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科论文

2024-08-24

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科论文(9篇)

1.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科论文 篇一

Xx初中体育教学观察训练活动,10月20日,10月10日在xx市第七中学走到尽头。本次展会表明,培训活动一直是xx市教学研究部,xx市第七中学强有力的支持。

本次展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参加全校基础技能竞赛中获胜者的报告。

观察Xx市第七中学的活动。3.专家意见,互动沟通。4.专家讲座。

来自xx家庭中学和xx六旗县的70多名体育教师参加了观察培训活动。

讲座讲课以教师的讲座和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习运动和健康的学习,了解学生对学生视角的深刻和立场,为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特点,有效控制教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成功感。

王老师教学内容是:体操水平箱子腿跳跃(男孩)---水平箱跳跃(女孩),王老师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方法,紧密围绕类的头 王胜老师手前投球,使用自制教具,逐步突破教学重重困难;王吉,使用自制教具,教师排球前手球,沿着紧线动作要点的主线,采矿材料的深度,从学习要领开始,让学生意识到达到了目标。

观察班表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强,专业教学水平较高。所有讲师将通过观察学习和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

2.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科论文 篇二

一、每天安排早操、课间操, 保证运动时间

以高中体育课本第一章的“教你一招”中的计算方法, 我校在校住宿生每天吃饭、活动时间为3小时, 上课时间为12小时, 午休1小时, 8小时睡觉。这样一天的总运动量不会超过40分, 和正常的运动量下限还差5分。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极少有人再像小学生一样追逐打闹了。这就是说, 学生在课前和课间的活动中, 大多是悠闲缓慢地散步, 运动量相对较小, 难以对运动起到补充作用。因此, 学校可以每天安排早操和课间操, 或者跑步, 或者做广播体操, 每次持续运动大约十分钟, 以增加学生的常规运动量。

二、充分利用好体育课, 对学生的运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 是自己没有“一技之长”, 无法参与篮球、足球这样群体性运动, 而对于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技巧较高的运动, 更不好意思到人前去“献丑”。学生也不愿意一个人跑步、做体操, 觉得难为情。导致这些学生的运动量更小, 严重影响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体育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 充分以体育课为契机, 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运动小组。如:篮球组、足球组、乒乓球组、长跑组、跳绳组等。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运动规则和运动技巧的训练。并提倡学生在训练中提升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爱好的体育运动, 都有自己运动的伙伴。这样既解决学生无一技之长的烦恼, 也改变了学生无运动伙伴而羞于运动的状况。让学生不但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 而且形成热爱体育运动的氛围, 养成大家一起锻炼的好习惯。

三、注重因材施教, 尊重个人爱好差异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 性格基本形成, 对体育运动种类的喜爱也基本定型。教师要遵照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有的学生喜欢每天晚自习后进行长跑;有的学生喜欢下午放学后打篮球、踢足球;还有学生喜欢利用中午休息打乒乓球;还有学生不喜欢剧烈运动, 喜欢三五成群的散步等。面对种种爱好, 教师不必明确去肯定哪种, 或者去否定哪种, 防止打击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但是教师要用心研究学生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是否科学、适量, 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比如, 对于刚吃完午饭就去打球的学生, 教师要提醒他们运动的科学性, 告诉如果饭后剧烈运动有可能造成胃出血, 不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还会危害身体健康。饭后的运动最好改成散步。如果喜欢打篮球、踢足球, 可以安排在下午放学后。对于那些性格内向, 特别不喜欢运动的女学生, 教师可以建议她们, 每天中午和下午安排20分钟左右的快速散步, 或者睡觉前做适量的仰卧起坐, 以增加运动量, 促进身体的健康。

四、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 并持之以恒地执行

如果说学生的学习计划分阶段的话, 那学生的体育运动则是长期的, 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但是学生在制订体育计划的时候, 往往缺乏科学性或者可操作性, 导致计划真的只能做“计划”而无法实行。因此, 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有的学生制订的计划中有“每天踢足球一小时”。这种计划就很难执行, 一方面, 计划者本人未必能每天有时间;另一方面, 足球需要数人合作, 即使自己尽可能调整时间, 别人也未必能保证每天有时间和兴趣。还有学生制订计划“我只在周末踢球, 但以踢就是一个下午。”这种计划显然不符合体育运动的科学性, 超量的运动不但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反而会影响健康。

指导学生在制订运动计划的时候, 要注意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既能增加运动量, 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 又能使计划顺利进行。比如:我每周运动三次 (可以是篮球、足球、乒乓球、慢跑等) , 每次至少半小时, 但也不会太长。

五、增加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 但是体育锻炼关系到学生身体的健康, 是人生存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根据新课程的特点, 适当增加趣味体育的内容, 来吸引学生参与。所谓趣味体育, 它没有传统运动那么正式, 它以趣味为主, 注重娱乐性与大众性;没有传统运动那么严格, 它以体验为主;更不需要那么严格的选拔, 它属于有兴趣参加的每一个人。让那些对正规体育运动没兴趣的学生进行趣味体育。比如, 踩气球。每个人左脚腕上捆一定数量的气球, 每个参赛选手要想办法踩破别人的气球, 设法保护自己的气球。在这过程中, 既增加了运动的节奏, 有充满趣味性。类似的项目很多:托球跑、障碍跑、排球赛、两人三腿等。

总之, 教师要针对目前高中生运动量普遍不足的的情况,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运动量, 并且保证运动的科学性, 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目前高中学生体育运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 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每天安排早操、课间操, 保证运动时间。充分利用好体育课,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体育教师还要因材施教, 积极诱发学生的运动爱好, 尊重不同的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 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增加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3.农村初中体育学科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三

摘 要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本人探索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但真正解决问题的途径便是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

关键词 农村 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这是因为学校体育的目标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二)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

(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五)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单位,一个人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十分重视。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由于这种片面认识,往往导致注重比赛,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三)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

(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选择具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赵进.河南省初中实施《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中的问题调研[D].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2006.

[2] 邓力群,马红.当代体育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如何活跃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篇四

一、教师良好的情绪是保持课堂气氛活跃的首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师生的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的, 而教师的情绪状态尤为重要。教师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情绪。教师上课时情绪饱满、和蔼可亲、语言生动, 学生就会感到赏心悦目, 学习情绪就会受到鼓舞。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敢于联想, 思想活跃, 动作就放松自然。反之, 教师情绪低落、语言生硬、表情沮丧、态度蛮横、教法呆板, 组织和要求不合理, 就会使学生感到气氛紧张, 精神受压抑, 产生畏惧心理, 整个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 毫无生机。

二、打破常规教学, 引起学习兴趣。

教学最大的失败是学生厌学, 最大的成功是学生乐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 是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诱发出来的。因此, 教师要从教材和实际出发, 采用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确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的正比关系, 分类预设。

课堂氛围, 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感情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 它直接影响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 处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 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教师精神振奋, 思路开阔, 动作潇洒自如, 授课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情绪活跃, 兴趣浓厚, 注意力集中, 接受能力显著增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教学手段之一, 也是教师经验的结晶, 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体育教学复杂多变,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测的事件。诸如天气聚变、器材损坏、学生纠纷、伤害事故, 等等。对偶发事件如何处理显示了体育教师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弱。倘若处置不妥当或者教师无心理准备, 显得手足无措, 将会给课堂气氛罩上一层阴影, 甚至中断教学过程。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谙熟教材, 充分了解学生, 认真检查场地器材, 并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要酌情分类预设课堂教学氛围, 增强预见性。如发生了突发事件也不要紧张, 根据事先的预案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营造民主宽容的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民主是一座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 师生之间民主气氛浓, 学生的积极性高, 学习起来自然就轻松。学生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 才能各抒己见, 交流思想, 增长见识。因此, 在体育课堂上, 我们不妨学会宽容, 学会民主, 学会善待学生的离经叛道、惊世骇俗, 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和讨论的空间。课堂气氛宽容民主, 学生就敢于说真话, 诉真情, 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少了那些唯唯诺诺的学生, 多了一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精神的学生。

五、区别对待不同年级、不同个性学生的价值意识, 营造课堂氛围, 增强教学效果。

毫无疑问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角。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其基础条件、思想方法、行为需求各不相同, 对于体育课的价值追求和期望也不相同。相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时必须强调有不同的价值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不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从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营造课堂氛围, 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要求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必须呈现不同的差异。教学内容本身的魅力会无形中转变课堂教学氛围。如球类运动的活跃、田径内容的枯燥、技巧动作的完美等都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印象, 或多或少地左右着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 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热闹并不可取, 教师应该有所区别, 掌控好课堂氛围的“度”。对学生兴趣表现不浓甚至简单乏味的内容要渲染活跃气氛,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热爱的项目则要有的放矢, 注意收敛, 真正做到严而不死, 活而不乱。

七、恰当指点, 及时表扬。

课堂上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奋性, 活跃课堂气氛, 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 错误动作时时出现时, 教师如能及时表扬, 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 即便是批评, 学生也会感到批评是善意的。例如体育课学生学打篮球时, 有一个学生用脚踢球, 此时教师切忌痛斥他, 而应该善意地批评指导:“篮球是用手来打的, 这可不是足球哟, 请向大家敬个礼再归队。”这样在同学的笑声中, 学生既感到教师的尊严, 又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如果教师大声斥责:“你手脚不分, 再踢球就别上课了!”用这种生硬的态度斥责学生, 就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会因为这一怒斥影响到整个课堂气氛。课堂上, 学生认真练习, 帮助他人, 技术动作进步快,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或拍手鼓掌, 以示鼓励。

5.初中历史学科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篇五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因此,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 中的重要一环,可采取的方法有: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一堂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多彩的内容、留有韵味的回味。教学时要史论结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如利用精彩的故事、电影、谜语、典故……;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相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反之则产生内疚、痛苦、厌学等消极的情感,随即降低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如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吸取,教科书的阅读、解题答题的方法等,都应进行科学的指导。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和知识目标的统一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三、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過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6.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科论文 篇六

【关键词】 初中 政治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28-010

目前我国初中的政治学科教学的主要是内容主要就是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以及法律和道德的有关知识,但是初中生对于这些内容普遍都觉得比较枯燥和乏味,对政治学科都不会发自内心的去喜欢,也不会主动去探究政治学科的内容和知识。初中生学习学习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只是单纯通过教师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然后进行死记硬背,但是这样只是局限于知识的记忆,相关知识的内涵并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初中政治的教学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提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初中政治学科的现状,进行仔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政治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的不足

(一)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缺乏兴趣

在我国的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其缺乏基本的兴趣,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知识由于考试的原因,学生普遍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心理压力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的教学内容太过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师模式不够灵活。这就造成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

(二)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

初中政治包含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政治法度以及法律制度等等范围,而学生只是对政治书本里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对于其深刻的内涵并没有进行深刻的了解,只是设计政治知识的要点进行比较粗略的解答,不能很好地整合和分析材料和知识。

(三)初中政治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还是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随后进行知识的记忆,学校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在我国教育界延续没有得到创新,使我国的初中整治的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的课外知识得不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一直都是一样的,太过陈旧。

二、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初中整治的教学观念

提高初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效率改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对每一个学生做到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形成师生互相尊重的局面。所以需要政治课堂常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动态,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心精心的设计,为高校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始终在比较的明确的目标的指导下,还有教师的不断引导,可以主动的去谈论和探究初中政治的相关知识,促进高校课堂的建立。

(二)设立情境教学,创立高校课堂

初中政治教材知识一种理论成果,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间接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将这种理论化的教材知识转化为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以基础,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学习政治知识的乐趣。学生通过练习实际生活,可以对初中政治产生兴趣,进而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主动的对生活中的社会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索,提高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提高。

案例分析: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知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力》,明确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不断进行问答交流,或者模仿法庭进行根据具体的案例进行模拟判案过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对消费者的九项权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使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把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提高政治学科教学的课堂密度和知识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课堂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在《珍惜学习机会》的教学过程中,经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其中,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上学路上》的一段片段,通过如此形象逼真的画面,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引入,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讨论,教师应该在旁边进行适当的讲解,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让学生们知道当前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珍贵,让他们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将初中政治的课堂气氛进行活跃,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政治学科建立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大面积和大容量的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最主要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的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观的自主性学习,转变初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着手采取具体的措施,构建初中政治教学的高校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尹继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赤子(上中旬),2015,21.

[2]骆彩玲.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3,

14.

[3]王志鑫.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4]谢秀珠.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机制——“导学案”教学实施的点滴体会[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5]吴志钦.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4,

7.论如何搞好初中体育教学 篇七

一、教师素质的提升

当前,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意识到了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性。不仅要在业务和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方面也要有所提升,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而且要有爱心,有宽容、包容之心,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体育教学是学校锻炼和提升学生体能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作为这一方式的重要施行者,而体育教师既是学校体育思想的贯彻者,更肩负着提升学生体能的重要职责。二是强健体魄,提升心理素质,具有广博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自己所修的项目上技有所专,而且要在体育设计的其它项目上有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更要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所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步骤。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具备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保健学、美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等相关知识。这对于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育教师不仅是体力劳动者,而且是脑力劳动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有着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要有强健的体魄,给学生做出完美的直观示范,带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体育课的美感和教学质量。

二、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既有生理的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又有男生与女生的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笼统概之,而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最大化的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当然对学生的分层一定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让学生有“被”选择感。在每节课的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公布不同组别同学要达到的目标和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加入的群组,如果发现自己在群组中不合适,就可以自由选择其他群组。分层教学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教学目标分层。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在课中都能达到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分层包括每节课的、半学期的、一学期的和一整年的。如对于跳远这一项目,可以分为1米6、1米7、1米8等几个目标,从基础开始,逐渐地提高,最终为达成课程总目标。当然,目标的分层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目标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递进原则,不能一蹴而就。

2. 教学内容分层。

目标制定了后,还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当然也要具有层次性,对低水平的学生,需要安排单个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重在以打基础为主;对中等水平的学生,需要以个别技术的提高、完整性技术的熟练性作为教学内容,以便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对高水平的学生,需要以认知性知识、意识、战术、整体配合作为教学内容,从而在整体上做综合提高。

三、营造环境,分析解决问题

良好的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环境使人成功。体育课堂不应是兵操式,教师应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建立相互促进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充分信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主动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探究动力,才能抓住探究的机会,产生探究的方法,开展探究的活动。

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答的问题不轻易否定,而是认真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尊重,这样他们才会把教师当朋友。教师还要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使之转化为探究的热情。

四、结语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一直处于整个初中学科教学的尴尬境地,而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主管重视程度缺乏,社会及家长对于体育学科的忽视抑或是淡漠,造成体育教学质量很不理想,学生的体能也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从思想、方法上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期, 在此阶段, 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 而各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本文主要从教师的素质、分层教学、营造环镜三方面谈谈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8.如何看待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篇八

一、初中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

健康是人的根本。没有了健康, 其它一切都是空谈, 身体健康对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尤其是初中学生, 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阶段。面对生存的压力, 首先必须有强健的体魄, 才能接受各种生活考验, 立于不败之地。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 必须具备健壮的肩膀, 才能担当起建设富强民主的重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体能,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活动的机会。例如:在训练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 可以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能和基本技术技能之后, 经常举行各种球类竞赛。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 我们不能忽视初中体育教学。彻底改变学生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认识, 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刻苦锻炼身体。教师也竭尽全力, 恪尽职守, 努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 让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二、初中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当今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已经大大地提高了, 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家庭, 孩子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溺爱迁就, 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无微不至的关怀。长期这样下去, 把孩子变得自私、狭隘,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严重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不懂得顾大局, 凡事只想到自己, 不顾班级同学之间团结, 有时还引起同学的不满, 从而变得不合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的教学内容。例如:进行接力赛跑, 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怎么样, 如果没有队友的配合与支持, 那接力赛中就会永远落后于别人。接力赛比赛需要队员有高度的团队精神, 需要队员互相配合, 相互鼓励, 才能发挥强大的集体力量, 从而取得好成绩。举行这些体育活动, 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集体主义的力量, 从而慢慢的改掉自私、狭隘的毛病, 凡事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能把集体荣誉感放在第一位。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自觉的集体意识。

三、初中体育教学能铸就学生坚韧的性格

学生的性格不是千人一面, 有的性格开朗, 侃侃而谈。有的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在教学中发现, 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是一味的甘于沉默, 发现他们也渴望与人交往, 只是心生胆怯、羞于见人罢了。于是, 特意在体育教学中安排了许多需要互相帮助的活动内容, 如:进行双人垫球比赛。比赛也会对输者进行一些象征性的惩罚, 如唱歌或跳舞什么的……在比赛中, 他们能与自己的同伴互相交流, 商量对策, 不知不觉中在同学面前表现了自己。开始时, 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 硬着头皮参加活动, 时间一长, 随着参加的次数多了, 心态也就变得自然多了, 心中没有了先前压力, 于是就乐在其中。渐渐地, 他们的话变得多起来了, 与同学的交流变多了, 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了。实践还证明, 在一些体育比赛中, 特别能磨练学生的意志, 如赛跑能磨练学生的耐力,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球类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调精神和勇于夺冠的意志。

四、初中体育教学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今的世界, 人们的竞争意识强。中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很低, 他们只能满足于成功的喜悦, 却害怕失败的痛苦。哪怕只是小小的挫折, 也会使他们情绪不安, 精神萎靡。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所以, 体育课中尽量安排一些比赛。并对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起初, 失败的同学郁郁寡欢, 情绪低落, 好似斗败的公鸡一样。但是, 随着比赛的继续进行, 在他们还未能完全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 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这样循环的进行, 渐渐发现了失败原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 凡事不必太在意。为一次失败就精神颓废, 是多么不应该啊!终于对失败有了全新的认识, 原来失败并不可怕, 关键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才能取得成功。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挑战,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础。

总之, 初中体育教学并不是浪费学生的时间, 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益活动。它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健康状况, 同时也能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 大胆探索, 把体育教学工作做细、做实。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开展了各种体育活动, 充分给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使身体得到锻炼, 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为将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锻炼,身体

参考文献

[1]李晋裕等.学校体育论文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中国学校体育》, 2004年1期

9.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科论文 篇九

一、深入发掘学生需求, 激发学生兴趣潜能

(一) 突破高耗低效, 构建拓展训练

初中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为主要目标, 本着努力提升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主要从理论教学和活动教学两个角度出发, 对现有课程内容和讲解方式进行不断地革新。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 课上的活动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借助活动教学模式,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均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的空间。拓展式训练主要以当前已有的运动器材作为基础, 结合学生的身心训练和发展的要求, 借助对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及对培训方式的不断创新, 达到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在拓展式训练进行的过程中, 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还是教学的内容及步骤, 均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创造。由此,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为了打破传统型高耗低效的不良影响, 可以逐步融入拓展式练习来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几率,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 教师在仔细观察和研究的同时, 更可以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兴趣所在。

(二) 了解学生兴趣, 引导内容创新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先导, 同样也是学生关注课堂的关键所在。体育课程本身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 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最大化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 或者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化, 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足。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就必须走进学生群体, 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进行运动项目内容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自身的思维和设计方式放在可以与学生平行的角度, 邀请学生参与到内容创新中来。比如在障碍练习和团队意识训练中, 传统思路中所使用的接力赛、跨栏等, 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 可以被改变成为盲人障碍网、曲线运球、拉手跨障碍等更为新奇有趣的形式。由于此类练习方式的设计有学生的参与, 因此, 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需要教师讲解具体操作方式, 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改进、如何将教师的练习目标贯彻得更为彻底等方面来进行探索和突破。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内容创新的过程中, 必须将本课所需要完成的内容和练习的目标预先介绍清楚, 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就此练习项目的内容创新来共同研究和探讨, 这种方式可以突破体育课堂的高耗低效。

二、立足学生实际情况, 量身定做练习模式

(一) 坚持以生为本, 融入趣味训练

由于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主要以锻炼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 而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 在教学改革中, 必须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来区别对待, 按照学生的生理发展现状来设计出有针对性、渐进性的训练形式, 即量身定做体育练习方式。当然, 此种针对性的练习不仅需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对同一年级不同学生的具体生理发展情况也同样需要进行区别对待。但是为了保障学习的统一性可以适当采用折中的培训方式, 如信任度训练、信任百步行、垫球曲线跑等比较具有趣味性的训练方式来进行整体性的培养。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设计时, 必须考虑拓展式教学的教学目标, 即必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并将趣味型设计建立在目前学校可以使用的器材的基础上, 任何需要重新购置或者增加经费的创新模式, 本着打破高耗低效禁锢的原则, 建议加以适当地调整。

(二) 打破传统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耐久跑”和“弯道跑技术”是初中体育课堂中极为常见的实践活动课程, 此课程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群体进行肢体锻炼。对于之前课下调查时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过是当时热闹了一阵子”“就当时娱乐身心了”等不正确思想, 教师可以在课上使用5-10分钟的时间来对本课内容及重要性进行重点讲解, 以帮助学生明确练习的方向和必要性。“耐久跑”“弯道跑技术”活动训练本身对于学校器材并无任何要求, 但是在本堂课程中, 结合学生篮球训练的要求, 教师可以将“耐久跑”“弯道跑技术”与篮球训练的“运球跑”联合起来。在跑步前, 教师可以将设计好的路线及比赛规则向学生进行详细描述, 并从每个小组中随机邀请一名学生与教师配合来演示练习的内容和流程。此后每个小组在刚才被邀请学生的带领下进行10-15分钟的训练, 并设定训练时间到之后就立刻进行小组赛。在比赛的驱动下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会得到提升, 由于教师在练习之前就已经强调了练习的要求并进行了相应的动作指导, 就可以避免学生出现“走过场”等不正确的参与思想。

上一篇:秋季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第11周升旗仪式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