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的主题曲(精选8篇)
1.小时代的主题曲 篇一
“做新时代的小雷锋”主题教育总结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几十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断茁壮成长。随着三月悄然离去,我校“做新时代的小雷锋”主题教育也暂告一段落,但雷锋,这个闪耀的名字,深深地印在同学们地心中。
一、营造氛围,发动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围绕主题,生动有趣地为队员们讲述了雷锋故事,宣读了学校学雷锋活动倡议书。
2.利用国旗下讲话,号召全体学生在三八节为母亲送祝福,从关心亲人入手,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3.各中队制定活动方案,组织了一次学习和讨论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可以概括为: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忘我劳动,学习上刻苦钻研,集体中助人为乐的精神。各班通过讲故事、办黑板报和手抄报等形式,对雷锋精神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和学习。学校并对各班黑板报和手抄报等进行评比。
4.各班组织学习互助小组。
二、开展活动,发扬精神
1.各班围绕雷锋精神,联系本班实际,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合到学生学习、生活、守纪、文明等各个方面。
2.各班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鼓励成绩好的,有特长的班干部或同学与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结成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各班学习互助小组可列入班级学雷锋计划长期进行。
3.通过合唱比赛、征文比赛、写日记等活动促动学生更好地学习雷锋,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三、总结评比,深化内涵
1.队员们通过重温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走进雷锋那伟大的精神世界,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学习雷锋精神不是刻意地去做好事、去助人为乐,而应该是时时处处的记住为人民服务,为他人做好事,以助人为乐为荣,把帮助他人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2.各中队都积极投入美化校园的劳动中,同学们发扬了雷锋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在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的榜样示范下,干得热火朝天。
3.各班对本班亮点的好人好事要有评比表扬,并上报学校。
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敢于钻研探索,是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精神。正义、勇敢、奉献、节约,他的优秀品质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学习他,也不仅是做一件或两件好事,而是了解其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后,真正的一种体现在行为行动中的精神。今年的学雷锋活动月即将结束,但是学雷锋活动远没有停止,我们会把他作为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勇于奋斗,不停探索,积极进取。
我们希望在以后的日子中,同学们也能够继续发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这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各自心中,时刻用实际行动去哺育它,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小时代的主题曲 篇二
关键词:诚信,《项链》主题,时代解读
《项链》作为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杰作, 可以说是国内众多读者耳熟能详的短篇小说。故事梗概是一个自怨没有嫁入豪门而又貌美如花的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舞会, 用丈夫买枪的钱做了衣服, 为了显得体面气派向有钱的女友借了项链, 在享尽舞会的光鲜后, 意外发现项链丢了, 此后, 为了偿还项链, 她含辛茹苦地劳作了十年。当韶华逝去, 巨债还清时, 玛蒂尔德却意外获知自己当年万分欢喜借来的钻石项链原来是假的。《项链》发表后, 以其意蕴之深刻和构思之巧妙, 打动过无数中外读者的心, 叫人爱不释手、让人回味无穷。但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个问题, 却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讨论、争论的话题, 迄今也尚未有个定论。在此, 本文作者在概括总结对主题传统解读的基础上, 试图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出发, 对小说主题进行新的解读。
一、传统对《项链》主题的解读
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来阐释《项链》的主题?自小说问世以来, 人们莫衷一是, 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可以把它归纳成六种:“赞美说”、“喜剧说”、“悲剧说”、“命运说”、 “无主题说”和“虚荣说”。
“赞美说”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为了热情歌颂玛蒂尔德夫妇敢于直面生活挫折的勇气和品质, 玛蒂尔德面对金钱是无奈的, 但她却赢得了人格的尊严。小说意在向人们阐述一条生活真理:人的一生没有多少平坦路可走, 生活中总会碰到许多出人意料的灾难与挫折, 但只要人们勇敢面对挑战, 就将最终战胜困难, 迎来光明未来。
“喜剧说”认为尽管项链的丢失使玛蒂尔德夫妇的生活暂时陷入了困境, 但却磨练了玛蒂尔德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厄运与挫折的承受能力, 并使她在十年劳作中获得了新生——由一个以泪洗面的弱者变为粗壮耐劳的强者;由一个外表美丽动人到精神自信坦然的女性;由一个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能够坦然自信和达观面对生活的女性。项链的丢失不仅没有“毁掉”反而是“拯救”了玛蒂尔德, 让她成为“为了明确的目标而一步步攀登奋斗的女性”、成了“由外在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 这是一幕人间喜剧。
“人类悲剧说”把小说看成是一场悲剧, 玛蒂尔德夫妇就因偶然丢失项链, 马上就从略有积蓄的小资产阶级沦为了债台高筑的穷人, “尝到了穷人的那种可怕生活”, 真正是“一挂项链毁了一个家, 毁了一个人的青春和美丽”。
“命运说”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关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人生变化无常, 只需要一点点偶然发生的小事, 就能害你或者成就你。丢失项链这一极偶然极微小的事给玛蒂尔德夫妇带来了人生的悲剧。作者通过玛蒂尔德的悲剧, 表达了对小人物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境遇的深深同情。
“无主题说”认为作者的本意不在对小说人物作出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 他兴趣之所在, 就是揭示日常生活中某种戏剧性变化的发生给读者带来的心灵震撼与深思, 揭示“一种同女性青春相关的忧伤”, “一种实实在在的已成年人对逝去的青春的慨叹。”
“虚荣说”是传统的、影响最大的主题, 该观点把《项链》作为讥讽虚荣的范例, 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不安于现状, 贪图享受, 爱慕虚荣, 想入非非的小资产阶级妇女, 正是由于她爱慕虚荣和贪图享受, 才导致了项链丢失事件的发生, 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青春和辛勤劳动的巨大代价。小说从一个侧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 无情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对人们的毒害。
另外, 也有人把《项链》看成为“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 认为“丢项链的不幸反倒‘成全’了卢瓦泽尔夫人”, 将她从整日抱怨不休、想入非非的状态中拉回到现实, 夫妻俩十年的同甘共苦使她真正体会到了爱的真谛, 懂得了“拥有真心实意始终爱她的丈夫应该算是最大的幸事”。
笔者认为, 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背景不同, 加上个人的思想修养、人生阅历、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等不尽相同, 导致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对同一事物必然会有不同看法, 正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因此, 上述对小说主题的阐释都有一定道理。但对文学作品的任何阐释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 从我们今天所处时代来看, 上述阐释也都有失偏颇, 存在不合理之处。“赞美说”把现代人的思想境界牵强附会到玛蒂尔德身上, 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也与小说文本本身相脱离。“喜剧说”以道德评判作为分析的切入点, 用道德标准衡量玛德尔德, 过于拔高了女主人公, 出现了一种理解上的错位。“人类悲剧说”和“命运说”将小说的主题提升到了过高的层次, 让人对人生、对人类产生虚无感与消极思想。“无主题说”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参》的说法!初看起来有比较强的说服力, 但细想却有悖于莫泊桑的小说创作理念。“虚荣说”乍看起来好像很有说服力, 并且也符合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语文课教学的思想要求, 这放在当时社会的特定背景下完全可以理解, 但社会发展到今天, 如果还用旧视角看问题就不对了。因为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理愿望, 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玛蒂尔德有这样的梦想实不为过。在当今时代, “虚荣说”存在严重的理解偏差。
二、诚信是当代人读《项链》时最让人感动之处
当今社会中, 面对层出不穷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硫磺熏药材”, “注水肉”, “染色馒头”、“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假烟假酒等制假造假事件以及躺在病榻上的妻子 (丈夫) , 苦苦寻找等候不知所踪的另一半;公司经营遇到困难后老板不管员工利益携款潜逃;农民工兄弟辛苦一年拿不到工资等等不诚信现象, 诚信危机已变成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重读《项链》, 最让人难忘、最让人感动的是小说中主人公的高尚品质———诚信。
首先是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诚信。在发现项链不见、百般寻找仍然一无所获后, 玛蒂尔德没有因绝望而选择逃避或赖账, 更没有像当今社会某些人一样因巨大压力而自杀。而是在经历最初阶段的惊恐之后, “她一下子显示了英雄气概, 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哪怕背负巨额高利债也要将项链归还朋友, 这一下子揭示了女主人公内心所具有的强烈的诚实守信品质。因为从小说结尾可以看出, 她当初所借的钻石项链是假的, “至多值五百法郎”, 如果当初玛蒂尔德依实相告, 那么, 依她朋友爽直友善的个性, 一定会告诉她真相, 这样, 玛蒂尔德可能就不用赔偿, 即使赔偿, 数目也要小得多, 对他们一家的生活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玛蒂尔德依然能过着衣食无忧的小妇人生活。但是, 在自尊和诚信意识支配下, 玛蒂尔德不惜付出十年美好年华而严守项链丢失这个秘密。这从玛蒂尔德送还项链时, 最担心朋友会把她当着一个贼的内心活动中明显表达出来。十年之后, 由于遵守诚信偿还了所有债务, 玛蒂尔德变得自信和坦然, 这样, 当模样大变的她遇到“依旧年轻, 依旧美丽动人”的佛来思节夫人时, 她非常主动上前与旧日闺中密友相见, 说出了事情真相和十年的艰辛, 同时“用一种自负而又天真的快乐神气微笑了”。我们可以说, 是诚信改变了玛蒂尔德, 让她变得坚强、自信与坦然。
其次是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栽先生的诚信善良。丢失项链后, 路瓦栽先生没有埋怨指责自己的妻子, 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妻子解决问题。在“凡是有一线希望的地方都走了个遍”而一无所得, “任何希望都消失了”之后, 路瓦栽“高声说道:‘现在应当设法去赔这件宝贝了’。”“路瓦栽本存着他父亲从前留给他的一万八千金法郎。剩下的数目就得去借了”。他动手借钱了, “他签了许多借据, 订了许多破产性的契约, 和那些盘剥重利的人, 各种不同国籍的放款人打交道。他损害了自己后半生的前程, 他不顾成败利禄冒险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姓”, 尽管“想到了将来的苦恼, 想到了就会压在身上的黑暗贫穷, 想到了整个物质上的匮乏和全部精神上的折磨造成的远景, 他感到恐怖了”, 但他还是凑齐了三万六千金法郎, 取了那串新项链。从以上描述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栽先生也是一个诚实守信、善良、有责任心的好男人, 大丈夫。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他本来可以完全像当今社会有些人一样当家庭遭遇大难时抛弃妻子, 跟妻子离婚, 这样就完全可以不理会那笔飞来的外债, 继续过着那不富裕但还凑活的日子。但路瓦栽先生并没有那样做, 反而给我们展现了在困难面前他们坚定不渝的爱情以及为爱而付出的责任担当, 他与妻子携手并肩共患难, 勇敢地面对生活带来的挑战, 诚实遵守着“借人东西一定要还”的信条。路瓦栽先生对妻子深情的爱和诚实守信的品质着实让人感动。
其三是玛蒂尔德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的诚实与坦然。对待旧日女友, 佛来思节夫人非常热情, 也非常信任。当玛蒂尔德来向她借首饰的时候, 佛来思节夫人非常痛快地取出一个大的首饰盒, 爽快地对玛蒂尔德说:“你自己选吧亲爱的。”而当玛蒂尔德忐忑不安地送回项链时, 尽管由于借出时间太长, 佛来思节夫人有点不高兴说了一句抱怨的话但她“当时并没有打开那只盒子”对项链进行检验。这是人世间难能可贵的信任。最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十年后在公园的不期而遇, 当佛来思节夫人从玛蒂尔德口中得知自己拥有的是一条价值四万法郎的真钻石项链时, 面对从天而降、唾手可得的巨大财富, 佛来思节夫人没有起任何贪念, 而是“感动极了”, 没有丝毫的迟疑, 立即告诉旧日女友事情的真相佛来思节夫人对朋友的这份坦诚与善良在当今社会更显难能可贵。
总之, 笔者认为, 是诚信感动着小说中的人物, 是诚信感动着许许多多的读者, 也是诚信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诚信应是对《项链》主题的时代解读
“项链”中人物的诚信不仅让人感动, 而且笔者认为在当今时代如果要对《项链》主题进行解读, 那么, “诚信”应该成为这篇小说的时代主题。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的理由:
(一) 诚信是针对小说创作时的社会背景而提出来的。讲究“诚信”是人类社会公认的一条道德准则, 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适用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然而回顾19世纪80年代法国, 我们可以发现, 当时社会流行一种唯利是图、尔虞我诈、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恶劣风气, 莫泊桑作为社会中下层的一员, 从当时普通社会成员的生活观念出发, 从内心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感到不满, 希望用“诚信”来唤醒人们, 扭转当时的那种恶劣社会风气, 重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二) 倡导诚信应该是作者的潜在创作理念。为了追求诚信, 玛蒂尔德要辞掉女佣, 亲自干种种家务粗活, 洗衣做饭、清洗杯盘碗碟、打扫卫生、倒垃圾、提水上阁楼, 甚至要为一个铜子与商家讨价还价, 受嘲讽, 挨责骂, 衣着的改变, 容颜的变化, 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 体现出在当时社会的讲“诚信”、追求理想的现实是如此之艰难。而玛蒂尔德在公园中邂逅佛来思节夫人后的坦诚告白, 则使自己十年的艰难生活换来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样的结局构思明显体现了小说作者倡导的“诚信”价值之所在———苦尽甘来。因为在当时的情景下, 佛来思节夫人只要不说出事情的真相, 就可以轻而易举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窃为己有, 既然佛来思节夫人告诉了玛蒂尔德事情的真相, 那么从诚实守信的视角来讲, 佛来思节夫人就必须把多余的三万五千多法郎退还给玛蒂尔德。因为“诚信”, 十年的艰辛痛苦和磨难, 将使玛蒂尔德今后的生活变得宽裕轻松起来。然而, 这只是小说作者莫泊桑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一种理想化的追求, 因为在当时的那种尔虞我诈、惟利是图、金钱至上、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社会环境里没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作者之所以这样设计, 主要是想表明小说创作的目的之所在:就是想通过小说给当时的人们一种启迪, 这也正是小说所想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 由此读者也能从中了解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理念。
(三) 诚信主题符合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莫泊桑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来自然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莫泊桑总是聪明而不着痕迹地利用最恰当的结构, 将人们日常生活中身边时常发生的一些小事以十分隐蔽、十分纤细的方式巧妙串联起来, 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最合情理的举止、反应, 把结局非常自然地导向作者想要强调突出的主题。“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 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 多么变幻无常啊, 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 也可以成全你。”莫泊桑以其特有的创作手法, 通过现实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次机会、一场舞会、一挂项链, 将“诚信”———这个19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严重缺失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地反映出来了。
(四) 诚信主题符合作者对小说结构内容的精巧构思。从内容看, 爱幻想的漂亮姑娘玛蒂尔德因为嫁给了小职员而心有不甘, 这样理想与现实产生了矛盾冲突,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玛蒂尔德自然而然地会寻找一切机会表现自己、突出自己, 让别人认识自己、崇拜自己, 然而, 机会可以从天而降, 但并不是唾手可得的, 有时要抓住机会非得付出很大代价, 如花完所有的积蓄去制作一身令自己满意的服装, 放下自尊去借一条非常满意的“项链”。生活总是这样残酷, 希望越多往往带来的失望也就越多。为了遵守“诚信”, 赔偿和原先借的一模一样的项链, 路瓦栽夫妇不顾一切地签了成千上万的借约, 遭受高利贷的盘剥, 尝到了“穷人的艰难生活”。试想, 玛蒂尔德通过向佛来思节夫人询问丢失项链的价值然后照价赔偿, 也完全是合乎情理, 但她却没这样做。因为从结构布局看, 假如这样安排故事情节, 小说就会变得像白开水一样无味, 《项链》也就不可能成为传世佳作。作者如此谋篇布局小说的内容结构正是为了体现其主题———诚信之所在, 十年还债的艰辛, 英雄气概的体现。
总之, 不论是从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理念分析, 还是从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对小说内容结构的谋篇布局分析, “诚信”都应该成为小说的主题, 讲求“诚信”也是《项链》能成为一篇传世名篇的理由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马祥.一曲令人赞叹的英雄之歌——也谈《项链》的主题[J].名作欣赏, 2002
[2].方位津.错位到复位的女性.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3].陈敦.《项链》的思想和艺术[M].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 (第2册)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0
[4].于良红.莫泊桑.《项链》.主题新探[J].社科纵横, 2006
[5].刘工昌.和青春相关的忧伤———《项链》主题漫议[J].名作欣赏, 2002
3.变革时代的环保新主题 篇三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IT产业都正在利用自身技术的快速更新,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多层次的深入影响,全力改善目前的环保水平。与前几年整个产业无人不谈而实现者寥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是实干和出成效的一年,而以往作为宣传口径的绿色与环保特性,从“选配”、“高配”变为如今的“标配”。今年除了少数亮点事件以外,重大技术革新和事件都鲜见,但是CHIP认为环保恰恰应当如此:不应是宣传的噱头,环保理念应当渗透入每个企业、每款产品之中,成为生之源、亡之因。
多年持续的环保投入及宣传,如今开始结出果实,无论是出于产业升级,还是法规限制,多类产品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产业升级换代,在过去来看昂贵的绿色产品,如今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曾经被当作环保唯一标准的节能特性,也逐渐走下神坛,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对绿色理念更广泛的理解。
受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IT厂商都或多或少地减少了环保宣传及研发投入,甚至在年底出现了发达国家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减排目标承诺,部分国家退出《京都议定书》的不和谐之音,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兢兢业业地为世界环境做出不懈努力的企业公民。无论是积极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还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稳扎稳打、不懈投入,这样的企业都是可敬的,值得所有厂商学习。
4.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篇四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二0一一年十二月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主备教师 方 强
一、【内容与解析】
(一)教学内容
1、和平与发展的内涵
2、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二)内容解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即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当今世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举措。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社会、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为学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内涵,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联系政治生活实际,运用典型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举措。
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3、运用政治生活实际说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二)目标解析
1、识记和平与发展的含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举措就是要求记住和平的含义、发展的含义;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当今世界要通过哪些具体的举措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
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就是要求学生明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3、运用政治生活实际说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和我国如何响应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的内涵时,可能会存在和平是世界的主题即世界上没有战争和冲突或者因为当今世界存在着很多战争和冲突而否定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问题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而导致片面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典型的政治生活案例分析。
四、【教学条件支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准备使用幻灯片展示有关图片,因为使用幻灯片有利于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现实的政治生活。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日韩两国曾密切合作,联合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近来又因为“独岛”领土之争,使两国关系趋于紧张。这说明(B)
高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二0一一年十二月
①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③国家间利益的对立则往往会引起摩擦和冲突 ④国家间无法真正进行合作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许多国家之间或者地区之间发生多种多样的冲突,甚至战争。什么是和平与发展?如何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本课时的学习。
问题一:什么是和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国际政治生活现象,明确和平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生活动:
问题1:和平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问题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是指和平有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问题3: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和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 发展.问题4: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要障碍); 宗教、民族、种族矛盾; 领土、资源纷争; 国际恐怖主义;
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带来的危机;
例题1:2010年12月2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4月份美俄两国签署的新核裁军条约。削减核武器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表明(C)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不复存在 B.军事力量已不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C.要和平成为时代主流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变式练习:应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日本首相菅直人邀请,胡锦涛出席了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韩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和13日至14日在日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尔G20峰会讨论的主题是全球经济与框架。APEC则强调将继续推动亚太地区一体化建设,共同实施经济增长新战略,并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可以说APEC与G20心存默契。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G20峰会和APEC大会成功举办(C)
①体现了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趋势加强 ② 体现了国与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高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二0一一年十二月
③ 体现了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④ ④有利于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问题二:什么是发展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国际政治生活现象,明确发展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师生活动:
问题1:发展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问题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即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问题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表现是什么?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当今世界贫富悬殊; 南北发展不平衡。
例题2:世博会日益关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逐步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现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从政治学角度看,这体现了(C)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D.世界各国的矛盾与冲突正逐渐消失
问题三:如何实现和平与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现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或者具体举措。师生活动:
问题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问题2: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3:维护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②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③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④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例题3:2011年2月18日,一艘游艇在印度洋海域遭索马里海盗劫持,4名美国乘客沦为人质。有分析人士指出:“海盗经济”令海盗迅速发展。索马里很多渔民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但如果当上海盗就可以让他们实现一夜脱贫的梦想,所以海盗的队伍日渐壮大。这表明(B)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高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第九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二0一一年十二月
D.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变式练习:2010年10月23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闭幕。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确认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投票权。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拥有份额将升至第三位,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中国拥有的份额上升,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① 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 ② 建立国际新秩序任重而道远 ③ 多极化并不能遏制霸权主义 ④ 中国应韬光养晦服从美国的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小结】
5.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教案 篇五
3.1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第一课时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知道: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热爱和平,维护世界和平。教学重点: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教学难点: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导入:
师:同学们,下面请大家先看两张图片,看到它们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它们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投影展示:打结手枪、和平鸽)学生回答
师:(结合图片,逐个分析)打结的手枪寓意着人类制止战争,捍卫和平的决心,和平鸽象征着和平,那么这两幅图片都表达了同一个内容,那就是和平。那么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和平问题”。
授新课:
一、和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从下面的短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东西?看到它们你有哪些感悟?
(投影播放《和平时代》)
师引导:这里面你都看到了哪些场景?哪些镜头? 放风筝——人们很快乐的生活 小女孩荡秋千——欢乐的童年
几个老人下象棋,和平鸽在天上飞舞,北京奥运,观看喜剧表演。
那么从这些场景中,都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图景啊?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是什么?
-1-这些都表现了人类生活的的一种欢乐、幸福、安宁、和谐,那么这种欢乐、和谐是建立在什么前提下?——和平。由此,我们得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和平问题
(投影展示:和平问题的含义)
1、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师:和平环境给人类带来了欢乐与和谐,而人类在5000年的文明史中,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年是处于和平的状态,那么人们为什么都向往和平呢? 从自身、国家两个角度来看,或者反过来,不和平会怎么样呢?(讨论为什么人类都向往和平?)学生发言,阐述观点。
师:和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投影展示: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图片,教师引导看图片)
过渡语: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那么,是哪些因素引发了战争,影响了人类的和平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学生讨论回答)
师:影响和平的因素还很多,那么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投影展示:影响和平的因素)
2、影响和平的因素
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 ② 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
③ 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 ③ 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师:从同学们刚才讨论的影响和平的因素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和平局面是不稳定的,世界人民仍然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引发战争的因素仍然存在,那战争给我们人类都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下面一个短片,从下面的画面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内容?想到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留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后果?(投影展示:战争视频)(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引导:几个图片引导:
(投影:战争带来什么?(资源耗费、环境破坏、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发展受阻、生命财产损失、经济落后„„)
师:从战争的后果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战争阻碍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和平则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和平的同时是为了社会和国家更好的-2-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发展的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然后说出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展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的图片和数据)
师引导:孩子眼中充满了一种渴望,渴望什么?等。
师引导:人们在和平的今天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么样?那就是要发展经济。(学生回答)
师:这一组组图片和数据是触目惊心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下面就请大家来看发展问题的含义:(投影展示:发展问题的含义)
二、发展问题
1、含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师:下面请同学们看材料
(投影展示:发展问题面面观的材料)师描述材料,提问:哪些原因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贫穷状态?结合我们国家说明
(学生讨论后回答)
(投影:殖民统治的历史、沉重的外债、科技落后、人口压力、战争战乱„„)
师:以上是造成发展问题的诸多因素,归根到底,造成发展问题的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落后、贫穷、债务的影响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艰巨。
师:下面请大家再看一段材料(投影展示:材料)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能不能看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投影展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三、和平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 ②各国的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课堂小结:用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方式进行。(投影展示)
课堂练习:可以进行材料分析巩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出示材料设问:以上材
-3-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平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6.小时代的主题曲 篇六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通过图片等材料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知道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 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通过国际新旧秩序的简要分析和对比明确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世 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求知、合作交流以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②通过时事聚焦等载体,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 能力。③通过材料解读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预习扫描】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和平问题的含义、地位及其形势?
3、发展问题的含义和形势?
4、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5、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内容?
【重难点解析】
一、正确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
(1)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2)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要条件。
(3)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要求。
(4)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要求。2. 建立国际新秩序,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2)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大作用,并维护联合国权威。
(3)不断维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
(5)尊重各国国情,坚持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和求同存异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要求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二、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有什么不同?
(1)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诱发恐怖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在当今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都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但根据其危害程度来判断,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比恐怖主义产重得多,即霸权主义才是构成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2)二者区别:其一,两者的主体不同。恐怖主义的行为主体是世界上各类恐怖组织;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公认美国为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
其二,二者内涵不同。恐怖主义是指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暗杀、绑架、劫机、爆炸等极端暴力手段的一种政治行为,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行者奉行强权就是真理,并强硬推行其扩张政策。【相关理论】
国际国内对于国内国际**或灾难等事件(比如利比亚事件中国政府对于本国国民地迅速撤离)处理等背景材料,可以体现的理论。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生存权、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5、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其基本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6、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7、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公信力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9、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0、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国家的统一、安定与繁荣。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证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政治优势,它使各族人民各得其所、和衷共济,向世人展示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11、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1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13、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练习】
1.近年来,一些国家相继发生了炸弹爆炸,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纷纷强烈谴责这种恐怖主义行径。这是因为
A.反对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头等大事 B.只有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弱势民族反对强权政治的极端表现
D.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2.恐怖事件的存在表明
A.恐怖主义成为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B.反对恐怖主义是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 C.恐怖主义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 D.和平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3.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①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③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④南北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两个轮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的形式日益灵活,合作的前景十分光明。这是因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A.存在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B.有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C.不存在分歧和冲突
D.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5.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一理念
A.与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致的B.与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一致的 C.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可
D.符合“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精神
6.恐怖主义在世界的蔓延,有多方面原因,但贫困和不平等是根本原因。要根除恐怖主义,最重要的是
A.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
B.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 C.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新殖民主义的存在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存在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D.恐怖主义的存在 8.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
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②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④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直到今天,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坚持独立自主
③坚持对外开放
④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 集中反映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是
A.生态平衡被打破和环境污染问题
B.跨国性贩毒与全球贫困
C.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D.人口膨胀与资源枯竭问题
11.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全球性经济衰退,这次危机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覆盖各国的各行各业,它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可比一场战争。这表明
A.发展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B.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C.发展问题比和平问题更重要
D.发展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2.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丰富多彩,地区热点问题不断,恐怖主义时常发动袭击,伊、朝核问题依然牵动大国关系和世界安全神经。但是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上述材料表明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B.新冷战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C.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D.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仍很不安宁
13.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这说明
①我国是全球减贫事业重要的实践者
②我国积极促进和保障国内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③当代发展问题在我国已经得到解决
④我国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倡导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国积极兑现对联合国《千年宣言》的承诺,去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的67%来自中国。这说明
①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
②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中国为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得到世界人民的赞许
④中国有能力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5.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极力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论调实际上是要求别国在人权问题上放弃国家主权,是西方国家为其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的借口。“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
A.表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B.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典型表现
C.反映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D.说明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相互推进
16.非洲是最不发达国家最多、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非洲国家在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坚持“一个中国”、挫败西方国家的人权反华提案和加入世贸组织等方面给予了中国大力支持。中国在政治上也一贯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要求和合理主张,支持非洲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向非洲提供了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无偿援助、无息低息贷款、免除重债穷国债务、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和技术合作等力所能及的无私援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蜂会,再次确认中非应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赏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常识说明中国与非洲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DCAAB
DCADC
ADAAB 16.⑴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分)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2分)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2分)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符合双方利益。(2分)
意义:①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联合国宗旨,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②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分)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③既有利于促进非洲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也有利于我国发展,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分)
DCAAB
DCADC
ADAAB 16.⑴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分)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2分)
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2分)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符合双方利益。(2分)
意义:①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联合国宗旨,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②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分)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③既有利于促进非洲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也有利于我国发展,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分)
DCAAB
DCADC
ADAAB 16.⑴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分)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2分)
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2分)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符合双方利益。(2分)
意义:①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联合国宗旨,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②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分)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③既有利于促进非洲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也有利于我国发展,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分)
DCAAB
DCADC
ADAAB 16.⑴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分)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2分)
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2分)中非共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符合双方利益。(2分)
7.小时代的主题曲 篇七
为了环境布置的美观性, 很少让幼儿参与。 同时, 由于缺少理论和经验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 许多老师对主题墙怎样创设感到困惑。 于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大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
主题墙应随着活动的展开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的系列活动。 很多教师不知道主题墙到底要展示什么? 在主题进行前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 没有领会主题的内在联系, 相互重叠、跳跃, 模棱两可, 主线不明, 没有体现主题内容由浅入深的过程, 幼儿通过主题墙探究过程、积累经验、扩展知识这一点就无法较好地实现。
情况二:
主题墙的布置应讲究美感, 有的主题墙为了凸显美, 由老师一手操办与制作, 一大片都是精美的墙饰制作, 没有呈现幼儿学习、探究的痕迹, 体现不了幼儿与墙面的互动。 有的主题墙布置前缺乏统一规划, 布局、设置不合理, 如有的地方很空, 有的地方却图片、文字一大堆挤得密不透风。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 将整个主题墙变成了幼儿作品展示区, 除了幼儿的美术作品, 就是幼儿的手工作品或剪贴……大多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 致使参与活动变成了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
情况三:
墙饰怎么布置还是以教师的意愿为主, 从主题墙布置到材料提供, 主要由教师设计、制作, 仅有最后一些空缺的墙面留给幼儿, 但就是这样的参与, 教师往往还要选派能力强的幼儿完成。 结果主题墙是亮了、美了, 而孩子却成了游离于主题墙之外的自由游戏群体, 该组织孩子活动的时间教师都用来布置主题墙, 教学活动成了玩桌面玩具或自由活动。
二、反思:找准主题墙创设的定位
我们可以根据预设课程模式, 将主题墙饰的创设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相结合。 将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的内容支持等构成主题墙饰的主体。 让孩子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 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 展示主题发展的脉络, 并激发对主题的深入探究的兴趣。
因此, 我认为我们在呈现幼儿的学习过程时应抓住两个关键点:
第一, 记录幼儿的所思、所做、所学。
墙面展示是一种过程而非结果, 关键在于让幼儿自己主动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平台, 让孩子们了解知识, 掌握知识点甚至可以有更多的衍生, 无限扩大直至延伸到孩子愿意探索的范围。
第二, 记录幼儿的奇思妙想。
主题墙饰的强大功能在于它可以代表孩子与大众对话, 这里的墙饰空间是孩子们自由发表自己意见的一片天地。 由于年龄的限制, 孩子们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向所有的人展示自己的想法。
引发师幼家园的互动主题墙应具有互动性, 在其内容调整、充实和深化的过程中, 幼儿也获得再认识、再学习的机会, 幼儿在有墙饰的互动中“学会学习”。 互动的主题墙具有发展性, 随着内容的不断深化, 幼儿获得的经验也随之增加, 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过程, 是体现合作互助的一个过程, 这种互助不仅存在于幼儿之间, 同时存在于幼儿和教师之间, 幼儿与家长之间。
三、关注:探究主题背景下主题墙创设的有效策略
所谓“主题活动中的主题墙”, 是指教师围绕既定的主题及发展目标, 鼓励幼儿表达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 提出大胆的想法和观点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把它们呈现在活动室的墙面上, 它既可以是固定的一块墙面, 又可以是教室所有的墙面。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所在, 要使墙面具有教育价值, 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 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墙, 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 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主题墙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 而应将主题墙与课程主题联系起来, 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第一, 问题的探究,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就形成了“孩子们的问题”, 随着主题的行进, 孩子们通过观察、讨论、探索、发现, 由浅入深地化解了这些疑问。
在一个主题前或是活动前, 我让孩子们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 并根据幼儿的创意, 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饰, 幼儿自由地分工、合作。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 在无意与有心之间生成了主题教育活动。 这一过程是师幼共同探索、互相作用的过程。
第二, 教师在设计主题墙面之前, 首先必须吃透教材, 在对本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全面学习理解的基础上, 依据本班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 提炼出具有递进关系的板块内容, 也就是说, 主题墙面的框架由教师搭建, 确定主题墙设置的核心价值, 具体内容用幼儿的表现表达填充。
第三, 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主题的深入, 会不断地展现出新的内容, 从中体现出主题展开的线索。 在展现主题活动内容和进程的同时, 墙上的内容会引发新的问题产生, 促使主题的深入。
如:在“报纸”主题活动中, 幼儿进行了集报、看报、说报、对报纸内容分类和统计等探究活动, 然后运用获得的探究经验, 自己设计报纸。 在这一过程中, 墙上展现的“各种各样的报纸”、“关于报纸的问题”、“报纸内容的统计表”、“报纸内容的分类”、“我设计的报纸”等内容与主题活动紧密相连, 还体现出主题活动开展的阶梯性特点, 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展开的思路更加清晰、更有层次。
主题墙的创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教育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师自己把主题墙面布置得满满的并不代表墙面内容多么丰富, 在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于相机诱导”, 真正的目的不是展示而是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动地探索、思考、发现。 适当留白, 让孩子在与既定墙饰互动后, 呈现自己的兴趣、问题与猜想, 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或进行实践操作, 提出探索后的发现等, 发展查找资料的能力、表达合作能力等。
主题墙的创设是一种创造性和学习性很强的信息反馈活动, 教师的作用是“抓住机会, 适时推进”, 教师要随时做一个有心人, 关注幼儿在创设中散发出来的信息, 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探索、操作过程, 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或者是教育的契机,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良好环境, 提供富有刺激性的材料, 给予适当的推进, 促进其自主学习活动得到最大可能的成功。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者开始重视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在主题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可在实际教学中, 主题墙创设还存在着几大问题,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主题墙,指南,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郑梅.为幼儿架起通向自由、创造的桥梁.学前教育研究, 2003 (1) .
[2]沈琳.小议主题墙与幼儿的互动.幼教天地, 2011年第65期考试周刊.
[3]朱鸿菊.幼儿园主题墙环境应体现“四性”.早期教育.教科研, 2011 (11) .
8.创新,新时代数学教育的主题 篇八
摘 要: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背景下,实现数学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新时期的重要教学任务。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入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特色。在数学教学中对探究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应用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时期;数学教育;探究教学
新时代数学教育的主题是创新,即在新时期通过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除了模仿与记忆外,还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整体探究能力的提升。下面本文将针对数学教学中渗透探究教学展开详细分析,以人教版数学为例深入探究,旨在促进探究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应用,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探究性课堂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探究教学,首先要注重具有激发探究欲望的环境的创设,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充分激发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兴趣以及自主性指导下,能够更加高效率地进行数学学习,扎实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通过具有探究性环境的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在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下,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环境创设要注重技巧性的应用,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实践教学总结中发现认知矛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指导学生在求知欲的引导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身实践能力,达到探究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学习“正方形”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抛出这样一个主题“正方形,特殊的长方形”;其次教师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环境,利用可动的长方形木框进行推动观察。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形框变化的同时四个角发生怎样变化?”以及“当使四边形边框推动到每条边相等时又怎样的特点?”这两个问题观察并总结,同时学生更好奇问题的答案,在探究和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扎实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
二、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动手尝试的方式直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以促进内在创造力的激发,促进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包括画图、测量、实验等等,在这些实践练习中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联合,培养探究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圆周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形成明确的设计意图,也就是让学生从测量周长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在测量正方形的过程中只需要测量边长即可。但在圆的周长测量过程中则没有其他方法,进而需要引出探究学习主题。
教师活动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电子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类型的小动物在草地当中赛跑,其中一种动物沿着正方形进行赛跑,另外一种动物则沿着圆形方向赛跑。
教师提问:两种动物在进行赛跑的过程中哪种动物跑的路程更长?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么做?
学生主要活动:计算两种动物各自的路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画圆,学生在绘画的构成中体会到,想要得到一个较大的圆形需要将圆规两只脚分开更大的距离,为此,能够产生圆的半径与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发现了什么?圆形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加法关系吗?
学生主要活动:学生会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测,认为圆的周长要更长的话,相应的面积也会增加,半径以及直径相应也会变长。学生可能会在练习本当中画圆。
通过画圆学生能够知道,半径与直径与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但是可能是减法关系或者是除法关系。
三、合理设计探究性习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又要注重课后探究练习,通过探究性练习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对知识形成系统总结和归纳,这对以后数学学习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探究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检验,对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效解决,通过直观的方式反映给学生,这对学生提高自身有着积极帮助。在探究练习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既要保证探究练习具有提升作用,同时又要保证练习题不能难度太高,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继续探究兴趣,要合理设计,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教学的渗透,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十分重要,要不断帮助学生激发探究兴趣,并肯定学生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探究理念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高效探究教学方案设计。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差异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探究教学目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营造更好的探究学习氛围,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性练习机会,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培养探究精神,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魏运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徐燕刚.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3]刘芝超.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小时代的主题曲】推荐阅读:
学习时代楷模主题班会08-03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征文07-17
致敬抗美援朝争做时代新人主题作文07-22
2022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征文08-03
高中政治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08-12
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作文11-24
争当时代先锋主题活动报告大会发言稿07-01
时代楷模王红旭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主题心得11-16
遵守行为规范,做新时代合格小学生主题班会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