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

2024-10-11

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共10篇)

1.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 篇一

1.活动主题:关爱之路,你我同行

2活动目的:本次特殊活动旨在呼吁在校大学生关爱残疾人事业关爱残疾人朋友,增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进四校师生友谊,促进四校师生间相互了解,丰富活跃校园生活,使在校大学生真正做到奉献爱心,服务广大残疾人朋友,共创团结、友爱、美好的和谐社会。

3.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助单位:

4.活动时间:

20__年_月10日到_月3日

5.活动地点:

各大学院餐厅门口及各大学院礼堂

2.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 篇二

一、充分认识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省有283万残疾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39%,其中城镇残疾人40.13万人,农村残疾人242.87万人。全省还有11.06万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关注、关爱、关心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是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事关保障改善民生,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残联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确保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工作,向残疾人提供普惠、公益、可选择的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援助服务。以“防范、主动、全覆盖”为重点,以满足残疾人法律援助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供给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残疾人法律纠纷,努力实现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使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所有残疾人都能获得便捷、精准、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服务网络,延伸残疾人法律援助触角。各地要紧密结合我省开展“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各法律援助机构要与残联密切协作,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对象信息库,了解残疾人在社保、困难救助、医疗康复、抚养赡养、生活照料及教育、就业、劳动权益保障和脱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估残疾人法律援助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档案。要在县级以上残联组织100%全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目前,全省依托残联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93个),构建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或联络员)和残联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多级联动互补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网,实现法律援助服务残疾人的网络全覆盖。要通过法律援助服务网络,针对残疾人法律服务需求,积极开展面向残疾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为他们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同时,充分发挥“12348”中国法网、“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公共法律服务热线、APP、微信公众号的作用,积极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咨询、释疑解惑、维权指导、路径指引、相关政策信息等服务,方便残疾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

(二)降低服务门槛,拓宽残疾人法律援助范围。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和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降门槛、扩范围,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的残疾人群体。

一是进一步放宽残疾人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在落实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基础上,将残疾人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标准调整为低收入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并适度放宽残疾人免予经济困难和援助事项审查对象的范围,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残疾人。对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和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救助供养范围、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残疾人以及领取生活补贴的困难残疾人、领取护理补贴的重度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免予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和援助事项,直接提供法律援助。

二是进一步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江西省法律援助条例》所明确的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的基础上,将涉及残疾人社会保障、劳动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康复、婚姻家庭、抚养赡养、生活照料、财产继承中有关产权纠纷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帮助残疾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重点做好建档立卡、生活困难、高龄、空巢、失能、失独家庭等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残疾人法律援助质效。把握残疾人群体法律服务需求和特点,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质效。

一是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受理指派方式。指派熟悉残疾人特点、规律的律师办理涉残法律援助案件,积极探索组建法律援助专业团队,推行点援制、订单式服务模式,对比较简单的涉残案件,尽可能采取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二是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举措。简化办事程序,对残疾人法律咨询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尽量做到“五个当天”(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当天提供法律援助);对建档立卡、重度残疾、身患重病、高龄孤寡等特别困难残疾人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四个优先”原则(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优先办理)。探索并推行对行动不便且有法律服务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实行“一对一”综合包户服务模式,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或志愿者等与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户一档一策”,按需制定“法律援助服务套餐”,提供精准化“家庭医生”式法律援助,按需提供咨询、调解、代书、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增强残疾人的法治获得感,着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大残疾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做好盲、聋、哑及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知辩护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加强与公、检、法等办案机关的工作衔接,落实告知、转交申请等事项,使残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或值班律师的法律帮助。各地要做好与当地残联设立的残疾人法律救助站的业务衔接,就地、就近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务。

三是整合涉残法律服务资源。各地要统筹调配律师资源,律师资源不足的地方可采取政府购买、对口支援、志愿服务或挂点联系等多种方式,解决基层法律援助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由法律援助人员、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的“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团”的作用,积极组织“服务团”定期或不定期地送法律服务进残疾人家庭、进特教学校、进福利企业、进残疾人托养机构、进残疾人医疗康复中心、进残疾人专门协会等,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积极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诉讼代理及法律咨询、代书、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化解涉及残疾人的婚姻、继承、赡养等矛盾纠纷的作用,不断满足涉残法律服务需求。

四是加大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力度。着力发挥法律援助窗口服务功能,既要做好咨询服务、疏导化解工作,又要紧紧围绕残疾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对涉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要指派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的法律服务人员办理,并对办案过程实施指导监督,及时协调解决法律服务人员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效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对残联及残疾人法律救助站转介到法律援助机构的残疾人案件,要及时受理、审核,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法律援助。

(四)注重服务实效,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宣传。积极组织“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团”开展送法上门活动,深入残疾人康复机构、托养机构、福利企业、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充分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等平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文艺演出、普法栏目剧等,针对残疾人多发的矛盾纠纷,开展以案释法和法律咨询,提升残疾人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增强法律意识,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要充分利用国际残疾人日、全国助残日、国家宪法日、爱耳日、爱眼日等特殊节日的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宣传和公共法律教育等专项活动,提升残疾人法治幸福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残联要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要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水平的有效抓手,围绕“防范、主动、全覆盖”为重点,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法律援助服务。

(二)加强示范引领。为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司法部从东、中、西部选取山西省晋城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山东省济南市、湖北省十堰市、云南省楚雄市、宁夏石嘴山市作为全国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各地可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示范点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我省选取上饶市、景德镇市作为全省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取得成效后,总结经验向全省推广。各地也要积极培育本地区的示范点,每个设区市要选择2-3个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本地的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重点培育。

(三)加强协作配合。各地司法局和残联要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合作,依法办理残疾人案件。加强与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和定期沟通机制,及时更新辖区残疾人信息。各地司法局之间、残联之间要积极开展异地协作,紧密配合、通力合作,为跨区域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有效整合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司法鉴定人员、法律援助工作者、残疾人服务志愿者等服务力量,加强团队协作,更好服务残疾人。

3.关爱残疾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悟 篇三

关爱残疾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仅持续了三天,实际活动三项——发放社会问卷,到残联的了解以及残疾人家庭访问。原本一切美好的打算在实际情况下遇到非常多的问题,比如队员的回家问题,团队之间的配合度,总体的工作安排情况,队员之间对待时间的态度及期望的不同等等,都是实际活动中不得不面对并且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其实是在种种磨难中,由一颗大大的白菜慢慢的被剥蚀、剥蚀,到最后就成了一根菜梗,但谁说这菜梗不是最最精华的部分呢!

从c语言实习结束后,实践活动马上步入正题。首次会议的举行,确定了大致的工作安排并且着手问卷调查的设计,同学们就自己之前所查的资料和了解到的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速战速决当即订下调查问卷。而实践活动的首站是临安街头发问卷,同学们都很卖力,烈日下奔波在临安街头、店面、学校、民居,苦战五个小时,终于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回来时大家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但还是坚持当晚就着手开始数据统计和分析,同学们的认真负责感染了彼此,也让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从和同学的聊天中,我们得知有一只小分队在分发问卷时碰到一个残障人士,向他讲明我们的实践目的时,队员们看到他的眼中满是期许,满是感动,他很感谢我们这些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孩子还能看到他们,还能想起他们这群被遗忘的人,谢谢我们为他们所做的。当听着这些话,看着同学手中的照片时,鼻子慢慢变酸了,眼角渐渐润湿了,我明显的听出同学话语间的哽咽。我想我们都明白这样的话中蕴含着什么,我想我们都了解我们做的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我想我们都知道我们做的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

从残联处,我们得知了一个很让人忧心的消息,仅临安市竟有2万余残疾人,残疾人群该怎样生活,残疾人群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让残疾人生活的更好,社会能怎样来帮助残疾人群,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而残联负责人洪潮表示要真正解决残疾人问题,主要还是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正如他说言——靠别人的救助是不能靠一辈子的。这不也正想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嘛!现在什么都是靠父母,想寄生虫一样生活过一天算一天,可是靠别人真的可以靠得了一辈子吗?父母总归是要先你离去的。这些都是自己一时思绪的外张。

随后,我们走访了几家从残联得到残疾人家庭,我们都想亲眼看看残疾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通过面对面的聊天交流感受残疾人的内心渴望及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期待,并且把自己亲眼所见的真实情况反映给社会大众知道。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南苑小区的萧阿姨,跨进萧阿姨家时,我们就能感受到萧阿姨家境并不好,聊天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萧阿姨家的月收入只有唯一的900元月收入(丈夫月工资700元和自己200元的残疾人补助),但要支付一家三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以及一个儿子的上学费用,每月都捉襟见肘。不过诚如萧阿姨所说:“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生活在一起,苦点儿也无妨。”后来我们又走访了几家残疾人家庭,我们强烈的感觉到——他们虽不富裕,但都很知足,生活得很开心,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也为之动容,就让我们祝愿他们的明天可以更美好吧。

现在重新回来收拾当时的心情,看看当初自己写的活动计划,想想当初的目的,我们想借着自己的力量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把他们的渴望、对社会的期待带来到社会大众的面前,让更多的人重新记起他们,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可是,当暑期实践渐入尾声,我在思考,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我们做的够吗?那天在看《鲁豫有约》采访文章的那集,讲的是一部讲述智障人群的故事,文章说:他们有他们的小世界,我们真的该去打扰吗?我想我们的出现是不是只是一次打扰,一次有始无终的来访!太多的东西我们想做却做不了,我们做的太少。

4.关爱残疾人日活动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弘扬扶残助残精神,本着不扰民、不给残疾群众增加负担的原则,在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中转变作风,体现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精神。全面掌握残疾人的健康状况,提高残疾人健康意识,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加快推进 “十二五”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总体目标建设步伐。

二、目的意义

解决残疾人因家庭贫困看病难,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影响生命的问题。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为残疾人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使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使他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乡关爱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把好事办实,成立护城乡关爱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海平兼任,办公室设在乡民政办。

四、开展活动

(一)开展为残疾人体检活动。

(二)开展为残疾人送爱心活动。

(三)开展为困难残疾人捐款活动。

(四)开展为残疾家庭送温暖活动。

五、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居)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关爱残疾人工作顺利实施。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村(居)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认真制定科学、详尽的关爱残疾人工作实施方案。

(三)加强宣传,强化监督。各村(居)要加大关爱残疾人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残疾群众的知晓度;定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全力提升残疾人健康工作质量。

5.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 篇五

为了进一步弘场中华民族团结友爱、扶残助弱的传统美德,建设和谐幸福新连山。2015年,县残联与希望之光志愿者协会携手,共同组织开展“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为开展好“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助残扶残力量,扎实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拟制定«连山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方案»如下:

一、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目的

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城乡贫困残疾人更是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生活需要政府关怀,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关心,而且更需要志愿者关爱扶助。组织开展“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目的: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发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残济困的传统美德,完善志愿者服务、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为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提供及时便利的志愿服务,使志愿者扶残助残理念深入人心,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中华民族扶残济困的传统美德更加发扬光大,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使广大残疾人真切感受到同在蓝天下,在得到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也感受到社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从而增强残疾人对未来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对建设和谐幸福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内容

服务活动内容:围绕贫困残疾人切身生活需求,开展志愿扶残助残服务。为我县城乡贫困残疾人及其残疾人子女提供因天灾人祸、失学、失医、济困、无房、留守儿童、单亲、环境卫生、缺乏基本生活物资等困难,给予适当资金或物质上的帮助服务。

三、志愿者助残活动对象

本次志愿者助残活动对象:在本县城乡居住的贫困残疾人。具体如下:

1、因天灾人祸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

2、身患重大疾病而无钱医治的残疾人;

3、残疾人本人或残疾人的子女就学读书,因生活困难无钱缴纳学杂费和生活费;

4、残疾人家长,为谋生外出打工,而把末成年子女留在家中让老人照顾的“留守儿童”;5城乡困难无房残疾人家庭建房帮扶;

6、单亲困难残疾人家庭等。

四、志愿者助残服务活动具体做法

根据贫困残疾人生活需求,开展志愿扶残助残服务,在生活上给予救济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子女就学帮扶等方面提供帮助。具体作法如下:

(一)加大志愿者扶残助残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互联网等一切宣传媒体,调动各方力量,宣传社会爱心人士、热心社会公益的企业和团体组织,热情为城乡困难残疾人奉献爱心,志愿助残扶残的善举,宣传志愿者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正确引导人们理解、关注、参与志愿扶残助残,使志愿扶残助残不

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在社会树立起扶残助残的文明新风尚。

(二)认真组织开展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由县残联牵头,统一组织做好志愿者助残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受助对象的筛查、核实工作,制定活动方案。志愿者组织做好联络助残赞助企业,组织志愿者队伍,落实物质和资金,做好经费保障供给等工作。

开展阶段:县残联、志愿助残组织通过入户上门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根据受助对象的各自不同的实际生活状况,分别给予生活救助、求学帮扶,医疗资助等不同形式的助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同时,在助残活动中加入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环节,重视和关心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鼓励残疾人乐观进取,自强、自立、自信,积极面对人生。让更多的残疾人在得到志愿服务的同时,积极加入到助残志愿者行列。

后续工作阶段:建立健全志愿者助残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培养助残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做好日常服务与管理。同时,加强与社会助残组织的沟通协调,为开展志愿助残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残联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对志愿者助残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将志愿助残纳入志愿服务工作

整体规划,加强协调与指导。充分认识开展“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掌握志愿助残情况,科学制定规划和措施,不断提高组织指导“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的工作水平,确保“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志愿者协会,要组织志愿者队伍,做好服务工作;落实好帮扶物质和相关资金,保障扶残助残服务活动工作取得实效。

五、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如下人员组成:

长: 陶维进

副理事长 副组长: 陈建军

陈家庆 成员: 孔怀英

覃晚霞

韦文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县残联,孔怀英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 希望之光志愿者协会

6.社区帮扶残疾人活动方案 篇六

一、工作目标和要求

围绕“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两大主题,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作用;按照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到村到户)的要求,对全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系统中建档立卡的1.9万贫困残疾人,按照扶贫开发有关政策,分类帮扶、精准施策,逐步提高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有效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

二、实施阶段和任务分配

从20__年起,分两个阶段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20__年至20__年为全面扶持阶段,计划对建档立卡的1.9万贫困残疾人进行扶持,在项目、资金、人力等方面采取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符合残疾人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创业就业、康复等项目条件的,优先给予项目扶持。20__至20__年为全面脱贫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扶持,对已达到脱贫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进一步巩固稳定脱贫成果;对未能达到脱贫标准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找准原因,精准施策,重点帮扶,逐个解决,以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同步奔小康的目标。

三、主要措施

各县(市)残联、义龙试验区民政和民宗局要加强与当地扶贫部门联系和沟通,及时将调查统计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详细名册提供给扶贫部门。两家共同协商,结合残疾人类别、需求和家庭实情,分类建档立卡,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优先考虑和扶持残疾人精准扶贫户。在《黔西南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州委办字〔20__〕204号)的基础上,多种措施,齐头并进,加大对残疾人精准扶贫户的帮扶力度。

一是建立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力争在两年内将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范围,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制度。

二是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创业就业增收。依据州人民政府出台的《黔西南州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州府办函〔20__〕62号),重点实施“残疾人十点百户千人创业就业工程”, 即每年创建10个以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扶持100户残疾人家庭创业,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人以上。

三是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依据《黔西南州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州残联〔20__〕74号)。优先安排,重点解决行路难问题。

四是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

五是教育帮扶。根据州财政局、州残联联合行文《关于规范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助学补助工作的通知》(州残联〔20__〕95号)精神,做好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助学补助工作。“交通银行——通向明天”资助残疾大学生项目、彩票公益金学前残疾儿童助学项目,解决智力扶贫问题。

六是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积极与扶贫等部门联合,对建档立卡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创业就业能力,增加经济收入。

七是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残疾人抢救性康复训练、福康工程、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验配及发放等工作。改善残疾人的 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信。

八是实施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补助项目。

九是出台相关社会保障办法,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试验区)残联、扶贫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经办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乡(镇)、村两级要充分发挥扶贫工作站人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切实抓好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县(市、试验区)残联、扶贫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支持、主动沟通、定期协商、共同推进本辖区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扶贫部门主要搞好建档立卡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落实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政策、项目和措施,研究提高识别扶贫对象的准确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残联负责建立残疾人精准扶贫数据库,落实农村残疾人数据及具体对象,通过各种项目提供重点帮扶。

7.社区关爱老人活动总结 篇七

一是送去一份节日慰问品。xx县人口计生委领导携带慰问品逐户慰问离退休干部职工。

二是免费为计生离退休干部职工检查一次身体。xx县人口计生委拿出6000元资金,在全县医疗设备最先进的医院为全县计生离退休干部职工,进行了彩超、查血、心电图、胸透等六个项目的检查。

三是开展一次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县人口计生委与县委部、县电视台、县豫剧团等单位联合,在湖滨广场举办了一次“庆祝佳节、关爱老人”的大型文艺演出。12个老年文娱代表队自编自演了豫剧、喜剧、相声、小品等节目,为现场观看的160多名老人献上了一份“文化大餐”。

四是免费办理一份平安保险。县人口计生委免费为全县计生离退休干部、职工办理一份保险,使之度过幸福平安的晚年。

8.社区关爱老人优秀活动总结 篇八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7月5日开会根据活动策划进行详细分工,我们分成两组,每组六人加上四名社区少年志愿者和合作单位工作人员(洪盛浴足坊),提前联系好社区少年志愿者,并由社区负责人提前与老人取得联系确保活动的如期开展。

7月6日上午10:00在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分别去到了空巢老人李享福、冯学书老人的家中。在老人家中我们分工为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替老人洗脚、按摩等。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老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我们会及时向社区传达得以解决。我们还向老人耐心讲解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以及张贴生活便捷通讯表,以便在有需要的时候及时有人上门帮扶。

总的说来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出发时部分成员因为其他任务而未能及时赶到,耽误了一点时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汲取教训,合理安排好时间,考虑突发状况的发生,更加注重细节,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9.公园巷社区三关爱活动方案 篇九

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形成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推动全社会兴起“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弘扬雷锋精神为核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动员组织辖区各类志愿者,积极投身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

活动”之中,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构建富裕、民主、文明的包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

三、活动内容

(一)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要突出人文关怀,以学习雷锋、奉献爱心为主题,积极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排忧解难。组织开展敬老志愿服务行动,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应急救助、心理抚慰、健康保健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爱幼志愿服务行动,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亲情陪护、学业辅导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帮农民工志愿服务行动,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文化服务、权益维护;文明素质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助残志愿服务行动,为残疾入提供生活救助、潜能开发、缺陷补偿志愿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的精神,推动形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氛围。

(二)大力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最直接的反映。要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广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维护公共秩序、文明交通、平安建设、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

节、讲道德,营造规范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依托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四进社区”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义务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优秀运动员。

(三)大力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经济杜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要着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开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修养,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志愿服务,组织动员人们参加义务植树、认养绿地、巡逻护林,参与公园绿地、旅游景区、重要河流和水资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大力开展清洁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倡导垃圾分类,清除卫生死角,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优美怡人的城乡生活环境。

四、工作安排

(一)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织的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制定社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全面安排。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筹划。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文

明办《关于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的重大意义。要结合实际,认真筹划,合理安排,掀起“三个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潮。

(二)紧抓根本,突出内涵。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三个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主线,贯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广泛普及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助人为乐、奉献光荣的浓厚氛围,使活动的过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要广泛开展志愿者心得征集活动,组织志愿者把参加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激发内心深处的志愿意识,使人们在参与活动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高尚情操。

(三)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各级文明办、把宣传作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联系新闻媒体加大志愿服务舆论宣传的力度,扩大志愿服务理念精神的推广,开展志愿服务理念社会推广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都来支持、参与“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坚持群众路线,务求取得实效。要着眼实际,要注重体现特色和实效,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着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积极创新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整合资源,合理安排,推动“三个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公园巷社区

10.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 篇十

12月3日是第23个“世界残疾人日”, 为了增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懂得和发动人们支撑保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跟幸福,新疆玛纳斯县六户地镇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在镇农贸市场开展了以“打破障碍,敞开大门:建设包容所有人的社会”为主题的国际残疾人日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青年志愿者们为大家介绍了关心和关爱残疾人的方式方法和残疾人的相关政策,并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此次活动还为过往的居民发放了残疾人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条例、社会救助政策解答、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等宣传资料共计200余份。

此次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居民了解了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也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上一篇:物流部的部门职责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