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精选8篇)
1.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篇一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利用课内、课外时间,采取多种措施实施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论述语言、文化及大学英语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提出了方法与策略.
作 者:黄峥嵘 作者单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泉州,36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3)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英语 教学
2.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篇二
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将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列为教学内容。其中单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可以细分为:
(1) 帮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涉及的文化问题, 包括性别、种族和文化身份问题等。
(2) 建立正确的多元文化观, 通过多元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自身文化, 发现文化认知的新角度。
目前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在呈现多元文化价值取向上做出了一定努力。例如, 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主课文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体现了多元文化主题。本次教学设计即以本单元素材为基础作出尝试。该文来自非裔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创作的自传性题材。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第一位以黑人妇女为主人公, 并以表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为主题的黑人女作家, 为当代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建立了框架, 是美国大学课堂必读的作家之一。赫斯顿所著的自传《道路上的尘迹》曾于1943年获得《周六评论》的安尼斯菲尔德·沃尔夫图书奖。该书是赫斯顿的一幅自我画像, 展现了赫斯顿的成长经历, 表达了她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也是我们是了解她文学创作体验和观念的一把钥匙。不言而喻, 这篇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但对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从佳作中深入地领会美国黑人文化, 并逐步培养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意识和角度, 是本次教学研讨面临的挑战。
教学设计前, 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主题的认知状况, 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对黑人文化及生存状态的熟知程度。学生表达出对身处多元文化时代的认同, 并对认知多元文化表现出开放欢迎的态度。具体到美国黑人历史文化, 学生总体认知较模糊, 了解渠道多通过小说、影视作品, 较少通过历史教科书获得。基于以上问卷反馈, 对本篇传记文字的解读是引导学生认知文化的有效途径。学生对美国黑人文化的前期了解及对多元文化的开放态度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有力保证。
在课堂教学策略上, James Banks曾提出四种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模式, 即贡献模式、附加模式、转型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贡献模式指教师在教学中提及多元文化的英雄人物、节日和其他文化元素, 等等。附加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专题, 专门介绍某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某一种文化视角, 比如女权运动专题等。转型模式指教师改变隐藏在课程内容中的文化预设立场和文化视角, 使学生能够以不同族群的眼光看待学习内容。社会行动模式是转型模式的延伸, 指学生把学到的多元文化视角应用到生活中, 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单元的前期导入应用贡献模式, 给出网络链接和文本资料,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地位, 并在前期导入选取奈及利亚旅美黑人女作家奇麻曼达·阿迪契主讲的网易公开课视频“单一故事的危险性”, 让学生对作者有类比的具象认同。同时让学生观看作者寻求自己真实文化声音故事后总结的观点:如果我们只聆听关于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单一故事, 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误解。从而建立起对多元文化, 包括美国黑人文化的开放态度和认知热情。
在附加模式启发下, 印发作者自传《道路上的尘迹》的节选文本, 给出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更多文学批评资料,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 包括其文学创作中表现出的对奴隶制等社会问题淡化的平和态度。赫斯顿的家乡伊顿维尔是一个由黑人自治的城镇, 她父亲曾长期担任镇长。她没有南方其他地方的黑人对种族歧视的那样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她从小就得到白人友好对待。她在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厄斯的指导下, 才走上了人类学研究的道路。在白人富翁梅森太太的资助下, 她才可能多次去南方进行黑人民俗风情的田野调查。在自传附录中赫斯顿对她为什么无视奴隶制和南方重建时期的问题作了如下解释:“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把我的眼光固定在奴隶制和南方重建时期的黑暗岁月。我距那个时代已经三代人了, 所以根本没有对那个时代事情的体验。从我所了解的来看, 它是悲惨的。毫无疑问, 如果它过去从未发生过, 那么美国现在会好得多。但是它在过去已经发生了, 现在就没有必要去旁敲侧击了。”其观点和文中的“Someone is always at my elbows reminding me that I am the granddaughter of slaves.It fails to register depression with me.Slavery is something sixty years in the past…”可谓不谋而合。更多背景文字的解读会使学生真正学会辩证地思考, 也教会学生自我拓展的学习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转型模式, 用连续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转换角色, 认知作者的文化观。例如: (1) 如何理解文章首句“I remember the very day that I became black.”? (2) 当地人对白人的态度如何?作者呢?谈谈作者出生的环境。 (3) 作者13岁时生活有何变化?对她有何影响? (4) 作者自比为the best shoe polish, 如何理解她对自己黑人身份的态度? (5) 文中的the operation, the patient, the foot race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a greater chance for glory?作者如何看待奴隶制及黑人历史? (6) 文末作者自比为a brown bag, 能否总结作者的种族观?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出能通过引导理解作者的生存环境和对白人的态度, 以及自我身份的觉醒, 但对于黑人的美缺乏带入体验。课前预测准备了与赫斯顿同时期的著名黑人诗人Langston Hughes描述黑人美的诗歌My People供学生欣赏体会:The night is beautiful/So the faces of my people/The stars are beautiful/So the eyes of my people/Beautiful, also, is the sun/Beautiful, also, are the souls of my people.用黑夜、星辰、朝阳这些具象景物, 更容易让学生领会到作者在“毫无畏惧、毫不羞愧地表现黑皮肤的自我”。
社会行动模式的应用在教学环境中具体体现在自主学习任务上。课后布置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传《道路上的尘迹》的指定章节, 要求总结赫斯顿的种族观;观看纪录片《漂亮头发》, 给出自己的看法, 进一步体会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多元文化反思能力的教学目标。应用James Banks的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模式, 探讨大学英语中美国黑人文化主题的教学策略, 是对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的积极尝试。
摘要: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反思能力, 本文应用James Banks的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模式, 以大学英语中美国黑人文化主题教学为例,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元文化,美国黑人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渊.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6) .
[2]郑树棠总主编.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版) 读写教程4[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2.
[3]程锡麟.历史空白虚构——评《道路上的尘迹》[J].外国文学, 2004.7.
[4]Banks, James A.Multicultural Education:Historical Development, Dimensions, and Practice[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1993, (19) .
[5]http://v.163.com/movie/2012/1/T/S/M7A13S30R_M7A14JJTS.html.
3.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英语 中西文化 多角度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交往的工具,也是只有人类才有的特殊本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唯有借助于语言,人类文明才一步一步地向更高级阶段迈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语言与文化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语言离不开文化,同时文化的演变要依赖语言。英语学习就是英语语言的学习,而学习语言,只有在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的根基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掌握英语。
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都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单纯只重视单词、句型、语法的学习,而对与西方人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却付诸阙如,或者是蜻蜓点水,非常肤浅。这导致的不良后果就是,因为教学方法的生硬单调,课堂氛围的沉闷乏味,学生厌学、不会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想提高教学的学习效率,就必须重视中西方文化的介绍与诠释,把新课程与文化知识相结合,优化教学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注意培养文化意识,解决教师、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问题。
广义文化在《辞海》里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在英语里"文化(culture)"一词,含有"栽培""种植""培育"的含义,正说明了"文化"这一社会现象对个人的成长以及人们的人际交往、精神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前所述,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要真正学好英语这门外国语言,就离不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美国社会学家G.R.Tucher和W.E.Lambert对于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习者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在语言学习时帮助他们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最深刻、最活跃的时代,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教师、学生要转变观念作风,扭转只重视单词、句型、语法学习的旧模式,深入理解教材,联系中西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深度挖掘、理解教材内涵,在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依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西文化有巨大的差异,西方文化讲个性、差别,而中国文化则讲求和、同。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敏感性,我首先从教材入手。课标教材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既考虑到中国学生的特点,又具有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不少课文都包含有非常典型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讲授课文里欧美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使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欧美文化。其次,从日常的习俗、礼节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欧美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材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手段进行中西文化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教材注释。教材注释多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深化,涉及到很多与西方文化有关的知识,通过对这些注释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例如西方文化对个人隐私(privacy)比较重视,也很尊重,广为所知的例子就是不要询问女性的年龄和男性的收入,否则便是没有教养、很不礼貌的行为。二是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巨大,教学时注意到这种差异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学习印象,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阅读材料里有一则笑话:中英两国官员偕夫人举行会晤,英国官员见到中方的夫人便主动赞美道:"您妻子真漂亮!"中国官员连忙说:"哪里,哪里。"翻译将这句在中文里带有客气含义的谦词翻译成了问句,"Where? Where?"英国官员一头雾水,随即答道"Every where!"通过对这则小笑话的解读、分析,学生们在一片笑声中学习到的知识会记忆得更牢固、持久。
另一方面,我教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在衣食住行中体会感悟中西文化。例如,中国文化讲究温、良、恭、谦、让,当别人赞美自己时,总要谦虚地说"可以……还行……一般一般",不敢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认可自己,明明自己很出色却不敢承认,这反而会让西方人士认为我们中国人有伪饰之嫌。而根据欧美人的习惯,对于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赞美,主人总会坦然接受,对于别人的赞赏总会说一句Thank you来表达谢意。中国文化非常注重等级差别,所谓"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等,出自这样的文化氛围,汉语里就有不少的谦词、敬词,如"鄙人、足下",但在欧美文化里却少有这样的谦词、敬词,英语里第一人称"我"用"I",而且要大写。又比如,英语里有不少以-self为词缀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都与"自我"的含义有关,说明了"个人"在欧美文化里的突出地位。
三、借助各种信息渠道,多角度、多方面地学习欧美文化。
英语文化内容丰富,涉及面非常广,单单依赖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还充分利用课外广阔的天地开发学习资源,比如英文原著、影视资料、互联网等,都是学生接触、学习欧美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阅读英文作品等。这样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欧美文化的了解。此外,还可以结合西方相应的节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活动。如圣诞节时,介绍圣诞节的来历,播放圣诞歌曲,把学生分小组做庆祝节日的活动,如扮演圣诞老人给别的同学送礼物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学习了语言,进一步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并且其乐融融,学习效果也很好。
4.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篇四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
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课外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5.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篇五
1.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存在差异。
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的意思在表面上所指一致,而涵义却不同。
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
1.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
例如我国的商务人员见到外商时常会递上一支烟。
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
再如,不同国家民族的送礼规矩也不大一样。
在英国,客户请对方吃饭,带礼物去是不必要的。
如果对方要带酒,事先要问一下主人喜欢什么酒,这才恰当得体。
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当对方被邀请到家里吃饭,不带礼物去就太失礼,并会被认为行为鲁莽,如果事先问一下需要送什么礼,会被认为行为粗鲁。
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2.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
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了。
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
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成败。
6.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六
[摘要]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小学阶段的文化教育应从学生的兴趣,日常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文化意识;捕捉生活细节,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领会中英文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文化差异;交际能力
一、引言
小学英语不仅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要实现这个任务,仅一味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时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突出英语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工具的性质,否则英语教学与英语本身承载的文化将会被不适当地割裂开来。其后果就是,学生因为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常犯本可以避免的“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语言学家沃尔森就曾经说过:“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被认为是没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沃尔森的这句话提醒人们,外语与它所代表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违背了外国的文化习俗,就可能冒犯对方,甚至引起文化冲突的后果。因此,我们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文体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适当的渗透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文化知识,以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运用地道的英语进行流利的交际。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原则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同步进行的原则。
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不宜采取文化专题课的形式,要不然会使学生觉得乏味。只有结合语言教学讲授文化知识,并且能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之所在,切实培养起学生“根据场合说话”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而真正学好英语。
(二)文化学习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则。
小学英语导入的文化内容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小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诸如政治、经济、宗教 等抽象、复杂的文化项目超出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范围,因而不适合作为对小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即使是关于风土人情、人际往来、休闲娱乐等内容的文化知 识也要尽量加以简化,让学生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即可。
(三)文化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渗透文化意识应密切结合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教师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情景,扩大实践的途径,增加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对文化具有更生动、更真实的感受,从而把自己融入到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措施
(一)创设环境,营造语言氛围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甚至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带出教室,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多元文化。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营造英语氛围: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学校的宣传栏和各班的黑板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学校的公共宣传栏面向全校师生,版面较大,可以介绍一些需要时间进行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到宣传栏阅读,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班上的英语学习园地版面小,同班学生英语水平比较接近,可以编写一些国外孩子经常玩耍的游戏,如Bingo,填字游戏,猜谜等,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班上的学习园地版面应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1.通过词汇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许多词语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相关背景知识,以便真正了解其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比如,在上动物一课时,教授“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就像“丧家犬”“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等常用词语;但是“cat”在英美是贬义,指包藏祸心的女人;而“lion”指坚强或刚强的人,如“ I have a lion in my heart.”。在教授颜色一课时,应当列举许多外国例子“green hand”(生手)“black tea”(红茶)“blue water”(大海)。在教授水果一课时,可讲“apple”,“banana”,“tomato”的特殊寓意。“apple”在英语里有心肝的意思,如“The apple of my eyes”,还可以指棒球,如“He likes to play apples.”。“banana”一指鹰钩鼻子,二指出色的喜剧演员,如“There is a big banana on his face.”“A first banana.”。“tomato”指迷人的,漂亮的女人,如“She is suca a tomato.”又如“dear”,在英语中,这个词可用在许多场合下,用来表示对人的尊敬、羡慕、爱情或是作为称呼别人的一种习惯,不表示任何特殊的感情。二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夫妻、情人或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想表达非常亲密的关系时,他们常常用“亲爱的”(darling)来表示。中国人在感情表达方面趋于含蓄,所以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别人。因此我们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词汇、短语的学习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通过对话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一些简单,常用的对话。而这些简单的对话中往往存在着很浓的文化色彩,教师应利用好这些对话内容渗透文化意识。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对话中一句句子“Would you like some water?”教师应告诉学生,西方人一般不直接拒绝,而是婉转的说“Thank you”。但是西方人也不一直都表现出婉转的。如对方恭维你衣裳漂亮“How pretty!”时,中国人往往会说“不,一般般而已”等,而西方人认为你是发自内心的赞扬,他们也会回答“Thank you”。西方人在某些方面比较直接。又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中At Christmas一课,其中就有句子“Here’s your present, open and see”。西方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I like it very much.” 但是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因此教师在课上不如让学生收到礼物后立即打开,体验收到礼物的惊喜。学生通过感受西方的文化礼仪可以更好地来运用语言。
3.通过歌曲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一些优秀的英语歌曲中也蕴涵着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教一些歌曲,同时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比如在学习歌曲“Silent night”时,可以告诉学生,西方人士大部分信仰宗教,那不妨给学生讲解一下,耶稣降生一说。以及“13”在信基督教的国家里被看作不吉利的数字等。另外,有些歌曲也体现西方人士特有的幽默。又如在《新课标英语》第二册Module一课Old Macdonald一歌时,让学生分组轮唱,边唱边叫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有些儿歌很好的体现了英语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果将他们很好的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过程中学到语音,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通过日常生活,渗透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能和不同背景文化的人进行日常交际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之一。
1.通过问候语渗透文化意识
在问候语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很喜欢用“吃饭了吗”来互相问候,而若你对英美国家人士说这话,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这就需要教师告诉学生,不妨用“询问天气”来互相问候更为地道。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个英美国家人士,你问他“你去哪啊?”对方会认为你刺探他们的隐私,这也是极不礼貌的。教师也应加以说明。另外,在讲到“Thank you”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般我们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的“谢谢”,在英美国家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兄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没,准备一顿晚饭,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也是非常得体的。
2.通过称呼语渗透文化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用到的姓名在中国文化和英美国家的文化中也是有差异的。我们通常先姓后名,而英语中却是先说名后说姓,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内容。英美国家把男士称为Mr,女士称为Miss(已婚)或Mrs(未婚),Ms(不明婚否),Sir和Madam 单独使用。在中国,习惯称呼别人“同志”,“主任”等称呼,而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等外,不分年龄、地位都可以只呼其名,包括你的兄弟姐妹。这些都是和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应利用好每个机会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
3.通过体态语渗透文化意识
在运用体态语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外国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四)通过亲身体验,渗透文化意识
一位西方教育家说过“Tell me, I will forget.Show me,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因此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真实情景中,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教师可以在特定的节日里给学生开展有关主题活动。比如在圣诞节那天,可以给学生开展一个主题班会活动。由师生共同把教室布置好,创设有关圣诞的氛围。然后围绕一圣诞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听圣诞歌曲,扮演圣诞老人,互赠礼物等。在西方,每个节日都有一些活动。如情人节,人们可以互赠礼物,学生可以自制爱心卡送给老师、朋友或任何喜爱的人。又如万圣节,传说中去世的人回家的日子,那天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放置用南瓜灯笼为鬼引,然后孩子们也会装扮成妖魔鬼怪,挨家挨户敲门乞讨。他们会对主人说“Trick or treat or something to eat?”意思是“款待还是恶作剧?”主人会把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等吃的给孩子们。再如愚人节,一上课,教师宣布今天不上新课,大家抄一到五模块单词各10遍,学生肯定都会露出极不情愿的神情。这时教师转身离开教室,大约亮分钟后再返回教室,告诉他们今天是愚人节,然后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愚人节的来历以及愚人节里发生的有趣事情,让学生创设不同情景模拟表演,等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相信学生们都会很喜欢这些活动,因此,教师不妨多给学生开展这些活动,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同时,还应当学会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如用英语进行节日庆祝活动,每逢“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元旦,都要组织学生制作节日贺卡,用英语写问候语,用英语问候节日快乐,用英语唱各种节日歌。通过活动来亲身体验用英语交际的感觉。还如第二册第九模块的Food一课介绍食物时,再补充一些中国的传统食品:元宵(sweet dumplings)、粽子(zongzi)、月饼(mooncake)、饺子(dumplings),在学生能说各种食品的英语名称的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确知道每种食品所蕴涵的意义,还随机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不同的节日食品。如:万圣节的食品是南瓜饼,复活节的传统食品是肉食(主要有羊肉和火腿),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为圣诞节添姿增色的美味是大蛋糕。真正重视双向交流。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加深对语言本身的掌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是在传授英语语言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使他们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又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真正学好英语,为将来走向社会,面向世界做准备。
参考文献:(1)陈励.《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J].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2004,(1)
(2)陆田森.《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J].跨文化交际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2004,(4)
(3)黄佩娟.《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J].文化与翻译之我见,2004,(4)
7.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篇七
有关学者这样定义终身教育:“一个人学会生存, 就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的理论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和退休生活。”目前, 各大高校已经开始将终身教育理论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促使体育教学变成了“以健康教育为主”。根据终身教育的概念, 我们可以将终身体育理解为, 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及没有体育任务的情况下, 可以愉快、主动地安排自己的体育锻炼。终身体育的概念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人们将体育锻炼作为其终身的目标之一, 并且愿意不断地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二是人们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从事体育活动时, 都始终坚持以终身体育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从而最终实现不断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目的。
2.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23.8%的大学生很确定地认为体育教学能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而35.9%的大学生不太确定, 40.3%的大学生完全否定;87.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比较重要, 10.1%的大学生认为有没有都无所谓, 2.8%的大学生认为一点都不重要。虽然向大学生宣传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但是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而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方面, 有70%多的大学生不太肯定和完全否定, 可见, 大学在宣传和实施终身体育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2.2“应试教育”阻碍了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现代大学生从小学开始到现在, 一直都被“应试教育”思想所毒害, 只有学习好、考分高, 才能得到学校领导、老师、父母和社会的赞扬和认可, 而体育好、身体素质好却得不到像学习好一样的荣誉, 因此,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被大学忽略了。即使大学里有体育达标、体育运动等, 但只在大一大二有, 大三大四没有, 致使许多大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体育兴趣逐渐消退。应试教育阻碍了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体育锻炼, 更阻碍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3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太过传统
通过对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措施等调查了解到,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太过传统, 只注重每周几节课的学生身体锻炼和简单的体育技巧的传授, 没有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纳入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在场的时候学生才认真做体育运动, 一旦老师不在, 学生们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更喜欢聊天。另外, 关于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授得比较少, 使得大学生无法对大学体育产生兴趣, 有的甚至讨厌上体育课。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上加难。
3.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3.1 培养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是大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动力。所以,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 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中。“以老师为中心”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沟通交流和不断思考等, 只有他们在学习过程、沟通交流和思考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就感, 才会从根本上提高对体育知识及锻炼的兴趣。
3.2 注重教学的设计
一是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教授。向学生不断教授体育理论知识, 才能使其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并认识到体育锻炼会使生命更丰富多彩, 从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决心;二是选择适合大学生的体育教材。主要是能够向大学生传授体育锻炼的技巧、锻炼时应遵循的原则、防止受伤的方法和处理伤口的方法, 还应介绍一些重要体育赛事的规则。根据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差别, 体育教学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 这样才能使体育运动充满弹性和欢乐, 才能使大学生真心地爱上体育这个项目;三是尽量多举行充满趣味的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 举行趣味游戏、拔河、羽毛球、网球等比赛, 还可以举行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传统比赛, 通过比赛让学生不断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 提高体育兴趣。
3.3 树立新的大学体育教学理念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 因此大学体育教学应该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首位。只有向大学生传授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巧, 培养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才能为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供条件。另外, 大学是塑造大学生性格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向其传授更多的体育知识, 可以为其以后体育思想、理念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满足终身体育发展的要求, 大学体育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传授尽可能多的体育运动知识, 为大学生离开学校后还可以进行体育运动提供条件,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并提供动力和知识支持。
3.4 实施开放型教学
开放型教学是指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在与体育老师进行良好沟通的情况下, 确定自己的运动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民主, 有些传统规则可以不遵守。比如, 慢跑运动时, 体育老师可以放些令人放松的音乐, 以便让学生自主地组合进行慢跑, 而不需要队伍整齐后方可慢跑。再比如, 一些体育活动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使用不同的标准。如跳远中的起跳点, 根据学生的身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从哪开始起跳。尤其要对学生的某些体育兴趣进行引导, 并为大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环境, 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文景伟.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价值与途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2, 5.
8.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语言的辅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语言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其语言与文字,表述方式与写作方式都与我国的汉语文化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不断地学习英语知识,并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才能熟练地使用英语。但正是因为英语是外来语言,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重重阻碍,从而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减弱,对英语知识失去学习兴趣。比如:当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首先要了解英语题目的含义,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写作,然后要考虑在写作时所用的英语词汇和语法,明确写作结构,才能进行英语写作,而我国的写作方式则与英语写作方式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难提升自身对英语的理解能力,造成教师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1]。
(二)教师教学质量的问题
近些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师的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提升。根据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向学生讲授大量理论性的英语知识,缺乏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致使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英语教学知识枯燥乏味,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使得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果教师仍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严重影响到外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入。
三、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提出的策略
(一)将跨文化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研究外国文化,分析外来文化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培养自身的外来文化意识。而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跨文化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对自身的重要性[2]。
(二)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就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積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跨文化意识合理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提升自身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能力,在学习英语时了解外国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因而,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比如,为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西方文化,教师可以采用图片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西方国家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使学生体会到形象生动的西方文化[3]。
(三)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情境教学是一种模拟教学方法,教师结合教学知识,将教室布置成教学知识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激发自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西方国家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查询大量的西方文化,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述。比如:首先,教师在课前分析教材,然后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多媒体教学方案,让学生围绕教学方案自主研究教学活动,并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教材中的知识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时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并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十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创设情境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教师在将跨文化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过程中时,首先要对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积极的外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其次,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表述能力。学生只有对英语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吴园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定位、现状及其建议[J].知识文库,2015(21):50,48.
[2]陈燕舞.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4(16):15-16.
【加强文化意识培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推荐阅读:
加强党建工作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06-18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09-25
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06-11
加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09-26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论文07-20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0-12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08-03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07-12
加强团队文化建设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