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周总结

2024-09-22

学习活动周总结(精选15篇)

1.学习活动周总结 篇一

为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满足民众不断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日前,2022年浦阳江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暨表彰活动在浦阳江社区学校举行。

现场,浦阳镇、进化镇各中学小学、幼儿园约100余人透过画笔,向大家展现浦阳江片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民俗场景、村民幸福生活等内容。

萧山区浦阳江社区学校成立于2月,由原萧山区浦阳、进化两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近年来,学校结合两镇地域特色,充分运用区域内各类教育文化资源,面向区域内社区居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宣传、法治诚信、职业技能、人文艺术、科学普及、生活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为周边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服务,树立培育新农民,助推新农业,服务新农村核心理念。

服务民生,满足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实现中国梦。在此后一周以至更长的时间里面,浦阳江社区学校将围绕推动《深化全民学习,助力两个先行》主题,宣传和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文明风尚,将建设学习型社区工作推向深入。

2.学习活动周总结 篇二

常高才局长指出, 活动开展以来, 省质监局党组和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要求, 把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政治考验,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反思、深刻剖析, 全面整改、狠抓落实, 紧密结合质监实际, 坚持边学习、边讨论、边落实, 思想认识明显提高, 主体责任明显增强, 纪律作风明显加强, 权力运行明显规范, 服务发展明显强化,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要认识到, 活动的收尾不等于收场, 总结不代表结束, 必须以锲而不舍、弛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 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 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抓到底。要以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为基础, 及早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行谋划准备, 并在专题教育中继续巩固、深化和扩大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成果, 把取得的各项成效发展下去、巩固起来, 不断提高质监工作对“六大发展”的贡献力。

常局长强调, “六权治本”是山西省委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举措, 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部署。省质监局上下要认真学习王儒林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六权治本”的总体要求, 牢牢抓住“六权治本”的关键环节和着力点, 深入持续不断推进。

常局长要求, 对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把全面推进“六权治本”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自我规范, 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二要加强领导。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 把握工作方向, 明确工作任务, 提出工作要求, 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省局将把推进“六权治本”工作纳入对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以“硬指标”“硬考核”促进“硬落实”。三要大力推进。各单位要围绕省委的总要求, 制定切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推进措施, 明确工作目标, 细化责任分工, 形成工作合力。当前, 重点抓好权力清单的审查、确认, 权力运行流程图、风险防控图的绘制, 研究形成各自对应的管控措施。四要见到实效。通过推进“六权治本”, 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尊法守法, 自觉守纪律讲规矩, 自觉敬畏权力、敬畏职责, 使各项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 各项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各项工作更加公正高效, 使勤政务实、为民服务、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在机关和直属单位蔚然成风。

3.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篇三

【关键词】学习需求 学习活动 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据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应该基于学习心理学;有人说,应该基于课程标准;还有人说,应该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还有的教师,事实上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不妨回到初心——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这个初心出发,课程标准指明了宏观视角下学习活动的最终需求,原有认知指明了当下的学习需求,而学习心理学则指明了学习方式的需求。由此可见,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要扎根于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需求分析。下面以《七颗钻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一、学习内容的需求

明确而恰当的教学内容应该建立在对课程内容、教材价值、学生认知的研究和把握上。

(一)基于课标视野下的学习内容需求

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就必然要体现出它的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点,即通过这篇课文达成某一个具体目标,一篇篇课文聚沙成塔,最终达成总目标。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内容就会发现,它主要包括 “感悟”“积累”“方法”三大板块,编者将这些内容分解到每一篇课文。据此,我们可以定位不同课文的不同功能。

一般来说,情感体验类文章的核心内容为“感悟”,语言优美或框架结构典型的课文的核心内容为“积累”,对借由复述等方法学习的文章就应该通过该学习抓手习得并运用相关的“方法”。显然,《七颗钻石》的核心学习内容为“感悟”。

再看《课标》里中段的阶段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孝顺的水、神奇的水、珍贵的水、生命之水等水的内涵。再比如妈妈说的话:“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句话饱含了妈妈对女儿的爱,体现出在生与死之间无私地给予的深层含义。

(二)基于认知基础上的学习内容需求

《七颗钻石》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不论是叙述方式、遣词用语,还是故事的表面含义,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不算难。可见,课后的助学提示并不是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内容。

表面上谈爱何其容易,但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与帮助别人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当这个东西自己也非常需要时,帮不帮别人?……这所谓的高尚是否真正扎根于学生的意识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把小姑娘塑造成一个“人”,更契合学生的认知。小姑娘不是神,由圣入凡,是现代化的体现,只有“由圣入凡”,才是博爱。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真正把故事寄予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种到心里去,进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这才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上的“感悟点”所在。

(三)基于教材实质价值的学习内容需求

学习内容的需求必须契合并且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值。除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对读者产生精神影响、价值引导外,还应通过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关注其在积累语言材料、习得言语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从多个视角去开掘课文的教学价值。如学习生字新词,从第一段背景描写中积累表示干旱的近义词,对从三个方面描写大旱灾的总分式写作方法进行内化运用等。

由此,我们基本上明确了三年级学生对《七颗钻石》的学习内容的需求:①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大旱灾的语言。②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体悟简短文字背后寄予着的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让广博的爱像星星一样点亮人间。

二、学习方式的需求

教改过程中,不乏出现“为形式而形式”“形式与内容分离”的现象。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内容如果没有适宜的学习方式来支撑,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意义。学习方式包括两个层面:学习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及学习路径的展开。

(一)服务于内容的学习组织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两者关系协调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七颗钻石》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步步推进,情感体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因此,学习的组织形式应遵循并服务于这种整体性。

国外有一种教材编写方式叫“搀扶式”,其样式就类似于旁批点评,这种“搀扶”按照阅读的进程逐步展开,指引学生进入相关的学习活动。借鉴这种理念,本文的学习活动就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在文章的关键处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打断学生的自然阅读进程,使他们看到作品中隐含的他们过去没有看到、如果不学习的话以后也往往不会看到的意蕴。

师:谁能带大家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这是怎样的水?

(此为“搀扶点”一: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水的内涵)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师:短短十三个字,孩子们,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此为“搀扶点”二:感受母亲无私的爱带来的榜样作用。妈妈的教育是事情发展的一个基础,小姑娘的行为方式离不开无私、高尚的妈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我们从后面学生的发言中可见一斑)

生:就在这一瞬间……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她犹豫过,矛盾过,给,还是不给?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

(此为“搀扶点”三:体悟矛盾的心理。前面的铺垫在这里展现)

一个个“搀扶点”层层递进,步步铺垫,前引后联,带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了文本背后的曼妙。

“搀扶”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是“搀扶”的问题应该源于选文,“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和学生的阅读融为一体。二是问题的设置是为了促使学生从问题所在的角度去把握文本,而不是为了得出“标准答案”。以“搀扶点”三为例,我们来看看学生对小姑娘行为的精彩诠释:①关爱、同情,体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德模式。“给,他是个老人家,要尊老爱幼。”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②共享——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给他喝一点,我自己也喝一点。”多么智慧的现代思维。③榜样的力量,文化的影响。“妈妈为了让我能活下去,舍弃自己,把水给我。我也救一个人吧。”④急人所急,换位思考。“他确实很渴,会死的。”这是多重要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二)遵循认知心理的学习路径

1.生字新词的学习活动路径

从识字心理规律看,出现频率和语言环境影响字词识记效果。出现频率高,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就多,故能增强记忆。因此,我们主张根据教材特点和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在不同的板块与教学语境中识字。

比如说,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水罐、焦渴、大旱灾、清澈、喜出望外、绊倒、唾沫”等词语,让学生在1分钟内凭记忆写下5个左右的词语,再依据词语说说对文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这样,借助词语理解和概括课文,凭词意支撑思维和记忆,每一次交流都是对某几个词语的一次复现,可谓一举多得。

再比如,识字与语言的学习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用识字、朗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的途径进行教学。如学习第一段时,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说感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渴、干、死”等,随机积累并区分近义词“干涸、干枯、焦渴”,从而领会这是描写“一次大旱灾”的总分式的表达方法。这样的识字教学,目标是多维的,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表达、内容理解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再比如,写一写小姑娘的矛盾心理时,把“咽、唾沫、罐”等几个难写的字结合在写话的环节中。这也是一种语境识字方法。

2.体悟文本内涵的学习活动路径

前面分析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感悟”,感悟是情感体验的关键。情感体验由浅入深分为:入情、动情、移情、抒情。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构建如下学习活动板块。

(1)披文入情:走进大旱灾。

(2)破文动情:“搀扶式”阅读故事。品味“搀扶点”一、二。

(3)悟文移情:体悟“搀扶点”三。

(4)导行抒情:(播放视频)夜晚,当你抬头看天空时,会发现那七颗星星在天上永远闪亮着,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三、基于学习需求设计学习活动的几点结论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概括为:致力于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以便集中精力满足学生当下最主要的需求,为其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需求不是抽象的,我们只有从仰视《课标》变为俯视教材、学情,才能弄明白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内容,从而把握具体的关键性内容。

第二,适宜的学习方式。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特别注重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

这样的教学思路为一线教师的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便教利学,特别适宜推广运用。

4.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总结 篇四

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根据《2017年新县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推进全民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主题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计划周密。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为引导全校师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我校召开会议一起研究,讨论宣传周具体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行动、有活动。为保证我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特成立活动小组。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发展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通过活动,向全体师生大力宣传终身教育思想,树立了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形成了全民学习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师生素,促进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我校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

二、明确要求,宣传到位

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利用例会、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不同层次的动员讲话,层层落实本次活动,利用家长开放日、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终身学习理念。

三、主题突出,形式多样 终身学习活动周以其鲜明的主题,灵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显著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及社会的关注,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1.利用学校新闻媒体(校门口宣传信息版、校园橱窗、网络),板报等窗口加大倡导全民学习的宣传力度;动员和组织教职员工积极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工作,为建设学习型学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努力。各办公室、教室利用本室媒体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宣传工作,营造浓郁的终身学习舆论氛围。

2.各班级作图文并茂、各具特色的板报计和小报设计。3.举办“活动周”开幕式。10月16日上午9:30在学校操场举行学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

4.各班出好一期以“我学习我快乐”为主题的黑板报。5全校教师学习活动。要求: ①每位教师参加全民终身学习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各年级组推选出两份优秀作品,学校将评选出5份作品推荐征集评比活动。

6.每天阅读一小时,养成学习好习惯 要求: ①教职工每天阅读一小时、认真做好每天的摘抄工作; ②全体学生本周内借阅一本课外书,每天认真阅读课外读物一小时。

三、本次宣传周活动呈现出的亮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热情。丰富多彩的“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全校师生的积极配合,为本次活动新增了不少活力。2.适时、实用的学习,符合当前我校的实际。本次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2080人左右,影响波及范围达全校每个师生以及每个家庭,这进一步推进了创建学习型校园,同时也为今后学校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大量实用经验。

在学习周期间,全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虽然宣传周活动时间比较短,影响有限,但我校会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读书教育活动,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希望通过学校的宣传与影响,让它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

新县一中

5.社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结 篇五

为引导我镇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全民学习热潮,我镇成立了XX镇终身学习活动周领导小组,镇政府周叔军镇长亲自担任组长,结合实际开展我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我校在活动周中期还专门组织了中期推进会,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全民动员,宣传到位

举行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内容:

(1)公布XX镇20xx年社区教育先进个人获奖名单并颁奖;

(2)XX镇社区教育中心先进个人代表宣读终身学习活动倡仪书;

(3)马庄村业余学校负责人发言,妇联主任发言;

(4)镇领导讲话,宣布XX镇终身教育活动周正式启动。同时充分利用拉宣传横幅、办板报宣传栏、发放学习资料、现场咨询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开放辖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在终身学习周期间为社区居民学习提供有效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学习活动需求。全力扩大活动影响,将终身学习理念、学习的重大意义传达给群众,同时宣传近几年来我镇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取得的成果,宣传展示终身学习典型人物事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在全镇营造良好的终身学习氛围。

三、贴近群众,内容丰富

20xx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我镇共有1900多人次参加活动,活动周以其鲜明的主题、灵活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显著的成果及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了群众好评。

1、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我镇在活动周期间要求全体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学无止境,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

2、举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聘请专家与我镇优秀创新创业青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进一步激发我镇优秀青年“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我镇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推进读书计划。XX中、小学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开放各类学习资源,以主题班会、读书周和征文比赛等形式,与所在社区共同开展终身学习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终身教育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4、开展水芹深加工培训。结合我镇水芹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开办水芹深加工培训,为广大水芹种植户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进行全面辅导,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开展科普知识学习活动。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分别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开展了生动的知识讲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并在讨论中将知识融入生活,丰富学生科普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6、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活动周期间,我镇开展了善文化大讲堂、一村一特色文艺活动。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参与度高,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7、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健康养生讲座。我镇老年人群体规模日益扩大,健康养生是他们最为关心和重视的话题。为此,特聘请市人民医院的专家来XX开堂授课,着重讲述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深受广大老年人的好评。

6.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总结 篇六

本次活动周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主题,将面向__水利职业学院全校师生、周边社区和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和宣传活动。

开展创建“学习型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读书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政策法规、人文历史、休闲旅游、科普知识、生活百科、书法绘画、专业知识、宿舍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活动,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和提高全体师生学习力和创新力。

开展“知识进社区”服务活动。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找准与群众生活的结合点,组织师生走入社区、广场、公园、展馆,开展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普及活动。开展紧贴城乡居民生活的家用物品使用与保养、安全用电常识宣传、环境保护、人民币真假识别、礼仪讲解培训等便民服务;来自学校社团联合会的舞蹈、书法、剪纸、轮滑等14个社团精心组织了各类节目,深入群众中间进行才艺展示;学校还组织“红粉笔支教服务队”“小海豚爱心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团体,深入特殊教育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开展“书香水院”建设活动。学校图书馆在网上推出广大教职员工推荐书目目录,供师生员工参考学习;组织开展微信扫码“码上行动”“寻找最美读者”“佳书共享”“回归深度阅读”“书海拾贝”师生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

7.学习活动周总结 篇七

学习者自主性 (Learner Autonomy) 或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和监控的能力, 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一系列技能。”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接受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包括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比较自主地规划学习进程以及提升评估自己学习程度和成功与否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特点是不强求统一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余地, 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兴趣、学习习惯等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外学习活动, 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是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学习成功的必由之路。

2 课外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青松, 许罗迈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困难状况的研究分析表明, 学生参加的课外学习活动不足:“我们认为上述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记忆单词、练口语、课外阅读、做课外听力练习等是应该普遍开展的课外学习活动。如果把经常进行各项课外学习活动作为达到充分训练水平的标准, 则上述数据表明, 80%的学生课前预习不达标, 将近一半的学生词汇训练不达标, 90%多的学生口语训练不达标, 90%多的学生阅读训练不达标, 90%多的学生听力训练不达标”。另外, 在课外英语学习中, 大学英语的学习者倾向于采用课外阅读、背单词和听英语歌曲等输入式的学习, 而很少进行产出式的说、写学习活动。课外学习气氛、学习资源、学习设备等的缺乏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形式的重要环境因素。课外学习情况不理想的状况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高。要进行有效的课外学习活动,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同时关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两个方面。近年来,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各校教师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 开展个人活动、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 学会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 逐步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 课外学习活动也应该受到重视。教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决策和安排自己的课外学习, 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使他们认识自己、管理自己, 有效地利用课外大量的、可以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

第二, 积极开展小组课外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就是按学习任务的要求, 把学生编成团队或小组,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 是学生通过角色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学生能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许多研究表明, 这种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实践的热情, 促进有意义的语言运用, 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创造学生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品质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三, 设计课外作业并对课外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对巩固课堂教学、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借助作业练习来完成。研究表明, 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中输入型的活动较多, 而输出型的活动较少。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适合具体情况的课外作业,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均衡的发展。另外, 教师要建立课外学习监管和评估机制, 定期检查学生课外学习的进展情况并做好记录, 并将检查评估结果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以督促学生认真去完成, 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第四, 充分利用自主学习中心, 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利用课外学习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自主学习中心是一个优化了的学习环境, 它的功能是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和场所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习中心的学生机可以安装学生使用的听说和读写教学和学习光盘。教师要利用网络辅助平台, 查看学生各项成绩统计和学生的进度信息包括当前进度、总学习时间等, 加强对学生学习进度的监控, 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课程结束后,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统计。另外, 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培训也是必要的。课前培训可以使学生对自主学习中心和自主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2 结论

众所周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广泛使用,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效, 但是, 何莲珍认为“自主学习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这些条件包括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动机、态度以及有关语言学习的知识等等”。只有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摘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然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提供充足的应用语言的机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外学习,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秀萍.英语专业本科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 2006, 27 (4) .

[2]Little.D.Autonomy: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 1991.

[3]陈青松, 许罗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J].外语界, 2006 (6) .

[4]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287-289.

8.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篇八

下面我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活动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设计活动单

活动单的设计是实施“活动单导学”的关键,要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生为本”出发,遵循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多元化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活动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活动单的难度要适中,使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我们通过活动单上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来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活动

物理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能积极的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争辩、合作中了解知识、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提升自学能力。

1.建立活动小组,让学生主动的动起来。学习小组一般由好、中、差三种学生组成,每种至少两人,便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既利于组内合作,又利于组间竟争,加强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另外,还要选好小组长,小组长作用的发挥,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所以小组长要选一些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并且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技能,小组成员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取得相应的进步。每一个学习合作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目标的达成以小组的成就来衡量,这样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已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已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已的失败而失败。

2.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单步子小,运用了让学生立刻知道答案的强化手段,使能力低一点的学生也能自学,学习步子由小及大,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习活动单分A、B、C三个层次编写,全班学生可根据各自情况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知最基本的部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小老师的作用,生生互动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总之,凡是学生能够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反馈回的零乱无序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及时做"到位"点拨。

三、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情激境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迅速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而且还能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世界是运动的”(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五章)时,课前我先播放一公路行人的场面,上课时,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看见了马路、小汽车、行人,我还看见了小鸟﹑车上司机和乘客……同学们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接着进一步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运动的物体?”学生抢着回答:小汽车在奔驰,行人在走动,还有鸟儿在飞翔……进一步启发:还有吗?经过短暂的窃窃私语,有几个人在说:马路也随着地球一起运动。又问:“马路也在动”,从而引入新课。是把哪个物体看作静止不动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引导,构建一个呈阶梯状的问题系列,分步引导学生。最后总结出“运动”﹑“静止”﹑“参照物”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们有声有色的描述,从“静”中看到了“动”﹑又从“动”中认识了“静”。

四、让学生愉快的动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学生一旦在自己的生活中无意识发现了新的知识,就必定会触及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让学生心动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愉快的动起来。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是师生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和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即使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是幼稚的、荒谬的、错误的,老师也不能随意用“不对”、“你错了”、“没有道理”等具有伤害性的语言来简单评定,更不能任意训斥、讥笑。而应满怀热情地进行鼓励和引导,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以保持和培养他们求异创新的兴趣和勇气。只要有可能,教师就应设法表扬学生,肯定、赞扬、欣赏学生,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创新的表现。对胆子小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对违反纪律的同学投以严肃和警告的目光,此时无声胜有声;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明显错误也要委婉的提出,我适时提醒和适当的等待让学生能自我纠正错误,适时提醒和适当的等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赢得了学生的支持。当然对学生的错误也不能视而不见,只要批评得有理,学生也会欣然接受,关键是能否以诚相待,以心相交。如徐阳、洪亚伟等同学思维比较敏捷,但自控能力比较差,我时时关注他们,不时的喊他们回答问题,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让他们感觉得老师在关注他们,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积极动脑。

五、让学生学会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活动单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活动方案。其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在 “导学”的方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不懂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只能成为空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1.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探究发展的关键。不懂阅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只能成为空谈。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我针对不同阅读精心设计不同的阅读活动单,通过活动单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通过活动单导学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思维。如:对介绍欧姆这篇“阅读材料”时,我设计的下面阅读活动单:①文章中介绍了欧姆对物理研究的哪些问题?②欧姆为什么在实验条件很差情况下也有这么大的成就?③从欧姆做实验、以及坚持多年来看,能否说明学习与研究物理离不开实验?④我们在学习中应当学习欧姆的什么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效果显著提高。

2.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猜想的欲望,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当学生出现猜想时,很多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因为学生讲不清其中的道理而指责学生“瞎猜”,“胡说八道”,而应该进行充分地表扬和鼓励,耐心地帮助他们思考。同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减少学生猜想的盲目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有所顾虑,遇到新问题时便敢于猜想。如在讲“物态变化”一章时有学生会提出“放进冰箱的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变于?”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思考我们应安排充分的时间,学生在得到答案以后,老师再问“这样一个过程中你们还能提出多少有关物理的问题?”学生经过交流和讨论会提出“冰箱中的水蒸气那里去了”,“冰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冰箱中一共有哪些物态变化?”等问题。

3.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是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初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还较弱,学生不知观察什么,也不知怎样观察,物理实验中的我们可以设计观察活动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培养学生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器件较多,装置有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等,学生容易分散观察力,教师设计观察活动单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观察:气泡产生的位置、气泡的数量、上升速度、体积变化等一系列细节,气泡到水面时、温度计读数是否有变化。这样缩小学生的观察范围,明确观察目标,提高观察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对提出问题加以分析和推理,找出正确的解释。如有学生提问:水在沸腾前,产生气泡上升、变小、消失,而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破裂,为什么?教师可以提示看到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但具体到是哪些原因,还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实验观察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

六、加强实验教学创新,搭建自主实验探究的舞台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物理学中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思维得出的。因此,实验教学也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课堂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把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我们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他们感知的想要知道的和困惑不解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符合学生最近发展水平和能力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感到对物理实验有新的需求,推动他们兴趣昂然地动手动脑,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找资料,明白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步骤,整过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支配。有些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经验不足,实验时有恐惧心理,如怕爆炸、怕腐蚀、怕中毒、怕损坏仪器等。教师应主动地帮助他们,以自己和周围学生的行动去影响他们,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教师要有宽容之心,允许学生“鲁莽”损坏了实验仪器,允许学生有不符合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没有失败就没有发现。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我首先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安全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探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探究,老师可设计如下导学活动单:(投影打出)你怎样才能确定蜡烛像的位置?怎样量得物距和像距?像距和物距大小的关系如何?蜡烛离镜远(或近)些时,它的像大小变化吗像与物的连线相对镜面有何关系?你还发现什么规律?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实验,并总结规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不盲从,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并在实验体验中进一步激发动手动脑的热情。

9.学习雷锋活动总结 篇九

伴这三月的的春风,我班学雷锋活动再次掀起小高潮,在过去的学雷锋活动中,我班积极配合学校团委开展丰富而又有实效性的活动,同时在班级里也开展了有特色,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方案设计

1、组织有意义的校外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由思到行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品德行为上来。

2、组织校内实践活动,打扫校园卫生死角。

3、及时做好“学雷锋精神活动”的总结活动.活动开展情况:

2、继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我们在校内也开展了活动。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宗旨:即使我是一棵小草,我也要让您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学雷锋活动有时不一定要特意组织才去做好事,雷锋的精神就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雷锋的存在,我们班同学本着这一原则在4月9日放学后,偶然发现六号楼里一女厕所内一片狼藉,像是有人故意造成混乱,我们虽不知动机也无需知道,我们只要知道我们该做什么就可以了。几名同学二话没说立马卷起了衣袖开始收拾。我想这是一次向同学们宣传并让同学们学习的好机会,于是并将此事件进行了记录,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厕所内的所有设施都归了原位,地面也被我们打算扫了一遍。最后恢复了原有的面貌。这是我们大家共用的场所,任何破坏都会影响同学们正常使用,最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有义务维护身边的公共财产。同时随时随地的发扬雷锋精神,这就是学雷锋活动的宗旨。

3、开展一次名为“雷锋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我们对“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进行了讨论。我们围绕新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雷锋的那些精神,如何学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有的同学说道:“有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成天想着如何能帮别人,在看看自己连基本最起码的学习都没学好,雷锋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我们应该把学习学好。”这不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吗?还有的同学说道:“我们应该像雷锋叔叔那样,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扎扎实实的成绩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可见同学们在这次讨论中找到了差距,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在讨论之后,同学们有表演了各种节目,像吴东东和刘一玲同学合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陈丹和尤蒙蒙同学的诗歌朗诵…..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同学们喝彩声不断。

4、出了一期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黑板报。我们班的宣传委员认真设计板报,通过书面形式宣传雷锋精神、展示“活雷锋”的风采,很好地激励了同学门的热情。

通过一次的活动,同学们对于雷锋精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只像以往那样认为学习雷锋就只是做好事情这样一个概念。同学们表示以后要更加投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一助人为乐做为自己的宗旨,要更加认真的学习,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文明先锋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学雷锋活动总结

阳春三月,春意融融,伴着春风,第43个学习雷锋纪念日如期而至。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贯彻全市关于“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张家口”精神,进一步落实“增强共青团员意识,青春奉献十一五”活动教育方案,激励大学生沿着雷锋的足迹,秉承雷锋的精神,牢记嘱托,不负使命,为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团委以“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文明先锋”为主题,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校团委号照下,各级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组织青年志愿者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展了义务献血、卫生打扫、慰问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争做新世纪“活雷锋”,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本次学雷锋活动,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主题自主开展活动,在形式、内容、服务类型上做了一定的创新。从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入手,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注重服务实效,推进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和持久有效地开展,系列活动拉开了我校2006年“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

(一)我院团委、学工处按照院党委的部署,积极召开学生动员会,布置有关学习雷锋精神工作。

动员会上,校团委布置今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今年将继续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继续深入开展“四进社区”、“三下乡”、“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志愿服务、家电维修、法制宣传、义务家教、环境保护、电脑知识培训以及公益服务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启动实施“走进社区”服务接力行动和“争做志愿者,建设新农村”志愿服务活动计划两项品牌活动,从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入手,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注重服务实效,推进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和持久有效地开展。动员会后,在校园内集中开展了校园卫生大扫除活动,校团委几位同志亲临义务劳动现场指导,各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带领团员青年骨干一起参加了义务劳动,在一些卫生死角等重点地区,团员青年们挥汗如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为我校三月份集中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创建活动做了一次最好的动员。

(二)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招募网站注册活动,为长期构筑“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作充分的人力准备。

(三)在周末开展了学习雷锋精神影片展活动,学习雷锋同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巩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际当中,就是为同学们服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各系团总支、志愿者协会还设计制作了形式各样的学雷锋活动专题版面,在校内主干道上展出。展版内容精练丰富,图文并茂,从雷锋生前事迹到雷锋语录,把纪念雷锋的各种活动及开展的各类学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活动进行了展示。在学雷锋期间,我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成功举办了“再现雷锋”为主题的征文及演讲活动。

(四)3月5日上午在院团委的带领下,大学生艺术团、志愿者协会三十余名学生到高新区敬老院进行献爱心活动。同学们带去了全校同学的捐款和慰问品,志愿者们热情帮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清洁院落,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还为那里的孤寡和福利院工作人员奉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志愿者和老人合唱了《爱的奉献》、《》等歌曲,给老人们带去了欢乐。

(五)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卫生评比,开展以“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净化校园活动,使我院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更加焕然一新。同时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到教师家属楼帮助打扫卫生,受到教师及其家属的好评。

(六)我院土木工程系一名学生,由于其姐姐患有白血病,家境贫困,该系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开展了“献爱心”捐助活动,为该生解决生活动中的实际困难。

(七)建立我院“志愿者服务中心”。为使“雷锋精神”不仅仅停留在“雷锋月”。由我各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带头,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的同学,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我院同学服务,解决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带领他们为社会服务。

10.集中学习活动总结 篇十

王家庄街道会沟小学

2012.1.10

集中学习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在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和教管办《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安排,我校利用春节前半个月的时间,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我校在活动期间深入学习文件,全面领会精神实质,开展了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和许立全同志的重要讲话等一系列的集中教育学习。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在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对本次集中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三感”教育,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切实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提速增效,为加快我校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三、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教育

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努力做到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能干、实干、干好,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

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坚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明确自身肩负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11.创设活动机会 促进自主学习 篇十一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活动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如果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会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活动方式。

一、演一演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在充满情趣的表演中,学生通过自导自演,从中感受到了语文教材的魅力。

如教学《狐假虎威》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的投入到课文中去,体会狐狸的狡猾和神气活现。在“狐狸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这一段”中,教师并没有采用朗读感悟让孩子理解狐假虎威的“精彩”过程,而是通过角色表演来让学生感受故事情景,感受语文课堂的趣味。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主要抓住“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撒腿就跑”这几个词让学生表演,并在表演中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老虎和狐狸此时的心理,把狐狸和老虎的神态表演得活灵活现,再适时地请教一下兔子、小鹿等小动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样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实践和体验能力,更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样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激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二、议一议

小学生缺乏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科学设计40分钟,合理调剂听说读写,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倦之心理。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讨论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竭力思索,畅所欲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快乐的波斯猫》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波斯猫到底快乐吗”展开讨论,学生从讨论中知道波斯猫与燕子、青蛙不一样,它不快乐。在讨论中,学生还能了解到燕子、青蛙为什么快乐是因为劳动创造的,而波斯猫不快乐就是没有劳动。

可见,学生凭借讨论,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讨论还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三、辩一辩

争辩,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着意营造适宜的时机,使学生的思维进行交流与碰撞,便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潜心探索,从而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监控,使思维更加明晰完善,思维结果更成熟。

四、唱一唱

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学生随着歌声想象,让他们的思绪随着歌声荡漾起来。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会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

用音乐、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访一访

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比如实习时上的《水上飞机》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学生扮演的“水上救护机”、“水上战斗机”、“水上运输机”、“水上灭火机” ……进行采访。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水上飞机的特点,说话才机灵、流畅。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

六、研一研

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在教学《奇异的植物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研究五种植物的奇异特点。然后让学生课后自己上网搜集一些奇异的相关知识,并写成表格。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研究平台上,尽情发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内容。这样的收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12.完善数学活动促进有效学习 篇十二

一、“动”后“联”, 促进学生学通知识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顺应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对提高课堂效益、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都是极有裨益的。在学生的表现活动后, 教学应注意用“联系”的观点贯穿教学的“动”和“思”, 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有效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提高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促进学生把知识学通。

1.“联”中沟通知识。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之一是知识的系统性和新旧知识的连贯性, 新知总是在旧知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的。因此, 很多的操作、探究活动都是利用原有的认知基础探寻新的解决方案, 以期得出新的结论。因此, 这种表现活动后的思维定向, 应该是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寻找异同点、解剖典型、分析迁移方法来达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架起通向新知的桥梁。比如, 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把图形转换成已知面积的图形, 然后找一找、比一比, 两种图形之间的连接点和转化点, 最后得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表现活动后引导学生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图形“边”的改变, “形”的转化、“积”的替换等等都是架通新旧知识的桥梁, 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在这座桥梁上自由流淌, 以旧促新, 以新固旧, 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联”中构建模型。

弗赖登塔尔认为, 学生与其学数学, 不如学习数学化。在小学阶段, 就是把数学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抽象, 用数学语言、图形或模式表达出来, 建立数学模型。因此, 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在学生的一些表现活动后, 我们需要用联系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模型。比如, 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 教师安排了学生猜硬币的活动, 活动以后, 教师设计了如下表格, 把“鸡兔同笼”和“猜硬币”两个问题的对应条件列出来, 揭示它们拥有共同的数学特征和解题思路, 进而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同样的, 学生游玩租游船、车棚停车、花瓶插花等题目的练习, 让学生继续往下完成表格, 找寻各题结构的共同点, 并和鸡兔同笼问题结构特征进一步联通。这样的联通, 强化了数学知识的模型, 促进了思维的简化, 使学生不仅习得知识, 提升能力, 更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

二、“动”后“比”, 促进学生学明知识

“比较”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学生的表现活动后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面对这些结果, 学生需要选择, 而这种选择是需要通过对各种呈现出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就没有清晰地认可。所以, 在学生的表现活动后要使学生学会比较, 让比较在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关键作用, 以彰显数学本质, 促进学生学清知识。

1.“比”中明晰知识。

一些数学概念的教学, 需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 学生首先面对的是概念呈现出的一些表象特征, 而其本质就掩盖在这些表象之下, 需要学生从这层表象开始剥离本质。所以, 我们的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对所有呈现的表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让学生在比较中抓住概念的本质。比如,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在学生给下列四幅图通过画一画表示出1/4, 并对每一幅图的1/4做了具体的阐述后, 教师引导学生对4幅图进行了第一次比较:在表示四幅图中的1/4的时候, 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发现每一份对应的数量不同, 而每一份数量的不同正是因为单位“1”的不同, 从而在比较中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随后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入单位“1”。再通过对四幅图进行第二次比较:我们再来看一下, 在表示1/4时, 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 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分数的意义。两次比较,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而又清晰地印象, 使学生头脑中建构单位“1”和“分数”两个抽象的概念。

2.“比”中突破难点。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经常为某个难点的解决而创设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在这样的表现活动之后, 教师需要采取比较的策略, 让学生跨越学习的难点。比如,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由认识平面到认识立体图形, 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要让学生接受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凸显体积本质的情境。

师出示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玻璃杯, 并往杯子里倒同样多的水。

师:同学们, 你们看, 哪个杯子里的水多?

生:同样多。师往第一个杯子里投了一块小石头。

师:现在呢?

生:第一个杯子的水面升高了。

师:是因为杯子里的水多了吗?

生:不是, 是因为放进了石头, 石头把水挤高了。

生:石头把水的位置霸占了, 水就往上升了。

师往第二个杯子里放进一块大些的石头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第二个杯子的水面比第一个杯子的水面高了。

师:为什么呢?

生:第二个杯子里的石头大一些。

生:第二个杯子里的石头大, 挤出去的水就多, 水面就更高了。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 水、石头都有大小, 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出示光碟、课本、铅球、魔方等物体。

师:观察这些物体的体积, 你有什么要说的呢?

生:它们形状虽然不同, 但它们都有体积。

生:它们体积的大小不一样。

出示垂直叠成一叠的10个一元硬币和斜倒叠放的10个一元硬币。

师:观察这两叠硬币, 你觉得哪叠硬币的体积大?

生1:斜叠的大一些。

生2:一样大。

生3:一样大, 因为, 它们都是10个硬币的大小, 只是摆放的形状不一样。

上述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次比较, 观察杯子里的水, 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了什么是体积;观察不同的物体, 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了物体的体积有大小之别;观察不同叠放的硬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物体的体积大小不是由形状决定。正是这一次次的比较, 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

三、“动”后“辨”, 促进学生学透知识

所谓辨析, 就是辨别与分析。在对知识概念辨别、对比, 对正反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获取新知。由于数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 经常会出现为问题争执不下的现象。这时,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辨析, 使学生学透知识。

1.“辨”中透晰概念。

真理越辨越明。数学概念的学习也不例外, 经常需要利用一些操作活动来讨论、辨析, 使概念得以澄清、巩固和深化。在学习了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 教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用信封装一些三角形, 然后露出一个角或两个角后让学生猜测是什么三角形, 巩固学生对三种三角形的辨别,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辨析问题的能力。给出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时, 学生能够通过概念, 辨析出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给出一个锐角时, 就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了。因为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只给出一个锐角甚至两个锐角都无法判断出这是个什么三角形, 所以武断地下结论肯定是不完整的。在这个游戏中, 教师不断地追问为什么, 迫使学生用三角形的概念特征来证明自己的推测。并鼓励学生互相质疑, 互相启发, 使学生对三种三角形的概念更加清晰了。

2.“辨”中清晰结果。

学生独立的表现活动之后, 因为理解不同, 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持不同的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辨别的过程中, 丰富对问题的认识, 深化知识的理解。比如, 在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的结尾, 教师给学生呈现了如下三幅画: (1) 在北京奥运会上, 篮球决赛的时间是晚上8点。奥运会门票上该用怎样的计时法表示这一时间? (2) 大 (2) 班小明的爸爸出差一星期, 明天晚上6点将回家。如果小明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家”, 妈妈可能会怎么回答? (3) 某小区楼下有一份通告:本周上午8点将有人上门抄水表。如果你来拟这份通告, 你打算用什么计时法表示这一时间?面对这样三个问题, 学生的判断、选择、阐释是不同的, 进行的辨析也是激烈的, 而正是随着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不断深入, 学生越来越鲜明地认识到, 其实两种计时法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 只是各有其适用范围而已, 只有合适的, 才是最好的。从而在比较与辨析中, 真正使学生对两种不同计时法及彼此之间的异同之处获得了更鲜明、深刻地理解。

四、“动”后“拓”, 促进学生学活知识

课堂教学中, 教师们都喜欢在基础教学上有所拓展有所提升,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那么, 在这样的表现活动之后, 思维提升的要求及价值是否应更高呢?教师要注意层层递进的设计, 结合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提升, 以此促进学生把知识学实学活, 并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拓”中升华认知。

学生自主操作、观察、比较等表现活动一般都是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 学生的思维存在定势和局限。因此需要教师在他们的表现活动后进行知识提升的引导, 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的外延, 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数学。比如, 学生在学习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的关系后, 为了让学生对“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建构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平衡。教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做一做等方法来判断、验证“两条直线都与一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这一论述是否正确, 这一学习活动, 学生的认知突破是从平面思考转换到到空间理解。其中有一组学生制作了一个验证模型, 把一支笔垂直插在橡胶棒的左面, 另一支笔垂直插在橡胶棒的正前面, 这样就形成了两只笔都和橡胶棒垂直, 但两者却不能说是平行的现象。教师正是利用这个模型, 引导学生通过“移动”“旋转”等开放式的操作, 使学生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上升到立体空间进行理解, 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2.“拓”中延伸知识。

数学知识有连贯性, 这节课的知识承接着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任务, 因此, 数学的活动及反馈都要达到数学教学的较高层次目标, 做到数学知识适时渗透, 把学习数学由课内知识延伸到后继知识。比如, 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 学生初步认识了四边形, 并按不同的标准为四边形分了类, 随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按老师要求找四边形。

(1) 四边形

(2) 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3) 有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4)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5) 有直角的四边形

(6) 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找过以后思考:刚才找得最多的是哪个图形?学生在一次次找的过程中, 不断地感知各类四边形的不同特征,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以后系统地学习平面图形做了伏笔, 教师的问题:刚才找得最多的是哪个图形, 使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边形里最特殊的, 适时渗透了集合意识。

总之, 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表现活动和思维活动和谐并进, 绚烂共舞, 舞出热情, 舞出精神, 舞出智慧。

参考文献

[1]严育洪.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周小山, 严先元.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3]彭光明.数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郑从英.例谈引领学生自主探索[J].中小学数学, 2010, (1) :24.

[6]刘永红, 申武广.运用“比较”策略彰显数学本质[J].中小学数学, 2010, (1-2) .

13.政治学习活动总结 篇十三

第一学期政治学习总结

本学期,政治学习从第六周开始,开展到第十九周,前后共十四期。这十四期的政治学习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形成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参与性强、同学反映良好的特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班会形式

军训后不久,我系政治学习便开始开展,因各班对政治学习缺乏了解,所以前几周主要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整体表现还不错,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班级同学积极性不高,带稿演讲等。

2.辩论会形式

为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培育思维敏捷和口才能力,在吸收08级经验的基础上,辩论会的流程和班级的反响都还不错,但仍有个别班级存在着问题。

3.座谈会形式

为创新形式,调动同学们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营销班率先使用座谈会的形式,紧抓社会热点,模仿电视上的座谈会,形式很好但对话题把握不准,有谈跑题现象发生。

4.知识竞答形式

在学习活动开始前两三天,班级团支书便上网搜与当期话题有关的题目,活动开始后,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团支书先依次出题在采用小组竞答,最后按分数排名,给予一定的奖励。此活动不仅调动了班级的积极性,还使同学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反响很好。

同时本学期的政治学习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1.系组织部全部负责了政治学习的设计,没有充分号召大家参

与设计环节;

2.政治学习活动的准备时间仓促;

3.各班主持人的安排上没有调动班级内的人才,基本都是以各自班级的团支书为主;

4.政治学习后和同学们缺少交流,没能及时汇总同学们的意见;

5.各班级在纪律上还存在问题,对政治学习这一严肃、庄严活动还缺乏理解;

6.每个班级上传政治学习的总结的时间存在滞后性。

经历了半年来的磨合,我们经贸系的组织部部已经逐渐成熟,与个班团支书“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和默契配合已是我们的一大支柱。在下个学期中,我们将着力调动班级人才,给大家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政治学习的时间被利用的更加充分、具体。我们将努力做到:

1.积极调动同学参与政治学习的策划活动;

2.运用更多创新模式;

3.多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4.联合教管部加强对纪律的控制;

5.观摩其他系的政治学习以吸取更多经验;

6.经常向院团委组织部汇报工作,吸取意见;

相信,在经贸系学生会和院团委组织部的带领下,我们经贸系组织部一定会在下个学期的政治学习中展现特色、展现风采!

经 济 贸 易 系

组 织 部

14.学习雷锋活动总结 篇十四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孩子们热爱家园,保护环境,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2014年3月3日,XXX小学精心筹办,全校少先队员积极参与,进行了一次以“爱护环境,我是主人”为主题的学习雷锋实践活动。

阳春三月,和风吹拂,正是神清目爽的时候。但冰消雪融之后,埋藏在白雪之下的牛奶袋子、各类零食包装纸、以及校园外各种生活垃圾不仅破坏了美丽的风景,污染了清新的空气,也严重影响到师生们的身心健康,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损坏了XXX小学良好的卫生形象。为此,校领导一致决定以“学雷锋日”为契机,开展此次活动。

2014年3月3日下午,天气晴朗,和风呼畅,学习雷锋实践活动正式开始。活动中,各少先队员怀着很高的热情,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投入。他们热的汗流浃背,有的同学衣服和手都弄脏了,但依然不放过任何一片垃圾,一个死角,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雷锋精神。

15.开展数学活动促成自主学习 篇十五

2010年上海看世博, 我在中国馆那幅清明上河图前流连忘返, 当时仿佛感觉古人正穿越时空岁月缓缓走来, 甚至似乎还能听闻其声……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感触呢?一个字“动”!世间道理是否多如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否就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

新课程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自主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

为倡导“自主学习”, 我在初中数学课堂尝试开展“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以期达成激趣、启思、致用的辩证统一,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开展数学活动, 先让教材活起来

十年寒窗、悬梁刺股等话都告诉人们读书不是件轻松事。我们也是有过亲身体验的。因此在课堂中注重设计、组织多彩的数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职责。

1. 数学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

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 那样孩子们会觉得亲切、有趣、易懂。现行教材有的编的很简单, 只有一个例子或一个活动, 有些要紧内容它也只给个“读一读”“议一议”就要得出相关结论。但这客观让我们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等, 创设应情应景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探索、思考和发现数学知识。

2. 数学活动的方式要灵活多变

常吃一道菜, 再好吃也会厌倦, 所以数学活动的形式要讲究灵活多变。讲故事、猜谜、辩论、做一做、折一折是常规方式。现在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 不但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注意力, 还能动态展现数学概念及过程, 能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减轻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结。

二、开展数学活动, 让课堂活跃起来

课堂是师生学习活动的生态环境, 轻松快乐的环境, 可使学生更加自如、自主的学习。

1. 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能促进师生情感, 营造活跃课堂

一次上概率课, 我给孩子们讲故事:天热口燥, 我和英语、政治老师商量着买西瓜吃, 可太阳很烈, 谁也不愿出门, 最后决定抽签, 你们的英语老师突然很积极说:我来做签。等她做好后, 我第一个去抽—跑腿!政治老师第二个去—跑腿!于是我俩垂头丧气的去了, 回来后切瓜开吃, 正吃的欢畅淋漓, 英语老师却喷出了一口西瓜, 开始笑的前俯后仰。我俩很奇怪?齐声问:怎么啦?她还是一个劲笑。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问到:你们觉得她为啥笑得这样呢?孩子们被调起了好奇心!我接着问:大家觉得这次抽签公平吗?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好!有了学概论的气氛。突然有一学生说:“我知道了, 抽签的法子是公平的, 但签有问题, 英语老师做的签都是——跑腿。”我竖起大拇指笑着说:“你真聪明!”全班哗然大笑。在这种愉快气氛中我们开始讨论如何利用树状图和例表法验证此次抽签的公平性, 接着石头剪刀布等等啦。课就在这样兴高采烈的气氛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 实验手册是我们数学活动的源泉

陶行知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 以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上去, 别人的知识方能成为我们知识的有机部分。而数学活动是经验产生的源泉。现行教材在每一章中都有安排数学活动, 特别地, 初一还配有一本实验手册。开展这些数学活动 (实验) 必能激起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实验手册中的算“24”、七巧板拼图, 多亲切熟悉的活动!孩子肯定喜欢!还有数字黑洞、钟表上的数学、等等都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不但能发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智慧, 还能提高创新意识。我们要视实验手册为开展数学活动的源泉, 切切实实用好实验手册。

三、开展数学活动, 可以让学生“活跃”起来

Freudenthal说:数学学习如同学游泳, 骑自行车, 不经过亲身体验, 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1. 由直接给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

教学上的流行语:过程好了, 结果不会差。数学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的, 又通常是从操作性活动开始的。“数学活动” (实验) 可以实现由直接给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实现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们让学生从实验设计操作中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经自己思考、同学讨论、老师引导, 接近或达到数学知识 (规律) 的附近, 数学活动的目标就是打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历经了活动过程的数学知识才真正具有迁移与应用的活性, 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 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

流行语还有下半句:学生主动了, 结果会更好。数学活动给孩子们创造了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把实践的过程、自己在实践中的想法、依据、以及得到的结论说出来, 通过说, 生生之间互相启示、相互融合, 找到许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古话: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 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 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 那将会产生新的、更为丰富的思想。教材中数学活动 (实验) 一方面注重实测与直观, 同时也注重探究性和发展性。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内容实现“可视化”, 并从中获得数、形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 适度抽象, 然后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实验”“再创造”过程, 进而体会到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构成体系。

数学活动使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而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探究创造过程。

教育家Jaspers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 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摘要:本文从数学活动可以“活跃”教材, “活跃”课堂、“活跃”学生这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经验和体会。

上一篇: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下一篇: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