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2024-08-05

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9篇)

1.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又将结束。本学期我校的重心工作是四星复审,我组老师在围绕学校重心工作的同时,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校本教研研究工作,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学期初全组老师根据实际教情和学情,协作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整个学期中全组老师都能严格按计划进行集体备课、推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学情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针对个人特点、班级特点、现有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二次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教育教学,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注意狠抓常规教学的督促和检查工作。平时我组成员就能注意互相督促检查共同备课、二次备课、听课评价反思等教学常规工作,共同进步。

二、加强对教科研的研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才能跟上前进的脚步,不被社会和教育教学大环境所淘汰。本学期,在教学之余,本组加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的钻研。全组教师能积极参各级各类的学习、参观、观摩活动,加强对教科研的研究学习,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1、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今年的集体备课主要是在电子备课平台上进行。要求青年教师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备,再针对各班具体学情,展示教师个人特色,认真做好二次备课。组内多次进行推磨听课,认真评课,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老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汇报课,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以达到培养新教师,提高老教师的最终目的。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和学校组织的学习、参观、观摩活动,并结合我校实际,做到资源共享,并认真学习研究好的课堂模式、好的课件、好的教学经验、好的评价机制,结合我校情况,有效的吸收创新,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本学期3月份,我组承办了一次区级教研活动,期间,苏杨老师和冯阳旭老师各开了一节区级公开课;4月份我组吕健老师在全市联片教学活动中开了一节市级公开课。

3、加强对教科研的研究学习工作。

本学期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案例评比活动,成效明显。本学期,刘付燕、胡翠丽老师在江宁区中小学教师自制电教教材(专题学习网站)评比均荣获一等奖。

三、进一步做好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本学期我校对校本教学工作抓得紧,我组共开设了《Photoshop初探》、《如何构建家庭局域网》两门校本教研课程,本学期主要由z老师和z老师执教。两位老师都能认真研究、备课、教学,组内其他老师也都能配合并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好校本课程建设工作。

这个学期中,我组老师都能认真细致的工作,做好学校布置的每一项工作,教学效果明显,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的提高。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争取更大的进步。

2.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建校以来, 笔者一直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教师的成长, 离不开集体教研氛围的熏陶和锤炼, 教师只有在教研组织中, 在参加各项教研活动中, 个人的才能和水平才能发挥和显现出来。信息技术教研组由于其专业的技术化, 工作的繁杂化, 专任教师少等特殊性, 往往形同虚设, 甚至根本不设, 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促进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建设, 才能进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面就信息技术教研组的现状及解决的办法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问题一:教研组人少, 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由于学校规模所限, 而且信息技术学科周课时少, 因而所配置的专任教师就少。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 集体备课越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也能减轻教师负担, 还能达到资源共享。但是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来说, 一个学校最多只有三四个人, 而且通常是一位教师任教一个年级, 规模小的学校是由一人任教, 甚至有的学校还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课, 而非专任教师。这样, 集体备课就成了空谈。由于人少, 信息技术教师处于各自为阵、自我发展状态, 缺少交流研讨的氛围, 正常的教研活动很难开展起来。

解决办法:加强区域联合及跨学段、跨学科联合。

不同学科, 不同年级的教学, 虽然各有特点, 但教学的基本技能是相通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可以积极参与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 学习其他学科课堂语言的艺术、掌控课堂的能力、调研方法等。同时, 各县、市、区可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把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 为信息技术教师创建一个开展教研活动的平台;相邻的学校也可组成区域的教研大组, 区域内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一起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研氛围, 在互相学习中促进教研组的发展。

问题二:教研组专任教师课多、事杂, 对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在许多学校,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 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 也是设备管理员、机器维修员和网络管理员等, 有些还兼任其它学科教学。“几乎和电有关的事情, 都会落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头上。”很多教师反映学校工作太忙、太繁、太杂, 特别是电教设备的维护工作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有时课上了一半会被其他教师叫出去忙各种事情, 甚至其他教师家里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会向信息技术教师求救。遇到大型活动, 加班是常有的事, 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同时, 还要忙一些闲杂事务, 不仅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或研究点东西, 而且到头来似乎也没有什么成绩, 自身的发展也就根本谈不上了。

解决办法:想办法将自己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放在第一位。

新课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强调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沟通能力。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首先是教师, “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课堂”。课堂不仅是个人职业修养、教学基本功等能力的演练场, 更是教师渗透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第一试验田。教师落脚点始终是在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中, 课堂不仅不能被忽略, 而且一定要将其放到首要的地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不仅要钻研专业技术, 更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只有站得住讲台, 才能有立身之本, “有作为才会有地位”!

为此, 信息技术教研组要为本组教师争取更多的机会积极参加省、市的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评比活动, 使自己尽快脱颖而出。通过这些教学业务、课堂教学的评比, 让自己在竞赛评比中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同时, 也要强调教学研究与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学反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学会反思。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 反思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案例, 参与课题研究, 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提炼和实践, 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问题三:培训学习的机会少, 交流不畅, 缺乏专业成长的平台

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有的教师工作好几年了, 从来没听过兄弟校或是大赛中同学科其他教师的课, 根本不知道这些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在学科培训时, 通常没有单独的“信息技术学科”, 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的了解, 造成一些教师闭门造车, 全凭自己的理解去教学。“有时候, 我真不知道这样教学生对不对?”一些教师扪心自问。

解决办法: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利用网络资源, 用论坛、QQ群、博客等方式参与交流。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要获得专业成长, 我们必须多与同行进行交流, 通过研讨、论坛、QQ群、博客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 分享成功的经验, 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 借鉴别人的经验, 吸取别人的教训, 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也可能顿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教研形式,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研组也可尝试以组的名义在网络上发动某个专题的研讨, 某个课堂环节的探讨, 督促本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促进教研组的专业化发展。同时, 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在网络上建立教研组的网页, 上传备课资料、课堂教学实录、教研论文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成果、学生作品等, 让外界同行和领导了解、监督、促进教研组的发展。

教研组的发展, 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组的现状, 也与教师个体的状况息息相关, 个人离开了教研团队, 就如一粒散沙。教研组的建设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风。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环境下, 信息技术教研组更要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依托, 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 积极组织各种教研活动,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来把全组教师团结起来, 凝聚起来, 培育优秀的团队精神, 培养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如何建设, 如何开展教研工作?使信息技术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指出了目前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3.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开展得很不理想:氛围不浓厚,活动方式单调。有的学校照搬其他学科的教研方法,没有学科特色;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活动。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信息技术教师少,难以形成教研氛围,教研难度大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开课的年级少,信息技术教师相对也少,有些规模小的学校甚至只有1~2名信息技术教师。这导致信息技术的教研氛围难以形成,活动开展不起来,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处于瘫痪状态。

(二)信息技术教师年轻,缺乏教学科研思想

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有干劲,懂技术,动手能力强,但缺乏教学科研思想。在他们眼中所谓的教研就是多看看专业技术书,他们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也不去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调,方法不恰当,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常常不能正确地解决,久而久之,教研的热情大减,直到消失。

(三)信息技术教师日常事务多,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教研活动

尽管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却被视为非主要学科,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成了非主要教师。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承担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余,还充当了学校的技术支持人员,包括为学校购置计算机设备,搭建校园网,对学校计算机房、网络设备乃至全校所有的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等工作。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处于忙碌状态,却不是忙在教学和研究上。他们很少有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很少有时间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和探讨。

二、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现实意义

所谓校际协作教研就是通过学校联动开展教研活动,将原本各自为营、孤军奋战的教研活动联合成一个整体,使教学研究有同伴、有参照体系,进而实现各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学校之间的友谊、教师之间的交往,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校际协作教研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校际协作教研能够凝聚各学校的优势力量,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各学校间开展帮扶活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际协作教研平台能活跃教研气氛,凝集教师人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名师引领下,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这样能锻炼教师的基本功,使教师拥有更多参与学习研讨的机会,拥有更多共享借鉴的资源,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校际协作教研能促使良好教研氛围的形成。名师的引领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资源共享、交流共进、分工合作,将教师从一些烦琐、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策略

(一)营造浓郁的校标协作教研氛围

积极宣传校际协作教研的目的和意义,让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能深刻理解校际协作教研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各学校之间信息技术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积极营造团结、和谐、进取的校际协作教研气氛。

(二)建立健全校际协作教研的机制和组织

建立和健全校际协作教研的机制和组织,是校际协作教研的保证。在校际协作教研区域,要选拔好教研大组长。大组长一般由协作学校教学经验丰富、对协作教研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也可以是协作学校的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兼任。校际协作教研组长要深入各协作学校,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于每学年初与教研员一起制订协作教研的工作要点和活动计划。制订计划要围绕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如开展以“抓训练、促成绩”为主题的活动,可以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有效训练”专题研究活动,以操作训练为“原点”,强化、优化、量化课堂训练,让教师从学习训练反馈中获得教学信息、了解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加强对校际协作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校际协作教研的开展首先需要各学校间的充分协调。协作学校要轮流承办活动,每学期开展的活动以不少于2次为宜。各学校要积极配合教研大组长的工作,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每次活动可推举一位负责人,负责人要根据商定的活动目标与内容,确定相关活动的时间、场地、方式、程序等。活动应尽可能邀请教研员、专家和学校领导前来指导,以加强校际协作教研指导的力度。

(四)建立校际协作教研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校际协作教研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校际协作教研开展的动力。校际协作教研应取得教研室等业务部门的支持,制订专项评估方案。每学年应召开一次校际协作教研工作交流评估会,在交流工作、查看材料、展示成果的基础上,从教研计划、活动组织、教研效果三个方面对协作教研进行量化评估,将评估结果记入当年教学工作评估综合成绩中,作为教学评优的指标之一,并对优秀的教研协作大组长进行奖励,对不胜任的大组长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开展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形式

信息技术校际协作教研的开展,要按照各协作学校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并以解决教师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一)学科问题研讨

学科研讨的问题应来自教师的实践,它可以是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是某所学校存在的个性问题,还可以是设计一个课例、讨论一个案例、解决一个困惑。研讨可以由教研大组长或提出问题的教师主持,其他教师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认识、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2013年上半年,衢州市常山紫港中学举行了一次名为“新课程、新课堂”的校际协作教研活动。这次活动,有两所学校各派出一位教师上公开课。课后,参加活动的教师按照新课标要求,从教学目标、新课的导入、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练习、学生作品的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讨论。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呈现出和谐协作的良好氛围。

(二)学术沙龙

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些传统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形成,离不开有一定专长的教师。在校际协作教研活动中,开展学术沙龙展示各校优势,可以促使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优势互补。如衢州市高级中学,学校大,信息技术教师多,技术力量强,加上一批青年教师勤奋、会钻研,他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用VB语言编写了学生练习、考试教学系统,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有鉴于此,我们在衢州市高级中学举行了学术沙龙活动。活动中,衢州市高级中学的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练习系统,其他学校教师深受启发。活动结束后,他们也相继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教学技能比赛

有时,单纯的教研活动对青年教师没有吸引力,而竞赛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校际间的优质课比赛,一方面为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检阅,为学校了解他们的课堂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4.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四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李金龙

装订线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这一学期以来,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工作,刻苦钻研,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研组素质和竞争力。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敬业乐教,发扬奉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工作计划 :开学初,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召开了教研会议,学习学校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总结上学期的成绩与不足,制订了本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常规教学与网络管理工作

1、认真完成常规教学:按学校要求实行电子备课,电子备课的条理清晰、认真细致,能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方面:基本是上机操作随堂完成。听课方面:教研组教师采取互听互评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积极学习其它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先进经验。

2、做好网络电教工作:① 教研组教师利用远教资源开发和组建校本教育资源网站,汇集教学课件、习题专集等,供全校教师教学使用。② 继续完善FTP服务器和内网的维护工作,实现校园网上公文通知往来和无纸化办公。③ 做好学生机房和网络中心的设备维护工作,并协力完成班级、办公室电脑的维修,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④ 电教工作,虽然该项工作比较繁重,但仍然尽力做好,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教室维护,日常而繁琐。⑤ 协助其他教研组,如英语、化学、数学等教研组的教师制作和完善课件,取得良好的反响。

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电脑,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校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

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加强管理,确保信息技术健康发展:调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及时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许多指导意见。

3、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步伐:我校的硬件投入一直遵循着“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每年都要规划投入,逐步添加和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力争营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环境,2012年3月,为了顺利完成八年级信息技术水平考试,我校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室。

4、加快信息技术培训速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操做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条件,经常组织教师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给予了有效师资保证。几年来,开设的讲座有:《word的基本操作》、《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怎样使用WPS编辑文件》、《怎样连接上网,怎样浏览网页》、《怎样实现校园局域网络共享》、《各教室终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怎样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Authorware入门》、等十几个课题,共计50多课时。

5、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坚持深入学习,认真备课,刻苦研究,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6、加强软件建设,不断丰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我们在发展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的公开课、说课进行录像,教师自制课件收集方面,我校保存了较多的校本资源,并 1

逐步扩充资源库。

7、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我们虽然取得一些工作成效,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3点: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远远不够。一是能够做到整合的教师数量还比较少,二是还没有做到经常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领导和教师不但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不怕困难、努力工作的奉献精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为坚持应用信息技术带来一定困难,所以造成软件开发和现有软件应用还不够。

3、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和应用还存在死角。教师坚持学习应用还不够,由于没有专职教师进行维护,计算机等电教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排除。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三、今后改进或加强的工作

1.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教、研、学素质和探索精神。

2.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五

从教学上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着重抓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工作。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使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得以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学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我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农村学生和县城学生参差不齐,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农村学生在以前对电脑接触较少,甚至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互帮带”的模式,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很多资料供自己学习。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

(6)做好机房维护工作,争取每节课每台机器都能正常运行,及时处理故障,保持室内卫生。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虽然在自己的主要工作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但还是有许多做得不到之初,主要是上班迟到的情况,以后努力改进。

建议:

1、机器配置落后,数量不够:

(1)我校高一、高二机房微机使用时间已久,机器配制落后,虽说坏了可以修,但速度越来越慢,4m的网速机器半天没有反应,学生性急,乱捣腾两下就死机了,建议尽快更换。

(2)高二每班有60个学生,机房机器每台能正常使用也就35台,每节课20多个学生无法接触电脑,建议增加机器数量。

6.信息技术教研组年度工作总结 篇六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由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要上好电脑课。首先,老师的计算机水平就要够高。所以我组把提高任课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作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研组教研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相互学习讨论某种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应用上,在平时机房维护、教师电脑维护中,我们也不断提升自身计算机水平,让专业化得到发展。学校配置了机房已有六七年,和同时期配备的其他学校的电脑相比,我校的电脑损坏率最低,这得益于平时的修理、维护与及时的更新。

二、积极组织教学教研活动

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中心,而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师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一年来我们重抓常规让教学保质保量,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求做到: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

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4、课后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期重点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教学,所教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利用计算机完成教学自己的作业,同时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三、完成学校的电教工作

电教工作众所周知,非常繁杂、琐碎,可以说只要与电有关系都会找到信息组,大到机房维护、教师电脑维护、广播室、主控室、会议室、电子备课室,小到刻光盘、做课件、传文件、打字复印排版,我组成员自嘲是万金油,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但我组成员兢兢业业,把每一件事都当大事来做,认真完成毫不马虎。可以说,信息技术组成员的认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精神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2、部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动手操作,影响了今后的学习。

3、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4、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5、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6、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7.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教改方式之一,其特征是以校为本,围绕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我区各学校的调查访谈可知,信息技术学科的校本教研存在以下问题:1多学科组成教研组,信息技术校本教研难有针对。2事务繁杂牵扯精力,信息技术校本教研难成常规。3理论不足缺少引领,信息技术校本教研难成规模。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走出这种尴尬局面,还得放宽视野,拓宽思路,另辟蹊径,探寻一条适合学校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教研新形式,为此,我们探索了一种校际联盟式的教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搭建校际联盟教研平台

基于学校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我们设想不妨走出校园,从一个相对便利的区域出发组建校际联盟教研组,开展校际联盟式的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新的空间。

1.构建联盟组织

校际联盟的构建,可以是民间的自发组织,也可以在区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构建。参加联盟的学校3~4所,人数在6~8人,以确保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也防止人员过多影响效果。联盟的形式一般有同质联盟和异质联盟两种,一般来说,地理环境、生源结构、学校规模、办学质量等因素大致相当的学校可以结为教研联盟;同样,上述因素差异很大的学校也可以结为教研联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培育之后,还可以产生第三种结盟方式——随机抽取,随机组成,以优化联盟的内部结构,促进成员学校的整体水平提升。

2.建立活动机制

由于这种联盟是非隶属关系的联盟,关系较为松散,行政制约力弱,因此要建立起活动的运作机制,以确保实际效果。一要落实组织方式。推举好组织者(召集人),一般轮流在各校开展活动,各校轮流承办。二要确定教研内容。定时、定点、定主题、定流程、定分工,确保教研时间能明确,教研地点能确定,教研主题够具体,教研流程能落实,教研活动能分工合作。有了这样从形式到内容的机制之后,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基本就能够得到保证。三要物化研讨成果。每次开展校际间的教学研讨时,都要事先对成果形式进行预设,提前做好相应的方案设计与具体安排,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梳理与反思。事实证明,对活动结果进行成果化表达,可以增强教师的成就感,激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与信心,推进校本教研的良性循环。

3.寻求专业指导

校际联盟式的教研活动具有民间性、草根性、自主性,由于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缺少理论积淀,理性思考不足,因此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低效性,研究水平达不到较高的层次。所以,要主动寻求区级教研部门、师训部门等部门和大专院校专家的指导,尤其在研究方向、教研主题、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成果归纳等方面寻求专业指导。通过自主研修、骨干引领和专家指导,不断提高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的层次。

制订校际联盟式教研方案

为更好地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发挥更大的实效,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浙师大附属笕桥实验中学、丁兰实验中学和景华中学这三所同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组成校际联盟教研组,统筹规划,共同商讨制定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

1.校际联盟教研的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促进联盟教研组每位教师的成长与提高。

2.校际联盟教研的总体思路

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上。

3.校际联盟教研的主要安排

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时间定为每个月第二周周四下午,遇特殊情况(如有区级研训活动)顺延,三联盟教研组的教师一起共同制订具体方案,各校轮流承办并负责组织实施。

4.校际联盟教研的基本任务

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的任务是要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的教育实践之间构建桥梁,使先进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并产生积极的成果;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设者;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文化环境,使校际联盟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共同体,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5.校际联盟教研的主要形式

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立足于课堂教学,以集体备课、微格研课和课堂观察为主要形式。集体备课主要针对某一选定的课题内容,通过独立备课、集体研课、比较论课等方式,在反复求同存异中明晰富有价值的教学点。微格研课主要是利用微格课堂,拉开听课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呈现出最平实的常态课堂。课堂观察改变了以往的听评课模式,通过边听课边观察、边观察边记录的方式,对课堂进行分项诊断。

6.校际联盟教研的后续跟进

上课教师要提供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师课件、学生素材)、反思感悟、部分学生作品等;听课教师要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撰写评课感想或反思感悟。每次校本教研之后都要及时整理资料,包括活动小结、观察报告、活动照片、课堂实录等,以便在区域内交流分享。

校际联盟教研的实施策略

教学研讨的真正价值在于课堂和教师,即促进课堂教学不断精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而后一个“促进”是前一个“促进”的结果,所以校本教研的价值指向是促进课堂教学不断精进,因此,我们将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定位:“基于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而展开”——课前备课,课堂上课,课后评价。

1.基于同课异构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能优化教学设计,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集体备课应建立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因此在我们的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中,确定了“同课异构”型的集体备课,通过独立备课、集体研课和比较论课三个环节展开。首先,确定好某一教学内容后,每位教师先独立备课并撰写出教学设计;然后,组内教师聚在一起,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进行分项研讨,最终形成书面文本,再分发给每位教师;最后,进行比较论课,老师们拿到集体备课的文本,在反复的求同存异中明晰富有价值的教学点,相互补充,实现智慧共享。

2.基于微格课堂的教学演练

精心准备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拿到课堂上去落实、去实现。以往的组内教研,1~2位教师,你上我听和你听我上是唯一方式,如果只有一位教师那就更难以得到同行的听课建议了。组成校际联盟之后,听课的教师多了,研讨的氛围就浓了。此外,采用“微格课堂”的形式,可以更好地研究我们的常态教学。

例如,在一次主题为“课堂中预设问题的有效实施”的教研中,由一位刚从教一年的新教师执教。为了更好地体现常态,不给上课教师和学生造成干扰,联盟组的其他教师通过现场实录同步观摩。课后,大家聚在一起议课,各抒己见,教研气氛轻松自由。上课教师感叹道,老师们没在现场听课,给她营造了“无人”的境地,可以更加自如地发挥。

3.基于课堂观察的分项诊断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这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与验证。在区域大主题“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的引领下,校际联盟式校本教研的课堂观察可以做得更加深入细致,将以往的经验型听课评课转化为专业化的观课议课,通过“分解教学内容”、“设定观察指标”、“分项诊断议课”来逐一分步实施。联盟教研组在进行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教研时,一般都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个疑难问题,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边观察边记录,这样精力才会更集中,观察才会更细致,数据才会更准确,得出的结论也才会更加科学贴切。

例如,我们曾连续几次就信息技术的“课堂提问”开展观课议课,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大家一起设计观察记录表,分工合作,归纳整理。其中一次关于“教师候答”数据统计显示:“没有停顿”占57%,“候答时间适当”占14%,“教师耐心等待”为29%,“候答时间充分”为0%。可见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很少“耐心等待”,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的提问其效果大打折扣。用数据说话,使得校本教研更加有实效,让教师意识到不仅课堂提问是值得研究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去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

校际联盟教研产生积极效应

校际联盟校本教研拓展了校本教研的平台,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实效性,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这三所同质学校的6位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联盟教研组,经过两年多实践探索,得到了区域、学校等各方的支持,使得校际联盟教研丰富有序,研讨内容不断深入,运作机制更加自主。联盟组的教师们真情投入,积极参与研究,在教研团队中得到历练,分享智慧,形成了主动发展、合作共享的校本教研文化。在近两年中,联盟教研组内的教师中有4人执教了区级公开课,在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比、指导学生竞赛等方面成绩显著提升,其中一位教师还在第二届全国机器人课堂教学中获一等奖。

8.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师资;教研活动效果;分区跨校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教研活动开始是宋丹丹的“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可结果却是赵本山的“左一层右一层,左一层右一层,都糊墙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人”上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够,领导的关注支持不够;从“制度”上看,严谨有余而人性化不足,方便领导、教研员为主而忽视普通教师之便利,使教师产生了不是教研会的主体,而是观众,是为个别教师的精彩表演拍手喝彩的。一次两次之后,就对教研会产生了抵触思想。

开展教研活动,一般都是让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的教师来观摩、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方法,使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惠及广大学生。如果组织一次全市性的教研活动,请假不来的人较多,教研会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而且越是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勤率越高。

为什么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勤率较高呢?和他们一起参加几次教研会后进行了一些交流,教研会的交流就成了他们的诉苦大会了。综合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杂务多,请假不方便。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都身兼数职,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电脑操作人员、课件制作人员、网页制作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等。开教研会正好碰上有事,就只能请假了。其二,非中考科目,领导不重视。其三,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教研会也就不会热心了,能懒则懒了。既使来了,也是人到心不到。不是想在教研会上学习到多少的知识,而是趁此机会可以冠冕堂皇地请假不上课了,所以中途溜走就不足为奇了。其四,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少,半路出家、被领导抓壮丁的多。这一些教师往往年纪都比较大了,学习新鲜的事情比较吃力。有的教师还有老花眼等眼部疾病,对使用电脑有着客观的不便之处。

组织教研活动如果常常安排在市区的几所学校,所在学校会厌烦,如果安排在农村学校,那么交通不方便。比如,我市的桃渚镇与白水洋镇相隔81公里,自驾车要1.5个小时,来回就是3个小时,如果教研活动安排一天,那么时间就很紧张,安排两天又有点浪费。参加教研活动要请假,有的时候请人代课,有的时候调课,有的时候还要补课等,工学矛盾时有发生。

组织整个市的教研活动较难,那就化整为零,实行“分区跨校”的教研模式。“分区跨校”是指在一个大的行政市内,按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教研室的组织安排下,以区域内学校的合作、联动的组织形式,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共同研究解决教学和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组建本市信息技术教研组。按学段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邀请特级教师担任顾问,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各级名师、历届教学大比武一等奖、二等奖的获得者、优质课评比优胜者、骨干教师等参加。分别推选一人为各学段组组长,二至四人为副组长。

其次,在各学段组中根据本市的行政区域,结合地理特征,

再分为若干个教研区,学段组组长、副组长各负责一个区。如本市的初中信息技术分为三个教研区:城区组;江南、大田、西北组;杜桥、桃渚组。

分为三个教研区后,组织的工作就麻烦了很多。一般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学段组成员开会总结上年度的工作,研讨本年度的工作计划,确定一个大主题和几个小主题。其次,各区选择一个或几个小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组内交流研讨。最后,组间分享教研成果。

为了能及时上传下达,学段教研中心组各成员任务就较重了。不仅要积极开展本校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还要开展本区域的教研活动,为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起到半个教研员的作用。

这样,使每个教研区组织活动时,减少了路上时间,能实现教研区内教研活动在一个上午或下午就完成:报道—观摩—研讨—总

结,这样的完整的教研流程。尽量使参会教师少请假、少调课、少麻烦其他教师,减少工学矛盾,提高参会率。

为什么在大型教研会上很多教师惜言如金,即使有想法也不发表呢?大型教研会往往会很严密,每一分钟干什么,哪位领导、教研员讲话都写清清楚楚,基本没有普通参会教师发言的机会。即使有所谓的交流,在这种大型场面下,大部分参会教师都选择随声附和或沉默。而且领导的讲话、专家的讲解一般都很严谨,基本上涵盖了教研会所要表达的意思了,普通教师很难有超越他们的见解,自知不如,那就更加难以讲出口了。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启发式”,可是在我们自己的研讨会上却是“填鸭式”,真有点嘲讽的意味啊。

在“分区跨校”模式中,教研会一般都只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有点相熟的,大家都是平级,讲话就没有诸多的拘束。即使有领导或教研员到场指导,也是“势单力薄”,与大家“打成一片”,不像在大型教研会时,坐在主席台上“一本正经”。这时,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往往讨论的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参会教师的思维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教研会真正地“研”起来。

在“分区跨校”模式下,因教研活动规模小、组织方便,所以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时间反而多了,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而且教研的方式也能多样化起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大田组的教研会尝试了一些专题教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专题。2012年9月20日,根据事先约定的内容,组内12位教师在邵家渡中学会议室举行了读书会。在会上,大家每人念一段教育理论知识,然后再就此理论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进行探讨。气氛热烈而宽松,对于一些不相同的看法、意见也能包容,承认其差异性。再如:集体备课。在某一次教研活动之中,发现有一位教师在电子杂志美化这一项非常拿手:上课时讲解到位;案例很漂亮;知识面横向联系很丰富;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总能及时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等等。课后一交流,原来她是美术专业毕业的,现在兼职教信息技术,所以在美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一方面能很好地驾驭教材,摸清学生的思路。于是,教研组提议,请她把课件、案例、素材拿出来,放在群空间中共享。这位教师也很爽快地答应了。由此拓展开来,结合集体备课的相关方法,约定每人每年必须申报一个集体备课教案,并收集相关的知识素材。然后开一节研讨课,大家再在此基础上讨论补充,形成集体备课教案。这样,三至五年之后就能涵盖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了。

“分区跨校”模式的应用,使参会教师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既教且研,且研且乐,使教研会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9.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屯昌县红旗中学王茀旺

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先后投入资金对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及相关设施进行维修与改造,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质量得到提升。这使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也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基础上,还为各级信息技术竞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校的学生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农村,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有的学生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们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

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学校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教研组工作小结;集体备课也按时、有序的开展;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且有带头中心发言,积极参加教研组的课堂教学专题性研究。每月组内至少

开出两节研究课,每月至少听课二节以上。并做好听课笔记。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组内九位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活动得到正常的开展,在集体备课活动上教师们相互切磋教艺,探讨业务知识,相互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信息组的专业知识。研读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我科组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师德师风整改学习,学习上级的文件与指示,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有关知识,并做好读书笔记,并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和科组活动时间进行讨论、研究与提升。

4、竞赛辅导成果较好

本学期由梁丽敏、吴起明等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并负责竞赛辅导,全国“计算机表演赛”屯昌赛区,6月18日在我校举办,九(7)班卫梦颖、八(11)蔡惠欣、许嘉坤、八(9)班庄旻浩、七(12)班邓小亮等获得一等奖。为我校及我屯昌争得了荣誉。并获得去北京参加比赛的机会。我校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学生获得最好成绩,也促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良性发展。

5、校本培训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要求,教研室的按排,编写屯昌县红旗中学《多媒体远程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教材(王茀旺编写),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电子白板培训(王茀旺、吴起明等负责)。

6、信息技术设备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按照标准化实验教学的要求,对信息技术设备的软硬件使用登记册、维

护登记册、借用登记册、财产登记登记册、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与总结、培训计划、培训教材、计算机室制度与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与管理制度、各类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及设施操作认识方法、各类制度总册、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现代教育技术近期发展规划等等整理、订装、造册。对信息技术设备及相关设施做到规范化管理与使用。

以上是本学期工作总结,我们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管理与维护好设备,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10.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

信息技术组本学期共有四位教师,在初一、二段开展“走班制”的模式下,我们四个老师一起担任初一16个班级的教学工作,还担任初二段16个班和初三段14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依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我校七、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于20xx年11月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相应的班级,这给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机器人教学提供了契机。但目前实体机器人价格还比较昂贵,且较难维护和管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运用了虚拟机器人作为实体机器人学习的软件环境和前奏,倡导学生在虚拟活动中思考、动手、协作、创新等实践性应用。

此外,这学期新加入项目:机器人超级轨迹竞赛、九宫医疗竞赛、wER能力风暴竞赛和虚拟机器人竞赛,机器人课程已贯穿在基础课、拓展课、竞赛中,力争打造有机器人特色的学校。同时,组里还协助学校创建创客教育、每年一次的中考英语听力考试、每学期末的网上阅卷操作员工作,以及负责机房管理、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关的工作。

(二)学期工作目标:

1、开展好教研组的活动工作。

2、参加信息技术学时培训活动。

3、组织组内教师一人一课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4、完成课题的第四阶段(结题阶段),平时教学积累为6月份结题打下基础。

5、积极参加上级有关教学比赛,论文评比等。

6、辅导学生参加5月份市级机器人竞赛。

(三)具体方法、措施:

1、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加强组内交流,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2、通过“一人一课”和讲座形式,夯实内功,让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

3、郑xx老师和xx老师,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机器人竞赛辅导。

11.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42-03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需要与之配套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秋季,省教研室根据《纲要》要求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全省使用,这标志着新一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不少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法、学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从全局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发展仍然是外力推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由于总结性评价效力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失去有效监管,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发展。目前,建构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2.多年中考评价实践,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淮安市是江苏省唯一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中考的地区,六年的信息技术中考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信息技术硬件配备、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其目前所采取的机考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却无法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

通过总结淮安市信息技术课列入中考后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立足本地课程发展现状,合理借鉴省内外成功做法,逐步完善全市总结性评价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进行实践检验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明“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

在本研究中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为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含检查、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效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定,旨在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指导教学。[1]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即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着眼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践形式表现为中考、期末检测等。

三、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系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促进并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采取机考模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两项。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虽然命题人员努力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尽可能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资源的整合与表达能力、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其智能化和人性化严重不足的弊端日渐显现。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到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动画、设计多媒体作品、创建个人网站等电子作品创作,这既是技能积累的过程,又是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若能引入作品评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的迸发,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将成为目前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

因此,本研究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讨和总结,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初一、初二期末测试进行作品设计,初三中考进行上机操作。

2.制定作品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信息加工和处理等模块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块总结性评价,其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电子作品的规划设计意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构图、色彩、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审美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评价这些作品,就必须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

经反复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作品:即规划意识、技术实现、审美表达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综合运用技术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

由于每种作品的行文规范不同、技术含量不同,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通过量规评价工具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设计作品评价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早有进行作品评价的自主意识,然而由于作品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所以常常会出现主观性和浅层性等问题,要使评价手段成为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工具, 就必须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因此,本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这一更加隐形的、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进行表达和人际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更新等特点,构建网络作品评价平台,是开展作品评价的基本条件。

该作品评价平台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收集作品并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2)具有多元评价功能;(3)具有教学管理功能;(4)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4.有效实施作品评价

当相关单元作品创作完成后,开设作品评价课,使用作品评价平台进行作品评价。

评价流程如下:

(1)熟悉平台,上传作品

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需要先注册用户,然后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再将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界面设计采用网页模式,简洁而友好,操作非常方便。长期使用后,更能感受到使用评价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

(2)听取意见,修订标准

评价标准由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构成,每一项指标分为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达到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公开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尽早理解评价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吸纳他们的建议,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

(3)当堂示范,指导评价

由于评价经验和能力不足,学生面对作品时,对评价标准仍然难以把握,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具体指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同学只能以“棒极了”、“太菜了”等简单词语加以概括。因此,教师要结合作品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尽量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

(4)主体多元,实施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评价。作品中“典型”问题的发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或者学生推荐。每一位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评;查阅同学作品,实施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明确个体在集体中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评后反思,完善作品

课堂上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保留作品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作品。[3]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多元评价的理念很新,但深入实施阻力较大。目前,实验校大多是一些示范校,在实验过程中曾试图将实验校扩大到乡镇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

2.教师和学生作品评价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尽管课题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但由于评价能力对师生而言都是高层次的能力,因而在一些实验校还存在师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江榕春.作品评价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

12.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二

网络协同教研是在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教研空间和环境下,采用协同的方式,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享教育教学资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由教师自发参与的在线的教学研讨活动。网络协同教研的终极目标是要求参与教研的每位教师能很好地配合、协同,使多种力量集聚成一个总力量,最终达到多方共赢的新局面。网络协同教研开创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是信息技术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可以为开展网络协同教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网络协同教研的平台及模式

网络技术、社会性媒介、移动终端等交互功能和智能化的不断增强以及广泛应用,为教师开展网络协同教研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提供了自由表达和平等交流的机会,让教研活动更加便捷。

一是交流平台,如可以利用QQ群组、微信群组轻松地利用文字、语音、视频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论坛或BBS进行交流。这些平台可以用来开展在线研讨、集体备课、案例点评、电话会议、视频教研、在线直播课堂等教研活动。

二是分享平台,如可以利用QQ或微信群组共享资源,也可以在学科教研网、QQ个人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发布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来分享各自的教研成果,如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研心得等。

三是存储平台,如可以利用FTP空间、百度或360云存储空间、QQ共享空间等平台存储文件。教研团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收集学科资料文献、教学资源、教研成果并分类存放,便于参与的教师随时下载使用。

四是教学平台,如可以利用Moodle、ITtools等在线教学平台以及自动录播等平台开展协同教学和教研活动。有些学校还开发了含在线课堂、作品展示、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实用功能的在线教学平台。

●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网络协同教研的策略

如今的网络环境和技术条件以及电脑和移动终端为教师开展网络协同教研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网络协同教研实际开展及研究情况,总结出以下问题及策略。

1.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研意识

网络协同教研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活动开展在地域上还不够广泛。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意识以及追求发展的自我意识仍不够强烈,学校、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科教研会等组织应通过制度、激励等方式引导和推动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如多开展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比赛或教学评比活动,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研和学习意识,让信息技术教师主动参与并快速适应网络协同教研活动,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取得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2.确保网络协同教研的有效性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将严重影响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网络协同教研的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要精心制定教研计划、设计研讨内容,可以通过调查或头脑风暴的方式广泛征集教师们的需求和建议,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核心问题开展研讨、指导和培训活动,如集体备课、论文写作、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如可以采用通过文字、语音、视频交流等方式进行研讨,充分调动参与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教研活动能否持续开展的基本要求。

3.制定教研相关规章制度

网络协同教研属于非面对面远程的网络型教研方式,从理论上讲它的系统连接度属弱连接,教研的约束力不强。在参与网络协同教研的人群中,通常发言和互动的只占少数,有些教师喜欢“潜水”,或者仅把网络协同教研作为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途径,缺乏参与和建设资源的意识。因此要制定教研管理制度,实现网络协同教研的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要适当布置一些任务,挑选优秀教研成果供其他教师借鉴等。

4.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往往起到带动和引领的作用,网络协同教研也一样。在开展网络协同教研时可以推荐这些骨干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等。当然也可以推荐有发展需求、有问题意识、有网络组织能力,特别是能形成研究话题的信息技术教师担任组织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网络协同教研的凝聚力。同时可以适当邀请其他学科的教师参与本学科的网络协同教研活动,以实现跨学科的教研活动,甚至可以邀请本学科的专家加入网络协同教研对教师进行指导。

5.做到线上线下教研相结合

传统教研中的专题讲座、教师培训、听课、说课、集体备课等也是比较有效的教研模式,特别是在情感交流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网络协同教研与传统教研不是矛盾的,不应该相互排斥,而应该互相补充,有机融合。例如,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但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位参与的人员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再加上教师碍于面子,有些尖锐的意见还不一定能当面畅所欲言,此时可以利用网络协同教研的形式开展评课活动,做到线下发展向线上延伸,充分发挥两种教研模式的优势,更好地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6.多发掘协同教研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关网络协同教研的应用平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及时关注这些平台的功能并尝试在网络协同教研中应用,以便进一步提高网络协同教研平台的实用性和便捷性,让网络协同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另外,对于大范围信息技术教师的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可以结合地域、学段以及学校层次,对信息技术教师以学校为单位按学段进行异质分组开展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帮扶的同时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与均衡化。

参考文献

[1]陈文红,焦建利,周岩,孙照.网络协同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信息技术,2013(7-8):4.

13.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三

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我校本学期教导处及教科研制定的工作要点及精神,根据信息技术教研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落实课改理念,组织全组人员深入地学习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推进我校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问题,努力为教学服务。

二、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严格围绕我校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 的教科研主题,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特别是联片教研和中心备课组活动,配合区教研室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博客管理。经常保持与校外的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组织全组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的新教材培训、区市级优质课、校本课程的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优质课等,在活动中学习借鉴全区各校优秀教师的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积累。

三、加强常规管理,严格要求以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规范本组教师的教案书写、反馈、导言、板书设计等环节,使教案充分的为教学服务,提前备课,提前设计,严谨教育教学。

四、加大本组教师的业务理论拓展学习,在本学期之内提高本组人员的多媒体软件应用技能,为学校制作多媒体宣传片和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及学生第二课堂辅导服务,同时也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加强校园网站的维护与更新,使网站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宣传窗口,成为学校管理的平台。继续丰富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为广大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资源保障。加强全校各室及班机微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满足正常信息技术教学,落实各项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度,并做好学期工作小结。

六、配合办公室、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做好材料打印工作。

七、组织高中学生信息技术会考的考试辅导。

八、信息教研组活动内容及安排

月份工 作 内 容备 注9月

1、组织全组人员学习区教研室、学校工作要点并讨论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信息技术系列讲座活动。

3、做好新教材的学习和研讨工作。

4、补充更新教研组博客内容。

5、参加区信息技术连片教研活动。

6、上报区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教师名单。

7、教学常规检查 10月

1、参加区教研室和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评比活动。

2、做好学校校园网站维护更新工作。

3、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

4、教学常规检查。11月

1、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活动。

2、组织高中学生参加信息技术会考。

3、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

4、教学常规检查。12月

1、做好期末考试复习工作。

2、征集学生全国电脑制作活动参赛作品。

3、教学常规检查。1月

1、做好期末的设备回收、检查维护工作

2、整理信息技术相关档案

14.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十四

本学期本组教研工作以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新课改标准和新教材、新大纲为依据,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和挖掘综合信息学科的潜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活动计划

1、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信息课的特点;

2、学科竞赛认真做好初高中学生信息竞赛的组织培训工作。

3、十一月份,结合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进行研讨。

4、第十八周开展有关学生电脑技术能力展示活动。

5、进行教学交流,互相进行听课、座谈,交流理论学习体会;

6、加强高中新课改标准的学习,为课改试验做好宣传工作。

7、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课堂教学研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三、活动目的

15.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五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模式

网络教研是指以信息技术理论为指导,以教育研修网络为重要平台,彻底打破传统的教研模式,实施开放化、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实现日常教研和网上教研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积极探讨,从而使教研活动得到有效扩展、提升且富有成效。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教研成为现代教育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研模式,能够全面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发展。同时,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教研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网络教研具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系列的优秀课程资源,满足教师的个性化的需要,让全体教师都能参与教研,积极参与沟通和谈论,使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运用,使教研活动具有网络化、信息化和时代化等特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教研模式以教育教研研修网为重要平台,包括教研资源生成、教研资料呈现和教师在线互动三个环节,使之相互联系循环发展。网络教研与传统的教研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实现骨干名师资源的最大化,网络教研活动能够容纳各种类型的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网络教研可以运用网络平台把课程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实施策略

1.采用电子备课,多主体参与

传统教研活动大多采用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需要参与教研的教师必须亲自走进现场,这往往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还受到时间、空间、经费以及人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难以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研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为教师实施网络教研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并以其为重要依托构建起新型的网络教研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研活动的作用。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备课环节,为进行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备课方式是教师进行个人备课,属于单一的个体行为,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教师可以把整个备课过程在网络上进行,实现教师备课的网络化,从而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化使用,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成立网络教研小组,做好备课的准备工作,组长确定备课计划和主题,对备课具体内容进行合理分工,让教师根据备课内容进行学习,自主消化具体知识内容,也可以与教研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然后,实施主体的网络备课,全体教师将资料提交平台,通过网络进行相互交流与探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设计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教研组长对教学设计建议进行汇总,交流达成共识并形成定稿,供教师共享。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集体备课定稿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采用网络电子备课打破了教师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化,让全体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研讨过程,让网络电子备课成为一种集体、共同的行为。

2.开展论坛交流,提高主体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为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在网络教研开展的具体过程中,首先,网络教研组长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需要,积极开设教学主题贴吧,教师可以把实际教学情况、教学反思、教学疑点等问题发在主题贴吧上,让教师以发帖、跟帖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与探讨,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在主题贴吧上进行交流,这样教师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讨论与探讨,从而使实际教学中一些具体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教师在相互交流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主体能力,进一步内化教材知识;同时,一些在线专家也要积极参与论坛讨论,充分发挥专家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强论坛交流的实效性。其次,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说课、评课以及磨课等诸多教学方面内容置于论坛上进行交流,使网络教研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比如:在教学《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把本节课教学的导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设计以及重难点的把握等内容上传到网络论坛上。然后,其他教师把听课的具体体会发布到论坛交流中,教师也可以针对“数据计算中涉及到数值引用和地址引用的理解运用,以及函数的正确选择和熟练运用”等问题进行对话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最后,其他教研教师对于听评课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表格数据的基本操作过程缺乏体验,实际运用能力较差,针对此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从而摆脱教师与教师或者专家之间面对面的尴尬局面,提升了教师的参与意识,增强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主体能力,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发展。

3.拓宽资源渠道,让信息呈现多样化

传统的教研活动通常采用讲座、示范课等个人主体的方式,这种教研方式属于信息的单向传播,个人在教研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其余人处于被动参与的局面,教研效果收效甚微。为了彻底改变传统被动的教研方式,不断拓宽教师的资源渠道,给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平台,教师要积极运用网络手段,把其看作教师获取、提炼、交流等信息的重要工具,不断拓宽信息资源的渠道,采用图片、录像、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体进行交流。同时,网络教研也打破了教学资料由教研员提供的单一渠道,网络教研的每位成员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创造者,实施多样化的资源提供方式。比如:教师采用“同科异构”的方式,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备课上课,并把课堂教学实录上传网络教研平台上,让更多参与研讨的教师观看课例,采用跟帖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探讨,使教师在观看课例中相互学习,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通过拓宽教学资源的来源和渠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不断丰富网络教研活动的资源,有效地扩展参与教师获取信息的范围以及视野,让其从不同的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此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总之,网络教研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方式,是信息网络技术和新课改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指导教研工作,积极采用电子备课、开展论坛交流以及拓展信息资源渠道等各种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使之成为未来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让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教研活动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积极转变教研方式,以信息网络技术为重要依托,实施新型的网络教研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本文在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研模式探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网络教研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研,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与平台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吴岚.《信息技术》网络教研现状及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16.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更为直观的刺激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时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因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生物学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

一、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例如,细胞大小的比较:通过展示图片,红细胞和针尖的比较,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红细胞的大小。因此,在教學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二、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景。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景,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事物本身。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让学习者进会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基因的突变:展示最近通过基因突变培育出的新作物,使学生意识到基因突变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诱导基因突变。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作用,对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整合。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上网操作,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提高了信息检索技能。

三、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时,要抓住“科学合理”这个关键,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切入点和时机,要避免不顾学生生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进行满堂灌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做法。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语音室、投影仪等手段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尽可能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比如:刚刚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制作课件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在课件上,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总感觉会缺少点什么,导致一课时幻灯片的数量多达三十来张,上课时就像放电影,走马观花,没有重点,喧宾夺主,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于是现在备课时会把幻灯片的数量控制在十张之内,精心挑选体现本课重点,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结:

17.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七

2011.3.8 我校现有三名信息技术教师,代课情况为:杨朋修九年级8个班,高克香八年级12个班,侯振七年级12个班。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区教研室和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下,认真执行教研室制定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通过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研究工作做总结,希望能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一、全面掌握教材,认真备教材,精简教材内容。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轻松、愉快的学习;注意精讲精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加强动手能力。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坚持做好集体备课。每周二上午第一节和第二节课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事先调好课,尽量把其他事情安排到其他时间,保证集体备课时间内三个人都能做在一起,认真讨论下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及微机室的维护工作等。

三、积极开展公开课,每人每学期都要在全校内开展一次公开课。开课之前认真准备,先在组内讲,相互提出改进的意见,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努力把最好的一节信息技术科展示在全校老师面前,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课的水平和魅力。

四、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各种素养为教学宗旨。《信息技术》主要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培养独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小组开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学生,推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加强业务学习和电脑维护工作。学习网络、电脑维护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电脑维护能力,并相互交流心得,来提高全体成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加强自我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本学期中借助新上微机室的机会,申请改造了两口旧微机室,认真研究新微机室的教学软件,通过刷新旧电脑的BIOS,成功移植了惠普电脑上的增霸卡,并且实现了功能的改进,不同容量的硬盘也实现了相互传递系统。

五、机器维护方面。为保证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安装一口新微机室;重新整理了有针对性的微机室管理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做好了微机室维修管理的分工,落实每个人的责任。但是工作中又分工不分家,有问题大家一起研究解决,制定方案。

18.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八

2013---2014第二学期

忙忙碌碌,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在这个学期,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机房电脑购置较早,设备老化损坏严重,我组老师克服种种困难,通过拆卸拼凑,使机器尽可能多的用起来,尽量保证学生的信息技术课能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开展。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导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在开学初就针对各个年级严格制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3、责任第一,管理好电教设备

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作,我们组教师切实做到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能自己检修的一定及时检修,需要保修的也及时向学校反映,尽量做到各类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教学工作。

4、积极配合各部门活动,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本学期学校各部门组织了多次活动,我组老师都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同时还分担了办公室、教导处的许多工作。

这一学期,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检查起来,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欠缺,还存在有懒惰思想;二是工作虽然很努力,可是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今后,我们一定在校领导及全体同志们的帮助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本组教师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信息技术教研组

19.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九

2014年8月10日,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NOC) 决赛落下帷幕。参加本次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让笔者感触颇多, 感慨、感动、感激、感恩……那么多的感受一起涌来。从初赛一路走到全国决赛, 我们团队每个人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次洗礼和淬火, 经受了凤凰涅槃般的考验, 最终取得了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全国一等奖、恩欧希大奖。

●理念:坚持让学成就学生

本次网络教研团队比赛, 力图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翻转”——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 体现“人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理念。

这些理念与我校“让学”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近几年来, 我校一直践行着“让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让学”, 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突出以“学”为本, 聚焦言语实践, 关注问题意识, 积极引导课外。“让学”课堂要让自主、让实践、让热爱。团队成员在比赛教学设计项目的预设环节, 努力践行着“让学”课堂理念。因此, 如何突出以学为本, 先学后教,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直是我们团队在本次比赛中坚持的关注点和落脚点。

●本质:自主合作关注语用

1.落实课标, 凸显文章特色

语文学科是一门涉及语音学、文学、朗读学等诸多知识的学科。语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 每一篇课文都值得反复研究, 不断琢磨。本次比赛在山东济南, 在赛前培训中, 得知教材版本尚未确定。于是在赛前准备环节, 我们随机挑选了台湾“翰林版”、“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一些文章进行集训。虽然我们平时一直使用“苏教版”教材, 对于相关内容已烂熟于胸, 但在着手于其他陌生版本教材的文本解读时, 难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我们通过相互的讨论、启发, 很快就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 即无论什么样的文章, 万变不离其宗, 在教学设计时始终要关注课标, 关注学情, 关注文本特质。正因为通过事前的反复讨论, 对文本解读的策略达成了共识, 形成了相同认识。因此, 在决赛环节, 当拿到课题——人教版教材五上的《丝绸之路》时, 我们胸有成竹, 很快进入状态。我们潜心研读文本, 发现这是一篇略读文章, 隶属“走进西部”这个主题。学生学习时, 绝不仅仅是了解西部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灿烂的历史文化, 更重要的是借助文本的品读, 落实教材“单元学习提示”要求:指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我们认为, 本课是叙事性故事,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 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首尾呼应。这也是一篇生动的美文, 语言简洁、明白, 典型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 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鉴于以上几点分析, 我们在初次的教学设计稿中设计了一个主话题:“中国使者为什么称丝绸之路为伟大的路”。

但在历经互评阶段后, 我们在对教学设计修改的过程中, 针对主话题及文章脉络有了新的想法。

【许慧】我认为主话题“中国使者为什么称丝绸之路为伟大的路”只关注到了文章的内容。

【王宁】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应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我们是否应该增加一个主话题:“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侯祥敏】这样就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内容的关注聚焦到关注表达。

【王宁】在梳理课文脉络的时候可以利用结构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渗透学法指导, 突出本课重点。研究性学习环节结束后再利用xmind软件画思维导图, 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文章首尾呼应、点面结合的写法。

【侯祥敏】书后生字中“凹”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 为了化解这个难点, 我们可以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并且, 为了避免文件路径可能产生的问题, 最好在PPT中采用嵌入的方式。

【许慧】在展示性学习环节, 兄弟团队认为我们拓展的图片使用太多了,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展示性环节利用PPT和电子白板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而延展性环节, 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体会和搜集到的更多内容发布到专题学习网站或班级博客中, 这样大家可以进行阅读共享。

最终的教学设计中, 我们做了这样一些修改:

(1) 主话题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形式。

主话题1:中国使者为什么称丝绸之路为伟大的路?

主话题2: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2) 板书变成引导学生画文章结构图。

(3) 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体会和搜集到的更多内容发布到专题学习网站或班级博客中, 这样大家可以进行阅读共享。

2.自主合作, 变革学习方式

“让学”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让自主、让实践, 所以课堂真正的精彩不是教师的设计有多么精巧, 而是学生学得有多精彩。因此, 在前置性学习环节中, 我们团队设计的是一个个精致的学生活动:我来学字词、我来读课文、我的研究、我的发现……

在教学设计的整体安排上, 我们一致认为:应突出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设计, 应该至少有两次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从关注内容到聚焦表达。要保证这两次合作学习到位、有效, 在教学设计的细节上必须对学生提出:要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 即每个小组成员能主动展开讨论, 仔细倾听同学发言, 及时进行补充交流, 对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积极的评价。这样, 学生小组学习的要求就更具体, 合作也会更有效。

●效果:媒体整合达成目标

虽然平时做个PPT不是什么问题, 可是参加这次比赛, 我们平时掌握的那点信息技术技巧, 简直是杯水车薪, 难以挂齿。但是我们没有胆怯, 采取自主学习、快速学习的方式, 现场“恶补”信息技术。通过快速学习, 课件制作熟练了许多, 但还是遇到了困难。比如, 在制作课件时, 需要插入一个视频, 本以为是“小菜一碟”, 可一插入PPT中就播放不起来。于是我们将视频转换MP4、AVI、FLV……格式, 一番尝试后, 最终FLV能顺利播放。本以为大功告成, 可是我们发现在上传前视频播放很好, 但是把视频下载下来后播放, 视频怎么都播放不起来。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又重新转换格式反复上传。依然还是失败, 我们的心像一块巨石坠入到了谷底。眼看还有最后一分多钟比赛时间要到了, 如果再播放不起来, 就回天无力了。这一刻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觉得心脏都要骤停了, 眼睛死死盯住电脑。大家屏住呼吸, 快动呀!一秒、两秒、三秒, 动起来了!动起来了!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险了。完成视频上传后, 大家都不住地感慨:我们的技术还是不过硬, 信息技术能力还需要磨炼, 还得下苦功夫呀。

为了完成竞赛规定的项目, 我们现场学习了很多的技术:如何运用录频软件, 如何运用“狸窝转化器”转化文件, 学习了一些简单动画的制作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团队中每个成员真正爱上了信息技术。先进的教学理念再加上超一流的技术,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比赛,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让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媒体的精心整合。

例如, 探究性学习阶段, 我们适时补充有关丝绸之路的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化抽象为具体, 丰富想象, 以此学习文章的表达,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内化语言, 提升语文的能力与素养。

延展性学习阶段, 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我们设计了拓展阅读或者拓展练笔, 要求学生把阅读的收获和“小练笔”及时上传到班级博客上, 班级的其他同学就可以阅读共享, 写作共享, 真正做到了海纳百川。

另外, 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不仅贯穿于课前的预习指导, 课中的讲解指导, 课后巩固阅读环节, 还尝试制作了微视频, 反复播放, 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现场竞赛, 团队的每个成员充分意识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学以致用, 能够围绕学习目标恰当地选择技术工具, 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

●协作: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无论是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初赛, 还是全国决赛阶段, 我们团队都做了赛前的模拟准备, 在学校李洪祥校长、丁雪飞副校长、蒋崇勇主任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下, 我们团队成员针对比赛的每个环节, 在文本解读、课堂设计、课件制作、评课、说课等方面进行了高强度的、艰苦而又富有针对性的训练, 都进行了充分的预设……比赛中的辛苦更是外人无法体会的。赛中, 团队成员白天经历争分夺秒的头脑风暴, 晚上几乎是奋战到凌晨三四点的推敲研讨和智慧碰撞, 清晨又是闻鸡起舞地接连作战……比赛的两天,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只睡了一两个小时, 还有的身体不适, 带病坚持。为了更从容地参加陈述答辩环节, 我们对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大量预设。既有语文专业问题上的反思, 也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自省;既紧密联系课标, 坚持最新教学理念, 又关注本校教学特色。特别是针对可视化陈述的内容, 我们精心准备, 献计献策。

【王宁】我们陈述的思路一定要清晰, 不妨分为“设计理念”、“设计亮点”、“修改完善”几个阶段, 第一部分一定要清楚地阐述我们本次设计的理念:翻转课堂、让学和思维导图的理念。

【侯祥敏】我校一直在践行着“让学”课堂的探索与建构, “突出以学为本, 聚焦言语实践, 关注问题意识, 积极引导课外”这几条, “让学”课堂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要在我们的陈述中体现出来, 而且要联系本课的教学设计作概述。

【许慧】《语文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文体阅读的要求, 具体到本篇课文, 我们指导学生抓住故事类记叙文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练习概述, 准确把握课文要点。这也是一个亮点, 可以把标题定为“落实课标, 凸显文体特色”。

【侯祥敏】媒体整合是另一个亮点。视频、图片、音乐、动画、校园博客、专题学习网站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丰富了学习途径, 化抽象为具体。

【王宁】在修改完善环节, 因为我们不仅听取了01团队较好的建议, 对于小组交流时的要求提得更为细致, 自己也对原先的教学设计做了进一步调整, 所以, 我建议将这部分分为“同伴互助”和“深入反思”两方面阐述。

【许慧】如果将我们的初稿和修改稿在PPT上同时出示, 对比鲜明, 效果可能比较好。

【侯祥敏】PPT的制作直接反映我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为了使其更加精美, 我们可以选用更具观赏性的字体, 采用不同的动画方式, 增加PPT的艺术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 由于事先大量准备, 评委所提的问题我们对答如流, 切中要点。最终, 我们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 全面彰显“让学”课堂魅力, 以其鲜明的教育主张、完善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及精当的陈述, 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现场观摩的兄弟团队都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 那一刻, 我们感慨万千, 又幸福无比!

●反思:深刻体悟走在路上

【许慧】作为教研组长, 我平时比较注重教研形式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经历了大赛的磨砺, 我发现除了经常采用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说课、讲述教学故事、课例研讨、示范观摩等形式之外, 我们还可以采用网络教研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提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从事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可视化表达的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作为教师必须能跟得上节奏, 踩得准步伐, 快速吸收新生事物, 成为更专业的技术人员。

【王宁】不经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虽然参赛的过程是艰辛的, 但正是这样的比赛给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而这段经历也将成为我们专业成长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值得欣喜的是, 我校坚持的“让学”理念与比赛中翻转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毋庸置疑, 如何把观念更好地转化为行动?教师如何巧妙地隐藏自己, 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 我们将继续研究。相信在不久将来, 我们会做得更好。而且, 我还有个想法,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可以拓宽视野, 不要只局限在本地区使用的教材上, 将目光投向更多教材:浙教版、沪教版、S版……用每一篇陌生的课文来挑战自己, 用你的设计将每篇文章都变成“学材”, 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侯祥敏】以团队形式参加比赛, 这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非常新鲜, 但我更想说的是“真好!”“人心齐, 泰山移。”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战, 我们携手并肩, 相互支持和鼓励, 这样的感觉真好!在交流研讨时各抒己见, 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 就能看到同伴的精心设计、精妙构思、精当表述……太多的金点子让人忍不住赞叹, 这样的氛围真好!循环互评凝聚的不仅是几个人的智慧, 透过交流的文字, 我们甚至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这样的收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真好!当然, 在海纳百川的兼收并蓄中我们不仅有分享, 也有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 教育智慧就在这样的团队互助中一次又一次地交流、碰撞。“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成灵光。”团队教研亦是如此, 这样的比赛形式一定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上一篇:人教四下语文教学总结下一篇:学会了什么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