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物理知识点(精选18篇)
1.初一物理知识点 篇一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字母前的数字,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如果一个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末知数的次数是1,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及步骤:合并同类项—移项—系数化为1—去括号—去分母。
角的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度制的换算:1°=60′;1′=60″;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
概念总结:
1、正负符号相反、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称作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相除等于-1,0的.相反数仍是0。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同类项相加时,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这个过程也叫合并同类项。
3、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初一物理知识点 篇二
一、继承实验特色传统,发展特色实验
我校继承了“自主、求实”的办学思想,对“科教救国”思想不懈追求,始终把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使得科技教育成为了我校的特色。
我校物理特级教师奚天敬老师从教四十余年,在教学中以“物理现象——知识原理——实验应用”启发学生,以“实物示教、实验析理、实验印证”的教学手段形成“见物识理、以物教理、制物证理”的教学特色。他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提出“活化中学物理教学”的观点,自制教具、实验器材。
为了更好发挥我校传统特色,针对物理DIS的研究,我校物理教研组成立了科技实验创作的团队,进行实验的整理汇编和开发制作。2009年,奚天敬老师与我一起对国外的DIS软件进行研究,开发了“现代中学数字化声速测定实验装置”。2010年,夏俊老师开发了“安培力测定及F、B、I、L相互关系演示仪”和陆赵华老师研究制作了“对光的干涉、衍射(特别是泊松亮斑)实验的改进装置”。
二、推进DIS实验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素养
2005年,徐汇区成为上海二期课改的实验区,我校也成为实验学校之一。物理DIS实验也是自那时起进入了我校课堂。为了做好物理DIS实验,我校物理教研组以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开设了多堂DIS实验公开课,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前来听课、评课,共同提高。2008年,我校物理教研组进行物理实验系列开发研究,对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研究,分为情境激趣——设境导学实验,探究验证——建构知识规律和培养探究能力实验,解疑实验——对知识规律应用实践,创新实验——物理科学的魅力再现。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和研究,我校物理教研组被评为徐汇区物理学科特色基地。
在对DIS物理实验作用的研究和实验项目建设过程中,教师教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更加真实有物,“以物识理”不再是一句空话。学生对物理学习和物理实验更加感兴趣了,教师的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三、进行实验项目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校开展的DIS物理实验系列研究项目有:基础和拓展实验建设,实验录像分类整理,实验教具实物化、系列化。我校教研组为促进实验项目的建设实行了以下措施。
1. 分工明确,团队合作
教师按照章节进行教材中基础实验和拓展实验的分工,将学生实验整理成册。
2. 实验录像资料的分类研究整理
物理实验录像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我校已经收集了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章节的动画模拟实验和小实验录像近千个,收集了一百节左右的全国物理教学大奖赛竞赛课的录像,分类整理其中的课堂教学实验,建立实验录像资料库,丰富实验项目。
3. 成立实验创作团队
3.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现代物理知识 篇三
一、现代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学习中因畏难情绪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中能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正确认识外,还需要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把他们一时的好奇逐步培养成为持久的兴趣。在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发展历史和前景,能够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以轻松、自然的心理状态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拓宽知识面,同时促进学生对“科学就是生产力”的深刻认识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对生产技术的革新、经济建设的繁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个论断指明了科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学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静电场知识时,向学生介绍静电复印机在印刷行业引起的革命。在学习光学时,向学生介绍激光能量高度集中、方向性好等优异特征,介绍激光技术在机械加工、国防科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等。这些现代物理知识既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使学生的眼光从过去拓展到了当前和未来,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培养学生“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思想
每当介绍物理学发展成果时,学生便会热切地询问:“是我们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吗?”此时我深切感受到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希望祖国强盛发达的愿望,更觉得有责任引导他们树立爱国主义理念,培养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人生观。教师要借助物理学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认识,告诉他们目前我国的生产技术在许多方面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二、教学中引入现代物理学知识的方法
1.结合教材,适当延伸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能全面讲授的。因此,教师只能在教学中根据教材适当加以延伸,切勿脱离教材高谈阔论。例如,电学中讲授到电子、质子是带电量最小的基本电荷时,可简单介绍更深层次的夸克,以及对夸克研究30年来的发展进程。讲静电屏蔽时,则可补充介绍等电位、高压带电作业等。学习超导体时,可介绍超导体电阻为零的特征,若用于发电机,则可改进庞大的装置,省去冷却循环体系,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前景。教材中与生产技术、日常生活、科学研究有关的内容尚有很多,通过介绍可将所学知识具体化、实践化。
2.把握难度,深入浅出
传授知识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因此,向学生介绍现代物理知识要适量,不能太深奥,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在讲授前,教师须认真分析材料的难易程度,把握分寸。如介绍高温超导材料,可简单引入高温氧化超导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铜氧层,不可再深入到超晶格等结构材料。总之,讲授一定要围绕教材,把握学生对知识认识、接受的水平和能力。
3.有的放矢,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除了确保科学性外,尚需注意其思想性,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为祖国建设输送有用的而且是可用的人才。如若培养的学生掌握了知识,却无爱祖国并为之奉献的思想意识,无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均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因而,在讲授现代物理知识时,应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和伟大业绩。如钱学森赴美留学,学成后历经艰辛毅然回国的经历,以及他对新中国的火箭、导弹、航天、航空事业的杰出贡献。居里夫人的成长和为探索放射性元素而献身的精神,等等。教师应明确指出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奉献精神,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现代物理知识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需要。一成不变的教材,一成不变的教学,都是没有前途的。
4.初一数学知识点 篇四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linear inequalities of one unknown)。
第十章 实数
10.1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rithmetic square root),2是根指数。
a的算术平方根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square root) 。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extraction of square root)。
10.2 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cube root)。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extraction of cube root)。
10.3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5.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五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观察与猜想 看图时的错觉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3平行线的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5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阅读与思考 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6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阅读与思考 多边形的三角剖分
7.4 课题学习镶嵌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7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阅读与思考 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8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阅读与思考 用求差法比较大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验与探究 水位升高还是降低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阅读与思考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9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
实验探究 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10.2 直方图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0
1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解不解不等式的诀窍
大于大于取大的(大大大);
例如:X>-
1X>
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小于小于取小的(小小小);
例如:X<-
4X<-6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6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大于小于交叉取中间;
无公共部分分开无解了
初一数学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与负
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
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整数和分
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只有符
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数轴上表
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
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
数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mì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
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
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
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解方程就是求出使
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
(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
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
做移项。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3.2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
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6.初一数学期中知识点 篇六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说成: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关系。
联系:它们都是图形沿某直线折叠可以相互重合。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3、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成轴对称。
4、对称轴是直线。
5、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2、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6、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叫线段的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7、轴对称图形有:
等腰三角形(1条或3条)、等腰梯形(1条)、长方形(2条)、菱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线段(1条)、角(1条)、正五角星。
8、等腰三角形性质:
①两个底角相等。②两个条边相等。③“三线合一”。④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9、①“等角对等边”∵∠B=∠C∴AB=AC
②“等边对等角”∵AB=AC∴∠B=∠C10、角平分线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OA平分∠CADOE⊥AC,OF⊥AD∴OE=OF11、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OC垂直平分AB∴AC=BC12、轴对称的性质
1、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的点称为对应点(对称点),能够重合的线段称为对应线段,能够重合的角称为对应角。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线段、对应角都相等。
13、镜面对称
1.当物体正对镜面摆放时,镜面会改变它的左右方向;
2.当垂直于镜面摆放时,镜面会改变它的上下方向;
3.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当对称轴与镜面平行时,其镜子中影像与原图一样;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会找出以下解决物体与像之间相互转化问题的办法:
(1)利用镜子照(注意镜子的位置摆放);(2)利用轴对称性质;
(3)可以把数字左右颠倒,或做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可以看像的背面;(5)根据前面的结论在头脑中想象。
初一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重要考点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2)(am)n=(3)(ab)n = 4)am ÷ an
(5)a0(a≠0)(6)a-p= =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平方差公式:(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5、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6、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7、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平行)①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 互补,两直线平行.8、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线的平行
9、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10、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
(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平均值。
11、三角形(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重点)(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
(b)知角求角方法
(c)三线合一:
初一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概念知识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7.初一物理知识点 篇七
一、中学物理知识的体系
中学物理学科的知识不仅只是由物理知识构成, 而且还包括有观念、方法以及实验基础等主要内容。因此, 中学物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 而且还是学习观念和实验基础的学习。由于物理的理论一般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才能得出, 因此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基础有效的结合起来, 所以在一般情况会将实验基础与理论知识统称为物理知识, 因此将物理知识、物理观念以及科学方法等作为中学物理的学习内容。但是这三种内容还不能全部反映出物理逻辑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还需要将物理知识结构纳入物理学习的内容中, 否则无法实现学习目标。因此中学物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科学技能、科学态、科学观念、科学知识及其结构以及科学方法。
二、中学物理的老教材和新教材的区别及其影响
1. 中学物理老教材和新教材的区别。
中学物理新老教材之间的区别在于删除了部分内容, 补充了部分内容, 从而使得物理知识线索更加明显、流畅。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 没有什么计算难题。而由于动量守恒律不在于高考的范围内, 因此与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在教材中, 而这些习题是难度比较大的内容, 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 中学物理老教材和新教材区别的影响。
首先, 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 没有片面的注重物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 将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起来了,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其次, 新增的教学内容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与体验, 增加了物理内容的趣味性、探究性以及连贯性, 使得物理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 便于学生的理解;最后,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探究过程, 无论是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总结, 都采用了探究方法, 并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中学物理知识体系
1. 构建中学物理网络体系
(1) 知识要点构建。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学生难以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 因此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感性思维, 而且还需要理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联系、观察、推理、设想、动手能力等, 强调思想方法、解题技巧。公式、现象、概念、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等变化万千是物理的特点。
(2) 搭建知识构架。物理学是建立在自然和实验现象基础之上而得出的学科知识, 它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物质运动变化现象的本质为主, 站在能和力的角度上对物理的结构、状态以及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研究, 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热学、电学、力学、原子物理学以及光学等内容。
2. 优化教学环节。
中学物理教学的重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因此, 教师不仅需要对物理概念进行教学, 而且还要重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这就必须要树立关联意识, 关联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 在教学环节上, 运用关联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 让学生能够对物理中的概念、规律等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和“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同时, 通过关联性教学, 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对于新概念、新规律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除此之外, 关联性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效地缓解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被之为辐射性思维, 它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途径对问题进行思考, 从而得到不同的答案, 从而使得问题能够得到最好的解决。发散思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想象作用, 突破原有的知识系统, 从一点向不同方向延伸开来, 并通过物理观念和物理知识的重新组合, 找到更多更科学的方法。发散思维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它主要是追求变异, 对已知的信息、方法、材料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 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是手段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具有创造性、变通性、流畅性以及独创性等特点。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 构建网络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前提条件, 物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是发散思维运用的基础。
四、结语
中学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物理现象、规律、概念以及应用等过程之中, 因此对于基本知识要点应该进行正确的理解, 充分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由此可知, 应用技巧和方法训练十分重要。
摘要:对于中学物理知识, 必须要构建一个全面、深刻、正确的知识系统, 并将它作为检验日常学习和教学的标准, 这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中学物理的哪些知识需要掌握, 如何对物理知识进行强化, 这是中学物理教学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 本文对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中学物理知识体系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以期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师,学生,建立,中学物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顾建元.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 (初中版) , 2012, 30 (6) :11-12.
[2]尤宇丹.从“振动与波”内容的对比看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发展与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物理潜能知识竞赛 篇八
2. 欢迎老师组织学生集体参赛.每期将评出优胜个人及辅导老师奖若干名.答案及获奖名单在本刊2009年7-8月号上公布(也在本刊网站上登出),同时寄出获奖证书.
作者简介杨传龙,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物理学会会员.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优秀指导教师.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上独立发表文章百余篇.
1. 科学研究经常需要猜想与假设.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不是主观臆测,它总伴随着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并有待进一步地实验检验.19世纪20年代,以塞贝克为代表的科学家已经认识到温度差会引起电流.安培考虑到地球自转造成了太阳照射后地球正面与背面的温度差,于是提出如下假设:地球磁场是由绕地球的环形电流引起的.若规定地磁场N极与S极在地球表面的连线称为“磁子午线”(如图1所示),则安培假设中的电流方向应该是() .
A. 由西向东垂直磁子午线
B. 由东向西垂直磁子午线
C. 由南向北沿磁子午线
D. 由北向南沿磁子午线
2. 历史上对地磁场的形成有这样一种看法: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带电星球,它带的电荷约为4×105 C,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会形成许多环形电流,如图2所示.由此猜想:地球带的是(填“正”或“负”) 电.
3. 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3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可见,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而且,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
(2)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用安培定律F=来描述.其中,I1、I2分别为两根导线中通入的电流,L为导线的长度,r为导线之间的距离,k为比例系数.某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将表格填写完整.比例系数k=N/A2.对于位置固定、长度一定的两根平行导线,如果保持F大小不变,两根导线中的电流大小关系可以用图4中的图线来表示.
9.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九
二、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 0,纵坐标 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b| ,到y轴的距离是 |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 相等,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 ; 到y轴的距离是 ; 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
11、如果两个点的 横坐标 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 ;如果两点的 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 。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 a = b ;如果点P(a,b)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 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坐标平移规律:①左右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
一、多看
主要是指认真阅读数学课本。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也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怎么阅读,这是他们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阅读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
1.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文时,要准备一张纸、一支笔,将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手记下,对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可以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推理。重点知识可在课本上批、划、圈、点。这样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还能帮助我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
2.课堂阅读。预习时,我们只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都已深透理解和消化吸收,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掌握重点、关键,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二、多想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三、多做
主要是指做习题,学数学一定要做习题,并且应该适当地多做些。做习题的目的首先是熟练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初步启发灵活应用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是融会贯通,把不同内容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做习题时,要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做?能否有简便解法?做到边做边思考边总结,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多问
10.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 篇十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jī角 怦pēng 寒颤zhàn 攥z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1) 反悔:对以前答应的事翻悔或不承认。 (2)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 自作主张:不与人商量,自己决定。 (4) 仗义: 讲义气。
(5)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第4课.金色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 嗅xiù 膝x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金色花》第4段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20xx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1.初一物理知识点 篇十一
1声现象的易错知识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區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例题1(2016·陕西)图1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关于唢呐,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唢呐能模仿鸟儿的叫声,主要是乐音.即选择D.
2热、能与机械能的易错知识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例题2(2016·厦门)如图2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 ;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 .
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也有斥力,只是引力大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例题3(2016·龙东)下列事例(图3)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其中A、B和D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而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即选择C.
(3)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例题4(2016·东营)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解析内能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任何物体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还有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也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而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即选择D.
(4)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热量只能说成“吸收或放出”.
例题5判断:温度越高,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解析由上面分析可知,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是一个过程量,因此不能说成“具有或含有”,只能说成“吸收或放出”,即错误.
(5)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例题6(2016·淄博)如图4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匀速水平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加油后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则战斗机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解析加油后战斗机虽然仍以原来的高度和速度做匀速飞行,但是其质量增加了,所以其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即选择D.
3机械运动的易错知识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如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消耗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所以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例题7(2013·宜宾)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126 km/h B.70 km/h
C.52.5 km/h D.30 km/h
解析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全程的总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消耗的所有时间,其中包括中途停留时间,所以v=st=105 km3.5 h=30 km/h,即选择D.
4质量与密度的易错知识
(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物理属性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例题8(2016·泉州)小刘在游戏中把乒乓球压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质量 C.压强 D.体积
解析乒乓球虽然压瘪了,但是没有破裂,因此只有球内气体质量没有变化,而球内气体体积变小,密度变大,压强也变大,因此选择B.
(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例题9(2016·湖州)如图5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N,质量是 kg.
解析根据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的图形可知: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400 N153 N=500 NG,所以G=191.25 N;因为质量不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还是50 kg.
5运动与力的易错知识
(1)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而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越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例题10(2016·厦门)动车从启动到离站的过程中,其惯性
A.先不变后变大 B.保持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逐渐变大
解析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是否运动等无关,因此动车惯性不变,即选择B.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至于大小和方向都是相同的.
例题11(2016·扬州)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对地面的壓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
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解析对照上面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可知:小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二力平衡,小华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即选择D.
(3)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物体运动状态就不变.
例题12(2016·邵阳)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解析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指运动快慢,还指运动方向的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选择C.
(4)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所以惯性不能说受到,只能说物体由于具有惯性.
例题13(2016·湘西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其科学道理.
解析前排司机和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和前排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5)增大压力摩擦力不一定增大.因为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大小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例题14(2016·大连)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工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箱子,但没推动,则与推力平衡的力是
A.箱子受到的重力
B.箱子对地面的压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
D.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解析此时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工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箱子,但没推动,是平衡状态,这时箱子所受的静摩擦力等于对箱子的水平推力,即选择D
6浮力与深度关系的理解
(1)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例题15(2016·大庆)如图5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用外力F缓慢将A压入其中,h表示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下列关于木块所受浮力F浮和h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圆柱形木块A没有完全浸没液体中时,木块所受浮力F浮随h(即V排)增大而增大;当圆柱形木块A完全浸没液体中时,木块所受浮力F浮与h(即V排无关)无关.即选择C. 7功与机械效率的易错知识 (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也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才能做功. 例题16(2016·湖州)以下四幅图中,克服物体重力做功的是 解析做功的条件是物体要受到力,且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其中A是推力做功;B有力物距离,没有做功;D是提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没有做功;而C是克服货物重力做功,即选择C. (2)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例题17(2016·鄂州)如图6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1>F2η1<η2P1 B.F1>F2η1=η2P1=P2 C.F1 解析根据题意:甲、乙装置动滑轮质量相等、且G1=G2,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F1=G1+G动2、F2=G2+G动3,所以F1>F2; 拉力做功的功率 P1=W1t=F1·S1t=(G1+G动)ht、P2=W2t=F2·S2t=(G2+G动)ht,所以P1=P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只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等因素有关,因此η1=η2.即选择B. 8科学方法与安全用电的易错知识 (1)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原理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例题18简答:测电阻和测功率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解析分析上面对测电阻和测功率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分别是:测电阻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測功率是改变待测电阻(或灯泡)两端电压,从而测出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例题19(2015·鄂州)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 ①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②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实验 ③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 ④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属于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绝大多数实验需要多次测量,有的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有的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其中本题中①和④多次测量就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②和③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实验规律,进而更好地得出结论.因此本题选择C. (2)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例题20(2016·自贡)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如图7所示,其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用电器和开关,对此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线上的保险丝应该改装到零线上 B.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C.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就增大 D.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解析本题是家庭电路中部分电路图,其中保险丝应该接到火线上,可以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甲处应接开关,乙处应接用电器;当用电器功率增大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增大;当保险丝熔断后,千万不能用铜丝代替. 答案C. 9信息传递部分的易错知识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传播),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都等于3×108m/s.金属容器能够屏蔽电磁波,电磁波能把信息传播得更远.电磁波频率越高,能传播的信息就越大. 电磁波的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为f =1T;波速与波长、周期的关系为 v=λT;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υ=λf . 例题21(2015·广州)图8是电磁波家族,真空中各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某类恒星温度较低,呈暗红色;另一类恒星温度极高,呈蓝色.根据所给信息可推测 A.红外线波长比蓝光波长短 B.红光与X射线都是电磁波 C.恒星温度越高,发出的光频率越低 D.真空中红光比无线电波传播速度大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教学衔接,学生,学习物理 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层面, 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台阶。而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又是至关重要的, 学好高中物理必需从高一就得到重视, 高一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 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 高中学生需要有相当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一物理?如何才能使物理成为我们的优势学科?下面就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1 学生方面的认识 (1) 主动性差。思想上松懈, 经过一番拼搏刚考上高中, 再则高考又是三年后的事。 (2) 自主性差。如果说“主动性”是态度问题, 那么“自主性”就是能力问题。 (3) 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习惯了形象思维, 机械记忆, 模仿, 课堂容量小, 不习惯抽象思维, 于逻辑、推理, 独立思考, 节奏慢, 课堂容量大, 节奏快。 (4) 信心不足。受历届高中学生影响, 认为物理难学, 一开始就没有信心和决心学好高中物理。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要加强演示实验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尽可能呈现过程, 做到通俗易懂, 并要充分利用考试手段树立学生的信心。学生往往认为能考好说明我学好了, 我能学好则更有信心学下去, 所以, 平常测验, 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题、精心命题。将平常的习题试题化, 让学生能不断取得成绩, 看到希望。如果许多人没考好, 要马上重新组织总结、复习, 再组织重考, 一点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多打胜仗, 每次考试考出好成绩是树立、巩固信心极好的方法。 那么, 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在高一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提高他们的认识, 重视高中物理, 教师要长期的, 时不时的提醒学生, 重视物理这门学科。并要不段的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信心。 2 处理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2.1 知识上的连接 初中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四个部分的知识, 高中的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原五个部分的知识, 初中物理中的大部分内容在高中都将进一步的学习, 应该说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是很多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2.2 加深知识的深化 虽然有些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 但是作为高中继续学习的内容, 还需要不断的深化和拓宽。 3 初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衔接 3.1 联系实际, 帮助理解 初中物理中, 知识点的学习是以记忆为主, 公式、定理以及实验现象只要能够熟记, 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 公式的记忆将仅仅作为基础, 因为分析的条件相对于初中而言无比复杂, 单纯凭借记忆把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背下来, 这个方法变得不现实。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 3.2 充分实现高效课堂 (1) 主动听课。上课要认真听讲, 要在老师的引导下, 积极思考问题, 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自身。”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 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 积极地进行思考, 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 注意课堂要点。上课时, 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 对于难点, 则可能因人而异, 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 仔细听讲。 (3) 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 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3.3 重视用实验 在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 如实验与探究、迷你实验室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或亲眼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课本中的这些实验, 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 不仅能探究或验证规律, 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 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我们的抽象思维形象化, 以达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目的。 3.4 正确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增强其自主意识。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同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 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 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5 灵活应用, 举一反三 相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实际问题的分析对学生而言相对有些难度。但分析能力的核心还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理解上, 但又不仅仅是单纯地知识点理解, 而是要建立起整个知识网络的架构。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现象, 精讲精练过的习题错误率却非常高。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听讲不认真所致;其次不善于总结规律。因此要真正学好物理, 除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听讲外, 还要善于总结。高中物理问题的分析与初中是有区别的, 高中十分注重于分析的连贯性, 从初始条件开始分析到得出中间结论, 而中间结论马上就成为下一步分析的条件, 将分析持续进行下去。所以, 除了各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之外, 各个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也是分析的重点, 也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彼此联系起来。 概而言之, 即降低起点, 基础到位, 完善系统,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 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 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初、高中物理学习之“坎”的目标, 也是有效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和全面提高能力之法, 进而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阎世铎, 田世坤.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孙元清, 张越.高中物理思维方法[M].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 1.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 2.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减小(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减小). 注意: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趋势不一样,可以采用分段描述.例如在什么范围内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等等. 估计(或者估算)对事物的估计(或者估算)有三种: 1.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平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2.利用图象:首先根据若干个对应组值,作出相应的图象,再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 2.in pairs意为“成双地”,“成对地”,“两人一组”。如:Please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3.in the wall 表示在墙里面。如:There is a hole in the wall. 如果表示在墙的表面或墙上,用on the wall。如:She put a map of China on the wall. 4.at work意为“在工作”,work前不加the。类似这样的词组还有at home(在家),at school(上学),at table(就餐)等。 5.by+交通工具:表示“乘„„”。如: by bike= on the bike by train= on the train, by boat= on the boat by plane / air = on the plane, by ship/sea= on the ship by car = in the car, by bus =in the bus等。 但:步行则用on foot来表达。 6.on one’s way„表示“在去„„的途中”。如: He found a dog walking in the street on his way home. on one’s way to school 在某人上学的途中 on one’s way back 在某人返回的途中 一、安全车速 不安全的车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以超速为例,据交通部门统计,2007年超速行驶引发交通事故33487起,造成11478人死亡。我们从物理知识方面来分析超速的危害。由于物体的动量等于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机动车的速度增大时,其动量将急剧增大,若发生撞击事故,由于撞击时间极短,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造成严重的危害。研究显示:碰撞速度为30km/h,仅有5%的行人会因碰撞而死亡;但是,当碰撞速度为50km/h和70km/h时,行人死亡的可能性分别高达45%和85%。 安全车速并没有固定的范围,机动车驾驶人应根据自身情况、车辆状况、道路条件和交通情况,在法律法规和道路标志标线规定的限速范围内,选择能够保证安全的行驶车速。 二、行车安全距离 行车安全距离是指从发现障碍直到制动,最后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100km/h时,该机动车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100km/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低于50米。近年来,在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汽车的追尾碰撞事故最多。原因是驾驶员原来在非高速公路上行驶所形成的行车间距习惯已完全不适应以10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新情况,因此驾驶员了解行驶的安全距离十分必要。 除同车道内后车要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外,相临车道的机动车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爆胎等突发意外情况,导致车辆间碰撞。 三、转弯时的安全问题 汽车在转弯时,常需要减速行驶,否则有可能冲出路面,造成安全事故。汽车在转弯时,我们可将其看作是曲线运动,在弯道半径一定的情况下,转弯速度越大,其需要向心力越大,这个向心力只能由车轮受到的静摩擦力来提供。由于静摩擦力的数值在零到最大静摩擦力范围内变化,因而速度在一个相应的范围内变化,所需的向心力没有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就能够保证汽车安全转弯,如果速度很大,需要的向心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汽车就会冲出弯道。 四、刹车时的安全问题 高速行驶的汽车,若遇危急情况时没有及时刹车,可能会发生撞车事故。可是有些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加驶员紧急刹车造成的。紧急刹车过程中,汽车虽然没有撞上正前方的物体,却像着了魔似的滑向路旁无辜的行人,造成人员伤亡。 其实这种“一刹到底”的刹车方法本身就有问题。此时因为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静摩擦力,以致刹车距离较长,且无法转向,由于惯性的存在,可继续向前滑冲,便可能发生侧滑、跑偏、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险状况。所以有经验的驾驶员会在情况紧急时采用“点刹”,即快速地踩—放—踩—放刹车,一方面充分利用刹车装置的“内摩擦”使车轮转速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反复利用轮胎跟地面的静摩擦力使汽车更快地减速,并让汽车保持转向的能力。 ABS利用的就是“点刹”的物理原理,ABS是英文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中文译为“防死锁刹车系统”。ABS能使车轮在即将到达锁死点时,通过轮胎上的传感器给电脑一个信号,然后电脑让刹车系统不再刹车,使刹车处在抱死和不抱死之间。电子式防抱死刹车在1s内可作用60—120次(机械式为6—12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相似于机械的“点刹”。防抱制动系统可以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以保证行车安全,使刹车距离缩短。 五、汽车撞击时的安全保障 汽车撞车时发生的严重伤害主要是由两个直接原因造成的:第一个是硬接触,是指乘员被撞瘪的车壳挤压所伤,或是约束不当的乘员撞击坚硬的乘客舱表面而受伤;第二种情况叫做强迫减速伤害,是指汽车因撞击而强迫减速时乘客被所系安全带或弹出的气囊所伤害,这种伤害程度较轻。 汽车中安全措施之一是座位上设置的安全带。安全带是一种斜系在乘员身上的带子,它在缓慢拉动时很松动,在迅速抽动时则被卡住,不能拉伸。大多数安全带都已改进,加装了预紧器和负载限制器。预紧器一旦感知汽车突然减速,就会立刻收紧松弛的安全带,从而较早地开始乘客的减速过程。负载限制器结构可以很简单,它是安全带上可打开的折叠状的结构,在外力达到6000N时会突然打开。为了防止安全带过度收紧而对乘客产生伤害,负载限制器在拉力大于限制负载时,终止回拉机构收紧安全带,限制作用在乘员胸部的压力,以保障乘员的安全。 安全气囊有助于分散安全带束缚乘客时对人体造成的局部压力,也给未系安全带的乘员提供了一些保护。前气囊对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很有效,但对坐在前排的乘客的安全则不能保证。 六、新技术预防醉酒驾驶 我国每年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超过20万起,造成约5万人死亡。长期以来,醉酒驾驶主要依靠交通执法部门的劝诫与处罚,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很难彻底根除。如果我们能研制一些预防醉酒驾驶的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醉酒驾驶带来的危害,那么就能够完善酒后驾驶预防机制,大幅度地降低酒后驾驶事故的发生。 目前预防醉酒驾驶采用了更多的新技术,酒精传感器就是常用的一种新式仪器。例如在汽车换挡杆安装有高灵敏度的呼气式酒精传感器,酒精传感器能够检测驾驶员手部的汗水,并通过分析汗水中的酒精含量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如果酒精浓度超过限值,酒精传感器便会自动将变速箱锁住,驾驶员将无法驾驶,同时卫星导航系统也会发出声音警报,提醒驾驶员。又如在驾驶席及乘客席的座椅肩部位置安装酒精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车内空气中酒精浓度超标时,卫星导航系统便会同时发出声音和光学警报,进一步提醒驾驶员及乘客。有些设计者把酒精传感器安装到汽车方向盘或者钥匙上,驾驶员要开动汽车,必须通过酒精含量测试,否则无法启动汽车。如果我们能够普及酒精传感器等防醉酒驾驶仪器,那么就能更好地保障交通秩序和人们的出行安全,构建和谐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兴行.物理学在现代汽车ABS上的应用.大学物理, 2008, (4) . 一、闪电是怎样形成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冬天晚上脱毛衣时,毛衣会由于摩擦起电而产生电火花?闪电就是云层中大量的正、负电荷产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二、雷声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一定有振动,雷声是放电引起的空气的剧烈振动产生的。 三、打雷时,地面上的物体为什么会遭雷击 通常情况下空气是绝缘体,闪电时,产生的电压高达上亿伏,空气在高电压作用下会发生电离而导电,所以,处在放电区的高大物体常常会遭到雷击。 四、雨是怎样形成的 冷、热空气交汇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越聚越大而下落,便形成了雨。 五、两滴下落时是怎样运动的 大家知道,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开始雨滴的重力大于阻力与浮力之和,受非平衡力作用,做加速直线运动。后来。随着雨滴的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它所受的阻力也越来越大,直至雨滴所受的浮力与阻力之和等于重力,雨滴受平衡力作用变为匀速下落。从能量的观点看,雨滴的动能先增大,后不变,势能则一直随高度的减小而减小。 九、夏天雨过天晴,天空为什么有时会出现虹、霓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 (2)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 (3)发展:此后又发明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4)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传播: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波斯——欧洲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a.战国: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b.宋代:利用人造磁铁制成了罗盘 c.应用:北宋末年,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传播: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 e.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火药 a.唐朝:已经发明了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b.宋代:发明了竹管火枪、突火枪 c.元代:发明火铳 d.传播: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e.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发达中外交通 (1)原因: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陆交通发达。 (2)通道 a.陆路 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海运 条件:使用指南针,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概况: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航线:宋代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屈子行吟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历史学研究巨大成功之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道教、佛教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大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对“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屈原、司马迁的传说与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2、我们本地人过世之后,如何祭奠? 听、讲,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大诗人屈原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起来简介屈原的生平事迹。 2、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见识、书上的介绍,谈谈屈原的成就。 3、教师总结,突出其伟大的成就(世界文化名人,被译为多国文字)。人们为什么纪念屈原?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想教育、同化之。 三、司马迁与《史记》 1、开门见山指出司马迁及其《史记》。抽学生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事迹。 2、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观察书上的插图,讨论、思考、归纳得出“司马迁写成此书的原因?” 3、问:《史记》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学生阅读教材, 认真思考,特别是理解“纪传体”通史的。 4、指导学生理解“纪传体”通史。 讲、听 阅读、讨论、发言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佛教的传入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出其中的要点。 2、简介佛教的教义。让学生思考,佛教为什么在我国逐渐流行?你能举出佛教对我国影响深远的事例吗? 阅读、理解、思考、发言。 通过例子,加深理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五、道教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 简介道教的教义,让学生谈谈道教传播的原因。 说说道教对今天影响的事例。 阅读教材。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小结12.浅谈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篇十二
13.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十三
14.初一英语上册知识点 篇十四
15.行车安全中的物理知识 篇十五
16.雷雨中的物理知识 篇十六
17.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篇十七
18.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篇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