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2024-10-04

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精选16篇)

1.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一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发生,是教师的良好期望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结果.此效应的产生决非偶然,在许多心理学理论中都能从不同角度找到其理论依据.在进一步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探究中发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 者:石磊 朱庆伟 刘蓉洁  作者单位:石磊(西安科技大学,人事处,西安,710054)

朱庆伟(西安科技大学,测量工程系,西安,710054)

刘蓉洁(西安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西安,710054)

刊 名:理论导刊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G44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   学生   积极心理  

2.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二

一、教师期望是学生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亦借用了“皮格马利翁”这一神话故事的寓意。他们主张向教师提供虚构的信息, 以表明哪些学生具有比现在还要大的天赋和潜力, 哪些学生可能是“晚熟者”, 哪些学生将取得相当大的进步, 并通过这些信息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提供给实验组学生的殷切期望和设想的区别对待, 结果造成了他们的智力比比较组学生显著地得到较大的进步。教师, 即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收到了戏剧性的效果。

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黑人儿童学校, 从一到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 并对18个班的学生“煞有介事”的做了发展预测, 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列出名单, 交给了有关任课教师。名单中的学生, 有些表现原本很好, 但也有一些表现一般甚至“不好”的学生。对此, 他们对教师们的解释是:“请注意, 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 而不是现在的基础”, 并叮嘱教师们不要将名单外传。8个月后, 两人又来到学校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测, 一年后又进行了第三次复测。结果是:他们所提供名单里的学生, 其成绩提高比其他未测试的学生要快, 并且在心理情感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 与教师的关系也相当融洽。连班主任也感到不可思议, 不得不请教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他俩笑着说:“其实, 我们是随意点的学生。至于他们成为班上的优秀生, 完全是您教育有方。您对他们特别关心和期望, 是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不管是哪个学生, 聪明的还是笨的, 只要教师对他有期望, 他总是会有进步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大, 他上进的劲头就越足。这种现象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反映了一个心理学规律:对别人的期望会产生一种难以觉察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这个力量可以推动被期望的人朝着期望的方向飞奔。这种效应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适用性, 形象的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希腊寓言中有句话“信心比天才重要”。一般来说, 教师对学生期望越高, 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证明教师期望是学生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难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体会还少吗?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期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 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 亦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但是能不能成功, 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关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 可以左右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 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作为教师, 应该热爱每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常讲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并从教师的关怀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清末民初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说:教育事业, 从积极方面说, 全在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消极方面说, 要十分注意, 不要摧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这是很有见地的。对于每个人来说, 期望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 蕴藏丰富。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 只有20%归功于智力因素, 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此, 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 人人都能成功。瑞典人莲娜·玛利娅生来就没有手臂, 左腿只有右腿一半长。可她获得过残疾人世界游泳比赛冠军, 会开车, 完成过诸多“不可能的任务”。她用传奇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超过自己想象的期望和潜能, 抛开“办不到, 不可能”, 才能点亮生命, 获得成功。拿破仑曾自豪地对他的部下说:“在我的字典里, 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期望和热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终身做学生的皮格马利翁

美国心理学家吉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 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 我们就无法开花成长。”用赞扬期望的方式开展批评, 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 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 但麻醉剂却能消除痛苦。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太阳能比风更快地使你脱下大衣, 而仁厚、友善的方式以及称赞, 比任何暴力更易改变人们的心意。”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学生热情上进、勤奋好学等积极的情绪, 需要老师的肯定和引导, 学生的纠错和改进, 需要老师的信任和支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 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 如果教师相信他们的学生是聪明的, 那么, 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 就会因为其教师的信念, 而真的变得聪明或更聪明。如果教师随意地、不负责任地认为某个学生不聪明、真笨、无可救药等。那么这个学生真的就有可能“破罐子破摔”……, 有意无意地按着理想中的“坏学生”的方向走下去了, 最终可能真的不可救药了, 后果令人心痛。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 期待就是暗示的力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说:“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 就不会具有强烈的的志向, 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之中”。一个期望的眼神,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个鼓励的大拇指, 一次中肯的点头, 一句真诚的赞扬……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 一颦一笑之间都流露、传递着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 教师要多创造“真实的谎言”, 时时处处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终身做学生的“皮格马利翁”。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 生命中的成功与失败, 常常与我们对自身潜能的认识与开发程度密切相关。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 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东西当做仿佛可行的东西来对待。”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就是人类对挖掘自身潜能的永恒期待。实际上, 对中小学学生, 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 特别需要的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 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 促进他们展现自我, 看到自己潜在的能量和优点, 从而满怀信心的不断争取成功走向未来。

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 像地球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源于太阳, 教育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家长, 我们的教师, 当别人把你的子女、你的学生看“扁”了的时候, 你千万要把他 (她) 看“圆”!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少儿, 就看你会不会鼓励他们, 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 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教育, 它唤醒的将是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美:罗森塔尔, 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待与学生智力发展[M] (.唐晓杰.崔允漷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文菁.中学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3]赵东海, 唐晓岚.挑战中国人的传统思维[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6.

3.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三

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的导师是从一则古希腊神话开始引出那堂课的讨论的。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在雕刻了一尊女雕像之后,爱上了那尊美丽的女雕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痴情的皮格马利翁每天都向爱神阿弗罗迪蒂(Aphrodite,罗马名字维纳斯)祈求能跟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女孩结婚。爱神阿弗罗迪蒂终于被他的真挚的爱情和恳切的期望所感动,就给了雕像以生命并赐名为盖拉缇亚(Galatea)。最后,皮格马利翁如愿以偿地和盖拉缇亚结为夫妻。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终身教授斯特林理维斯顿把这种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总结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或盖拉缇亚效应(Galatea Effect)。我的导师说,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可以用于人事管理和企业管理,对于教书育人的教育事业,这一效应同样适用。因为“you get what you expect!”(你期望什么,就得到什么!)。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室里,老师对学生的较高期盼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还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由于我的同学大都是德克萨斯州公立中小学的教师骨干,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能给出很多曾发生在他们的教室里的生动的例子去证明导师所说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的同学费尔南德斯十四年前刚从大学毕业时,直接接手了九年级(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初三)的数学课。在他的班上有一个聪明但却很顽皮的学生克利斯托夫,来自贫穷的墨西哥社区。由于克利斯托夫的父母都没有上完高中就辍学,他们并不指望克利斯托夫受多少教育。他们甚至对前来家访的老师说,“上不上学无所谓。反正将来有社会救济金,饿不死克利斯托夫。”可能从小感受到父母对上学的消极态度,克利斯托夫在课堂里的表现非常不好,经常在学校打架,欺负同学,令老师非常头痛。一天,费尔南德斯把因为故意绊倒女同学而被送到校长室惩戒的克利斯托夫领回教室。当其他同学去上体育课后,费尔南德斯没有批评克利斯托夫,而是出乎意料地给那个淘气鬼出了一道非常初级的数学题。当克利斯托夫给出正确答案后,费尔南德斯又给他几道简单的数学运算,小家伙都答对了。费尔南德斯欣喜地拍拍克利斯托夫的肩膀说:“你做对了这么多数学题,证明我的观察是很准的。我早就认为你很聪明并有出众的数学天分,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费尔南德斯还写了一封信给克利斯托夫的父母,只字未提克利斯托夫在学校里的不良表现,反而述说了自己对克利斯托夫的期盼。从未被人赞赏过的克利斯托夫被老师的表扬所感动,从此,竟然像换了个人似的总是表现出一副绅士相,再也没有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也奇迹般地赶了上来。是啊,将要做老师的人怎么会欺负同学,又怎么会不好好学习呢?今天,昔日的捣蛋鬼克利斯托夫真的在一所公立小学了做一名出色的数学老师,成了他的老师费尔南德斯在同一学区的同僚,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他身上有真实而具体的体现。

我所经历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全班的17个同学都叙述了他们各自的“克利斯托夫”的故事后,轮到我发言。我从前是一个生意人,没有教书育人的经验,所以我只能谈自己被老师教育的故事。在考入这个研究院之前,我曾在亚特兰大的一个社区学院上过一门“交流与技巧”(Communication&Skills)课。老师名叫尼可,是个身体虚弱的保加利亚人。她有英语博士学位但说话带有东欧口音。最麻烦的是,当她着急的时候,她还结巴。我们班上近20个学生分别来自南美洲,非洲,亚洲等非英语国家,英语基础都很差。碰到这样一位和我们一样来自非英语国家的老师,全班同学都觉得很抵触。于是,有的同学旷课,有的不做作业,有的甚至当堂嘲笑尼可博士的口音。我虽然没有逃过一次课,但是老师每节课留的大量的作业让英语基础薄弱的我实在喘不过气来。开学不到一个月,我也想旷课了。尼可博士看出我的情绪上的变化,私下里找我谈话。她说我们这个班让她很失望,但我唯一让她觉得努力工作是有意义的学生。她还说她喜欢“几滴汗水几分收获”这句中国谚语。学习外语需要长期的努力,她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而是快点改进英语早日考进研究院。在我离开她的办公室前,尼可教授拥抱了我,并送给我一本英语字典。在那本字典的扉页上,尼可教授写道她为有我这样一个认真读书的学生而骄傲。老师的期望让我深受鼓舞。从此,不论再多的作业,我也不再抱怨;不管其他同学如何抵触尼可博士,我总是认真上好她的每一节课。期末时,我的这门课得了全班唯一的一个A。最让我高兴的是,通过这门课高强度的英语学习,我的英语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我顺利通过了研究院的入学考试GRE。

4.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四

20xx年全国两会以来,“地摊经济”在政策话语中被赋予了更多功能。曾经被污名化为“脏乱差吵”的“地摊经济”,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在“人间烟火”“民生经济”和“就业经济”等话语的鼓励下,忽如一夜春风,在大小城市“热”了起来。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它经历了从被鼓励到禁止,再到承认其“合法化”地位的命运变迁。“地摊经济”在过去严厉的打压下,仍然具有顽强生命力,不可否认“地摊经济”不仅体现了当地的风俗文化,还拓宽了人们获得收入的途径。诸多学者对“地摊经济”展开过研究。xxx认为,“地摊经济”由于经营成本比较低,加之经营者层次多样,对其要求不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社会无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xxx认为,适度为“地摊经济”松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工就业。xxx认为,“地摊经济”提供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方便市民生活,满足消费需求。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被赋予了带动就业的政策功能。然而,地摊经济真的能带动就业吗?如果能,带动就业的效果如何?本文基于xx市xx区的调研,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立足于“地摊经济”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xx市xx区的市民和地摊主开展调查,咨询了解不同区域“地摊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xxx份,其中市民xxx份,地摊主xxx份。通过分析实地调研数据与政府发布的相关数据,研究探讨“地摊经济”的就业带动效应及问题对策。

一、成效分析

(一)“地摊经济”直接带动本行业就业

1.地摊行业的就业人员规模庞大。20xx年伴随着一系列政策支持,“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灵活的经济形式又再一次重回了经济舞台。调查显示,就xxxx区而言,有xx.xx%的人表示疫情导致失业;有xx.xx%的人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困难。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国内外经济状况面临严峻形势。地摊经济的门槛低等特点让疫情防控期间难就业的人转行摆地摊,养家糊口,以此增加了地摊经济的就业人数。

2.地摊主的收入总体情况乐观。地摊经济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市场经济和文明城市的构建,一些既无资本又无技术的人员实际上是很难就业的,在疫情的打击下更是毫无收入来源。而地摊经济的重新复苏和去边缘化,不仅仅解决了很多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很大的保障。根据图x可以了解到,地摊主的收入总体情况比较乐观。占四成以上的地摊主的月收入在xxxx—xxxx元。2021年xx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xxxx元,有七成的地摊主收入超过xx市的最低标准。地摊经济有三大特点:一是成本较低:摆地摊的行为由于不需要固定经营场所,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进货成本。二是可操作性强:摆地摊无需进行工商注册和技术,也不需要大规模的产品库存。三是流动性强:对于流动小吃车来说可以随机选择特定区域进行经营。这三大特点让这些无资本又无技术的失业者的收入实现从x到最低收入标准的突破,甚至获得更高的收入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战胜了新冠疫情冲击的难关,也为国家和政府减轻了负担。

(二)“地摊经济”的间接带动作用

“地摊经济”同时带动部分行业和相关产业人员就业。“地摊经济”背后牵涉的产业链十分庞大且复杂,从地摊售卖原材料的供应、摆摊辅助工具、地摊商业管理规范等等围绕“地摊经济”的环节都将会慢慢形成完整的商业业态。“地摊经济”在促进本行业就业的同时也会间接带动其他岗位需求,原材料行业、加工行业、物流行业、服务行业等就业岗位也会随之增加,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地摊经济”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以及党和政府的责任和担当。

二、“地摊经济”促进就业的不足

(一)从业主体动力不足

根据xx市政府最新公布数据,20xx、20xx、20xx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职工月平均工资约xxxx、xxxx、xxxx元,xx市20xx年最低工资标准为xxxx元。调查显示,地摊主收入较低,一般月收入xxxx—xxxx元之间,有xx.xx%的地摊主月收入在xxxx以下,只有x.xx%的地摊主月收入达到本市月平均工资水平。面对重大的家庭生活压力,只有xx.xx%的地摊主认为摆地摊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xx.xx%的地摊主每天需要摆摊x到x个小时,xx.xx%的地摊主会全天出摊,收入与工作时间明显不成正比,持续经营的压力大。

(二)“地摊经济”不稳定

调查过程中,地摊主表示:“相对于流动市场,一份稳定的工作要比这踏实得多”。地摊作为一种职业,不稳定性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收入不稳定、政策不确定、缺乏制度保障等方面。调查过程中不少地摊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担心政策一旦取消,政府会对地摊“一刀切”或是恢复以往的“游击战”局面,他们随时面临失业风险。同时,根据《关于改善灵活就业青年社会保障状况的提案》显示,地摊主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比如,地摊作为一种“非正规就业”方式,社保没有代扣代缴方,且地摊主大多缺乏自主缴纳的意识及能力,“后顾之忧”不可忽视。可见,新冠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即使“地摊经济”让许多失业人员再就业,但仍未让就业者心安。

(三)“地摊经济”与城市秩序有冲突

当一种行业给城市带来的弊大于利时,必将招致排斥而不能长久。“地摊经济”存在的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占道经营等不良现象直接与城市形象挂钩。自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开始后,地摊被贴上“脏乱差吵”的标签,许多城市对地摊一再打压,甚至地摊在部分城市销声匿迹。新冠疫情后随着城市“地摊经济”的复苏,政府对“地摊经济”“脏乱差吵”现象的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不少居民表示仍受“地摊经济”的困扰。如果扰民现象不能解决,“地摊经济”发展受到遏制也是情理之中。

(四)“地摊经济”缺少活力,可替代性高

调查结果显示,地摊主xx岁以下的不到xx%,中老年人居多,加上地摊售卖商品大多是食品、服装等产业,同质化严重,地摊因此又被戏称为“夕阳产业”。行业整体安于现状,缺少拼搏、创新精神。随着电商经济的兴起,方便、廉价不再成为地摊行业独树一帜的标签。地摊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一批又一批的地摊被替代。如果地摊行业不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前途堪忧。

(五)“地摊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商业开始复苏,大量因疫情失业摆地摊的人重回职场,“地摊经济”开始式微。这说明两点,第一,疫情时“地摊经济”的繁荣有赖于正规商业的让渡,当正规商业复苏,“地摊经济”“无还手之力”。第二,“地摊经济”是疫情时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但是促进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到最后仍然在摆地摊的大多还是疫情前那些人。xx在《发展“地摊经济”应给予弱势人群扶持》一文中认为,“地摊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草根经济。支持地摊经济,说白了,就是给弱势人群和中低收入阶层一个较为宽松的生活门路和收入渠道。笔者认为,“地摊经济”具有巨大的“保民生、促就业”的潜力,但只有当“地摊经济”不再作为解决短暂就业的选择时,当“地摊经济”吸引更多阶层的就业者时,才能真正发挥“地摊经济”的巨大潜力。

四、“地摊经济”促进就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政策扶持、全民参与点燃“地摊经济”。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发展不匹配的问题,随着大众新鲜感地褪去,“地摊经济”也在逐渐降温。如何促进“地摊经济”持续发展,吸引更多阶层的“地摊经济”就业者,不断增强城市的生机与发展的活力,最大化地带动就业效应显得十分重要。一是要通过完善的扶持政策促进“地摊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维持“地摊经济”活力和秩序。解决地摊主经营问题;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供就业保障制度;引导消费者有序参与,刺激消费,提升地摊主的收入。解决地摊主经营问题,提供就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引导消费者有序参与,刺激消费,提升地摊主的收入。二是要想推动“地摊经济”持续发展,带动就业,必须要实现特色经营,实现不可替代。要引导地摊主售卖更具有特色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5.1评析皮格马利翁神话故事 篇五

(阅读、感悟这段神话故事,写出对它的多种理解。)

• 塞浦路斯人皮格玛利翁(Pygmalion)看到这些女子过着无耻的生活,看到女子的生性中竟有这许多缺陷,因而感到厌恶,不要妻室,长期独身而居。但同时他运用绝技,用一块雪白的象牙,刻成了一座雕象,姿容绝世,绝非肉体凡胎的女子可以媲美。他一下就爱上了自己的创造物。雕象的面部就象是真正的少女的脸面,你一见就会当作是有生命的,你会觉得如果不是怕羞,她还很想人去抚弄她呢。艺术之高,使人看不出是人工的创造。皮格玛利翁赞赏不已,心里充满了对这假人的热爱。他时常举手去抚摸它,看它究竟是血肉作的还是象牙雕的。他简直不承认这是象牙雕的。他吻它,而且觉得对方有反应。他对着它说话,握住它的手臂,只觉自己的手指陷进它的手臂,于是他又怕捏得太重,不要捏出伤痕来吧。他向它说了许多温存话,有时送给它许多姑娘们喜爱的礼物,例如贝壳、光滑的卵石、小鸟、五颜六色的花朵、百合花、彩色球,以及树上滴下的、眼泪似的琥珀。他替它穿起衣服,给它戴上宝石指环,项上挂了一长串项圈,耳朵上戴上珍珠耳环,胸前佩上项链。这些都很美,但是不假装束的雕象本身的美也不亚于这些。他在床上铺好紫红色的褥子,把它睡在上面,称它为同床共枕之人,把一个软绵绵的鸟绒枕放在它头下,好象它有感觉似的。这一天正是爱神维纳斯的节日,全塞浦路斯岛都集会庆祝。一只只的小母牛,角上挂着金彩,牵到神坛前,雪白的颈上吃了一刀,神坛上是香烟缭绕。皮格玛利翁也在神坛上供过祭品。站在地上,结结巴巴地祷告道:“天神啊,如果你们什么都能赏赐,请你们赏给我一房妻室„„”。他没有敢说“把我的象牙姑娘许配给我”,只说道:“把一个像我那象牙姑娘的女子许配给我吧。”金发的维纳斯正好在场,知道祷告人的心意,于是显示了吉兆。祭坛上的火焰连跳三跳,发出三次光芒,他回家中,就去看雕像,俯在榻边,吻她。她经他一触,好像有了热气。他又吻她一次,并用手抚摸她的胸口。手触到的地方,象牙化软,硬度消失,手指陷了下去,就像黄蜡在太阳光下变软一样,再用手指去捏,很容易变成各种形状,如此经过处理变成有用之物。这位多情人十分惊讶,又高兴又怀疑,生怕自己弄错了,再三地用手去试。不错,果然是真人的躯体!他的手指感到脉搏在跳动。这位帕福斯①的英雄连连感谢维纳斯,又去吻那嘴唇,这回是真嘴唇了。姑娘觉得有人吻她,脸儿通红,羞怯地抬起眼皮向光亮处张望,一眼看见了天光和自己的情郎。在结婚的时候,维纳斯也光临了,因为这段婚姻原是她促成的。当月亮九度圆缺之后,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帕福斯,这座岛就是从这位女儿而得名的。

• ① Paphos,塞浦路斯岛上的城市名。•

6.关于企业并购中的财务效应研究 篇六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效应 财务风险

一、企业并购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

(一)企业并购可以产生避税效应

由于各国对不同类型的资产所征收的税率不同.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因此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例如。具有大量自由现金流的企业。如果支付股利会给股东增加个人所得税.或者回购股票则易改变股票行市并对企业和股东都将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而收购其他企业的股票.利用盈余抵补亏损.可以规避支付股利带来的即期个人所得税,大幅度减少或延迟所得税额。同时.并购方如不是用现金购买并购目标的股票.而是按一定的股权比例转换.则可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转移.并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的目的:或者并购方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以换取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并在一段时间后再转换成股票.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此外.如果并购方负债率很低.则并购后企业综合负债率提高.在不大幅提升财务风险的同时。可带来巨额的利息抵税效果

(二)企业并购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指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企业面对的是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动机、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的世界。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使用价格机制需要支付成本,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通过并购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借助并购得以扩大规模.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提高了专业化程度。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单位产品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增强产业内的排他性.实现规模效益:二是企业在交易中必然会发生选择交易伙伴、选择交易方式和监督交易进行的一些费用.从而发生大量的交易成本.而企业并购后——无论是对上游企业还是对下游企业的并购.运用企业内部的行政力量来重新配置资源,相关经营活动的协调更容易。都可以减少交易环节.以节约生产要素的购置和产品销售的费用:三是企业进入新的产业或新的市场,往往需要较多的投入,而通过并购利用其已有的网络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充分利用被兼并企业的关系网络资源如社会关系、人力、物质等,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竞争优势,从而减少进入新领域或新市场的风险成本。

(三)企业并购可以产生财务预期效应

财务预期效应是指由于并购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票价格的高低。虽然股票价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现金流量只能依据企业过去的表现如销售额、税后利润、股息及股息分配方式等进行判断股价在短时期内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只有在企业的市盈率或盈利增长率有很大提高时,价格收益比才会有所提高。由于并购时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影响股价。成为股票投机的基础市场对企业评价提高就会引发双方股价上涨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较低价格收益比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提高企业每股收益,让股价保持上升的势头。在美国的并购热潮中.预期效应的作用使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投机和剧烈的股价波动。由于并购方规模往往较大。证券流动性较高.企业的市盈率通常被用作并购目标企业的市盈率当并购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低于并购方的市盈率时.说明由于种种原因对企业评价偏低。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兼并有较低市盈率但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从而引起市盈率的上升.造成企业的股票价格上涨.可以产生财务预期效应。[!--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

(四)企业并购可以提高财务运作能力

企业并购后.由于规模和实力的扩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得以改观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财务运作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并购目标难以直接从外界得到大量的资金或资金成本过高.往往缺乏自由现金流量.而其行业的需求却预期会增长.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使企业发展受到资金的限制,而并购发生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化活动对资金统一调度.并购目标可以从并购方得到闲置的资金.投向具有良好回报的项目.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收益.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资金的整体使用效果更高这种良性循环可以增加企业内部资金的创造机能,使现金流人更为充足。二是一旦并购成功.对企业负债能力的评价就不再是以单个企业为基础.而是以整个兼并后的企业为基础.这就使得原本属于高偿债能力企业的负债能力转移到低偿债能力的企业中,提高了那些信用等级较低的并购目标企业的偿债能力,为外部融资减少了障碍三是并购后控股企业的负债能力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使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产生很大的杠杆作用.层层连锁控股可依据同样的资本取得更多的借款,从而提高负债的可能

二、企业并购容易引发的财务风险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事前知识的不对称.即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知识或真实情况信息永远少于被收购方对自身企业的知识或真实情况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风险常常表现为未及时发现被并购企业存在资产权不清、有未充分披露的担保和诉讼、被并购企业高管层可能的舞弊现象等。这种信息不对称风险.源于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和事前调查的疏忽大意由于财务报表的固有缺陷和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财务报表的认识不足往往会导致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真实资产与负债状况以及未来现金流量产生”错觉”.收购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况下采取贸然行动.往往只看到并购目标企业诱人的一面过高估计合并后的协同效应或规模效益.而对目标企业隐含的亏损所知甚少.一旦收购实施后各种问题马上暴露出来.从而影响了并购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并购成本.引发财务与法律的纠纷.影响并购融资的安排.影响企业整合的进程.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并购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一般而言.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是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大型的企业并购活动.有时用本公司的现金或股票.有时则利用杠杆融资并购等债务支付工具.通过向外举债来完成并购。无论利用何种融资途径。均存在一定的融资风险。特别是在我国,由于融资途径和收购价款支付方式的限制.实施业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更给收购方造成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以自有资金进行并购虽然可以降低风险,但也可能造成机会损失,尤其是抽调本企业的流动资金用于并购.还可能导致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困难一旦企业的自有资金用于收购.而重新融资又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不但造成机会成本增加,还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借款、杠杆收购等方式来完成并购。[!--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下一页(三)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企业在完成并购后,通过并购形成的新企业因规模过于庞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以致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经验共享互补。在通过并购进入某一行业或产业,进行产业组合、转移投资方向等一系列大动作时.往往会面临巨大的产品成本风险和市场壁垒风险再加上被收购企业的价值和市场潜力往往被高估.并购后其经营业绩未必能达到预期水平.从而使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市场份额效应都无法有效发挥同时.企业规模并不决定一切,有时无限制扩大企业规模.反而会限制效益的提高.而多元化经营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定能够足额弥补其带来的成本增加。此外,为了保持目标企业的持续经营.收购方很难阻止目标企业债务链向己方延伸.甚至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目标企业债务的承担主体.这样做的财务风险大,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企业并赡中的财务管理建议

(一)注意防范信息风险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既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等宏观环境因素.又有并购方的企业环境和资金状况的变化、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并购后管理协调和文化整合的变化等微观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其中括法律、财务、人员、市场网络、专有技术、独特的自然资源等.所有这些领域都可能形成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原因因此.并购前应聘请经验丰富的资产评估、法律等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所在的东道国宏观环境、产业环境、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并作全面客观分析。对目标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量作出合理预测.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慎重选择并购目标。

(二)注意防范融资风险

企业在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应对并购资金需要量进行客观预测,认真规划融资结构,合理确定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以及债务资本的长短期限比例一般情况下.用现金方式收购的每股收益的预期值应高于用股票方式收购的每股收益预期值.但用股票收购的债务负担将明显低于用现金收购的方式如果并购的投资报酬率高于债务利率.采用现金收购方式为好.适度运用财务杠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防范偿债风险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杠杆收购这一融资方式实现.实质是收购方主要以借债方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产权。继而以并购目标企业的资产或现金流来偿还债务。

(三)注意防范涉税风险

企业要充分考虑税收效应.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大胆创新.争取在合法范围内减轻双方的税收负担,以增加并购成功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说,各种资产如现金、债权等都有可能成为支付手段.因此要多采用组合证券支付方式,以满足各方利益的需要。一般说来.现金支付会使目标公司及股东增加税负。而换股交易则是免税交易。但是。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并购.如果并购前的企业存在重大的涉税违法行为.即便当时未被税务机关查处。在并购后一经查出,并购后的存续或新设企业都将承担巨额的财产损失或股东权益损失.甚至声誉损害[!--empirenews.page--](四)注意防范营运风险

7.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作用,应用

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对教学的启示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 一生酷爱雕刻, 曾精心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 而且爱上了这个“少女”。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神灵, 在神灵的帮助下, “少女”活过了, 成为他美丽的新娘。人们从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 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在1960年, 哈佛大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 对这一效应做出经典证明。 (1) 因此,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或者期望效应) 。

目前,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很多方面受到广泛运用。由此, 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雕刻”的过程, 教师即是雕刻师, 而学生则是雕刻师手下的作品。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予以期望, 且把这种期望暗示给学生, 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 辅导等, 那么教师就会对获得期望信息的学生产生一种鼓励的效应,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 进而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2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基础科段的教育尤为重要。其主要表现为:

2.1 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的期望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卷上的分数, 而是多方面的。譬如说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劳动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这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效应在我国教改方面提出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这一历史巨变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师也是这样, 才能全面检验自己的教学成绩和自身的影响力, 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

2.2 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认为其本身就是一种爱, 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就是一种教育”。 (2)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等特点知道:初中生是由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 相对于小学生而言, 分析力、思考力比小学生成熟, 身心发展逐步成熟, 看问题要全面一些, 透切一些, 但相对于成年人来说, 他们的认识又是比较肤浅的、片面的, 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本上没有形成。据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给予无形的期望, 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自己、鼓励自己、寄希望于自己。因此, 通过它, 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教师在关爱自己的情况下,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也能使学生认识到,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 争取各方面的发展, 以报答教师对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

2.3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学校, 尤其是农村学校“控流”的重要措施之一

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控流”的一种重要措施, 在农村学校特别适用。因为农村学校特别是初中, 由于年龄在增长、身体在增长, 又由于受现代农村中“打工潮”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薄弱, 导致了许多的学生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 毅然加入了外出的打工的队伍, 去谋求眼前的利益。就其原因在于农村教育观念比较淡薄, 深受自然经济时代的小农意识残余的影响;同时, 农村经济的相对衰退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剖析这些现象, 对学生进行思想, 特别是教育观念的更正, 对学生寄予不同层次的希望。这样, 就可以是学生从一种盲从的心理状态逐渐开始清晰, 回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兴趣当中来。如果再继续给予鼓励、期望, 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流失问题, 而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样,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也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3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第一, 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因为随着现代经济观念的改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饿心理和观念影响越来越大。况且教学过程本身就蕴涵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关系, 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来转化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才能充分地检验。如果教师采用家长制或高压政策, 使学生表面上信服而实际上是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 从而产生讨厌教师, 并且把这种讨厌转嫁到对该学科或其他方面的学习, 致使教与学效果都不好。所以, 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与教师的共鸣, 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和平时的言行, 自发地达到学习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一致。

第二, 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包括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家庭环境, 最重要的则是在学校、班级等小集体内所处的位置, 所扮 (下转第49页) (上接第47页) 演的角色。从这些情况出发, 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这样, 才能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 从实际出发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取得实际的效果。譬如说, 在一个班级里, 针对较好的学生, 应该在无形中提高要求, 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奋斗;针对一些中间学生, 应大力鼓励, 严格要求, 争取向优等生看齐, 努力追赶;针对相对的差生, 则应该发扬其优点, 改正其缺点, 教育其树立坚强的自尊自信心, 向中间生看齐。这样, 在无形的调动和鼓励之下, 形成了一个学习积极性极高的学习氛围, 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从而为整个班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作用。

第三, 应保证思想教育的方向性。教师在贯彻运用这一效应时, 应在各个方面进行横向的和在各个阶段进行纵向的运用, 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运用。只有保证思想教育的方向性, 才能培育出有益于社会的人。在这一强有力的保障之下, 对各个方面、各个时期的培养、鼓励和寄予希望, 才能取得最终的实际效果。

第四, 应承认学生的可塑性极大。皮格马利翁效应, 其本身就包含和承认了学生的可塑性极大这样一点。所以在运用中不要歧视学生, 要采用一视同仁的态度, 特别是针对所谓的调皮生, 所谓的差生。其实, 这只是教师的偏见, 没有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 故在使用这一原则的同时, 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 在进行评价时, 针对优缺点客观地评价, 但要多以鼓励为主, 运用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言语。这样, 就会让更多的学生力争上游, 但作为教师, 在此时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鼓励, 对学生提出要求, 形成一个正确的优良的竞争局面和意识。

第五, 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靠自身硬”。作为教师, 时时刻刻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言行一致,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让学生信服。只有这样, 教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特别是期望的信度才会更高, 效果也才会更明显。否则, 只能引起学生的无趣性, 更有甚者会让学生嘲讽:自己就不行, 还要求别人。

总之, 在现代的教学中, 皮格马利翁效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期望率逐渐上升, 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 要运用这一效应并非简单的、孤立的、静止的过程, 而是一种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形式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前提, 从客观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和教学。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做到有血有肉, 有神有形, 才会收到实际的预期的效果。反之, 就会变成一种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教育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李超.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 2009.7.

8.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八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教师,目前面临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三多一少”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培养,成了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难题。

何谓“三多一少”?“三多”即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的多,其成因无需赘述;“一少”即贫困家庭的少,这全靠党的政策和社会的进步。在城乡结合部,多属经济开发区,占用了农村耕地,国家对农民赔付了土地补偿金,农民离开土地后,或外出打工,或进城经商,老人在家又有养老金或退休金,经济条件有了很大好转,很多家庭越来越富裕。

这些孩子留在家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自然成了孩子们的“全职保姆”或“老书童”。这种隔代抚养常常是关爱有加,训导不足。于是,这些孙辈享受到的往往是宠爱、偏爱,甚至是溺爱。因此,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慢慢地滋生出来了。最典型的表现是:当你安排他做什么的时候,他会理直气壮地反问你:“凭什么要我做呢?”当你指出他的缺点的时候,他又会极不耐烦地反问你:“我又怎么了吗?”这“凭什么”“又怎么”成了很多孩子的口头禅。这就折射出了隔代抚养祖辈在孙辈心目中威信缺失的弊端。

至于孩子被娇惯后的诸多表现,在此先不细数,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都有可塑性强的特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塑”呢?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概述

重塑这些孩子,我最欣赏的方略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直称“期待效应”。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根据希腊神话的启示进行试验提出来的。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候,塞浦路斯有个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性格孤僻,为规避塞浦路斯妓女而一人独居。他善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他祈求爱神阿佛洛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洛狄忒为他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根据这个故事的启示,罗森塔尔进行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上了名单的18个学生,个个成绩都有较大的进步,各方面都很优秀,且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三、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必须具备的要素

1.期待者的威信

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是美国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著名心理学家。在那次实验中,他称校长是他选取的“最能干的教育专家”,校长又称相关教师是他选拔的“最优秀的教师”,而学生又是“最有发展前途者”。这一连串的“谎言”因最具权威性,所以才能形成后来的结果。中国有句古话:“男服学堂,女服嫁”,意思是,在孩子心目中,自己的父母长辈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人,只有学校老师或婆家的人才值得敬畏。时至今日,也依然如此,父母长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也只是絮絮叨叨、甚至是懒懒散散的凡人形象,老师才是完人。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就是最具权威者。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理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社会责任,作一个对孩童实施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典范。

2.期待结果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期待结果估量后自认为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期待结果对自己又有意义,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显而易见,我们不可能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什么什么家,但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长处,而社会用人正是用其所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暗示、诱导学生发挥特长,为国家造就方方面面有用的人才。

3.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按“憧憬—期待—行动—感应—接受—外化”的机制产生

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学生个体的了解产生美好的憧憬,暗示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输入极有帮助的知識材料,并及时予以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特殊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接受老师的种种爱心和帮助,进而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老师所期望的结果。这一链条式过程,哪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否则就会影响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产生或强度的大小。

在当前,除了对这“三多一少”的孩子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因材施教外,还亟须运用这一效应进行能力和品格方面的共性重塑。如,对孩子动脑动手、自理自控、独立应对、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积极向上、正常交往、关心他人、感恩分享等方面的精神塑造。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重树儿童习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期待总会开花,赞美总会结果。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孩童依然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翡翠湖小学)

9.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九

织里实验小学 胡慧

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文章的思想产生共鸣,我了解一下作者和作者出版本书的目的。就像与作者面对面地交流。《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作者是北京市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与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有《当代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学软件的应用与评价》等著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我通读了一遍,我的体会是:这是一本值得每个教育者一读的“教育宝典”!此处的“教育者”,即包括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也包括学生的家长。《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共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分别编排了21、24、19个心理效应。更让人欣喜的是每一则心理效应它不仅有生动具体的事例,透彻的效应分析,更有根据这一效应,我们在教育中的具体操作。

刘儒德教授摆脱了心理学严肃、枯燥、呆板的面孔,写得非常有趣而且实用。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是以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开始,然后再介绍此规律或效应的心理学背景,接着举例说明其在教育、教学或管理中的应用。有几例让我印象深刻,如:<要想吃肉先的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选用学生的最爱做奖励‘乖,吃了这些蔬菜就让你吃肉’;‘做完作业后让你看一小时的电视’等等此类的高频活动来奖励低频活动。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几句老话,‘先吃苦,后吃甜’、‘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作用、效果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个人认为心理意境却是一样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这篇文章在乎的‘付出’,而古人在意的‘收获’都是在一个心理作用之下的异曲同工。如南风效应通过一个北风与南风比赛的寓言来说明教师应该有一颗如南风一般温暖的心,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心存感激;仰八脚效应通过三个演讲者演讲的故事来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求教师走下神坛,远离神位,以一种平常人的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出丑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却不可乱用,只有具有一定的资本的时候,方可谨慎行之”。如第十名现象。这也是现时教育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些教师是存“人性关怀”,但是他们往往把这些关怀集中在某些优秀,听话,懂事的学生身上,从而使这些学生“万千宠爱在一身”,在班里和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等他们走进社会,却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学习上远远的落在后面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学业成绩考查学生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却在考试中难以体现出来,这些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在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其学业智力发展时,成功智力的发展却滞后了,反倒是那些第十名左右学生的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一直保持协调、平衡、其成功的概率也高”。这个试验也告诉我们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智力成长,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发展多元化评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阅读这本书丝毫没有觉得心理学是那样的严肃,学术,一反平时对教育心理学晦涩难懂的认识,反而感觉到这本书充满了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一篇篇文章读下来,不仅仅激活了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还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却与我们日常的工作联系得是那么紧密。我们一方面为自己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运用的心理学规律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另一方面也在纠正和变更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符合心理规律的语言、行为习惯和心理模式。合理、巧妙的运用心理效应,实现心理效应与教育实践的无缝链接,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富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我想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目标。

通过精读本书,使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了提高。尤其是在解读孩子心理上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孩子更多了一些包容与理解,从根本分析出发帮助孩子成长。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知道了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更能够通过科学艺术的方法去纠正与改变。例如在翻看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其中的一项是:感人心者莫乎情——南风效应这一项时,我就将这种效应用到的自己的教学中,对那些在成长的道路上偶尔犯错的孩子身上,有着神奇般的力量。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也就成了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批评学生如果只用“呼呼北风”只能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利用“南风效应”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语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也是说的这个道理。面对犯错误的孩子,让我们对他们多一份宽容与尊重,让其自发自醒。这难道不是表明教育除了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对人性的理解的艺术。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最大的收获。对我的教学方法激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书中介绍的这些心

理现象不仅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对子女的教育上有所帮助,对自己的为人处世同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本书几乎每一个心理效应都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过的事情。

问问每一位一线教师,看过教育心理学的很多,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则不多,能运用和迁移教育、心理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几乎每个人都把教育和晦涩连成了一片,把心理和高深混为一谈。导致这个结果是有客观原因有:一是大部分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编排本身就没有把学习心理学作为认知基础;二是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本身很少有人掌握现当代教育中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和案例,在讲理论时不能结合问题;三是准师范生在教育心理学考试时只需背诵大量的理论知识,无需运用理论分析案例。所以,在这样的教材下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最终没有形成用理论来分析实践问题的思维范式。理论和实践仍然是两张皮。

最后,我再次推荐同行们看看《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因为教育,应该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只有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老师和学生出现的“病因”才会越少,教育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只有教育和心理的超链接,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毕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0.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十

在现实生活中,品牌与消费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时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这是由于在消费者接受的外部刺激中,商品是最具直接意义的刺激物,而品牌作为商品特性的综合、抽象体现,能以其鲜明的标志或口号、匠心独具的设计、对自身外观及内在功用的阐释加强对消费者的刺激,激发其购买欲望。当消费需求发生时,品牌的提示作用,促使消费者做出相应的反应,产生对需要选取品牌商品的购买行为。

品牌对于消费行为还具有强化的心理功能,这一功能可以向两极发展。一个形象鲜明、富于想象力、声誉卓著的品牌能够吸引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指向,促使其产生购买冲动,并坚定购买行为;相反,一个与消费者心理不符,甚至相悖或使其产生厌恶的品牌,会强化消费者在选购时对其商品的拒绝行为。

营造消费者对品牌的良好印象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生产使消费者信赖的产品,创造名牌产品,使品牌立于商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坚实基础上。另一是生产系列产品或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改进商品外观、通过广告宣传使品牌深入人心,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继而对其产生良好印象。以上两种方法通常都为企业商家所使用,就前者而言,主要是以企业“硬实力”――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为基础的;而后者相对就是可以存在巨大差异和相对不易量化的“软实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优质商品逐渐占据主要市场,劣质商品被淘汰,不同产品间质量的绝对差距被消除,呈现“同质化”的趋势,通过广告营造良好品牌形象,以赢得在销售中的优势成为企业相互竞争中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作为青年消费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各类商品销售争相竞逐的对象。本研究试图通过相关调查,以了解并分析当代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以及对不同商品品牌对其造成的心理效应的确定。

本研究用的问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品牌心理特点:(1)品牌标志的设定

(2)各类商品中受欢迎的品牌及其在大学生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3)大学生期望的理想品牌形象(4)大学生在消费中考虑的因素 (5) 名人代言对构建品牌形象的作用 (6) 大学生主要接收广告宣传的途径,

本研究挑选了三类最能反映大学生消费心理状态,也是大学生最主要购买对象的商品: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洗发露,对年龄在20~22岁之间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为:

(1) 在手机产品中,最受欢迎的品牌依次是诺基亚(45.3%)、摩托罗拉(24.1%)、三星(17.3%)、索爱(9.7 %)其余品牌占3.6%。大学生最青睐的品牌形象特点主要是:诚信质量有保证、技术含量高、时尚。而他们最不满意的品牌形象特点主要是:没有独特风格、不够人性化、不够时尚和缺乏男/女性气质。而在大学生眼中,最完美的手机品牌形象是诚信、技术含量高、人性化。大学生最认可的手机代言人是娱乐明星和成功人士。

大学生获知手机品牌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广告(45.6%)、从朋友或同学处得知(34.2%)、和网络广告(13.4%)。

在购买手机时,大学生消费者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性能(35.3%),其它依次为:潮流时尚(26.7%)、产品知名度(21.3%)、价格(14.1%)。产品是否国产这一因素几乎不被考虑到(1.3%)。

(2) 在笔记本电脑当中,最受青睐的品牌依次是IBM(36.8%)、索尼(21.1%)、联想(19.3%)、惠普(14.7 %),其余品牌占8.1%。大学生最青睐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形象特点主要是:技术含量高、诚信质量有保证、人性化。而他们最不满意的品牌形象特点主要是:生硬不够可爱、不能彰显身份和不够时尚。而在大学生眼中,最完美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形象是蕴涵尖端科技、有良好信誉。

大学生最认可的笔记本电脑代言人是娱乐明星、成功人士和学者专家。

大学生获知笔记本电脑品牌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广告(45.6%)、从朋友或同学处得知(34.2%)、和网络广告(13.4%)。

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大学生消费者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性能(52.6%),其它依次为:信誉(28.9%)和价格(15.7%)。产品是否国产这一因素亦几乎不在考虑范围之内(2.3%)。

(3)在产品中,最受青睐的品牌依次是海飞丝(31.2%)、飘柔(23.7%)、潘婷(19.3%)、伊卡璐(17.9 %),其余品牌占7.9%。大学生最青睐的洗发露的品牌形象特点主要是:有独特风格、体现男/女性气质和时尚。而他们最不满意的洗发露品牌形象特点主要是:不够可爱、过于大众化和缺乏男/女性气质。而在大学生眼中,最完美的洗发用品品牌形象是体现男/女性气质和时尚。

大学生最认可的洗发用品代言人是娱乐明星。

大学生获知洗发露品牌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广告(69.2%)、从朋友或同学处得知(16.1%)、时尚杂志(13.7%)。

11.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十一

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著名雕塑家,爱上了自己精心雕刻的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他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复一日,奇迹产生了,爱神终于赋予了这尊象牙雕像血肉之躯,少女活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从这个故事受到启发,做了一个实验,来到美国加州旧金山奥克学校,将一份最佳发展前途的名单悄悄交给老师,并叮嘱不可泄露。在教学中,老师不时地流露出特别的关注与赞许,8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和智力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实验被罗森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学中,老师就是期待者——皮格马利翁,我们总是期待自己的学生不断的进步、品学兼优;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从他们入学那天起,就已被定位于被期待者的地位,他们就是那少女雕像。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决定于老师对学生倾注了多少的爱。感情靠老师去沟通、去构建,同时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赞许、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相信学生,给予厚望,培养自主意识

一位教育学家说:老师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还有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赞许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讲评作业时,尽量避免点名批评、否则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让学生联想——老师不喜欢我,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课后,我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例如:路边的两根电杆相隔多少米,回家路有多长;在购物中你运用了什么方法估算价钱;自行车的车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暗示:数学真奇妙,数学真有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从内心里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同时我充分利用数学日记这一平台,与学生交流,在每次的日记中,都写上一两句鼓励话语:你真聪明,能把这个生活问题解决了;你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你真能干,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学习得到了肯定,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了,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我上课要认真学习数学知识,长大了我要当一名数学老师。

老师一句话,一支笔,在不断的激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就加强。

二、关注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主性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这样的一些潜能: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自控和调节的适应能力,老师的期待和爱心是一种催化剂,发挥学生潜能。

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认真地把握课标的宗旨,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对好、中、差的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只要他们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在自身的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我都给予肯定,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追求同一个分数,达到同一个高度,例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我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题的a祝╞+c)=a譩+a譪,掌握计算技巧,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设计如23?9+23,101?8的类型,提高难度。设计有一定梯度的练习,学生跳一跳就能解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的自主性随之提高。

三、发现闪光,催人奋进,加强自主性

在数学的学习中,常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人们习惯称之为“差生”。这是学生的打击,由此产生的负效厌学、逃学。教学中,我们要用心地去观察、挖掘他们每一个学生身上地闪光点:他的接受能力慢,但他的字写得好;他的作业不爱按时交,但他上课发言积极;虽然他审题能力不行,但他每次计算准确率较高等等。作为老师要用放大镜去看每个学生的优点,把小小的优点放大了,这样我们就会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对学困生不时流露出特别的关注,给予赞许和厚望,使学生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思想活了,学习就更勤奋了,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十二

一、老师对学生的赞美表扬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正能量

没有显现出来的能力就是潜能。如有些大学生本身的素质还可以, 但没人给她们创造机会和平台使她们的潜能得到显现, 大家无法看到因而也就无法认可这样的情况, 我们称其为潜能.当这些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加之自己的不断努力之后, 学生的潜在能力就会慢慢浮出水面呈现出一种平时看不到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显能”。显能一但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目标就自然会提高, 自信心随之增强, 自信心的增强, 其潜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老师对于学生在乒乓球学习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是通过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的过程就是显能确认的过程。乒乓球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时间性强、技术复杂、精细, 学起来难度大教师和学生交流较多,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 对学生学习乒乓球有很大影响;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教学中对学生做了详细了解后得知在教学中使用“你的进步很快, 一般人没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些赞美的语言通过耳朵流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习效果良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给以深刻的理解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的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是英雄主义本色。大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文化, 但在思想和行为上仍无法确定自我, 在这种情况之下, 老师的肯定和赞美对他们树立自信心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自信心的逐渐建立对学生快速掌握乒乓球动作, 打好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乒乓球过程中老师应认真观察, 深入思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提出表扬, 并让他们的优势展现在其他同学面前, 这样他们的潜能会得到尊重和认可, 并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老师对学生的期待要因人而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老师对学生期望目标的设定要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要因人而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标定的不要太高, 不切实际, 学生经过努力达不到目标自信心会受损;目标定得太低, 太容易达到学生会出现轻浮心理。所以, 老师要确定合理的目标应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身体素质、协调性、柔韧性、爆发力有个全面的了解, 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设定合理的目标, 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良好效果。罗森塔尔实验成功的秘诀是实验对象年龄较小, 易受暗示, 但对大学生效果不明显。在乒乓球教学中期望效应的表现形式是实验组里学生的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并不能证明他比别人好很多, 只是和自己相比进步了很多。根据调查有7.3%的学生在老师关注时没感觉, 有失控的现象出现;这表明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 自我期待逐渐形成, 每个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各不相同, 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人而异。假如不管学生的个性和具体情况, 用同一种方法来激励学生不符合实际情况, 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 过高的期待让人望尘莫及, 过低的期待缺乏刺激;所以在给学生定目标时要因人而异;设定一个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样的期待值才是适合的、科学的和有效的。

总之, 在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 师生都处在思维和四肢的活动中, 老师应结合皮格马利翁效应原则, 对那些领悟力强、掌握动作快、追求更高成绩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使其成为小先生去尽力辅导和帮助其他同学;对于那些协调性不太好, 不太爱运动的同学而言, 应给予科学的引导, 并不失时机的给以肯定和表扬;在语言方面要格外注意, 不要出现挫伤学生自信心的言行;在教学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既要讲原则性, 又要讲灵活性,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高校乒乓球教学中运用教师期待因素进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结果证明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乒乓球方面的正能量, 学生掌握乒乓球技术的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 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潜能,乒乓球教学

参考文献

[1]贾志坚.“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望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10) .

13.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十三

《马利,一只与众不同的狗》读后感

翻开买到的这本约翰。格罗根写的《马利,一只与众不同的狗》,真的是爱不释手。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家庭从一只极其捣蛋的狗的身上,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只狗就是马利。马利是名副其实的“闯祸大王”,犯下了桩桩“恶行”:屡次咬坏门、大嚼家具、爱跟墙皮较劲、吞掉一条金项链、对脏尿布有着“浓厚兴趣”;马利也去宠物学校学习,好不容易以第七名的成绩毕业,最后却吞了自己的结业证书。然而,这条“坏狗”也给格罗根一家带来无法言喻的乐趣和感动:他沉默地承受珍妮对他的捶打和责备,他跟着格罗根的脚跟来来去去,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也不放弃对主人的跟随……

这是一个温馨又令人难忘的故事,使我回忆深刻,狗是一种最懂人性的动物,它们听话、乖巧、可爱,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虽然这本书里没有人说马利是一条很棒的狗,因为它像魔鬼一样狂野,像公牛一样强壮,它的一生都是在横冲直撞中度过的,但是马利也很忠诚,他也有纯洁无比的心灵。为什么书中的马利到生命的尽头时还要跟着他的`主人呢?那是因为它知道自己生活的时间不多了,想多跟自己的主人在一起。

14.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十四

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1.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

通常而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大量水利工程项目的兴建对生态环境的内在系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内部的各个要素受到不同程度干扰,并产生正负两极的反应。

1.2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可以科学有效地对水利工程进行评价,从而探索到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从根本上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还能起到相应的预防作用,使水利工程在初始阶段就避免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要求人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效应时间和空间的重视程度,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效应评估,并正确对待其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维护正面效应,改善负面效应。

1.3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存在严重不足。国内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研究理论相当丰富,研究方法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然而真正投入到实践运用中的方法却少之又少,如何在水利工程兴建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开展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并运用,是目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和设计原则

2.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涵盖了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也应该全面且客观,要囊括对生态环境、自然生物、人类生活发展等多方面的评价和分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包含了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三个部分,并通过模糊分析和成分分析的方法展开。

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时应尽量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通过水利工程对生物物种生存、人们居住环境、水文情势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为标准开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工作。

评价指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对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出树状的结构,并有准则层、目标层、指标层之分。评价方法。应在保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结合水利工程涉及范围的广度,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方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

2.2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设计原则

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兴建水利工程是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因此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最小的风险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要严格评估和规划水利工程可承受的自然力量,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只有在安全性得到保障,才能为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良好的环境。

确保生态自我组织能力的原则。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不能一味地追求人类的发展,而需要以满足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前提,充分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确保生态的自我组织能力不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利工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项目。在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时,不仅要考虑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还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力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后续积极影响力。

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前景

15.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十五

我国学者对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较有代表性有:廖建桥,蔡婷,刘鹏(2009)提出激励系数法,在薪酬设计时保持合理的激励系数,以达到小成本大激励的效用;郭冬岩(2010)从知识员工的心里需求着手,提出了成本契约型和心里契约型激励。虽然学者们对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研究的比较多,但主要停留在显性层面的激励。本文基于皮格马利翁效用,探讨知识员工隐性层面的薪酬激励是十分必要的。

1 薪酬激励的含义

在管理学中,激励被定义为“根据人们的行为规律来激发人的某种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潜力,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薪酬激励是指企业通过为员工的劳动提供报酬(包括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来影响和激发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引导和维持人们的行为,为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我国企业对员工劳动支付的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直接薪酬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现金形式的有形利益,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间接薪酬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非现金形式的有形奖励,主要指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障。

2 隐性薪酬激励的必要性分析

2.1 知识员工的特点

知识员工又称“知识工作者”,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是指“那些掌握和应用符号或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的工作人”。与非知识员工相比,他们具有不同的特点。

知识员工的双重性——人性和资本性。知识员工首先是普普通通的人,具有自然人的属性——人性。他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选择活动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另外,知识员工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拥有实现企业资本积累和增值的知识资源,具有资本性。在自由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能够自由选择工作和转换工作。而一个企业或组织要发展,必须拥有知识员工独特的生产资料,因此如何留住人才,发挥知识员工的最大潜能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组织要得到知识员工的忠诚,就必须使其体会和认识到组织提供的优越条件。

一直以来人才都是企业争夺的资源,天价薪酬、员工频繁跳槽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何高额的薪酬不能留住知识员工,换来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呢?知识员工虽然也是自然人,但他们与一般的自然人又有区别。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这就使他们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流动性,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追求自我价值的的实现。当知识员工的一般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现在的显性薪酬大多停留在物质激励方面,忽视员工自我价值的需求,这也是单纯的高薪并不能换来知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的原因所在。

2.2 显性薪酬的局限性

基于知识员工的特殊性,显性薪酬对于知识员工的激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显性薪酬超过一定界限时,知识员工的物质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此时显性薪酬激励对知识性员工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不利于企业吸引、留住人才和激发员工的能动性。新古典劳动经济学认为雇主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是调整工资效率,调整工资效率可以使员工努力水平最大化。显然,我们会发现这与现实不符,单纯的高工资也并不能留住员工,而现实的雇主往往试图采取多样化的薪酬激励手段。事实上,员工个体的行为不仅受货币工资等影响,还受心里、情感等隐性因素影响。显性薪酬都是有形的利益和奖励,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提高显性薪酬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各企业的显性薪酬之间没有差异性,模仿成本很低,导致各企业都是一样的薪酬激励模式,对留住知识员工没有吸引力。隐性薪酬激励是各个企业独特的资源,企业之间很难模仿,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还能满足知识员工特殊的需求。虽然显性的薪酬能够为知识员工的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但难于满足知识员工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为了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和激发知识性员工最大的潜力,企业应完善其薪酬激励制度,既要保证足够的显性薪酬激励,还必须适当引入隐性薪酬激励来激励员工、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3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知识员工隐性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皮革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提出的,也称为“期待效应”,此效应是指“期待者将自己的期望投向被期待者,从而对被期待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终使期待变为现实”。在课堂上教师能把这种期待传给学生,接着学生对这期待做出反应,使这种期待最终变成现实。对于知识员工,“目标——自我效能——绩效”是激励的主要过程。在薪酬管理中,公司管理层也可以把对知识员工的信任、信心和对员工价值的肯定传递给这些员工,激发员工的自我效能,留住公司人才。这种隐性的薪酬激励,对知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实现过程有较多的研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布罗菲和古德模型。本文借鉴他们的模型,阐述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知识员工隐性薪酬激励的传导机制,其过程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基于对知识员工的了解,管理层产生并流露出对知识员工的信任和价值肯定程度等期望信息。第二,企业把以上的这些信任和期望信息通过实际的行为表现出来。第三,知识员工通过传递的信息了解企业对自己期望、信任程度,激发员工的自我效能。第四,在自我效能的引导下,企业对员工流露的上述信息会影响知识员工的行为和对组织的忠诚度。第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信息不断得到强化,进而使知识员工的组织行为与企业传导的信息越来越接近。

在皮格马利翁效应机制的作用下,企业把对员工的信任程度、期望等传导给员工,高的信任度和合理的期望将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和留住员工,而对于低的信任度和不合理的信息,将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正确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传导正确的信息。一方面员工接受到企业传导的正确信息,会加强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员工目标和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展现和尊重,将会认同和忠于组织,从而达到企业留住知识员工的目的。在当今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形式下,可以通过对知识员工的信任和价值肯定这些隐性的薪酬激励来留住员工,降低员工离职率。这种隐性薪酬既能满足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需求,防止了人才的流失,也能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员工的潜能,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下,隐性薪酬激励对知识员工的激励将会按着“马太效应”的趋势发展下去,正面的隐性薪酬激励将对知识员工产生正面的激励,能够提升员工的能动性,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吸引、留住人才。相反,负面的隐性薪酬激励将会使企业员工流失,削弱企业竞争力。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知识员工对企业组织的认同和忠诚已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传统的显性薪酬激励对留住企业知识员工已显得苍白无力。惟有了解员工,给以员工充分的信任,通过企业的隐形薪酬来激励员工,才能保证一个稳定的员工队伍,赢得员工对组织的忠诚与奉献。

参考文献

[1]赵慧军.动力与绩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郭冬岩.知识员工的激励机制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9).

16.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调查报告 篇十六

[摘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广泛重视,幼儿教育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幼儿在物质满足的同时,期待来自老师与父母的认同和鼓励。而“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揭示了期待的积极作用。因此,对“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透彻、完整的分析,可给幼儿教育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这对从学校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入手,认识当前教育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通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验证,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期待效应”。其观点指出,对人给予较高的期望以后,他们的表现也会加强,尤其针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更容易受“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据观察,在幼儿教育的实际操作中,扮演着教育者角色的老师与父母的表现往往差强人意。他们多半忽视了期待的整体作用,主观上将幼儿分为“好孩子”或“坏孩子”,对好孩子关怀备至,爱护有加;而对坏孩子则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这一教育行为,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好孩子”在积极期待的影响下,表现更为突出和积极;“坏孩子”在被无视的环境下,越发消极和自卑,造成了“好孩子”越来越好,“差孩子”越来越差的病态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一、主观偏见对幼儿影响的现状

不久前,《幼儿在园状况调查报告》出炉,该报告指出:52.6%的被访家长和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偏见。教师因为幼儿的长相、家庭经济状况、智力问题与行为习惯的优劣等主客观原因,对某些幼儿产生明显的偏见。由于偏见的存在,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也频频发生。2014年4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幼儿园被曝光存在教师殴打幼童情况。该老师用针扎伤了至少4名孩子,还威胁孩子不许哭也不让说出去。纵观该事件,除了谴责该老师令人愤慨的違法行为外,也不得不深思当前教育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对幼儿存在主客观偏见。幼儿较调皮,教师撒气于幼儿,会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对幼儿存在偏见,很大程度上会损害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注意力下降、消极,产生自卑情绪,更有甚者会导致幼儿害怕上学。据《光明日报》报道,幼儿拒绝上学的人数和比例正在逐年攀升,2014年年末有数据显示高达25.6%。除了部分幼儿是因为个人行为习惯问题,讨厌上学外,大多数幼儿都是因为在学校受到各种刺激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教师偏见造成的厌学案例极为常见,让人大为震惊。可以说,教师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幼儿的厌学情绪。

除教师偏见外,家长对幼儿的偏见也是存在的。例如,家长会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一定的主观评估,并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幼儿存在一定的失望,并对其期望下降。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据《羊城晚报》报道,对广州市100户幼儿家庭进行抽样调查,41%的家长对幼儿行为和表现失望过。家长的失望,会在言语间不经意的表达出来,对善于捕捉信息的幼儿产生负面影响,会导致幼儿产生消极、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很坏。家长对幼儿的偏见虽然不及教师偏见明显,但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教师的期望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对其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信心普遍较低的幼儿,充满自卑感,不爱表现、胆小怕事,对待任何事情缺乏勇气、态度消沉。近年来普遍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从幼儿时期忽视了自信心的培养,懦弱胆小,不敢抗争,更容易受到同学的欺负。由此可见,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关系到幼儿时期乃至一生的发展,必须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教师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教师的期待不仅表现在语言方面,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影响。人类是感性动物,即使是幼儿也需要爱的教育。一个赞美、一声表扬,会使孩子更加积极,增强自信,促进发展。相反,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幼儿,使用“没出息”、“笨”等具有伤害性的表达方式,不仅会极大伤害幼儿的心理,损害其积极性,更有甚者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阻碍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幼儿犯错应该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作为老师,配合讲道理对其进行引导,不仅会促使幼儿改掉某些坏习惯,而且会更好的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单纯的指责与谩骂。教师的期望是幼儿获得自信的基本条件,这需要每位老师深刻理解,牢牢把握。

幼儿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期望。教师传递的每一个能让幼儿感受的积极向上的期望都如同久旱之甘霖,滋润幼儿的身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2、父母的期望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除了学校老师外,幼儿与父母接触最多,因此在幼儿教育中,父母扮演的角色也至关重要。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优于同龄人,对他们给予赞美和鼓励,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其学习生活的积极性,激发自身潜能,与教师期待进行配合,弥补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对幼儿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教师期望不同,父母期望虽然效果没有教师期望明显,但是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幼儿对父母具有依赖性,会产生父母行为理所当然的情绪,所以父母的赞美和期望的作用在有时会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受到委屈,而老师面向全体学生,无暇顾及时,家庭才是停泊的港湾,父母才是幼儿倾诉的对象。在此时,父母的赞美、理解和期望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逐渐走高,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很大程度上因为温室下的孩子情感比较脆弱,发生难以释怀的事情后,学校心理教育没跟上,家长疏于重视,未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因此走上了极端,造成了一起又一起本可避免的悲剧。endprint

家长的期待会让孩子获得自信,变得积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些期待的正面影响下,孩子们也会努力学习,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发挥赞美和激励的作用

所谓赞美,即发自内心的对于美好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而激励则指激发和鼓励。尽管两者意义不尽相同,但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由于老师和家长受到幼儿的尊敬。因此,老师和家长的赞美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并激发其积极性。

赞美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口头的表达,还包括表情、眼神和动作等的交流。老师和家长要擅长赞美,擅长发现幼儿的优点,或许这个优点目前微不足道,但可能正是你的赞美,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兴趣,长久的积累,在这方面一定会有所作为。除了口头表达外,表情、眼神和动作也扮演着表达的重要角色,它与口头赞美相辅相成,使赞美成为一门艺术,对幼儿影响深远。

正是因为赞美的积极反应,推动了激励的作用,赞美和激励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赞美是激励的前提,激励是赞美的结果。在激励的二次作用下,将赞美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为人生旅程助跑。“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充分发挥,绝对离不开赞美和激励的作用,因此,老师和父母把握好赞美和激励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度适量进行赞美和激励,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发挥期待和暗示的作用

期待与暗示并不是直接去鼓励幼儿,而是通过某种行为和方式,让幼儿产生某种自省,以这种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比如,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情来向幼儿暗示他的行为好坏,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其自尊心的作用,同时又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表达了自己的期待。而眼神和动作也同样具有这种作用,省去口头的繁文缛节,避免具有伤害性的话语,一个表情、眼神或者动作就可以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幼儿教育中,期待的实质就是希望孩子表现优秀,而这种期望就如同一种助力,推动幼儿在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但老师或者家长需要给予贴合实际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否则百害而无一益。“皮革马利翁效应”在幼儿教育应用时,务必关注这一方面。

暗示直接、迅速,在幼儿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时,父母可以对他竖起大拇指,摸摸头,连连称赞,以这样的行为暗示。积极暗示,引导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乐观向上、乐于助人,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幼儿教育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贴合实际的予以期望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即使同一年龄,但由于先天、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的孩子聪明早慧,有的孩子大器晚成,这本是正常的自然规律,但是在部分老师看来,同样的孩子,同一种教法,却有着不同的效果,有的孩子聪明伶俐、遵守纪律,有的孩子智力一般、调皮捣蛋,同一种期待却产生不同的效果,于是错误地归因在孩子身上,認为是孩子自身的原因,随后便对调皮的孩子期望降低,对聪明的孩子期望提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上述事例广泛存在。

对部分孩子期望过低,会使孩子认为不受老师重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犯错误,从而使部分孩子产生缺乏自信、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会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影响不好。而对部分孩子期望过高,会给幼儿心理造成压力,尤其是“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会让幼儿心烦苦闷,态度变得消极,会使幼儿心理产生恐惧,给幼儿身心带来伤害。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每个幼儿的个性,对幼儿给予贴合实际的期望。

2.以多种方式向幼儿传递期望

教师期待的传达,对幼儿而言十分重要。而教师的期待,并不仅仅局限于口头的表达,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都可以成为传递方式,并往往具有极佳的效果。

口头进行期望传递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幼儿进行赞美和期待,直接的传达可以使幼儿第一时间捕捉老师的用意,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棒”“加油”等极其平常普通的字眼,由于传递者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是幼儿尊重的对象之一,由于幼儿基数大,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基于这种幼儿心理,一个老师的口头表扬、赞美或鼓励等方式,可以促进幼儿内心信心大厦的构建,产生积极的作用。

表情的变化也是向幼儿传递期望的方式。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通过微笑,一切坚冰都可以消融。教师要擅长微笑,对孩子给予一个大大的微笑,就如同寒冬中的暖日,温暖无比,这样的一个微笑,可以给幼儿积极的暗示和良好的引导,在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如果碰到正在违反纪律的幼儿,一个严厉的眼神也是教育的良好方式。省去批评的复杂方式,仅仅通过眼神传递了批评和期望,对其有着极强的警示作用。同时,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对幼儿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幼儿表现突出时,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当孩子遇到挫折、意志消沉时,你可以摸摸他的头。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是向幼儿传递期望的有效方式。尽管这是谁都能做的一个动作,但对被施予的幼儿而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培养了其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动作,你的鼓励和赞美在无言中传递给了幼儿,让他们懂得了努力进步和克服困难等道理,获得了成长中的神奇力量。

3、消除主观偏见,一视同仁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到关爱学生,消除主观偏见,一视同仁,重视思想修养,贯彻教师职业道德。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尊重“坏孩子”的发言权,积极引导差生学习,要照顾班级大多数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效率,不能根据主观推断或尖子生的进度来决定。鼓励大家发言或参与讨论,即使回答错误,也不能过于责备,而是引导和表扬。在生活中,要发挥语言、表情和动作等方式的积极作用,鼓励赞美幼儿的优点,给予期待,培养其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积极配合家长进行家园合作,在家长的配合下,相信会有一个更良好的效果。endprint

(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父母务必尊重差异,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父母应该承认孩子存在智力、能力或环境等客观差异,与其与别人攀比,尤其是档次差距较大的人,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负担使其丧失自信心,还不如从实际出发,促使孩子进行自我比较,和过去的自己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比较中更清晰地认清自我,找到自己的方向。家长在赞美、表扬和期望孩子时,不是期待他的飞跃,而是进步。抱着这样的思想进行幼儿家庭教育,想必会培养出自信积极的孩子。

2、父母要切合实际,予以适度期望。像“你表妹考上了名牌大学,你怎么没人家争气”这样的话,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有一些孩子智力发育水平较低,他不能够考上名牌大学,父母通过比较而表达的过高期望,不仅不会发挥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放任本不在状态的学习,一落千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的孩子是读书学习,有的是体育运动,有的是舞蹈音乐等等,家长应该开拓视角,不能仅仅局限于读书学习,而应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向,予以适当的期望,想必会有一个不错的反响。当然,父母期望值也不能太低,否则很有可能会阻碍一个优秀人才的发展和进步。家长需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切合实际的予以期望。

3、父母还需要给予孩子真实的赞美和期待。有的父母认为,只有给与孩子越多的期待和赞美,而不是讽刺和挖苦,就可以积极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但是,如果贊美和期待不真实,就很可能让孩子不能认清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盲目自信、自大和自傲,在人际交往上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遇到挫折,那么很可能使其自信心强烈受挫,一蹶不振,对其将来的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声平,“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家园合作之优化.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

[2] 胡蕊娜,刘建君,基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幼儿自信心培养问题研究.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沈明煊,幼儿教师的职业语言与“罗森塔尔效应”的应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

[4]莫衍琳,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反思.幼儿教育,1987

[5]李融亲,从“罗森塔尔效应”谈幼儿教育评价.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

[6]郑于岚,幼儿教育中的期望效应.教育评论,1995

[7]翁如仙,徐利智,大班幼儿父母期望的调查与分析.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

[8]陈芳,小议“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神奇效力.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

[9]戴金俐,巧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点化顽童.小学教学参考,2007

上一篇:(2017年版) - 深圳市教育局下一篇:初三的心事作文600字