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抗日战争博物馆有感

2024-09-17

观抗日战争博物馆有感(精选10篇)

1.观抗日战争博物馆有感 篇一

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作文

201X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庆祝胜利、牢记历史,国家还宣布今年的9月3日放假一天,首都北京还有盛大的阅兵仪式呢。我们也响应学校的号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了萧山的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北干山革命烈士陵园处,那里庄严肃穆,而参观那天,天阴沉沉的,更加重了当时的气氛,让我感到心情沉重。我们萧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许多优秀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祖国的安宁,人们的幸福,在与帝国主义和各反动派的`斗争中,在与搏斗歹徒、抢险抗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勇献身了,他们的光辉业绩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革命先烈,并将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崇高品德,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原创投稿 )

在纪念馆中,我还看到了许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萧山人的名字和照片,最让我气愤的是:1936年6月,日军对萧山实施了细菌战,萧山军民损失巨大,1940年1月22日凌晨,日军在进犯萧山县城的过程中,“施放极不人道之毒气,侵占萧山县城”。日军又多次以施放细菌病毒,散布带菌动物,投掷有毒食物等方式,在萧山散布病毒,制造伤亡。“细菌战”又称“生物战”,是利用细菌或病毒作为武器,毒害人、畜及农作物,造成人工瘟疫的一种灭绝人性的罪行。因此,较之常规的军事打击,细菌战更加隐蔽和杀人不眨眼,罪行滔天,遗毒后世,也警示着后人揭露历史,控诉暴行,维护正义。随后,我又看到了一份名叫“细菌弹部分受害者名单”,里面受害的有好多人,最小的才7岁,最大的有58岁,但这还是一小部分受害者,还有许多人已无法查证了。看到这时,我的眼泪模糊了,夺门而出……

看着外面车来车往的世界,我知道:我们的新中国来之不易,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刻,英雄先烈们毅然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兴起。现在我们萧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闪烁在祖国东海之滨,她已经把旧社会那种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贫困境况远远的抛在后面,打开了繁荣富庶、百业兴旺的新局面。我作为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一定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并好好学习,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复兴而奋斗到底!

我要向这些英雄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观《甲午战争》有感 篇二

但看完这场电影后,我哭了。别人会以为我是为影片中的中国而哭。的确,我是有在哭中国,我哭他的政治,也哭他的统治者。但更多的,我哭的是这场战争。也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我都会在屏幕前默默流泪,当我看到无数年轻的士兵在战争时阵亡,我都心如刀绞......记得我看了“二战”时期的一部电影,影片最后,留给我们的是草地上一片接一片的坟墓,是亲人的哭声。当回放每一个士兵出征时一张张自信的笑脸时,我憎恨的不光光是两个国家,而是战争。

就是因为战争吗?黑暗,影响的不光是黑夜,它给每一个回家的人心灵以寒气。谁说战争不是呢?他们的枪口对准的不光是他的统治者,还有人民......伊拉克战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哪一次是真正打到了那些统治者的头上呢?

我还记得《甲午战争》中的一幕:邓世昌因战败而自杀,而中国的战舰一点一点被大海吞没,那一刻,我联想到了我的梦想,联想到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安南的一生阻止了那么多场战役,可他还是没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像安南一样的人物的话,也许我会用自己的一切,去换取一场战争的结束。因为我受不了战争中每一个乞求的眼神,也忘不了每一场战争发生的场景。

3.观博物馆有感 篇三

今天,我们全体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省博物馆参观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虽说省博我已经有过好几次的参观经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程度的不同,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触和体会。

参观了博物馆内珍藏的每一件历史文物,我认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无一不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聪颖与智慧,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与进步,甚至有些历史文物还凸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超越时代的睿智。我在叹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慧的同时,更为她们伟大的创造引以为骄傲和自豪。

我在那些雕琢精致的青铜器前驻足良久,她们的精美、精细、精湛令我折服。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雕琢精致的青铜器就是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今天仍然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品。

当然,所有这些历史文物对于我们现代普通人来说可能仅仅是观赏,但想当初这每一件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从这些青铜器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古人们日常生活的轨迹,仿佛追述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虽是那么平凡却又是那么华丽。

“曾侯乙”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中国古代曾国的一个名字叫做乙的君主。因为是位君王,所以他的墓穴中出土的文物自然也都散发着古代君王应有的奢华气势。按照古代的习惯,君王入殓前会有许多随葬品一起放入,更有甚者,有的还将活生生的下人、侍女随同君王一同陪葬,真可谓惨不忍睹啊!曾侯乙的墓在建造格局上都是按照他生前的居室设计布局的,没想到古人们连生后也念念不忘自己生前所拥有、所享有的一切。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古人们没有将这些随葬品入土陪葬,并完整地保护下来,恐怕她们早就消逝在战火纷飞、时代的变迁与变革之中了,那么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这些精美的历史文物,更无从追溯、考证那个时代的政治、科技、人文、历史、地理等的发生和发展的印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还应该感谢古代的这位君王了。

在参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还是这次出土文物中最庞大、最华丽的曾侯乙编钟了。我仔细地观察并倾听了编钟的演奏音律,它的上层音律清脆悦耳,中层音律干净实在,底层音律雄浑厚重,所有的音阶也极符合现代音律的基础。因此,也可以用它来演奏一些现代音乐。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这样奢侈华丽的乐器,也让我们可以更肯定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因为,她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素养,可以让我们更确切地体味到另一种抽象的美。音乐是一种心境,音乐是一味良药,音乐是一位朋友,人们应该细细地去体会、去欣赏、去倾听。

4.观华侨博物馆有感 篇四

专业:11LED 姓名: 学号:

我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近代画家司徒乔的一幅著名作品《三个老华工》。作品是司徒乔1950年从美国坐船回国时,以同船的三位老华工的形象为素材创作的。我想起了之前上报纸的报道,“这三个华工中有两个是祖籍江门的,而司徒乔自己也是江门人”。画面上是三个愁容满脸、皱纹满面的老华工。他们出去已经有多少年了?他们现在忧愁着回来了,是否出洋的这些年没有挣到钱,只带回许多苦涩的回忆?他们就这样回来了,当初他们出去的时候,是涌动着怎样的期盼,经历着怎样的艰险啊?

当年,在中国的广东,人们提着简单的行李,告别自己的父母和妻儿,如潮水般地涌上开往太平洋彼岸的轮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河谷发现金矿,需要大批劳工的消息让以台山、开平为主的广东农民们仿佛在沉沉黑夜里看到一片曙光,于是不畏惊涛骇浪地奔向它。似乎只要到达了那个叫加利福尼亚的地方,就能够捡到成堆的金子回家。现在已经很难统计当年有多少江门五邑的农民就这样踏上了东渡的路,也无法统计有多少乡民还没有到达,就葬身在太平洋的无底深渊中。去美洲淘金,去澳洲淘金,像一个美丽的魔咒撩动着江门五邑人的心。

在华博馆,我一遍遍地读这首当时流传在江门五邑的民谣,遥望着他们满怀期待的表情:燕雀喜,贺新年,爹爹去金山赚钱,赚得金银成万千,返来起屋兼买田。但是,梦中的金山并不是想去就能去,即便你熬过了太平洋上风吹浪打,也未必通得过天使岛上移民官近乎苛刻的盘查。天使岛是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面积约188公里的小岛,尽管岛上风光如画,却成了无数赴美华工的一个恶梦。19世纪末之后的数十年间,所有登陆美国的华工都被集中到这个小岛上接受隔离盘查。许多华工因为忍受不了其恶劣的生活条件和侮辱性的审查而逃跑或自杀。江门这座华博馆以一种特别的文物记述着这段历史,叫“口供纸”。白一点说,就是当年的五邑乡民为了要应付美国移民官的盘查而准备的,而且必须背诵下来的“百问百答式”的“复习提纲”。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份“口供纸”,长达两米有余。有些发黄的纸上用广东方言列出了近百个问题,包括:“你是哪里人?”“你来这里干什么?”这份“口供纸”是目前华博馆收集到的最长的一份。它如今静静地摊开在玻璃展柜里,昔日它是被携带在那些乡民的身上,坐在奔向异乡的船头,他们还要借着月色反复默默背诵。长长的“口供纸”在他们心里是一座桥,对岸便是梦想中的新生活,而我此时读着,心里却异常难受。我看到的是,我的乡亲们如囚犯般行走在那高墙深院之中,加利福尼亚猛烈的阳光让他们的脸更加苍白,不见一丝的血色。

在华博馆,我还看到一个布袋,是手工缝制的,已经有些破损和泛白了。布袋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仍清晰地辨认出最中间的一行字:“遍走天涯,为国效劳。”这个布袋让我知道有一个叫郑潮炯的清瘦的男人,背着这个布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山山水水间跋涉。这个多年在南洋以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的新会籍小贩郑潮炯从1937年开始,干了一件轰动了整个南洋的事情,他用5年的时间,靠卖瓜子筹集了18万元,全部捐给了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总会,用于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他最后卖掉的一件东西不是瓜子,是他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得款80元,也捐给了筹赈总会。这个新会籍男人遗留下来的一幅照片,他看上去甚至有点木讷。这个略识几个字的小贩,在国难面前,他竟然做出让世间震撼的举动。由此我联想到那些客死异乡也要归葬故里的义冢中的乡民。或许漂泊在外的人比我们更加懂得国与家的分量,更加珍视深埋在故国故土里的那份永难割舍的中华血缘,这也许就是江门五邑的侨之魂。

华博馆往前,不是什么建筑或美丽的景观,而是百多年前几十万、上百万的五邑人一边走,一边流着眼泪。那是新婚妻子站在村前的石板桥上望着消失在路尽头的背影而久久不能吹干的泪;是坐在异国的月光下抚摩着一身的伤痛,咀嚼着一路的艰辛而奔涌如泉的苦涩的泪;是三个老华工跪倒在父亲的坟头,遥想着父亲多年前的面容而呼号懊恨的泪;是郑潮炯的妻子在丈夫抱着小儿跨出门口的一刹那,心如刀绞的泪;是收到远方寄回的“银信”时悲喜交集的泪;是重回故乡,在岁月的变迁中寻找着那山、那水、那相连的血脉、那不变的守望时喷薄的泪,尽情地流啊、流啊,浸湿了这方土地百年历史的每一页。

5.观黄骅博物馆有感 篇五

黄骅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一班梁翠霞

这次暑假,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黄花博物馆。让我感触很大,了解到了很多黄骅的辉煌历史。让我对我们的家乡—黄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出身于湖湖北省阳新县良上村。自幼家境贫寒,因生活所迫,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到地主家里放牛,受尽了地主的打骂和虐待,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黄骅15岁时,家乡革命兴起,相继建立了许多革命组织,良上村成立了儿童团,黄骅被推选为联村儿童团团长。1928年,黄骅17岁参加了阳新县赤卫队,他工作积极负责,出色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1929年黄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工作热情奔放,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在他的带动下,不到60户的良上村,就有14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以后他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黄骅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41年4月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同年7、8月间又调往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员。黄骅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他身居要职,体弱多病,按规定他可以吃“保健饭”,但他谢绝组织上照顾的“保健饭”,与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饮一锅水,同甘苦,共患难。除了黄骅,还有许多为了我们家乡 做出贡献的伟大的烈士,真是他们这种忠于革命的精神,真是这种誓死不屈服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辉煌灿烂的家乡。馆内还有介绍黄骅盐业的展厅,据了解,黄骅产盐历史悠久,自古以“渔盐之利”闻名天下。而黄骅市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和全国四大盐场之一——长芦盐场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目前海盐产量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可见我们黄骅的盐业也是名列前茅的得。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而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黄骅这辉煌的历史,懂得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兴旺,必须有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为国家做出贡献,还要有向黄骅烈士一样忠于国家,忠于革命的精神的人,国家才会有辉煌的一天。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做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为我们这美好的城市,美好的国家效力!

6.观《博物馆奇妙夜》有感 篇六

星期天,我观看了《博物馆奇妙夜》电影。

《博物馆奇妙夜》的主人公是一位有一个照明公司的人,他有一个哥哥拥有一个博物馆,一天,他哥哥要把博物馆卖给纽约市的市博物馆,他不同意,但也无法制止。第二天,那些物品还是去了纽约的地下博物库,于是他也去了纽约的地下博物库,在保安室里换上保安服装走到了装哥哥博物馆箱子旁边。用东西把可以让文物有生命的金牌拿到手里,这一下这里的文物全有了生命力。他把他哥哥博物馆的东西从箱子里救出来,结果遇上了复活的古埃及复活的法老王,法老王通过航天区的小爱因斯坦知道了金字塔墓心的数字,召唤了自己的队伍,但他的部队失败了,法老王也被杀死了。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想道:在他们打法老的时候,多次遇险但是因为主人公动了动脑筋,就化险为夷了,所以我们要学习主人公这种善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

还有一点就是主人公打法老时,他们明显处于劣势,可是他们最后打败了法老,这和他们的勇敢是分不开的。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一是在做事时要善于动脑,二是在面对敌人时要勇敢。

7.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 篇七

广东省博物馆,那是一个收藏着大量珍品,蕴含着丰富知识的地方。那是一个游学圣地,既可以让人大饱眼福,又可以汲取知识,丰富我们的“内存”。这次六年级的春游——我们的最后一次春游,就是来到了这里。

游览了省博后,我有许多感触。

一叹祖国资源丰富。在广东省博物馆里,我们参观了自然资源馆。馆内,石油、矿石等自然资源的样本应有尽有。说到石油,那是一样宝贝。汽车行驶要石油、飞机上天要石油、平时用的塑料袋也是用石油做的。哪个国家有大量的石油,那个国家就富有。那些石油,连最强大的国家——美国都会眼红。可是再想一想,正是因为石油的有用,大家都拼命开采,哪怕国家资源再丰富,那些石油、矿产也迟早会撒手不干的。

在这些自然资源中,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数那些宝石了。看着那些闪闪发光、晶莹剔透、美丽无双的宝石,我真的难以想象它们曾经躺在石头堆里。那样美丽耀眼的宝石,就连大大咧咧的男生看到都会由衷地发出赞叹。

二叹广东历史底蕴深厚。“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第一篇“南粤源流”追溯了广东人的来源、民族融合的过程以及广东三大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第二篇“扬帆世界”带我们进入海上丝绸之路,体验广东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精彩历程。当然还有第三篇“继往开来”和第四篇“粤海烽火”都同样精彩。展览的结束部分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南海。海纳百川,奔流不息,承载了千年文明的广东人民满怀希望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三叹恐龙化石震撼。恐龙化石是广东省博物馆的主打。那里的恐龙化石震撼无比。马门溪龙的体型庞大,特别是它长长的脖子,已经伸到了夹层上。那里还展出了霸王龙的头骨,那张开的血盆大口,好像要一口把我们都吞进肚子里去„„那样巨大的恐龙,要是生活在现代,该会是怎么样呢?

最后,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走出了广东省博物馆的大门。想起里面看到的一切,我又陷入了沉思,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地球亿万年的光景,浩瀚无边的宇宙„„这一切的未知数,知识无垠的领域,到底有多少我们不曾认知、不曾接近、不曾了解的事物,我们到底还有多少不懂的东西呢?

8.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有感 篇八

姓名:马芳 2011级新生 应用数学

参观时间:2011年11月12日 参观地点:朝鲜族民俗博物馆 参观目的:了解朝鲜族灿烂的民族文化 参观成员:2011级应用数学专业全体学生

【摘要】:通过参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看到了朝鲜族居民早先使用的农耕用具和各种礼器、文化作品、陶瓷制品、青铜器用具等.这些物品为我们展现了朝鲜族人民的伟大智慧和朴素勤劳的优秀品德,同时,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朝鲜族人民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丝不苟。此次参观,我们收获颇多,不仅看到了朝鲜族不同于汉族的优秀文化,也使我们对朝鲜族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关键词】:

由来、发展、精髓、未来

【中国朝鲜族的由来】:朝鲜族是迁入民族,非中国本土少数民族。朝鲜人移民中国是近100年来的事。

19世纪中后期,朝鲜大饥荒,大批朝鲜流民进入中国东北今延边地区为生。其后不断有朝鲜流民窜入东北垦荒殖民。日韩合并后,日本开始推动以鲜人殖民中国东北的策略,妄图使东北“鲜化”。“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陷入了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以后,采取了极其险恶的“以鲜治华”策略,制订出“朝鲜人移民计划”,将大批朝鲜人移居东北各地。1936年8月,伪满政府和朝鲜总督府共同制订《在满朝鲜人指导纲要》,议定每年从朝鲜移民一万户,并决定把朝鲜移民作为满洲国国民的“构成分子”。仅在1937年至1941年的五年间,就有24468户朝鲜移民迁入东北各地。据琼斯《1931年以后的东北》中所载:“到1945年东北光复前,居住在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共有三百万人之多,超过了(当时)东北总人口的5%。”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一部分居住在中国的朝鲜人又迁回朝鲜半岛,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朝鲜人留在了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出于人道考虑给予了这些在华朝鲜人中国国籍和少数民族的身份。

【中国朝鲜族的发展】:朝鲜族聚居的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在长白山下,朝鲜族人民开拓了这块富饶的疆土。朝鲜族在东北边疆开发荒地初期,粮食缺乏,以野果、野菜充饥;住的是极简陋的茅草屋;用的是木犁,没有耕畜便靠人力垦拓。到1881年在延边地区先后垦拓的土地达5300多公顷。1884年在朝鲜族专垦地区开垦的土地已达12000多公顷。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人从事林、副业。19世纪70年代,他们在吉林省通化县大甸子等地,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后相继在临江、怀仁、兴京、柳河、海龙等地和延边部分地区扩种。1906年朝鲜族农民在和龙县勇智乡大教洞开掘渠道,引水灌溉,使稻谷产量提高,从此延边地区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用此地水稻加工的米白而油性大,营养丰富,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但少数持有特殊权势的满族、汉族“占山户”用各种手段强占农民用血汗开拓的大片土地,使农民变成自己的佃户或雇工。同时,在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朝鲜族地区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并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租佃关系有“活租”和“定租”两种。“活租”租率达50%。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民国时,仅延边地区地方官府征收的税目就有30种以上。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朝鲜族地区先后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6年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朝鲜族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952年9月3日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现在,朝鲜族拥有自己的生活区域,拥有自己的文化,经济、文化、政治、各方各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1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精髓】:○善舞

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朝鲜族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婉转、明朗的特点。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等,著名的民歌有《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等,人人会唱。

朝鲜族的体育活动也有特点。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早在1949年在延吉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后来陆续创办了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教育学校等高等院校和延边艺术学校等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校。各级教育网已经形成。各类院校已造就出的一代代朝鲜族的高、中级知识分子,遍布中央、省和朝鲜族地区的各条战线。在延边地区还建立了各种成人教育学校。农业、林业、文、史、教育等各种科研团体,为延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著名的朝鲜族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

农乐舞: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巫舞:对整个朝鲜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在巫舞中,有“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袭舞”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长鼓舞:朝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长鼓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两端鼓面分别为高、低不同,舞者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

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

扇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

扁鼓舞: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朝鲜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清明上坟添土,中秋除草,并进行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此外还有3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后两个喜庆日,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寿、祝福。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在朝鲜族中有悠久的历史,佛教的某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人民生活之中,成为民族风俗。但是,现在佛教在朝鲜族中影响不多。近年来,因为受到韩国的影响,在我国朝鲜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朝鲜族没有全民性的统一宗

9.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感 篇九

怀着不同的梦想,我们相聚于首都。在这里,我们将有更便利的条件去感受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感受他的古老文明,感受他的伟大复兴,感受他的坚强与不屈。于是,在一个周末,我们一块去参加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去之前,我查了一点关于它的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2011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对啦,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怀着骄傲与神圣的心情,我们坐地铁到了国博北门。往对面一看,便是宏伟的天安门。望西望,能看到人民大会堂,以及国家大剧院球状的外形。

我们从北门进去,首先便是认真的安保人员,友好而一丝不苟。然后,一个大的令人不知所措的大厅便映入眼帘。事后知道,这应该就是西大厅,高28米,宽30米,高330米。而后上楼下楼,进进出出,参观了很多展厅。

我看到了上古时代人们生活的情景。我看到了那辉煌的青铜器时代:那些刻有神秘文字和漂亮花纹的大大小小的鼎,那些奇怪的酒杯,那些用于奏乐的钟。我看到了战国的混战和留下来的各式各样的武器和盔甲。我看到了那各式各样的钱币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鼎盛。那些画有山鸟虫鱼,画有桥车人马的长卷,那些形式各异,精美别致的玉器,那些唐宋元明清的伟大著作,无一不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岸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但真正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复兴之路。因为对我来说,那更真实。那些发生在我们祖辈身上的痛和屈辱,同样 在我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些从无到有的辛酸和汗水,那崛起中的力量和骄傲,同样使我们积聚力量。我们看着那些照片,看着那些文字,喜怒哀乐随之翻腾,就好像那一刻,我们就在其中。那屈辱,那痛苦,那艰辛,那成长,那骄傲,不禁让我感慨万千……

1840年的鸦片战争,轰开了天国的大门。那一年,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沦落,也带了中国人民的重生。不得不承认,那是的中国是愚昧的,也是落后的,但中国人民从来都是不会屈服的,不会屈服于列强的凌辱,不会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践踏,也不会屈服于美帝国主义的压榨。中国人民慢慢觉醒,在屈辱和痛苦中慢慢发展现代文明,封建社会的辉煌已然消逝,现代文明的曙光照向中国。而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他考虑人民疾苦,他崇尚文明和进步,他不怕流血和牺牲,他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护。然后一代代革命党人奋勇向前,踏着同志的尸体,将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将国民党反动派赶出了中国大陆。分了土地,巩固了政权,但中国人民的热情并未稍减。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中国共产党携手全中国人民继续努力,发展工业,发展现代化产业。这其中有鲜血和汗水,也有盲目和失误,但最终,中国人民携手走向了伟大的复兴之路。

现在的中国人民丰衣足食,不用害怕外族的侵扰,中华民族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这都说明中国共产党带着我们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上铺满了无数先辈的尸体和心血,他们用他们的一切换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对我们来说,这条复兴之路仍将继续,我们会成为这条路上的主力军,我们不会辜负先辈的心血和信任,中华民族仍将继续前行。

最后,我从正门出来,回头看了一下国博的正门。那一刻,我知道,我终难忘记它的神圣与庄严。

10.观徽州博物馆有感 篇十

------康店宋学号:20906071028

古老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其历史遗存丰富,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和汇聚,徽派建筑、徽派雕刻等至今颇受追捧,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位于黄山市潜口民宅博物馆内,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合二为一,主要有徽州木雕、徽州砖雕、徽州制墨等国家级和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品展示及活态演示。在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记者见到从一九七四年就投师老胡开文墨厂的吴成林,他说,天下墨业尽出徽州,徽

墨是中国制墨技艺重大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有“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传统徽墨制作过程中,有原材料涉五胆,其中有涉及到国家保护动物,无法采集了。虽然目前有在寻找其替代原料,但是墨香有所欠缺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保护徽州文物,抢救和发扬徽州文化是当务之急,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不能让它草根地活着,并活得生机勃勃。那我们所做的是不是再做另一份文化的标本?我认为,我们得想法子让徽州文化去芜存精、与时俱进,重新回徽州区域的人们的生活中去,而不是让它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去。

上一篇:爱心与教育学习心得下一篇:供销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