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2024-09-03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反思(共9篇)

1.历史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篇一

在平时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师的讲述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教师的讲述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之间关系应该是共生共存、相辅相成。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不是就要排斥教师的讲授呢?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历史教师很少“讲”,甚至是一堂课都不开口说几句话,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却似乎成为一位旁观者。对这一点我心有存疑,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评价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既要反对“满堂灌”,又要改变当前那种因追逐“时尚”而完全排斥教师讲授的现象。当然老师的讲授新课不等于满堂灌与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并不是取消讲授。

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知识传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授法永远是一种必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主要应该看教师的角色和讲授内容上的转变,即教师的角色由主角变成引导者,讲授的内容由灌输生硬的结果变成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所以说在任何一个教师的历史教学中,在任何一节成功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里,老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共生共存、相辅相成,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方面而毫无另外的一方面的踪影,真正处理好二方面之间的关系,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2.历史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篇二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 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 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对历史课进行教学反思, 与新课改同步, 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其中一方面要有计划和组织地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自我提高, 自发学习, 让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笔者现就自己多年来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经历谈一些粗浅看法, 供同行借鉴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所谓的“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 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 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 才能发现问题, 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身工作水平。

在历史学科中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带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方面的能力, 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因此,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要时刻以研究者的身份要求自己, 置身于教育的情境里面, 用研究者的眼光进行自我反思, 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形成一定的规律认知, 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高中教学历史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很多, 既有对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反思, 如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是否“与时俱进”, 也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 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度, 是否符合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也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反思, 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创新, 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 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在课前反思, 如准备是否充分,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也要在课中或课后反思, 如还有哪些不足, 怎样改进;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 也要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 如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 评价如何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等。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容量大, 内容错综复杂, 覆盖面广, 如何进行反思呢?我认为要做大以下几点。

(一) 历史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只有理论学习才能让我们学会“突破”, 不再让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束缚自己。离开理论学习的指引, 我们一般只会在一个自己划定的圈圈里“转”, 再也走不开了。理论的学习还能使我们以往的经验得到升华。对于高中教师来说, 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 另一方面也要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 把握教学规律,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程度。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 历史教师也更应全方面地学习和理解,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新高考以及国家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 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历史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当前仍有不少历史教师只知埋头于教材、教案、练习册等, 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认真研读教育教学杂志, 更不要说去研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了。这样, 结果就会导致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浅薄, 信息量的缺乏, 对自身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也与新课程改革极不合拍。对于中学教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我们要认真地去研读、钻研和探讨, 因为它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我们更应该要去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 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历史的方法, 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三) 历史教师要不停在学习中进行反思

历史教师要多听一些观摩课, 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 感觉和理解别的教师不同的授课方式, 以及教学特色。历史教师也可以在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探讨, 分析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策略。这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反思能力又是一种提高。历史教师还要从学生眼中反思自己, 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真实也最有价值。从学生眼中看自己, 总能了解到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

教师还要写好教学后记。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 对“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认为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其实, 写“教学后记”, 不但不是负担, 相反它还是备课的好“帮手”, 因为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 加深我们对教材教法的理解, 从而改进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效率。其实, 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 但究竟如何写?写什么?还不甚了解。其实, 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 如教材处理意见、教学方法的安排、学生反映情况、课后自我体会等等都可作为教师“教学后记”的内容。

3.初中历史教师的有效反思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18-02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笔者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注重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坚持多次反思。初中历史课每周2课时,初中历史教师上6个班总共12节才算满课时。我坚持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反思。也就是说,同一节课的内容至少要反思6次。第二,即时反思与课后反思相结合。即时反思是在教学结束后立即根据同伴的提醒或是自己的观察进行反思;课后反思是在教学结束一个月后、半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进行。之所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之后再进行课后反思,是因为时过境迁,我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触。这时,我就会从另一个角度或高度,再次对原来的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重新做出判断。第三,使反思的内容更具体,并有策略地改进。例如,我如果觉得某节课“课堂气氛不活跃”,那么我会用文字进行反思:课堂气氛不活跃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质是什么?下节课我会怎么做?我按照反思后的改进策略去做会有什么效果?这样进行反思,使我的教学不断得到重组建构,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在,我通过一个反思案例来说明自己平时是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的。以下是我针对自己于2012年2月27日在七年级(二)班上的一节政史地教研组公开课(第3课“开元盛世”)所进行的教学反思。

一、明白一个事实: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更有效

之前我一般不用多媒体上课,原因之一是认为课本上的文字描述非常清楚,还配有大量的图片等材料,没有必要采用多媒体。再则是因为自身的懒惰,我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而这一节公开课,我为了使自己表现得更好,强迫自己在课前制作了课件。虽然所制作的课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选取视频资料没有做到宁缺毋滥,一共用了5段视频,总时12分钟,占时过长,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但确确实实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曲辕犁和筒车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直观地感受到了唐三彩的造型美观、釉色绚丽等特点。多媒体集声、色、音等于一体的展示功能不但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单纯通过语言表述或静态显示无法或难以让学生理解的问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摒弃偏见,克服惰性,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适地、适量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认识和行动也许来得有点晚,但“浪子回头金不换”,能够改进总比故步自封一辈子好。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二、发现一个问题:课堂气氛有点闷

我感觉到我的课堂气氛有点闷,有时候就像一潭死水:学生机械地看书、记笔记、写练习,不主动回答问题,不积极发表见解,不善于发现问题,没有质疑、争辩、生成……经过反思,我觉得要打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必须着手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在课堂上缺乏激情

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缺乏激情。如果教师本身就死气沉沉,又怎么能奢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生机勃勃的表现呢?所以,我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出对生活、对生命的激情,从内到外地让自己充满生机:装扮上端庄、靓丽、别致,笑容里多一些自信和乐观,眼神中多一些温暖和关爱;语言中有涓涓流水般的娓娓道来,也有波涛汹涌般的激情澎湃;手段上有传统教学的简洁朴素,也有现代教学的丰富华丽;形式上有学生的个体学习,也有小组的合作讨论……激情,是春天里的暖风,吹开一树梨花;激情,是黑夜中的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激情,是寒冬中的烈火,温暖绝望的心;激情,是山顶上招展的旗帜,激起攀登者的登高欲望。唯有自己拥有了一腔激情,才能以此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满怀热情地学习。

(二)没有用问题引导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会沉闷呢?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没有处于活跃状态。为什么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呢?是因为没有激起他们的思考兴趣的问题。为此,我自己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可以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先在课堂上设计出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就在当天的第五节课,我在七年级(七)班试着这样做了,效果不错。这节课和上午我在七年级(二)班上的是同样的内容。在讲到丝织业的特点时,我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或“讲”课本第14页的“动脑筋”中的故事。我特意强调了可以“读”也可以“讲”。因为“讲”不一定有人能做得到,但“读”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学生对问题望而生畏,先让他们通过简单的努力就能尝到参与学习的甜头。这个班级平时极少有同学主动回答问题,这一次会有突破吗?我望了一眼台下的学生,看到有的在装着阅读故事,有的红着脸低头不敢看我,有的则木然地望着我等待着,可就是没有人主动举手。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我含笑注视着学生,耐心等待着,坚信一定会有学生勇敢地站出来。“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微笑着说。虽然没有学生站起来,但是我看到许多学生听到这句话笑了。“很多时候,你只要先往前迈出一步,你就会变得与众不同。”我趁热打铁,并示意性地把自己的右手举了起来。这时我已看到有学生偷偷地在拿眼瞟我,跃跃欲试了。终于,在第5分钟的时候,第四组的罗晓婷同学举手了!她站起来,落落大方地、声音响亮地、带有感情地把故事读完了!我和同学们为她的勇敢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事情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当我紧接着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时,台下立即有5双手高高举起。我请举手速度最快的梁晓媛同学回答。她答道:“这个故事说明了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织品薄如蝉翼。”答案的简洁、准确、到位、生动,这太让我震撼了。要知道,我平时告诉学生答案时一直都是用呆板的表述:“说明了唐朝丝织技术高超,质地很薄。”其实,我的课堂上缺少的不是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而是缺少教师的积极鼓励和智慧引导。第二,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探究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三)没有给予后进生足够的关注

在介绍唐朝的手工业时,我是先点明唐朝手工业的发达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部门的发达,然后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手工业部门发达的表现,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6页的“自由阅读卡”中有关唐三彩制作、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介绍,最后播放唐三彩骆驼俑和唐三彩马俑的视频。我想,经过这四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这一子目的知识了。可是当视频播放结束时,我却发现许多学生脸上流露出茫然的神情。我走下讲台查看学生的笔记,竟然发现后面四排的大部分学生的课文和笔记本上没有任何标记。这说明他们根本就没听懂。怎么会这样?学生不是阅读过课文了吗?我不是解释得很清楚了吗?学生不是能够回答出问题了吗?看来,我虽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可有些学生未必能读懂;我自认为解释得很清楚,可我解释的未必是学生的疑问;我提问时有学生举手回答,可并不代表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了;我播放了视频,可并不说明所有的学生都已经理解了。

我想,我在平时的课堂中犯了一个错误:我被表面的“繁荣”迷惑了。当有学生举手抢答时,当许多学生大声喊“知道了”时,我以为真的是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了”。其实,我应该倾听那些学而不得法、学而无所获的学生的声音。他们不表达,是因为他们内心有困惑、有阻碍、有害怕。我应该多注意观察他们,耐心帮助他们,多问问他们是不是“听懂了,”是不是“记好了”,是不是“会做了”,让每节课都成为后进生进步的肋推器。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课堂才能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反思不是终点,而是更高层次的起点;反思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好品质。根据历史学科的实际和特点,注重有效反思,将是初中历史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和有效教学的一条绝佳路径。

4.初二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四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

长期以来,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死板乏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学特征,注意作业的趣味性,那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增强知识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度”,加深印象,既可以使学生喜爱做作业,又能起到巩固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实践中,我在布置作业趣味性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整理题列举题。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提示从外貌、工具、用火、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去考虑。)又如列举“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暴君。

2.连线题。用线把相关的人事连接起来。如基础训练上的连线题,我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因为比较简单,学生在不太费力的情况下经过努力达到成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强化,而且能经常感到学习的满足和快慰。所以学生积极发言,作业当堂就完成了。

3.巧记题。让学生想法巧妙地记住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类知识。如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一课后,我布置作业:结合课本内容背会顺口溜“夏商西周的兴亡歌”――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初二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

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教育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主体活动给予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随着未来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为了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活动教学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产生了以下新的特点。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适合于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对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维的学生来讲,教学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显著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很难检测和评判孰好孰坏。机械的`、形式化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是否符合教学实际。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很简单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的历史渊源,可以综合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素质。首先,考察学生的调查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较为顺利的完成任务,并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手段查找资料,有些学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还到附近的宗祠参观。其次,是考察学生动手能力,同是一份研究报告,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呈现出来的图表形式千姿百态。再则是考察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

初二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反思3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室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校园、社区、名胜古迹、园林山川都可成为课堂。对于在这样的大课堂中开展的学生活动,历史教师要积极参加。

活动是展示教师才华,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有利时机。活动中教师的适时讲解、点拨,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甚至产生崇拜。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场采用如下方法: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认真组织、全员参与形象化的语言,增强直观性、情感性组织过程严谨、完整有序。从设计、准备实施到巩固延伸,形成完整体系巧妙结尾、引人深思。

三、通过本课教学,我更深刻认识到老师在备课是不光备教材、课本,还要备学生。

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通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出乎教师备课前的教学设想。所以,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一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无能。而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表现的机智上,而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

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初二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反思4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八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初二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反思5

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八(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徐世慧和马蕊琪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徐世慧和马蕊琪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初二历史教师个人教学反思6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5.历史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篇五

【篇一】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篇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制订工作计划本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1、定期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6、学生作业布置少而精,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找学生谈心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7、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性不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错别字丢分现象还是较严重。2、细心、耐心辅导学生不够。各班级低分人数普遍存在。3、解题技巧和题型分析训练不够,学生答题灵活性不强。4、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5、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四、整改措施及下学期工作思路: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3、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和质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指导学生订正,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5、备课组充分交流,多听课,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要完成新授课程并复习好迎接中考,必须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是事实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对偏理的学生来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一味的记忆易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教学与教科研相联系。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课堂改革浪潮中,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教学体会,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今学期,我写的数篇论文获得省教科所、县级论文,还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编写教育教学信息等。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全镇的两次拉练考试和中考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这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也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和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取的更好的成绩。

【篇四】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篇五】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三、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篇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制订工作计划本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1、定期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6、学生作业布置少而精,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找学生谈心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7、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性不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错别字丢分现象还是较严重。2、细心、耐心辅导学生不够。各班级低分人数普遍存在。3、解题技巧和题型分析训练不够,学生答题灵活性不强。4、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5、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四、整改措施及下学期工作思路: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3、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和质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指导学生订正,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5、备课组充分交流,多听课,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要完成新授课程并复习好迎接中考,必须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是事实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对偏理的学生来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一味的记忆易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教学与教科研相联系。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课堂改革浪潮中,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教学体会,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今学期,我写的数篇论文获得省教科所、县级论文,还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编写教育教学信息等。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全镇的两次拉练考试和中考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这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也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和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取的更好的成绩。

【篇四】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篇五】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三、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6.历史教学工作反思 篇六

二、初三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总结这一年的工作,感觉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现将自己的感触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多年的教学使自己有了教学经验,但是这样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很难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现代气息浓厚,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了。为弥补这点的不足,我专门进行了“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在这一年中我进行了理论学习、资料收集、学生调查、对学生计划指导等几方面的工作。我发现学生对历史普遍有一种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和高中历史教材的难度大和历史与现实缺乏联系等造成的。对此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教给学生用历史的方法分析现今社会的问题,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利用自己同时担任初中、高中课的机会做好初、高中的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通过努力,一年来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有很多学生能经常问问题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改变教学方法,使其更适合于学生。由于学生对世界历史的不熟悉,使学生习惯于教师对他们实行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可是,这种教学方法表面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实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此我主要注重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讲法国大革命时,根据学生的兴趣我让大家参考有关拿破仑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对其进行评价。

另外,每章的课前提示是我带领大家主要分析的内容。因为课前提示的分析可以加强学生对整章内容结构的理解,并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让学生想办法自己完成对课前提示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形成本章知识结构线索。这样在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本章内容有了大概了解,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三、加大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好方法。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在文科中属于较难掌握的学科。有些学生上课听不懂课,下课看不懂书。即使看书也不知道如何掌握大量的知识。我认为让学生多做练习可以弥补这种不足。所以本学年我们加大了学生的练习量,在练习中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课本知识,在练习中教会学生答题思路与方法。学生做完题后我每章必做处理,这样就及时了解到学生的不足并作出适当补救。

四、教学中的不足。由于高中教学多年,对学生哪部分知识掌握起来有难度比较了解,所以经常讲课超时,影响到教学进度。

7.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篇七

在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十三年的时间里, 深感历史教学并不是“小副课”, 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 同时也感受到在历史教学中的乐趣。面对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 如何让他们对上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主动性, 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教学方式下,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教师大都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学生则是当听众。教师概括好重点, 强调学生都要一字不差地记住, 历史课一点新鲜感都没有。现在课改后, 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改变教学方法, 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 在讲三大战役时, 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 课下带学生去参观西柏坡纪念馆, 从中了解了许多有关三大战役和毛泽东等一些党的领导人的事情, 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交流, 同时, 教师进行引导,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许许多多的前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更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学生能够把自己身边的事物和课本联系起来,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现在的学生都生长在千变万化的新时代, 接受的思想、事物不是单一的, 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 因此, 得到的知识是千变万化的, 也是有真有假的。当然, 这些知识中包括很多的历史知识, 这就给历史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也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例如, 现在的一些宫廷剧, 在内容上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区别, 这就要求教师告诉学生, 电视剧的内容有一些夸大, 有一些虚构, 我们不能认为电视剧的内容就是历史, 真正的历史在课本中。传统教学中, 在追求升学率下, 历史学科成为单纯的复制性学科, 记忆知识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 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 很少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例如, 从教学方法来看, 还是单一、陈旧的, 都是以教师讲课为主, 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让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 让学生都喜欢历史课, 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框架来看, 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是把历史知识复制给学生, 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人翁感, 这一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从教学内容来看, 历史知识有着鲜明性, 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影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 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偏重于具体内容的传授, 而不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学生在做解析材料题时普遍得分很低, 不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材料题相互结合, 不会迁移知识。新课改后, 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成为历史教师必须面队的一个问题。从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来看, 教师进行爱国教育时, 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 告诉学生他们是爱国的, 他们是为国捐躯的, 而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熟悉的人物来讲, 例如, 平山的戎冠秀, 抗日英雄王二小。这样, 学生感受到教育不是苍白的, 而是有血有肉的, 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成为一位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合格教师, 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课堂学生反映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很好的洞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那一定是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有些问题。例如, 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时, 让学生对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让几个同学来回答, 教师再进行总结。有位同学平时回答问题很积极, 但那节课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显得很沉默。下课后,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 他说, 对抗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为解决经济危机而对外进行侵略不理解, 原因是对当时的日本发生经济危机的历史知识缺乏了解。于是, 我对如何讲这节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改变了一些方法, 在其他班级上课时, 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 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二、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反映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 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要让学生对上历史课有兴趣, 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要用一些有趣的话或有趣的故事穿插在课堂当中。如果教师所作的努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就是失败的, 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课, 就需要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例如, 教师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留一些问题, 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上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上, 学生踊跃发言, 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学生的答案有一些偏离, 而教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 没有进行有效地引导。所以,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 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 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如果教师把课准备得很好, 课堂效果也很好, 就觉得是一节好课。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自己深陷其中, 什么问题也是看不到的。但要别的教师来听一听, 就会找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从而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四、通过观摩优质课来进行反思

8.历史教学如何实施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反思;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72-1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

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首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自己的实践。其次,理论可以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如果没有一种理论的证明和指引,我们就往往会在一个划定了的圈子里漫步,永远走不出来。再次,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的经验得到升华。对于我们历史教师而言,应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更要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理念。进入新千年后,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加趋于活跃,成果迭出。如聂幼犁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方法论》、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丛书”等著作都有参考价值。此外,《历史教学》杂志开辟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以及“关注新课改”等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也有帮助。

二、要强化教学基本功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尤其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加强有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新课程的展开。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的浅薄,信息量的缺乏,对教师的自身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也是与新课程改革极不合拍的,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知识结构。那么,历史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中学教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当然要钻研,因为它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同时,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读一些当代大学历史教材,更应该多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比如教“中国古代史”,通史要读,还应读内容丰富、评价较高的断代史著作;教“世界史”不妨去研读一些外国史学家写的著作,如,现在比较畅销的(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写的《全球通史》等。此外还可以从中国现代一些杰出的史学家顾颉刚、陈寅恪、郭沫若、翦伯赞等人传世的学术论文中,精选若干篇研读。阅读这些具有教高学术价值的史学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从中可以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要听课观摩,写好“教学后记”

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典型,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等。另外,在开设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时,则会“被逼”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后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路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历史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不少教师都采取这样的做法:先让学生预习几分钟,接着教师分析战前国内国际形势,讲述战争过程,然后分析、归纳战争影响,(期间可能穿插了一些提问)最后小结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完整、无缺,但它实际上仍停留在“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前因后果,而不鼓励学生思考分析”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而有一位教师却与众不同,对这一内容他是这样设计方案、组织教学的:

①课前让学生从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并预习“新思想的萌发”。

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问: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没有“虎门硝烟”战争会不会爆发?战争进程如何,结果怎样?导致这样的结局原因何在?鸦片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有人说“要感谢鸦片战争”,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观念落后也要挨打,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师生、生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需花两课时)

④创造条件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是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设计、组织教学的,实现了历史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由于兴趣被调动,思维被激活,课堂讨论时,学生畅所欲言,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他们的表现欲、创造欲得到了较好的满足等等。听了这堂课我们觉得收获很大,感触颇多,与之相比,自己的教学就相形见绌了,这样就会促使自己积极反省,从而改进教学。

9.历史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篇九

首先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学生听歌。然后思考1979年、老人、南海分别指什么。由此导入第一框题的学习,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设置一系列的小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春雷,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其二、及时感悟历史,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历史知识静静地躺在书本里和教师的脑海里如何让学生去思考?太多必需的“生成”需要我们去经营和促成。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那些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甚至厌倦。在讲第二框题《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先听音乐,感受其优美的旋律,自由想象。再结合初一语文课本的文章《柳叶儿》,让学生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变化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这首歌最能反映当时农民的心情。我顺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你能想象一下农民的生活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有何感想?学生答完后我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当时农民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父辈命运的缩影,也是我们民族命运的缩影,经历了黑暗,迎来了光明。希望同学们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始终相信那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就过去的。这样使学生会感到历史对自己很有用,在历史课上不仅是“热闹”,而且是历史背后的人生感悟。

三: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进行“活史”教育

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物,但它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体现这一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确实联系紧密,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他们自然会觉得历史有趣又有用,进而喜欢历史,学好历史。我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你当一名记者,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你设计提纲向全班同学调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如讲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刘将军作为国家主席,在“文革”中未经任何法律程序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哪些与你有关的法律?等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到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上一篇: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下一篇: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理论知识试卷2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