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设计

2024-10-12

忆江南教学设计(精选7篇)

1.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一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读词,探得风雅无穷意。

(一)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正确;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 3

3、齐读。

4、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边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2)师生对接,练读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感。(3)理解“胜”和“蓝”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围绕“日出、江花、红、火、江水、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一轮红日升起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岸边、江面怎么样?(天空:朝霞满天,红彤彤的,像是着了火。)——你把天空的颜色描绘得这样美;还有谁也想来说说天空呢?真是太绚丽了。

此时,岸边的江花又是怎样的呢?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同学们,这样的场面就是红胜火啊!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热烈的场面,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此时,江面又是怎样的呢?水又是怎么样的呢?绿得怎么样呢?(5)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显示句式,引导

/ 3 学生用诗句在括号中填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为什么不写这些莺啼、芳树、红杏,而写江花、江水这极简单的景物呢?

引导学生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三、结课,余音绕梁育乡情。

(一)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二)诗意作业,创意分享。(任选两题)

1、围绕“忆江南”这个主题查找资料,感受江南的万千风情。

2、把《忆江南》改写为散文或现代诗。

3、仿写《忆江南》,赞家乡山水。

/ 3

2.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二

答:先看看白居易在江南的任职经历。白居易生于长安, 是北方人, 但与江南却有着不解之缘, 他曾三次到江南任职, 第一次是元和十年44岁时, 贬官江州司马, 四年之后离开江州任忠州刺史;第二次长庆二年50岁出任杭州刺史, 两年期满回京任太子左庶子;第三次到江南是53岁时复出为苏州刺史, 一年后回京, 此后诗人便没再回江南了。据此看来, 白居易在江南的江州 (江西九江) 、杭州和苏州三地生活过, 他赋诗《忆江南》怀念的并不单指杭州。

再读读《忆江南词三首》诗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食笋忆江南 篇三

笋在杭帮菜中做法很多,炒、烧、烩、炖皆可成肴。因其方法不同,风味也各异。江南百姓通常将一支竹笋根据其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而分档食用。上部嫩头,宜用来炒食或做肉、鱼的配料;中部可切成笋片单炒;根部质地较老,除供煮、烩肉,烹鸡汤,也可放在坛子中发酵制成干笋后,炖着吃也很适口。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笋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是一道雅食。竹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是清高的象征。而竹笋则将文人的这份清高、淡雅的心境带入饮食领域。苏东坡曾写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而他的妹婿黄庭坚也说:“南园苦笋味胜肉”。听起来虽说有些荒唐,笋与肉如何相提并论,但是文人追求的这份淡雅、淳朴、自然却在这小小的笋上显露无余。

笋除了带着一股子文化味之外,还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笋味甘、微寒,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的功效。在民间用竹笋和河鲫鱼炖汤,可以有助于患上麻疹、风疹和水痘初起、发热口干、小便不利的孩童早愈的功效。而久泻的病人可以通过食用竹笋煮粥来治疗脱肛。用虫蛀之笋,加陈葫芦、冬瓜皮加水煎服是利尿的良药。另外,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钾、胡萝卜素,并且它低糖、低脂肪、多纤维是现代人推崇的绿色健康食品。

1春笋炒双仁

春笋与核桃仁、鱼丸清炒。笋香,鱼鲜,核桃仁营养,美味可口。

2翡翠焖双笋

油焖的“黄芽头”春笋,配以翠绿的菜莴笋提色,美味又美观,双重的享受。

3笋干老鸭煲

汤醇味浓,油而不腻,酥而不烂,笋味清香,生津开胃。

4油焖春笋

嫩春笋以重油、重糖烹制,鲜嫩爽口,略带甜味,是杭州传统时令风味名菜。

5春笋炖公鸡

一道家常菜。以春笋借味,有着和笋干老鸭煲的相似的妙处。

6红油笋丝

4.《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四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师:这么好的江南,仅用一首词怎么能说得尽,道得完呢,所以白居易又饱含激qing地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出示:忆江南三首词。整体感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

★ 古诗忆江南

★ 忆江南作文

★ 忆江南赏析

★ 忆江南 古诗

★ 忆江南 白居易

★ 白居易 忆江南

★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

★ 忆江南词原文

★ 忆江南古诗翻译

5.忆江南教学设计模板 篇五

一、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DVD配风光片)

1.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2.屏幕出示小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圈出“江南”两字),“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4.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二、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练习读通。(读古诗词,首先要读通顺,请同学读两三遍,把词读顺,并注意它的节奏。(自读——指读——正音——齐读)

2.把句子读通还不够,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这首词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大家好好读,用你的停顿,告诉老师,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读后,说理由——再读。)

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三、四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字数相等,上下相对)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4.练读对偶句。

5.整首连起来读。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读得真不错,请大家轻轻地再读读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指名两个学生说,这个过程中注意“谙”和“蓝”的意思。)

2.这词啊,我们懂得了它的意思,就会越读越有味。来,我们一起再读:

师——江南好,生——风景旧曾谙。

师(加重语气)——江南好,生——风景旧曾谙。

3.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会想起了哪些江南的美景?(这好字让我想起了……学生说说关于江南的生活、风景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归纳)(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

4.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5.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两句(随机评价:好!你读得豪迈洒脱;你的朗读中带着江南的柔美:这平平淡淡的声音中,一定藏着深深的情;这好字中,流淌着款款情深……)

6.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好!谁来读这两句(指名1位),觉得能比他读得好的举手(学生读),你觉得哪些地方读得比他好,你为什么这样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后,再请1-2名)

8.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音乐起…教师范读——范读后学生跟读两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

(学生读后,来到一学生身边)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请2-3位学生将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并结合句子朗读)

预设与相机点拨:

“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这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吗?你再看得真切些,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来,我们一起分享这美丽的景象。

“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色,分不清哪是江水,哪是朝霞,哪是倒影)——是啊,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读!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来,就让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读)

是啊,那绿绿的水,悠悠地流淌,流淌……怪不得,有一位诗人啊,用“蓝墨水”来形容江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这两句,谁读得最美,一会儿老师给他配上音乐。

(学生自读——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9.(学生读后,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师:面对着这美丽的江南美景,再来沉醉地读这首词……

10.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能不忆江南?

11.板书“忆”,请同学再来读最后一句,特别关注标点符号。

12.同学们,其实啊,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现代人加的。如果让你给这句词加合适的标点,你觉得应该加什么?为什么?

(叹号!——发自内心的一声长长的赞叹)。

(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仿佛看到了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反问和感叹连用?!既是强烈的抒情,又是深深的赞美)

13.大家加得都有道理,但是,不少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给这句词加标点的时候,一致认为,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是为什么呢?(最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

14.是啊,这小小标点里,也藏着一段深情啊!江南是如此值得他眷恋,怪不得白居易一开始便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全诗)

三、体悟景中深情

1.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如此深深地眷恋呢?

我们看黑板上的这组词语

忆江南

忆好景江花

江水

你发现了什么吗?(三个词语都带有江字;都和水有关)

是啊,作者回忆江南,最先想到的就是江南的水(将”江花”/”江水”擦掉,换成”水”字)。水,是江南的象征。江南,景因水而秀;人因水而俊,土地因水而滋润。水,江南的灵魂啊!因此,身处中原洛阳的白居易,才会觉得这江水和江花是如此美丽!

再读这两句。

师:平常的江花与江水在白居易眼里如此美丽,除了这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和他的江南。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读后问:

2.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为何让白居易如此眷恋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是啊——

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回读全词)

学生读完后,教师马上紧接着合作读——

(师)(生)

(响而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慢而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轻而慢)日出江花红胜火

(渐快,渐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你看到了这团火了吗?(火)那是怎样的火啊?(熊熊燃烧的火,烈焰奔腾的火)那火焰中跳动着的是什么?(跳动着作者对江南热烈的想念啊!)

继续合作往下读:

师:生:

(响而快)春来——江水绿如蓝

(渐轻渐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最后一句一遍)(反复一遍)

此刻,看到了那流淌着的江水吗?那是怎样的江水啊?(绿绿的江水!)

那绿绿的江水中,流淌着的又是什么呢?(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

3.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作者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完善板书:(用粉笔将“景”与“情”圈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圆。)

忆江南

忆——好——景水情

四、默写留驻精彩

1.来,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吟诵这首情景交融的绝妙好词:

2.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拿起笔,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默写下来。

6.《江南的开发》教学设计 篇六

1课前预习环节,教师使用平台在线调查功能,使家乡在江南一带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更好地融入课堂内容。2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学校组织参观园博园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苏州园的江南美景,再结合苏州园墙壁上的白居易《忆江南》一诗,来导入本课内容。3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设置了知道、解读、感受、融入等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使用平台的投票活动,学生能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再根据所选角色参与回答讨论区内相应的问题,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江南农村新面貌》的视频资料,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4达标检测环节,通过回复课前预习环节讨论区中的疑问,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通过试题检测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不仅促进了南北方融合,也使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以及后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校招生受地域限制,学生大多数来自外地,所以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大多数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知道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江南经济发展原因;提高解读材料及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识读《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了解朝代的更替;形成正确的时序观念;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历史剧的表演创设情境,归纳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认识到劳动力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教学环境与准备

本节课将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和电子白板技术与传统的PPT课件制作巧妙结合,来呈现《江南的开发》的教学内容。教师将制作的视频、课件、习题和学生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材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音频等)上传到“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贴近生活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猜一猜这是哪里。

学生观看照片,参与“猜一猜”。

教师通过照片引出白居易的《忆江南》,让学生谈谈这首诗描写的江南留给他们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江南的开发》。

设计意图:学校刚刚组织全校师生参观了北京的园博园,园中苏州园的设计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墙壁上题了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利用这个契机,选择与本课有关的一组照片,导入新课。以学生身边亲身经历感受到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前预习,发帖质疑

学生课下预习本课后,在讨论区中发帖质疑(如下页图1、图2)。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其在课堂听讲的时候能更有针对性,也能增强其自主探究的意识。使用初中网络平台的讨论区功能,能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把疑问说出来,便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3.自主探究,参与其中

师:这节课的核心词就是江南,我们来了解江南的地理范围。(师生共同查看有关江南的地理范围的介绍)

我们了解了江南的范围,你的家乡在江南吗?

设计意图:使用平台链接网站功能,链接百度百科中关于江南地理范围的介绍,使学生更明确范围。紧接着采用平台的在线调查功能,调查学生家乡所在地是否属于江南,以此拉近学生与本课的关系。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的历史,这节课学习南北朝。有些同学就有疑问了,是三国之后就是南北朝了吗?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时期朝代的更替。(用幻灯片演示)

教师指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利用幻灯片演示朝代的更替,清楚明了。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南方和北方的局面,对后面问题的判断做了铺垫。对史料进行解析,提高了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师: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人民,你愿意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原因是什么?

学生做判断,并且说出原因。

师:假如你是北方的居民,无法在此地生活了,你会选择到哪里?

学生判断。

师:(参与活动,角色扮演)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你愿意扮演谁?参与投票,选角色。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选择,并参与讨论区中自己角色的讨论话题(如图3)。

设计意图:使用网络平台的投票功能,能够自己选择参与的话题。使用平台的讨论区功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利用课上生成性资源推动教学,呈现迅速,并能保留思想的火花。将课文内容提炼出问题,以网页形式呈现,便于集体分析讲解。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在思维碰撞中交流见解,体会角色的想法,训练分析、表达能力。

师:北方人民带着他们的生活用具,迁到江南融入到当地的生活。江南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观看视频《江南农村新面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江南农村新面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课文,其次要搜集资料,编排剧本等。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学习的成果,起到了梳理及展现重点的作用。将课文内容化繁为简,帮助其他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也体现了生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利用幻灯片小结江南的开发。(以江南手工业为例,共同欣赏江南得到开发后,手工业的发展成就。)(视频播放)

设计意图:采用平台链接幻灯片方式小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更能突出本课重难点问题。利用学生搜集的图片,编制视频,播放展示手工业发展成就,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江南手工业的变化。

4.达标检测,弥补不足

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疑惑,学后再去参与“讨论区”。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完成后,学生再来参与课前预习中在讨论区“想知道的”,把预习时的疑问再一次呈现出来。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由学生交流。对于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在课下回复。这样做到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共同提高能力。

●教学反思

1.巧设活动,调动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所以我设计的活动紧贴学生生活。首先,在线调查学生的家乡是否属于江南的范围,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江南,活跃课堂气氛。其次,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投票功能,让学生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让学生参与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江南农村新面貌》,能展示学生的多种才能。

另外,交流不能局限于课堂,要注意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师生的联系。例如,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在讨论区发帖,展示阅读后的疑问;本课学完后,师生间和生生间相互交流。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的两段史料,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2.巧用平台,扩充信息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增大课堂知识容量,这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搜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结束新课后,网络平台还可以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使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能接受,而且也能表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课下,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上传到网页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取舍能力,又展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巧借网络,反馈及时

网络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再一次阅读学生的帖子,回复他们的问题并进行批改。对于学生课后检测题的答题情况,教师也能及时反馈,对有问题的内容,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评委点评

本节课结合了本地学生特点,从查询自己的家乡入手,调动了学生主人翁意识,也调动了学生了解自我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策略上选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传统PPT课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更为生动的批注、展示、分类功能,使得教师的讲解更生动、更直观,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更为先进的是使用了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学生课前可以预习教师制作的视频、课件、习题和学生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材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音频等)及所给的教学资源,并在讨论区中发帖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听讲的时候就更专心、更有针对性,增强了其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把疑问说出来,也有利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相长。

最后,在达标检测环节,教师通过回复课前预习环节讨论区中的疑问,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试题检测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果情况。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网页资源、问题讨论区、调查投票、在线测试等功能,极大地实现了信息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接近了时下正在推广的“翻转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为了推动信息化课堂的深度融合,建议该课还需继续做以下努力:1建立课前自学任务单,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各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分层表述,并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2认真结合学习目标设计好自学之后的前测试题,使其与学习目标内容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能高效甄别学生课前自学程度的差异性,为课内的内化、提升教学品质打下基础;3达标检测环节中的试题检测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是后测,也是总结性评价,其试题也要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性,既展示试题命制的准确性,又有实时在线的统计反馈功能,以方便教师及时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到位,遗憾在哪里,要如何补救。

7.能不忆江南 篇七

如果用人来比方,她应当是一位清秀的女子,安静地坐在一艘窄窄的乌篷船上,轻轻地吟诵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她绝非美得令人惊艳,却能让你觉出杜牧笔下那位娉娉袅袅、豆蔻梢头的少女的灵动与清新。她会让你一路沉醉,沉醉在那个特定的、只属于江南的境域。她曾经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之后又仿若一位迟暮的美人渐渐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唯有那些瑰丽的诗句可以证明那段曾经的风流繁盛。

今夏,我带着无限的憧憬去了历代文人墨客口中笔下盛赞的江南。自然,我没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江南”的奢望,也没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艳遇,更没有“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恍然。当一切风流繁华被雨打风吹去,我初次踏上了这片曾经让无数的才子佳人流连忘返的土地,在满眼的白墙黑瓦、渌水微荡间,已经很难再嗅到它昔日绮丽与凄迷的气息,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座精致的石拱桥,它们依然安静地伫立在江南密布的沟河港汊之上,伫立在逝者如斯的时间河流之上。它们犹如一个个忠于职守的守护神护卫着江南的山水田园——纵然沧海桑田,纵然孤独寂寞。我想,它们才是江南的灵魂。

画家陈逸飞用一幅画让周庄走向了世界,也让江南的桥有机会在各种颜色的眸子下展示出它们无尽的魅力。江南的桥,它的美不在于四通八达,不在于雄伟壮硕,它呈现出的是一种精致的美。它沿袭了乌篷船、黑瓦白墙的一贯的简朴与典雅。从任何一个角度看,江南都像是一幅没有边框的画——房屋在渌水中的倒影一直向你视力所不及的远方延伸,远处小如墨点的乌篷船不紧不慢地划来,甚至你可以想象到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渐行渐近。小桥、流水、人家,石桥……怎不令人荡魄销魂!

江南的每一座桥都有着令人敬畏的资本,每一座简朴的石拱桥都承载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岁月如水一般冲刷尽琐屑的过往,那青色的石板在亿万次的抚摩和踩踏下变得光滑润洁。偶遇一座刻字的石桥,都不禁让我浮想聯翩:这又是哪一位墨客在此留下的感叹?可是石桥上见不到任何文人的名字,唯有典雅光洁的桥身亭亭玉立,怀抱着一湾清水。水与桥相伴相依,相濡以沫,直到永远。

伫立桥前,我陷入了遐思。其实,我们真正顾念的并不是我们所见的,而是我们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都是暂时的,哪怕它历经千年也终归消弭,所不见的才是永恒。

能不忆江南?

【王淦生老师点评】作者以清新、诗意的文笔,抒写了自己游历江南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江南的独特的感受。江南,在很多人的笔下和心里,已经不只是一块具体的区域,而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种寄托。在本文中,作者借江南的桥,展示出了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有无尽的赞美,有一丝丝感伤,更多的则是一种倾慕与向往。无论我们的经济如何发展,我们的社会如何变迁,请留住江南这特有的美吧,别让它仅仅成为一种记忆!

(编辑/杨逸)

上一篇:思品中考专题复习——关注民生 共建和谐下一篇:《野犬女皇》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