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2024-07-24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15篇)

1.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篇一

浅谈初中语文的分层教学

【摘要】:语文分层教学依据不同类别学生的各自特点,将所有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不同类别制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旨在充分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存在的教学分层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较有操作性的教学策略。着重阐述了语文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等方面的实施策略。分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分层教学”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使人人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目的地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层,同时进一步进行教学分层。语文分层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有层次、有区别地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训练方式,试图在班级整体教学与因材施教中找到一个教学的契合点,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爱好、品质、智力因素和接受能力,设计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学习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下面我根据所查的资料和自己的一点体会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学生分层

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的摸底调查,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归类建档。可大致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情况不能明确告诉学生,而是先采取隐性分层的做法,否则会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A层为特长发展生,占15%~20%;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50%~60%;C层为基础层,只要求把握教材,保证成绩逐步提高。分层教学中的学生的层次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成绩等的变化呈动态变化的。其结构形式,主要以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定位”为前提,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

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素质;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要根据情况设置“全体”、“提优”、“补差”三条线索,在课堂容量上也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还要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有所区别。如在备《芦花荡》这篇课文时,在内容理解的提问上,就这样设置了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对后进生要求用讲故事形式复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话概述主要内容,要求优等生能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三、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分层授课也是语文分层教学中最难的一环。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做参考,基本流程为:分(分类自学)—合(教师讲授引导)—分(分层质疑、讨论、指导)—合(集体归纳、交流)--分(个别辅导)。并且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分层设计 练习,学生全员参加,各得其所。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两头,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并鼓励他们博览群书,进行研究性学习,勤于归纳和总结知识要点;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多练,重视双基教学,注意课本上的知识点和习题的处理,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对C层学生则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使之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学生的要求为基本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努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就预先按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给学生分好了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有优中差学生。分组讨论:文中几次提到背影?每个背影的作用是什么?重点写了哪个背影?三个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在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逐一解决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动脑、动口、动手,都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讨论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作业分层

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矫正。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如学完课文后,我们把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差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双基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和双基综 合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

再如,写作文时,我对后进生的要求是语句通顺、能扣住主题,不少于350字,对中等生的要求则是主题鲜明,材料安排合理,语言力求生动、优美,错别字少,不少于450字,对优等生的要求是主题有新意,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材料安排恰当,正确使用标点,无错别字,不少于500字。这样,每次作业,后进生不望而生畏,优等生也不觉得乏味了。

五、评价分层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本学期,在评价时,我们遵循了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的原则。采用“等级评价”与“百分评价”相结合的“双轨制评价”方法。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朗读水平、思想素质、思维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说话能力、参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有所进步,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践,构建的分层教学法已初见成效。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裴良.浅谈中学语文分层教学[J].吉林教育,2009年13期

2.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 3.王根平.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2011,(03).4

2.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基础管理激励动力方法能力情境

语文教学的策略是教师多年来都在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发展奠基的基础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所以, 初一新生入学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现有的学习基础情况作全面的了解, 要心中有数, 心中有底。必须使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有效知识, 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提高有效知识量。努力缩小两极分化, 使学生水平大体持平, 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二、注意课堂内外的管理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造一种力量, 让这种力量变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争取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 更要加强管理。评估方式要给学生制造成功和欢乐, 评提高, 评发展, 评进步, 给学生课堂内外都带来前进的动力。

三、主动学习的激励策略

激活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 积极开发利用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 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 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因此, 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唯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 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 畅所欲言, 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 提升思考质量。

四、成才教育的动力策略

用成才教育反对升学教育, 为学生的发展铸造希望。成才的最低标准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道理, 让著名的人物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五、对症下药的方法策略

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注意这个问题, 并坚持不断地探索这个难题, 研究破解这个问题, 从而完成教学方法的创造过程。

六、挖掘潜能的情境教学

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推情境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利用本校本班的资源, 利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能力, 利用学生的情感、观念, 为学生创造最佳情境和最佳场合, 一步步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境界, 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初中语文的教学 篇三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足就不收工。虽然辛劳,但事实证实是值得的。

一堂预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因此我在讲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而是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预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预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有时预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殊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与此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总是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爱好。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非凡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擴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育,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4.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篇四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旨在老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帮助学生掌握在初中阶段要懂得的基本道理,并运用原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形成正确观念。那么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否为学生喜欢并接受呢?答案否定的。那么,如何适应新课程理念,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效果,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发挥出他应有的主渠道作用呢?现提出几点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建立更趋合理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面临的是高级中学挑选,面对一张考卷而定去向。这种选拔方式逼着初中学生考出高分以适合他的选拔。因此,初中教学不得不出现应试教育。出现了“六重”即重文本,重主导,重灌输,重接受,重共性,重标准答案。由于出了上述的六个偏重,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创新,教师的创新,学生的创新,迟滞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此,要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选拔功能的评价体系,改变一卷定终身的做法,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发展,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首先,要逐步取消应试教育,目前有的省份己明确要取消初中升高中考试。为了适应教育新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其次,评价方法多样化,观察描述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但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的评价。再次,评价的内容要丰富,既重视学生的认识,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养成。最后,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本人评价自己,同学互评,家庭及邻居、社区都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实行谁评价谁负责,力求评价的真实,客观,准确。只要做到了上述这些,就可在此方面减轻对应试教育的依重,应试评价的指挥棒退下阵来,创新型人才将层出不穷。

二、改革现在的教学内容:

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要生动、形象地反映时代的要求,贴近生活,具有科学性,要与时俱进。因此,改革现在的教学内容大有必要。

(一)开展时事政治学习(1)收看的内容有:“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学习:半月谈和其它报章杂志。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做好记载。利用课前“五分钟论坛”,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利比亚局势”“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等。(2)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如重视“三农”的意义,外汇储备问题,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等。将新的话题引入课堂,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也更深入地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与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图书室,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企业,农村,部队和科技院所历史遗迹,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教材,如果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会使学生开阔眼界,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实性,实效性。

三、教学方式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是因为他不会学习。”为此,教师要不断调整,改革并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学会学习,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让学生的地位发生变化,由传统的被动方式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百度文库wjb005制作 1

百度文库wjb005制作

学生各种器官来获取知识,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书要学生读,题要学生解,才能发现问题,也就可以有机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知识的目的。江苏泰州洋思中学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全过程让学生自学,大获成功。

其次,启发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得到教师的暗示,避免走弯路,误入死胡同。路还是要学生自己走,这种启发和引导是起“火把”的作用。第三,使用声像教材,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大量的案例材料,鲜活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活动过程通过画面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比文字教材和语言解释停留的时间更久一些,学生获得知识的机会更多。第四,寻找机会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入社会,做调查、听报告,实地走访,然后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形成文字,将书本上的材料与实际进行对证,即增加了信服度,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受到教育,收到实效,学到知识,逐渐树立正确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符合时代要求,社会的期望,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受到学生的欢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篇五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中安排的38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737%,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2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2.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用心

爱心

专心

2.2对比观察

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

2.3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荆当然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用心

爱心

6.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篇六

数学教师在教学上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在农村初中。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有较多学生对几何定理的理解运用感到困难,思考时目的性不明确。本文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几何定理概念的理解

我认为能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的前提是学会对几何定理的书写,因为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是证明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划二画三写”的步骤,让学生尽快熟悉每一个定理的基本要求。

例如定理: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线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一划:就是找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题设用直线,结论用波浪线,要求在划时突出定理的本质部分。如:“直角三角形”和“高线”、“相似”。

二画:就是依据定理的内容,能画出所对应的基本图形。

三写: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如:∵△ABC是RT△,CD⊥AB于D(条件也可写成:∠ACB=90°,∠CDB=90°等)∴△ACD∽△BCD∽△ABC。

二、对几何定理的推理模式

从学生反馈的问题看,多数学生觉得几何抽象还在于几

何推理形式多样、过程复杂而又摸不定,往往听课时知道该如何写,而自己书写时又漏掉某些步骤。怎样将形式多样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看得清而又摸得着呢?为此经过归纳整理,总结了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具体教学分三个步骤实施:

⑴精心设计三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归纳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① 条件 → 结论 → 新结论(结论推新结论式) ② 新结论(多个结论推新结论式) ③ 新结论(结论和条件推新结论式)

⑵通过已详细书写证明过程 的题目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推理模式。

⑶通过具体习题,学生有意识、有预见性地练习书写。

这一环节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理解证明题的大致框架,在具体书写时有一定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书写的盲目性。

三、组合几何定理

基本推理模式中的骨干部分还是定理的符号语言。因而在这一环节,我们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出单个定理的因果关系、多个定理的组合方式,然后由几个定理组合后构造图形,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定理”的意识。下面通过一例来

说明这一步骤的实施。

例:已知,四边形ABCD外接⊙O的半径为5,对角线 AC与 BD 相交于E,且 AB = AE·AC,BD= 8。求△BAD的面积。

证明:连结OB,连结OA交BD于F。

学生从每一个推测符号中找出所对应的定理和隐含的主要定理:

比例基本性质 →证相似 →相似三角形性质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三角形面积公式

由于学生自己主动找定理,因而印象深刻。在证明过程中确实是由一个一个定理连结起来的,也让学生体会到把定理镶嵌在基本模式中,就能形成严密的推理过程。

四、联想几何定理

分析图形是证明的基础,几何问题给出的图形有时是某些基本图形的残缺形式,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定理的基本图形,为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图形可以引发联想,对于识图或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我们从另一侧面,即证明题的“已知、求证”上给学生以支招,即由命题的题设、结论联想某些定理,以配合图形想象。

例:⊙O1和⊙O2相交于B,C两点,AB是⊙O1 的直径,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O2于D、E,过B作⊙O1的切线交AE于F。求证:BF∥DE。

7.信息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 篇七

教育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信息时代教育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前是信息时代, 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 不但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也对现代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信息化的社会, 教育工作者应该乘势而上, 顺势而为, 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来临的背景下, 也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调整, 从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等各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扩充教学信息量

教育功能的实现是靠教育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播的教学信息, 是否足够丰富, 是否科学合理, 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凸显, 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旦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得到增强, 学生的学习意识就会得到增强, 学生追求信息的量和度就会不断的提升,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 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况且, 在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 信息量的扩充, 信息大爆炸是最直接的改变因素, 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最大。而对语文教育自身而言, 其本身就是具备综合信息承载能力的学科,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信息实践中学习语文, 是信息时代教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本规律。因此, 信息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 “信息的显示、信息的实践、息的发现、信息的强化”, 是学生实现学习能力提高的基本要求, 也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面对信息化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在教学中, 怎样创造丰富多彩的语文信息环境呢?拓展信息量的方式很多, 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在教学中进行信息的挖掘和扩展。如在《桃花源记》的学习中, 教师除了要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进行分析, 对文章的内涵进行解读的同时, 还可以扩大信息面, 如以“中国士大夫的隐士情结”为教学主题, 透过《桃花源记》来透视整个中国古代的隐士情结。如就以“桃花”为线索, 唐寅科场遭冤后, 三十六岁时搬进了桃花坞, 从此他在“桃花坞里桃花庵”, 成了“桃花庵里桃花仙”。“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在花下眠。别人笑我忒疯颠, 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通过这样的扩展, 教学的信息量就扩大了, 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更丰富了。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时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网络的四通八达。无处不在的网络, 网络了全球信息, 承担了社会信息传递的职责。现代社会由于网络的发达而发展起来, 网络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育, 必然要积极的从网络发展中吸取积极有利的因素, 以此来促进教育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育与社会信息息息相关, 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时效性。因为就语文教材的编写来看, 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 但是这样的稳定性也就有了产生滞后性的可能性。为了使得学生能够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好处, 教师从有利于教学发展, 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视野拓展的角度出发, 应该积极的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相应的网络资源。如在《录音新闻》的学习中,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 从网络中找寻相应的“录音新闻”, 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接受更多的社会生活信息, 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走出课堂, 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在网络信息的利用上, 教师还可以从关注社会现实, 社会热点的方面着手, 适时的引进相关的信息, 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

三、积极利用多媒体

信息时代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才能承载更多的教学信息, 也才能将各种信息有效的传递到学生那里, 学生才能接受到更多的知识。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来实现。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在很多方面丰富教学手段, 可以对教学方式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在网络信息时代, 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 影像资料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更希望从影像资料中获取知识, 这对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教师要想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 要想在信息时代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 就需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 通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丰富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打造一个立体教学网,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上接收教学信息。如在《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作为材料, 在课堂上播放出来, 然后在与基因花进行对比, 让学生从中发表个人观点, 是否支持基因花的发展, 对基因花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接收和探索的信息资源就更充沛, 收获也更多。

四、结束语

信息决定一切, 在教育领域信息也是决定教育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时代, 初中语文教师要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要从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中, 找到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

8.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 篇八

关键词:语文 对话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作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已经超出了原初的语言学范围,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表现为多种教学策略。那么,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呢?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简言之,就是以语文新课标提倡的对话理论为指导思想而展开的语文教学活动。对话式教学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民主性与平等性。对话的思想本身蕴含着民主性与平等性;没有民主与平等,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不能实现对话。

2、开放性和互动性。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交往中沟通,在对话中理解。

3、教学关系的接近性。对话教学关系主张参与者应在共享的空间(或位置)中进行交流,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相互影响。

对话教学关系的接近性从本质而言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遇”关系;对话教学关系的接近性使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灵魂再生的向导,能够对学生的精神进行催生。

4、支持、信任与肯定。对话教学需要在支持、信任和肯定他人的氛围中进行。支持是指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彼此互动协调的氛围;信任是对话关系存在的基础;肯定是对话教学中一个重要保证。

5、生成与创造。

对话教学是一种自由开放式的教学,它不仅仅是把文本上的即外在的知识内化,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生成新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更应时刻充满着创造,并且在这种创造之中形成自己的批判意识。对话教学中的创造,意在让学生自主构建认知,而非创造全新的思想与观念。

二、建构初中语文的对话教学的策略

1、培养对话主体意识,加强互动合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独白式”表演的状况,注重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与教师讨论、与同学分享的主体意识,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对话不应只是话语形式上的对答,而应是民主平等关系的确立,是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沟通和彼此的接纳。对话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意味着师生共同成长,教学应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的活动。

2、精心设计有价值的对话主题

话题是展开对话的依据和中介,好的话题往往决定着对话的广度和深度。师生围绕话题进行对话,使问题不断衍生为知识表征或新的问题,同时问题又成为师生关系的中介和支撑对话体系的桥梁。因此要精心设计话题。话题来源于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段冲突、一对矛盾,有价值的话题往往是开放的、动态的、不确定的,蕴涵着多重的分析视野,多样的解决途径和异彩纷呈的答案。对话主题有教师主导型、学生主导型、师生共商型,这三种形式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还要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使预设和生成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对话教学的效果。

3、重视文本,倾心对话

教师首先要重视文本在对话中的基础性地位。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感受、所发生的联想都应该建立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与文本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如果漠视文本,那么对话就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其次,要从文本本身出发解读文意。新课标提倡个性化解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文本进行随意性解读。对文学作品意义的理解必须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出发,不能漠视文本的存在。引导学生读文本前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倾心投入,从自身的期待视野出发,深入体验作品,与文本蕴涵的空白与未定点对话,达成视界融合。

4、启发诱导。智慧导引

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和情感體验等方面的不足,他们的阅读活动有—定的局限性,对文本解读产生偏差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语文教学的对话需要一种价值导引。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对话进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文本解读的偏差,并启发诱导,巧妙点拨,进行智慧导引,积极矫正,做到去伪存真,否则多元化就失去了依据和意义。要让学生的独特感受接受文本价值取向的甄别,从而把语言系统的丰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融为一体。面对不成功的课堂生成,教师要态度明朗,既不能棒喝,也不能含糊其辞,不要为了“尊重”学生而盲目赏识,而应该采取有效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方向,进一步理解文本的价值导向和深层意蕴。

5、倡导个性化阅读,绽放个性风采,与作品进行心灵对话

9.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篇九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本文就”对话教学“理论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对话教学“的行动策略.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对话教学“,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对话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心的能力,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务之急.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效率不高,把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希望寄托在课外活动,课外辅导是主次颠倒,关键应向课堂要效益.新教材实施又有好几年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虽然很勤恳地工作,也花了不少心血,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对新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缺乏研究,穿新鞋走老路,传统教法根深蒂固;另一方面,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心有余悸,放不开手脚.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益低下.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与自我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自我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身心,思维,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过程.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将”对话教学“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进行探讨.一,”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话教学“是美国及西方一些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提出的新的教学原理主张,其中,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在欧美思想界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马丁.布伯认为: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寻找一种可能的方式去将非个人意义的客观化知识转化为个人意义的主观知识,在”我---它“知识与”我---你“知识之间建起转化的桥梁,发展处于关系中主体个人的对话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对世界整体的认识中,在关系中找寻到个人的意义.马丁.布伯提倡的对话教学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亲合,是一种真正的互惠;是一种发生在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和正处于成型之中的精神世界之间的交换.另外,建构主义主张:”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方式.并认为:对话不仅指师生对话,而且包括生生对话,学习者与文本(前人)的对话以及与自我的对话.还有,佛里在《被压制的教育》一书中写道:”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并认为: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没有自己追求的现实利益,而是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如果教师不认识到学生的需要和他们一样重要,就不可能有真诚的对话.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新的思考和新的认识,是我们开展对话教学探索深厚的土壤.二,”对话教学“的行动策略

在”对话教学“中,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各种心理因素的变化,为了满足学生表达欲望,交流沟通,疑难求解的需要,要充分把握和运用好”有效提高’对话教学’水平,创造良好’对话教学’环境“的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对话动机与意识,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创设条件.1,创设良好课堂情景的策略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教学要有强烈的激情,注意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几乎无压力的状态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对话的激情,出现活跃的思维,激发出闪光的智慧.其次,教师要适度幽默感,幽默容易渲染欢快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处于愉悦的气氛之中,特别是让学生感到有情趣,有意思.如果老师的幽默唤起学生的幽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调节课堂气氛,改变课堂教学的情景,激发出师生对话的需求和愿望,使师生处于快乐的对话教学之中.2,学生对话心理和情感调节策略(1)鼓励激发.鼓励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对话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有意安排他们参加教学中能够有所表现的活动,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成功,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找回学习中的自我,这样他们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对话教学“的活动中来.(2)倾听理解.”倾听“似乎是所以的人能作到的,其实不然,因为人们很不愿意听”废话“和”无意义“的话.但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把倾听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无论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议论问题中,所讲的话是否准确,都要悉心地听着,一是可以从学生的回答去发现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二是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促进师生之间相互理解;这样一来,老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充分了解了学生认知中的问题,在答疑时会讲得更清楚,更具体,更全面,这必然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活跃”对话氛围“的策略(1)表演节目互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现在的节目更注重观众的参与,许多节目都设计了主持人与观众的对话,乃至观众之间的对话,一种节目的成功,多少离不开和观众互动上的成功.这有点类似我们的课堂教学,其实教学与有些电视节目有不少相通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课文及对话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节目的形式扮演或表演参与到对话及课文的教学中来.(2)游戏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因为学生天生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会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快乐和和谐的氛围当中,学生主动地学习,掌握并运用知识,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初一教授 What’s in the …… What’s this/that Is it an …… 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在教学中设计Guessing game 这一游戏,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物体逐一放在某一箱子或袋子里,然后让学生guess :(Teacher → T , Students → S)T: What’s in the bag / What’s this S1: Is it a pear T: No.S2: Is that an apple T: No.S3: Is that an egg T: Yes.… …

总之,通过多次,多角度对话,学生的口语自然地得到锻炼,伴随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受到锻炼.三,”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 课前对话

教师课前与教材对话,确立课程目标,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课前自我对话,思考以往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给新课教学带来的问题;思考新课程教学不同学生理解知识可能出现的认识差异,寻求解决的办法;思考新课程教学采用哪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课前与教材对话,预习生词,课文与对话,弄清课文与对话的意思,寻找新课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学生课前自我对话,思考新课程学习会联系哪些原有的知识,自己现在掌握的情况如何,是否还需要巩固.第二步 课中对话

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每个学生自己课前发现的问题,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扮演操练对话,教师巡视,并适当加以引导.组际交流.小组之间交流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或展示各自对话的扮演情况,老师根据实际加以指导,并与学生一起交流看法.系统整合.教师可从知识结构和课的整体出发,补充解释语言要点;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统整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使问题结构化,形成问题群,以利学生认知形成体系,为学生知识建构打下基础.第三步 学习评价

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元评价办法,及时对各学习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第四步 课后对话

教师课后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和认知效果.教师课后自我对话,针对教学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找不足,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课后自我对话,反思课堂学习中还没弄懂的问题,继续寻求问题答案,并针对新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去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课后与教师对话,向教师请教还没弄懂的问题,与教师共同探究新发现的问题.四,教学示例

JEFC BOOK3 L50课前

.教

课,确

课教教

学学

目难

标点(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orld’popula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词,听录音,浏览课文,划出难点,预习好Workbook.课中对话.Step1:

位,讨

论(The Future-in-the-Past-Tense),教学重点(How to say the long numbers),教学策略.学生预习.课前预习生

Pre-read

问题:1.Do you think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too big Why or why not 2.What can be done to slow down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Step 2 :请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对文中所有数字信息进行标记.教师将预先设计的卡片随机发给学生.卡片有两类:第一类卡片上只有课文中所涉及的全部数字,每张卡片上仅有一个数字,教师要对卡片进行编号;第二类卡片上将所有数字对应的信息句写明,但不写出数字,每张卡片上只写一条信息.Step3:教师介绍”Find your partner“ 游戏规则: Card card

教师按顺序叫起持有数字卡片的学生,该学生准确读出卡片上的数字,然后持有相关信息句卡片的学生立刻回应并说出其卡片上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将叫起第三名学生将前两名学生所说的内容联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句.依次类推,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以上图所示为例: S1:two thousand and ten.S2:There will be seven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S3: There will be seven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in 2010.Step4:在以上游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表格,这表格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理顺学生思路,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period population 2000 years ago 400 years ag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In 1970 In 1990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by the year 2010

课后对话.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Standing Room Only" 的严重性,课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提出的人口增长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政策的必要性.也可以作角色表演(Role-play),其中一人扮演《今日话题》栏目的主持人,另几人扮演人口问题专家,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主持人和人口问题专家可根据课文内容就世界人口问题进行问答,然后互换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课文内容复现,强化信息的输出效果,培养了学生模拟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达到了本单元德育教育效果,一举两得.五,结束语

10.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 篇十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具进,学会用新的理念和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英语的教学中设计好任务,真正落实好任务型教学。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促进自己的发展,提升自己的素质,取得双赢的成果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学生.任务型教学是符合创新教育的一种先进教育方法.要让任务型教学成为一种先进的工具,首先教师必须成为创新型教师.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新的教师.独特新颖是对创新型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独特新颖能使学生感到好奇,能够诱发出学生的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并能减少学生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给英语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教学中“以教代学”,“以教代悟”现象将得到有效的遏止。学生以个性的凸现,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兴趣等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灵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任务。

创新型教师的观念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任务型教学倡导一种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前的讲解式教学法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在相互的学习中学习.教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导演者,监督者,指导者.又是任务的策划者.教师这一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相信学生是富有创造力的,通过教师的任务的设计,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新思维的内驱力。使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完成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任务.例如在教What pizza would you like ? 这一单元时,就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自配原料来制作“pizza”,让学生分组搜集生活中的食物名称,哪一组最多就获得胜利。通过合作方式来搜集食物名称的同时,不但复习了一些食物单词,而且相互又学习了新单词。并且学生兴趣很浓,比机械重复学习新单词

效果好得多。在此基础上又设计另一个任务,让他们用这些再来制作不同大小的、不同味道的“pizza”。让他们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并掌握了目标语言。比单纯造句、学句型有显著的不同.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要学会用一种发展着地眼光看问题.课程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意识。教师必然依照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出新颖合理的任务,新教材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因此教师必须有一种时代意识。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一定要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要了解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因为孩子是生活在他们自己的时代.教材中的材料往往具有滞后性.例如在教“who’s your favorite singer/group?”这一话题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自己最喜爱的当代歌星的照片和他们的歌曲,在上课时让学生们来谈论各自喜欢的明星。也可让他们在课堂上唱明星的歌,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歌星是谁,你是否喜欢,讲出简单理由。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掌握了这一话题的重要句型及其重要词汇。能够让学生学了以后,就马上可以运用,他们会觉得语言是活的,语言即生活,生活即语言,在运用中掌握语言。因此,任务设计也必须与时俱进,活用教材。紧跟时代发展,了解生活中一些流行的事物,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也是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只有了解学生生活的时代,才能将任务设计得新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灵活使用教材.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挖掘最有魅力的资源——课堂。使得教学过程具有新颖性,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对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精心设计。例如课的开头,可以是正常问候性方式,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还可以流行歌曲引入新课。对于课的结尾,今天可以以表演课文内容或自编对话形式结束,明天以布置课后任务结束,后天以动人的故事结束,让学生以期待的心理等待下节课的到来。总之,要不拘一格, 求新求变.除开头和结尾之外,在教学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各任务之间的不同,处理好各任务之间的关系即处理好任务启、承、转、接的关系.要灵活运用具体任务具

体分析,让学生感觉一个任务的完成又是另一个任务的开始而且各种任务的完成方式又各不相同,要让学生感到课的新颖。因此,既要有模式又要突破模式,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例如在教学生字母时,可以让学生举例在教室或生活中与其相似的实物,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手或身体来表演字母的形状,也可以通过玩游戏来给字母大小写配对等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掌握每个字母的音和形,这种通过任务的完成比机械记忆更生动,更形象,更易于掌握。课堂的新颖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体现的,因此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下,设计出的新任务一定要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11.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思想 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再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僵硬局面,也不是老师的一贯“满堂灌”的单边思路教学。它是随着新课程改革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改变而改变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体、主动的作用而不是被动的,是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有机组合。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语文而言,学生一旦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更加喜欢语文这个科目。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从而形成学生易学,老师易教的新形势。

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选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首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基础知识去完成教学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的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觉得语文不再是老师枯燥的讲解和一贯的灌输。初步学会从语文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语文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语文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其次,语文知识几乎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导致学生学习之难的关键。所以在教学的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的知识来展现所学的内容,这让学生更易学习语文。最后,培养德育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人曾说:“语文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而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题,却不知道为什么学语文,学语文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交流是养成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最后,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观点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谈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限度 篇十二

依此考虑, 我觉得“教学限度”一词可理解为是以特定文化为载体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 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最高限度。

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看到、碰到的问题, 谈谈自己看法与做法。

1 教学无度现象简析

课改至今, 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但如果对此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现象进行反思, 不难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无度”现象。比如过分肢解课文;问题设置不符合学生要求;拓展没有主题;自主学习缺乏引导;综合渗透撇开了语文课的特点;课件展示变成了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都违背了教育的价值和目的, 影响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感悟、内化、积累, 又使语文丧失了动感和灵性。

2 把握教学限度的一些做法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质化和量化的考核标准, 对于教学限度的把握也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衡量。从定性角度约束教师教学自由, 把握教学限度。从定量角度量化教师教学行为, 规范教学活动。

2.1 精心选择学生学习的预接点

在教师备课的时候, 要精心挑选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预接点。相应的拓展内容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比如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这篇课文, 可从学生喜欢漫画引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漫画, 从漫画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童真童趣, 以此导入作者丰子恺此文要抒写什么情感, 从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位父亲的心声。比如朱自清的《春》, 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春天有什么特点, 自己对春天感受最深的一点入手或者让学生把收集的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展示出来, 引出朱自清笔下的春天, 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2.2 拓展内容要合理

教师在分析文本的时候适度拓展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在上《本命年的回想》, 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北方过大年的特色, 同时联系我们南方过新年的习俗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烈气氛, 还可以请生回忆初一学过的《端午日》, 再次感受湘西民俗风情, 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此时老师适时插入如今洋节日似乎有大行其道之势, 请生来谈看法。合理的拓展内容, 显然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讨论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3 教师情感渲染要点到即止

如果教师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孩子引向了一种规范化的理解, 对其形成了温和的情感强制, 那么孩子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被教师的教学情感所代替。学生需要教育的引导, 但引导是有限度的, 必须使学生能够自主的理解世界, 理解人, 理解自己。在上《窗》一文时,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 通过课文分析学生对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爱憎之情心中了然, 此时教师无需过多的言语和情感的渲染反而体现了言有尽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4 阅读文本后要有效地运用归纳思维

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不能急躁, 要沉下心来, 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语境。系统地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感知语言的过程, 就是加深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归纳思维这一教学行为的有效运用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更让学生在揣摩、品味、欣赏语言的过程中丰满了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认识, 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 在学生自由朗读完课文后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人感动?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1) 父亲对儿子说的话; (2) 父亲为儿子做的事; (3) 父亲的衣着等, 然后问学生:“学到现在, 请你说说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位怎样的父亲?”学生经过以上几方面的文本研读后, 一位“慈父”的形象早已因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而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里了。

2.5 关注教学时间和效益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最多的就是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益。有的老师拼命挤压时间, 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在本学科知识的讲解上。可结果往往收效甚微, 于是乎要么埋怨自己的时间不到位要么埋怨孩子。看来效益的高低与时间的投入并非成正比。

比如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 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4分钟, 其余的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 对此种做法先不作评价, 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呈现好的态势,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量化教学时间, 教师的讲解要有度, 不能洋洋洒洒满堂灌。

2.6 合理控制作业量, 合理配置课外阅读量

为了巩固当天所学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老师往往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有的可能是一两遍, 也有的可能是三四遍, 更有甚者布置抄十遍的。那么, 是不是这样的重复练习就没有量化的度?想多少就多少呢?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减负增效出发考虑, 似乎没有必要让学生抄十几遍, 一个生字写三遍即可。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这样的规定:“课外阅读量不能偏颇地集中在某一学段或某一学年、某一学期中去完成, 而应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配置。”比如我们常熟现在正在尝试的学生阅读考级, 学校七———九年级每周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阅读课外书, 保证学生有时间阅读, 又以考级的方式刺激学生多读好书, 相信坚持下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都会得到提高。

总之, 我们要努力注意到语文教学的限度问题, 认真地对于那些“越界”的解读加以纠偏, 使语文教学能在科学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指引下, 走上自由而有限制的个性化之路。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

[2]张廷亮, 穆传慧.谈谈教学限度问题.[2]张廷亮, 穆传慧.谈谈教学限度问题.

13.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的衔接 篇十三

我曾在奇台六中小学部任教,发现在小学阶段学习不错的学生,到初中就“分化”与“滑坡,中小学教师就相互推诿,把语文教学的责任归咎于对方。经过与初中部研讨发现,原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适应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内容简单,知识点少,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篇幅加长,知识点增多,侧重于分析理解,思维难度加大,拓展延伸要求较高,所以会出现此类现象。

王院长和刘院长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也提到,小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除了具有基础教育的全民性、全面性和基础性,还具有衔接性。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阶段养成教育是非常最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也没有将小学、中学作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严格分割开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因此,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断层”问题,迫在眉睫。

因此,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中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定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比如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思考、做笔记,课后认真整理归纳、复习小结,作业按时独立完成,课外注意拓展知识面等,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教师教给的方法自学,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进入初中进行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14.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究 篇十四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中,虽然要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中的`引路人、领导者,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巧妙提问,设置疑难,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动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才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素养也才会得到提升。

二、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人文性要求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向学生传递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走进课堂,才能培养出有人文情怀而不是只会死读书,不问世事的呆板学生。语文教师如果人文情怀干瘪,知识底蕴浅薄,就无法向学生传递也许会对他们影响重大的人文精神。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注重语文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语文本就是一门知识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算真正学懂了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指导实践。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应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芦淳。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

(作者单位 陕西省彬县蒙家岭九年制学校)

15.小议初中语文作业的教学 篇十五

一、布置作业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

同一作业, 对于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可能易如反掌, 但对于那些能力稍低的同学来说却可能极为困难。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 学生感到困难, 可能就导致学生像是遇到了拦路虎, 望而却步, 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作业所要求的能力一致时, 他们才会感到得心应手, 顺利完成作业, 不会因为受挫情绪打击到学习的积极性。相反, 学生还会因为成功完成作业后所带来的成就感, 受到激励, 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要做到这一点,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以中等偏上的水平为标准来布置作业, 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并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是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魅力。

二、作业的新鲜感能让学生快乐作业

对于一成不变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学生极易感到枯燥无味,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作业变得新颖活泼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快乐地参与到作业中来。比如我们之前经常见到的, 生字连续写10遍或段落、课文抄2遍, 对于这种毫无魅力可言的作业, 学生通常是敷衍了事, 甚至还会变成看似写作业, 实则在神游的情况。这样一来, 这项作业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作用, 只是在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罢了。而如果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变得多样化, 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那么这项作业所体现出来的新鲜感不仅能克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乏味枯燥现象, 更能使学生的作业过程成为一个充满趣味和思考力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既能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 又能使作业完成的质量得到保证和改善。

三、教师要对作业做出规范和标准

对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是有效控制作业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如果一项作业没有做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 学生完成起作业来就没有规范来约束其行为, 那么大部分学生就会草草了事, 偷工减料, 降低学习效果, 使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大打折扣。而如果教师对一项作业提出了应达到的规范和标准, 强制性的手段会提高学生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 他们会最大程度地按照规定的标准来完成作业。与此同时, 完成作业的过程也会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促进其思维成长。

四、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

学生完成作业后, 教师应及时进行检查。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调整教学内容, 再次有针对性地强调教学内容, 使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巩固教学成果。

五、作业的布置要注意层次性, 因材施教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学生对于学习和作业的态度基本不会有所改变, 无非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对于学习和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学生”;另外一种学生, 对待学习和作业是一种懈怠、厌倦甚至畏惧的态度, 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是中等偏下。他们不愿意做作业, 却又迫于教师的压力和碍于自尊心不得不完成作业, 这就促使他们选择了一种完成作业的手段———抄袭。抄袭, 是教师想要完成作业布置目的的最大敌人。抄袭不仅不能使作业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甚至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 使学生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信心, 进而导致成绩下降。

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程度。对于一些能够且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来说, 教师是可以放心的;但对于一些作业时习惯和同学讨论, 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同学, 教师要多多留意, 看见他们在和其他同学讨论时, 要询问其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 然后对其进行指导,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对于一些成绩落后的同学, 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掌握得较差, 经常完不成甚至不理解教师布置的作业, 久而久之, 他们便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暴自弃, 这是他们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把握住作业的难度值, 考虑到成绩落后学生的困难, 二是教师对待他们的作业要求可适当放宽, 建议不要硬性规定他们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只要是独立完成的作业, 不管多与少、对与错, 就应该对其提出表扬和鼓励, 帮助其恢复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另外,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指导, 由浅及深, 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要对这类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和指导, 用耐心和爱心告诉他们老师并未放弃他们, 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使他们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 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 下而中, 中而上, 他们的学习成绩便会稳步上升。

六、巩固学生未掌握知识点的方法

刚才我们提到的是教师在布置作业前的准备以及学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进行的指导和监控,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学生完成作业以后, 教师应如何巩固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的方法———建立错题档案。它是对学生做错的习题改正思路并加深记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错题档案不仅可以消灭错误, 还可以加深印象, 巩固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错题档案这一教学策略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学生及时对自己知识网络中的漏洞进行弥补, 并在今后的语文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减少复习的盲目性,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错题档案上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 学生还能再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次自我评价, 这种自我评价更能够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语文错题档案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以及整理自己比较欠缺的知识点,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对错题进行分类, 比如以语音、字形、词语、标点、病句为分类标准进行整理等。而从教师方面来讲, 经常检查学生的错题档案, 有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进度的掌握, 进而能适时地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上一篇:保险合同一般责任条款下一篇:生命与健康教案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