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2024-12-17

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共12篇)(共12篇)

1.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一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持续快速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观财务管理环境:

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具有高度综合性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正因为是价值管理,所以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的收付及流动的价值形态,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资运行状况,并可以通过价值管理形态进行商品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等各个要素,渗透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2.对人力资源采取适合的激励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其技术含量全面提高,与此相应,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某些行业,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转变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人力资本逐渐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企业财务关系将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企业决策阶层及财务人员应懂得如何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这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而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企业的并购和重组活动趋于复杂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自身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也在进行战略调整。企业并购活动和重组活动日益增多,对于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调整。

宏观财务管理环境:

1.经济全球化凸显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国际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企业提高管理层次,尤其是以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发展思路、理论和技术加快企业财务分析、资本运营以及筹资、投资决策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变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企业的资金安全性、投资收益、时间价值、筹资成本、资本结构作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成为企业迎接挑战的重要内容,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法律环境逐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的法律环境得到逐步完善。

3.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新手段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化的手段。网络财务的主要特点是实时报告,便于企业进行在线管理。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的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替代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各种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

另外,企业内部的联系及企业外部的联系更趋紧密。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每个部门也都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也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就企业外部而言,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与其股东之间、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企业与其内部职工之间等各种关系。

2.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二

关键词:环境治理投资,经济增长,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 也是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然而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排放在自然环境中的工业污染物越来越多, 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造成自然环境污染, 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为了社会的发展, 我们需要把原本用于经济建设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治理环境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 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面对这一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 我国以往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为了有针对性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运用协整理论, 通过建立协整模型来实证分析环境治理投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方法与分析

本文选取1991~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标 (IE) 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 使数据线性趋势更明显, 模型更具实际意义, 本文借助Eview s软件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数变换, 分别得到Ln G D P和lnl E。

对{Ln G D P}与{Ln IE}作趋势图可以看出, 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数据均无周期且有上升趋势。所以, {Ln G D P}与{Ln IE}均为非平稳序列, 可以考虑它们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即长期均衡关系。因此, 需要对两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用A D F检验法。

对序列{Ln G D P}与{Ln IE}作一阶差分, 分别记为和, 并进行A D F单位根检验, 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序列1阶差分{Ln G D P}与{Ln IE}的A D F检验统计量的值分别为-3.007262和-5.767309, 均小于在10%的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 所以拒绝零假设, 即两原序列在一阶差分后都不存在单位根, 均为平稳序列, 即{Ln G D P}与{Ln IE}均为一阶单整, 记为{Ln G D P}~I (1) , {Ln IE}~I (1) , 满足协整的前提条件。

假定回归模型为:

应用最小二乘法对 (1) 式进行回归, 可得到如下估计方程:

由协整回归方程 (2) 可看出,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Ln IE) 和国内生产总值 (Ln G D P) 之间呈正相关, 即IE每增加1%, G D P将平均增加0.709934%。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Ln IE) 的T统计量值为20.04500, 说明Ln G D P与Ln IE关系显著。R2值为0.961704, 表明方程拟合度很好。

本文运用E-G两步法对两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由回归方程 (2) 的估计结果, 可得残差序列的表达式:

进而对残差序列εt进行A D F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 残差序列的A D F检验统计量的值为-4.289462, 均小于在1%、5%和10%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 拒绝零假设, 即该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为平稳序列。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知,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均为一阶单整, 且其残差平稳, 因此可以认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即总体上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加的趋势。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之间的协整研究,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投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即这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这一动态的均衡关系, 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投资的大致走势, 从而为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第二, 环境治理投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合理增加环境治理投资并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相反, 增加环境治理投资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国民收入。

第三, 从长期来看, 环境治理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缺乏有弹性的 (0<0.709934<1) , 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环境治理投资的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 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环境治理投资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十分剧烈。

3.影响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因素分析 篇三

[关键词] 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 会计准则

自从葛家澍教授等在《会计研究》1992年第5期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以后,陆续许多学者把自己关于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在有关的期刊上,引起会计界极大震动。十几年过去了,我国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认为影响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因素如下:

一、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有利因素

1.发展环境会计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从原始社会会计萌芽,到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斯·巴斯勒提出的借贷记账法,一直到现在比较完善科学的会计体系的形成,可以说发展环境会计已具备一定的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虽然环境会计对信息核算、确认、报告等各方面有别于传统会计的地方,但环境会计还是可以把传统会计的一些理论借鉴过来。

2.国外环境会计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部分会计学者就开始研究环境保护与会计处理技术的结合方式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至今已发布了三个有关企业环境处理成本处理的公告。解决了石棉污染的会计核算问题、环境污染的处理问题和有关环境负债的核算问题。

自1999年以来,日本政府制定或修订了以《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为首的一系列与企业环境会计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特别是2000年7月,日本环境省委托日本公认会计协会编写了《环境会计指南手册》,不仅收集了37家企业的环境会计处理案例,并且利用有问有答的方式,解释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3.国人环境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实施环境会计

实施中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广大国人也从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喜悦中品尝到了环境恶化的恶果,也在有意识的抵抗一些污染企业在身边的建立,有意识的使用一些绿色产品。随着环境保护思想的普及与提高,会有更多的国人和企业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中来。

4.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奠定了环境会计实施的政策基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制建设、政府管制、经济调控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明确制定了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重大国策。”由此确立了环境保护政策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从此,环境保护政策特别是作为环境政策重要表现形式的环境立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奠定了政策基础。

5.我国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正在逐步形成

在我国现时会计实务中,还没有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或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也刚刚起步,缺乏规范。可喜的是,ISO14000国际标准引入我国以后,一些外资公司和我国一些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的企业开始尝试进行环境会计的实践。

二、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不利因素

1.传统会计学和经济核算方法的束缚

环境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它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环境会计的提出和实践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虽然以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但也需要发展创新传统会计所没有的内容。

2.国外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制度规范可供借鉴

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家和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对环境会计不论是在理论和实践都做了相关研究和约定,但没有全套成熟的理论可供借鉴,不像传统会计那样有国际准则和国内准则可供参考,现在环境会计的发展还是不普及,不规范,并没有强制各企业必须执行,所以世界环境会计发展也应向普及化、规范化发展。

3.国内对建立建全环境会计缺乏充分认识

严格说来,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非常低的层次,国家虽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布关于环境会计的准则,大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短期利益的要求,对本企业对外部土壤、空气等造成的影响从不考虑,对国家和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者的建议置若罔闻。

4.国内尚缺乏环境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绿色会计也逐渐被提上了议程,但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的绿色会计准则。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还未建立与环境会计内容相关的配套核算体系,单独关于环境会计的会计准则也没有。

5.缺乏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会计实务的处理也基本上没有,一些大公司对环境会计的实践也大多停留在会计报表中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所以我国发展环境会的障碍之一就是缺乏相关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如果大部分传统会计人员都掌握环境会计知识,则对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6.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职工等并未真正关心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资源浪费等信息,這些都将阻碍环境会计的发展。

总之,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入人心,人类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大众等有关方面对企业环境问题方面的信息要求也会更多。这必将推动我国环境会计的快速发展,进而对环境会计规范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把握时机,尽快将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接轨,实现我国的环境会计实务操作。

参考文献:

[1]许家林:《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年4期

[2]张亚萍:《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几点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2004年4期

[3]陈秀霞:《关于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4期

[4]刘明辉樊子君:《环境会计在日本》.《中国发展》,2002年2期

4.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四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但是存在不稳定因素。本文就此从台海问题、领土问题、极端势力等非传统威胁三个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剖析。关键词:周边,安全,不稳定因素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总体来说,目前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比如中俄边界线正式划定,中越陆地边界线的划定,中日关系改善,中日韩首脑会晤实现机制化等等,可以说是处在以说正处于历史上周边安全比较好的时期。此外,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合作、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进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等“热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不稳定因素。

一、台海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成为中国周边的一个热点问题。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马英九正式宣誓就职。这意味着台海关系走进一个新纪元,台湾正式开启马英九时代。马英九主张一中,不支持法理台独,在两岸关系上主张理性务实开放,这比陈水扁时代的“急独”有了一些进步,目前两岸关系正在稳步发展,因此马英九提出一系列关于两岸经贸往来的开放政策主张。在经济领域,两岸已经达成某些成果,诸如周末两岸包机及定期班机、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开放人民币在岛内兑换、放宽台商赴大陆投资限制、开放陆资进岛等等,营造出开放与自信的氛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马英九政府并没有放弃武力据统的想法,仍然还在向美国购买先进的武器。而且由于台湾地区政府政策的连贯性也值得怀疑。另外,在国际上,美日等国不会放弃这个遏制中国崛起的机会,会在台海问题上频频制造麻烦。所以我国的对台战略首先要坚持以政治手段促统一,应在和平统一的旗帜下,继续推进两岸政治谈判,拓展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一个中国” 的国际共识。同时要以军事手段反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台独,中国政府努力谋求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要使美日及台独分子得到明白无误的信息:统一台湾是中国最根本的地缘战略利益所在,迫不得已时,中国将毫不含糊地使用武力。因为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有责任维护台海稳定,并实现两岸统一。

二、领土问题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战争、印巴之争、中印争端、柬埔寨问题等等;V型线的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领土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核问题、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这两条线都*近中国的陆域和海域,而且一部分争端直接涉及中国的安全。

在这些领土问题中,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南中国海之争,中印争端可谓是我国是我国目前的棘手问题。日本处心积虑,已经为划界已准备了数十年。2008年11月12日,日本就向联合国提交了划界申请,要求获得包括与我国存在争议的冲之鸟礁在内的74万平方公里外大陆架。据说,日本已为此准备了20多年的时间。东盟各国为了非法占有我国的南沙群岛,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准备。在越南,军方力挺海洋调查。在越南军方的支持下,越南外交部、自然资源和环境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院等机构,顺利完成了南海群岛的海洋调查,最近又从俄罗斯最近一口气购入6艘基洛级潜艇,准备武力抗拒我国收复南沙群岛。菲律宾于2009年3月10日由其总统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并做好了长期占据的准备。中印争端历史悠久,最近印度在其实际控制线一方频频制造事端,对中国进行挑衅。我国对待这些国家无赖行径的策略可以为,一方面,继续奉行睦邻友好,和谐外交政策。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不轻启战端。另一方面,在时刻准备着用武力来保护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不希望打仗,但也不怕打仗。尤其是现在周边局势复杂,我们更加不能沉浸在和平的环境中而丧失打狼的本领。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此外,印巴之争、阿富汗战争、朝核问题等问题,我国发挥了劝和促谈的重要作用,有关立场和主张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好评。特别是朝核问题中,我国促成中美朝三方会谈和中美朝韩俄 日六方会谈,为地区的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未来应该保持这种态势,并不断发展。

三、极端势力等非传统威胁

历来,亚洲都不是恐怖主义的禁区,抛开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不谈,早东南亚,南亚,恐怖袭击此起彼伏。在我国周边,存在着很多不安定因素。2008年印度的孟买恐怖袭击案,巴基斯坦的多起自杀式袭击,这些极端势力,如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不仅给领国带来了危害,而且还将其带入我国境内,如境外极端势力中的“基地”组织对中国边睡地区的渗透和支持境内“东突”组织的破坏活动。另外,一些非传统国土安全威胁,如海盗、毒品交易、跨国犯罪等,使得我国不得不面临新的安全挑战。如制贩毒品、非法走私等。由于与“金三角”、“金新月”等境外毒源地接壤,中国的毒品走私屡禁不绝。索马里海盗现在更是猖獗。

面对这些威胁,我国可以一方面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由于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扩展性和跨国性特点,很难说单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是对全人类的威胁和挑战。应对这样的威胁单*一个国际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没有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是不行的。因此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并使其机制化、规范化,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是国际社会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念,构建中国非传统安全新战略。即以往以军事为主的国家安全战略正悄然转向以经济、科技、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综合安全战略。既要考虑历史因素,也要考虑现实因素;既要考虑国内因素,更要考虑国外因素;这既是中国的内政,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部分。

综上所述,目前是建国以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比较好的时期。但也应看到,目前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在未来,我们需密切注视未来我国周边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参考文献:

5.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五

【关键词】 绿色GDP 环境会计 现状分析

一、引言

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之类的负面影响 ,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一个世纪难题。从宏观角度看,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客观上应该考虑环境因素;而从微观角度讲,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主体,其在进行会计核算披露时也应包括环境因素。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国家社会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鉴于此,本文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GDP的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绿色GDP的研究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曾被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推崇有加,特别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景下,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然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挑战,一些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特别是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所统计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绿色GDP”=(传统GDP)一(自然部分的虚数)一(人文部分的虚数)。从这一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绿色GDP的先进之处:传统GDP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造成人们单纯追求产值,相互攀比速度、不顾资源损耗及环境恶化,最终结果,导致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因为从GDP中扣除了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衡量一国财富的真实水平,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际上自提出绿色GDP概念以来,许多国家在研究绿色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在绿色核算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欧盟的少数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由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环境会计和绿色审计构成的绿色核算体系,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把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资源耗减成本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进行绿色GDP的联合攻关;国家统计局、中国林业科学院、海南省统计局、林业局联合研究的“海南省森林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这一区域性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并原则上通过评审;北京市“九五”期间也对绿色GDP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西南地区试点的重庆市,正在探索和实践绿色GDP核算方法;西部地区,以及其它一些省、市(如江苏、四川、山西、西安等地),也正在尝试将绿色GDP纳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核体系之中。

但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环境损耗的滞后性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在时间和范围上难以准确界定的问题;资源环境如何纳入市场体系,即如何定价的问题;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问题等等。目前,尚无一个国家政府正式公布绿色GDP数据。综上所述,国内外对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都刚刚起步,基本处于研究和初步试验性的应用阶段。绿色GDP的实现任重而道远,诸多技术性的难题尚待研究与解决。

绿色GDP可以看作是一种完善的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和体现需要会计这一“社会经济的总计量师”来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绿色GDP使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受到巨大的挑战,这时环境会计便应运而生。环境会计的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其基本问题是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从而为整个国家的绿色GDP的核算提供数据资料。

三、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提出来的,但当时其在会计学界并不被重视。直到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环境会计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但相比于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

(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还很不完善。

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而在实务中,多数企业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混乱,对公布环境资料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

(二)研究内容还缺乏系统性。

建立环境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已经具有的成果看, 大多数论文只注重环境会计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而将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形成的成果较少。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时, 写一两文章后就再不探讨,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系统研究, 因而, 难有一定深度的力作问世。在研究方法上, 属于规范性研究的文章较多, 实证性研究的文章较少。

(三)研究成果尚欠实践指导性。

从目前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内容上看, 多数学者较为注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环境会计理论, 诸如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而对转借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则缺乏具体的研究。此外, 有关环境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使得环境会计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开展。

(四)缺乏整体意识,尤其是会计界对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还很少参与,不利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

目前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或者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统计学家的事,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参与不足。这种研究现状的缺陷有两个方面:首先,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其次,没有认识到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对环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从而不利于在会计体系中实现宏观环境核算与微观环境核算的衔接。

(五)制度不完善,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

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斋里,还未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

四、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主体,是环境会计核算的主体。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相关企业在具体操作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国内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得出一些结论。但不尽全面。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研究,得出一些建设性结论。现总结如下:

(一)企业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我国环境立法的不健全,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有冲突,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制度的不清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对环境问题普遍比较敏感。

(二)企业设立相关环境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会计反映明显不足。以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其实际发生率约为75

%,但企业实际单独立账率仅为 18 %。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在环境会计核算披露上不够规范,造成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这点与相关会计准则的不明确有关系。另外,有学者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存在对规范环境信息报告的需求。

上述结论表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现状不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健全和环境标准的日益细致,以及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支出(即环境支出)的支出,促使企业会主动的实行有关规定。可以推断,环境会计核算实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大发展。

五、结束语

上世纪60年代以后,资源危机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考虑将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按照主体的不同,自然资源核算可分为宏观政府核算与微观企业核算。宏观政府对自然资源的核算,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通过“绿色GDP”统计核算国民经济;微观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核算即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活动。

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对于绿色GDP的研究,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我国,作为社会微观主体的企业,对于环境会计的核算和披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我们都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发展绿色GDP和环境会计,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许磊.绿色会计初探财会月刊,2003(3)

[2]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1

[3] 黄顺基吕永龙.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7

[4] 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武汉:财会月刊,1999 ,5

6.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六

作业本钱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本钱治理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正确,相关的本钱信息的新型本钱会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和适时制的要求,作业本钱法受到发达国家各类的重视,最多的是制造业。我国自90年代初引进作业本钱法开始,界和实务界就开始探索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近十年来,作业本钱法在我国的和应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这种有效的本钱治理会计方法现在是否可以在我国的企业中广泛推行呢?笔者以为时机尚不成熟。本文通过对作业本钱法产生的背景及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对比。

一、从作业本钱法产生的背景分析

1、技术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迅猛,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治理者熟悉到旧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时代潮流,必须在企业治理及事务处理方面进行重大改革。由于西方各国纷纷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在进步劳动生产率、降低本钱、进步产品质量等方面,治理当局要求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师们采用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以至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电脑化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建立,带来了治理观念和治理技术的巨大变化,于是适时制生产系统(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 JIT)应运而生。JIT要求企业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当日生产当日销售,以达到消除存货和各种形式的浪费。JIT的实施,使传统的本钱与本钱治理方法均受到强烈的冲击,并直接导致了作业本钱法的形成和发展。

2、背景。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进步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消费角度看,人们日益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步适应性,及时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更具个性、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服务,否则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方式,而改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制造系统――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FMS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将仔细挑选过的设备、机器人和原材料处理系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同步协调地工作。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传统本钱治理会计方法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变革传统的本钱治理会计方法已不可避免。

3、实务界的客观需要是促成作业本钱法产生的现实基础。西方会计界在理论与实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鸿沟。在本钱计算方法上,从事理论研究的会计专业职员推崇变动本钱法,以为这种本钱计算系统更有助于产品决策。由于就短期而言,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所以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能力的固定本钱就是一种与短期经营决策无关的本钱。而从事会计实务的专业职员却以为产品本钱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供产品定价决策时,特别对于那些无现成市场价格可鉴戒的`产品更是如此。固然产品售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的激烈程度,但企业只有在把握自己的产品本钱水平的基础上,才能着眼于盈利能力最强的产品组合。会计业务职员以为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变动本钱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把固定用度定期间回集处理,并不能为控制日益增长的固定本钱提供良策。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固定本钱分配到各产品中,以全部本钱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本钱,以进步决策的科学性。实务界对完全本钱法的重视是作业本钱法产生的现实土壤。

4、传统本钱计算方法的不适应性。在自动化和JIT时代,生产本钱中的直接人工本钱大大减少,而间接用度部分却大大增加。传统的本钱会计和治理会计系统旨在按标准治理的要求控制大批量生产中的直接人工本钱,而间接用度的分配也是以直接人工本钱为基础的。但70多年前,间接用度仅为直接人工本钱的50―60%。而在高度自动化和JIT时代,大多数企业的治理用度负担率为直接人工本钱的400―500%。倘若企业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来分配这些比例逐渐增大的间接用度,其结果往往是高产量、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本钱被多计,而低产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本钱则会被少计。从而造成产品本钱信息的严重失实,进而引起本钱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

5、计算机的发展为作业本钱法在实践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业本钱法的基本思想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就形成了,但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却在80年代。这是由于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创立不仅要有其本身内在的新因素的成长,而且还要有邻近学科的配合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作业本钱计算法与传统本钱计算方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用度分配标准。假如没有电子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多元化制造用度分配标准所带来的庞大计算工作量将使作业本钱计算法难以真正付诸实施。进进80年代后,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在本钱计算方法上实行多元化制造用度分配标准的作业本钱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正是在上述环境的和制约下,作业本钱法应运而生,并且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二、从我国的环境

1、技术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进步,使我国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的和应用已进进世界领先领域。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为数很少,企业整体的装备水平仍然很落后。占有关部分对钢铁、石化、电力等15个行业的调查,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到,关键技术差距更大。设备中技术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1/3,近1/5已经老化,超期率近40%。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有条件的企业纷纷增加技术投进,以进步企业的装备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但这些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极小部分。因此,适时制和弹性制造系统的实施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适合作业本钱法应用的制造环境还未形成。

2、背景。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依靠半机械化和手工操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存在,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化程度不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仅达到小康,市场的多样性需求不足。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看,企业的生产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传统的大规模少品种批量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作业本钱法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还未形成,企业经营治理上对作业本钱法的内在需求并不迫切。

3、电算化现状。大约从70年代起,机开始应用于我国的会计领域。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应用面较小,发展不平衡;应用水平较低,还未形成采购、生产、本钱治理等综合经营治理的系统化;财务软件开发水平较低,基本上停留在进步核算效率和减轻财会职员劳动强度方面。因此,作业本钱法的应用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4、会计职员素质。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企业会计职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企业的会计职员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既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相应的治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加之长期以来,企业会计职员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十分缺乏职业判定能力。而作业本钱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本钱计算,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职员,否则,就很难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理想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结论

固然,作业本钱法经过西方企业的应用,被证实是先进而有效的本钱治理会计方法,但是,最先进的治理方法,对企业来说未必就是最合适而有效的。任何治理和方法的应用都会受到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假如不考虑其应用环境,盲目使用,势必会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作业本钱法产生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所赖以存在的环境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大不一样,所以,目前在我国企业全面推行作业本钱法,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7.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篇七

(一) 世界乙烯产业重心东移, 中国迎接发展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 我国工业发展和经济进步也日趋向发达国家靠拢, 其中乙烯工业在化工、纺织、机械、建筑、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自身的乙烯生产能力逐步增强, 已经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家, 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和需求增长比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乙烯生产速度, 因此我国国内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供给缺口。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更加充足的资源的支持, 因此未来对于乙烯的需求预期将只增不减, 这就预示着我国发展乙烯行业的市场环境处于一种积极蓬勃发展的态势, 因此我国的乙烯工业是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市场环境之中的。

(二) 我国石化工业面临着中东地区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

虽然我国的乙烯工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市场也十分乐观, 但是那是在排除外界竞争因素下从单一方面分析得出的结果。在实际的竞争中, 由于我国资源矿存量并不十分丰富, 且乙烯资源分布并不集中, 因此常常会受到中东国家和地区的廉价资源的挤压, 中东国家和地区本身矿藏蕴含量十分丰富, 且人力成本低廉, 因此整体的资源成本低于我国资源成本, 在价格竞争中我国的乙烯工业不可避免的处于劣势状态。而且中东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常常和世界知名的石化公司合作运营, 这就大大提高了其资源开采的速度并以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 种种因素导致我国乙烯工业很大程度受到了来自中东国家及周边地区的低价高量挤压, 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二、我国乙烯工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调整分析

(一)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乙烯资源挤压, 我国本土的乙烯资源排除了关税对成本的影响, 且运输距离短, 节约了运输成本和运输的时间价值, 同时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都是我国乙烯工业发展不能忽视的优势所在。

在发展乙烯工业过程中, 我国不断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和思想, 并不断探索发展适用于本国经济环境的技术和管理制度, 大大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经济规模和效益, 工业所使用的机器设备都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这也大大提高了最终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因此, 从技术层面看, 我国的乙烯工业产品并不会落后于世界技术的潮流。

(二)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的竞争挑战

与全球范围内的核心技术和领先观念相比, 我国仍然缺乏一定地位的核心专有技术的发明创造。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才能够真正独立, 经济才能真正高效发展。因此, 我国乙烯工业必须加强科技的研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努力掌握核心科技, 成就先进的乙烯工业进程进步。

三、我国乙烯工业发展思路及方法建议

(一) 宏观调控乙烯分散布局

目前, 我国国内的乙烯资源分布的比较分散, 在工业发展时无法集中分配资源去向, 且运费、人工费等的叠加也会增加乙烯工业发展的经济成本, 减少经济效益空间, 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和大批量生产, 使得分散的乙烯资源无法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因此, 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使乙烯资源集中化发展, 实现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的现代发展模式, 促进乙烯工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二) 扩宽乙烯原料来源

资源是有限的, 在我国现存的乙烯资源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情况下, 需要开拓乙烯产地来源, 如与炼油厂进行结合, 实现原料产品之间的供给循环, 减少乙烯消耗。在节流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源, 不断发展新型技术, 降低乙烯产品的生产耗材量和生产成本, 将乙烯原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三) 提高乙烯产业技术水平

在乙烯工业发展过程中, 要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技术走向, 吸取成熟思想观念, 结合实际进行发展改造, 除技术水平保持先进外, 也要保证管理思想的先进, 使我国乙烯工业能够以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在国际竞争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四、结束语

能源的发展与变革在未来预测极度缺乏资源的时代, 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和掌控权, 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如果缺乏能源的支持, 再多的发展计划也会沦为空谈。因此, 我们必须从当下开始未雨绸缪, 发展本国能源工业, 为进一步发展国力、实现现代化社会打下坚实的能源基础和经济基础。

摘要:随着世界乙烯产业重心的东移以及中国对于乙烯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 中国的乙烯工业发展也随之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 这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竞争优势和劣势。本文系统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的乙烯工业发展情况, 分析了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过程的机遇和挑战, 并给出了初步的发展建议, 以供同行考究。

关键词:乙烯工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杰, 等.中国乙烯产业的发展环境和竞争力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6, 11.

8.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八

【关键词】外贸企业 商务智能 内部环境 社会环境

1. 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内部环境

1.1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提高财税收入、稳定就业和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近两年世界经济持续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行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与国家政策,迫使我国外贸企业在短期内改变经营理念,加速信息化发展,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以赢得更多客户,扩大交易数量;以全方位管理,提高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各企业对数据的要求不再满足于收集和整理,而是需要更加完善的查询、归纳、总结、提炼和分析系统,许多外贸企业不惜花巨资寻找软件开发商定向开发适合自身的商务智能系统。

在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化开展的层次较低,尽管近几年国家大力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但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事实并非一时所能改变。绝大多数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管理阶段,而对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很少,信息处理能力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1%,而且仍以提供单纯的技术产品信息为主,不擅长动态信息的跟踪和获取。

1.2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不足

1.2.1数据积累不充分、不全面

任何一个外贸企业从开始经营的那一天起总是在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比如海关进/出口提(关)单实时数据、关单统计数据、买家名录数据、买家采购信息、卖家供应信息、市场分析数据、企业资信数据等等。每个部门在企业执行着不同的功能,收集着不同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源头部分,都是从MIS、CRM、ERP等基于业务处理的信息系统中抽取整合到数据仓库中的,而目前这些系统本身就缺乏标准,各种原始数据结构百花齐放、参差不齐,甚至同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不同产品,同一个产品之间的不同模块,同一个模块的不同版本的数据都是不统一的。

1.2.2业务模型构建困难

商务智能的实施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构建一个合适的分析模型,这个模型需要历史数据的积累,更需要数据质量的保证。商务智能的核心功能是数据分析,然而现有信息系统整合的数据通常不完整、不一致,存在大量无用的数据,这不仅大幅增加了商务智能实施过程中数据抽取、转换、清洗、加载的成本,而且还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质量。另外,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对买家需求变化趋势等情况的分析缺乏可靠的依据,较多的是停留在数据和信息的流水账通报,只是画一些简单的曲线图、柱形图、饼图,但是又不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造成经营分析报告质量不高,其价值和意义大打折扣。

1.2.3缺少有经验的实施者

商务智能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也刚刚才形成,导致国内企业缺少有经验的商务智能实施者。在商务智能市场,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等领域的人才相当缺乏,而既懂贸易规则又懂商务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觅,从而难以满足商务智能发展而带来的研发、咨询、实施和维护等人力需求。

2. 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社会环境

2.1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信息化互动发展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各个企业必须按照全球范围内最低成本、最佳质量、最好服务的标准来经营发展,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外贸行业是我国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国家对外的一道经济窗口,它所直接面对的必然是国际大市场和国际同行的竞争。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商务智能在外贸企业也和在其他企业一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商务智能软件为外贸企业提供分析决策系统,将信息技术从消费延伸到销供产的全过程,并通过电子技术把众多的生产厂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以及中间政府管理服务机构联系在一起,在各环节建立起多极化的产销联通体系。

在国际市场上,SAP公司、IBM公司、Oracle公司、微软公司等世界著名的商务智能厂商在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纷纷登陆中国,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实力推出自己的商务智能产品,希望借助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快速打开中国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商务智能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十几年来,走过了艰难的市场培育期,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仍然被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占据主动位置,而在中低端商务智能市场,国内商务智能厂商优势则更明显。

2.2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社会问题

2.2.1商务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商务智能是基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可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落后。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发展虽然在进步,但从商务智能的要求来看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技术标准、资费水平、通信速度和安全保密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在互联網主机数量方面,美国要远远多于我国,另外在互联网连接速度方面,美国同样远远领先我国,平均连接速度是我国的5倍,这些问题都极大制约了我国商务智能的发展。

2.2.2商务智能系统实施效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商务智能的主要用户如银行、保险、电信、航空等行业的发展过程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也形成了极强的中国特色。由于体制的差异及发展的时间较短,国内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远不如西方成熟,多数国内用户希望借助商务智能技术解决的问题与希望部署的行业应用往往是没有先例可借鉴的,这就使得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借助西方的商业模式与应用经验开发出的产品并不能切合我国用户的需要,而国内商务智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又使得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很难找到专业的实施队伍为用户进行合理的部署,从而造成我国众多企业花费了巨额资金的同时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2.2.3商务智能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商务智能应用推广中面临的重大障碍,引起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公认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有数据的丢失和泄露问题、信息资源的滥用和非法使用、恶意的内部用户、账户和服务的劫持问题、不能被用户感知的风险态势等。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滥用和非法使用,信息被部门所共享不乏有这样的员工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与公司外界共享,而这样做也会变相的使信息共享向信息的无政府化靠近,出现信息的控制权分散管理的问题;又或者资源未授权侵用、未授权信息流出现、系统拒绝信息流和系统否认等。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商务智能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胡翠华,陈登科.商务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

[2] 刘泽.我国企业应用商务智能的现状、挑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

9.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研究 篇九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及应对策略

11级公共事业管理1101班 杨和元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国家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国家安全;周边环境;安全环境

《左传》有云: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国家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周边围绕着为数众多的邻国,而有些邻国又往往对中国并不友好,有的甚至虎视眈眈。中国周边的人文环境也非常复杂,这里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宗教差异巨大。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临如此复杂、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

(一)面临的有利因素

1.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我国周边国家众多,是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除接壤的邻国外,还有不接壤的邻国。中国政府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主张“睦邻、富邻、安邻”。特别是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谋求建立与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良好关系,创造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与诉求。

2. 中国的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世纪的前8 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 年中国的GDP 达到4. 4 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7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国际社会普遍有一种预期,认为中国在未来不短的时期内,还会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

(二)面临的不利因素

1. 美国的安全战略及美日同盟对中国的影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直言不讳地把中国说成是它的潜在威胁和巨大挑战,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全球称霸战略的基点之一。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在未来的10 - 15 年仍将是难以动摇的。因此,美国作为中国重要的资金、技术来源以及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安全战略仍将是影响中国整体安全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日同盟作为冷战的产物,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美日军事同盟的新一轮强化,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2. 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

国际上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可以控制东南亚,从而控制整个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在230 亿- 300 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而东海大陆架位于中、日、韩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中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一是主权问题在海上方面最为突出;二是权益斗争在海上方面日益激烈;三是海上方面的战略态势相当严峻;四是信息化战争的威胁在海上方面十分严重;五是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远海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

3. 中印关系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真正的信任

印度并未放弃对华领土要求,它对中国的和平诚意仍有戒心。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一是我国政府主张的中印传统习惯线与印度坚持的非法的“麦线”之争。二是实际控制线之争。但对于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言,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猜忌、防范的冷战思依然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消极影响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而且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恶化的可能性。

4. 朝鲜半岛并不稳定

朝鲜核试爆不仅是对全球核不扩散体制的冲击,而且可能会引发该地区的军备竞赛,这些都是对中国安全的重大挑战。朝鲜半岛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但与此同时,怎样维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地位,确保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平衡,防止美、日、韩三角军事联盟对我国安全利益的威胁,则是严峻的现实;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将影响中国多年建设的“和平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半岛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有可能令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东部地区望而却步。

二、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策略分析

1.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推行睦邻外交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国内的长治久安,而且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建立和保持周边地区的和平和安定,发展和巩固友好睦邻关系,建设和平繁荣的边疆,就是我们最大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也是我们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中国不仅十分注意将睦邻政策的许多好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而且非常理解周边邻国对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持有的复杂心态。

2. 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

我国周边所面临的情况极其复杂,既有历史以来存在的领土、领海归属争议,又有较长时期以来政治、军事利益上的冲突;既有侵略与反侵略斗争的热点,又有争霸与反霸的意识形态上的长期对抗。伊拉克战争表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国家军事实力。建设可靠的核自卫和常规防务力量是绝对必要的。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样,但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3. 加强与美、日等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逐步削弱美、日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的举措。在政治上,中国把对美外交放在外交战略的优先地位,一直把加强对话,增加信任,增进了解和发展合作作为对美政策的基础。避免在一些非战略性问题上与美日等国形成严重对抗,同时利用日本急欲成为政治大国的心态和美、日在此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牵制和削弱美、日同盟。在经济上,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日益扩大的市场对美、日两国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对美、日两国的贸易,大力吸引两国的资本和技术,形成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存局逐步削弱美、日两国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状况。

参考文献:

10.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十

摘要: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关于环境方面的限制只会越来越多。本文从当前环境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中分析出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最后提出了我国在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外贸管理;环境壁垒

一、环境对贸易的不利影响

各国早已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动。环境问题对贸易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为保护环境而采取某些限制性措施来禁止一些产品的贸易构成“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着正常贸易的发展,盲目增长的进出口贸易也会给国内的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盲目出口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出口而生产高污染产品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加入WTO 之后,遭遇关税、配额限制的可能性减少, 而环境壁垒却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调整导致发达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因生产外国的污染严重的产品,造成本国的环境严重恶化,但同时我国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以1991-2001年间为例,我国进口了大量污染废弃物, 1991年为99万吨,占当年全国进口额的0.49% ,而2001年我国的进口污染物为1 119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占当年全年进口额的2.07%。

绿色壁垒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从环境保护上来说,它可以限制那些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类生活健康的贸易活动;从出于贸易保护的绿色壁垒上看,它利于发达国家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而实行贸易保护,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壁垒。中国处于发展的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产品和服务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绿色环保要求,致使很多产品出口受限。例如,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标准――日本《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从2006年5月29日起已正式实施,直接影响我国近80亿美元农产品的对日出口。以鳗鱼出口为例,江西省是我国鳗鱼养殖、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基地,鼎盛时期,江西鳗鱼养殖、加工企业达150余家。但近年来,受日本农产品进口技术壁垒不断提高的影响,江西鳗鱼企业总数已不到100家。

三、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对策

面对这些严峻形势,中国要积极迎接现实的挑战。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协调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环境标准, 使我国合格产品出得去, 国外有害环境的产品进不来。在相应规则的指导下, 建立完善的环境与贸易政策体系。

1.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把保护环境作为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前提。出口贸易应以不破坏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 合理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限制或减少破坏和消耗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出口,如控制甘草、一次性木筷等。另外,对一些资源型出口产品, 要尽可能提高其加工深度, 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在进口贸易中,要坚持通过的国际环境标准,禁止进口危害环境和破坏资源的产业和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我国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招商引资、建立三资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积极引进环境友好产品生产和工艺。

2.要加强环保立法标准。虽然现在国际上有很多种环保标准,值得注意的是GATT/WTO的绿色条款,但是这些条款却有很多缺陷,例如环境与贸易相关标准无法统一,不能明确多边环境协议关于贸易活动的要求,及难以解决由此产生的贸易壁垒等等。所以我国建立和完善各类产品的环境标准,通过实施产品环境标准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实行清洁生产, 努力消除污染, 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环境标准。要推动国家之间生态标志和其它环境标准的互认, 减少贸易与环境的摩擦和争端。同时,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动态, 积极承担ISO 和其他标准化组织的工作, 争取将我国制定的环保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

3.我国应该积极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长期发展,必将导致环境的破坏, 而由于环境具有外部性, 长期以来, 我国产品的价格从未将环境因素计入成本,资源就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产品, 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遭遇环境壁垒, 而且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如果将环境因素纳入成本,将会改变市场价格,为此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采取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财产权等,以此确定环境费用的承担者,对资源的利用、污染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立法、改变消费观念等方式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可以使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使我们在达到贸易增长的同时不影响环境。

参考文献:

11.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美国

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现状

随着新的保险法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明确规定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合法性,由此看出投资不动产将成为保险公司投资的一个主要渠道。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的保险投资市场,得益于2007年的牛市,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近似于前两年的总和,投资收益率达到12.17%,是历史最高水平。但相关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比例增加,因此投资收益大多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资产等短期投资。毕竟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性比较高,之后,2008年的保险资金运用在此领域的“风光收益”就很难再现,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降到了1.91%。截止2009年上半年,由于股票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因此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开始小幅提高。

虽然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已经进一步拓宽但是资金运用结构仍不尽合理,由于资金运用渠道过窄,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少,保险资金的投放结构并不合理,绝大多数资金被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存款、国债的比例偏高,两者一起占可运用资金的一半以上。同时我国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上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循环和资金使用的效果。

二、美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美国保险业的保险资金投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债券、股票、抵押贷款和不动产投资等。以寿险为例,在寿险保险资产分布中,债券资产均占总资产的50%以上,各项贷款和不动产在不断下降,股票资产稳步上升,股票成为寿险资金第二大投资项目,仅次于公司债券。

投资结构上,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历史中,公司债券一直是寿险公司投资的主要工具,逐渐形成了以债券为主导的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美国保险资金在投资渠道分配比例稳定,符合寿险业务长期性的特点。保险资金运用中债券占据绝大比例,与其债券业为最大的子市场的金融市场相辅相成。剩下的大部分在非寿险中依次为普通股、现金和短期投资,在寿险中依次为住房贷款、保单贷款、现金和短期投资。

三、中美两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比较建议

通过中美两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比较,对于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建议如下:

首先,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不能盲目照搬保,险资金的投资应当以本国的国情和经济金融现况为基础。影响保险资金投资的因素既有金融体制的原因,又有金融市场结构、会计制度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尤其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各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也就各不相同。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不但应借鉴发达国家保险资金投资的经验、教训,还应以本国经济、金融现实及发展趋势为基础,而不是脱离中国经济、金融现实。只有这样,我国保险业才有可能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同时获得长远的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进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美国资本市场为保险资金的投资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选择,比较而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外部条件还有待于改善,仍需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只有不断开发新的投资工具,加强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为保险资金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波,杨斌.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9,(17).

[2]蒲忆.中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9,(3).

[3]郭金龙,胡宏兵.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考察[J].保险研究,2009,(9).

12.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篇十二

一、东南亚的环境形势

2010年, 整个世界形势是复杂多变, 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也面临严峻考验。从政治上来看, 大多国家较稳定, 大选顺利举行, 但有国家继续动荡不安, 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从外交上来说, 东南亚各国继续奉行大国平衡政策, 但由于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步伐加快, 使东南亚的外交形势变得复杂;从经济上来看, 由于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 东南亚各国经济大都处于增长趋势, 有的国家甚至创了新纪录。

2010年, 东盟各个国家相继从经济衰退中复苏, 并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阴影。2011年, 虽然世界经济在逐步的复苏之中, 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 东盟各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依然不容太过于乐观。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之下, 各个国家经济普遍减速或者是衰退, 像是东南亚的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5国的经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2010年, 东盟各国经济相继从衰退走向了复苏, 主要东盟国家经济上半年呈现出强劲反弹, 而且下半年继续缓慢增长。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东南亚各个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以及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以稳定国内的经济。比如新加坡2009年推出总值达205亿新元的振兴配套计划, 首次动用了国家储备金, 政府的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 以应付国内的经济衰退;泰国先后出台了扶持乡村企业的计划和经济振兴配套计划, 在各个国家的政策配合之下, 在国家财政的拉动之下, 2009年, 东南亚各国经济出现了反弹现象, 出口贸易开始回升, 外资也大量的流入。但是,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热钱的大量流入, 一些国家物价上升, 货币升值, 股票价格上涨, 房地产迅速回升, 资产泡沫已经逐渐形成。鉴于此, 从2010年3月起, 东南亚各国减慢了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 开始重新调整货币政策, 以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出现和资产泡沫的产生。

因此, 如何适时的退出危机时制定的经济刺激计划, 减少因为这些刺激计划停止出现的非预期性失误, 应对到来的后危机时期宏观政策的组合、增长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都将考验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后, 有些国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缅甸在内外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 经济有所好转。尤其是国内政局继续保持相对的稳定, 大选平稳的举行, 而且在2010年缅甸的经济比上年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在对外贸易方面, 经过数据统计, 2010年4至12月期间, 外贸总额超过88亿美元, 顺差达到20亿美元。

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8月, 自成立以来, 已经日益成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随着冷战的结束, 中国整体的经济成就、产业输出和军事力量使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此带来了地区内的政治经济效应。东盟认为, 中国崛起使东亚地区形势存在着不确定性, 而东盟则利用了中、美、日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与相互制衡, 在其中扮演着平衡者的角色, 最终使地区秩序得以维持。与此同时, 为了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中获益, 东盟还采取了“接触”战略。在制衡与“接触”中, 以哪种策略为主, 随着东盟国家对“中国威胁”认知的变化而变化。当然随着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负责任大国”行为和增信释疑措施使大多数的东盟国家更加倾向于“接触”战略。

对于东盟来说, 在中国崛起的情况之下与中国进行接触, 其意义是重大的, 首选, 与中国接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地区政策的走向, 使中国融入到亚洲国际社会中去, 并在其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第二, 有利于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吸引中国企业、华人商业族群到其国家进行投资和扩大商品的进出口市场;第三, 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也可以借助中国的力量缓解来自西方国家的政治、人权等的压力。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接触”战略主要涉及“鼓励中国在多边组织、国际对话和协议中的参与”。东盟与中国的“接触”是全方位的, 包括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各方面, 并且这些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中国对于这样的联系和接触是乐见其成的, 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 可以使我国在本地区减少政治紧张感和实现政治上的和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而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合作当中, 体现我们的诚意与对和平共同发展的心意。而且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中国的邻国不但都已经接受中国作为本地区新兴大国的事实, 而且大多也欢迎中国的发展所提供的巨大机会。通过越来越多的经济政治交流和联系, 在面对国际经济经常和政治威胁时, 我们也会在国际上面多了一个大的伙伴, 多了一个支持者, 对我国的全方面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

三、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

如果单独研究中国对东盟的的投资, 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偏向于市场导向型, 而非出口导向型而且由于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在地域文化上非常接近, 投资的竞争压力小, 壁垒也不高, 更不像非洲和拉美那样投资会被政治波及。所以中国对东盟十国的投资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投资是不同, 属于市场导向型的。直接投资会由货币相对强势的国家流入货币相对弱势的国家, 人民币的升值或东道国货币的贬值有利于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进一步扩大。

从历史经验来看, 由于我国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相比, 经济科技较发达, 技术和资本的较有优势, 所以中国向东盟出口较快、较多的是船舶、钢铁、针织服装、陶瓷制品;进口较多、增长较快的的铜制品、橡胶制品、可可制品等资源型产品。在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商品中, 机电产品已经成为主导, 占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比重超过50%。

四、对东南亚投资的建议

1、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充分结合起来。

出口可以减少在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 并且考虑到东盟国家运输的便利性, 这是一种最好的市场进入形式。

2、慎重选择投资产业。

由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模式不同, 对其投资应多考虑国家扶持的行业如国家投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旅游、教育等服务贸易合作。

3、把握投资风险。

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缺乏连贯的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 而且还有的国家存在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冲突, 这些都阻碍了它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导致投资风险加大。

投资与收益往往并存, 研究东南亚的投资环境, 对其进行合理投资, 有助于我们创造和平发展环境, 是值得去好好利用的。

摘要: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正日益紧密, 本文主要讲述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国内环境变化, 与中国的协作, 以及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状况。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投资环境,投资情况,环境形势

参考文献

[1]庄国土.经贸与移民互动:东南亚与中国关系的新发展——兼论近20年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J].当代亚太, 2008, (2) :83-104.

[2]聂槟.试析东南亚各国投资环境及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J].东南亚纵横, 2009, (9) :3-9.

[3]韩宝庆.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水电业的投资及其风险防控[J].国际经济合作, 2011, (12) :46-51.

[4]冯赫.对我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南亚考察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 2004, (3) :8-12.

上一篇:Scrum的3个仪式下一篇:建党90周年的党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