(2)_____靠_____呼风唤雨。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_____这样一句诗来形容。
(4)是_____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3.说话训练:(灯片出示)说说“发现”和“发明”的区别;“舒服”和“舒适”的不同,并分别造句。
二、识记生字
1.灯片出示“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开火车”认读,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赖、耕、幻、核、船”的笔顺和字形。
4.巩固练习:口头组词。
三、指导写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寻找规律。
3.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每个字的写法,学生书空。
4.学生在汉语拼音本上抄写要求“会写”的字,每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再次强调写字和握笔的姿势。
四、总结拓展
1.讨论交流: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生畅想“我心目中的21世纪”。
教师引导: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1世纪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畅想你心目中的21世纪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诗或者几句简短的话来表达。先写下来,再交流。
3.学生交流“我心目中的21世纪”。
4.好书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由《钱江晚报》策划撰稿、路甬祥院士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展现给广大少年读者。这本书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个科学瞬间,其内容涉及过去一百年里的重大基础科学理论和重大应用技术成果。书中对这100个瞬间作了图文并茂的解说,对其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也作了精确通俗的描述,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两百多幅图片不仅再现了极具意义的闪光瞬间,使读者对重大科学事件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也给本书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希望同学们课后找来阅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新词和句子。
2.完成课后“小练笔”。
作者单位
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4.《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篇四
主要通过3、4自然段的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生活的贫乏和20世纪生活的精彩纷呈,体会到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理解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片段一]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片段二]
师: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生:科学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彩,我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自豪。
生:美好的神话能纷纷变成现实,是科学知识创造了这些奇迹!
生:我觉得人类太了不起了!他们所创造的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想说,我们生活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发明更多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师: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生: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他会高兴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他会惊奇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他会遗憾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5.《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反思 篇五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说明文,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类文章,觉得读起来没有意思。但在教学这课时,我却发现学生对这类课文非常感兴趣,学起来热情很高。因为自己对教学这篇课文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在备课时认真观看了教参后附带的光盘,从中汲取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它上成科普课,而是上了一节很有“语文味”的课,我想这也是学生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的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呼风唤雨的世纪》案例及反思 篇六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湟中县上五庄镇邦巴小学:李花春
今天我讲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在讲到下面一段时学生发言积极、精彩,为我这堂课的教学推到了高潮,下面就精彩片段做评析:
师:在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课件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暖气,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火车、电车,更没有磁悬浮列车,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我最喜欢跟远在北京邮电大学上学的表哥聊天了。自从去年爸爸给我买了耳机和摄像头后聊天就更方便了。打开电脑,登上QQ,可以面对面的畅所欲言了。电脑网络实在是太神奇了。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我们家已经安装了太阳灶,妈妈做饭可方便了。我叔叔家也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姐姐洗衣服也特方便了,自从去年我家买了一台“小天鹅”牌子的洗衣机后,我再也不为星期一升国旗时穿不了干净的校服而烦恼了,也不为不穿校服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了,更不为穿潮湿的校服而委屈自己了。
生:西宁的很多地区还用上了天燃气,我姑姑家就装了一个天燃气锅炉,可以自动的调节房子里面的温度,冬天,花儿都开得很旺。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去年,爷爷得了“胆结石”后,医院里医生就是用激光打碎了妈爷爷胆囊里的小石子,爷爷不疼了,我们一家人可开心了!生:是啊,还有我妈妈的胆管糜烂后就是用激光刀动的手术。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我提早读了32课《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后,知道了我国科学家们研制了“无土栽培技术”,从太空带回来的种子和地球上的种子有很大的不同......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很多。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生:我知道,杨利伟叔叔乘着“神舟5号,飞进了太空。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叔叔乘着“神舟6号”首次在太空穿脱航天服,并首次在太空吃上了热食。
生:我还知道航天英雄翟志刚乘“神舟7号”在太空漫步过,我想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伟大的祖国。
生:我们的教室里也装了电脑、电视,老师上课很方便,我们都特别喜欢老师做的课件,特别喜欢看语文老师带来的电影片段和动画片。
师:精彩极了,你们的观点很具有独特性和合理性,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也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和舒适。[片段自评]
课前,我首先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下去的兴趣。教学时我出示了农耕时期的图片,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就针对上面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 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接着往下说。
7.“毫升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篇七
师:同学们, 1毫升的水有多少呢?请大家猜一猜。生1:1毫升的水很少。生2:1毫升的水有一粒黄豆那么大。生3:1毫升的水只有几滴那么多。师:好, 关于1毫升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请同学们用桌上的注射器吸出1毫升的水。 (学生开始进行吸水活动, 活动并不一帆风顺, 有些同学不是吸多就是吸少了, 在不断的试验下每个人都吸出了1毫升的水) 。
师:谁来说说1毫升的水到底有多少?生4: (指着注射器中短短的一段) , 只有这么多。生5:一点点。师:请同学们把1毫升的水放入自己的手心里, 看看有多少。 (学生开始活动, 他们个个跃跃欲试, 很小心地把1毫升水注射到手心里, 心里异常兴奋) 。生6:一点点多。生7:像指甲盖那么大。生8:几只蚂蚁那么多。
师:大家想象力丰富, 那么1毫升水大约有几滴呢?让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吸入1毫升水, 然后再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 观察, 数数, 同组同学分工明确, 实验有序, 课堂气氛活跃) 。组1:大约8滴。组2:大约9滴。组3:大约10滴。师:1毫升大约有10滴左右的水, 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
[反思]毫升这个容量单位在学生生活里经常出现, 但是, 学生常常熟视无睹, 要真正认识毫升单位本身就显得比较抽象, 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毫升观念, 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 此片断中教师尽可能多地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动手实验, 经历由表及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激发了学生学习毫升概念的主动性, 较好地实现了数学课程新理念。
(1) 感觉。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 如同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奶瓶、饮料瓶等一些容器上的标志后, 对毫升的认识是简单的、初步的。“1毫升水有多少呢?请大家猜一猜”, 学生猜的结果可能是多少, 可能是大小, 可能是“象征性”的数学数字, “猜一猜”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心理。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想象开始, 而想象的初始物是模糊的、简单的, 为下面的验证创设了良好学习心理, 拓展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2) 感知。学生在猜想1毫升水到底有多少意见不统一时,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用注射器吸出1毫升水。在学生兴趣盎然地反复试验下, 通过观察、交流, 建构起了“1毫升水在注射器中就短短的一段”的知识表象。这种认识是实验基础上的科学认识, 是对毫升容量单位较为清晰的直观认识。它启发学生:知识的获得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学来容易, 有一定的科学性, 我们以后学习数学要尽可能多地“做”数学。
(3) 感受。学生把1毫升水放入手心里, 看一看, 用脑子记一记1毫升水有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个个“蠢蠢欲动”, 在交流中说出了较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 如“1毫升水指甲盖那么大”“1毫升水几只蚂蚁那么多”。让学生感受1毫升水的多少,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数学好“玩”, “玩”中能学好数学,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毫升概念的兴趣。
(4) 感悟。学生分组实验求证1毫升水有几滴, 这是一个具体的“数学化”过程。学生前面对毫升的认识是概括的、笼统的, 还不具有“数学价值”。“1毫升水大约有几滴”是“具体的”数学知识, 这种认知是在学生动手实验加数学思考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是对毫升概念的深层认识, 它贯穿了估算思想, 具有较强的数学意义。
8.“中位数”教学片断及反思 篇八
[关键词]体会 重要性 理解意义 探索找法 中位数 反思 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27
前不久,我执教了“中位数”一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建构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找法。现选取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和认识。
教学片断一:体会排序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我校每年冬季都要举行体育三项赛,还记得是哪三项吗?
生:跑步、跳绳和踢毽子。
师:我每分钟能踢80个毽子,你们呢?(生答略)
师出示本班7名女生1分钟踢毽子成绩的记录单:
师:从表里,你能看出第1名是谁吗?
生:第1名是丁玥。
师:黄越同学排第几名?
生:第4名。
师又出示本班7名男生1分钟踢毽子成绩的记录单:
师:第1名是谁?
生:第1名是徐祯。
师:谁排最后?
生:王宏桥。
师:你们第一次为什么这么快得出结论,而第二次却比较慢呢?
生1:因为第一次给的表格已经排好了序,而第二次给的表格没有排序。
师:看来,排序可以方便我们了解信息。
……
【反思:课始创设冬季体育三项赛的情境,以本班学生踢毽子的成绩为切入口,先出示排好序的成绩记录单,再出示未排序的成绩记录单,让学生分析某个同学的成绩在小组中所处的位置,使学生从看前后记录单的速度对比中充分体会到排序的重要性,为下面教学找中位数强调要先排序埋下伏笔。】
教学片断二: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师:现在请你评价一下,何炬的成绩处在这组同学中的什么位置?
生2:何炬排第3名,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师:他的成绩与平均数比怎么样?请同桌合作,1人报数,1人计算平均数。
生:平均数是53。
师:请同学们继续评价何炬的成绩。
生3:何炬的成绩比一般水平高,比平均数低。
师:用平均数评价,你觉得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4:这是因为徐祯的成绩太高了,把平均数拉高了很多。
师:你觉得用什么数表示这一组男生的踢毽子水平更合适?
生5:我觉得可以用中间的数表示。
师:为什么?
生5:因为比它高的有3个数,比它低的也有3个数;而如果用平均数来表示,比它高的只有2个数,比它低的却有5个数。
师:请你给它取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生5:中位数。
师:这里,平均数不能代表一般水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6:徐祯的成绩太高了,把平均数拉高了。
师:如果徐祯踢了90个、95个、100个毽子,那平均数会不会变化?中位数呢?
生7:平均数会变,但中位数不会变。
师:看来,平均数易受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数据的影响,而中位数不受这样的数据的影响。通常,我们把这样的数据称为极端数据。中位数是不受极端数据影响的。
……
【反思: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从名次和平均数两个角度对何炬同学的成绩进行评价,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引发了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用中位数表示踢毽子水平和学习中位数的心理需求。同时,让学生自己给中位数取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此外,上述教学还通过改变记录单中极端数据的大小,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中位数不受极端数据影响的这一特点。】
教学片断三:探索中位数的找法
(师出示以下两组数据)
(1)15、19、24、37、41、50、63;
(2)41、32、28、26、24、23、22。
师:你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吗?(生答略)
师:怎样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8:只要找出正中间的数,就是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出示下面两组数据,让男女生比赛找中位数)
(1)45、56、79、81、95(女生);
(2)16、25、30、12、9(男生)。
女生找对了,而男生却上当了,一开始他们都说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0”,但后来有人提出要先排一下序,即30、25、16、12、9。通过排序,男生发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应是“16”,而不是“30”,因此觉得比赛不公平。
(师继续出示下面几组数据,让男女生比赛找中位数)
(1)88、77、66、55、44(女生);
(2)26、30、34、38、42(男生);
(3)11、12、16、36(女生)。
[当找第(3)组数据的中位数时,女生卡壳了]
生9:好像是14。
师:怎么得到的?
生9:(12+16)÷2=14。
(师继续出示200、125、120、110、105、103这一组数据,让学生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20+110)÷2=115。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数据,它们和前面几组数据有什么不一样?
生11:前面几组数据的个数都是奇数,可直接找到中位数,而这两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需要列式求解。
师:谁能告诉大家怎样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12: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正中间的那个数;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中间相连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生13:如果这组数据未排序,得先排序。
……
【反思:上述环节,采用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教学,从排好序的数据到未排序的数据,从一组包含奇数个的数据到一组包含偶数个的数据,不断给学生设置认知障碍,使学生经历“认知平衡——认知失衡——认知平衡”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充分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本环节还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在探索出中位数的找法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在学生说得不完全的地方给予修正。这样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主动建构起中位数的意义和找法。】
总之,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排序的重要性,为教学中位数的找法埋下了伏笔;接着让学生对某个同学的踢毽子成绩进行评价,制造认识冲突,引导学生建构中位数的意义;最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完善中位数的找法。
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九
一 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二 学情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全新的结构与内容,也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本学期其中的一个训练知识点就是学生都必须具备搜集并收藏资料的能力。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当当小记者:采访长辈过去的生活(回家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然后写写自己现在的生活情况。对比后写上自己的感受。)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五 教学方法(1)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主要采取引导法,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2)学法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讨论法和自我探究法。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论中提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时讲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即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差,主动性不强。小组内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集思广益。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六 课时安排 2课时 七 教学过程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和你们的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相比,你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 从而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人类生活变化的课文。”并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自然而然导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逐渐进入课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2)教师要求同学齐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师提问:“对于课题中‘呼风唤雨’这个词,同学们,你想到了谁?”
同学回答:“神仙”
教师进一步提问:“哪些神仙?” 同学回答:“龙王、风婆婆„„”
教师质疑:“想到这些人,想到了他们的法力,但在这篇课文里,‘呼风唤雨’还是法力的意思吗?” 同学回答:“不是。”
老师:“那会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这时会充满疑惑。
教师要求学生查词典,让他们自己理解“呼风唤雨”在文中的意思,即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教师解疑:“唤风唤雨的世纪就是高科技的世纪,并要求以一种“支配自然的气势”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一词是文章的关键词,掌握对它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介绍作者“路甬祥”,并导入课文。教师要求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读准确,将新词圈画出来,不明白的词语通过查词典解决。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接着通过列举生字、生词,对学生进行考察。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生词,可以向学生展示图片,如“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最后对不理解的生词进行解释。并且指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第一种:通过查工具书,第二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第三种: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重视字词教学,体现了中年级教学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字词典,借助图画来识字学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 再读课文,理顺内容
再次朗读,要求同学将不容易读好的段落多读几遍。接着让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并让其他同学仔细听,待会评一评同学读得怎么样。4 三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当中特别有感受的句子划出来,将不理解的字、词、句子也标注出来,待会交流。阅读可以有多种形式:朗读、默读。
读完,让同学谈谈感受,并说说对于文章内容哪些地方有疑问。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引导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帮助。如“发现和发明的区别”,这个问题因为比较重要,暂时搁置,下节课继续。
『设计意图: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次阅读课文,通过明确提出的要求:比如画词、画句,自己多读,同学之间互相读,以及评读,渗透了“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方法,体现了读法的指导,也体现了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要求。』 5 安排写字,进行指导
本节课最后时段,教师让学生写一些字词。要求学生自己先读读认认,并且说一说哪些字需要注意。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中年级教学的特点,掌握好字词能对第二课时的课文解读奠定基础。』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抄写本课字词,下节课进行听写。八 时间安排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7分钟)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3 再读课文,理顺内容(8分钟)4 三读课文,质疑问难(10分钟)5 安排写字,进行指导(3分钟)6 生成性教学(5分钟)九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从谈生活的变化导入,再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然后引导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扫除字词的障碍。再第二遍读课文,要求学生对难读懂的句子、段落多读一读。第三遍读课文,要求学生对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并且质疑问难。最后安排写字环节。
10.《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注意“世纪”中的“纪”,和“记”区别开。
2、齐读题目。理解题目。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本文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控制。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3、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四、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
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5)指导朗读。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5、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六、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11.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篇十一
【教学片断】
师: (a+b) 2的展开式是什么?
生: (a+b) 2=a2+2ab+b2.
师:好!怎么算的?
生1:利用乘法计算公式得到.即 (a+b) 2= (a+b) · (a+b) =a2+ab+ba+b2=a2+2ab+b2.
师:谢谢!那么 (a+b) 3的展开式呢?
笔者敏感地觉察到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是 (a+b) 3展开式的计算过程, 而有效课堂教学要求了解学生并应关注他们的具体需求.因此, 我立即组织学生投入到 (a+b) 3展开式的计算过程中去, 通过请学生上黑板演算, 让课堂教学真正进入有效教学的起点.
生2: (a+b) 3= (a+b) 2 (a+b) = (a2+2ab+b2) (a+b) =a3+3a2b+3ab2+b3.
师:很好!有哪位同学知道 (a+b) 4的展开式?
生3: (a+b) 4= (a+b) 3 (a+b) = (a3+3a2b+3ab2+b3) (a+b) =a4+4a3b+6a2b2+4ab3+b4.
师:对!我们可以依次写出 (a+b) 5、 (a+b) 6…的展开式.
生4:这样是不是很麻烦?能否找到一种方法可以直接写出 (a+b) n的展开式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为了寻找方法, 我们改变一下思考角度, 先分析 (a+b) 4乘法的原始过程:
(a+b) 4= (a+b) (a+b) (a+b) (a+b) = ( ) a4+ ( ) a3b1+ ( ) a2b2+ ( ) a1b3+ ( ) b4.
为了便于学生探究, 笔者出示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4个袋中有红球、白球各一个, 每次从4个袋子中各取一个球, 有什么样的取法?
生5: (1) 若每个袋子都不取白球, 共有C04种取法;
(2) 若只有一个袋子取白球, 共有C14种取法;
(3) 若只有两个袋子取白球, 共有C24种取法;
(4) 若只有三个袋子取白球, 共有C34种取法;
(5) 若每个袋子都取白球, 共有C44种取法.
师:很好!如果把括号看成袋子, 红球和白球分别看成a和b, 括号里应怎样填呢?
生6: (1) 若每个括号都不取b, 只有一种取法得到a4即C04种;
(2) 若只有一个括号取b, 共有C14种取法得到a3b1;
(3) 若只有两个括号取b, 共有C24种取法得到a2b2;
(4) 若只有三个括号取b, 共有C34种取法得到a1b3;
(5) 若每个括号都取b, 共有C44种取法得b4.
因此 (a+b) 4=C04a4+C14a3b+C24a2b2+C34a1b3+C44b4.
师:请同学们归纳并猜想 (a+b) n=?
生7:由n=1, 2, 3, 4时分别有2, 3, 4, 5项, 很容易猜出 (a+b) n的展开式有n+1项, 分别是an, an-1b, an-2b2, …, abn-1, bn等项, 系数分别是C0n, C1n, C2n, …, Cn-1n, Cnn, 所以整个展开式是: (a+b) n=C0nan+C1nan-1b1+C2nan-2b2+…+Cn-1nabn-1+Cnnbn (n∈N*) .
由于该展开式没有体现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特征项, 需要进一步引导.
师:各项a、b的指数之和是多少?体现展开式的项的特征的通项是多少?是第几项?请进一步写出准确的展开式.
生8:各项a、b的指数之和是n, 体现展开式的项的特征的通项是an-rbr, 是第r+1项, 因此: (a+b) n=C0nan+C1nan-1b1+C2nan-2b2+…+Crnan-rbr+…+Cnnbn (n∈N*) .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二项式定理.
12.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十二
大荔县仁厚里小学 郭英蕊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学习专题,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整体感知全文,体会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
3.认识“赖、耕、潜、舶、哲”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4.从具体事例中了解20世纪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在进一步区别“发现”与“发明”的同时,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课外阅读与搜集相关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题,围绕“20世纪”这个词,读通课文中的几个长句,并结合学习字词。
2.从提供的具体事例中辨别“发现”和“发明”,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从课文简洁的语言中读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理解第2小节。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
一、导入
1、同学们,和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相比,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同学们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活变化的课文,板书后齐读课题,问: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有字典的同学可以查查。
3、呼风唤雨在文中指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世纪指的是100年,我们现在是21世纪,课文写的是20世纪,也就是上一个100年。
二、学习课文
(一)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大声的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想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1、大家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
出示课件:依赖 农耕 幻想 潜入 船舶 哲学家
2、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大家想出来了吗?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学习第4自然段。
把你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大家读的非常好,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都能感觉到20世纪的确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纪。
1、那20世纪的人类是怎样呼风唤雨的?(指名读,齐读第4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0世纪的新成就。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的成就? 出示课件:现代科技新成就的有关资料。
3、小结: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请同学们读第4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是的,我们现在的生活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人类在上百年的历史中是怎么样生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
2、我们的祖先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社会变化快、变化大)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科学技术)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2、理解发明和发现的不同。
发现:原本就存在这里,凡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3、你能结合20世纪人类取得的成就,说说哪些是人类发现的,哪些是发明的。
4、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填一填
()月球()天体()电视()飞机
(五)学习第5自然段
是的,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地发现和发明,正如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出示课件:学生读)请同学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感受科学的伟大和神奇。
三、总结
同学们,科技改变生活,科学创造奇迹。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相信在新的世纪里,通过人类的不懈努力,现在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新的神话,使我们的未来生活更加精彩。
四、作业 发挥你的奇思妙想,以《畅想未来》为题写一篇习作。
五、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十三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
③回归课题,激发情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14.《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十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直奔中心
1、看到“呼风唤雨”一词,你立刻会想到什么?(神仙、法力)在本文中它还是“法力”的意思吗?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实际上说的是什么样的世纪?(人类能够利用高科技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世纪)
2、“呼风唤雨的世纪”说的是哪个世纪?(20世纪)你能将课题补充为一句完整的话吗?(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全班齐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3、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
4、组织交流,简要谈谈感受。
二、重点段切入,体会巨大成就,学习说明方法
1、提问:通过读课文,你了解20世纪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生答)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勾画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为红色显示):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3、相机补充:其实成就何止这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资料,老师归纳后制作了相关图片(课件展示):
x射线 空调 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维生素 冰箱
青霉素 石英钟 激光 圆珠笔 杂交水稻 移动电话
4、本段中列举的这么多成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舒适和方便)
5、组织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跟过去相比,我们哪儿舒适了?哪儿方便了?(学生讨论并交流)
6、指导朗读:面对这些成就,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感情来。(学生各自练习感情朗读该段,再指名朗读。)
7、体会作者的表达,引导学习说明方法。
(1)为了说明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你能体会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吗?(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8、呼应中心句。这么多的科技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靠的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三、学习第2、3自然段,加深对巨大成就的体会
1、过渡:人类历史上百万年,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还从哪儿能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或句子,引导体会。
先出示第3自然段,回忆历史,拿过去跟现在作对比:
①过去:依赖自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愿望。
②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可能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学生畅谈)
③现在:“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用来形容大雪。)
④说说从这句诗、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成就巨大,速度迅猛,范围广泛)
再出示第2自然段:
①所以文中说:“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20世纪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分别说说。
③“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④试用“发现”和“发明”分别造句。
⑤小结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板书: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四、导学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第5自然段。
2、投影显示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
教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创造美好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不断改善生活
2、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你期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学生讨论、交流)
3、无论是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还是举出的实例,作者都是在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21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有感情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总结升华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感想)
六、后续作业(小练笔)
15.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反思 篇十五
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若教师的引导能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其思维和情感真正“动起来”,让思维与文本共舞,让精神律动,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发。教师应当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时,通过对学生的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们指名学习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反思,评价甚至调整。
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这一点。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而学生在读时,总是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此我引导讨论两种读法不同的效果。孩子们在比较朗读后,说:“上百万年时间比百万年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仅朗读而言,针对学生朗读的重音、速度、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再如:“刚刚这位同学读时,我怎么就没有听出他惊喜快乐的心情呢?谁愿意再读一读?让大家听了就好像亲眼看到科技的迅速变化。”“你读得很认真,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
今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会坚持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的程序去读懂一篇课文。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及反思07-30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09-06
四年级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交01-08
角的认识的教学片断及反思10-18
《21世纪的能源》教学设计12-03
《秦陵兵马俑》教学片断及反思09-18
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教学案06-13
《戴上眼镜的小老鼠》教学片断与反思09-09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片断与反思08-23
《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断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