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2024-09-2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共11篇)(共11篇)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一

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学目标要全面。第三,目标要有弹性,即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3.在教学内容上,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而实现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设计好“学材”,以供学生独立学习使用。

4.在教学过程上,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独特个性和创新才能开发以及终身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过程。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5.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改变“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

6.在教学方法上,当代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展现了新的视角和价值取向。在选择方法上,强调要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师个性;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倡导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7.在教学评价上,倡导“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新理念。既评学生,又评教师,即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态度、精力投入以及课型设计、教法安排做作合理的反思;评价主体上,确立学生应有的地位,让学生参与本课的评价,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二

《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看成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做强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成为高教战线崇高的历史使命。今年4月24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因而, 我认为, 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到了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 这一关键时刻的关键就是提高质量。

提高质量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认为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际有三件事至关重要。

一、重新认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 其中“育人为本”是核心。重新认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是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 是衡量大学办学方向是否正确的试金石和标准, 是大学文化的精髓。

(一) 大学的根本是培养人

大学的根本是培养人。这一点, 无论是《教育规划纲要》还是中央文件, 都讲得很清楚。在2010年7月13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温家宝强调“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今年4月24日,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现在有不少学校丢失了这个根本, 淡化了这个根本, 甚至忘掉了这个根本。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的诱惑也太多, 学校办学也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困难。如何端正办学方向, 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实在是当前大学建设、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大事, 或者说是根本大事。

(二) 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文化育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如何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呢?我认为途径之一是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努力提高两个自觉, 即提高大学文化自觉和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自觉。

大学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个功能。而这些功能的背后有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从历史的长河来看, 大学的重要功能就是传承、实践、创造文化。大学如何来发挥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呢?一方面, 大学通过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通过直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来实现;更重要的一方面, 大学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实现她的这种功能。大学正因为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 满足了国家、社会和人们永恒的需要, 大学才得以源远流长, 大学也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传承、创造了文化。

大学培养人, 不仅在于知识和信息的传递, 更在于她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 这是一种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 大学出现市场化、庸俗化、功利化等倾向, 这与大学应该具有的高品格、高品位相去甚远。要让大学的文化熏陶力量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 必须提高大学文化自觉, 建设一种追求真善美、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文化精神, 并把这种精神自觉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培养人才是大学文化的精髓。

大学践行文化育人, 还要努力提高素质教育自觉。我国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是以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为突破口和切入点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多年来与人文素质教育同时使用, 应该说, 文化素质教育开始提出时还引起一些争论和质疑, 但这个时间很短, 原因就在于它以人文教育为基础, 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和熏陶为内核, 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极大兴趣。在许多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报告几乎场场爆满, 从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思索。文化素质教育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引起轰动, 同时又久盛不衰, 其关键就在于“文化”二字上。

文化素质教育经过十五六年的实践, 今天回过头来认识, 不仅切中时弊、顺应潮流, 而且还应加上四个字——“涉及根本”。涉及根本就是涉及大学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 即如何培养人;涉及大学如何传承文化、实践文化、创造文化。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大学在特定历史阶段, 在育人中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目前有一种倾向, 即以“知识教育”来代替“文化素质教育”, 实际上是贬低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不对的, 也是不可取的。文化素质教育的精髓在“文化”二字, 它的魅力也在“文化”二字, 特点也在“文化”二字。大学校园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与格调也正是源于文化, 源于高雅、厚重的文化。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融文化, 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于素质教育之中的, 是以优秀的文化培育、塑造人才的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三注”→“三提高”→“三结合”→“战略主题”的发展过程。

1994年, 针对时弊,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提出“三注”, 即“注重素质教育, 注视创新能力培养, 注意个性发展”。“三注”的提出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入高等教育。

1998年以后, 文化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推广和提高的阶段, 我们提出“三提高”, 即:提高学生的素质, 特别是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素养, 特别是文化素养;提高学校品位, 特别是文化品位。“三提高”把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纳入到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

2005年,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0周年, 我们又进一步深化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出“三结合”, 即: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三结合”的提出把文化素质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2010年,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周年, 《教育规划纲要》把素质教育提高到“战略主题”的高度。战略主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点:第一, 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二, 从根本上来说, 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牵涉民族素质的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 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也是体现教育方针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这些认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也为素质教育实施历程所证实。因而, 要重新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 提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自觉, 这是育人的根本途径。

二、建设一支高水平、能奉献的师资队伍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教学改革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 教师是主体。没教师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是不会成功的。当前, 由于种种原因, 这支队伍的素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离大提高的要求还相去甚;这支队伍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 对教学改革还没有完全兴奋起来。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关键中的关键、根本中的根、大事中的大事;教师队伍建设, 可能也是当前高等育改革教学发展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有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会有改革的动力, 就会有高水平的改革;有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会有高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有了高水平的科研, 就有了高质量的保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 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

(二)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途径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做方方面面的努力, 我结合当前的师资队伍实际, 谈以下几点: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今年教师节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谈到了这样两组数据:

第一,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34.3万人,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比例从2000年的31.3%提高到现在的57.1%;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教师达到了52.6万人, 是1978年的64倍。

第二, 高校集聚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国高校中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10人, 工程院院士278人, 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和37%;全国高校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0人, 占全国总数的5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当中有357位专家来自高校, 占总数的67%。这是师资队伍建设令人欣喜的一面, 说明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 我们依然缺乏世界一流水平的顶尖教师, 众多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依然有待提高, 依然缺乏鼓励教师醉心于教书育人的氛围和环境, 依然缺乏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这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相去甚远。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 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地位, 改善教师待遇, 关心教师健康, 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最核心的指标。要把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平时的调研中, 很多教师反映, 学校的评价导向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现象, 很多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也多以科研为中心, 并不重视教学, 以拿了什么级别的科研项目、得到多少项目经费为荣, 对教学则应付而过;那些花了很多精力用于教学、花了很多时间指导学生的教师在考核、评聘以及实际工作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鼓励。针对这些, 教育部也出台了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学生评教等一系列制度, 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倾向。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 灌输式教学、以教代学等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师德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方向, 教师身为人师要有高道德水准的道德规范。在社会各个群体中, 教师是道德水平最为高尚的群体, 因而师德是其灵魂。由于我们有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 同时, 我们的高等教育又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向, 加上在改革进程中各种思想甚至各种道德观的侵入和影响, 教师群体近年来在师德方面有所滑坡, 所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我认为是必要的, 并且是适时的。

三、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带动师资队伍的建设, 能带动学校的管理和改革。抓教学方法的改革, 可以带动很多的东西。教学方法改革是可以抓住的牛鼻子, 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要抓住这个牛鼻子。

我曾经把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投入不足”, 即经费投入不足、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把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归纳为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人才模式单一、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过弱。并且, 自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来, 我们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应该说, 这一系列的改革均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如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目录的几次调整, 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的提出, 推动文化素质教育, 一类课程、精品教材的建设等等, 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2007财政部教育部推出“质量工程”, 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 就是坚持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把教学改革当作核心, 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 把教学工作看作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甚至, 提出教务处是“天下第一大处”。教学改革是核心这一重要理念, 激励和推动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但回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 教学方法改革依然相对滞后。我曾经说过, “我国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不先进甚至比较落后为国人所共识, 为世人所议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一种经常说、经常写、很难做的常用词”。现在, 我们是不是到了要来一次教育方法大改革的时候了?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来一次大的改革, 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2009年以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开展了“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 并在5大可比指标上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做了比较。总体结论是, 有一个指标高于美国同类大学的水平, 有三个指标总体上持平, 有一个指标与美国同类大学的水平差距较大。这个差距较大的指标是师生互动指标, 表现为清华学生较少的提问、被提问和口头报告, 较少参与讨论。研究人员认为, 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更多讲解的是成熟的体系知识, 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灌输,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只是简单的接受, 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缺少对学生高级思维模式, 如分析、综合、判断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研究还发现, 只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 比如课下学习、课外的拓展性学习, 清华的得分都高于美国的大学, 而在课程目标达成和课堂教学上则与美国大学存在较大差距。清华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和自我评价上与美国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而且学习更为刻苦、努力, 更具备雄心大志。存在的问题是, 课程过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 导致课堂教学沉闷、单调, 效率不高,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用课下更多的付出弥补课堂内的学习不足, 造成教育浪费。清华的优势是非课程的、很多可以归因于学生的特质, 比如刻苦学习、对自我的高期待等;而美国的强项是课程的、可以归因于学科和教学的优势。调查结果非常说明问题, 我们的学生素质很好, 但是教育教学方面别人比我们好。

另有对北京市、湖北省、浙江省等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学情调查情况表明, 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大学课堂依然盛行填鸭式教学方法, 只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二是学校存在严重的“重教轻学”倾向, 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开展得很不够, 教学改革也主要是“教”的改革, 很少有人关注“学”的改革;三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没有带来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积极作用, 反而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四是大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不太高, 对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有不少意见。

还有学者从近年来大规模教学评估和教学工作实际中, 感受到我国教学方法落后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说教式的教学过程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三是不少课程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扭曲, 从“人灌”走入“机灌”误区, 满堂放幻灯片, 没启发学生思考, 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四是重理论, 轻实践, 对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国长期以来不断抓教学方法改革, 为什么没有取得整体性的、突破性的进展, 怎样才能取得这一进展?我认为, 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因为世界名牌大学, 大多由于有独到的办学理念, 因而创立了闻名于世的教学方法。所以, 我们要把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先导, 同时又把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作为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过程,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三

关键词 任职教育;教学质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3-0059-02

Key Problem to Advancing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Wang Jiangyan, Pei Jie

Abstract There i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dvance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teaching quality for promoting army battle effectiveness. Professional college should cooperate closely with army, enhance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train teachers with multiple diathesis for adapting themselves to profession demand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colleges should reform education contents boldly and decisively, select and edit practical and applied teaching materials, shift gears,innovate methods and pay attentions to widely apply practical methods to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the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innovation

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viation College of Airforce, Xinyang, He’nan, China 464000

我军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培养和提高学员胜任其特定军事职业岗位的实际能力。作为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士官,其任职能力和水平体现了我军的基础战斗力,关系到我军的前途和发展。现阶段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提升士官的教育质量成为当前初级任职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

目前,从全军来看,影响士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突出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1)自身文化基础较低;2)教员队伍人才梯队尚未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从学历教育到任职教育的转型还未完成;3)教学装备和训练内容滞后。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士官任职教育质量,需要抓好教员、教材、教法等关键问题。

1 加强教员队伍人才梯队建设,重视师德、师能、师范的培养

军队任职教育的问题,首先是教员的问题。教员是学员学习和探索知识,掌握和提高技能的引领者,教员的师德、师能、师范的培养对于任职教育的良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树立高度自信,塑造崇高师德[1]

任何一个教员都希望自己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但是现在很多从事士官教育的教员普遍都有被打入冷宫的自卑心理,这是不对的。对于教员来说,自己思想上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任职教育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自信。对待士官学员,不能总是责怪学员基础差、不肯学习,所谓人无全才,士官学员并不是学不好,只是不能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传统的评价机制而已。因此,教员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换一种角度去看他们,换一种方法教他们,换一种机制评他们,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勇气与信心。

1.2 立足任职教育,成就“双师多能”

对于士官来说,任职教育最终需要增强他们胜任岗位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要能够掌握部队装备,成为“双师多能型”的人才。

“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有较好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多能型”教员不仅能教书,也能到基层一线从事实际工作。

培养“双师多能型”教员是提高士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这需要部队、院校、教员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努力才能完成。在“双师多能型”教员的培养过程中,一个根本性的做法就是让教员具有部队任职经历,主要途径就是到部队挂职锻炼,或是到部队兼职,当教员能以部队人员的角色独立从事专业工作时,他才真正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2 改革教学内容,编选实用教材,适应士官任职教育需要

由于士官教育教学对象的学历层次、学习目标等因素的差异性,使得士官任职教育的教材应当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确实适应士官任职教育的需要,做到学有所用。

士官教材内容应该浅显易懂,简单实用。教材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要写部队需要的内容。部队士官是参与一线工作的基层力量,他们需要对装备非常熟悉,对原理有一定了解,知道各种装备的操作方法、操作技巧,这样才能胜任部队工作。因此,士官教材内容要注重与部队实际装备的紧密结合,与部队实际工作的有机联系。

2)要写士官喜欢的内容。现在的大部分教材都是沿用以前学历教育的老套路,总是侧重于研究原理,上面画满电路图,写着很多复杂的公式,那样士官学员看了就两眼发直,头脑发昏,结果什么也记不住,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对教材的改编可以朝着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方向努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士官学员来说,一本实用并且适用的教材非常重要。

3 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实践

实践出真知,士官教育尤其要注重这一点。士官需要的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熟练、谙熟的操作技能。不能说士官教育不需要理论支撑,只是更应该注重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提高士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初级任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部队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任职教育质量,不仅仅是院校的责任,也是部队的任务。这既需要院校和部队共同努力,也需要政策和机制的鼓励和重视。因此,军队任职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如何讲好一门课[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17-19

[2]朱孝文.“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2008(14):26-28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四

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按照未来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相应行业领域的发展,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科学、不合理性逐步显现出来。为此,学院再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在修改的过程中,各专业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进行研讨,按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典型的岗位能力分析,进而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如汽车工程系三个专业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汽车营销专业将商务礼仪调整为社交礼仪,新增设了消费心理学、汽车文化、汽车配件营销、大学生实用口才与演讲等实训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增加了绘画实训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增加了社区工作调查实训等。

——多学科齐动,开展教改实践。基础课在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种能力。为此,各学科教研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语文课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语文的实用性,把研究性学习引入科技写作课教学,适当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两课”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思想品德课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评价方式,授课部分考核占70%,日常行为表现占30%,凸显了“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英语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主;体育课则尝试分项目教学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项目学习,提高了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5.加强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篇五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好6月全教会精神,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个宏观教育目标指导下,结合小学实际,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质的素质教育立交桥,努力培养学生五育和谐发展;全员育人,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并以育人目标为统帅,努力实现“观念超前,科研领先,育人全面,教学优质,管理科学”的工作目标。

为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工作目标,主要想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就一所学校来说,管理也是教育,提高管理水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的手段,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办学能力的关键。

1、加强民主管理。一个人即使浑身是钢,又能钻几根钉,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善于集集体智慧去科学决策。所有教职工都应是决策者的“外脑”,只有占有完整的信息,才能避免决策者个人的狭隘性,才能使决策更科学,才能更好培养老师的主人翁意识。校务会,教代会,校务公开制等都可以强化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二十一世纪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2、纲性管理,以法治校。不能搞拍脑袋管理,要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在贯彻落实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努力将岗位职责成为老师自觉的行为,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搞好教育教学的有力保证。

3、实施层层负责下管一级的管理机制;实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统一的管理策略。就后者说,校长管理中层干部,中层干部管理组长段长,组长段长管理教师,教师对校领导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评价。形成层层负责,下管一级,互为制约的良性管理系统。

4、改革校内管理体制

(1)按多劳多得,优教优酬,奖勤罚懒的原则进行现有奖金工资制度改革,用利益杠杆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以优化教职工队伍为目标,改革用人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末位淘汰制。在干部使用上坚持任人为贤,能者上,平者让的原则,打破能上不能下的习俗;坚持权力与职责相匹配;能兼职做的管理工作不设专职。

5、加强考核评估工作。考核评估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挥棒。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学校现有的多角度量化考核评估制度,坚持考核结果降幂排列,公开化,让每位老师准确地把握自己优势和劣势,增强危机感,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励,奖金,晋职,评优挂钩。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保障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造就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自主办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对学校职能再认识的必要,那就是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应是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场所,学校也是教师的`学校。前者提高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后者职能发挥的大小,这是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决定的。同时,在社会上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的今天,时代的发展,“智力投资”这个词也应迁移到教师身上,迁移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只有学校和教师自身都重视“智力投资”,才能优化教师自身,才能优化教师队伍。

基于上面的认识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两年来我们利用开学初,学期末,周五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和寒暑假,双休日的时间,通过开办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班,开设教育,教学、师德、科研、微机等必修课专题讲座,开设自修课程,还通过学校自编师德篇、教育篇、教学篇教材,组织教师学习,老师们受益很多,每人都在继续教育的学习中提高了理论水平,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很多老师由开始的被动学习、埋怨紧张,到今天的主动积极学习,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专家这样预言:一个团体保持一种学习能力是赢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今后最有竞争力的组织,是学习化的组织。继续教育学习班的学习现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我想,这项工作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持续下去,并从今年起在必修课中,还要增加教育信息讲座学习内容。

在队伍建设工作中,今后还要继续抓好教师师德提高;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并在求实效上动脑筋;继续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开展教育教学竞赛,全方位、多角度提高教师素质。

今年还要在队伍建设中多开辟交流的渠道。借助教育教学研讨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谈自学体会,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途径进行交流,信息共享,经验共享。让新的教育思想,好的教学经验在交流中以平方、立方乘积方式扩大学习值,使信息、经验多元化。互相学习,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增加合力,快速提高,优化每一位教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电小拳头产品打出去,与其他学校竞争,从而提高办学吸引力。

此外还要重视校务班子队伍建设。通过参加教育学院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校务会,民主考核评议等形式,构建一支作风正,观念新,懂业务,乐奉献,讲团结,善管理的校务班子队伍,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

三、改革中求发展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座油田,油层厚薄不一,从厚实处下钻,石油就会汨汨而出。做好学校工作其实也同理。踩准“厚处”下钻,抓住优势做切入口来提高办学质量。电小与其它学校比资金,我们没优势,我们与其他学校比校舍,比硬件,我们都先天不足,但我们可与他们比管理,比教师队伍,比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凭电小教师的优势去办电小的教育,长所善去救失,扬所长去办学校特色,教师是第一生产力,电小教师队伍应是电小最大的办学优势。

过去的工作中我们靠人的优势,在不断改革中提高了办学质量,增加吸引力。

例如:学前班炳人识字教改实验,仅一学期,学生认字1000多,能读简单儿童读物,给家长带来莫大惊喜。炳人识字法,全国不少学校用,但没用了,我们的老师全身心投入改革实验,创造性使用教材,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学前班教学质量,这是因为我们有一流的教师!

提高学生书写质量的改革尝试,近一年来也已见成效,学生作业试卷的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同时还有“一撇一捺写个人,端端正正学做人,一笔一划去练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的综合育人效果。这项改革实验得益于学校写字评估的出台,得益于全体老师的付出,体现了学校工作中老师的重要性。

文前积累,背名言、警句、成语,说新闻,讲故事,练表达等的改革尝试,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这些均为电小办学质量增添光彩,都与我们老师的努力密不可分!

考试内容、形式的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改革,使课堂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能力培养,重思维训练;体育工作的改革,有效落实了“使每个学生都健康”的办学思路,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国家级课题“德育整体构建”子课题“审美教育”的实验,拓宽了学校美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美辅德、以美益智的效果,提高了老师科研能力。这一切说明,就办学而言,老师是第一生产力,教师含金量高,就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制后,也一定会给电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以上这些教改实验已呈现电小良好的办学势头,下一步这项工作要态度坚决地持续地做下去。

同时下学期我校要全面起步“大语文教学观”教改实验,让所有课任教师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加强学生认字、写字、听记、表达、写作能力的训练;语文课引入课外阅读,(适当开设:“新闻交流课”、“图书阅览课”、“见闻杂记课”、“专题活动课”)。各班引入“十个一”训练,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全面启动电小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改革中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希望电小凭精良的教师队伍,搞好教改实验,让改革给电小带来发展的生机。

四、加大宣传力度,是自主办学后电小生存发展之必需

有位关系不错的外单位朋友对我说:“老刘,你不行,工作干十分说不出三分,你看我们领导,干三分能说十分,那才本事呢。”这话不全对,但有他的道理在。市场经济时代,不会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就缺少竞争力。过去我校对外宣传不够(我的过失),自主办学后必须调整这方面工作思路。电小教师既要求真务实做好工作,不失电小特色;同时也必须经常向社会宣传自己,提高办学竞争力。具体策略是:

1、每位老师都是学校广告牌,提高师德师能就是给电小做优质的广告。

2、每位学生、家长都是电小宣传员,通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赢得学生、家长的认可,借此赢得社会好的口碑。

3、每位老师都要有宣传意识,实事求是不失时机宣传学校。

4、借助宣传媒体宣传学校。

6.学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篇六

由解决问题向提出问题转变

提出问题意味着能面对未来,解决问题则意味着面对过去。

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个性化阅读环节追求更多新发现,并以新问题的数量和层次来评价教学质量。新问题的不断发现与提出,正好能显示经典著作的魅力、学无止境的意义,激发学生不断发现的激情。于是,由解决问题向提出问题过渡就有了更强的动力。由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

“谁提问谁受益”,并不仅仅意味着“会叫的孩子多吃奶”,而在于“叫唤”本身具有无穷的意义。我在课堂中,给学生留足提出隐性问题的空间,甚至连续几节课,就某一篇文章让学生整堂提问,我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或组织讨论。于是实现了由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这样不仅没有因为浪费时间而影响学生的成 绩,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扎实。由标准化总结向开放思维转变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下课铃声一响,一节课就结束了吗?其实,教师的标准化总结不应该是课堂的结束语。那么教师如何在总结时留出新的疑问,引发学生继续探讨呢?

为此,我在诗歌鉴赏中始终贯彻“多义取向原则”。越是经典作品越能给我们留下巨大的再创作空间。于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眼前江边的真实情景,也是当年激烈战场的形象描述,还是汉末动荡背景的有力烘托。“樯橹灰飞烟灭”既指曹操战船灰飞烟灭,也暗示周瑜也在历史中的灰飞烟灭,同时也体会“我”同 样会灰飞烟灭。以此尝试由标准化总结向开放思维拓展转变。合作探究由课堂向课外转变

分工高效,受益却最小化;行政分组,合作却低效化;问题来临时,探究总肤浅化。课堂合作探究的这些弊端如何避免?探究其间原因,这是源于课内时间有限,课外时间没有好好利用引起的。

将合作探究引向课外。选题动员:课堂暗示课题,学段前提前公布课题,学生自由定题;人员配置:自由组合,明确分工,突出协作,强化统筹;过程执行:最初意 图——共同策划——发掘资料——确定方法——研究过程——发现与结论——后续研究建议;评估侧重:发现意识、怀疑精神、求异习惯、科学态度。这样不仅可以 避免课堂里的那些弊端,而且保证了合作探究的真正价值得以实现。(作者单位系陕西省汉中中学 李旭山)

原文地址:学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作者:李炳亭

【近期比较重要的课改论述】

按照我本人对课改研究成果进程的划分,我把10年课改分为“三个代”。

第一代课改的代表性学校是洋思中学,他们之于对传统教学的批判,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教”的质疑和改动上,洋思的改良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但支撑他们改良的缺憾是仍然没有跳出“教为主、学为辅”的圈子。我对第一代课改的概述是:基于“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以期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洋思中学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高度,尽管它“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效益的问题,然而它仍然不能挣脱“教中心”的教学框架对课堂“生产力”的束缚。

第二代课改的标志学校是杜郎口,它与洋思的相同之处也是从改变“教”的手段切入,所不同的是,杜郎口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学”的地位,符合了新课改“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基本理念,如果说第一代课改是改良的话,那么,第二代课改则有资格称为改革,第二代课改与第一代课改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构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学中心体系”,也可以说二代课改是第一代的“升级版”。

第三代课改的基本特征是不过分纠缠于课堂“技术”细节,而是以“人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从对“人”真正的“发现”来“认识”学生,清晰界定“学习者”和“学习条件提供者”的角色关联性,通过成就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他们的基本教育理念是教师为本、学生第一。

但目今第三代课改尚缺乏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领军学校,从现在崭露头角的几所学校,如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河南省卫辉高中、陕西省宜川中学、河北省清河县挥公中学等来看,三代课改的“共性”体现在:

1、“无边界”张扬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2、尝试去除“教师主导化”,极端放大学生自学,甚至普遍采取“一拖N”课堂形式(即一个教师同时上N个班的课);

3、空前体现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他们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坚持认为,学习即自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条件的提供者,是“带资”的“同修”者。

改革需要激赏,我们期待着第三代课改的喷薄而出,当然,没有一项改革是十全十美的,所谓好与坏只是相对而言,无论它是第几代,他们都注定会被写进中国当代教育史里,中国教育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在传承和超越中不断进化,谱写着恢宏的篇章。

主导“主要在引导”

其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学生主体”,所谓“教师主导”只是一部分学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妥协”的结论。有时候我们需要妥协,妥协是一种智慧。就像我们提出的“高效课堂”,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学观念,而不单单是为了提升课堂效益。任何新的教育概念的提出,都必须“带入”更多人的行动兴趣,因此,高效课堂从“效益”入手,应该也属一种妥协。

但“妥协”的结果有可能会制造超出预想的混乱。比如“教师主导”,按照辞海的解释,“主导是指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那么,“教师主导”则显然是指教师是主要的并且引导学习向着自己预期方向发展的角色。辞海对“主体”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那么“学生主体”在显然是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部分”,“主导”、“主体”如果都是“主要”的,谁应该围绕谁、谁到底服务于谁?正因为缺乏确指,因而长期以来,针对“谁作主”的争论甚嚣尘上,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两种课堂形态和尖锐相对的两种评价方式的撕扯,于是有人提出“双主体”概念,这显然不是学术,而是典型的和稀泥的“哲学”。

上世纪钱梦龙先生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模式提出的“三主”导读教学模式,曾对当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以教师为主导”,钱先生解释说: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不过在后期,钱先生又开始怀疑自己的“三主”,他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我认为现在的语文学习有三多三少,凌空蹈虚的人文感悟多了,生动活泼的人文训练少了;缺少智慧的重复训练多了,有个性有创见有合作的学习少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听的多了,自主、自在的语文表达少了。钱先生批评说:教师仍然以滔滔不绝的“分析讲解”为能事,偶为穿插些提问,也也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的需要,而且大多属“教学圈套”,千方百计诱使学生“入我毂中,学生不是作“听客”,便是被一个个问题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学习的自主权。

教师这个角色的使命,是学习的引导者。必须加以强调,“引导”和“主导”在教学上的含义截然不同。

作为学习的“引导者”,鼓励教师: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动力;

2、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

3、学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反对的是:

1、替代学生的学习;

2、诱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预先设置的“教学圈套”;

3、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注重自己的讲授艺术,无视学生的存在。

如果是作为学习的“主导者”,那么教师很容易找到“替代学习”的借口支持,并且教师的“知识水平”必然客观地决定、制约着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见解、观点、思想决定、制约着学生的高度和视野。马斯洛曾说:在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的房间里量身高,所有人都不超过一米五。这就是为什么当下传统学校争相抢名师的根源所在。教师因为是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就天经地义地要求学生要“归从”于自己的教学要求、预设、结果,在这样一张密集的大网下,学习个性很难成为漏网之鱼,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学常用的手段无非是讲授+训练。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其实还常常阻扰着新课改的推进,他们总有一千条理由为新课改担心,比如万一学不会怎么办?学生讲的不如我生动、到位,万一影响考试成绩怎么办等等。

当年杜郎口的课改,是从“刹讲”动手的,“讲”的背后是什么?是教师仅仅不甘心从讲台上走下来吗?不是的,从本质上讲,是“主体与主导”之争。“放手”的背后是“放权”,课改与其说是改变教学关系,不如说是一场师生间的“权益博弈”,从“主导一切”到“引导学习发生”,表面看是“师退生进”,实则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

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

从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教育主张里,都可找到一条大致的认同,即学生是决定教学成绩的关键。

这句话或许会彻底改变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现状,乃至于改变师生共同的生命状态。

学生是关键,意味着的是:

1、他有什么样的学习个性?

2、他是否愿意学习?

3、教师如何满足他的学习愿望? 然而,传统的教育教学不关注学习者,不了解、不“认识”学生,不在意学生心中所思所想,更不研究学生的学习认识和成长规律,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从儿童出发”的,更不是“以人为本”的,或者说我们的教育观是出了问题的。那么,课改教学的改革,则有可能不是改革教学关系这般简单,它或需要触及到更深层的思想、文化价值观。

课堂的背后有三大东西在支撑着:

1、教师的教育观;

2、教师的教学观;

3、教师的学生观,亦即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知。如果课堂教学不从“人的规律”出发,不敢于放手让学生去体验,不契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不尊重儿童的差异,不准许儿童用“自己的方式”,那么,这样的教学显然是“离人万里”的,甚至是“反儿童”的,是缺少“生命”的,是没有“温度”的,是貌似“成熟的”而非“幼稚的”,是“工具的”、“绑架的”,而非儿童自身发展“需要的”。

儿童有儿童的天性,他们乐观好奇、争强好胜、渴望被接纳、赞美,他们富有童心、童趣,这决定了儿童的可爱、可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然”的学习者,都富有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热爱集体、富有担当、胸怀大志,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不了解他们,我们总在想方设法抑制和扼杀他们的天性和天赋。我们习惯了“教导”、“训斥”、“强迫”,我们以为教育就是“管制”,而认识不到恰恰是点燃、激励、唤醒,我们忘记了每一个儿童都有可爱的一面,每一个人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其实都是天才,我们忘记了教育原本就是爱和欣赏,是自由和无条件的接纳。就像峨眉山的猴群,在儿童的世界里,儿童也有自己的“规则”,成人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就是尽可能减少对儿童领地的侵占和野蛮开采!

错误的教育观导致了错误教育的发生,错误的教学观同样导致了错误的教学行为的发生,错误的学生观导致了教育悲剧的发生,一切的厌学乃至于厌世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因此,课改才被说成是觉者的选择、智者的发现、行者的担当,它是有良知的教育者共同的使命。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要求教育者:

1、把学习交付学生,把学习者置于学习过程的“核心”地位;

2、为学习者配置和提供可选择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条件;

3、最大限度地使在他们获取知识的同时,拥有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并且让他们尽情享受这样的成长。

学习从来不应该是一件枯燥、无聊、痛苦的事,对于乐学者来说,学习就如饮琼浆,教学一旦顺应儿童的天性特点,那就如同鱼游大海,一切的奇迹都无需惊诧。

学习是什么?学习即体验。

学习规律是什么?就是带入——体验——感觉——兴趣。当我们主张课堂教学要注重流程时,其实好的课堂无外乎这样的共性:自学、展示、反馈。自学是一切学习的别名,它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简称,独学、对学、群学,合起来就是“自学”,而“展示”是发表、暴露、提升,反馈则是“对症下药”,是拓、悟、思、挖,是情感的升华,是人格的形成,是生命的拔节,这一切都可以浓缩为十个字: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去主导”并非“去教师”

教师的最主要作用是什么?“认识”学生。唯有真正的“知”和“懂”得学生才能找到其“兴趣中心”,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如果教育的变革仍然停留在“教学关系”、“技术”、“艺术”、“主体”、“主导”的研究和争执上,是走不远的,改革必然要回到本质和内涵上去实化思考,因此才有了“去主导”的更为大胆的尝试。

去教师“主导”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即学生的学习无需教师引导和帮助,可自主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孩子会使筷子的那天开始,当父母的才算真正获得了“解放”。教师的解放来自于哪里?显然需要从学生会学那一刻开始。我们一直在讲,教师不应该是传统教育教学的牺牲者,当然我们鼓励教师要敢于奉献,但“化着春泥”或者“蜡炬成灰”并未能成就教育伟大的现实蓝图,我们该如何给教师定位?

从“人本”教育的主张看,教育必须首先维护和满足教师的“权益”——教师是一个生活者,其次是一个发展者,教育能否传递给教师以幸福,决定着教师能否带给学生以幸福。如果教师是一个生活的失败者,那他绝对无法让学生成为一个生活的胜利者。现实的严峻性在于,我们依然有很多高中学校在鼓吹“三苦、三上”精神,10年课改,如果我们的学校还停留在这样的教育认知上,那实在是极度悲哀的。一个被认定的事实是,在很多课改学校,当教师被要求选择课改时,起初或许他们需要经历一场“旧情”折磨,很多人过分迷恋所谓的“教学经验”了,而缺少超越自己的教育勇气。然而,几个月之后,当老师们步入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境界时,他们觉得以前的行为有多么可笑、原始。教师的幸福必须从积极参与这场“课堂革命”中来获取,这几乎被认为是一个共识。

“课堂革命”给教师以崭新的定位:

1、不再是一个贩卖知识的“二传手”,而是一个发动学习“一传”的角色;

2、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一个得到发展的人;

3、是一个信仰者,给学生、小组、班级乃至同伴以信念,教育是抵达幸福的途径,而教学不过是一种手段,课堂只是一个载体,教师是完成这个目标的“责任人”。很难想象,这一切如果没有教师会怎么样?“去主导”貌似“去教师”,从本质上讲是转换另一种表达体系,即教学更加关注学习者本身。如果单纯从知识教学的角色,在没有教师时学生完全可以学会绝对是有可能的,我也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当教师这个职业客观存在时,如果我们一味呵护学生而敌视教师,或者漠视教师的存在、权益、尊严,则和传统教育犯一样的错误:不尊重教师!

事实是,在一些实验学校,比如前文提及的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河北省卫辉高中等,他们的“去主导化”实验,恰恰是从尊重、解放、发展教师出发,尝试把“完整”的学习还给学生,信任学生能否自主、自立、自强,教师从传统课堂重复、繁重、辛苦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然后完成对自己的“自主”。在这些实验学校,教师们教学行为的改变,大多是取自于自动、自发、自觉,他们还大胆地把导学案编制甚至是考试还给学生,像前景教育集团的张雷校长就说:我们到底要试试看哪些东西不能还给学生,哪些东西离开了教师学生就玩不转!作为一种必要的尝试,无疑他们的实验是有价值的,正如卫辉高中校长李宪文所感慨的那样,“教师解脱了,学生鲜活了,这样的改革意义非凡”。

“去主导”,换一个说法是“去控制”。

其实,被人控制的人生一定是屈辱的,被人控制的学习一定是被动的。被人控制的成长一定是“非自然的”。“去主导化”最显著的特征是,“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和利用学生,在他们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新课改的精髓,必须要强调说明的是,他们的“去主导化”是从“一抑一扬”的辩证角度出发的,“抑”不是“扼”,而是鼓励教师转换另一个“扬”场,同样“扬”不是“纵容”、“包庇”,而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对立地看问题,或者强加给他们“胡搞”,那你不是在欣赏孔雀开屏,而是在挑剔和为难改革,“去主导化”显然是在挑战很多人的教育“常识”。

事实上,在他们的课堂上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存在,而是教师的角色通过转换之后,去承担和完成另一种职责——学生成长的见证者、激赏者、记录者!或者说他们正在赋予“教师”以全新的意义,他们实验的价值是,一旦教师的概念发生了变化,那么,则必然引发关于课堂、教学、教育的变化,因此我称他们在书写“新教育学”。

7.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七

1. 提高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新疆具有特别突出的重要性。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高校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准。实践证明,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语能力问题。加强汉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是少数民族学生立足新疆、走向全国, 乃至世界的必由之路, 是直接关系到新疆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

其次,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职前教育, 职业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 这种“职业能力”中, 不仅包含了“技能”, 更包含了“对知识、技能的获取能力, 即学习能力”, 这是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因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类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态势,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必须具备较强的再学习能力, 必须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

再次, 职校学生学习汉语的现状, 也要求我们将汉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一般而言, 进入职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动力不足, 往往将汉语看作可有可无的“副课”, 认为只要具备一技之长, 将来就能有饭吃了。他们对汉语学习极不重视, 甚至讨厌汉语学习。从表面看来, 职校学生的确更需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 然而, 实践告诉我们, 职校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不仅直接关系着他们汉语学习的成效, 也间接影响到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品质的提高, 更关系到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 职校的汉语教学中, 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不容忽视。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赏识学生———调动情感

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克服权威思想与学生平等相处, 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 老师不能始终站在讲台上, 而应该不时走到学生中间, 一边讲课, 一边与他们进行无声的交流, 有时摸摸他们的头、肩;有时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 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在教师赏识的语言、眼神、手势中自主学习, 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赏识的氛围中, 学生的心灵舒展, 精神放松, 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让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协调发展,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因材施教———激发情感

学生的性格、基础和能力往往有很大不同, 老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 设计一些程度有别、要求不同的问题, 按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 分别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 提出质疑。这样的问题设计与方法运用, 一为学生的“思”勾勒出了相对正确的发展轨迹, 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创造了条件;二为学生的“言”创设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 为思想的碰撞、观点的出新提供了机会。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3 改进考试方法———以信心促兴趣

职校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种“对学习失败者的教育”, 因为职校的学生大多是成绩上的落后者、考试中的失败者, “屡次的考试失败”很难是他们的“成功之母”。他们中的很多人, 对进入职校的学习生活既充满期望又心怀畏惧———期待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期待获得一张大专毕业文凭, 也期待学到一门新的技术, 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同时却又害怕再次重温考试失败的噩梦, 害怕在新的环境中又被老师歧视, 害怕成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文凭。期待是需要较长时期的、充满不定性的, 但考试却是要时时面对的。尽管有时候不少学生会将他们内心的害怕以满不在乎的方式表现出来, 但实际上, 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获得肯定、渴望重拾自信。因此, 适当地改进一些考试方法, 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努力而成功的乐趣, 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 较快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并较为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进而主动探究不断发展, 笔者尝试采用新的汉语考核方式:重过程轻结果, 重能力轻知识, 突出过程评价, 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中超越自我。

首先是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学中, 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及课后练习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并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评定学生学科成绩的主要依据, 设法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 明白自己该做和必做的事, 并且努力把它做到最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学习目标。由此, 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是尝试考试方式的改变, 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和天地。笔者在教学中, 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和半开卷的考试方法。笔试的考核内容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汉语能力, 还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附加题, 允许学生用字典。口试的内容因人而异, 同一篇文章, 有朗读、复述、分析评论等难易不同的内容;口试题和附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 尽量满足他们各自的愿望, 尽可能地给他们自我发挥的机会。评定成绩时将平时表现、考勤、小测试等全部纳入期终成绩, 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看到, 不管自己以前的基础如何, 只要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 就能获得成功。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并将这种积极的情绪带到其它科目的学习之中, 从而逐渐地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更大程度地累积学习的兴趣。

2.4 将汉语学习融入专业学习———以需要促兴趣

职校学生读书兴趣不浓, 而动手能力较强, 在众多科目中往往最为重视的是专业课, 因此,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 将汉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 能较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应用文体说明书、广告单元的教学中, 可先指导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 然后带领学生到街市、商场等场所让他们实地考察、感受, 并让他们课余时留心观察和收集电视、电台广告中的商品、服务广告, 摘录自己认为最好和最差的广告各一例, 再按广告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 并在同学中进行交流。掌握广告的特点后, 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 为他们使用的工具、安装的电子产品、加工的食品、种植的植物等写说明书、做广告, 让他们感觉到学有所用, 从而产生成就感。借助专业学习的平台, 学生能直接感受到汉语知识、汉语能力在专业课及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从而有效提高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 职教汉语教学可在课堂氛围的创设、教学方式、考试方法的改进、结合专业学习等多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带动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当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养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但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本, 从职教汉语的特点出发, 从培养现代职业人的需要出发, 努力发掘有利因素, 积极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 职校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必会日益浓厚, 汉语知识和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自然也会提高。

摘要: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 往往注意力最集中, 思维最活跃、最敏捷, 接受能力、记忆能力最强, 学习效果最佳, 而兴趣在汉语学习中, 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是直接关系到新疆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 是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本亚, 时金芳.直进高中新课改——语文教师必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贞福.谈“语文素养”[J].语文建设, 2003, (4) .

[3]顾云虎.体会“语文素养”[J].语文建设, 2002, (1) .

[4]张怀林, 郑云珍.提升你的人格素养[N].中国教育报, 2001-9-20.

8.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八

关键词:学生学习;教育质量;教学质量保证制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不是并行不悖的关系,前者是为了促进后者,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学校全部活动的核心。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质量保证活动只注重如何评价和促进教师“教”的活动,至于学生是否努力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我国大陆境内的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旨在通过中外合作的形式引入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该校在全面引进英国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制度的同时,还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了一套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导向的教学质量保证制度,研究该制度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学习质量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于大学教学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教学视作知识传递的过程,另一种是将教学视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1]。前一种教学观是传统的教学观,它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向学生传递信息,并使学生理解所传递的信息。后一种教学观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教学观,它认为教学应该促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总的来说,后一种教学观是一种更先进的教学观,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从而成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学习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2]。从这个角度出发,判断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应不仅仅看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水平等这些传递信息的手段,是否有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是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在当今高等教育界,学生的学习问题却恰恰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正如美国前任联邦教育部部长斯佩林斯所说,当前的大学排名系统没有一个涉及到测量最关键的东西,即学生的学习及其成效[3]。我国的情况亦如此,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自身都没有把太多的目光投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过程。根据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其过程指标涉及到三部分内容,即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其中前两项主要涉及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如何规范和改善自己的行为,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只在“学风”部分一语带过,要求高校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于要采取哪方面的措施则没有具体说明,下面也没有进一步设置二级指标来评估高校的相应行为。

那么,怎样通过促进学生的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就学生的学习来说,它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过程性,其持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因素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习质量的降低。总的来说,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低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意努力学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说:“成功的学习者是主动的,有目标导向的,具备学习责任心的”[4],因此,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很难抓好自身学习。二是学生虽有学习的意愿,但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偏低,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对于当前我国的高校来说,一方面是因为在大学中的学生与中学相比有了更多的学习自由,但由于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面对突然增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和大学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不恰当,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不能在实践中对其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使知识没有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并在考试过后迅速遗忘。

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高校在构建教学质量保证制度时应该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将学习过程拆分成若干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制度,以便针对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保证学习全程的质量。

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教学质量保证制度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教学质量保证制度是在借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它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注重在就学、专业选择、学习支持、考试、学位授予等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及时、充分的支持。

(一)严进严出的就学制度

国内的大多数高校在就学制度方面呈现出“严进宽出”的特点,即入学竞争很激烈,能跨入高校门槛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在“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但一旦进入高校想要毕业却变得很容易,只要各门考试及格,没犯什么大错误便都能顺利拿到学位。与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国外的高校一般都实行“宽进严出”的就学政策,即想要进入大学很容易,只要提交申请就行,不需经历类似我国的“高考”,但想要毕业却很难,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考评制度使高等教育的出口处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势,想成功过关必须在大学期间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最终摘取“学位”的硕果。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6年制的大学教育中,毕业率仅有63%[5];英国大学的毕业率稍高,但也仅有78%。在这些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中,有的是辍学生,有的则因达不到课程要求而留级。

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学生就学方面不但执行英国大学的“严出”政策,在入口上还有“严进”的特点,这是因为它在招生时通过国内的“高考”来录取学生,所招学生的分数要达到一本线以上,在学生质量上控制严格。“严进”的结果是保证了生源的质量,这决定了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拿到最后的学位。而“严出”的结果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笔者在访谈时了解到,由于宁波诺丁汉大学一直在“出口”上坚持高标准,学生们在学校中混日子的情况十分少见。对于少部分因不认真学习导致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该校采取“劝退”制度对其进行整顿。据悉,该校每年本科生的劝退率为2%左右,虽然数量不多,但与国内一般的大学相比仍然是一个较大的比例。

由于该校对学生要求严格,对于一次考试不及格,且补考仍不及格的学生给予留级处理,也就是让这些学生通过重新学习课程来补足学业上的不足,直到能够达到考试的要求为止。笔者通过对该校相关教师的访谈得知,该校每年在一年级结束时都有几十名学生留级,可见该校的教风十分严谨。

(二)激励先进的专业选择制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扩大学生的学习自由,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来实现。在国外大学,学生转换专业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学生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转换主修方向,保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一直持有旺盛的热情。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意思是掌握知识的人不如乐于学习知识的人,这是因为只有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才能拥有追求真理的不竭动力,其学习研究水平才能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因此,允许学生适时转换专业可以使学生始终从学习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学习探究活动,避免将学生局限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中而使之丧失学习动力。

宁波诺丁汉大学在专业选择和转换方面不像国外大学那么灵活,但还是给学习优异的学生开辟了一条转换专业的途径。根据该校的相关规定,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末可以转换专业,但能够获得这个机会的只有这一学期成绩排在前10%的学生[6]。虽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转换专业,但10%的比例相对于国内一般大学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此外,允许学习优异的学生转换专业不但可以更好地发展这些学生的潜能,而且还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起到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作用。

(三)服务导向的学习支持制度

与中学相比,大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渐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在素质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欠缺,而高校又缺乏完善的学习支持机制,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成效不尽人意。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学习支持制度,及时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学习活动。

1. 个人导师制度

宁波诺丁汉大学继承了英国大学的个人导师制传统,为每个学生配置一名个人导师。个人导师负责监督学生的进步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各种疑难问题。个人导师一般由外籍教师担任。学校在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一周就安排学生与导师见面,使学生和导师相互了解,并为日后进一步的交流打下基础[7]。除了每学期与个人导师的3次定期会面,学生在其他时间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咨询导师,具体途径是先给导师发邮件,然后约时间到办公室请教。个人导师制对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与导师的频繁交流还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和处事方法,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2. 专业课辅导制度

专业课的教学是高校全部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质量直接关乎学校的整个教学质量。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听教师讲课获得新知识固然重要,而课后是否能够采取措施有效地巩固知识更是关乎学习成败的重中之重。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课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讲座课形式,有些课程,特别是理工科的课程还专门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辅导课,侧重于利用习题帮助学生对讲座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在练习过程中随时得到教师的答疑解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除了通过正式的辅导课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每位授课教师都要专门安排出一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并要在“课程简介”中明确写出答疑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另外,如果学生想在规定时间之外找老师请教,也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预约的形式与教师另约时间。总之,只要是学生有学习问题需要求助,总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教师的帮助。

3. 网络学习支持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宁波诺丁汉大学也注重利用网络技术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主要的途径是创建Moodle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来辅助学生的课外学习。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某些知识点是学习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而学习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8],减少对学习的投入,从而进一步造成学业成绩下降。为了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立起了Moodle网络学习支持系统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平台。一方面,Moodle可以使教师将所有的课件、参考书目、资料、教学规章和要求发到这个平台上,让学生很容易地获得课程的相关信息,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交作业,使教师更容易地获得学生的作业;另一方面,Moodle还能够发挥“博客”的作用,让师生及时交流关于课程方面的问题,这除了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答疑解惑,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释疑,从而避免学生因不理解学习内容而造成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另外,由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专业课程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是完全一样的,而这个Moodle也是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Moodle直接联网的,所以,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生不但可以通过Moodle与本校的同学交流,还可以直接和英国的同伴交流,这不但沟通了中英学术,还沟通了中英学生的生活和文化,使其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严格把关的考评制度

对学生的考评是高校教学质量保证制度中的关键环节,它既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一把尺子,也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航标灯。宁波诺丁汉大学非常重视通过严格考评制度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把关。

1. 课程作业考评制度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只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平时的课程作业也要计入总分。课程作业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搜集和阅读资料,掌握知识,并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笔者听过的一门商学院课程和一门经济系课程来说,前者是一门研究生课程,因此,所留的课程作业是3个研究问题,学生任选一个,并利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最后撰写一篇2000字的研究报告,从而锻炼研究能力;后者是一门本科课程,课程作业同样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分组研讨,最终由小组代表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呈现研究结果。另外,笔者还听了一门计算机科学系的课程,作为一门理工科课程,它的课程作业是让学生按要求制作一个计算机硬件,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程作业的分数一般占一门课总分的25%,这样,学生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就不能对其应付了事,而是要认真准备。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具体来说,课程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课程作业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率。课程作业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再认和再现知识,而是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以及更多的相关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课程作业无法在短时间内轻易完成,而是要求学生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在课后主动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以促成问题的解决。笔者通过对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作业的压力很大,学生要将大多数时间花在学习上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只是偶尔才能放松一下。第二,课程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由于有了完成课程作业的心理需要,学生在上课时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对教师讲的知识点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进行思考、分析和评价,从而有利于增强听课时的专注性,提高听课的效率。第三,课程作业用英文完成,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投入。宁波诺丁汉大学采用全英文教学,学生写作业也要全用英文。因为英文毕竟不是学生的母语,所以学生要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就要比国内其他大学同类专业的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起到了进一步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虽然比其他大学同类专业的学生付出更多,但学生通过课程作业的完成,不但巩固了专业知识,发展了专业能力,还使英文写作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起到学习效果倍增的作用。

2. 校外考官评审制度

宁波诺丁汉大学注重利用校外考官评审制来评审学生的试卷,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质量保持一致。对于所有的本科课程和授课型硕士课程,英国诺丁汉大学都要聘请独立的校外考官对考试的程序和结果进行评审。对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来说,在考试之前教师编写的所有试题都要寄到英国诺丁汉校本部,校外考官评审通过后才能寄回来,并在考试中使用。考试结束后,教师打过分的考卷都要寄回英国诺丁汉大学,由校外考官进行评审以判断教师所给的分数是否恰当。除了对试卷的试题和分数进行评审,校外考官还要对考试程序进行评审,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在考试中人们是否严格依据程序做事[9]。可见,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整个考试过程是非常严格的,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术标准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一致性,还能够保证评分的准确性,杜绝了教师评分的随意性和私下为学生改分数的不良习气,从教学的出口上严把质量关。

3.严格监考制度

在考试的过程中,宁波诺丁汉大学注重严格考试纪律,坚决杜绝作弊现象。根据笔者对该校学生的访谈,该校考试时监管很严。在考生座位安排方面,前后两排学生之间要隔一排桌椅,左右两个学生之间隔好几个座位。这样,一个很大的礼堂只能容纳20~30名学生,且有3位教师监考,平均每位教师监督十几名学生,学生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另外,学生在考试时都要脱掉外衣,这样不但学生之间无法相互抄袭,自己夹带书本小抄也是难上加难,考试作弊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五)三级划分的学位制度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途径是建立了三级学位制度,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与学生获得的学位等级相挂钩。三级学位制度是英国大学普遍采用的学位制度,包括一级荣誉学位、二级荣誉学位和三级荣誉学位。其中,二级荣誉学位又分为甲等和乙等两个等级。一个学生能够获得哪级学位是由考试成绩换算来的,具体换算方法是将一门课程的多次考试成绩按照权重计算出的成绩之和作为该门课程的总成绩,然后将多门课程的总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最后算出一个学生的总平均分,并根据总平均分与学位等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给学生授予相应的学位。学位的等级对学生日后的升学和就业有重大影响,因此,学生不能像在国内一般大学一样仅仅满足于“60分万岁”,而是要尽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而学生在学习上努力程度的提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论

学生的学习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高校在设计教学质量保证制度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考察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实践可以发现,该校注重从就学、专业选择、学习过程、考试、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使缺乏学习意愿的学生能够主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使在知识能力上有所欠缺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学校的帮助,并通过实践运用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和真正内化。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连续多年就学与就业率达到100%,其中,就学的50%以上进入全球200强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就业的绝大部分受聘于全球500强企业。另外,该校在多项学生竞赛和考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由此可见,该校注重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保证制度是颇有成效的,这不但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在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D Kember et al. Orientation to Teaching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94, (65):58-74.

[2]肖贻杰.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3:11.

[3]叶信治. 大学生学习质量保障:学生权利和责任的视角[J]. 复旦教育论坛,2008(6):39.

[4]罗伯特·J·斯腾伯格,温迪·M·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408.

[5]贾莉莉. 美国大学生毕业率呈现下降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9):92.

[6]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2012 Undergraduate Domestic Students Entry Require-ments and Admissions Process[EB/OL]. http://www.nottingham.edu.cn/en/admissions/domestic-students/undergraduate/ugentryrequirementsandtheadmission sprocess.aspx, 2012.

[7]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University Life[EB/OL]. http://www.nottingham.edu.cn/en/life/student-life/support-services.aspx,2013-01-07.

[8]朱晓红. 回眸与前瞻: 学习动机缺失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7.

[9]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Appointment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xternal Examiners[EB/OL]. http://www.nottingham.ac.uk/academicservices/qualitymanual/external-examining/appointment-and-responsibilities-of-external-examiners.aspx, 2012-10-12.

[10]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Degree Classification[EB/OL]. http://www.nottingham.ac.uk/academicservices/qualitymanual/assessment/degree-classification.aspx, 2012-11-08.

9.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九

马慧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所在的学校践行杜郎口教学模式已经三年了。从学生方面来说,加强了预习,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从教师方面来说,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但要备预习课、备展示课,而且要备课堂随时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将本课内容的方方面面讨论得清清楚楚。这样,学生“有备而学”,教师“有备而教”,师生共同体会到杜郎口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快感。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让学生预习。只要预习扎实、有效,后面的展示、反馈就会迎刃而解。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预习课呢?下面,笔者简要概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的预习提纲。教师必须根据每课的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有梯度性地设计每节课的预习提纲。教师将备好的预习提纲发给班上的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完成好每节课的预习笔记。预习提纲的内容不要太难,应以基础为重。学生也可在预习提纲中将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当预习提纲中出现学生自己不能完成的题目或知识点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约45分钟,进行组内解决。教师根据组内学生或小组长的反馈,对组内不能讨论解决的问题,根据情况可让组与组之间,学生之间或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完成。约有45分钟的时间,这样预习课有序地进行了约1520分钟左右,学生会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就完成了预习的第一个环节。

其次,在课前(每天早晨),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预习笔记,教师可看出他们对老师所设计的预习提纲上的问题的理解怎样,从而可检测出他们的预习效果如何,对每节课的理解程度如何。让教师在上展示课时有的`放矢地去指导新课,并关注预习效果较差的那部分学生,达到新授课的最佳效果。这就完成了预习的第二个环节。

再次,在上课时,前几分钟将任务分给各组,各小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认真地将本组任务预习讨论,交流清楚,在展示时,学生能清楚地把本组的任务展示讲解清楚,预习的效果得到了升华。当然,各组分到的任务都是预习提纲里的有关问题和书中的相关习题。通过这三个环节的预习,一堂成功的课便展示在课堂上。预习透彻了,后面的环节就简单容易了。因此,我们应该做好预习工作。它对我们运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太重要了。

总之,新教学模式中的预习课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应探索出一种适合教学实情的预习课模式,并在我们的教学中得以实践。

(作者单位:730606甘肃省靖远县东湾中学)

10.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篇十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建设优秀学校所必须抓紧抓好的重点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用一流的教学质量来保证教育理念的实现是当前我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尽全力抓紧抓好。

1、改革教学内容,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原则,改革我校的教学模式。按照“逆行法”的思路,实现从培养目标到生产实习、专业课一直到文化基础课教学的一体化,即根据本专业企业所需实际---确定生产实习和实训内容---根据实习实训要求确定专业课教学内容---由专业课教学所需确定技术基础课授课范围---根据技术基础课的需求确定文化基础课的内容,也就是把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与我校的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据此,今年对化工、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按此要求来进行改革,完善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争取用3-5年的时间把全部专业的一体化模式改革完成。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填鸭、教师讲学生听的初级阶段,教学效果较差。据此,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真正按照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用现代的启发式、案例式等方法嫁接我校的教学方法。各系部本学年均要确定2-3名教师作为教法改革的示范,并切实帮助这些教师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把先进的教学方法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之成为适合高职教学要求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带动全体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3、改进教学手段,大力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作为国有经济支柱产业石油化工行业,工艺越来越复杂,对产品、设备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表现在教学手段上,就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质量的在课堂上反映出工艺和产品等的要求来。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改进教学手段方面来。一是要改变黑板上开机器,语言上讲流程的状况,采用直观、现场、模拟等手段直接与实际要求相吻合,让学生在身临其境或模拟情境中掌握知识;二是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充实完善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范围,本学年各系部均要确定3-5名教师作为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典型,并切实形成独

具特色的教案和电子教案,以此来实现3-5年内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率达到70%的目标。

4、改革实验实训内容,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实验实训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要把精力较多的投向如何提高实验实训的质量上来。首先,要按照“逆行法”的思路确定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内容和课题,使其切实与生产实际和提高质量相结合;其次,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设计制订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规划,不断充实完善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其他条件;三是努力使实验课题实训化,尽量减少纯验证理论性的实验,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作为确定实验项目的标准,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四是实训课题的设计要来源于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的需要,并切实有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要按照以上四点要求,本学年实训中心要把化工系各专业的实验实训的内容、课题、评价等改革启动起来,并对3-5门课及两个以上专业的实验实训改革按以上要求完成。力争用3-5年时间,彻底改革我校的实验实训内容和体系,使之更加适合培养目标的需要。

5、抓好考风建设,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抓好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就是真正实行教考分离。为把今后的考试工作进一步抓好,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从本学期开始严格审查各门课的授课计划,保证各门课的授课内容与教学计划及大纲的要求相吻合,审查把关实行签字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与学科工作与教师考核结合起来;二是建立试题库,在做好总体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本学年要完成5门课试题库(或试题集)建设任务,本着成熟一门建设一门的原则,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立起我校完整的试题库体系;三是考试命题实行命题审查、签字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也与学科工作与教师考核相结合;四是切实建立试卷(题)分析制度,每门考试课均要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写出试卷分析报告并留档存查,为改进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6、建立教学督导组织,对教学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为把教学工作搞好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全面监督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小组由教务处长任组长,抽调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和办事公道的教师组成。督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听课、评课,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各系部、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督导小组的活动方式采取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并根据学校不同时期不同的教学重点开展工作,保证重点教学工作的成效。

7、建立听课制度,促进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

听课是发现教与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有效的听课制度是保证听课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是要明确各级领导、教师的听课标准,就是听什么、怎样听并怎样及时反馈等;二是明确各级领导及教师的听课次数,科学合理的确定院、系领导和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节数;三是制定明确的巡检措施,每学期都对听课情况进行考核,将巡检结果及时上网公布,并将结果与系部工作与教师考核相结合,以此来推动听课工作的实际效果并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是我校教学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也是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要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并切实抓紧抓好。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要完成此任务,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尤为关键,教师要用良好的素养、渊博的知识和向上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学生。为此,要尽快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系部都要认真抓好落实。各系部每学年要有一个主题,并树立1-2个典型,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在严格执行《教学工作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听课、评课、教师及学生评教、考试考核的反馈等手段,切实提高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各系部每学年均要确定3-5名教师作为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重点对象,并形成制度,以此来推动全体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通过定期开展学术或教学方法讲座的形式,不断帮助教师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教务处每学年要组织3-5次这种类型的讲座,各系部也要结合实际确定讲座的次数。主讲人可外聘也可从内部确定,形成良好的学术和向上的氛围;四是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根据高校教学评估的要求,每学年安排1-2名以上教师到城区挂职学习,要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内容及考核标准,保证下厂实习的实效性。要结合教学工作每学年开展1-2个专业(工种)的技术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并与教师取得操作证书相结合,帮助教师尽快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以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和需要;五是尽快实现教师的学历达标,3年内所

有教师均要达到专科及以上水平,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大专学历要达到100%,据此,教务处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的培养规划,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任课教师,保证计划的落实。把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满足我校发展要求的优秀团队。

1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篇十一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01-02

电工学是一门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1]。由于日常生活中,电气及电子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因此学生一开始学习时往往充满了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但随着课程的深入,许多学生对电工学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了厌学和逃避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开始时学生对电工学这门课程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电工学就是电工实践技术,学习后能够像电工师傅一样修理各种电气线路和设备,因此只喜欢实践知识而不喜欢理论学习。二是电工学含了电路分析、电器控制、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共四部分,有着内容多、知识面广、理论抽象、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知识点多,不容易理解,因此一旦对某个知识点不懂后,就容易放弃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三是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注重对定理、方法的讲解,忽视定理、定律产生背景的分析,缺少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实际举例,更没引导学生寻找一般规律和掌握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只能机械地背记知识内容,从而失去学习激情。

该文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规律,培养工程素养和思维角度出发,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满激情、综合应用巧设疑问、恰当比喻、思维方法引导、注重应用、强调重点等教学要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教师充满激情

近年来激情教学开始被一些教师重视和研究,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3]。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时声音宏亮、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内容讲解中,必要时辅以适当的身体运动和面部表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教学实践表明,一个教师如果在讲课时充满激情,则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往往容易被调动起来,并会积极回答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各种疑问,从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讲课时缺乏激情,毫无生机,则学生在下面听课时也往往昏昏欲睡,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2 巧设疑问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另一方面设置一些疑问又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则可以在学生的各种回答中引出需要讲解的知识。由于经过自己的思考,学生对老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会尤其深刻。

例如,在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时可以设置为什么在电路中需要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究竟起什么作用的疑问。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可以反复追问学生,使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最后教师再来解释直流电源的作用:一是确保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二是补充信号放大后所需提供的额外能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出静态工作点的概念。

3 恰当比喻

电工学课程中有许多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如果能引入适当的比喻,则可以通过形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5]。

比如讲解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时,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比喻来做说明:张三想上饭馆去吃饭,然后征求李四的意见。对于张三而言,如果李四不仅同意而且鼓励他到饭馆吃,这是正反馈;如果李四反对,这就是负反馈。

此外,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中有记忆和无记忆特点时,可以电视摇控器为例比喻说明。在换台时,如果按摇控器的频道增加或减少换台,则换台结果属于有记忆。而直接按数字键换台,则换台结果属于无记忆。

4 思维方法引导

电工学这门课程内容中允满了许多科学的思维方法。其中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分解与叠加、动态化为静态、对偶及等效变换是最常用的思维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讲解内容作思维方法上的概括和总结,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的内容本质,从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化复杂为简单的一般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微变等效电路就是在小信号条件下,将三极管用低频小信号模型代替的方法就是非线性特性进行线性化的思维方法。而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等则是分解与叠加的思维方法。引入相量和阻抗概念后,交流电路的分析就可转化成直流电路进行是动态化为静态的思维方法。电感与电容、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性质则具有对偶的特性。

5 注重应用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注重元器件的外部特性即伏安关系,着重知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背景的讲解与分析,可以使学生觉得学之有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漏电保护器的漏电保护原理说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以收音机收音时选台的调谐电路说明谐振电路的应用;以照相机闪光灯电路说明一阶电路的运用。

6 强调重点

在讲解时强调每一次课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减少需要记忆的信息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上。但由于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因此许多老师对于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往往打在幻灯片上或只是口头强调。但这种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上课时需要不停更换幻灯片,因此打在幻灯片上面重点强调的内容通常显示时间较短,很容易被学生忽略。口头提醒也往往由于学生来不及记而忽视。

强调重点最好的方法是把每一次课需要掌握的内容都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并且不擦除。这样一次课完后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知识小结,学生也能随时知道这次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即使学生上课走神,回过头后看到黑板上所写的内容,也能清楚知道这一次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并且判断出什么内容尚未掌握,以便在课后能及时自学。

7 结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讲授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文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满激情、巧设疑问、恰当比喻、思维方法引导、注重应用、强调重点是提高电工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要素。多年实践教学结果表明,综合应用这些关键要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翠莲.《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6):101-102.

[2]唐介.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万红.重视激情教学 提升课堂效益[J].语文教学通讯,2011(78):116-118.

[4]韩旭.《电工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2011(19):650.

上一篇:党校毕业庆典致辞下一篇:外贸单证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