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安全自救手册》有感

2024-10-10

读《儿童安全自救手册》有感(精选11篇)

1.读《儿童安全自救手册》有感 篇一

《自救》是我在意林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很喜欢,不知把它引到孩子们的学习上是不是有些牵强。

个人认为两者之间还是有那么一些共同之处的,比如自救,比如顽强,比如毅力,这都是在学习上应该有的精神。记得一位家长对我说,孩子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和妈妈聊天,听说您小时候成绩很好,您能把秘诀告诉我吗,我特别想成绩优秀,像我班某某某一样总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家长为孩子的进取心所感动,是啊,没有比孩子主观想进步想优秀更可喜的了。其实学习上何来秘诀,更不能依赖老师家长扶你推你,想成绩好唯有靠自己,最基本的要做到上课非常认真地听讲,跟上老师的步伐,回到家独立认真的完成作业,这样坚持下去不松懈,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妈妈的话起到了作用,孩子期末考得非常好。

也正如这篇文章所说,疾病不可怕,只要有求生的欲望,有顽强的意志,完全可以起死回生;学习亦如此,成绩差不可怕,只要有进步的决心,主观上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有惊喜在等待着您和您的孩子!

2.读《儿童安全自救手册》有感 篇二

一、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早管教和说理

“重视儿童精神的形成,而且应该及早形成,那是可以影响他们日后一生一世生活的”。恶习都是从自小养成的,对儿童应及早管教,一是因儿童缺乏判断的能力,非得有人管束不可;二是因当他们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易于形成他们服从自己理智的心理。对儿童的管教应尽早,并要以儿童的身心特点为根据。

当对儿童管教时,常常需要进行必要的说理。“我之所谓说理,意思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的。一个三岁或七岁的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去和他辩论。长篇大论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论充其量不过使儿童感到惊奇与迷惑,而不能给他们以教导。”这么说来,说理不同于我们讲的说教。也就是说“如果要用道理打动他们,那种道理须适合他们的思想水平,而且应该能够被接触到和被感觉到才行。”相比说教,说理也不能停留在言语的重复强调和各种规则的教学,还要注重说理的态度要理性。在说理时“我之所谓应以理性的动物看待他们,意思是说,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利用儿童的羞耻心和荣誉感进行奖与惩

奖惩结合也是父母和教师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用物质来作为奖励,用大声斥责、责骂或体罚来作为惩罚。至今,人们意识到了这种奖惩方法的弊端,采用了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奖惩办法,这与洛克的奖惩观是契合的。洛克认为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羞耻心和荣誉感进行奖惩,“我们想使儿童变成聪明、贤明、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因而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避免,反对大声责骂和鞭打儿童,应把儿童当成具有理性的动物去看待,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进行奖与惩。

三、考察和注重儿童个性

为了教育儿童,为了正确安排整个教育过程,应了解并考虑每个儿童不同的气质、爱好、过失、心理等个性特点,“照料儿童的人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考察他们的本性,看他怎样才能改良,看他合乎做什么”。同时,还要仔细考察“儿童还没有学会隐瞒自己弱点的技巧,还不知道在外表去装模作样以期遮掩自己不良倾向的时候”。而对儿童的考察应选择“在约束最少的时候,当他正在游戏,当他自以为不在你的视线之内的时候去考察”。

众所周知,洛克当时提出的绅士培养计划是针对上层社会子弟,以聘请青年家庭教师的方式进行,因而这里所体现的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儿童的所指范围显得狭小,然而仅仅这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当时来说已经是一大思想进步了。而他从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等所提出的教育建议至今仍具有可操作性。洛克在总结《教育漫话》整本书的时候说:“每一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在此,教育应该是也必须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儿童更好地成长。

反思传统的教育,它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者把经过严格筛选和整理好的教育信息灌输给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的意志预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是单向的。传统的师生关系限制在“主体—客体”框架内,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改造的对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如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教育信息的可控性,进而打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不平等关系。另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主体性普遍提高,体现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也明显增强。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打破以往单一生硬的灌输式教学,立足当今社会开放性和价值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良性互动,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总之,面对如今的受教育对象和现实环境的新变化,洛克所坚持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仍具有重要启示和鞭策。

参考文献

[1]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约翰·洛克.绅士的教育[M].方晋,译.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

[3]黄英.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读《朗读手册》有感 篇三

吉姆。崔利斯的名作《朗读手册》我在7年前就拜读过。当时教的是2年级的孩子,身边有很多人向我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更强调的是“渴望阅读”,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当时教低年级的我是十分受用的,它为我开启了一扇指导学生阅读的大门,让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朗读手册》告诉我: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时间的最好方式是读给孩子听。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因为专家研究指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初中二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听故事除了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外,同时也将较高程度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们会把这些词传入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样的道理,运用到高年级的语文朗读指导中,还是行得通的。只是高年级的朗读教学,更多的是要进行朗读技巧的渗透,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我们可以在范读或领读的基础上,直接给予停顿、重音、节奏等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

特级教师张光璎老师说:“现在的语文课,很少有读的技巧的指导,似乎话剧演员才需要技巧。其实,语文课的读也需要技巧,这种技巧的知道是一种渗透。”

一、语速

语速是指导朗读时速度的快慢,具体可以分为缓慢、稍慢适中、稍快、较快等。语速的快慢是根据文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对语速快慢的把握,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语调

语调是指朗读时声音的高低变化。一般可以为低沉、高昂、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等。停顿、重音是朗读的基石,语调是朗读的情感体现。准确把握语调的高低,才能正确把握作者或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三、语气

语气是指导朗读出怎样的感情。如赞美、喜爱、喜悦、高兴、悲伤、气愤……一篇文章正确地读出语气是学生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一般来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的语气中都能体会出来。体会文章的内涵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难点,因此,要想学生准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应该从注意朗读文章的语气入手,加强训练。

四、轻读或重读

朗读时的语速、语调、语气是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的关键,而重读和轻读也是阅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语速、语调、语气指的是对句、段、篇整体地处理,而重、轻读则是指句、段、篇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的一词。一般来说,一个词的重读和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密不可分的。也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字词才能重读。如《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由于文章的中心是为赞颂詹天佑的伟大成就和爱国思想,所以这句中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词就是“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理所当然应该重读,其它词“轻”读,才更能体现出这两个词的“重”。

4.读《教师成长手册》有感 篇四

这几天我们自学了《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此书分为:新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和成熟性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两大部分。而对于我这个3—5年新教师来说,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还在不断地摸索与逐步建立经验。所以,新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中“班级建设、家长工作、来园准备、来园接待、运动、生活、游戏、学习、离园、与同事的关系、案头工作及自我专业发展”11个版块详细全面的解读,不仅为我找到发展的方向,而且激发我的思考。

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从家庭接触社会走出的第一步。《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特备注重以孩子为本,从关爱孩子的人性化角度,为每个教师详细制定了孩子学习、运动、游戏、餐饭和休息等所有环节的工作步骤与细节。其中,在“班级建设”中的依据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促进孩子之间在班级规则的基础上和谐共处。”对“关系”的解读,这种“关系”能让你赢得孩子的信任、爱和尊重,从而更愿意听从你的指令和建议,这种“关系”还能让每个孩子在这样一个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他们会更自信、放松地与你沟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关系”的建立是互利的。但是如何来建立这种“关系”呢?这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问题。自从做老师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如何让这群孩子听我指挥?”有时候,孩子很乖、很听话,教室里永远那么安静,可往往这些孩子是看到老师“怕”,二不敢乱说乱动,长时间会造成孩子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变得更加胆小怯场。如何让师生之间的氛围变得“和谐”呢?一个字“爱”。要时刻有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个孩子。真诚地关心、善待每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爱,对所有的孩子公平对待。在孩子中树立威信,并不是靠“严厉”。有时,老师的指挥也会让孩子们钦佩、服帖。自然而然地愿意听你的。在《手册》中也提到:寻找孩子经验中熟悉、感兴趣的食物。与孩子沟通,并表现出你在这方面的长处,让幼儿佩服你。在孩子身上付出的点点滴滴都能得到回报的。

慢慢细读《手册》,越加发现它就是我工作中的“锦囊”。2011、10、24

5.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有感 篇五

政治组邱炎勋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专业素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看书。现在的书非常多,看书就要选择好书来看,作为教师要多看教育类专著。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又一本好书《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是直接把“问题学生”进行了分类,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所以对我这样一个刚到工作岗位的老师来说是十分受益的。

初次拿到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就随手翻了一下,写的还挺通俗易懂的,就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是针对我们教育过程中一些做法提出建议,并结合例子加以说明。似乎觉得有些例子在自身的学生时代也出现过,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一些问题。多亏我的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教育过程中,对我不埋怨,没有太多的生气,静下心来,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把问题解决。

如今我也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但要继承我的老师他们的优良教育方式,而且还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尤其要关注“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一直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大难题。王老师从教育的大前提出发,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大环境。提出了教育的三种类型:权利型教育、道德型教育、聪明型教育。指出了当前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必须从教育理念出发由权利型和道德型向聪明型转变。既为了教师更好的保护自己,又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问题教育。

也许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听,就是“不想学”;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不够努力”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象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许多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的,当我们追根究底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大部分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很多原因,而这么多原因中哪些才是起重要作用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我们凡事先稳住事态,多问“为什么”,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更有利于我们去发现问题的根源。

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每天接待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各异,但是在不一样里也有那么一些是相同的,如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动力不足是一个常见的原因,而动力不足又多半来源于学生的基础差,家庭的压力等等。当我们一步步深入探索时就会发现,学生出现的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生活的中的各种问题,其实都脱离不开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还有他们这个时代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

经常听到不少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教了。其实,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全部用过去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来处理学生的问题,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就要求我们不断向前才能更好地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学生的情况千千万,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有些问题需要有恒心,需要长时间的跟踪指导,会有多次反复,你只有付出智慧和艰辛的努力,才有希望达到理想效果,因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时还需转变家长的观念和习惯做法,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诊断,尽快转变不良情况。

6.读《儿童安全自救手册》有感 篇六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信任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相信而敢于托付。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感觉,蕴藏着神奇的感染力。对于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来说,信任他人,就是和谐社会的诠释,而对于教师,信任学生,那就是爱的诠释。

一、信任敲开了一朵顽石花

班主任每学期都要给学生写评语,我把这项工作看得很重。在农村,很多家长看重的是学生期末带回家的一张奖状和一本素质单。班主任填写的评语会直接影响学生心情和下学期的学习情况,你写的那些评语不管好的方面还是不足之处学生是否会接受,这里面有一种很重要的力量,那就是信任。

案例一:

一次,我在小L的评语写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比较贪玩,所以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很伤心。”结果和其他任课教师时交流时,他们坚决反对用“聪明”两字形容小L,说这与实际不符。但我觉得这个学生还是可以“救”的,因为他的真诚,懂礼貌。

家长会时,我曾了解过这个学生的家庭,父母和姐姐特别爱护他,在我与他们交流情况时,他们总会说“我们家小L太皮,给你们添麻烦了。”谈到成绩时总说“我们知道他学不好了的。”对于这个情况我很疑惑,为什么家长会认为孩子笨,学不好了的呢?有次我很生气他说自己的孩子学不好,他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告诉我“老师,我家孩子得过脑膜炎,记忆力特别差,就这样让他读完小学就好了。”我给他讲了很多例子,并告诉他小L其实很聪明,家长不能偏袒,误导,家里必须严厉点,我们应该给他信心。评语我没有改,还为他向其他教师做了担保。

第二学期开学,小L总是追着我问每天的背诵内容,每次听写错的很少,很多时候全对,这样的进步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也借机在课堂上表扬他,我分明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的笑容,对于我的表扬,他总会说声谢谢老师。后来,他告诉我从来没老师夸过他很聪明,所以一直以来他认为自己挺差,也就一直学不好。后来小L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闯祸的机率就少了很多,这只是因为我夸过他聪明,信任他的学习能力,就这么简单。

信任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信任是对学生的特殊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老师的信任能让差生得到鼓励,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知道自己也是有闪光点的,从此不再自暴自弃,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当他们碰到困难时,想到老师的信任,就会迎难而上,努力去克服;当他们面临挫折时,想到老师的信任,就会重新振作起来。

信任对我们教师来说,有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一个微妙的眼神,但是带给学生的确是一种神奇而强劲的力量,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二、信任征服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教育教学,不是简单地一个教师在讲台上讲,一群学生在讲台下听。这里起作用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一方面我们教师充当着“权威”,一方面我们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这里我们需要信任教育,所谓信任教育就是对犯错误、有过失的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并以此唤醒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进而使他们“痛改前非”,实现良性转化。

爱学生就是要充分信任他们。在信任他们,让他们产生上进心的同时,学生也会开始信任我们老师,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案例二:

上学期,在我们班教室里发生了件很不愉快的事,小W买校服的一百元钱在铅笔盒里不翼而飞。课间就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且无人进过我们班,那么结果很明显与自己班的学生有关,我气呼呼冲进教室询问情况。深入了解后,我坚信钱就在教室,但这个学生此刻是不敢拿出来了的。于是我耐心地对同学们说拿走一百元钱是很严重的一件事,这叫“偷”。但是我相信我们班的都是好学生,没有人会这么做的,刚才一定是钱自己跑出来刚好被你捡到了,现在说不清了,明天你把钱夹在别的同学们的本子里交给老师。说完我还给他们布置了个作业,以“长了翅膀的钱”为题写一篇作文,之后就放学了。

第二天走进教室,我就跟同学们说,快看看自己的本子,谁收到钱啦。很快,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一百元。”我欣慰的笑着说:“啊,钱真的飞回来了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件奇怪的事。谁也没注意我和小Z的那一次眼神交流,他红了脸,但表情却比昨天轻松很多。很快这件事就被同学们忘记了,大家依然愉快的学习着,同时一个学生的成绩也在快速地进步。

信任要以爱为出发点,我们只有对学生献出真诚的爱,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信

任,实现教育的目的。尤其是犯错误、有过失的学生,因为平时同学们的“冷眼”,他们已经很敏感了,无论班级中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他们都会与自己挂钩。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孤独和自卑,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最真诚的信任。

所以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不能对其失望,要让学生时刻感到我们对他充满信心,这样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这种情感会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让学生自觉、努力地去做最好的自己。

7.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一 篇七

1、以人为本 抢救生命

生命2008年5月12日下午显得那么脆弱,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眨眼之间千万房屋倾覆,千万生命危在旦夕!还有没有比抢救生命更重要的事情?!震后两小时内,胡锦涛总书记即做出重要指示,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成立,温总理立刻赶赴抢险救灾第一线并一直在一线指挥救灾。所有的救援,都紧紧围绕着生命的抢救!生命,在那一时刻,又是多么的珍贵!

为了这珍贵的生命,中国人民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面前以命搏命,以前所未有的坚韧精神咽下泪水,忍住悲痛,面对死神,不言放弃!

2.心理救援在行动

人是世间第一可宝贵的,突发的灾难除了顷刻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对经历特大灾难者不但需要生命和身体的救助,还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心理创伤,尽最大可能将这场灾难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减少到最小,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对心理社会功能的后遗影响。因此,整个社会救援系统中应该也必须包括心理社会干预部分。

严重地震以后,不仅仅是受灾人群,指挥救援的人员,搜索救援小组、处理尸体的人员、未经训练的志愿者、新闻媒体记者,幸存下来并帮助搜索救援的人员也需要给予心理支持。高强度的救援工作和巨大的压力可能会使以上人员出现坐立不安、过度兴奋、活动增多,有些人不能允许自己休息,在极为疲惫的情况下还坚持救灾活动,这种表现被称之为继发性疲劳综合征。

本次灾难巨大,救援条件恶劣,需要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因此,在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前提下要及时适度的轮流短时休息,保证有清醒的头脑和较为充沛的体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救援人员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救援人员在面对大量伤亡之后,直接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之后,要有专业人员给予心理支持,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缓解心理压力,会使救灾工作更加有效。给予心理疏导和情感宣泄会帮助他们,避免发生一些心理卫生问题。请记住下面的话:

受灾后,寻帮助;先躯体,后心理;多鼓励,缓压力。

3、本次地震对人们心理影响的特殊性是什么?

本次地震突如其来,伤亡巨大,余震连绵不断,震区交通破坏,不仅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伤害,也会使人们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损害人们的安全感,严重者甚至产生急性心理反应。地震是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属于群死群伤的不可抗力事件。受灾群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自然会产生无助、压抑、悲伤、麻木、愤怒、身体不适等应激反应。在应激反应之外,安全感的丧失不可忽视。人们不知道什么时间会有余震,不敢回家睡觉,只能选择在户外住宿。同时,此次地震据报大部分中国大陆区域有震感,这给灾区外的人们也带来了不确定感,人们会觉得平时安全规律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了,甚至不知道什么时间会有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这种不确定感会影响到人们对日常事物的感知和判断。

有些人,会焦虑;不安全,扰情绪;多数人,会自愈。

4、灾区的人们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

强烈的地震和无数次的余震、失去熟悉的家园、遇难者的遗体、幸存者的呼救、转移安置到不熟悉的地方、通信中断和交通阻塞、和亲人失去联系、特别是艰难等待尚未救出亲人时的焦虑和悲伤,加上夜间的寒冷、生活的不规律、不能在室内居住、或是被转运到其它公共场所集中安置、拥挤嘈杂、睡眠缺乏、生活没有规律和营养水分的不足等,会使有些人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等身体反应;心理反应表现复杂多样:

有些人变得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容易发火,指责抱怨,愤怒,甚至行为失控;有些人会感到孤立无助,悲痛欲绝,沮丧无望;

有些人变得注意力不集中,照顾不好自己和家人,弄不清楚时间和地点;

有些人会出现茫然失措,行为笨拙;还有的人会在灾难过去之后仍然反复回想灾难的场景,甚至睡觉都会被噩梦惊醒。

有些人还可能借酒浇愁、吸烟增加,甚至服食毒品以缓解痛苦。

大灾难,有影响;犯糊涂,心慌张;

易上火,做噩梦;心里愁,别喝酒;

5、最严重的急性心理反应有什么表现?

个别人由于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有的人会

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己做事,比如把衣服脱掉,把东西给人等等;还有的人凭空怀疑周围的人是坏人,要抢劫或谋害自己,因此感到十分害怕恐惧;还有的人感觉周围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如在梦中,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还可能出现幻觉,“看到”去世的亲人、“听到”不在身边的亲人的呼唤。他们经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噩梦频频,灾难场景不断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听到灾难相关的消息即悲痛不已或恐惧不安。这些急性应激反应一般在灾难发生后48-72小时后逐渐减轻,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但是少部分人在遭遇灾难后的心理反应会延续数月、数年,而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尽管灾难时过境迁,他们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灾难片段在脑海中、梦中反复闪现,甚至不愿在原来的环境中生活,不愿和人交往,表现的过于警觉等。对有上述情况的人要加强识别和干预,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严重者,景常现;如电影,常回放;

胆子小,很害怕;不理人,少说话。

6、努力去做下面的事情,帮助自己和周围的人渡过难关:

要从政府,救援人员以及公安人员等正规渠道了解救助的最新动态与信息,避免传言带来更多的心理不安,影响判断能力,造成次级伤害,形成连带损失。比如到处打听信息造成头脑混乱,不能判断真伪,反而影响自身健康;

选择救援人员安排的避难场所,尽管不很舒服也不要盲目躲避在危险区域的房屋里;相信政府,做到不听信传言,不传播谣言,以防引起混乱;

尽量理解在这样的困境下,每个人都会有不愉快,只有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克制,才能免生冲突,达到保护自己和大家的利益;

尽可能定时就餐,适量饮用清洁水,不要以自己平素的好恶挑拣食物;

注意保暖,特别是夜间;

如果您有慢性病,请不要忘记按时服药;

尽量注意卫生,尤其是在暴雨过后,一定要保证食物、饮用水和手的清洁。在这样的自然灾害后,要特别注意预防疾病和瘟疫的传播;

在可能的情况下和家里人通话,让他们知道您很安全,同时感受他们的关心;

在集中场所安置的群众不要总是坐、躺、站在同一个位置,争取就近活动身体,一天坚持6次以上最好,不要担心活动时别人会笑话;

管好自己的钱物,避免因钱物丢失引起连带损失使心情更为恶劣;

尝试着对周围和您一样避难的人微笑一下,简单沟通会使身边的环境稳定,避免发生冲突;

尝试着对身边的同样遭灾的人们说一句温暖或者鼓励他/她的话;

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一些明显异常的感觉,或者发现他人有异常的行为,请尽快到医疗站咨询或寻求相关人员的帮助。

不信谣,不传话;心平静,少害怕;

环境改,多适应;邻里间,多说话。

7、在困境下,哪些事情应当尽可能避免?

不要指责埋怨。地震是天灾,属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不是任何人的责任,没有人愿意遭受地震。因此即使有焦躁的情绪,也不要在亲人之间相互埋怨,而应当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不要偏听偏信小道传言。可能会有少数人会散播各种小道消息,会造成人心惶惶,甚至诱使大家上当受骗。因此,应当注意从正规途径了解信息,不听、不信、不传小道消息。在有些困难一时不能解决时不要聚众闹事或参与闹事。通过暴力的途径不能达到解决困难目的,反而增加了解决困难的难度;要坚信政府和军队以及广大灾区外的群众心系灾区,正千方百计努力救援,努力争取解救灾区群众。

少埋怨,相互帮;有矛盾,化解它;

鼓勇气,树信心;平安日,早回家。

8.读解放儿童有感 篇八

夏夜天气仍很闷热,窗外还传来阵阵空调主机的声音。我很喜欢一个人静静阅读的感觉。我拿出《解放儿童》阅读着、思考着。

初看文章,看到的是作者对中国儿童教育的不满及批判。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是否太偏激、太悲观了?我作为一线教师,我所看到的幼儿教育正在欣欣向荣: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指导着大家转变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有特色的园本课程,倡导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

而后,在和同行们的交流中,“你能保证其他地区、幼儿园也个个向你们省级示范园一样吗?”同行的话让我想到自己对儿子的专权: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想到家长们带孩子学识字,学珠心算„„我们的一片好心其实是歪曲了教育的初衷,而有点极端了,有许多家长是否和我们一样呢?甚至更过之?想到还有些孩子不堪学习的压力而放弃生命,我忽然理解作者的苦心了:作者在用自己夸张的“呐喊”,深切的希望教育不异化,而能端正观念,遵守生命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孩子为本,引领孩子在体验自然的快乐中成长。

于是,又细细拜读,细细体会作者的心思:

观念一: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

从古代的三寸金莲到读《三书五经》,从现代的超前教育到神童的出现,拔苗助长磨灭了儿童的天性。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的成长需要斑斓多姿的社会生态环境,他们的天性、能力的正常的生长有一定的程序。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我们对儿童一点也不理解: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迷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成大人看待,而不是想一想他们还没有成人呢?”

思考:儿童是人,是从尊重、维护儿童权益的角度提的,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在教育中,我们应该端正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是独立的、积极主动的个体,有自主活动、独立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权利;是完整的个体,发

展要全面;是发展中的个体,有巨大的潜能;在与周围环境、他人的积极互动中不断成长;具有个体差异,有不同的特点。并在生活中时时将这种观念落实在行动中,遵循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在幼儿不同时期,给幼儿过不同的生活。因为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按照一定发展规律的,幼儿园的学习与小学不同,幼儿更多的以形象思维,以具体操作的方式学习,以后生理、心理愈成熟,抽象思维、间接经验的学习渐占主导地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使教育更为有效。

观念二:尊重儿童的本能----深入儿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从儿童的梦想到充满梦想的游戏,到心灵的游戏儿歌、童话、神话、那些“猫话狗话”“鸟言兽语”都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儿童的梦想,他的泛灵论和童话,大大拓展了儿童的生活空间-----他有一个远远大于客观现实的世界。周作人:“儿童的生活与成人不同的,他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我们应当探究、认识这个世界并予以尊重。教育不仅使儿童发展,还应当使儿童快乐。” 思考:有些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那么好玩,为什么会把自己当成童话里的小红帽?呼应课程中尼罗教授介绍的11岁澳大利亚孩子的诗中讲到:理解孩子的世界。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理解、欣赏儿童的生活,还儿童自由,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满足幼儿好奇、好问,让儿童在亲历和体验中充分的想象、创造、探索、操作,获得难以抹去的记忆:生活的经验。

观念三:学会欣赏儿童-----儿童是“探索者”与“思想家”。

儿童是有智慧的,儿童头脑中甚至常常会思考那些公认的伟大哲学家所困惑的问题:爱因斯坦4、5岁看到父亲给他的罗盘针以奇特的方式指定一个方向,使他感到了巨大的惊奇。他在追溯自己的科学研究历程时曾提及这件事给他的心灵所带来的震动。威哥思伏斯称:“我5岁时,获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我把毛虫关在瓶子里,它吐丝做茧,几天后,在我仔细的惊奇的观察下竟

出现了一只蝴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问题具有“哲理性”,在他看来儿童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思考:如何发挥儿童的探索性?如瑞吉欧方案教学中,教师给予孩子坚定的支持系统,有物质、时间、精神的,教师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孩子以自己的探索、操作来认识世界、获得经验和发展能力。这正是我们期待的理想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到“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中探索,科学的最终源泉——大自然,这与“田野”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时投入到真实的学习境地中(自然界、幼儿园、社会)而不是虚拟的、模仿的,更强调幼儿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而不是传统的间接资料与经验,如认知超市,认识鸟等,通过参观、饲养、观察、记录来自由建构对学习对象的知识经验,而不是看图片、听老师讲。再如通过自己的操作,幼儿发现冰在水里会浮起来的有趣现象,这些只有通过孩子的亲身操作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

今天,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理念,将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树立儿童发展为本的意识与实践行为,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充满关爱、尊重、支持、理解的精神环境,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间的积极的互动与交往,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学会等待儿童,与儿童对话,读懂儿童这本书,我们将会和他们共成长。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对21世纪的儿童教育充满期盼和信心,同时也为儿童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9.读《儿童》有感 篇九

上回说了整个夏朝和夏朝的灭亡,推翻真个夏朝的商族,原本就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游牧部落,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团结的。

传说商族的祖先契,在他妈妈洗澡的时候,吞下了一个鸟蛋,所以商族的人都用鸟作为他们的标志。不过这个部落也特别像鸟儿一样,在黄河两遍到处搬家,直到汤的时候,才在今天的河南省东部一个叫商丘的地方定居下来。

汤是个非常有头脑的国王。有一回遇到旱灾,百姓几乎都快要饿死了,为了感动上帝,汤叫人把自己绑了起来,在祭坛上,代替祭天求雨,如果不下雨,就把自己杀掉来祭天。谁知,正在这个时候,天空中忽然乌云滚滚,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把天地淋了个够,百姓们从此更敬重他了。可见,汤必定是懂得一些气象知识的,观察到快要下雨了,所以才妆模作样的演出了这场喜剧,然而这场喜剧表演换来了子民的更加拥戴。

汤得到天下不容易,所以决心要好好保护,他要让自己的子孙永远当国王。为了保住江山,他和伊尹认真研究夏朝的失败教训,觉得主要还是王族内乱,因此他便规定好王位的继承办法,以后一律采取哥哥死后传承给弟弟的方式,有了规矩之后,王族之间就没有内乱了,以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汤死后王位就这么按照他的规定按照顺序交接,一切都平安无事。最后他的小儿子也死了,就由伊尹做主,让大孙子太甲继位了。

每个王朝都有一个国都,商汤的国都就建在亳这个地方。不过后来的商王不满意就把都城搬迁都另外一个地方,过了一段时间,又搬了一次,在三百年里共搬家了五次都城,这么爱搬家的国王是不是很少见?

王位最后传到了盘庚手里,才把国都迁到殷这个地方,并且不再搬迁了,所以后来的人,常把商朝称为殷商。

盘庚也是个了不起的国王,不过他的侄儿武丁更厉害。武丁做了国王以后学习先祖汤王的办法选了一个有本事的努力傅说给他做帮手,帮他管理国家大事。武丁还有妻子,其中一位妻子妇好非常骁勇善战,她曾经和北面的土方、西面的羌方、东面的夷族、西面的巴族都打过仗,许多男人都比不上,对于商朝的敌人来说,她就是个悍妇。

10.读《父爱安全网》有感 篇十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长江大堤突然决堤,梁冬华的家正好也进水了,冬华抱起自己年仅1岁女儿,他把女儿放入洗澡盆里,自己划盆游走。父女俩飘到了一个森林里,冬华抓住一根树枝,稍做休息。冬华心里想这样迟早是不行的,我要想办法救女儿。就这样,冬华把自己的衬衣、长裤和内裤编成网,让自己的女儿躺在上面,自己松开了手。这种父爱如同安全网!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觉这种父爱真伟大!这个父亲不顾自己的危险,仍要就自己的小女儿,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撕成一条条的',编成网,让女儿躺在里面,这父爱如同安全网!

这时,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的也是父亲不顾自己的身危,仍要救济废墟下的儿子,哪怕有余震也不怕。他有一个信念就是儿子在等着我,我要救出儿子。儿子在废墟底下冷静、镇静,不慌不忙,还说爸爸一定会来救他们。这种父爱也真伟大!

通过看这些文章,我明白了原来所有天下的父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哪怕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要救自己的孩子。父爱真伟大!

手里拿着这本书,流下了感人的泪水。

1998年8月1日晚上8点左右,湖北省嘉鱼县接信州长江大堤绝堤,洪魔卷起惊涛巨浪呼啸如来。100多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顿时变成了一片废墟。当我读到这里时就会为他们惋惜

洪水无情的跑进了镇里,跑进了村子里,也跑进了一个单身父亲的家里。董华冲向卧室抱起熟睡的女儿把它放在洗澡的盆里。欲向外冲,谁知一个浪打来,大门和窗户哗哗作响。不一会儿,水已涨到腰部了,董华用经全力又到一棵树边,筋疲力尽的把女儿放上一个三叉树枝上,用力把自己的长衣撕成布条把盆子牢牢的绑在树上就放手了。

天亮了,救灾部队发现了这个女孩子,人们惊呆了,当我看见这篇文章我的泪水流了下来,那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在家里是父母的宝贝,什么都不用做,有时还动不动对爸爸妈妈发火。现在我心里是无比的后悔本文的单身父亲董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女儿的生命,我想董华觉得女儿的生命比他的要珍贵。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没有任何东西换。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道理父亲的爱就像董华与布条编成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却很安全,父爱像一线阳光,但能够给人们温暖。

我读了<<父爱安全网>>这篇文章后有了深刻的感受。故事发生在1998年8月1日8时左右湖北省嘉鱼县接兴洲长江大堤后,洪魔扑进梁冬华家中后,梁冬华急中生智,便把女

放在澡盆中。后父亲被水冲到树边后,把盆放在树上,固定好,就放开了双手,葬身洪流。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啊。父亲为了救下女,自己却牺牲了。正如文中所说:父爱就像梁冬华用布编成的网,看似粗糙,孩子睡在里面很安全。父爱像缕缕阳光,能给孩子一生的温暖。

我也有个好爸爸:以前,我非常羡慕别人骑单车,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单车,那天下午,我在马路上练习,我摔了一次又一次,后来,我骑上来了,我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危险随之

来:我骑得太快了,我又不会刹车,脚刹可能会

到脚。这时,单车停了。原来是爸爸抓住了把手。我可能已经装上玻璃头破血流了。可是爸爸却扭到了手。那几天,因为扭到了手,所以爸爸那几天需要工作的更晚回家。是啊,天下的父亲都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11.读班主任工作手册有感 篇十一

海珠区土华小学陈敏华,我读了班主任工作手册体会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整整半天时间,为了能让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取长补短,我做以下反思:

一、班主任要有爱心。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年龄较小的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有足够的爱心来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很多时候学生违反了规章制度,还觉得不以为然,发生类似的事情,班主任老师要以爱心来感化学生,真诚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就象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为什么做的不好,作为任课教师也是如此,不能以自己的意志随便处理,我们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因为他们还是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成长阶段。

二、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学校无小事,事事接楷模,班主任老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去对待班级发生的一些事情。不能因为是一件小事就敷衍了事,忽视了学生的感受,班主任老师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班级发生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

三、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的工作。作为一个师者如何去育人、传道,各位全国优秀的班主任在发言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其最深的真谛。我们的教育,不停地在改革,就算更新到今日的新课标,也一直在强调着,教育要尊重个体差异性,要研究被所教对象的起点、能力、可接受性,不管人家起点多低,咱都什么,帮着人家,一步一步朝前走,一点一点朝前挪,这才是一个服务者的样子,这样才容易在行动中改变学生。

教育不是喊口号,不是大张旗鼓,而是从实抓起,从底层做起。在我们还在教育这个圈子里徘徊、彷徨中,还在摩拳擦掌准备干出一番有所作为的新课研时,我们要的是向一分钟要效率。一分钟,一分钟,非常简单,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做,常抓不懈。做好这每一个一分钟,从小事做好、做实、做稳,大事井然有序。

上一篇:大班语言:小狐狸画春天下一篇:酒类专项整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